摘要: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和国防安全,加强装备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装备战斗力,乃至国防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加强质量控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装备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中***分类号:E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83-02
装备质量是指装备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即装备物理特性、功能特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满足要求的程度。依据装备质量标准,对装备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审查、监督和校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就是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和***方必须加强对装备质量的全面管理,加强从原材料进厂到装备交付并形成战斗力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依照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符合性和适用性检查,为装备最终能够满足***队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工产品,质量第一”是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工作的根本原则。这一方针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1958年时期,许多企业取消了检验和各项质量控制制度,造成了***品质量急剧下降。1960年5月,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了***品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重新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关键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尤其是对装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由此才能不断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才能切实保证向部队交付合格装备。
2.积极预防。传统的质量管理以检验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其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越来越复杂,这种局限性日益显现。采用防止产生不合格品的方法来保证装备质量,比采用剔除不合格的方法更为有效、更为可靠、更为经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产生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原则。
3.严格把关。质量控制人员在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中,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合同和技术文件,对装备研制生产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审查、验证、检验并履行相应的签署手续,就是把关。把关性工作的基本特征是:质量控制人员确认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继续下一工序;产品经质量控制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质量文件经质量控制人员认可或确认后才能生效。另外,检验验收是质量控制人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把关性工作。由于***品质量极其重要,要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严格坚持 “三不”原则,防止不合格的装备流入部队。
二、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是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正常、稳定和高效运转的基础,顺畅、稳定、连续的工序是装备生产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重要因素。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运行有效性情况;企业的工序能力;装备生产过程各工序的工序能力;工序在制装备质量特性的有效性;各项工序管理点控制文件的编制情况;各项工序管理执行的记录情况;关键工序控制卡的编制情况;特种工序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或控制要求的情况等。
工序质量控制活动中,一般采取抽样控制、重点对象控制、系统监控、机动检查和巡回抽查等方法进行审核监督[1]。
2.过程要素质量控制。装备生产过程要素便是指影响装备质量或使装备质量发生波动的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即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环境和检测等。装备质量的形成是企业技术、生产、管理和环境等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众多的分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要素质量的综合集成,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武器装备的质量。正如同志所说,“不讲质量,一个小零件出问题就不得了。”
对生产过程要素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工艺工序操作人员、器材保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各种加工设备、计量检测仪器和生产工艺装备技术状态如何,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半成品、分系统和系统及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是否经过了复验和筛选,代用手续是否齐全;生产安排程序、操作方法、工艺文件等是否正确、协调和有效,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合同的质量保证要求;对装备质量有重要关系的生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现场是否整洁规范,环境质量偏差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纠正。此外,还要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加强控制,包括检测手段的正确性、有用性以及检测标准的有效性等内容。
生产过程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质量控制方法的多样性。要素质量抽查、质量审核、机动检查等监督方法,是实现装备生产过程要素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2]。
三、加强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全员参与质量控制。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仅是质量控制人员的任务和责任,也是企业全体部门和广大员工的义务,从企业的***、***、工、团各级领导,到生产、质检、行***、后勤、服务、人事劳资、安全教育等工作人员,都与产品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就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应积极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参与装备生产准备、生产、检验、交付和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搞好质量的良好氛围。
第一,动员全员树立***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企业每个成员,从各级领导到每个岗位员工都应该具有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人人参加质量管理,大家都对质量负责,都积极置身于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并以一定的形式参加质量管理活动,为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二,努力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规定出对各环节的质量、操作方法以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标准,并以此来组织生产和服务等技术活动,把全体员工的行动纳入到执行标准的轨道上来,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个标准,并为提高和超过标准而努力。第三,落实岗位责任制。为了协同各级部门和广大员工的行为,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即将质量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上,制定出具体细致的质量管理职责,做到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目标,形成严密完整的装备质量责任系统。
2.加强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控制机构应围绕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与有关人员的信息责任,确定应收集的信息种类、收集方法,各具体负责人的收集范围和内容,以及信息上报、反馈的时限和程序规定,信息管理考核办法等信息管理要求,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传输、汇总、立档等管理过程流程化、规范化。应责成装备质量控制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围绕装备研制工序质量控制和要素质量控制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包括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有关装备研制生产各环节、各工序、各要素的质量工作的数据库,形成一个基于质量信息动态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在加强信息收集的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的整理、分类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装备研制生产人员应对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切实掌握企业生产过程运作和控制工作以及薄弱环节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重点,以增强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搞好人员质量培训。加强装备质量控制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的培训教育机制,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的技术业务等素质。
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标准、质量法规、质量体系等文件的宣传贯彻力度,从而增进各岗位人员对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法规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国家和***队关于***工产品生产的条例、规定和有关***策[3]。
加强质量控制技术业务培训。使之熟悉控制质量的产品规范、技术条件,正确把握装备的各项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掌握装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精通装备的控制方法及其原理,熟悉检验用量具、仪器、仪表及设备,并通晓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有能够胜任控制工作的操作技能。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各岗位人员掌握过硬的质量控制技术本领,提高对质量控制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促使其运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来分析偏差、判断质量的优劣,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质量缺陷。
4.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只有“责”而没有“权”和“利”,质量责任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无法落实,因此要赋予责任人相应的权利,做到有责有权。同时,还要把质量与每个人的物质利益挂钩,奖优罚劣。只有结合经济利益,赋以责任,委以权力,这样的责任制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质量责任制要职责明确、层次分明。应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在装备质量形成全过程各环节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权限和利益,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覆盖全面、纵横有序、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制网络。第三,将职责、责任具体化和数量化。规定质量责任制中的任务与责任时,要从装备研制生产活动实践情况出发,先粗后细,逐步完善,尽量做到客观合理、具体化和数量化,以便于执行和考核。第四,建立相应的质量考核和奖惩措施。没有质量考核和相应奖罚措施的质量责任制是不完善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建立装备研制生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根据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装备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