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半坡类型“人面鱼纹”

摘要: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纹样,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彩陶陶画中出现的年代最早且最清晰完整的***像,也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用绘画手段表现人面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所传递出的神秘色彩已成为“美术”考古中所要释读的重要***式。本文从人面鱼纹盆的出土地点,葬式葬俗,纹饰本身的造型进行解析,认为这种纹饰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

关键词: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生死轮回观念

中***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1955年陕西半坡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已6900-6000年,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彩陶陶画中出现的年代最早且最清晰完整的***像,也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用绘画手段表现人面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所传递出的神秘色彩已成为“美术”考古中所要释读的重要***式。如何对人面鱼纹进行一个合理的解读,一直是考古学界和美术史学界十分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了各种不同角度的推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神鱼崇拜说①。2、***腾说②。3、生殖崇拜说③。4、巫师说④。5、原始历法说⑤。6、太阳崇拜说⑥。7、月亮崇拜说。⑦等等。本文则从人面鱼纹盆的出土地点,葬式葬俗,纹饰本身的造型进行解析,认为这种纹饰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

一、出土情况

到目前为止共有四处遗址发现了人面鱼纹,它们是西安半坡村遗址⑧、临潼姜寨遗址⑨、宝鸡北首岭遗址⑩和西乡何家湾遗址。这四处遗址同属于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完全集中在陕西省境内,之间最近的距离为21公里,较远的距离大约为214-350公里。以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为主,东起陕西潼关,西抵甘肃天水,南至陕西西乡,北及铜川。距今的年代都在7000至6700年之间。

了解“人面鱼纹”盆的出土情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像的理解。下面分别加以简略介绍。

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半坡氏族的墓葬共发现250座,成人墓174座,小孩墓76座,其中瓮棺葬73座,人面鱼纹盆就是作为瓮棺的棺盖出土的。半坡出土的各类陶器中,保存最好而纹样最美的是人面鱼纹,分别出自W50、W45、W34中。

人面鱼纹有7例。多绘于翻唇浅腹盆的内壁,只有一例是在翻唇折腹圆底盆的肩部。“形象接近***案化,但人面的基本形象还保存着。人面作圆形或椭圆形,眼及耳梢以上作黑彩,眉或作空白的弯曲状或涂黑。鼻作倒‘丁’字形或垂三角形。眼用两段直线表示。耳部向外平伸向上翘起弯曲成钩,或两边各加两条小鱼。嘴唇露地作‘Z’形,两嘴角边有两道交叉斜线,或各衔一条小鱼,在斜线或鱼身周围加以短的斜线或圆点。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另外还有相交的两线作成尖锥状,两边也加以斜线或圆点。”这是半坡报告中对人面鱼纹的一段描述。同时将此纹样分为三样式:A1a式、A1b式、A1c式。

A1a式:两耳部分作向上弯曲状,前额有露地的倒三角形。(***1、2)

A1b式:两耳作相对的两条小鱼,头额右方部分露地,略成镰刀状。(***3、4)

A1c式:同1a式,唯口角啣两条小鱼,纹饰均用圆点围绕。(***5)

***1***2***3

***4***5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期共发掘206座瓮棺葬,在用作瓮棺盖的盆类器中,内壁施人面鱼纹***案的盆有3件:W156、W162、W176。三座瓮棺内所葬尸体年龄均在十岁以下。人面鱼纹盆***案均饰在卷沿小平底盆内壁。标本T254W162:1(***6),有对称的人面像、鱼各二。圆形人面,头顶饰有实三角形物,其上又有交叉纹,额部露空倒三角形,口长方形,眯眼,倒“丁”字形鼻子,两耳侧有向上弯曲的饰物,嘴含物。标本T254W156:1(***7),盆内所绘基本与之相同,唯无交叉纹。标本T253W176:1(***8),人面眼睛圆睁。

***6***7***8二期发现饰有人面鱼纹的残片2件。标本ZHT37H493:32(***9),为尖底器残片,人面纹饰于口沿突饰之下。人面圆形,有三角形发髻,用两个黑三角作眉,以一横黑道表示眼,作眯眼状,鼻作倒“T”字形,耳两侧向外平伸后向上弯曲,曲端各连一条小鱼,嘴周边涂黑。另外,下颌两侧各有一条变体鱼纹。标本T252F84:14(***10)为盆的残片,***案绘于内壁。人面形象略同于上件标本。

***9***10宝鸡北首岭遗址:人面鱼纹残片仅一例。标本T129:2(***11),残片长15、宽5厘米。人面之顶上有两条长而直的线条,其上附有许多有间隔的短线条,两条长线条交叉成三角形,当是表示头发。口部两边亦有近似头发样的装饰,当是表示胡须。人面的耳部有两条写实的鱼,当是象征耳朵。报告中未提及出土地点。

*** 11***12西乡何家湾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平底盆残片1件。标本H242:2(***12),沿面饰有黑彩三角形,器内壁绘有四个对称的人面纹。人面皆呈圆形,圆眼,眼周围露白,扁圆形小口,头顶有“︿”状饰物,耳部有齿状环饰。

从文化面貌上看,西安半坡遗址早期、临潼姜寨一期、宝鸡北首岭中期和何家湾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中期遗存基本相同。

二、瓮棺葬俗中体现的灵魂轮回转世观念

半坡、姜寨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均出土于瓮棺葬区,以棺盖形式出现,形式奇特。本文以为半坡类型的婴幼儿瓮棺,充当了促进婴儿迅速转生的模拟“子宫”巫术的用具,以期加速其出生成人的进程,以补充氏族内不断的减员。彩陶盆作为瓮棺的盖,也是这个模拟子宫的一部分,也必定具有轮回转生、模拟巫术的含意。

瓮棺是以陶瓮作葬具,来掩埋小孩尸骨的一种葬俗。瓮棺葬所用的葬具,以瓮为主,另用盆或钵作瓮棺的盖子,有极少数是3种器物共用的。如***13所示:

***13在半坡类型遗址的埋葬制度中,奇特的一点就是大人和小孩采用不同的方法,大人埋在村子外面,而小孩尸体则装在瓮中,埋在房屋旁边。把小孩埋在房屋下面的葬俗,在考古工作中发现过好几处,例如:苏聊境内的安诺文化遗址的第一文化堆积层和巴勒斯坦的泰尔-答尼克遗址。在弗利斤突斯有一个习惯:凡生下不满四十天就死去的孩子,要埋在房子的屋檐下面。这种埋葬方式应受灵魂转世和轮回观念的影响。所谓的生死轮回,是指人在死后可通过特定的渠道转世为人,或转世为动物、植物等。因为小孩太小未成人,期其再度降生入世,因而埋葬在居住区内,其次是基于人类的情感,小孩死后,其亲不忍其远离,埋在附近以便常常照顾。如广东连南瑶族就有此俗,他们把小孩尸体用杉皮包裹起来埋葬在家里的睡房床铺下面。郭沫若《访半坡遗址四首》第一首内容是“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翁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墓集居址旁,仿佛犹在怀。大人则无棺,纵横陈荒隈。可知爱子心,万劫永不灰。”就道出了此中真情。

灵魂观念在瓮棺葬中也可以找到线索,如绝大部分作为瓮棺盖子的盆或钵的底部中间都有一个小孔,有的钻成很规则的圆形,有些则敲击成不规则的形状,孔径一般在1.5-2厘米左右。在小孔的上面往往盖一块小陶片。这种现象在多处新石器遗址墓地的瓮棺上也有发现,如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云南元谋县大墩子等地,应该与灵魂信仰有关。这种情况在法国、英国、克里米亚、高加索、巴基斯坦、印度、瑞典的巨石建筑的墓中也有发现,在这些墓的入口的地方,常凿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小孔,一般认为是供灵魂出入的。原始人普遍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就要回到本氏族***腾祖先居住的地方,重新投胎复生。死的过程是“归真”之途。如果灵魂不“归真”,就要成为游魂、野鬼。尤其是夭折儿童的灵魂弱小更容易离散不归。

再者,瓮棺的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女性的子宫。原始人认为:“未及成年的孩子所处的状态就与种子的状态一样,是一种无活动的,死的的状态,但这是包含着潜在之生的死。”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夭折了,“他就仍留在生之门外,留在直接影响转生的最后阶段上,而转生是要通过怀孕的中介过程来实现的,”因此夭折的孩子直接回到了“子宫”里,瓮棺就作为模拟子宫的巫术道具,促使夭折的孩子迅速转生。因为儿童没有经过***腾入社仪式,其灵魂不能自行返回氏族***腾。

以***腾或***腾象征物陪葬主要基于人是由***腾转生,人死则化身为***腾这一观念。那么此处人面应该代表了夭折的幼儿,鱼则成了转生的媒介。“原始人深信魂魄和魔鬼是所有自然现象的原因,所有动植物、甚至所有无生命的物质都由它们赋予生命;居住在人们身体内的灵魂能够迁居到他人体内或离开肉体而***,它们是心灵活动的传达工具。”所以,“在未开化的野蛮氏族中,尤其是在奉行***腾制的氏族中,孩子到了青春期,要进行一定的成年礼,最常见的做法之一是假装杀死孩子又使他复活。这样是为了将孩子的灵魂转入其***腾……这样就从孩子的***腾身上输入了新的生命。”在半坡人看来,鱼是本氏族***腾祖先的象征,它无疑会保佑夭亡儿童顺利返回***腾群中。

以鱼充当转世媒介的观点并非只在中国出现,非洲许多的土著民族也认为妇女怀孕与***腾灵魂有关,奥克兰科人就相信自己的灵魂“斯比”附在鱼体上。他们把这种鱼看作是所有人的母亲。当人去世后,其灵魂便进入鱼体。布伊尔萨部落各氏族与南卡尼斯部落也有以鱼为***腾的,他们认为始祖是由鱼化身的,氏族成员死后也将化身为鱼,得以重生。所以,以人面鱼纹盆覆盖儿童瓮棺,其功用当是引导夭儿返回自己的氏族***腾,等待着再次投胎转世。

三、人面鱼纹纹样蕴含的人、鱼轮回转化

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不断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剥夺人类生命的危险,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是当时人口生产的特点。可以找到的最早人口数字是在晋朝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的残篇中发现的《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帝王世纪》说:这些数字虽然不可能是当时确切的人口数,但仍可看出从禹初公元前2140年到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到1456年间人口增长率是零的事实。即使进入华夏文明高度发达时期,由于不断的战争,人口增长率从总体上看仍然趋于零。所以说,人口数量在原始社会中是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存在下去的大事。

因此,人面鱼纹纹样的出现并不仅仅为了装饰美化,更具有原始生殖崇拜的隐喻意象。生育信仰在原始宗教中是贯穿始终的。在自然、***腾、祖先诸崇拜中,都时常与生育信仰交织在一起,有的本身就是生育神灵。生殖崇拜对于先民不仅是一种繁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种生存的需要。

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说:“鱼是繁殖力最强的一种动物,所以在我国古代,男女青年若称对方为鱼,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可见鱼崇拜包含着人们渴望幸福兴旺的含义。半坡人虔诚地信奉女性生殖崇拜,进而在陶器上将人鱼合体,使人鱼亲缘。闻一多揭示了鱼与先民的生殖崇拜,与关注种族繁衍的观念直接相关。这一见解在当时是极其独到、深刻的。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亦认为,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他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于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从中华民族的丧葬传统来看,我国很早就有往死人口中放置物品的习俗,而这种物品往往是人们认为具有灵性的东西,通常带有引导灵魂重生的作用。如稍晚的大溪文化M3(中年男性),口咬两大鱼尾,鱼分两旁放置身上。墓主人口中含鱼,这样摆放的鱼应该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陪葬品,很可能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可能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林向先生认为:“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信仰习俗的一致。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人种、习俗、乃至***腾、文化上的亲密关系是不容怀疑的。”

鱼曾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长期存留于我国民族的神话与宗教之中。《周书·王会篇》、《楚辞·天问》、《述异记》、《搜神记》、《水经注》、《博物志》、《太平广记》、《天中记》等文献中均提到了怪异的鱼或鱼神话。“岂其食鱼,必何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诗·陈风·衡门》)诗中以食鱼与娶妻对文明确表明了鱼作为性及女性象征的意象。《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此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渔妇。”神话学家袁珂译为:“有一种鱼,半身偏枯,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体,名叫渔妇,据说是颛顼死而复苏变化成的。”这种化生是相互的,也就是说,蛇可转化为鱼,鱼也可以通过转化为蛇而得以死而复生,称其为鱼妇是鱼作为女性象征的典型例证。对在自然面前相当渺小的原始人来说,与天的“应合” ,可以带来氏族的繁荣,以鱼喻人,人鱼同构,也自然成为天人和谐的符号表达。《山海经·南山经》中说得更清楚:“柢山,多水”,“有鱼焉”,“其状如牛”,“蛇尾有翼”,“起名曰鯥,冬死而复生”。这里,鱼的象征意义又蕴育着死与生的交互作用:死,意味着生。象征着死而复活,不死、永生。

赵国华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上说:“从表象来看,因为鱼的轮廓更准确地说是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伦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力强,当时人类还只知道女阴的生育功能,因此这两方面结合,使生活在鱼猎社会的先民将鱼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的象征。”赵先生以鱼象征女阴或作为生殖崇拜物,从***像上看,正可论证笔者的观点,人面鱼纹中的双鱼与婴儿头部构成头位侧身娩出***时的***形,婴儿双耳所接的鱼或双线所联的鱼,明示人们祖先***腾鱼之魂转为这个正在娩出的胎儿。在此,人、鱼实现了转换、死、生也实现了轮回。

四、人面纹中的月相变化***隐含的生死轮回观

《楚辞·天问》说:“夜光何德,死则有育。”夜光也即月亮,育即生也。也就是说月何德与天,能死而复生。原始先民们把月亮的弦望晦朔看成是死而复活的一个周期。所以,“人面鱼纹”额部的月相变化***显示的也是人的生死轮回观念。鱼类生物在春天来到之后,开始从水底下浮游到水面上,产下鱼子,孵化小鱼,生育繁衍后代。春天到了,万物也开始生长,是生长年的一个周期。人、鱼、月相盈亏***也即生死轮回的周期变化***。

*** 14***15***16

*** 17***18每当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亮背光的一面向着地球,地球上就看不到月光,这就叫做“朔”,是农历的“初一”。朔日过后一两天,可以看到月亮亮面的一小部分,形似娥眉,叫做娥眉月。(***14)以后,随着月亮相对于太阳位置的东移,镰刀形月逐渐变大,大概在朔以后七八天,当月亮距离太阳90度时,能见到半轮明月凸向西边这叫做“上弦”。(***15)再过七八天,月亮距离太阳180度时,人们可以看到一轮满月,这就是“望”。(***16)满月以后,月轮逐渐亏蚀,月亮距离太阳270度时,又可看见半轮明月,只是凸向东方,此时叫做“下弦”。(***17)以后残月逐渐变窄,月亮又回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又见不到月光而成为“朔”了。(***18)

上弦趋圆之月相曰“恒”,《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其笺曰:“月上弦而就盈。”月亮圆缺盈亏相循,若死而复生,故屈原曾在《天问》中称月有“死则有育”之德。另外,在月亮“死则有育”的神话传说中,月亮正是在黑暗达到极致时,才摆脱死亡而重获新生的,所以,《释名·释天》对月相“朔”的解释,是“苏也,月死复苏生也。”***中人不仅面额部的月相有盈亏的变化,耳部的鱼纹也是一个从生到成长到萎缩的过程。头顶的鱼尾纹饰也是如此。如娥眉月,头顶纹饰为数码“五”的原始字,《说文》:“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X,古文五省”。表示天地阴阳交午始生明月。而晦朔***中,鱼纹身上不加芒刺,以虚点表示月魄已死,虚无不见。***中人面眼睛成闭目状,应是表现灵魂的一种休眠状态。

在母权的种植文化中,人的兴趣多集中于痛苦与黑暗的死亡——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女人把自己的生活以及植物的生活与月亮密切地联系起来,而月亮并不像太阳那样地永远存在,长期圆满,反而很短的时间以内,屡次消逝。”

月亮从初生到圆满,象征着生命、光明、团聚、丰饶等等美好的事物;而当其残缺时,则象征着死亡、黑暗、破碎等等不祥的事物。《灵宪》中有一段话:“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整段话都是谈月的,则所谓西行,是指月的运行。晦,是谓月尽而魄死。昌,昌明也,谓月之复生。残月将近,但不必惊恐,不久新月将生。

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是以鱼形象表示月亮变化的生物象征系统。闻一多在《说鱼》中将鱼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明确表明了鱼作为性及女性象征的意向。由此,鱼与母性之月亮便建立了联系。鱼作为月亮象征物的理由有三点。第一,鱼的颜色青白,形状如梭,易使人联想到半月的形态;第二,鱼属水族,善产子,属阴类动物,这与月亮的母性特征相合;第三,鱼也有死而复生的特征,与月亮的不死功能相合。所以这里,月相的盈亏变化表现的也是生死的轮回转换。

有人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天衣无缝地与人面鱼纹完全相吻合。”确是如此,不过尽管人面鱼纹盆出土的年代过于久远,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文献记载,相对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其他历史时期的史料资源而言都显得太少了,也太不确定了。但是,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根据已知的文献记载和有限的资料作有意义的推测和猜想。本文从***像分析得出人面鱼纹盆的纹饰所隐含的是原始人类的生死轮回观念。生命的轮回,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因为有了轮回,现世的生活才有意义,短暂的尘世生命才有了着落。

①李子贤《鱼——哈尼族神话中生命、创造、再生的象征》,《思想战线》,1989年。

②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一卷》,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188页。陈兆复:《原始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98页。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94页。

③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④张光直:《中国远古时代仪式生活的若干资料》,《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0年9月。刘云辉《仰韶文化‘鱼纹’、‘人面纹’二十说评述——兼论人面鱼纹为巫师面具形象说》,刊于《文博》1990年第4期第64-75页。冯利《半坡彩陶人面纹的巫师属性》,《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第93-102页。

⑤钱志强:《中国古代美术与文明起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陆思贤:《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

⑥蒋书庆:《破译天书:远古彩陶花纹揭秘》,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⑦刘夫德:《仰韶文化鱼纹与人面鱼纹含义的再探讨》,《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⑧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出版,1963年

⑨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出版,1983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何家湾遗址》见《陕南考古报告集》,三秦出版社,1994年

严文明《鹳鱼石斧***跋》,《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152页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163页。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163页。***1-5见166页。

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67页。***6-7见112页,***8见彩版二,***9-10见255页。

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137页。

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254页,***见25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出版,1983年,48-49页。***11见49页。

***12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何家湾遗址》见《陕南考古报告集》,133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何家湾遗址》见《陕南考古报告集》,131页。

***13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何家湾遗址》见《陕南考古报告集》,116页。

Raphael Pumbelly :Explorations in Turkestan vol. I.1908. Washington, P40转引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219页。

Raphael Pumbelly :Explorations in Turkestan vol. I.1908. Washington, P39转引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180-181页。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 220页。

载于1959年7月8日《光明日报》,转载于《文物》1959年8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213页。

G.G.Maccurdy;Human origina.vol. II. P30, 1924;NewYork

***腾”是作为保护神的某种物象,其实体是某种植物、动物、非生物或自然现象。原始人把它们作为自己氏族的***腾对象加以崇拜,并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由此也便产生了***腾崇拜。弗雷泽的《金枝》中提到:一方面,崇敬动物,即不杀伤,也不食肉;另一方面,由于一惯杀戮肉食,故而对之崇敬。两种崇敬,都起因于原始人期望从动物身上获得积极或消极的好处。这两种尊敬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相反的:一则因为崇敬,故而不食,一则正因为崇敬,才食其肉。那么***腾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佛洛伊德认为,***腾的秘密和本质必须到大部分人类学家都忽视的一个现象中去发掘。这个现象就是“***腾餐”,即野蛮人总是周期性地屠杀***腾,食用其血、肉来庆祝盛典。仪式结束后,人们就开始哀悼被屠杀的***腾,哀悼结束后即为狂欢,任何一种本能和满足都被允许。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现象。这正好解释了我国蒙古族狼***腾现象:蒙古族以狼为***腾,但他们学狼、护狼、拜狼又杀狼,死后实行天葬又葬身狼腹魂归腾格里,可以说狼***腾对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产生了龙腾狼跃的振奋作用。与狼***腾一样,半坡人捕鱼食鱼,死后魂附鱼体重新转世道理是一样的。在此,笔者认同鱼为半坡***腾的观点。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341页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333页

弗洛伊德.《***腾与禁忌》.《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705页

弗雷泽.《金枝》.《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700页

叶晗《原始生殖崇拜的多功能性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月,第72页。

《闻一多全集》(一),《神话与诗》,第25-31页。

方酉生《试论大溪文化》见河南省考古学会、渑池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编《论仰韶文化》,236页。

林向《大溪文化与巫山大溪遗址》,刊于《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26页,129页。

袁珂、周明编《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异物篇.异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方韬译注《山海经》,中华书局,2011年5月,第326页。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2页。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135页

转引自陆思贤、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9页。

W.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112页

朱狄,《艺术的起源》,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233页。文章编号:1003-9104(2013)02-0001-04

意境研究的格局与困境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意境在诗画中的互动与异变”

也谈半坡类型“人面鱼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也谈半坡类型“人面鱼纹”

学习

液压伺服系统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液压伺服系统,内容包括液压伺服控制教程,伺服液压系统厂家。论文关键词数控液压伺服系统数控改造

学习

高低压电磁环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应用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高低压电磁环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应用,内容包括220kv电磁环网对电网运行主要弊端,什么是电网电磁环网。摘要:高低压电磁环网是我国电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电力运行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网架结构的不断建设,电磁环网在我国电网中的

学习

发电机失磁危害及处理方法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发电机失磁危害及处理方法,内容包括发电机失磁现象及处理方法,发电机一停就失磁是怎么回事。【摘要】分析了发电机失磁的原因及对电力系统和发电机本身的危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学习

寻找迷失的自我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寻找迷失的自我,内容包括寻找迷失的自我,寻找迷失的自我原文。摘要:德国当代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的短篇小说《献词》描述了一个在孤独中找寻自我、建立自我的典型的“新感伤主义”文学主人公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该篇作品,探

学习

“小家碧玉”介休窑

阅读(32)

介休窑位于洪山镇,1957年农田水利时被发现。专家认为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烧造规模和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而它的白度较高,具有“小家碧玉”的风范,显示出独特魅力。我们颇费周折终于找到了藏在深山僻壤处的介休窑。这里已建起了水库,窑址横

学习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内容包括论语励志简短小故事,论语故事精选及感悟。古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这句话,我一直似懂非懂,但读过《论语》之后,我才明白了论语的内涵。《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是以小见大。

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内容包括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最全文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字。70年过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领悟过去那个年代的悲惨和伤痛,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让今天的人们记住,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

学习

可视化技术简述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可视化技术简述,内容包括可视化简述模板,简述可视化编程。摘要:可视化理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方法和技术,每一种分类方法都难以概其全貌。《可视化简述》从现有的分类方法入手,介绍每一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帮助读者厘

学习

哲学层次上的超越死亡

阅读(27)

摘要: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现实社会对待死亡普遍有种回避心理,然而死亡是每个个体都无法回避的。对死亡的思考是构建哲学的前提也是哲学建立的基础,当然也是其主要内容,所以哲学必须研究死亡意识与现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研究死亡以反思人的

学习

人类的天敌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人类的天敌,内容包括人类的天敌是什么,人类最怕的天敌。生命世界大体维系着这样的规律,动物少而植物多,高级生物少而低级生物多,大型动物少而小型动物多,食肉动物少而食草动物多,依次构成生物链或者叫做食物链,并且相互依存,保持着

学习

神秘的北纬39度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神秘的北纬39度,内容包括北纬39度为什么神秘,神秘的北纬30度小说在哪看。北纬39°,一个神秘的地带;北纬39°,一个富裕的地带。在这个地带上孕育了北京、罗马、希腊等历史名城;造就了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繁华;地中海、爱琴海、日

学习

走近英语AND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走近英语AND,内容包括走近英语单词,走近英语。美术院校学生文化课底子普遍薄弱,尤其表现在英语上,大多数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

金盒子作文700字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金盒子作文700字,内容包括金盒子作文,盒子作文800字。您好!读了您的散文《金盒子》,我感到了至真、至爱,纯真、深挚的手足亲情,情感凄婉动人,催人泪下。亲情、友情、爱情三者以亲情为首,可见您是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古语有云:月有阴

学习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内容包括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啥意思,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全文苏轼。半个世纪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撰述“钱柳因缘”这一主题,对后人给予柳如是太多的误解和不解,发出“殊有待发之覆”的感慨。在他的笔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