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婚礼讲话10篇

媒人婚礼讲话篇1

关键词:土家新娘 骂媒

Abstract:Among the Wailing Songs in Tuja People’s Wedding those,the ballad for cursing matchmaker is very fineness.It is a initiative psychological catharsis for the bride to show her sadness and fear when she will leave her parents to be married.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about the emergence of matchmaker and the Tujia people’s marriage,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reason about bride cursing matchmaker.

Key words:Tujia nationality,bride,Cursing Matchmaker

土家族姑娘出嫁时,要哭嫁。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感谢,对未来婆家生活的恐惧,以及对媒人的愤恨。骂媒可说是哭嫁中极精彩的部分,“茄子开花乌乌儿色,背时媒人都死绝。花椒炸口籽籽黑,背时媒人作天孽,哪天趴在路上死,阎王剥皮转二节。”媒人为何会遭到土家新娘如此的痛骂呢?我们从媒妁的出现以及在土家族婚俗中所起的作用谈起。

一、媒妁职业的产生

早在人类处于群婚时期,媒妁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大约在父权制,私有制产生时,婚媾逐渐向专偶制过渡,议婚形式发展时期,媒就应运而生了。”“媒”是父权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母系制时代人们尚不懂得生育的真正原因,认为生育是妇女与神灵交感产生的结果。这时男女间的结合是自由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如《列子・汤问篇》所言:“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但是到了父权制社会,男性为了确保后代在血缘上的纯正,就必须作出种种规定,以禁止女子婚前。未婚女性被剥夺了与外界男往的自由,这时婚姻中联络男女双方的中介人“媒”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可见媒职业是随着父权制、私有制的确立而出现的,由此从侧面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崩溃,女性地位的衰落。在整个封建婚姻中,媒人充当了男性利益的代言人,女性就像一个商品,由媒人从娘家议价出售到婆家,婚后辛勤地劳作来偿还婆家的彩礼。就像俗话所说:“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人骑来任人打。”

媒妁职业产生的前期,媒人是男女双方氏族联姻的桥梁。如果说此时他在男女双方间游说撮合,仅是从外部来促成婚姻的话,到了封建时代,男女婚嫁非常讲究“明媒正娶”,他就是婚姻礼仪的内在组成部分。有无媒妁,已成为人们衡量婚姻是否合乎道德礼法的标准。所谓“男不亲求,女不亲许”的门限就成了男女双方脖子上沉重的枷锁。《孟子・滕文公下》里讲到:“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说苑》载:“士不中而见,女不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已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和遵循。未婚的男女要成婚必须有媒人的介绍,特别是女子想出嫁,不通过说媒,还会被认为不贞洁。

二、土家姑娘骂媒的原因

土家族在“改土归流”之前,婚姻是自由的,无需媒人撮合。在土家族“改土归流”后,汉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逐渐渗入土家人日常生活中。汉族封建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逐渐成为土家族婚姻中不可违背的道德礼仪。

1.媒妁的出现取替了女性自由择偶权。从土家族整个婚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改土归流”前,女性有权自由选择配偶。“改土归流”后,媒人作为封建婚姻制度的代言人蹬上历史舞台,女性自由择偶权就逐渐消失了。在封建包办、聘娶婚姻制度下,土家族女性的人性被压抑,感情被禁锢,婚恋自由逐渐被扼杀。土家女性仍然是父权制下男性中心社会的牺牲品。

首先,媒人是父权制的代言人。在封建社会,婚姻是关系到家族的大事,只有征得父母应允的婚姻才能在家族中享有合法的权益,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遵循的正统。媒妁所代言的是父母的意志,婚姻当事人本身并无自由选择权。男方父母请媒人给女方父母传话,撮合和送礼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媒人一般代表男方父母求婚,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就算成功,而无须婚姻当事人同意。哭嫁歌中唱到:“豌豆开花钩对钩,背时媒人想猪头。吃了猪头丧天良,花言巧语骗爹娘。媒人讲话爹娘服,爹娘只讲酒和肉。贵女送人成‘贱女’,爹娘难享女儿福。”姑娘就像有交换价值的商品,被双方父母和媒人当成获利的交换工具。媒人从中获取的是利益,葬送的是女性婚姻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媒人是男权制的代言人。土家旧婚俗规定:无论何家女子,只要被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鸣放,就算定亲了,女方及其家人不得反对。男方再派媒人到女方家议婚,以促成婚姻的缔结。男性相对女性享有绝对的自由择偶权。媒人收取了男方家的好处,自然会帮男方说好话。这里媒人又成了男方意志的人,女方的意愿无足轻重。姑娘叹道:“哭声媒公与媒婆,一来一往操心多。千言万语是为我,其实你是想喝酒。千操心来万操心,你帮人家来说亲。过河翻山又越岭,为的使我成‘’。”诸如“”之类的称谓在哭嫁歌中多次出现,如:“贵女送人成‘贱女’”,“命苦不过女儿身,从此成了‘下’,人家屋里难为事,身为‘下贱’难做人。”一个贵,一个贱,形象地突出了土家女性出嫁前后,在娘家和婆家地位的差别。土家女性哭道:“我在娘家享清福,坐在闺房不出屋。太阳出来三丈高,睡在床上伸懒腰。天黑点起莲花灯,绣花拿起绣花针……我到婆家长工苦,天晴落雨坐不住。外面路都看不清,露水湿衣到半身。走路脚踩烂泥坑,做活手拿锄八斤……”女性出嫁后,就像婆家的长工、家奴,女性自然会埋怨婚姻的不幸,怪罪媒人将她介绍到婆家,成了“”。

婚姻本为男女之间的事,此时媒人似乎也成为与前两者鼎足而立的第三方。他的言辞确切与否,撮合的热心程度怎样都直接影响着婚姻的成败,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在土家族旧式婚姻中,土家女性不过是封建婚姻制度下,完成婚礼这一社会行为的工具。新娘本来的主角地位被边缘化,而媒人作为社会习俗的代言人,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婚礼的主角。这种婚姻不可能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家庭缺乏感情,幸福度大打折扣。难怪乎新娘在出嫁时会通过哭嫁痛骂媒人。

2.媒人贪利,说媒多有不实之词。另外,土家新娘痛骂媒人的重要原因是媒人在撮合男女双方时,由于贪利多有不实之词,以至女性婚姻不幸。《战国策・燕策》中有载:“周地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媒人贪财,“为其两誉”,自然会遭致新娘痛骂:“一条帕子两边花,背时媒人两面夸;一说婆家有田地,二说娘家是大家;又说男子多聪明,又说女子貌如花。一张嘴巴叽哩咕,好像田牛青蛤蟆。无事就在讲空话,叫儿叫女烂牙巴。日后死在阴司地,鬼卒拿他去捱叉。”这种媒人凭不实之词撮合的婚姻,双方不甚了解,婚后自然不会幸福。女性对家庭的不满,自然转化为对媒人的愤恨:“人家丈夫像条龙,我家丈夫像毛虫;哪年哪月毛虫死,斑***跳出画眉笼!不怨爹,不怨娘,光怨媒人坏心肠!媒人肉,放锅熬,媒人骨头当柴烧,媒人的皮当鼓敲。”想必媒人在婚前定是隐瞒了男方的诸多缺陷,以至女性嫁错了人。女性对婚姻的不满,自然怪罪到媒人身上。

媒人之所以在说媒时多有不实之词,这与封建婚姻的聘娶制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有币者必有媒”的婚俗,在客观上为媒人提供了说谎骗财的机会。在土家族婚俗中,一般是男方聘媒人上女方家求婚,媒人“吃人家的肉渣渣,尽帮人家讲好话。吃人家的锅巴饭,说人家有千千万。人家给你打点酒,你说人家样样有。”媒人收人钱财,自然会千方百计替男方说好话,用花言巧语使男女两家订立婚约。另外,男方每次上女方家以及逢年过节,都要给女方家送礼物。媒人会夸大礼物的质量,以促成婚约。土家姑娘自然感到受了欺骗,骂道:“人家赶个猪来毛又长,我家杀了还不够一餐。人家赶个猪来像野猪,我家杀了没得一碗肉。赶个猪来毛又长,赶你老子赶你娘……”女方嫁女看重聘礼,受了欺骗自然不悦。难怪新娘出嫁时要痛骂媒人了。

土家姑娘借唱哭嫁歌之机痛骂媒人,实则是借此形式表达对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愤愤不平。在整个哭嫁歌中,土家姑娘伤别离,惧未来,这些都是她们行将通过婚姻这一社会仪式进行角色转化时,一种被动的心理感受。“伤别离”,表面上是告别亲人,实则是告别她们做女儿家时游离于重男轻女社会现实之外的自由生活状态。“惧未来”,表面上是惧婚姻不幸福,惧婆家***,更深层的原因是惧怕行将为人妇,就必须按照封建社会给女性规定的种种不合理的社会规范来生活。如果说“伤别离,惧未来”是迫于这些封建社会规范的被动感受的话,那么骂媒就是新娘主动的心理宣泄。哭嫁歌中骂媒一段,正如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各种宗教、各国***府,都以敬意和隆重的仪式敬重婚姻。哲学家、教士和***治家把婚姻看作家庭的基础,看作保证妇女的地位和对妇女保护和重视的一种制度。而在这种若干世纪以来绵延不断的庄严隆重的演奏会上,民歌却发出了不谐和的噪音。”这种“不谐和的噪音”包含着女性对不平等的封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现实的控诉。当然土家女性不可能认识到给她们带来不幸的是封建婚姻制度和社会规范,也不敢怪罪代表父权形象的家长和处于中心文化的男性,就只能从表而的和直接的因素出发,“骂媒”了。

三、土家族新娘骂媒现象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民族地区生活状况,提高妇女社会地位,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1950年,我国颁行了第一部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保证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以及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受到严厉禁止。现在,媒人也只是婚姻介绍人,起个“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土家女性重获婚姻自由,社会地位得到尊重和认可,出嫁就真正成了喜事,骂媒就变成了“谢媒”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渝东南土家族婚恋习俗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6JWSK115)]

参考文献:

[1].陈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民族出版社,2005。

[2].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3].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僖公十四年》,中华书局,1980。

[4].陈才训:《话媒》,《天水行***学院学报》,2000.6。

[5].孔颖达:《礼记正义・曲礼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

媒人婚礼讲话篇2

来由:球星姚明与叶莉于8月6日晚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婚礼,历时3个钟头,以家庭聚会的形式举行,简单的仪式后,二人交换了结婚戒指。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献花,在各位来宾分享了结婚蛋糕之后,婚礼宣告结束。之前没有车队招摇过市。

观点之一:婚礼令“公仆”们汗颜

1.姚明如果像某些“公仆”那样,把自己子女婚事当成“摇钱树”,肯定会借此机会大造舆论广发请柬,因为这是一个风险系数极低的敛财机会。

2.我们没有看到所谓的“豪华婚礼车队”。有些人动不动就是超长卡迪拉克开路,后面跟着奔驰或者宝马数十辆一字排开,绵延长街浩浩荡荡,引街边群众万人争睹。

3.姚明是上了富豪榜的名人,而婚宴上花费的费用只有20万元左右,让很多善于想像的人大跌眼镜。

4.大凡名人结婚,一般都会请电视台的名主持和大型乐队捧场,请有实力的婚庆公司进行专门策划,花费大约要在8万元左右,而姚明与叶莉的婚礼在这方面又是有违常理,大大低调了一把。这些做法令有些人汗颜。

观点之二:姚叶婚宴每桌1.2万在中国算节俭吗?

很多媒体都纷纷报道了姚叶的婚宴每桌1.2万。说姚叶的婚宴是标准的,节俭的!以姚叶两人的收入,这1.2万只是一笔小数目。他们也有能力安排更为豪华的婚宴,只要钱来得正当,他人也没话可说。只是媒体不该报道这组数字,媒体的报道是会引起民众的关注,而现在社会上老百姓追求奢华,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要知道,在中国,1.2万可是很多民工一年的收入,而在姚叶的婚宴上一桌酒席就给顶过去了。都说:贾府一顿饭,农民一年粮;如今姚叶一桌饭,农民一年粮; 1.2万一桌酒宴对姚叶两人来说,的确算是俭朴,但这是以他们个人的收入来计算,而在中国,寻常人家是花不起的。寻常人家婚宴酒席一桌超过2000元,已算是极其铺张浪费的了。而姚叶的婚宴的数字是2000元的好几倍!还赢来了一个俭朴的“美名”,媒体纵算要赞扬,也要找个好一点的借口,在这数字上做文章,只能给姚叶带来尴尬!

季羡林建议奥运开幕式

抬出孔子引发争议

来由:

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季羡林教授曾对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肯定意见:

奥运会是彰显中国文化精髓,推介弘扬中国文化的最佳时机,孔子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靠什么来体现奥运的人文精神,就得讲“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就得讲“义”,热情周到,无微不至;就得讲“礼”,文明礼貌,谦虚心诚;就得讲“智”,该赢则赢,进退得体;就得讲“信”,言而有行,行而必果。这种精神体现在北京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里,不就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吗?再说孔子那种“知之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也是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和拼搏的精神吗?

世界上崇尚孔子的大有人在。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孔子和他创立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发展到今天,也为全世界所注目。

媒人婚礼讲话篇3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婚恋 冲突 悲剧

一、宝黛爱情演绎了千古婚恋悲歌

在《红楼梦》中,宝黛的形象体现在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他们的爱情至美纯真,大胆而率直,在整个贾府,只有他们敢于公开自己的恋情,张扬自我的个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上天赐予的,他们在前世今生就结下了缘分。林黛玉初入贾府,双方一见面,竟然都有一种莫名相知相见的感觉。在贾府、在大观园,他们相处时都有一种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一种相互依存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滋生。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发现双方共同点是那样多,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此,这一对青梅竹马情种,演绎了一段既缠绵悱恻又刻骨铭心的爱情。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是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最快乐、最烂漫、最富于诗情画意的时刻,她和宝玉缠绵情爱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温馨。体现出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情,自然而然流露出两小无猜,纯真烂漫的情趣。它没有才子佳人相处时的那种俗套,也不是儿女情长的表述,却有着诗一般的唯美情境。这静止的时空下,浓缩着人生最美好的爱意,永远定格在林妹妹的心中。

在三十四回,贾***一怒之下,把宝玉打得遍体鳞伤,黛玉心疼宝玉,两眼都哭肿了,宝玉非常感动,叫晴雯送去两条半新不旧手帕,黛玉悟出这两条半新不旧手帕的意思,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便在案上提笔蘸墨,在这手帕上写下了三首诗――题帕三绝诗。它表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层次,为了知己,她宁愿流尽所有泪水。“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在这诗句里,我们品味出黛玉自比湘妃,把贾宝玉看做是自己的丈夫,宝黛恋情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华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境界。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在贾府日渐衰败的大环境下,属于他们的爱情空间越来越小,一旦走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游戏”里,情形就很严酷。宝黛二人所面临的,是严厉的社会道德规范,恋爱把他俩送到婚姻殿堂的门口便退下了,它无法逾越前面的那道门槛,让他们成为一对,并为他们祝福。在华丽婚姻殿堂门前等候宝玉的,不是那个爱哭爱闹喜欢使小性子的林妹妹,而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薛宝钗。凡是读过《红楼梦》的读者,无不感慨叹息,并为之扼腕。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封建社会的婚恋冲突表现

(一)“父母之命”扼杀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力。

封建社会的婚姻原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谓“父母之命”,就是说青年男女行使婚姻的大权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具有选择儿女的配偶权,只要婚姻符合规定的礼仪,经过父母点头,明媒正娶的,那么婚姻就是合理合法的,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至于青年男女双方的感受和意愿是不考虑的。这样的婚姻,实质就是父母包办婚姻。《孟子・滕文公下》说得很清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义”与“婚仪”结合,是社会对男女婚姻认定的基本根据,其中的礼仪程序受到世人的重视。“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没有婚礼的结合将遭到世人的指责,甚至被世人贬为“私诱”或“”,其夫妻关系也不为社会所承认。男女的结合不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是关系到双方所属的大家庭,甚至家族的大事,成婚不仅是为个人娶妻,更是为父母娶媳,为宗族娶妇。家长主婚权实际上就是父母的包办婚姻权。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父母掌握儿女婚姻的选择权,到了明清以后,不管在法律条文上,还是在社会实际操作层面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家族本位主义的进一步泛滥。婚姻制度由于剥夺了当事人的自,从而使男女私定终生的情况被视为非法。男女私订终身,不仅遭到世俗和舆论谴责,而且背负着违背国家法律的罪名,因此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那种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行为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来说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要给予泯灭人性的无情扼杀与摧毁。因此,我们看到了太多两情相悦的爱情,到头来,美好的梦想都成了泡影,在这种不人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挤压下,还常常发生了男女主角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媒妁之言”剥夺了两情相悦的美好姻缘。

在婚姻的缔结上,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坊记》中记载了孔子的论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别也。”周代国家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这就是“地官媒氏”。“媒妁之言”是指婚姻由第三人即“媒人”撮合,它是父母包办婚姻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包办婚姻的组成部分,与父母之命共同构成封建婚姻成立的要件,也就是说结婚的男女自己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婚姻完全任由别人摆布,由父母包办。在中国,包办婚姻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例如唐律规定:娶妻无媒不可,正所谓“名媒正取”,合礼合法。媒妁在古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协调宗族关系,成为宗族联姻的一个桥梁。“媒妁”成为阻碍男女自由恋爱,制造不幸婚姻的一种手段。

在封建社会,国家能给予而不被剥夺的东西,就剩下个人的婚姻。一个男人成家,意味着他在婚姻方面,已经找到成家立业的目标;一个女人,婚姻对于她来说,就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因此,在世俗社会,一个男人,即使再贫困潦倒,生活毫无着落,也有娶妻的权利;而一个女人,只要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有权找个婆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到了成家的年龄,男人不成家,女人还守着父母,不肯出嫁,那是要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不能不提到包办买卖婚姻,在那个漫长的封建时代,婚姻所遵循的,是家族的利益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一般人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婆就会上门做媒,媒婆为了玉成此婚,就靠着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胡言乱语,装模作样算个八字,男方认为满意,就下了聘礼,选择所谓的黄道吉日,一顶轿子就把小女子抬进家门,拜了天地就成了人家人,就是夫妻了,连对方什么模样,高矮胖瘦都无从知道,更别说男女双方的兴趣、爱好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受到封建礼法的控制,讲究的是男尊女卑,那种包办的买卖婚姻,受害最深的是弱势女子。她们受到“三从四德”的影响,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山猪满山走”。社会强调她们要做“妇道人家”,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没有幸福可言,结局往往都很凄惨。

“媒妁之言”剥夺了两情相悦美好姻缘的婚姻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完善,古代的婚姻礼制,从周代开始实行“六礼”。这“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种婚姻习俗,阻碍了人性的价值观的发展,始终无法作为青年男女接受的社会评判标准。与此同时,青年男女屡次向传统习俗挑战,尽管屡战屡败,也在所不惜。为了安抚内心的怨愤和不满,人们把美好的爱情转向虚拟的虚幻世界,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抚慰心灵的处所。因此,像乐府民歌、唐代传奇、宋代不少婉约词、明清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痴男怨女向往美满的爱情生活,在这些作品里,一方面,保持了渴望爱情,歌颂爱情的基调,但另一方面,作者创作的套数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演变,这种演变在于,封建礼教过于强大,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就在虚幻中寻求,创作手法从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最典型的要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理想婚姻,就在妖狐鬼怪的迷乱世界里去寻找。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封建礼教的价值观对自由恋爱的价值观的围剿打压,而另一个侧面又反映出对不人道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抨击。

(三)“门当户对”规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

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四种权力――***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千百年来,在婚姻问题上,集中反映出私有制经济基础下人身依附关系。婚姻的形式体现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他们为了家族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有情人的爱情,达到目的。封建婚姻的择偶标准是“门当户对”和“婚姻论财”。然而,主婚权操纵在父辈手中,婚姻的当事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他们只能听天由命,只有走进洞房,才能见到自己的新娘或新郎,满意与否都只能接受。阶级、等级和家庭地位的差别,给通婚带来了严格的限制。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种限制的体现。可见,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扼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家族为了自身的利益,择偶的标准是很严格的。讲究的是“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古代婚姻强调门当户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就禁止贵族跟贫民通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使门当户对作为封建婚姻中的一个基本要求,逐渐成为古代婚姻择偶的重要标准。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到后来的“良贱不婚”,并且从“礼”和“法”的规范形式逐渐确定下来。

在《红楼梦》中,贾家在选择配偶时,崇尚的是门当户对,强调地位对等,讲究彼此的出身。彼此的门当户对是他们联姻的第一要素。至于个人的情感等因素,则被排除在这个范畴。如第一代的是贾史两家联姻,贾代善娶了史太君;第二代贾***娶了王夫人;第三代,贾王两家继续联姻,贾琏娶了王熙凤;贾薛两家的联姻,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此外,像贾府的其他人,尽管未必与四大家族中的人结婚,但他们的婚姻都有来头,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如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了林如海,林如海家族本是望族,书香门第,他又是官宦子弟,前科探花,官至钦点盐***御史;贾珠的妻子李纨,是一个出身诗书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可见,门当户对在中国古代婚姻关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择偶标准。

封建家族往往以联姻的形式,维护自身的利益,结成攻守同一的***治联盟,往往“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因此,我们看到,王夫人、薛姨妈他们一个劲地鼓吹金玉良姻,明里暗里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其实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这桩婚事,争夺贾府的控制权,把贾家、王家、薛家集结一身。可见,这桩婚姻符合门当户对,并且有着很鲜明的***治色彩。

当然,这种讲究门第对等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只考虑家族利益,在客观上无法顾及当事人的个人情感需求,往往给当事人双方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婚姻的不幸,如贾***和王夫人这对夫妻,从整部小说里,看不到他们有丝毫温馨的情爱;宝玉和宝钗结为夫妻,一个悬崖撒手,遁入空门;一个“金簪雪里埋”,在风雨飘摇中,守着活寡,度过悲凉的一生。

三、封建社会婚恋冲突的反思

封建王朝为了维持它的统治,推出了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体系,这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孝”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被奉为天经、地义、民行之本。每个家庭、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相处时,都受到了它的极大束缚。在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行孝就是要服从父母意愿。父母对儿女的终身大事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如果落下对父母“不孝”的罪名,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

宋代大诗人陆游英姿勃发,才华出众,他和表妹唐婉两情相悦,爱意绵绵,两人诗书唱和,情投意合,婚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陆母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便令儿子休妻。陆游屈从于礼教,最终在休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多年后,唐婉夫妇与陆游在绍兴沈园不期而遇。陆游感慨万千,激愤的情感如江河奔泻而来,在沈园粉墙题写《钗头凤》一阙,写出了自己和唐婉的不幸,被迫分离后,两人在精神上遭受到巨大的痛苦煎熬,宣泄了对造成这一婚姻悲剧的母亲怨恨之情,这首词便成了封建礼教下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

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压制,多少人屈从于这个过于强大的封建礼教,他们挣扎着,残喘着,抗争着。然而,曹雪芹妙笔横生,大手笔塑造出了一个敢作敢为的烈女形象――司琪。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有两个年轻人勇敢地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大胆挑战。这就是司琪和潘又安。他们俩相爱并偷偷结合,他们真心爱慕,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为了使她母亲同意这桩婚事,不惜以死相协,可即便如此,她的母亲死活都不答应这桩婚事。刚烈的司琪绝望了,一头撞墙而死,潘又安料理了司琪的后事,也自杀随司琪去了。他们用年轻的生命,与压迫势力进行抗争,用大胆刚烈的爱情向世俗挑战。司琪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人性的强烈控诉。

四、结语

宝黛爱情走向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婚姻走向成功是殉道者的悲剧。他们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感谢伟大的曹雪芹,把历史的时空定格在大观园里,用点睛之笔,浓缩了几千年来青年男女的惨痛身世,勾勒出了一幅幅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有婚无爱和有爱无婚的婚恋悲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百多年前那发聋振聩的呐喊,依然在长空里传响: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出版社,1979.

[3]舒芜.说梦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顾鉴塘,塘鸣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7]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8]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媒人婚礼讲话篇4

但凡是正式的场合,就一定有需要遵守的礼仪,婚礼也是这样,我们参加婚礼应该讲究什么礼仪?下面一起随来看看吧。

【参加婚礼的准备】

1、收到邀请喜帖后要马上作出回应

收到喜帖邀请函后,要马上打电话或是回函给对方,别忘了要先说声"恭喜",然后再告知出席与否,好让对方能掌握正确的出席人数。

2、祝贺的礼金袋上要写上祝贺的话

红包袋的种类很多,结婚对一个人来说可是人生大事,一定要隆重豪华,所以千万别忘了写上祝福的话。

常用的祝福贺语:

天地之合心心相印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永沐爱河佳偶天成百年偕老花好月圆

珠联璧合天缘巧合美满良缘郎才女貌

同德同心情投意合天赐良缘白头偕老

查看更多请点击四字结婚红包祝福语

3、婚礼礼金金额视情况决定

在中国各个地区,礼金多少一个是当地的习惯标准,还有就是要遵循你们之间的关系了,一般至亲可能多要很多,普通朋友或同事少些,具体数额不等,但要注意一般来说金额为偶数,偶数象征着双双对对的祝福,最忌4(死)和9(苦),礼金的纸钞最好是新的。

4、喜宴当天该注意的重点,让你体体面面

1)提前半小时到达

出席喜宴要提前半小时到达,而且要整理一下仪容,不要匆匆忙忙地赶到,不然很没礼貌。在接待柜前先将礼金袋交给接待人员,并签名祝贺。

2)如果迟到、早退的话要事先通知对方

如果有事会迟到或早退的话,要事先通知对方。迟到时不要自行进入会场,最好让招待人员领你进去。若要早退,最好等来宾都致完词后再走。离开时不需要再跟新郎、新娘打招呼,但要跟坐同桌的两侧人打招呼。

3)在接待柜前,先说些祝贺的话

①先对新人的亲戚道贺,报上大名,并要说谢谢他们的招待。

②递上礼袋,正面朝上递给对方,此时顺便说些祝福的话。

③在签名簿上签名,如果夫妻一起出席,要先写先生的名字,再写太太的名字。

4)认真聆听致词

喜宴开始后至敬酒前这段时间是媒人和来宾致词。要安静聆听致词,不可喧闹。

5)入座时要先跟邻席的人打招呼

如果跟你同桌的人都是陌生人,你也要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就座前先对同桌的人自我介绍一番,才不会显得尴尬,但也不要让自己太出风头。

6)致词结束时要记得拍手

边听演说边用餐,但要记住最初和最后一定要放下餐具鼓掌。如果同桌有人上台演讲的话,尽量不要用餐,专心聆听。

5、紧急情况对策

Q:突然无法出席怎么办?

A:本来说好要出席,但却因临时有事不能出席,要马上告知对方,让对方知道你无法出席。也可以找人出席,人最好是双方都认识的朋友,礼金就请人代送。

Q:不出席也要送礼金?

A:就算不出席喜宴,也要送礼金。在典礼举行前直接送给对方或邮寄给对方,光送礼袋很失礼,要记得在上面写些祝贺的话。

Q:婚礼结束后才知道对方结婚了怎么办?

A:虽然没有被邀请出席,但却知道朋友结婚的事实,首先要打电话致贺。

媒人婚礼讲话篇5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交亲;仪式;恩施

中***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97-03

土家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自然是土家文化的主体了,但是土家族由于长期居住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吸收了大量的楚、蜀、汉等其他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同时由于长期与汉民族混居,土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而与汉民族保持一致。1957年,国家正式将土家族确立为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夷山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一个自治州,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土家族的历史源流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对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土司制度、土家舞蹈、土家茶文化、婚俗等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交亲仪式作为传统土家婚礼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的尚少,通过田野走访以及对地方志的翻阅,力***大致还原出土家交亲仪式的全过程。

一、婚礼流程概述

婚礼当天的仪式首先要从女方出门时说起:“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开,两朵紫云一起开,请把闺女扶出闺房来”,①通常情况下,男方会提前看好良辰吉时,并派迎亲队伍去新娘家中接亲,新娘是由其弟弟将自己背上婚车,按传统的习俗来讲,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与迎亲队伍一同前往婚房的还有女方的至亲,即送亲客,交亲仪式也主要是为他们而举行的,具体内容会在后面几个环节中谈及。

迎亲车队到了男方家之后,由新郎将新娘接下车,在新娘进大门之前,总管②就要说:“新娘进大门,代代有传人。”行至堂前,③新人就要行大礼,行大礼之前,新人需要在堂上走三步路,此时总管就要说:“新娘采玉堂,黄金堆齐梁,”然后就开始在堂前行大礼――三拜九叩首,“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时上有姻缘,”这叫一叩首;“二拜日夜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它”,这叫再叩首,“三拜大地与天空,风调雨顺五谷丰”,这叫三叩首;然后是九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有恩,请新郎新娘拜父母”,“一拜父母身体好,寿比南山永不老,”一鞠躬;“二拜父母养有恩,恩重如山记在心,”再鞠躬,“三拜父母生有情,情深似海伴儿行”,这是拜父母;第三个就是夫妻对拜,一拜夫妻恩爱一鞠躬,二拜白头偕老再鞠躬,三拜早生贵子三鞠躬,这就是传统土家族婚礼中的三拜九叩首。

整个拜堂仪式结束之后,接着就要进洞房,④进洞房的时候,总管要喊:“新郎新娘入洞房,儿孙满堂”,然后新郎新娘就去坐床,什么是坐床呢?按土家规矩,就是夫妻双方谁先坐到婚床,以后家里就谁说了算,所以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就要拼命地去争婚床坐,以确定自己今后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又称“争龙床”或“争喜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家习俗中,婚床是包含了所有亲人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所以除了新郎新娘,一般人是不能去坐这张床的,除非是小男孩,俗称“压床”,意指新人早生贵子,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坐床之后,总管就要吩咐伴娘伴郎端一盆水给新人洗手洗脸,在端水洗的时候,总管是需要在一旁说祝福的话语的,一般来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盆装手圆又圆哪,比装甘露和清泉,新郎新娘洗手又洗脸哪,相亲相爱到百年”,那么第二种就是“圆圆金盆洗了手哪,子子孙孙代代有”,那这就是进洞房的大致流程了,土家习俗中的婚床上要撒满枣子、桂圆、花生、葵花子,主要寓意是“早生贵子”,这与抱亲朋好友的儿子在床上“压床”是一个含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床上还要撒点百香树树叶,百香树树叶撒在床上之后,就象征着新人能“白头偕老,相亲相爱”。这就是婚礼当天交亲仪式之前的所有流程。

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一般是从婚礼前半个月,即新娘准备哭嫁时开始,要一直持续到婚礼后的第三天回门才算圆满结束,回门是在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带新婚丈夫回娘家探亲,回去的时候新郎要把烟酒、糖饼之类的带回去孝敬岳父岳母,回门当天一般是早去晚归,两人必须回自己家住,不能留在娘家,否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二人婚后生活必定矛盾重重,新娘回娘家常住,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这在土家族传统礼仪中是万万不可犯忌的。回门通常就是整个婚礼过程的结束,也标志着新婚夫妻幸福生活的开始。

二、交亲仪式概述

交亲仪式一般是在午饭后举行,待开席基本闭席或高亲①就餐后,主送亲②会要求交一交亲,这时,总管和支客③就应立即安排。

过去交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关门交亲,一种叫开门交亲,关门交亲,是在新郎、新娘的洞房里举行,开门交亲是在新郎家堂屋举行,并排摆两张大方桌,像坐席一样,分上高下低的规矩入座,首先请送亲客及媒公媒婆④坐上方,新郎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坐在下方,旁边依次坐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姐姐、姐夫,哥嫂弟媳⑤等,交亲仪式由总管或支客主持。

交亲仪式开始之后,先由新娘分别给各位敬上一杯茶,同时把所做的喜鞋⑥拿出来送给婆家的长辈,并在新郎父母的指点下,跟着新郎改口称呼亲人,凡是得了茶和鞋的人,在还回杯子的时候,一定要给新娘给茶钱或者喜鞋钱,还要给新郎新娘说几句祝福的话:

爷爷、奶奶在接鞋时就说:公公婆婆,弯腰背驼,眼睛又雾⑦,无鞋■⑧脚,接了孙媳,才有着落,双双新鞋,都很适合,封赠⑨你两,终生快乐。

父母接鞋时说:公公爹婆婆妈,把媳妇接到家,手脚好人人夸,两双鞋都不差,给喜钱封赠下,小两口,幸福家,明年子⑩,添孙娃。

外公、外婆接鞋时说:外公外婆,两双大脚,心胸开阔,严肃活泼,封赠你们,百年好合。

舅舅、舅妈接鞋时说:舅大娘又亲,接个好外甥,手拿针和线,做鞋孝我们,我们封赠你,财发人也兴。

姨妈、姨父接鞋时说:我是姨■{11}姨伯,来到你家做客,侄媳做双鞋子,姨伯姨■穿得,喜钱不多,只给一百。封赠你们,成家立业。

伯伯、伯母接鞋时说:伯伯伯娘,{12}脚板又长,没有鞋穿,出门怕脏,侄媳做鞋,老的沾光,封赠你们,吉祥安康。

叔叔、婶娘接鞋时说:侄儿子和侄媳妇,扯布做鞋多辛苦,我们穿鞋享现福,你们发财又发富。

姑姑、姑父接鞋时说:侄儿接儿媳,我们来道喜,两手空空的,实在不过意,倒收你们鞋,礼性打倒提,{13}封你话千句,千年都吉利。

哥哥、嫂子接鞋时说:兄弟媳妇鞋,双双做得乖,千金也难买,不穿不应该,红包一百块,天天发大财。{14}

新娘把鞋赠完以后,由主送亲和送亲客依次发言讲话,主送亲通常会这样说:“新娘年轻,没有见识,加之在家没有经受过艰苦,对操持家务一概不懂,请新郎父母把新娘当姑娘{15}看待,好好教育”然后叮嘱新娘要听从公婆的话;新郎父母此时也要诚实地表态:“请亲家家人放心,我们一定把新娘当亲生姑娘一样看待”;接着是由新娘表态,表示一定要听从双方父母的话,孝顺老人,尊老爱幼,好好地为人,勤勤恳恳地把家庭的事办得红红火火;仪式的最后,由总管或支客做总结发言。

交亲仪式的目的主要就是双方做个对接,新娘跟着新郎改口,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婆家的一员,新郎是在婚礼前一天去女方家过礼的时候改口的,也可以在交亲的时候改口,有两种改口方式,但最好是在头一天过礼的时候改口,因为在过礼的时候,新娘的爸爸妈妈才在场,说到过礼,这里也要简单提下过礼的基本流程,过礼的时候去女方家的人主要由带宾{16}带队,还有新郎官、媒公媒婆,以及押礼。

头天过大礼的时候一般要有半只猪,有三金六银,有红包钱,还有新娘穿的衣服都要送过去,这个背后的文化内涵就是说,女儿不是一碗米养大的,三亲六戚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那么在过礼的时候,男方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一种尊敬,首先是需要送上礼金,礼金的数目不固定,是要根据各自家庭情况来确定的,然后就是三金六银,女方从头到脚的三金六银都要配齐,接着就是女方穿的这些服装,从头到脚都需要准备,接着就是要送上半只猪,然后就是盐茶米豆,面酒等等,这些都是要摆在女方家堂上的喜桌上供奉女方的列祖列宗的,男方要上香、点亮①、磕头,拜女方的父母,那么男方的改口也主要就是在这个时候了;

交亲仪式结束之后,总管就要按照传统的土家习俗这样说:“请高亲②跟姑娘③的爸爸妈妈讲,两个六月,不差饭吃,两个腊月,不缺衣穿,请他们千放心万放心,姑娘放在福碗头的,我们亲啊戚的,长辈啊都一定好好地待这个姑娘;这个亲交完了,我们以后呢,不开亲是两家,开亲就是一家,一家不说两家话,从此就有踩不断的铁板桥,我们要常来常往,现在距离不是问题,金钱不是问题,两家要常来常往,亲戚要走动,讲不完的话,我们以后还要长年累月地讲,那么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请高亲在这里玩三天,这些住宿、娱乐虽然不怎么好呢,但是都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时候,高亲就要说:“我们要走了,大家都忙,你们也忙,我们也忙,回去做个好交代”;一般情况下,男方就不再多挽留了。

高亲走之前,新郎需要给高亲赠送诸如酒、茶叶之类的礼物,在走的时候,要放鞭炮送以表重视,高亲一旦上车之后,就不再说话,他们也一般不回头看,如果他们想让男方留步别送了,就会从车里扔个红包出来,这个时候,男方就要明白高亲是让你别送了,留步即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何高亲上车之后会不回头看呢?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土家风俗中新娘是“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不能动不动就回娘家,更不能回娘家去论婆家是非,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点,送亲客们就不回头,也不说话,如果一说话,就昭示着以后两家之间闲言碎语多,关系相处不和睦,矛盾重重,这叫“不过话”,也就是不在背地里说小话,这是传统土家婚礼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

三、交亲仪式背后的土家文化

1.祖先崇拜。前面提到,由于长期与汉族混居,土家族发展至今,基本以及完全汉化,没有什么十分显著的特点,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语言的组织与表达问题,或者是当地一些较小的风俗方面的问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土家族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祖,无论是任何仪式都万万不能少的。

在婚礼前一天过礼的时候,男方在女方家里应当有三杯敬茶,三杯敬酒,要给女方的列祖列宗磕头的,过礼一般是在女方家的堂屋里举行,堂屋中间供奉的应该是“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新郎磕头祭祖。

按照土家风俗的一个迷信说法,人仙逝以后就变成了灵魂和躯体两部分,躯体是埋在土里面或者是火化的,人的灵魂则分为三处,第一处就在墓地里面,附着在其尸骨上;第二处在天上;第三处就在自己家里供的牌位上,在堂屋里供的牌位就是自己家的列祖列宗,要敬为上。

土家族地区所流行的祖先崇拜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它形成于对生理现象和自然变幻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神秘与恐惧感,多存在于族民群居时代,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群体的行为和意识也是个体的行为和意识,个体只有融入群体之中才有生存的可能,因而神灵崇拜,即祖先崇拜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群体的一致性,这个时代注定了人们需要出于生存的需要而结成团体。从本质上来讲,祖先崇拜体现了族权的至高无上性。

2.男尊女卑。土家族地区的女孩在出嫁前都要唱哭嫁歌,一般从婚礼的前半个月开始,是新娘在女亲友们的陪同下每夜在其闺房用哭腔演唱的抒情性歌曲,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源于远古时期妇女受到了不平等待遇而产生的,在改土归流以后又加重了土家族女性的苦难,尤其是对土家族女性的不公平是哭嫁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我们从深层角度挖掘,哭嫁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既有历史原因、***治原因、经济原因,也有女性自身主观的悲剧性因素,被认为是土家族女孩由女儿在向媳妇身份转换时借以消除紧张,从而脱离原来的角色,适应新生活的一个过渡。

土家族的女孩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要学做鞋,学唱哭嫁歌,做鞋是为了在婚礼当天改口时孝敬婆家亲人,以展示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以奠定自己在婆家的地位;而学唱哭嫁歌则是女性对于自身即将脱离父母而为人妻的一种情感宣泄,以现在恩施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哭嫁歌为例,歌词如下:“哎呀,妈呀,青草绿草花;哎呀,妈呀,女儿要出嫁;哎呀,妈呀,养我这么大;哎呀,妈呀,舍不得离开家;哎呀我的妈,女儿要出嫁,叫我,叫我,哪门报答”。

自古女儿都多情,女性与男性比较而言,女性的心理较细腻,感情也相对比较脆弱,出嫁意味着与亲人的分别,自己即将走进另一个陌生的家庭,实现女儿向媳妇的角色转换,不免有诸多难过与不舍。因此,感伤骨肉离别形成了哭嫁歌中贯穿始终的抒情基调,也是哭的出发点。哭嫁歌的主体也是哭父母,主要是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即将嫁为人妇,不能尽到孝道,内心不免悲伤。这种感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女性自然地发自内心,绝不是流于形式的假哭,所以抒发女性自身心理感情的土家族哭嫁歌特别真挚强烈,生动感人,能引起人强烈的共鸣。

哭嫁歌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感情真挚,格调优美,形式多样。哭嫁歌不仅表现了新娘浓烈的情感,也展示了土家艺术独特的魅力。注重塑造新的人格,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土家族哭嫁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嫁姑娘的艺术形象。歌词虽是信口唱出,但诗意浓厚,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手法更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媒人婚礼讲话篇6

花傈僳是非常纯朴也非常浪漫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会有歌声相伴。因此,花傈僳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多半是从歌声开始的,被称为“歌为媒”。然后,一步步升华,最后双双走向婚姻的殿堂。

傈僳人家居住分散,青年人一般多在喜庆、聚会等场合相识。在傈僳山区,每逢农忙季节,大家都要相互协作,一家有事,全村人都要来帮忙,青年男女在集体活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知,从而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如果一个小伙对一个姑娘产生了好感,就会从侧面打听姑娘家的住处,同时会想法给姑娘一些暗示。

摸清了姑娘家的情况后,小伙子便会趁放牧、打柴等机会去找寻和接近姑娘。为了避免双方的尴尬,小伙子会吹响树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意,姑娘听后如果无意便不搭理,如果有意便会同样吹响树叶。

经过一定的接触之后,小伙子会约上自己的伙伴找姑娘对歌,姑娘也会约上自己信赖的伙伴一同对歌。傈僳族信奉万物有灵,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神山,每一家也都会有自己的神树,对歌一般就选择这样的地方。

即兴编词的歌不仅传达了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心智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待劳动和生活、对待爱情和家庭的态度。当两情相悦,伙伴们会悄悄离去,留下一对有情人继续酝酿爱的甜蜜。有情人最后走到一起,双方互赠礼物,一对爱侣便诞生了。最后,选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父母其实已略知一二,便根据掌握的情况定夺婚姻。如果双方都没意见,剩下的就是婚礼了。

花傈僳的婚礼很隆重,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幸福生活的开始。

当择定的婚期到来时,双方家庭都要做很多的准备。

除了杀猪宰羊、准备宴席之外,男方家有一项不同的工作是搭“青棚”。青棚其实就是一个凉棚,是成亲当天女方家来的送亲客人歇息和就餐的地方。用新砍来的树搭成架子,用新采回的叶编成半透光的顶,一般用青钢木和松木,地上铺上松针。青棚搭在院子一边的空地上,根据院落的大小和女方家送亲人数而定,天晴遮挡烈日,天阴阻拦风沙。

双方家庭都要请来尼扒,也就是傈僳族的祭司进行隆重的活动,安神祭祖,撵鬼驱邪。婚礼中的每道环节都要念经祈祷,显得郑重而庄严。

成亲的时候,新郎不去新娘家接亲,而由媒人代劳。一般情况,媒人都是男性。不管路程远近,在头一天下午,两位男性媒人就与另两位女性一起,组成男方家的接亲队伍,带上礼品来到新娘家,以此表达男方家对女方家的尊重。

接亲人来到女方家门口,不能直接进入,首先要喝“拦门酒”,由女方家的亲族兄弟来敬酒,两碗要满不满的老白干。酒是傈僳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婚礼中的每道环节每个仪式都离不开酒,而且敬酒、喝酒都是双杯,这也是好事成双的意思。所以,没有酒量的人是注定不可能成为媒人的。两位媒人接过酒碗,倒一些在各自门边的柱脚上,意思是敬奉女方家的列祖列宗,然后一干而尽。这时,媒人还要反敬酒,又接过对方的酒壶,斟得满满的,敬给对方。对方也是一仰脖子一气喝尽。一个拦门酒的过程,就要好几分钟,你来我往,豪气冲天。

喝了酒,媒人才被引进正屋。正屋不是堂屋,花傈僳没有汉族人家的“堂屋”的概念,花傈僳人家最重要的地方是火塘。火塘设在边上最大的一间屋里,祖先的神台就在火塘上方的墙上。媒人进了屋,要请来新娘的父母和重要的亲族行礼,奉上烟酒糖茶等礼品,同时说明来意,恳请对方高兴地举办婚事,同时邀请女方亲族送亲过去,到男方家喝喜酒。

成亲当天,天刚麻麻亮,两位媒人就早早起床,为新娘做早餐。做好后他们自己先吃完,然后就到大门外等候,以此表明新郎家急切等待新娘出发的心情。

太阳升起来了,帮忙的亲戚和乡邻来了。新娘家要在姑娘出门前招待亲友。

太阳已经很高了,新娘故意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出来化妆做准备。换装的时候,新娘的长辈要在新嫁衣上喷洒一种药酒,据说这是祖上传下的秘方,有消毒驱邪、增进爱情的作用。

新娘的伴娘为新娘换装。换装的地点不在屋里,而要避开人群,到屋外的自留地里进行。这与花傈僳的服饰有关系,因为花傈僳的服饰是自己加工的,上面绣满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和花鸟蜂蝶,显得五彩斑澜。而据他们自己的民间传说,花傈僳的服饰是自然神赐与的,要展示给神灵看。所以,婚礼是观看花傈僳服饰的最好机会,因为所有花傈僳人都会把自己最漂亮的服装穿出来。而新娘的服装没有特别的标志,所以在花傈僳的婚礼上,外来人常常分不清究竟谁是新娘,因为每一个姑娘都是花枝招展,像山野里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时近中午,女方家的客人已招待得差不多了。经过媒人数次情真意切地催促,女方家组织的送亲队伍才开始起程。两位媒人在前方带路。一位媒人不停地吹着葫芦笙,而另一位则时不时传烟,说好话。走在前的是女方家的主婚人夫扒夫妈,也就是女方的舅舅、舅妈,其他新娘的长辈紧随其后,然后是新娘和伴娘,后面才是同辈及以下的送亲人,最后是与媒人同去的接亲人。新娘有两位伴娘,其中必须有一位是已婚且夫妻和睦并生儿育女的。路上,伴娘与新娘呈纵队前行,已婚的伴娘走前,另一位走在新娘之后。这当然是希望新娘像这位伴娘一样婚姻美满,早生贵子。送亲队伍行走的速度由夫扒夫妈控制,为了显出娘家人的矜持,夫扒夫妈故意走得比平时慢一些。所以,两位媒人要经常说好话,说如果晚了那边就不好安排了,大家还等着新娘子进门了好开宴呢等等。

花傈僳居住的地方多是山区,道路曲折难行,送亲队伍要选择最好走的路线。当然,接亲人在来的时候就已认真勘查过了。但路上总还是有无法避开又没有桥梁的小溪、河沟等障碍。这时,媒人要拿出小红包给伴娘,请伴娘背新娘过河。这显然是希望新娘一生没有坎坷,幸福安康。

即使新娘到新郎家的路不算太远,大家也并不太累,但为了表示娘家人难舍女儿的态度,在适当的地方,夫扒夫妈仍然要让送亲队伍停下来休息。这时,两位媒人就要赶紧给大家传烟敬酒。休息几分钟后,媒人还要给夫扒夫妈磕头作揖,催请大家继续上路。

送亲队伍终于来到新郎家的村子。看得见新郎家大门的时候,送亲队伍又一次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媒人留下侍候送亲客人,另一位则飞奔回去报喜。随即,两队人马出门来迎接了。第一队是酒茶组,两人一组,敬酒敬茶,道谢问安。当茶喝过,酒尝过,稍事休息,第二队的葫芦笙组吹着迎亲调出来了,并以最热烈而欢快的方式迎接送亲队伍进门。同时,鞭炮响起,男方家的亲族乡邻在门口夹道迎接新娘子的到来。

夫扒夫妈等送亲人到青棚里休息,以烤茶、白酒、香烟招待。而新娘进了门,则与等候多时的新郎一起到正房行礼拜堂。

进门时,老人往新娘身上洒羊粪疙瘩。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思是祝愿新人多子多福。新郎新娘在火塘前跪下,男方请来的尼扒则端坐火塘边上,口中念念有词,为新人祈祷和祝福。

尼扒主持的仪式时间很长,要反复诵经,还要询问二人一些话。其间,新郎新娘要起来一次,到青棚内向主婚人夫扒夫妈要婚名。在花傈僳的习俗中,人们一生有三个名字:即***名、学名和婚名。***名只在两个阶段使用,一段是结婚前,另一段是死亡后举行葬礼时。婚名由娘家长辈在结婚时取,有了婚名,也就表明一对新人从此成家自立。而结婚后,村里人就只叫他们的婚名了。

要到了婚名,由尼扒主持,让新人喝交杯酒,然后拜天地,拜祖宗,拜亲族。

在仪式举行过程中,一对新人始终动口不动手,这其实也是古老的习俗,意思是希望新人一生生活轻松,荣华富贵。

吃过晚饭,暮色降临,来宾们并不回家,而是燃起篝火,彻夜狂欢。未婚的姑娘小伙也趁此机会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一场婚礼,是一对恋人恋爱过程的结束,但同时也是其他青年男女恋爱过程的开始。

在花傈僳的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并不同房,甚至连婚床都没有摆放。主人家认为,客人大多是翻山越岭而来的,他们为了使婚礼热闹而彻夜不眠,因此,新郎新娘当然也应该陪着客人,还不时要到老人闲聊的房里敬茶敬烟,而老人们则大声地说一些祝福的话。

媒人婚礼讲话篇7

作为媒介事件的王室婚礼

张磊

有一位英国朋友不善社交,几乎从来不出席婚礼。但是今年,有一场婚礼他必须得参加;不仅是他,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原因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每个人都获邀参加。”这场婚礼,就是2011年4月28日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王室婚礼。

实际上,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这场婚礼。从美国到印度,从巴西到中国,无数人都对这对新人的互相承诺仪式津津乐道。

不过,婚礼举办地威斯敏斯特教堂可没有那么多座位。许多英国人涌向教堂附近等待这对新人的马车游行和阳台亮相;而更多的人,就像笔者的英国朋友一样,选择通过电视或其他媒体来观看婚礼。据BBC统计,共有来自全球数百家媒体的8500名记者在伦敦报道这一盛事,而估计全世界共有20亿观众收看了婚礼的现场直播。1981年,威廉王子的生身父母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举行的婚礼曾经吸引了7.5亿观众;而三十年之后,这个纪录被打破了。新的英国王室婚礼成为三十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婚礼。

电视转播的媒介事件

电视现场直播,使得这场婚礼成为标准的媒介事件。根据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的定义,媒介事件指的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在两位学者看来,1981年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与1963年美国肯尼迪总统的葬礼、1977年安瓦尔访问耶路撒冷,以及奥运会一样,都属于电视直播的媒介事件。它们的共同点是,打断了日常生活的流程、表现神圣性的事件、涉及大量公众的集体反应,无论是对于电视还是社会而言,意义均十分重大。它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事件脚本:征服、竞争和加冕。

即以王室婚礼而言,它是一种带有“加冕”意义的仪式,“将大英帝国重新团结在一起”。英国王室历经风雨,虽然基本不再具备行***功能,却成为英国统一和稳定的象征。它置身于***治体制之外,却从未失去***治意义,而这主要是一种符号性的意义。威廉王子是英国王室的第二顺位继承人,随着伊丽莎白女王日渐年迈,第一顺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也已经年过六旬,风华正茂的威廉王子被认为是英国王室的希望所在,他的婚礼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英国媒体在报道时,都免不了提到威廉和凯特是“未来的国王和王后”。这种“加冕”的意味非常明显。

同时,王室也代表了英国的主流价值观。曾几何时,英国王室成员是完美婚姻的代言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王室成员离婚已经不再是新闻。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离婚正式宣告童话的破灭,而现任女王的四个子女中,已经有三个拥有离婚记录了。威廉王子迎娶平民出身的凯特,被认为是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婚姻观念的产物,也被认为是拯救稳定家庭生活的强心剂。BBC在婚礼前夜播出了威廉与凯特相识相恋全过程的纪录片,似乎在为这场婚礼的家庭意识形态写下注脚。

BBC的另外一个宣传短片也耐人寻味。在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中,母亲和女儿盛装打扮,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王室婚礼,这时父亲身着居家便装出现,问道:“怎么,我没有被邀请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受邀参加!”随后全家人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崇高与世俗、国家与家庭、公共领域与私人场所、远与近,有趣地折射在这场婚礼的直播与观看之中。

新媒体事件

进入21世纪,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承受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对于媒介事件的电视直播而言,也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当2011年4月28日,全世界20亿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婚礼的现场直播之时,恐怕坐在电脑前通过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视频来观看婚礼的人同样不在少数。这些参与者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观看这一媒介事件,而且可以同时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更可以发表评论或者与***好友分享观感。

这不由得让人思索:媒介事件的仪式化效果,是否还像从前那么整齐画一?实际上,戴扬在2008年的文章《超越媒介事件:幻灭、脱轨、冲突》中,已经在反思媒介事件的基本方面。他认为,除了强调整合与共识的媒介事件之外,一个更广阔的概念“表达性事件”(Expressive Events)浮出水面,它还包括那些强调社会分化与冲突的事件的播出,例如恐怖主义事件。

虽然戴扬的新观点强调的是新类型的事件,但即使对于传统的媒介事件,由于新媒体的介入,其效果同样可能呈现出分化与冲突。在威廉王子婚礼事件中,即可追寻到蛛丝马迹。英国的BBC和其他电视媒体,仍然将此事件作为一个“加冕”仪式来讲述,刻意忽略了社会分化,但新媒体不以为然。在脸谱网站(Facebook)上,有人建立了一个“抵制王室婚礼”的群,对王室婚礼包括英国王室进行嘲讽和攻击,也得到了4000多名粉丝的欢迎;而同类型的网上团体并非绝无仅有。

王室婚礼的余音

对王室婚礼攻击最猛烈的,恐怕要数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部分民族主义团体。由于历史原因,与英伦一衣带水的爱尔兰国内不乏对英国***府及英国王室持有恶感者,而北爱尔兰的***运动也一直未曾断绝,其部分***治团体即针对此大做文章。在婚礼筹备期间,有多起相关的抗议活动,甚至有人因行为过于激烈遭拘捕。王室婚礼期间,安保所防范的一个重要对象,即为来自此类群体及的恐怖主义袭击。而互联网上的反对之声亦是不绝于耳,不少便来自爱尔兰及北爱尔兰的***治团体。

这恰好对应着王室婚礼这一媒介事件最重要的意义:重新凝聚大英帝国。在电视直播画面中,西敏寺教堂周边的欢庆人潮除了用威廉、凯特和王室成员的面具来装饰之外,还挥舞着英国的国旗米字旗,似乎正展示出这一事件的暗中意味。但另一方面,抵制王室婚礼的举动,也恰恰发出了反对统一和要求***的民族主义之声。可见,即使在传统的媒介事件中,分化与冲突也从未停止,而新媒体更成为多元行动的舞台。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尚在蜜月之中时,他们的祖母伊丽莎白女王已经踏上了一个重要的行程:2011年5月17日,英国女王访问爱尔兰,这是一个世纪以来英国君主首次访问爱尔兰,也被视为一次破冰之旅。电视媒体紧紧跟随,网络舆论众说纷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媒介事件;而与王室婚礼一样,在其仪式性叙事的背后,同样既隐藏着共识与和解,也掩盖着分化与冲突。

参考文献:

①Dayan, Daniel, & Katz, Elihu (1992):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②戴扬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③Dayan, Daniel (2008): Beyond media events: Disenchantment, derailment, disruption. See Monroe Price & Daniel Dayan (Eds):Owning the Olympics: Narratives of the New China.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④丹尼尔・戴扬邱林川陈韬文:《“媒介事件”概念的演变》,《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年第9期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英国金史密斯学院访问学者)

大众传媒与王室大婚的传统发明

章戈浩

英国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编辑的名著《被发明的传统》中,曾惊世骇俗地提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志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①而当他开宗明义地论证之时,头一个例子便是以英国君主制的公共礼仪为例来论证。历史学者大卫・卡纳迪恩也曾专门研究过1820年至1977年英国君主制的仪式表演及其背景与意义。2011年4月28日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王室婚礼,似乎又一次为霍氏的论断写下注脚。而无论历史学家们在故纸堆里的追寻还是当代,在这种盛大仪式的“传统发明”之中,大众传媒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大众传媒的王室“传统发明”史

根据英国学者的考证,许多在常人眼中辉煌典雅的王室典礼古意盎然,其实不过是近百年甚至近十年来的新“发明”,而且在这一“发明”过程中大众传媒居功至伟。现代传媒业,特别是报刊业正是伴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确立而成长起来。而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将传统的君主提升成为民族国家的全民领袖,特别是“自1880年以来传媒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报刊成了将君主制提升到天神地位的主要力量。”早期的报纸由于发行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影响局限于一地,因此在对王室的报道上并没有相对一致的态度。而当廉价报纸出现之初,为了在全国范围内争夺读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王室成了所谓黄色报纸如《每日邮报》、《镜报》在报道全国性事务时的首选。而在它们的笔下,王室的盛大场面,往往与国家的荣耀联系在一起。“到19世纪末,盛大的王室礼仪被一种饱含感情、充满赞美的方式描绘了出来,完成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且惟妙惟肖,这吸引了比过去更广泛的公众。”③当然,日益更新的摄影与印刷技术,使得口头或是文字的想象,变成了切实的影像,更强化了这一效果。

20世纪20年代,BBC的出现,使得媒体界人士迅速意识到广播这一当时的新媒体对于王室仪式的报道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从1923年约克公爵的婚礼开始,听得见的庆典就变成BBC节目的一个永恒的特色,每一个盛大的国家庆典都会在收音机中现场直播,再配以特殊的扬声器,所以听众能听到钟声、马的声音、马车声和欢呼声。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将国家庆典展示为民族的、家庭的活动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参与其中。”有趣的是,在今年王室大婚之前热映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恰好描绘了结巴的乔治六世面对大众传媒时的尴尬。

大众传播媒体对王室的塑造也并未一帆风顺,有时反倒是阻力重重。如时任约克公爵的乔治六世结婚时,电视尚未诞生,由于当时主教的大力反对,而未能广播直播。当时主教提出的理由是,如果对如此庄严的仪式进行直播,倘若听众们坐在酒吧里喝着小酒听着广播高谈阔论,甚至酩酊大醉,成何体统?

这种来自保守力量的担心,很快被来自受众以及王室自身的要求排挤得无影无踪。“媒体的新奇性与仪式的不合时代的特点相结合,使得王室礼仪在一个变化的年代中令人鼓舞、广受欢迎。”伊丽莎白二世于1947年11月20日的婚礼,通过无线电向全球2亿听众广播。1960年5月6日女王小妹妹的婚礼,则成了第一次电视直播的王室婚礼,英国国内约有2千万观众收看,全球观众多达5亿人之众。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婚礼则吸引了7亿5千万全球观众。而此次威廉王子与凯特的婚礼观众多达20亿人。英国每一次王室的重大庆典,也伴随着一次次重大媒体技术的运用,被写进了传播学史。

电视直播的编码

“由于电视的影响,人们可以立即看到王室庆典,如同身临其境一般”,④庆典成为国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对王室大婚之类的仪式上的表征上,往往强调仪式本身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仪式本身的古老。然而,这种历史延续性或者古典只是媒体的刻意解码。首先,大众媒体对于王室仪式本身具有高度选择性,虽然王室婚礼在媒体报道中被放在一个从乔治五世以来的种种加冕、葬仪、婚礼的历史序列之中,然而有些仪式被大众传媒高度渲染,而有些则被有意屏蔽。比如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礼、威廉王子与凯特的婚礼受到媒体的大力追捧。当然因其迎合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原型,但也不应否认这两次婚礼都适逢英国经济疲软之际,有意无意中被当成刺激经济的强心剂。而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再婚,不仅没有成为国家庆典,反而成了大众媒体攻击的目标。

在仪式的播放过程中,令广大观众印象深刻的是,王子与新娘乘坐精美的马车驶过街头。被媒体特写追踪的马车、佩剑等等充满古典意味的象征,无疑强化了仪式本身的古典特性。可惜的是早在几十年前的乔治六世的加冕礼上,大多数贵族是乘轿车前来出席,只有三驾马车。伊丽莎白加冕礼时,王室没有足够的马车,向电影公司借了七辆。而这一次的大婚也仅仅只有五辆马车。

大众媒体的这种编码不仅仅在于时间性的营造,也在于空间性的营造。在对威廉王子大婚的报道中,不时将这场大婚与他的母亲当年的婚礼对比,一样的马车巡街、一样的阳台拥吻。然而,这种空间复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戴安娜结婚的地点在圣保罗教堂而非威斯敏斯特教堂。即便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也仅仅是从1923年起被选中成为王室婚礼举行地之一。而即使是摄像机引领着观众瞻仰教堂的石柱、穹顶之时,也不难发现宾客们走过“生机勃勃的林荫道”,进入席位。而这一林荫道在“花艺设计师”指导下,婚礼前几天才将六株英国菲尔德枫树移栽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更不用说,教堂早在此前的多年前威尔士亲王受封的电视直播时,为了转播的方便曾加以改建。此外,在王室大婚的进行过程之中,有若干环节并非对公众开放,如威廉夫妇进入密室签署结婚文件,而且他们抵达白金汉宫后到出现在阳台拥吻之间,也有约一个小时的家庭内部时间。在电视直播之中这一时段被填补上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对婚礼的庆祝,从而弥合了仪式上的断裂,又力***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更耐人寻味的是,电视直播的镜头毫不吝啬地投上欢庆的人群、满目的米字旗的同时,有意地将一天内数十起抗议王室的行为与警察拘捕行动摒除在外。

在王室大婚直播之中,镜头不时地扫到幽默的英国少女打出“哈里王子,娶我吧”的横幅,或许媒体已经为下一场王室仪式的“传统发明”做着准备。

注释:

媒人婚礼讲话篇8

尊敬的的各位领导、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们: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很荣幸今天大家能来参加我和我媳妇儿***的婚礼,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今天在这里,我要说的就只有感谢这两个字!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两位介绍人,也就是媒人,***阿姨和我们亲爱以及可爱的***,是你们的热情牵线,才使我们两个年轻人能有机会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知相爱,直到今天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果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甜蜜爱情,谢谢你们!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岳父岳母,感谢你们一年多以来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这个异乡人在**找到了家的感觉,感谢你们对**20多年的照顾和付出,以后,我会接过你们爱的接力棒,继续爱她呵护她,请你们放心!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含辛茹苦地抚养我教育我,把我养大,教我做人做事,并且能忍住思子之情,允许我选择了**这个城市安家,今天我才能站在这个舞台上,迎娶我最美丽的新娘,我爱你们!

然后,我还要感谢这五年多来一直关心我培养我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是你们的谆谆教诲,我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已经离开**的领导,今天还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我和我老婆十分感谢并相当荣幸,同时我也要感谢我老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感谢你们两年多来对她的关心和照顾!

现在,我必须要感谢我亲爱滴老婆--***小姐,感谢你在茫茫人海之中选择了我,感谢你把我养得这么胖,感谢你陪我走过的这一年多的时光,感谢你还要陪我走过更多的时光,我爱你!

媒人婚礼讲话篇9

关键词:媒妁;封建婚姻制度;做媒过程

中***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15-02

引言

媒妁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100年之间,大致相当于从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至夏文化早期,四千多年来在中国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自古人们都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对于婚姻,在封建社会更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传统社会中,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只有通过“媒妁之言”,婚姻才能合乎礼数和道德。由此可见媒妁在古代交友婚姻制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作用。

一、“媒妁”的解释和类型

“媒妁”一词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仅是从媒人的性别上进行区分,认为男子说媒叫作“媒”,女子说媒叫作“妁”。另一种说法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强调的是做媒的要求和过程。由于媒人这个中介,将原来没有联系的两个姓氏,“谋合”到一个家庭中,同时,媒人还必须在两个姓氏之间反复“斟酌”,包括斟酌男女双方的门第、财富、年龄、相貌、品行、及家庭成员等各个方面是否相配。还有一说更侧重于媒人的职业化程度,认为“媒”指职业撮合人,即男方没有提出确定的人选,但提出了条件要求,媒人依照男方开出的条件在众多候选人中选择合适的女子,然后上门说合,此类职业化媒人,手里掌握着一大把候选人资料。而“妁”指临时撮合人,即男方指名道姓要娶的女子,这种情况下,只要认识双方家长的人士都可以担当起说合人的角色。媒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具有多种类型和角色,又或称月老、大冰、伐柯人、红娘等,由于多由女性担当,通常称为媒婆。

媒妁在古代由于分类标准不同,类型多样,牟光君在《中国婚介简史》中将古代媒妁主要分为两种:官媒和私媒。其中又将官媒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子诸侯的嫁娶,派大臣为“使”去做媒人。另一种是职业官媒,是代表***府管理男女婚姻的机构,类似于现代的结婚登记处。官媒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古代也称为媒官、媒氏等。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由此可见,媒氏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最早和最完备的记载。私媒的起源实质上比官媒要早,他们大多从事其他职业,是民间的婚姻介绍人。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私媒在魏晋以后,呈现出职业化色彩,其主要目的是说合婚姻,成人之美,其次还能收取一定的谢媒财物,作为其合法职业收入。然而做媒不像其他职业需要技术和经验,只要“一张嘴跑掉两条腿”,掌握双方资料,勤于往来进行说合。因此,各种各样的人均可做媒,常见的私媒有三姑六婆、婢女丫鬟、亲朋好友、师长及市井之人。在古代媒妁婚姻制度下,婚姻的满意度常常取决于媒人的可信度,以及媒人传递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

二、媒妁婚姻制度

由媒妁作为婚姻的中介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了婚姻的重要条件,汉代以后,凡男女成婚,均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婚姻制度,是典型的封建交友婚姻制度,也是历朝历代婚姻成立的唯一合法方式。中国古代婚礼习俗规定的“三书六礼”中,几乎样样都离不开媒人,媒妁婚制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封建婚制婚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说合婚姻以结两姓之好的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媒妁的缘起,不仅局限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为了适应古代社会婚姻制度变革,并且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因此,媒妁婚制的产生与封建社会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制度根源。

对于传统的媒妁婚姻制度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封建社会大制度背景,封建制度和礼法并用的结合。封建制度是产生媒妁婚姻制度的最重要的社会根源,在封建社会这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施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孕育了媒妁婚制来适应封建婚姻的缔结;二是封建婚姻道德观。满足传宗接代和家族繁衍需要的封建婚姻道德观造成父母掌权子女婚姻,促使需要媒妁在不同的家庭之间加以牵线,间接影响媒妁婚制这一婚介制度存在并流行于封建社会。三是血缘、地缘和熟人社会的影响。在具有稳定性的封建社会格局下,社会文化缺乏变动,人口流动性也相对较差,血缘、地缘与熟人关系构建成了固定化的人脉信息网,从而相对提高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信息集中度,这一客观条件有利于媒妁在地理空间上为其“做媒活动”提供方便。媒妁婚制是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治的综合产物,在中国古代婚恋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三、媒妁文化核心

媒妁文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做媒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婚嫁礼仪中,从提亲到迎娶,几乎哪一样都少不了媒人的身影,媒人在中国婚姻制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做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媒人要勤于往来男女双方家庭中,了解双方基本情况进行说媒,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门当户对是媒人进行配偶搜索和选择的重要标准,是说媒的基本原则。吴存浩在《媒人》中认为“门当户对”是发生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家庭,在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方面应该基本相当和对等。可见,在古代婚姻选择上,侧重家庭背景的考虑。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主要看财产、社会地位、人口构成、为人口碑等方面。财产包括土地、房屋、在城镇有无商铺、近几年经济状况等。社会地位首先是指家庭根基,家庭中有无功名、官位,其次是家庭主人的职业,在村镇中是否享有名望等。人口构成是看公婆和兄弟姐妹的情况,公婆关系,姐妹关系等。对于为人口碑在古代婚姻中也特别注重,有善良忠实之名的,最受人欢迎。除了家庭背景,媒人还要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自身情况,包括年龄、属相、人品、身体有无疾病等。在封建体制下,婚姻看重出身世家、社会地位,同时也强调经济财富方面,如果双方家庭背景基本相当,男女双方情况也正常,说媒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说媒也是一种技巧,媒人在说媒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因此,说媒是媒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媒妁在古代婚姻殊的地位。

同时,媒人在旧式婚礼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古以来,婚姻礼仪都遵循周代确立下来的“三书六礼”。所谓“三书”,是指订婚时男方交给女方确立婚约的“聘书”,男方在过大礼时交给女方礼物的清单“礼书”,以及男方在迎娶女方当日所送的“迎书”。所谓“六礼”,是封建婚姻的成立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六道程序。将封建制度下的媒妁婚姻制,结合在“六礼”的实施过程中,着重体现出媒妁在封建婚姻制度中的重要角色。第一步纳采,男家请媒人前往女家提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备彩礼前去求婚。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媒人引导男方去女方家提亲,算是正式求婚。第二步问名,即媒人代双方送换庚贴。这是在女家同意求婚后进行,男家请媒人询间女方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等情况,再转告男家,以便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求神问卜。第三步纳吉,是男家根据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等,卜得吉兆以后,由媒人将吉兆通知女家,确定婚姻关系是否可以成立,决定是否缔结婚姻。第四步纳徽,也叫“纳币”,由男家选吉日请媒人送聘礼给女家,以确定婚姻关系。第五步请期,又称“告期”,是男家择定婚期,选择成亲吉日,请媒人通知女家,以征得女家同意。第六步亲迎,是媒人陪同新郎及众位亲朋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在我国某些地区,以猪头来酬谢媒人。而在一些地区,是为媒人买上一块上好的布料,俗话说:“说成一门亲,好穿一身新”。而在另外一些地区的谢媒礼是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以示吉利。

四、媒妁的作用与局限性

在封建婚姻中,媒妁的地位和角色不可小觑,其关键性作用贯穿于整个婚姻缔结的过程中,其出现和存在,具有浓厚的礼性气息和封建特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礼制社会中,媒人不但受到地方氏族长老的重视,甚至得到官家的青睐。媒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联系嫁娶、传声联络、缔结姻缘上,更丰富了婚姻的内涵,在规范封建礼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大概是在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人们提倡婚恋自由,媒婆逐渐变为了贬义词,媒人、媒妁在历史上多以“丑角”出现。她们被冠以封建包办婚姻的罪名,抹杀了在我国长期婚姻制度中的作用。

媒妁婚制是适应封建社会大制度背景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一是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媒妁并不代表男女双方本人,而是代表了双方父母、家庭的要求和目的,这就无形中限制了男女的恋爱自由,限制了男女双方对自己未来幸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媒妁已成为封建买办婚俗的关键。二是有些专职私媒看重私欲,唯利是***,做媒时常常言辞夸张,虚伪狡诈,欺骗男女。三是有的私媒贪得无厌,收受贿赂,诱良通奸,制造祸端,引起社会混乱。但媒妁在我国婚介制度演变历史上曾经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婚介发展也将越来越合理开放。

参考文献:

[1]牟光君.中国婚介简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54-56.

[2]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D].杭州:浙江大学,2007:6-13.

媒人婚礼讲话篇10

《野有死麕》首先就告诉我们,男女双方欲结成婚姻,需要有前期的求婚过程。诗第一章云: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毛传曰:“野有死麕,群田之获而分其肉。白茅,取洁清也。……诱,道也。”郑玄笺:“吉士使媒人道成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吕记曰:‘毛、郑以诱为道,《仪礼·射礼》亦先有诱射,皆谓以礼道之。古人固有此训诂也。’” 则“诱”可训“道”。故陈奂云:“《楚辞·离骚》赋:‘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道言之不固。’此与《传》‘道’字义同。”[1]可见,“诱”之训“道”即为引导。在这里就是指吉士直接向女子“求婚”。郑玄拘于求婚必需有媒氏之言,故强解为“吉士使媒人道成之”,当非诗之本义。

《说文鹿部》:“麇,麞也。从鹿,囷省声。麕,籀文不省。”“麞,麋属。从鹿,章声。”《左传哀公十四年》:“逢泽有介麇焉。”陆德明释文:“麇,麞也。”晋《古今注鸟兽》:“麞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触。麞,一名麕,青州人谓麕为麞。”则“麕”,又名麞,为麋鹿类动物。故此章大意是说,一个刚刚在野外田猎结束的男子,他把自己狩猎得来的麕用白茅包裹着作为礼物来向一个怀春少女求婚。此章实是总括全诗主旨。

毛传释“怀春”曰:“怀,思也。春,不暇待秋也。”郑玄云:“有贞女思仲春以礼与男会。”孔颖达疏:“传以秋冬为正婚……笺以仲春为昏时……”由于毛、郑对昏时的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训释,但他们以“怀春”为思昏之词则基本一致,而且从诗义来看这样解释无疑是对的。

但是,为什么“怀春”会成为女子思昏之词呢?我们从《周礼》中找到了答案。

《周礼·地官·媒氏》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可见, 周代有仲春之月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的制度,这自然是礼制。但是,这时又允许“奔者不禁”,即对于那些已到了嫁娶年龄还没有结婚的青年,不行礼法限制,这就是习俗了。这种礼法与习俗的结合与男女的情爱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为了诗人的好素材。《野有死麕》一诗正是明证。诗之第二章就描述了这一对情人仲春幽会时的情景。诗云: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尔雅·释地》云:“邑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林部》:“林,《冂部》曰:‘野外谓之林’。”《诗·鲁颂·駉》“在坰之野”毛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此处林、野对言,当指郊外林莽之地。

毛传曰:“朴樕,小木也。野有死鹿,广物也。纯束,犹包之也。”郑玄笺云:“朴樕之中及野有死鹿皆可以白茅包裹束以为礼,广可用之物,非独麕也。”即因上章言麕,故此章则言鹿。陈奂进一步补充:“朴樕,谓薪也。野有死鹿,白茅纯束,犹上章云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谓礼也。”[2]诗人在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原始气息的古代爱情生活画卷:在辽阔的林中草地上,一个青年男子捆束好砍来做柴薪的小树,还把自己狩猎得来的猎物用白茅裹束着给纯洁如玉的姑娘做见面礼。

我认为这是古人特有的一个求婚仪式,而且是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求婚习俗。据美国民族学者约瑟夫·布雷多克说,东非有一个信奉***教的加拉民族,该民族的男子想要娶妻,必须首先向人们证明自己狩猎的勇敢和技艺。“一只羚羊不能作为进见之礼赠送给心上的姑娘,有时甚至一只水牛或一只狮子仍嫌不足,说不定他必须怀揣从亲手杀死的敌兵身上取下的睾丸,才敢迈出走向结婚之路的第一步。而一个身为人妻的加拉女子,如果没有这些表现其夫勇猛的凭证,就别想跻身于其他已婚妇女的行列之中,她会觉察到自己是个被歧视,被排斥的可怜虫。” [3]

引用这个材料有助于我们对诗义的理解。胡适先生亦云:“初民社会中,男子求婚于女子,往往猎取野兽,献给女子。女子若收其所献,即是允许的表示。此俗至今犹存于亚洲、美洲的一部分民族之中。此诗第一、第二章说那用白茅包着的死鹿,正是吉士诱佳人的挚礼也。”[4]其说至为中肯。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男子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负责保护部落安全的任务,战争与狩猎都是男子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狩猎时获取猎物的多少与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数量就都成为衡量男子勇敢和技艺的标志。同时,一个女子也因为能够成为一个勇敢男子的妻子而得到人们的尊重。这样,男子以自己狩猎所获得的猎物作为求婚的“进见之礼”就成为重要的求婚习俗。

《仪礼·士昏礼》云:“纳徵,玄纁束帛,俪皮。”郑玄注曰:“俪,两也。……皮,鹿皮。”《仪礼》所记应该是以鹿为“进见之礼”的习俗进入文明社会礼仪制度的例证。

以朴樕为薪也与婚俗有关。《周南·汉广》篇已经涉及到求婚要刈楚、刈蒌的问题。《唐风·绸缪》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毛传:“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毛传认为婚礼用束薪,是选择一种象征意义。孔颖达申论:“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以兴女在父母之家必以礼娶之乃得成为室家。薪刍待人事而束犹室家待礼而成也。”

其实,毛、孔说皆为后起之义,而束薪刍之义应为古志。据《仪礼·士昏礼》载,古代亲迎之礼在黄昏举行:“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郑玄注曰:“用昕,使者;用昏,婿也。”贾公彦疏:“云‘用昕,使者’, 谓男氏使向女家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五者,皆用昕。昕即明之始。君子举事尚早,故用朝旦也。云‘用昏,婿也’者,谓亲迎时也。”《士昏礼》之婚姻六礼,凡由使者承担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五礼皆在白天进行,而由婿亲迎之礼则是在黄昏进行,故在亲迎时需要点燃火把照明,即《士昏礼》所谓“执烛前马”、“烛出”等。所以束薪、束楚作成火把就成了婚礼所必须。马瑞辰曰:“欧阳《诗本义》谓林有朴樕,犹可用以为薪。胡承珙曰:‘诗于昏礼每言析薪,古者昏礼或本有薪刍之馈耳。盖刍以秣马,薪以供炬。’《士昏礼》‘执烛前马’,古烛即以薪为之也。”[5]其说至确。这样,用“白茅纯束”之类辞语来表达男女爱情,就成为了一种风俗。所以说,仲春之会就是男子以野外幽会的方式向所爱的姑娘求婚,如果成功,就进入了商定婚礼阶段。

诗之第三章就表明男子的求婚获得了成功,而其内容就是女子特殊的许婚之词: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毛传云:“舒,徐也。脱脱,舒迟也。感,动也。帨,佩巾也。尨,狗也。非礼相陵则狗吠。”马瑞辰曰:“古以佩巾为帨,《内则》‘左佩纷帨’是也。亦以缡为帨,《东山》诗‘亲结其缡’,毛传‘缡,妇人之袆’,又引《士昏礼》‘施巾结帨’;《尔雅》‘妇人之袆谓之缡’,孙炎注‘袆,帨巾也’是也。《内则》‘女子生,设帨于门右’及此诗‘无感我帨’,帨皆为缡,因其为女子出嫁时所结,故重言之,非佩巾也。缡为妇人之袆,袆即蔽膝;一名大巾,故又通名帨。” [6]依马说,此诗之“帨”,应是蔽膝,而非佩巾,为女子出嫁时所结之物。

此章盖言通过仲春之会吉士以自己的勇敢和真诚感动了如玉般纯洁美丽的姑娘,因而诗人仅用姑娘叮嘱吉士的三句话表明了她许婚的心意。郑玄笺云:“贞女欲吉士以礼来,脱脱然舒也。”孔颖达疏:“此贞女思以其威仪舒迟而脱脱兮,无动我之佩巾(应为蔽膝)兮,又无令狗也吠,但以礼来我则从之。”郑笺、孔疏是对的。

现将三句诗通释如下:第一句,女子邀请吉士来的时候要礼仪齐备讲究威仪。此句暗示吉士要以礼迎娶;第二句,嘱咐他不要牵动自己的蔽膝。第三句,嘱咐他不要惹得看家狗叫起来。此二句表示不可非礼***苟合成婚。三句话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女子许婚之义甚明。

通过对《野有死麕》一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不但提供了对当时男子求婚的基本礼仪与习俗的记录,还证明《周礼·地官·媒氏》关于仲春之会的记载,其实就是当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恋习俗。可以想见,当时男女无夫家者通过相会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对象,并由男子向女子求婚。对找不到对象的,媒氏就为他们安排,即所谓“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仲春之会一经成功,就进入了商定婚礼阶段,依礼也要有媒氏介入。如《卫风·氓》云:“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即为男女幽会成功,再请媒氏介入的明证。而从《诗经》其它有关篇章可以看出,在仲春之会以外的婚姻中,青年男女的婚姻,双方的父母和媒氏是主要的参与者。如《齐风·南山》云:“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豳风·伐柯》亦云:“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仪礼》所记的婚姻六礼,就是指贵族阶层男子求婚成功后所举行的一系列婚姻礼仪形式。

《野有死麕》所反映的周代这种求婚习俗,就相当于汉代的议婚。杨树达先生考证汉代议婚的几种形式:有“夫家或介者先请于女家”者,有“发议自女子之亲族者”,“又有由女子自主之者”,有“不待父母之命而私奔”者等几种情况,议婚得许后则举行婚仪,即行六礼。[7]这反映出在当时社会,男女婚姻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因素,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婚姻本质的纯粹性。

————————

[1][清]陈奂《诗***传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版,卷二26页

[2][清]陈奂《诗***传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版,卷二27页

[3]布雷多克《婚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19页。转引自李衡眉《〈周易〉中所见古代婚姻礼俗考》,《先秦史论集》,齐鲁书社1999年版

[4]胡适《论野有死麕》,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三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442页

[5][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98页

媒人婚礼讲话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媒人婚礼讲话10篇

学习

竞聘岗位演说稿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岗位演说稿10篇,内容包括竞聘演说稿范文大学,村副主任竞聘演说稿。银行客户经理竞聘材料(佚名,20xx年1月9日,150)竞聘演讲稿(银行力资源部×中心经理)(佚名,20xx年1月9日,150)就职演说稿(民***局长)(,20xx年12月30日,139)副区

学习

学生会竞职演讲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竞职演讲稿10篇,内容包括竞选学生会副部长演讲稿范文,校学生会***竞职演讲稿400字。很荣幸能再次登上这个演讲台,对评委和同学们给予我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我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现为学生会宣传委员。拿破仑

学习

个人竞聘演讲材料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竞聘演讲材料10篇,内容包括个人竞聘演讲稿范文大全,个人竞聘演讲范文。3.演讲的技巧性竞聘演讲稿的基本写法:1.标题2.称谓3.正文(1)开头。(2)主体。a.介绍个人简历。b.摆出竞聘条件。c.提出施***目标、施***构想、施***

学习

回门宴主持词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回门宴主持词10篇,内容包括回门宴主持词文案,回门宴司仪主持词。今天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夫妇的女儿回门的好日子。来宾们,你们带着深深的祝福来到这里,让我们把最衷心的祝福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向他们吧。3

学习

定亲祝福语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定亲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定亲祝福语女方,孩子定亲的祝福语。【母亲节祝福语3】虽然我们过着最平淡的生活,母爱却渗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在母亲的节日里,祝福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快乐!【母亲节祝福语4】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

学习

生活委员述职报告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委员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农村支部委员个人述职报告,大学生活委员述职报告800字。第一,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及思想、身体健康,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学习状态。第二,负责班里班会费的收取、管

学习

竞聘副部长演讲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副部长演讲稿10篇,内容包括竞聘发电部副部长演讲稿,竞聘文艺部副部长演讲稿。我叫xx,今年45岁,曾先后在xx等单位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现任xx,主要负责等工作。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参与这次公推公选,我想竞选的是组织部常务副部

学习

新郎晚宴词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新郎晚宴词10篇,内容包括新郎答谢词范本,新郎答谢词通用15篇。佳期如梦,在这个绿树浓荫的吉祥夏日,我们终于迎来盼望已久的美好时刻美丽端庄的新娘xxx和神采飞扬的新郎xxx珠联璧合、喜结良缘。今天在这儿举行隆重的新婚答谢喜

学习

喜宴主持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喜宴主持词10篇,内容包括结婚喜宴主持词12篇,喜迁新居主持词。小天使不仅有个响亮的名字——宋华林,而且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看到小小天使,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美好的未来:武为将***,文为教授,经商享誉天下,从***造福神州。宋先生走过

学习

结婚祝福语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结婚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儿女结婚祝福语,结婚祝福语文案。4、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完美结合共偕连理,百年偎依百年眠,彼此宽容互相照顾,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朋友,祝愿你们新婚甜蜜!5、鲜花铺满路,歌声飘满屋,吉祥的唢呐吹起

学习

婚礼主持贺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主持贺词10篇,内容包括婚礼主持人贺词大全,婚礼主持台词大全及词语。让我们以崇高的礼节和热烈的掌声来送给来到前台就做的几位主婚人,掌声送给××先生的父亲和母亲,掌声送给××小姐的爸爸妈妈,我们来共同祝福几位老人身

学习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模板,内容包括防水施工方案及范本,防水工程施工方案5篇正式完整。二、工期、质量安全保障根据目前工程具体要求、质量要求、工期安全要求,组织参加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甲方的精神,并对本工程的屋面防水细部

学习

新员工入职演讲稿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员工入职演讲稿10篇,内容包括新入职员工演讲稿,单位新员工入职演讲稿。下午好!我叫唐洪林,来自于电解二厂计算站,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有机会参加公司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涌鑫生命的转折》。作为一个刚跨出学校大门,

学习

教师竞聘演讲材料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竞聘演讲材料10篇,内容包括教师竞聘演讲材料,精选教师竞聘演讲稿集锦10篇。三、虚心好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有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平常我就不断的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开阔视野,丰富自

学习

婚礼策划书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策划书10篇,内容包括婚礼策划书,婚礼策划书word。主题婚礼策划书范文第一幕:真爱里程(婚礼音乐:口哨曲《爱情故事》)主持人话外音在暖暖的春日里,满载着春的生机,带着最美好的祝愿来见证我们的好朋友XX与XXX的人生大典,我们带

学习

婚礼广告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广告语10篇,内容包括婚礼广告语创意简约,红旗婚礼车队霸气的广告语。珠江花月夜——XX广州首届水上大型集体婚礼策划方案第一页前言广州,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成就了无数青年的梦想;广州,一个充满动感的活力之都,锻造了无

学习

婚礼致辞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致辞10篇,内容包括婚礼来宾致辞,婚礼父亲致辞。今天我由衷地开心和激动,因为我终于结婚了。一时间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和说起。但我知道,这万语千言最终只能汇聚成两个字,那就是"感谢"。首先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在这个美

学习

婚礼致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致词10篇,内容包括婚礼的致辞优秀10篇,婚礼司仪致词。衷心祝福两位新人,生活像蜜一样甘甜,爱情像钻石般永恒,事业像黄金般灿烂。祝愿你们青春美丽,生活美好,生命精彩,人生辉煌。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这幸福而美好的时刻,祝大家身

学习

婚礼宣言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宣言10篇,内容包括婚礼宣言100句,婚礼宣言男方文案。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我会忠诚的爱着你,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就像

学习

竞争上岗讲话稿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竞争上岗讲话稿10篇,内容包括竞争上岗演讲稿范文合集9篇,竞争上岗发言稿大全。1、气势要先声夺人竞争上岗演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争性,而竞争的实质,是争取听众的响应和支持。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有气势,“

学习

微信婚礼邀请函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微信婚礼邀请函10篇,内容包括微信婚礼邀请函纯文字,婚礼请柬电子邀请函。4、我家小女谨于公历***年*月*日假座*****酒家*楼*厅举行婚礼,下午*时恭候*时入席,***,***敬备薄酌恭候光临。5、尊敬的某某:本人爱女于(日期)在(地点)举行婚

学习

婚礼邀请函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邀请函10篇,内容包括电子婚礼邀请函,婚礼邀请函。我们两个都非常喜欢看电影,不如把我们的婚礼作为一场电影,而要吸引观众来看,就首先要他们看一下宣传短片,然后如果他们喜欢才会买票来电影院观看电影。按照此思路,我们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