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企业汇报篇1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学方法 考察法
一、前言
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后,加大了实训的课时,强调工学结合,除了在校内增加实际操练的课时以外,还进行校企合作,一些做得好的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模仿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还仅仅是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说参观学习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另外一种主要形式,回到学校后进行模拟训练。至于企业参观学习如何收到预期效果,据了解目前很少有学校去考虑,教师实施的时候也只是在完成教学计划,带学生出去走走看看就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从参观考察中得到的收获就仅仅是感官上的认识,知道一些实际的设施设备,如果对刚入学的新生,对这个层面上的认识对以后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是大二或者大三学生,参观的时候仅仅是看看的话,那这个参观实施起来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实施参观学习(即考察法)时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考察法
1.考察法的定义和特点
考察法,俗称参观,是为考察作计划准备,确定考察目标。现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为了响应“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时,把企业带到企业去参观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但调查统计,80%的学生认为参观的目的性不强,在参观过程中学不到东西,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教师没有明确考察法的实施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考察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准备时间比较长,这点在实施中往往被忽视,而如果这个特点被忽视,那么我们实施起来就容易背离考察法实施的意义。这个准备的时间包括教师要做的准备和学生要作的准备。下面会进行具体的解释。
2.考察法的实施
准备阶段:在进行考察之前,教师要明确考察考察对象,这要求教师事先和企业做好沟通和安排工作,还要做好学生到企业时的组织工作,然后提前通知学生考察的对象,即将要去哪个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企业的性质是什么,提出要求要学生事先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业务、合作伙伴等,这是有针对性考察所要做的必要准备,让学生对即将进行考察的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做好了这个准备才能确保考察的目的性。另外,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疑问,交代学生把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并尽可能在进行考察过程中得到解决,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信息交流,那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任务分配阶段:教师应当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而且各个小组应当有不同的考察目的。因为考察时可能要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不按小组进行,那么考察时学生对各自的责任不明确,而教师分组的目的就是让各个小组明确自己在考察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任务怎么完成,则由小组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各成员分工协作。考察的任务由教师分配给学生,学生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需要和在准备阶段碰到的疑问,扩大考察的目的。
教师辅助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实施考察前应当如何去着手准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一般包括:
①我们想了解什么?至于想了解什么,就是教师分给各个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的任务应当不一样,而所有小组的任务汇总起来就是每次考察所要获取的一整套完整的信息;
②我们如何去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获取信息或者说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是什么,比如是用问卷的方式还是用采访的方式等;
③我们如何记录这些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小组内容如何分工的问题,即各个同学分别要做什么;
④我们如何汇报这些信息?这是要告诉学生在考察结束之后要做些什么,如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汇报,一般汇报主要是对比所获取的信息和预期获取的信息情况,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没有完成,哪些又是超额完成等,这些汇报的内容和方法都要事先告诉学生,以达到汇报的预期效果,
学生汇报阶段:学生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自己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形成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小组获取了哪些信息,和预期计划相比哪些信息没有获取到、哪些信息又是超额获取的,没有获取到预期信息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考察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形成报告后,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考察后的汇报,等于是让各个小组交换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考察的目的,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不然各个小组只了解和掌握本组获得的信息。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2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是一种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一种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工业设计作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方向的工程师。我国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企业岗位设计能力有明显差距。导致学生对口就业难,不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弊端。
(一)人才培养思维方式的落后
由于我国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从2002年高职院校才逐步开设此专业,而且都是在本科工业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讲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僵化的教学方法抹杀了设计学科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距甚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此外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计划进度表设置的时候没有企业设计师的参与,导致有些课程已经过时,或者有些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笔者认为高职工业设计培养的设计方向应该是轻工业的范畴,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但好多有此专业的学院定位在家电、电动自行车,还有的甚至定位汽车设计方向,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导致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目前实行书面试卷与设计作品评价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则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重要的是课程考核过程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教师在考核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导致学生专业课程没有目标性。因此实践教学考核不要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而是要更注重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评价学生的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设计师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设计水平、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设计水平取决于学生的设计方案新颖性、创新性;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手绘、创意思维、电脑操作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是***、正确、熟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
(三)教学实训项目缺乏科学性、可行性
随着现代职教理念的深入人心,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都认识到实训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但教师布置的这些设计课题往往根据经验或者随便布置一个项目,很少考虑到项目的难易程度、可行性和学生的兴趣、积极性等因素。这样的项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实训项目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贴合企业的需求,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面对实际的设计项目。此外现在企业的设计项目大多是由团队合作完成的,而目前的课堂实训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出设计分工合作环节。
二、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工业设计教育侧重学生设计理论教育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和企业的沟通过少,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不仅导致学生设计务实能力缺失、创新能力欠缺、就业困难等问题,也阻碍了专业本身的发展。重要的是授课教师本身也不了解设计本质和产品研发流程,这样学生做出的东西很难与企业设计标准接轨。企业制定的设计竞赛项目紧跟企业设计方向,贴合了企业的利益;学生的参赛作品得到了奖励,也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产业化背景下,企业对设计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其实践教学势必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与企业设计需求零距离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与技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并适应将来设计岗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实践教学思路,建立对“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导”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三、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过程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拟定的竞赛主题,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或奖品,以某一学校或一专业学生为单位参加比赛,时间上可以是一门课程或一学期,根据设计项目时间的进度而定。在设计竞赛过程中企业给以技术、场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设计作品由企业人员来评定,竞赛成果由企业来进行生产或者给企业设计师提供参考。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设计水平,了解了企业的设计流程和用人标准。笔者所在的学院和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的项目,德力公司2011年设立“德力”杯设计大赛,为了和此竞赛更加贴合,我们将教学计划进度表进行了调整,整合出了日用玻璃器皿设计课程。此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传媒工程系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学生积极参赛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的定位与可操作性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项目难度过大的话学生做起来吃力,积极性不高,设计成果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笔者在与德力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和企业沟通,在竞赛项目的上充分考虑到二、三年级学生设计水平的高低,从产品设计的造型、结构、用户研究等设计因素考虑,设置了玻璃茶饮杯造型创新设计、配件组合水壶设计、厨房用品类玻璃器皿设计三个设计主题。这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选择设计主题,从而提高竞赛的作品质量。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包装结构,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授课。在市场调研方面是其重要的一环,因为现代产品品种多样,以此次项目的载体日用玻璃器皿水杯为例,市场上造型种类不亚于300种,这需要学生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前期的调查。在创意思维阶段寻找设计元素,调查用户使用方式,产品设计说明等这些都需要设计者进行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在设计后期需要学生在产品建模、设计表现方面的技能要达到熟练水平。
(三)项目的汇报与评价
项目的汇报是此次竞赛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汇报用的PPT,在汇报工程中评审专家提出问题,学生就设计方面的问题给以解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评审专家是由企业设计师、营销人员、专业教师组成,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生汇报结束后,评委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设计构思、软件使用、产品展示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获奖名次。
四、结语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3
关键词:能力构建;管理会计;案例教学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1
1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我国下一阶段教育改革战略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人才培养要做到三个坚持,具体要着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一句话,能力的培养才是对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检验的标尺。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广泛调研所知,在高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案例教学法被广为推崇,原因有三:一是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二是可以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发展。但多种因素所致,案例教学法尚未在管理会计学科得到较好的嫁接与植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金融管理学与会计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与评价的职能,培养的是能够为企业提供综合管理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即充当好企业发展的***师、谋士。管理会计直面具体的企业实践,因此在教学中需特别注重“校企对接、校企融合”,师生要进入企业、企业要搬进课堂,显然,实践教学是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特征,而实现管理会计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必须植入案例教学法。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有效的融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三重三轻”现象(重理论、轻实践;重台上、轻台下;重课内、轻课外)较为突出,即: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和原理的介绍、管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抓好课本内知识的传授,但自身下企业、下基地实践较少,课外与学生的互动不浓,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鲜见,大多采用老套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而且对管理会计师(CMA)执业引导较欠缺,导致学生重对外财务报告会计学习、轻内部经营管理会计学习,培养出来的多为核算型财务人员,满足不了企业对经营型财务人员的需求。总之,“三重三轻”的教学现象,不切合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规律与特点。《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应以能力构建作为课程培养目标,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复合能力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推行符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贯穿在案例的研读与探究中,将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划分为若干项学习任务,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案例导学――知识学习――案例探究――能力拓展”四个阶段中自主发现知识,深入探究知识,实践运用知识,以课程的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直面实际问题时所具备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决策力。
2编制了一套紧扣能力培养目标的案例库并积极落地实践
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编制了一套基本符合“四阶段”和“三结合”要求的管理会计案例资料库。在收集整理编制案例时,坚持五性:(1)多样性;(2)适应性;(3)启发性;(4)针对性;(5)生动性。
设计的“四阶段”和“三结合”相融的案例教学模式,已进行了两阶段的积极尝试与实践:第一阶段是初步尝试和探索,在财务管理专业133、134班进行试点,选择成本习性和变动成本法这两章内容开展案例教学,设置学生课程学习小组(每组5-6人),上课以案例导入、结合案例讲解新知识点,课后布置4个案例交由课程学习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专门安排2次案例分析与汇报课,各小组以PPT方式进行汇报,任课老师进行提问和点评。这次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较高,课堂的互动很强,但打酱油现象比较普遍,并未实现学生的完全参与。带着对第一阶段初步尝试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深化。第二阶段选择财务管理专业141、142班进行实践,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深化:一是扩大了讨论案例的范围,将“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均纳入案例讨论课,由原先的四个案例增加到15个案例,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二是改进了案例课的案例汇报形式,案例汇报小组6人一起上台,由老师当场随机指定主要汇报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此举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根除打酱油现象,但是较好的消除了一部分学生准备打酱油的想法,使得课外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处;三是增加了学生点评环节,即在一个小组汇报完后,鼓励其他组学生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包括汇报的PPT制作水平、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点评和补充,目的就是尽可能避免讲台上的汇报组唱独角戏现象,让所有组学生都能做专心看戏的观众,认真关注汇报组学生的表演,并能有参与其中的欲望和机会,此尝试在财务管理141、142班的案例讨论课中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效,完全没有出现冷场,各小组争先恐后上去汇报,积极大胆的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不能无的配角,适时穿插其中,掌控现场,记录评分。
3构筑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且已初见成效
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案例导学和知识学习阶段,学生以个体和小组成员的双重身份参与进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所研究案例的背景、行业环境、经营状况、拟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应用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在案例探究阶段,学生则需***自主地深入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进行小组研讨,并在案例讨论课上汇报交流,最后再进行总结、完善,形成分析报告。在能力拓展阶段,每个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大习题库(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训练来更好地探究和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红石梁基地或实践创新园区的一家感兴趣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整个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与解决实际案例相联系,渐渐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发现型、归纳型、创新型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文字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协作与协调能力、研究与分析能力等。
4设计了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且已初步尝试
为了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主导作用,并能对案例教学的成效进行检验,课程组认为“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轻过程重结果,与倡导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模式背道而驰、相向而行,必须舍得弃之,转而采用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经过反复的讨论调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设计了充分体现我校校情、学情的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案。该方案的中心思想是最终的总成绩必须能够反映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由“课堂行为成绩”(10%权重)、“小组项目成绩”(30%权重)和“期末考试成绩”(60%权重)三部分构成,其中,(1)课堂行为成绩采取“倒扣制”:①每生在100分的基础上,旷课一次扣1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其他不符合课堂规范的行为一次扣5分;②一个小组每累积扣分达30分时,小组各成员扣5分;③每生剩余的分值便是其课堂行为成绩,此成绩以10%的权重记入每生总成绩。(2)小组项目成绩:①小组研究案例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寻找、设计;②各小组必须按时完成分阶段研究任务,每阶段任务必须分解到各小组成员,并及时记录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小组成员任务分配和成果统计、阶段研究成果电子文档);③组长根据每位组员完成阶段任务的情况,在0~1范围内为其打分,作为每位组员的权重分;④教师根据各小组分阶段研究情况和最终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判定各小组项目成绩(0~100分);⑤小组项目成绩×组员权重分×30%记入每生总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①采用“机测+纸测”形式,并以60%的权重记入每生总成绩;②机考是面对客观题部分(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利用我校《管理会计》课程网络考试平台,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客观题大题库的日常训练,任课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基本上每周统计一次反馈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期末对客观题实施机测,随机形成试卷,机考试卷卷面成绩40分(单选20分、多选10分、判断10分),即占期末考试成绩的40%,实现部分内容的考教分离,夯实学生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③纸测是面对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纸测卷面成绩60分(计算题部分20分、案例分析题部分40分),即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此举效果显著,考核的不再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而是倡导过程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创新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5结语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如何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已是大势所迫、学情所趋、改革所逼。如何在新的要求下调整并完善各个学科的目标定位与教学过程是目前各个学科更为具体而迫切的任务。立足于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引领下,厘清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小到具体的一门课程或一个实践项目,都必须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基于此,管理会计的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与时俱M,加强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探索、改进、深化和完善,培养出既有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会传承又有创造的学生,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4
一、国有企业退休教师的认定
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退休教师是指在市属国有企业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中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教师(含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人员)。其中,1987年前(含1987年)退休的教师应持有教师资格证,1987年后退休的教师应当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书。
二、差额经费的计算
此次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的待遇问题,主要指解决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养老金加统筹外项目补贴低于***府办中小学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的差额部分。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事局商同有关部门按照《***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1993〕79号)、《***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1993〕85号)和《******自治区人民***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新***发〔1994〕48号)文件及有关规定,比照我市事业单位同类退休教师的标准确定。
三、差额经费的来源
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差额经费全部由企业支付解决;困难企业由同级财***给予30%的补助,其余由企业解决。此项支出全部计入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
已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差额经费由同级财***解决;此类企业中已授权集团公司处置的,由集团公司解决。
在20**年12月31日前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差额经费从国有净资产中一次性支付,不足部分由市财***支付;此后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差额经费从国有净资产中剥离,由改制后的企业发放;改制中有净资产并已移交国资部门的,由同级财***支付;改制中没有净资产或改制为民营企业的,由同级财***支付。
四、差额经费的发放办法
(一)退休教师领取基本养老金和统筹外项目补贴的渠道不变,仍然分别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各主管企业发放。差额经费分别由所在企业、同级财***、主管集团公司发放。同级***门支付的差额经费可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并建立企业退休教师的差额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
(二)内退教师已达到退休年龄,并进入社保的,按照上述办法执行;未到退休年龄的,由企业按照上述计算办法计算出档案工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按档案工资计发。
五、工作程序
(一)由企业负责收集退休教师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统一填报《**市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差额经费申报表》(见附件),统计时间以20**年1月1日为准。已实施关闭破产、撤并的企业由原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填报。退休教师的名单要公示5个工作日。
(二)由企业主管部门(关闭破产、撤并的企业由原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交市经贸委汇总。
(三)市教育局对汇总后的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档案和人员身份进行确认。
(四)市社保部门审核退休教师基本养老金和统筹外项目补贴。
(五)企业(或原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第二条计算出差额后,报市人事局审核,并报自治区人事厅备案后,按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进行差额工资的发放。
(六)各有关企业和主管部门要根据工资***策等方面的变化,对企业退休教师的工资每年核算一次,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落实相关待遇。
六、其他有关问题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5
建立一个模拟财会科,满足学生学习会计操作的需要,是广大会计教学工作者的愿望。1987年3月,我们开始了实验室的重新筹备工作,首先安排了一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实验课指导教师,负责现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会计核算全过程。嗣后,根据实验课的需要,我们陆续购置了一批实验室需用器具,专门定做了几套完整的会计科目章和各种印鉴,并结合目前各企业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印刷了一批空白帐表、记帐凭证和银行支票(上面注有”实验用”字),供学生进行会计实务的强化训练和操作.三年来,通过教师下厂、教师与工厂财会部门人员合作和学生下厂实习进行案例设计的三种方式,我们搜集、整理、模拟了化工、冶金、机械、纺织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案例.这些案例,每套都有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案例逼真、形象、具有代表性,为学生与实验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实验空途设和实验教学方式
1、搞好典型案例,丰富实验教学
根据会计学原理和工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现行会计制度,通过搜集、整理,我们设计、模拟了四个行业的会计核算综合案例和一些专题案例。
(1)大连钢厂—冶金行业.大连钢厂是我国生产特种钢的骨干企业,企业会计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创新,现已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我们教师与钢厂财会部门人员合作,结合教科书内容,以该厂1990年12月份的会计核算为依据,设计、创作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冶金行业会计核算模型.(大连钢厂案例有一部分已经过时,我们准备重新设计整理。)该模型分为三个部分: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会计报表。会计凭证部分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又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半成品入库单等等;外来原始凭证,如来自银行、财***、税务、供应、运输等部门的票单,企业之间的供销发票等等。这部分采用了手工绘制和复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记帐凭证则全部采用工厂印刷的正规的会计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根据发生的不同经济业务,编制了7本会计凭证,有“固定资产会计凭证”、“材料会计凭证”、“银行存款会计凭证”、“应收应付款会计凭证”、“生产费用会计凭证”、“现金会计凭证”和“销售会计凭证”。这些凭证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了冶金行业比较典型的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同时又模拟了6本会计明细帐簿,有“固定资产核算明细帐”、“材料核算明细帐”、“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及预提费用核算明细帐”、,应付应收”、“利润核算明细帐"-.“专用基金核算明细帐”等。另外,根据记帐凭证,又编制了10张会计科目汇总表,即“销售科目汇总表”、“利润科目汇总表”、“专用签金科目汇总表”、“固定资产科目汇总表”、及“材料科目汇总表”等。在总帐、明细帐及有关资料基础上编制年终决算报告,包括“资金平衡表”、’“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气“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六种)单位成本表”、“生产费用表”、“车间经费及企业管理费明细表”、“固定资产及折旧荃金增减表”、“更新改造基金及大修理基金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流动基金增减表”、“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费用表”、“工业基金表”、“应交调节税及企业留利计算表”。最后,综合上述会计核算资料,绘制会计核算流程***。整套模型看起来清晰、真实,为会计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大连氛酸钾厂—化工行业。一大连抓酸钾厂建于建国初期,自前采用两级会计核算形式,我们依据会计核算理论及现行会计制度,以该厂为原形,设计模拟了反映化工行业核算特点的案例。(大连氯酸钾厂案例有一部分已经过时,我们准备重新设计整理。)案例分为三部分: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会计报表。会计凭证设计制作了十本:有“银行存款会计凭证”、“现金会计凭证”、“专项存款会计凭证”、“原材料、燃料及包装物会计凭证”、“应付应收会计凭证”、“辅助材料会计凭证”及“转帐会计凭证”等。会计业务核算果用借贷记帐法,核算形式采用记帐凭证汇总表形式。每本会计凭证都涉及到的相同的会计科目按照借贷方进行汇总,编制记帐凭证汇总表。会计帐薄分为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和日记帐三大类。总帐为棋盘式,依据会计凭证汇总表进行登记.明细帐采用三栏式,按一级科目设帐本,按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设帐页,模拟了待摊费用核算、利润核算、专用基金核算、车间经费核算、企业管理费核算、基本生产核算等6本明细帐。日记帐按现金、银行存款各设一本,逐日逐笔按照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登记。会计报表是根据总帐、明细帐及有关资料进行编制的。我们模拟了该厂1990年12月份全部会计决算报表,有“资料平衡表”、“利润表”、“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流动基金表”、“工业基金表”、“生产费用表’,等n种会计表。整套案例系统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该厂会计核算形式和化工行业成本核算过程,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另外,我们还模拟了“大连第二电机厂—机械行业”、“鞍山市化学纺织厂—纺织行业”这两个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这些典型案例,是我们会计实验室建设结出的硕果。是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编写模拟实验教材,指导实验教学
在模拟了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典型案例后,我们便着手进行会计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嘴会计原理模拟实验》和《工业会计模拟实验》,这两本书均由我系教师主编,部分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参编。《会计原理模拟实验》包括有总论、会计单项模拟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模拟实验成绩考核共四篇。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资料、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思考和实验成绩考核,下册是上册各项模拟实验的参考答案。《工业会计模拟实验》一书是以《会计模拟实验》为基础,说明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程序。内容包括总论、货币资金核算、工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材料的核算、产品成本核算原理、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产成品、销售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基金、借款、拨款、投资和债券的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成绩考核等。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工业会计单项襄验,是由实验目的、实验资料、实验要求三部分构成;下册是工业会计单项实验的参考答案和综合实验。《会计原理模拟实验》和《工业会计模拟实验》是根据我们多年会计实验教学、会计实***验、结合某个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编写的。它对于加强在校学生会计墓本技能训练、丰富会计实验教学、提高会计系学生业务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能力
利用典型案例及实验教科书,我们开设了“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实验课,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尽量缩短会计教学和会计实际工作的差距,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会计原理”实验课是实验室教师在结合“会计原理”教学进程,依据《会计原理模拟实验》一书,分项目在教室进行操作,并带领同学到实验室观摩、学习有关会计核算的典型案例。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使学生们看过后就比较直观,容易接受,从而加深了理论理解。“工业会计”实验课是在同学们学完工业会计课程后,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进行的。一般是四周时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验室,第二阶段到工厂。在校阶段分为三个步骤:一、在实验室老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各种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上讲的工业会计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对照,搞清楚案例中全部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和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比较全面地掌握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过程的操作方法,并对实际部门的做法与书本上讲得不一致的地方或自己认识不同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研究,直至弄通搞懂为止。这样做,同学们可以边看边间,及时解决了不懂的地方,同时又可以将课堂上讲过的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直接与实物相对照,对会计核算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第二步,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根据实验教材,发给同学各种实验用纸,包括各种记帐凭证、各种帐页和各种科目汇总表及会计报表等,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教材中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各种经济业务,在真实的证、帐、表中进行操作,从编制记帐凭证、汇总记帐凭证,登记总帐、明细帐、日•记帐,核算成本,计算利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的训练,使同学们对学过的会计理论融会贫通,并能实际应用,从而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第三步,写出实验报告,及时对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使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
三、会计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会计实验教学,实际效果显著:
1、增强了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缩短了财会理论教学与财会实际工作的差距。
2、解决了下厂实习难联系、学生难管理的间题。
3、充实教学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同时,通过会计实验教学,也有理论价值:
第一,建立实验室,编写实验教材,开设会计实验课,充实和完善了会计课程体系.
第二,建立会计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知识,为会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闯出了一条新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体现了“实践第一”的思想。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6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国际化教学模式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中***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12-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迫切要求能源动力工程的高等教育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体系与结构,提高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1]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将从传统的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转变为“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与现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能源动力领域的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诸多不足[2],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工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3]因此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所确定的新培养目标,我们在热能学科中组建了“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点,设计和开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点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环节入手,探索了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本专业骨干基础课程基础性突出、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在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还进行了与工业界的合作,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实现“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都是理论性突出、应用背景广泛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转换规律、工质热物性、热量传递过程基本规律的课程。这两门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课程存在理论性突出、部分内容抽象、经验与半经验公式较多等特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两门课程的“教”与“学”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对学生主动参与无特殊要求,师生间主要交流方式是你问我答,这种偏单向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介绍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推导,套用公式解题,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教师的灌输,而非自身对知识的探求。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达到“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课程考试大多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闭卷考试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教师也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较适合于“工程热力学”课程考核。但对于“传热学”课程,由于该课程经验公式与***表较多,往往限制了考试的命题范围。而开卷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不去记忆本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形成依赖考试时翻书的坏习惯。此外,传统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对相对理想情况的分析、计算,所出试题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传热学”这类工程性很强的课程,现有考试方式较难反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传统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不易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与环境下,为适应全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方案
(一)教学团队建设
为保证教改工作的顺利开展,热能学科专门成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国际化教学团队,团队主要成员由本专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组成,为体现课程国际化及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教学团队中还包括国外知名大学(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知名教授及国内企业(如天津滨海能源有限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天津松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斯特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清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专家。
(二)教学内容研究
“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由三部分构成:基础理论教学、国外课程视频教学、国外教师及企业教师讲授。基础理论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占40学时;国外课程视频教学选用MIT的《Thermodynamics》中涉及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相关内容,占6学时;国外教师及企业教师则主要讲授热力学的最新发展与前沿动态以及工程热力学的工程应用案例,占4学时;另安排有4学时的实验教学;总计54学时。“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基础理论的训练,强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热学”课程改革由三部分构成:基础教学、项目实施和语言训练,其中语言训练主要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基础教学、项目实施则安排在学时数以内。基础理论教学以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为主,占48学时;项目实施部分包括项目相关知识的教学、项目实施指导、学生节点汇报等,占16学时。“传热学”国际化教学模式体现了研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为主的CDIO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传热学”设计成基础教学―项目实施―国际语言训练三条线同时展开、互相辅助的教学形式。
(三)教学形式
“工程热力学”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中,针对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对其中的难点部分,在本校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MIT视频教程辅助教学,使学生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问题,接触世界一流名校的教育方式,加深对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由于MIT视频教程采用英文讲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国外和企业界教师的讲解,可以充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传热学”国际化教学模式设计了基础教学―项目实施―国际语言训练体系。课程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实际问题设计相关课题,学生以项目团队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课题,基础教学成为项目实施的辅助工具。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设计2个汇报节点,考核团队中每位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团队整体的项目实施进展。第一次节点汇报采用英语进行并提交研究报告,将语言训练融入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二次节点汇报为项目课题的总结汇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安排了一次企业参观,使学生对所承担的项目课题内容有一个直观、明确的了解。课程结束后,由教学团队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选出优秀项目团队、项目组和项目实施方案。
三、项目实施
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制订了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按照如下要求进行:
1.课程讲授内容涵盖工程热力学全部内容,无遗漏点。
2.增加英文教学内容,如国外视频教学内容突出了对热力学难点问题的讲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3.结合工程实际及学科前沿动态。国外教师及企业教师讲解突出了本专业领域与热力学相关的最新前沿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热力学的发展与工程应用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如针对疑难问题,专门安排了三次问题讨论课,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与讨论。为加强学生对热力学工程应用背景的了解,企业教师针对热力发电厂的设备运行流程、常见故障、现存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利用本专业的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讲解了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设备组成、工作原理、使用维修等问题。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MIT视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并加以复述,以促进其英语能力的提高。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其中平时成绩(作业与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传热学”课程的教学则根据课程的特点,确定了如下原则:
1.增加了项目课题内容,所谓项目课题就是根据实际工程问题,结合传热学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体问题。项目须涵盖传热学内容,尽可能多包含热传导、对流换热和热辐射的基本内容。确保每位学生开展的项目课题以传热学教学内容为主。
2.项目涉及传热学的范围要广,保证每位学生完成***的子课题。
3.项目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班为单位按照企业项目团队的模式组建3支项目团队开展项目课题。每支项目团队设立1名总经理,2名总工程师,下设5-6个项目组,每支各项目组再设1名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组工作,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各组的协作和队伍的运作。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均融入各组中,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共同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每个项目团队配置1名研究生助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团队成员***承担一项研究内容,并且与本组成员协调配合,实现整个项目团队的高效、科学运行,进而完成项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
项目设置2个时间节点,每个节点均设置需完成的计划目标,并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实行考核与奖励。每个节点汇报包括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两种形式,书面报告按照学术报告的要求撰写整个项目团队报告,同时体现个人的研究和工作;口头陈述要求每位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阐述对研究任务的理解、解决方法、取得的成果和提出的创新点。
要求学生自学“传热学”参考教材以及相关英文文献,第一次节点汇报中要求英文书面报告和英文口头陈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李献国老师组织英语教学和报告。课堂教学考核形式为笔试,其考核分值占总成绩的50%,即50分(100分制)。项目考核主要从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制定了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的评价标准,从研究内容、创新思维、陈述表现、报告撰写质量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在项目实施方面,考核分值占总成绩的50%,即50分(100分制),并且将分值分配到各个节点汇报中,具体为:第一次节点汇报20分,第二次节点汇报30分。
四、课程改革总结与认识
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骨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国际化教学模式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工作,使本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对专业骨干课程教学规律的正确理解与认识,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教改的实施,基础教学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项目实施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针对问题讲解,形成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解决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与项目实施基本同步进行。如在热力学课程中,学生会针对发电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热力学知识加以分析;在传热学课程的项目实施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课堂教学尚未触及的传热学知识,由此促使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传热学知识,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也开阔了视野。由于传热学项目课题的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即使是相似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知识的需求更加明确和迫切,在调查的反馈意见中也提到了这种情况。2009级学生认为“做项目是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两者是串联由浅至深的关系,而不是并联分流的关系”。2011级学生认为“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对平时看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项目问题为牵引,经历了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基础理论、扩展相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初步数据、小组讨论、提出创新思路、优化设计结构和项目完善等过程,经受了较完整的研发过程的培训。
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企业专家讲解、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企业人员对项目中涉及设备的介绍以及与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国际化教学模式为部分内容的教学成果,获2013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14年3月8至9日在天津举行的成果鉴定会上,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对本专业国际化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成果还获2014年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结论与展望
本项目所开展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改实践中加以解决。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英文视频课部分学生受英语能力所限,接受程度不高;国外及企业教师讲解内容虽很受学生欢迎,但受课时所限,多数学生感觉“不解渴”。传热学课堂教学与项目实施几乎同时开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学生承担的项目涉及的传热学知识教师可能还没有介绍,因此对参与这类项目的学生要求比较高,需要自学的内容较多,部分学生感觉吃力、负担较重。
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是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尽管“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国际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在不断深化的教改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本研究所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项目教学团队基本建立了一种本专业课程的新国际化教学模式;在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实施办法,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新教学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注 释 ]
[1] 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 于娟,吴静怡.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 何雅玲,陶文铨.对我国热工基础课程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
[收稿时间]2014-12-13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42-02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 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项目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项目锻炼技能,提高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2)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去,***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效又高效地发挥其潜能。
(3)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可以很快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融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3 项目教学法在纺织教学中的应用(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
(1)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二年级学生。
(2)职业岗位。织物组织设计师、织布值车工。
(3)学习领域。织物斜纹组织。
(4)项目。棉织物斜纹组织设计。
3.1 项目教学目标
(1)制定好整个工作过程计划,以QQ、邮箱或其他网络形式给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流程。
(2)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织物类别特点,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斜纹组织并绘制出组织***。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4)学生能够选择并正确使用必要的绘***工具进行作***。
(5)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通过网络出去。
3.2 教学内容
(1)斜纹组织的概念。
(2)斜纹组织的分类。
(3)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特点及应用
(4)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及作***。
(5)教学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实物媒体、计算机。
(6)工具:多媒体课件、绘***工具(画板、绘***笔、意匠纸或CAD软件)。
3.3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步骤
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决策―计划执行―成果评价―项目迁移,六个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如下:
3.3.1 获取信息
(1)项目的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项目。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棉织物随处可见,我们来观察这几个织物小样(实物展示、课件***片展示),织物组织是否一致,谁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斜纹组织是具有连续斜线和斜向的组织。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斜纹组织。
(2)项目描述。
对斜纹组织的种类、织物特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并强调和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斜纹组织主要分左斜纹和右斜纹,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斜向不同组织点不同,作***也不一样。
(3)项目任务。
教师:请大家设计组织循环为5根经纱和5根纬纱的棉织物斜纹组织,并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
(4)项目要求。
教师:这个棉织物要求设计为斜纹组织,设计要符合斜纹组织的特点,能用于棉织物,具有创新性,在计算机上绘出组织***,撰写设计说明进行网络。具体要求是:作***规范,设计***清晰美观,经组织点用X表示,纬组织点用空格表示。设计说明书要简述设计的主题,构思,并说明设计***中难以表现的内容,文字易简练,也可附在设计***纸上。对织物的总经根数、经纱数和纬纱数、经纬纱的颜色和排花、试织要求要作出说明。
(5)提供相关信息(经验)。
项目的完成与经验有关,学生的经验来自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展示、参观、网络等把信息传授给学生。
(6)确定评价标准。
教师在计算机上给出评价的框架(包括市场调研、讨论、设计、***面表现、汇报等方面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评价标准,并根据项目进行细化。例如,优秀:市场调研充分,调研报告翔实;表现出较好的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完成设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规范,内容整洁无误;汇报时,简明扼要,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的回答问题,掌握了设计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项目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组,并说明小组工作的指导原则。本项目4~6人一组。
操作示范:教师在意匠纸或计算机上示范组织循环数为5的斜纹组织的设计思路及作***步骤,示范内容包括分析斜纹组织的斜向,经纬纱根数,类别及作***思路步骤。教师要强调设计要求、组织类别设计思路,作***要规范等。
(7)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从多媒体获取的斜纹组织相关知识信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针对工作项目设计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
第一,确定工作步骤。学生要充分了解项目,利用***书、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方案;负责绘制草***的学生速记下讨论的内容,将讨论后的方案绘制成草***,一般先绘制出2~3个方案,根据草***讨论方案,方案确定,在计算机上绘制设计***。第二,列出小组成员负责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三,列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第四,小组用网络的形式总结汇报工作成果,将计划情况在组内通报,保证每个组员都了解工作程序、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五,小组决策细化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六,计划执行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步骤进行操作,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成果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后,参照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从市场调研、小组讨论、设计、作***、汇报五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讨论优点及存在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设计作品,全体参与者根据汇报情况给出分数;参加汇报的所有听众(包括学生、教师)及汇报小组本身,根据准备好的评价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9)项目迁移。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此项目进行迁移,讨论其他类型的斜纹组织的设计,重点讨论如何进行新的设计应用。
(10)教学效果评价。
设计出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 在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括来说,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单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实践流程,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②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力度,将理论知识直观化融入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项目课程研究开发团队。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合作项目的兴趣。④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优化教学环境。⑤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岗位职责、工种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参考文献:
[1]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8
[关键词]基于;适应社会需求;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国际贸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含了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等内容。知识面比较广,也复杂深奥,具有时效性。在进行国际贸易学习期间,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设置教学的内容或案例。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教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为提升教学的质量,培养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本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建设高效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1 当前环境下的国贸专业实训目标
在进行国际贸易学习中,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贸易工作,提升其技能。要适应当前社会环境需求,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必须从实训的目标、内容、培养的方向等方面入手。
1.1 社会需求改变了培养目标
培养的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讲,其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完成学校的培养指标,推动学校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国际贸易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及后期的就业能力,便于更高阶的学习或者获取满意的工作和岗位竞争中的资本。从企业这个角度而言,需要从学校聘请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和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时,需要从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综合优质的应用型人才。
1.2 实训教学的内容
企业需要所聘用的优秀人才不仅具有丰富分理论国贸知识,还需对专业的国贸技能熟练掌握,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很强的责任心。所以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国贸专业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的内容不仅是要教给学生在岗位上的直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与之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态,技能与岗位协调国际贸易专业除了理论知识的教与学之外,还要注重技能的培训。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企业所招聘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岗位一般有以下几种:外贸业务员、采购人员、物流操作人员、外运、外贸跟单、报关人员和单证员以及物流、外贸经理职务。或者是银行或金融投资、教学人员、***府人员等对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位。以上职位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训能力。所以在进行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时,就是要将知识的学习贴近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不仅要能适应从事外贸企业的工作岗位直接要求,还能适应少数精英职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2 基于适应社会需求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可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即基础实训、综合能力实训、校企合作的现场实训。
2.1 基础实训
在建设基础实训时,需要着重强调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基础的技能进行训练,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此阶段的实训课程可以建设为:1)在对《国际金融》课程中的第三章《外汇交易》的实训教学中,教师设置了通用型的外汇交易模拟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外汇教育模拟软件操作,不仅可以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实时了解行情及掌握外汇的发展动态,熟悉汇率的报价形式,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汇币的计算,及时了解外汇市场讯息,掌握基本的查询方式和渠道。在模拟交易的同时还能熟悉多种交易的下单方式、真正体验到交易的市场压力和风险,了解外汇汇率趋势分析的经济指标,让学生摆脱“纸上谈兵”之态。2)在进行外贸交易的过程中,会填写各种各样的单证,如货运流程、保险保单、海关申报及通行单、检验检***机构检验证明等。学生在实验模拟软件上学会制作各类单据,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3)在进行基础实训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各种国际贸易结算中的票据、汇率计算方式、主要单据和融资方式等,提高自身在实际的模拟训练或者岗位实践中的操作技能,也扩充了知识层面。4)目前,全球进行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是海运的方式,所以在基础实训中,开设海运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商品贸易从海洋运输到陆地运输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全面的国际贸易流程、系统等,为后期的综合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综合能力实训
综合性能力的实训是需要学生完成基础实训的基础上的更高阶的实训课程。顾名思义,综合能力实训就是运用到学生所有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实训教学课程。在进行综合实训时,也是采用外贸实习软件,将国际贸易的业务运作为主线,将当前状态下的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外贸来往信函等课程的操作环节、技巧作为实训的基础,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全面规范的国际贸易工作,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的规范程序,各个环节的做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货物的物流运输、资金运转、和谈判等操作的技巧。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合同的制定、履行及文化忌讳等进行深入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独特而有效的国际贸易业务方式。
2.3 校企合作的现场实训
在经过学校的专业实训后,为让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的国际贸易项目中进行实际的培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开设实习课程可以在教学的第三、四学期(将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及综合能力实训完成后),实习的时间可以较长,如三个星期或者一个月。造实习期间,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工作经验,培养实际的操作技能等。
3 结语
在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时,需要考虑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的技能操作相结合,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9
众所周知,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桥梁式与扩散式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我决策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科研专题实习也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否合格的有效方式,目的是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成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有别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可以对学生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性锻炼。因此,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亦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笔者在十余年的科研活动中,陆续指导了近20名高职学生进行科研专题实习,深刻体会到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扩展,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应用与提升,有利于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字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更加坚定地认为,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是药学高职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高职药学教育实施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可行性
当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着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无需进行科研活动训练的观点。表面上看,科研与高职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岗位工作不符,实际上是忽略了科研过程对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对高职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高职生的科研应侧重于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应注重应用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理论基础研究。
一方面,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可能仅停留在拥有几本证书的层面上,而是要求教师能深度融入企业的产品生产、研发等实践活动中,能服务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已经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实践技能,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聘请了大批行业、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其中亦不乏可作为科研专题指导教师的人选。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正在不断形成一支具备科研专题实习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无论哪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不能批量地复制或制造人才,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研专题实习模式正是满足这一条件的有效人才培养途径。现实中存在一批迫切想继续深造的高职生,也存在部分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与好奇心的高职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科研专题实习模式将比顶岗实习更具有吸引力,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3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实施
开展科研专题实习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对高职生的实践、应用、创新等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针对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就业岗位偏重实践应用、***思维能力不足等特点,在专题内容、指导方式、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有异于本科院校的专题实习。
3.1师生筛选
师生筛选即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筛选。对于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且有在研项目的教师担任;对于学生,则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以欲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为主,或选择对科研感兴趣、想在该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另外,为了保证高职生科研专题实习的质量,应根据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来控制指导学生的数量,如可根据指导教师在研课题数及课题级别高低确定具体的学生数量,原则上一项课题安排一名学生,对研发资金规模较大的课题,允许安排多名学生。
3.2开题
为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预见可能碰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本材料并在课题组内以PPT的形式汇报。在报告会上,带教教师应针对汇报细节,包括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仪器与试剂的准备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问题等逐一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设计,使其对即将开始的科研活动更有信心。
3.3指导方式
高职学生第一次进行设计性的实践活动,由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缺乏实践经验与技巧,在好奇与兴奋的同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问题和困难,挫折感也随之而来。对此,首先应加强指导的频度,切不可放羊式带教。笔者的课题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由每位学生汇报前一天的实验情况,包括检查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安排当天的研究工作内容等笔者坚持每天现场指导1-2次,晚上及周末则通过电话或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与沟通,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这样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又使学生在与带教教师高频率的接触中不断学习科研思维与技巧,从而提高了科研专题实习的带教质量。其次,要注重开展阶段性的小结汇报,不可埋头苦干式带教。笔者将课题组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要求每间隔两个月左右,各研究小组的学生均应对前一阶段的科研工作进行小结汇报。通过PPT形式进行口头汇报、互相提问、教师点评,同时展示文档形式的研究内容小结,师生共同从文字、标点符号、***表、文本排版等方面找出不足。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及时回顾研究内容和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科研进度,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互相了解不同课题的研究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述、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应尽可能增加科研训练的途径,如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使其进一步融入生产企业氛围;利用到外单位进行委托测试或合作研究的机会,将学生派往其他科研机构,使其进一步了解先进的设备,学习先进的技术。
3.4成果汇报
为评价学生进入科研专题实习阶段以来的学习成效,在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出完整的科研论文,并由各教研室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优秀的学生参加系部论文答辩,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就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由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课题意义、研究结果、论文写作、幻灯片制作、表述能力、回答问题的思维等进行综合评判,并按照考核评分标准给出学生相应的评分和评语。
4结语
教师下企业汇报篇10
关键词:项目制 任务教学法 模块化设计
《国际贸易流程与单证填制》是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前导课程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国际贸易流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国际商务单据的缮制和业务处理技巧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国际货运、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按照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包括进出易程序、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填制等。教师在上课时虽然也引入了案例导入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仍以讲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其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还比较薄弱。学生因无法体验实际进出口操作的过程,所以学习后的总体感觉是课程头绪多、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学习难度较大,知识无法牢固掌握。而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上岗操作技能,否则企业还要另外支出成本进行上岗培训,这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背景下,是许多企业不愿为之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有必要根据项目制教学改革原理,对课程进行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操作模块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仿真业务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和强化其业务综合实践技能。因为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任务导向法”的一种,也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改变了过去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导演和引路人,真正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
模块化教学改革, 首先要明确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然后通过各个模块的教学, 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设计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那么,就这门课来讲,它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常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商务单证制作、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岗位进行了分析,确定以进出口公司外销员和单证员岗位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训。针对不同岗位,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具体教学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主导进行教学。
国际贸易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双向内容,进口和出口流程又都包含三个流程:一是交易前的准备,二是磋商与签约,三是履约环节。要顺利完成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买卖双方除了要与对方谈判,签订贸易合同,还要与国内供应商或销售商、海关、商检部门、银行等多方单位打交道才能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的学习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根据业务方向分为出口单证和进口单证两大模块。在每个模块里又根据结算方式进行了划分,出口单证模块细分为出口信用证业务、电汇业务、托收业务三个子模块;进口单证模块细分为进口信用证、电汇和托收业务三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设计不同的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多个典型项目“学做合一”的操作和演练,使学生能够快速牢固掌握商务单证缮制技巧。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安排
为了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的产品,我们特意选取了几种代表性商品――服装、玩具、机电产品作为合同标的物,例如出口信用证业务安排了两笔出口服装业务均采用CIF 术语信用证结算方式。第一笔是跟学项目,由教师先介绍项目内容,项目目标,以及完成项目必备的知识点――出口合同与国内购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信用证业务、商务单据和资金单据的制作等,然后师生一起完成项目。第二笔是***完成项目,教师给定相关背景资料,要求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每个小组给定的原始资料都不相同。
1. 学生自主分析项目
学生首先小组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该种服装商品的海关编码、退税率,进货价格,给定的贸易术语其出口流程如何,适合的运输方式,相关的贸易单据,回顾这笔业务涉及到的知识点。
2. 确定项目目标
总目标是完成这一笔服装出口业务,然后确定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第一项任务是进行出易磋商和谈判,签订销售合同;第二项任务是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接下来是租船订舱和缮制相关单据,申请原产地证书,办理货物的报检、报关和投保手续并缮制相关单据,最后是制单结汇、办理核销退税手续。
3. 确定项目实施方案
目标确定后,学生需要自主分配角色,确定完成的时间和实际操作步骤。例如交易磋商环节,角色主要是进口商和进口商,经过口头谈判签订出口销售合同。在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环节,除了原有的买卖双方,还需要分配新的角色――开证行和通知行。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由出口商和通知行共同审核,就其中的必改项目由出口商向进口商写改证函,进口商同意后向开证行写改证申请书,开证行开出信用证修改通知书交通知行转递给出口商。在这个项目环节学生要完成所有英文函件和业务。而在制单结汇环节,学生要按角色完成不同单证。在这些环节中,角色都要经过轮换,以保证每个同学可以实际操作不同角色的业务。
4. 项目实际操作过程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单证实训室、ERP机房利用实训软件、仿真单证、***书馆资料、课程学习网站、互联网资料等,按照项目流程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咨询,完成一个项目后要制作PPT向班级其他同学汇报小组项目成果,并把成果资料以纸质单证或以电子制单形式向老师提交。老师在所有小组汇报后进行点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每个组的优点缺点和疏漏都会给别的小组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而这个项目的成绩是小组自评占30%,其他组评分占30%,教师评分占40%组成的。
当出口单证和进口单证的模块学习结束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综合实训项目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这一次,学生依然是自由分组完成项目,但是这次老师不给定任何背景资料,一切由学生自主设定。学生选定商品后,自己查询海关编码,退税率,了解国内价格,自己核算进口或出口报价,选定磋商方式自主磋商谈判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根据贸易术语选择运输方式,确定整个合同履行环节,在履行每个环节的任务中完成所有涉及到的单证。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学生遇到困难向老师咨询时,老师并不给出答案,而是提供相关资料和网站由学生自己查询解决。整个综合项目的成绩依然是小组自评占30%,其他组评分占30%,教师评分占40%,而最终学生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2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和案例讨论表现;各模块项目操作成绩30%,期末综合项目操作30%,期末理论考试20%。这个考评标准在学期初就告知学生,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临时突击,考试后全盘忘记的弊端。
三、模块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项目的选取
基于项目制的模块化教学,首先要关注项目的来源。无论是跟学项目还是学生***完成的项目,教师所选取的项目必须是来源于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贸易产品来设定项目的背景资料。而期末综合实训项目也要求学生在自己调研的基础上选定项目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项目的实用性也很重要。教学项目要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进行设计。先出口单证,后进口单证。例如出口单证中,可先进行出口电汇FOB术语海运业务,然后进行出口托收CFR术语海运业务,最后进行出口信用证CIP术语空运业务。综合业务则鼓励学生用T/T与D/P结合,T/T与L/C结合等多种结算方式。这样既有难度梯度,又给了学生一个个挑战,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 双语教学的开展
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情况不是很好,但是要完成这门课程的各个项目,就必须使用英语,因为国际商务单证绝大多数都是英文书写的,国际贸易磋商也是与外商进行谈判,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原文也是英文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一开始就全英文授课,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必然会使学生知难而退,所以双语教学最好循序渐进。课程开始以中文为主,专业术语和重要名词列出英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浅显的内容慢慢用英文讲解,复杂的内容先用中文再用英文讲解,课堂PPT讲义逐渐转为以英文为主。案例讨论和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最后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时,不但要用英语谈判,制单,还要用英语记录操作全程,项目结束时用英语汇报PPT。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 双师队伍的建设
任务教学法和双语教学的要求给老师提出了极大挑战,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进行项目设计和指导,并切实组织好教学内容。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不具备双师资格,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无法进行项目制课程的指导;一直从事企业工作刚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新教师又无法全面把握教学重点,在项目制教学中往往产生很多疏漏。所以,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引进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并进行专业教学的师资培训,特别是双语教学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要组织他们去企业调研,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横向项目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请企业经理到学校兼职,为学生开展专业讲座,让他们了解国际贸易最新动态和实际业务操作技巧。
4. 教材的开发
目前适合任务教学法的教材国内已经初步增多,但适合任务教学法的双语教材还寥寥无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很多教材注重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但是项目涉及不到的知识点被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被破坏。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做过的项目非常熟悉,而完全陌生的项目却不会自主去学习。这与企业对学生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要求又拉开了距离。所以,在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最好能够自己开发校本教材,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学习难度循序渐进,结合当今实际的案例不断更新,教学效果不好的项目逐步淘汰,形成适合本专业需要的双语项目制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和案例题库,并把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学校的教学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与老师互动交流。
项目制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要在实践中结合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下企业汇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