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毕业论文10篇

农村毕业论文篇1

论文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文献综述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研究述评

国外对农业保险从农业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自上世纪30代就已经开始。Wright和Hewitt(1994)发现,历史上尝试使用私人来承担农业保险多重险的尝试无一幸存。对于农业一切险和多重险的保险,基本上都由***府来直接或间接经营。1970年以后,运用经济理论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私人多重险和一切险保险市场的失灵问题时,理论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首先,由于农业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性质,其覆盖面和灾害深度较为严重,因此,保险很难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其次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而讨论较多的主要是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KnightandCoble1997)。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表现在农业保险的参与率问题上,国外有很多的实证和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争论。Calvin与Quiggin(1999)发现,农民参与联邦农业保险项目的原因中,风险规避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因素,而主要是为了得到***府的补贴。一些模拟研究结果显示MPCI收益会随着农场位置、作物和区域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一些研究表明,MPCI主要是对于所有没有保险的农场或者对于那些风险厌恶的农场主。另外有些研究表明由于MPCI所提供的收益比较小而放弃农业保险。计量经济学分析表明,那些对于保险能够带来的期望收益比较高的农户倾向于购买保险,说明MPCI存在着逆向选择。其他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随着农场规模的增大,农业保险的参与率增加、农场在各种作物和牲畜的管理上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其从MPCI中得到的益处越少,而越倾向于不购买MPCI。随着保险费率的增高,那些农场自然风险或者收入风险变化显著的单位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1989年美国农业部作了一项全国调查,对没有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民,分析了他们之所以不参加保险的原因,并进行排序(WrightandHewitt,1994),调查发现,前五位原因分别是保障太低、保费太高、更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农场是分散化经营的、拥有其他农作物保险,前五位原因占到总量百分比的84.9%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见,国外对于农业保险市场的需求问题主要是从逆向选择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也有Serra和Goodwin等(2003)在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对于美国农民,随着其初始财富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的增加,其风险规避减弱,因而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降低。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民在生产规模和结构,以及财富存量等方面与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美国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适合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经济学家在解释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农业保险需求较低问题上也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我国对农村保险的理论研究起始于1935年的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以王世颖(1935)、黄公安(1936)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当时国外农业保险的运作制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实施意义及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始了农业保险研究的先河。然而,农业保险在1980年代以前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而进展缓慢,直到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之后,以郭晓航(1982,1983,1984a,1984b等)、庹国柱(2002等)、李***(1996等)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又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对农业保险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农业风险以及理赔的复杂性(龙文霞、姜俊臣等2003等)、农业发展水平低下以及保险费率高昂与农民收入低下的矛盾(丁少群、庹国柱1994、刘宽1999等)、庹国柱、王国***(2002)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角度分析,指出大多数农业保险产品尤其是多风险或一切险,不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而具有大部分公共物品的特征;陈潞(2004)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指出,农业保险是混合产品中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是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另外,李***(1996)、陈潞(2004)在分析农业保险特殊属性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的正外部性两方面阐述了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三方面的制度供给提出自己的看法;吴晓慧、张巍、刘虹(2006)从“三农”保险市场全局出发,分析了“三农”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危机,以及由此要导致的***策性保险(郭晓航1986、庹国柱和王国***2002、皮立波、李***2003、杨世法、王荫祥、刘国祯1990、史建民、孟昭智2003、胡亦琴2003等)。

归纳起来,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农业保险需求不旺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保险费率过高,农民难以承受;由于农业风险的复杂性以及高成灾率,农业保险费率一般都比较高(比如山西、陕西);(2)险种设置不能满足农户要求,高端保险产品供过于求,相当多投资型保险在农村保险市场上缺少购买力,而中、低端保险产品的供给又十分短缺(景纬,2006);(3)认为农户的侥幸心理严重,购买保险的意识不强;(4)农业保险消费过程中的正外部性作用,以至相对于社会最优化的需求不足;(5)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民收入中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的下降,在保障水平不高(低于70%)的情况下,由于这种补偿收入的预期很小,农民没有动力进行保险。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类似。同时,庹国柱(2002)和刘京生(2000)也分析了农民还可以通过其他传统的风险分散途径,例如,中国农民土地规模的分散化以及种植的多样化等因素,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内在风险调节和分担机制,同时,农民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种植及民间借贷等方式分散风险,从而他们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将会降低!。

然而对于中国农业保险福利增进问题和农业保险失灵现状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少见,尤其是从农村保险产品的高、中、低端三个层次对农险的类型进行研究更为少见。本文将在对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做系统的理论分析,并提出治理我国农险市场的“双轨式”发展模式。

3.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

前期主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论文以及有关机构的相关资料。利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利用保险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法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方***、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力争做到多而全、专而广。并结合我国农村保险机构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整体方向,使理论最终服务于实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从制度、社会、公司、个人四大层面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恰当地运用于研究之中。

预期可以得出,我国农村保险需求的症结在于农村保险的需求不足、供给更不足,导致了最终的萎缩。从农村保险需求与供给规律找到我国发展农村保险的激励方法与手段,为我国发展农村保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农村保险,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农村保险制度则是管控农村风险的有力、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也符合国际通行的“绿箱”***策。构建现代农村保险制度必须基于***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行为主体进行考察,三者缺一不可。而农村保险必须努力构建其激励机制,保险公司、***府供给、农户需求。与农险约束机制共同构成供需双方共有的动力机制,切实为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和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本课题追求理论创新,体现研究成果的“实、深、新”三个特点。在农村保险研究领域构建一个新的平台,并为农村保险的实际运行建策建言,寻求农村保险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之道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

二、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其中近九亿在农村,只有让农村保险发展起来,中国保险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工业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并把探索和发展农村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保险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保险业要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保险业要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开展服务,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险保障,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保险理论研究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农村保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保险经营风险防范的特殊性,农村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众多困难特别是农村保险的发展更是日趋低糜,使其成为保险业发展中的“钉子工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面貌虽然有所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困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另外,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农村人口的养老、失业、教育等方面的经济补偿问题也突现出来,因此,发展农业保险特别是农村保险,建立起稳固的后备保障基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险扶持农村、安定农民和稳定农村的长效机制。

纵上综述,国内外农村保险理论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大多偏重于基本的理论分析,尚未有学者专门对农村保险的福利增进和供求主体进行系统研究,更谈不上深入。而农村保险的发展的根源因素正是基于此的框架设计异常欠缺,最终导致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举步维艰。我国农村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此为基础,对农村保险供求主体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农村保险供求规律及其特征,分析制约农村保险供给的因素分析,并对农村保险市场的治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

三、初步拟定的论文提纲

农村保险与农村保险市场治理刍议

一、农村保险与农业保险

二、发展农业保险对农村生活福利化的影响

(一)农业保险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

(二)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农业保险有利于农村综合支持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农业保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失灵分析

(一)农村保险产品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

1.农村保险市场对中、低端保险产品的需求十分强烈

2.高端保险产品供过于求,中、低端保险产品的供给十分短缺

(二)农村保险“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与农村保险的市场失灵

(三)农村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

四、我国农村保险市场治理模式选择

(一)在***府***策的支持下,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上中、低端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坚持市场原则,调整我国对农民救济***策,提高农村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农村毕业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论文网。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

农村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

农村毕业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意义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过去两年中,新农村建设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才的匮乏。因此,集多重角色与使命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势而生。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府选拔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1]。按照中组部计划,在2012年全国将有50%以上的农村有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即将形成具有30万人以上规模的队伍。

山西省是全国率先实行大学生村官***策、拥有近两万名大学生村官的省份之一。笔者有幸曾经是山西省朔州市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本文主要以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来对村官***策在山西的实施情况进行解读,正是基于笔者的深入调查以及亲身经历毕业论文格式,本文对大学生村官***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2] 54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策的意义

在新时期实施大学生村官***策,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它是国家培养造就******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一)有利于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大学生村官可促进农村新观念的传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民观念比较落后,这不仅表现在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突出、而且还表现在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入,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论文格式。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3]25

2.大学生村官可增强基层组织执***能力,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血液”支持

我国农村民主发育程度较低,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宗旨意识变淡,村集体实力减弱。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变,而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干部不失为一种选择办法。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可以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村级班子治理水平。最后毕业论文格式,可以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他们带领农民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强化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533.促进农村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二、三产业,关键是人才。大学生村官学有所长,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可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或创办各类致富项目,带动本村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要造就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培养,更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与教育。[4]

4.有利于改变人才单向流动格局,促进城乡互动,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的运用等原因决定了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使得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现实的选择。而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乡间人才输送的单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最后演变成农村的发展遭受到了人才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变城乡间这种单向流动的人才输送模式,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这将对维持城乡人才平衡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7

(二)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从1999年起连续7年的跨越式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危机的来袭更加剧了这一局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说,2008年底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5]而目前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村,按照中组部每年的村官招录计划,加之岗位的合理流动,大学生村官***策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表1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及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单位:万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国高校毕业生

115

145

212

280

338

413

500

559

611

当年未就业毕业生

34

37

52

69

79

100

100

农村毕业论文篇5

2、农科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对于新农村建设,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他们科学而合理的选择。首先,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三农”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他们更愿意扎根农村,更能艰苦创业,可以在广阔的农村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其次,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与农业紧密相连,投身新农村建设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带领广大农民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和现化建设。第三,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对信息时代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有深刻和具体的理解,他们善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机遇,掌握信息,帮助广大农民回避市场险。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其影响力将会大大超出这一事情本身,不但会引导大量青年农民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的城市资本投入到农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1)(P81-82)因此,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可以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的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

1、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1)建立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等农科教联盟服务。如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八所农林高校,通过联盟协作方式,利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平台等现有网络资源,采取“日校+夜校,一师兼两教”的模式所建立的农业教育培训和科作者简介:郭丹(1983-),女,南昌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40·技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即高等农科教联盟。中国农大等网盟高校在河北曲周、陕西、江苏等地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开展了各类面向“三农”的科技与教育服务,探索出了一套新型的以高校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农科教联盟开展的各类科技与教育活动,十多万农民接受到了实用科教知识服务,农科教联盟取得了初步运行经验,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作用。

(2)各农林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方式与机制。各农林高校利用自己的人才、专业以及学科等优势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村官”计划,2006年和2007年共有包括28名研究生在内的234名毕业生到平谷、密云、朝阳、怀柔、通州、门头沟六个北京郊区县的村镇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河北农业大学自1979年开始利用自身人才、科技优势,主动为“三农”服务,而开创以承担河北省太行山开发研究项目为契机,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门、深入太行山区,开始以科学技术全面开发太行山的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成功道路,即“太行山道路”。十多年来,河北农业大学累计培训达1.2万人次,2003年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到今年,已为农村培养1 8 2 6名大学生。“太行山道路”沿着“人才富民”的道路深化延伸。北京林业大学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学生***支部与京郊农村***支部结对子和学生环保社团与京郊农村共建生态文明村两项活动为内容的红绿相映“1+1”实践项目,动员全校师生对口支持新农村工作。四川农业大学近三年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约占总数的60%,400多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128名选调生到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当然,还有其它农业高校,如中国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农林院校的大学生一般是在高校或“组织”的号召下,才投入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大都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法律规范与***策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农林院校大学生自发、自愿、自觉地投入新农村建设思想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最后,学界对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式、***策、机制等缺乏具体深入的探讨。因此,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刚刚开始,新农村建设人才供给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所需人才的需要:一方面,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严重不足,处于“低谷”,尤其缺乏的是农林类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传统农林类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呈明显下降趋势。据有关统计,2002年为45%,2003年为40%,2004年为38%,2005年与前年同期相比又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找到工作的农林科类毕业生中有95%的留在了城市,绝大部分从事着与农业无关的工作。据农业部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一般农业大学有26.7%毕业生去乡镇工作,重点农业大学有13.7%毕业生去乡镇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没有去农村。这就反映了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实际上还存在较重的“离农”现象,这种状况将直接制约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供给,造成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对于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十分不利的。

三、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

1、传统就业观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传统的就业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铁饭碗”观念。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就业由国家“统、包、管”的分配体制,造成了“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而不认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是“铁饭碗”;二是“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如果大学生毕业再回农村,就会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这是教育的失误,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影响着农林院校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机与行为。

2、农林院校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欠缺。首先,我国有一部分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完善,不注重系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的掌握,而且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较差,他们并没有关注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其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比如,相当一部分部分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功利思想,如学知识就关注计算机、英语等立竿见影的东西,考研就是为了更好就业,考公务员就是为了谋求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稳定与待遇(公务员的本质涵义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而对社会责任、社会公德、公共利益等方面就表现普遍的弱化与淡漠,他们并没有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角度去关注新农村建设,没有把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最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认为农村经济社会条件艰苦,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而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

3、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一是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不少农林院校仍旧偏重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忽视知识的应用性,缺乏对适应新农村建设相关专业与学科最新理论动态的把握。二是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培养与需求脱节。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许多农林高校仍沉溺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之中。它们没有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建设特色专业并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少专业仍是过去计划体制的产物。三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大部分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得多,而在教学环节中,却重视得不够。而且不少教师并没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以至于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基层***府的用人机制不当。首先,基层***府用人机制不规范和不透明,存在较为普遍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们不是用人唯贤,而是用人唯亲,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暗箱操作;其次,相当一部分乡镇***府还没有对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规划,没有把毕业生支(下转第50页)·50·多、种类比较集中的县区市建立新的检测中心,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以优惠的费用对农产品进行监控检查,提高检验检***的效率。或者,由***府牵头或者提供专项资金,由检测设备比较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宽松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对区域内的出口农产品进行自主检查。

(3)短期内,给以农产品出口企业***策扶植,对生产出口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的损失补贴,协助企业和农民为农产品寻找其他替代市场。可以一方面开发国内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其他国家展开农产品营销活动。(4)对国内的“龙头公司+生产基地+农场工人”的模式,因地制宜加以引导推广,合理地促进其发展,但是要防止坑农害农问题的发生;对合作社的发展和联合,也要视具体情况合理地引导扶植,但是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企业和合作社的外部交易成本。

(5)除了对国外针对农产品的检验检***信息加强收集、整理、以外,还要合理地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据理力争,并且联合其他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的国家,与日本方面进行充分地交流磋商,要求日本给以一定的缓冲或者支援协助。

5、国家***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目前国家对农林高校的投入力度不够。在国家的教育***策中,对高等农林教育***策的倾斜力度不大,尤其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性***策不够。这就直接制约了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国家对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支持性与保障性***策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农林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绿色通道”。比如在打破就业的城乡待遇差别,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毕业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安家费和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在税收、贷款、行***事业性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提供甚至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定自然资源的优惠使用权,提供公务员录用、学习深造的优惠待遇等方面的***策急需配套实施。

6、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深入。首先,相当一部分新闻媒体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以及热点问题缺乏密切与深度关注,从而在社会上难以形成一种关心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农林高校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还不深入和广泛。据一项来自浙江大学700名本科生的调查与分析,对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的城市和农村学生,依靠校内宣传来了解相关知识的分别仅为4.8%和6.86%。这种状况值得我们反思。对于新农村建设,如果缺乏正确健康而有效的主流舆论引导,势必制约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广度与深度。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为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并且有所作为。而且,各农林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农林技术类、管理类等人才是相当匮乏的;而另一方面,广大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选择仍然是沿海大中城市,真正自愿去农村或相关单位工作的为数不多。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必然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而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因此,为实现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双向互赢、良性互动,需要学界和务实界高度重视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问题,并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农村毕业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治理;潜功能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说是大学扩招、经济危机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又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社会控制力度的“三全之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精英大量外流,出现了基层管理人才的缺位和断层。大批农民流入城市打工,农村出现了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的现象,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常留的主要人群。农村社会人才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学历浅、年龄老化等问题,广大农村在诸如基层***建、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渐顺畅,农民与乡村的联系变得日益松散;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对农村社会的领导力、影响力逐渐减小,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社会的领导和控制。实际上处于建国以来最为松散的时期,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趋势。近年来,***和***府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实际上也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应对。而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潜在地加强着***和***府对广大农村的控制和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界的新农村建设者。首先,大学生“村官”,填充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建设一个经济、文化、***治共同发展的新农村,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需要大量思想先进、知识丰富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结构、经营模式、文化品位等全面提升。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弥补了农村人才的缺乏,促进了农村软实力提升,更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其次,大学生“村官”,丰盈了后备干部的“蓄水池”。培养了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培养链;第三,大学生“村官”,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显功能”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2009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2009年5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这~系列文件,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及相关***策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待遇等做了一定的界定: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员的,一般安排扭任村***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员或非中共***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对于这一计划,人们多从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角度加以评价,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锻炼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储备年轻干部,带领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显功能”,该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功能”,即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力度,提高***和***府对广大农村社会的领导与治理。

三、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潜功能”

首先,从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及职责来看,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工作,充实了基层工作队伍,提升了基层人员素质,为长期以来陷入僵局的农村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了***和***府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做了如下界定:担任村***支部(***总支、***)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宣传贯彻***的路线方针***策及上级***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成员职务的,按照所担任具体职务确定工作职责。乡镇***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组织负责人。从文件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机构,就是农村“两委”,而且相关文件强调“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这对于改变“两委”人员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英缺位、基层工作陷于停滞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心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大学生相比农村精英而言,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加强***和***府的领导,具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其次,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向往城市成为农民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我省农村中大多数的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而农村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又不愿回去。由此出现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出现人才“洼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已成为必要之举。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能给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科技;通过引进新的农业产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寻找到最新最快的农业行情,指导农民的种植;另外大学生们身处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长期受到市场氛围的熏陶,加上在学校中学到的经营知识,能指导农民对农产品的营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当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带动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拥戴,也改变了农民对基层工作机构的认识,提升了认同感。

再次,大学生“村官”宣传科学,有利于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素质,提升农村教育意识。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方面。基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大大影响着教育,农村教育问题是教育界的软肋,虽然国家每年都拨大笔经费发展农村教育,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在农村开展扫盲活动,利用农闲时间办各种学习班,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但这些措施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可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来宣传科学,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让他们真实的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也自愿去学习、创造。知识促进经济,只有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农村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农村发展 ***策 一村一名大学生

[作者简介]张春雨(1968- ),男,河北河间人,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高崴(1982-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2012年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1196)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7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借助高等院校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形式蓬勃展开,如黑龙江省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组织中央电大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以及河北省承德市的“村大生”工程,目的都在于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农村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提供人才与智力保障。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向河北农村输送了第一批定向毕业生。新华社记者采访后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回村后“水土不服”,难以发挥专长,农民高等教育的脱产培养方式就此引发争论,这也诱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具体作用,思考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农民高等教育脱产培养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1.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完善农村立体化教育体系。在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农村教育体系构建从外部环境来说,需要资金、***策、人才等配套有机结合;从内部发展规律来讲,需要加强与普通农业高、中等教育的衔接,并使之与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一村一名大学生”全日制脱产培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本土农民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探索,与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一起,共同构建了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局中,势必引领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农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适用人才。

2.弱化高等教育“城市取向”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教育在内的国家公共***策都倾向于先优先满足城市利益的“城市取向”价值观,严重加剧了农村经济的落后状况,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艰难而缓慢。高等教育被赋予一种“升学转化”功能,使得农村中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很难再回流农村。另外,高校扩招以后,缴费上学,市场就业逐渐得到人们认可,也使农村高等教育与城市高等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农民不愿意投资高等教育,大量农村新生劳动力加入农民工行列,在农村许多地方形成了高等教育无用论的偏见。

另外,农民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普及文化知识培训、科技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和市场知识培训等方面,这些知识的应用存在一个长效性问题,所以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这也从一个方面导致了高等教育对农村发展的引领功能未得到发挥。不管如何,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加大向农民投资力度,加强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发展,普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引导农村人民群众对科技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3.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适用人才。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学校根据招生计划选拔录取学生,在校园环境下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学习相对比较系统。雄厚的师资科研实力、充足的学校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农民大学生提升全面素质。此外,含金量相对较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许多具有比较牢固的服务农村的奉献思想,他们来自农村、熟悉农村、关心农村发展,在农村有比较牢固的社会关系和发展空间,因此,回农村就业创业的意愿性较强、农村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快、扎根农村工作的稳定性也较高。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瓶颈”

1.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针对广大农村人才匮乏的现实,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率先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学生从基层农村选拔,定向培养,学费由当地***府或自己负担,不转户口,学生与当地***府、乡村或企业签订协议,毕业后回当地服务。学校坚持以“培养新农民、培植新产业、建设新农村”为办学目标,紧密结合河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体现实用性、通用性,基础够用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专业课,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河北邯郸、唐山古冶和张家口怀来等县市也有学费资助、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地方规定。另外,脱产模式农民高等教育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市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农村经济繁荣的带头人、农村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农村文化进步的先行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地在招生、教学、组织管理、就业***策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高等教育引领模式。

2.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初衷是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人才,为农村培养后备干部或科技示范户。然而,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毕业生没有按照协议回到农村;那些回到农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当中,大多数人也存在着创业艰辛的困境。理想和现实差距导致急需人才的农村没有留住这些本土知识农民;而重新回到农村的培训后农民却面临着一无长久***策、二无资金保证支持的尴尬困境。乡村***府缺乏资金,创业项目难以启动;培训学习后的农民待遇过低甚至没有待遇,导致难以维持生计;对一村一名培养后的毕业生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办法。这些都是此模式教育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总之,能否保证培训后的学员在故土有尊严地生存发展、就业创业,是制约脱产模式农民高等教育引领当地农村发展的限制“瓶颈”。

三、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策的启示

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是城市反哺农村,影响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就业***策导向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由15个配套文件组成的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策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策主要包括:城乡基层岗位开发、大学生下基层项目、“毕业生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基层农业服务被列入享受国家补贴***策的大学生就业岗位目录。举例来说,从2006年开始,我国实施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作补贴、生活补贴标准参照本地乡镇事业单位初任人员标准执行,并且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策外,还可以享受中央财***给予的必要生活补贴。总之,借鉴人才回流农村***策,加深对全日制高等教育农村发展引领作用的认识,加大向农民投资的力度,尤其是树立统筹使用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的***策理念,突出就业***策导向作用,是突破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所在,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积极塑造良好的农村就业环境,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以期形成良性循环。

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建议

尽管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模式目前还受到办学理念、资金投入、培养环境、就业***策等方面的限制,但无可否认的是,熟悉农村环境的本土知识化农民大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他们在经过了系统学习和全日制学历教育后,服务农村的意识显著加强了,综合素质和涉农就业创业能力也显著提高了,这必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队伍,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向农村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统筹发展理念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思想保障。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模式一村一名大学生与全日制模式高校大学生在招生录取、教学模式、培养环境等方面相似,生源类型和就业取向对学生培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相比之下,一村一名大学生在服务农村的专业思想上相对更牢固。另外,***府要树立平等的人才使用理念,避免地方各自为***、令出多门的缺乏健全长久的管理行为,参照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选拔使用***策,统筹人才使用标准,跳出就农民论农民的思维模式,打破一村一名大学生使用的思想桎梏,铺平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之路。

2.统筹资金投入分配使用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物质保障。由中央财***设立专项资金,适当加大农民脱产培养高等教育模式的投入,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家财***能力划拨农民专项学历教育学费,同时,要求地方***府提供配套资金投入,限定名额,鼓励符合报名条件的农民免费参加全日制脱产学习。选择指定普通农业高校或农业高职学校接受任务指标,按照教学规律和地方需求开展本土农民脱产培养,带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

3.统筹使用脱产培养的农民大学生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策保障。“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却极具中国特色,由于我国的农民在社会上主要还是作为一种身份或阶级而存在,并非一种职业的现象,导致农民大学生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上还有许多思想上的问题。我国实施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策可以部分适用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群体,提高他们在农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另外,全日制脱产学习毕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回到农村,可比照 “三支一扶”计划,纳入规范统一的管理渠道。工作补贴、生活补贴标准参照本地乡镇事业单位初任人员标准执行,并且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服务期满后能享受到报考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待遇。自主择业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自主创业的国家要积极为他们提供***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对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可免收行***事业性收费;对通过各种形式灵活就业的,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总之,***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统筹使用脱产培养的农民大学生,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提供***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洋.我国大学生就业***策探析[J].学理论,2010(28).

[2]隋丽丽,解晓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基于对山东省16地级市县的调查[J].学理论,2011(7).

[3]田月梅.河北承德“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模式与绩效研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6).

[4]杨玉.制约“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主要因素[J].辽宁教育研究,2005(2).

[5]钟莉,刘少雪.改善农村高等教育的***策建议[J].复旦教育论坛,2006(6).

农村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农科院校;新农村建设;研究

中***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01-02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而目前的农村人才队伍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我国有一支庞大的大学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掌握了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一、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优势

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对于其它高校毕业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既决定于农业高校的专业性质以及生源特点,也源自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和提供的就业岗位等因素,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优势。农科院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服务“三农”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农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农科毕业生经过四年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到农村就业更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生源优势。农科院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朴素的情感,同时对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熟悉,更了解,建设新农村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3、岗位优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村基层为农科毕业生提供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二、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探索并形成“思想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保障机制是关键”的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体制。据五年来的统计看,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到60%以上。

(一)突出抓好思想教育

学校以“三种意识”教育为着力点,把“学农、爱农、干农”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典礼的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学生把为基层服务、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1、学农、爱农意识教育。学校把“学农、爱农”的意识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百年农大校史馆和中原农业文明博物馆,同时,采取农科杰出毕业生典范教学法、百名教授?百场报告、知名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课堂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将目光投向新农村建设。

2、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学校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校院两级创业中心和校外创业平台为基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身怀创业本领走向基层,逐步构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基模式”(基地+基金+基层)。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获得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等次,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两次评估的特色项目,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3、服务新农村意识教育。学校对毕业生强化新农村建设教育,开展一系列诸如“

2、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将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大学生创业中心”,启动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举办了“就业创业论坛”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逐步构建了校院贯通、校地互通、院地直通“一体两翼”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前不久,全国***协******、省委书记***在视察我校时,对我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3、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台、一挂、一送、一线、一网” 的“五个一”服务基层平台,(“一台”就是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一挂”就是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村挂职科技副村长,利用双休日到村里指导农业生产;“一送”就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技术难题;“一线”就是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金桥”;“一网”就是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站,利用网络不间断地为农民朋友提供远程科技服务)。学校连续19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4、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坚持“三士”下乡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选派博士、硕士、学士下乡做村官,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已在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等建立起以专家为后盾、博士到乡、硕士到村、学士到户的志愿者服务体系),2005年学校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在南阳方城、新野、南召三县九乡开展试点工作,选派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工作1—2年,担任乡(镇)长助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学校给参加科教富民的毕业生发工资和生活补贴,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以此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大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的演习场。

(三)不断创新保障机制

学校针对以往部分到基层建设新农村的毕业生反馈的***治待遇、生活保障、专业特长发挥等问题,与地方***府联手创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除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1、落实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优惠***策。全面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策措施,用足、用活、用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加5分)、户档迁移(免费办理人事)、生活补贴(参加科教富民行动的每人补助600元;支援西部的毕业生每人补助2000元,延缓偿还贷款;义务服兵役的毕业生免除四年学费)等方面的优惠***策。

2、做好毕业后的追踪辅导。学校通过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档案、定期回访、共享学校教学、科研和***书资源、提供返校学习机会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与地方***府沟通解决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尽最大努力当好他们的发展后盾。

3、建立稳固的校地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项目(方城辣椒、沁阳核桃),捆绑下基层,实现毕业生专业和地方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毕业生到基层后有效发挥专长的问题,为基层就业同学的后续发展找准了切入点和生长点。

三、引导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思考

1、***府:***策激励,增强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吸引力。在毕业生服务和建设新农村问题上,***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农村、走向自主创业,要制定实实在在的***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2、高校:深化改革,打好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素质基础。首先必须与社会取得密切联系;不但要根据客观需要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而且要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基础课和特定的专业系统知识,以及培养专门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的需要之外,应该尽量与现在各行各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3、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回到农村就业大学就白读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教育学生注重修炼长远的发展眼光,注重选择到到社区乡镇、到中西部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就业,选择到适宜发挥自己才智的地方就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效果。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农科院校,我们更有责任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基层培养和输送毕业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农村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策中。所以教育行***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府出台相关***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农村毕业论文篇10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的缺口非常之大,需要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很多在城市求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担任农村幼儿园教师。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影响了中职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最终更是影响了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影响

1.1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地方***府在学前***分投入精力有限便鼓励民办幼儿园的设立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开办幼儿园主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采取私自降低硬件设施标准,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减少配班教师人数,甚至降低幼儿的生活水平等做法。

1.2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超负荷

据笔者调查,在大连普兰店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比重一般在1∶30至1∶40,也就是说一个班型在30~40人的班级里,一名幼儿教师在没有配备保育员的情况下要负责30~40个幼儿吃饭、喝水、盥洗、睡眠、组织幼儿活动、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的指责和不配合让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工作负重可想而知。

1.3 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核编定岗工作,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外,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悖论――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幼儿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是10多年来幼儿教师编制不增只减目前、尤其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大部分都是民办形式,更没有编制这一身份的认证,因此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无法和在编公办教师相提并论。

1.4 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为主; 2010年有75.96%的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与城镇相差14个百分点。农村24.04%拥有职称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高级教师、小学高级,还是小学一级、小学二级职称中,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比例都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5~6倍[1]。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收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很少,蔽塞的教育环境和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停滞甚至是落后。

2 中专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年龄较轻,需要承教育的角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如美术、舞蹈、音乐、键盘等方面的技能,中专毕业生作为现代服务型人才虽然目前很受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但实际状况却是流动性很大,由于现实的种种困难即便到了农村幼儿园也很难长时间坚守这个工作中;办园者急切需要年轻血液的融入,却因为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流失。

2.1 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无编制的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参考城市社平工资,即每月在1300元左右。因为职称评定***策的不完善及教师身份难以被认同,此后工资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说农村幼儿教师最高工资水平平均维持在年收入20000元左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将数量众多的农村无编制教师置于市场中的弱势位置,成了工资的“价格接受者”。这种制度必然会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学前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但劳动强度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专毕业生也会因为预期工资较低而流人其他行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人才流失。

2.2 被重视程度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幼儿园开办者本身素质有限,加之农村地区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偏低,毕业生的特长没有人重视,更难发挥出来,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幼儿园后要适应当地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毕业生自我实现的程度非常低。而无法实现自我,就会在年轻的教师的心态产生恶性循环。她们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低,使其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产生怀疑。

2.3 继续发展的空间狭小、机会少

由于中专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保证生源,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并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在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个别幼儿教师想突破瓶颈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也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抑制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也不得不让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实,有想要搞科研或写论文的想法,除了利用互联网***或剽窃之外,不知道其他的方式方法。

3 以幼儿教师为出发点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因此,在***策上建议。

3.1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1)鼓励***府、企业、个人、家庭对农村幼儿园的工头投入。应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试***建立家长――园长轮流制,让幼儿家长切实地参与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中、去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资金充足了、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是保证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前提。

(2)中职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年龄小稳定性相对弱,这个年龄的劳动者稳定的心态需要牢固的社会保险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幼儿园负责人要与幼儿园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数据来看,民办幼儿园中有48%的幼儿教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公办幼儿园也有33%的幼儿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刚毕业的幼儿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渺茫会产生换工作离开幼儿教师岗位的想法,即便继续留守在幼儿园也很难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全情投入。

(3)建议***府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特殊的津贴制度,增强吸引力。各地方***府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幼儿教师实行补贴,让年轻的幼儿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愿意踏实地、稳定地在农村长期发展。

3.2 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园长全权管理幼儿园。这样,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合理分工,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违背教育原则的事件发生。此外,***门应经常对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如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都应让农村幼儿园园长参与进来建立省、市、县、乡幼儿教师堵训网络,设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答疑等多种活动,为年轻的农村幼儿教师开辟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省、市级的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子,采取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的培养模式,组织专家、名优及骨干教师定期到县、乡镇、村幼儿园或办班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推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通过城乡教师的流动***策[3]。

3.3 为幼儿教师减负,让其快乐地工作生活

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低,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是年轻女孩爱娱乐、关注自身形象,体验社会的时期。因此提倡让年轻的幼儿教师快乐地工作生活,让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去感染身边的同事,带动幼儿园的气氛。

(1)逐渐完善农村幼儿园“两教一保”或是“一教一保”的教师配置,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不拘泥于繁琐的幼儿工作,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让其实现自身价值。

(2)开展幼儿园生活会,定期开展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研讨会,年轻的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家长问题及应急事件的方法;老教师应该多从年轻教师那里获得新鲜的教育资讯和最前沿的理论技能。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及技能大赛,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双师”***策,让年轻人在本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头脑,为其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农村毕业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村毕业论文10篇

学习

铁道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道论文题目大全,铁道概论的论文怎么写。1工程简介北京地铁大北窑区间隧道局部水平冻结施工工程距大北窑车站东侧40m,位于建外大街与东三环的交叉处,有多条地下管线,隧道顶部有2m厚的粉细砂层,由于多

学习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师论文范文在哪里,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大全。我们引入了模拟设计院的现实教学课堂的教学探讨,在模拟设计院的教学环境里我们模拟了国内主流设计院工作的情景,让真实的校外设计机构在我们

学习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水利工程的论文1000字。(2)及时与设计、施工、设备、原材料供应等单位沟通,以保障施工出现困难、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3)施工前办理好要求的法律手续和市***

学习

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与体会400字左右。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再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的

学习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田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题目。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

学习

教师发展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发展论文,内容包括教师论文集锦,教师发展论文题目。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

学习

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和研究方法。一、营销方式网络化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方式网络化的表现在于:1.网络营销的基础平台已经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我国的网

学习

纳税评估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纳税评估论文,内容包括论文纳税评估案例分析,纳税评估案例的参考文献。可见,关于纳税评估的定义见仁见智,无论在我国的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尚未形成共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纳税评估是一个舶来品,它的界定往往受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法

学习

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模板范文。一、必须重视建筑类专业的理论教育1、建筑学科发展中理论教育的作用同济大学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国家一级学科,城市规划

学习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工程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道建筑论文格式,铁道信号专业论文。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

学习

高铁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铁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铁完整论文范文参考,高铁论文。高铁文化是新形势下职工的追求。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后,一种全新的工作观、时间观摆在职工面前,其中最客观的是列车运行的高速度,安全技术的高难度,调度指挥的快节奏和人们精

学习

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体育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体育教育论文模板范文。(一)明确体育教学改进方向一是老师在认识到体育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对体育课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认知,并对体育的内在美进行

学习

班主任经验交流体会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经验交流体会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经验与体会400字左右,班主任工作经验及体会。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

学习

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怎么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2选题存在的问题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

学习

新农村管理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新农村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农村管理实践论文题目,农村管理论文怎么写。“农村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农村工作者合作,以农村社区为基础,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方法,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增强农民和社区的能力,在

学习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安全技术管理论文5000字。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

学习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服务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路毕业论文1000字,铁路行业论文范文。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

学习

铁路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路交通运输毕业论文范文,铁路乘务毕业论文范文。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

学习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工程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最新铁路工程的毕业论文,铁路工程论文1000字。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2006年4月正式由铁路部门移交西安市***府管理,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几年来,在省教育厅

学习

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三、计算机专业所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四、计算机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五、毕业论文中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六、结束语的写法七、参考文献

学习

有关会计毕业论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会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案例的会计毕业论文题目,会计毕业论文大全2022。根据我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我院毕业论文工作严格按照教师指导选题、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开题、学生做毕业论文、结题、评阅、组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