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专业篇1
1、高级护理专业的其实在就业的时候,做的工作与护理专业没有差很多,主要是高级护理专业能够从事的工作比护理专业广一点,比如高级护理专业是可以从事临床护理或者是护理教学等,如果是学习护理专业同学,是不可以从事这些的,高级护理专业的也是护理科研的一个高端人才。
2、高级护理专业学习内容也会比护理专业多一些,但是基本从事工作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同学们在报考的时候,如果你的成绩能够报考高级护理,可以报考,有一些同学是很喜欢护理专业的。
3、在医院里,一些有难度的工作都是需要高级护理的工作人员去做的,特别是遇到非常急或者是病种、病危的人,都是需要高级护理专业的同学进行去护理的,其实高级护理的工作和护士长也是很相似的,有些和护士相关的麻烦的问题,最开始还是需要高级护理的人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才去上一级或者是领导。
(来源:文章屋网 )
高级护理专业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 高职学生 专业认同
中***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41-02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理工作无论在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即将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专业认同指个体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是否能够依据专业选择职业,是否认同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是否能够感受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和职业的相关规范[1],是影响学生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属于自我认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以下简称“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现况进行粗浅的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普查的方法,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18份,有效回收率是96.8%。
1.2 调查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胡忠华[2]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改编,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由6个维度组成,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5评分方法,每个条目得分在1~2分为不认同、2~4分属于一般认同、4~5分认为是高度认同。
1.2.2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各维度中,得分最高是专业意志维度,得分最低是专业价值观维度,结果详见表1。
专业认同总分的均数是90.20,在50~100分区间内,按照评分标准所调查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属于一般认同水平;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分布情况及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现况分析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最高分是131分,最低分为42分,满分125分,平均分是90.20±12.42,属于一般认同水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生专业认同是89.91±10.26[3],四川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是79.06±6.81[2],可见护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2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比较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先下降后上升呈“V”字形分布状态,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高职护生专业高度认同下降很快,因为刚入学时,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有限,对护理专业认同处于模糊状态,怀着新鲜、好奇的心态和对“白衣天使”的憧憬,所以专业认同普遍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二年级学生逐渐接触了一些护理专业知识,某些护理操作如灌肠、导尿、会阴护理、洗胃、床上擦浴等使学生觉得很不适应,导致专业认同开始下降;如果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有浓厚兴趣,认为在护理岗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事护理工作有发展,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类似的情况,且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三年级时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水平持续下降;但四年级临近实习,学生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就业,发现现在护士短缺,医院对护士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看到有的师姐稳定的工作状态,认为将来从事护士职业是个挺不错的选择,专业认同水平开始逐渐上升。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选择护理专业不是自己的初衷,但仍表现出了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踊跃参加学校和系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异。这些高职护生如果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从事护理工作的乐趣,就会增加他们对护理行业和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肯定,这种肯定必然会增强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心,提高其专业认同。
3.3 提高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专业认同作为重要的为非智力因素已经得到重视和认可[4],对高职护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课堂讨论是教师讲课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可以提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建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促进专业认同[5]。首先要把握好入学教育,积极开展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护理工作者、本行业专家、在护理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做知识讲座,帮助护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护理专业、正确认识所选择的专业,有助于护生明确专业方向。其次注重培养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情感。研究发现: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相辅相成[6]。如果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自我,将专业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专业认同和个人感知融入到学习中,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这种精神回报对提高护生专业认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是建立支持系统,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生活、环境陌生等很多因素使高职护生感到不适应,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建议家长在给予孩子物质关心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同时辅导员应通过常去学生寝室了解情况、召开班会等方式多与学生接触,建立以学校和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络。
参考文献
[1] 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7):173-175.
[2] 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四川:四川大学,2007.
[3] 史仕羽.高校男护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1-102.
[4] 胡琳丽,郑航.师范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9-1271.
高级护理专业篇3
护理人员不再会因为教育水平的差异,年资的长短、个人情绪的微弱变化,影响工作中自身形象、态度、行为以及护理相关制度的执行。本研究旨在正确引导护理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扩大护理管理的内涵,推动护理管理的深化;推动护理持续稳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价值观能提升护理形象;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价值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加快护理的创新和发展。护理核心价值观是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护理核心价值观是引力,具有凝聚功能;护理核心价值观是准则,具有约束功能;护理核心价值观是力量,具有激励功能;护理核心价值观是桥梁,具有辐射功能。核心价值观是护理文化的基石,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可以把看不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变成了看的见,行的通的态度和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潜能和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使患者最终得到了实惠;护理文化管理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2护理专业核心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中平均期望值与权重值最高的是专业伦理,平均期望值为(4.57±0.51)分,权重值为0.26;它包括了护理道德、护理法规2个二级指标、人类尊严等7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的内容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从专业精神、专业伦理、专业认知、专业实践这4个方面,确定了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5个。各级指标均经专家咨询和审核,变异系数<2的指标给予保留,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二级指标3项、新增指标2项;修改三级指标5项,重新调整指标各等级的要求;经检验,本研究中专家意见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35。通过两轮咨询,确定了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体系的判断系数、权威系数、熟悉系数都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表明专家高度认同护理伦理,护理伦理贯穿于护理实践的始终,是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实践的道德及法律“准绳”。因此“护理道德和护理法规”可作为“专业伦理”的2项二级指标,指导护士应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权利和尊严,并依照护理法规保护患者同时保护自己。专业精神和专业实践在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中平均期望值都为(4.43±0.51)分、权重值为0.25;专业精神中包括服务意识、专业品格和专业素质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专业实践中包括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专业精神包括服务意识、专业品格和专业素质。护理作为医疗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首先作为服务行业,应具备服务行业的爱心、奉献两大服务意识。专业品格作为护理专业对护士所期望的一种气质,是影响护士专业判断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包括慎独、保密、人文关怀。慎独则为不管在有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完全依照严格的护理流程从事护理工作,不损害患者利益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密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情况予以保密。人文关怀,与Kelly等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英国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结果相一致,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专业的精髓,是情感、理性与行动的融合,是一种爱、责任与道德理想的融合。专业实践为护理教育和临床管理者针对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有助于促进护理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进程,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及护士的专业价值观水平和职业素质。专业认知在护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中平均期望值为(4.21±0.97)分、权重值为0.24;专业认知中包括专业情感、专业形象和专业信仰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3小结
高级护理专业篇4
关键词 分级护理;决策;形式;探讨
中***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68-03
随着新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出台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备受关注。通过临床验证及专家分析得出,“医生尚不能认为是分级护理决策的最佳主体,护理专家认为分级护理应由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及病人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但是在医疗专业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临床医生对护理等级划分依据的认识、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医生在确定患者护理级别时,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随意性较大,使得护理等级的划分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如何下达级别护理以及分级护理决策的形式便成为护理同行思考的问题。
1 级别护理决策的现状调查
1.1 护理级别评定不准确 肖小文[1]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高。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即一级护理不符合者,实际评定为二级或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不符合者,实际评定为三级护理。毕慧敏[2]等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分级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造成护士在执行中带有随意性,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最终影响护理质量。
1.2 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 由于医学教育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医师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适应证和具体要求,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或工作习惯确定护理级别,缺乏客观依据,使得下达的护理级别不规范,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不相适应。约90%的护理人员反映由于护理级别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护士据此进行护理难以满足部分病人的真正需求,一些维权意识较高的病人,对照护理要求,认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而据此收费更不合理,由此引发纠纷,分级护理制成了由护理行业自身制造的并刺向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尖利的矛。
1.3 医护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 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医生按疾病诊断,从医疗的角度出发,而非全面整体地评估病人的实际需要,往往为了确保安全抬高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据调查皑州了解到多数医师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从护士对分级护理医嘱认同率看,有8/10的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毕慧敏[1]等对274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有52.55%的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
1.4 分级护理决策主体争议 针对医生决策分级护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一些专家提出分级护理应由护士来下达,即分级护理的决策主体应是护士。肖小文[1]提出护理级别作为一种护理性医嘱,处置决定权应属于护士而不是医生,建议对诸如护理级别等护理专业范畴内的事情,应由有一定资格的上级护士下达;韩淑芳[3]、王芳[4]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侯岩芳[5]认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两个不同方面,以疾病来划分护理等级不符合临床实际,护士提供何种程度的护理,应由护士进行评估后做出决定;吴欣娟[6]、杨红叶[7]认为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具有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便于护理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充分实现护士自身价值、提高护理队伍素质、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等优势。国内护理学者对分级护理所存在问题的热议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明确护理服务内涵,满足护理事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卫生部呼应了社会的热点需求,于2009年5月22日新颁布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与1982年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相比较,本原则仍然延续了将病人护理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但在护理级别确定的决策主体、原则、依据、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规定护理级别可以由护士确定,这为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提供一定的法规支持和依据。自《新制度》颁布以后,有学者调查了江苏省南京市三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护对《新制度》的认同和落实情况,结果显示医护能共同参与决策分级护理的分别占56.12%和47.62%,表明近半的医护人员没有真正落实新的分级护理制度,可见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强,因此由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是护理学科发展所需、社会时展所需。
1.2 原因分析
1.2.1 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 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王淑琴[8]等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
1.2.2 医生对护理级别重视不够 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 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 分级护理决策主体为护士的探讨
2.1 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 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开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2.3 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性的一个尝试。
2.4 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 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一方面在护理专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
2.6 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胡斌春[9]等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
随着新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出台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施,整体护理工作的如何有效开展,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是前提。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参与级别护理医嘱的下达是护理级别医嘱准确性的有效保障。基于对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方面的研究,护士有能力参与此项工作,探索更加科学、标准的分级依据,寻找级别护理决策的最佳形式是解决护理难题的重点和紧要任务。使护理分级更加准确、科学、适用,满足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实际化、人文化。
参考文献:
[1] 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2] 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分级护理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
[3] 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1994,9(4):184-185.
[4] 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0,15(6):417-419.
[5] 候岩芳,张艳峰,池金凤,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23(10):8.
[6] 吴欣娟,李玉乐,谢瑶洁.我国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5-7.
[7] 杨红叶,那文艳,黎艳,等.分级护理执行现状中的难点分析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98-199.
高级护理专业篇5
[关键词] 学习投入; 护理专业; 大专生
[中***分类号] G648.2; G4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85-02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随着护理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护理队伍人才素质的逐渐提高,医疗机构对护士分层次使用的不断优化,大专护生将成为未来我国护理队伍的主力***。如何结合护理大专教育的特点,培养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并掌握基本护理理论知识的大专层次护理人才,正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学习投入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获取良好学习成绩的基础。因此研究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投入态度是从根本上提升护理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调查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现状,旨在研究其学习心态和行为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一年级)、2008级(二年级)的统招护理大专生为调查对象,共581人,其中一年级293人,二年级288人,年龄17岁~22岁,平均(19.68±0.99)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Schaufeli等人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1]进行评估。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归为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其中活力维度包括6个条目、奉献维度包括5个条目、专注维度包括6个条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其中每条从“从来没有”到“总是如此”,分7级评分,分别赋值0~6分,分数越高表明学习投入的程度越高。中文版该量表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已广泛使用[2]。本次测量中上述3个维度和学习投入总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7、0.696、0.817、0.921。
1.2.2 测试方法 对抽取的受试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施测,统一指导语,受试者不记名***完成问卷,测试时间为20 min,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95份,回收有效问卷581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65%。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 果
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特点见表1。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中间值为3),其中奉献、专注维度的分值较高,活力维度的评分最低。
经两样本的t检验,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总表及各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投入的3个维度评分中,活力
表1 护理大专生学习投入的描述统计
维度的评分较低,其条目均分低于3分。活力是指个体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弹性,自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而不易疲倦,并且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不懈[3]。该维度的评分低,表明护理大专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孙曙青[4]对护理大专生的学习动机调查显示,护理大专生由于热爱护理专业而选择报考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2.1%,而50.5%的大专护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方便将来就业。这也就解释了护理大专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大部分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在报考时选择学习护理专业更多的是受到了就业市场调控的影响,其选择专业的主要驱动力是护理领域的巨大人才缺口,而非职业兴趣。由于缺乏充足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一旦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中,受社会对护士社会地位认同程度的影响以及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辛劳体验便会萌生思想动摇;加之随着高校以及大专院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护理专业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大专护生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日趋迷茫,因此表现为学习活力降低、学习积极性不足。
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差距不大,主要是由于两个年级学生的教育环境相同、学习负担相似、年龄差别不大、面对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压力也基本相同,因而表现出相似的学习投入程度。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付出不足。分析其可能原因:(1)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压力下,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按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课程的难易程度有关,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程时,学习效率有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程时,学习效率反而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下降[5]。护理大专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其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短,仅有两年,由于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博大精深,学习难度大,授课学时较多,留给学生复习和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加之护理专业教学有别于中学的学习内容,注重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部分学生尚未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常出现学习不适应。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2) 大部分护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动机的各因素中,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的个体,在学习或工作中愿意投入热情和努力,并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果对所研究的领域不感兴趣,即便有聪明的头脑,也难以投入到其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填报志愿时并非出自本身的职业兴趣,造成很多护理大专生对学习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因此,很难实现高水平的学习投入。(3) 护理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工作待遇低。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护理大专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而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定位较高,期望留在一线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而这些医院在接收该层次毕业生时大多签约为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其工资待遇同比较低,工作压力大,而发展空间较为狭窄。这些因素使得护理大专生的职业前景不乐观,萌发了消极的职业心态[6],致使其学习的信念不足。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从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心理疏导、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提高护士待遇和地位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护理大专生的实际困难,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圆满地完成学业,成功地实现就业,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A R V,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 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 J Happiness Stud, 2002, 3(1):71-92.
[2]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3] 张信勇,卞小华,徐光兴.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人格坚韧性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8,1(6):72-76.
[4] 孙曙青.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事业的认识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188-189.
高级护理专业篇6
迄今为止,高级护理实践并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定义。最早是由Calkin一’提出了高级护理实践的概念是:对人们存在或潜在的键康问题而进行有意的诊断和***。美国护理州董事会参议会对高级护理实践的定义是:建立在通过基本的护理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实践川。1996年,Hamrse匕3〕在对“高级护理实践”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迄今为止最新的界定:即在更大的护理学科领域内的某一专科临床范围内,将更多的实践的、理论的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工作。从护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定义阐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并不是指所有护理的***方法都是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同样与高级实践的***方法密切相关。②承认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必然具有较强的经验性成分。③强调了高级护理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和专科化的本质。④明确了任何形式的高级护理实践都是以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大为前提的。
2高级护理实践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闭
2.1产生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人们对健康维护和增进的需要、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国家制定新的健康***策等。
2.2推动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护理专业在提倡和推动新的护理实践领域中的能量、***府部门对发展高级护理实践的支持力度。
2.3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如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对工作领域的了解、对学科实践的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受教育的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性。
2.4影响高级护理实践持续不断进步的因素如护理实践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传播、护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形成和一定的实际控制权、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3高级护理实践的墓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4]
3.1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的区别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5年发表了”护理社会***策的声明”,明确区别了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主要区别有以下三方面:
3.1.1专科化(speeialization)高级护理实践的工作重心局限于整个护理领域的一个部分。
3.1.2角色的扩展〔exPansion)高级护理实践是掌握和运用新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包括在一定的实践领域内能使护士角色自主化、合法化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传统医学中往往是与医疗实践的边缘相重叠。
3.1.3高级(advaneement)高级护理实践是以理论知识、研究为基础的知识以及实践的知识整合为一体作为其特征的。这些知识往往作为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3.2基本特征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具有五个特征:①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基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②与患者建立合作的关系;③运用专家型的临床推理,具有将科学知识运用于诊断和***过程的能力;④用研究指导实践;⑤能运用各种健康和疾病的处理方法。
3.3核心价值观高级护理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①为病人呼吁,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价值观和各种选择;②能从病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传统来整体地看待病人个体;③仍旧将实践的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上。
4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praet一cenu,ANP)
4.1高级护理实践角色的种类从事高级护理实践的护士统称为高级实践护士。现阶段高级实践护士经常被定义为五种角色的集合,即护士执业者(nursepraetitioners,NP)、临床专科护士(eliniealnursespeeialist,CNS)、认定的助产士(eertifiednurse一midwives,eNM)、认定的注册麻醉护士(eertifiedregisterednurseanesthetist,eRNA)和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advaneedpraetieenurse。asemanagers,AP-NCM)。其中,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是最新发展的高级护理实践角色。在常见的CNS,NP,CNM和CRNA四个高级护理实践角色中,她们的工作会有一些交叉、重叠,但各自也都有体现自身特征的活动和特征性能力。
4.2高级实践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高级实践护士实践的特点为: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判断的能力、能熟练的进行自我创造性的护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ANA在1995年指出:所有的高级实践护士都能够***的或协同地做出健康保健决定,并积极地以专门的临床人员参加护理实践。她们可以提供给患者超越一般护士水平的高级评估技术和具有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1996年美国护理联盟(NLN)在《高级实践注册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一文中也指出: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在评估、诊断和***患者、家属或者社区中现实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伤残、维护人们健康和提供舒适方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高级实践护士仍然要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但他们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深、更广,对于信息资料的组织水平更强,并且能实施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干预手段困。
4.3高级实践护士的基本标准
4.3.1三个基本标准即①获得在某一专科方面的高级水平的专业证书,研究生教育是高级护理实践所必须的;②获得某一个专科护理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③有护理患者及其家庭的实践经历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
4.3.2一个中心能力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一整套的核心能力。其中直接临床实践能力是核心能力中首要的也是中心的能力。然而,单纯的临床专业技能不能等同于高级护理实践。一些临床没有接受高级实践护理教育的专家型的护士大多是经验型的专家(expertsbyexperienee)。不属于高级实践护士范畴。
4.3.3六大核心能力除了中心能力一一直接临床实践能力外,其他五大核心能力为:①指导和教育病人、家属和其他看护者能力;②提供咨询的能力;③研究能力;④临床和专业的领导能力,包括变革能力;⑤合作的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
5临床专科护士(elinicalnursingsPecia一ist)
根据我国当前卫生保健体制的特点以及护理实践领域的基本类型和范围实际水平,我认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和实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角色是临床专科护士。
5.1概念1980年美国护理协会(ANA)***策陈述中对CNS定义为:通过研究生以上教育准备(硕士或博士)成为一个明确界定的知识领域和临床护理实践范围的专门人才。
5.2教育和认证CNS的教育应达到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水平,他们的教育计划的特征是对护理理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强化学习,强调用先进科学的概念、研究方***和管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目前的认证领域有成人精神卫生健康护理、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健康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等二十多个专科。
5.3工作范畴闭根据人们对CNS角色的期望,将其分为五个亚角色:临床专家、顾问、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CNS首先应成为临床护理专家,这是最首要的角色任务。精湛的临床实践是CNS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他们能为具有复杂健康问题的病人提供直接或间接护理。他们的实践更强调对病人急性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诊断和管理,而不是基础水平的护理实践,他们擅长和医生、护士、其他跨学科健康保健人员合作。工作重点是运用综合的方法护理病人,提供临床支持,改善病人护理的效果。作为管理者,他们评估病人情况,制定临床执行程序(eliniealpathway),协调整个跨学科健康保健队伍的合作过程,发展和教育护理人员,处理复杂护理系统的变革,提高护理实践水平以及维护病人的利益。作为顾问,他们在临床从事专门方向的临床指导,解决患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体的、家庭的、机构的问题,也可能与护理提供者能力、设备、设施或卫生保健输送系统有关。他们要在自己所处的组织机构中起到正式咨询顾问者的作用,并参与学校护理课程设置的制定。
5.4实践技能川CNS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5.4.1心理***、家庭***、悲伤***、音乐***
5.4.2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
5.4.3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
5.4.4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瘩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
6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和培养
6.1培养模式和教育水平绝大多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是在护理研究生院单独进行的。目前美国的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是在研究生教育水平上的硕士、硕士后和博士三种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学历(硕士学历)被认为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最低标准。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的研究生课程是1~2年的全日制的学习或者是2~4年的在职学习。1年制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强化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和临床实习。
6.2课程设置
6.2.1硕士学位课程包括研究及结果的评价、理论观点(主要有护理和健康相关的理论、伦理决策、环境理论)、组织/***策理论、健康***策、社区护理、流行病学、卫生保健体系、咨询学、护理管理、市场学、调控学。
6.2.2高级实践课程包括药物***学、高级健康评估、病生学、遗传学及相关科学和高级护理实践护士角色的发展。
6.2.3专科实践课程包括专科I、11、m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主要有临床决策、高级***学、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初级保健及人群健康。
6.3教育的评估一般由各州的协调管理机构、美国护理联盟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和护理院校教育委员会等机构***进行,总的评估标准为:①教育所授的学位和证书类型;②课程中教师授课和教师指导的学生实践的教学时数;③所设的课程类型,包括硕士核心课程、高级实践课程和专科课程;④课程的设置是否与某个专科所需的技能、知识相符。
7商级实践护士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7.1发展的必要性近二十多年,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策的推动,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跃升,护理队伍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护理学的实践性质越来越走向***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科技能,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领域能力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护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护理专业化水平方面达到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护理水平接轨,就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科精英人才,发挥她们在拓深临床实践领域和丰富学科理论体系的领头羊作用和临床实践中作为为护理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的作用。
7.2发展的方向性根据我国现阶段卫生保健体制的性质和护理实践的范畴和基本特点: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尚不发达,医院仍是人们预防、诊治疾病,恢复健康的主要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场所仍然是各级医院,护理实践领域相对局限,主要护理实践仍然是直接的临床实践,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住院病人,医院里受过专科以上护理教育的护士也远多于社区。我认为目前发展和培养我国高级实践护士群体,应首先考虑从临床专科护士(CNS)起步。
7.3发展的可能性我国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已二十余年,在临床护理的各专科均有一些受过本、专科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国外一些护理人员甚至认为她们已属于专家型护士川。她们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对自己专科知识和能力获得社会和专业认可的希望。其次,随着我国卫体制的改革,也将在保障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加讲求质量成本核算,医疗护理服务必将走向市场化,护理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会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挑战。因此,培养高级实践护士也是应对挑战,保留临床护理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她们在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一种有益和积极的举措。第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经过20年的成长过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了若干一流护理院校和一支高学历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展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已达十余所,临床护理实践的科学化、专科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开展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7.4发展的策略
7.4.1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目前临床资深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国际CNS教育的一般标准,建议将我国的CNS教育定位于研究生水平的教育。选择有研究生教育经验的院校和教学医院或在某专科临床实践水平较高的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根据临床护理人员学习的局限性,可采取专科性的研究生班形式完成CNS院校教育,时间至少一年,分两学期,第一学期主要是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学习,重点是护理基础性理论和护理专科性理论的综合、强化学习。第二学期根据培养方向,进人相应临床专科,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由资深专科医生和护师联合带教,重点培养临床专科评估、诊断、决策能力和处理专科复杂问题的临床技能。
高级护理专业篇7
护理(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中医特色,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健按摩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养老护理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市场营销(药品营销)(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药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医药工商企业、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机构从事有关药品、生物制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实用药物学基础、药剂学、药品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药物***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营销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商务谈判与礼仪、物流管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等部门从事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业务,药品经营、保管、养护及管理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高级营销员、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
药物制剂技术(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行业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生产工艺改进及其企业管理与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实用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高级护理专业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来源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等,其中高职高专方向的护理人员较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相关教学方式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护理专业方向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为此选取了院校内两级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校内护理专业2013级与2014级学生各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2013级学生分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有男生4名,女生46名;实验组学生有男生3名,女生47名。
2.方法
(1)对照组培养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其课程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为常规方案,初级为护理基础学教学,第二学年逐渐加入急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见习培训。
(2)实验组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机构选择:经由专业的承办组织选择临近3家医院为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参与教师。
课程体系设定:第一学年与常规教学方案一致,讲授基础护理学理论,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化课程设计,以急救与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为参考,强调专业领域与全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建立综合教学方案。以急救护理相关需求为核心,合理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专业课程与常见急症患者护理技能的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课程教学由校内所筛选的教师以及院方所提供的急救护理专业护师或教授组建师资团队。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院内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及技能培养方面教学。其中,实训课程教学于院内建立模拟仿真培训环境,由责任教师进行过程监督,之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整合教学方式:急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变化快、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工作,因此,需要结合其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课程设计,可建立模拟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单项急救技能与多人综合急救配合能力等。
建立考核体系:由校内教师与院内教师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制订考核体系。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不同的考核,其中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能力考核为主。
3.评价方法
根据所要调查的核心目的,对参与学生及教团队进行教学方案的回馈意见调查,同时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结果
1.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反馈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计、大部分教学方式、实训课程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
2.人才培养效果对比
经对两组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出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急救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三、讨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基于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对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逐渐增加了急救护理相关专业。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掌握充足的急救类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其掌握急救技能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在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显然不能够充分满足急救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此,应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院校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均对院校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等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高级护理专业篇9
1.1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山东省泰安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医院9所(县级3所、镇级6所),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目前正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③工作时间≥2年;④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⑤曾经参加过继续教育学习实践活动;⑥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工作时间<2年;②与临床护理无关的工作及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最后纳入283名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问卷,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基层卫生工作年限、最高教育程度、机构规模、目前薪资、最近一次晋升职称及是否参加培训活动、是否曾接受基层卫生在职教育学习课程。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专业相关法规课程4个方面。采用文献回顾及专家小组座谈法整理出课程的内容;问卷内容选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为1分~5分,以非常不重要“1”分,非常重要“5”分计算。调查前,详细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当场发放填写,统一收回。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且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4.33%。③护理能力评估问卷,包括照护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关怀能力、专业成长、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7个方面,经修订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为1分~5分,以完全做得到为“5”分,完全做不到为“1”分来计算。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一般资料
本研究护理人员男4名,女279名。年龄分布,以26岁~30岁为最多,为58名,31岁~35岁57名,41岁~45岁44名。婚姻状况以已婚居多,共154名,未婚129名。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小于1年为最多,共98名,其次为5年~10年62名。基层卫生工作年限以5年~10年居多,为135名,其次为小于1年48名。学历以大学专科为最多,共156名。护理人员所在的基层医院规模多拥有50张~99张床位,在这样规模医院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有114名,其次为拥有100张~149张床位规模的医院,其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有56名。最近1次院内考核评比以优秀者居多,共有175名,占63.6%。护理人员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学习课程,以未参加者为243名,占85.9%居多。
2.2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于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包含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4个方面,问卷以Likert5级评分法,分成5个等级,每题最高5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表示课程重要性越高。
2.3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得分情况
护理能力评估共分成照护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管理能力、关怀能力、专业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7个方面。
2.4不同背景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认可情况比较
①不同性别的基层护理人员,对于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专业课程、专业品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②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素质课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伦理课程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婚姻状况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中,专业伦理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素质及整体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临床护理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上,不会因临床护理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⑤不同基层卫生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相关法规方面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素质、专业伦理、专业法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专业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对专业课程的继续教育训练越觉重要。不同评优等级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上,不会因评优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⑦不同护理能力等级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上,不会因护理能力等级的不同而有影响。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是否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课程与本研究继续教育课程重要性内容中,专业课程、专业品质、专业伦理、专业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上与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训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护理能力现况
继续教育课程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医院常见感染疾病的护理课程为最重要,这其中又以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症的用药护理为重要项目内容。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体制课程是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隔离措施与防护标准、院内感染处理原则、医院纠纷危机处理应对措施,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课程的重要性选项。个案临终照护是专业伦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疼痛控制及临终关怀护理、长期照护常见伦理困境决策、护理人文素养是专业伦理课程中的重要性项目内容。如何预防医疗纠纷课程中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医疗过失与举证课程、谈判与协商案例讨论课程内容是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相关法规课程的重要项目内容。在护理能力的七个方面中,关怀能力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沟通,在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时,能随时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得分较高的护理能力。
3.2继续教育课程与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高级护理专业篇10
关键词:***务外网 等级保护 定级 网络安全
为贯彻落实***、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原***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7年7月26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国家电子***务外网工程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外网工程办”)在2007年11月启动了中央级***务外网定级专项工作,成立了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组,根据***务外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经过多轮内部讨论和征求专家意见后,基本完成了***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为后续备案和全面开展、实施等级保护整改和测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为有效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总结基础调查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2007年11月13日,电子***务外网工程办召开等级保护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国家电子***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
为确保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外网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等级保护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确定了外网工程办安全组为等级保护工作的牵头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同时,为确保系统划分和定级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2007年11月22日外网工程办专门邀请专家,对定级工作进行专项指导。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召开等级保护专题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和领会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仅是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务外网安全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追求自身发展与落实社会责任相一致的现实需要与客观要求,从而增强了开展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积极做好定级各项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时间又非常紧迫,为此,***务外网工程办从三方面抓好定级报备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积极参加***组织的等级保护培训,领会与理解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要求,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知识、实施过程、定级方法步骤和备案流程等。二是多次组织人员开展内部讨论和交流,使人员较全面地了解等级保护的意义、基础知识和定级方法。三是开展工程办各组的业务应用摸底调查,摸清系统的系统结构、业务类型和应用范围,并汇总整理了***务外网各组成域的相关概况。
三、科学准确定级
在开展***务外网定级工作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务外网网络基础平台的特点,力求准确划定定级范围和定级对象。在此基础上,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确定***务外网各组成子系统(网络域)的安全保护等级。
划定定级对象。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外网工程办多次组织技术和业务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信息系统划分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划分方案。
初步确定了信息系统等级。根据系统划分结果,组织各业务部门参与并初步确定了各系统等级,完成了自定级报告的起草。
组织专家自评把关。根据等级保护评审的标准与要求,专家们对信息系统划分和定级报告进行内部评审,并给出了内部评审意见。根据专家意见重新修改并整理了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及其相关材料。
此外,在定级过程中,外网工程办积极与***等级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并经由相关专家确认定级对象与等级保护方案后,整理好了所有定级材料,准备下一步的正式评审。
四、定级对象和结果
根据***务外网作为基础网络平台的特性,以及其接入系统的不同业务类型,***务外网按管理边界划分为中央***务外网、地方***务外网两类管理域。中央***务外网按业务边界划分功能区,即公用网络平台区、专用***网络区以及互联网接入区,在各功能区内又根据业务类型和系统服务的不同,确定了多个业务系统,主要有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平台系统、网络管理系统、邮件系统、***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六个系统作为本次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定
级对象,分别予以定级(确定等级结果如表1所示)。
作者简介:
罗海宁,1980年生,男,汉族,工程师,在职硕士,专业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郭红,1966年生,女,汉族,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专业方向: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