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制度10篇

分级护理制度篇1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制度;问题

我国将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是确定临床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目前,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级别分级比较模糊;护理级别的划分未考虑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及临床护理工作量;护理级别不能随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等等。对此,本文对分级护理标准的要素指标构成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分级护理标准,减少护士工作量,为进一步量化分级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分级护理制度的概述

建国初期,我国护理技术比较落后,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护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1954年,张开秀和黎秀芳两位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这个护理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护理模式,其对象依次是危重病员、重病员和轻病员。这种护理模式护理提高了实施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护理质量。随之,“三级护理制度”很快在全国得以推广。这项制度实现了中国护理事业质的飞跃。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同时将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级。这标志着分级护理作为一项护理工作制度在国内各级医院普遍采用。长期以来,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保障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护理级别仍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分级护理由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指出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评估结果及时变更护理等级。由此可见,分级护理制度已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趋于完善。

2 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的各分级护理的具体内容

分级护理的内容主要是指各级别种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讲,特级护理的护理主要内容有:首先是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变化特征;其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并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再次是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最后,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一级护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第二,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第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作为二级护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每l-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然后按护理常规护理;最后给予病人需要的帮助。作为三级护理,适用对象主要是病情较轻的病人,护理内容主要是:每日巡视病人2次;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满足病人需要。

3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医生和护士之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由于我国没有对临床医生进行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医生不能很好地界定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经常依据感觉或经验确定护理级别。部分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及病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出入。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当护理级别与病人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不能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相一致。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再次,分级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掌握尺度不一致,使得护理级别下达不规范,导致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从而导致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分级护理不合理容易带来医疗纠纷。分级护理划分不当,致使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易引起一系列的医疗纠纷。除此之外,目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护理分级的不合理性,不仅造成护理收费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要求医学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及时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分级依据,使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体现病人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

[2]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

[3]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征求意见稿)》,卫医疗便函[2008]25号,2008,2:53.

[4]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5,20(1).

[5]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8).

分级护理制度篇2

护理分级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工作制度,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指南,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但在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问题,影响分级护理的执行及落实,使得护理分级制度流于形式。本文就护理分级制度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问题及隐患

1.1 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 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是常见的问题,导致护理级别不落实或放任降级,使护理质量下降。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1)医师把握病情不准,以护理观察作为病情观察的依据。(2)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护理级别不以病情动态变化为依据。(3)医护人员在护理级别认同上存在偏差。

1.2 分级护理有依据但缺乏具体指导标准 其主要表现:(1)护理人员与医生病情观察的内容及记录存在偏差。(2)重视基础护理内容,忽略专科护理的指导和评价。分级护理的要求及内容制定侧重于基础护理的观察和护理,而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到位标准弹性大,在基层医院更为突出。制定的护理计划不能全部实施到位,主要原因是计划与落实分离,工作交接重点不突出,缺乏连续性,专科护理的指导不能体现和落实。

1.3 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 在实际工作中,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巡视病人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交流,观察病情不细致,多以自身主观观察为依据,记录内容空洞、单一,多数护理人员为应付检查每次巡视记录雷同化,不能真实反映病情及变化,护理记录单内的内容条理性、连贯性、真实性受到病人和医师的质疑,也是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

1.4 其它 护理人员不足、辅助支持系统的不到位、护理管理环节质控的缺失均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分级护理的落实。因此作为管理者应在保证护理质量、抓好质量落实的同时,必须保障护理人员的到位和辅助支持系统的保障,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

2 对策与思考

2.1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 将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在归档病历、现病历的检查中,将护理级别与病情的相符作为考核医嘱正确性的指标。

2.2 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内容 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以外无必要再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可减少重复记录的失误。同时,完善危重护理的记录内容,增加专科观察的内容和基础护理的内容,如翻身、口腔、皮肤等护理执行落实情况,体现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和护理措施落实及效果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强调按护理等级巡视患者,并规定各种患者记录时间的最低频次及记录的要求,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能满足举证要求。

2.3 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中 分级护理与整体护理并不矛盾或对立,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在分级护理中融入整体护理的理念,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4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记录满足客观性、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适时记录疾病转归征性的指标和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正确的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篇3

论文摘要: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但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应依法施护,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单,并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制度,使分级护理记录能满足举证倒置的要求。

卫生部在1982年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该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也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但护理级别的正确性一直受到护理人员的质疑,在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对策,希望与护理同行探讨。

1隐患问题分析

1.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实施分级护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由于医生较少了解分级护理的内容,对其指征掌握不清,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决定护理的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如: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二级护理,导致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另外,年轻医生认为把患者病情说重一些,护理级别医嘱下得高一些,护士能更重视一些,或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将护理级别提高;而一些高年资医生“艺高胆大”,为了自己少记病程录,往往将护理级别降低,如昏迷患者(已气管切开)、晚期肿瘤(终末期)患者等给予二级护理。如果按护理级别落实护理措施,势必造成巡视不到位、观察不及时,延误患者的抢救,或者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2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理论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但临床实际中,医生却往往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是节假日、夜间,由于值班医生不是经管医生,只处理当时的变化而不调整护理级别。如:妇产科医生往往将妊娠分娩视为一个正常生理过程,顺产的产妇予以二级护理;但分娩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在产妇宫缩乏力予以静脉滴注催产素时应调整护理级别。又如:夜间,患者频发室性早搏时,值班医生予以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而未调整护理级别。如果按原来的护理级别巡视而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方往往会指责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未引起重视,缺乏预见性。

1.3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

1.3.1每次巡视是否都必须观察生命体征一级护理规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min巡视1次。但是否每次巡视都必须要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对于植物状态的患者、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有无必要?反之,如果在巡视患者时只询问患者的主诉,由于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大多是疾病比较明显的刺激因素,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受患者表达能力的限制;况且部分一级护理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获得患者主诉。事实上,护士应动态、系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于发现患者的潜在变化,不受患者自我感受的局限。此外,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尤其是夜班每30min巡视、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不现实,也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但在医疗纠纷中,若缺少相关记录,往往会受到患方的指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生命体征都没有观察,你观察些什么?”

1.3.2每次巡视是否都应有记录如果护士巡视后无记录,那么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如何证明已经按分级护理的标准巡视患者?如果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每次巡视都有记录,就目前护士与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护士难以完成如此大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夜班护士。目前,临床上仍延续以往的习惯,有心电监护的患者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等;无心电监护的患者,根据医嘱测血压并记录,但对于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在危重护理记录中少记、漏记或未记录的现象较普遍;下班前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书写交班内容,由于重复记录,很容易出现失误而造成自相矛盾。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能满足举证的需要。因此,如何完善护理记录,使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鉴定及医疗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证明护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正确,一直困惑着临床护理工作者。

2对策

2.1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尽管刘贵真等[1]、霍丽杰[2]认为,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更符合其专业要求,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在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施护。首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将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质管专辑》、医院《质量管理专辑》上刊出,将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在归档病历、现病历的检查中,将护理级别与病情的相符作为考核医嘱正确性的指标。

2.2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内容护理记录分为一般护理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因此,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以外再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已无必要,既可以使护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记录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减少重复记录的失误。同时,完善危重护理的记录内容,增加翻身、口腔护理、专科观察、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内容,强调按护理等级巡视患者,并规定各种患者记录时间的最低频次,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能满足举证要求。

2.3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中刘义兰[3]认为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引入,护理分级制度已经相对落后而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而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分级护理与整体护理并不矛盾或对立,张绍兰[4]认为“护理记录”与整体护理病历内容一致,不管书写整体护理病历还是“护理记录”,都必须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完成。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在分级护理中融入整体护理的理念,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应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隐匿的危险信号,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记录满足客观性、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适时记录疾病转归征性的指标和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正确的护理。

2.5重视护理记录书写的法律属性护理管理者应严格质控管理,层层把关,重视环节质量的检查,并将检点放在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正确、具有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等质量内涵上。可以以个案形式,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教育护士从法律角度审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减少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分级护理制度篇4

论文摘要: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但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应依法施护,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单,并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制度,使分级护理记录能满足举证倒置的要求。

卫生部在1982年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该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也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但护理级别的正确性一直受到护理人员的质疑,在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对策,希望与护理同行探讨。

1 隐患问题分析

1.1 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 实施分级护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由于医生较少了解分级护理的内容,对其指征掌握不清,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决定护理的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如: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二级护理,导致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另外,年轻医生认为把患者病情说重一些,护理级别医嘱下得高一些,护士能更重视一些,或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将护理级别提高;而一些高年资医生“艺高胆大”,为了自己少记病程录,往往将护理级别降低,如昏迷患者(已气管切开)、晚期肿瘤(终末期)患者等给予二级护理。如果按护理级别落实护理措施,势必造成巡视不到位、观察不及时,延误患者的抢救,或者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2 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 理论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但临床实际中,医生却往往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是节假日、夜间,由于值班医生不是经管医生,只处理当时的变化而不调整护理级别。如:妇产科医生往往将妊娠分娩视为一个正常生理过程,顺产的产妇予以二级护理;但分娩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在产妇宫缩乏力予以静脉滴注催产素时应调整护理级别。又如:夜间,患者频发室性早搏时,值班医生予以利多卡因100 mg静脉推注而未调整护理级别。如果按原来的护理级别巡视而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方往往会指责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未引起重视,缺乏预见性。

1.3 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

1.3.1 每次巡视是否都必须观察生命体征 一级护理规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 min巡视1次。但是否每次巡视都必须要观察生命体征?每30 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对于植物状态的患者、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有无必要?反之,如果在巡视患者时只询问患者的主诉,由于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大多是疾病比较明显的刺激因素,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受患者表达能力的限制;况且部分一级护理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获得患者主诉。事实上,护士应动态、系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于发现患者的潜在变化,不受患者自我感受的局限。此外,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尤其是夜班每30 min巡视、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不现实,也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但在医疗纠纷中,若缺少相关记录,往往会受到患方的指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生命体征都没有观察,你观察些什么?”

1.3.2 每次巡视是否都应有记录 如果护士巡视后无记录,那么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如何证明已经按分级护理的标准巡视患者?如果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每次巡视都有记录,就目前护士与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护士难以完成如此大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夜班护士。目前,临床上仍延续以往的习惯,有心电监护的患者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等;无心电监护的患者,根据医嘱测血压并记录,但对于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在危重护理记录中少记、漏记或未记录的现象较普遍;下班前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书写交班内容,由于重复记录,很容易出现失误而造成自相矛盾。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能满足举证的需要。因此,如何完善护理记录,使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鉴定及医疗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证明护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正确,一直困惑着临床护理工作者。

2 对策

2.1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 尽管刘贵真等[1]、霍丽杰[2]认为,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更符合其专业要求,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在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施护。首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将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质管专辑》、医院《质量管理专辑》上刊出,将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在归档病历、现病历的检查中,将护理级别与病情的相符作为考核医嘱正确性的指标。

2.2 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内容 护理记录分为一般护理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因此,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以外再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已无必要,既可以使护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记录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减少重复记录的失误。同时,完善危重护理的记录内容,增加翻身、口腔护理、专科观察、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内容,强调按护理等级巡视患者,并规定各种患者记录时间的最低频次,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能满足举证要求。

2.3 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中 刘义兰[3]认为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引入,护理分级制度已经相对落后而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而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分级护理与整体护理并不矛盾或对立,张绍兰[4]认为“护理记录”与整体护理病历内容一致,不管书写整体护理病历还是“护理记录”,都必须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完成。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在分级护理中融入整体护理的理念,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4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应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隐匿的危险信号,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记录满足客观性、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适时记录疾病转归中特征性的指标和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正确的护理。

2.5 重视护理记录书写的法律属性 护理管理者应严格质控管理,层层把关,重视环节质量的检查,并将检点放在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正确、具有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等质量内涵上。可以以个案形式,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教育护士从法律角度审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减少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刘贵真,吴 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分级护理制度篇5

1国内外分级护理介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护理专家以患者护理需要为依据提出了患者分类系统(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根据患者每天所需要的护理时数(NursingHoursPerPatientDay,NHPPD),量化护理活动并划分护理等级,达到观察护理人力需求并指导护理人力配置的目的[2]。例如美国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护士排班和护士每班工作之中。护理部每天2次分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Ⅰ、Ⅱ、Ⅲ、Ⅳ级)和每项护理操作规程所需时间(经科学测算),输入电脑经过计算从而得出每班所需护士数并安排到科室,护士长根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工作能力和患者的要求分配分管护士,真正做到人员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分级护理质量的落实。1954年,莱特将患者按病情分为十分紧急、中度及轻度3等级,后又有研究者对此修改,根据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量将患者分为3类以上[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活动的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管理及人文关怀的特点。

日本分级护理从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1,2,3,4四级;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三度。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2级。如:A1,B2……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两个不同方面[4]。德国的养老机构则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Ⅲ级以上护理。每一护理级别都有相同的基本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精神心理护理、运动与康复[5]。新加坡老人院对老人的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6]。香港护理级别分四级,Ⅰ级护理要求最低,Ⅳ级护理要求最高,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护理标准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7]。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和综合医院评审的指标。分级护理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把护理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级别,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病种和病情严重程度,规定该等级的护理要求,护理工作重点。患者接受哪种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

2国内外分级护理比较

在发达国家,以整体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每个护士的宗旨和职责。尽管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越来越深入,但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从范畴上来讲仍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尚未加入心理、精神、社会支持等层面的护理,只能反映生物医学模式下以疾病为中心的躯体护理;当然,国内各医院也在尝试改进分级护理制的内容,将整体护理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纳入其中,然而这样的健康教育也并不因为护理级别的不同而突出患者个体的差异性,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多年来我国护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以及人力资源的客观不足,限制了其作为一种特殊服务业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从分级护理内容来讲过于描述笼统、模糊,缺乏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未按照护理程序来实施并终末评价,执行起来较为机械,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护士护理行为的规范化。

就护理级别确定方面,国外医院由护理部或者注册护士本身通过护理评估后以护嘱下达护理级别,享有着充分的自主能动性,由过去从属于医疗工作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能够综合地、动态地、***地处理患者护理问题的决策者,体现着护理学科的***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仍处于从属地位,对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护理由医生以医嘱护理级别的形式下达,护士作为执行者而非参与者乃至决策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护理专业的自,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未能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来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与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护理人员和医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应采取哪种级别的护理发生争议[8]。

3我国临床分级护理现状

3.1分级护理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分级护理制度至实施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并在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行为,促进患者康复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然而,随着现代护理理论不断渗透到护理实践中,分级护理制度就其内容本身,以及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调查研究表明,分级护理把握不准确是影响分级护理制度落实的主要因素。由于分级护理执行不当,使部分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严重者可造成意外,护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9]。而且,在临床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护理等级划分与适应范围不一致、缺乏严谨性、客观性、护理标准要求不当、缺乏可操作性、护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10,11],以及由此造成的收费问题、医疗纠纷、人力资源浪费等弊端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分级护理质量的提高。

3.2国内分级护理研究进展

国内护理同仁借鉴国外护理经验,并根据我国护理工作的特点对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进行了深入性探讨。在我国现行的确定护理级别的主体为医生,分级依据为病情,实施者为护士的状况下,王淑琴等[12]指出,提高医生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应修改并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分级护理作为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依据,霍丽杰[13]认为应由护士通过护理评估来确定,并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影响分级护理落实的根本原因之一,应增加投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邵爱仙等[14]认为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类制定生活护理标准作为分级护理内容的补充更加科学,而有研究者却认为仅用ADL进行患者分类没有考虑到其他变量如:患者的所患疾病种类、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护理工作量、影响患者的护理需求[15],由于分级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观的不和谐,刘义兰[16]建议取消分级护理制,以整体护理为指南进行临床护理及护理质量评价。事实上,我国已有学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浅尝以新的指标“整体护理”及其下一级指标“护理评估落实、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代之现行护理质量检查中的指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17]。[

4建议与展望

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顾客满意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护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患者对个人健康权利的重视。患者服从医生、护士这种传统的“主动-被动型”医患、护患关系已不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21世纪必将在“平等—合作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引导-合作型”或“相互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分级护理制度下的护理工作,也应从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参与***和护理,另一方面尊重患者的意愿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护士不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要听取患者的意见,互相配合、商量,制定护理计划,达到与患者的互动。美国护理专家A.Davis曾提出:“健康服务对象必须参与自己的护理***策”。在分级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承担起决策者、沟通者、社会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以适应时代变化趋势。

我国护理分级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突兀了其不足之处,这需要各护理同仁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完善分级护理体系。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以人为本,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护理制度及其指导下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2]李丽传.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03-111,275-277.

[3]MALLOCHK,CONOVALOFFA.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part1;Thethirdgeneration[J].JournalofNursing***istra-tion,1999,29(7):49-56.

[4]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5]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59-560.

[6]卫小媛.新加坡老年护理见闻[J].实用护理杂志,2003,7(5):7-9.

[7]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8]陈卫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58.

[9]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7.

[10]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27.

[11]陈卫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58.

[12]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13]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4]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15]石兰萍,韩祺,王小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的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4):573-574.

分级护理制度篇6

[关键词]病人医护管理;可行性研究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分级护理制度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往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滞后,如:医师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缺乏严谨性;分级护理要求缺乏可行性Ⅲ;收费标准与劳动价值不一致等。针对以上的问题,专家提议:护士决定分级护理的级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规范;借鉴国外的护理模式,制定新的分级护理方法,如建立因素型儿科患者分类系统等。针对目前存在的患者护理级别与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不吻合的矛盾,本研究尝试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护理级别。并在一所三甲医院的4个病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2008年5—8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4个病区住院的普通成年患者223例,其中手术科室2个113例,非手术科室2个110例,不包括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68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19岁;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43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试验组: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将护理分为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两部分。患者入院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下达观察级别的医嘱,决定观察的次数:一级观察为15—30m/n巡视1次,用I来表示;二级观察为每2h巡视1次,用2来表示;三级观察为每日巡视至少3-4次,用3来表示。同时,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ADL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排便控制、排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性越强,依赖性越tJ,.t?。

总分60—100分为ADL一级。生活基本自理,用C来表示;60-41分者为ADL-“级,生活需要帮助,用B来表示;40分以下分者为ADL三级,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不能自理,用A来表示。责任护士根据ADL的分级下达护嘱,将医嘱的病情观察级别和护嘱的ADL分级相结合,得出1A,lB,1C;2A,2B,2C;3A,3B,3C9种护理级别,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患者住院后2—3d,责任护士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如评分有变化,则以后一次评分为准并调整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护士执行。责任护士也对患者进行ADL评分,患者住院后2-3d,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均不按ADL下护嘱。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2-3d测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同时测定患者的直接护理项目与频次,观察员用秒表计时并记录护理时间,计时从护士进入病室开始与患者交流时起,到完成直接护理操作离开患者时止。每个观察员固定观察并记录1例患者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住院后1个星期,责任护士根据《基础护理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收回。

1.3观察员和责任护士的选拔与分工

观察员lO名,负责观察、记录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所需的时间。选拔毕业实***1年的护生,经培训和考核,熟悉并理解”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观测表“的全部内容,并在培训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者为观察员。责任护士4名,均为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能够理解并熟练地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能准确地给予护嘱并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掌握测评工具的各项评分标准,理解并熟悉研究设计和方法,负责对观察员的培训考核,评定患者的ADL,指导护士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进行评分,指导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在观察测算工作中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

1.4评价方法

选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做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以《基础护理评价标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为测评工具。其中,‘基础护理评价标准》采用《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中的标准,共有11项,满分50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对我国台湾大学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修订的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条目,分为人院介绍、健康评价、责任心、服务态度、围手术指导及总体评价7个维度,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效度Crobach''''sOt为0.903。自行设计《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根据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16],将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分为生命体征、饮食与排泄、清洁、活动、给药等共l0项内容。根据临床实际,依照直接护理的定义,即任何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或需患者在场方能进行的操作,将这10项基本护理需求所涉及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一一列出,设计出直接护理项目表,并由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评价修改。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O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X2检验。

二、结果

两组组间和组内护理得分、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相同护理级别之间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护理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同的病情观察级别,不同的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3.1现行分级护理制度的缺陷

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的基础护理得分和满意度无差异;对照组一级护理的不同ADL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得分均无差异,说明现行分级护理级别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护士相应的护理。

医嘱护理级别和ADL分级的护理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观点相同。在临床中很多医生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都下一级护理医嘱,实际上这部分患者只需要提供生活护理,并不需要15-30rainl次的病情观察。由此造成了分级护理与病情不相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医生按疾病诊断,从医疗的角度提出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使现行的分级护理级别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3.2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能体现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把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频数,护士根据ADL评分结果决定生活护理级别,从而解决了分级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之间不相符的矛盾。

杨洁也建议借鉴日本的护理模式将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以及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反映患者的病情,体现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病情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得到的直接护理时间也不同。病情越重。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患者,护士给予的直接护理时间越长,和患者相处的时间越多,沟通和交流增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两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增加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人员配置合适的前提下,能使护士的时间分配更加合理,病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能够得到护士更多的照顾。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级别也很合理。因为医生从接诊、检查、询问病史到诊治***,整个过程对患者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对术中情况及潜在的病情变化等要比护士了解得多。责任护士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并下达生活护理的护嘱,能够促使护士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同时能够激励护士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士应该参与分级护理决策,且参与方式是医护合作,这不仅能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能促进护理专业自主性的发展。对于该由什么职称的护士来下护嘱,**建议,护嘱应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护嘱所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符合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患者的需求,同时还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征和价值,也为临床分级护理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考文献

[1]孙囊萍。病人人院和出院的护理[M]//段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叫:141—142.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3]吴庆风。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

分级护理制度篇7

1 分级护理制定的方法和标准

1. 1 国外对分级护理的相关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护理专家以病人护理需要为依据,提出了病人分类系统(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CSs)根据病人每天所需要的护理时数(nursing hours per patient day,NHPPD),量化护理活动并划分护理等级,达到观察护理人力需求并指导护理人力配置的目的[1]。例如美国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护士排班和护士每班工作之中,护理部每天2次分别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分Ⅳ级,并将每项护理操作规程所需时间输入电脑经过计算从而得出每班所需护士数,根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病人的要求分配分管护士,真正做到人员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分级护理质量的落实; 1954年莱特将病人按病情分为十分紧急、中度及轻度3等级,后又有人对此修改,根据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量将病人分为3类以上[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活动的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管理及人文关怀的特点。日本分级护理从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1, 2, 3, 4四级;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三度。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2级。如:A1, B2……[3]。德国的养老机构则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Ⅲ级以上护理。每一护理级别都有相同的基本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精神心理护理、运动与康复[4]。新加坡老人院对老人的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5]。

1. 2 国内分级护理的制定 我国的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等前辈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医院评审的项目指标之一,其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6]。具体的制定方法和护理标准[7]。

1. 3 分级护理 (1)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 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定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2)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卧床休息,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护理内容:①每15~30 min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定基础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3)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护理内容:①每1~2 h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3)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 国内分级护理的局限性

2. 1 划分等级的依据与适应范围的不一致性 国内医院的护理等级由医生开具医嘱的形式确立,而目前与医疗有关的教科书及规范还没有关于护理等级划分的依据及标准[8]。医生在接受教育时没有学过分级护理的有关内容,对其缺乏了解,界定分级护理时主观因素多于客观依据[9],临床医生主要从疾病的角度去确定护理级别,而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认识不一致,掌握的尺度也不一致,造成护理等级缺乏客观性、严谨性。

2. 2 分级护理的划分医护脱节,影响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 执行分级护理强调医护协调,而临床上常常出现在实施分级护理时医护脱节。如医生开具护理等级时缺乏与护士沟通,部分医生不客观分析病情,不加区别草率开具一级护理,笔者做的相关统计提示约有26. 5%的患者医生医嘱一级护理至出院。而面对众多的一级护理,额外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护士无法按要求15~30 min巡视1次,更不可能对所有一级护理病人按要求每天填写护理记录单,或造成每天给病人书写的护理记录前后无变化,内容空洞、贫乏[10]。其结果是:一级护理流于形式,而使一些真正需要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措施不到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切身利益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 3 分级护理内容的不切实际难以落实 如分级护理在巡视病人的时间上规定过细[11]。一级护理要求15~30 min巡视1次,在目前的护理人员配置上是很难实现的。国内目前的普通病房,一般设置40~50张病床,有的病房有近半数的一级护理病人,每巡视一次病房,都不止花上15 min;而有的需严密观察病情的病人,巡视间隔间要求更短,以做到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另外,夜间过于频繁的巡视也会影响病人休息。因此,显然在巡视时间上死板规定是不切实际的。而在三级护理的病人,要求每日巡视两次也是不够的,如对于外科术前待手术病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强巡视和沟通,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减轻病人的焦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很重要。笔者认为分级护理的内容有待改进。

2. 4 分级护理划分不当易引发护理纠纷 分级护理划分不当,造成护士执行时会在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级别实施护理,一旦发生意外,引发护理纠纷时,护士很难举证表明自己无过失[12];由于分级护理的划分依据缺乏量化的客观指标,以及在护理内容上的不够明确,易导致一些维权意识强的患者,如在某些专科,病人的意识长期昏迷,而病情稳定,留院做进一步康复***的患者,医生通常开具一级护理,家属往往会对巡视的时间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提出质疑,认为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引发护理纠纷。也有部分病人认为只要生活能自理,就不应该收取护理费,普遍认为应按护理时数或具体的护理操作项目收费更客观合理。

2. 5 分级护理内容不够完善 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等级护理的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对护理专业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而目前的分级护理仍局限于病情的观察和生活护理,显然有待改善。

3 展望与设想

3. 1 护士制定护理等级标准,促进护理措施的落实 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通过护理评估来确定,并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如香港医院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分为四级,Ⅰ级护理要求最低,Ⅳ级护理要求最高,护理标准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11, 12],值得我们借鉴。

3. 2 加强医护协调,共同制定制度 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鲁梅丽等[14]考虑将病情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级别分别开具,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并对护理内容细化,由护士完成各项观察内容及护理技术操作;而由护士开具的生活护理级别由从陪护公司请来的陪护人员协助护士完成,如为病人洗脸、洗脚、洗手、擦澡、更单、协助大小便等,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护理病人、观察病情及时落实护理措施,保证基础护理落实到岗,服务到人。

3. 3 公示分级护理的标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为满足患者需求及适应当前形势,开展护理级别公示制[15, 16],向社会公示各级别护理常规要求,由患者监督和评价护理质量,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全面推行等级护理服务公示也存在难点[15]。

3.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障等级护理服务质量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保障一级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Aiken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护患之间的比例与外科病人的死亡率以及护理人员的辞职情况高度相关。张玲娟等[18]对等级护理标准操作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进行测量分析发现,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超负荷,为了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得不加快操作速度。简化操作流程,这实际上对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是无益的。这和Feldstein[19]研究护理操作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应规定一定的标准时间范围,若片面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势必造成护理质量的滑坡。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不同护理等级合理配置人员,才能真正保障等级护理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分级护理实施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能否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交流,改革及完善护理等级的划分,如将分级护理的病人分类划分更详细,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具体化,使护理质量得到真正提高,让病人更满意,并更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值得护理管理者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丽传.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103-111, 275-277.

[2] Malloch K, ConovaloffA. 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art 1; Thethird generation [ J]. Journal of Nursing ***istration, 1999, 29(7): 49-56.

[3] 杨 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 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9): 680.

[4] 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559-560.

[5] 卫小媛.新加坡老年护理见闻[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7(5):7-9.

[6] 张玲娟,叶文琴.三级甲等医院等级护理项目框架构建研究[J].******护理杂志, 2006, 23(1): 23.

[7] 殷 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1.

[8] 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 5(3): 26.

[9] 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 2003, 20(1): 77-78.

[10]刘贵真,吴 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 2(1): 37.

[11]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1): 57.

[12]李文浩.医院分级管理中的护理管理体会[J].广西医学, 1994,16(6): 537-539.

[13]毕慧敏,吴 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 2005, 19(6A): 966-967.

[14]鲁梅丽,文新,黄庭琳.如何贯彻实施分级护理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10(6): 306-308.

[15]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1): 19-21.

[16]王秋韵,陈娴洁,张 维.分级护理常规的实践与探讨[J].上海护理, 2003, 3(1): 42-43.

[17] AilenHK,Claike SP, SloaneDM, eta.l Hospitalnurse sfaffing patient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dissatiafaction[ J]. JAMA, 2002,288(16): 1 987-1 993.

分级护理制度篇8

[论文关键词]护理工作量 评价 分级护理 适用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可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分级护理标准。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病区、外科8个病区的住院病人共1 145人,进行细化分级分度级别的护理问卷调查。结果:一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分级护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因分级护理本身没有一个相对客观、具体的分级依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笔者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病人进行有关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以探讨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专业病区和外科8个专业病区1145名住院病人,其中一级护理407例,二级护理738例;男594例,女551例。

1.2方法

在分级护理[1]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其观察和护理的内容,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共1 1个方面设计并编制了分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其中将病人的活动度分为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床边及室内活动、室外活动4个度,基础护理项目包括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饮食、协助排泄7项内容,其中预防压疮分为是与否2项,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排泄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3个维度,协助饮食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禁食4个维度,出入量的统计分为记、记单项、否3个维度,饮食指导和疾病健康教育分为是与否2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填写,调查时间为2007年3~9月。

1.3统计学处理

将结果录入Excel,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活动度差异

通过对内、外科系统一级护理病人活动度进行比较,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外科、内科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分别占外科、内科被调查总数的62%、44%。内、外科二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上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内、外科之间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差异

通过对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清洁、协助饮食、排泄方面护理工作量分析,实施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差异,详见表2;实施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除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5项统计指标有差异,详见表3,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病人工作量大;实施一级护理的心内科病人与神经内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也均有差异,神经内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详见表4;外科系统2个不同科室,即泌尿外科病人与普外科病人比较,经统计学处理7项统计指标中,除压疮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其他5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泌尿外科比普外科会阴护理的工作量大,普外科比泌尿外科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大。

2.3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

出入量记录的差异病人出入量统计包括外科手术后病人引流量的观察,通过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内、外科病人在二级护理项目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2.4不同疾病病人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在调查病人总数中有8 3%以上的病人需要给予饮食指导,但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饮食指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高于外科病人。在健康指导上,从调查结果分析,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均占到了9 0%以上,详见表7。

3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与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分级护理制度是我国医院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分级护理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护理级别与实际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如马燕兰等[2]人的研究显示,相同护理等级的护理项目数以外科最多,老年病人其次,内科相对较少,内外科之间有差别。任小英[3]等人对不同科室病人日均护理时数的统计也显示,外科病人平均护理时数大于内科病人。本研究通过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的调查,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11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从表1~3分析,一级护理的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大,与马燕兰和任小英的研究结果相同。从表4分析,神经内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从表5分析,泌尿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会阴护理工作量比普外科大,而普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又比泌尿外科大。从表6分析,在出入量的统计方面,一级护理的病人中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说明相同护理等级在出入量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科室疾病,在护理的项目上也存在着差异。而目前的分级护理标准,又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护理工作量。因此,护理级别的适应性应进行探讨,使护理级别更切实地反映临床实际需求,为计算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护理管理和护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3.2分级护理与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的。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已不断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胡斌春等人[4]的研究认为应将现代护理理论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应用于护理实践之中,目前分级护理内容尚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只有一级护理要求“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三级护理要求“卫生科普宣教工作”显然不够完善,没有考虑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所以在本次调查中设计了健康指导的项目,表7结果显示,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从饮食指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比外科病人高,但从整体被调查的病人分析,需要给予饮食指导的病人占到了8 3%以上,内、外科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病人在健康指导方面经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而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病人占到了90%以上。笔者认为分级护理制度应与整体护理相结合,加入健康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3分级护理标准应细化

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标准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临床护理需求两部分构成,由于描述过于笼统,如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内容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要求,基于此,以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实际可操作性,使护理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5],表1~6也显示,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项目在内、外科以及不同科室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又缺乏具体的分级依据,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杨洁[6]报道日本分级护理是按病人的生活自由度分l~4共4级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共3度,从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 2级。本次研究也在于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建议分级护理的标准,按目前实施的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观察标准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级与病人活动度4度组合,在此基础上将生活援助的项目具体化,形成细化的分级分度级别护理标准,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

2马燕兰,王建荣.不同护理等级及不同专科患者的护理项目评估.******护理杂志,2006,23(4):42-44

3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护理研究,2003,17(4):415-416

4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B):57-58

分级护理制度篇9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分级护理;腹腔镜术后;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97-01

手术固然重要,但术后的护理必不可少,如何把护理做得更细致到位,确保手术的整体成功,这和术后对患者的分级护理实施密切相关[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级制度是重要护理规章制度,它能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情况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指南,然而随着护理工作范围扩大,医患矛盾的加深,患者及家属法制意识的增强,分级护理的实践操作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和隐患,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地完善和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使其得到有效落实,应对腹腔镜手术后分级护理实施进行干预指导。

1 概述

1.1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是用于腹腔内检查和***的内窥镜,其实质上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包括腹腔镜、能源系统、光源系统、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2]。在完全无痛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外科患者,只需在患者实施手术部位的四周开几个“钥匙孔”式的小孔,无需开腹即可施行精确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治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涉及肝胆系统手术、脾胰疾病手术、胃肠外科手术及妇科疾病手术等等[3],由于实施两孔法创伤很小,而且手术为单刀直入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粘连机会变小,加之患者负担费用大大减少,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受到患者欢迎,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改进创新,腹腔镜的施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1.2 分级护理概念及分类 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特级护理适用于生命垂危、病情多变,随时需要进行应急抢救的病员以及大面积灼伤,大手术后病人,24小时专人守护。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重或较大手术后病情不稳定的病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或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三级护理适于一般慢性病、轻症及各种术后恢复期病人,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

2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

①由于医护人员在护理级别认同上的偏差,加上医师对病情判断不准,导致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②理论与实践的脱钩。护理实践中,重视基础护理内容,忽略专科护理的指导和评价,使得一些护理计划未能完全落实到位,要么缺乏连续性,应付检查流于形式。③操作项目不明确。对于一些腹腔镜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对病情缺乏了解,观察病情不细致,多以主观判定为依据。④分级护理内容不够完善。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一些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有着较大弹性目标的制度充实到分级护理中,但实践中依然走老路,按照老一套进行,很多细则得不到落实,一些分级护理还处在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上。

3 分级护理的解决对策

①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院常态化进行分级护理制度培训与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②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③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④正确实施***、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⑤腹腔镜手术患者由于疾病类型所限,大多病情不属危重级别,因而重点放在二、三级护理上,实施时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记,护士每隔每1小时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二级护理用黄色标记,表示病情无危险性,适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恢复期病人,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动的病人,每2小时巡视1次,并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不做标记,每3小时巡视1次。根据医嘱实施***、给药措施。⑥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患者治疔与康复的关健所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当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利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受到损害,影响到患者、医院及护士三者的利益,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分级护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分级护理工作。

4 讨论

新型的腹腔镜手术是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用电子、光学等先进设备原理来完成的手术[4],腹腔镜手术的适应人群和疾病较广泛,包括泌尿、肝胆、胃肠等等系统,患者病情千差万别,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不同,为了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和照顾,需要“分级护理制度”来落实实施,由于确定护理级别的主体为医生,而实际分级的依据为病情[5],但最终的操作实施者为护士,这就为分级护理实践中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根源,基于上述问题的产生,应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分级护理进行干预,力***在源头、操作中使之更加完善落实,最大化地降低不利因素影响。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6]。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现代护理理念贯彻其中,使患者感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分级护理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7],并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为解决定级不准和医护沟通的问题,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而最终的护理级别由护士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8]。

综上,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核心制度之一,针对腹腔镜手术后分级护理实施中的问题,采取干预分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它能真实反映患者病情和护理要求,将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到位,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病情,推动护理质量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68.

[2] 王秋韵,陈娴洁,张维.分级护理常规公示制的实践与探讨[J].上海护理,2003,3(1):42-43.

[3] Kudaiberdieva A,Kangeldieva A.Predic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outcomes in tubal infertility[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2005,45(5):460-461.

[4] 邵爱仙,黄丽华,胡斌春,等.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6-39.

[5] 王帮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9):111.

[6] 靳亚勋,卢国庆,赵文彬,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2):279.

[7] 王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7):1587-1588.

[8] 秦德芳,唐红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外科杂志,2006,7(5):34.

[9] 马玉叶,石贞仙.分级护理在综合医院临床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6(04):291-292.

[10] 戴艳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8(12):144-146.

分级护理制度篇10

[关键词] 层级管理;责任包干护理;护理质量

[中***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99-03

2010年卫生部发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目的是要达到“三贴近”,实现“三满意”,从而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也积极响应号召,按照《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在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文书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不断解读实践,我科室在护理模式上不断求新、求变,目前采取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在护理工作模式的做法和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开放床位38张,配备护理人员14人,助理护士2~4名。其中:主管护师即高责护士3人(护士长1人,其他2人主要担任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12人。工作5年以上护士8人,不满三年的2人。排班模式为APN模式(护士长不参与APN排班系统),A班护士为4人(其中1人为护理组长),P班护士为2人,采取新老搭配,其中老护士为当班组长(包含1名全夜护士,于22:00下班后要在值班房内休息,以协助N班工作或进行技术指导),N班护士1人,在N班及全夜护士中也体现了新老搭配的特点。

1.2 方法

1.2.1 层级管理 我科室护士采取层级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架构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同时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方法。

1.2.2 小组责任制 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管固定的病房和床位,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夜班轮转,不固定责任护士,分管病区的所有患者的一切护理和***由小组成员轮流进行管理。

1.2.3 管床责任制 即护士管床包干制[1],将科室的护理人员分为4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分管固定的病房和床位,每个小组抽出一名护理人员连续上A班一个月,负责所管患者的一切护理和***,当她休息时由同组的护理人员管理本组患者,其中护理组长分管患者3~5个,主要是危重患者,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般8~12张床位,于患者激增或接瓶高峰时段适量增加人力,护理组长每日根据当日患者总数安排责任护士分管床位及患者总数。

1.2.4 三级质控 护理质量控制采取三级质控,责任护士进行一级质控,护理组长进行二级质控,护士长进行三级质控,质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的落实、***的执行、病情的观察、患者安全的落实、护理文书书写、所管病区的环境等各方面。护理组长全程参与交接班过程,主要针对新收及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对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指导,护士长针对危重患者对护理组长进行指导,并对整个病区进行全面质控,当护士长休息或外出学习时由护理组长对整个病区进行全面质控。

1.3 观察指标

实施效果从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落实、***及时性、不良事件、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几个方面来观察,主要比较2011年及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的2012年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

1.4 评价标准

1.4.1 护理质量及护士对病情知晓度的评价 以护理部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季度及年终对各项护理质量巡查的结果统计为依据:巡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落实、护理文书质量、护士管床职责落实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等。

1.4.2 健康教育覆盖率 以护理部每季度及年终检查结果为准,通过巡查患者对有效咳嗽、咳痰、缩唇呼吸等方法,留置胸腔引流导管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及饮食、用药等的掌握了解情况为评价标准。

1.4.3 满意度调查 医院服务促进办公室每月以无记名方式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病区环境、技术评价、基础护理落实情况、饮食疾病及出入院相关指导等。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不难看出,从基础护理落实、***及时性、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护士巡视病房的主动性、操作前的告知等方面,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前者;从表2中可以看出,护士对病情的知晓程度、患者满意度,实施后也有较大改善。

表1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注:2011年全年收治患者总数为1 208人,2012年全年收治患者总数为1 340人

3 讨论

适当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是更好地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所在。通过本文的研究,现总结层级责任包干护理管理模式有以下优点:

3.1 体现了团队意识

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强化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交接班质量[2]。

3.2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由表1的实施前后几个护理质量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基础护理落实及***及时性、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有明显提高。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使责任护士有充分的时间同所管床位患者培养护患感情,在护患相对熟悉的环境下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也利于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患者有足够的安全感;另外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在对患者安全评估方面也比较全面,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体现了把满足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原则[3],同时连续固定的排班模式有利于护士的层级管理,有利于护士的成长[4]。

3.3 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医护患三者的关系

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减少了患者有需求时的盲目性,也避免了护士之间互相推脱责任,而责任护士也会在第一时间给出最及时最有效的处理。责任护士同患者之间的护患感情更加牢固,作为患者与医生沟通的纽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5],密切了医护患三者的关系。

3.4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士对病情知晓程度

实施后,护士对患者实施连续不间断的护理,工作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连续护理使护士对患者病情有了连续的了解掌握,提升了对病情的知晓度,从而更好地实施护理措施。实施后可以改变护士长管理不当、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的情况。实施后,工作的及时性有了更多的体现,工作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扎堆处理一个患者,或患者无人管的现象。

3.5 体现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层级责任制管理是对护理核心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例如护理核心制度中的查对制度,有效的查对可以避免护理操作当中的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实施前的查对工作是由护士个人或两名低年资护士来完成,但是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要求在做到双人核对的基础上,必须有一名高年资护士参与医嘱的查对,对于疑难医嘱必须有护理组长参与查对,使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有据可循,更有职业安全感,也使患者的安全有了明显的保障。

3.6 提高护士积极性及综合素质

我科室的层级责任制管理还体现在绩效分配方面,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根据不同层级采取不同分数[6],倾向护理岗位责任重及工作量大的护士,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同时护士参与科室绩效分配,自己打分,护士长进行审核,使护士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层级责任制管理使护士在管床能力、病情观察、医嘱处理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改善了医生对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的不良印象,增加了医护信任度。

3.7 提高护理人员利用率

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地实施层级管理[7]。

在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及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的大环境下,要满足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护理管理理念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而适当的护理模式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观念,也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患者要我服务,层级责任制管理的理念是我为患者服务。在层级责任制管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更多的体现,更加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惠根,陈凌,黄红友,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1.

[2] 林辛霞,陈阳新,郭亚金,等.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床边交接班模式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6(24):1674-1675.

[3] 彭刚艺,冯秀兰,陈伟菊. 对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3):25.

[4] 邵瑞芳. 连续固定的小组排班模式利于护士层级管理[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7):80.

[5] 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 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45-246.

[6] 刘雪琴,彭刚艺,李漓,等. 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2-24.

分级护理制度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分级护理制度10篇

学习

新生儿脐带护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生儿脐带护理10篇,内容包括脐带落了后怎么护理,新出生婴儿脐带护理。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

学习

上层建筑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上层建筑10篇,内容包括上层建筑常识积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农业技术指导员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技术指导员论文,内容包括农业技术论文提纲范文模板,基层农技员论文怎么写。按照农业部、人事部《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l993]农(人)字第52号)和《印发农业技术推广

学习

调查问卷分析模板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调查问卷分析模板,内容包括心理调查问卷模板10题,大学生消费调查问卷模板。此次的调查对象是各年级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850分,回收821份,均为有效问卷。三、数据统计1.对跳蚤市场的了解情况:知道的

学习

三好学生自我总结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三好学生自我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三好学生自评总结100字,三好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小学。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会坚定理想,努力朝着目标前进。高中自我总结100字【2】我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

学习

民航空管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民航空管论文,内容包括民航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民航空管系统论文集。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经验比我国的空中管理经验要成熟很多,自然设备上也比我国的设备要先进很多,同时,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比我国的科技水平高出来很多,所

学习

养老护理员培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养老护理员培训10篇,内容包括最新养老护理员培训方案,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材料。1.建设养老护理员培训总体标准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而为了保证培训

学习

高级护理专业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护理专业10篇,内容包括高级护理专业详细解读,学高级护理专业的日常。(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研究生论文毕业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论文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6篇怎么写,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

学习

学生实习自我总结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实习自我总结10篇,内容包括实习自我总结100字,疾控中心实习自我总结。实习在帮助快车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

学习

保险学习培训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学习培训总结10篇,内容包括学习保险培训第一天总结,保险行业新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1个人胜任力理论及其胜任力模型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McClelland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传统性向测验和专业知识考试测定个人潜能失效问

学习

大一学生自我总结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学生自我总结10篇,内容包括大学学年个人总结大一,大一期末自我总结。在学习中,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一个考验吧,高中四年到大学,地狱与天堂的转变!涅磐后重生,但却不是凤凰!大一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一

学习

建筑学院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学院10篇,内容包括建筑学院十周年,建筑学院怎么写参考文献。主办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4-6011国内刊号:11-3032/TU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5期刊

学习

机械电子工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电子工程10篇,内容包括免费机械电子工程论文,机械电子工程参考文献有哪些。4.PCB组件动态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任建峰,RENJian-feng5.电子机械工程装配结合面防护技术研究梁元***,温力,杨***华,LIANGYuan-jun,WENLi,YANGJun-h

学习

新生儿脐带护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生儿脐带护理10篇,内容包括脐带落了后怎么护理,新出生婴儿脐带护理。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

学习

养老护理员培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养老护理员培训10篇,内容包括最新养老护理员培训方案,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材料。1.建设养老护理员培训总体标准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而为了保证培训

学习

护理会诊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会诊10篇,内容包括护理会诊讨论内容,护理会诊的内容有哪些。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

学习

冠心病护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冠心病护理10篇,内容包括冠心病的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理护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死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

学习

儿科护理学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儿科护理学10篇,内容包括儿科护理学常用口诀100篇,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问答。【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

学习

冠心病的护理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冠心病的护理10篇,内容包括冠心病的中医护理知识,冠心病的护理心得与感想。冠心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在医学上,我们把冠心病称为***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主要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型、

学习

护理硕士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硕士10篇,内容包括护理专业硕士前景,护理硕士教材有哪些。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分析,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凝练以下主题。1.增设专业特色课程。访谈对象普遍感到: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学位公共课和基础课设置较多,而专

学习

护理学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学校10篇,内容包括护理学校招生简章范文,护理学校经历简述范文。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