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论文第1篇
设计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学科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学科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典型课例分析———兼谈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新课程专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模块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研究简介、优秀学科教育研究介绍、教育论文写作。这三个模块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功能。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学教育理论,含三个分支,分支一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目标教学”理论与中国高考;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分支二数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概说;古代外国数学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数学课程概况与突出成就;欧洲数学课程的发展;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分支三数学学习理论:“学习”与“数学学习”概说;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人本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2篇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3篇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 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4篇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5篇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受各自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其思维、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留学生大多主动,热情,勇于发言,表达直接,因此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不适合留学生教育。尤其是中医内科学,不同病证病因相似,但病机诊疗大相径庭。比如脾胃系十余种病证,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素体本虚,但病位有别,病机迥异,内容枯燥、无序,仅作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为此,为符合留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授课形式方面要有所创新。授课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兴趣,需要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授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片、录像、FLASH动画、流程***,以及表解式、比较式、归纳式、提问式的表格汇总,使所授内容由抽象晦涩难懂变为形象生动直观,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易接受,增加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感性认识。
另外,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针对A类和B类学生,在课程任务讲授结束之后,建议预留一定的学时,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其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分组讨论—总结点评。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塑造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因该两类学生掌握知识全面,具备一定综合分析能力,故有条件实施PBL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BL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教什么,会什么”转变为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毕竟留学生学成回国后,脱离中医大环境,遇到问题只能自行解决。通过PBL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
2采用模拟实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其课程精髓。临床见习带教便是课程结束后的另一种教学形式,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是,近些年,由于患者维权意识增高,医患关系不协调,尤其是对与患者交流有障碍的外国留学生,要进行临床实际操作非常困难,采用模拟实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采用模拟人教学及应用多媒体临床教学模拟系统教学更为必要。模拟病人(Simu-latedPatient,SP)又称标准化病人,顾名思义,是人为的根据一定要求扮演的标准化的病人,目前教学中多由临床带教老师扮演模拟病人。其优势在于: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学生临床实际操作难的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利用所获得的资料做出初步诊断及进一步的处理方案。另外,从模拟病人反馈的信息中可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漏问相关阴性症状,漏查一些与鉴别诊断及并发症有关的体征等,从而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教学医院和教学培训基地的多媒体临床教学模拟系统,该系统提供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拟真实场景,学生可扮演各自角色,巩固深化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采用模拟实习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实际中的一些困难,也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6篇
本研究结合多种方式方法,分阶段实施,实现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化,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1.1第一阶段利用角色模拟,用标准化病人,让学生体验临床诊疗场景。练习与患者沟通技巧和问诊查体能力。我国近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的影响及患者的不配合,因医学生观摩病人引起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患者认为隐私权受到损害,因此学生见习、实习时不配合,导致学生接触患者的畏惧感、动手能力和跟患者沟通交流问诊能力不足,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相对降低,导致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同时也由于目前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见习教学多照搬以往本科的教学方法,以疾病为中心,主要目标就是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从而导致学生常出现由课堂初始进入临床的茫然,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接轨。本研究教学以典型病例示教为主,狠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实践,提高问诊查体的基本能力。校内实训教学采用的是对聘用大一学生通过培训,挑选合格者为标准化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病例的问题。标准化病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医学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病例有其局限化,而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需要,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可以扮演任何一种病情,并将该病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深度。标准化病人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直观和人性化的评判。如学生的理论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医德医风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标准化病人与该实习生交谈的过程中得出的,更为客观和全面。标准化病人的缺点就是体征不会有阳性表现,结合学校的实训室的胸、腹部模拟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体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问诊查体能力。
1.1第二阶段利用PBL教学让学生拓宽思维,在可能的疾病内容中考虑分析,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这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知识点。内科学在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课程之间架起了桥梁。然而纵观现在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真实情况,学生多是死记硬背内科学书上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并没有使之连成体系。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遗忘,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又不能一一讲解有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此采取PBL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导向,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研究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适当临床病例资料,设置问题导入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以问题为基础,培养了学生将多种因素关联起来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以疾病的一个症状为切入点,让学生纵向讨论可能的病因,逐步增加病例资料,让学生逐层分析,最后做出诊断,制定诊疗措施。学生主动的学习,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并且分组讨论分组汇报,在此过程以前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复习,通过分析运用,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建立,提高了理论实践水平。
1.3第三阶段利用病例分析综合分析。经过第二阶段的练习,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集中给予较复杂的病例,综合讨论分析,提出诊断和诊疗计划。同时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常见病,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制定健康指导。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让学生给患者进行实施健康教育,这种应用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水平,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的掌握如何保健和预防慢性病,有利于基层卫生服务。校内实训授课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结合多种方式方法,将理论和临床实践在校内得以结合,弥补不能到医院见习的不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合了临床思维及医德等相关内容,并为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得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实践者和促进者。更好的提高专科临床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临床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就业后在基层卫生服务中能更好更快的用得上,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民众。
2OSCE考核
在内科学学习结束或进入临床实习前,通过内科学临床实践技能强化训练后,本研究参照OSCE进行考核。考核时选择某系统典型病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利用标准化病人、高端模拟人、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各种穿刺考核模型(腰椎、胸腔、腹部穿刺监测考核模型)、心肺复苏模型等设备进行的系统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现场心肺复苏、临床常用化验值解读、心电***操作与阅读、X线或CT片阅读等项目的考核,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常1小时)完成住院病历书写,做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等,并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通过考核要求者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具体评分标准为:病史询问10分,系统体格检查20分。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10分,临床常用化验值解读、x线或CT片阅读10分、心电***操作与阅读10分、各种医疗文件书写20分。诊断、鉴别诊断、***措施15分.其他如仪表衣着、医德医风等5分。
内科学教学论文第7篇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传授知识体系,学生以聆听者、旁观者的身份听讲、获取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尽量理解重点、难点,下课及时、认真地梳理、复习,力求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此模式具有信息量大、充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因为是全程输入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身份而凸显出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未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参与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沉闷;(2)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在听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较为随意,未提前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框架缺乏了解,习惯于等着老师讲,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没有讲的内容就忽略,不明白的问题直接跳过,不愿也不会主动展开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及能力;(3)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授,互动较少,学生没有与老师的思维形成共振,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定式,缺乏质疑的勇气和批判性思维;(4)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大班理论集体授课,缺乏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环节,无从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无法兼顾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的个性化要求[3,4]。综上所述,“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医学教育者们所期待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相互交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觉性选择性的学习,使其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进而建立创新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良[2,5]。参与式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外许多院校的课程中实施,并因其突出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形式多样,方法丰富,具有可行性[2,12]。参与式教育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即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小讲课后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小讲课的相关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掌握所讲内容。另一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如:小专题介绍、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与学习等,灵活应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自然法、合作学习法、功能意念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6-8];(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团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学生单独学所取得的成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意识、互助习惯,共享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充个人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思考、概括总结、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个体化和个性化[12]。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比较宽松的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自我拓展,而不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
3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保障《内科学》教学质量,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构建并应用了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环节,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6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展示对本节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以PPT为载体,展示语言为中文、英语或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前置补偿,对本章节内容中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2)新课预习,预先熟悉、梳理本章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概括介绍,提出不理解、有困惑的内容;(3)知识融合,横向联系相关知识体系,将本章节内容与曾经学习过的有相似特点、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疾病作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及融会贯通。每位学生均需参与展示,以团队(2-3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照组学生不做展示,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主观、客观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展示内容详实、具体,条理较清晰,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了初步梳理总结,展示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其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良好,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较高。学生们普遍认同“课前展示”在理论授课之前的承上启下、有效衔接作用,在复习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预习新课,有效融合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知识,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梳理、概括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提出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使得在其后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演讲技巧、课件制作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照组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习时比较随意,时间利用不够高效,有开小差及做其他事情的情况。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感较弱,互动较少,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不高。在最终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对主观题的回答明显优于对照组,选择题得分也较对照组同学有所提高。
4对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出人文和专业素质协调发展、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的医学生,更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要逐渐训练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临床思维、善于沟通交流,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的医生,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13-15]。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和平台。加强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参与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被动的聆听者、旁观者变为课堂的有机整体。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就成为其自我发现、自我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强化快速学习能力,在锻炼思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展示除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梳理总结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外,还对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等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前展示后,教师及时进行反馈、点评,有效地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对不同资质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具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