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流平台篇1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交流;平台
[中***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已经建立符合自己本校特色的学习交流网络信息平台。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本文以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研究为中心,针对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现状与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现状,论述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主要的功能、研究意义等。研究构建师生网络交流,学习自测,资料***,意见反馈板块等功能齐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一、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微信、微博等大众平台的出现,大学生网络信息平台主动校园信息、通知。但由于一些原因,大学生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安全的管理系统或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及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真正实现共享,无法进行无障碍的网络交流。现有的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信息平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无法满足学校对学生、老师的想法和意见及时了解的要求。现存的网络平台对于师生网络交流,学习自测,资料***,就业信息板块等一些功能还不具备,学校原有的信息平台还只停留在推送信息、选课的基础上,无法达到收集建议、解惑。因此,导致大学师生课后学习交流窄化。
第二,师生难以随时沟通。虽然大学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问题,但这种交流只是零碎的,效率极低。这就要求实现一个供教师和学生交流探讨的理想网络虚拟环境,最终达到方便且功能完善的交流学习系统平台来增进师生交流。
第三,网络平台本身存在不足。在技g和运营模式上,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基础,但专门针对大学师生和校园生活的网络平台还不多见,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
第四,网络平台的不规范。目前社会上的类似平台如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存在局限性也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并且社会上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缺少一个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上的人才情况了解的比较少,甚至有些平台为博人眼球,恶意推送虚假消息。
第五,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难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际的交流和共享平台,往往需要学生和老师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资源共享,然而这些资源大多数具有相似性和通用性,容易资源重复和浪费。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数字化、功能齐全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打破传统的信息平台的功能,集师生交流,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交流互动、信息的筛选和资源的共享、学生意见反馈、家长参与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学校、学生可以共享同一个信息数据,实现真正的内容管理、协作与共享、个性化和不间断的服务。
二、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研究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信息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网络信息对我们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能够简化繁琐的工作步骤,弥补传统的工作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时效性。建立合理的、适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平台十分重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大学生学习网络信息平台的交流互动为老师提供一个与学生沟通引导的新形式。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弥补面对面教育引起的局限性。网络平台则基于数字化的网络空间通过双方互联,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的,它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信息化,更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普遍化、快捷化。
(二)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交流互动
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具有公开性、群体性等特点,学生、老师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与学生建立稳定的、可信任的形象,这是对老师的品质、知识等人格魅力和综合能力的挑战。让学生有问题可以得到倾诉,并且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老师与学生的想法,制定工作计划。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提供便捷的、高效的交流思想,即可一对一,又可一对多,可以查看历史信息的互动交流,为大家所喜欢。
(三)实现信息的筛选和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学习交流平台对可能侵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进行筛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正能量的资源与信息。可以在这里推送校园的通知信息、重大事件等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信息,信息下设有网络链接,可以与网络信息平台相联系,学生随时提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疑惑和建议,***的老师、学生都可以予以解答。
(四)有利于学生意见实时高效反馈
目前,***的平台系统中,很少有形成性的评价。这使意见信息量过大,无法及时了解和真正解决问题。网络信息平台设有意见反馈的模块,学生可以对学校、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对网络平台的改进建议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大学生信息平台,改变以往传统的形成性评价。建立意见反馈的信息收集链,意见信息的集合与筛选,使信息更加的明了,方便被评价者的浏览。从而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的交流,是网络平台成为学校、老师于学生的共同的桥梁。
(五)实现家长的参与
特有的板块可以使家长参与其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是家长了解学生情况、配合教师进行管理的良好纽带。
(六)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与丰富的资源,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为老师同学提供诸多便利,而且学校的网络平台还具有持久稳定、用户多的优点,适合师生相互联系,消息,联系毕业生,新生了解学校,快速适应学校。
三、网络信息平台的框架
致力于研究属于学校、老师和同学三方的校内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平台具有数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优点,极大的满足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同交流,增进感情,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为学校教师备课,教学演示提供丰富的环境,从而构建优质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运用先进的技术路线,以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平台的实用性,所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用性
要在用性的基础上追求先进性,因此,实用性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这个系统便于联网,便于维护与管理,并且使用操作方便的汉字、***形处理等,本着实用性的原则,简便是必不可少的。让老师和同学喜欢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多方共同沟通交流,也可以留有单独交流的空间,真正实现有问必答。
(二)便捷性
大学生网络平台可以展示优秀作品,比赛,获奖视频等,家长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采用结构化、系统化的设计形式,适应工程的调整变化,适应软件版本的更新和升级。教师可以分享教学资源和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家长传递学生的最新活动情况,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也能了解师生情况,适当的增进一些学校设施等。
(三)安全性
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必须具备的就是安全性,否则学生的相关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产品。
四、结语
校园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是信息时代的校园人际交往、互动、学习进步的载体,我们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调查分析对其研究意义、主要功能、构建研究进行论述。本文较为具体地描述了我国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平台的现状,分析概括了大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的构建,论述了大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
[参 考 文 献]
[1]吴延水.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0(5)
[2]赵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盛琳阳,李金鹏,赵薇.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8(29)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2
一、建立移动互联网教育交流平台的意义
目前国内教育机构繁多,授课方式也很丰富,更有一些实力强大的教育机构直接和学校合作,立体针对性的把授课内容、辅导内容、兴趣培养等安排给学生,但是这些资源市场占有率很低,成本高昂,普通家庭和学生无法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如果在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今天,对教育交流这一方面有一个合理全面的布局,一定可以将教育资源高质量的整合,同时提高学校、教育机构、学生、家长、***府等方面的沟通效率,甚至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科学规划教育路线。
二、少儿交流平台的定义
少儿交流平台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针对学生学龄、所在地区、地域文化等因素合理规划,在教育方、学生、家长之间建立的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中可以随时信息和反馈信息。例如较为流行的爱葵花、JUNIMONG,他们都具有少儿交流平台的一些基础特性,平台希望突出用户主体,交流使用环境使用整个学龄学生,减小了互联网对少儿造成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损害,便于各类用户之间便捷的交流。但是国内对于少儿交流平台的建设并不完善,年龄阶段和社交范围分类混乱,操作界面易用性低,用户粘性也很弱,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学校等教育方面有关,但是本论希望通过分析少儿教育交流平台本身,得出科学的架构方式和界面设计方法。
三、教育交流平台现状分析
国内的网上教学平台,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交流平台发展的相对成熟,前者将互联网资源、相关网站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课件和资料库整合搭建,利用完整的平台和网络技术使其能够流畅有秩序的运行,同时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延展出一系列的关于教学业务的子项,为传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北京师范大学在2001年时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教育学院,它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了深造和培训,其中包括了课程资源,资料库,教学课件的展示以及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将传统授课方式和网络结合在一起。
其实教育交流平台中信息传达这一功能也很重要,这在少儿教育交流平台中可能更为重要,但是又不能设置成普通的社交平台,一定要功能精简;信息科学分类;行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这样的平台搭建才有利于学校、教育机构、学生以及家长之间更有效地交流。
目前常用的社交软件在功能方面非常丰富有趣,其中LinkedIn,一个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并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招聘、求职方面的信息是基础,随着个人档案的延续和公开化,让其中的某个行业都变得有序,为个人的提升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其中就LinkedIn做到了信息的专业化和***化,整个社交环境中信息相对普通社交媒介更加专业和专一。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微信”,其特点是构建熟人网络,沟通的方式很类似于传统的见面交往形式,不论是信息还是回复信息,都是在和相对熟悉的人进行交流,所以这个社交环境的氛围很放松,让人觉得很安全。以上举的两个案例都是特点十分鲜明的社交环境,如果将两种特点合理的整合在一起,一个相对封闭、安全并且专业的社交环境很适合少儿教育交流平台的发展。
四、少儿教育交流平台的架构
通过上文的分析,一个少儿教育交流平台需要从用户、内容、模块、信息以及回馈等方面入手。
(一)少儿教育交流平台的用户设定
设计平台中用户最直接接触的便是平台的终端,也就是手机或是电脑中使用的软件,过去的方法是为平台中不同的角色分别设计客户端,但是这样容易造成管理的不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失误。平台中融合学校、教师、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等角色,系统会根据注册信息识别分类,也就是说用户只需打开客户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登录便会得到相应的功能界面和使用权限,比如,学生会会在客户端中接收到老师、工作人员、家长的实时信息,也可以查看学生自己的课表、老师安排的课程作业、教育机构的课程安排,这些都是查看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信息,前需要申请老师或者家长帮助自己修改辅导,最终到公共的平台中。
(二)少儿教育交流平台的内容
平台中所的内容必须是经过核定,并且符合学校要求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类得出教学模块、课程选择、教师成绩、学生成绩、教育机构等部分,其中教学模块是相关课程的补充知识,会选择性的发送到指定用户组,便于用户理解课程内容,并对延展知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课程选择是学校和教育机构将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信息在网上,供学生和家长查看,帮助他们选择和安排;
(三)少儿教育交流平台的模块设定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反映整体软件的易用性,不论是使用体验、操作交互、视觉体验等,首先要合理模块的设定。功能鲜明独特的平台才能让用户留下,所以不能复杂臃肿。首先,最主要的是信息公告,分三级信息:对所有人、对学生或是家长、对教师或是工作人员;其次,是内容分享模块,用户会被系统主动识别划分在不同的用户群内,内容看起来就不会庞杂;再者是讨论组模块,这一块可以设定限时讨论组,一旦达到讨论目标或是指定时间,群组会自动解散,帮助平台中用户解决自主问题;最后就是报名及管理模块,由于平台中有学校与教育机构,这一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和家长,根据学校或教育机构所的相关信息,他们可以选报中意的课程,得到认证后便可以前去上课;对于学校或教育机构,在这一模块中可以看到报名的信息,得到数据库中学生的各类信息,也可以有选择的录取学生。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3
关键词: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功能实现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89-04
一、引言
1.高校专业交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专业认知度不高、专业情感度不高、专业学习投入度不高、专业就业认同度不高等方面。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下笔者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识太过薄弱。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及***搜索,发现高校中不同专业中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有差异性。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科地位、知识系统、素质要求、就业情况等多方面的认知理解不大相同或相似,如何将专业知识的掌握转化为专业情感的发展及对专业的深入理性认识,同时如何将学习者初始的、模糊的好奇心细化为一种对专业的、纯粹的学科兴趣是目前高校专业交流主要解决的主题。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专业认同感的不仅仅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很多外界客观因素。如,学生个人行动力的差异、行为习惯的不同、同伴之间的协作、校园学风氛围的影响、学校相关教学学习条件的限制等都会从多方面影响学生的专业的认同感。而不够丰富的学习行为投入、缺少相关实践经验以及对自身认识不全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学生们对专业认识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判断自身能力、性格与所选所学的专业是否合适[1]。由此可见,对专业认同的个人因素需和外界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自己的专业认同感。
(2)微信公众平台是新兴的通信方式之一,具有快速、动态、实时互动、受众多等特点,为解决高校内大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高校专业交流存在以下问题,有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得到妥善解决:
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渠道或由于自主性不够等原因与导师之间缺乏联系互动。大部分高校中都有本科生导师制度,但收效甚微。不仅在于导师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盲选,同时学生缺乏与导师交流的自主性;大学生很难及时获取专业内权威和实用的资料。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虽然网上有很多资源供学生学习,但是学生缺乏获取资源、收集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而专业内权威和实用的资料就更具有专业性,对低年级大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低年级大学生与高年级或已毕业大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高校中存在着学生社团、学生会、科协等多种多样的社团和学生行***部门,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往往是交叉的。即使是相同专业的学生,具体的交流也是围绕社团活动主题进行的,很少有专门的专业交流。
2.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解决举措的可行性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上线,一开始主要面向公众人物、***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合作推广服务,进行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和即时互动,并且此时已经拥有了亿级用户,同时这预示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潜在用户数量惊人[2]。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等多种功能,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高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新生事物的尝试充满热情,碎片化学习等特点,也使得他们对微信这类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自华中科技大学首次在高校新闻宣传领域推出高校微信以来,其他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针对的用户主要为在校学生,使其发展中既存在着特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笔者从国内的有关文献研究中发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虽类型多样化,但大多数是关于高校教育管理层面的,如:学校德育,期刊交流,新闻宣传等,其中缺少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平台的构建研究;另外,国内虽然有解决大学生专业方面问题的研究,但是缺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解决对策。同时,笔者从国外的有关文献研究中发现国外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外有原型,但没有高校专业交流的平台。比如:国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是以Facebook的开放***谱为主,并辅以WhatsApp,在Facebook上体现了专业化的趋势。而本项目研究类似于国外Facebook中的专家交流形式。
截至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平台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能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展开专业内交流,通过项目中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平台构建的“导师来见面”模块,“专业知识知多少”模块,“学长一帮一”模块,“考研就业知多少”模块的就业指导部分和考研指导部分为大学生提供解决现实中关于专业学习、专业前景、考研指导、专业认同的现实问题所构建的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平台。同时将解决方案与微信平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和功能。
二、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设计原则
1.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活动与设计不能缺少相关理论的支持,在笔者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理论的基础为后续设计与支持提供了帮助,主要的理论支持包括:
(1)个性化学习理论
1)个性化学习理论侧重“定制”,强调以人为本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人性化、真实性、生活化、开放性等自身特点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physiological)需求,安全(safety)需求、社交(belonging)需求、尊重(esteem)需求,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项目中所搭建的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已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求层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以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超越(Self-surmount)的需求层次为目标。
具体的模块设计如***1所示。
2)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分析,我们可以实时更新和提供学生期望的资源和模块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2)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笔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设情境―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环境搭建;确定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确定推送资源的主题;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主题性问题的学习和探究;效果评价―教师在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
(3)关联主义(connectivism)
1)关联主义由加拿大学者于年提出的一种通过对混沌(chaos)、网络(network)、复杂性(complexity)和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进行探索整合而来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认为学习发生在一个核心要素不断移动的混纯的、模糊的环境中,并且整个过程是不受学习者个人控制的[4]。
2)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过程中,项目成员通过学习者下意识的学习活动,结合后台数据分析,这样项目成员就可以将学习集中在建立与专业知识连接的系列方面。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关联,形成一张知识网络,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升了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设计原则与方法
在项目前期和中期进行过程中,基于笔者的研究与调查分析,结合高校专业交流的问题和微信公众平台两个主题,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高校内专业交流是微信平台实现的主要目标。微信平台应以学校网站为依托,增加专业内前景、基本资料的提供,强化平台功能。
(2)提供多种多媒体资源。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不仅能得到课程资源、专业有重复资源、教师资源,另外,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资源形式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的交互。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多方交流,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交流的需求和促进平善。
(4)订阅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自动回复功能获取专业内最新资讯等需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留言给微信公众平台,以便平台管理人员及时回复信息。
要遵循以上几个原则,需要与网站或第三方平台研发者加强沟通和协作,平台建设需要研发者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自定义菜单)。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笔者通过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发现各所大学的微信公众平台基本实现了动态信息功能。为了更好地使本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增强专业认同及归属感,笔者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设计了如下结构和功能体验,以期更好地利用这一新兴媒体。以下结构与功能仍在搭建和实现中。
1.结构设计
针对大学生的专业需要,采用模块化系统设计,将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进行分解、归纳和整理对专业内容进行整合,既考虑每部分功能的***性,又考虑信息的共享性。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功能由三个模块构成:导师来见面、专业知识知多少、学长一帮一、考研就业知多少[5]。平台结构如***2所示。
2.功能及结构设计
每个模块的结构设计作为功能的承载,承担不同的任务。四个主要模块的运行都有赖于接口的高级开发。
(1)模块一:导师来见面
功能:获取专业内所有教师的基本资料以及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为教师打造的专属的模块或视频;学生可以平台上所提供的教师资料提问和留言。
目的:满足了学生、导师的需要,实现了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对多的交流与沟通。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本科生导师关系确定后,可以实现线上交流和提问,同时可以实现线下交流。
(2)模块二:专业知识知多少
功能:平台上提供由教师选取的的具有权威性及合理性的的专业期刊;提供专业内权威专家的相关资源(视频、学术讲座及相关论文);以视频或者文本的方式提供专业内高年级优秀学生所分享的专业学***验和有关学习资料推荐。
目的: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学生专业认识,改善专业思想,最终打造专业品牌。
(3)模块三:学长一帮一
功能:提供专业内高年级学生按照各自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能力的预先分组,低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薄弱点选择类别进行了解,自由选择,搭配和组合。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提供平台的正式分组。整合平台中该模块的问题回复制作新生入门。
目的:分组部分确保成员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合理有效;平台上该模块内部低年级学生基于大学中生活、学习、感情、专业等多个方面与高年级学生进行及时快捷的交流;新生入门部分则是专业的指南针和品牌。
(4)模块四:考研就业知多少
功能:平台将为大四学生提供考研指导(学校***策、专业***策、考研讲座)及就业指导(就业情况、就业***策、面试技巧)。
目的:通过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为大四学生提供全方位和人性化服务;增加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考研率。
四、微信公众平台功能介绍
这一平台向公众开放,每一个人都可以用 QQ号码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使用QQ号码,登录 http:///, 确认成为公共账号用户。申请的中文名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确认公共账号后,就会进入微信公众媒体的后台。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六个版面,功能介绍如下[8]:
1.个人信息设置
点击“设置”栏目,管理者可以上传个性头像,设置微信号,点击保存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将该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后,可以添加为好友,或者搜索该微信号添加好友。
2.用户管理功能
点击“用户管理”栏目看到如***3所示界面,学生、教师可以在组里讨论和交流,以方便查找和发送信息。
3.素材管理功能
点击“素材管理”栏目,可以在这里上传***片、音频或者视频,上传的素材可以重命名、***和删除。
4.统计功能
点击“统计”栏目打开如***4所示界面,可以使用用户分析功能、***文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等功能,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去分析和完善平台。
五、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潜力展望
95后是现在大学校园的主体,作为现今社会的创客主体,是社会技术、思想、观念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微信公众平台也因符合移动学习下的“4A”原则和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专业交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归属感成为可能,笔者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对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在未来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①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协同,同时使得学生之间的小组协作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成为可能;②符合移动学习下的“4A”学习原则,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支持多终端学习,移动学习成为主流;③支持多种媒体形式,并行利用***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混合式学习,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扩大分享范围;④提供专业内学生与教师即时分享思想,提供学生、教师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⑤.运用网络资源,占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高地,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生管理;⑥推送专业内现状前景,打造师范类高校专业品牌。
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公众平台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扬长避短,采取针对性策略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挖掘微信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重要的方向。
六、小结
本文已从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平台设计原则、平台总体结构功能设计,以及平台预期实现的目标等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作了具体的阐述,期待通过新兴的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把自身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以简明、便捷的方式推送给订阅用户,利用微信平台弥补自身传播方式的不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项目目前集中在设计与实现阶段,项目后期所做的工作将具体围绕如何改进已建设模块和维护模块,收集后台数据,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整个高校专业交流微信平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则霜.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3).
[2]隋t.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4):219.
[3]刘欢,卢蓓蓉,陈颖.高校微信平台简洁之道[J].数字校园,2012(10):52-55.
[4]黄智超.关联主义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设计与构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5).
[5]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5):664-666.
[6]吴宝善.搭建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思考[J].教育管理信息化,2014(24):59.
[7]李小青,李建强.高校***书馆微信平台应用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2-34.
[8]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9]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2.
[10]赵炀.利用微信平台构建英语学习磁场[J].读与写杂志,2014(11):34.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导学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79―03
网络教育中,学习平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接口。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学习平台应用的质量对能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在网络教育中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探讨。
一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拥有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教育有以下特点:
师生分离。在网络教育中,学生不再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计算机、学习平台、教学资料和网络课程等。学生大多数时间只是看到教师的“录像”和在论坛上的留言。
学生自学为主。由于没有教师面授,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讨论和交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教师导学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讲授为主转向导学为主。导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学生按教师事先编好的教材,学习指南进行学习。同时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多维教学。网络教育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可以进行立体化教学。学习资源可以多样化。有学习平台提供的网络课件,题库,教案库等,也可以有来自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和来自学生中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追求人际、人机、人网的三维动态立体教学。实现网授与面授相结合;***学习与线外学习相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等。
二 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
我校05年引进了Blackborld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活动。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以浏览器/服务器(B/S)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门户技术、数据库和信息集成技术等为基础,以声、像、***、文等多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平台集文本、***象及视频、音频、动画为一体,可以实现教师***授课,***测验,***答疑,同步和异步讨论,批改作业、学习跟踪、学习统计、虚拟课堂、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和包括十几种题型的题库等功能。可进行知识管理和学习,教学跟踪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平台的讨论交流论坛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目前我校平台用户已经4万多,平台上课程有1000多门。平台成为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院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学生都围绕着平台。平台成了大家联系的桥梁,交互的接口。
三 教学平台的门户
门户是对教学管理实施的重要部分。Blackboard门户社区平台为我们进行门户管理提供了方便。我们目前建立的网络教育学院门户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教育学院选项卡:包括我的课程、网院通知模块、学习调查模块、网络学习指南、学生常见技术问题解答和网院主页的链接等。
网络教育学院社区选项卡:机构讨论板里面有自2006年3月以来的每个学期和学生互动的论坛、有教学问题交流区、教务问题交流区、和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2008年3月统计帖子总数有1万多。
另外在组织社区,我们建立了所有网络教育学院22个专业和50个学习中心的组织。
网院教师之家选项卡:这个栏目只有有关教师能看到,有课件制作工作站、培训专栏、公告专栏和交流园地等。
我们还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需求,创建了一些组织。如教务管理组织、教学管理组织、学习中心管理组织等。
四 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
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年龄特征,大多利用业余时间上平台学习。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导学和服务支持。
1 远程学习指南
网络教育在教与学上时、空分离的特点,要求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治能力。但是,目前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有的工作繁忙,有的缺乏网络学***验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比,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自治能力,“远程学习指南”就是这样一门对网院学生进行导学的课程。
《远程学习指南》课程,对所有新生开放。课程有下列栏目:
教学通知,有教学管理的教师的教学方面的通知。
管理规定,有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中山大学授予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等。
学习指导,有远程学习指南文档,远程教育导学课件,学习平台操作指南文档,相关插件***等。
专业信息,有网院22个专业的信息。
专业导学,有每个专业的导学课件。
教学计划,有每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
表格***,有各种表格***,如免修申请表、重修申请表等。
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等。
教学问答,有常见教学问题解答,平台常见技术问题解答等。
2 网院学生常见问题(FAQ)
网院学生住在校外,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家里上网。网络什么情况都有。有的用电信网、网通、联通、铁通、XX宽频、XX宽带等。情况比较复杂。
网院学生特别文科学生,有的不熟悉电脑和网络,经常打电话来咨询。我们将一些常见问题整理成FAO,放在平台上。
网院学生常见的问题(FAQ),内容有:
平台运行条件。有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课件的浏览要求。
检测网络故障的一些命令。如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Traced命令的使用方法。
影响网络速度的几个因素和测量网络速度的工具。
故障分类。将故障进行分类,有网络、电脑和系统软件等客户端问题,平台应用和课程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教务问题,课程作业问题等。
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提供各类故障的解决办法等。
3 学生交流论坛
为了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下列论坛:
课程论坛:每个课程里面都有。交流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每周至少有三个时间段在学习平台上解答问题,教师也会在课程论坛中组织课程问题的讨论。
由学科教师管理。
教学问题交流区:交流教学安排、辅导答疑、作业、网络课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教务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平台帐号、考试、成绩、学籍(含休学、复学、转中心、转专业等)、毕业等方面的问题。教务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学习平台使用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信息与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解答。
学生交流区:学习中心同学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区,也是学习中心各种信息的地方。由学习中心教学管理人员负责。
4 教务管理组织
我们还建立了《教务管理》组织,在教务管理组织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如分年级、分专业等。
教务管理组织有下列栏目:
学籍管理,有学籍管理方面的规定。
考务工作,有考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考试安排,考场安排等。
成绩查询,有成绩查询系统。
统考信息,有统考信息和相关规定。
毕业与学位,有相关条例,毕业生信息采集.学位英语,主干课程考试等。
表格***,各种表格***。
讨论板,有交流论坛。
五 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网院没有教师编制,教师都是聘请的学校各个院系的教师,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依托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办学。但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面授转为网授
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概念也起了变化,包括了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集合组成的一个团体
为了完成教师的转型,我们利用《远程教学指南》课程,对教师进行指导。远程教学指南课程有下列栏目:
管理文件,有***远程教育管理文件,学校远程教育管理文件等。
教师培训,有我们编写的主讲教师工作手册,课件录制规范和指南,教学辅导工作培训文件,中山大学现代远程平台培训,学期教学辅导工作安排及要求等。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远教会议,有远程教育会议资料。
远教研究,有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质量,国际视野,网络课程建设等。
远教网站,有相关网站的链接。
交流园地,有交流论坛。
网院对教师也有一些管理规定。如辅导答疑规定:每周至少三次登陆学习平台进行辅导答疑,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组织两次关于课程问题的讨论或案例分析。和作业规定: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作业,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等。网院有专门的巡教巡学人员。
六 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
校外学习中心是接受学校的委托,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
学习中心分布在全省各地,利用平台把它们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建立的《学习中心管理》组织,存放与学习中心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学习中心进行交流的地方。栏目有:
管理文件,有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培训资料,有教学管理培训资料,学习支持服务培训资料,技术人员培训资料等。
资料***,有相关的资料***。
交流天地,有交流论坛。
七 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规范统一
网络课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依托平台来建立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其讲授型课件由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统一制作和上传,制定了统一规范。
考虑到网院学生分散性、业余性的特征,缺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机会。他们全靠平台提供信息。所以平台上的东西都要规范化。要让他们一上平台就能够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界面都力求统一。
网院课程的五个统一:
课程规范统一
讲授型课件制作统一
课程论坛形式统一
***作业形式统一
注册管理由学院统一
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选派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技术。从而使网络课程建设从技术上得到保障。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都建设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充分利用该平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如讨论板、虚拟课堂、小组等。
3 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我们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刑事诉讼法原理》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运用了系统工程框架、对象导向框架和法治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借鉴集文字、***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综合集成多种与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制度、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教师与学生等资源,形成具有整体学习与交流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展示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例如“模拟法庭”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凸显以设立学习目标为核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内容,依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需要分阶段完成3篇指定的课程综述、调查或研究小论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平台上整合了大量的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和统计学软件的学习使用。利用各种搜索、论坛、博客、调查、电子邮件、虚拟课堂、聊天室等为课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学习的选题研究报告和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阶段多任务的教学,解答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特别组织了课程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增进了学生的协作和交流。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设计。生物信息学本身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兴学科。模式生物测序工作的高速增长,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指数增长,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注定该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便及时跟上研究工作前进的步伐。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平台上共建课程的探索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辅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实践创作式学习、资源开发式学习等新型学习,追求立体化教学效果。借助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材料和内容,由师生共建资源库,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在Blackborld学习系统上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学习的专业平台。
八 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网络教育的特点,教学平台的门户,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了论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方法,更好地利用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来进行导学。
参考文献
[1]彭晓南,吴平,郭清顺.网络教学平台的门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增刊:67―70.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5
关键词 社交网络平台 高职 思想***治教学 应用 现状
中***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06-02
一、社交网络平台为思***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以当前社交网络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火热程度,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理论课应用社交网络平台的思路似乎理所当然应运而生,相关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步建构,似乎从最大程度上为思想***治理论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体表现在社交网络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通过丰富教育资源,开拓多种教育渠道,加强师生课下交流等形式,巩固了自主型学习的效果,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实体课堂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社交网络平台为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打开了新思路。
(一)丰富了教育资源
思***教育理论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应用最多的无非是课本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件。社交网络平台资源更新迅速,信息获取便捷,利用到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借助社交网络平台,我们能够获取更多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的实时资讯,能够自我获取法律相关基础知识。譬如通过人人网一类的社交网站,我们能够及时获取全国甚至国外的其他院校关于该课程的一些主流观念和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思想***治理论课的教育资源不再仅限于僵死的课堂以及单一的“教―学―教”模式,这也充分体现了发挥自主型学习优势所在。
(二)开拓了教育渠道
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平台即意味着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的形成。这就开拓了教育渠道,结合理论实体课堂,对思想***治教育的教学能够双管齐下,势必能够增强思***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社交网络平台能够打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学习新知识,对于理论实体课堂有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当下大学生对网络社交所带来的较好互动体验乐此不疲,对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热情逐步提升,能够不被传统教学模式所束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在思***教育信息上互通有无。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家长、教师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社会也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发声,向学生群体科普法律意识,促进法律基础的理论教学效果。
(三)加强了师生互动
自社交网络平台的构建日趋成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线上沟通交流也日渐增多,对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合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也成为了必然之势。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因为性格原因或是其它现实条件不足而与教师缺乏沟通交流,出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失范或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察觉的情况,也有因此而出现许多不可挽回的不良事故的发生。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来说,社交网络平台的利用似乎显得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问题关乎一个学生能否端正品行,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则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显然,师生间融洽频繁的互动存在很大不足。社交网络平台的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打破了面对面交流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另一方面,实时交流增强了互动双方的平等性。这最终是有益于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
(四)实现了自主学习
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实现的自主学习仍然是有教育者介入参与其中的,但社交网络平台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却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思***教育者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发声,可以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分享给受教育者,而最后的学习过程却是由受教育者自主完成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同为受教育者的群体交流沟通,资源共享,自主地甄选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地领会众多资源的精髓,甚至自主地评价学习效果。全世界的新闻资讯,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并为人们所知。受教育者可以主动接收新知识,而不需要端坐在课堂上听教育者的“喋喋不休”,这无疑是实现自主型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社交网络平台给思***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也是科学技术成果之一,社交网络平台亦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社交网络平台在思想***治理论教学的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也具有这样的两面性。一方面,社交网络平台为思想***治理论教学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滋生了一些新问题。譬如,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学生自我学习效果;偏激思想的诱导,致使不少学生树立错误的“三观”,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分依赖社交网络,影响线下人际交往。
(一)虚假信息的传播
当前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并以铺天盖地之势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自娱自乐的最佳体验,便捷的网络服务节约了时间成本,快节奏的工作导致的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信息纷繁复杂,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影响人们的判断力,轻信网络虚假信息,导致上当受骗。社交网络平台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基于信息真实可靠,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示范的前提,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信息的真实性是及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受教育者是否能从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正确的自我教育。教育者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分享给受教育者的教育资源往往也来自网络,即是说,我们很难保证教育资源的分享源是真实可靠的,而这时受教育者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的自我教育仅仅得到了便捷的实惠,而本末倒置地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最后效果,这反而无益于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是社交网络平台应用到思想***治理论教学中的第一个挑战。
(二)偏激思想的诱导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前,我们尚且处于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而当下,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自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甚至每个人对多元的文化触手可及。因此,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而消极之处也不可忽视。多样的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的肆意传播,对意识形态的建立和控制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其中有正能量的弘扬,也充斥着偏激思想的诱导。思想***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国家人才,思想道德观念必须正确。然而,当前不少媒体为了博眼球,不惜制造噱头,进行虚假报道,曝光未经查证的新闻,放大社会负面形象,传播不良偏激思想。社交网络平台作为媒体发展的基础,往往推动了这些不良思想的快速传播,譬如对拜金主义的大肆宣扬,对社会上道德失范现象过度解读,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歪曲报道等等,都严重影响着思想***治教育的最终效果。不少学生在媒体不实报道的诱导下,怀疑思想***治教育的正确性,质疑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的意义,教材反而成为了他们眼中的“歪理邪说”。这大大削弱了社交网络平台对思想***治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影响线下人际交往
电子科技的迅速崛起是当前社交网络平台能够呈如火如荼之势继续跃进的基础,智能手机从初入大众视野,到现在融入大众生活,社交网络很自然地转变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大学生群体因此而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他们享受着线上社交的,尝试着一波又一波新潮APP。大多数高校学生在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已然转向线上网络平台,基于自主型学习的社交网络平台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各类小语种学习软件,各类考试软件。此时,若是各类教育课程亦转向社交网络平台线上交流,那么必定会弱化受教育者线下人际交往。生活中不少大学生成为“低头族”“手机***”,课堂之上或是课余的任何时间,都离不开手机。这不仅使得线下活动都以各自玩手机结束,也使得人际交往产生障碍,人际关系日渐疏远,更有甚者因为低头看手机而发生安全事故。这完全背离了应用社交网络平台提高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初衷,因此,在运用社交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要注意线上交流的频率不可过度,不可将人际交往全权付于社交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赵石强,戎辉.社交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工作的SWOT分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2]叶菁,夏婷婷,余松林.社交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挑战与因应[J].法治与社会,2014,(06).
[3]张妍妍.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浅述[J].青年与社会,2014,(13).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6
关键词:交互性;职教新干线;空间;可持续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12-03
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是高职教育真正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职教新干线是信息库、交流平台,而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交互性。这里所说的“交互性”,一方面指使用者之间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指平台本身为使用者提供人性化的、方便的交流方式和友好的人机界面。没有充分的、活跃的交流互动,再多的资源也会变成一潭死水,再好的理论也被会束之高阁,职教新干线信息平台就不能发挥其根本作用。由此看来,良好的交互性是职教新干线生命力的源泉,是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在平台使用上,应将交流互动作为中心内容进行要求和引导;在平台的设计上,应进一步完善平台交互的便捷性、兼容性和实时性,为使用者能够进行交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一、良好交互性是职教新干线生命力的源泉
首先,在教学中,良好的交互性是基于空间平台的新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与保证。
如果说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是实现了教学效率上的一次飞跃,那么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到采用职教新干线空间平台进行教学,是教学模式上的又一次飞跃。与传统多媒体课件相比,它不仅有更多的资源、更灵活的形式、更方便的使用途径,而且其资源的更新速度与频率也大大提高。
然而,面对更多的资源和更快的更新速度,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受益?那就需要发挥空间在资源丰富与交流方便等方面的优势。借助空间的庞大资源,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尽量多地传授知识,需要的案例、佐证材料可以信手拈来,省去了携带资料的麻烦。通过空间多样化、立体化的展示形式,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课堂外,学生可以随时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登录教师的个人空间、各类机构空间,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进行咨询与交流,真正实现“时时课堂”、“处处课堂”,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拓宽了课堂的传统定义。以上教学方式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如果教师空间的资源迟迟不更新,或者更新的过程很繁琐、很费力,就会失去活力;如果空间平台设计不人性化,学生查阅和交流不方便,话题没有吸引力,学生课后就不会积极登录空间与教师交流、向教师提问,空间的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
教师之间积极良好的交互性也是职教新干线平台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不仅可以交流和共享资源,还可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从而更好地发挥职教新干线平台的作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交互还有利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第二,良好的交互性是通过职教新干线空间形成全校性的交流网络,实现学院领导、教职工及学生的建议、看法及时得到表达的保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院长话题”栏目持续火爆,自设置以来,从院长到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收到极佳的效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如果话题不吸引人,大家不愿参与;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认真思考并热情参与、充分交互,这样的火爆场面是难以想象的。要实现职教新干线大信息量、可持续地发展,涌现更多的像“院长话题”这样的优秀的主题信息交流平台,必须以良好的交互性为动力。
第三,只有在管理中保持良好的交互性,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职教新干线空间平台高效率的优势。
管理是讲求效率的活动,更加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的时效性和交流的便捷性。职教新干线空间的建立,使指令的传递和信息的反馈更加迅速。通过职教新干线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直接垂直的信息交流,实现各级之间全方位、无障碍的沟通。比如,只要登录空间,基层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院领导的最新动态和管理信息,并能及时进行信息的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管理网络。这个管理网络是建立在良好的交互性的基础上的。每一个管理者都是管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只有每一个节点都能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才能保证整体的流畅运行,实现管理的“全息化”。管理网络的形成和不断健康发展是以良好的交互性为动力的。学生管理也是如此。
二、如何提高职教新干线空间的交互性
良好的交互性对职教新干线空间的建设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职教新干线空间的交互性,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呢?笔者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职教新干线作为新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的作用,形成以自身工作需要和研究实际需要为目的、以自身职责为中心的职教新干线空间使用习惯。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7
〔关键词〕科研用户;知识服务;多学科;交流社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3.018
〔中***分类号〕G2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3-0096-06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ilitates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and knowledge service provides high value-added solutions to research users.Based on Valued-added application Platform of the UC system,this article designed and built a multidisciplinary group communication model based on knowledge service by analyzing surveys and demands of users and taking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multi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knowledge service into fully consideration.
〔Key words〕researchers;knowledge service;multidisciplinary;communication community
科研领域的复杂性与交叉趋势,给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环境安全的科研型交流社区内,能够为有交叉研究需求的科研用户提供一个彼此交流互动、知识共享的网络环境,提高科研用户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增强其知识创新的能力[1];科研用户希望迅速定位到交叉领域的可交流对象,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希望被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关注或加入;科研用户对知识服务的要求是能够帮助他们从交叉领域信息对象中挖掘、鉴别、加工知识内容,并识别、创造新的知识[2];***书馆员面对科研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行为,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并迅速掌握需求,推送知识服务[3]。
为更加有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造和交流,提供有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本文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探讨多学科交叉环境下的科研交流模式,以及科研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进而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交流社区平台。
1研究背景
网络社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出现在网络社会,由于这种社区不需要固定的聚会时间及实体的聚地点,而是建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因此一般称之为网络社区(Network Community)、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或***社区(Online Community)[4]。虚拟社区的发展为***用户的知识共享提供便捷的途径[5]。而科研型网络社区为有着共同目标等人科研用户提供了科研交流、协作创新提供了环境[6]。
科研交流是指在科研传播者通过信息源得到一定信息后,通过一定传播渠道(信道)将其传达到科研受播者(信宿),科研受播者在接收信息后将其与自己原有的信息资源体系进行对比、判断、吸收后,形成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把新的见解、看法反馈再通过一定传播渠道(信道)传达到科研传播者(信宿),形成开放的交流循环反馈圈,同时交流的双方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维[7]。甘春梅、王栋等人认为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强调并重视知识交流、创新[8],这些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也是交流社区实现其知识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9]。Chiu Chao Min和Hsu Meng Hsiang在其实证研究中表明,交流有利于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传播与共享[10]。李宪印等人认为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织知识等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其他成员所共享,同时通过知识创新,互动分享等多实现知识的增值,而虚拟社区的沟通模式推动知识共享的有效方式[11]。科研交流社区,除了信息的交流,还需要定制化的知识服务,作为一个自主交流为向导的科研社区,知识创新主要是由科研用户自己开展。但对于多学科领域的科研交流社区,既包括科研用户隐性知识、浮现知识,也包含对跨学科领域知识了解的迫切需求,其知识构成和研究领域在极大的非均衡性,因此科研用户产生了新的科研需求和科研行为。所以***书馆员因需介入科研团体的学术交流,发挥信息服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知识服务,从而促进多学科科研交流的深化[12-13]。
与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的学科布局不同,高研院自2009年筹建以来,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交叉前沿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与电子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健康科学与技术等多领域并存的交叉研究格局。同时,在现有的学科格局范围内,高研院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和前瞻创新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每年扶持若干学科交叉项目的进行。
在新形势和环境下,交叉科研团队、科研人员对科研交流的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只有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学科交叉环境下科研需求的真实情况。
2需求分析
21调研内容
以高研院学科交叉项目组以及非项目组青年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以科研交流及知识服务需求为调研内容,在与部分科研工作者访谈的基础上,进行调研问卷的设计。调研内容如表1所示:
22调研结果
向13个交叉项目组,共30人发出调研问卷,回收29份。向86个非交叉项目的青年科学家发出调研问卷,回收75份。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23需求的提出
通过调研发现,多领域的学科交叉环境,必然产生新科研需求和行为,从调研结果来看,现有的科研环境无法给科研工作者方便快捷的科研环境:有多领域交叉需求时,多数人无法快速定位到非本领域的科研对象;对于从事前沿科技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讲,现有的开放式***通讯系统对科研交流记录以及信息共享和存储产生安全威胁,一些多学科交叉团队不得不克服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的困难,定期开展座谈会;科研人员迫切需要定制化知识服务的推送助力科研,但由于新的学科交叉产生新的需求和行为,而知识服务的推送者(***书馆员)不能及时获取相应需求,造成信息不对称。
因此,本文将以满叉学科领域需求为着眼点,设计并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交流社区”平台模型,提供结合科研交流和知识服务特色的信息环境安全的科研社区解决方案。
3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设计31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设计思想建设一个为本机构不同领域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交流及知识服务的社区,需营造一个有效、安全的支撑科研协同工作的网络环境,解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人员分布式协作需求,提供定制式的知识服务推送,有效助力科研知识的生产、创造和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多学科交叉群体科研效应。
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交流社区平台的设计思想是:在本机构范围内,建设一个为科研人员提供交叉学科科研协同工作的、信息环境安全的网络社区平台,社区内各科研用户可根据学科交叉意愿快速定位某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并大致了解其研究方向,并建立交叉学科群组,也可快速定位已存在的交流群组,并申请加入;群组内可进行即时科研交流、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存储,以群组为单位***提出定制化知识服务需求;***书馆员作为社区的管理员,及时根据群组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监测、信息获取以及加工,并按规定的形式进行知识服务的推送。
32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设计基A目前,高研院拥有Valued-added Application Platform of UC(以下简称“PUC系统”)内部通讯系统,该系统包含高研院所有在职人员(系统成员)姓名、座机、手机、邮箱以及所属学科领域、科研中心/实验室。在该系统上可检索姓名、座机查找某个成员;点对点***交流;通过点击成员座机、手机***标,拨打成员电话;设置头像、签名等。用户登录本机构内网后自动弹出PUC主界面。
现有PUC能够查看机构内所有成员的领域信息,并且信息环境安全,因此考虑将在现有的PUC系统基础上,开发并增加一系列功能,使其满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交流需求,并能够嵌入定制化的知识服务。
33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体系结构设计根据平台需求,在内部网络建设3层体系结构:交互层、应用服务层以及后台数据层。如***1所示。
331交互层
交互层是平台体系结构的表现,以网页形式呈现,用户通过交互层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和接收反馈。包括社区主界面、点对点交互窗口、多对多交互窗口、管理员界面等。用户登录本机构网络时自动弹出社区主页面。
332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整个体系结构的核心,是连接交互层和后台数据层的纽带。它集成了平台中所有应用模块,接收交互层提交的请求,处理应用服务程序、申请后台数据,并向交互层反馈响应结果。包括建群功能、科研交流、智能搜索、知识共享和存储、信息推送等。
333后台数据层
后台数据层是体系结构的基础,为体系提供数据支持。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层的数据请求,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并给予反馈。包括用户数据、群组数据、需求数据等。
34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模块设计通过多学科交叉领域下知识服务与科研交流的需求和分析,结合平台设计思想,本文将基于知识服务的群组科研交流社区平台设计为4大模块:单一用户模块、群组用户模块、知识服务模块以及管理模块。如***2所示。
341单一用户模块
单一用户即社区平台中(PUC系统)的用户个体,包含用户所属领域、部门/实验室、联系方式(系统自带)。可以查看平台中所有用户的领域、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也可查看平台所有群组的简介。其具体功能包括:
3411单一用户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功能是该模块的基础功能,用户进入自己的平台社区主界面(PUC主界面),需标注用户的学科简介,内容包括目前研究方向、是否有非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等。该功能的目的在于方便其他用户搜索并与之展开交叉学科交流。
3412智能搜索
在多数用户完成学科简介标注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学科领域、学科热点等)搜索,定位某个、几个用户或者群组。也可搜索某个已知用户的姓名,进一步了解该用户的科研方向。
3413建群邀请
每个用户均有建群的权限,在有学科交叉研究需求时,可先建立群组,如已锁定志同道合的科研用户,可邀请其加入群;如无锁定的目标用户,可在社区平台邀请,也可就某一领域的用户邀请,平台用户或某一领域用户可在社区主界面的公告栏内查看到。
3414申请加群
用户搜索并查看到与自己兴趣相仿的群组时、或社区平台公告栏中看到群邀请时,可申请加入该群参加交流;被单独邀请入群时,可直接同意并自动入群。
3415点对点交流
用户可与其他单一用户进行即时的点对点交流,亦可通过交流窗口进行文件传输。
3416知识服务接收
***书馆员通过知识服务模块定期向平台所有成员进行不定向知识服务推送,推送的内容显示在用户的社区平台主界面上。
342群组用户模块
群组用户即社区中的用户个体根据学科交叉兴趣而自发建立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包括:
3421群组用户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功能是该模块的核心功能之一,群主(建立该群的用户)需标注所建群的学科简介,内容包括该群感兴趣的交叉领域等,便于其他用户进行搜索或决定是否加入。群内用户均可邀请共同兴趣的用户加入该群。
3422交流协作
A.多对多交流。群内用户通过该功能进行即时交流。B.知识共享。成员可在群内资源共享平台上传和***跨学科的交流成果。C.知识存储。积累跨学科交流产生的知识,方便群内用户学习。
3423需求提交
学科交叉碰撞必定产生新需求和新行为,如果用户及时提出并得到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促进交叉科研知识的生产、利用和转化。在群内,用户通过需求提交功能,向平台提交所关注的领域、关键词、资源类型、目标信息源以及知识服务的类型等信息。
3424知识服务接收
***书馆员通过知识服务模块处理群组需求,不定期向群组用户进行定向知识服务推送,推送的内容显示在群资源共享平台上。
343知识服务模块
知识服务模块分为两部分:定向知识服务推送和不定向知识服务推送。***书馆员负责该模块的执行。
定向知识服务推送:***书馆员根据群组用户提交的需求,进行定向需求整理,利用***书馆的文献情报资源,并开展信息监测、数据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推送给群组用户。
不定向知识服务推送:不定向知识服务包括与机构内各领域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试用、开通信息,培训讲座信息等。所有平台用户均可接收该服务内容的推送。
344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包括后台维护、用户管理、数据备份、技术支持等。由管理员(***书馆员和信息工程师)负责,为社区平台的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单一用户模块为用户寻求跨学科交流创造基础条件;群组用户模块为跨学科用户思维碰撞、知识生产、资源积累提供交流平台;知识服务模块负责收集跨学科领域的知识需求,利用专业工具和方法获取、加工信息数据,定向或不定向的推送知识服务;管理模块则为整平台提供安全的技术支撑和数据管理。4个模块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保障了整个平台体系的正常、有序运转,为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4结语
基于知识服务的多学科群组科研交流社区是面向科研人员的交流平台,是以科学研究为主题,突出学术交叉特色,同时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知识服务的虚拟社区。社区平台的优势在于:第一,在本机构范围内的交流,保证了信息安全。第二,对本机构成员大致研究方向以及兴趣领域一目了然,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也可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定位有共同兴趣的成员。第三,***书馆员能够及时获取科研交流产生新需求,并能够推送定制化知识服务,避免信息不对称。第四,有利于创新思维产生的非正式知识的存储和共享。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管理员(***书馆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并维护好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交流创造便利条件。同时积极与科研群体进行沟通,正确了解并掌握科研需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助力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成全,焦玉英.基于科研社区的协同知识生产行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1):44-49.
[2]刘善勇.论科研环境下信息资源保障[J].核动力工程,2013,(S1):218-220.
[3]马晓敏.科研团队学术交流与学科服务设计[J].***书情报工作,2014,(17):77-84.
[4]BENEDIKT M.Cyberspace:first steps.the cyber cultures reader[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0:29-44.
[5]王栋,汪祖柱,钱程.面向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知识管理流程研究[J].现代情报,2012,(10):166-170.
[6]周宇,魏太亮,廖思琴.基于Drupal的***书馆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构建[J].现代情报,2016,(3):53-60.
[7]马晓敏.科研团队学术交流与学科服务设计[J].***书情报工作,2014,(17):77-84.
[8]甘春梅,王伟***,田鹏.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心理诱因研究[J].中国***书馆学报,2012,38(3):91-99.
[9]王栋,汪祖柱,钱程.面向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知识管理流程研究[J].现代情报,2012,(10):166-170.
[10]CM Chiu,MH Hsu,ETG Wang.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2):1872-1888.
[11]李宪印,左文超,杨博旭,等.虚拟社区条件下研究生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5,(3):42-49.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8
1.构建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背景研究
1.1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互动翻译教学对比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注重的是反复进行语法练习和单词记忆,以求能取得正确的翻译结果,但往往是教师讲解很多,学生疲于应对,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只是进行单纯的讲解训练,很难在翻译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网络互动翻译教学注重的是利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翻译教学更具实践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咨询、***解答、***交流、***资料、***合作等一系列可以促进翻译学习的功能。这些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能力。
1.2翻译教学中的对比语言学
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的就是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共同性、差异性,然后从中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掌握翻译的准确性。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中,加入英汉词汇、语法、语境等对比的成果研究,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英语和汉语的翻译技巧,提高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克服自身母语的思维习惯,使翻译的英语更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
2.建立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学生是体现教学价值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出自己关于学习的想法和意见。由于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同,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持努力向上的态度,而教师一般主要负责讲解本节知识内容和设计课程讲解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便学生能及时反映教学问题,使教师对教学效果能有所了解。具有强大交流功能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并以此强化教学效果。
2.2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空间拓展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缺少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和及时沟通的空间,导致教师与学生彼此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出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能解决每一个学生的翻译问题,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积压,形成学习误区,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教学的质量下降。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实现课堂控制,使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拓展。
2.3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古时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至理名言,现在也可以使用大学英语翻译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实现这样的传统。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通过共享学生、教师之间的翻译成果和教学心得来互相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翻译材料或教师的教学心得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获得研究教学方法的资料,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教师及时地得到反馈而提高教学质量。
2.4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设计
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出发点是为了学以致用,不管是考研还是参加工作,都希望通过学习英语翻译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着教学效果要与社会需求挂钩,为了满足社会对英语翻译水平的要求,学生应当进行量化实践翻译训练。学生具有自己的兴趣、目标、用途,因而需求一个能提供不同类型翻译材料的平台来进行量化实践翻译训练。通过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设计,用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实现最优的教学手段。
2.5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改变。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应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地与社会需求进行结合,使教学的内容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这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价值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否则,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容易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求,影响就业。
3.构建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支撑条件
3.1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与教师交流平台的构建是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应包含导学、翻译材料、优秀翻译作品展示、问题反馈、成绩计算等几个方面。在这个板块的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的方式,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这一平台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教师统一讲解基本知识,分组讨论、辅导学生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层次目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时,要注意及时沟通,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整,在参与分组讨论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时,要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享容易出错知识点的规避技巧,应设置上传文件、互评翻译作品、资料共享、交流经验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板块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有着共同学习爱好的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在自主学习交流的同时,要与教师及时沟通,依靠教师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根据教师安排的合理计划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动交流平台的作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3.3学生、教师、作家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教师、作家互动交流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学生量化翻译实践的能力。在这个板块,应建立文学作品鉴赏、作品分类、实时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翻译,可以改变一些翻译工作的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翻译的兴趣。如***与作家交流,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的热情,以高质量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为荣,这对学生翻译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翻译作品的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分组讨论、主题翻译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教师、作家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找到翻译的乐趣、技巧,全面化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拓展学生英语翻译的视角,有效地完成学生量化翻译实践的训练,从本质上提升学生英语翻译和运用的水平。
3.4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及时把握就业所需技能的学习,这个板块应接入企业分类、招聘信息、模拟简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企业所需的翻译资料告之学生,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水平检测,又可以让学生了解以后自己将要接触的翻译资料,从而强化自己的英语技能,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改变只能根据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来进行学习,从而做到在模拟工作中学习翻译,激发学生英语翻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9
1.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思想***治教育处于一个“瓶颈”,对现有方法的修修补补已经难有大的突破,亟待引入更多的方法门类和借助当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网络平台的应用是对传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补充,是保持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二,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增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网络媒体正日益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代主流媒体,网络平台信息的海量性、交流的互动性、内容的趣味性与使用的便捷性使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它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新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第三,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地使用网络的需要。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信息来源良莠不齐、错综复杂,其中不乏各种虚假信息和危言耸听的谣言,且网络***治斗争非常复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治教育者要抓住网络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去分析、研究,以解决网络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引导网络文化主流,引导大学生群体合理、理性地运用网络。
2.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第一,网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网络终端在高校高度普及。自从1994年我国开始使用Internet以来,经过20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3G甚至4G技术的产生,部分高校还实现了WIFI的全面覆盖,让我们不论是借助电脑还是手机,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快捷地传输数据,处理***像、音乐、视频等,享受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手段的发达,网络终端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为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第二,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已有一定实践。大部分高校、班级利用QQ群、网站、微信、飞信等平台通知、收集信息、沟通交流。相关技术平台也已经比较成熟,其中相当一部分平台是开放式互动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免费***、登陆,实现互动。第三,网络平台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国内学者张再兴、曾令辉、谢海光等都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一定研究,网络平台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有利于我们进行后续研究。第四,***和***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青少年网络思想***治教育。2000年6月,同志在谈到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治工作时就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②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纲要中着重提出,现如今,网络是我们进行思想***治教育的新平台,我们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做好青少年思想***治工作。③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也是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推动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书馆、“红色网站”等在内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体现。
二、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网络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第一,信息传递及时便捷。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信息,对象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信息,两者之间几乎没有时差。此外,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就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瞬时传播,任何设定的对象只要拥有网络终端都可以便捷地和接收信息。相对于传统的会议、文字资料、电视、广播等信息传递媒介而言,网络媒介更能及时、快捷地传递信息。第二,信息交流跨越时空。网络平台的运用可以使思想***治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是主客体双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的信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形式得到保留。二是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时间可以不局限于上班时间。每天的8小时之外和周末的时候,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其他网络平台进行休闲时也可以顺便登录查看并处理信息。三是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两者处于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实现即时交流,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即时的面对面交流。第三,活动空间高度虚拟。网络平台的活动空间可以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某个网站、论坛朋友圈或者是某个软件、程序,这些活动空间的现实存在最终不过是0和1两个数字符号。高度虚拟的活动空间解决了现实资源的制约问题,可以制造出若干虚拟的教室、社区、课堂,把无穷个思想***治教育的主客体联系到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资源的高度节约,避免了传统思想***治教育中人手不足、场地不足、经费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第四,主客双方充分互动。除一些面对面的思想***治教育方法如座谈、走访等,大部分传统思想***治教育渠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都只能做到信息的单向传递,信息接收方不能很快地、直接地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信息方。而运用网络平台后,思想***治教育主客体双方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方和接收方,同时还可以实现围绕某一信息的双方即时充分互动。思想***治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不再是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的关系,而是双向主动的关系。双向互动的实现有助于增进主客体双方之间的感情,提升思想***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2.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第一,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因为具有封闭性,教师、课堂、课本是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源头与途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极具权威性。很多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渊博的知识,依靠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学生。但是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平台内容瞬息万变的更新,加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特点,网络平台就像大学生的百科全书,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甚至比老师更先、更多、更快地学习和了解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思想***治教育时代空着脑袋被动地等老师来灌输知识与行为准则的学生,而具有了一定的***性,有了自己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经验。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第二,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与“分化”、渗透与颠覆的工具,西方敌对势力企***借助网络平台达到其和平演变的阴谋。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潮也通过网络平台腐蚀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另外,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竞争加大、科技争锋、诚信问题、环境问题等各种矛盾都快速地通过网络平台暴露无遗。对于涉世不深、情绪复杂多变、理性思维发展不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网络平台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时,很容易迷失,有的大学生甚至受网络平台不良信息的误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平台上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与腐蚀、良莠难辨的社会思潮及各种社会矛盾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构成冲击。第三,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提出了挑战。网络平台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共享性特点。其中匿名性的特点必然带来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的代名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做依托,就很容易引发一些道德失范问题。有的大学生为了表达对某件事的不满,在网络上谣言,混淆视听,网络用语不文明,甚至侮辱谩骂。第四,网络平台的运用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刺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平台方便快捷,极具趣味性与诱惑力,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互联网用户中不可忽视的主力***。一些意志力不坚定,自制力薄弱的同学陷入了网瘾困境不可自拔,熬夜、缺乏身体锻炼,产生幻听、幻视,荒废了学业,过度消耗了身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第五,网络平台的运用影响着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可以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看着手机。”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人交流,却忙着不停地更新朋友圈、刷微博,手机与电脑的吸引力远远大过眼前实实在在的人,同学之间即使面对面有时也会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再者由于网络平台上的陌生人和自己不处于一个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影响和危害,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心里话不愿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讲,更愿意讲给远方的陌生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情绪宣泄。长此以往,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孤僻、人情冷漠,对身边的师生甚至家人不信任,整日活跃在网络平台的虚拟空间里。
三、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运用对策与保障措施
1.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平台的功效,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发展创新。由网络平台的“优势”到“功效”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过程。如何实现网络平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现实载体?笔者认为,根据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需要,可以将网络平台划分为信息传播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监控平台,从而构成思想***治教育三大网络平台的运行框架。第一,运用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信息单向大范围传播。信息传播平台是思想***治教育主体、传播信息的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单向大范围传播。其具体对策:一是建设高校思想***治教育红色网站。网站是指在互联网或局域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网页的集合。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信息,并使相关方通过浏览网站获取信息。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建立专门网站向教育客体提供包括文字、***像、声音等形式的思想***治教育信息。二是建立思想***治教育网络课堂和FTP资源库。通过建立网络虚拟课堂,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采用学生上网学习电子化的教案、教学视频等方式。这一做法可以改变传统思想***治教育课堂的呆板性,破除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网络课堂得到完善发展后,还可以进一步借助FTP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思想***治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相关资源的开放式共享。第二,运用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双向“点对点”、集体讨论式交流。信息交流平台是思想***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双向点对点交流,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体探讨、评论。其具体对策:一是创办校园BBS、主题博客、微博、虚拟班级、虚拟社区等。BBS和博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双向信息和交流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互。目前,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BBS,可以把这个校园BBS版面细化到每个院系和班级,为思想***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平台。还可以创办思想***治教育主题博客,以博客圈的形式实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此外,目前兴起的人人网、开心网、QQ校友社区等网络虚拟社区也为相关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可以在相关虚拟社区上开设虚拟班级,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以虚拟身份组成,匿名沟通交流。二是借助QQ、微信、飞信、MSN等即时通信工具。即时通讯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的实时通讯服务,它可以随时得到对方的回应。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思想***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倾诉的空间,可以拉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心灵距离。特别是飞信技术,可以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三是借助网络邮件。通过开设网络校长邮箱、教师邮箱、辅导员邮箱等,以邮件的形式实现双方点对点沟通。这种形式一般双方表达的信息都比较充分,沟通交流效果更好,同时隐秘性和及时性也可得到保证。第三,运用信息监控平台实现对舆情的及时掌控。信息监控平台是思想***治教育主体掌握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平台,可以实现对舆情的及时掌控。新媒体环境下,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平台散布错误思潮与不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腐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企***实现其“西化”“分化”的阴谋。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此阶段出现很多新矛盾新问题。有少数人或出于个人私利,或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以赢得更多网民的关注,利用网络平台一些虚假、不当信息,造谣惑众。这些虚假、不当信息的传播极易形成重大。比如“秦火火事件”,就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不仅影响了我们正常的价值判断,而且与我们运用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讲真话、说实事的初衷相违背。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及时掌控。在这方面,技术上可以通过采用模糊技术在关键字搜索中的应用,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并配合采用断开物理连接、地址库过滤和防火墙过滤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有害信息渗透传播行为的技术拒绝。此外,校内网络资源管理控制也很重要。例如加强学校内IP地址的管理,建立起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和用户实名信息登记制度;加强校园BBS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24小时监管校园BBS,实现有害信息的早发现、早清理。
2.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大学生交流平台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BB平台;教育信息化
中***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877-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人们越来越期待高校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得到广泛地应用。
1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之一,目前全球最先进,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教学平台是Bb网络教学平台。Bb网络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是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加强网络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完善教学的功能外,并能给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空间。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制作内容、创建和布置作业和加强协作,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帮助学校实现网络教学的现实控管和提升。
Bb平台对课程的内容组织采取文件夹和子文件的树形模式,从外观上看以文本显示为主、式样比较简单。层次清晰明了,方便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分类、上传及修改。文件夹及内容的添加方式可以以项目或外部链接或其他方式,可以根据内容的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添加方式。
目前Bb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是市场上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教学平台,国内外已有诸多高校采用该平台实施网络教学活动,如:国外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
2 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
2.1 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
由于高校学生学时有限的情况,学生在课外如果想继续学习课堂知识和教师交流的愿望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这就要求网络课程的充分发展,给予师生一个这样的网络空间,师生可以通过BB平台进行最新学习资料的共享与共同进行网络课堂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对课堂的点评、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等交互性操作最好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不仅能够异步地***沟通交流,而且能够很好地记录交流的过程供其他学生参考,甚至可以制作精华版辅助学生后期的自学与提高。
2.2 内容板块的建设
在BB 平台中的控制面板中提供的教学工具来实现课程内容的建设。主要包括提供教师个人信息的信息板块,学生可以查到教师的姓名、电话、电子邮件和办公地点,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与教师进行联系,咨询问题;教师可以公布教学动态的通知公告 ;显示课程的描述性资料;教师通过创建课程文来组织和安排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课程的开始前与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应的预习内容或课后作业布置在预习与作业栏目中,学生按时上传教师交与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外部链接板块学习资源和网站链接。
2.3 交流平台的建设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平台提供的交互工具,如讨论区、协作、电子邮件等实现同步及异步的交流和互动,实现最大范围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4 测验板块的建设
教师可以在BB平台提供的测试板快进行题库管理器进行试题的输入与生成,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测试,并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
2.5 创建用户
教师可以通过BB平台给学生创建用户,并设置访问权限,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涉及到这门课的学生注册成为这门课的注册用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BB平台提供的各种模块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3 优势和劣势
3.1 利用Bb平台创建网络课程的优势
首先,Bb平台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有超过100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等教育机构应用该平台,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适合大规模的用户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创建。
其次,运用平台创建网络课程相比自主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大大缩短了开发的时间,减少了教师的创建难度。全面丰富的模块设计,能够满足教师及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需求。
再次,Bb平台的功能开放性可以方便教师、学生、管理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和界面设计。
3.2 利用Bb平台创建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
由于Bb平台的开发团队在国外,因此对于该平台在功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Bb平台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多重考虑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特质,并辅以美学观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创建。利用它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充分实现共享性、交互性、开发性、协作性等网络课程的优势,为教与学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空间从特定的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化。不断推动网络教育向前发展。教师应该在网络课程创建好之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好的使用该平台辅助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好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萧时诚.Blackboard 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2008(15).
[2] 顾正位,王晓燕,金秀梅.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3] 张刚,徐建玲,王宁.基于Blackboard平台实验课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交流平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