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1篇

伴随着学科评估、学科排名、大学排名、高校分类、名校工程建设等***策及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地方高校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困境与挑战。虽然各级财***及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各高校也陆续建设并运行了一批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学科(实验室);此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名校工程建设、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及其它各专项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加之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各高校均购买了大批高精先仪器、设备,整体实力及硬软件环境得到改善。但这些条件多用于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科研、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主动服务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部分尚待改进与提高,如何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2对策与措施

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积极探索其交汇点及结合点、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近年来主要采取与探索了如下几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2.1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现拥有山东省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分离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和“分子功能与工程实验中心”高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及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验中心从现有本科生培养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了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时代对本科生质量的需求,专业结构合理、科学定位,对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实验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较强、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成绩突出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队伍,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具有配套完善、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及示范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学科视野。实验中心还重点选择了各学科优秀科研团队以自身专业方向为基础,设计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及开放实验项目内容,并具体负责实施实验教学,这样建立的实验课不仅能充分体现各研究方向实验技术特点及其综合应用,而且将教师的科研技能与经验直接融入实验教学,这种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可使学生获得更具技术综合性和实战性的科研技能训练,这种以优势专业方向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难于共用的弊病,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互惠互利协同发展,获得了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先进、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极大地减小了地方高校与名牌大学在本科生实验技术技能训练方面的差距。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已在毕业生就业、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受到用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高度赞赏。

2.2依托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烟台大学建设伊始,就把实现理工结合与学科交叉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拥有十二五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较好的学科群及研究实验室,具有了充分发挥理工科多年来交叉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现有生物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一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三个,可在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招生,设有工程硕士(生物工程)和农业推广硕士(设食品加工与安全、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五个领域)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建设有校级“水产养殖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结合”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线粒体与健康衰老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及资源,上述学科建设平台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通过开设科研训练课,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的精神要求,我们结合学科及学院实际,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研训练及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重点培养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作为重要的教改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把《科研训练课》列为培养方案的组分之一,并辅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开放实验室及自选课题进入实验室实施等诸多措施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强化了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计划。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学校及学院每年都设立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直接参与实践锻炼提升其创新能力。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创造性成果培育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扩大学术科技交流与互访,使学生扩展了专业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我们不仅定期邀请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韩国木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的知名教授来校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及进行座谈、交流,而且已与许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实施与国外高校互派留学生的措施,鼓励及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4)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校外优势资源的产学研结合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与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得到科技创新锻炼,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其就业创造了技能培训及实用性研发人才的培养条件。

(5)此外,我们还采取了选派学生参加实验教学技能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等措施

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学院具有的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校级品牌专业、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资源,发挥其在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为保证上述措施及做法落到实处,学校及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制订了一些列管理办法和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通过扎实有效的师德建设活动开展,引导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到本科教学特别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指导中;注重发挥辅导员、班级导师及专业教师的作用。

3教改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们已在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创新气氛浓厚,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科研训练课、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文化节、学术讲座及学科竞赛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二是学生创新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竞赛及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多项。此外,本科生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反响及声誉良好。从相关院所反馈的信息显示,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普遍认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联系、鼓励烟台大学本科学生报考其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一致好评。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2篇

(一)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散——集合——发散的循环过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创新思维框架下的由发散到集合,再由集合到发散的循环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学生在进行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时,就要考虑到该固体是否规则,在液体中的悬浮状况,是否溶于液体等,因此,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就要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调动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过程

物理实验是围绕一个既定的问题开展的,学生需要调动自身的多种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例如:综合、分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实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训练。例如:在进行“偏振现象”研究实验时,要求学生设计出各种光路,使之产生不同的偏振光,进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并进行相互对比。实验前,学生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假设,做好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一步步进行验证。类似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将逻辑思维融入其中,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批判思维的形成,恰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理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带着质疑在实验中加以批判、验证。例如在进行钠光灯波长测量时,有些学生发现测量值与理论值不相符,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钠光是由双黄线构成的,即两种波长的混合值,并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了批判思维能力。

(四)学生在物理现象分析过程中形成直觉思维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现象需要认真观察才能捕捉到,因此物理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时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预见能力。例如伽利略首先直觉地判断“重物先落地”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得出物体的落地速度不因重量而改变的结论,了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说法。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备单一,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制约

物理实验仪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很多实验步骤都无需学生动手,这样会使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提升缓慢。机械的实验操作,也很难让学生对各种实验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所了解,更别说创新了。

(二)教学内容陈旧,内容较多

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并且在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甚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案都一一列出,学生做实验的任务就是机械操作,并得出已经知道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但对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意义不大,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懒惰、不善于动脑的习惯。

(三)教学模式落后

一直以来,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然后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实验。看似一片“和谐景象”,但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显得落后。

(四)实验教学过程限制颇多

由于实验教科书的指导相当详细,教师只要监督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即可,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了“监工”的作用,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却无从体现,学生也无法发挥创新能力,甚至还受到教师的诸多束缚,例如:当提出异议时,教师会认为学生不听话(书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偏要提出不同意见),并认为是故意找茬。另外,由于实验课时较少,教师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也有意压缩学生探究、验证质疑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效果看似显著,实则问题颇多。

(五)实验室缺乏创新环境

高校的实验室往往定时开放,并且很多实验内容也未能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学生的很多创新思想不是因缺少实验仪器,就是因仪器使用受限而被扼杀在摇篮里。另外,实验室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多年都未获得过继续深造的机会,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物理实验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建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视实验选修课的设置,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给学生创设创新活动的空间。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直觉和想象,构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开放物理教学实验室,提高实验经费投入

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时间也不局限于上课期间。从设备的安全及使用效率考虑,可指定专门教师指导和管理,但不能扼杀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如需动用贵重仪器,可征得管理教师同意后进行。随着物理实验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加大物理实验经费的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要预留出更新设备的资金。另外,高校还应该注意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设备。

(三)更新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一时的凭空捏造,而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相关的知识储备。由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次应加强创新知识的学习,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综合知识,掌握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注重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信息的了解,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去,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

要将科学发展史贯穿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科学思想发展史的教育。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介绍法拉第在仔细分析电流的磁效应基础上,认为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也应该能产生电流,因此提出了磁能生电的假说。尽管在实验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信念坚定,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把学生融入到科学家的思维情境和发明创造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人类社会的先进思想。同时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方法又可以从方***上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视角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创新思维空间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3篇

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如何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积极创新进取,就成为新时期教育问题中的重要环节。所谓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而创新能力即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综合能力。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应该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地遵循前人轨迹。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发现新规律,不断实践、不断开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创造性成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创新教育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新问题,发现、研究新事物,从而掌握其内在规律的能力,为将来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应培养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也有相关方面的规定。从而以法律强制力的形式奠定了创新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讲坛上也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这足以体现创新教育是造就新时代人才的途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性力量。高等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培养大批具有开拓性思维的人才为目标,真正成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等学府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精尖的设备、丰富的资源、高水平的教师指导为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良好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是发明创新的有利条件。然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思维模式受限制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的时候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的时候有10%,到了8岁以后却仅剩下2%了。在中国,这个问题更是普遍存在。曾经有一个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黑板上画了个圆,然后分别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提问,那代表什么?小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圆圆的脸蛋……中学生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个圆,而大学生的表现却更是令人费解,个个面对黑板,眉头紧锁,毫无结论。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纵观历史的长河,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重形式、轻实质,森严的科举制度钳制了思想的发展;而现今的应试教育又磨掉了孩子太多的天资和想象,所有的灵感、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已经消磨殆尽了。学生们习惯了呆板的解答问题,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了规规矩矩地做事、答题,甚至出现了不敢贸然作答的谨慎心理,正如在上述例子中看到的大学生一样。与思维受束缚处境相同的还有想象力。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其十多年所受教育的影响,想象能力严重受限,更由于畏惧错误、害怕失败等心理因素,不敢贸然进行大胆尝试,更无法将创造性的想象付诸实践,导致了现今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

(二)缺乏创新的兴趣及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毅力和勇气

现今的大学生往往不满于现状,大叹“生不逢时”,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意味。但是真正树立目标去改变环境的寥寥无几,即便有了目标,付诸行动的更是屈指可数。总的来说,就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究其原因,莫过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大学生娇生惯养的习惯。害怕困难,畏惧失败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障碍;家长的溺爱更是导致他们安于现状的性格特征,从而直接导致他们没有勇气挑战未知领域,在遇到挫折时更缺乏坚持的毅力。这点突出的表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不知所措。在联合国主办的“世纪儿童夏令营”中,中国的少年多数不堪重负,在家长的疼惜声中半途而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美国的父母面对自己高烧、生病的儿女,仅仅是给予些许言语上的安慰,并鼓励他们独自坚持到终点,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已经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早在孩童时代就已经输给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对创新的理解有误。很多大学生觉得“创新”就是大发明,大创造,是发明家的工作,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这样的理解无疑给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一个大障碍。事实上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创业竞赛”“设计大赛”等均是创新的体现。从获奖的同学身上折射出的正是当代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创新光彩。第三,缺乏创新氛围。当代中国的学校一面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一面大力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学生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得更多,接受得更多”而不是“如何想得更多,理论联系实际,有所创新”。缺乏创新氛围的校园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4篇

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就业工作者和该领域专家的调查走访,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及环境竞争力三个准则层构成。基础竞争力是指毕业生能承担并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总和,是毕业生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最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个人形象管理,就业过程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个人形象管理在起作用,它是影响基础竞争力的最直观因素。二是理解与表达能力,它指能准确、迅速的理解问题,并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三是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好的表现自我,还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地与工作对象沟通。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它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合理组织和有效协调各种关系和人员的能力。五是团队协作能力,指与他人一起学习、工作中表现的能力,包括与团队成员充分的沟通,从团队利益出发等。六是身心素质,身体素质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是否自信等。核心竞争力是指毕业生的知识积累,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具备潜能挖掘的一种能力。它是大学生获得就业岗位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显示出毕业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核心能力。二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使毕业生进入单位后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并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三是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目前的就业市场,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四是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塑造、成长性高,符合管理型人才的需求。环境竞争力指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及专业影响力,主要包括学校的层次、知名度、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的影响力。二是就业服务指导,注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高校输出的毕业生更受到用人单位的信赖。三是就业期望,毕业生及父母的期望值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家庭背景,目前我国人事制度还不健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明显作用。

二、实例论证

现从河南省高校中抽取3名管理类毕业生,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3名毕业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定性指标量化。个人形象管理、理解与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心素质、就业服务指导、家庭背景属于定性指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了3名同学在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专业能力、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分别根据学分绩点、外语及计算机考证成绩直接给出。学校及专业影响力由专家根据学校及专业排名给出。实践经验、学习和创新能力、就业期望先由本人给出相关资料和描述,再由专家打分。

三、结论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5篇

(一)从集体教学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在集体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教授的引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讲授时的思路引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没有形成与发展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现代网络、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在网络、多媒体状态下的现代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等因素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被动参与学习的状况。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自己的思维,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认知主体回归与学生。这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交互式课件广泛研制和运用以及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各种类型多媒体***书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普遍提高,学习形式已经彻底打破了一两本教科书和教师简单讲解方式,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性,学习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教学的效果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二)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已经并永远不可能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固定学校之内,再也不是教师面对教室内学生的单一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使高等教育实现了教育者孜孜追求的梦想,实现了教育的开放,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平等、自由、自主、积极地接受教育。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实现,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来源不再只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师的思路。学生们能够更加开放自己的思维,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或疑惑,及时地去寻找所需的知识和资料,可以在不受限制的空间中自由地去思考和创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场新的教育***。

(三)被动学习能够转变为自主探究,从而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网络方面的功能,都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功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这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这样的便利条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例如,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学习寓于课题的研究中,把学习、探究和创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研究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创新体验,强化了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现成的范式与样例,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犹如科学家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课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科研创造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检索课题研究所需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提出种种构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去做大量资料的查询和相应知识的检索,离开互联网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而没有对资料的查阅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解决课题的构想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与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可以营造出***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等动态显示于一体,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得到实际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认知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的是非线性的相互关联性很强的大量信息,能够最充分地搜集资料,可以进行***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营造出的***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从枯燥的抽象教学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设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参与者,使学生始终处在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独特性、感受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体验,并能迅速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从来就不局限于一种,而是通过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多渠道的推导和演绎实现发散性。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知识载体所带来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素材所具有的可组合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新”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没有“新”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新”就是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创造新产品,提出新见解,也就是所谓的独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独创性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些“新”之所在。可能这些“新”已经是“旧”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发扬,是非常珍贵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独创性。交互性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程,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寻找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创性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突破思维惯性,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教师的创新思维教育理念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创新思维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程度。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的十提出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行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符合***的十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现代教育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赋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鲜明的时代特色,呈现出多角度、多样化、视野广阔的特点。教师应在实践层面上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的十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学识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情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创造性地提供学生发表见解、质疑的条件和机会,在教师创造的疑难情景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唤醒并积极主动地发生。教师要掌握并充分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教学中的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多彩和多样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能够使教师有意识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同一研究对象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创新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独到性、求异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6篇

(一)音乐艺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大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驱力。尤其对于设计类学生而言,“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潜力与能力的体现。音乐是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更自由、更感性、更灵动。音乐与设计有着共同的特点———没有对与错,而在美的追求上,都是永无止境的。设计中的简约、优雅、精致,如同现代音乐、浪漫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一样,各具魅力。发现、感知并创造美,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应不断提升的能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的体验、发现、想象、创造。

(二)音乐艺术教育美育功能发现美———音乐打开了美的视野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音乐是语言的升华。“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说,“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指出;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音乐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可意会性。经典艺术作品通过人声及不同乐器种类,在旋律、节奏、表情等元素组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各异、风格鲜明、精美绝伦的***画,等待我们去打开、去发现。感知美———音乐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当延绵起伏的旋律娓娓道来,丰富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实现了音乐与心灵的共鸣。通过情绪的感受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锻炼大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能够欣赏艺术、感受它的美,是人生一大幸福。这种能力帮助大学生心灵坚强,不为外界的困境而颓废。创造美———音乐的启发和创造的作用。科学和艺术,前者是理智、冷静,后者是感情、兴奋;一个客观、准确,一个主观、朦胧。但本质都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习音乐,除了感官灵敏之外,更重要的是音响作品背后的情感内容,艺术价值、流派风格等。大学生们通过系统音乐学习,加强艺术形式和内容了解,愉悦身心的同时,开拓了眼界、丰富知识面。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精神上的塑造与培养,健全人格的培养。

1.高校音乐教育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注重教育成果的时效性。音乐艺术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教育与实践活动,营造直观真切、生动形象的环境,激发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受教育者整个身心浸泡在艺术审美与道德真理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和思想***治水平。让道德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有鲜活思想、有呼吸的生命体。意识升华积极影响行为规范,从而拓展与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这种本质的改变将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夯实基础。

2.音乐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1)音乐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认识的升华

大学生通过经典音乐艺术作品聆听与感受,世界杰出音乐家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主题的了解,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产生丰满地、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思想价值体系。音乐的目的,不仅局限于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升华。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治教育的根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将爱国主义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聆听,激发爱国热情。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通过演唱、演奏、舞台表演将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当今音乐艺术表演形势发展迅速,如何引导学生聆听、赏析经典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例如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国家文化与历史的经典作品;演奏展现民风民俗、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音乐实践可以强化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集体荣辱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实践中,合唱与合奏是典型的集体性艺术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声部间的平衡与和谐;力量的分配与协调;音准到位、音色统一;作品的深刻理解。都离不开集体共同努力。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艺术团等多种教育活动形式,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参与音乐作品的排练、汇报、演出和比赛中。当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学会分享、学会体谅、学会分担时,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有针对性地深入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姗,将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依次分解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每一较高层次必须以前一较低水平为基础和前提。这种明晰的目标分类法体现了教学规律,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同样有指导意义。

(一)衔接初等音乐教育

深化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具有一条由小学到大学连续发展的轨迹。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围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建立以听觉感受为主的审美判断力。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大学生,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上,更应在人才知识结构和总体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即造就一大批现代科学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全方位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教育平台

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提升,离不开基础音乐知识的支撑。开设由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必修课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应当开设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以及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开设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计算机音乐、音响学等跨学科课程。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探索教学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学音乐艺术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动的、扩展的理解,从而增强批判力和评审力,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因此,教学形式应当结合设计类专业发展需求做到生动灵活。例如结合该专业学生特点,通过问答式、案例式、协作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并在课余时间,为设计类的大学生们提供各类艺术观摩、学习和实践机会,充分鼓励设计类学生参与到大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社团,参与到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设置合理性、内容安排针对性和各类观摩实践、第二课堂参与性,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四)融入日常生活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第7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创新能力效果

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品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十所认知。“谁掌握了面向2I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l世纪中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在全国科技火会上的讲话,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动力。

机械设计是理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凝聚了从认知机械到设计机械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取得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但是.创新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F.通过教育培养、制度促进、实践锻炼以及个人和群体的勤奋努力等形成的。而在教育培养因素中,民族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冈索之一。笔者曾在日本山形人学学习工作过几年,有一点浅显的体会,想与各位前辈同行讨论。

一、民族文化的差异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1)教育模式对学生畿力的影响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考试,_人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著名学者杨振宁将中世方教育模式概括成一句话:“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这句话概括了两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中国教育比较严谨,比较按部就班:两方的教育可能比较自由,自由就是说不像我们教学那样死,可能比较鼓励学生敢说、敢想。考试的确能反映山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经过火大小小若干次考场的检验,造就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运算能力,但是,考试反映的只是分数,并不代表J二程实践能力。从某种程度来说,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上的投入相对减少,在青少年时期的许多兴趣与爱好难以发挥出来。日本实行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全面综合教育,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同样要考试.但考试的压力远不及我国学生大,而且。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接触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因此,在进入大学时,日本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与我国学生有所不同。

(2)生活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影响日本人向来阻蝴头工作、细致整洁、做事弗井有条而闻名,从小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日本学生上课纪律非常好,在公众场合安静、沉默,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心理较轻,学校只负责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对于布置的作业、实验、设计埋头钻研,特别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处理得细致周到。相对而言,我国学生思想活跃,计算机运用能力强,易于接受新知识,似乎自立能力显现得晚一些。

一定的活动方式与创新习惯的养成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在坚持继承良好传统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注意综合运不同的教育方式爿∈培养学生发展不同的心理需求利活动样式,可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刨新质。

(3)学习环境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也要有一定的内在因素。外在条什主要有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适宜的群体心理氛围、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创新能力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是有一种宽松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环境是指已有学者所认为的那种“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宽松境况。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精神可以经常处在“不逾矩”的状况中。

宽松的学习环境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老的概念,世界上优秀的学校一直把它作为非常重要的一条来考虑的。“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每个人的火种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同学的力量、靠家长的力量、靠教师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种点燃。“学校的任务就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就学籍管理而言,日本的高校的***策相当宽松,工科类学制为四年,不能按时毕业还可以继续读。作者所在的研究室有一个八年生,虽然他?|5读得马虎,汽车联轴器却研究得很好.老师就发挥他的氏处,对他进行鼓励,并不因此限制他。一个学生八年投有毕业还能继续保留学籍,令人难以想象,这就是环境给他的宽容1不仅如此。山形大学在实践环节的管理上也非常宽松,学校没有为某门课程设专用的实验室,课程的实验基本上在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但有一个专用的机械工厂,工厂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在工厂的实习自主性很强,在约定的时闻内进入工厂后几乎无人指导。工厂的设备可随意使用,材料任学生选用,测试工具非常齐备。这种宽松的实习环境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方便。

(4)课程设置为能力培养所创造的条件日本的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机械设计类课稗有机构学、机械运动论、机械设计学等。机构学主要讲常用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传动机构等的基本知识,类似丁国内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但内容较浅,方法基本上采用解析法,周学时1.5,总学时30~40左右。机械运动论主要讲平面连杆机构和空间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机械设计学主要讲齿轮机构的啮合原理、加r方法等内容。但课程内容也与授课教授有关,教授们往往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来上课。总的感觉是国内的课程内容多而广,而日本的机械运动论和机械设计学课程内容少而细,学生学习负担较轻。课后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我校的“机电创新训练”分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两种形式,学生们对此训练很感兴趣,但由于学习任务较重.用在训I练上的时间有限,所以,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正是我们目前急待改进的问题。

(5)高校内部结构对学生培养结果的影响高校的内部结构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的方向是本科教学,横的方向是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国外的研究型大学纵向简洁。横向丰富;但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纵向丰富.而横向简洁。我国的高校却趋丁二雷同。我国的高中生考入高校,往往被分入几十个不同的系、院。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放在次要位置。日本学生入学厉,第一年都要学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等课程,而学生分专业是_人学二年级之后的事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具各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明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够识别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这种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方式带来了与专业分得太细的培养方式全然不同的结果。可喜地看到国内有些学校已开始试行,部分新生入校不分专业,进入“元培计划班”,获得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在一年半后再选择专业。这无疑是一个好腔开端。

(6)师资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作用我国高校的师资大多是学术型的,从学校到学校,不少是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很少“近亲繁殖”。日本高校的教师有一部分是从企业或其他部门来的,他们丰富的经历、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作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实践的顾问。因此,要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工作的认识,创新教育从理念到方法都是新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教师应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的期待。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学习

高中生物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物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物教材精读300篇,高中生物目录。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

学习

生物制药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制药10篇,内容包括生物制药的深度解析,生物制药推荐理由。1。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

学习

热爱生活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热爱生活10篇,内容包括热爱生活美文完整版,热爱生活歌曲。总之,热爱生活是不能免的,就拿我来说吧!每当清晨起床,太阳刚刚升起时,我就觉得身上十分的温暖,好似生活一般;当下雨天我起床时,一阵凉风吹来,我感到生活是如此的凉爽;当吃到妈

学习

医学统计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统计学10篇,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案例版推荐,医学统计学知识汇总。针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统计学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

学习

医学检验技术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技术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技术知识汇总,医学检验技术6篇综述。4、目前医学检验人员的需求较大,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比较容易就业,工作也相对稳定。小伙伴们想要成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员,就要有扎实的检验技术。其次,当我们

学习

医学美容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美容10篇,内容包括医学美容技术,医学美容常识大全。微针美容是什么微针,即微小的针具。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被称之为微针美塑疗法,即Mesotherapy疗法。英文mesodem为“中胚层”的意思,而therapy在英文里为***、医疗

学习

西方文化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西方文化论文,内容包括西方文化史论文1000字,西方文化入门小论文1000字。二、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中西方文化的波浪式发展规律。全世界的文化本来就是应该融合的,融为一体的,觉得哪个好就用哪个,自然而然是文化从先进的往落后

学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篇,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容,***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都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

学习

生物学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学10篇,内容包括生物学方面知识大全,生物学100个常识。高中生的生物学能力培养途径初探左延柏对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几点思考史红生生物学实验课科技素质养成功能的思考与实践蔡长春,陈庆翔利用农村自然优势培养

学习

科学实验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实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10岁的科学实验论文,科学实验论文1000字作品。二、科学实验的总结小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要对自己做的实验总结一下,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做过的每一个环节想过之后,了解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学习

走近科学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走近科学10篇,内容包括走近科学内容文字,央视走近科学。“走近科学体”蹿红“开端一定要诡异,剧情一定要曲折,当事人一定要权威,结局一定要坑爹。”近日,有观众根据央视10套节目《走近科学》总结出的“走近科学体”的教程爆红网

学习

自然科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自然科学10篇,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类别大全,自然科学论文十篇。达・芬奇很早就显示出他的绘画天才,作《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时,其美学思想就渐成系统。随着《蒙娜丽莎》的完成,其艺术理论的构想也更趋深入,并写下了一系列画

学习

管理科学与工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科学与工程10篇,内容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最新方法,管理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

学习

美好生活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美好生活10篇,内容包括美好生活800字十篇作文,美好生活记录100篇。那儿风的叹息如你话语中的洞穴。你是外面树中的幽灵。街道安静。天气,像明天一样,像你的生活一样,部分在这儿,部分在空中。你什么也不能做。美好生活没有预告。

学习

西方文化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西方文化论文,内容包括西方文化史论文1000字,西方文化入门小论文1000字。二、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中西方文化的波浪式发展规律。全世界的文化本来就是应该融合的,融为一体的,觉得哪个好就用哪个,自然而然是文化从先进的往落后

学习

户籍法律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户籍法律论文,内容包括户籍制度论文题目,户籍***文。户籍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功能和要实现的立法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确认主体身份,为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便利在一个国家,一个人要想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管是公

学习

行为经济学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行为经济学论文,内容包括行为经济学论文,行为经济学最新文献综述范文。Thisstudyfirstresearchesthedevelopmentandsignificanceofmotivationtheory.Thenonthebasicofthis,acomparative

学习

员工绩效管理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绩效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绩效管理论文大全,员工绩效管理的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知识和科技。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结课论文1000字,自动化导论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48-02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解决21世纪的社会复杂问题上及跨学科问题方面具有不可

学习

血透护理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血透护理论文,内容包括关于血透的护理论文,血透室护理论文题目。2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

学习

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小论文。【正文】***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大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篇。这次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让我有不少的感触,感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视,因此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让我有了体会。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