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论文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1篇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小学和中学,从小一旦没有受到好的语文教育,语文基础知识没有积累,大学阶段再开设语文教育没有什么必要。其实,大学语文并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延伸。大学语文应以培养大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为主,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一直难以定论。工具性、人文性比重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一直无法取舍。在本科院校中,目前语文教育现状是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人文教育比例过大;高职院校则是恰好相反,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教育。现在很多大学普遍要求语文课能尽快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这种要求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在很短时间内很少课时下大幅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用,当然也不宜太脱离现实,不笼统讲人文性,如果脱离了生活,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大学语文定位目标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全面创新发展和继续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真正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用***精神、自由人格和科学程序,组织实施严谨的既有线性顺序又有层次梯度的言语表达与理解技艺训练,用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言语经典去浸润感染、陶冶同化我们的莘莘学子,就是“真”教真语文。可是现在的大学语文课堂要么多媒体声光电,要么野外体验考察,要么一味多读多写多练,都不是真正语文教法。首先,大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整体感受,一定不要抛弃学生的感受来单纯讲文章的具体技巧。其实,也就是老师不要把教材的内容都讲出很有道理,而是首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体味感受,如果丧失了体味感受这一步,在教学中就没有把文章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所以,第一要让学生们体味到这篇文章是好文章,是美的,然后再讲具体技巧;假如是议论文,就让学生先认同它讲得有道理,被文章的道理折服。反之,学生还没有被折服或产生疑问,你便硬讲它好它有道理,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不合逻辑的。当然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数是公认的好文章,但学生并没有认同,我们不能说专家教授承认的好文章,学生就要承认,这是说不通的。其次,语文不是定性的学科,大学语文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在语文中,对一个概念思想的理解没有一个固定内涵,也就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教学思想很重要。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应效仿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感悟人性,这些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调动起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大学语文教材存在问题乱、杂

是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旧的教材中,文章虽然老化,体现的思想虽然僵化,但是教材目标性很明确,说明过去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它的优点——清楚。现在的这些大学语文教材还在不断摸索前进中,还有一些不足,最突出的就是,教材内容选择有点乱,教学目标过杂,不明确清楚。当然,在教学改革中这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相信经过磨合大学语文教材能使教学目标变得清晰。

三、总结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2篇

一、知人论世,培养爱国情怀

我们《大学语文》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利用好课堂来进行德育渗透。其中,在知人论世环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情怀。“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等,无数深情表白之后潜藏的都是对祖国母亲、故土家园的眷恋依赖之情。这就是人们心理上的情感归属。所以爱国主义仍是德育教育永不褪色的主题。《大学语文》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彬彬”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无不凝结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因此,在导入时,教师应抓住知人论世这一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介绍之中。如《山鬼》一文,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可以深入地介绍屈原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屈原浓烈的爱国情怀,这时可提问:“我们知道屈原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悲痛难忍,这其中既包括对祖国家乡的深深依恋,又包括对小人当道、国家日益没落的忧心焦虑与无能为力。从他一生的经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屈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并且以后教授给你们学生的精神榜样吗?”有鉴于此,学生会深受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情之情,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又如《金陵驿》的作者文天祥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国主义诗人,亦留下了“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感人绝唱,至今读来仍为他的爱国精神所触动。当然,在此环节应把握好时间与分寸,否则会有本末倒置之嫌。

二、精讲课文,感知理想抱负

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把德育渗透放在精讲课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分析中受到理想教育,从而得到启迪。如《安定城楼》一诗,教师在讲解中应紧扣“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中的范蠡典故来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李商隐现在真的想归隐江湖吗?如果真要归隐,条件是什么?通过上下文的典故涵义与诗意疏通,大家明白,他借范蠡之典只是想表明必须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年老之时才会归隐。最后教师可进行总结升华:这首诗主要表现的就是李商隐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你们,更应该象诗人那样,坚守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拼搏,并把理想的火种传给你们的学生,志存高远,让他们也能感知理想的魅力。还有《出师表》、《尚未选择的路》这些富有内涵的作品比其他教材有着无可比拟的德育优势,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比任何一堂思想***治课都易于接受与消化。

三、课堂反思,培育人生态度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生活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学习语文直接以课堂、教师、教科书为中心,逐渐与社会和家庭脱离。究其原因,应试教育是难推其咎。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一头扎进题海里,参加无数次的考试,做无数的练习题。学生和老师都陷入了一种只重视与考试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的泥潭里。在此其中,学生和教师都苦不堪言,视角只限于卷面考试,知识面变得狭窄,而听说能力被忽略,对于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只限于对付考查,造成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底差,语文素养低,此种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除受应试教育、教育理论滞后的制约外,语文教育孤立封闭的状态还与教育观念陈旧,语文教学环境封闭有关。受陈旧教育观念的支配,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更没意识到它对人的一生成长的作用。因此,有些教育者把语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等同,以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分割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跛脚和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之后教育家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提出将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转变语文教育这种封闭孤立的状态,恢复语文教育的本来面,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变为“生活语文”。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就发现了我国语文教育存在与社会脱离的问题,他认为语言教育是一件大事,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认识;就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运用;知识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由此提出了他著名的“例子观”,着重关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的例子观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多次的历练。单凭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足的,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听。应用教科书得来的知识,去学习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同时写作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经验。而这经验又必须是深刻和正确,这就要求学生从各自的生活里下功夫。

一、张孝纯先生“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思想,其精髓就在于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张先生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点,设计出“一体两翼”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所谓“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包括范文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内容,其中以范文教学为核心;所谓“两翼”,其一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目的和计划的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其二是对学校、家庭和社会语文环境的利用。张孝纯先生对该模式作了如下描述:“一体两翼,不可或缺:无体则失去主导,无翼则不能奋起。”

二、刘国正的语文教学观―――联系生活

刘国正语文生活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来讲,“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立足课堂,但还要看到其他各科、校园、家庭、社会,充分调动并运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有了生活,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这两方面即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他把课内和课外形象地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才能如大鹏那样”。

三、顾黄初教学方***的基本点――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顾黄初先生在总结分析语文教学改革时发现,贴近生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他还借用“寻根文学”中的“根”字来形象地比喻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这是“根”。顾先生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基本内涵:第一,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懂得怎样“教”语文,就该先懂得生活中怎样“用”语文;第二,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摆脱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第三,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方向。他主张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各科学习、学校课余生活、校外组织、家庭日常生活等)扩展,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进而引导学生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同生活的不断充实、知识的不断积累有关的道理。

四、王尚文语文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生活化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4篇

由于大众文化良莠不齐,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大众文化作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它,并努力使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1、尊重多样文化,回归学生生活大众文化以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作为媒介,以不可阻挡之势全面渗透校园,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看好莱坞大片、听流行歌曲、追星、玩网游、哈韩哈日,学生和大众文化一起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然而,语文课程对大众文化采取的却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排斥的态度,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生活世界和语文教学的疏离。“目前的语文课程主要基于社会的要求,较少考虑青少年亚文化的心理需要。”(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在学生看来,语文课本中的选文要么是年代久远的“经典篇目”,要么是与当代生活脱节的“重点篇目”。语文课本只和考试升学有关,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语文源于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语文课程面临的迫切任务。新课标规定:“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新课标中所说的当代文化、多样文化、优秀文化,既包括主流精英文化,也包括大众文化。要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大胆引进大众文化,吸收优秀大众文化的有益营养,使大众文化不仅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背景,更成为语文课程不竭的文化资源。

2、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文教材容量有限,大众文化能极大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使主流精英文化与现实生活世界实现对接,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前些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专题讲座后,社会上掀起新一波“红学热”,以此为契机,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系列读书评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体味名著的永恒魅力。大众文化能极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爱伦•坡、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人的侦探小说,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情节的发展扣人心弦,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想象,虽然主人公都是虚构的,但栩栩如生。动画片,无论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还是《宝莲灯》《大闹天宫》,都以奇幻的想象吸引学生。近年来流行的盗墓小说、穿越小说,虽格调不高,但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众文化诉诸视听,声像同步、***文并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大众文化新颖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活动的参与度,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大部分同学对“四大名著”的了解是通过观看电视剧,而不是阅读原著。教师可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平台,提供学生讨论、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情感、思想,这样能更有效地倒逼他们去阅读原著。网络化背景下,社会交往开放化、审美趣味多元化、成长道路个性化。大众文化作为流行现象,以某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具有消解神圣、***思想、提倡个性的作用,为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开拓了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现在的学生个性意识强,敢说敢做,有怀疑批判精神、充满自信。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广泛,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科技财经新闻、娱乐动态等,常先于老师知道、先于老师思考,对社会,他们不乏一定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见。

二、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对接

大众文化,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望而却步,也不能不加选择欣欣然全盘接受。语文教师应认真筛选、过滤,选择优秀的大众文化、正确引导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对接。

1、教师与大众文化对接调查显示,在高中以上学生中手机渐趋普及,电脑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获得越来越多的资讯。他们喜欢时尚明星,脱口而出的是网络新词,看的是网络小说;他们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对新事物极其敏感。然而,由于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学习充电,常常想和学生交流却跟不上节拍,师生间心理距离无形中被拉大。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接触大众文化,拓宽自身文化知识面。教师应反过来向学生学习,课余能和学生一起聊聊流行音乐、谈谈网络文化,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师接地气,在学生面前展现博识的一面,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语文教师要具有大众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大众文化中,有许多雅俗共赏、内涵深刻的优秀文本值得开发。开发大众文化时,要注意与主流精英文化相结合,应及时引进大众文化的新鲜血液与语文教育融合。当然,大众文化中有精品,也有糟粕,语文课程引入大众文化,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正确引导,否则,只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文本与大众文化对接长久以来,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很大程度上与媚俗的大众文化格格不入。以经典文本作为教材的主体无可厚非,但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有必要以开放的姿态合理引进优秀的大众文化。在新课标背景下,一些语文教材已经开始尝试。如金庸的《天龙八步》、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弯弯的月亮》《长江之歌》等歌曲入选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诗歌单元;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歌曲和中学生德育教材;航天员杨利伟香港行被编入香港中小学教材……这些大众文化中的精华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名人效应下,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一些经典由于年代久远,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隔膜,在传承其文化精髓的同时,教师应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引入当代大众文化对它们的通俗化解读,让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接、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如阅读《三国演义》选文时,可引入易中天的《品三国》、袁腾飞的《汉末三国》;阅读《论语》选篇时,可引入于丹的《论语心得》;阅读《水浒传》选段时,可引入周思源等人在“百家讲坛”的读解。有些流行歌曲是根据古典诗词意境改编的,教师可创设情境,挖掘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引了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的意象;徐小凤的《别亦难》改编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通过歌词与诗词意境的比较,可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5篇

一、通识教育简析

目前一般认为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强调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作为人的教育。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尤其是两次经济衰退的危机引起西方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并竖起通识教育的大旗,为后来近半个世纪西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其影响至今更为显著。中国通识教育就其内容、方式而言,从孔子开启教育之后,经几百年发展其实已经有较为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历经各朝的变迁,中国通识教育在民国时期获得较为长足的发展,并培养出了一大批综合性的大师与大学者。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人文氛围浓厚,重文轻实,并且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李曼丽博士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表述,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构建。中西通识教育相同点集中在源起和早期,比如中国早期教育的六艺和西方早期通识教育提倡的七艺有诸多的相同点,并且中西通识教育的目标均定位为全人教育,以人文素质课程为主体。就中国实际情况而言,大学语文是人文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门课,也是居于人文素质类首位的课程。目前正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高潮,然而无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还是亚洲高等教育领域,我国高校排名情况都不甚理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道出了几千万中国高等教育师生的心声。大师与大学之“大”历来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又都殊途同归地承认“大”之底蕴是文化体系,或者说是知识体系的问题。哈佛的学生能够站在世界的前沿俯瞰世界,是基于对本国和外国古今文化精华的系统性把握,进而有了精准的判断和引领,便是得益于该校近三十年的通识教育。民国时期我国的教育出现了第一次繁荣,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竟然也人才辈出,学术精神令人振奋,究其根本得益于当时母语教育的重视和对通识教育的推崇。在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时间里,中国文化遭受的打击和摧残人所共见,当下无论是文学还是文化都呈现荒漠或泡沫状态。曾经民国时期的中国是靠母语教育为民众打开了启智的大门,也是靠语文打开了人才的精神大652017.04教门,而在当今再次面临的精神荒漠阶段,我们能找到的工具依然只有母语教育,高等教育能找到的工具依然只有大学语文这样的综合性人文课程。在中国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能否用通识教育来竖起呼唤民族文化崛起、呼唤民族文学觉醒的大旗,其精神基础与社会号召力实在堪忧。这在众多高校呈现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母语教育中可见一斑。虽然众多的高校都在试***构建通识教育体系,但中国化的通识教育体系首先不是考虑“人”的问题,而考虑的是课程数量和学习的时间搭配,只有极少数高校在通识教育的实施中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基本知识的检测并分类施教。由此可见,我国通识教育处于尝试阶段,而利用成熟的大学语文课程的辐射性与开放性特征,立足于大学语文这个核心来拓展通识教育体系则是科学可行的途径。

二、大学语文定位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依据

首先,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课程能适应学生不同层次文化需求,其融汇性特征足以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可以进一步拓宽学习者的视野与思维空间,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文精神。另外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不同的通识教育探索,如何满足学生对大学语文的素质需求也是各位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二者其实是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国内所有学习西方的通识教育思维,所有引进的西方通识教育的模式,几乎都忽略了或者说在掩盖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的层次性或者说人才培养的层次性问题。美国和欧洲最尖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否适应中国所有的教育土壤,这个问题要先弄清楚。不可否认,哈佛、麻省的通识教育效果与经验的确让人钦佩,也的确造就了大量的世界顶尖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不论是本科、专科,还是俗称的一本、二本、高专,这样的现实建立在学生高考之后的自动分层。这种分层不仅是学识,更多的是能力、素质和态度等综合能力的分界。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古今中外文学与文化知识的融汇性特点,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人文与素质需求,藉此也可以部分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其次,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是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丰厚的文化蕴含足以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导致大学语文在中国高等院校举步维艰,各类高校的通识教育也因雷同于素质教育而陷入困境。中国地域广阔,所带来的地域文化背景差异必然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甚至生存哲学等方面的极大差异。西方尤其是美国历史相对较短,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复杂,但没有中国几千年的根深蒂固以及纵横交错,西方思想上的开放也令通识教育的各类知识易于相互贯通与接受。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连基本的日常语言几乎都需要重新学习的大学生,能否在短短的三到四年里塑造为能接受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理念和精神的人,这是不能持乐观态度的。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是否都必须走西方通识教育中高大上的精英之路,能否结合当地地域文化背景走自己的特色之路,能否利用现成的大学语文的平台塑造通识教育的实用性构建,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加之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语文的内容、层次、结构,已经为大学语文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底子,也为大学语文打下了厚实的文化精神基础,足以让其担负起通识教育提升人格精神的重任。最后,大学语文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这也令其具有通识教育中人格健全的效能。当今教育界,无论是借助网络平台,还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大部分违背了通识教育的初衷。在通识教育理念中,第一目的是为了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精神健全的人。最早的中西通识教育的核心观念都是两个字:全人。而学做人的基本途径无外乎中国名言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需要各种亲身体验,如情感、诵读、演说、写作、心理等。当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人文的本质受到挑战,教育中大量的教育过程被省略、或是被篡改,通识教育的效果必然被弱化被遮蔽,人们自然会失去对通识教育所谓的塑人的信心和等待的耐心。仔细研读有关西方的通识教育经验介绍和教育过程,笔者发现西方通识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教育方式。比如大量的原著精读与研习,教师基本上不讲课,多是以学生自学和助教辅导为主。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最早用在中国的孔子时代,也是中国教育的启蒙时代。现在的中国高校在语文教学的方式上呼唤返璞归真,做到用简单的方式去挖掘深层的文化和文学精髓,在回归传统中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已得精神追求和文化操守。尤其是关于人性与人类基本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势,进行人格完善和创新思维培养,这也是大学语文可定位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可行性要素。

三、大学语文定位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

台湾著名通识教育家黄俊杰先生曾对儒家的教育理念有这样的理解:“儒家式的‘全人教育’更企求提升人的境界,使人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意义。儒家定义的‘整全的人’,在多层次、多面向之间完成人的连续体,它既是‘身心连续体’,又是‘个人社会连续体’,更是‘天人同构之连续体’。儒家教育理念中的‘整全的人’,是一个有本源而与宇宙大化之流在精神上相往来的人。”由此可见,黄教授在基于对儒家传统精神研究的基础上又整合现代教育的趋势,深刻领会到当前的通识教育不仅要借用西方的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复振儒家的“全人教育”理念。台湾的国学教育及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世所瞩目,通俗地说台湾的国学教育在形式上基本等同于大陆的语文教育。台湾十分重视语文学科的奠基、关联、辐射等功能,其国学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这个经过几千年实践证明适合中国人生活的哲学已经成为台湾学人的共同信仰。在这个统一的哲学基础上,台湾的国学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道德、伦理与人格的教育也有了落脚点。就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而言,若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形式与教材内容和涵括的精神内质与哲学思想,都必须进行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重新整合,结合传统文化的精神禀赋进行与当今社会人文素质需求相吻合的调整。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基于生活化的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索。首先,大学生的学情现状简析。大学语文课程本身与中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而大学生也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根本变化:一是身份社会化。从中学到大学,是大学生真正社会化生活的开始。虽然大学仍然是学校,但已经是半个社会,大学生已经具有了切实的社会化身份。他们开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且角色选择极少受到家长、师长的干涉,甚至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会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的甚至由于岗位的有限性,迫使其由被动竞争转变为大学的主动竞争,致使很多学生出现典型的社会消怠情绪。二是生活***化。目前许多高中在毕业前夕会举办成人礼,让学生通过成人礼感知自己的成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是从大学开始的。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大多数甚至离开家乡,大学求学的日子从思想上、生活上真正启动了***的模式。在脱离依赖的初期,大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茫然期。大多表现为失去目标、生活失序、沉迷玩乐、心理空虚等情形。其次,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探索。据上述分析加上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课程安排遵循一个一致的程序:公共课程在先,专业课程在后。这样固化排课的后果是,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基本上是思***课泛滥,外语课扎堆,大学语文课跟风。对那些刚刚从高考过来的大学生而言,这些课绝大多数都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因而首先就造成一种重复的感觉,难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基于我校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的地位和本科生普开的现状,教师们进行了基于生活的专题式教学改革探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后期的影响效应。基于生活的专题式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大学语文的性质及其在通识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大学语文课程大致分为四大块:导言——审美教育——爱的教育——结课讨论。课程将不遵从教材的编订次序和文学史的历程,而是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探讨一些语文与生活结合紧密的问题,以期达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效果,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审美教育和爱的教育板块中实行专题式教学,审美教育分为日常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行旅之美、体悟之美、创造之美5个专题,爱的教育大致分成爱家、爱国、自爱、爱侣、爱人等5个专题。这些板块与专题都应用通识教育的思维与理念,一方面侧重人格的健全。如爱人教育将从爱的哲学及爱人的正确方式导入有关经典文学作品的剖析,引导学生将爱建立在尊重与生命的基础上,将施爱与受爱置于正确的三观指引之下。另一方面是大量利用融汇思想,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进行创新梳理与组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教学尝试。如在体悟之美的专题中精心选用悲、欢、苦、乐四种情绪,分别以音乐、画面、文字、讲述等形式体验情感的触动。在这些情感体验中回忆或结合文学篇目进行共鸣情感感受,尔后辅之以经典阅读,帮助学生寻求智力与精神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品阅与思考。这些教学的方式均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们积极探究,深入钻研,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方向上得到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收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文学是人学,追求美,追求艺术境界,追求精神愉悦。大学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居于核心课程的地位,其知识性与感悟性的融合特征,彰显了它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根本性差异,也铸就了其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创新水平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方面的诸多效能。这些效能正是通识教育的目标所在。在培养一个完整人、一个健全人的目标中,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均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是通识教育中的核心环节。重视并不断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应该成为我国通识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未来一段长时期内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作者:李婷 单位:武汉商学院人文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文化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91-96.

[2]陈琦.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式与特点[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10):156.

[3]李曼丽,汪永锉.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究,1999,(1):96-101.

[4]张亚群,王毓.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与通识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7):142-148.

[5]刘刚.论通识教育中的大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0,(12):32-33.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6篇

1.母语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较为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对于“文化”的概念较为片面,认为所谓的文化仅限于英语文化,而根本没有考虑到母语文化。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力低下的问题。在现阶段,国内英语教材中很难见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而英语课堂教学也基本采取交际教学法,通过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进行讲述而展开教学。很显然,再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较难接触到母语文化,毋宁说结合英语和母语文化进行日常交际。

2.母语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基于母语文化教育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报告,我们可以知道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综合文化素养,从而为国内国际上的经济社会交流做好准备。就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来讲,可以划分为三点: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2)母语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众所周知,凭借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我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而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有些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难翻译,这就需要我们对母语文化进行全方面的掌握,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文化精髓。所以对于母语文化教育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3)母语文化教育有利于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想在我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进行英语教学时,会通过母语对英语进行理解和吸收。在对英语进行学习时,国内学生偏向于先对比两种语言,讲英语翻译为我们自己的母语进行理解。所以针对于理解层面,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对外国文化进行理解。同样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本民族文化加深理解。

二、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重要性

1.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对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而言,跨文化教育指的就是英语文化教育。总体而言,国内的跨文化教育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层面。举例来说,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学生会以中文的思维进行日常交流。比如“你吃饭了没?”这句中文打招呼用语,有的同学直接将其改成“Youhaveeatenornot?”。很显然这是不地道的,将其改成“Howareyou?”才符合英语国家交流的习惯。还有的学生直接用“Howoldareyou?”询问英国人年龄,虽然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事实上英国人忌讳被人问起年龄这点,因为这涉及到他们自身的隐私。虽然语法是正确的,但却违背了文化原则。像上面列举的两点均属于中式英语概念,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中十分常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英语文化教育的欠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可以总结出5点原因。第一,传统教学模式对英语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第二,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不够成熟;第三,英语文化交际教学被大大忽视;第四,师生缺乏直接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机会;第五,评估文化能力的标准不够完善。

2.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交际法理论可以得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授标准的语言形式及其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根据场合、交际对象和交际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事实上,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这片文章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定义。对学生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观念和世界意识,从而尽最大努力使文化冲突消除,使跨文化社会走向和谐化,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相关实施原则

1.同时兼顾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在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通常只重视英语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虽然在英语课堂上讲授英语文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我国已经明确了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所以片面注重英语文化知识是对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交流者相互交换自己语言的文化信息。英语可以说是一种对外交流的工具,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借鉴,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所以这意味着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同时兼顾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向学生讲述英语文化知识和如何向外国人介绍本国文化的方法。只有保证两方面的文化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接纳英语文化,从而避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

2.层层推进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所涉及的方面十分繁复。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层层推进文化教育的原则,从交际文化因素开始讲解,由浅入深。交际文化内容是跨文化交流最为基本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英语和汉语交际文化知识两方面。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如何克服跨文化语用失误,同时间接向学生表达其中所包含的交际文化因素,这样做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支配交际文化的知识的理解程度。文化包括表层、中层以及深层文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应该从表层文化进行传授,帮助学生认识和英语文化相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其次,教师应该对中层制度文化进行讲解,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流中所必须遵循的相关体制和习俗等。最后,教师应该对文化深层部分进行讲解,也就是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进行讲解。根据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相关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起初学生对英语文化认识不深,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对英语文化进行讲授,将英语文化作为主要方面进行教授。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在英语文化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把握好两种语言文化的比重,将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英汉文化并重的教学方式。同样的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呢?原因在于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少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在第二阶段,对于母语文化比重的加大,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比较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区分和掌握。比较两种语言文化有利于文化本质的揭示。在学生学习初期,教师以英语文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语文化和自己母语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而在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以英汉文化并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时学生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可以得到较强的文化意识。比较母语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英语文化的特殊属性,并对汉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全面理解母语文化特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双文化意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

四、结语

大语文教育论文第7篇

1.1实用主义盛行,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意识的重要性,语言教学是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目前全国高校课程的安排,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安排到了公共基础课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英语无疑是考虑的最重要的教训学生,而语文课在大学很明显受到了冷落。

1.2教材和教学方法落后,“大学语文”很可能是教成“高四语文”现有的“大学语文”课本和教科书有相当程度的重复,被讥笑为“高四语文”。个别院校没有专门的教研室,而是依托中文系各个学科的老师轮流讲授。这样,授课效果和水平可能会好一些,但老师各讲各的,课程没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体育院系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人文教育的实施认识不足人文教育体育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很多人对体育的发展,经常进行体育教育的发展,教育和文化,如缺乏教育和社会意识和参与感之间的关系,往往照搬别人的经验,或任务似的做一些表面文章,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难以深入。

2.2办学条件局限性,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体育院系以“体”为主,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书信息、师资、专项资金等难以令人满意。人们普遍认为,体育院系就应突出“体”的突出特点,专业课的重视,在资金师资方面备受关注。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不受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长远规划,资金,师资队伍考虑甚少,教育效果不佳。

2.3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师生积极性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体育院系大学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严重,对待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态度显得尤为突出。对于技术科目和课程更注重基础理论,而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实践部分,知识为混及格或凑学分。再加上广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落后,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人文素质课程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冷落。

3.大学语文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课程中,大学语文课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太乐观的,在大学语文课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层次是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因此,他们判断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强调人整体素质的现代社会,他们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对培综合性体育指导人才来说,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学语文课程在很多高校被忽视,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学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体育指导人员来说,大学在上语文课的学习能力,完善人格的巨大作用,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等方面的品质是任何一门课程无法替代的。总的来说,大学语文课在学生求知、做人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3.1培养体育指导者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知识信息发展迅速,新型知识理念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是当代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即使是最好的大学也不会教授一辈子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技术的更新速度快。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来说格外重要。综合体育指导人才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运动训练和理论基础,符合现代体育发展培养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培养指导他人正确运动健身的教练员。

3.2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开阔眼界,增长智慧人文素养对体育指导者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院系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其人文素质低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水平,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教学对象——学生。目前目前各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存在体育人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现象。

3.3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沟通能力人在社会中生存,应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或知识与信息的传递,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描述,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来记录、推广和应用。这就是说,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重要。对于体育指导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语文对说和写能力的培养,还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质量和与人合作的成败。因此,利用大学语文课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是大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语文教育论文

学习

又是一年中秋时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又是一年中秋时10篇,内容包括又是一年中秋时抒情,又是一年中秋月儿圆。

学习

教师之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之家10篇,内容包括教师之家对联大全,教师之家。家教真能提高学生成绩吗?这很难说。如果孩子的成绩差是因为相关知识不懂,或许请人补一补,还可能跟上去,以适应课堂的节奏;但如果孩子的成绩差是因为习惯方面的不足,或品格方面的

学习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品德表现论文,内容包括八年级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论文800字范文。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

学习

荆轲刺秦王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荆轲刺秦王10篇,内容包括荆轲刺秦王详细内容,荆轲刺秦王逐字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想起白日送别时壮烈的场景,兀自吟唱起这两句慷慨之词。但此时毕竟是夜晚,万籁俱寂,这一声长叹不仅使人浑身颤栗。秦武阳

学习

宁静致远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宁静致远10篇,内容包括宁静致远原唱,关于宁静致远的文案。宁静在哪?只要你的心平静下来,你就会找到它,张扬,吵闹,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因为这会使你的注意力下降,做什么都会不专心,有的人甚至讨厌它,刻意的避讳它,但宁静就没人讨厌它,因为

学习

社会保险法实施细则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保险法实施细则模板,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实施细则全文,甘肃省实施社会保险法细则。关注点三:农民工保险正式并轨城镇保险!(请以前按农民工两险参保的单位注意!农民工保险调整,用工成本将有所上升!)关注点四:退休死亡增加抚恤

学习

映日荷花别样红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映日荷花别样红10篇,内容包括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映日荷花别样红文案句子。想到这儿,我又不禁进入了遐想,一阵微风习来,拂向荷花,荷花随风摇曳,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学习

我的祖国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祖国10篇,内容包括我的祖国文字稿,我的祖国范文15篇400字。季羡林爷爷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是啊,我们的生身母

学习

誓师大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誓师大会10篇,内容包括誓师大会的感想,百日誓师大会。中考,我们向你走来!我们是腾跃五洋的蛟龙,我们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我们有拼搏进取的毅力,我们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我们经历了风狂雨骤的考验,我们付出了无怨无悔的青春!书山坎坷,我

学习

毕业感言一句话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感言一句话10篇,内容包括毕业感言小学六年级,培训班毕业感言大全。——198班黄婕(2)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可亲的同学……在这里,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在这里,我们增长了知识,展示了自我。啊!母校

学习

英语计算机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计算机论文,内容包括英语计算机论文题目,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及翻译。1.2教材难度大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供学完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英语的学生使用的,而现在的中专生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半,根本就没

学习

小小的愿望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小小的愿望10篇,内容包括我有小小的愿望,小小的愿望征文是什么。我有一个小小的红色愿望:希望太阳把整个天堂照亮,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火红!日子越过越快乐!让明天的世界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彩色愿

学习

对女生表白的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对女生表白的话10篇,内容包括对女生表白的话感人的一段话,对女生表白的话藏头诗。爱你所以我不愿去睡觉,因为现实比梦境更美好。爱情,有时候,是一件令人沉沦的事情,所谓理智和决心,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的说话。爱情从来都是一

学习

最伤心的话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最伤心的话10篇,内容包括最伤心的话10个字的,最伤心的话100句。看谁谁谁家新买了房子、车子……这句话会让男人得出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自己没用,不能在物质上满足妻子的要求;一个结论是妻子是个势力眼,爱钱不爱人。这样丈夫

学习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品德表现论文,内容包括八年级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论文800字范文。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

学习

高等药学教育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药学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大专药学毕业论文完整模板,药学专业论文完整范文免费。1.2英国的药学教育英国的医学与药学之间有着相对的***性,其招生、教育、就业都各不相同。医师负责诊断、开处方,药剂师负责审核,并确认患者是否

学习

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景观设计论文,内容包括景观环境设计论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

学习

心理健康课论文模板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课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结课论文格式模板,心理健康课程论文标题。(二)要立足于心理学理论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能够脱离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的。在大学生

学习

直接投资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直接投资论文,内容包括直接投资论文,投资论文参考文献最新。进入21世纪后,FDI继续发展,2007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18333.24亿美元,远远高于200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发达国家的流入量达到12476.3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

学习

电子技能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技能论文,内容包括电子论文完整版,电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2在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阵列、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用户即照明负载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为电源系统,

学习

金融电子化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电子化论文,内容包括金融电子化论文,通俗易懂的金融论文。客户综合服务网络是针对金融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相关服务而设计建设的,客户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与服务网络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身份确认后

学习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安全监管论文,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食品安全***府监管问题论文。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与我国能够建立从上至下相对统一的一套监督管理体系有所不同,其各州***府主抓本州内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而联邦***府的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