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自己10篇

奖励自己篇1

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奖励自己呢?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学习效率有了提高,考试成绩有了进步,朋友关系有了提高,都可以奖励一下自己。一个朋友说过:“我只和我自己比。”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自己在不断的进步,这就够了,何必苦苦地去和自己永远赶不上的人比呢?只要比过去的自己强,就是我们的成功,就可以问心无愧的奖励自己。

奖励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曾经有一个因为失恋而颓败不已,他的朋友是这么安慰她的:“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你凭什么让别人爱你呢?”同样的道理,你自己都不信任自己,自己都不认可自己,你凭什么让别人信任你、认可你呢?当你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做得比以前强,你就应该奖励自己,就应该信任、认可自己,这就是你对自己的尊重。如果一个人总是看轻自己,那么,它必然不会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奖励自己,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启发自我内在的动力手段。

奖励自己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和奢华,一顿美味佳肴,一次聚餐,一首好听的歌曲……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奖励”,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一颗自信的心灵,让你活得比以前更美好,更快乐。你会感到自己的优秀,而不会忧郁地走完你的人生。

奖励自己篇2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便是伴着这辽远的声音所说的话出现的场景:一节有着未知目的地的火车,车上是带着照相机的旅人,镜头拉远,我看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致。那一刻,我羡慕那个旅人,他明白那些我从未见过的风景。

我总是习惯于周六被窗外的叫卖声叫醒,然后脑袋探出窗外,看着浓妆艳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人们走来走去,看着穿着睡衣睡眼朦胧来买早餐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看着豆浆上的热气,看着树叶被秋风又一次吹起……。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在我眼里都成了乐趣,它们是沿途的风景,在我人生路上留下脚印。

我一如既往爱火车,只是因为留恋车窗外的风景。或是树木急速地向前后退,只在我眼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或是几片低矮的楼房,几户人家的孩子正在嬉戏,或是平静的湖泊,饲养了蚌,或是在夜晚穿过一个城市,只剩下星星点点的灯光还映在玻璃上……它们都是沿途的风景,在我心中留下脚印。

我一如既往相信,面对困难我会坚持下去,正如我相信那些浓妆艳抹的姑娘仍会在我家楼下准时走过,穿着睡衣的人们仍会到早点摊上买油条,豆浆仍会冒着热气,落叶会又一次被风吹起……

我一如既往相信,面对挫折我会永不放弃,正如我相信树木会枯又荣,在火车掠过后在乘客眼中留下树影,几篇低矮的楼房,几乎人家的孩子会到上学的年龄,平静的湖泊下,蚌吐出晶莹的珍珠,城市的黎明会到来,映在车窗玻璃上的将是旭日的光辉……

我爱沿途的风景,它能给我带来勇气与力量。它告诉我这世间的变换。

奖励自己篇3

我与你相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不知是否因为天气的炙热,我低垂着头。而你却像大姐姐似地摸摸我的头,细声:“你很不错啦,离目标已经很近啦。”

微微抬头,看见附近的树木。不由地想起地那天,太阳烘烤着大地,听着蝉鸣,我依靠着树干,对着悠悠蓝蓝定下自己的目标。依稀间,那句话在耳边萦绕:我要考附中。

如今,树依然耸立在那儿,白云依然在蓝天飘荡。只是我无力地坐在长椅上。身旁做了个安慰的人。是不是很可笑啊。我对自己嗤笑一番。

“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啊?”你弹了弹我的额头,一张纯真的笑容映入眼帘。我停滞了一两秒,小声地唔了一声。很近?距离很远啊。

“其实,有梦,就追逐的啊。只有努力,我相信一定会实现。而且,你在进步啊。”

忽然,你的声音淡了下去。轻轻低仿佛能够被风吹走。“以前啊,我很不自信。不过,我可乐天了。因为,哥哥曾经说过“这没什么的,起码,一步一步走。正如我所跟你说的。”接着, 她眸一皱,粗声:“在这装死人么?生活依旧,难道你要去跳楼么?加油吧。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我笑了笑。倏尔,你柔声道:“哥哥还教了我一个方法,我教教你噢。”你拿起木条,在地上画呀画。“把大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起先,慢慢实现小目标。然后呢,奖励自己一下咯。这样,增强下自己的动力,再向目的地行驶。省得无趣嘛。”

最后,你向我伸出小拇指,说:“拉钩钩,我们一起走向目标。”我一应,也伸出手指。两指一印,一起追逐梦想。

我拍了拍身下的灰尘,准备起身。你拉住我,问:“干啥?”

“嘻嘻,去KFC,奖励自己一下。”“咳,物质奖励,也行。提示下精神奖励也不错。不过,我们现在去吧。我有优惠?弧!

奖励自己篇4

关键词: 不当奖励 幼儿 负面影响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1-02

一、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奖励手段。奖励这一教育手段本来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是在下面的几个实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老师的奖励行为发生后,幼儿们并没有向幼儿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是背道而驰,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对于幼儿园中奖励后的一些怪像,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的方法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

我们认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奖励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奖励而奖励。

二、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分析

实例一分析中幼儿因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嘀咕“又是王某拿了小红花”。对于这中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幼儿老师奖励不公,但是重要的原因是这名幼儿应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产生了嫉妒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主观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利益点出发,任何事物只以自己的兴趣意向为标准。他们不会考虑别的幼儿的意愿,当他们发现别的幼儿比自己强、别的幼儿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而自己没有得到,甚至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应为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意向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舒服。这种嫉妒具有明鲜的主观意识。

如果幼儿老师偏爱部分幼儿,而不注意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部分幼儿受到委屈,更容易使个别幼儿变得心胸狭窄,产生嫉妒心理。此外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已经习惯了没有表扬和表现的机会,会很“安分守己”的守在课堂上,实际上整个课堂与他已经无关,是一种隐性的逃课行为;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又通常比较自信,当没有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或表扬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和“关注”或者感觉到自己有些地方确实不如别的幼儿,当存在竞争压力时就容易对别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尤其是一些经常受到幼儿老师奖励和表扬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类似的问题。

幼儿天生就喜欢受到表扬和奖励。正确的奖励方法可以巩固幼儿的优点,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奖励不当或过度奖励就会使幼儿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看不起同龄幼儿,当别的幼儿超越自己时就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幼儿园老师要注意奖励方式,正确评价幼儿,不能因为宠爱和喜欢个别幼儿就随意提高或过分奖励幼儿。

案例一:某周星期五下午在某幼儿园的中某班教室内,吵吵嚷嚷乱哄哄的幼儿们突然安静下来,并迅速跑回座位上,一本正紧坐的端端正正,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着小红花,准备发给幼儿们,毫无疑问的红花又戴在王某(本文所有幼儿名字均为化名)几个幼儿衣服上,李某小声嘀咕着“又是王某”小红花刚刚奖励完,后面的几个幼儿则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又开始爬课桌、乱爬。教室里又开始了马蜂窝一般的混乱。

实例二分析幼儿们喜欢打小报告,而幼儿打小报告的动机之一就是,有的幼儿在打小报告之后可以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这种奖励直接导致了幼儿喜欢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有的幼儿因为嫉妒受到幼儿老师奖励的幼儿,从而无中生有的中伤受到老师奖励的幼儿。

幼儿老师奖励打小报告的幼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案例二:中午吃水果的时间到了,在老师的督促下,幼儿们坐在桌子旁休息,看到苹果被保育员老师端进来,全体幼儿立即正襟危坐,在等待中每个幼儿分到一块苹果,有的幼儿边吃苹果边嘀咕什么你的大,我的小啦立刻旁边有幼儿跑去向老师打小报告了,(为了防止幼儿呛着,幼儿园严禁幼儿在吃东西时说话)幼儿老师批评了说话的幼儿,并表扬了打小报告的幼儿,这时不断的有幼儿向幼儿老师打小报告了,小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平时表现好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几个幼儿。直到老师命令全部的幼儿坐回自己的座位,打小报告的行为才被暂时的停止。

实例三分析,在幼儿园中,幼儿老师奖励小贴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奖励小贴纸相对于奖励小红花来说,这种奖励方式容易发生,所以在幼儿园的奖励行为中,奖励幼儿小贴纸是奖励方式中幼儿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在一堂中班课堂中,奖励小贴纸的行为可以发生15—30次,而且幼儿老师在奖励小贴纸的时候,奖励行为也较为简单,不想做小红花一样作评价,而是看到那位幼儿表现比较乖,便把小贴纸奖励给谁。有时一节课结束时,有的幼儿脸上、手上贴有五、六个小贴纸。甚至有的幼儿把小贴纸当玩具、当交换物,以至于有幼儿抢夺别的幼儿的小贴纸。小贴纸这一奖励物,一方面由于奖励频率过高,一方面由于奖励方式简单。小贴纸的奖励作用已经大打折扣,幼儿们已经不会把小贴纸和奖励联合起来,小贴纸作为强化物已经不能起到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的作用了。

过多的物质奖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座无穷欲望的山,我们幼儿老师不可能满足幼儿所有的物质欲望,而且过多的物质奖励更容易使幼儿产生这样的意识;即奖励变成一种功利性可将换的条件,让幼儿觉得奖励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等价交换的实实在在的物质东西。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的功利主义思想,极容易扭曲幼儿人生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三:某周星期三下午的课堂中,幼儿老师正在教儿歌《小兔儿乖乖》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唱的好。老师就给谁奖励小贴纸(一种小贴饰品)。”每唱过一段后,幼儿老师就会奖励小贴纸,把小贴纸贴在幼儿的脸上或者是手背上。有的幼儿已经拿到了小贴纸,又悄悄的把小贴纸扯下来。幼儿老师以为她没有,便又奖励给她。歌曲教到一般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混乱不堪,有些幼儿开始比谁的小贴纸多,有的幼儿因为小贴纸掉了被别的小朋友抢捡走而嚎啕大哭,也有幼儿为了拿到小贴纸扯开嗓子大声唱歌,希望老师能够奖励他小贴纸。无奈之下,幼儿老师只好把多媒体打开给幼儿们看动画片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了。

实例四分析,在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为儿童身上的优点比缺点更重要。如果某个幼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进步,那教师也会做出积极的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某个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幼儿教师会尽量做出中性的评价,轻描淡写的指出幼儿在某些方面只是暂时落后罢了。而我们的幼儿老师不仅不会这样做,反而在奖励这个幼儿时,就会习惯性地拿另外一个幼儿做反面教材,这样会导致幼儿们在他们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的幼儿们分为三六九等,从而使幼儿们自小产生优劣思想,此时在同一个幼儿班级里,大家已经有了优劣的观念,更可怕的是有些幼儿已经给自己贴上劣的标签。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天生比别的幼儿聪明、高贵而产生骄傲自负的思想;有的幼儿则会觉得自己生来就比别的幼儿要笨拙,而产生自卑的思想。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利于幼儿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案例四:某星期五下午某某幼儿园某中班,幼儿园老师给李某幼儿奖励小红花,在给李某幼儿戴小红花时,幼儿老师对李某幼儿做了评价和奖励他小红花的理由;李某小朋友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然后又说张某小朋友拿不到小红花,因为张某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跑,捣乱,说话,不守纪律,不好好做操,这时便不断有幼儿上前向幼儿老师告张某的状,好像要和张某清界限一般。课间游戏的时候,便没有幼儿和张某玩耍,张某也似乎不愿和大家在一起玩,上课的时候似乎也自甘落后,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也不听老师讲课,也不回答问题,也不再捣乱,只是趴在桌子上耷拉着脑袋,一动也不动,似乎和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关系,偶尔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什么也回答不出来,被同班幼儿嘲笑,又默默的回到座位上,似乎认定了自己学不会什么东西,似乎认定了自己就是不如别的幼儿。

三、幼儿园不当奖励的原因

纵观以上四个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案例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频频出现,存在着普遍的现象,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少幼儿教师对奖励幼儿有认识上的误区,幼儿教师认为奖励多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这些幼儿教师在应用奖励的过程中对于细节不能够把握好,如奖励的时间、手法、口气、表情等等。以至于事与愿违,在不当奖励过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据笔者调查的结果显示可知,在某某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老师不到百分之三十,作为某市幼教机构的领头羊尚且如此,且不说条件更差的其他幼儿园。不少从中小学调来的幼儿老师,虽然入园后接受了不少的幼教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对于一些教育细节上还是不能够达到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水平,尤其是一些幼儿教育的理念,更是非专业幼儿教师所不能够理解的。

还有幼儿园中的教育目标评估技术不到位,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教学目标来说,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难于被评估。所以幼儿教师的压力不是很大。没有就没有动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尽心尽力或者有所懈怠。

四、幼儿园中不当奖励现象对策

针对以上四个案例的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避免奖励的不利影响。

很多幼儿老师对孩子奖励时,就用物质奖励打发幼儿,这种奖励是要适度的。幼儿老师对幼儿进行奖励时,不可多用物资方面的奖赏,固然物资奖赏和精力鼓励一样,都是奖励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但多用物资奖赏,则会对孩子发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奖励中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兼顾,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而且精神奖励多于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相比于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奖励会给幼儿带来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还可避免让奖励变成功利性可交换的条件。

幼儿园一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幼教专业人数在幼儿老师中的比例,例如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亦可加强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毕业老师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在园幼儿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能够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为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管理,切实提高保教保育质量,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切合本园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评估制度,来促进本园幼儿老师的尽心尽责。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努力培养本园教师的责任感,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幼儿的反应和变化从而避免出现不当奖励方式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艳婷. 幼儿嫉妒心理的分析与指导[J], 教育导刊, 2010 (442).

[2]李生兰. 对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介绍及思考 [J], 幼儿教育2010 (475).

[3]佳玲.赵宣. 奖励的学问学前教育 [J], 幼儿教育2010 (03).

[4]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奖励自己篇5

论文摘要:本文就企业 管理 中应坚持的激励原则、常见的激励误区和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本文就企业管理中应坚持的激励原则、常见的激励误区和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对企业的管理者有所裨益,能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

1、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要根据员工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对报酬更为看重,讲求实际,而男性更注重企业和自身职业规划的发展;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历较低的人注重基本需求的满足;等等。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相同的激励措施起到的激励效果就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 环境 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2、奖惩适度的原则

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的情绪,失去进一步前进的动力,或者互相攀比,互相封闭,恶性竞争;奖励过轻,不通不痒,起不到激励效果,员工也失去兴趣,或认为领导不重视,有点轻视自己。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甚至报复公司,失去应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放松警惕,会重蹈覆辙。

3、奖罚相结合的原则

奖是对员工符合组织目标期望的行为而进行的奖励,使这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更多地出现,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罚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非期望的行为而进行的惩罚,以使这种负面行为不再出现。罚使人产生内疚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使错误的倾向朝正确的方向转变;奖使人产生被认同感和尊重感,信心得到加强,使自己的行为感染更多的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一奖一罚的激励机制,树立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从而产生无形的压力,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这两种手段,虽性质不同,但殊途同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奖惩结合。只奖不惩,就降低奖的价值,折扣奖的效果;只惩不奖,会使人不知所措,人们只知道不该做什么。所以,奖惩必须兼用。

4、坚持公平的原则

公平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不公的待遇,会使员工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危害公司的利益。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大公无私,不抱任何偏见或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对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对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不然,你的奖罚措施会适得其反。

5、坚持奖励正确行为,避免奖励错误行为的原则

管 理学 家米切尔·拉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归结出应奖励和避免奖励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行为:奖励善用创造力而不是愚蠢的盲从行为;奖励多动脑筋而不是奖励一味苦干;奖励忠诚者而不是跳槽者;奖励承担风险而不是回避风险的行为;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光说不练的行为;奖励使事情简化而不是使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奖励沉默而有效率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者;奖励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眼前利益的行动;奖励有质量的工作,而不是匆忙草率的工作;奖励团结合作而不是互相对抗。

6、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的积极性。它是我国企业用得较普遍的一种主要的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物质激励是不少,但未见到“一激就发”的局面,职工的积极性也不高,贻误单位的发展。例如:有些企业实行平均主义,却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还是“大锅饭”,职工干多干少奖励一样。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例如,在海尔的奖励制度中有一项叫“命名工具”,即用一线的普通工人的名字来命名他所改革的创新工具。工人李启明发明的焊***被命名为“启明焊***”,杨晓玲发明的扳手被命名为“晓玲扳手”。这一措施大大激发了普通员工在本岗位创新的激情,员工以此为豪!对员工创造价值的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及时的激励,能让员工觉得工作起来带劲,有奔头,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两者要并举,不可偏废。

二、采取激励措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人的需求多样性、多层次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员工要注意机会均等,创造公平竞争的 环境 ;

2、激励要把握最佳时机;

3、激励要有足够力度;

4、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

5、构造员工收入分配的合理落差。

6、激励要及时,不能都等到年终再奖励。

7、激励程度要与贡献相当。

8、激励的方式方法要变化,不能年年老套;

9、激励不要过于频繁。

三、激励的误区

1、 管理 水平落后

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在单位论资排辈,对有才能的人打击,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些企业需革新自己的落后观点,要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重视激励。否则,员工很难有积极性,必遭 市场 经济 的淘汰。

2、激励措施“一刀切”

许多企业没有 调查 分析员工的需求,激励措施“一刀切”,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企业要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激励。如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等核心员工,要使用长期激励的手段,如股票期权等,对他们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盲目激励,不注重自身企业的 文化 建设

有的企业看到别人有激励措施,自己便照办,缺乏创新。它没有立足员工的需求,自然效果不理想,也没有形成自己的 企业文化 建设。所以要消除盲目激励,必须先对员工的需求认真调查和科学分析,再制定本企业的激励措施。

4、激励就是奖励

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前面已经讲过,奖罚要结合。不可只奖不罚或只罚不奖。要多用奖励,辅以惩罚。

5、激励缺乏沟通,不注重员工的反馈意见

企业往往重命令,轻反馈。上下级缺乏必要的沟通。管理者应注意员工的正面反馈,肯定员工的工作付出,感谢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拉进与员工的距离,“团结的象一家人”。

6、重激励轻约束

国有企业轻激励重约束,民营企业重激励轻约束,都留不住人才。所以,激励与约束要并举。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斗志。激励正确的事、约束错误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总之,希望企业重视激励的原则,避免激励误区的出现。为建立自己的激励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奖励自己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奖励策略 惩罚性 针对性

一、奖励的内涵、意义及其类型

《 教育大辞典 》中把奖励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奖励的方式有肯定或赞许的语气与表情,口头表扬,发给奖状、奖章、奖品、奖金,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1] 百度百科中对于奖励的内涵分别做出了动词和名词两种描述,动词含义为给予荣誉或财物进行鼓励。名词含义为用来表示鼓励的荣誉或财物。[2] 维基百科对于奖励一词的解释是为嘉奖某些个人或集体而给予荣誉和物质。常见的物质奖励,通常是现金或实物,如住房、汽车等。[3]

笔者认为,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目的是调动被奖励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确保这种行为的持续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奖励通常都是通过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至于在学生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更强的意志力。

奖励就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内容而言,可以划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包括鼓励、赞叹、赏识、肯定性的语言等,此外,情感上的奖励也属于精神奖励的一种,如赞许的眼神、热烈的掌声、不断的关注等。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精神奖励还以一些特定的形式存在,比如说依据学校或某些相关***门的成文规定、学校管理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纪律守则,依此给予学生奖励。比如“三好学生”、优秀班级干部等荣誉称号,以及在各种活动或是比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的奖励,这种奖励多是以颁发证书、奖杯等形式出现。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奖励多是以物质奖励形式存在,给予糖果、想要的玩具等这类的刺激物或者是有机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去郊游、去游乐场等。学校中的物质奖励多是伴随在精神奖励之后,比如说,获得学校或者是班级颁发的某一荣誉称号,不仅得到奖状或者奖杯,而且还可能获得具有奖励性质的学习用品等。

奖励根据实施过程的具体形式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式性奖励与非正式性奖励。正式性奖励:这种奖励形式多和代币制、学校中各种荣誉称号联系到一起,多具有客观性这一特征,如“三好学生”,以及其他各种具有学校或是班级特色奖励形式。非正式性奖励:与正式奖励相比,这类奖励多具有随机性与情境性的特征,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赞许性的眼神等。此外,非正式性奖励也可能伴随着物质奖励。

奖励就其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表现程度,可划分为外显性奖励与内隐性奖励。外显性奖励是指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可见性与直接性的特点。内隐性奖励则是指作用于学生本身的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太显著的,但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却是深远的。[4]

二、奖励手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奖励这一行为本来是作为一个外在性因素,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并且使学生在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但是作为一种外在性因素,就不可避免的具有推动力较小、持续作用时间较短等不足,运用不当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当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手段应用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奖励对象的不公平对待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怪的现象,同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做了会得到奖励,有的学生不但没有得到相应奖励,反而是批评教育。首先,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我们对部分学生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有时就会陷入这种误区。[5] 当奖励运用的不公平现象出现后,慢慢地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能是被老师或同学忽略的群体,加重了学生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奖励策略使用得过多过滥,没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奖励策略使用上是浮夸的、不真诚的,或者根本就是没有依据的,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在奖励手段的使用上,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依葫芦画瓢,注重形式,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与意义,也就是说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向所有学生的奖励标准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性,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分析。例如,在一些课堂上,只要回答了问题的学生,就会得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这一类言语性的表扬,久而久之,往往使得部分学生厌倦这种口头式奖励,教师就只能用更实际的物质奖励方式,比如给个小贴纸、小红花,或者更有吸引力的笔记本、橡皮擦等学习用品来刺激学生。这样做的危害在于使得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是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奖励,最终这种滥用奖励的行为会滋生学生功利性思想,深入到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中,这和我们道德教育的本质是相背离的。此外,教师的这种行为也是违背“以人为本”这一教育宗旨的。“由于教育对象是一活生生的儿童,是开放性的、不确定性的存在,教育生活从根本而言是创造性的,或者说是期待创造性的,而不是依葫芦画瓢,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6] 这些教师总是希望通过奖励这一方式,对教育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从而使他们的教学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当一个经常得到表扬或是奖励的学生突然之间受到了教师的“冷落”,他就会想是不是最近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也就促使学生对奖励进行持续性的追逐,甚至会依赖于奖励。这种依赖阻碍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促使受教育对象对于教师权威盲目的服从。

3.奖励具有惩罚性

笔者在一次小学教育见习中,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A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立刻就和后面的同学B说:“你得到的粘贴(老师给回答学生的奖励)没有我多。”边说还边拿出自己得到的粘贴炫耀。我注意了一下B在课堂上接下来的表现,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想要老师提问他。没有提问到他时,他会沮丧地放下手,低下头;点到他的时候,不论会与不会都先咧着嘴笑一下。在这里,教师奖励这一行为就完全成了学生之间攀比的桥梁,似乎也破坏了教育对象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此时,对于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受到惩罚,但是其内心受到的伤害与打击,可能比得到惩罚还要深、还要大。这样看来,“小红花”式的奖励,既可以是奖励也算是惩罚了。在《 奖励的惩罚 》一书中,埃尔菲·科恩给我们详细地呈现了奖励的惩罚性,例举了大量奖励无效的事例,总结出奖励失败的五个主要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奖励具有惩罚特质。第一种特质来自奖励和惩罚俱旨在控制这个事实,如果接受奖励者觉得受到控制,长远地看,这份奖励将带有惩罚的性质,尽管接受奖励本身令人愉快。第二种特质为没能得到期望的奖励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与惩罚很难区别。[7]

4.“多此一举”式的奖励

一些活动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即使没有得到外在的奖励,也会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到很大的乐趣。当学生感觉到奖励的实施是为了控制或操纵他时,其某些特定行为非但得不到强化,行为动机反而会被削弱。

梅尔的“字谜实验”——把零散排列的字母组合成为单词,就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把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告诉实验组的学生,会把结果作为其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也就是在字谜课题中得到满分,就大体上相当于在学校里得到了学习成绩的最高评价。告诉控制组的学生,不会把结果告诉任何人,如果自己觉得满足、愉快,那就很好。20分钟后评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完成“字谜”的成绩上并没有多大差距。此时,距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学生是如何度过这段“自由时间”的。这时,可为学生提供选择,是读他们喜爱的小说,还是继续做“字谜”。继续观察他们所做的选择,比如“字谜”继续做了多长时间,做题时的认真程度等,以此来测定其继续学习的热情程度。实验最后的结果却是,实验组比控制组继续学习的热情明显降低了。

梅尔的字谜实验充分证明,外部强化手段使用不当,就会使内因性动机降低,也就是教师奖励手段的滥用以及使用不当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使学生变得仅仅是为了追求奖励,进而在失去奖励这一强化手段时不再行动。

5.奖励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奖励通常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为主,奖励的形式就难免有些过于单一。其中“小红花”这类奖励形式越来越受到低年级教师的喜爱,类似的奖励形式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学校生活中,虽然这类奖励的形式越来越多,但是其根本上还是同一种奖励形式,并没有在本质上产生多大的改变。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奖励性评价的基本概念不太清楚,思考不够,只是流于形式上的运用。

三、奖励手段应用的改进策略

1.倡导奖励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奖励的类型以及各种使用方式。对于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的进步,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上,也就是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头称赞,或满足他早就想要的一个玩具的愿望,我们可以带他去博物馆或者科技展览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或同意学生参加他喜欢的某些活动,比如郊游、各种兴趣小组等。其次,注意多种奖励形式结合使用,比如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手段之所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奖励是物质奖励的内在引导,物质奖励是精神奖励的外在支持,只有两种形式有机的结合,奖励的激励作用才得以更好地实现。再次,我们还应该注意事后奖励即意外惊喜的使用。

2.奖励手段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性

教师对奖励手段的应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就是不同学生、不同情境下,运用不同的奖励手段。首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奖励方法可以略有差异。对较为腼腆的学生,我们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一个赞许的眼神、在作业本上一段鼓舞的话语等。对性格开朗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班级公开表扬,或者是物质奖励。其次,对于男女学生的奖励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女学生可能会更喜欢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或者是学习用品、各种荣誉之类的刺激物;男生可能会更喜欢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公开的奖励形式是较受他们欢迎的。再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奖励手段也应稍有不同。高年级学生可能较低年级学生更在意精神上的奖励。最后,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条件也是教师在奖励手段应用过程别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为了减少滥用奖励这一现象的发生,在班级中可以建立一套具体的奖励办法。教师依据这套奖励办法,清楚、明白地实施奖励手段。同时在奖励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期”,也就是要适时、及时地实施奖励,这样奖励的激励作用才越显著。

3.给被奖励者选择的权利

在有必要给予学生奖励时,最好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奖励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有所选择,或是学生自己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自觉感,同时又可降低奖励者与被奖励者之间的对立,削弱学生被控制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很有效地清除奖励的副作用。[8]

4.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注意新理念的落实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由概括性的评价向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价转变,也就是教师在坦诚、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合理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5.适时使用成长记录袋这一评价方式

成长记录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兴评价方式,在运用这种评价方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学校中,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给教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其次,成长记录袋的应用要与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再次,要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自。此外,教师最终要对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并且提供给学生发表建议和反省的机会,进而激励学生向高水平迈进。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116000)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http:// baike. baidu. com/link?url=5ue--CVOmAzTEx

yr_8iINLvwxkXeV_Rs_Yqm5tQfyhP97HfKDDjYxc_XPftEUA_z.2013,7.

[3]http:///wiki/%E7%8D%8E%E5%8B%B5.2013,7.

[4]周***.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http:// baike. baidu. com/view/485. htm.2013,7.

[6]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奖励自己篇7

策划部经理Jacky Han是林溪山庄从海外人才交流会上以高薪招聘来的海归,他在美国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在知名连锁酒店工作过5年。随着雨季结束,旅游以及会展旺季即将到来,林溪山庄自开业以来,通过大量的报纸广告宣传以及对旅行社进行公关,客流量也不算太差。但由于在报纸上投放广告费用太高,促销费用越来越紧张。怎样才能打开局面呢?他给总经理林枫发了封电子邮件,建议运用一种新的促销方式推荐奖励计划。

越来越多的人将口碑(word of mouth)这种社会学现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来运用。早期,营销人员对口碑的管理往往只关注如何让顾客满意(这样就会产生正面口碑,而不是负面口碑)和如何吸引有影响力的顾客(如意见领袖)。由于推荐奖励计划可以奖励现有顾客、建立顾客基础,企业常常使用这一手段来鼓励顾客向其他人推荐产品或服务,即建立口碑。推荐奖励计划可以针对各种各样的商品,如购买汽车时,老顾客推荐新顾客,老顾客可获得免费汽车保养服务;购买住宅时,老业主推荐新业主,老业主可获得2年或5年物业管理费,新业主可获得购房折扣;在婚纱影楼,老顾客推荐新顾客,老顾客可享受免费拍照服务,新顾客也可以得到优惠。这些计划提供针对推荐产品、服务的折扣优惠(如酒店住宿优惠券、赠送话费等)或者与所推荐的产品、服务类别无关的奖品和奖金(如信用卡公司赠送的糕点、旅行社赠送的保险)。由于这些计划相对于传统的促销工具更有针对性,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制定自己的奖励计划。我们酒店是否也可以考虑利用这一策略,在下一个季度推出推荐奖励计划?

为了开拓市场,林枫可谓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知道对于酒店来说,开张的最初一段时间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特别重要。林枫觉得推荐奖励计划值得尝试,因为对于服务业来说,口碑的确非常重要。至于如何设计推荐奖励计划,林枫让秘书将Jacky的邮件转发给几位经理,开会时好好讨论讨论。

是否推出推荐奖励计划?

会议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大家就是否应当推出推荐奖励计划发表看法。

Jacky第一个发言,他指出有许多因素可能会促使顾客向其同事、朋友或家人推荐某一产品或某项服务,比如一个好的心情、一次好的产品体验。企业推出推荐奖励计划,有时比降价更有效,可以带来利润增长。

市场部经理潘健和营业部经理冯小雅赞同Jacky的提议,认为推出推荐奖励计划,有可能吸引众多顾客的注意。特别是山庄开业时间不长,如果能够利用顾客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等于为山庄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而且相比广告投入来说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

大家的意见很统一,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巧妙地制定推荐奖励计划。

关系强度与奖励金额

财务部经理黄非提出的问题是:“奖励金额的大小如何确定?是不是金额越大越好?我们山庄开业前后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公关费用,财务上颇显紧张,有没有既可以节约促销费用又能取得良好促销效果的方案?”

公关部经理李冲为人谨慎,他觉得推荐奖励计划虽然很新颖,但如果没有较高的投入就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毕竟现在的顾客见多识广,只是在促销形式上吸引他们,而不在内容上多向他们提供一些优惠的话,他们未必会买账。

冯小雅漂亮、干练,虽然只是30岁出头,但在来林溪山庄之前已经拥有从业10年的经历,从领班做起,一步步晋升到高级经理的位子。她认为奖励额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较高的奖励金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顾客推荐的积极性,但这种推荐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客流与实际的消费。顾客会担心朋友不接受自己推荐的好意,怕朋友怀疑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竭力推荐产品或服务的,动机不纯。顾客推荐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服务,朋友不一定喜欢,如果朋友接受了自己的推荐,但事后又不喜欢的话,可能会损害双方的良好关系。这种社会成本可能是阻碍顾客向其他人推荐的重要原因。

Jacky认同小雅的观点。消费者是否进行口碑宣传,是否向其他人推荐,往往取决于他们对推荐行为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估计。口碑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或帮助他人作出更好的选择。当然,口碑推荐同样需要付出成本,例如,花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上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互惠原则,推荐者在未来的沟通中有义务成为其他人的“好听众”。

听了Jacky的陈述,小雅对自己的发言做了补充。她认为随着推荐奖励计划的介入,顾客的交易过程将变得更加复杂。口碑会引发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的交流。如果推荐成功,被推荐者购买了该商品或服务,那么被推荐者与企业将发生一个新的交易过程。作为推荐的报酬,推荐者会从企业获得一定的奖励。因此,被推荐者(新顾客)为推荐者(现有顾客)提供了一定的利益(虽然是间接的)。交易的复杂程度会影响顾客对推荐成本和推荐利益的感知。推荐的利益是指推荐所带来的利益(包括心理上的和经济上的)。推荐的成本则是指推荐者承担的社会风险,即如果被推荐者不满意推荐者推荐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他们可能会将不满归因于推荐者,从而影响甚至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推荐奖励计划必须让推荐者从奖励计划中获得足够大的收益,以补偿推荐可能产生的成本。

品牌强度与奖励金额

潘健提醒大家应当注意山庄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它在竞争中的地位。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虽然山庄软硬条件都不错,但相对于老牌酒店毕竟还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而所推荐的产品的知名度应该是影响顾客推荐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强势品牌,人人对它都有信心,推荐起来显得很自然。而对于弱势品牌,顾客推荐的顾虑可能就会大一些。因此,弱势品牌应该提高奖励的金额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借此增加他们向其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为了减少顾客向其他人推荐的预期成本,它必须提供足够高的奖励金额。而强势品牌因为有良好的口碑作基础,在奖励金额的提供上可以相对少一些。

会议进行到这里,大家感觉到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问题比较复杂。推出推荐奖励计划的想法虽然不错,但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推荐奖励计划却并不容易。

林枫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案例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基本概念。

推荐可能性:推荐的可能性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后,是否会向其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推荐或不推荐,顾客的这一决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顾客使用该产品或服务之后是否满意?向其他人推荐可能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可能得到的收益等。

关系强度:关系强度是关系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着社会情境将如何影响推荐行为。关系从非常密切(如配偶或密友)到相对疏远(如很少联系的普通朋友),其强度依次减弱。

品牌强度:强势品牌是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品牌联想。消费者对强势与弱势品牌的态度是不同的,比起低质量(弱势)品牌,高质量(强势)品牌降价销售对提高销售额的影响更为明显。

推荐奖励:近年来,企业开始引入各种推荐奖励计划,用以鼓励现有顾客向潜在顾客推荐他们使用过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些推荐奖励计划中,如果现有顾客成功推荐了新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企业相应地提供各式各样的奖励(如优惠券、赠品、赠送话费)。对于那些重视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来说,它们更加关注如何维系与现有顾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吸引新顾客。而推荐奖励计划便成为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吸引新顾客,还能通过奖励现有顾客来增强维系旧的客户关系。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因素对顾客推荐的影响。

■推荐奖励和关系强度

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

观点之一:是否提供奖励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取决于关系强度。相对于没有奖励,提供奖励会增加推荐的可能性,并且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比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更为明显。

不同于传统的促销以及仅涉及顾客与企业的顾客忠诚度计划,推荐奖励计划会涉及其他消费者。在获得奖励的推荐过程中,消费者会权衡他们潜在的收益和成本以及其他消费者的收益和成本。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关系的本质会影响这些感知成本和感知收益的大小。

参与推荐者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社会成本与收益。其中社会收益是指“对别人表现出真正关心的认知程度”、“帮助他人作出最佳选择”和“与他人建立(保持)友好关系”;心理成本是指“感觉自己自私的程度”和“感觉自己被金钱驱使的程度”。

研究表明,关系强度对社会收益有显著影响: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不管有无奖励,推荐者对社会收益的评估没有差别;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没有奖励比有奖励推荐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收益。关系强度也会对心理成本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向关系密切者推荐的感知心理成本比向关系疏远者推荐的要大;其次,有奖励比没有奖励时参与者对感知成本负面评价较小。另外,奖励与关系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显著的,有无奖励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比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差异显著。

如果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分析,对于社会利益,向强联系者推荐相对与向弱联系者推荐时推荐者更加会考虑社会收益。对社会成本来说,有奖励和向关系密切者推荐时推荐者更加会考虑其中的社会成本。在提供奖励时,消费者会更关注社会成本,在向关系密切者推荐时,消费者会更关注社会成本。并且,奖励与关系强度的相互作用也是显著的。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参与者几乎不考虑社会成本,即使给予他们奖励。然而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有奖励时参与者更加会考虑社会成本。

如果关系密切,人与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communal relationships),他们会关心他人的利益,回应别人的需求,但不期望任何回报。相反,如果关系疏远,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交易关系(exchange relationships)。在这种关系中,参与者不用为他人负担特别的责任,而且会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收益、降低自己的成本。如果关系疏远,“互惠”就显得非常重要的,人们都期望从自己的付出中获得回报。人们更倾向于公平交易,如果交易不公平,他们就会觉得沮丧并试***调整。于是,他们会尽可能减少投入或增加收益来达到平衡。

研究发现,消费者通常更愿意向关系紧密而不是关系疏远的人推荐产品或服务,也许是因为他们与关系密切者之间的共同利益使得他们乐于分享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此外,由于频繁接触,人们更了解关系密切者的需求与喜好,并且可以随时追踪他们的需求。因为更加了解对方的偏好,所以消费者在分享经验时感到更舒适,并且会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偏好的异质类别产品。

当推荐可以获得奖励时,消费者的推荐行为又会作出怎样的转变呢?首先,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在利益方面,奖励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帮助并不期望回报。事实上,帮助本身就是一种奖励。Frenzen和Nakamoto发现消费者更愿意与关系密切者分享各种信息(包括高价值和低价值信息)。在成本方面,推荐人会有潜在的社会风险。如果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推荐失败,则会对已有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由于边际收益较小而且存在潜在(社会)成本,我们预期奖励对推荐几乎没有影响。

相反,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认为推荐者会把推荐看成是对被推荐者或公司的恩惠。因此,推荐引发不公平,因为随着投入的增加,回报没有相应增加。如果推荐者获得奖励,不公平程度就会有所降低,并且向公平方向靠近。此外,只有在奖励的经济价值很大、很有吸引力的前提下,推荐人才会关心那些关系疏远者是否会购买自己推荐的产品。因此,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即在交易关系中),我们预期消费者会更容易为经济动机所驱使,而较少关心奖励可能会带来的社会或心理风险。

因为人们更倾向于交易的公平和对等,提供奖励能增加消费者推荐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没有外在奖励的情况下,让消费者推荐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推荐会被视为是对其他消费者和公司的恩惠。因此,提供奖励可以减少不公平感,使交易平等化。小额奖励和大额奖励对推荐的影响不存在差异,原因是消费者认为大额奖励超出了对推荐所做的补偿。我们认为在普通关系中人们更关心交易的公平性,但在紧密关系中却不是这样。在紧密关系中,人们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奖励的有无或大小对推荐没有影响。

■推荐奖励和品牌强度对推荐的影响

观点之二:是否提供奖励对推荐的影响取决于品牌强度。相对于没有奖励,提供奖励会增加推荐的可能性,并且在弱势品牌的情境中比在强势品牌的情境中更为明显。

品牌特征同样会调节奖励对推荐的影响。我们选用“品牌强度”这一指标。我们预期品牌强度会影响奖励性推荐。强势品牌的消费者会比弱势品牌的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品牌承诺,因为他们的选择是受偏好而非受预算的影响。在推荐的过程中,这种强势的品牌承诺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因此提高(非奖励性)推荐可能性并且降低奖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向强势品牌消费者的推荐提供奖励可能会减弱他们对品牌的承诺和信心。

相反,弱势品牌的消费者可能会有较高的获得愿望和较低的选择信心,以及更小的口碑动机。对这些消费者来说,奖励也许会补偿他们的获得愿望并且增强他们选择的信心。此外,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消费者对奖励的价值有不同的感知。如果弱势品牌的消费者比强势品牌的消费者更注重价格,他们会觉得自己从(经济)奖励中获得更高的价值,同时也更容易被推荐奖励计划吸引。

■实验的引入

甘森教授根据奖励大小(没奖励、小奖励、大奖励)、品牌强度(弱势、强势)和关系强度(密切、疏远)描述出12种情境,并在新加坡一所重点大学随机抽取275位本科生,把他们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情境中。

假设这些学生在市场上购买MP3播放器(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当他们在两个可选择品牌中选择了一个他们更喜欢的品牌(强势品牌或弱势品牌)后,研究人员让他们假想已经购买并使用了该产品,而且非常满意他们所选择的品牌。然后通过产品体验细节以增强他们对品牌的满意度。关于推荐奖励计划的陈述:“在购买之后,销售人员告诉你,如果你把产品成功推荐给其他人,厂商会给你一张可以在当地知名百货商店消费的代金券。”(在没有奖励的条件下不提供这些信息)。

研究人员用产品价格的10%和20%表示小额奖励和大额奖励。研究中定义的关系密切是指“你最亲密的朋友”,关系疏远是指“泛泛之交,你有时联系,但还没亲密到朋友份上的人(如你最近遇见的一个同学)”。

■推荐?不推荐?

推荐在密切的关系中(88.1%)比在疏远的关系中(71.3%)可能性要强,这与前面的实验假设是一致的。另外,提供奖励会大大提高推荐的可能性(没有奖励时为69.7%,提供小额奖励时为84.7%,提供大额奖励时为84.1%)。其中没有奖励和提供小额奖励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奖励和提供大额奖励的情况下,结果有着显著差异,而提供小额奖励和提供大额奖励之间的差异却不显著。

观点之一得到证实,是否提供奖励对推荐的影响取决于关系强度(见***A)。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是否提供奖励不会影响推荐的可能性(没有奖励时为87.2%,提供小额奖励时为89.7%,提供大额奖励时为87.3%)。而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提供奖励可以明显提高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没有奖励时为52.6%,提供小额奖励时为79.8%,提供大额奖励时81.1%),奖励金额的大小对消费者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观点之二同样得到了证实,是否提供奖励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取决于品牌强度(见***B)。提供奖励可以提高推荐可能性,在弱势品牌中推荐可能性提高了20%以上,而对于强势品牌来说推荐可能性的提高则低于10%。在不提供奖励的情况下,相对于弱势品牌,强势品牌的推荐可能性明显高出许多(强势品牌为75.1%,弱势品牌为63.7%)。此外,奖励金额的大小对消费者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差异同样不明显。

■营销启示

相对于没有奖励,提供奖励能提高推荐的可能性,因此,这就意味着推荐奖励计划是有效的。然而,奖励金额的增加并不提高推荐的可能性,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说,虽然参与者获得奖励的大小明显不同,但小额奖励足以产生和大额奖励一样的影响力。而且,奖励额度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推荐收益,但同时也会增加社会和心理成本─不公平交易所带来的愧疚感。

此外,弱势品牌从推荐奖励计划中获得的收益比强势品牌要多,因为弱势品牌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承诺和信心水平较低,而价格对他们来说又是比较重要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推荐奖励计划对弱势品牌效果更好。

最后,向关系疏远者推荐而获得奖励时,消费者的行为也大不相同。对于关系密切的人们,奖励并不增加推荐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考虑推荐奖励计划的最大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自然发生的口碑所会带来的结果,推荐奖励计划需要细心策划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上述实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推荐奖励计划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有所不同。有奖励和没有奖励、奖励的大小、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的关系(强联系或弱联系)和品牌力量(强势品牌或弱势品牌)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给予奖励会提高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在提高“弱人际网络之间的推荐”和“对弱势品牌的推荐”时特别有效。同样,谁获得奖励也很重要的:对弱人际网络和弱势品牌来说,给予推荐人奖励会更加有效;对强人际网络和强势品牌来说,给予被推荐者一定的奖励会更加有效。

奖励自己篇8

关键词:个性化; 激励机制; 自信; 全面发展

中***分类号:G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0-001

如何针对流动人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教师的主要话题,长期以来,来自偏远山村的一些民工子女,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人们忽略了他们个性发展的功能,这些孩子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体的主动性,造成了小学生不善于***思考、缺乏自我表现能力、失去自信心等问题,影响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自从学校实行个性化激励性评级方案以后,很多孩子树立了自信,重新认识自己,就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实施谈谈看法。

一、个性化奖励机制目标

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对小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全方位了解,组建由家长组成的委员会、从家庭、学校、校外活动等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形成家校共建,促进孩子的特长发挥。个性化激励评价激励,就是教师要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从而带动其全面发展,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二、实践中必须遵循学生特点

小学生个性化激励机制教育,必须顾及学生个性、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础,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道德教育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这就需要在个性化道德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小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发扬其优良个性,鼓励和提倡特长,修正自身缺点,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三、个性化奖励机制的实践过程

每个学期开学初,就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申报自己的目标,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协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个性奖励机制的名称,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名称,如“拥抱阳光奖”、“感恩之心奖”、“尊老爱幼奖”、“阳光女孩奖”、“金话筒奖”、“节约资源”奖、“小音乐家”奖、“美术大师”奖、“热爱读书”奖、“勤俭节约”奖、“文明礼貌”奖 等。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如在学校竞赛、体艺比赛、学科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可称为“健康体魄奖”、 “小舞蹈家”奖、“学习之星奖”等,个性化奖励没有名额限制,由学生自己申报填写“个性化奖励”自荐表。经家长提出评价意见后,在班里进行展示,然后分组进行评定,任课教师审核,班主任作出结论后,报学校教导处,每学期评选一次。学校在审核后颁发证书,部分学生获奖名单及事迹可张贴在宣传栏。

案例(1)

我班的黄式洋同学,是二年级时出名的淘气包,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不团结。这些行为我知道后,下课时我经常在走廊里与他促膝谈心,让他树立信心,改掉缺点。我经常夸奖他:“你机灵聪明。”“你个人卫生好。”学期末被评为“劳动能手”奖。一次体育课,我发现他跑得特别快,后来的“阳光体育节”展示时,他参加短跑,竟然拿到最佳成绩。从此他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孩子的学习进步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以后的每学期他都申报了“健康体魄奖”。

案例(2)

奖励自己篇9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素养;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度的赞赏,并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奖励他们,激发学生自信心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学期笔者教七年级,本以为学生们进入中学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会加倍努力自觉学习。没想到半学期过去,学生依然没有改掉小学时贪玩的习惯。班上不少学生迷上了打乒乓球,早晨到校、课间十分钟、中午、下午放学后都忙着去打乒乓,有的学生甚至天黑了也舍不得回家,真可谓争分夺秒,学习的事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尽管笔者下了禁令却依然屡禁不止。语文期中成绩出来了,笔者傻眼了:不少学生成绩下降,上九十分的学生人数居然比一班少了整整十个!光凭讲道理、板着脸教训或叫学生们互相监督,能扭转这个局面吗?怎么办?怎么办?笔者心急如焚!

绞尽脑汁思索良久,忽记起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就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笔者豁然开朗:作为教师,笔者不应当只是一味批评学生,应当多给学生一点赞赏,学会赞赏,习惯去赞赏,用赞赏在他们内心播撒自信的种子!

于是,笔者决定采取“发奖励卡”的形式对学生们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及时奖励。奖励卡上有笔者的印章,是不可以伪造的。学生们把奖励卡粘贴到笔记本上,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而且如同照片一样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笔者想用这种奖励的形式试试是否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热情,从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天早上,笔者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谈论了这个想法,他们兴高采烈,立即表示赞同。于是笔者和他们一起热烈讨论,共同制定了《奖励细则》:

一、奖励卡

1.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精彩、创新。

2.及时(有一定速度),认真完成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书写工整、正确、卷面整洁或书写比以前有进步。

3.学生们自愿一对一结成“师徒对子”(效果不明显的及时调整),学习好的同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受到帮助的一方有明显进步,体现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双方都可获得一张奖励卡。

4.单元测试、单元、期末考试成绩优秀(90分以上)或比以前有进步。

5.喜欢看课外书,每天认真阅读课外书一小时以上。

6.作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表述清楚,好词佳句多,书写工整。

7.听写、默写100分。

8.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

9.奖励卡上设有一些语文问题。如:谜语、趣题、故事、名人名言等,如果学生***或经他人帮助解决了卡上的问题,最早告诉老师的,能再获得一张奖励卡。

10.在实践过程中及时补充、完善《奖励细则》。

二、喜报

凑满5张《奖励卡》可以获得一张《喜报》,建议家长奖励1元。

三、奖状

凑满3张《喜报》可以获得一张《小奖状》,建议家长奖励2~5元;凑满3张《小奖状》获得一张《中奖状》,建议家长奖励6~10元;凑满3张《中奖状》获得一张《大奖状》,建议家长奖励11~20元。奖励的钱,老师会协助家长指导学生怎样合理消费。

笔者随即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们谈了自己的构思及具体操作方法,他们非常高兴,纷纷表示一定全力配合、积极支持。这下,笔者更信心十足了。

“老师,我背了《紫藤萝瀑布》,给笔者一张奖励卡。”“老师,我默写得100分。”“老师,我的家作一颗星。”“老师,我的回答精彩。”……几乎每节课后,都有学生围在笔者身边让笔者给《奖励卡》,笔者总是乐此不疲,微笑着鼓励他们:“真不错,老师真为你高兴,继续努力哦!”学生们总是喜笑颜开,信心百倍地说自己会做得更好,一定会拿更多的卡。

为了燃起学生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他们为获得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笔者又常给他们一点点挫折感。批改习作时,笔者这样写评语:“文章构思新颖、内容具体,生病时妈妈怎样悉心照顾自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用上了不上好词佳句,老师很开心!如果细心检查,改正错别字就更好了。”当他们达到更高要求时,笔者又对他们发给《奖励卡》大加赞赏,使他们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笔者以微笑和赞赏的目光激励他们,常使他们展开自信的笑容。

在《奖励卡》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每天不断演绎着新的精彩:胆小的学生敢举手了,作业出错率降低了,爱看课外书的学生多了,习作字数增多、好词佳句频率高了,书写越来越工整,连赵宇、罗新建这些听写总是错很多字的学生也能听写得100分了,单元考试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每一次听写、默写,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家作、课堂作业,每一次要求背诵,甚至每一次作文……这些学生们以前头疼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任务--在他们眼里,每一次任务,现在都成了《奖励卡》的代名词! “老师,你不要走嘛,下节课继续给我们上课,好吗?”“老师,我们好喜欢你!”学生们越来越可爱,越来越自信,笔者也越来越开心。

学生们在《笔者与奖励卡》的习作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力华很纳闷:“奖励卡实在太有魔力了,它让我们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调皮的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龙飞凤舞的同学……自从实施了奖励卡这条妙计后,他们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全变了,变得听老师的话了。”李春艳感慨万分:“现在我每得到一张奖励卡都好激动,毕竟这是我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劳动成果啊!我要好好珍惜它。我每得到一张奖励卡都会将它小心翼翼地粘到笔记本里,在旁边写出得到这张卡的日期和原因,它会是我最美好的光荣与回忆。”在王玲心目中:“奖励卡就像船桨拨动水面,让我们更快驶向成功的彼岸;奖励卡就像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学生们都对《奖励卡》有着莫大的兴趣,都在为最终得到《大奖状》努力着、奋斗着。

给学生实施《奖励卡细则》,实则就是在不断赞赏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肯定、收获与赞誉。笔者坚持每天寻找学生的进步,寻找闪光点,及时用《奖励卡》嘉奖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愉悦时,也就体验到了自信,更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

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激励的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是人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亲爱的同仁们,愿笔者们时刻记住这句话,关爱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奖励自己篇10

苗苗天真可爱,是个友善的小女孩。一天,苗苗奶奶找到老师,请求老师给苗苗一颗五角星。原来,在前天的手工制作活动中,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得到了五角星,而苗苗因为动手能力较弱,没有按时完成作品而未得到五角星。离园时分,苗苗看看“星星榜”上只有稀少的几颗星星,闷闷不乐地回家了。一整个晚上,苗苗情绪都很低落,连睡觉做梦时还在喊着“我要五角星”。奶奶看了很心疼,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现象分析

1.群体中孩子的差异

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先天素质、周围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所受的教育有所不同,决定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等都有所不同。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有像苗苗这样的孩子,她们不像能力强的孩子那样爱动脑筋,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也不像总“闯祸”的孩子,时时引起老师注意。她们或是性格内向,或是能力平平,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在班级的“星星榜”上,能力强的孩子拥有许多星星,“闯祸”的孩子因为老师的关注也能得到星星,而像苗苗这样,表现既不突出又不引人注目,她们的星星屈指可数。苗苗是多么希望得到教师的奖励却又得不到,而是最正是像苗苗的这样一群孩子时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的。

2.幼儿园常用奖励策略

奖励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于孩子具有积极意义。孩子借助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奖励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策略。教师的奖励在面对集体时应当是公平公正的,如果奖励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使奖励失去权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奖励策略都是横向的,导致能力强的孩子奖励越来越多,能力一般的孩子奖励缓慢递增,无形中拉大了孩子之间的差距,让能力强的孩子拥有优越感,能力弱的孩子产生挫败感。而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这也是教师在实施奖励策略时矛盾的地方。

3.家庭奖励策略的缺失

家长要求教师给孩子五角星,这是很多教师都遇到过的情况。在与许多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后发现,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奖励,回到家后情绪会很低落,影响食欲、睡眠。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奖励,会“不思进取”,对五角星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严重的会产生自卑心理。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当他看到孩子这些不如意的现象,在家庭里又没有办法帮助孩子解决时,只能求助于教师。由于科学教育观念的缺乏,导致家长直接向教师索要,多给孩子一些奖励,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不知道要来的奖励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只能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应对措施——家园一体奖励策略

1.幼儿园奖励策略的调整

奖励策略是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莫源秋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调查研究的半年时间里,小班约有15.7%,中班约有23.5%,大班约有28.6%的幼儿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得到过教师的奖励。这组数据让我们看到教师在进行横向评价时,遗漏了对多少孩子的关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向,尽量减少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差异,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奖励策略要以纵向评价为主,扩大受奖励孩子的范围,照顾到更多孩子的感受,特别是能力一般的孩子,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能够有得到奖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树立自信心,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奖励制度

由于家长,尤其是祖父母缺乏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他们对孩子的奖励只是零星的、没有教育目的的奖励,无法让孩子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家长建立完善的家庭奖励制度。

教师首先要让家长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符合孩子特点的奖励制度。可以将孩子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罗列出来,再逐条和孩子商定努力的标高和奖励的大小。如针对孩子吃饭慢的习惯,妈妈可以提出半小时内专心吃完并不掉饭粒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针对孩子不愿自己穿衣服,妈妈可以提出自己穿衣服不要大人帮忙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针对孩子操作慢,妈妈可以提出,在幼儿园操作活动得到奖励,回到家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奖励。如果孩子觉得哪里不合适,与家长进行协商,共同完成制度的制定,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及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制定家庭奖励制度时,家长要注意:奖励项目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性、主动性、条理性这些好习惯好品性更是关注的重点;奖励的标准要在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当孩子积累到一定的量时与他兑换,促进孩子为实现愿望而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某一奖励项目频繁甚至天天有奖时,就意味着这方面的好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并得到巩固了,该是提高难度或用新要求替换的时候了;每天都要坚持。

家庭奖励策略:(以苗苗为例)

1.早晨起床能在10分钟以内自己穿好衣服,得一颗五角星。

2.不经提醒能主动完成洗漱,得一颗五角星。

3.半个小时内专心吃完饭并不掉饭粒,得一颗五角星。

4.玩好玩具能放回指定的地方,得一颗五角星。

5.能主动翻阅***书十分钟,得一颗五角星。

6.幼儿园操作活动表现好,家里得相同的奖励。

7.每天上幼儿园、回家能主动和家里人打招呼,得一颗五角星。

8.能为家人表演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得一颗五角星。

累积兑现:10颗五角星=1个月亮(满足一个小愿望或安排一次有趣的活动)

10个月亮=1个太阳(满足一个大愿望或与老师兑换两颗五角星,贴到班级的星星榜上)

3.两种策略有机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奖励自己10篇

学习

此地无银三百两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此地无银三百两10篇,内容包括此地无银三百两对联,此地无银三百两歌词。【释义】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示例】当代殷谦杂文集《揭皮》:《魏书》所说的曹操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

学习

论文模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模板10篇,内容包括论文点评模板,论文致谢模板。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

学习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假期劳动生活心得体会,遵守劳动纪律心得体会。操场上原本生机勃勃地草坪现在杂草丛生。杂草们都昂着头挺着胸,一副得意洋洋地样子,神气地大喊道:“草坪是我的,我是这里的大王,它们都是我的奴隶。”

学习

美文欣赏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美文欣赏10篇,内容包括经典美文欣赏50篇,美文欣赏600字十篇。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更

学习

诚信故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诚信故事10篇,内容包括诚信的故事10篇,诚信故事十个。第二天,小明没有把小红的橡皮擦还给她。又对小林说:“小林,你能借给我铅笔刨吗?明天我就还给你!”“可以,你拿去用吧!”小明就把小林的铅笔刨拿走了。第三天,小明还是没有把小红

学习

区域公共管理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公共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论文1000字,公共管理***策论文。在促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重大的问题,陈瑞莲曾经对合作组织进行过比较研究,他提出,虽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

学习

五彩缤纷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五彩缤纷10篇,内容包括五彩缤纷相似的词句,五彩缤纷的世界例文。3、洛阳牡丹盛开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反。4、孔雀的羽毛像一把五彩缤纷的大扇子。5、公园里的花儿五彩缤纷,使人流连忘返。6、夜空中五

学习

美丽新乡村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新乡村10篇,内容包括美丽新乡村文案,十大美丽新乡村。海南省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省***府先后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海南省美丽

学习

验资报告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验资报告10篇,内容包括垫资验资报告范文,验资报告模板范文共5篇。所谓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我国企

学习

闭幕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闭幕10篇,内容包括闭幕歌曲,闭幕诗词。科学与和平周大会闭幕词女士们、先生们:这一年一度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经过几天的发言、讨论,针对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工具而进行了交流。这种观念从未像今天这

学习

期中考试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期中考试10篇,内容包括期中考试纪实美篇,期中考试总结1000左右。

学习

好逸恶劳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好逸恶劳10篇,内容包括好逸恶劳成语,好逸恶劳事例。回到家里,我向妈妈述说了这件事,妈妈对我说:“长大了不要做那种人,要做一个有用的、脚踏实地的人!”

学习

越来越好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越来越好10篇,内容包括越来越有深度的文章,好的文章十篇。小东,干什么哪?奶奶的又一声大喊把我拉回了现实。啊啊什么啊!快教我用手机呀!哦!于是,我便开始教奶奶用手机&he

学习

童年趣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童年趣事10篇,内容包括童年趣事十篇优秀400字作文,童年趣事作文十篇用点面结合。

学习

妈妈的奖励作文300字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妈妈的奖励作文300字,内容包括我的奖励300字作文,妈妈的安慰作文300字。昨天下午,老师要向我们公布期中考试的成绩,我们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考得不好。老师来了,对同学们说:邵豫东67分、林剑榜65分、方静如94分、赵皓然90分、肖蔚

学习

奖励积分会计处理浅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奖励积分会计处理浅析,内容包括积分兑换会计处理方法,收到积分奖励的账务处理。我国企业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采取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一种处理方式,当企业与顾客进行某项交易时,企业应把所收到的顾客付款看做是两部分组成的

学习

关于申请奖励的请示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申请奖励的请示,内容包括关于奖励方案的请示,申请员工奖励的请示。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这是一种正强化,用以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良思想品德行为。奖励分为赞许、表扬、奖赏等。申请奖励

学习

员工奖励实施办法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奖励实施办法,内容包括员工奖励政策大全,奖励员工的通报怎么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批示主旨:××物20__(便)字第0××号《关于印发〈员工奖励实施办法〉并贯彻施行的通知》说明:董事长:为了配合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确

学习

新时期企业奖励制度问题解决方案

阅读(66)

员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具有复杂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员工奖励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营效益,还能够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实现企业和

学习

积分换礼积累日常消费 享受额外奖励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积分换礼积累日常消费 享受额外奖励,内容包括感恩回馈积分兑换方案,重要通知积分兑换好礼年底清零。通过积分累积换得礼品或折扣当然不是什么坏事,只会得到更多的优惠。不过,积分累积也有窍门,掌握门道的消费者更容易得到奖励

学习

物质奖励的利与弊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内容包括给孩子物质奖励的弊端,物质奖励包括哪些种类。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在某一个环境背景中表现出的适当行为,都可以由刺激――行为――结果的三项相倚而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