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颜色的词语10篇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1

描写秋天树叶的颜色的词语有:

红叶缤纷:形容秋天的红叶绚丽多彩,红色鲜明;黄叶飘零:秋天到处都是黄叶凋谢脱落;枫叶猩红:亦泛指秋天变红的枫树的叶子;霜叶丹红:特指经霜变红的枫叶;落叶枯黄:秋天满地都是飘落的树叶变黄的样子;碧绿:清澈明亮,晶莹通透,常用来形容树叶的颜色;枯黄:指凋残的黄叶的色彩;金黄:形容秋季万物成熟的色彩;遍地金黄:指落叶铺满地面,金光灿灿的色彩;丹枫迎秋:火红的枫叶迎接春的到来,形容枫叶的红。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2

2、粉白黛绿:女子的服饰紫绶金章。

3、紫袍玉带:朱、紫在中国古代曾长期被视为显贵的服色。

4、黄袍加身:黄袍始终是皇权的象征。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3

关键词:宋词;颜色词;语义结构;表意功能

我国古典韵文的文学语言以其丰富的词藻和优美的韵律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宋词的创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宋词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并对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及文学语言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我们研究汉语特别是汉语文学语言的一座巨大宝库。

以往对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而对其中颜色词语的关注,多年来也只出现过少量例举式的文章,如吴宏一的《唐宋诗词中的颜色字》,赵雪沛、陶文鹏的《论宋词绘影绘声的艺术》。日本学者较早关注到了中国古典韵文中的颜色词使用,如中岛敏夫的《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但也仅限于唐诗中李白的作品。

在当今各学科之间交流增强、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宏观的角度看,无论是文学还是语言,都是人类社会的现象,即社会性才是其本质属性。颜色本身是自然现象,但每每进入语言表达,往往显示出一定的人文主观性。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虽然孤立地看每一首词作都是作家的个体创作,但一个时代的词作汇集在一起,则能够反映出整个时代相关的种种,包括语言使用中的某种社会整体倾向。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宋词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其一,从语言学层面观察宋词中颜色词的使用结构,分析颜色词语的语义结构、表意途径等特点;其二,从文学体裁、题材和审美文化方面,分析颜色词的表意功能,发掘语言使用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颜色词在宋词中的语义类型

颜色词在《全宋词》中主要以两类形式存在,一是颜色词在句中单独使用,如“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二是颜色词与其他词构成含彩词语,如“他年黄盥老,访我清溪醉”中的“黄阁”。

颜色词在这两类形式中,所传达的语义各具特点。

从语义内容上看,颜色词在这两类形式中所传达的语义信息量并不对等:

1.单用于句中的颜色词在语义上主要是描写颜色或直接转喻具有相应颜色的某事物。同时,常见的几个基本颜色词转喻的事物往往较为固定,即颜色词常转喻有限的几类事物,呈现出一定的程式化倾向。

如:

例(1)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白”“红”作谓词,用于描写颜色。

例(2)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

例(3)明朝一棹人千里,多少红愁与翠颦。

颜色词“红”转喻时常指“花”如例(2),或者指“女子”如例(3),

颜色词“青”转喻时常指“树枝”如例(4),“山峰”如例

(5),或者指“人的鬓发”如例(6),

例(4)壹盘翠跃,掩映平林寒涧。

例(5)看排闼壹来,书床啸咏,莫向惠峰去。

例(6)两鬓可怜壹,只为相思老。

以上三例中的颜色词“青”,虽从字面的直意看,均可理解为“青色”,但其实指的事物是不同的:例(4)中“壹盘墨跃”实指“青翠的树枝或枝叶盘错生长”;例(5)中“排闼壹来”实指“青绿的山峰迎面而来”;而例(6)中“两鬓可怜壹”则指的是“两鬓青黑的发丝”。

颜色词“白”单用于句中时,除了描写事物的颜色外,也往往直接转喻具有白色特征的事物,如,

例(7)君举自,我频釂。

例(8)春风里,种他红与白,笑我懒中忙。

例(9)黑白纷纷小战争。几人心手斗纵横。

例(10)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自更长。

“白”分别在例(7)中转喻“酒”,例(8)中转喻“花”,例(9)中转喻“棋子”,例(10)中则指“白发”。

2.由颜色词构成的含彩词语所能表达的语义往往超出了颜色义本身,可以表达颜色义之外的联想义、文化义等等。如,

颜色词“白”构成的含彩词语“白社”“白屋”“白身”:

例(11)访鸟衣,成白社。不容车。

例(12)东林白社,依约认前缘。

例(13)白屋到横金,已是蟠桃结子。

例(14)不见彭余朱李辈,总是白身人作。

以上各例由“白”构成的含彩词语中,“白”的语义更加丰富:“白”的本义即白颜色,从古代染色技术的角度看,“白”也有未染色的、未经修饰的意思。

古人的住所,有的是经过修饰的雕梁画柱、朱门绿窗,有的人家则没有财力或地位去装饰住所,于是住的地方就称为“白社”“白屋”,如例(11)、(12)、(13)。

古人也会将这种“某事物是否附加上它物”的意思,与“人的地位财富状况”进行一种认知上的对应。一个人做了官,可以说是“官位加身”,那么没有官位财富加身的人,就成了“白身人”,如例(14);

“白”既可表示未经修饰,也可表示人无财力、无地位的状况。于是“白”引申出了“无名无利”的涵义,与“富贵”“名利”相对立。因此,“白屋”“白社”“自身”中的“白”,并不表现颜色,而是表达从颜色义“白色”的“未染色、不加修饰”的特点,联想到“未附加上财富、名利”,即“无产、位低”之含义。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4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说教,在艺术手法上一反绮丽的形式主义诗风,创造了自然清新的新诗风。当我们读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时,不只觉得作者的身心复得返自然,而且觉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上也都复得返自然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一个原因。这在陶诗中是很突出的,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脱口而出,不粉饰,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把坦荡荡的胸怀和盘托出。完全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于深夜促膝谈心的口气,不像道学家的谈玄说理、莫测高深,也不像那腐儒讲学的掉书袋,更不像形式主义诗歌的卖弄才华。难怪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说陶公非写诗,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画般的写景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二个原因。陶诗一反当时诗人的绮丽雕饰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完全用的是白描手法,把自然景物有所选择地罗列到读者面前,这点很像杜诗“穿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那样清新、自然而富有情趣。似大匠运斤,不留痕迹,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给人以负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感觉。他写村落的远景,没有从具体的颜色、形状、地势、大小等方面去着笔,只用“暧暧”这个重叠词加以修饰。写墟里烟,也没有状其颜色,只是用重叠词“依依”去描绘。这还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村落和墟烟的颜色原本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是作者对桃李榆柳描写却似乎有点难以理解。桃红柳绿是极鲜明的颜色,桃红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称,柳树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名句,这是比陶为晚的唐人名句,比陶为早的有《诗经》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从颜色着墨。陶诗却没有写颜色,只是写出了桃李榆柳的位置及其和房屋的关系,这不有点反常吗?这是反常,也是独创。比如一幅素描画,没有五颜六色,浓墨重彩,只有几笔淡淡的素描线,但是由于画工技艺高超,画出了素描对象的神韵和生气,这就使欣赏者受到感染和启发,调动自己过去的感受经验,从这无颜色的画面中看出颜色来,从而加深了对画面的了解,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读上面几句陶诗,眼前就浮起了比诗句字面所写要广泛得多的画面,村落那远离繁华的荒凉景象,背山傍沟的地势,房屋墙院的颜色等都透过“暧暧”这昏暗的字眼,经过联想而清晰地显露出来。青蓝色的墟烟徐徐上升,郁郁苍苍的榆柳,娇艳妩媚的桃李也都历历在目,甚至那浓郁的桃花的香气也似乎闻到了。这犹如一幅好的素描画,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再创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回头再看原诗句时,更觉得它是那么的自然朴素。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5

本课中的第2—4这是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写了秋天的雨的颜色、气味和声音三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具体描写了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表达上,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秋色。教师要抓住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能力,感受秋景的迷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三、技术环境

1.智慧教室模式:(醍摩豆IRS/TBL/电子书包/远距教室/***教学)

2.智能操作系统与数字教学平台:HITeach3IES云平台

3.教学资源:校本课纲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秋天的雨》。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导学案和***评测。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自学完成情况。

1.呈现自学完成情况数据,进行点评。

2.课文脉络梳理。

(二)核心问题探究

活动1教授理解难懂词的方法

原文

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走了夏天的炎热。

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黄色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理解了“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丰富,感受到了秋景色彩的迷人。

教学要点:

(1)请两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相机提问:你还可以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秋景颜色的绚烂。

(2)揭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理解关键词。

(3)展示各种色彩鲜明的秋景***。

活动2运用理解难懂词的方法

品读三、四自然段。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概念受到秋景的迷人

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感受了秋景之美,而且还学会了运用不同方式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看来大家都收获满满!

⒉小组学习评价:根据计分板得分进行小组评价。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6

关键词:颜色词;隐喻;修辞色彩

中***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27-02

颜色装饰出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对色彩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种族传统、文化风俗、地利位置、思维习惯存在着差异,但很多语言中表达颜色的基本词汇,却是相通且一致的。与此同时,颜色词在语言不断衍变拓展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除特定语义以外的联想意义。由于背景不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其语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文化相关的颜色词隐喻。

一、颜色词与隐喻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是由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投射产生的,这意味着用一个范畴的认知域去建构和解释另一个范畴。当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的认知。颜色隐喻是由颜色引起的心里意向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向的相似度。颜色隐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生动鲜明,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一) 英汉颜色隐喻的相似之处

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对客观世界中颜色认知、范畴化的结果。人类的认知能力有相同之处,颜色词词义系统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有共同点,因此英汉中颜色词在表情达意上必然有其“文化同约性”。

1、红色

红色在西方英语国家与中国,都往往和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联系在一起。红色常用在热烈或喜庆的场面上,诸如挂红灯笼,送红包之类。在西方信仰耶稣基督的国家的日历上,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都用红字印刷。

再者,红色和red都象征***和社会主义。如:汉语中***、红色***权等,英语的red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治运动)。

2、紫色

紫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的专用色,是尊贵的象征,天子所居宫殿为“紫宫”,王朝享国的年数称“紫历”,祥瑞的征兆视作“紫气”。英语中的purple也与贵族相关,如:born in the purple(出生于贵族家庭)。

3、黑色

黑色是夜的颜色,在英汉中都有用黑色来描述、解释一些神秘、非法或阴险的事物。例如:黑钱(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黑名单(blacklist)。“黑色”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用以表达“不干净的”、“肮脏的”的意思。如:My hands were black from working on the car(在车里工作后,我手就脏了)。

4、白色

白色在英汉语言中, 都含有“洁净”、“清楚”和“恐惧”等意义, 如汉语中的白璧无瑕、真相大白等;英语中如: days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白色还喻指恐惧心情,如汉语中有“面色惨白”等词组,而英语 turn/go white 词组中的 white 也喻指惊恐的心情。这里白色的意义从颜色域经转喻投射到了情感域。

5、灰色

灰色(gray), 在英语和汉语中, 都是指一种不明快的颜色, 喻指“沮丧”、“失望”等情感。如汉语中有“灰心丧气”、“心灰意冷”等;在英语中有a gray day( 灰暗阴沉的一天),gray life( 单调乏味的生活)等。

(二)英汉颜色隐喻的差异

隐喻概念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共性;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所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隐喻概念也产生了认知的差异。

1、黄色

在中国古代, 黄色代表权势、威严, 如“黄袍”和“黄马褂”等。在汉语中黄色还表示下流、堕落, 如黄色书刊、扫黄。在西方文化中,黄色主要表示卑鄙、胆怯, 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等。

2、绿色

英语中green表示嫉妒的情感隐喻,常用于green- eyed, green with envy等词组中。它还表示新鲜, 如keep the memory green(永远不忘) ,其引申含义还表示幼稚、缺乏训练, 如a green hand(生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绿色还喻指“侠义”, 如“绿林好汉”;它还象征低贱, 汉语中有“戴绿帽子”的说法。

3、蓝色

英语中blue表示“忧伤、忧愁”等情感隐喻,常用于be in a blue mood 等词组中。而汉语中的 “蓝色”却以褒义用法居多,如“蓝天白云”、“蔚蓝的大海”。Blue在西方文化中还喻指高贵、高远、深沉、严厉。如 blue laws(严格的法规)。

二、颜色词的修辞色彩

颜色词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在文章中经常用于对客观景物和主观意向的描写。颜色词具有喻意作用,赋予抽象的事物和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以不同的色彩。甚至人们对颜色的命名与性别、种族背景、年龄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王德春、陈晨在论述语言手段的修辞色彩时提出了三种色彩:表彩、语体色彩和联想色彩。而其中表彩又细分为:感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

1、感彩

感彩分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褒义表示修辞主体对修辞客体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感情,例如“春天又回来了,校园里姹紫嫣红,草绿得叫人不忍踏进去”。反之,贬义表示修辞主体对修辞客体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例如“黑心肠”。中性的色彩则无明显的褒、贬色彩,仅表示对一种状态的描述,并无明显的感情倾向。如: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再如“黑黝黝”“black horse”中可以发现黑色在汉语中表达褒义较为普遍,而在英语中,多用于贬义和中性的描述。

在两种语言中,灰色表达贬义和中性的频率都很高,而一些暖色调的词“橙”、“粉”多用于褒义。

2、态度色彩

颜色词也具有态度色彩,可以表达修辞主体及客体的态度倾向性。如:牛月清恨了恨声,灰不沓沓自个去了。作者对牛月清戏谑的描述,透露出主人公的一种失意。颜色词的态度色彩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相关态度一般要靠词语以外的语言成分乃至句子、语篇去推断。

3、形象色彩

汉英语言中颜色词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颜色词的叠用较为普遍,例如汉语中的“绿油油”、“黄灿灿”、“红艳艳”、“白刷刷”、“dark blue”、“light green”等。

颜色词也用于对人物进行描写,如:红莲说起她的丈夫可以看出全身心地沉浸于幸福,绯红的面颊让她看上去显得更年轻一些。“绯红的”形象地描绘出红莲提起自己幸福感时的羞涩与兴奋。

(二)联想色彩的分析

联想可分为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两大类。颜色词的使用能够激发丰富的直接联想,包括属性联想、多义联想、相关联想和习惯联想,但是汉英在此方面差别较大。

1、属性联想

英语中与红色相关的词语多为贬义,常见的如:into the red(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汉语语言的颜色词有时具有相似的属性联想,如黑色在两种语言中均可激发凝重、厚质、稳定、庄严的联想,如:个头不算高,黑而精壮,弹跳好。

2、相关联想

有些颜色词会引起相关联想,指向某些修辞客体,如“蓝”会使人想到蓝色的天空。相关联想会随着环境和语境而变化,如:Sheep are grazing in the lush green pastures.(羊在青翠葱绿的牧场上吃草)。这里所提供的语境使读者相关联想限制在“牧场”。

3、习惯联想

汉语文化中有些颜色词能引起习惯联想,指向人们最为熟悉的修辞客体。绿色使人想到春天,白色使人联想到洁净,等等。

习惯联想具有不稳定性,会随着人们的社会经验而发生变化。英语中颜色词所引起的习惯联想有些与汉语的迥然相异。例如,描写人物时,英语中的绿、白、蓝色具有汉语中所没有的习惯联想,“green”表示手生,“white”表示胆小,“blue”表示忧郁等。

三、汉语中颜色词特用的词性转换

古往今来,在诸多名家的小说,散文中,我们领略到许多词的灵活转化,如动词名用,名词动用,形容词变动词等,同样,在英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关的词性多样化。如sweat既可以作名词“汗水”解释,也可以做动词“出汗”解释。汉语中,许多词都有着双重词性,如生活、运动、解释等。

英语中的颜色词多代表着名词某种颜色或象征的涵义,或用于名词前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如red apple(红色的苹果),词性显得相对单一。然而,汉语中的颜色词,却有着丰富的词性特征。例如常见的有:

(1)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

(2)四外由一致的漆黑,渐渐能分出深浅;

例1,2句中的颜色不难发现都做形容词或名词使用,与颜色本身的属性特征相吻合,表示特定的某种色彩。再如:

(3)他在这里白吃白住一年了;

(4)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

这两句中的“白”字放在动词前做副词使用,表示“白白地(浪费)”的意思。

(5)小方红着脸,显得不知所措;

(6)刘四爷黑下了脸,旁边杵着,一声不响地怪可怕;

5句的颜色词对应的英语翻译是her face turns red,依然扮演着形容词的角色,但是在汉语中,形容词作动词用,表示“涨红(了脸)”,而6中的黑也被用作动词,表示“沉下(了脸)”,这两句的颜色词都被借指了某个动词,但又恰当地表示了一种状态。

英语中相应的翻译却不如汉语形容词动用地生动丰富,因此,汉语中颜色词的词性灵活转换也成为了汉语颜色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广大语言体系中具有鲜明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宗久.英汉颜色词修辞色彩比较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

[3]陈格兰.汉语与英语中颜色隐喻之对比及文化探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7

关键词:花间词;妆容描写;女性生活;社会文化

花间词中对于女性的描写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女性的妆容描写更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花间集》所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词作中有16位词人的163首词作中存在女性妆容的描写,其中温庭筠29首,韦庄15首,薛昭蕴8首,牛峤14首,张泌10首,牛希济2首,欧阳炯14首,顾敻21首,孙光宪13首,魏承班6首,鹿虔衣1首,阎选6首,毛熙震14首,李珣9首[1]。花间词人以敏锐的感受力和出色的表现力将女性的姿容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来。花间词人对于女性妆容描写的角度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既体现出了属于唐代女性区别于其他女性的时代特徵,同时又体现出了属于晚唐五代区别于唐代其他时期的特性。花间词着眼于日常,落笔于闺房,通过女性妆容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特点,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女性世界。

1女性妆容的描写分析

《花间集》所收录的词作中共有162首包含有女性妆容的相关描写。考察这些对于女性妆容的描写,其内容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分别是“眉”“面”“发”“发饰”“妆”。其中共有75首词中提到了“眉”,有42首提到了“面”,有77首提到了“发”,有64首提到了“发饰”,有37首概括性地提到了“妆”[1]。

1.1花间之“眉”

花间词中对于“眉”的描写最多,主要包括“眉山”“眉翠”“檀眉”“蛾眉”“翠蛾”“月蛾”“脩蛾”“翠眉”“眉黛”“黛眉”“翠黛”“柳眉”“翠眉”“远山眉”“新眉”“粉山”“柳叶眉”“残眉”“残黛”“浅眉”。初唐继承隋风,女性的眉妆以修长为美,到了盛唐由于文化的开放开始出现阔眉,而中唐出现了一些求新求异的独特眉妆,而时至晚唐国运衰微而不再追求雄大壮阔、新奇诡异的眉妆而回归到初唐时期修长眉形的清新淡雅[2]145。因而花间词中女性眉妆的形状上也显示出集中于修长的眉形。例如,温庭筠《菩萨蛮•其一》中:“懒起画蛾眉”,阎选《虞美人•其二》中:“月蛾星眼笑微频”,韦庄《女冠子•其二》中:“频低柳叶眉”,韦庄《荷叶杯•其一》中:“一双愁黛远山眉”,总结花间的眉型主要包括“蛾眉”“月眉”“柳叶眉”和“远山眉”四类。另外,在描写女性的眉妆颜色上用到了“黛”和“翠”。例如,温庭筠《女冠子》中:“翠眉已薄胭脂淡”,韦庄《江城子•其二》中:“髻鬟狼藉眉黛长”。其中“黛”是唐代女性用来画眉材料也是颜色,是一种矿石研磨成粉后可以用来画眉,原本的颜色是近于黑色的,但在製作过程中加入兰草等材料而介于青色和黑色之间成为了“青黛”[3]226。画眉后而自然带上了一抹翠色。

1.2花间之“发”

花间词中对于“发”的描写也很多,仅次于“眉”,主要包括“玉鬓”“云鬓”“月鬓”“欹鬓”“蝉鬓”“堕鬓”“鬓云”“翠云”“云髮”“腻髮”“绿云”“绿鬟”“翠鬟”“云鬟”“花鬟”“小髻”“云髻”“坠髻”“凤髻”“腻髻”“蝉”“云髮”“青丝”。初唐时期继承隋代的风格喜好高髻,盛唐的时候则出现了许多更为复杂的发髻样式[2]274,中唐则延续了这种发展倾向,到了晚唐时期一方面承继前期的华丽风格,另一方面显示出一种颓废的风格,用“堕”“坠”等词进行形容,表现出一种慵懒的姿态,如温庭筠《南歌子•其三》中“鬓堕低梳髻”所描写的女性发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鬓”“髻”和“鬟”。而对于女性的头髮描写多半有颜色的描述上主要为“青”“翠”“绿”。而修饰上则主要使用“云”和“蝉”。

1.3花间之“发饰”

花间词在描写女性发型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子多样的“发饰”,主要包括“玉钗”“燕钗”“金雀钗”“宝钗”“白玉簪”“瑶簪”“犀簪”“玉箸”“步摇”“珠翠”“玉珰”“金凤”“金雀”“金篦”“云篦”。初唐时期少用发饰,所用也都为较为简单的钗,从盛唐开始发饰的种类变得丰富,在造型上也更为别致精巧,直至晚唐五代依旧延续这样华丽精细的风格。例如:发饰种类主要有“钗”“步摇”及“篦”。而材质多种多样,多为贵金属和宝石。使用的宝石则包括白玉、珍珠、翡翠、犀角,所使用的都是最为珍贵稀罕的材料,所表现的都是最为复杂精细的工艺,显示出了晚唐五代的穷奢极欲。“金”既是一种贵金属的材料也是一种华丽灿烂的颜色,在词作中透露著华丽奢靡的气息,而金钗的造型则主要为“凤”“燕”“雀”等鸟类,造型轻捷,使原本有些厚重的金器变得灵动细巧了起来。

1.4花间之“面”

花间词还注意到了女子的脸颊以及额心妆容的描绘,包括“额黄”“蕊黄”“翠钿”“香钿”“翠钿”“金钿”“粉腻”“腻脸”“红粉”“桃花面”“莲腮”“桃脸”“慢脸”“香腮”“匀面”“粉黛”“微傅粉”“红腮”。唐以前的女子就有用香粉匀面以修饰肤色的习惯,唐代女性也喜欢使用香粉和胭脂,妆前用香粉匀面显得面如玉,而在两颊再上以红色胭脂则更显粉嫩娇艳,盛唐时期曾一度追求妆容浓艳的效果而出现奇异的妆容,诸如血晕妆。到了晚唐时期,时事的变动让夸张的风格有所收敛,妆粉的使用也回归传统轻薄,重“娇”而不再过分重“艳”。额妆是唐代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妆容,在词中表现为“额黄”“蕊黄”“翠钿”。一般用笔点画于眉心或是用贵金属加工而成的有造型的薄片也就是“钿”贴于眉心[4]118。造型主要为花朵的形状,为整个妆容增添了许些俏丽。

1.5花间之“妆”

除了具体的妆容描写,花间词对于整体的“妆”也有许多描述,主要包括“新妆”“半妆”“浓妆”“琼妆”“春妆”“内家妆”“啼妆”“早妆”“晓妆”“宿妆”“薄妆”“晚妆”“严妆”“梅妆”“小山妆”和“残妆”。这些描写中就包括了时间信息,“晓”“晚”显示出了女性化妆的时间是早上和晚上,“啼”则反映出女性作妆的时间之早,这类关于时间的描述揭示了当时化妆的习惯于文化。“宿”则显示了时间之晚。还有一些描写表现了女性化妆的状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当时不同的心境特点,比如“半”“严”“残”等,为词作增添了情感上的意蕴和内涵。

2女性妆容的表现特点

2.1细节的把握

花间词的女性妆容描写集中于最细微之处,在颜色上,造型上,甚至材质上都有诸多讲究,也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描摹。精巧的女性物什之间细微的差别,没有长期接触并用心观察过女性的人是不能轻易写出的。花间词人正是基于晚唐五代时社会上沉迷享乐,纵情酒色的风气,和很多的歌儿有近距离的接触,加之特殊时期下尤为敏感细腻的知觉,因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花间词关注每一处微小的细节,用简单的词语精确地将之区分,因此在这些词作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具体的,不是概括描绘着某个打扮精丽的女子,而是描摹出特定的作者心中所想眼中所看的那个眉如远山发间垂着一支步摇的女子。她们有花间词普遍的形象,却因为这些精妙的细节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神韵。

2.2色彩的和谐

花间词在妆容描写中所用色彩是和谐的,不至于过于浓艳而流于恶俗,也不致于因为太过素净而困于乏味。花间词中的女性的底妆往往是素淡的,因而腮上红色的胭脂显得明艳干净。眉山是沉静的青黑色,而眉间的蕊黄却是活泼俏丽的。颜色和颜色之间虽是冷与暖,沉与艳的跳跃,却又是相互调和融合的。花间词人所写的色彩是具体可感的,所用的词汇是简单直白的,与寻常的物象相搭配,让所有读到的人都能够轻易地想像出那是怎样的色彩,比如“蕊黄”那是如同花蕊一般的嫩红,又或是“莲白”那是莲花一般的粉白。而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困扰于那是怎样的一种颜色,去揣度它有多深又有多亮。

2.3姿态的灵动

花间词人笔下的妆容不是静止的,而是生动的,往往伴随着姿态和表情的变化有着不一样的风韵。他们所用到的造型大多华丽而不失灵动。比如柳眉不是静止的形状如何美好的柳眉,而是微微蹙着的饱含感情的柳眉,步摇不是静止的价格如何昂贵的步摇,而是伴随著走动发出清脆响声的步摇,花间词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和静态的景物交相辉映。而牛峤的词更是在这方面有诸多体现,《女冠子•其三》中:“明翠摇蝉翼”,《菩萨蛮•其三》中:“玉钗风动春幡急”,《菩萨蛮•其六》中:“绿云髻上飞金雀”,《菩萨蛮•其七》:“低鬓蝉钗落”,《更漏子•其二》中:“低翠黛”,这都在不知不觉中为词作增添了灵动之感,都恰如其分得显示了精緻的妆容为女性所增添的独特风韵。

2.4情感的独特

另外,花间词的女性妆容描写具有明显的情感表现特点。同样的妆容在不同的感情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毛熙震《何满子•其二》:“无语残妆澹薄”,温庭筠《菩萨蛮•其五》:“妆浅旧眉薄”,顾敻《酒泉子•其二》:“云鬓乱”,利用一字“残”、一字“浅”、一字“乱”,表现出了花间词中的女性在相似的精致妆容背后所蕴涵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写出了女性偶尔忧愁垂泪模糊了妆面惹人怜爱,偶尔发髻低绾晚起梳妆的慵懒形象。然而,花间词人的情绪始终是平静的,对于词中的女性或泣或笑,是“两蛾愁黛浅”又或是“含羞下绣帷”,词人都没有感情上的波动,始终站在旁观的角度。可见他们多半是将女性作为美好的事物用以欣赏的,而并非作为同等的生命体而进行体悟的。花间词中很少有全面描述女性妆容的词作,大部分在一首词中只出现了一种女性妆容的描写,比如“发”,比如“眉”,比如“钗”,时常单独出现作为女性的代表。也有一些同时出现两种妆容的,比如“发”和“钗”,比如“眉”和“蕊黄”。只有个别的词作同时出现了两种以上关于女性妆容的描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花间词所选择的女性妆容是具有典型性的,即便独自出现也能很好地体现女子的形象和风姿,让人获得词人所营造的感官享受。同时又产生一种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通过词人所提供的有限形象凭借整首词的意境去想像出词中的女子可能的完整形象。这样词人笔下中的女性,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为了诸位读者各自理想的女性形象。

3女性妆容描写展示的文化内涵

3.1时代的审美追求

妆容的描写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唐王朝时至晚唐五代,精神追求已然偏向于华丽的风格。花间词中的女性妆容描写一定程度体现出了花间词人的审美观。不难见出,他们喜欢的是华丽精致的器物。这种华丽的风气表面上像是盛唐之风的复刻,但更多的体现在时代衰落的末期,则表现出了一种刻意对于华丽的雕琢和对于感官享受的迷恋[5]312。盛唐时,经济发达,文化开放,女子较为大胆招摇,而一些妆容也显示出另类出挑。晚唐五代社会走向衰落,志向上的失落使属于盛唐的自信感也逐渐丧失,让柔弱的女子受到了偏爱,而妆容上虽某种程度上保留有唐代典型的明丽,但已不再追求另类而逐步回归常态。

3.2阶级的差异表现

妆容反映了女性所处的社会阶层。艳丽的面妆,时而高绾时而松散的盘发,某种程度上已经暗示了这些词中女子的身份并非时刻仪容端庄的大家闺秀。在描写高位女子时用词往往是郑重的,有距离的。而在描写这些下层女性时,往往是轻松的甚至是轻慢的。花间词描写的对象大多是青楼歌舞伎,属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这样的女性知情识趣,对于文人在末世失落的灵魂进行了抚慰。她们不像普通女性,因此化妆是她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她们早晚都需要梳妆。她们不像大家闺秀需要保持贤淑端庄的模样,所以妆容更为随意,有时也并非是全然整齐的,时常带有几分散乱以增添风情。同时她们大多有出色的伎艺,因而也不同于只是卖弄色相的***家,而多显示出几分风雅。

3.3女性的社会地位

妆容的描写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花间词中用大量的笔墨集中于对女性外貌的雕琢而少有涉及女性的内在精神表现,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女性在晚唐五代所处的被动地位。虽然经历盛唐,社会***治文化的昌明使得女性拥有过一些自由。但女性依旧处于社会的受力面。而下层妇女的生活更是被男性的话语所左右。花间词中的女性妆容描写更是体现出了对于女性的玩赏态度。而拥有美丽妆容的女性只作为一种美丽的事物让男子赏心悦目,所被赋予的感情仅止于对于精美器物的欣赏赞美,与自然山水,华服美饰一般无二。作为女性在这种关系中不需要回应,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男性的喜好并为之进行改变即可。哭泣和忧愁已经不再是一种情绪,都可以没有理由,只要词人认为这样是美的,这样是符合词中氛围的,那么词中的女子便可以随着这种需要和欣赏去任意哭笑。

4小结

花间词人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塑造女性的形象,表现女性的生活样态。细致的女性妆容描写展现了晚唐五代独特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质。花间词虽因不理国泰民生却沉迷于享乐而被人诟病意趣不高[6]106,但也因为专注于日常琐事而感情细腻,笔触灵活,知觉敏锐,显示出了不一样的色彩。对于后世宋词中女性世界的进一步建构更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花间词中的女性妆容描写,表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双向特点。在表现客体上,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尚、生活习俗及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等共性特点,同时又展现了属于特定阶层女性的个性特点。花间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多是歌妓乐妓、渔家女等底层妇女,集中展现了这一阶层女子的样貌姿容。

在书写主体上,作为生活体验有所差异的诸位花间词人,既表现出各自***的审美趣向,又体现出了明显的共性,集中于柔弱,又都以艳色来描摹。描法和描写角度的应用方面,也具有集中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花间词中的女性表现出的状态具有典型性,多是柔弱慵懒又时常忧愁垂泪的,而体现在妆容上并非通常印象中的***家女子充满妖艳浓丽,却更多是以简洁干净的笔调勾勒出女子清新淡雅,柔媚而看起来娇弱惹人怜爱的形状,存在描写与实际身份的反差。可见花间词中的女性并不能全然等同于当时女性的真实状态,更多的是词人用以寻求心理安慰的所塑造的理想中的形象,表现出既如大家闺秀一般优雅贤淑,又如歌妓一般知情识趣。表现的实际上是花间词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矛盾心理。本文认为研究花间词中的妆容描写不仅是晚唐五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对于理解和认识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阶段性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崇祚.花间集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服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145.

[3]汪维玲,王定祥.中国古代妇女化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891:226.

[4]赵炜璐.浅析唐代女性妆容的审美趣味[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6):118-120.

[5]马大勇.红妆翠眉,中国女子的古典化妆、美容[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312.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8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9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中的文字。课后练习第5题作出了这样的要求: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由编者意***可见,引领学生品味写景文字并学会仿写是教学本课的核心目标之一。

写景文字只有区区两句,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独特的表述洋溢着盎然的诗意,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从内容看:

所写景物只有四种:“山冈”“松林”“溪流”“竹林”,但有山有水,可以引发我们无穷联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同时还有松有竹,岁寒三友占其二。这些景物无不积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儒家修齐治平理想代表的出场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

描写景物的词语只有8个:“那里”“ 蜿蜒起伏”“几片”“疏疏朗朗”“潺潺”“清澈见底”“茂密”“青翠欲滴”。但它们却从方位、形状、数量、疏密、声音、透明度、颜色等方面对景物的特点分别予以介绍,和而不同。

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耐人寻味的妙喻又将景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形式看:

这段写景文字先介绍景物的主体山冈,然后再介绍局部的松林、溪流、竹林。在描写这四种景物特点时,采用“什么的景物怎么样”的句式,整齐优美,朗朗上口,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教学设计】

一、亲近美景 感悟意蕴

1.师:同学们,《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详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充分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的人物描写让我们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我们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发现它虽然只有区区64个字,却很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2.师: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描写了哪几样景物?它们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生答,师板书:山 水 松 竹)

3.师小结: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人还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隐藏着一个人,这人是仁者和智者的化身。这里有松有竹,岁寒三友占其二,仿佛又暗示了这位世外高人品性的高洁。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

二、破解密码 积累内化

1.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文中的这些词语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物的呢?

2.师小结:描写景物的词语虽然只有“那里”“蜿蜒起伏”“几片”“疏疏朗朗”“潺潺”“清澈见底”“茂密”“青翠欲滴”等8个,然而却从方位、形状、数量、疏密、声音、透明度、颜色等方面分别予以介绍,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 师:4处景物,8个词语就让我们浮想联翩,身临其境。其实妙处还不止于此,描写山冈、松林、溪流、竹林的句式还有共同点呢,你发现了没有?

4. 师:最后一句“景色秀丽宜人”也不简单,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吗?

5.师:如果老师把这些景物和描写它们的词语去掉,你还能把它们回忆出来吗?

三、链接生活 仿写迁移

1. 师:这样的句式不仅可以描写隆中的美景,也可以描写其他地方的景物,比如山冈、湖泊、田野、小溪……拿起笔来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2.阅读交流学生的仿写片段。从有没有选取代表性景物、有没有抓住不同的特点、用词美不美等方面评析。

描写颜色的词语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悟

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方面包括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现在许多专家提倡早教阅读法,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也是热门话题和永恒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尤其是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其阅读兴趣,值得探讨和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有写字识字的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阅读是写字和认字、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因此,阅读值得重视。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开始读文章时就注重方法的指导、技巧的点拨,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对小学一年级进行阅读训练,要重点抓好两个字“读”和“悟”。本文以《看》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读”,培养“悟”。

一、情境法导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用多媒体或***片,展示盛开的各种颜色的,启发学生:这些是什么花?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这些花吗?要描述这些花的话,这些花的不同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这些花都是,是不同颜色的,有黄色的、白色的、淡绿的、紫红的。继续引导学生,你感觉这些花儿好看吗?引导学生说:非常好看、漂亮极了。

由此而导入新课:公园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漂亮极了。人们都喜欢花,更喜欢,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描写,赞美。今天,我们就学习《看》。看题目,你能猜猜看,这篇课文写的什么事吗?你想知道写的是什么吗?请读课文。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读课文,坚持以读为本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以读为主。叶圣陶曾经说过:吟诵是心、口、耳、眼并用的一种方法。学习语文就是在多种器官并用的状态下,达到阅读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学语文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阅读到这种境界才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

1.初读课文,读顺文章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文章的最关键一步是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本课中,“公、放、听、更”等几个字是后鼻音,“很”是前鼻音,“紫”是平舌音,“离”的声母是l不是n,“不”的读音还应善于变换等,都是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和方面。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有利于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顺文章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味”。如,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与语气的作用,用词与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的关系等,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如,学生在读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问“小朋友,公园里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看***片或结合课文根据的颜色、形态和长势等进行描述,再引导学生说说“好看极了”就是非常好看之意。

再引读:怎样好看呢?的颜色好看吗?开得多吗?引导学生到文章中找到答案: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这样,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地朗读文章后,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把握,能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读熟课文。

2.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所谓感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对课文有所感悟,这样才有可能逐渐形成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对重点句子的点拨和引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教育,使之产生“悟”之效。

如,读到第四段时,有句“更好看了”,而前文第二段有句“好看极了”,问:为什么觉得更好看了呢?和学生一起小结:看到五颜六色的盛开的,觉得好看极了;听了爸爸的话,又知道了一点儿也不怕冷,所以觉得更好看了。

这样的一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可谓上出风采、上出高效。学生不仅是识字认字,更立足于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观的需要,通过这样阅读,让学生学会读文章、分析文章。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把字、词、句的训练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突显以读为本,在阅读中,把阅读和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有所感悟、“贵在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将“语”和“文”完美整合,让阅读课彰显阅读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赏析,感受到文章的美和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颜色的词语10篇

学习

兄弟情深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兄弟情深10篇,内容包括兄弟情深经典话题,兄弟情深小曾。3、兄弟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兄弟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4、有时候兄弟感情就是这么一回事,不需要时间的洗礼,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誓言。只

学习

天上掉馅饼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天上掉馅饼10篇,内容包括天上会掉馅饼吗,天上掉馅饼事件。我们大家转过身,闭上眼睛。刘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古诗,我们大家都没有偷看。一秒过去了,十秒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刘老师还没有写完,我着急了,心想:会不会是很长很长的古诗,我

学习

为自己喝彩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为自己喝彩10篇,内容包括为自己大声喝彩原唱,为自己喝彩精选5篇400字。为自己喝彩会使失落的你找到一丝喜悦,为自己喝彩会使迷茫的你找到方向,为自己喝彩会使你在黑暗中找到一线光明……为自己喝彩,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记住

学习

学习语文计划

阅读(50)

二、教学内容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普及阶段(7月1日-8月31日)学习任务:1、掌握专升本语文教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学习古文字、词、句解释,对文章整体把握。2、初步了解专升本语文考查方式,大体把握语文选择题和翻译题。3、初步学习作文写作。阶

学习

三杯茶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三杯茶10篇,内容包括三杯茶最省钱的方法,三杯茶的推荐。《三杯茶》是我在读了《追风筝的人》以后,接触的第二本中东地区的文学作品。从中,我不仅了解了更多有关中东地区的文化,习俗,风气,也对责任、友情、坚持有了更深的体会。不

学习

手的成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手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手开头的成语,手和天的成语。3、手眼通天: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4、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5、垂手可得: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6、一手包办: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学习

法定代表人证明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法定代表人证明10篇,内容包括法定代表人证明书10篇精选,法定代表人证书模板。特此证明。公司(单位全称加盖公章)年月日附法定代表人住址:电话:2.说明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

学习

云南风景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云南风景10篇,内容包括云南大理风景,云南洱海风景。(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投简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投简历10篇,内容包括投简历邮件范文3篇,投简历问答大全。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61cm44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应聘职位:店员/营业员:

学习

丛林探险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丛林探险10篇,内容包括乐高丛林探险,丛林探险的真实故事。走着走着,到了山顶的小水库,原始森林也走到了尽头,我们的丛林历险也结束了。但是这里的巧克力树和面条树等,都令我记忆深刻,流连忘返。厦门市康乐二小三年级:彭驭明

学习

威尼斯的小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威尼斯的小艇10篇,内容包括威尼斯的小艇美篇,威尼斯的小艇的摘抄。假如我乘坐小艇去游览威尼斯,那么我必定会被那里奇特的风光所吸引。因为课文带给我的异国风情,令我向往不已,我真想去威尼斯瞧瞧啊!石滩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杨鑫

学习

远程研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远程研修10篇,内容包括远程培训研修总结15篇,远程研修的内容怎么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热情。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给学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质。时间在变,师德不变,爱岗敬业

学习

基本理论论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基本理论论文,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论文模板,基本理论论文。第一类:题干给出历史事实,选项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历史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如:1996年第8题,“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

学习

报纸广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报纸广告10篇,内容包括报纸广告例子有哪些,报纸广告内容大全。强调价值型,以一些经济类报纸为代表。主要强调报纸所能给读者带来的变化或影响,让读者从短短的一句口号中,感受到报纸的价值所在。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创

学习

描写风的词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风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风的词语四字成语,描写夏天的风的词语。3、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4、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那时

学习

描写雪的词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词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的词汇有哪些,描写雪的诗或词。3、雪终于停了,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银装。雪,像一团团松软的鹅毛,把白日里被搅得一片混乱的沙滩,又铺得格外平展。4、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

学习

关于描写秋天的句子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秋天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描写秋天风景的句子,描写秋天多肉的优美句子。3、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

学习

描写美术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美术论文,内容包括关于美术论文写作,关于美术论文100字。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学苦练1.明确人生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事业心。刚刚踏入中职学校进行美术学习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清楚自己需要向哪个方向学

学习

环境描写的句子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描写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安静环境的句子,环境描写的神仙句子。3、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

学习

描写秋天的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词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词四字词语,描写秋天的河的词。3、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4、丰收季节:秋天粮食等都成熟了,因此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5、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6、五谷丰熟:指年

学习

描写雪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的精美词句,描写雪的文章大全。3、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4、冰天雪窖: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5、冰肌雪肠: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6、报仇

学习

描写海的词语10篇

阅读(7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海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海的词语有哪些四字词语,描写海和天的词语。醋海翻波、河清海宴、百川朝海、群鸿戏海、海内无双、山包海容、道山学海、漫天过海、桑田碧海、盟山誓海、金鳷擘海、苏海韩潮、四海九州、恩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