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篇1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为了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海盐县工商局充分履行工商职能,四抓春节食品市场监管,使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一抓部署落实。为了切实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工作,有效地维护节日市场秩序稳定和百姓消费安全,该局结合海盐实际,本着立足民生、关注民生、维护稳定、确保安全、共创和谐的方针,研究制定了《海盐县工商局关于加強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会议,部署落实元旦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由局领导亲自负责,消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要求各工商所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执***为民的高度重视节日市场食品监管工作,严格执行责任区监管制度,切实抓好节日市场监管。
二抓专项***检查。围绕重点商品、重点区域及重点对象,认真开展节日食品市场各项***检查。在节前及节日期间共计出动***人员355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290户,农贸市场21家。集中开展了以食用油、蔬菜、猪肉、粮食、禽蛋、***制品、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酱油、食醋、小食品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和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专项***检查和整治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车站码头和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特别加大了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品经营单位特别是食品配送中心及放心店为重点场所,以小食杂店、小摊点等为重点对象。重点检查***《特别规定》执行情况、《***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贯彻情况、商品准入制执行情况,检查了索证索票及台帐记录和粘贴情况,突出强化食品经营者自律行为,确保节日期间各项食品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三抓商品质量监测。为确保节日食品质量,节前及节日期间加大了食品检测力度,主要围绕关注民生的大众消费食品及时开展检测工作,先后开展了猪肉瘦肉精专项监测、酒类商品专项监测和节日食品专项监测。共计抽检了46个批次,其中猪肉10个批次,合格率100%;酒类12个批次,主要抽检了白酒、黄酒和葡萄酒,合格率75%;节日食品24个批次,主要抽检了食用醋、酱油和味精等调味品及糕点等,合格率80%。对专项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及时予以下架并依法处理。同时,局检测车、各工商所快速检测箱及有关市场的检测点都保持正常运作,加大检测批次和检测品种,节日期间局检测车及检测箱共计开展定性检测1139个批次,不合格1个批次,合格率99.9%,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3.72公斤。
四抓节日维权值班。在做好节日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局机关与各工商所都加强了值班工作,每天配足值班人员。充分发挥12315网络举报投诉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凡有投诉、举报的都及时处理。节前及节日期间12315中心接听电话咨询102起,接受消费者申诉10件,其中涉及食品类投诉3件,均当天办结,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元。
食品市场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中心,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紧紧抓住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食品市场联合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食品市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联合检查项目
(一)高考、中考期间食品市场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主办单位:县卫生局
协办单位:县工商局、县教育局、县粮食局
检查时间:20__年6-7月
检查对象:学校食堂、学校周边小饮食摊点及副食店。
检点:餐饮单位经营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卫生情况,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加工贮存、餐饮用具消毒等。学生消费较多食品的购进渠道、存放贮存条件及质量等。
(二)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期间食品市场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主办单位:县卫生局
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局
检查时间:20__年7-8月
检查对象:岔河一线农家乐、各餐饮单位,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超市、副食店等。
检点:餐饮单位经营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卫生情况,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加工贮存、餐饮用具消毒等。节日消费较多食品的购进渠道、存放贮存条件及质量等。
(三)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市场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主办单位:县质监局
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卫生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局、县粮食局
检查时间:20__年9-10月
检查对象: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及副(来源:文秘站 )食店,农贸市场等。
检点:月饼生产加工单位的原辅料购进渠道及质量,各种节日消费较多食品的购进渠道、存放贮存条件及质量等。
(四)元旦、春节食品市场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主办单位:县工商局
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县质监局、县卫生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局、县粮食局
检查时间:20__年1-2月
检查对象: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超市、副食店
检点:各种节日消费较多食品的购进渠道、存放贮存条件及质量等。
三、相关要求
(一)请各主办单位根据联合检查项目、主办单位、时间、检查对象及重点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不断提高联合检查的针对性,确保联合检查取得实效。
食品市场篇3
国内宠物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的宠物市场由三大部分组成:养宠者、生产者、商家。
作为养宠者,这个群体的数量呈现出急速上升的态势,由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加,人们花在宠物身上的钱越来越多,由于养宠者把宠物都当自己的伙伴或者好朋友,所以他们在为宠物选择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更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价格只是第二要素。国内现在的宠物用品市场极度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这严重制约了宠物市场的发展。
而作为一名生产者,一方面看到了养宠者的巨大需求,加大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同时又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将产品传递的养宠者,这样厂家也成了假冒伪劣的受害者,以法国某著名宠物粮食生产企业为例,正品狗粮的市场价为十元每千克左右,而在批发市场则随处可见仿制的狗粮,以六到八元每千克的价格出售,出厂价更是低至三元每千克,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又通过个体商店流通到养宠者手中,不单单影响了正品的销售,还给品牌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而作为生产者,目前能选择的销售渠道只有个体店铺和超市,除了国外的少数知名厂商,很多宠物厂商都支付不起昂贵的超市上架费。所以,个体店铺成了他们唯一的销售渠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供需双方的生产者和养宠者都同时希望能有一个保质保量的流通渠道。当今,国内宠物用品及食品流通渠道不规范已成为宠物业发展的瓶颈。“渠道为王”的真理又一次在宠物业中被验证,国内众多专家指出,宠物用品及食品的流通渠道将成为国内宠物业的生命线,得渠道者将得天下。
宠物食品市场的形势分析
宠物食品业的发展不仅给宠物主人提供了更好的宠物食品,同时为欧洲、北美等国家的肉品加工业、农产品、家禽业等,一些其它供应人类消费品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食品市场篇4
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是中国市场的鸡肉、加工食品及饲料市场的知名企业,也是美资餐厅肯德基在中国大陆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之一。其总部设在香港,母公司是台湾的大成长城企业。
9月24日,由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研发并在国内率先推出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在京,基于溯源体系的大成姐妹厨房食品电子商务网也同日上线。大成集团董事会***韩家寰宣布:中国食品安全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成决定将此套溯源系统无偿向社会开放。
动态溯源:真实、可监控
“与目前国内农畜、食品企业搭建的追溯体系核心不同,大成姐妹厨房实名溯源系统以养殖场唯一合同编号和批次号作为起点和主线,串联起后续的养殖、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4W’(即人员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内容What)的实时、动态监测管控。溯源内容涵盖从农资、农场到食品初加工、深加工的全部过程;时间数据涵盖用料、出栏、加工、检验等各个时间点;人员可追溯到具体的养殖人、生产厂长、品管负责人、兽医等,做到了责任到人,保证溯源数据动态、真实、可监控。”9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专家对大成食品实名溯源系统作出以上评价。
登录大成“姐妹厨房”电子商务平台――国内首个“实名溯源”食品类网站,记者第一时间进入生活馆,体验社区的交流分享。总经理陈玮介绍,目前第一期上线的生活馆共有6个,产品近60种,未来将根据溯源认证进度扩充品项。为了真正让消费者享受安心的食品,姐妹厨房会通过视频直播,让消费者了解到生产现场情况;还会根据产品成分进行星级标注,将反式脂肪酸、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剂、防腐剂等成分向消费者公开。此外,姐妹厨房网站并不会大规模扩张,而是先要确保食品安全、配送品质,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实名溯源不高深
中国有后发优势
“实名溯源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我觉得是个实践。” 韩家寰一再强调。
大成推出实名溯源系统并非一时之举。“食品责任不能追溯到人,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早在8年前,韩家寰就意识到这一点。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成被指定为奥运鸡肉备选供应商,因此公司增加了基层驻点兽医和质检人员,增设中央控制点,实现了全程无缝隙点对点控制。奥运会后,大成将这套质量追溯体系信息网络化和常规化运行,并搭建面向消费者的追溯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把内部质量追溯控制系统向大众开放,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大成推出实名溯源系统并非一己之力。“为了保证平台的准确性、公正性,我们特别邀请国际知名质量与安全第三方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由他们负责审核验证溯源系统各步骤,确保整个体系严谨、透明、安全、可持续。”
“我们和大成的合作,首先是建立在对大成食品的供应链条比如原料供应商做初步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天祥集团副总裁林正国表示。
食品安全成为全世界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三四十年前就讲可溯源,其溯源内容已经涉及到探讨大气的排放化学问题。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互联网,影响力不够大。大成集团很早就开始关注国际上实名溯源系统。
“十几年前,我们在台湾开始做实名溯源,反应非常好,可是当时带宽不够,信息量很少,不能让消费者很快知晓所关心的问题。而要把这个系统完全整合下来是非常费事的,但我们一直坚持。随着带宽的增加和二维码的利用,我们就水到渠成,一步步实践出来了。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最快,可以用更多的信息与消费者顺畅地沟通。”韩家寰相信中国大陆在这方面有后发优势。
以公益方式 免费开放溯源系统
在诚信缺失,食品事件频发的今天,食品安全实名溯源体系是亮点,而以公益的方式推进实名溯源更加引人关注。
“我们希望带来改变!”早在9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召开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专家鉴评会上,韩家寰就表达了强烈的愿望。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推广、发展食品安全不能仅靠***,需要每个企业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维护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以敢于直言闻名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出席食品安全实名溯源会,力挺大成食品以公益的方式推进溯源。
实名溯源并不难,难在敢于把自身置于阳光下,具备阳光下生长的价值观和竞争力。 “在食品安全体系当中,高铸道德门槛越来越重要。否则一万个技术,在贪心面前都显得苍白。大成敢于做一个阳光下的企业,表明它有这样的信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特别强调。
韩家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三任会长,多年来,他不顾身体不便,拄着双拐深入阿拉善沙漠,提出并带头实践用商业方式做公益,推动社会企业良性发展。而以公益的方式做商业,大成同样希望通过先试先行带动行业发展。
“其实我们身为一个食品行业,这个行业如果食品安全发生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赢家的,是全盘皆输,甚至影响到我们整个行业,整个产业甚至很多消费者,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的。”对于把十几年研究成果免费开放,大成食品并不回避他们利他与利己上的理性衡量,希望更多同行业依靠品质管理与科学技术编织一张食品安全网。
食品市场篇5
1我国大市场监管模式形成
***府市场监管是指***府具有通过法律法规并依法对包括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中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是***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府能否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关系到消费权益是否得到有力保障,也关系到是否能全面构建健康良好的市场经济,对国计民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3]。***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指出,为加快县级***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探索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原则上不另设***队伍。中央决定由中编办、工商总局牵头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国家层面任务。目前,由深圳、上海、浙江、天津、辽宁、吉林、重庆两江新区、武汉东湖新区等地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等部门,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地方层面改革进行探索。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区)中成立市场监管局的有9个,占19%,地市级成立市场监管局占23%,县级占29%,初步形成了大市场监管模式。江西省本级和南昌等7个人口较多的地市***设置食品药品监管局,景德镇等4个人口较少的地市和全省所有100个县(市、区)全部采取“三合一”模式,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组建市场监管局,基本构建了大市场监管格式下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的模式。
2大市场监管模式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形成大市场监管的合力
改革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分段管理”,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等部门对食品不同环节进行监管,表面上监管力量配置很强,但是部门间的相互扯皮和推诿,监管的错位与失位,导致监管责任难到位,监管效果不理想[4]。改革后,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整合成市场监管局,可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效率,集中优势查处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有效规避职能缺位、错位、交叉、重叠等问题,避免市场监督失灵,做到监管到位,更有效地解决市场监管领域,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存在的监管真空、监管盲点等问题[5]。
2.1.2构建完善的基层监管网络
江西省在现有的883个乡镇、街道工商分局的基础上组建市场监管分局,为县(市、区)市场监管局的派出机构,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市场监管工作。改革前,我省乡镇和街办食品安全监管缺少了基层监管网底,尤其是乡镇和村级的食品监管,由于地域较广,存在大量的监管空白。改革后,全省883个乡镇的基层市场监管分局平均有行***编制7.35名,村级均配备了市场监管协管员与信息员,大大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填补了监管空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资源的增加,将减少监管成本,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更好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6]。
2.2劣势分析
2.2.1工作上下协调难以保持同步
改革前,工商和质监系统为全省垂直管理,原食药监系统属地方***府管理,各管各的业务。改革后,省级层面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依然***运作,市级以市场监管局和食药监局两种形式运作,100个县以市场监管局运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三种不同运作模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在县级,难点也在县级。而县级除了要应对本级***府若干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以外,还要应付上级三个不同监管部门,导致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履职效率可能降低。同时,基层实行“三合一”模式后,旧的监管体系已被打破,新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虽然“三合一”机构整合已完成,但系统内价值观念、管理制度、***程序、行***能力和平台资源等深度融合还未到位,有机融合还需要时间。特别是“五统一”(信用监管平台、风险监控平台、综合***平台、投诉举报平台和案件管理系统,***整治行动)的***工作机制尚未理顺,未达到1+1+1>3的效果,目前尚未发挥大部门、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大维权的“五大”优势。
2.2.2基层监管队伍不能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改革前,乡镇分局均由原工商分局改建,监管人员以原班底的工商人员为主,每个分局5~6人管辖2~3个乡镇,这批人员原来主要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改革后,基层分局在人数和人员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工作职责却增加了原药监、质监部门的食品生产、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餐饮食品、化妆品监管等专业领域职能,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加了几倍,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管。据统计,江西省基层承担食品安全监管人数共计5917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不到50%、超过36岁达到65%以上,呈现专业化不强、素质低下、年龄老化等问题,不利于监管***策的有效执行,也制约了监管效率。
2.3机会分析
2.3.1大市场监管模式的***策环境
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十以来的历次全会都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对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强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都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门的部署,规划了清晰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蓝***。***中央、***对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高度重视,给食品药品监管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7]。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重在以监管转型推动形成有效的市场治理,由分散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型”,这也给大市场监管指明了方向[8]。
2.3.2大市场监管模式的实践环境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9]。在所有民生问题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面最广、群众感受最直接、容忍度最低的问题,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检验我们是不是以人为本、执***为民、真正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准[10]。由此可见,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特别是机构改革后老百姓的期盼高。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既是惠民、利民的好机会,又是出实效、展风采的好机会。
2.4威胁分析
2.4.1食品不良事件频发
近年,相继出现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恶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饮食与用药安全,不法分子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手段日趋复杂隐蔽,添加的物质越来越不易检测,添加的手段越来越隐蔽[11],食品药品犯罪案件涉及面广、犯罪链条长,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2.4.2舆论宣传不到位
公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风险、危险以及维权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仍然以价廉作为优先选择,使得“优质优价”的市场杠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2]。江西省2013年的民间调查表明,在遭遇不洁食品侵害时,多数消费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其中46.5%表示“以后不再购买该食品”,23.2%“无可奈何,自认倒霉”。只有28.7%“打12331电话向有关方面投诉”,且多数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晓程度不高,如《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知晓率仅为24.8%。
3大市场监管模式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策略分析
随着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已成趋势[13]。处于深刻转型发展时期的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突出存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难度都要大、要求都要高。为此,江西应在推行大市场监管模式下建立与***中央提出的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全面构建大部门、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大维权的新格局。
3.1理顺关系,构建统一、权威的食药监管模式
改革前,我省县级食药监局行***编制平均7.7名。改革后,市场监管局行***编制平均55.2名,监管力量大大增加了,但监管对象多,监管工作任务重,特别是食品药品专业监管的人员不足。因此,市场监管局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行***流程,提高监管效率。一是加快推动新机构的整合融合。按照程序科学合理、责任明确到位、效率整体提高的原则,完善监管机制、优化监管流程、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发挥好工商“广”、质监“精”、食药监“专”的优势,尽快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属性特殊,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不只是市场秩序的维护,更在于质量安全的保障,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都很强。如何保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技术性是关键。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要在领导职数、内设机构的设置和编制配备上侧重食品药品岗位,如江西省贵溪市配备一正七副,设置了食安办专职副主任、食品稽查总监、药品稽查总监,占副职职数的近一半,这无疑强化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三是落实“四有两责”,强化***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四有”即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两责”即日常监管责任、监督抽验责任,将“四有两责”作为考核市、县***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强化考核机制,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形成压力,激发动力,切实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
3.2集中监管资源,强化监管效率
市场监管资源整合后,可大大增加食品药品监管资源特别是基层监管资源,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监管协调成本[14]。针对当前江西省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需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监管能力。一是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集中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培训班、“食品药品监管实务巡回大讲堂”、外派学习、跟班学习、专业竞赛、技能比武、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水平。二是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重点解决制约监管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以职业化检查员为主体、兼职检查员为补充、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检查员队伍建立,力争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食品药品现场检查、技术审评队伍予以倾斜。三是着力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对各地***府、各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履行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两个职责。四是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从硬件建设标准化、人员配备专业化、日常监管制度化、***程序法定化、***行为规范化四个方面严格建设标准,尽早解决乡镇监管分局食品药品***装备配备、专业人员不够、办公场所及设施不足等问题,最终建立起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3.3创新监管手段,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新的市场体制下,大量的市场主体出现后,产生了许多新的监管问题,监管工作由年审向年报制转变,由拉网式检查模式向双随机抽查模式(抽查市场主体,随机抽调监人员)转变,由处罚向信用监管、分类监管转变,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切实缓解人少事多矛盾。一是充分发挥好县级市场监管局垂直管理乡镇派驻机构模式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责总责的责任,县级要和乡镇(街道)要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络机制,共同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现双重管理模式优势互补。二是加大对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的保障和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分级管理模式弊端,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制衡,以及加大公众权利对***府权力的监督制约,为食品药品监管***创造良好***环境,防止产生新的地方保护主义。三是推行市场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四网”(业务内网、***务外网、互联网和移动网),提升监管的现代化水平,构筑起各方责权分明、职责落实、反应迅速、全面监管的市场动态网格化监管体系。
3.4强化稽查职能,健全技术保障
食品市场篇6
一、协管食品安全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执行农贸市场巡查任务。对辖区内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巡查,督促违法经营者改正违法行为。
(二)执行辖区内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私屠滥宰等的排查。协助***部门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私屠滥宰行为进行取缔。
(三)协助执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教任务。协助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发放有关宣传资料。
(四)做好协查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统计、汇总,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镇***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报告。
(五)执行有关食品安全的突击性工作任务。
协管员协管食品安全的工作内容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二、服务社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对应关系
(一)行***管理由区工商分局负责领导和管理,服务社性质、经费来源、管理模式不变。
(二)业务上受区工商分局、区质量技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培训。
(三)业务对应关系
1、服务社日常业务工作对应工商所、食品药品监督所、食品生产监督所;在特殊情况下,接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调遣;
2、各市场协管分社的对应划分为:石化、*卫、山阳、张堰等四个分社对应食品药品监督所石化分所;朱泾、枫泾、亭林、吕巷等四个分社对应食品药品监督所朱泾分所;
3、必要时,可通过工商所接受所在地镇***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指派的突击性任务。
市场协管分社协查的情况,按规定通报相关部门和镇***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有重要信息时应及时通报。
三、部署实施
(一)方案的论证协调: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区工商分局、区质量技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镇***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进行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月上旬完成。
(二)动员和培训:动员部署,*月下旬;培训:由食品药品监督所和食品生产监督所对协管食品安全的细化的工作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测验,20*年内完成。
(三)实施:新的工作内容运转,*月开始。
食品市场篇7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现状;问题;对策
市场准入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般是指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对于产品的市场准入,一般是指市场的主体(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和客体(产品)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所谓食品市场准入,是指对经过有权质量认证或认定机构认证、认定的食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以及经检验质量安全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无公害标准或检***合格的食品准予入市经营,对未经认证、认定、检验、检***或经检验、检***不合格的食品,不准予上市流通,禁止经营销售。开展食品市场准入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和消费的有效措施,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更是国内食品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不仅可以阻止有毒有害食品走上城乡居民的餐桌,而且可以促进安全优质食品的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许可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QS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现状
1.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类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数量不断增多,食品种类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为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总局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决定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2003年又对肉制品、***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2005年又增加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制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其范围共包括28大类食品。
1.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模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实施“放心菜”、“放心肉”等工程,探索了一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方面的典型管理模式,为全国食品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河北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模式、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模式、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EAN.UCC射频管理模式、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安全可追溯管理模式。
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实施以来,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意识明显加强、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
虽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已经涵盖了28大类食品,但是,目前已经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市场中,检验对象主要是蔬菜,特别是蔬菜中的叶类菜,而对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的检验和对牛、羊、禽类产品的检***很少。同时,在检验项目上主要是检验蔬菜的有机磷含量、畜禽产品的兽药含量,其他项目的检验很少。这样的检验对象和检验项目不能完全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放心购买的要求。
2.2 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真正从事食品检测的机构比较少,技术监督部门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的是工业产品的检测,农业部门从事的是土壤的检测,出入境检验检***部门主要从事的是进出口产品的检测,而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我国目前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以速测为主,由于手段过于简单,还不能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充分地信服。特别是当纠纷发生时,速测难以拿出可资参考的依据,是市场准入碰到最大的难题。要精确检测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还得依靠精密设备。速测结果作为***依据存在一定的风险。
2.3 市场准入缺少联动机制
市场准入的中心环节在食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可是由于城市市场的复杂性,在管理上存在不少困难。由于市场的分散性,一些市场采取了市场准入制,而另一些市场不采取,那么不合格食品就有可能从一个市场串到另一个市场。同样一个城市采取了市场准入制,而另一个城市不采取,有害食品就有可能从此城市进入彼城市。这样市场间的相互串动,是食品市场准人工作的大忌,不能实现市场的联动,不真正地建成食品市场准入市场网,就不可能真正地把有害食品拒之场外。同时,一个市场或一个地区的食品经过检测后进人另一个市场,难以得到当地部门的承认,再次检测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制约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步伐。
2.4 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
目前,我国对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导致一些城市食品领域虽然实施了准入制度,但是对于违反制度或不遵守制度的商家却没有相关的法规进行惩罚,相关罚款力度也不够,如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者的处罚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此过低的惩罚,造假者、违法者的违法成本非常低,所以才有屡罚屡犯者。这些法规的欠缺导致制度执行的乏力与低效。另外,即使市场检测出了问题的食品,也仅仅只能说明此批食品有问题,可能市场有权不让其在市场上销售,但是要做到销毁或追根溯源比较困难。因为现在我国尚没有完善的配套处理办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市场准入说起来十分动听,但是真正地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2.5 外地食品的市场准入还不规范
由于对外地食品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地准出等很难做到完全监控,而我国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食品市场上外地食品的数量占到
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规范外来食品的市场准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自外地的食品占其每年消费食品的比例相当大,但外地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却参差不齐。从市场检测结果看,很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食品均来自外地,监管工作面临新的难题。如何在保证市场正常流通的情况下,规范外地食品的市场准入,我国还没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案。
2.6 质量体系运行不规范
根据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的有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要求、产品标准要求、人员要求、储运要求、检验设备要求,质量管理要求等10个方面是必备的条件。在质量体系运行中,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如:未按环境要求在生产车间、库房等处所安设防蝇、防鼠、防止昆虫侵入、隐藏和孽生的有效设施,或虽有设施,却未真正起到防设作用;未按照环境卫生要求,做到保障产品质量的卫生环境条件,如车间有卫生死角,设备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等;未按工艺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未按工艺文件规定严格控制生产工序,有效记录未真正起到追溯产品质量的作用。
3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对策
针对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而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水平。
3.1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在于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应该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条例》,以法规方式,明确行***许可实施的主体、内容、条件、程序。并且按食品的类别、品种,通过应用、完善和补充制定食品上市标准,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
3.2 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
针对目前我国在实施市场准人中存在的检测机构不健全、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以及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应该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门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时,扩大市场准人检测的对象和检测项目,引进检测的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改变以往市场准入检测只能检测食品中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等),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项目(如蔬菜中的亚硝酸盐、腌制蔬菜中的有害微生物、毒素等)无法开展检测的局面。另外,应分期分批培训检验人员,加强检验人员检验能力的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3.3 建立市场准动机制和惩罚机制
在提高食品市场准入覆盖面的前提下,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各个市场之间通过互联网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各个食品市场之间信息的共享,从而将不合格的食品拒之门外。并实现各个食品市场之间检测结果的互认。防止农民因重复检测而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惩罚处理措施,给经检测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食品依法进行查处提供依据。此外,还应该制订一套针对外来食品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严格规范外来食品的市场准入。
3.4 扩大市场准入的范围
食品质量安全是关乎老百姓生命的大事,不能出一点问题。但是,我国目前还只有部分食品市场实施了市场准入管理,这一现状与消费者的要求差距较大,要全面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就必须增加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市场数量。因此,对那些还没有进行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市场,***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其实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并对市场管理人员进行市场准入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它们尽快具备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条件,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食品市场篇8
这是从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在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积极推进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自律建设,依法严厉查处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在食用油市场以及打击非法经营“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突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区域,对无标签标识、来源不明、进货价格明显偏低和无合法证照及检验合格证明的食用油进行重点检查和查处。今年将严格检查食用油经营者特别是散装食用油经营者食用油的进货来源。
在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重点整治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
在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以城乡结合部、乡(村)镇、农村旅游景点、长途汽车站等为重点区域,以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仿冒食品等违法行为。
在***制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严格***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制品市场主体准入,增加对婴幼儿配方***粉的抽样检验数量和频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制品违法行为。
在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工商部门将以名优白酒、葡萄酒为重点品种,以酒类生产集中和销售、消费量大的地区为重点区域,重点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酒品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的违法行为。
2011年1到11月,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人员914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213.6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56.2万个次,取缔无照食品经营4.3万户,吊销营业执照576户,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件6.2万件,移送司法机关25l件。
食品市场篇9
一、克服因小而松、放水养鱼的现象。
农村食品市场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无论从经营形式还是规模上看,都比较小。小集镇、小摊贩、小商店、小作坊、小饭(食)店、小加工等相对较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能因其小而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忽视对他们的监管,而是把他们象正规大型商场、超市一样对待,一样要求,并坚持把这些小集镇、小摊贩、小商店、小作坊、小饭店、小加工,作为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的一个“大头”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做到法规宣传要到位,自律制度要健全,监管措施要落实,防止和克服因小而松的现象。
一是要补上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教育这一课。从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检查事故看,给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规知之不多、对食品安全常识不了解和受到侵害不会依法维权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职能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给广大农民补上这一课。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知识,让健康消费进农村、进农院、进农家,让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假冒伪劣食品鉴别的基本方法、依法维权的基本程序,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农村食品安全,人人重视农村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二是要落实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辖区农村所有小集镇、小摊贩、小商店、小作坊、小饭(食)店、小加工等经营点和加工点,承包到个人,并签定承包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各级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指导监督责任制三项责任制。各级主要负责人对属地农村内出现重大问题要承担领导责任;分片包段的岗位责任人对片内出现重大问题承担直接责任;负责包段的直接监督人员对所包辖区内出现的重大问题承担指导、监督不到位的责任。同时,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巡查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工作失职和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形成在在食品安全这个链条上“一级一级包下去,一级一级保上来"的监管运行机制。从而增强各级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管理教育工作的落实。
三是要坚持各项制度。要求农村小摊贩、小作坊和小加工点等从事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和个体户要象城镇大型商场、量贩一样,引导农村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并落实下列食品经营管理自律制度:(1)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取索证索票的方式,审验食品生产者或者供货者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2)购销台帐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进货时间、来源、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食品名称、流向、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3)质量承诺制度。采取质量先行负责、“三包’’等方式,落实质量承诺责任。(4)索证索票制度。食品销售者对购入的食品,必须向供货商索取法定机构出具的该食品检验检***合格证明,不能出具合格证明的食品,不得销售。(5)协议准入制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对以肉类、蔬菜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为重点的食品,实施“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6)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对入场经营者的资格进行审查,明确和落实对入场经营者的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市场内的经营者均应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责任制度,建立食品销售台帐制度,严格落实食品质量责任制。(7)食品质量自检制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完善检测条件,对肉类、蔬菜等重点食品加强入市自检,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8)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自行检查出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食品和行***监管机关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及时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销毁等有效措施,并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食品,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负责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食品市场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不完全信息;阶梯形曲线;风险交流
中***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 2012)00-0000-00
自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9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其中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更被视为食品安全生产与管理立法与监管上的里程碑[1]。自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以来,立法与监管的最终效果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依据对国内各年度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次数的统计结果,以及对美国近百年来所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取得的效果的分析,结合有关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对国内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监管效果的经验性检验
***1反映了从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每年被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以食品安全法颁布的2009年为基准,在2009年之前,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逐年减少,而在2009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至2011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陡增。根据对数据来源网站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被各家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达到300多起,可以预计,2012年的全年数量会超过2011年,达历史最高。
就统计结果来看,2009年之前的法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起到了控制作用,而2009年之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并没有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对此,我们的分析是:
(1) 在2009年以前,食品安全问题并未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受到媒体、***府和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社会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数量并不能作为检验法律法规有效性的合理参照。
(2) 在2009年以后,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时候报道数量的激增,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之前“积累莫返之害”的集中体现。面对这种形势,食品安全法确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更高的事件曝光次数使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法在面对食品安全现状压力下效力的不足。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颁布而出现减少或趋势上放缓的迹象,其实此类情况在美国也曾有过前车之鉴。在各项食品安全法规陆续颁布的一个世纪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于食品安全的预算投入每年都在稳步上升,但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数量却也同时在剧烈的震荡中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3,4]。 “在财***预算和食源性疾病之间,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启发人们思考的联系[5]。”罗斯福总统把他的行为总结为两部伟大的食品法:《联邦肉类检验检***法》和《纯净食品药品法》,要求联邦***府必须保护民众免受工业犯罪贪婪的侵害[6]。然而一百年来,改革食品安全法在美国依然是一座有争议、有斗争的高山[7]。2009年,奥巴马总统重申了罗斯福总统的观点:有些事情只有***府能做,其中之一就是保证我们所吃的食品的安全且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8]。可是,从罗斯福到奥巴马,时间的推移说明了立法者并未能解决如何监管食品安全市场这个世纪性的难题[9]。
***府立法与对市场的监管被传统经济学家视为通过***府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从中美两国食品安全法规的境遇和经历来看,***府的立法和监管并没有在食品安全市场上得到理论上应有的效果。对此问题,我们的观点是:(1)必须对原有的关于***府干预市场的理论在现实条件下进行修正。(2)***府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企业依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
下面,本文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上述的两个观点依次进行论证。
二、 对食品安全市场中立法与监管效果问题的理论分析
1. 与食品安全市场有关的不完全信息理论
对***府介入的经济学验证常常依赖于市场失灵的有关理论,这对食品安全市场也不例外[10]。
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大多处于在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预警体系、追溯体系等问题当中兼顾研究食品安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问题。顾小林等在研究食品安全检验追溯体系中指出,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缺乏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形成,这也使得消费者无法得到有关食品特质的有效信息[11]。顾小林还研究了如何运用关联分析来挖掘市场信息的方式,从而达到畅通市场信息,提供***策支持,精确预警食品安全问题的目的[12]。
在国外,对食品安全市场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做出比较突出的贡献的是John Antle, Julie Caswell和Jean Buzby。他们认为,消费者需求理论是基于消费者自我完全信息基础上的,这一理论要求消费者掌握关于生产过程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和财富的信息[13]。因此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那些相互作用的曲线反映了最优的食品安全度,这些都是基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熟知产品的特征,但是食品质量信息市场是不完全的[14]。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的缺失和生产者提供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15]。依据以上三位学者的观点,国外相关学者们运用不完全信息理论分析食品安全市场所得到的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食品安全市场的失灵是由于食品安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引起的,因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曲线会比理想需求曲线低。
按照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府往往根据困境产生的问题和结果(比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试***通过立法和监管,促使市场信息进一步公开,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推动消费者实际需求曲线的上升。但是,本文以下的分析将进一步显示,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关于食品安全市场的分析论述是存在缺点与不足的,同样在这样的理论下建立起来的立法和监管往往也是难以奏效的。
2. 不完全信息理论下的食品安全市场
我们用***2来说明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是如何分析食品安全市场的。
***2说明了食品安全市场的供求关系,横轴代表食品安全的数量,用Q表示。纵轴代表食品安全的价格,用P表示。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1)分别代表了食品安全市场中,对食品安全的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在S和D1的交点处,食品安全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此时食品安全市场的均衡数量为Q1。Q1数目被认为是最大效益时的数量,因为在此点,社会净收益(a区)——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收益(a+b区)减去生产者成本(b区)是最大的,若食品安全提供者提供比Q1更多的食品安全数量将会迫使其牺牲掉自己的利益。
基于以上建立的供求关系,根据前文总结的国外学者的观点,依照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可以得出:与消费者原本意愿相比,实际反映出来的需求曲线要比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要低[16]。这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结果。依照这种说法,在***2中,存在着实际需求和理想需求两条需求曲线,其中,D1为实际需求曲线(即不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曲线),其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Q1;D2为消费者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即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曲线),也就是理想需求曲线,其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Q2。根据传统不完全信息理论倡导者的观点,Q1
然而,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以上对***府干预市场的理论解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谬见。
3. 食品安全市场中不完全信息理论的谬见
如上所述传统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倡导者认为:市场是动态的,随着***府监管程度的加深和立法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市场参与者获得日渐充足的信息,从而推动需求曲线D1向D2移动[17]。
而本文的观点是:D2曲线在现实中不会存在。***府为将需求曲线D1向D2移动所做出的努力对实际的需求曲线D1没有任何影响。理由是:
完全信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就像提供其他商品一样,必须耗费资源,而市场中资源是稀缺的,这种资源的有限性使得食品安全信息无法被完美地提供出来。因此食品安全市场注定是信息不完全的,总有一部分信息因为逐利的目的被隐瞒,或是由于技术的问题未被发明和发现。其中已知的那部分信息最终转化为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那些无法被认知的信息对消费者不产生任何影响。消费者本身不会去想那些他们本来就意识不到的信息,因此这些未被认知和没被意识到的信息就不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2中,需求曲线D1的状态是食品安全市场经过多次博弈后可以达到的满意状态,而D2曲线由于消费者不会去考虑他们不知道的信息而不会存在。由此可见,***府试***通过立法和监管的方式去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空缺,而使消费者得到的食品安全的数量从Q1增加到Q2的做法是存在谬见的。
从这个分析的结论中可以看到,***府立法和监管的重点不能放在从Q1到Q2的增加量上,而传统的***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监管保障更多的食品安全从而满足市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上,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美国100多年来各项食品安全法令的表现平平和我国食品安全法压力重重的原因。
由此可见,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十分重要,忽略需求或对需求的误判都会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府只要关注了需求就能使得监管收到好的效果了呢?下面进一步的讨论将表明:监管本身具有的强制统一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如果***府的立法和监管直接面对消费者,则监管依然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借鉴Tomhide Yasuda的阶梯形曲线(Step-shape Curves)[5]的方法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
4. 对***府立法和监管无效的分析
如***3所示:假设市场中仅有3个消费者,A、B和C。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情况用***3中三个***表来表示。在***3的每一个***表中,每一个方格代表1单位价格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量,记为1,因此每一个方格所代表的收益(或成本)为1¥。在***3中,当价格为3时,消费者A的需求量为2个方格,记为2;消费者B的需求量为4,消费者C的需求量为3。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构成的***形中方格的总数代表了他能够在食品安全市场中获得的收益总数,即消费者剩余。因此,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中有所有方格构成的***形顶端的阶梯形曲线DA、DB、DC 就是消费者A、B、C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曲线。
假设***府能够精确地预测食品安全的需求和成本,则食品安全市场的供求结果由***4表现出来——其中的需求曲线是三个消费者的需求方格总和后形成的***形中最上方的阶梯形曲线D总。特定价格的总需求,为特定价格下单个消费者需求方格数的综合,如在价格为3时,总需求为9(4+3+2),而供给曲线则给定。
根据福利总和的概念,***4中,在食品安全供给的9单位处,总收益(总购买意愿)是¥40(在数量9处需求曲线下方的方块数),即***形ABCO。总成本是¥6(在数量9处供给曲线下方的方块数),即***形B’CC’。因此,在数量为9单位处,净收益为¥34,即***形ABB’C’O,其他的数量条件得到的结果则无法超越这一收益。
在市场均衡数量为9的状态下,对应的均衡价格为¥3,再从***3的三张***中可以看出,在价格为¥3时,A、B、C三位消费者的需求量分别为2、4和3个单位。很明显,三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量不均匀。
在现实中,***府所面对的食品安全市场给致力于减少事故数量和监督企业生产的立法者和监管者提出了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完全掌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二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分配均衡状态下的9个单位,这是因为:
首先,由于之前阐述过的不完全信息市场的特殊性,***府无法彻底了解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分析我们得知:胜过市场是不可能的[18],因此***府干预性***策的颁布速度永远滞后于市场。
其次,所有的***府法规以及监管措施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one-size-fits-all)。而这种统一性又经常造成分配的统一。结果这种无弹性的分配使消费者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必然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如***4所示结果,若统一的标准规定每个消费者均获得3单位,则就个人的分配结果来看:A本来想获得2单位,而实际多获得了1单位,他原本可以把这1单位给B。B原来想获得4单位,而此时市场没有满足他的需求。以上情况反映到阶梯形曲线***中就如***5所示,在***府管制下,价格为3时,市场上的总供给是9(***5中***形ABCD),而与***4中价格为3时的总需求(***4中A’BB’D)相比,消费者A的需求多了一个单位(***5中***形ABCD比***4中A’BB’D多了一个白色方格),即***形A’BCD’;消费者B的需求少了一个单位(***5中***形ABCD比***4中A’BB’D少了一个深色方格),即***形EFGH;消费者C的需求数量不变(浅色方格数量不变)。而无论是多了还是少了,虽然总供给没有变化,但对消费者A和B而言,市场没有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管制使得市场的总收益减少了2单位(***5中***形EFGH和A’BCD’),市场的资源配置出现了无效,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A、B获得三单位的感觉都不如以前了。他们的意愿都未获得满足,可见立法和监管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当***府直接与需求对话,直接暴露在消费者面前时,还会因为监管的统一标准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面临监管上的无效。
三、 对***府如何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立法和监管的建议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府应该关注如何满足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但关于开发和研究需求的工作应该借助企业来完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立法和监管才有助于实现立法和监管最终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众多法律法规及监管措施都将重点瞄准了食品安全生产及食品生产企业,把企业确立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这样的措施我们是完全赞同和支持的。但是我们更进一步地认为,关注企业不应该成为***府立法和监管的终点,而应该把企业作为一座桥梁,通过发挥企业在市场中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嗅觉和洞察力,来实现食品安全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开发,从而达到***府对食品安全市场立法和监管的真正目的。我们用***6来解释这一观点。
1. 主循环,步骤①-④
① ***府通过立法、监管、补贴、合作等方式,激励企业去探寻食品安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具体需求;
② 企业在***府***策支持下,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③ 企业从调查中得到有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情况的反馈;
④ 如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可以发展成为企业的赢利点,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将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投资,提供有效的食品安全产品和相关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有了需求才会有投资,作为商品的食品安全也是如此。
2. 辅助循环Ⅰ,步骤⑤、⑥
⑤ 企业将激励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反馈给***府;
⑥ ***府根据企业的反馈,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激励手段进行修正,以保证企业在开发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有效的支持;
3. 辅助循环Ⅱ,步骤⑦、⑧
⑦ ***府通过风险交流、民间平台等方式从消费者处获得关于需求满足情况的反馈;
⑧ ***府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一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各方面的可供公开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步骤⑥把收集到的情况向企业反馈;
根据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19]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6作为通过***府立法与监管发起的风险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以***府立法和实施监管措施为起点,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为最终的归宿,通过企业的市场核心作用,实现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方法。在这个8个步骤中,步骤②③④的实施与实现是整个解决办法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三个步骤中,企业必须发挥自身对于需求的分析和洞察的能力。
四、 结论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两国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对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立法和监管效果的经验性总结出发,通过对不完全信息理论的修正,从理论的角度对食品安全市场中,***府的监管效果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现阶段的中国与100年前的美国经历着相似的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此时两国的食品安全市场都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对食品安全供给都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的需求。因此两国***府都试***通过立法和监管来对食品安全市场进行干预,但监管效果都不如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是指导***府干预市场的理论出现了谬误。
(2)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对食品安全市场中,真实反映出来的需求曲线要比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要低的论断存在谬误。应该存在的情况是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根本不存在,因为消费者不会考虑那些原本就未认知的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形成需求。因此***府采取提高食品安全数量的供给来尽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做法在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因为这些***策与法律只关注了如何提高数量,而没有考虑消费者需求本身的特点。
(3)若***府注意到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把立法与监管的出发点从关注数量转变为关注需求本身,则***府法令与***策自身具有的强制统一性(one-size-fits-all)还是会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发生矛盾与冲突。我们使用阶梯型曲线证明了这个观点。如果***府关注需求,却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消费者面前,其所使用的监管手段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府监管要关注如何满足需求,但又不能使监管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应把企业也纳入到探求满足需求的机制中,以企业为桥梁使监管措施得以产生满意的效果。整个机制突出了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风险交流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通过公开市场信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正确性。而本文对不完全信息理论的修正是根据食品安全市场现实情况调整了该理论关于消费者需求的假设,从而经历了另外一个分析的过程,而最终结论在理论方面还是与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殊途同归的。
参考文献
[1] 杜殿虎. 《食品安全法》视角下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监管的审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4-86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0.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 1993–1997[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49: 1–51.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6.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 1998–2002[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5: 1–34.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8. Outbreak Surveillance Data: Annual Listing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EB/OL]. Available at: . Accessed June 23, 2008
[5] Tomohide Yasuda.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J] . The Independent Review, n. 2, Fall 2010: 201-226
[6] Philip J. Hilts. Protecting America's Health: The FDA, Business, and One Hundred Years of Regulation [M].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4: 55.
[7] Marion Nestle, Safe Food: The Politics of Food Safety (California Studies in Food and Culture)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econd Edition, Revised edition (June 15, 2010): 34-35
[8] President’s Food Safety Working Group, U.S. DEP’T Of AGRIC.. Key Findings[EB/OL]. available at http://foodsafetyworkinggroup.gov/FSWG_Key_Findings.pdf. 2009
[9] Trexler, Nathan M. Market Regulation: Confronting Industrial Agriculture's Food Safety Failures[J]. Widener L. Rev (2011): 311
[10] Cowen, T., and E. Crampton. Introduction. In Market Failure or Success: The New Debate [M]. Northampton, Mass.: Edward Elgar, 3–28.
[11] 顾小林,卞艺杰,浦徐进. 基于改进 KS 方法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检索模型[J]. 软科学,2011年8月·第25卷·第8期(总期第140期):61-65
[12] 顾小林,张大为,张可,浦徐进,曹文彬.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模型[J]. 软科学,2011年11月·第25卷·第11期(总期第143期):136-141
[13] Antle, J. M. Choice and Efficiency in Food Safety Policy[EB/OL]. Washington, D.C.: AEI Press. Available at: http:///id/17349427/page/2/print/1/displaymode/1098/. AccessedMay 10, 2007.
[14] Caswell, J. A., and E. M. Mojduszka. Using Informational Labeling to Influence the Market for Quality in Food Produ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8: 1248–253.
[15] Buzby, J. C., and T. Roberts. ERS Updates U.S. Foodborne Disease Costs for Seven Pathogens[J]. Food Safety 19, 1996, no. 3: 22–25.
[16] Crutchfield, S., J. C. Buzby, T. Roberts, M. Ollinger, and C. T. Jordan Li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The New Approach to Meat and Poultry Inspectio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port no. 775 [R] .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97. 5-21
[17] Hayek, F. 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