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时,每一个乐句开头的第一个音,即发声开始的一刹那,我们称它为起音。也有人称作“起首”、“始音”、“激起”等。起音是歌唱者的喉部声门从未曾发声的呼吸状态转变为发声状态的瞬间所采取的方法。起音标志着开始发声时声带闭合的方法,它包含着气息、声带和共鸣三者协调配合的正确与否;它决定着整个乐句发声的好坏。俗话说:“慎始则成半。”因此,起音在歌唱发声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声音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中外声乐家和歌唱家的高度重视。他们把起音看作是“发声活动的核心”,“良好发声的基础”。
1、起音的种类
根据在声音形成时,声带闭合的方法,闭合的程度,声门由吸气状态转变为发声状态的速度,大致可分为硬起音、软起音、缓起音三种起音方法。
(1)硬起音——在发声时,气息尚未到达声门产生声音之前,声带先用力靠拢闭合,再用高压的气流把它冲开,从而发出声音,就像汉语中发“波”字时的发声状态。
(2)软起音——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气息冲击声门在同一时间进行,从而发出声音,就像汉语中发“喂”字时的发声状态。
(3)缓起音——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前,先有一部分气息流出或漏失,即先有一点无声的出气,然后再闭合声门、拉紧声带,从而发出声音,就像汉语中发“发”字时的发声状态。
把歌唱发声的起音划分为:硬起、软起、缓起是符合发声实际的,但不能对这种划分作简单机械的理解。在实际歌唱中,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有接近于软起的硬起;也有接近于硬起的软起等等,因各人声音的表现情况、歌曲的具体要求而千差万别。所以这种划分只能是大致的、粗略的,而不是绝对的、精确的。
此外,歌唱发声的起音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与艺术表现紧密相关的问题,例如歌唱家们在演唱中常常把各种起音的方法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但在声乐基础训练过程中,为了使歌唱者准确地掌握和解决好呼吸、发声、共鸣三者的有机结合,还是以软起音作为基本的训练方法。特别是美声唱法把发声的基础建立在软起音之上,其原因:一是歌唱审美的需要,即以柔为贵,以柔为美。二是嗓音保健的需要,过多地使用硬起音或缓起音的方法,都容易引起喉肌疲劳与嗓音疾病。
2、获得良好起音应注意的问题
(1)起音时气息要平滑均匀、集中凝聚地抚摸声带而出,才能获得良好的起音。
要防止用过多、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否则会使气息的压力大于声带的张力而失去平衡。由于气大于声,使声带负荷过重,过于逼紧,造成声音粗糙、摇晃、音色不干净,甚至出现声门破裂音。
同时也要注意气息的支持无力或不够有力,使气息的压力小于声带的张力而失去平衡。由于气小于声,使声带缺乏足够的气压而不能充分地振动,造成声带呆滞、散白,音色缺乏光泽。在起音时,气大于声或气小于声,不但会影响良好的起音和音准,也会引起声带疲劳和嗓音疾病。
(2)起音时声带要闭合挡气,积极参与歌唱,才能获得良好的起音。
要防止声带闭合的挡气力量过大、过强,否则会使声带的张力大于气息的压力而失去平衡。由于声大于气,使气息滞留,产生憋气或气不走动,造成声音干涩、憋闷,缺乏顺畅感。
同时也要注意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地靠拢闭合挡气,使声带的张力小于气息的压力而失去平衡。由于声小气大,使大量的气息流失,产生漏气或气不够用,造成声音空虚、无力,缺乏明亮度。
在起音时,声大于气或声小于气,同样会影响良好的起音和音准,也会引起声带疲劳和嗓音疾病。
(3)起音时在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并使喉结保持在深吸气的位置上,稳定地给声带以充分振动的自由空间,才能获得良好的起音。
要防止喉咙挤、压、撑、卡、提,否则会使喉头僵紧失去弹性,或舌根与下颌僵硬,这都会使声带无法自如地振动,造成在起音时喉音过重,发声吃力,音色刺耳,而且也容易引起喉肌疲劳。
(4)起音时声音的位置要准确,要有很明确的共鸣焦点和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高位置是良好起音的最佳选择。
在起音时要防止声音“滑上去”、“够上去”、“冲上去”等不良的起音习惯,因为它会造成起音时声音的位置偏低,而且也会影响到音色和音准的质量。
歌唱发声中的起音,虽然是发声时瞬间所采取的方法,但它对声音的形成和声音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起音是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的喉头状态和正确的共鸣位置三者协调配合的结果,也是调整气息和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它能以最低限度的声带振动,最少的气息,最大的共鸣,唱出通畅结实、明亮集中、柔和圆润、松弛纯净、灵活自如的声音效果。因此,良好的起音是正确发声的基础,是获得优美歌唱和音乐表现的重要途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歌唱发声中的起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