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论文第1篇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听说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我们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高中语文听说教学方法:
(一)利用听说结合式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的朗读课文以及写作,都不是听说训练,而是读写训练。教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度大,使听说训练的开展广泛度不足。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不乐于开口,影响了其实际交际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听说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听说学习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听说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去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听说训练。像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些乐于交际与表现的学生会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那些害羞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乐于参与到交际中,实现从无话可说到愿意说话的过渡。其次,教师要利用有效的听说活动来保持学生的说话兴趣。要使听说教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爱上表达,保持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经历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说三两句话,学生的表达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去开展讨论,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听说训练效果的明显。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画面进行描述,与附近的伙伴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听说练习中。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听说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听说学习需求。一些学生喜欢演讲类的活动,教师要适当组织课堂演讲,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一些学生则喜欢辩论,其听说技巧较多,教师就要针对课堂内容为学生安排辩论的命题,促进学生爱上听说学习,乐于跟着教师的引导去进行听说训练。
(二)利用口头式作文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口头作文活动,是进行听说训练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语文思维的形成。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系,教师将听说教学与听说训练进行结合,会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利用某一事件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成为小小评论家,利于学生出口成章,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收获更多。在口头式作文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从简单与略难的顺序,引导学生从作文的主题讨论、构思表达以及片段展示做起,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针对“苏州园林”这一主题,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物。再提出“我最爱的建筑物”这样的写作主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让学生到讲台前去分享自己写作思路,学生一起说一说,听一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让听说活动开展地更加自然且有效。
二、结语
听说教学论文第2篇
语文科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读写教学受重视,而听说教学显得很不够。其实,听说教学的重要性早有定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过“听说读写并重”的观点。黎锦熙、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家也都很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并提出过具体要求。
由国家教委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其中明确规走: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见,听说教学同读写教学同样重要。
听说读写是四种相对***而又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读以理解意义为中心,说和写以表达意义为中心。听和读同说和写之间是相通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听和说是运用口语接收和传递信息,读和写是运用书面语接收和传递信息。而书面语只不过是文字符号写出来的语言。一般地说,说得出就写得出。
听和说同读和写,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听和说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某些文字表达被“说”所取代,听和说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远大于读和写。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和写、轻视听和说的观念和做法己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因此,语文课不仅应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且也应该加强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
所谓听话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听话的基础知识,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说话实践活动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教学活动。听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读是写的基础一样,听是说的基矗不错,人自幼就会听话,但是听的能力有高低,效果有好坏。听话的过程是对语言感知的生理及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边接收、边理解、边储存语言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人在接收声音语言的瞬间,要进行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语音感受力,准确理解语义的能力,以及对话语的品评能力等。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听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组织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大量的听知训练。
所谓说话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简明、流畅、动听地表情达意的教学活动。说话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其中包括:组织内部语言(即思维)的能力,快速语言编码(即组织语言)的能力,运用语音、语速、语调和态势语准确表情达意的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门的说话训练和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话教学的说话训练。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通过朗读、复述、转述、看***说话、讲故事、口头作文、口头回答、对话交谈、会议发言、讨论、演讲、即兴演说、辩论等方式,有序有方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听和说的现象,我们应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加以“***”。
首先,应该看到不少教学工作管理者和语文教师,对语文科教学目标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对语文科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规律认识得还不够清楚。每学期伊始,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部署、有辅导、有要求,而对听话和说话教学则往往没有明确的质与量的要求。语文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讲课,开展教研活动,也大多以读写教学为主,以为在讲课中多启发、多提问,就算是在进行听说教学了。即使有听说训练,也只是附属于读和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样,教学目的不明确,不严格按教学规律教学,怎么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因此,广大教学管理者和语文教师,亟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对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加深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听说教学论文第3篇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作了很具体的规定。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把“听说”和“读写”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并列地位。在“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这就确定了听说读写是整个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就近年高考语文而言,听说能力的考查有明显的加强的趋势。一是直接命题考查考生的语音、停顿、重音、歧义、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的能力;二是结合作文试题,考查考生实际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比如广播稿、演讲稿、讨论稿、节目主持人发言稿、通知等应用文体和谈话语体的写作及修改。
再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言,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娴于辞令、口齿伶俐、善于社会交际的人才,必须是耳聪目明,“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叶圣陶语)的人才。
然而,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由于语文教学的影响,仍然是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的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听说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现行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部分)虽然有听说能力的专项训练,但指导性不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施,而且没有科学的系统,更没有专门的教材;不少教师认识到口语训练的重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口才和听力的机会,但毕竟无序;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又使得有识之士的“教改”实验只是“空中楼阁”;结果,学生读了十几年书,学了十几年语文(且不说在生活中的学习),大多数听说能力却较差,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平淡,语速不当,话不成句,表情难看……成了十足的“书呆子”。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听说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迅速地大面积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中学语文听说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
陷入困境之后,必须走出困境。近十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而且一直与同仁一道努力探讨听说教学改革之路。于此且作一总结以就教于大家。
(一)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组织形式,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在研读大量文献和各种语文教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省属重点农村中学)实际,学生实际个人(自身)素质的实际,大胆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以小组教学为主,以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地说,这种组织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成立语文学习中心小组。每班4-5人,由有语文特长和语文兴趣较浓的同学组成,语文学科代表兼组长。中心小组的主要职能是:①参加教师备课,研究讨论教学的难点,分析落实教学重点,具体讨论确定教学要点,分析安排训练的知识能力点和训练方式;②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和考核本班学习小组(见第2点)的语文学习;③编选拟定语文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组织进行单元检测;④帮助老师批阅修改评析部分作业;⑤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之下负责讲析(或安排组织其他同学讲析)部分课文。——总而言之,让中心小组成为老师的帮手,成为小老师,负责组织、管理具体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
2.成立了语文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各小组同学的语文素质大致相当,座位临近(前后左右同桌,如不是同桌,在语文课和语文活动课时自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和中心小组的组织引导下完成各项语文学习任务(其中包括课内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3.组建了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之后,教师主要的职责是:①具体指导语文中心小组的工作,在各种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中做好示范(比如示范朗读,示范备课讲课,下水作文等等);②组织中心小组讨论制订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学习重点;列出课文和单元教学的知识能力点;③重点指导学生学好最重要的基本篇目;④补充语文中心小组讲析课文时遗漏的知识点和未处理好的重点难点,补充与课文或单元有关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⑤编制单元练习,组织单元考试;⑥科学评价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提示补正方法;⑦负责课文或单元或语文活动的重要的关键问题的小结或撰写相应的专题论文;⑧编印优秀作文集,组织优秀作文稿;⑨指导各种重要的语文活动(如朗诵、征文、创作课本剧,等等);⑩精选印发课外练习并指导课外阅读。
(二)优化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采用的听说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如下4种:
1.朗读。这里所说的朗读主要包括:①早自声朗读课文,精彩片断和要求背诵的篇目;另外每学期补充10篇古诗文,要求背诵。每周三节早自习,每节40分钟,一学期下来,诵读时间达40小时,三年初中或高中,诵读时间达120小时,课文背诵达60多篇;②名篇赏读,间周一节课(课外活动),主要从《中国青年报》、《杂文报》、《散文》、《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报纸杂志选择精短时文;③新闻会,间周一次,要求全体同学写稿投稿(也可从报纸上荐稿,大量采用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拟的新闻稿,每天晚上7:00至7:30是全校学生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中心小组选稿改稿定稿,再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普通话脱稿播送。
2.读书报告。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故事会,每学期2次,在期中考试后进行(因为本校每年春秋两期分别有音乐之春和艺术节,在中期考试后第3周左右进行,故事会就安排在此间的课外活动之中),主要讲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等;②读书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讲所读的书籍(以文学名著为主)的基本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朗诵其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断;宣读自己的“文学评论”(实际上是读书心得,往往既省“评”,又省“感”);③假期见闻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是概述自己假期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重点叙述二三事。
3.讨论论辩。①讨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其具体方式包括个人钻研、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或中心小组)总结发言。②论辩,即组织论辩会,不定期举行,从课本、影视、生活中去选择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重要的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进行论辩。要求各学习小组在认真准备材料,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写出书面发言材料(或提纲),然后采用双方论争的形式进行辩论;同时组织好“评委会”进行裁判和评定。
4.讲课比赛。
我这里所说的“讲课比赛”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讲析课文。每期一周,一般在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一周进行(因为本校每期期中考试之后有一次运动会,停课2至3天,学生相对较轻松,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备课),但必须在开学之初公布教学计划时就要安排各学习小组具体的授课任务(我的教学计划和总结往往是先由中心小组讨论草稿,然后我定稿打印,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教师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讲课”示范,二是具体指导如何备课、如何确定难点、如何设计练习、如何讲课,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
②评讲试卷。这里所说的“评讲试卷”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其是语文复习中,让学习小组在分头准备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语文试卷进行评讲。要求学生必须讲清:“试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怎样考的(角度、题型)——怎样解答(答题技巧)”;必须评准:“试题好不好(难度、信度)——好在何处(科学性)——有何启示(相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评讲时出现不足,教师要认真分析,予以补正。
(三)寻找检测听说能力的科学方法
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听写:从内容上说,包括听写词语、句子、句群、语段;从文体上说,主要是古诗文;从方式上说,可以老师朗读学生听写,也可以是学生互相听写。
2.听话答问:通过同学老师诵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答问。问题不宜设置太多,问题的内容可以是记忆性的,可以是筛选性的,也可以是理解性的。
3.听话笔记:其中包括听课笔记,要求记准要点,记清思路,记住难点,突出重点。
听说教学论文第4篇
1.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应厚此薄彼。但是,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这除了受传统影响、应试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干扰外,还因为对听说读写的内在关系不甚清楚,因而把听说读写割裂开来,疏于听说,多在读写上下功夫,其结果是事半功倍,教学效率不高。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年龄段,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1.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的需要。听话、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人每天都离不开听话、说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话和说话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听说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3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些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容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
儿童年龄特征之一是喜听好说,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初入学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听说训练。而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各学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中的对话。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而当众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着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和准备,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只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3.听话、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3.1 看***说话。这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可以是单幅***,也可以是多幅***。说话内容可以是从***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上内容联想到的。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选好***画。听说训练用的***画,内容应该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富有情趣,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意要明确,使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儿童情趣。②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看***说话一般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三者之间,观察是前提,理解是观察的深入和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对前面两者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入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内容说出来。
2.2 听故事说话。故事可以由教师讲,学生讲或者听录音。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所选的故事还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引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听故事前,应提出专心听讲、边听、边想、边记的要求,听后要求复述故事或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故事可以作为说话的一个要求,为了更有效地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对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或练习续编、改写故事等。
2.3 创设情境说话。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创设听说情境,如模拟接待客人、借书、购物、打电话等,然后根据环境进行练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品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鸣惊人。
听说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听说训练 强化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 听说训练教学的意义
1.1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 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2.1 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2.2 与课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3 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强听说训练
3.1 鼓励原则。培养小学生听说训练的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3.2 实用原则。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是听说训练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3 激发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3.4 评价性原则。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3.5 逐渐进步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听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4 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小学生听说训练
4.1 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多种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听说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学习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对高校英语教学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惊人的,但投入和产出之比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强。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社会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与读、写、译能力相比,听说能力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生存性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听说是即时进行的,听不懂,说不出,意味着交际失败。而读写是延时的,读不懂的材料,可以借助词典,可以请教他人,慢慢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与1985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突破,即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两大突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已被提到突出的位置上,各高校近两年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因素,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课程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许多学校根据学生入校时的语言能力将他们归入三个不同层次。这样一来,那些进校时英语基础非常不错的学生能在有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教学班级里得到进一步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而无须浪费时间继续基础英语的学习。然而,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生被归入到一般要求的教学行列中来。
统一的教学安排在一般要求的教学中,教学时间、课程设置、教材都是统一的。一般高校的大学英语是每周4课时。以《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每两周完成一个单元,其中综合5课时,泛读和快速阅读1课时,听说教程2课时。在每两周有限的2课时听说课堂上,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只能是“学生听——教师对答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力策略的培养,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说”的训练。
师资紧缺与校园环境的限制大学扩招使得班级人数居高不下。大班授课不利于听说训练的进行,教师不得不因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词的拼写、词义、短语结构及短语意义、句子结构及语法表现、课文翻译、用课文里出现的词或短语造句等。这些授课内容在精读课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教师始终处于主角的地位,而学生则只是课堂教学的配角,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历史上曾起过较大的作用。学生在英语词法、句法等知识性方面的基本功较扎实,但口语交际能力相对低下;在英语的书面测试方面表现得比较出色,可在口头交谈方面却显得近乎“哑巴”。另外,我们的教室只有固定的桌椅,容纳的学生又比较多,有利于讲座式的教学,但不利于口语教学中经常需要进行的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
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就业的压力,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尤其是听力课教学大多以通过四、六级为目标,试***通过大量强化试题的训练追求应试能力这一短期效应。因此,听力训练方式与许多考试中的听力测试部分基本相同,无形中把听力课变成了听力测试课。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是在教听力,而是在测验学生的听力。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听力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切实建议
第一,正如《课程要求》中指出的,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听说技能,各高等学校应克服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本校的特色,具体体现在教学时间、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考试、评估的个性化,确保听说技能培养能落实到位。
第二,《课程要求》中的第二个突破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采用。这种模式不只是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为听说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持条件。外语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好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离不开大量的训练。在传统课堂上,由于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种技能训练相对不足。教学软件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工作,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他们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建设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因采用多媒体技术而导致教学手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学理念的一场***,开始确立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大学外语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积极参与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非取决于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语言和语法知识的多寡。从外语学习规律来看,听说能力的提高更为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除了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应通过巧设活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种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小品表演、英语晚会等,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创造条件。
第四,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向教育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外语教学也不例外。其总体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效的语言学习者和成功的语言使用者。对每一位大学外语教师而言,有限的职业教育经历难以满足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需要。教师只有在理论上不断地研究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教学新形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网络条件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何从单纯讲解过渡到设计主题任务、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评估学习活动,已成为新模式中的新课题。因此,外语教师应加强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勇于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第五,培养听说能力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加强听说能力,绝不是忽视或削弱读写能力的培养。只是目前大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又对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听说能力的提高不应该以牺牲读写训练为代价。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是不行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不行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围绕教材中的一个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查资料、读文献、做调查、写报告,再回到教室进行陈述、讨论。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得到应用,真正做到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此外,把多媒体教学模式理解为让学生“泡”在多媒体教室的做法是错误的,听说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完全靠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是辅的,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大学英语教学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建设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在这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结合下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7.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两个新的突破[J].中国外语,2004,(9):17-20.
听说教学论文第7篇
1.1听是人们交际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必须加强听的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生前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训练。”“听”名列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严格训练学生这种听说能力。
1.1.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是: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不断以身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无论他再怎么结结巴巴,老师都要耐心倾听,并用微笑加以鼓励;并要求全班同学都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进而不断地引导学生养成会听的好习惯。
1.1.2以读促听听课文朗读,学生模仿跟读;听美文或配乐朗诵,提高审美感悟力。我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于一些经典的文章总是想方设法找听力材料,或是朗读磁带,或是背景音乐,或是资料介绍,尽量只要声音不要***像。总之是要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注地听。要求他们听出句子的语气、语调、重音和表意重心,让有声的材料营造恰当的氛围,借助听刺激学生大脑的反应,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将学生自然而然带入文章的意境之中。以听促读,有时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听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手段。
1.1.3以学促听其实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力最原始、最自发的训练就是听课。对学生来说,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听,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辨识、理解和接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理解和鉴赏能力。倾听重要语段,培养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听出文段中生字新词的读音,记录文中优美的词语,归纳语段的大意,收集有关信息。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做到听话全神贯注,边听边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高效地抓住语言要点。
1.2说是关键,为实现交流奠定基础
说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从最基本的做起,从一句话训练起,从一段话训练起,从课堂回答训练起。第一,课堂发言训练法。笔者从教几十年,发现能在课堂上大方发言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个性腼腆,胆子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怕说不好,说错;还有一些举手很积极可一站起来说就显得语无伦次,心理想得和嘴上说得不一样,总觉得说得不到位,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发言的积极性。这些就是不会说的表现。因此对课堂提问我总是在举手的基础上采用轮流或抽号数的方式尽量让毎一个学生都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有时也采用小组竞赛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若有不同意见也可反驳其他组的看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课堂气氛就来了,学生的兴趣也就高涨起来,有些意想不到的精彩也就来了。当我上《丑小鸭》一文,请大家思考“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时,坐在后排的一位平时成绩不大好的学生也许是出于起哄的目的大胆提出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一听此言教室一下安静下来,同学们都直直地看着我。我心想这倒是个好机会,于是微微一笑,先肯定了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然后再问大家就这么简单吗?也许是看我没生气,也许是看到刚才同学的发言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下学生来了兴趣,马上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认为“丑小鸭”若不经过自己的努力,追求,就算它是一只天鹅,最终也只能被当作一只丑小鸭而埋没一生。突然,又有同学提出异议:丑小鸭自身并没有追求美,并没有渴望变成白天鹅,并举书本第三段为证“他并不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怜的东西。”可这次还没等我开口同学们又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思索片刻后,有学生反驳了,认为丑小鸭有努力,也举书本31页第一段中几句话为证:“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鸭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的多!”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丑小鸭最终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追求美,也渴望变成像天鹅一样美丽的鸟儿,因此最终变成白天鹅,应该说是丑小鸭坚持不懈追求的结果。这样,围绕一个问题,毎个人都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锻炼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说”的能力。第二,课前演讲训练法。课堂发言训练有较大的随机性,有时可遇不可求。为了保证训练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我采取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台讲故事的方法训练。要求每天一位同学上讲台发言,必须脱稿,内容自定。一开始孩子们很紧张,可多上来几位同学后,孩子们也总结了经验:为了不被同学笑话,总是尽量站直身子,放松面部表情,并尽量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课前演讲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第三,情境表演训练法。以演代说。如教学《石壕吏》请三位同学略加打扮,上台扮演吏和老妇,把课文的内容边说边演表现出来。结果不一会就有同学提意见:吏太温柔,一点不凶悍,不符合原诗主旨;老妇失却了三个儿子,怎么还笑得出来;老翁伤心的表情不是这样,应该这样……就这样大家边看边说,七嘴八舌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说话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坚持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