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篇1
中午,“妈——母鸡不知出啥事啦!”弟弟的“蝉声”打破了家中的宁静。我们都闻声而去,看出了什么事。原来家里的母鸡不知什么原因变得奄奄一息,鸡脚肿得都站不起来了,只是无力地拍打翅膀。“可能吃错东西吧”,我淡淡地说,妈妈的脸上也布满了乌云……突然又传来妹妹的叫声:“墙角的两只大公鸡又出事了!症状跟母鸡的一模一样”。“一定是吃了老鼠药了!”我怔怔地说,这下妈妈眼里更是下起雨来——辛辛苦苦养成的肉团儿,一下子就没了。我回了房做CRAZY功课,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事了。
在学校“拼”了一个下午,放学归家的我已饥肠辘辘,家中鬼影也没有,突然一缕淡香钻进我的鼻子,好香!我立刻明白是从厨房飘出来的。我掀锅掀盘,终于找出原是一锅鸡汤作的怪。尝尝,真是香喷喷的,肯定是妈妈为阿婷做的营养品。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找来勺子舀上满满一大碗泡上凉饭吃起来。
晚自修回来,我如常和
爸妈弟妹一起“追剧”。一天下来,疯狂完了,忆起今天惨死的鸡们,就问:“可怜的妈妈,您今天怎样处理你的‘宝贝’鸡们呢?”
“给我的宝贝儿女做鸡汤哟”妈妈挺“配合”剧情!
“啊!”我惊呆了,原来傍晚的靓汤是死鸡做的,怪不得有浓重的姜味!妈妈被一吓,像想起什么:“对,我回来时锅里的汤少了许多似的,莫非……”
“我……我只是以为亲爱的妈妈给我孝试补营养的……”“姐姐喝了那么多‘死鸡汤’今晚一定出事。”弟弟既生气又得意地插嘴,像要为自己少喝的汤追究。
哦,我完了……
我喝了死鸡的汤……原先我还怜悯鸡们生前在我家肉团儿似的可爱样儿呢,现在它“死不瞑目”反咬我一口,我极不安地想。耳边想起了一个声音:“食物中毒,阿婷快出事啦”……我不由得颤抖,忆起小时候喝了残留农药的菜汤而上医院,那苦头,现在“历史重演”?又有一个声音:“这次是死鸡,会死?”我更是冒汗,急忙摸肚子,抚抚额头,看有没有症状出现——好像还没有。不过我的“三魂”飘走了,慌忙去求助妈妈:“鸡汤有事吗?”妈妈只是一个劲咯咯笑;“没事,鸡没有死我就宰了,妈妈骨头也吞了,现在妈妈不是好好的吗?”“可是,可是……”
第二天早上,那个“死”过一回的阿婷好像能感到阳光已晒到屁股。
杞人忧天篇2
《杞人忧天》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赏析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杞人忧天篇3
事实证明,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有了英国的工业***,才有了环境的污染。
当今世人的忧天,是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现实的问题:我们生存的环境恶劣了,说不定天真的要塌下来了。现在,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杞人时代的天,连一块净土都难觅了: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万人患有各种环境病。
如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环保,都在忧天了。于是,***要们聚会到那个盛产童话的国度,去“共同忧天”了。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话虽夸张,但从对世界格局的潜在影响看,有一定预见性。因为当今最危害我们生存的因素可能已经不是战争了,而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灾难。
气候变化问题的突出呈现,直接影响到了粮食、能源、环保、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最有可能成为搭建世界新秩序的舞台。随着全球变暖和减排深入人心,“碳排放权”、“气候”……某一天或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人权之类词语并列,成为一国重要属性。
由此,围绕“碳排放权”和“气候”,建立起新的“集体安全机制”、新的全球贸易规则、新的能源产销格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又虚无缥缈。哥本哈根当年的童话,在今天也一半是童话,一半不是童话。
蓝天白云谁都想要,可是让富人为此放弃别墅、汽车,放弃出门乘飞机可能吗?让各国把自己的发展速度降下来,保持在平均速度之下现实吗?让穷人继续住在低碳的茅草屋,过着冬不用暖气、夏不用空调,出门靠走、洗澡靠雨的“原生态”日子行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别巨大的生活方式就该永久定型吗?能穷国的归穷国,富国的归富国,像世袭制一样代代相传吗?如果这样,还有公平吗?
天“坏”了,是富国、富人捅的窟窿,自然要由富国与富人先补、多补才对。哥本哈根的会议,本意是为了我们的子孙生活得不再忧天,可如今看好像是在“争权夺利”。连碳的排放权都可以自由买卖了,那将来还不是谁有钱谁就享受现代物质文明,谁没钱谁就只能享受“丹麦童话”?果真如此,那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就与“杞人忧天”一样,都没什么意义了。
(摘自2009年12月17日《重庆晚报》)
阅读训练
1.纵观全文,本文说明的话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杞人忧天”一词的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会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七节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全球减排二氧化碳问题,你认为各国应该怎样承担责任才合理?
杞人忧天篇4
杞人忧天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赏析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杞人忧天篇5
就好像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总有很多的事情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一样,那些事情也许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到的,也许是我们一直喜滋滋地去迎接的。
我知道当我们终究去看得懂这样的生活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并非如同你所想,原来你当初的你对这一次的理解都是如此的浅层次都是如此的表面现象。
所以我们真正的理解应该是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之后才能够去总结和感慨的,而不是在我们看着别人去经历的时候就莫名的感慨万千,多愁善感,我想这样是不对的。
那天晚上醉快要睡着的时候,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突然特别的害怕,我想如果到老到死到我老去,八九十的时候还在写东西,还是写着这样的风格的东西,我想那个时候的我是不是很悲哀?
杞人忧天篇6
His friends advised him, "The sky is an accumulation of gas, thus weightless, and so it is impossible collapse. Stars are also made of gas, and they would not hurt people even if they fell down. The earth is made of soil, and extremely sturdy, which make it impossible to sink."
After hearing this, the man set his heart at ease instantly, the sight of which delighted his friend who was also relieved.
一个杞国人,成日担心天塌地陷,人类无处安身,为此焦虑的吃不好,睡不好。
杞人忧天篇7
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于2012年1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天地大碰撞——小天体撞击地球诱发的气候、环境灾变和生物灭绝》的科普报告。欧阳自远院士对于当前的“世界末日论”给予迎头痛击!
他以玛雅“预言”毁灭说为例,这样解读道,至于玛雅纪年,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不同的纪年法,即金星年、地球年、卓尔金年,每个纪元都是以地球毁灭性破坏的结束为起点的。据玛雅人后代一位长老称,现代人误读了他们的祖先,玛雅人并没有说2012年12月21日就是世界末日。最近又有新发现,玛雅纪年还在继续。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纪年方法,比如中国人按60年一甲子纪年。
第二个理由是2012年中微子振荡会导致地球毁灭。这种说法更加荒唐,没有根据。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它可以轻松地穿过人体、建筑,甚至地球,不带来任何影响。对于中微子来说,地球完全是透明的,中微子振荡绝不会引起地球爆炸。
杞人忧天篇8
1、杞国忧天。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2、杞人忧天。解释:泛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
3、庸人自扰。解释: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4、招事惹非。解释:指无故生事。
5、自寻烦恼。解释:意为自找的烦闷苦恼。
杞人忧天篇9
“观天象”用之于古代,大多是专门搞迷信的江湖术士之事,是反科学的事。不过在我看来,观天象也可以是懂一点科学的人理应关注的事。一个人不懂一点有关天的知识,别的许多事也很难通晓。恰恰在观天象的事上,我们却常常愚昧无知,值得进一步学习。
在很多时候,人对天的态度既冷漠又矛盾,既貌似勇敢又实际脆弱。人有拜天派、畏天派,又有斗天派、伤天派。总之,真正做到以朴素感性和入实理性来爱天,来对待天,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古代的中国人有懂得“观天象”者,用“星相学”来卜测世上的吉凶福祸,其实十之八九实在搞迷信勾当。但是识天、爱天又确实是一种大德行、大理智。
近年来忧郁人类自身的行为,做出的伤天之事有增无减,致使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最终又必将施祸于人。
香港4月23日的《太阳报》上,强调了两个词,一个是“全球暖化”,一个是“末日”。他们看待地球变暖的现象,等于用力向人类世界敲起警钟。该报举的例子虽然很小,无非是日本的夏天来得很早,樱花较正常时间提前十天至半个月开放;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马尔代夫的1200个岛屿海平面日益上升。日本的樱花早开看起来是小事,没什么,但日本气象厅却当成大可忧的事来看,也让科学家苦想办法,如使用化学剂和激素之类,但没有收效。而马尔代夫的人将海平面升高看成该国命运的“大限”,该国的总统加尧姆还写了一本近于大声悲叹的书,书名叫《天堂正在沉没》。
“天”所指的含义很广,如天体、天象、天气、天然等等。中国的忧天派出现很早,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名叫“杞人”的人。他和由他组成的词“杞人忧天”被人嘲笑了很多年,讽刺了很多年,殊不知他是个有大德、有大智的卓人,非平庸之人所能比也。
平庸的人常常去忧的无非是与自己小名小利有关的事。而杞人却没有这样小家子气,他瞄准的是天!仅此一点,没有很大的胸怀和很大的眼光怎么成!他忧的是天塌,这又是大智。因为天确实塌过,正在塌着。莫说6500万年前直径10公里的小星球撞击地球,造成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灭绝,等于天塌;即使今天的臭氧层破坏,大气漏了,也近于天塌!
观一观天象吧!爱一爱天吧!否则我们对天很冷漠,整日里只忙于个人私利的获取和彼此之间的争斗,即使再能“用高科技武装自己的头脑”,也还是没有摆脱小家子气!
我们举目看看天象,包括“天时”(特别是季节)的失序,已经值得我们生忧了。再看看天体,特别是我们地球的模样,本真的自然环境和本真的自然生态也颇可忧。若是细看种种天然之物的数量和质量,包括人本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真的多还是假的多,这还不值得入实认识和入深思考么?
关注一下天象,除了关注一般性的气象之外,还要关注自然景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道德形象。有了对广义之“天”的大爱、大知、大行,克服种种对小小气气的本位利益的着迷,这至少会使我们许多人更像个真正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杞人忧天篇10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说的是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他将无处存身,因此整天忧心忡忡,食寝难安。后人用“杞人忧天”比喻小题大做,无根据的忧虑。
祖国医学认为,“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过分忧虑会损伤人的“正气”,容易让“外邪”入侵而致病;“悲、忧伤肺”,长期忧郁会导致“痰饮内聚,停蓄于肺”,使人出现长期咳嗽、气喘、畏寒等症状;“忧思伤脾”,忧伤的人往往食不甘味,饮食很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神经衰弱、营养不良、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溃疡及月经不调等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多愁多病的典型。她常常暗自悲泣,直至郁愤身亡。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并能调整植物神经系统,使人睡眠安稳;不愉快的情绪则恰恰相反,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一切顽固深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当然,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忧愁、烦恼,因此,遇事应该豁达大度,善于自我调节、自我解脱,切不可终日愁肠百结、耿耿于怀,更不要效法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人公。
乐以忘忧出自《论语・述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人在欢乐时常常要和别人说笑,在说笑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心境转移”,忘掉忧愁和烦恼。现代医学认为,这种情绪调节会给人的心身健康带来益处。笑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器官功能,是情绪最佳的反映。人在欢笑时全身肌肉放松,能够迅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紧张感。放声大笑,对肺部又是一种锻炼。由于肺部扩张,吸入的氧气增加,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作,工作效率提高。
医学研究证明,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帮助人们战胜疾病、抗老防衰。由此看来,孔夫子倡导的“乐以忘忧”对人体健康确有益处。
美意延年这句成语出自于《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意思是说,情志舒畅、积极乐观可使人延年益寿。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早就认识到情绪对健康长寿的影响,并劝告人们重视品德和性格修养,要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吕氏春秋》中说:“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踵,则生害矣。”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从心理角度分析,长寿老人主要的特点就是性格乐观开朗或安静温和。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性格属于乐观开朗型者45名,占51.2%;性格属于安静温和型者39名,占44.3%。我国其他地区的长寿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在第12届国际老年学会议上,德国专家弗兰克总结了575例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后,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长寿老人都具有乐观情绪。这些都说明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杯弓蛇影这句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据书中记载,晋代有个名人乐广,为人好客。一天,他邀来好友饮酒聊天。他的老友举杯刚要喝酒,忽然看见杯中有蛇游动,客人面带惊色一饮而尽。他的好友回家以后忧心忡忡,卧床不起。乐广得到消息,前去探望,又把老友请到他家来,给他斟上一杯酒,取下了墙上的一张弓。他的老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酒杯里是弓的倒影,从此愁消病除。
用现代医学知识解释,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精神因素的疑病观念,一旦精神因素消除,病人可不治而愈;另一种是疑病性神经症,此病与人的性格有关,如个性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孤僻,子女离别、医源性影响(医生说病重)等。对疑病症患者以心理***为主,患者要改变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娱乐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服用神经松弛药或抗焦虑药物。
视丹如绿这句成语出自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诗:“心之忧矣,视丹如绿。”意思是由于过分忧愁,视力模糊,红绿不分。在生活中确实有红绿不辨的人,用现代医学知识解释,就是色盲。
最早研究色盲的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他于1794年首次发表了题为《视觉之异常》的论文,而他本人也是色盲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