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年论文

大学学年论文第1篇

中广网天津12月3日消息(记者丁晓兵 刘嗣冉)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上获悉,由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王清月教授带领的超快激光研究团队完成的论文《High-power wavelength-tunable photonic-crystal-fiber-based oscillator-amplifier-frequency-shifter femtosecond lase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material microprocessing》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09年)”。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王清月教授、胡明列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博文,在影响因子5.502的Laser Physics Letters杂志2009年第一期上,并成为当期的封面文章。为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泛认可的高影响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次百篇最具影响的学术论文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年度在论文的全面评定中,广泛采纳了专家和学者的建议,重新修订了论文评定指标,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产生自2009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中,以此为基础,结合论文的创新性、的期刊水平、是否处于研究前沿、是否属于研究热点、合著论文中我国作者的主导性、论文的文献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和论文的国际知名度等指标进行遴选。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分布于20个学科领域,分属于71个机构,这是天津大学第一次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大学学年论文第2篇

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建议老年大学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全面审视现有课程设置,删除和压缩那些更适合俱乐部和社区开展的传统学科,增设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学科。例如,结合一些老年人喜欢网购和出国探亲、旅游的实际,可以增加网络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旅游英语等课程。对于现有的能兼容的课程,可以不断进行深化和扩充。如电脑班,除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增加数码照片处理、网页动画制作等内容;文学习作班在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创作基础上,扩展到现代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自传、现代诗歌等)。平板电脑由于轻巧、携带方便,已逐步在中老年人中流行。因此,笔者建议电脑班还可增加平板电脑的使用和中老年人常用的Word文档处理、软件***、视频和音频文件***等内容。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学科好像难以加入现代化元素。其实不然,如烹调班,可在中式菜肴的基础上,兼顾一些西餐(如面包、蛋糕制作,自制葡萄酒等);书法增加硬笔书法等等。传统课程在老年大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是许多学员喜欢的课程。教育内容现代化并非是指摒弃传统课程,而是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课程设置的比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这是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应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的问题。

二、让多媒体手段更多地融入老年大学课堂

教学设施和手段现代化是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融声音、光影、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以教师的口授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英语却听不到英美人士的发音和语气,看不到对话的情景和说话时的体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就能把英美人士“请”到课堂,让学员听到他们纯正的英美发音,看到他们的会话场景和生动神态,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口语。在上课前,教师若能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片等制成课件,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补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员大开眼界。对于有些学科,如拳剑、乐器、舞蹈等,“一二三,跟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沿袭多年。实际上,多媒体在这些课程中仍大有可为。以舞蹈和拳剑为例,教师可以把自己所教的舞蹈和拳剑教程录像,既能为学校和学员留下珍贵的影像教材,又能在课堂上重放,节省了体力和时间。若能把一些大师级的表演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更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提倡多媒体教学不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学年论文第3篇

一、老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老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对有心理障碍学员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按以下六条标准促进老年学员的心理健康。一是教育学员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就是使学员具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虽感到欣慰,但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勇于正确地悦纳自己。二是教育学员能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就是使学员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去适应现实环境;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以积极的态度去识别环境中的好坏、美丑和善恶的事物。当发现自己的愿望或需要与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得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或一意孤行。三是教育学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使学员不仅能悦纳自己,也能悦纳他人,并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能乐于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用尊重、信任、友爱、理解的态度与人相交;能分享、接受和给予友谊;能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四是教育学员乐于学习,积极进取。就是使学员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求知欲望强烈,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从学习中体验满足与快乐。五是教育学员具有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就是使学员能够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情绪和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满怀信心。虽然也有悲、忧、哀、愁,但能主动调节,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六是教育学员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就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要使学员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在老年大学的各系、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以及各自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与专业、技能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充分发掘各系、各科教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以及心理教育功能,正是加强老年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二,要优化从学校到班级乃至各社团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老年大学在教育活动中,应进一步重视与加强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员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好学校、班级的人际关系,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员增长知识技能、丰富精神生活的乐园。心理学家认为,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因而,重视与加强学校、班级、集体心理环境建设,是一条高效、独特而亟待开发的途径。

第三,要优化老年大学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学环境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乃至学习成绩与人格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营造使学员产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积极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能促使学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还会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必须按和谐原则、民主原则、兴趣原则、成功原则、探究原则进行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心理效应。包括保护和增强学员的自尊心、自信心,调动学员积极性,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合作创新意识等等。

第四,要在老年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与调整。使学员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老年大学拟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教师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咨询教师要对访谈老人提出的心理障碍或其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技术,与访谈老人一起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摆脱困境的对策,从而使访谈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调整好情绪与心态,维护心理健康。

大学学年论文第4篇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消费;混沌;导引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数量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早已成为特殊的消费人群。由于大学生群体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也总是走在社会的前沿。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上其他消费者。在当下,各高校的大学生消费的导向作用也日益增强,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消费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青年大学生消费的困境

1.1冲动消费。“冲动消费不是必须的消费,大多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引起的消费行为,是非常态的消费。”[1]大学生虽然从年龄上看已经成年,但往往不具备成年人的思维,因此,做事时常不够理性。并且长期待在学校中,社会经验不足,心智发展还不太完善。当在社会中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时,心理往往大受打击,情绪波动也很大。这时就有不少学生会选择以消费来排除愤懑。举例来说,有些学生受了委屈,尤其是女学生,她们往往选择去超市买一大堆零食,在宿舍里一吃就是一天。这种行为都是一时头脑发热的结果。类似这种冲动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1.2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消费高,花钱大方,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消费低,花钱会计划着,这种区别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因为大学生的生活是集中住宿,难免会出现比较。又由于大学生的特殊成长阶段,其自尊心和好胜心强,不愿低人一头,再加上抵制不住来自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诱惑,往往就会出现攀比消费。一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产品,长此以往会陷入恶性循环,推高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炫耀性消费本身并不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挥霍与浪费,其根本东西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来博得社会羡慕从而期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自尊和满足。”[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目前一部分大学生越来越“向钱看”。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经常一掷千金,在同学面前消费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无论需要不需要的都随便买,让其他同学看起来非常有面子,让别人羡慕不已,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3盲目从众消费。在日常的消费中,羊群效应也表现得尤为明显。“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所谓从众,主要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我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3]。在目前的大学生消费中,盲目从众的现象十分普遍。还有些学生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费,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所以就经常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虽然大学校园中消费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学生家庭收入情况还是有差距的。相对于多数人来讲,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随大流、讲派头现象早已习以为常。因此,避免盲目从众消费现象的产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选择与自己的消费水平相近的同伴一起购物,远离“羊群效应”。1.4奢侈浪费消费。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也较高,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宠爱,不知“苦”滋味。因此,在消费中也不曾想过父母挣钱不容易,需要的不需要的只要想要就买,难免会有不少浪费现象发生。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大学生更加注重包装和改造自己,不少同学为了追逐虚荣,时不时的请客吃饭,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仰仗着家里的积蓄到处摆阔气,买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名牌包等等。

2青年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2.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生活时间最久的环境,对于每个人消费观的形成和消费行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自然而然就会给子女更多的生活费,由于“90后”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长的宠爱下长大,因此,家长总是担心孩子钱不够用,除了每月一定的生活费以外,还会额外给出零花钱。这就为一些大学生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提供了经济保障。然而,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孩子,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状况,有节制地消费。家庭消费观念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作为微观环境的一种,对于每个个体的成长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很多想法和行为直接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大多数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少讲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样就会使得孩子从小就对消费不过分计较。有些比较富裕的家长经常灌输“不差钱”的思想,对大学生消费产生误导。还有些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家庭,其父母也是抱有“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让自己孩子被别人看不起”的想法,总是自己省了又省,把钱都留给孩子用。这些家长的消费观念一再放任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2.2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影响。“西方消费主义从个人层面上理解,是当个人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甚至压抑基本生存需求而去追求高档、奢侈型的消费方式。”[4]伴随着改革开放,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消费主义观念也不断涌入中国并对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当代大学生对一切陌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使他们较早地接受了这种熏染,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消费主义,进而加入了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的队伍中去。社会上的餐饮、商业网点、娱乐场所等琳琅满目,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大学生去消费。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影响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传播和渗透消费信息,很多商家利用传媒大造声势,进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2.3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影响。从学校的重视程度上看,一方面,教学层次的高低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重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教学层次高的学校(如211学校、985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而这些学校的学习、学术氛围比较浓郁,学生自然会受到影响,淡化了在消费上的不理性;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如职业院校)比较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风气不佳,体现在消费上是更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和攀比性。”[5]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是考试选拔制度,所以各高校的首要目标也必然是提高升学率、考研率和就业率等等,这就决定了目前各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认知素质,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与指导。从学校的教育引导方式上看,学校主要依靠专业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辅导员队伍和校园心理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并没有专门设专职教师来对学生开展消费教育,这就必然会导致教育不贯通、不完善等缺陷,大学生们也就不会重视。专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课堂上了,为了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专业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备课和讲课。其次,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又多又杂,既要管理班级内的日常生活还要参与管理班委内部的事情;再次,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肯定是心理有问题,听起来并不像是“咨询”,而更像是“看病”。总之,目前大学里有关消费观的教育的确欠缺。2.4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其消费问题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正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前期,虽然购买欲望很强,但是并没有***的经济来源,这就决定了其消费会受到很多限制。大学时期是一个渴望***而又不能完全***的尴尬时期,此时的大学生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善,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为了满足自尊和虚荣,很多同学采取消费的方式来表达。大学生在校是群体生活,每天与他人朝夕相处,难免会有羡慕和嫉妒,于是当自己不如他人时,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当代大学生就会通过大量地花钱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让别人羡慕自己。同时,大学生的好胜心强,有不服输的精神,但是这种好胜心表现在消费上就不容乐观了,很多学生往往通过任意消费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优越,导致炫耀性消费的盛行。

3青年大学生消费导引

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解决大学生消费的困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3.1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生的很多消费观念并非完全来自学校,更深层的来源仍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无不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内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应改变“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想法。在对待孩子的消费问题上,大多数家长都采取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的态度。我们应该从源头入手,父母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改变态度,以理性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花销。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家庭的消费已经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渐行渐远,很多家长为了摆阔气,往往是大手笔地挥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改变家庭消费观念,树立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3.2规范社会消费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绿色的消费环境。***府要引导正确的消费观,规范社会主流意识导向。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费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对国民的消费观产生了重大冲击。***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活动,规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宣传合理、理性的消费观念。规范传媒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环境。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新媒体承载的信息量大这一特征,导致信息中含有消极的部分,这些消极因素会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加大对传媒业的监督力度,并且提高传媒人士的素质,对于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3学校应重视对学生消费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引导。(1)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改变大学生对金钱的态度和看法,纠正大学生对财富的认识偏差”[6]。在大学新生刚入学时就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理财观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理财理念。其次,完善理财教育课程体系。定位理财类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理财课程定位于本科教育水平,发挥经管学科优势,将个人理财、会计学基础、消费经济学等经管类相关课程列为高校公选课,并在高校广泛开设,为今后的就业、创业等奠定良好的理财基础。(2)学校应该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营造积极的校园消费环境,让当代大学生深受环境的熏陶,自觉养成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习惯。(3)学校应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他们是经济弱势群体,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家庭经济差异可能会很大,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更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学校应利用多种渠道帮助他们,除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物质上援助以外,还要对他们加大精神上的关怀,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消费心态。3.4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首先,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同学间的消费差异,努力克服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切实根据自己家庭条件的状况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其次,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并作出计划,消费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同时,学会记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用,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再次,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意识,不能过度依赖于父母,可通过各种兼职工作来赚钱,作为生活费用的补充,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性,增强社会实践经验,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茹.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150.

[2]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6.

[3]胡炜青.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156.

[4]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0.

[5]魏琴,周泉,徐捷,等.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124-125.

大学学年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 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希望或生力***。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0引言

唯物史观认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究,应该在它所由以萌生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追根溯源,“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1]。回顾20世纪我国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的生长历程,可以雄辩地证明这一观点。

早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孕育阶段,青年大学生就和大学及大学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促成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产生。***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用“新陈代谢”的观点,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青年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并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来一场文化与价值观的***,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在蔡元培的积极支持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为阵地,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他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八股,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生成。

近一个世纪,沿着五四运动开创的这条“青年之路”,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时代的青年,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大学和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历程,就会发现:20世纪50—60年代的大学生是“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拓荒者”,新中国的诞生给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特殊的国际***治、经济、文化背景,使他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奉献和牺牲成为那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20世纪70—80年代的大学生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理想中包含着更多现实因素”创业者,艰苦的社会环境和切近现实的生活、劳动,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发创业的品格,而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并赋予他们相当的理想主义成分,奋斗、创业和竞争是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大学生是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剧烈转型背景下,面临种种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心灵放逐者”,面对“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他们更多地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早熟、无奈和幽默的整体性格,“他们中不少人不再崇拜神圣和英雄,而愿意在对影星、歌星的的模仿中享受平凡的快乐;他们不再追求圆满和完美,而愿意在残缺中体会生活的真实;他们不再梦想未来的惊人之举,而愿意在当下的平淡中化解心灵的冲突”[3]。这种放逐者的“流浪”文化人格,使得他们真正成了需要社会理解、关爱、信任和引导的一代青年大学生。

然而,无论大学发生如何的演变,也无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人格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发生多么大的裂变、造成多么大的代沟,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及大学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是不可分割的,从最终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力***。这是因为:

1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重要的主体

无论是从大学人的结构成分、数量比重还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青年大学生都是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最重要的主体。大学文化中的绝大部分文化事象,如校训、校风、校歌、校园文化社团等等,都是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的,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都必须靠青年大学生来发扬光大。从根本上看,大学文化就是一种青年大学生文化,兼具青年的特征和文化的特性:一方面,大学文化是“青年”的文化,总是为青年大学生所创造、传播、共享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的理想、信念、知识,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意识、***治态度和精神追求等等,无不充满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气质,打上了青年大学生的烙印;另一方面,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亚文化,又时时处处渗透着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熏陶、思想感染、精神鼓舞、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等作用,它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保持着精妙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大学文化或青年大学生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既反叛又依附的双重特性。

2青年大学生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源泉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力量,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给德国一家报社记者的信中指出,德国“将发生光荣的***”,而“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列宁认为,“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当我们“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时候,“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5]。正是由于青年所具有的这种革新精神和忘我品格,***也指出,一切“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员或非***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队伍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胜利”[6]。大学固然离不开大师级的人物,但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其人力资源和文化内涵,而人力资源不仅仅是大师和大学管理人员,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文化内涵也不仅仅是大师们的文化底蕴和治学品格,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一所大学若没有优秀的大学生,不能使其加入到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变革中来,就不会真正有大学文化的发展创新。事实上,历史上不同民族国家的每一次大学文化创新,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我国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的嬗变,青年大学生始终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转贴于

3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曾满怀深情地告诉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7]。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充满了历史底蕴、民族风格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要建设和发展好大学文化,就必须从培养教育青年大学生接受先进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入手,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觉,不断塑造其符合时代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文化人格。值得欣慰的是,经受了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几次大学文化剧变洗礼的青年大学生,展现和正在展现着充满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品格:一是“富有理想,拥护***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二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面对压力,勇于参与竞争,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四是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五是“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意识更加自主,追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六是能“顺应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8]。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国家、人民利益,捍卫民族尊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新时代的青春形象和所谱写的青春篇章,更是让我们有理由坚信,青年大学生永远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

4大学文化中的校园文化要靠青年大学生来传承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担当者。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天然的凝聚、引导和辐射作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正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整个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一项关系到大学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工程。而这项工程正是通过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来完成的。21世纪,关于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将成为教育思想和大学文化理论的一个聚焦点。在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人共处以及帮助青年大学生成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正确认识人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做到以文“化”人。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和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的权益和个性,充分考虑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必须有利于推动大学校园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变目前一些青年大学生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而造成的“有教无化”、“有教难化”、“有教不化”的文化弊端,使其自觉地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一员。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充分认识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做到潜移默化。大学校园文化既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又是当代人的不断创新,包括了与精神财富相关的各种物质标志、文化载体、体育设施、学术社团、文化活动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富有个性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使大学校园文化伴随着青年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潜移默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文章选编: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78.

[3]左晓光.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9.

[5]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61.

[6]***领袖论青年和青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5,7,8.

大学学年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 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希望或生力***。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0引言

唯物史观认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究,应该在它所由以萌生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追根溯源,“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1]。回顾20世纪我国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的生长历程,可以雄辩地证明这一观点。

早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孕育阶段,青年大学生就和大学及大学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促成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产生。***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用“新陈代谢”的观点,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青年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并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来一场文化与价值观的***,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在蔡元培的积极支持下,***、、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为阵地,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他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八股,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生成。

近一个世纪,沿着开创的这条“青年之路”,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时代的青年,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大学和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历程,就会发现:20世纪50—60年代的大学生是“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拓荒者”,新中国的诞生给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特殊的国际***治、经济、文化背景,使他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奉献和牺牲成为那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20世纪70—80年代的大学生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理想中包含着更多现实因素”创业者,艰苦的社会环境和切近现实的生活、劳动,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发创业的品格,而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并赋予他们相当的理想主义成分,奋斗、创业和竞争是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大学生是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剧烈转型背景下,面临种种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心灵放逐者”,面对“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他们更多地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早熟、无奈和幽默的整体性格,“他们中不少人不再崇拜神圣和英雄,而愿意在对影星、歌星的的模仿中享受平凡的快乐;他们不再追求圆满和完美,而愿意在残缺中体会生活的真实;他们不再梦想未来的惊人之举,而愿意在当下的平淡中化解心灵的冲突”[3]。这种放逐者的“流浪”文化人格,使得他们真正成了需要社会理解、关爱、信任和引导的一代青年大学生。

然而,无论大学发生如何的演变,也无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人格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发生多么大的裂变、造成多么大的代沟,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及大学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是不可分割的,从最终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力***。这是因为:

1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重要的主体

无论是从大学人的结构成分、数量比重还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青年大学生都是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最重要的主体。大学文化中的绝大部分文化事象,如校训、校风、校歌、校园文化社团等等,都是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的,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都必须靠青年大学生来发扬光大。从根本上看,大学文化就是一种青年大学生文化,兼具青年的特征和文化的特性:一方面,大学文化是“青年”的文化,总是为青年大学生所创造、传播、共享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的理想、信念、知识,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意识、***治态度和精神追求等等,无不充满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气质,打上了青年大学生的烙印;另一方面,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亚文化,又时时处处渗透着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熏陶、思想感染、精神鼓舞、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等作用,它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保持着精妙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大学文化或青年大学生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既反叛又依附的双重特性。

2青年大学生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源泉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力量,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给德国一家报社记者的信中指出,德国“将发生光荣的***”,而“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列宁认为,“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当我们“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时候,“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5]。正是由于青年所具有的这种革新精神和忘我品格,也指出,一切“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员或非***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队伍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胜利”[6]。大学固然离不开大师级的人物,但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其人力资源和文化内涵,而人力资源不仅仅是大师和大学管理人员,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文化内涵也不仅仅是大师们的文化底蕴和治学品格,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一所大学若没有优秀的大学生,不能使其加入到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变革中来,就不会真正有大学文化的发展创新。事实上,历史上不同民族国家的每一次大学文化创新,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我国从到“一二·九”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的嬗变,青年大学生始终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3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曾满怀深情地告诉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7]。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充满了历史底蕴、民族风格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要建设和发展好大学文化,就必须从培养教育青年大学生接受先进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入手,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觉,不断塑造其符合时代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文化人格。值得欣慰的是,经受了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几次大学文化剧变洗礼的青年大学生,展现和正在展现着充满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品格:一是“富有理想,拥护***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二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面对压力,勇于参与竞争,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四是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五是“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意识更加自主,追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六是能“顺应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8]。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国家、人民利益,捍卫民族尊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新时代的青春形象和所谱写的青春篇章,更是让我们有理由坚信,青年大学生永远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

4大学文化中的校园文化要靠青年大学生来传承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担当者。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天然的凝聚、引导和辐射作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正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整个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一项关系到大学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工程。而这项工程正是通过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来完成的。21世纪,关于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将成为教育思想和大学文化理论的一个聚焦点。在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人共处以及帮助青年大学生成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正确认识人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做到以文“化”人。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和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的权益和个性,充分考虑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必须有利于推动大学校园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变目前一些青年大学生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而造成的“有教无化”、“有教难化”、“有教不化”的文化弊端,使其自觉地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一员。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充分认识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做到潜移默化。大学校园文化既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又是当代人的不断创新,包括了与精神财富相关的各种物质标志、文化载体、体育设施、学术社团、文化活动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富有个性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使大学校园文化伴随着青年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潜移默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文章选编: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78.

[3]左晓光.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9.

[5]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61.

[6]***领袖论青年和青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5,7,8.

大学学年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 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希望或生力***。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0引言 

唯物史观认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究,应该在它所由以萌生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追根溯源,“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1]。回顾20世纪我国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的生长历程,可以雄辩地证明这一观点。 

早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孕育阶段,青年大学生就和大学及大学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促成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产生。***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用“新陈代谢”的观点,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青年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并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来一场文化与价值观的***,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在蔡元培的积极支持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为阵地,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他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八股,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生成。 

近一个世纪,沿着五四运动开创的这条“青年之路”,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时代的青年,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大学和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历程,就会发现:20世纪50—60年代的大学生是“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拓荒者”,新中国的诞生给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特殊的国际***治、经济、文化背景,使他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奉献和牺牲成为那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20世纪70—80年代的大学生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理想中包含着更多现实因素”创业者,艰苦的社会环境和切近现实的生活、劳动,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发创业的品格,而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并赋予他们相当的理想主义成分,奋斗、创业和竞争是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大学生是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剧烈转型背景下,面临种种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心灵放逐者”,面对“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他们更多地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早熟、无奈和幽默的整体性格,“他们中不少人不再崇拜神圣和英雄,而愿意在对影星、歌星的的模仿中享受平凡的快乐;他们不再追求圆满和完美,而愿意在残缺中体会生活的真实;他们不再梦想未来的惊人之举,而愿意在当下的平淡中化解心灵的冲突”[3]。这种放逐者的“流浪”文化人格,使得他们真正成了需要社会理解、关爱、信任和引导的一代青年大学生。 

然而,无论大学发生如何的演变,也无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人格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发生多么大的裂变、造成多么大的代沟,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及大学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是不可分割的,从最终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力***。这是因为: 

1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重要的主体 

无论是从大学人的结构成分、数量比重还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青年大学生都是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最重要的主体。大学文化中的绝大部分文化事象,如校训、校风、校歌、校园文化社团等等,都是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的,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都必须靠青年大学生来发扬光大。从根本上看,大学文化就是一种青年大学生文化,兼具青年的特征和文化的特性:一方面,大学文化是“青年”的文化,总是为青年大学生所创造、传播、共享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的理想、信念、知识,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意识、***治态度和精神追求等等,无不充满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气质,打上了青年大学生的烙印;另一方面,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亚文化,又时时处处渗透着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熏陶、思想感染、精神鼓舞、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等作用,它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保持着精妙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大学文化或青年大学生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既反叛又依附的双重特性。 

2青年大学生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源泉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力量,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给德国一家报社记者的信中指出,德国“将发生光荣的***”,而“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列宁认为,“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当我们“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时候,“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5]。正是由于青年所具有的这种革新精神和忘我品格,***也指出,一切“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员或非***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队伍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胜利”[6]。大学固然离不开大师级的人物,但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其人力资源和文化内涵,而人力资源不仅仅是大师和大学管理人员,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文化内涵也不仅仅是大师们的文化底蕴和治学品格,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一所大学若没有优秀的大学生,不能使其加入到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变革中来,就不会真正有大学文化的发展创新。事实上,历史上不同民族国家的每一次大学文化创新,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我国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的嬗变,青年大学生始终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3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曾满怀深情地告诉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7]。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充满了历史底蕴、民族风格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要建设和发展好大学文化,就必须从培养教育青年大学生接受先进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入手,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觉,不断塑造其符合时代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文化人格。值得欣慰的是,经受了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几次大学文化剧变洗礼的青年大学生,展现和正在展现着充满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品格:一是“富有理想,拥护***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二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面对压力,勇于参与竞争,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四是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五是“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意识更加自主,追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六是能“顺应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8]。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自觉而坚定地维护国家、人民利益,捍卫民族尊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新时代的青春形象和所谱写的青春篇章,更是让我们有理由坚信,青年大学生永远是大学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 

4大学文化中的校园文化要靠青年大学生来传承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担当者。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天然的凝聚、引导和辐射作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正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整个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一项关系到大学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工程。而这项工程正是通过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来完成的。21世纪,关于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将成为教育思想和大学文化理论的一个聚焦点。在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人共处以及帮助青年大学生成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正确认识人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做到以文“化”人。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和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的权益和个性,充分考虑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必须有利于推动大学校园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变目前一些青年大学生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而造成的“有教无化”、“有教难化”、“有教不化”的文化弊端,使其自觉地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一员。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充分认识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做到潜移默化。大学校园文化既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又是当代人的不断创新,包括了与精神财富相关的各种物质标志、文化载体、体育设施、学术社团、文化活动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富有个性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使大学校园文化伴随着青年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潜移默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文章选编: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78. 

[3]左晓光.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9. 

[5]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61. 

[6]***领袖论青年和青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5,7,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学年论文

学习

人居环境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居环境10篇,内容包括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提高人居环境的文章。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

学习

大公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公鸡10篇,内容包括大公鸡典故,大公鸡受欢迎的故事。过了几天,小母鸡下了一个蛋,快乐的叫了起来。大公鸡想,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大公鸡就是下不了蛋。大公鸡心想:从前我总是说小母鸡不好看、不会啼叫,这回

学习

下半年教务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下半年教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关于教务工作计划集锦7篇,教务全年工作计划。(一)认真学习、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协助校领导制定学校20002004年发展战略和计划。1.认真组织教务处和各院、系(部)主管教学负责人

学习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0篇,内容包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感受,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的感悟。有一件事,妈妈至今还是耿耿于怀。她小时候有一本新书在过春节的时候被亲戚家的一位小朋友拿走了。“那本书还是崭新的呢!我还没看过

学习

杞人忧天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杞人忧天10篇,内容包括杞人忧天的故事全文,杞人忧天全文150个字。晚自修回来,我如常和爸妈弟妹一起追剧。一天下来,疯狂完了,忆起今天惨死的鸡们,就问:可怜的妈妈,您今天怎样处理你的宝贝鸡们呢?&l

学习

环卫工人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环卫工人10篇,内容包括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美篇,有关环卫工人的美篇。城市多姿多彩;是他们的付出让人们喜笑颜开。本溪有着许许多多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因为有了他们,本溪才没有了以前的面貌;因为有了

学习

实习报告模板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报告模板10篇,内容包括村委会的实习报告模板,工厂实习报告模板。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

学习

普通话等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等级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划分题目。本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含中学编制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行***教辅人员。二、持证上岗的实施

学习

介绍信模板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介绍信模板10篇,内容包括介绍信模板范文大全,介绍信模板大全。兹介绍×××同志等三人,前往你处联系物业管理有关事宜,请接洽。此致敬礼单位介绍信模板XXX公司XX经理:兹有我单位X部门经理[这里有一个级别问题,一般是同级别的人

学习

幼儿教师月工作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月工作总结范文,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我们经常去观察我们的种植园地,给蚕豆生长情况拍照,附上说明。结合秋天季节,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了乡间小路,走进了秋日的田园,观察了秋天景色,领略了丰

学习

奥运精神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奥运精神10篇,内容包括奥运精神十个字,奥运精神文章人民日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勤奋的一面,我们要把勤奋的一面,为奥运添彩,好好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像那些奥运会的运动员一样,注意自己的形象。当老师留作业的时候,我们不能有一

学习

组织生活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组织生活会10篇,内容包括组织生活会新闻十篇,组织生活会整改措施十篇。2、支部委员委员联系支委会存在的问题,检查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我批评、开展相互批评。3、***员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员个人进行

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二元一次方程10篇,内容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题库及答案,二元一次方程题库大全。首先,从其形式上来看: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0=ax2+bx+c(a≠0)(其中a,b,c为常数):①它们都是关于x的二次式,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y=0时,便

学习

食品化学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化学论文,内容包括食品化学1000字论文,食品化学论文总结。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通过氧化反应以达到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其中,SO2就是一种允许使用的常用氧漂白剂。在金针菇的生产过程中,加入SO2

学习

高校英语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英语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高校英语教学论文,大学英语教学的论文参考文献。多年来,***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

学习

保险诚信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诚信论文,内容包括保险类论文题目大全,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内容。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但这一原则的理论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分析保险最大诚信原

学习

听说教学论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听说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写作教学论文5篇,教学论文六部分。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的朗读课文以及写作,都不是听说训练,而是读写训练。教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度大,使听说训练的开展广泛度

学习

钢琴伴奏艺术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钢琴伴奏艺术论文,内容包括钢琴演奏论文参考文献,钢琴伴奏论文题目大全。(二)连接性主导角色艺术歌曲一般根据作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进行陈述、展开与对比,这些曲式结构常见的有一部曲式(A)、二部曲式(AB)以及带再现

学习

企业绿色营销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绿色营销论文,内容包括绿色营销论文,企业绿色营销毕业论文题目。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障碍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面临着不少障碍:(一)没有形成全社

学习

网络传播权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传播权论文,内容包括网络传播的利与弊论文,信息网络传播权论文题目。othercountries’legislationandaseriesofinternationaltreaties.关键词:网络环境,版权,权利扩张,权利限制keywords:internetenvironme

学习

环保建设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建设论文,内容包括最新的环保方面的论文,露天非煤矿山环保论文。二、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一)环境法学核心概念不确定“范畴体系的建立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2]环境法制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环境法学的核心概念。这

学习

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业旅游论文,内容包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休闲农业旅游论文摘要。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