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1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幼教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地加剧了学前教育的人才需求。学前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一些大城市更是供不应求。而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则是教育资源不足、具有地方偏差,一些大城市拥有学前教育良好的资源,而一些乡村则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的概念。
我们国家目前缺少的是高素质的幼师人才、一套完善健全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的工作比较轻松,还享有双休、寒暑假等福利。除了到幼儿园上班之外,还可以到早教机构、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工作。就业机会是非常多的。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索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2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
1.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事业的日益深入,全国各地的建筑学专业也在逐渐的壮大,建筑学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丰富。近几年,一座座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都是建筑学进步的表现。人们对环境保护、增加绿化等科学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风景园林学渗透到了建筑学领域,使得我国的建筑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的设计力量
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2.2 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3.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3.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4.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4.1 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4.2 合理选题,加强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必然很重要,但是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也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中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的锻炼。设计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介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合理的实践项目既要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又要切合实际。首先,项目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当前建筑的经验,避免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实践项目的覆盖范围要广泛,提倡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优点和不足要分别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琦,杨西阁,王昊,袁飞,王秀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2]郑曦.适应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59-62.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3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农林大学、理工大学、甚至包括地质与法学财经大学等,都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似的专业。一时间,艺术设计突然成为国内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从目前各个大学的招生及就业形势来看,在众多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每年都在大量地招收学生。那么,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建设问题能不能解决好,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试通过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探索一条适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道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景观设计;精品课
一、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
目前国内各高校,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也无论是师范类还是综合类或者艺术类,艺术设计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二级结构体系,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有的基础课教学都应该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服务。如三大构成、制***等课程,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都是要经常用到的。
二、什么是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80多年前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并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甚至部分基础课程今天仍在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中沿用[1]。做设计,一定要能解决问题,这才是有用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景观设计更是要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我们目前做的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能够达到这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
1.总目标
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2.建设思路
我们试***摆脱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将项目教学引入课堂。在过去,往往注重形式及效果表现,很多学生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效果***上,把画面的好看与否作为设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就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特别是在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提高,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全国范围内健全和完整的景观设计教育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事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在已经具备景观专业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前提下,依据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1.5”与“订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2年半,顶岗实习为1年半。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的学生组成企业“订单”培养班,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并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就业。
3.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景观行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内涵为主线来进行。开发常见的市场项目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项目或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基础理论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改善相关课程。目前,景观设计专业已有的专业课程为景观设计Ⅰ-Ⅴ,分别讲述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步行街设计,校园设计这五大设计类型,另外还有快题设计Ⅰ,快题设计Ⅱ,分别讲述城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这是我们以前做的教学计划,目前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取消了校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步行街设计,把广场设计和庭院设计加入进来,并且重新整合了快题设计,主要讲授小游园设计和中小学校园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逐步缩短设计课的学时,增加实践项目的锻炼。景观设计最多不超过7周,140学时,快题设计最多不超过两周,40学时。景观设计课程前期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解、地段考察和课题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课程设计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方法、要素、过程,并通过实地考察地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消化,最终结合课题设计的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讨论、改***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并达到巩固消化理论知识的目的。景观设计课程后期由两部分组成,即方案汇报,设计理论综合考试。方案汇报就是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时候,任课教师组织本届学生集体在公共课教室,模拟公司向甲方汇报方案时的过程,由教师任甲方,学生为乙方,通过对自己方案的剖析,说服老师和同学,由所有任课教师打成绩,得平均分汇入最后该生的成绩总分。此方案已经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但能做好设计更能讲好设计,到公司实战的时候用处颇大。设计理论综合考试,就是不管本学期学多少设计专业课,***纸照常交,最后要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综合考试,以达到督促学生自觉补充理论知识的匮乏为目的。目前,学生作***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做得好却讲不出来,不能很好地说服甲方,讲明自己的设计意***。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首要能力,而且公司里实际项目竞标,更是要看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能否打动甲方。除了考试,我们平时还会加强学生对设计说明的编写,使其能够做得好更能说的棒。以上就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小专业大融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紧抓市场,校企合作,教学跟进,尽一切努力,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景观设计是景观专业的专业课,地位十分重要。且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十分明显。本课程属于详细规划层面,更关注具体人群对于特定地块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及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交往、工作、生活、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场所的能力。为了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我们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分析这样的理论大课,而在小班教学中,突破目前高校中景观设计的泛泛而论,不具体讲解每一种类型的设计,且没有相应实用教材的现状,主要通过六大部分的讲解与实训来实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掌握,并且汇编成册,整理出内部讲义———《景观设计》。这六大部分又分为两大块,其一景观设计Ⅰ、Ⅱ、Ⅲ、Ⅳ;其二快题设计Ⅰ、Ⅱ。这六大部分同属景观设计专业课,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六大类型的景观设计,分别为城市公园设计并且融合滨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融合室内装修、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小游园设计、中小学校园设计。
2.实践教学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针对景观专业的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如设计单位、制***公司、施工单位等,全方位的考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引导,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创业,那么则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由我专业教授牵头,组织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辑完成适用于我院景观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及讲义。通过几届学生的试用,逐渐的完善并对外出版。构建本专业的资料室,学院出资,由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的明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存放。这样教师能够多在教室备课,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半,都要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训,并由老师和实训基地的设计师共同给成绩,这样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一年,能够充分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和实践相结合,起到更好的融会贯通的作用。
3.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互连网(因特网)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知识传递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性的改变,便捷性、形象性和互动性成为其最大特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专业教师在校内搭建起景观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并对外开放,课程网站设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辅导和作品赏析、学习论坛等方便学生学习、交流的栏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模式
景观专业认真研读学院文件和相关教学理论,创设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硬件上。
工作室把原来的普通班级安装网线、投影仪和能够容纳30台电脑的电源。在工作室就能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手段的教学方式。而且设计专业离不开电脑,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电脑制***以及查找网络资源,开拓设计思路。
2.软件上。
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这名教师的产生是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而来,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机会,老师也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双选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了,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不同,我们引进各种设计类型的真实项目。这样我们能够很好的及时准确的把握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况,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贴近实战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方案竞标
在课堂上,引入方案竞标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或成组完成该项目并参加竞标过程。最终由各班任课教师联合推举出年级前二十名,然后由我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参加竞赛
参加各种景观设计类的比赛,这种实践教学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如:09年组织06级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并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集体优秀组织奖。
3.参观考察
通过参观各种有名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及设计思路。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上海深圳的现代恢弘等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很多校外考察基地。
4.实际施工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地形、设计***纸,并实际参与工程建造,把设计***纸和施工实物联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让学生***完成更多的项目。2008年底,组织06/07两届学生实地测量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地形,并绘制成***纸。2010年,我们组织08级学生,参与了学院休息座椅的改造工程。学生分组设计***纸,并把优秀的***纸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还要计划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
5.模型制作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变为实体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推敲自己的设计,以达到修改、论证自己设计的目的。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给与具体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由资深教师任主讲老师,青年教师任辅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寒暑假期间,有针对性的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我校或者我国建筑界的优势院校和优势专业进行深造学习。
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展望
(一)未来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要逐渐转变到工学交替
采取1+2+2的模式,学生入学基础课一年,学习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法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会对这个专业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再进入学校学习两年,目标明确,社会的现实也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在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正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
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设计教育更应该重视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使我国从世界的“制造大国”变成设计研发中心和设计创新大国。“英国也曾经是世界制造地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0多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增长93%。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2]。设计教育将是我国打造经济强国的原动力,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才能在21世纪实现“中国设计”的真正崛起与腾飞[3]。
(三)教育的去行***化
早年就有陈丹青的愤然辞职,后有朱清时的振臂高呼,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目前的这种状况,那么单纯靠课程改革是很难达到教育的目标。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整个中国教育的改革之中,这样设计教育才有未来,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作者:凌珠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设计编辑部.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J].艺术与设计,2003,(05):35-37.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4
特殊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
特殊教育是对包括视力、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等特殊人群开展的教育。特殊教育是利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为特殊少年儿童的学习、行为矫正和训练创设特殊条件和特殊设备,以达到使他们掌握知识、弥补缺陷、培养能力、健康身心等目的。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患各种残疾的特殊前提,其招生比较冷门,但就业市场上却异常热门。这是因为特殊教育师资和工作人员极度匮乏。从目前看,当特殊教育生四年后毕业时,基本上都会被用人单位争先抢用。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就业前景会更加越来越好。
特殊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到各种特殊教育学校以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企业从事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用品开发,还可以到大、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以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咨询或教学。到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机构,儿童福利院以及各类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到各地康复机构从事康复训练工作,也可从事手语翻译工作或到民***、残联机构做行***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医疗、非盈利机构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医疗/护理/卫生;
3、非盈利机构;
4、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5、系能源;
6、其他行业;
7、外包服务;
8、娱乐/休闲/体育。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特教老师、特殊教育老师、言语***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特教老师;
2、特殊教育老师;
3、言语***师;
4、康复***师;
5、幼教;
6、特殊教育教师;
7、感统训练师。
特殊教育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汉字规范书写和普通话流畅交流的能力;
2.具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具备运用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特殊儿童教育评估和特殊教育方案设计的能力;
5.具备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及班级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备对特殊儿童家庭进行教育和康复指导的基本能力;
7.具备教学改革和特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5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只有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水平。因此,对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条件、自身学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相对滞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陷入困境之中,严重影响到了西部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
1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低意味着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作为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城市———贵阳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是相对落后的,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现象。全市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从2009年10月我市对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可看出:小河区目前无一所公办幼儿园,息烽县无一所乡中心幼儿园,修文有4个乡、花溪有5个乡尚未建立乡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容乐观,在幼教机构的设置和幼儿教师配备及教师专业发展上是亟待提高的。
1.1目前我市农村幼教机构的设置主要形式及硬件设施配备情况:我市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和规模较小的民办园、家庭式托幼机构。大多数的学前班设置在各乡镇的行***村,设施极其简陋,连适合幼儿书写的桌椅都没有,大部分是用小学旧桌椅加以改造,有的甚至不加改造就进行使用,给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1.2幼儿教师配备情况:我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结构主要有:部分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育背景的老师;而有一部分是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不具备幼儿教育背景但具备中小学教育背景的老师;另有少部分是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而不具备教师专业的老师。1.3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背景和学历层次的高低不一,给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困境,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
2提高我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2.1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稳定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目前我市农村幼儿园、学前班教师组成较为复杂,专业幼儿教师比例较低,有些是中小学转岗教师,有些是临时聘用的教师,甚至有的学前班没有固定教师,由小学教师交替上课,没有专门的教师职数,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状,我们首先要采取稳定和固定幼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学前班教师,***门制定相关***策,给学前班教师定编、定岗,才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学前教师队伍中去,只有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成就专业的成长。
2.2基于当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园采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
2.2.1加强非专业教师学科知识、学科教法的培训:由于当前农村幼儿园、学前班教师缺乏,我们一时无法获取更多的幼儿教师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分级、分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努力使教师在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提高。在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法的培训中,我们要兼顾到那些没有学前教育经验的老师,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学科教法的培训,使她们先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我园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对一些有幼儿教育专业背景且在专业发展上较好的老师,我们将以骨干教师形式推荐其参加培训,使其在培训后在教育教学上能给其他教师一些引领;对那些有师范教育背景而无学前教育背景的老师,则在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上多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向专业学科靠近,稳步向学科专业化发展。
2.2.2“阶段式”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可采取“阶段式”分级培训形式,我园还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方向,拟定个人发展规划,将教师专业成长分阶段,分别划分为:新手期、经验期、成熟期,从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可将成熟期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训,使之培训提升后带动经验型的老师往高层次提升,最后经验型的老师又帮助新手期的老师向经验型教师靠拢,这样“阶段式”的分级培训形式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梯队的形成。
2.3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参加转岗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关专业资格: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组成较为复杂,部分是小学转岗过来的教师,这些老师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上亟待培训,而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使得这部分教师在岗位设置上又存在危机感,在心理上又存在压力,因此,我园通过鼓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鼓励她们参加普通话培训、幼教两学的考试,通过半年的努力,5名老师在幼教两学考试中成绩合格,5名教师中有4名教师已取得普通话合格证。
2.4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学前教育培训网点、优化培训模式:农村学前班教师大多是一个老师一个班,平时很少有外出培训机会,一涉及到教师外出培训和观摩,孩子们就得放假,在安全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学前班的教师几乎是不参加培训的,基于这种前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假期培训的形式对学前班教师进行培训;也可采用送课下乡、与邻近的县、乡(镇)幼儿园开展结对子活动,采取岗位互换形式对学前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作者:唐发琼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幼儿园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中国特色;学科建设
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风景园林的国家之一,但是园林教育仅仅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是教育中的一个新型的学科。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主要是通过利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创造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环境。目前,高等院校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和对环境的不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思想落伍
风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对各种地形的改造和对花草树木的一直来营造出建筑物和布置道路的过程中,是通过创造来完成美丽的自然景物,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一种综合性学科。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风景园林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
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多脱胎于园艺或观赏园艺专业,转为园林专业后,其课程体系大多是承袭了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林学院造园学科的课程体系,其后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广’度不够
现代园林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成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
2.“深”度不足
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看上去比较注重纵深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如增设规划类课程,多只介绍景区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而在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植物造景方面更多是注重形式美学,在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3.教学方式原始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园林领域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现有课程体系对此缺乏应有的估计和准备,唯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只停留在将计算机作为表现工具的水平,远没有进入真正的辅助设计水平。
二、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国际化
现代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综合的学科,它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将整个体系分为三大体系,即基本知识体系、理论修养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体系再设置若干相应课程。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教育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自然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7
[关键词]高职旅游院校 专业态度 学习动力水平
[作者简介]蒋丽君(1973- ),女,广西全州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教育心理。(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71-02
近年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把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制定了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因此,我国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成为了高职旅游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高职旅游院校不仅要为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提供条件,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自愿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旅游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模糊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高职旅游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高职旅游院校授课及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态度有偏差是学生学习动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研究方法
1.样本构成。此项调查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全日制学生为研究总体,涵盖了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一年级164人,二年级242人,三年级170人,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会所、高尔夫等方向)、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外语专业(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占发放总问卷的83.7%。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使用的测量工具由心理学中常用的“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和自编问卷“大学生专业态度调查表”共同构成。“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采用5分制,满分100分。 “大学生专业态度调查表”主要是从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情感及就业倾向等方面进行了解,共10个问题。采集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如表1所示,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F=2.018,P>0.10)。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F=3.941,P
2.学生对专业的情感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情感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如172页表2所示,学习动力水平与就读专业是否符合入学期望有显著差异(F=16.477,P
3.学生对专业的行为倾向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行为倾向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如表3所示,学习动力与认为就读专业是否与将来工作有关系存在显著差异(F=4.475,P
总的来说,就读专业符合入学期望、喜欢就读专业、认为就读专业与自己职业很有关系、根据就读专业制定了学习计划、清楚自己所读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学习动力水平有重要影响。在调查中也发现对专业是否了解与是否在填写志愿时做过职业兴趣测验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
三、提高高职旅游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专业兴趣。专业兴趣与学习动力存在显著相关,要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所以学校不仅要在入学之初就让学生对旅游服务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应该在入学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专业教育除了可以让课堂专业教师来承担外,还应扩大教育主体,如通过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人士和优秀毕业生等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专业兴趣。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针对旅游行业的走势、旅游就业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讲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邀请一些在本专业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回校做讲座,介绍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对专业学习的看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实习基地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单位对旅游专业的需求现状,增加学生对行业的理性认识。
专业教育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还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校新生接待工作中,组织高年级的学生穿着职业的校服去接待新生,这不仅让新生对旅游服务接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体会被服务的愉悦,增强其对专业的好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旅游职业的快乐。比如举办职业技能节,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营造浓厚的技能操作氛围,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学校还应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技能比赛,奖励竞赛中的优胜者,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专业教育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愿景。职业生涯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犹如指明路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旅游院校应该把生涯教育纳入旅游类院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如开设《生涯规划辅导》必修课程,让新生从入学之初就系统地学习有关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知识,认真思考并回答“大学三(四)年我要如何度过”“大学毕业后我要干什么”“如何选择我的职业”“我将如何度过我的一生”等问题,以促使学生自觉地结合个人的愿望及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愿景。职业愿景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专业学习对我在未来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等问题。
职业生涯教育还应结合专业教育,因为掌握职业生涯规律的教师往往对旅游行业不够了解,而专业教师对生涯规律又不太清楚,容易造成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脱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路径是:知己―知彼―抉择―行动。如果知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那知彼则是专业教育的任务,而抉择则是学生在生涯规划和专业教育共同影响下做出的决定。所以,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我们不妨把专业教师请到课堂中来,让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专业教师也应具备一些生涯教育的基础能力,把生涯教育落实到专业教育中去。只有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愿景。
[参考文献]
[1]胡萍.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培养专业兴趣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5).
[2]蒋丽君.高职旅游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水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旅游论坛,2012(2).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目标
中***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4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26
由于学前教育的受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水平也受到家长、社会的重视。作为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受到培养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教育市场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当前的新时代背景,坚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意识,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积极应对学前教育专业挑战,培养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专科人才
教育的实质是不断改革和创新,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也需要进行创新。从大环境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模式,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种学前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学生要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虽然整体上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尤其是专科学生就业率表面成绩非常好,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就业率背后的其实是低端就业。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就业,而民办幼儿园的待遇条件差,无法有效留住人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进一步恶化学前教育环境。
因此,针对这种环境问题,作为以学前教育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的高职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从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应对当前学前教育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家长对于孩子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特别愿意进行学前教育投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空间。高职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拓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像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人事管理、课程管理、财务会计、资本运转、人际关系、市场营销等,培养学生了解和明白幼儿园的创办、运作流程,让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观念,并且积极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行为①。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从学校学前专业走出来的并且在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方面取得成功的毕业生,定期回到学校和在校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在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所遇到的困难及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有助于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良性循环。
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效仿一些其他本科或者师范院校,为有从事学前教育行业意愿的其他专业学生提供选修学前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的机会,充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厚度。当然,对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挑战,因此,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有利***策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和一些本科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进行合作,将学前教育专业纳入“校园专业合作计划”,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多样化的知识构建有助于拓宽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就业领域,加深学前教育行业的资源积累,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基础教学能力
当前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方面,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改革使得幼儿园教师工作繁重的工作、低下的待遇条件更加“雪上加霜”,这种环境对于在校的学前专业学生来说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影响②。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目标更加注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具体通过在学前教育的行为过程中改变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前专业学生专科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像唱歌、跳舞、讲故事、绘画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在新时代环境下明显区分于目前传统的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凸显出专科学历层次学前专业人才的优势。
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只有使学生对幼儿行为表现更加了解,才能有效保证未来的实践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关于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还非常局限,只是论述了幼儿的一般生理和心理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的生理结构作用,在日常表现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普遍性的理论方法并不适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耐心的优秀品质,提高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组织教学与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理论性较多,实践操作策略偏少,导致幼儿教师普遍缺乏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的能力,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幼儿学习的趣味性③。因此,在学前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整合其他科目、领域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组合和应用能力,多参与学前教育课堂实践,多观察、学习和总结优秀幼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活动的组织,从而丰富学前专业学生的组织与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三、转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同样也是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要目标,其不仅要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还需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想真正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幼儿教师,就必须转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丰富和深化专业内容,要引导学前专业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不能只是成为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操作而获得教师资格证,特别是对于专科学生,更要积极主动探求自身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并没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学习中都是以自身的经验能力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比如说,有的学前教育实践课中学生对于幼儿的游戏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堆积木、折纸、手拉橡皮筋等,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于像一些关于数学题目中的加减法都是依靠记忆实现。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学生自身主动探索教育方法的能力,为未来成为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考评中还是以考试为主。这种一直以来根植于学生思想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自然也会影响未来的学前教育者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相对***的教育专业,可以对自身的教育内容和考查方式进行革新。比如说,可以将“学前教育课堂大讲解”作为专科学生的期末科目测评方式,让学生提前准备好10-15分钟的学前教育内容计划,之后在讲台上进行实践,不限定学生的形式发挥,无论是口头讲述、制作PPT、开展游戏等都可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测定。
四、全面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按照常理来说,幼儿教师都是学前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熏陶,然而当前却经常会看到幼儿教师随手丢垃圾、大声喧哗、穿着奇装异服,甚至会经常看见有幼儿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报道。幼儿时期是人成长最基础的阶段,幼儿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作为幼儿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⑤。
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爱岗敬业精神、细心耐心的优秀品质等都是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特别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大院校要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丰富和创新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
注释:
① 赵南. 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 学前教育研究,2009,08:22-27.
② 张谦. 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3:1.
③ 赵丽英.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9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学科教育 实践研究
一、前言
当今世界因人类过度的开发与滥用。导致全球范围的环境恶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受到威胁,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今天的景观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大地本身和人类户外生存空间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布局,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方法,对其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并因其“创造性”、“跨领域性”和对生态环境独有的操作性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从而使得景观设计学科成为社会急需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学科专业。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来研究景观教育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景观学科教育概述
景观教育在欧美起步较早,也相对较为成熟,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个大学等都先后设立的LA专业,并各自结合自己国家和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形成自己完整的课程体系与教学风格。
景观学科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8年在城市规划专业中创办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方向。随后又有很多院校开设立此类专业,但至今只有极少数院校有比较完整的、专门化的景观学科教育体系,大多数的院校的景观学科教育仍然停留在本科教育的水平。使得国内整体景观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目前国内景观界对于景观学科的学科目标和课程设置没有形成共识,使得已经开设景观专业的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是从各自院校自己的特点出发,缺乏对学科的统一认识。但今天的景观学科已发展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各种学科理论已经深入景观学科。并在具体的项目中开始运用,目前的景观学科教育显然是无法跟上这样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景观学科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吸取相关学科的教育经验,对现有的景观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变革,使之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的景观人才。
三、景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1、学科领域的实践研究
现代景观学科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为人类创造出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所需要处理的不只是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更重要是通过合理、有序的规划与设计维护和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景观学科主要为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层面,前者是在较大的尺度范围内。基于对人类活动和自然规律的认识,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有目的的为人类活动提供最为舒适、合理的户外空间,另一方面针对某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区域来安排最恰当的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而景观设计则是对以上所述情况的具体设计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宏观规划和具体设计来进行景观领域的目标实践:即改善土地的风景面貌,改善人类栖居的生存环境,让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让人们拥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环境,让人们能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2、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
在人炸、资源锐减、环境恶化的当代,寻求人类需求与客观环境的协调关系成为景观规划学科的重要任务。围绕这个任务我们将生态学、人类行为学、规划设计学和人文艺术学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多学科内容交织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景观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景观学科的目标、特性与操作方法。然而这种动态、广阔而系统的学科性质对于今天的景观教育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紧随其社会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步伐,从景观学科独有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不断产生的新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和总结,来更新和扩大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领域。同时,景观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景观教学的又一核心。通过有效而全面的专业训练,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理性、睿智,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方案构思能力,能迅速融合不同的合作团队和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把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问题和设计任务进行有序的梳理,针对不同尺度的空间,提出专业化的设计构思与操作程序,统领所有相关工种有条不紊的完成工作。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专业能力培养是景观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景观学科发展的突破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与高度的关注和重点的训练。
3、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景观学科是一门拥有百年历史的学科,有着自身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下景观学科的发展特征以及各种思潮对景观学科的影响与促进,在设计领域里导致了什么现象。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就可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对某以形式或作品进行***判断,然后重新创作。并且由于现代景观学科领域的广阔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整体、综合、全面”的知识背景,在平日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围绕设计课进行拓展,结合一些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典型性分析,让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中所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和工作要点,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景观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很强的,在刚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往往会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感和对学科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这时也是创作性思维培养的开始,设计思维的发展、突破、创新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需要学生自身勤奋的学习和坚韧的毅力,也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和不懈的鼓励,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评判,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语言,再围绕创作性主题进行实际的设计训练,在历经无数次的反复后,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出来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长足的锻炼。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篇10
[关键词]中丹合作办学;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47 — 02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1〕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我校自2009年起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2012年2月***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在多年办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顺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该文件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机构科学地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制定人才课程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常州市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殊需求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属于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常州市民及外国专家、技术人员、商业人士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艺术素养与双语教育能力要求较高。为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客观需要。
二、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起着统驭作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既要有扎实深厚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又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娴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艺术型与双语型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和双语教育能力,能胜任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变化。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结合长三角地区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设置五大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和隐性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其中重点增加了英语口语、英语会话、雅思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双语特色。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其中引进了丹麦高校的学前教育学、环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交流组织与表达、幼儿园课程、比较学前教育等课程,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学生视野。专业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钢琴、舞蹈、声乐等课程,突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艺术特色;同时还从丹麦引进了手工艺技能、戏剧等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主要是落实“实践贯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学生在3-7学期各有2周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第8学期有8周教育实习活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则旨在使学生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平台,适时地将国外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聘请丹麦学前教育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到我校任课的丹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我校每位到丹麦进修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与双语幼儿园建立合作培养协议,建立学前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借鉴丹麦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成功教育、案例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幼儿园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幼儿园实践活动机会;深入双语幼儿园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施全面考核。例如课程采用小组合作的考核方式,撰写学期论文并现场答辩,考核时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纵向评价,在艺术类生源素质较低的现实状况下,教育学生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努力做到起点相同,终点制胜。
五、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
“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 〔2〕从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基地幼儿园实践模块。具体包括集中性实践活动、专业课内实践活动和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集中性实践活动包括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的教育见习和第七学期的微格训练;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生双选会活动,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能力强化。专业课内实践活动是指在课程的课内实践学时中,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关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是结合基地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双语教育活动、节目编排、环境布置等活动。第二,校内实践模块。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学前教育实验室、微格教室、音乐厅、钢琴房、舞蹈房等场所进行的幼儿园模拟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更广泛的设计视角和更加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第三,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十会一特长”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为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教、会用与会研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活动。第四,课外实践模块。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形成“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推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是上半年举办文化节,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下半年举办艺术节,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一个舞台是每月由一个班级进行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此外,“崇师社”、“幼学社”等社团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第五,社会实践模块。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兼职,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六、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江苏省唯一招收艺术类(音乐)考生的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与丹麦高校合作办学的本科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艺术特色,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素养,同时还具有较为突出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技巧。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二是双语特色,指在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办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能力。三是实践特色,主要是指在“实践贯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全过程”的理念指导下,建构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娴熟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为提高学生职后的执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我们会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与完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