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功夫熊猫篇1
观电影《功夫熊猫》有感
暑假时,因为大家都说《功夫熊猫》很好看,于是爸爸便带我们去电影院看《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的大意是:有一家面店老板的儿子是功夫传人,可是大家都不相信这只笨手笨脚的熊猫是功夫传人,后来所有的功夫达人都很嫉妒它,最后因为残逃离了监狱,大家没办法阻止残再伤害人民,于是仙鹤、快螳螂、虎姐、猴子和蛇便一起去阻止残伤害人民,接着它们在一座桥上遇见了残,于是它们便展开了一场刺激的战争。因为残的老师有教残点穴绝招,它们都打不过残,残就觉得很无趣,就速战速决的用点穴招打败了他们,并想夺取传说中的秘笈。
这时残的老师在教熊猫功夫,学着学着,老师发觉到这只熊猫只要一伤心,就会大吃大喝,于是老师就拿食物来教熊猫功夫,后来终于教会了熊猫功夫,于是它们便回去寺庙。它们到了寺庙,看到了快螳螂打输了,于是熊猫便和残对打,最后打赢了残,解救了大家。
我最喜欢熊猫对上残的那一部份。因为它们在对打时,使用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招式,最后熊猫终于打赢了残,救了大家一命。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受是觉得熊猫想要救以前笑它的朋友和师傅,于是自告奋勇的要出去和残对抗救大家,这样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不能只凭别人的外表好不好看,也要知道别人的实力有没有很厉害,才能真评断一个人。
观电影《功夫熊猫》有感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
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观看功夫熊猫,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电影《功夫熊猫》有感
近几天,我看了一部片子中叫《功夫熊猫》,颇有感触。影片的内容大意如下:
电影功夫熊猫篇2
[关键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国元素;分析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天津市文化艺术规划项目“动漫艺术与天津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共赢”项目成果(项目编号:D12029)。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元素是在我国的历史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其创造者是广大的中华儿女,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它反映了我国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人们的心理,并带有民族特质,它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我国的尊严以及整个民族所代表的形象。而且,中国元素不仅仅含有有形的物质,还含有无形的精神,也就是精神文化,而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无形精神。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全球上映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中国观众的热议。其体现了西方人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对中国的一次新的认识,也可以说,其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的具体呈现
(一)中国“武侠”文化的呈现
武侠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家喻户晓”的文化。从司马迁创作出了著名的《史记》之后,关于侠士的故事很快频繁地出现在了大部分的历史典籍以及多数的文艺作品内。而尤其是在我国明清两代时期长篇武侠小说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武侠故事的发展,例如《水浒传》。之后金庸编写的大量的武侠小说在我国甚至整个亚洲都掀起了一场轩然***,而正是他的这些小说给我国武侠电影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而著名国际电影明星成龙、李连杰等主演的一系列动作电影,结合了东方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方电影艺术的蓬勃朝气,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以至于很多国际友人认为中国每个人都会“功夫”,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家都不会否认,“功夫”这一词语是来自我们中国,而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构成中的一部分。因为电影的名字中就强调了“功夫”二字,所以不难想象出,影片中的功夫会是很重要的。《功夫熊猫》中的多个情节都是来突出这一部分的,例如五侠的出场、悬桥大战以及阿宝与太郎最后的决战等。(1)五侠分别是蛇拳、螳螂拳、猴拳、虎鹤双形等中国功夫的原型。(2)电影的动作剧情在开始与结尾处是互相照应的,特别是阿宝接受师傅的功夫训练,抢包子这一精彩片段就是借鉴了我国的《蛇形刁手》中的内容。(3)阿宝在和太郎进行决战过程中双双从山上滚下情节就是再次借鉴了电影《破坏之王》中著名的功夫,也就是无敌风火轮。(4)悬桥大战片段五侠和太郎的打斗可以说是将我国的功夫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以太郎的点穴结束。而点穴手法一直是我国功夫中的传奇,尽管这一桥段会让西方人匪夷所思,但这却恰好是我国武侠小说特点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内力在我国武侠故事中也是神秘而又强大的,同时也是那些练武之人所追求的。我国的武学往往也将内功的修炼看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修为,它也是中国功夫片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外在的武术招式注入了高深莫测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二)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呈现
《功夫熊猫》之所以获得空前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元素与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功夫熊猫》在表现中国功夫的同时,也参入我国的儒家、道家等思想。而这一重要体现就是通过刻画乌龟大师以及阿宝的师傅这两个人物形象来突出的。在浣熊师父得知太郎将会挣脱牢笼前来报仇后,马上派信鸟传递消息加派人手,但乌龟大师却说上天总是捉弄人,用尽一切去逃避的事最终还是要发生的。而之后情节就如乌龟大师所说,太郎凭借着羽毛成功逃离了牢笼。这样的情节发展正是我国儒家思想中的“无事即有事”同《易经》中的“天机”与“命运”的结合。当乌龟大师选择从天而降的阿宝作为神龙大侠时所说的话也是来自于我国的著作,也就是意外往往不会存在,而所存在的也不会是意外,它出自《易经》,因为世间所发生的全部不会是一种偶然,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留下发生的痕迹,而既然发生了就说明它一定会有它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浣熊师父”这一形象也含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在武侠剧中,“师父”这一称谓是很重要的,他不仅是家长,还是传授功夫的导师。而通常情况下,师傅的功夫都是高强的,并且对于主角的成功有着深远的影响。《功夫熊猫》的制作者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最终浣熊师父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三)中国自然风情的视觉呈现
电影中的场景也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展现了我国优美的风景以及建筑的美妙。首先,《功夫熊猫》中的地点场景是借鉴了我国丽江和桂林的自然风景,例如迷雾围绕的山,奇峰之巅雕梁画栋的玉皇宫,宏伟壮丽、神圣泪泉呈现的八卦***形,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武当仙山。第二,电影中的山和水,花与草以及其他的部分景色都是来源于我国传统的风景画与历史小说,将清新雅致的风格表现得十分到位。而玉皇宫的形象进一步突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复古的建筑,与古代皇宫类似的构造,再加上玉竹的陪衬,更显中国元素中的雅韵。第三,在电影中,我们能够从多个道具中看到中国元素的身影,例如阿宝的道具之一――手推车,还有我国古代的四人轿,与此同时,还有开场部分阿宝头上所戴的斗笠。除此之外,还有电影中出现的鞭炮、筷子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随处可见的中国汉字。
(四)中国语言特色的听觉呈现
因为《功夫熊猫》的故事来源是中国,所以影片中的对白采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例如影片中的师傅的发音就与“shifu”十分相似,与此同时,还有豆腐等。从这方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整部影片对于配音演员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除此之外,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是借助我国的传统乐器来完成的,而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域外题材中并不是常见的。整部影片中多次都设计有中国音乐,例如笛子、古筝、唢呐等,这些部分都极具中国风,并很好的与中国山水的背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比如,《功夫熊猫》开始部分刻画的是侠客展示我国著名的水上漂功夫的形象,再加上清脆的笛声的背景音乐,让人很轻易地就想到了东方文化,而之后的铜锣声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再如,在浣熊师傅出场的设计中,背景音乐选择了悠扬的短笛,这一点更符合我国传统的武侠剧中高手的刻画。
《功夫熊猫》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
(一)电影创作中要加强对我国民族元素的应用
自从《功夫熊猫》上映之后,我国国内对此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并不缺少熊猫以及其他的动物,不缺少素材,不缺少市场,也不会缺少资源,然而中国元素却屡次成为其他国家的电影中的卖点。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我国民族元素的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我国的动画电影就凭借着中国特色而闻名世界,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人们看到了民族元素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坚信,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要注重对中国美学的追求,而它又具体表现在电影的各个方面,包括音乐、题材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谨记:和单纯的娱乐有所不同,我国的动画创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娱乐,而是要借助部分的娱乐色彩或娱乐元素,传递一定的社会意义,进而弘扬民族思想与品德,这是我国动画创作的最终目标。
(二)艺术性和商业性进行完美的结合
近些年来,美国一直扮演着中国元素与文化的传播者的角色,自一开始的《花木兰》的上映,一直到现今的《功夫熊猫》,它不断向人们展示中国元素。而《功夫熊猫》中不论是题材、人物,还是其中最夺人眼球的中国功夫,全部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然而自己所有的东西被别人占有,并被公之于世界,为什么这样的情况还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呢?而美国提前我国动画产业一步率先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美国在动画创作中更多地注重商业利益,就拿《功夫熊猫》来说,对于它的背景以及宏伟的皇宫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商业利益,而我国却一直将艺术性作为重点,这也表明,两国动画行业发展的道路不同但是不存在很大差异的。而且,实践也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即,将艺术性和商业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
总之,我国动画产业担负着发扬我国动画文化与促进整体的产业快速发展的责任,尤其新时期,加大动画产业的发展力度迫在眉睫。本文在具体分析了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它充分地利用了中国现有的文化资源,而且它并没有针对某一类人进行创作,而是为全世界的观众服务。从一个方面来讲,《功夫熊猫》这个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凭借着它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已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装饰并继承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国的国产动画电影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与繁荣而不懈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掺入中国文化元素,通过电影人物、情节、道具与形象等多方面的体现我国多样的文化,最终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马华.动画创作中“中国风”的“变”与“不变”――《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3).
[2] 薛峰.从《功夫熊猫》谈动画创作中“中国元素”的系统性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2).
[3] 辜昕宇.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杨萌.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功夫熊猫》阿宝的文化身份解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5] 刘钟.东方神韵的“形神”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3).
[6] 龚雪倪.从符号学视角解读《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J].黑龙江史志,2009(10).
[7] 陈莉莉.浅谈《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电影功夫熊猫篇3
[关键词] 电影音乐; 中国韵味; 五声调式
从2008年的《功夫熊猫》到2011年出炉的《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的作曲人汉斯•季默与《怪物史莱克》的作曲人约翰•鲍威尔,在继《夺宝金子城》以后又一次携手成功完成了一次出色的配乐升级。在两部《功夫熊猫》的配乐中,中式武侠韵味与西式碟片情怀水融,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磅礴的交响乐气势完美合璧,使中国乐迷丝毫没有感觉到格格不入似是而非的间离感,令人不胜唏嘘。
汉斯•季默与约翰•鲍威尔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场景音乐写作中,紧扣中国武打招式和浓郁的中国风,紧密精妙地与电影画面相配合。作曲家吸收中国戏曲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元素,打造了动感十足、既有温情又有豪情、既对功夫武打进行写实又对东方哲学抒发意境的原声大作。下面将选取《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两部电影中表现不同场景的经典乐章进行评析。
一、抒情叙事场景
《古老的中国/神的故事》这首作品是《功夫熊猫2》的开篇。对一部续集作品来说,其优秀与否的标准往往比初创作品更高,因为它不仅要考量新写出来的乐章本身是否精彩,还要考虑这些乐章对前作是否有所继承,是否进一步发展。有《英雄》这一“珠玉”在前,可以说《功夫熊猫2》的开场曲对作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古老的中国/沈的故事》首先以第一部中的功夫主题旋律作为引子,但在配器方面更加丰富与灵动,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随后优美的丝竹乐配合由皮影展示的亭台轩榭、紫气东来祥云缭绕,都生动地刻画了凤凰城的平静与美丽。随着饱含不祥色彩的和弦,崭新的旋律出现了,由胡琴演奏的这段表现反派主人公沈王爷身世的音调凸显出一种东方文化有的忧患情结与人文情怀。随着熊猫阿宝主题的短暂闪现,开始切入新创作的蓄势待发之音,一种山雨欲来、大***压境式的强烈张力扑面而来。令人不安的***鼓敲打以及之后神龙大侠主题的再次出现,都使听者感受到一种充满情绪的戏剧张力。比起《功夫熊猫》纯武侠味儿的英雄式开场曲来,这段《古老的中国/沈的故事》不仅情绪起伏更加大,而且脉络清晰流畅,结构更为严谨,同对沈王爷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性讲述紧密结合,颇有好莱坞黄金年代电影配乐序曲式的魅力,让人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次的故事中心将从积极向上的励志转向一种针锋相对的对决,中间所蕴含的思索以及要表达的情绪将更为复杂。可以说作为一个开篇曲,它的画龙点睛令《功夫熊猫2》的整体配乐水准能青出于蓝胜于蓝有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另一首作品《阿宝发现真相》这段音乐出现在阿宝在羊仙姑的帮助下,勇敢面对自己找到了身世的答案,在太极招式中,领悟天人合一之妙,与水珠共舞的一段。这段兼具抒情与叙事功能的音乐可以说是电影第一部中《圣泪池》的升级版演绎。因为正是在圣泪池边,乌龟大师悟到了天地真谛,创造了功夫。现在功夫面临着生死挑战,拯救功夫的重任落在了神龙大侠阿宝肩上,因此在设计这段音乐时,功夫主题、神龙大侠主题以及阿宝主题必然被作为旋律素材写进其中。该首作品先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将功夫主题通过人声合唱、弦乐、萧、双簧管等乐器加以呈现,接着阿宝主题与神龙大侠主题又一次亲切上演,在功夫主题再次深邃重现后,音乐立即进入了准备迎战的状态,节奏铿锵,旋律慷慨,由迷茫失落到信心满满再到豪情回荡,音乐完整形象地将熊猫阿宝身份转变为神龙大侠身份的这一过程刻画得神形兼备、惟妙惟肖。
二、武打动作场景
《功夫熊猫》第一部的开场曲《英雄》在片头伴随着片名和神龙大侠的白日美梦而来。这段旋律是影片一个非常重要的旋律标签,也是标志这部电影配乐成功的关键。浓郁地道的武侠风味几乎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两个老外之手,这种入骨入髓的创作使得整个作品的水准堪与已故电影配乐大师杰瑞•戈德史密斯的《花木兰》相媲美。由意境悠扬的笛声旋律以及鲜明的五声调式表现的功夫主题在乐曲一开始清晰准确地点明了中国背景。随着逐渐拉近的山水写意***景,流淌的旋律如同告诉听众一位老者即将讲述一个意味深远的中国故事。接着的旋律换由二胡主奏,琵琶、古琴点缀,这形象表现了侠士的孤寂风骨。短短的四十余秒,以铜锣启幕、笛声气势、二胡写意的中国戏曲开场式用法被作曲家拿捏得非常到位。随着短暂的四拍过渡音,音乐进入具有典型美国爵士乐风格的“神龙大侠”主题。在这一主题中,虽然弦乐齐奏出富于中国韵味的五声调式旋律,但富含现代音乐气息的架子鼓鼓点以及铜管乐器的配奏渲染,使这一主题呈现出完美的中西合璧的奇妙境界。配合着熊猫阿宝梦中神龙大侠惩恶扬善的江湖厮杀,听者会不自觉地随着架子鼓鼓点摇摆身体,情绪高涨地融入快意恩仇的武打场景。强劲的爵士鼓点、武打音效与富含中国韵味的五声调式与“呼哈”人声配和,这在之前的武侠片配乐中都是从未出现过的。接下来影片中各具性格的主题片段依次出现,先是人声合唱、弦乐、铜管共同铺陈的紧张意境,这在“太郎”越狱时进一步呈现并发展;接下来在古琴与变化了的神龙大侠主题的短暂过渡后,憨头憨脑的熊猫主题出现了,这一主题在《熊猫阿宝》中进一步展开;最后乐曲在欢庆主题与功夫主题的遥相辉映下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可以清晰感觉到,这些主题片段的所有旋律都采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写成,这比较西方的七声调式大小调音阶写成的旋律来说,具有极高的中国风格辨识度。这些旋律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在开场曲中闪现,而《功夫熊猫》第一部中的音乐也基本围绕这些旋律进行各种铺陈变化与衍生发展。
在两部音乐专辑中,描写正面对决场景的作品很多,如《师傅对决太郎》《桥》《阿宝对决太郎》《很多火炮!》和《阿宝与沈/面对面》等,但最精彩的莫过于描写阿宝、盖世五侠一行与沈王爷集团对决的《禅门对决》。在作品开始的十多秒钟,着力用阴森不和谐的弦乐与打击乐渲染反派力量,随后伴随着影片中阿宝一行分工合作以最快速度奔跑到港口阻止火炮出港。配乐中阿宝主题开始以弦乐拨弦出现,代表邪恶势力的长高不时穿插呼啸,阿宝主题则在不同音区、不同调上时断时续地出现,生动体现了双方势力你追我赶的动作追逐。随着崭新的音乐材料出现,速度开始稍有减慢,南美打击乐器高调频现,渲染了愈发危急的情势。可以感觉到急促的脚步已调整为更大幅度的跳跃。神龙大侠与盖世五侠的主题以及气势恢宏的人声、交响乐交织共鸣,将千钧一发的态势刻画得酣畅淋漓。随着音乐的缓和,功夫主题再次出现,但这只是短暂的闪现,随之而来的新一轮的追逐。群乐齐奏、群情齐发,功夫主题也以高亢的人声与铜管音色再次显现。激烈紧张的音乐带来了雷霆万钧之势,挑动了观众的每一个细胞。随后,短暂的休憩与宁静映照着水面上阿宝与沈王爷的巅峰对决。在之后的打斗场景中,典型的南美洲特色鼓点伴随着震撼的视觉效果,令观众完全深陷其中,热血沸腾。
三、搞笑逗趣场景
在《功夫熊猫》系列中,插科打诨是阿宝惹人喜爱的法宝,而负责渲染搞笑气氛的音乐也是系列电影的亮点,这样的乐章比较多,比如《让比赛开始》《饺子战士》《潜行模式》和《拱门监狱》等。在此以《训练阿宝》为例。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精彩地使用了各种打击乐器,在影片中出现在浣熊师傅训练熊猫阿宝的部分。浣熊师傅在偶然间发现可以激发阿宝习武潜能的秘密后,精心安排训练科目。尤其是“抢包子”一段,精彩的剪辑配合巧妙的打击乐,给观众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影片中阿宝为了得到食物,奋不顾身地做出蹬地、跳跃、瞠目、弄舌等各种从未有过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动作。为了配合这些快速的画面动作交替,音乐家在这里借鉴了中国传统打击乐曲目《龙虎斗》,用快速多样的短小节奏、高低错落的敲打撩拨,结合小型打击乐器丰富多变的音色组合,十分精确地配合着师徒二人的你来我往,将整个场面渲染得应接不暇而又妙趣横生。在本段音乐的结尾,温馨的功夫主题短暂回归,熊猫向师傅抱拳致礼,充满东方式的宁静音乐渲染了温馨的气氛。
此外,《熊猫阿宝》这首作品是大多数乐迷都很喜欢的一段场景音乐。是出现在第一部最后,字幕已出完,描绘浣熊师傅和阿宝在桃树下分享包子的情景。这段音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曲风洋溢着农耕社会自给自足式的欢欣愉悦。轻盈的拨弦以及演奏主旋律的扬琴那明丽的音色,都将听众带到了祥和轻松的境地。这首作品的主题采用的是中国音乐典型的“鱼咬尾”旋律创作手法。四句构成的旋律句式匀称整齐,环环相扣,明快流畅,探头探脑的诙谐音符将阿宝搞怪耍宝的秉性展现无余。当欢乐的阿宝主题第二次出现时,西洋打击乐器马林巴与扬琴同时演奏,仿佛潺潺流水的“叮咚”之声使音乐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中间的过渡片段更是充满情趣。中国戏曲中经常出现的吊镲、小锣、响板将中国式的幽默和调皮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西式的马林巴和大鼓则充分体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中西乐器混搭成趣,相互烘托。最后,乐曲又一次重复了阿宝主题,只是配器上更加丰富,优美的弦乐代替了扬琴,锣鼓等众乐器逐渐加入,场面愈加喧哗热闹起来,犹如欢庆最美好的节日。三角铁晶莹剔透的点缀,更是增添了流光溢彩的感觉,情绪较之前更加高涨饱满。乐曲最终停在拨弦声中,与乐曲前奏遥相呼应。此时银幕上表现的是当年乌龟大师点化浣熊师傅时种下的小桃树苗,如今已破土初立,伴随着逐渐消失的弦乐拨奏,无限无暖。
在配合一幕幕让人捧腹的经典场面时,作曲家或采用传统戏曲打击乐器敲出滑稽的锣鼓点,或加入蓝调桑巴的元素进行曲风变奏,或以多种音乐元素混搭模拟好莱坞间谍片的特征音响效果,使音乐喜感十足,让人不禁想起阿宝坐火箭进翡翠宫选神龙大侠,结果被墙挤歪了脸;在练功房被折磨得鼻青脸肿;休闲时间无辜被螳螂针灸到面瘫;在凤凰城和盖世五侠联手潜伏舞狮“吞”狼;在宫门监狱自导自演劝说两位大师联手抗敌却笑料迭爆;在宽街窄巷里歪歪扭扭横冲直撞……
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音乐制作上,音乐家使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与西方电子乐、管弦乐浑然一体,完美合璧,既照顾了东方的审美取向,又配合了西式快速变化的剧情节奏。作为外国人,汉斯•季默与约翰•鲍威尔可以如此准确如此地道地把握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精髓,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中国乐迷为这部电影配乐而兴奋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李晓平.浅论电影音乐与意境的创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3).
电影功夫熊猫篇4
关键词:《功夫熊猫》 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
美国梦工厂制作的主打中国文化牌的动画片《功夫熊猫》(1和2),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影片讲述的是喜爱功夫的大熊猫阿宝阴差阳错地被选为神龙大侠,走上坎坷的习武之路,战胜大反派泰郎,拯救和平谷,成为功夫大侠,挽救了功夫的命运,战胜了企***摧毁功夫、统治中原的沈王爷。伴随影片巨大成功的是热烈的讨论,或认为它是美国的文化侵略,或认为是好莱坞成功地诠释与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认为《功夫熊猫》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元素运用自如,生动地再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生活,值得分析。
一、儒家文化
(一)积极有为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儒家主张“有为”,强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功夫熊猫1》告诉我们:世界上是没有秘方的,无论是功夫秘籍,还是面汤密料,其实都不存在。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你就会收获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阿宝一直怀有功夫大侠之梦,是个十足的功夫迷,渴望成为功夫大侠。偶然被选为神龙大侠后,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具备良好条件,但是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迎接挑战。在盖世五侠和浣熊师傅的嘲讽和排挤中,备受打击,意志消沉,然而一旦受到点拨,他立马燃起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功夫的历练中。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这在影片第一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阿宝意外成为神龙大侠候选人,但其实是天道授予其“大任”。后来他所受到的种种打击和折磨,正印证了孟子的这句话。阿宝用他的意志坚持了下来,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影片第二部,水牛师傅和鳄鱼师傅畏惧沈王爷的火炮而不敢和阿宝一起出狱战斗,但阿宝毫不畏惧,他凭借不屈的信念与努力挽救了功夫。乌龟大师也对此作了很好的阐释:“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将来的,还不可知,而现在,却是上天的礼物。”我们活在当下,就要把握今时今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二)仁爱之心
儒家文化追求仁爱,崇尚至善至德。片中,比起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神龙大侠更需具备的是高尚品德。乌龟大师选择的是笨拙、憨实,因意外而摔落到现场的熊猫,因为他拥有谦逊、忠诚、正直的美德。[2]至于泰郎,功夫了得,又是浣熊师傅最心爱的徒弟和养子。泰郎应该是神龙大侠的不二人选,但是乌龟大师看出了他内心的阴暗。作为承担大任的人,必须心无杂念,饱含仁爱之心,这是泰郎不具备的。先天不足的胖熊猫阿宝单纯无比,心无旁骛,坚持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美德,这些都是乌龟大师所期望的品质。
影片第二部中大反派孔雀沈王爷也缺乏儒家的仁爱之心。他一心想灭亡功夫,统治中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不归路。阿宝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盖世五侠也怀着正义之心。五侠未经师傅同意便去阻拦逃狱的泰郎,体现出他们挑战邪恶、敢于担当的品质,后来他们坚定地和阿宝站在一起,战胜了邪恶的沈王爷。传统的儒家道德在影片中和谐地出现,潜移默化地融入观众内心。正是这种道德上的追求,才不至于使影片显得过于娱乐而缺少思想上的高度,同时这种积极向上的说教也更加符合现实社会追求的整体价值观。[3]
(三)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在这部电影里也得到了完美体现。如何将肥胖笨拙的阿宝训练成一个功夫高手,这着实是一件相当让人苦恼的问题。熊猫阿宝有着各种先天缺陷,毫无功夫基础,更有贪吃的毛病。师傅在偶然间发现了他“寻找食物”时的惊人潜力,于是用食物做诱饵激发其学习武功的潜能。阿宝才自发运用师傅教的各种技能去抢夺食物。这正应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4]儒家文化十分重视老师的作用,一个好的老师,通常能带给学生很大的帮助。
二、道家文化
(一)顺其自然
《功夫熊猫》中有很多充满哲理的台词,不少符合道家文化。在影片第一部中,乌龟大师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充满智慧的话语。在桃花树下,乌龟大师道:“是啊,看看这棵树,我不能让它为我开花,更加不能让它提前结果。”浣熊说:“但有些事情我是可以控制的,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掉落,我还可以决定在何处播种,那些可不是幻觉,大师。”乌龟大师回答道:“是啊, 但是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最终还是会长成桃树,你或许想要苹果或橘子,可是你只能得到桃子。” 乌龟大师说这段话也是在告诉浣熊师傅阿宝的成长同样会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强求,正体现了老子的“道法自然”。世间万物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也不要妄想去改变它。
乌龟大师多次提到“世上没有意外”以及“没有什么不可能”,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必然性。这种超脱于物外,不受人左右的正是道家哲学。在道家看来, 人如果顺应万物的本性而作为, 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依照其本性去做,即“顺其自然”。
(二)心如止水
道家历来主张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老子云“上善若水”。如果能做到心如止水,便能以柔克刚。影片第一部中,当乌龟大师听到手下汇报“有不好的消息”时,他却平静地回答:“消息就是消息,无所谓好坏。”他早已预感到泰郎要逃出牢狱,这是定数,必然会发生。他内心平静,不慌不忙,故能顺其自然。在浣熊向乌龟大师请教克服这场灾难的方法时,乌龟大师道:“你的思想就如同这水,我的朋友,水波摇曳时,它很难看清楚,但是当它平静下来时,答案就清澈见底了。”这表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在缭乱纷繁的世事中,只有心如止水,才能看清真相,心如明镜,静观其变,才能有所领会。阿宝最后能够战胜孔雀沈王爷的火炮,也是因为他领悟了“心如止水”的奥妙,内心平静地用至柔来克制至刚。沈王爷不解地问:“你是怎么做到内心平和的?我让你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我给你的人生烙上了抹不掉的伤痕。”阿宝平静地回答:“伤痕是会愈合的。”
乌龟大师“羽化成仙”的场景让中国观众感慨万千。它慢慢腾空,被飘舞的桃花瓣包围,渐渐消失,美妙绝伦,平静而优雅,让人动容。乌龟大师面对死亡,心如止水,将自己融入那寂寥无声、自然而然的变化之中,与大道融合为一。[5]
三、佛教文化
(一)因果宿命
影片第一部,凡是乌龟大师出现的地方,都有一些命中注定的意味,而这正是中国禅宗佛教的思想。乌龟大师反复强调的“世间无意外”,用佛家的宿命论来解释就是一切都由宿命轮回安排好了。乌龟大师劝导浣熊师傅:“你要相信他。”这个“信”字也是佛教的偈语。在影片中,当浣熊师傅听说泰郎会出狱的预言后,赶忙派了一只鸭子去监狱察看,要求加强警卫。可泰郎正是用尾巴卷起了鸭子掉落的一根羽毛开启了铁锁,从而逃狱。这正是乌龟大师说的:“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命运是逃避不了的,必须要自己去面对。“业”来时,“果”自受,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因果”。熊猫阿宝呆头呆脑,动作笨拙,尽管一开始只是个卖面条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注定成为拯救和平谷的英雄。同时,命运(destiny)一词在影片中出现了20次之多,强调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谁也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
影片第二部中的羊仙姑也颇为通晓因果宿命之道。正是她预言出了沈王爷会被一个黑白相间的勇士所打败。沈王爷为此杀掉了几乎所有的熊猫,然而命运的劫数无法改变,幼小的阿宝被藏在蔬菜篮内而幸存。最后,拥有强大武器的沈王爷在劫难逃。正如佛语所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二)顿悟
第一处顿悟是浣熊师傅打算培养训练阿宝,却不知如何着手的时候。当他走进徒弟的房间,发现阿宝用完美的一字马跨在房梁上,大快朵颐地往嘴里塞着酥饼。师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阿宝说自己只是想吃酥饼。猛然间师傅顿悟:用食物来激励、训练阿宝。第二处便是阿宝顿悟神龙秘籍的时刻。起初阿宝无法理解无字秘籍,后来鹅爸告诉自家面汤大受欢迎的秘密――没有秘方(nothing)。阿宝听完顿悟了:没有所谓的秘籍,只要你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那便是特别的。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功夫熊猫》两部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经过美国化的包装后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们现代人常对人生感到迷茫与困惑,其实这正是文化与信仰缺失的体现。如果能在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将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益。儒家的积极入世、发奋自强、对道德仁义的追求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更高昂的斗志与乐天的状态。像阿宝一样,遭遇挫折不轻易言弃,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陷入苦闷、欲求不满、不如意的时候,道家哲学则能给我们心灵安慰。我们要学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不强求,顺其自然。当然,传统文化中有些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比如佛教主张的宿命论,应予摒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有责任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孟轲.孟子[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168.
[2] 孙志逾.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之旅[J].电影评介,2010(1):50-51.
[3] 赵仕才.论《功夫熊猫》的中国意蕴[J].电影评介,2008(24):46.
电影功夫熊猫篇5
关键词 电影翻译 目的论 语言风格 美学价值
一、电影翻译的类型及特点
电影是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在我国,电影翻译作为翻译园地的一支新***,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始于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传媒多元化的时代。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速了外国影视作品的传播速度,外语影片也由原来的仅有译制片一种方式发展成为译制片、双语片(原语影片+目的语字幕)并存的格局。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一书提出,外国影视作品的翻译有两种途径:“译配解说”或“译配字幕”,即通常所谓的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译(subtitling)。配音,即保留影片的国际声,但舍弃原版中的原文对白,由配音演员根据对白译文按照角***绪和口型表演角色的对话。配音是在听觉上对电影源语言的补充。配音电影通常称为译制片。字幕翻译是指在外语电影播映过程中显示在电影画面下方,对片中人物对白的文字翻译。字幕翻译是对电影视觉信息的补充。这种形式的出现,使观众能够从听觉和视觉上全方位地把握电影的内容,感受电影的魅力。这类影片一般谓之字幕片。译制片便于目标市场观众轻松地欣赏影片。而字幕片的优势在于观众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电影作品。
电影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形式。除了遵循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它还受制于电影艺术的特殊性。电影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声音和画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电影中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转瞬即逝,观众通常没有时间思考。因此,电影翻译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聆听性、综合性(声画结合)、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或“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和通俗化”。其中,电影翻译“瞬间性”的特点在客观上制约了译者在翻译策略及手段上的选择。译制片由于口型和音节的约束,译者必须在措词和句子结构上根据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调整,从而配合片中人物的动作及口型。同时,为了体现电影翻译“口语化”的特点,使对白译文适合口语表达,充满生活气息,译者还必须灵活处理原文信息,通过增补、解释或省略等方法,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电影翻译的“聆听性”要求对白翻译应自然流畅,让观众听着顺耳,符合目标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应选择通俗的词汇,避免使用生涩的辞藻和俗语以及观众感到陌生的外文典故。与译制片不同,字幕片翻译是将影片中人物的口语对白向书面语转换,虽不受口型的限制,但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时间上的限制指语言和***像必须同步配合;空间上的限制指的是屏幕上可容纳语言符号的数目。由于时空上的限制,字幕翻译应做到译文地道、流畅、易懂。翻译时同样应挑选通俗易懂的词汇,还要尽量避免使用俚语和方言,用明白晓畅的大众化语言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把握语句的含义,而不需要琢磨半天,保证观众在理解对白的同时又不耽误欣赏画面和音响。总之,无论译制片或字幕片,其目的都是把外国的电影译介给目标市场的观众,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
二、电影翻译的目的原则和技巧――以电影《功夫熊猫》汉译为例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并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此后,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人类活动。他还特别强调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在威密尔的“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mitters)来指各种各样的跨文化转换,将翻译视为一项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作为文学翻译特殊形式的电影翻译,其目的是帮助观众轻松观赏外国电影,了解异域文化,并有利于制作者实现其商业价值。下面以美国电影《功夫熊猫》的电影翻译为例,分析译者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通过丰富语义、再现原片语言风格和美学价值的翻译手段使影片取得巨大成功。
2008年夏。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获得美国当年动画电影的最高首映票房。这部典型的美国式影片中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功夫”和“熊猫”,并将其包装在绚丽的视觉效果和极富娱乐性的故事情节中。电影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在古代中国的和平谷,面馆伙计熊猫阿宝天天梦想成为武功盖世的功夫皇帝。适时。谷中高人乌龟仙师掐指一算,预感到江湖告急,于是决定召开武林大会推举一位武林高手带领大家抗击恶人。没料想,本是去英雄大会凑热闹的阿宝,竟误打误撞成了乌龟大师任命的拯救和平谷的龙战士。当被大魔头黑豹逃出牢笼。发誓血洗江湖之际,阿宝却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保护和平谷百姓的使命。最终,他不负众望,为民除害,圆了自己的侠客梦。影片中。国人眼中动作迟缓、憨态可掬的熊猫摇身一变。成了功夫之王。众多的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于影片中。丝毫不令观众感觉有穿凿附会的嫌疑。该片在中国同期上映,获得巨大反响。其中文配音版因其传神的口语化翻译深受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流传有不少《功夫熊猫》英文原声字幕版本,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与配音版相比,译文的诙谐幽默程度毫不逊色,各有千秋。下面选取电影词的中文配音版及字幕版译文,探讨电影翻译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如何实现文化交流和商业价值服务。
1、丰富语义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并不是以原文本为基础的符号翻译。而是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电影《功夫熊猫》虽然集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它始终是“美国造”。由于该片的喜剧定位及全球市场策略。片中对白基本上遵循西方人 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措辞多较平实、口语化。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译文过于简单直白,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语言的感染力将大打折扣,因此,译者应该从本国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尽量在保留原文主要内容的同时。力求增加语义层次,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生动。请看以下几例:
例1:Legend tells of legendary warrior whose Kung Fu skils were the stuff of legend,He trave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
(配音版)传说中有位传奇大侠,他武艺高强,一身传奇功夫。他云游四方,寻找实力相当的对手。
(字幕版)相传有位传奇大侠,他的功夫出神入化,他浪迹天涯。一路行侠仗义。,又译:传奇故事传诵着一名传奇武士,他的功夫无人能敌。谓之传奇。他走遍天涯,独孤求败。两种译文中。译者在充分理解剧作者意***的基础上,对原语句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将英文长句拆分为几个短句。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另外,译文中多使用四字成语,语言简练,而且“武艺高强”、“云游四方”、“出神入化”、“行侠仗义”和“独孤求败”等均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武侠词汇,契合了全片的功夫主题。字幕译文并未完全忠实于原文,译者采用归化策略,在个别字词的处理上煞费苦心,没有将“stuff”、“in search of”等词精确直译,避免了译文的平淡无味。译文对原文语义的丰富符合该电影的创作主旨,既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使原本平淡的语言摇曳生姿,配合画面,更加传神。
例2:Master Wu Gui:I’ve had a vision Tai Lung will return
(配音版)乌龟大师:我预感大龙会杀回来。
(字幕版)乌龟大师:我预感到黑豹太郎将重出江湖。
配音版“Tai Lung”译为“大龙”,说是音译似乎有些勉强,倒是和广东话里“大龙”的发音接近。“龙”一词在中文里是褒义词,在英语文化里却是邪恶的化身,不知译者是做何考虑。字幕版译为“黑豹太郎”,该译文不但将隐含的信息明示给观众,而且。通过增加“黑豹”一词,既点明了它的身份“豹子”,同时“黑”字还点名了“太郎”的恶人身份。因为在汉语里“黑”字总让人联想到“邪恶”“黑暗”,如“黑市”、“黑名单”、“黑社会”等。
另外,片中五位侠客,猴、螳螂、蛇、虎、鹤,在配音版中译为“金猴、螳螂、灵蛇、娇虎、仙鹤”。除“螳螂”一词可能受字数和节奏的制约外,其他动物词汇前都增加了修饰语,反映了它们诸如颜色“金”、性别“娇”、特点“灵”等。字幕版译为“美猴王、幻影螳螂、禅灵鹤、俏小龙、悍娇虎”,译文更加书面化,但效果可谓异曲同工。
2、语言风格的再现
译制片译者不但要保证译文对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应根据电影类型的差异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使片中人物的对白符合影片整体风格。对白是电影的主体。对白的风格反映了影片的语言风格。成功的电影作品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能够塑造出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也是一部成功塑造人物的作品,所以对白译文还应尽量做到与人物性格身份相符,使观众能够享有和原语观众相似的审美感受。相对译制片,字幕翻译在语言风格化、性格化方面的要求略低。《功夫熊猫》是动作、喜剧、家庭等类型电影的集大成者,有报道称,该片放映中,电影院里每隔几分钟就会传出笑声,该片的喜剧效果可见一斑。请看下例:
例3:You picking on my friends?Get ready to get thunder.I am coming at you with crazy feet Come on.I am a blur You’ve never seen bearstyle.You’ve only seen praying mantis or monkey style or I should come at you snickecy-snake.
(配音版)你敢欺负我朋友,我打得你满脸桃花开。我用脚丫子问候你,我看你怎么办。我左晃,我右晃。你没看见过熊猫拳吧,你只见过螳螂捕蝉什么的,或试试猴子耍宝。或者来下金蛇狂舞。
(字幕版)居然想找我兄弟麻烦,找死吧。让你尝尝我无影脚的厉害。你把我惹毛了,让你见识下熊拳。大概你也只看过螳螂拳、猴拳、蛇刁手。
这是熊猫阿宝被选为“龙战士”后,浣熊师傅希望吓退他,带他到练功房,希望给他个下马威时的对白。配音版译文非常活泼、幽默。“我打得你满脸桃花开”、“我用脚丫子问候你”、“螳螂捕蝉”、“猴子耍宝”等表达法活脱脱将一个不会武功,却又死要面子的阿宝淘气调皮的性格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原文中“Come on.I am a blur.”译作“我左晃,我右晃。”。与画面中阿宝的笨拙的动作相映成趣,非常搞笑。电影字幕版中该句完全省略不译倒无不妥,因为银幕画面完全可以补充这个信息。但将“bear style”译为“熊拳”则有硬译之嫌。从上下文可以看出,阿宝是指自己的那几招。又如: 例4:I see you like to chew.maybeyou should chew on my face!
(配音版)你好象挺爱吃,那你干脆吃本大爷一拳。
(字幕版)既然你那么爱吃,有种就吃我的拳头。
例5:Then he spoke,“enough talk!Let’s fight!”
(中文配音版)他就开口了‘“少废话!尽管出招,拿命来!”
(字幕版)他语出惊人:“少罗嗦,接招!”
此两例为阿宝在梦境中俨然已是武林高手,一恶人对他言语挑衅时的对白。例4配音译文中添加了“干脆”、“本大爷”。而将“chew on my face”意译为“吃拳头”,配合银幕上貌似牛魔王的恶人嚣张的表情,非常传神,极富口语色彩。字幕译文的口语化色彩稍弱,但增加的“有种”一词,同样吻合了说话者的语气。例5中,原文只有短短两句。掷地有声,干脆利落,熊猫阿宝的侠客气质跃然纸上。如直译为:“说够了,开打!”力度上太弱,不符合阿宝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豪杰气势。配音译文为了配合画面效果,将原来的两句增加为三句,“少废话,尽管出招,拿命来!”语气同样果敢,“拿命来!”三个字出口时,正好配合片中阿宝起势出招的画面,实现了原文与译文语气和语言风格的统一。字幕译文在语气上稍弱,但措辞的选择上同样体现了武侠片的风格,仍不失为佳译。
3、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电影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学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必须致力于审美效果的传 达,但语言形式上的美在翻译中很可能丢失,基于语言文字结构本身的美只能在充分理解原作形式因素蕴涵的美学特征及审美功能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加以再现。电影中语言结构的美主要体现在双关、音韵和其他文字游戏中。以下是原文中兼有双关和音韵的例子:
例6:“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That iswhy it is called p resent”
上例英文原文句中押韵,很有韵律美。而且“present”一词多义,既有“礼物”的意思,也表示“现在,现今”,此处为一语双关。原文中的音韵和双关都是翻译的难点。配音版将该句译作“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象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该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语句结构,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句为直译。但是由于中文和英文押韵方式上的差异,原文的节奏感基本上没能保留。第二句根据当时的情境及人物动作对原对白做了自己的诠释,丰富了语义,通过“今天”一词的重复,算是对原文音韵美的一点挽救。可惜。原文中双关因语言文化的差异。难以形神兼备,只好意译了。此一译的长处是能与处于近景的人物口型吻合。字幕版一译“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今日之日胜现金”另有字幕译为“俗话说: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而眼前是上苍所赐,好好把握这份厚礼。”字幕翻译在美学价值的再现上更胜一筹。两种译文都属文白相间,很有节奏感,其语言庄重、正式,充满禅宗哲理。其中一译尝试翻译原文中的双关用法,译者巧妙地使用了汉语中两个同音异形词“现金”和“现今”,不但制造出诙谐的效果,也很有时代气息,但是如果银幕上以乌龟大师武林宗师的身份说出这番话,似乎有失庄重,不过,观看原版加字幕的观众兴许会会心一笑吧。
同样,译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译文呈现出别样的美感。
例7: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it.
(配音版)越想逃避宿命,越会在半道上和宿命撞个正着。
(字幕版)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上例仍是片中屡屡妙语连珠的乌龟大师所言,宇幕翻译包括可在理论上分开而实际字幕翻译采用文言文,虽有可能造成一些观众的理解困难,不过字幕翻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是将原声口语加以浓缩的书面译文。而且,以乌龟大师的寿高、望重,译文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自成一派。反观配音译文,语言更口语化,考虑到本片为功夫题材的动画电影,受众面广,其中还包括许多低龄观众的缘故,也算不错。译文中的“越……越”的结构为译文增添了节奏感,是不错的尝试。正所谓“译者翻译的关键在于:第一、保证意义的对应转换,二、发挥译文的优势。”
电影功夫熊猫篇6
[关键词]电影;《功夫熊猫》;认同;中国文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密切渗透,不同文化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源于生活而再现生活并具有大容量、高质量和快节奏特点的电影日渐成为最有效的传播文化的方式、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和强大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治、文化优势占统治地位使得其文化成为主流强势文化,好莱坞影片为求其商业利润最大化和意识形态的需要,在“再现”他者文化(相对于美国中心文化而言的异质文化或边缘文)时,常以不同方式对他者文化进行改写。如由阿拉伯神话改编而成的《阿拉丁》在一个由阿拉伯性符码所堆砌的想象空间里上演了一场阿拉丁从流浪汉到王储的个人主义美国梦,而阿拉伯灿烂文化却遭遇了扭曲和肢解;(周琳玉,2006)取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木兰辞》的《花木兰》,将中国的本土文化和习俗,及其固有的价值观灌注到一个以勇敢和爱情洗刷耻辱的故事之中,从而保证了票房收入。(McGreal,1998)这种文化中心主义使得其他弱势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不能实现真正平等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这不利于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建立,也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及彼此文化的建设和共同发展。
然而,令世人关注的2008中国奥运年,继《花木兰》之后第二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其影片里从各种角色到所有背景几乎完全是中国的元素(如中国式的称呼师傅和乌龟、水墨山水背景、祥瑞动物、面条、功夫、鞭炮、鼓、书法、庙宇、灯塔、针灸、杂耍、青砖白瓦、店小二、轿子、包子、儒家道家思想等等)让观众难以辨别这样一部动画片源于好莱坞的梦工厂和受世界强势文化影响的导演之手。而其高票房收入无疑颠覆了好莱坞动画片对他者文化改写的历史,给观众及影界人士对他文化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如导演马克・奥斯本所说,“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渴望用最贴近中国文化的手段、最轻松愉快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及其文化,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尊重他者文化及对他者文化的认同给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话搭建了一个平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梦工厂影片《功夫熊猫》里动物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影片中蕴涵的中国式的哲学思想和,以解读影片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并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该对“他者”文化持包容的态度,以相互借鉴及共享文化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异质化的和谐生态。
二、从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谈电影《功夫熊猫》对他者文化的认同
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和文化传统及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一些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有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确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电影《功夫熊猫》中呈现的龙、乌龟、老虎、鹤等动物,都是典型的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某种心理满足和愿望;而此类动物在西方文化中并未有任何特殊的含义。然而,观毕电影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并没有用西方文化中具有类似象征意义的动物词汇进行置换,这种尊重他文化的行为,体现了影片对他文化的认同。
1.龙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残暴和残酷的象征,它是一种被描述为有着长角、蝙蝠的翅膀、晃动的爪子和蛇尾的怪物,通常在最后都会被杀死。因此,杀死一条龙被视为英雄行为。英语中的短语the old dragon指魔鬼或丑陋的泼妇,chase the dragon指吸食鸦片和***的行为,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否定意义。
而《功夫熊猫》中等同于功夫之王的龙斗士所蕴涵的积极文化暗含则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它是权力、尊严、***腾、幸运和吉祥的象征。依据中国古老的传说,龙是一种可以在空中飞、在海中游的动物,它甚至有权力控制风和雨。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传奇神话的生灵,是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物。在封建时期,皇帝把它当做自己的真身,自称为“真龙天子”,出现了各种含有“龙”字的短语如龙袍、龙体、龙王、龙庭等;平民百姓把它当做自己的神灵,每每在祭龙求雨时,表现得极为的虔诚。作为力量与精神的象征,龙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赛龙舟、舞龙灯等游艺活动。同时龙一直被视为祖先,这就是为什么海内外的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不仅如此,龙已经成为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形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外形充满力感、动感和美感的“龙文化”。
2.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夫熊猫》中师傅的五大徒弟之一的大师鹤为道教引入神仙世界,被视为出世之物,是高洁、清雅的象征,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得道之士骑鹤往返;修道之士,以鹤为伴。唐代诗人杜牧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而北宋高士林逋更是隐于浙江西湖的孤山,30年中足迹不及城市,终身不娶,以梅鹤为伴,享有“梅妻鹤子”的美誉。由于鹤跟道教、神仙有着密切的关系,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被视为长寿之物,父母会给孩子取名叫“鹤龄”“鹤年”,希望孩子长命百岁。鹤还常常与松结合,象征着坚定、长久的生活,短语如“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成为对高寿者的赞辞。而在西方文化中,鹤则没有类似的联想,可见影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乌龟
在西方人眼中,乌龟仅仅是行动缓慢、不引人注意的小动物,但《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的睿智及其“世上无巧合,从来就没有意外,一切皆有可能”等经典话语给所有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正与中国文化所赋予乌龟的象征意义相吻合。由于乌龟上面的壳是圆的,下面的身子是方的,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因此,古人觉得乌龟通灵,沟通天地,可以用来占卜。这样,古人就抓来乌龟,把壳取下,在上面钻个小眼,放在火上烤。根据壳开裂的纹路,预测吉凶。古人认为,“龟者,神异之介虫也,玄采五色,上隆像天,下平像地”,“左睛象日,右睛象月,知存亡吉凶之忧。”说它“生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尚在蓍丛之下。”(程裕祯,1998)因此后世把龟作为长寿和预知吉凶的神物。汉代以来,以“龟龙”比喻人中英杰,以“龟龄”比喻高龄。
4.老虎
在东方文化中老虎被视为王,被视为果断、强大、活力、威猛用武和权威性的象征。在远古时代,有各种不 同的传奇英雄,如“武松”,他们打败了老虎,这被视为英雄行为。作为勇猛威武的形象,老虎自然成为英勇作战的将士们的象征,故有“虎将”“虎士”“将门虎子”之称。其次,老虎代表权威,成语“伴君如伴虎”(随同皇帝是可怕的,因为如同伴随着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马,老虎也得掰掉牙”(如果有人敢拉皇帝下马,如同拔下老虎的牙齿)。这些例子不仅证明老虎是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显示出老虎拥有如同国王般不能受到挑战的尊严。
而在西方文化中,狮子取代了老虎的地位成为百兽之王,象征着强大的太阳神,也象征着权力、庄严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很少提到老虎。电影《功夫熊猫》中拥有最高功夫代表之一的Tigress在太郎逃出监狱袭击和平谷时所体现出的无畏勇气,无疑证明了导演对老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认可。
三、从哲学思想及谈电影《功夫熊猫》对他者文化的认同
哲学思想是历代哲人们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认识,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无穷智慧,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品格,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体现。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是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之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说和,并通过其文学作品、电影、艺术品等展现出来。按理,此部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应充分宣传西方的哲学观和,但事实是影片中,中国式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学说)及宗教(佛教及道教)所散发的潜在魅力让观众无法抵挡。
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和中国文化史上第一学说的儒家学说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师傅对龙斗士熊猫的训练正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即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喜好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以期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师傅发现熊猫在心情不佳时喜欢吃,在吃东西的同时内在的潜力得到进发,表现出极大的功夫天分,因此在传授功夫秘笈的过程中用各种吃的东西做诱饵,借以激励熊猫的斗志和潜力,并使其逐步从功夫的门外汉朝功夫大师迈进。
同时熊猫通过“相信自己,人人都能成为大侠”的
“禅”式自我领悟,最终成为真正的龙斗士,受万人仰慕的大师。而这种领悟正是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主张的体现,“尚静悟,贵解脱,以入定为工夫,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静心空,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斯无恐怖矣,无恐怖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变无方、随机生巧。如是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不动其气。”
影片中充满无限神秘、人人梦想得到的功夫秘笈龙之典,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霎那却发现是一纸空白,就在大家莫名其妙时,熊猫父亲告诉其面条祖传秘诀的那句话“真正的秘诀其实没有任何秘诀”让熊猫茅塞顿开,原来“无即是有”,最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自信心打败了太郎。这种“无即是有”的主张与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道教的“道”的主张不谋而合。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它无所不在,无所不生,不所不化。
电影功夫熊猫篇7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由派拉蒙、梦工场动画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以其中国特色的幽默,3d动画制作精良、诸多一线好莱坞影星参与配音火爆全球。《功夫熊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文化,并在中国掀起一阵观看《功夫熊猫》的热潮。
截至7月14日,输人关键词“功夫熊猫”,google上显示约有962,000项符合功夫熊猫的查询结果,至少可以说明《功夫熊猫》的影响力和人气。
一部美国人制作的影片,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之深厚,对中国功夫之热爱,对熊猫宝贝之真情让人惊叹!在这部影片中,无处不融汇着符号学的思想精髓及其巧妙运用,再一次体现了符号学在影视艺术中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符号学与传播学
1、符号学。符号学可以作为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名称,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研究方法,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表示科研策略和科研方向。符号学做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源于西方,有两大创始人。其中之一是美国的皮尔士,在实效主义的基础上,皮尔士建立了他的符号学理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把这一符号学体系化。这一派符号学逻辑和技术倾向比较强,直接影响了在二次大战中开始形成的控制论和信息论。符号学的另一位创始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他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始祖,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64年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的问世,标志着符号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2、传播学。传播学萌芽于20世纪的初期,成型于20世纪的中期,繁盛于20世纪后期。有三大来源:其一来源于以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行为科学;其二是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其三是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被誉为四大先驱,施拉姆被誉为集大成者。传播学有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给传播学下了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大众传播的发展在今日使人们空前地关注意指的广泛领域,而与此同时,语言学、信息学、形式逻辑以及结构人类学等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符号学在这种情势下呼之欲出,就不再是几个学者的异想天开,而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要求。”显然,大众传播的空前发展为讨论符号学提供丰富的语境,而符号学不仅是传播学的方***之一,而且应当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可见符号学理论传播学息息相关。
二、电影与符号学
随着符号学的发展,法国符号学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正从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分析层次进入电影研究,于1964年发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克里斯蒂安·麦茨是电影符号学创始人。麦茨认为,电影不是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否定了电影的自述性),而是内部有着约定性的符号系统。电影语言虽然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的本质相似,由此决定电影艺术创作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和常规,而这套程式便是电影的符号语言。
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是: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第二符号学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克里斯蒂安·麦茨,他把精神分析研究结合到语言学中去,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
三、《功夫熊猫》中符号学原理的运用
电影《功夫熊猫》的马克·奥斯本和约翰·斯蒂文森找准了中国功夫和熊猫两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奥运背景下进行创作,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此,笔者将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第二符号学原理等理论来分析《功夫熊猫》中符号学的运用。
1,《功夫熊猫》中的符号分析。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符号学方面的分析:剧本、技术、风格、受众心理。其中剧本和技术主要属于结构符号学分析,影片风格及受众心理主要属第二符号学分析。
首先,剧本由一条主线结构贯穿始终。片头由阿宝的大侠梦为起点,巧妙串联并引出了“选龙之武士武林大会”,各个角色陆续出场,并在适当的时候发生交集。片中无数伏笔和巧合纵横交错,阿宝机缘巧合的被乌龟大师指定为“龙之武士”。这种对电影符码的划分,是对结构主义电影学原理的运用。对叙事和外延进行分析,使电影语言系统化。影片用幽默风趣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物的奇特故事。可以说这是一部夸张中带着疯狂的喜剧动画,但并不失符号的逻辑性,人物与人物的出场搭配都是合情合理的。例如,乌龟大师谈到太郎可能会逃出监狱从而引出洗熊师傅派人去查看,因而导致太郎逃出。每个剧中人物的出场都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切人点,使影片中的人物关系环环相扣而由此产生特殊环境下的幽默感,比如阿宝偷吃饼干、抢包子吃,处处都是中国式的幽默。
剧本对青年人的励志作用。《功夫熊猫》就是讲述了一个梦想的故事。一个因为怀揣梦想,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展现了一个“救世熊猫”是如何练成的。
其次,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影片的环境设置、人物造型设计、3d动画画面、背景音乐、配音都很独到,很有中国特色。
影片的环境设置上,影片的场景十分的唯美,而其中主要场景都是按中国实景绘制的。
人物造型设计:虎妞,豹子和院熊师父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习惯,虎妞,豹子和院熊师父还适当加人了心理描写,角色形象十分丰满,特别是熊猫小波,国宝面部表情极为丰富,每一个器官必要时都会说话,可爱至极!和平谷内的五大护法是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蝗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生动形象。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优美动听,大多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影片开始、结尾和中间的音乐都十分的好听,大量采用了竹笛、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听来十分的优美,和精致的画面可以说是相映成趣。
影片的配音也值得称赞。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后期的配音是成功的关键,这部动画片的配音阵容相当豪华,除了美国重量级的影星加人,成龙、刘玉玲也为片中的角色配音,增加了一丝中国味道。
此外,影片十分注重观众心理分析:《功夫熊猫》从观众的心理出发,是一部励志主题的电影,面条世家出身的熊猫,意外被推举为救世英雄,功夫学得一知半解,邪恶雪豹已步步紧逼,而传说中“神龙秘籍”不过只是一纸无字天书。大敌当前,龟仙升天,师傅重伤,最后阿宝只能靠一己之力对决雪豹,虽夸张但却合理,而“邪不胜正”从来都是功夫电影的传统,结局自然皆大欢喜。正义战胜邪恶,符合受众心理。
不仅体现在道具和情节上,影片的风格本身都与精神分析学紧密结合,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人动态的内涵考察,对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都做了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才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除了在影片的风格,作者在创作时也用受众心理学对观众的心理做了分析。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作者对第二符号学的良好把握和运用。
《功夫熊猫》作为一部好看的影片,不只是擅长于单方面倾诉,而是通过布署让观众参与其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主观干预,认真地取悦观众,给观众互动与冲突,给观众在影院带来新的感觉。同时,作者对效果也预先做了仔细的分配,每隔几分钟观众就会笑一次,基本上都达到了导演预期的效果,这说明主体观看过程与主体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互动性的,通过分析观众心理来创作,通过创作来干预观众的观看过程,预知了市场效果,通过观众的口口相传,赢来了赞誉与高票房。
2、符号学运用现实可行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对符号学有着良好的把握和应用,无论是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结构分析,还是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都代表着导演对电影的一种新的尝试,在符号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从观众的口碑、票房的火爆和影评人士的一致好评中,我们可以看出《功夫熊猫》的成功。这说明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影片创作会让作品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上都更具有结构性。在同等条件下,这种结构性会让故事讲述的更精彩,更具有逻辑性美感。而运用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法使影片牢牢地把握住观众的心理,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四、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运用对电影发展的启示
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内地上映仅10天,就取得9688万元的票房佳绩,成为近年来最卖座的进口动画片。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对符号学有着良好的把握和应用,无论是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结构分析,还是第二符号学的精神分析都是在符号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给中国电影重要启示,这也正说明了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的重要作用。
电影功夫熊猫篇8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电影功夫熊猫篇9
@赵半狄:盘点一下抵制《功夫猫2》到今天的成果吧:首映式泡汤,梦工厂CEO,主创茱莉等被拒,票房缩水成为事实。卡森伯格的健忘症想必有些好转。一些人跳出来指责我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比如拿着美国绿卡、护照,在国内混吃混喝的洪晃之流……挺好笑。但现在还不是清理战场垃圾的时候。
@赵半狄 :北京电影学院颁奖礼上, 孙立***院长,北大教授孔庆东,赵半狄三人联名书写致中国家长和孩子公开信:“六一”去看大自然,不看《功夫熊猫2》:这部美国电影正努力占有这一节日,达到他们设定的圈钱六亿的目的。纯真的“六一”不能成全贪婪的“六亿”!请大人们转发一下吧。
@章诒和:北青报:截至昨夜零点,上演9天,11天的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票房突破9亿。今年除“让子弹飞”口碑票房都好,其他的概不理想。“赵氏孤儿”“新少林寺”“倩女离魂”三大古装片招来的是骂声。“关云长”被认为是伪大片,“战国”也是恶评。中国电影在品质与诚意上都值得质疑。
@李晨nic:功夫熊猫真的很好看!又在中国创下票房记录!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是外国人拍的?为什么都说英语?有人愤愤不平抵制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节!我倒觉得没那么严重!只是,我们什么时候能拍出一部3D《蜘蛛侠》然后在美国创下票房记录呢?哦....目前我们拍出的3D电影,只有《***团》……
@人大张鸣:既然我们拥有那么先进的文化,那么悠久的文化传统,干嘛老是愤愤于人家在文化上侵略你?你弄一个电影,侵略一下别人,看看人家是不是像我们这样神经?
@三联生活周刊:至于被《纽约时报》影评专栏赞誉有加的青山竹林、亭台宫殿,《功夫熊猫2》动画艺术总监雷蒙德・齐巴赫也毫不遮掩地指着自己的手稿对本刊记者说,这些竹林是《卧虎藏龙》里学来的,那部分宫殿就是在模仿《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某个建筑。“这就是我对中国武侠电影的致敬之意。”
@徐小平:看完《功夫熊猫2》,我对好莱坞把握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叹为观止。我看到的是:一旦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电影工艺相结合,能创造多么伟大的艺术!至于中国人自己为何没有创造这么好的东西,well,我们虚心学习、奋起追赶就行了。既然我们没有把资本论的作者当外人,我们也没必要把一部好电影的作者当异己。
@般若书院徐幸起:针对赵半狄,孔庆东公开抵制《功夫熊猫2》。《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以头条评论感慨“这种喊着民族主义口号的抵制行为,即使不去怀疑抵制者的动机,也无法让人不怀疑他们的见识”,“儿童节这天,最大的主题便是欢乐,如果一部影片能带给这些纯真的心灵以欢乐,不妨让他们大方地进电影院吧。”
@罗天昊:最近,《功夫熊猫2》热映,井底蛙赵半狄称美国“文化侵略”伤害了国宝。其实,大熊猫长期遭受的伤害恰恰来自中国 ,经常被作为礼物送人,几个人了解它?看看功夫熊猫,心态性格多像啊,拍这片的人,一定用心爱它,赵半狄是霸占,不是爱,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不出来?
@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表了博文 《抵制“功夫熊猫”是文化虚弱的表现》 - 《功夫熊猫2》又遭抵制了这次还是赵半狄,他先是花钱在报纸打“广告”来抵制,又是找帮手联名抵制。当然,以本人的小人之心,也不知他究竟是给电影做广告。
@2008相忘江湖:无论赵半狄、孔庆东、孙立***怎样又哭又闹呼吁“抵制”,仍挡不住《功夫熊猫2》首个周末票房就超1.2亿人民币。最触动人的是它对剪纸、皮影、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你们呼吁抵制的时候,咋就不考思下,为什么这些好东西没能在中国得到传承和发扬,却在美国人手里风生水起?
@皮三动画:有些说法我个人很不喜欢,比如支持国产动画,为什么要支持呢?就是因为你是国产么?作品还没见人心里就短了半口气,出去还咋混?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国产汽车照相机各种山寨apple?还不是因为不好用么?技不如人就练技,说多了就成了口技,民族主义不能救动画啊,观众买单的时候是现实残酷翻脸不认人滴。
@南方都市报娱乐部:【今日娱论】中国观众全然不知,引进的分账大片分给原片方的只有17%,更不要提这17%还要再交10%的税。如果好莱坞想在中国内地用《功夫熊猫2》赚走1亿美元,内地票房至少要达到42.5亿元。而目前的成绩显然不能让梦工厂开心。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好莱坞大片的主创人员一般不来中国内地。
@杨本本:《功夫熊猫2》上映第一天,票房粗计4000万元左右,可谓来势汹汹。但也遭到声讨,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公开要求抵制,表示该片是美国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此说法还得到了北大孔和尚的支持,他撰文称,好莱坞把中国的符号拿去用,反过来还继续征服你,不仅在赚你的钱,洗你的脑,还要征服你的心。
@功夫电影:【不要“功夫熊猫”难道要“熊猫京京”】功夫熊猫。“六一,属于纯真,不应成为好莱坞精心设下的摇钱档期,千万不要让下一代的头脑被美国快餐***!”赵半狄一如既往地抵制着《功夫熊猫2》,就和他在2008年抵制。
@家长周刊:凭着好莱坞的老套路和新学的中国功夫,《功夫熊猫2》想要在中国完成其六亿票房的圈钱目标似乎并不是梦。这不仅让赵半狄郁闷,也让观众们感慨,中国有功夫、有熊猫,为什么没有《功夫熊猫》?
@天佑中华A:【求侵略、求洗脑】赵半狄孔庆东公开要求抵制看《功夫熊猫2》简直是脑子进水了,典型的弱国心态自卑心理。既然人家的《功夫熊猫2》能侵略你的中国文化,你们的《***伟业》为什么不能侵略美国文化?世界观都跟世界相反,还吵吵抵制,拿个大顶,看看世界是什么样子再说话吧。
@财经网:【功夫熊猫2:外国人教中国人使用中国元素】无论赵半狄、孔庆东、孙立***怎样又哭又闹呼吁“抵制”,仍挡不住《功夫熊猫2》首个周末票房就超1.2亿人民币。最触动人的是它对剪纸、皮影、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为什么这些好东西没能在中国得到传承和发扬,却在美国人手里风生水起?
电影功夫熊猫篇10
功夫、面点、针灸、爆竹、杂耍、书法、青砖白瓦……老外眼中这些中国文化的表征符号,在影片中被梦工厂运用得无孔不入。尽管对某些“中国元素”的解读,在中国观众看来有些班门弄斧,但是依旧不妨碍阿宝成为新一代的“动画英雄”。
“无厘头”式的动画想象
如果用成人严谨的思路去思考动画片的想象世界,《功夫熊猫》会成为“新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鸭子、兔子、猪同住在一座城里,为什么熊猫阿宝的爸爸是鸭子,为什么阿宝的师傅名字就叫“师傅”?不过,捧着爆米花的观众根本没有时间在意这些“无厘头”。
配乐大师汉斯·泽莫排山倒海式的音乐,快节奏MTV般的画面剪辑方式,动物主角夸张的表情,飞檐走壁拳脚中的插科打诨……闪现眼前的种种疑问,瞬间就会被应接不暇的声画效果和快乐的情绪淹没。就算出现几个特写,让影片节奏稍稍放缓,技术上的进步也能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喔,看熊猫皮毛的细节,表现得还真不错。”
有趣的是在动物集体逃亡的时候,被愁云惨雾包围的熊猫阿宝,忽然问鸭子爸爸:“有时候我也在想,我究竟是不是你生的。”鸭爸的脸顿时扭曲,看似百感交集,然后郑重地说:“你长大了,是时候告诉你你应该知道的事情了。”他机警地左顾右盼,最后缓缓道来:“鲜味面汤的祖传秘方就是没有秘方,什么都不放!”这样的“大喘气”桥段,无疑让竖起耳朵希望找到鸭爸熊猫娃真解的观众,瞬间释放紧绷的神经,欢笑也就情不自禁地迸发了。
给“功夫世界”的一封情书
很难相信《功夫熊猫》的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没有来过中国。不过他从小就是个“功夫迷”,也毫不掩饰对功夫世界的敬仰之情:“《功夫熊猫》是献给中国的一封情书。”他悉心钻研中国画、建筑、雕刻,使得《功夫熊猫》的美术“相当中国”;聘请功夫高手给动画设计上课,也让观众看到“熊猫”中一招一式经典香港功夫片般的精准和力度。
重复经典是步入成熟不可缺少的一环,西方的《功夫熊猫》也带着敬意,历数了东方经典功夫片的设定和名段。虎、鹤、猴、蛇、螳螂五大高手,是中国“形意拳”的卡通形象化。片中江南式的民居和高耸入云的武林圣殿,很容易让人想起《卧虎藏龙》中的场景。让人捧腹的是,其实鸭子、兔子、猪和数位高手组成的“和平村”,就是《功夫》中龙蛇混杂高人藏身的“猪笼寨”;阿宝和大龙的对决,也一如《功夫》里“阿星”和“火云邪神”的正邪争斗。
于“80前”观众,《功夫熊猫》中阿宝与师傅抢碗的桥段,是《蛇型刁手》中成龙和袁小田“抢碗”一段的动画重温。于“80后”观众,貌似糊涂的“乌龟大师”,和《龙珠》里的龟仙人有几分神似;“师傅”则是《忍者神龟》里斯普林德鼠老师的翻版。
最精妙莫过于《功夫熊猫》中“神龙大侠”宝典其实是张“空白秘笈”,颇有几分“笑傲江湖”的意味。“相信自己,人人都能成为大侠”的“禅”式自我领悟,也令这部美国式励志电影,在中国观众心底引出温暖的共鸣。
“中国元素”只是一个符号
当然,《功夫熊猫》的火爆也引来不少的口水,前有国内某“熊猫艺术家”抵制影片上映,认为是对熊猫的“妖魔化”;后有中国动画人集体反思,为什么“外来和尚”经念得如此之好。
事实上,《海底总动员》、《马达加斯加》、《快乐的大脚》、《冰河世纪》无一不是动物唱主角。《功夫熊猫》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只是近年来动物题材动画影片的延续,换了场景换了主角,继续的还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励志主题。《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火爆和口水,是因为熊猫是“国宝”,功夫是“传家宝”。两个宝贝自己还没怎么用,不想却让老外抢得先机,不仅被赋予了美国式的奋斗精神,还精准地点到了中国观众的“笑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