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形成篇1
1、蛮烟瘴雾:指南方的烟雨瘴气。
2、冰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3、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4、雾暗云深: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
5、雾集云合: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6、开云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7、雾起云涌: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8、雾鬓云鬟: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9、喷云泄雾: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10、毒泷恶雾: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11、雾释冰融: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12、握雾拏云: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13、雾惨云愁: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14、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15、愁云惨雾: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16、腾云驾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17、雾鳞云爪: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18、堕云雾中: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19、如坐云雾: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20、云窗雾阁: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21、云蒸雾集: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22、冲云破雾: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23、雾锁烟迷:谓为云雾所掩蔽。
24、如堕烟海: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25、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26、云消雾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27、驾雾腾云: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28、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29、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30、云屯雾集: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31、柳烟花雾:形容春*迷蒙的景象。
32、云开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33、吞云吐雾: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34、云迷雾锁: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35、云雾迷蒙: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雾的形成篇2
2、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3、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4、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5、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雾的形成篇3
关键词:雾霾 形成原因 危害 措施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30-01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12年以来雾霾现象在我国大城市与东部大城市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引发了公众关注。
1 霾的概念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是一种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的自然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形成的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溶胶系统,即灰霾,它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霾在水汽凝结、空气湿度变大的情况下就转化成了雾,通常从空气湿度上对两者判断。雾霾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1]。
2 雾霾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环境原因
入冬后,我国的气溶胶浓度较高,空气气压低,近地面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且大多数地区都以静风、微风为主,天气状况处于静态,从而使得空气中的小颗粒物聚集,悬浮在空气中[2]。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风在流经高楼大厦时,受到高楼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也会使得风的流速明显减慢,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的出现不能促进悬浮颗粒的分解和消失,最后只能长期积累在城市中或者郊区附近[3]。
2.2 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大公交、单位班车、私家车的数量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急剧上升,而汽车尾气成分中的CO、碳氢化合物(HC)、固体悬浮颗粒物、含铅化合物和NOx这些均是雾霾环境的主体污染物[4]。形成雾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冬季大量燃烧煤炭。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通过燃烧煤炭来取暖,而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的污染物,且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污染物会在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较大的粒子,促使雾霾的形成。
2.3 追求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起,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这些气体不能扩散和稀释,从而形成雾霾。而我国对于这些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企业对减少环境污染意识还不够。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催生了雾霾的形成。
3 雾霾的危害
3.1 易于诱发传染疾病
雾霾天气时,会导致近地层的紫外线辐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多传染病的可能性。雾霾的出现使我们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带有更多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状况的出现更易于传染病扩散和疾病发生。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会有大范围、危害性强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其中雾霾就是诱发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3.2 引发大量疾病
雾霾成分中含有许多的有毒气体及直径很小的生物气溶胶粒子,它们能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泡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同时长期生活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使得人体的汗腺堵塞,汗水不易排除,致使人们胸闷、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10月17日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3.3 对交通的影响
当出现雾霾时,整个天空都会灰蒙蒙的,我们的视线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
4 雾霾的防治措施
4.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现阶段,在发展经济时,我国应更多的关注环境问题,不能在一味的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应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观念,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应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改进,减少的污染排放,尽可能的推行鼓励使用可再生、可清洁能源。逐步的改造和搬迁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4.2 倡导清洁能源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不可再生、不可清洁能源的使用,推行环保新标,构建低碳生态社会。提倡企业、工厂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国家应大力研究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可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及经费,优化我国的设备装置。对于雾霾天气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大对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的监督及管理力度,取缔传统的燃煤锅炉,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4.3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我国近年来车的数量飞速增长,汽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应控制机动车数量及尾气,减少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更多的选择使用自行车、轻轨、公交车、电动汽车及地铁等交通工具,国家地区应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环境整治,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4.4 合理布局绿化建设
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对树木乱砍乱伐,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植被数量大大减少,且我国大多数都市区绿地分布不均,面积严重不足,而绿色植物可以为我们人类带来许多的好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净化空气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大力的提倡植树造林,合理的布局绿化建设。
5 结语
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下会给我们的生活、身体、心理等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而雾霾现象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我们的行动来治理改善雾霾状况,还我们自己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
[2] 杨晓芳,白金芳,丁享.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
雾的形成篇4
关键词:雾霾;经济原因;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污染成为危害市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
2013年以来,长沙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据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29日期间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 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空气质量指数APP”),长沙空气质量为:207天优良,78天轻度污染,42天中度污染,3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超标天数比例为43.0%(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数)。
长沙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级旅游城市,雾霾天数的增多不利于长沙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社会整体形象的提升。因此,雾霾防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长沙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分析长沙雾霾天气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对于雾霾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雾霾形成的经济原因。
1.1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中国每创造1美元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万元工业总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数倍。
这些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中国是燃煤大国、化工生产大国、钢铁生产大国,中国还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中国正在经历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这些都是以资源的高消耗换来的发展,导致如今很多工业城市的上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2013年元旦过后,连续的雾霾天气不断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之长创造了历史之最。在环保部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有近半数为严重污染。而雾霾频发的地区,往往又是我国经济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严重的污染对中国式经济增长进一步发出了警钟。
近年来,长沙经济飞跃式发展,从***1可以看出,长沙人均GDP逐年增加,2012 年长沙的人均GDP大概是1990年的52倍。2012年长沙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 399.91亿元,排名位于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沈阳之后,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从发展速度看,长沙增速最快,潜力较大。2008年~2012年的5年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其他城市。但长沙GDP的增长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尽管近几年单位GDP能耗在不断降低,但与国内发达城市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尽管长沙经济高速增长,但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中人均收入水平变化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标准判断,2012年长沙人均GDP为89 903元,按照2012年汇率1∶6.288计算,约合14 297美元,长沙正处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的水平,未来的5~10年也将是长沙人均GDP快速增长时期,如果不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必将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
据2012年长沙统计年鉴,2012年,长沙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4.3∶56.1∶39.6,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且是三次产业中比重最大的,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因此,未来5~10年,长沙还将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甚于农业、服务业。
城镇化水平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长沙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近年来,长沙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由2002年的46.2%上升到2012年的69.4%。而人口城镇化中人口大规模向城市中心集聚,会加重城镇环境污染,土地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会增加大气污染,加重环境负担。目前,长沙城市化还处在中级阶段,5年后将进入黄金时期,如果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状况得不到全面改善,将无法实现治理雾霾的目标。
1.3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根据2001年至2012年长沙统计年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9.7∶38.7∶51.6调整为2012年的4.3∶56.1∶39.6。产业结构排名由“三二一”转变为“二三一”发展格局。
长沙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4年的58.3%提升到2012年的61.5%,可见,第二产业是长沙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1.4 偏重于重工业的工业结构。
根据2005年至2012年长沙统计年鉴,2005年~2012年的8年间,长沙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2.6%、35.6%、37.1%、41.6%、41.5%、44.4%、47.4%、47.7%,该比例呈现上升态势,表明长沙工业化正处在中期阶段,并呈现出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态势。
2012年工业总产值3 051.94亿元,同比增长15.7%,占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 309.62亿元,增长1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 32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6%,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1%。
工业在提供原料和产品的同时,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污染物。因此,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5 不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能源结构。
表1显示,2005年~2010年间,长沙市经济发展迅速,GDP由2005年的1 520亿元提高到4 547亿元,翻了3倍,能源消耗总量由2005年的1 565万t标准煤提高到3 755万t标准煤,提高了2.4倍,说明能耗的增长幅度略低于经济的增长幅度,我们正在改变传统的“高能耗”生产方式。表1中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正好验证了这一推测。但是,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长沙的单位GDP能耗还比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2011年,长沙市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石油石化等八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4.97%,而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这八大行业只占22%左右。充分说明这八大高耗能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增值主要依靠消耗大量能源资源来实现,因此,控制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是当前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任务。
由表2可以看出,煤炭、石油、电力是长沙市能源主要消费种类;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但呈下降趋势;电力消费仅次于煤炭,但呈上升趋势;石油消费所占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最少,但略有下降。说明煤炭仍是长沙市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费比重降低的同时,电力消耗和石油消耗比重呈上升趋势,部分煤炭资源被电力、石油资源所取代。天然气使用量偏低,今后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表3显示,长沙市三次产业中消耗能源最多的是第二产业,占总能耗的一半以上,2005~2010年,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下降比例仅为1.13%;因此,工业企业是最大的耗能主体,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变工业产业的生产方式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此外,第三产业的能耗量占总能耗的30%左右,属于第二大耗能主体,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雾霾形成的社会因素。
2.1 汽车尾气的排放。
由于目前我国在用汽车排放性能差、车辆维护保养技术差,加上机动车所用油品质量差,燃油中硫的含量高等原因,机动车尾气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占到PM2.5的1/4至1/3的比例。汽车在加速或减速时的汽车尾气排放量更多。据报道,1辆轿车1年排放的污染物比其自身的重量大3倍多。
截至2012年底,长沙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6万辆,平均6个人就拥有1台机动车,且仍在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200万辆。
2.2 北方冬季烧煤(草)产生的废气。
每年进入秋收季节,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秸秆焚烧,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CO2、CO、氮氧化物、苯等有害气体)输入长沙市,造成环境空气质量短时间恶化,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随着冬季来临,北方取暖开通,由北方输入性污染将加重。而长沙的不利气象条件将进一步加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污染的程度和污染天气出现的频率将大大增加,污染特征将以灰霾(局部雾霾)为主,主要超标因子是PM2.5。
2.3 工业源的废气排放。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成了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冶金、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等燃烧排放的废气。根据2012年长沙统计年鉴,长沙工业废气排放量由1999年的2 405 157万标m3增加到2011年的10 219 789万标m3;工业粉尘的排放总量由1999年的为8.2万t增加到2010年的10.52万t,这种粗放式增长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2010年,工业是煤炭消费的主要领域,达到91.8%,煤炭燃烧主要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粉尘等等。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粉尘恰恰是雾霾的化学组成部分。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建材、冶金、石油炼化、火力发电、化工等占工业总比重达70%,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污染占长沙总污染的60%以上。由于环保控制不当,这种“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2显示,长沙2001年~2011年的SO2和PM10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NO2的浓度略趋于稳定。另外,长沙周边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粉尘随着空气的流动,也将造成长沙大气的污染。
PM2.5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漂浮的距离远。长沙出现雾霾现象,也受周边地区如湘潭、株洲、岳阳、益阳的影响。当这些城市的PM2.5浓度比较高时,受风向的影响,气流经过这些地区后,长沙就会出现PM2.5浓度比较高的现象。因此,如果长沙周边地区不改变现状,那么长沙的空气质量整体上很难改变。
根据各市环境质量月报显示,2001年~2012年,长沙和周边城市监测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但二氧化氮缓慢上升,上升的主因,是越来越多化石燃料被使用。据估算,燃烧1 t天然气,形成6.35 kg氮氧化物;燃烧1 t石油,形成9.1~12.3 kg;燃烧1 t煤,形成8~9 kg。
2.4 建筑工地和道路上产生的扬尘。
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增加了建筑扬尘、灰尘等悬浮物的沉积,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长沙城区内有1 500多个建筑工地,这些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也是形成霾的原因之一。
扬尘是雾霾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扬尘不光是指工地扬尘,还来源于石化燃料燃烧,一般居民家庭燃烧等。
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扬尘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分量。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非机械作用产生的颗粒物均为细粒子,而这些细粒子沉降到道路、裸地、广场、屋顶、农田等下垫面后,还会通过次级扬尘过程再次被送入大气之中。进入深秋及冬季,由于气候干燥,二次扬尘污染将加重。
2.5 生活中产生的雾霾。
生活中形成霾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烹饪油烟、烧烤和炉灶烟雾没有经过治理直排环境中;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绿化废物(落叶等)露天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和吸烟、宗教和祭祀礼仪活动(焚香、焚化祭品);为汽车、冰箱等喷涂油漆,家庭装修中使用黏合物等等,这些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增加大气反应的活跃程度和大气氧化性,生成更多的二次颗粒物;而挥发性有机物本身也会形成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
3 结语。
大规模“雾霾”天气的爆发绝不是偶然,它与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工业不合理的发展、不合理的生活和消费模式息息相关。因此,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关键性诱因,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更加困难。
参考文献:
[1] 钱诚,李跃森“。 雾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272.
[2] 韩文科,朱松丽,高翔,等。从大面积雾霾看改善城市能源环境的紧迫性[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4):27-29.
[3] 胡名威。雾霾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3-15.
雾的形成篇5
[关键词] 雾霾;PM2.5;法律规制;预防;治理;救济
【中***分类号】 F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31-1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整个华北黄淮甚至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客观上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主观原因。雾霾的复杂成因决定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综合治理的手段,其中,系统而有效的法律应对机制是雾霾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拟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度运行的视角来分析现有雾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试***探寻问题应对之方,希望能够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一、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现状
当前,在和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了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项治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辅助实施的框架结构。除此之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包含有防控大气污染的规定。总的来说,具体的防治制度包括从源头控制角度来看,有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产业***策目录制度、排污申报许可制度。从事中控制的角度来看、有排污收费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环境目标考核责任制等。从事后救济制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民事责任、行***责任、刑事责任等救济制度。除此之外,协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有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经济激励措施等。
二、雾霾相关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法治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理念滞后。《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目的上持“目的二元论”,即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范畴中,既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还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并行不悖,并无主次之分。然而在现实的法律运行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很难协调一致,往往是牺牲环境利益保障经济利益,从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甚至是我国当前整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
2.***府环境责任缺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中同样存在上述症结。***府部门在战略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制定,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项目的审批、具体监管***等领域。受地方利益和个人***治前途因素及信息不足、认识能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府执***思路的迷失对雾霾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3.公众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雾霾的频发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源于“人祸”,公众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亦是导致环境生态恶化的主要诱因,民众的范围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负有直接责任的中小企业,还包括现实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环境污染者个人。
(二)微观层面具体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PM2.5法律规制出现空白。PM2.5作为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亟需法律加以规制。然而,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针对PM2.5的具体规制措施,这与当前的雾霾治理要求严重脱节。
2.总量控制的范围和标准有待提高,雾霾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人类的排放行为超出了大气容量极限。即违背了环境科学上的《负载定额律》,因此。实施总量控制是应对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基本手段。
3.区域联动治理机制缺失,雾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点。但是。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并没有建立区域联合治理的管理模式,以京津冀鲁地区为例。北京以南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几个省份都是大气排放较高的区域。地理相连)大气相通。如果没有区域联动的预警机制和合作治理。则很难对雾霾问题予以根治。
三、雾霾防治的具体对策
从雾霾的发生机制来看,治理雾霾是一项复杂工程。离不开多种手段的全力配合。在预防、监管以及问责机制的每一个环节中,法律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都不能出现软肋。本文结合新近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雾霾的发生机制。从防、治和问责三个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总量控制制度仅适用于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域,***批准的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下一步针对防治PM2.5污染的现实需求。应把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中来。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
(二)建立雾霾区域联防机制。雾霾的治理离不开***府间的合作,应尽快建立地方***府间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以考虑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由环保部和***共同牵头的区域雾霾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统一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区域内各***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共同推进雾霾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应借《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际。在法律中明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将这一管理机制法定化。
(三)完善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雾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5).
[2]综合.北京雾霾检出危险有机化合物[N].北京青年报,2013-02-17(3).
雾的形成篇6
关键词:金属加工液;油雾;浓度控制
中***分类号:TH138文献标识码: A
Powertrain Plant Machining Shop Mist Problem Solution
Zhang Xiuping, Zeng Guilian,Yan Shan
(SGMW Engine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Machinery Management sectionLiuzhou 545007)
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ngine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metal working fluid in machining workshop. The use of metal working liquid inevitably brings the oil mist problem. According to medical research, long-term exposure to oil mist is easy to cause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and skin allergy etc. So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ment to reduce oil mist concent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the oil mist andvarious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oil mist. And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to control oil mist, and show the effect of the measures through a case.
Key words: Metal working fluids; Oil mist; Concentration control
0引言:
在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中,机加工车间在加工曲轴、缸体、缸盖等零件时,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金属切削液。金属切削液在使用中需要经历泵循环、高流速和高压力下冷却刀具,并伴随着切削区大量的热量传入切削液中造成切削液的蒸发,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油雾进入到空气中。经过长期的测定,70%的油雾颗粒在2.5µm以下,这些细小的颗粒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造成危害,长期暴露在这种油雾中对工人的健康影响十分不利。因此,油雾浓度控制受到密切关注,在1993年美国***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制定了车间单纯的油雾浓度低于5mg/m3、含有相当量的致癌物质的油品应低于0.2mg/m3的控制标准,其他一些国家也都相继制定了油雾限值。在1998年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提出了油雾控制限值0.5mg/m3的控制标准[1]。
由于机加工车间切削液的使用,使得空气中存在油雾颗粒在所难免,将空气中的油雾浓度尽量降低,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不仅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企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一、金属加工液油雾的形成原理:
金属加工液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微粒,通常被称为“油雾”。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雾滴的大小和数量是形成油雾的关键变量,金属加工液在加工过程形成油雾的过程很复杂,在制造过程中涉及许多变量。但是油雾的形成主要有两大机理即金属加工液的雾化和蒸发,金属加工液的雾化主要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金属加工液在高压力和高流速情况下与设备、工件及刀具等发生激烈的撞击,形成细小的颗粒漂浮在工作环境中;金属加工液的蒸发主要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传入液体导致液体温度上升,当其温度高于液体的饱和温度时,在固-液接触面上就发生沸腾并产生蒸汽,蒸汽以空气中的小液滴或其它粒子为核心凝结形成油雾[2]。按照形成方式的不同油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式:
1、碰撞形成的油雾(液体与固体物质的碰撞):当较大的液滴碰撞在机器、工件等坚硬的表面上,液滴一部分动能转化为表面能,使得大液滴形成细小的液滴漂浮在工作环境中,形成颗粒较大的油雾;
2、旋转雾化形成的油雾:旋转的机械或部件可以充当旋转雾化器。油滴的大小取决于实际的作用力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大量细小的滴脱离出来,飘散到加工仓的空气中,形成油雾;
3、泡沫或气泡油雾:在金属加工液与空气接触时,由于空气的进入形成气泡(泡沫),泡沫的破裂也会导致油雾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会导致金属加工液泡沫的形成,如选用的产品类型、水质的硬度、切削液中的污染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切削液使用的浓度等;
4、喷射形成的油雾:金属加工液从喷头射出后,在压力下形成了高速射流,射流由没有空气卷入的液核区和周围的气液混合区组成,在射流中有强烈的剪切层,剪切层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它与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大量细小的液滴颗粒,从而形成油雾。形成的液滴大小和数量与喷头的直径、压力等有关。
5、挥发性油雾(烟雾):金属加工液在冷却刀具的时候,大量的热能传入液体中,当其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发生蒸发现象,蒸汽以空气中的小液滴或其它粒子为核心凝结,在气体介质中形成均匀分散体系,即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浮在工作场所的空气中[3]。
油雾产生的方式影响到油雾颗粒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由于机械雾化产生的油雾颗粒主要以液滴形态存在,其直径范围一般在2-10微米。由蒸发产生的油雾颗粒粒径一般在2微米以下[4]。据研究表明,大颗粒的油雾液滴和油蒸汽对人体的危害较小,主要是由于大粒径的颗粒无法通过鼻子和支气管进入肺部,而油雾蒸汽被吸入肺部又被呼出,不会被肺泡所捕获。只有以液滴形式存在,且粒径小于5微米的液滴才能进入肺部并沉积在肺部,对人体造成危害[4]
二、影响油雾形成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1.、金属加工液因素
A、金属加工液的选型
根据工艺和当地的水质选择合适的金属加工液,应尽量满足这些条件:良好的抗起泡性能和生物稳定性,抗杂油(如机床液压系统泄漏的液压油)能力强,为刀具提供良好的性以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具有良好的不易挥发性和抗剪切性,不含有一些有毒或致癌成分的环保产品。
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加工液中的非挥发性油品(如矿物质油)的成分和使用浓度与生成的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大小分布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低油雾,油雾的递减顺序为:可溶性油半合成产品微***状液易溶解的全合成产品。同时应选择使用深度溶剂精制的基础油、深度加氢油或采用轻度溶剂精制并经过轻度加氨处理的基础油,这类基础油的蒸发损失较小,而且酯类油具有良好的摩擦特性[5],可以有效降低油雾的浓度及危害性。在金属加工液使用中,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油雾抑制剂来降低油雾含量,抗油雾添加剂通常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可与油雾颗粒形成足够大、足够重的液滴,使之不易漂浮在空气中,达到减少油雾的目的。
B、金属加工液的日常管理
金属加工液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如浓度不在控制范围内、杂油含量高等,都会造成油雾浓度高的情况。为降低油雾浓度,金属加工液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做到:
(1)在满足冷却、排屑和等功能时,尽可能的降低压力和流量;
(2)对金属加工液浓度进行监控,定期检测其浓度值,当随着水分消耗蒸发切削液浓度升高时,需要及时加液降低浓度到控制范围内;
(3)对于存在液压油等油品泄漏的设备,应关注切削液杂油的含量,对切削液进行撇油,降低杂油和其它污染物含量,避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4)提供稳定的水质硬度/电导率和其他的控制变量,避免因为水质太软导致出现大量的泡沫,或者水质硬度过高,钙镁离子与切削液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反应,生成不溶性钙皂和镁皂,使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影响切削液的加工性能和清洗效果,使***化液出现析油现象。
2、设备因素
A:油雾收集器
随着环保概念在制造领域日益深入的推广,人们对切削液使用造成的油雾问题认知越来越深入,许多厂家已经摒弃了简单的在厂房内安装排风扇、在机床周围设置防护罩或防溅挡板等措施,而是在设备上安装有***的油雾收集器或中央油雾收集系统,经过油雾收集器将含有油雾的气体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出。在油雾收集器的过滤方式需要根据设备加工工艺和使用的金属加工液类型,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常见的油雾过滤方式有:静电式收集器、离心式收集器和过滤介质过滤器。
静电式过滤器:静电式过滤器以高压静电场吸附微尘,目前已公认对油雾处理效率较低,而且难以消除烟气和有害气体。
离心式:离心式油雾收集器对大颗粒油雾的收集有较好的过滤效果,尤其是对油雾包裹的金属细微颗粒的油包颗粒;但是对于小粒径的油雾过滤效果有限,所以往往作为一级油雾过滤,处理一些大粒径颗粒,保护后一级别的过滤器,使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同时也可以配合过滤介质一同使用(在其旋转叶片上加装过滤棉),增加离心叶片的过滤面积,油雾的附着能力,更有效的处理油雾。
过滤介质过滤器:目前主流的过滤方式,粗效往往采用物理螺旋转子或可反吹系统作为粗效油雾过滤,主要是处理一些大颗粒的油雾,利用其流体与设备碰撞过程中拦截油雾,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流导出;而过滤器是过滤介质过滤系统的核心,因此过滤器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油雾的处理效果。
(1)油雾属于气溶胶范畴,其颗粒直径跨度基本集中在1~10um,一般情况下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达到99.97%(计数效率)已经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
(2)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性质不同,对过滤器的材料选取也有所不同,包括滤材不能够被油雾腐蚀,不能在所处化学环境下滋生细菌等。
(3)过滤系统需要定期清理、维护,确保过滤介质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内工作,否则一些大颗粒铁屑有刮破滤材表面的风险,或已聚流的液态油污附着在过滤器表面,影响过滤器的正常使用。
B:设备设计、布局和日常维护
设备设计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密封性,设备的敞口面积过大,一是容易造成油雾的溢出,其次在油雾收集器的电机选型上,需要选择更大功率的电机才能满足风量需求,造成设备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日常能耗成本的增高。因此在满足工艺或设备维护维修的条件下,或者安装一些易拆卸的挡板等减少设备敞开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油雾溢出到车间环境中。
设备布局对车间油雾浓度的影响也较大,设备摆放较为紧密,空气流动不是很好,设备热辐射大,非常容易造成紊流,油雾又是大分子量,容易沉积到底部,很难与中央空调或外界产生对流,所以在设备排布上,应尽量使设备保持方向一致,保证良好的对流,以降低油雾浓度。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应定期对设备过滤系统和撇油系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证其良好的运行,减少金属加工液中杂油等污染物。
三、降低油雾浓度的措施――案例介绍:
1、减小加工中心上料门开口尺寸,创造更好的密闭条件。
上料门是加工中心最大的开口,上料门打开时最容易破坏加工仓内的负压环境。减小上料开口面积,即可以降低油雾未经过滤的溢出量,并且减小加工仓门的敞开面积,在同样的条件下,油雾收集器可以选用更小功率的电机就能满足要求,降低能耗同时过滤效果更加良好。
加工仓门未改造前敞口面积为0.39m2,保持负压所需的风量计算为703.8m3/h(如***1),经过改造加工仓门敞口面积为0.23m2,保持负压所需的风量为414m3/h。
2、根据工艺调整加工中心使用的切削液浓度,从源头上降低悬浮微粒的产生。
2012年8月起调整缸体线CBM2粗加工机床的切削液浓度,使其浓度下降1%。同时,加工工艺与CBM2完全相同的CBM1生产线,切削液浓度保持不变,采集这两条生产线的油雾浓度进行监测对比。下***为调整了切削液浓度的CMB2线与未调整切削液浓度的CMB1线在一个月内的油雾情况对比***:(其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 7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7μm的颗粒物。)
从以上两张***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降低切削液的浓度,有利于降低车间油雾浓度。原因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切削液浓度越大,其含油量越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微粒越多,自然导致空气中油雾浓度越大。
3、改造曲轴线Horkos的油雾收集器,提高油雾收集器的处理效率。
改造前生产现场使用的Horkos设备,采用单机油雾处理的方式,该油雾收集器的工作原理为离心冲击的机械原理。大致过程:油雾颗粒从加工中心被吸入单机收集器中,经离心旋转撞击到收集器壳体内壁,进而形成大的油滴沿着内壁流下,产生的废油在收集器底部进行统一收集。但由于该设备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是微雾的方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油雾颗粒粒径很小,较难通过离心旋转撞击的方式收集。为了提高油雾处理效率,对这4台Horkos单机设备进行改造,蒋其改造成小型集中油雾收集的方式,并且把原来的过滤器更换成板式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的2级过滤方式,拟提高集中系统对油雾的过滤效率。
下***为改造前后曲轴线区域油雾浓度变化趋势***:
从***上改造前后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改造后该区域内油雾浓度下降明显。
4、升级厂房部分中央空调空调箱的高效过滤器,提高中央空调的油雾过滤能力。
2012年1月开始将中央空调2#、3#空调箱的高效过滤器升级为对油雾收集效果更好的T60和MX120型高效过滤器。升级前后1个月厂房内部分区域油雾浓度平均值对比如下:
区域 粒径
(um) 更换前平均浓度(mg/m3) 更换后平均浓度(mg/m3) 改善比例
CHM1线 PM=2.5 0.106 0.058 45.25%
PM=7 0.182 0.135 25.95%
Crank线 PM=2.5 0.083 0.063 24.05%
PM=7 0.130 0.110 15.16%
5、在切削液中添加抗油雾添加剂ADDCO™ LOMIST,降低油雾颗粒的产生。
在CBM2OP30A工位中,按照0.5%的浓度添加抗油雾添加剂ADDCO™ LOMIST,并在设备上选油雾浓度相对集中的位置作为检测点,添加前后在该测试点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检测,浓度检测值如下:
(TSP:指的是所有粒径颗粒物浓度的总含量。)
从添加前后测量值的变化趋势来看,增加添加剂后该工位附近的油雾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说明该抗油雾添加剂能很好地减少油雾颗粒物的挥发。
四、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普遍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周围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工作环境更需要员工及企业的足够重视。对于金属加工液产生的油雾问题的处理,单一的使用物理方法或是化学方法,都难以很好地将油雾浓度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值内。本文系统介绍了从金属加工液选型和日常管理维护、设备设计和维护等方面,通过改造、选型的方式尽量降低加工厂房的油雾浓度。并通过实际案例的成功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对油雾浓度的控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相关油雾限值的建立,本文案例中对油雾问题的成功解决方案,将会为同样使用单机油雾收集器的发动机生产厂房降低油雾浓度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傅树琴,周炜.金属加工剂油雾控制的现状与进展 [J].油.2003(12).
[2] 张巍巍,裴宏杰,张春燕,王贵成.金属切削液油雾的形成及控制[A]机床与液压2008(1)
[3] 侯海燕,余斯安,唐新宜,朱冬生.金属加工液油雾的采样与检测[J].油.2007(4).
雾的形成篇7
关键词:大雾 变化规律 特征分析
【分类号】:TF046.6
1、大雾的资料来源以及统计分析方法
1.1 大雾资料的来源
对浚县2000-2009年的大雾资料进行整理,形成8-20时、1-12月、春夏秋冬、年代等气候序列(表1-表5)。资料统计方法以2月份为代表,如下表:
1.2 大雾的统计分析方法
(1)对所选大雾的气候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出历年各月平均大雾日数、历年各月逐时平均出现次数及最多出现次数、历年各月大雾持续时间及最长持续时间等特征量,并进行特征量的分析;
(2)根据统计的特征量数据绘制出折线***,并进行大雾的变化特征分析。
2、大雾的特征分析
2.1 大雾的日变化特征量分析
对浚县10年各时段内大雾生成和消散次数的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 ,浚县的大雾在每日的1-24时都有发生的可能, 5-8时是大雾发生的最主要时间段,占大雾发生时间的89.7%,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气温比较低,近地面湿度大,在风适宜和空中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大雾。发生在1-3时的占11.1%,发生在9-12时的占8.1%,12时之后极少有大雾发生,仅占发生总数的1.1%。最长连续发生大雾日数为6天,出现2次,分别为2007年12月9-14日、2007年12月18-23日。大雾的消散主要在10-11时,8-9时是大雾消散的最主要时间段,这与日出之后气温的升高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在1-7时大雾的消散几率很小,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内极易有利于大雾生成和维持的天气条件。大雾的生成和消散与季节有关,冬季在早上大雾容易形成,加上冬季日出后气温回升很慢,故而大雾形成后维持的时间长。
大雾生成后,维持的时间多在3小时左右,占总数的70%,6-12h的占10%。历年中大雾维持时间最长的为30个小时左右。其中11-12月,雾生成后,持续时间最长,3-5月、9-10月次之,6-8月持续时间最短。
2.2 大雾月、季的变化规律
浚县近10年来,平均年大雾日为21.9天,绝大多数都是辐射雾。一年之中大雾天气发生以12月最多,月平均大雾日为5.2天,其次是11月和1月,分别为3.7天和2.5天,出现最少的是4-8月,月平均大雾日仅为0.7天。10年来,月最多大雾日出现在11-1月(秋末冬初)。月最多大雾日为16天,出现在12月;12月一次9天;11月2次9天。大雾产生这种月分布的原因是:冬季风速较小,降雨过后,地面湿度大,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或少云,容易形成辐射逆温,大气层结稳定,故易形成雾。春秋两季容易干旱,且风速较大,不易形成雾,夏季虽然水汽充沛,但气温偏高,不利于近地层的水汽凝结,不利于大雾的形成。
2.3 大雾的年际变化规律
10年中,年大雾日最多年份为55天,出现在2007年,最少的为10天,出现在2005年,而年最大降水量924.4毫米,出现在2000年,年最小降水量324.1毫米,出现在2001年,这说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大雾形成与降水量无关,每年大雾日数的多少与当年的气候条件有关。10年中,共出现219天大雾天气。年大雾日全部在10天以上,年大雾日在15天以上的占70%,20天以上的占40&。
根据各年大雾日数,绘制出年变化趋势***,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浚县大雾日的年际变化趋势。
10年来,浚县年大雾日数在随着年代的增加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10年增加2.9天。看以往的资料,1980年以前的年大雾日数增加的趋势不太明显,1980-1997年之间年大雾日增加趋势特别明显,2000-2009年大雾日年际波动很大,总体来看,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从大雾日的年代际变化来看,1971-1980年平均大雾日为7.4天,1981-1990年为12.5天,1991-2000年为雾的多发阶段,年平均大雾日为17.1天, 2000-2009年平均大雾日为21.9天,为10年中大雾日最多的时段。最近10年与70年代相比,大雾日数足足增加了2倍多。
3、结语
以上通过对浚县10年来大雾气侯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年大雾日数总体增多,波动较大,特别是最近10年波动最大, 变化趋势特别显著;一年之中大雾日数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的大雾日数最多,夏季最少。最近几年大雾有相对减少的趋势,但出现强浓雾的次数增加。
(2)大雾日以12月出现最多,4-5月最少,6-8月次之。11月、12月和1月是出现大雾的高峰期,占全年总数的31.2%。
(3)一天中大雾均有可能出现或消散,大雾的发生主要集中早晨的5-8时,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10时。大雾在冬季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强浓雾的几率最大,近10年来大雾的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大雾在夏季的持续时间最短,大部分在7-8点左右即可消散。
参考文献
[1]余剑莉.统计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2]吴兑,邓雪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施能,陈家其,屠其璞.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学报,1995,(4).431-439.
雾的形成篇8
资料选取:统计讷河市区1960~005年46年资料进行年、月际变化特征分析,时间分段为20:00-20:00,一日出现多次烟幕时按规范规定只记录一次,不记起止时间,46年累计出现烟雾6554次。
1.烟雾的定义、性质及其危害
气象上所指的烟雾是指烟幕和雾两种天气现象的全称,两者的共同特征是使大气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一万米以内。两者的区别在于水气含量,一般在无风沙无降水之日,当能见度低于一万米时,如空气湿度高于80%时,可认为是雾如果空气湿度低于80%,则应推断为烟幕。烟是被空气分散的固体小颗粒,而雾是被空气分散的液体小滴.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烟雾是大气遭受污染的标致之一。
2.烟雾的年、月际变化特征
2.1烟雾的年际变化
讷河市区1960~2005共出现烟雾6554次,计算得出,烟的年平均次数为142.4次/a,年最多次数为245次/a,是1987年,年最少次数为37次/a,是1978年。按照年平均次数线将这46年划分为四个段,即二高二低。从表1.2.1可见,按时间顺序,1960~1972年为第一高值区,13年平均为190次/a,1973~1982年是第一低值区,10年平均是91次/a,1983~1994年是第二高值区,12年平均值为197次/a,1994~2005年是第二低值区,12年平均为73次/a。从时间段上来看,近似存在一个11~12年的历史周期。
2.2烟雾的月际变化
由于讷河市区处在寒温带气候类型,冬季长,夏季短,稳定低于0℃日期为10月28日,大于0℃日期为4月1日。这样决定了采暖期长至从10月15日至来年4月15日,非采暖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采暖期能源结构燃料煤占总能源消耗量的70%,因而决定讷河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的特点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讷河市区的烟出现次数存在着明显的月变化,计算得出,烟的月平均次数为11.8天(月・a),月平均最多次数为24.7次(月・a),是1月,月平均最少次数为2.2次(月・a),是7月。
二、烟雾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城市空气质量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冬季采暖期,讷河市区市的大气污染元凶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两者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而在非采暖期,则以大量的机动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为主。相对于每周或每天而言,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下面我们着重分析冬季主要污染物烟雾生成与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烟雾的天气形势特征
1.天气形势分类
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气候条件的变化,因而对烟雾的影响是不同的,***3.1 是东亚地区典型的冬季特征形势。从***上可以看到,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亚洲大部分地区,其中心位于贝加尔湖或以南的蒙古国,阿留申地区为低压所控制。讷河市区经常处于蒙古高压前部西北或偏西气流的控制下。
2.烟雾的高空天气形势
500百帕高空一般是在西北气流控制下。850百帕一般是前一股冷空气刚过,弱温度脊移近时,容易造成较重的污染。这时空气逆温较重。一方面冷空气刚要移出时天气最冷,燃煤量增加,污染源增强,空气污染浓度加大,另一方面冷空气刚过,高空有弱的暖平流移近时,空中暖,而地面往往是高压控制,夜间降温快,地面冷,形成逆温,尤其是在早晨逆温较强,污染物不宜扩散,易形成较强烟雾。
四、雾的统计分析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雾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雾的危害很大,素有“温柔杀手”之称。它不仅能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供电系统正常运转,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气象部门如何提供准确及时的雾预报,其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1.讷河市区市雾的气候特征
我们主要根据850hPa和地面两层的温度差资料来分析雾出现时讷河市区市上空的温度场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获得一个初步的结果:850hPa以下是否有逆温层,即大气层结是否稳定,对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极其重要。当850 hPa和地面温差大于3℃而形成强逆温层时,就有可能形成雾,并经久不散;当温差小于1℃时,可能会出现轻雾,但不易发展成雾。
2.雾出现时天气形势特征
统计2000年至2005年26个雾日,综合分析高空和地面形势场,按照地面形势,将出现雾的天气形势分为三个类型:高压型、高压前部型、低压前部型。其中以高压前部型和高压内部型为主,共出现18次,占70%。
五、冬季烟与雾同时出现的共同特征
统计发现,6年中讷河市区出现的雾26次有9次出现在冬季11、12、1、2月份,其中5次是烟与雾同时出现。通过以上对烟与雾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它们冬季生成时的相似条件。
烟与雾多出现在夜间或早晨,天气以晴朗为主,风力不大,风速多在2~4米以下;地面处于高压前部或内部,地表多为下沉气流,辐射条件好,有逆温存在,空气上下层交流受到抑制,在近地层汇集,利于烟与雾的形成。如果水汽充足会同时形成烟雾,水汽不足时多形成烟。如***5.1,2000年1月13日,烟雾同时生成。
六、小结
通过对讷河市区烟雾日形成条件的统计、分析发现,天气系统、大气稳定度、风向风速、气压、相对湿度等都对烟雾日形成有关。因而我们对讷河市区市冬季烟雾日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500百帕我市处于高空槽后,偏西气流控制下;地面形势,我市处于高压中心或高压前部以及低压前部,风向以偏西风或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在3级以下。
2.秋冬季节里夜间晴空,近地面层大气辐射散热强烈,在1500米以下形成逆温层或等温层,湿度在80%以下易形成烟,反之易形成烟雾。
参考文献:
[1]应用气象学/胡毅等编著.-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 ISBN 7-5029-3098-1.
雾的形成篇9
关键词:企业油雾 治理 难点 解决途径
1、前言
企业油雾治理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切实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需要从当前我国企业在油雾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节约的解决途径。
2、企业油雾
2.1、企业油雾产生
企业油雾的产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企业的正常发展过程中,我们为了有效地、冷却和清洗,在金属切削液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蒸发、工件激烈撞击、高速旋转的刀具、泵循环和喷射等过程中,经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因素互相交织和共同作用而形成企业油雾。但是,企业油雾的产生因素并不是某一种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也并非所有因素都对油雾的产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加工过程中金属切削液油雾的形成主要可以归因于两种机理,雾化和蒸发。蒸发的发生是由于切削区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传人切削液使它的温度明显高于饱和温度,在固液接触面上就发生沸腾并产生蒸汽。这些蒸汽随后以周围空气中的小液滴或其它粒子为核心凝结,形成油雾。雾化是机械能转化为液滴表面能的过程,主要是由于液体对机床系统内的固定及旋转单元的激烈冲击,被其打碎,形成细小液滴漂浮在工作环境中。
2.2、企业油雾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企业油雾主要包括因加热或高速切削的高温导致蒸发或灼烧而产生的烟雾,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由喷射冲击产生的干净油雾(这种油雾的特点是不含固体粉尘)。油雾产生的方式不同,其颗粒直径范围也有较大区别。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油雾,我们一般情况下通过企业油雾液滴的直径范围来进行区分,通过蒸发作用产生的油蒸汽在冷凝过程中也会形成粒径通常在2um以下的细小冷凝悬浮体。与通过蒸发作用产生的企业油雾不同的是,通过机械雾作用产生的油雾液滴直径范围较宽,通常在 2~10um范围内,其主要的储存形态是以液滴形态存在的。医学研究证明,以液滴形式存在,且直径小于5um的油雾颗粒才能顺利到达肺泡,并在肺部沉淀,从而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而油蒸汽和大颗粒液滴对人体肺部的危害相对较小。以油蒸汽形态存在的油雾被吸入肺部又被呼出,它们并不会被肺泡捕获,而大颗粒的油滴无法通过鼻子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2.3、企业油雾的危害
金属切削液成分复杂,其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都可能作为刺激因素诱发突发性哮喘,恶化原有哮喘的病情,或引起无哮喘病人的气道不适。工人长期暴露在金属切削液油雾中会统疾病 、过敏性皮肤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显增高,并且可能造成遗传性影响。金属切削液油雾的存在使得火灾隐患在有油雾的地板上滑倒的可能性增加,如雾的空气排出车间,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切削液油雾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它对接触响。
3、企业油雾治理的难点
3.1、企业油雾治理管理混乱
企业油雾治理管理混乱是企业油雾治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首先,对于企业来说,缺乏完善的油雾治理管理规范体制,对于企业油雾治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油雾治理团队,对于油雾治理的投入较少,也没有合理的油雾治理时间管控。大多情况下企业油雾治理工作往往是在油雾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构成影响之后,缺乏先进性的、有计划的油雾治理规划,因此,企业油雾治理管理较为混乱。
3.2、企业油雾治理方式落后
企业油雾治理方式落后是企业油雾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受到油雾治理观念和油污治理成本投入的影响,我国企业在油雾治理方面所采用的方式较为落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人工清理,治理效率低下,治理方式落后,治理成本投入较大,治理效果不显著。
3.3、企业油雾治理成本较大
由于缺乏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的企业油雾治理管理规范,缺乏科学化的油雾治理团队,缺乏先进化的油雾治理方式,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油雾治理规划,因此,企业油雾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较大,且效果不明显。
4、企业油雾治理难点的解决途径
目前我国国内机械加工行业普遍采用的三种典型油雾处理装置有:过滤式、离心式、电子(静电式)。评价油烟处理装置的优势,第一是处理油雾、油烟的效果;第二是运行费用;第三是维护性及费用。
4.1、电子式(静电式)油雾治理方式
风机吸入含冷却油烟雾气体,通过电晕放电使油烟雾微粒带电,带电微粒通过由高压板组成的静电收集器时,被吸附到金属板上并集中回收再用,净化空气排出。电子式(静电式)油雾治理方式除电晕极丝外,无易损件,使用期长,使用低压风机,通气阻力很低,运行费用很低;大量产生油雾、油烟的加工状态使用,都有很好的效果但电子式(静电式)油雾治理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电子式(静电式)油雾治理方式维护要求较高,结构较复杂,电子式(静电式)油雾治理方式制造要求高,造价较高。
4.2、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
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由高速电机带动一个有孔和叶片的转鼓高速旋转,将油烟雾收入鼓中,经离心旋转撞击到壳体内壁的滤垫,形成大的油滴,流回继续使用。气体经过顶部的过滤层排出。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维护周期较长,一般3个月以上进行清理,必要时更换滤垫,且结构简单,造价低。除此之外,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比如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易引起震动,使用在有较多油烟状况时,处理效果不好,离心式油雾治理方式风机高速、功率大,使用费用高。
4.3、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
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利用风机抽吸油烟雾,通过专用的过滤材料,过滤出其中的油(工业用油)回收再用,过滤后干净空气排出。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的有点突出表现在它适用处理多种类的油烟雾,包括水溶液、合成油等。但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也有一些缺点,首先,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中油烟雾中的微粒物易堵塞过滤材料,需不断更换过滤材料,维护费用高,其次,为了克服滤材的通风阻力,过滤式油雾治理方式使用的风机风压高、功率大,运行费用高。
4.4、企业油雾治理方式综合性分析
评价油烟处理装置的优势,第一是处理油雾、油烟的效果;第二是运行费用;第三是维护性及费用。机床油雾净化器能将机床切削时所雾化的那部分***化剂回收再利用,降低其损耗。具体的回收效益数据,要看机床产生雾状物的程度,一般来说,雾状物的浓度越高,回收效益越好。油雾直接排放在空调车间内,会降低并损害空调能效,大幅增加空调使用费用;如果将油雾排向室外,不仅会破坏环境(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还又可能被环保部门处罚),而且有可能制造火灾隐患,导致财产的意外损失;油雾状物在空气中弥漫,长时间会导致机床电路系统、控制系统故障,增加维修成本;油雾状物会付着在地板上,有可能使人滑到而造成事故,增加企业的意外损伤赔偿;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油雾,对人身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职业病的发病概率很高,会增加企业的劳保支出。
5、小结
企业油雾治理作为企业基础性工作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油雾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采取合适有效的的解决方法,以确保企业油雾治理的高效性和高质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节省企业成本投入,增加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雾的形成篇10
【关键词】电除雾器;硫酸生产;尾气;应用
中***分类号:TQ1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硫酸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硫酸制备的尾气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治理硫酸的尾气,就无法提升硫酸制备的效果,所以,必须要重视硫酸尾气的处理问题。
二、硫酸生产及湿法脱硫中的酸雾及白烟
本公司焙烧钼精矿所得尾气是利用丹麦托普索WSA湿法制酸工艺而生产出高浓度,高纯度硫酸。
WSA法制酸转换率高,可达99%以上。但尾气脱硫效果不是太好。其缺点是: 洗涤液吸收了气体中的腐蚀成分, 导致设备和构件的腐蚀。尤其K112引风机腐蚀严重。因此,工艺上对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另外在WSA法制酸过程中无法去除烟气中带有的硫酸雾, 并对μm以下尘粒的除尘效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对极微细的水雾、烟尘、重金属和气溶胶粒子等几乎无去除效果。在硫酸的实际生产中, 尤其是冶炼烟气制酸, 由于气浓及气量的波动较大, 容易造成酸浓或酸温控制不当, 会使硫酸蒸汽在吸收过程中的过饱和度大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值, 因此在硫酸蒸汽冷凝过程中就会促进酸雾的生成, 这部分酸雾如不能在除雾器中被有效去除的话, 会进入到后继的脱硫装置中, 脱硫装置的核心设备脱硫塔多采用空塔、填料塔、动力波等几种形式, 这些设备的除酸雾能力及其有限,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即使其吸收剂呈碱性也很难有效去除硫酸雾。
硫酸生产中硫酸雾在净化工段以及E109硫酸冷凝器都会生成, 而酸雾的粒子很小,采用机械拦截或过滤的方式很难达到较高的除雾效率,目前即使是进口除雾器对1μm以下及5μm 以下的酸雾颗粒也不能保证有较高的除雾效率。这些粒径非常微小的酸雾就会被带入后继的脱硫塔内, 由于湿法脱硫过程是对烟气进行急剧冷却增大含湿的过程, 该过程不仅不能除去酸雾, 还会进一步激发水雾及酸雾的生成, 由于酸雾的平均粒径为0.1 ~ 0.8μm , 接近可见光的波长,对光有良好的散射作用, 这些酸雾即使增加加热系统也无法将温度提升到酸雾气化的温度, 从烟囱排出的尾气会形成排烟尾羽, 且尾羽长度会很长。这不仅造成视觉效果差, 还会直径影响脱硫出口酸雾的排放指标。
另外湿法脱硫过程就是一个烟气进行增湿冷却的过程, 高温干燥的烟气进入脱硫塔后其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会达到饱和, 形成湿烟气, 湿烟气中的水汽凝结会造成排烟尾羽呈白色, 即所谓的白烟问题, 白烟的长度随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烟气温度等参数而变, 可从数十米到数百米, 白烟长度对环境相对湿度相当敏感, 环境湿度越大, 白烟越长。在低温的冬天, 若环境湿度较大, 白烟长度可超过数百米甚至一千米。即使有对烟气的加热装置, 也不能完全消除白烟。如烟气中氮氧化物, 硫酸气溶胶以及粉尘等浓度偏高时, 烟气还会呈红棕色, 影响烟气的透明度, 造成排放烟气的黑度超标。
三、电除雾器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1、 电除雾器工作原理
将直流高压电源引至电晕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维持一个足以使气体电离的静电场,从而使气体电离成正负离子。雾、尘等颗粒碰到离子荷电,按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荷电后的酸雾、尘等颗粒向电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从而达到气体和雾尘颗粒的分离,当附加在电极上的雾尘颗粒达到一定的厚度,靠自重顺电极流到电除雾器底部,净化后的气体进入干吸工段。
2、电除雾器的类型及结构
(一)类型
电除雾器是一种立式塔状设备。根据沉淀有无围包的壳体这一外形特征,分室内型和室外型;根据沉淀极的形状又可分为板型和管型。板型电除雾器多为平板式或同心圆式,而管型电除雾器则多为蜂窝式或圆管式。
(二)结构
电除雾器常见的为立式结构,主要由电晕极、阳极管、上下气室和供电系统组成。
四、六角蜂窝除雾器的选用和性能
本次改造增加一台六角蜂窝除雾器, 六角形管呈蜂窝状排列; 阴极线为特种不锈钢鱼尾刺线, 下部挂铅重锤。PVC电除雾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为:表1
五、运行效果
在试运行期间, 当电场全部投送时, 绝缘箱内温度很低, 通入烟气后, 二次电压、二次电流偏低。经分析, 绝缘温度偏低与复合保温材料水分含量过高有关。后将绝缘箱内的保温材料更换为矿渣棉保温材料, 更换后, 绝缘箱内温度明显提高, 达到了设计温度, 相应二次电压、二次电流有了提高, 鼓风机出口酸雾明显减少。
与普通电除雾器相比,QDLJ- 10型PVC电除雾器的六角形管呈蜂窝状排列, 结构紧凑, 大部分管的管壁都是相邻两管共用的, 具有占地面积小, 制作安装便利, 二次电流、二次电压高, 耐腐蚀性能好及除雾效率高等优点, 对冶炼烟气流量、浓度波动的适应性较强。
在过去生产中,我们并没有添加电除雾器,为了净化尾气,我们在烟囱之前安装了电除雾。电除雾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烟囱尾气含硫量出现了巨大的改观,目前,依据环保局在烟囱***监测,我司的SO2是90mg/M3,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新电除雾器投入运行后, 总除雾效率大于99.4%。从获得的数据看, 电除雾的效率明显提高, 烟囱排放尾气完全达标,而且视觉效果极好,无任何白烟现象出现,大大提高了环保效益。
六、应用在脱硫系统中电除雾器的特性
应用在WSA工艺E109冷凝器之后的除雾器与应用在硫酸净化工序的电除雾器相比有其特殊性:
1、脱硫后的烟气仍具腐蚀性, 因此在电除雾器的材质选择上需耐腐蚀;
2、在现有制酸系统增设脱硫系统会受场地限制, 很难像净化工段那样用单独的支撑平台来配置电除雾器,最节省占地的方式是直接布置在除沫器出口替代机械除雾器, 这就要求电除雾器的可塑性很强, 而且为保证操作气速需尽可能多的利用有限的流通面积;
3、布置在E109冷凝器之后的电除雾器同样受场地限制,其操作气速会较高, 因此需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来确保较高的捕集效率;
4、 电除雾器的支撑方式与配置方式要与脱硫塔结合起来考虑, 优化设计才能确保合格的脱硫与除雾效率。
根据以上特殊性, 应用在脱硫之后的电除雾器最适宜采用PVC材质, 沉淀极阳极管形状宜采用六边形蜂窝状。因为PVC材质不仅耐腐蚀适应含湿含酸性气体, 还具有较高的可塑像, 可依脱硫塔形状及现场条件制作成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玻璃钢材质密度小, 设备整体重量小, 易于支撑, 具有与脱硫塔组合配置的优势。而六边形蜂窝状的沉淀极阳极管不仅强度好、结构合理, 还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流通面积, 不像圆形极管那样因安装在花板上, 浪费大量的气体流通面积。
七、高效电除雾器的质量控制及应用前景
1、电除雾器的质量控制
电除雾器制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除雾效率的高低及其使用寿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所以我公司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设备安装调试结束直至交付,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根据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首先对于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其次对设备制作安装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尽管电除雾器属非标设备,但公司仍按压力容器的制造程序执行。在制作安装过程中,坚持生产人员持公司培训考试合格证上岗,检验人员持省建委发放的质量检查员证书上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质保工程师负责,设备交付时必须符合***纸要求及***/T 8535-1997《管式电除雾器》标准的规定。
2、应用前景
在钼冶金烟气制酸过程中,国内普遍使用的是120 管以上的普通电除雾器, 造价较高。而采用PVC电除雾器就能满足生产要求, 造价越降低约40 % 。河南信阳磷肥总厂、扬州磷肥厂等在“ 四扩六” 工程中保留了原来的设备本体, 仅把极线更换成高效极线就能满足除雾指标,节省了大量资金, 并缩短了扩建周期。现在全国有上百家硫酸生产企业拟进行改造、扩产或新建装置, 同时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及能源的日趋紧张, 国家更需一批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 高效电除雾器的推广正是适应了形势的需要, 由于其性能优越、价格低、维修量小、操作方便,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雾器在硫酸生产尾气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电除雾器也会变得更加的科学和完善,将能够为硫酸制备生产提供更强大的支持,从而促进硫酸制备的生产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庆. 高效电除雾器的研制和应用[J]. 硫酸工业,2011,01:14-17.
[2]谢立纪. 新型电除雾器的研制与工业应用[J]. 硫磷设计,2012,0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