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10篇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1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片欣赏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片(1)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片(2)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片(3)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片(4)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片(5)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资料: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

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我们的寒假作业中就有一项是抄写春联,有“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还上网了解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抄写了春联,我才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剪纸、戏剧等等,有待我们继续学习。

民族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内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片作为参考:

1.传统文化手抄报模板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的模板

3.最简单漂亮的传统文化手抄报***片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2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片欣赏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片1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片2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片3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介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3

一、主题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建议

1.活动内容:

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制作有关传统节日的手抄报,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2.活动范围

学校、家里、***书馆等。

3.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查找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4.组织形式

可以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方式

三、活动指导要点:

1.活动前提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去索取材料,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与传统文节日相关的知识。

2.活动中指导

让学生科学、有礼貌的进行调查访问。准确、及时的汇总、分析资料。有问题与困惑时学会寻求帮助与合作。然后制作手抄报,教师适时指导。但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想法。

3.活动后总结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学生

四、安全方面

1.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过往车辆。下雪后,路面比较滑,注意安全。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4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县文明办有关通知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激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积极营造喜庆祥和的社会文化氛围,由于领导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我校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手抄报”。结合“春节”主题,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并办出“节日手抄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评。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村委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在寒假期间,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代表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退休困难职工等,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4.参加春节文娱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春联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我校将“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写入《寒假告家长书》中,要求家长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丰富春季文化内涵宣传,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制定计划,精心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我校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顺利完成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

3.收集成果,集中表彰。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5

作者简介:肖璇(1975—),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研究中心”2012-2013年度课题“甘肃花儿会与广西歌圩聚会对歌行为中的‘仪式性’变迁”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S205。

摘要:在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中,口头—书写、物质—非物质、有文字—无文字社会之间暗含着某种对立。依托书写传统的广西壮族两性对歌恰恰提供了此番二元对立之反例。本课题通过壮族口头传统的物质形式文本的调查试***说明,仪式性对歌的身体实践与民间文本的刻写实践相互作用,成为壮族文化传统和族群记忆的方式。文章重在探讨民间手抄歌书的制作、歌书抄本所反映的对歌传统规约和民间歌手的歌唱惯习。

关键词:对歌;歌书;口头传统;书写传统

中***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1003405

古典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充满着无文字社会的浪漫冒险。不同于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人类学家穿越文明世界的边缘,在原住民社区诸如割礼、猎头、集体欢腾等骇人听闻或逸闻趣事中建构无文字社会的社会结构、象征体系、社会制度以及世界观、信仰价值体系。有无文字记载,继而被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视作区分冷、热社会(以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作出区分,前者指称进入文明社会之前的部落社会,隐喻文明化进程中的社会。)的标志。

冷、热社会对应的文字书写与口头传承无疑是人类知性思维模式和文化传承的两大途径。自20世纪中期始,“口承性”与“书面性”的辩证关系成为西方知识界辩论的焦点①,“以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是否存在人类认知与现代心智的鸿沟”②展开。口头—书写在学界形成的分化、颉颃不仅体现在观点立场上,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类型论者的声音里③,同时还是不同学科研究的旨趣所在。口头文化用于描述完全依赖口传而形成的社区文化,列维-斯特劳斯通过口传的“神话”探寻前文字社会人类被他称为“野性”的认知模式,解读一种“纯粹口头情景中发生的书写意识。”④。从文字影响人类认知的角度,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研究可奉为圭臬。“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最初主要是通过文字(阅读)来想象的。”⑤没有文字、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地方性印刷语言的多样性,就没有人们头脑中的“民族”概念。此社会心理学层面的社会事实是由文字带来社会认知面向的改变,口头传承通过文化承载者亲自参与唱诵过程完成族群的记忆。“书写”乃符号系统保存文化的方式,对应着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用以信息传播和保持区分的两种集体记忆方式: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⑥。西方文学界常常把口头传承归于民俗学范畴,民俗学试***从无文字社会与口传文化中找到口头传承人类知性思维的模式⑦,或注重无文字的口承社会的口传行为的集体性,内容如何反映群体记忆、社会功能和口传心授的方式等方面。从书面到口头,帕里-洛德学说成为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争的弥合剂,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一样重要,既要关注口传的文本也要关注口传的表演动态过程。

口传与书写的对立莫过于“诗文强化,歌俗弱化”之论述,支持该论点的有东亚部分族群的对歌文化,如中国黔东南的小黄侗寨的聚会对歌即是无“字”的口头传统⑧。然而,仍然地处中国西南的广西壮族族群口头对歌传统却恰恰提供了“诗文强化,歌俗弱化”的反例。作为历史记忆的两种方式,“非规范”的民间书写与口头文化传承在广西壮族族群对歌习俗中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歌书的传统遵循与个人创造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族群是好“歌”的族群。每到农历初春万物复苏之时,壮人在村落与村落之过渡地带举行大型集体对歌活动。发生在固定时间、地点的这种集体对歌,规模少则几千人,多则万人。例如广西平果县的岩线歌圩、鬼头山歌圩多在正月初一便陆续开始。人们晨起三叩九拜祭祀灶神、祖先神、花神,吃五色饭、粽粑,中午前后绮服浓妆来到田地或村庄不远的山坡上参加打砻、斗鸟、打陀螺,打篮球、打格子、对歌、抛绣球、抢花炮等活动;三三两两的青年男女越过田间到水边采集鲜花和树枝编织成花环,又结伴于附近茂密的树林里对歌。在此“歌交”场合,男女在木棉树下,手捧着随身携带的歌书,并肩坐在采撷的芭蕉或芒果叶子上,酣唱到天亮。除了固定时间的歌节聚会对歌,广西壮族族群还有着各种形式的对歌活动,如每逢集市圩日的“街天”对歌,广场的娱乐性对歌,被邀请进村的“夜歌”的对歌等。依托于书写的口头传统,对歌是广西壮族族群村落日常生活的常态。

***1广西平果地区流传的歌书不同于西南其他族群无文字社会的对歌习俗,广西壮族族群的对歌通过文字(古壮字)传承,诗文、歌俗皆兴盛。当地人头脑中的“歌”指的是诗一般的对唱内容。壮族对歌书的文本传承使得两性对歌有着相对固定的对唱唱词。在对歌场上,男女歌手怀揣着用古壮字(也称为土俗方块字)记录歌词内容的歌本,“歌”被歌手们整整齐齐地抄在细砂纸上。传统手抄歌书以蝇头黑迹的土俗方块字为主,用毛笔纵向书写,歌词从右至左展开;宽约五厘米、长约十厘米的歌书如巴掌般大小,每本歌书几乎都有上百页之多,上千句歌词(***1注:该***片由文本平果嘹歌歌师黄国观提供)。歌书从制纸、裁纸、装订、抄写均由歌手自己手工制作完成。歌手在制作歌书之前在集市上选择当地产的、上好的细砂纸。壮人认为用壮家自产的传统细砂纸制作歌书有几大优势:细砂纸轻薄,做成歌书后,它便于歌手因辗转于各歌场的随身携带之特点;再者,细砂纸防水,如一不小心落入水中或经雨淋,只需平摊阴干,字迹和纸张均光鲜如初;第三,细砂纸有着很好的韧性,经得起歌手反复翻阅。纸张初选后,用刀片裁成一张张十多厘米见长,五六厘米见宽的小纸片,因细砂纸的透明度很高,为了抄写得整齐美观,歌手常常把描有竖格子的一张硬纸板垫在纸之下进行抄写。抄写好的纸张按顺序摆放好,用锥子打眼,麻线装订成册,还用浸泡过桐油的砂纸或麻布做封面封底。现在制作的歌书封面有的是废旧的报纸杂志、水泥袋纸、牛皮黄纸,甚至无封面。选材也不如传统歌书考究,而较多改用书写纸、作业本纸或废纸抄写,用订书机装订而成。纸质低劣,订书针也容易腐蚀生锈。

***2歌书的制作广西南部壮族方言区和北部壮族方言区的对歌均有歌书传世,歌书用“借汉”古壮字抄写。早在宋代,古壮字便得到广泛使用,据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边远俗陋,碟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余阅讼膘二年,习见之。”传统古壮字称为sawndip,大多是借助汉字来书写壮语的壮族文字,创造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无异于私人笔记⑨。然而,并非有对歌的地方就有歌书流传,比如南部壮族龙州的三种对歌中,唯有金龙调对唱是离不开歌书的。当地研究者普遍认为,壮族传统文化精英为了学习汉文化,根据汉字六书造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创造出属于本族群的文字来解释汉字。南、北壮族古壮字字形、读音不同,对歌的曲调自然也有差异。目前尚使用的古壮字有三种:一种是自创古壮字,第二种是仿汉古壮字,第三种是借汉古壮字。如古壮字“除乃”在金龙布傣是“系内”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为“现在”之意。“除乃”仍是汉字,但表达的并非汉语之词义,这就是借汉古壮字。古壮字中,大部分属于借汉古壮字。除了字典与词典以外,古壮字在经书和对歌的歌书里得到了完好的保存。就南壮的龙州,就有经书类典籍《塘佛》 《求务经》共六十余种。掌握文化书写的壮族人除了上层知识精英外,还有民间的道公和歌师。

手工制作的歌书往往“十抄九不同”,歌书大小、外观无一定规。据壮族年长者描述,传统的歌书大小在三指宽、一指长左右,“歌”的内容与传统歌书内容略有差异。传统社会,歌手的社会评价与传统歌书歌词的把握和即兴编词的能力密切相关。歌书上所记录“歌的多少”常是当地歌手相互炫耀的资本。在以赛歌为特点的两性对歌情景下,歌手自恃掌握的歌词比其他歌手多。

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是创作的集体性,歌书内容以传统叙事歌为蓝本,比如南部壮族歌书的长篇叙事围绕以下几个故事展开:《玉花与范子》 《宋珍与》 《花吕与良君》 《男金结氏单》 《金蘭结子英》 《传旛》 《董永古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北部壮族的平果地区,当地现存对歌文本——“吩嘹”共五部:《口反贼》(壮文,意为“唱”)《三月歌》 《夜歌:帝路》 《白天歌》 《保(褒)房歌》,此外还有新创作的歌书《口产***初篇》(此歌书由谭绍明1949年编写)、太平镇甘爱村黄永珍编写的《食毒打赌嫁我不去》等。在平果北部文歌的流行区域也有歌书流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猜歌》。即使有可遵循的传统文本框架,歌手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在歌书的抄写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歌”的字里行间增减一些内容,民间口头传统创作的集体性即是在口传的实践和书写中加上了歌手的“小动作”。比如北部壮族歌手手中的五部长歌书的歌词数量均有差异:《三月歌》一般在330首左右,《贼歌》的记录差别比较大,少的200多首,多则500首;《日歌》在600到700首之间,《行路歌》在500首左右。因歌书有着私人笔记式的随意性,只有歌书拥有者才知其意并运用自如,旁人要读懂歌书的内容并使用它,就得拜师学艺。所谓拜师学艺,不仅要跟着歌师学唱旋律曲调,还要把歌书抄了去,向歌师请教歌词内容。可见传统社会村际交往中,本村邀请外村“夜歌”对歌歌场上,歌手常与歌师前往,虽然手捧歌书的是歌手,但却需要歌书的拥有者——歌师在旁边提醒歌词,以保证对歌的顺利进行。

社会生活变迁使得部分歌书记录的歌词意义散失在时间流河中,大家并不明白歌词的具体含义,但壮人还是依据传统歌书内容转抄和传唱,日常生活中已不再出现的名词也仍然保留在歌书里面。如平果五部长嘹中的《日歌》,它描述了情人见面时的情形。其中有一大段是男、女之间索要信物时的对唱,内容大致为:男方想要女方送给自己腰带,女方说我还没有织,你要我送腰带的话,可以,但你得先送给我织布所需之物。通过一段段的对唱,男女双方把壮族传统织布机的28个零件逐一讲解,使《日歌》成为一首传授壮族染织工艺的歌书。如今,织布机早已不在壮区使用,其中很多零件名称壮人也不知其为何物,但仍按照传统歌书抄写、传唱。《日歌》里还有一大段男女抗争包办婚姻之后喜结连理的片段,详细介绍了壮族婚姻习俗,歌词中多次出现的“da deih” “roengz riehgh”已鲜有人知晓其含义。经五部长嘹的整理者罗汉田调查发现,“da deih”是新娘父辈的一位亲戚,这是已经消失了的壮族婚俗中必须出现的一位亲人。传统壮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新娘出嫁需要走一段楼梯,下楼梯称为“roengz riehgh”,新娘需由父辈一方亲戚“da deih”背下来,背新娘下楼梯过程中必须让新娘脚不沾地。尽管歌手对歌书的内容不十分明白,大家仍遵循对歌传统的规定性,“如实”传承歌书的内容:

Mbwk Roengz riengh lo goeng sae

女下楼啦师公

Roengz lae lo yah coux

下梯啦接娘

Yah coux caeuq goeng sae

接娘和媒人

Hawj dou bae baenz yuq

让我怎么去

SaiRiuj gyongq lo yah heiz

男提篮吧小姨

Diemj feiz lo da deih

点火吧大爹

Da deih diemj feiz haz

大爹点火把

Caj sanq va li lo

火花四处散⑩

歌书与唱歌习性

歌书内容以传统的长篇叙事为蓝本,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抄写属于自己的歌书,因此,歌书无异于歌手们参加对歌活动时的私人笔记。歌手的歌唱生活、歌唱习性可通过对歌的物质载体——歌书的观察而获得。常参加对歌的男歌手往往备有缩写版的歌书。他们对传统的叙事长歌内容已非常熟悉,缩写版歌书只抄写五言四句歌词的头一个或两个字,在对歌过程中作为过程“提示”,缩写的歌书大大减少了歌书的容量。

***3缩略版歌书有些歌书可看到在歌词底下记录的每首对歌句子数量,拥有这样歌书的歌手知道,用“哈嘹”曲调唱完一句的时间是25秒钟;“的哥嘹”曲调唱完一首的时间是20秒。歌手根据歌书提示的句子数量可知何时能把整本故事唱完,便于他们掌握对歌的进度与时间。对唱展开后,歌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终止对唱,除非主家邀请客家唱《房屋歌》,才必须从头至尾一字不拉地唱完。

壮人常说“一种方言一种歌”,对歌音乐的不同是地理位置和交往空间的天然区隔,曲调差异表征着传统社会不同的社会交往圈。对歌交往圈以音乐为区域划分,只有操持同一曲调方可对歌。比如“哈嘹”对唱曲调流传区为果化镇、太平镇、城关,对唱的地点一般在山与山之间的开阔地带,大家称“弄”。平果县果化镇那荣村的一个“弄”,就是对歌的地点之一。它位于马头镇龙来和那塘、太平镇的古案、果化那龙和那荣几个乡镇的中间。民间节庆的对歌活动最为活跃,歌手根据自身参加对歌活动的需要参与歌书的制作,歌书的差异是观察歌手歌唱习惯的窗口。李修琅常常在初七去山营的歌圩,山营歌圩是“哈嘹”的对歌场地,附近田东的人也来赶圩,因平果的“贼歌”和田东的“贼歌”有所不同,在他抄写“贼歌”时,用红色小方块标识出来的内容,只是在遇到田东的歌手时才唱出来,如是和平果的歌手对唱,红色小方块的内容就此跳过。

手本一致的情况下显示出“个性化差异”,此个性化并非突出自己演唱的个性,而是每位歌手能力的不同展示,因“禁歌“造成大部分的歌书被焚,目前大部分歌书是解禁后年轻的歌手根据走访老歌手或歌师逐一记下而成。例如龙州的农瑞群和平果的黄国栋均提到收集歌词而成歌书的经历。平果嘹歌歌书的《房屋歌》前边部分为《建房歌》,有240多首,在民间歌手的歌书中几乎失传,县城只有少数几个歌手能完整地掌握《建房歌》的歌词,大多数歌书只记录下了《褒房歌》的歌词。

热爱唱歌的壮人死后用生前的歌书作为陪葬。壮族族群实行大葬和二次葬,人死后先大葬,待三五年尸骨腐化后择日进行厚葬。歌书陪葬造成壮族很少有隔代歌书传承,目前见到最老的歌书是谭少明在1949年手抄的《口产***初篇》。因此,通过老歌手“回忆”所记录下来的“歌”或有散失和变化。歌书上所记录的歌的多少也常常是当地歌手相互炫耀的资本,传统社会,好歌手是以对传统歌书歌词的把握和即兴编词的能力为标准的。

自然歌圩多对唱传统歌书,歌场上由男歌手手持歌书,不时听见掌握歌书的歌手低语着向男伴提醒接下去要唱的歌词内容;女歌手则根据男方的唱词内容应答对歌,因无歌书,女歌手也会在男歌手歌声停下之后做几秒钟的交流,为的是对应的歌词符合对唱规则,两人所唱之歌词能一致,一般女词只需在男方唱词的基础上做细微的变化。现在,很多歌书都加入了女声歌词的内容,也有些歌手为了省事,借来歌友的歌本复印装订成册,少了手抄本传统歌书的个人创造,歌手制作歌书已有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在乡村,自己手工制作细砂纸已经少见,歌手往往在集市上买来现成的细砂纸作为材料;以前歌书一般只抄写男歌手歌词,现在有些歌手也把女方的唱词抄写在歌书上,因女方歌词与男方歌词只在细微处有差别,此类歌书常常出现表示重复的“——”省略标记。

结语

口头传统的研究向来重视集体性而忽略个体性,本研究可视作中国民间口头传统——聚众对歌“文本”研究的动态层面,在物质形式的文本研究中探讨歌书使用的规约性、惯习和个人差异。上世纪中国民俗学、文学届从民间搜集、记录、整理口传的神话故事、谚语、民歌,试***从整理出来的文本中找到民间文艺的创作思维和风俗、等社会文化信息。文艺学的第一要务便是直面“文本”。文本首先是一种承载文化内容的载体,由一整套符号综合集结的实体来研究与思维,此文本的观念支配下的研究占据着知识界大部分疆域,文本理论也从纯粹形式到“互文性”乃至“泛文本研究”,重在把文本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不断意义生产的实体。文本也是一种物质形式,有影音文本和非影音文本之别。前者肇始于现代,诉诸于视听;非音响文本符号固定在某一物体上,如刻于石碑的乡约条律、石崖上的壁画等等。民族音乐学的口传音乐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同时也关注音乐的记录,还原一个“有声”的口传世界。

从书写与口头之间的对立到讨论现代人心智与思维中存在的口承现象,壮族对歌与彝族毕摩的口头诵演提供了人类认知在于口头和书写的相辅相成的个案。书写文本作为口头诗学得以在传统的框架中沿袭,即书写传统未能脱离口头传统语境。没有口头,书写是死的,因此,口头文化是壮族书写文化赖以传习的活水活源,文字在对歌音声的传递中激起了生命涌动,它绝不是一次稍瞬即逝的声音震颤。

注释:

①笔者注:口传与书写的辩论基本形成了两大学派:一个是“大分野”(The Great Divise)学派,另一个是“连续论”(The Continuity)学派。详见埃里克·哈夫洛克“口承-书写等式:一个现代心智的程式”,巴莫曲布嫫译,载《民俗研究》2003年第四期。

②朝戈金:《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议》,《读书》,2003年(10),第18页。

③笔者注:他们常常把口传—书写与口承社会与书写社会划上等式,也包括列维斯特劳斯的冷热社会之说。无文字族群,向来被视为有待教化的野蛮人,有无文字也关涉雅与俗的对立。

④埃里克·哈夫洛克、巴莫曲布嫫:《口承书写等式,一个现代心智的程式》,《民俗研究》,2003(4),第16页。

⑤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于散布》,世纪出版社,2005。

⑥笔者注:保罗·康纳顿区分两种形式的记忆,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体化实践指的是记忆的传达者以自己的身体举动来传达信息,信息传达者必须亲自在场参与传达活动,信息的传达才能完成;刻写实践指的是人类生物体停止发出信息后,通过人类发明的符号系统传递和保存信息的方式。详见《社会如何记忆》,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⑦笔者注:详见口头诗学理论围绕程式性和即兴因素展开的讨论。

⑧笔者注:详见徐新建“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文中谈到:“诗文强化的结果,乃是歌俗弱化的产生。一方面,某些族群、地区或阶层以诗、文载事,具有突出的文字能力,同时也表现出对文字的极大依赖和歌唱习俗的失落;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族群、地区和阶层以歌唱载事,缺少对诗文的参与,同时也免除了文字的制约,享有着以声抒情的畅快。载“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一期,62页。清以前,侗族除歌师以外,侗人并无手抄歌书的传统,随着汉文化的深入,侗人为辅助记忆歌词、提高歌场的对歌能力,逐渐以汉字记录侗音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所对唱之内容。但侗族人参加对歌仍无需歌书,他们常说“唱歌只需一副好肚子”,如带歌书前往,必被沦为笑谈。因此,相对于广西壮族对歌民间手抄歌书与对歌歌俗的密不可分,侗族对歌称为“无‘字’传承”并不为过。

⑨David Holm(贺大卫):《传统方块字的区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⑩《平果壮族嘹歌日歌篇》,歌书抄本提供:谭绍明,壮文转写/汉文翻译罗汉田,民族出版社,2009。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6

化软实力建设中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知道,民族古籍具有珍贵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保护好各民族古籍,对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都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贵州省布依族人口有300多万人,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长期以来,布依族文献古籍主要是以汉字记音(即以音相同的汉字写布依语)和自创的表意方块字(布依族群众称为土俗字)来记载的。由于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文字体系,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文献古籍的书写记载方式各不相同,在音形义上自成体系,只有掌握使用这些文献古籍的布摩先生能够识读。人们对这些文献古籍的价值认识不足,其搜集、整理和保护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只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许多保存民间的文献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目前,布依族文献古籍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在第二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贵州省荔波县有四本布依族文献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布依古文字,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成为第二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新确认的少数民族文字品种。布依族文献古籍再次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依据国家认定古籍的规定,荔波县布依族文献古籍毛笔手抄本均出自1912年以前的版本。这些文献古籍大致分为经书和傩书,大都掌握在布依族的布摩先生手中。这次确认的布依族文字古籍,均为自创的表意方块字,其造字方法和字形与汉字有相近之处。造字大体也依照“象形、指事、形声、假借、会意、转注”六书造字法,字形大多为“方块字”,可看出受汉文化的明显影响。但在音、形、义等方面又自成系统,与汉字有明显区别。据荔波县文化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全县现存民间的布依族文献古籍尚有5千多册,其中傩书3000册左右,经书2000册左右。

就全省而言,近年来,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文化部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都加大了对布依族文古籍的挖掘、搜集和整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有关部门就着手对布依族摩文献古籍进行抢救和发掘,翻译和整理了一批文献。如韦廉舟、吴启禄、赵煜对贵阳市郊花溪区、乌当区布依族村寨摩经进行发掘和抢救,并整理了一批文献。如韦廉舟、吴启禄、赵煜对贵阳市郊花溪区、乌当区布依族村寨摩经进行发掘和抢救,并将整理翻译出来的花溪区把火寨经书刊载于中国民族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印的《民间文学资料》第六十五集。该资料集采用80年代初修订的布依文方案(这套文字方案是50年代国家为布依族创建的拼音文字,与布依族古文字是两回事——作者注)记录当地摩经的读音,每个布依语词下面有汉语直译,最后是汉语意译,没有附有原文,这对于布依族文献古籍的保存和研究来说是一种遗憾。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黄义仁、黎汝标等学者对黔南、黔西南部分地区布依族摩经和其他文献古籍进行搜集整理,整理翻译后,于1998年出版《布依族古歌》,约70多万字。该书采用布依族文献古籍原文、新创布依文、国际音标和汉语直译四对照的形式,为学术界研究布依族语言及文献古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90年代还先后出版了布依族文献古籍《安王和祖王》、《古谢经》,可以说是布依族文献古籍整理翻译的丰硕成果。《安王和祖王》是目前发现的布依族篇幅最长的叙述史诗。《古谢经》是迄今为止能全面反映布依族摩经面貌的布依族文献古籍。该书1993年由贵州省安顺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镇宁布衣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合编,王芳礼、韦照熙、杨开佐翻译整理,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1997年由韦兴儒、周国茂、伍文义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布依族摩经文学》,收录了布依族“开天辟地”、“造万物”、“造物与造神”、“十二层天十二层地”、“祖王与安王”、“谢日洪水”、“驱虫记”、“转场”、“开年歌”等各地布依族摩经中典籍文献。2006年,由布依族青年学者黄镇邦和霍冠伦搜集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依摩经——母祝文》,是超度母亲亡灵专用的一种摩经经文,编译者采用布依族文献古籍原文、新 布依文、汉语、英语四对照的形式出版,增加了英语对照,可说是一个积极的开创性的工作。以上专家学者的工作,对布依族文献古籍的发掘和抢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在翻译整理出版中,从对布依族文献古籍原文的忽视到重视,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然而,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全省在布依族文献古籍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上还有大量

的工作要做。全省布依族地区民间均保存有大量的布依族文献古籍,但这些文献古籍的生存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各地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口传古籍流失严重。据日本清泉女子大学博士余志清、贵阳学院教授周国茂、贵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剑等专家学者在黔西布依族村寨的调查,除搜集到大量的布依族摩经文献古籍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口传古籍古歌,布依语称“弯”。据当地布依族布摩和歌手介绍,此类古歌多达630部。这些古歌在丧葬仪式上由布摩和丧家亲戚请来的歌师演唱,流行于黔西、织金、大方等县的布依族中,通常用汉语翻译为“孝歌”。这类古歌除了有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悼的内容之外,还广泛涉及万物起源、古代生产生活、哲学、伦理、宗教、习俗、爱情婚姻等内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孝歌。由于是仪式上演唱的古歌,可称之为仪式古歌,属于摩文化范畴,对研究布依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现在能全部演唱这些古歌的人并不多了,而且多为老年人。这些人都是民族文化的“活***书馆”,一旦他们过世,布依族古歌就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是布依族文献古籍原件的流失严重。布衣族地区普遍存在文献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的现象。由于布依族文献古籍大多散存于民间,这部分文献古籍,由于保管不善(或无保管意识)、长期使用破损以及其他诸多原因,其流失之快,实在令人担忧。例如在黔西县五里布依族苗族乡中心村的调查中,专家发现原先老一辈用毛笔撰写的那套摩经文献已经流失了。而十多年前的调查中,专家曾赞叹那文献古籍上的字,工整漂亮,就如印刷的一样。因为,清代中心村罗氏家族曾出了两个文化人,其书法诗词在当地都

很有名,回乡后在村寨里兴办学堂和私塾。那套摩经文献就是其中一人抄写的。现在,虽说罗氏家族中还保留有习写书法的传统,但重新抄写的摩经文献,功底还是比不上原先那套。而问及原先那套摩经文献时,被访者一会说在那个手里,一会说在这个手里,最终笔者还是没有能够见到。而在其他村寨的调查中,笔者看到的却大多是钢笔的手抄本了。

三是精通布依族文献古籍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布依族文献古籍大多由民间知识分子、布摩先生、民间艺人等所掌握使用,精通古籍者本身为数不多。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精通这些文献古籍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了。当前,我们每失去一名布摩先生、民间艺人,就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流失,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在地球上消逝一座民族文化“***书馆”。

二、对布依族文献古籍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切实

加大对布依族文献古籍的保护力度。按照“救书、救人、救学科”的精 神,进一步提高对布依族文献古籍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征集抢救力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加强布依族文献古籍全方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推进布依族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首先,要做好布依族文献古籍的抢救、普查、登记、整理、翻译工作。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组织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清点、编目、整理、翻译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少数民族古籍的存量、分布和流传情况,进而实现文献古籍的分级保护。

其次,由于布依族文献古籍主要散存在民间知识分子、布摩先生、民间传承人手中,其保管条件差、损毁流失严重,必须深入到民间基层,广泛和大量征集抢救这些文献古籍的原件。并将征集到的文献古籍原件***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馆藏机构进行有效保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布依族文献古籍数据库,要组织人力尽快搜集、整理他们的口传音像资料,建立口传音像资料库,切实推进民间口传古籍的保护和利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宣传中国***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人民***、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和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二、主题:勿忘国耻 奋发***强

四、活动安排

1、9月14日:利用校本或综合实践课组织收看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要求各班学生写出观后感,每班推荐10篇上交(统一纸张:方格信纸)。

2、9月15日16日:利用双休日,由家长组织一次红色旅游或为老***献爱心活动或听讲一个***故事。写出旅游日记或爱心日记或故事感悟上交,每班10篇(统一纸张:方格信纸)。

3、9月17日:上午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宣誓签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下午,召开一次勿忘国耻奋发***强主题班(队)会。同时,利用课前一支歌时间,启动爱国歌曲大家唱。

4、9月18日: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演练。试鸣时间为9月18日上午10:00-10:15。试鸣时,组织疏散演练,演练结束后集体默哀,警示学生勿忘国耻,沉痛悼念***英烈,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

5、9月19日:组织开展一次手抄报、征文比赛。

6、9月20日:开展班级演讲比赛活动。

各班要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培养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五、工作要求:

1.引导学生理***国。日本近期的错误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中华儿女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愤慨是可以理解的。班主任应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中央保持一致,与国家的基本利益和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做到爱国有理有利有节,把爱国感情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具体行动。

2.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各班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按照要求把好关、把好度。在事关***治方向、***治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确保不出差错,不出纰漏。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8

【关键词】 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同志在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2015年8月24-25日)上深刻指出:“要紧紧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意义,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藏区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信教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工作。

学校是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文化认同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治性、***策性强。学校要将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强管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工作具体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各处室、各班级工作计划,明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在“看”上下功夫。制作诸如少数民族人物***、民族知识简介、主题展板、板报、手抄报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二是在“听”上下功夫。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大力宣传民族知识,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大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入脑入心。

三、以培训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

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一是理论学习。要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及中央、地方民族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的民族***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了解并研究本地民族工作现状,充分发掘教育素材,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四、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法。一是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纳入地方课程,在保证师资、教材、课时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学科教学渗透。在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分解任务,落实内容。三是挖掘开发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当地民族实情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组织教师编撰切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组织实施教学,能有效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五、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效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9

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要求教师对学科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结合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性质,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将国学教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有机渗透国学教育,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学习古诗,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如学习《瀑布》一文,就可把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对比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两者在描写瀑布时的相似之处,也让学生发现两者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同时,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读过的有关水的诗词歌赋,在交流的同时,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诗词,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不是孤立的、要以这种不着痕迹地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我国数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有其特色,具有世界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有好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思想品德内容搜集国学中精粹部分和典型案例。励志怡情,明理启智,激发民族情感。

艺术学科主要着眼于通过演奏、绘画、欣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乐)曲和国画等教育手段来进行。美术课,老师让学生们欣赏古代名画;在音乐课,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体育课上则让学生领悟中国功夫的神奇。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以诗词设立情景导入,诗词中的科学等。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一)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道德、情操、气质等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陶冶、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来的。因此,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其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墙壁、甬路、走廊等,让传统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拓宽书香园地。教学楼中庭,建有阅读角,方便学生课余阅读,校园四周,国学诗文宣传,开启学生心智;象棋角落,陶冶师生情操;宣传橱窗,国学语句振奋人心,画面开阔师生想像空间;在课间休息时,能听到配有国学的音乐诗朗诵……校园里处处洋溢的和谐的书香氛围,使得国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在树荫下,小草丛中,漫步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围坐在石桌旁边的石凳上,四周的墙壁上绘有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种植园有各中队的劳动成果,豆角、茄子、韭菜……墙壁上画了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的古诗文,享受劳动成果喜悦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增强和培养爱国情感做起,并着重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从我做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征文和格言创作比赛、“颂美德、明荣辱”主题班会、编写校内拍手歌,为特困生、残疾儿童献爱心等。

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心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宝贵资源。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宝贵资源。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

(一)将国学教育日常化,将国学教育行动化,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时尚

让学生在诵读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使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诵读吟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播种国学文化的种子,培养健全人格,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为学生的人格发育奠基。

(二)国学伴我成长手抄报活动

学生手抄报作品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新颖,每份手抄报均由学生自编自绘。这些作品,虽笔墨稚嫩,但构思精巧,色彩鲜艳,充分地展现同学们在国学教育活动中的泪水和收获。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篇10

关键词:精彩展示 诗词创作 论语讲坛 风华好诗词

文化应该是融入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从何而来?它是从《诗经》中来,从《论语》《庄子》等先秦诸子中来,从唐诗、宋词、元曲中来……激荡我们民族的血脉,历经千古不老!

一、初中语文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传统文化的世界

初中语文第一课,我们便向学生介绍国学,介绍传统文化三股主流:儒、道、释。

我们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领学生做猜测空间的游戏,从而锻炼学生表达和倾听能力,了解文化名人、著作等。

在“文学欣赏”这一环节,我们带领学生欣赏《蒹葭》,了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风格,欣赏余光的《春天 遂想起》,了解余光中和他的乡愁诗,认识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了《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摘抄优美古诗文、课前进行“精彩展示”

多年来,从六年级学生们入学开始,每周末都有一项作业――古诗文摘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文篇目做摘抄笔记。

当我们学习《观沧海》时,有的学生便摘抄《短歌行》;当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桃花源记》时,有的同学就摘抄《归去来兮辞》:当我们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有的同学摘抄他的《正气歌》……

如何检查学生的摘抄效果呢?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设计了“精彩展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大声朗诵自己所摘抄的古诗文,让朗朗的诵读声成为语文课的前奏。

精彩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具有古诗词创作能力。请看学生的诗词习作(该诗获“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创作大赛二等奖):

减字木兰花

王子欣

物是人非,言笑晏晏在耳畔。花落泪垂,美人独坐颦蛾眉。

流年似水,今秋未减前秋怨,借酒消愁,狂歌依旧情难旧。

武陵春 花木

陈 宇

荷兰竹柏不肯醉,牡丹只富贵,暮秋亦曾羡菊梅,红豆无声喟。

白杨是否伴梧桐,苦与甜滋味,木棉铁树万年青,无人解相思泪。

精彩展示,给每个孩子心中都洒下阳光,使他们成为留恋于语文青草地的快乐的孩子。

三、校本活动课――“华夏经典诵”和诗会活动的开展

每周两节的校本活动课,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的文学大家,并学习其作品。比如,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之后,便学习他的《兵车行》,感受苛酷的兵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学习《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诵读班便学习《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年日夜记梦》,感受苏正月轼对亡妻深挚怀念和伤悼……

每年5月,我校召开了“‘激情满怀 诗诵风华’经典诵读诗会”,诗会期间,学校成了诗的海洋。诗会中,同学们热情高能高涨,表演形式多样:朗诵篇目中有经典诗歌,有自创诗歌 。

四、论语讲坛――教师们精神盛宴

《论语》被誉为“东方的圣经”,穿越千年不老,读《论语》就是让我们在奔波中沉静下来,静观自己的心灵,独享一刻之闲。为了引导教师从论语这东方圣经中觅人生的智慧与顿悟,我校开设了“论语讲坛”。

在学校的“论语讲坛”中,我向全校教师讲解了《论语》中的“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从“大学”谈起,从孔子、孟子、苏轼等角度讲解了我对“忠恕之道”的理解……使全校教师走近《论语》,了解了《论语》。

五、“风华好诗词大赛”的举行

2014年,我们组织了“风华好诗词”大赛。初赛九百人海选,复赛六十人角逐,决赛十二争雄,推出“决赛”现场,学年顶尖级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赛场步步惊心,高潮迭起,掌声雷动。《哈尔滨日报》《生活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六、带领学生进行“名家系列研究”

近年来,我还带领学生进行了“苏轼系列研究”“杜甫系列研究”“李白月诗研究”。2012年6月15日,中语会副会长张鹏举教授来风华中学听了我的《黄州 苏轼 赤壁》,在全国“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年会上”给予肯定。

七、访文庙走近孔子,沐浴儒家精神洗礼

为了更好地领悟儒家的思想精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哈尔滨文庙。通过参观大成殿、走畔桥,听讲解员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共同感受着孔子自强不息的灵魂力量,使孔子的形象驶入了学生的心灵之中。

八、编辑出版《风华经典诵》《风华佳作园》

为了更集中地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编了风华中学语文校本教材《风华经典诵》。包含包含《四书篇》《古诗词篇》《古文篇》《现代诗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国学。

《序言》中这样写:“《风华经典诵》采撷文学的朵朵浪花,献给风华莘莘学子,以承儒家思想的火种,传厚德载物之道。希望同学们润泽心灵,汲取智慧。”

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成长中留下痕迹,我还编辑出版了《风华佳作园》,已出版发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10篇

学习

那时光流转10篇

阅读(25)

不论文笔怎样,只要愿意,就可以来,大不了我教你那个时候的记忆,感觉还是那么清晰,我一直都喜欢着那个时候的我,单纯,充满热情和不羁,对所有新鲜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敢爱敢恨。尽管是在网络,可我却能够和朋友推心置腹,相依并存。...

学习

学校心理健康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心理健康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模板十篇,心理健康教育十篇。1.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1.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研究一些省市的学校都开展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学习

学生处工作要点

阅读(22)

4.推进生涯规划和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组织高一年级远足拉练活动和高二年级高校研学旅行活动;5.推进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6.构建高中三年的系列化班会课主题,让班会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7.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初

学习

有时候我也想10篇

阅读(26)

这个地点,似乎不是某个管理部门指定的。他们来到这里,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他们希望这个繁华的市中心的拥挤的人流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理解,以及更多的生活必需收入。但也许是他们身后的一片幽暗的竹林,微风拂过,总响起竹叶阴森恐怖的

学习

五五普法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五五普法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五五普法规划主要内容,五五普法是什么内容。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府对青少年法

学习

全程策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全程策划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全程策划过程,地产全程策划合同。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的特点是“全过程策划服务”,因而策划的思路、理念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程策划在运用中逐渐形成三种不同的策划方向:第一种是在项目接手后

学习

粽子短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粽子短信10篇,内容包括粽子到了通知文案,粽子短信。2.快乐化作糯米,粘粘的,愉悦你心;幸福化作蜜枣,甜甜的,甜透你心;平安化作艾叶,香香的,清爽你心;健康化作线绳,紧紧的,裹住你心。端午来到,只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分,幸福逍遥每一秒!3.端

学习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知识产权管理10篇,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心得。目前国际社会已形成以《着作权法》保护为主,《着作权法》(包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实

学习

科学发展观总结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发展观总结10篇,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十个方面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

学习

辩论会开卷有益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辩论会开卷有益10篇,内容包括辩论会开卷有益的内容,辩论稿怎么写开卷有益。平潭县城东小学五年级:周晨巍123点评教师:谭川老师

学习

朋友赠语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朋友赠语10篇,内容包括送朋友一本书怎么写赠语,朋友结婚十周年赠语。4、愿你像蜜蜂一般,从生活的百花园里吸出不同的香汁来,酿成独创的甜蜜。5、世界之大,只愿和你做朋友,孤独寂寞我不在乎,你好我就心满意足,结识你是老天给我的幸

学习

最美丽的谎言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最美丽的谎言10篇,内容包括中国十句最美丽的谎言,最美的十个谎言。后来又来了一位新战士,他也回答那位收信的战士说:“很漂亮,也很年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有东西把他再次撑起,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谎言”往往就成

学习

综合科工作思路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科工作思路,内容包括综合科工作简短汇报,信息科工作计划汇总9篇。1、引进恒禾集团拟在燕子村发展猕猴桃3000亩,在2008年秋天建成300亩的品种示范园;2、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重新在头道村转咀规划建成岩蛙养殖基地200亩;3

学习

作文月光下的遐想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月光下的遐想10篇,内容包括月光下的遐想提纲,小学月光下的遐想作文。出来走走吧,让我们一起到月光下走走,去遐想。

学习

植树节手抄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植树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植树节手抄报教程,植树节手抄报文案。20xx六年级植树节手抄报的***片320xx六年级植树节手抄报的资料:植树节宣传标语1.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

学习

运动会手抄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会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手抄报高中,英语运动会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以手抄形式来完成的报纸,在初中学生的手抄报办报过程中融合了学生的语文和美术学科的综合能力,一份质量上佳,精彩纷呈,能够引起别人阅读兴趣的手抄报

学习

安全教育手抄报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教育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安全教育手抄报初中,安全教育手抄报文案。1.因为你珍惜生命,所以你的人生更精彩2.生命大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3.要想一生过得好,注意安全很重要4.多一份安全,生命就多一份保障5.安全是幸福之本6.安全

学习

端午节手抄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语文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手抄报词语。20xx端午节手抄报的***片320xx端午节手抄报的资料:端午节介绍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

学习

低碳环保手抄报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低碳环保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低碳环保手抄报一年级,低碳环保手抄报50字。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2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3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4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片5中学环境保护手抄报的资料:环保标语1)既要金山

学习

我爱祖国的手抄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祖国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我爱祖国的手抄报内容文字大全,我与祖国共奋进手抄报。1、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成立一个活动小组,通过商讨后才确定这一“庆国庆“活动方案:“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手抄报活动展示方案。2、学校领

学习

法制教育手抄报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教育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法制教育10篇手抄报,法制伴我成长手抄报。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片(2)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片(3)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片(4)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片(5)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的内容:法制宣传日背景1978年12

学习

童话天地手抄报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童话天地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童话天地手抄报素材范文,童话天地手抄报内容。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片2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片3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片4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片5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