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10篇

徐文长传篇1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徐文长传》

【注释】

①曲(niè):酒的代称。②朔漠:北方沙漠。③越:越国,今浙江东部,因徐文长是浙江绍兴人,故如此说。④欧阳公: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文学常识】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袁宏道为公安派领袖。他的一套系统理论,成为公安派文学纲领。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其目标是去伪存真,抒写性灵。他认为,性灵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他推崇民间的通俗文学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作品真切感人,语言浅显,无斧凿之迹。著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广陵集》等。

【阅读鉴赏】

本文介绍了徐文长的性格、志向以及他在诗文、书画上的成就。文章先写他郁郁不得志,终于寄情于山水。在漫游中他的足迹从南方到北国,山海沙漠、雷鸣风号、幽深的山谷和繁华的都市尽收眼底,诸多令人惊愕的景观全写进他的诗中。又写诗人命运多舛,而坎坷和磨难更造就了他的勃然之气。继而介绍他的文章、书法、绘画均独具特色。这篇人物传记由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写到诗文和书画的造诣,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植根于生活,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出作家的思想和感受。

【知识考查】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有司:职有专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B.风鸣树偃偃:倒下。

C.韩、曾之流亚也

流:流放。

D.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通“驽”,才能低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见山奔海立/虽其体格时有卑者

B.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一一皆达之于诗

C.气沉而法严/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D.虽其体格时有卑者/有王者气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文长诗文风格的一组是()

①恣情山水②苍劲中姿媚跃出③如水鸣峡,如种出土④有王者气⑤皆超逸有致⑥气沉而法严

A.①⑤⑥B.②④⑥

C.③④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非常高尚,不同时俗相合,当时的人认为他是文坛首领,徐文长都呵斥他们而认为自己才能低下。

B.徐文长的名声不能出于浙江是因为他才能还不很突出,没有人真正欣赏他。

C.徐文长已经不能在有司那里有所作为,于是就任性地饮酒,纵情于山水之间。

D.这篇传记由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写到诗文和书画的造诣,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植根于生活,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出作家的思想和感受。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流:同一类人物,犹言“等辈”。)

2.D(第一个“者”是助词,不译;第二个“者”是代词,……的人。)

3.C(①是说徐文长的个性,非指他的诗文。②⑤是徐文长的书法。)

徐文长传篇2

关键字:徐州琴书;历史;艺术价值

徐州琴书是一种说唱相间的曲艺形式,流传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形成于明末清初,仅凭徐州琴书“柴门”一户族谱来看,已经传到第二十辈,至今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一、徐州琴书的历史

徐州琴书是由三弦――丝弦――唱扬琴――徐州琴书一步步衍变来的。

1.三弦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徐州知府佟国弼主持兴办了“育婴堂”。到这里的孤儿除学习一定的历史知识外,主要学习演唱,学成后便沿街卖唱,或为商贾等唱堂会,因多为盲人,观众称表演者为“先生”“瞎先生”,称其表演为叫“瞎腔”,也因当时演唱时表演者自弹三弦,观众亦称之为“三弦”。艺人们手持三弦、手板,三五个或更多为一个整体,以唱为主,演为辅,演唱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所唱曲目多为单曲,一方面来源于徐州当地的民歌小曲,另一方面来源于当时面世的小曲刊本如《丝弦小曲》《百戏竹枝词》《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等。

2.丝弦

由于育婴堂艺人们的流动性较大,人员较多,生活变得困难。晚清时期一些较大的班子经过协商自行解体,由原来的三五人搭班自由结合成双人档、单人档演唱。单人档一人坐唱,双人档一人操琴,另一人打板。这样的组合形式便于演出,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在当时为主要的表演形式。由于此时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三弦改为了坠胡,坠胡所用的弦由真丝捻制而成,故观众把这种演唱称为“丝弦”。有时伴奏乐器中会出现扬琴,观众把这种加扬琴伴奏的丝弦称为“唱扬琴”或“打扬琴”。此时“丝弦”已由“三弦”阶段的单曲演出变成若干曲调联曲演出。如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的《荐诸葛》《火烧赤壁》等十多个段子,艺人们将这些同一题材的段子串在一起叫做“以人串书”,这使大量的中篇书目不断产生,其中有些中篇书目后来成为徐州琴书最重要的保留书目,如《王天宝下苏州》《双锁柜》等。这一时期徐州琴书基本形成。

3.唱扬琴

抗日战争时期,徐州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谋生,涌现出大量流浪艺人,他们远离家乡流动演出,大量的新剧目涌现,如《杨家将》《抗日先锋》《***下场》等,题材大都宣扬保家卫国赞颂抗战英雄。由于此时的演唱曲牌已十分丰富,加上此时长篇剧目出现,对创作的新书目装腔和伴奏都有所困难,于是艺人们在演出中,经过长期的筛选、改造,终于把原来演唱的曲牌[风阳歌][垛子板]相结合,作为演唱的主要曲调,解决了长篇剧目的难学难唱问题。标志其完成了从联曲体到板腔体的转变,形成了现在徐州琴书的板式。这一时期扬琴已广泛用于徐州琴书的伴奏中,听众称这种形式为“唱扬琴”,使徐州琴书进入了成熟期。

4.徐州琴书

1948年徐州***,在***府大力支持下,一个新曲目创作和演出的高潮很快形成,新增《王二还家》《悦来饭店》《马前泼水》等一大批约三百多个优秀节目。20世纪50年代初,琴书艺人崔金兰赴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经各方商讨定名为“徐州琴书”。而后,这种称谓被艺术界和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被记载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戏剧曲艺大词典之中。为了进一步发展琴书艺术,1959年徐州专区文化艺术学校(现为徐州文化艺术学校)首次开办“徐州琴书”班,招收学员近20名。

二、徐州琴书的艺术价值

徐州琴书是徐州人民三百多年来辛勤创造的结晶,它唱腔优美,曲调丰富,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徐州琴书的审美价值

徐州琴书生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紧紧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生活,内容非常广泛,生活伦理、脂粉、灵怪、朴刀、棍棒、铁骑、公案。等,其中以生活伦理、社会功德、惩恶扬善见长,艺人称其为“针线筐里的买卖”。康熙三十五年成书的《百戏竹枝词》中这样记载:“窄样春衫称细腰,蔚兰手帕鬓云飘。霸王鞭起金钱落,恼乱徐州叠断桥”,题下小注两行“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其名为叠段桥,甚动听。”这段记载就是对当时徐州唱曲艺人在北京演出时深受人民的写照,表现当时民众们徐州琴书表演的喜爱。同时徐州琴书的唱腔优美,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变化丰富的唱腔和板式让听众身临其境,能使表演和听众的审美达到完美统一,身心都得到了美的满足。正因为徐州琴书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用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满足人们听觉上的审美需要,使得它能够历经三百年多后依然闪耀着艺术的光辉。

2.徐州琴书的教化价值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徐州琴书艺人们用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形式,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口头传唱,在娱乐的同时它也承载着对人们的伦理道德、生活规范和文化习俗的教育功能,在许多边远的小乡镇,很多百姓都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徐州琴书传播着仁义道德、生产生活知识,对民族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社会道德规范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王天宝下苏州》中的唱段:“说松林、好松林,黑压压,雾沉沉。四圈摘的是垂杨柳,乌鸦磊窝树上蹲。老乌鸦退翎飞不动,小乌鸦四圈打食孝母亲。又一扭头留神看,小牧童赶来羊一群。小羊吃老羊***,双膝扎跪地下沉,像它鞭毛都有孝母意,王天宝不如走兽和飞禽……”。

随着时代的进步,徐州琴书继承了优良的曲艺传统歌颂仁义忠孝外,它的教育功能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体现,歌唱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等,同时还传授农业知识生产、生育卫生等科学文化知识,为新中国的文化思想道德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被评为全国曲艺优秀节目的《悦来饭店》就是讲述大学生丁兰芳毕业后成功创业的故事。

3.徐州琴书的传载价值

徐州琴书本身就是一部书,它传载了中国的千年文化再现了各时代的社会内容。它的声腔与语言紧密结合,叙唱亍有关传说神话、历史、人物风俗和生产劳动知识,使得这些内容一直保存到现在。它是历史的补遗录,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歌颂赋。如《西厢记》《水漫金山》《八美***》等是神话传说或故事小说。像《三国演义》《说唐》《水浒传》这些都是展现历史风云的唱本。《杨家将》《钢***》《抗战到底》等作品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文精神的歌颂。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和风俗,并以口头音乐的形式流传至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山东琴书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徐州琴书于2008年1月成功申报了部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徐州琴书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徐州琴书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民间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和保护。

注 释

“柴”为传授技艺师傅者姓氏,“柴门”指柴师傅门下所有弟子组成的“柴氏门户”,

老艺人们划分琴书题材的方法,脂粉指儿女之事,灵怪指神话传说,朴刀、棍棒、铁骑都指武戏。

参考文献

[1]单兴强徐州曲艺考徐训文化局出版,2006

[2]刘明澜中国古代诗词音乐[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倪钟之著曲艺民俗与民俗曲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4]吴文科著中国曲艺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徐文长传篇3

关键词:徐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思路;意义徐州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徐州民间美术源于徐州人的创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徐州民间美术体现着徐州人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形式美的规律;造型夸张,色彩强烈;彰显着一种浑厚之风,体现出强烈的视觉美感,有别于其他地方民间美术。例如“邳州民间剪纸”构***简练,造型古朴,处理手法大胆泼辣;据考证从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邳州的先民们就已创造了邳州剪纸的雏形,即以影像为形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后经不断发展吸收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形成今天的模样。曾有许多专家把邳州剪纸同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相提并论。还有徐州泥玩、布玩、糖人、木版年画等多种民间艺术样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面对种类如此丰富,艺术特征各异的徐州民间美术资源我们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这也是对民间美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从徐州民间美术资源中吸取养分,并注入当下的美术教育之中,才能呈现徐州本土美术教育的新亮点。在徐州民间美术的学习中找到一种“本土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入徐州美术教育之中,则会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就目前国内对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主要是对现有资源的抢救性整理,较少思考如何使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当前的教育之中,即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转化与应用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实践,旨在思考徐州民间美术自身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1挖掘徐州民间美术蕴涵的教育资源

文化的多元及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日益重视,徐州民间美术资源也被一些学校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并不断挖掘徐州民间美术蕴涵的教育资源。因而讲,只有深入研究徐州民间美术资源,才能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料;只有教师对徐州民间美术的充分开发和理解,才能使民间美术得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徐州民间美术中存在着大量传说和典故,如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得到很好挖掘,是美术教育中的绝好素材;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容易使学生进入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如徐州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多来源于劳动者的生活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徐州民间美术资源做深入的探索,让学生了解徐州民间美术创作题材的来源。徐州民间美术尽管题材丰富,但从观念上来说,多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中美好、乐观向善的一面。正如邳州民间传说“神剪”的故事里唱的那样:小白纸,方又方,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山,能铰水,能铰万物美又美。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筐花盆花鞋样花,喜花礼花雕刻花,百花开在俺手下。小纸拿在俺手里,俺想铰啥就铰啥。

徐州民间美术表达了徐州人民的心理意愿和生活理想,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不但融入民间美术作品中,还融入民间美术形成的传说中;徐州民间美术不仅体现了民间艺人对于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把握,同时也发现了美和创造了美,因此通过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并对徐州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又了解了传统文化。因此,通过对徐州民间美术的深入发掘、整理,寻找徐州民间美术的特点,使徐州民间美术纳入学校美术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中,长期以来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相对边缘化,特别是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教育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逐渐的淡化。因此,儿童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地方民间美术的介绍,具有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分析徐州民间美术的特性与审美特征,并不断挖掘其具有的审美教育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各个时代都形成的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个性各具的文化,都闪烁着人类的创造智慧和才能。徐州的汉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浑厚粗犷的外观,为世人所注目。汉美术中形神兼具的汉画像石,精美绝伦的陶俑都是生命的再创造。对徐州民间美术蕴涵教育资源的挖掘,也是对徐州文化本源的探求。

2徐州民间美术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思路

徐州民间美术转化为教育资源,其实就是对徐州民间美术的进一步抢救、挖掘、整理和传承。从美术的角度认识文化,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其实也是对徐州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造型特点和艺术性的再认识,同时也是对徐州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文化进行诠释、破解其当地的风物和民俗差异的密码。徐州比较著名的民间美术有汉画像石、汉王石刻,邳州剪纸、木刻版画、年画、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玩具等;这些民间美术是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情趣的好题材,如何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寻求途径,同时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体现出来。为此笔者对现状做了实地调查与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寻求途径,从小学开始把徐州民间美术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思路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徐州民间美术在小学学校教育情况的实地考察,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对徐州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徐州民间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总结徐州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及视觉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还必须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造型、色彩、材料的分析,了解徐州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等,并联系和小学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特点及审美品质,确定民间美术作品的美学意义。徐州民间美术各种类及教育功能的确定,有助于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和教材体系的建立,同时也便于教师操作,掌握教学的精度、进度和推广普及。

(2)美术教师要对徐州民间美术各种类进行实地考察,并从理论上分析徐州民间美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首先是对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种类要有实地调查、***片拍摄和艺术理论研究。其次是对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种类,在教学中要形成学案,成果。第三是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把徐州民间美术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深入实地,体验生活,收集、整理、积累民间美术资料,建立资料库并加以保存。理解和运用徐州民间美术资料及文化信息,可整体计划分步实施。

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作品来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通过收集、整理、发掘徐州民间美术传统美术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学习地方的优秀民间美术,充分运用地方丰富的传统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多样的美术教育方式开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通过教育的方式展现徐州民间美术的审美和道德意义,从而感悟学生心灵,提高审美情趣,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其深刻的文化内化,进而更加珍视它,传播它。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也做了专门的表述。因此,我们通过对徐州民间美术的学习,使孩子们从小就继承民间美术优秀传统,珍视当地优秀文化遗产,不单纯是一种技能学习,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3徐州民间美术资源教学转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徐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现实意义是徐州民间美术来源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祖辈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勤奋努力,并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创新。徐州民间美术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由于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素称“五省通衢”,其民间美术受南北方艺术的影响形成独特艺术特性。随着多项徐州民间美术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徐州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因此,将徐州民间美术作为教育资源应用于小学课堂的研究将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州民间美术是徐州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文化,它贴近人们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日常起居、风俗习惯、人生礼仪皆有体现这不仅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徐州人们的思想。徐州民间美术强烈的艺术特性对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州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一方水土一方艺,徐州经过历史变迁形成了尊重传统审美观的自觉性,表现在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其的影响上,这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既有南方文化的秀美,又有北方文化的质朴。虽然徐州每个时期的***治、经济、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徐州民间美术的发展变化,但徐州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内美”文化传统没有变,这也与徐州人性格忠厚奔放,英勇剽悍有关。这种“内美”表现为“善”,体现在民间美术上则是一种朴实无华、激越高亢的民间艺术风格。徐州人对善的渴望,对美的追求正是我们探索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目的,也恰是教育的目的。

徐文长传篇4

【关键词】名老中医;徐经世;教育方法;成长因素

徐经世,男,1933年1月28日生。安徽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委保健委专家组成员。曾历任安徽中医学院成人***主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书记等职。为医之道惟德惟术,有济人之术,必有济人之心者,方可为苍生良医。故医者宜存仁心以济世,存仁术以济人。徐经世乐善好施,谦恭好学,精勤不倦,淡泊名利,堪称一代儒医。从其所走过的路,让人足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得影响了一代名老中医的造就。

1 成长历程

徐经世[1-2]祖籍巢湖,安徽巢湖市黄麓***徐村人,是***前有名的文化村,距离张治中将***家乡3里路。抗战前全家定居肥东,生于肥东湖滨徐骆村。此村也是文化村,比邻巢湖长江,河中木船运输,此种商船来往,大宗商业临河而出,村里有钱绅士创办朝霞学社。张治中曾资助创办黄麓师范学校,1946起,徐经世在其附小读书,因距家有10余里路,来往不便,即住校学习。在肥东成长,后来合肥,业已60个春秋。

徐经世生活之地,隶属今之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因东淝河与南淝河汇合于此而得名。历史上属古之庐州,又名庐阳,是昔日的"淮右首郡,吴楚要冲",现为安徽省省会,列中国城市五十强之一。合肥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旧地"闻名于世,当年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威震逍遥津;到了南北朝,合肥依然是南北***事前沿阵地;北宋时,又变成抗金前沿;而明末,张献忠领导的起义***曾智取合肥;及到清末,太平天国李玉成与曾国藩指挥的湘***在此会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证明着合肥曾是名副其实的"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合肥尚是全国卫生城市,有著名的逍遥古津、教弩梵钟、蜀山春晓、包河秀色、李鸿章故居景点;有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浩淼的八百里巢湖包公文化旅游区、徽园、西郊风景区,并将昔日只在府苑别墅里才有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搬上街头,建成似翡翠项链般的环城公园,营造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亮丽景观。

合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因北宋清官包拯生于此、长眠于此而有着"包公故里"之美称。合肥历史上的名人还有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清末名相李鸿章,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聂士成。到了现代,则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旅美女词人、知名学者阚家等。

徐经世依托的安徽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9年,2004年增挂安徽省中医院机构名称,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保与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中医医院,是国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5人,有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名医堂等11个诊疗服务中心和52个专病特色门诊。附院承华佗神韵,继新安衣钵,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造就了一批部级名老中医和江淮名中医。近年依托名医堂,启动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年轻中医在继承中汲取学术精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一大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徐经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成长并发挥着作用的。

徐经世曾祖父母,均为当地私塾先生,曾祖乃晚清秀才;祖父徐恕甫,在清朝废科举后,也从私塾,1956年调入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任《伤寒论》教员;1957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在1959年成立中医学院和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时,是接纳***抗美援朝伤病员的中医顾问,1964年仙逝。

父亲徐少甫,姊妹4人,2个妹妹均不幸夭折;姐姐80多去世,家在肥东。少甫后因署瘟高热英年早逝,时30岁,学业刚成,惜乎憾哉。徐经世时年4岁;11岁时母亲也因急性心肌梗塞撒手人寰。以后唯赖祖父母抚育,并潜心读书。经世尚有2个妹妹,幼时也均由祖父母抚养,小2岁者现康居上海,小3岁者康居巢湖。徐经世后与童氏女结婚,相依为命,现为合肥市无线电一厂退休职工。徐经世膝下有1子3女,学业皆有建树,惜无后代从医。

徐经世传承既有家传、私淑传统方法,又有现代教育经历[1]。"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代医生把医疗经验作为家庭谋生的本领,将其传授给自己子女,形成父传子、子传孙的世医。父子式的师徒关系,有着明显宗族系统的血缘传承,即所谓家传、祖述。千百年来,正是对代代中医先贤们的经验传承并不断光大,才有了现今较为完善的传统医学。晚清前,安徽名医辈出,尤以家传为主的新安医家引人注目。但近半个世纪,安徽中医临床大家鲜少。2000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遴选出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大家,徐恕甫在列。徐恕甫,早年悬壶庐巢,名播江淮。他曾告诫后学:"仁***仁术,同为一体。余已年逾古稀,晚景无多,虽每欲集同道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然学薄能鲜,心余力拙。惟望我医界青年有志诸君,本英明贤达之智慧,苦力搜求,固当从新钻研科学,亦不能厌故抛弃宝贵中医,毋浅尝而辄止,毋畏缩而不前,以发掘我国神妙之医学。"而如今,徐经世先生也年且耄耋,也常告诫弟子:"中医学习是要悟性的。实践的提高在于悟。搞好中医继承需要我们刻苦学习,用心体会,把学到的知识加以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升华。"[3]

名师出高徒。徐经世幼年从研读《四书》、《五经》开始,逐渐旁至诸子百家,为其以后学习中医理论,打下良好的古文字基础。后由祖父徐恕甫言传身教,从背诵《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等开始,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反复研读《医学心悟》、《临证指南医案》等临床医著,深刻领会祖父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技巧。

曾受省中医管理局委托,2000年开始徐经世偕门弟数名对祖父遗存手稿进行抢救性整理。先是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此为安徽省对老中医的发掘整理研究立项开创了先河。随后多年,影响诸多老中医项目成为本省科研项目。徐经世结合昔学,参阅祖父遗留的医案、医话和临证心得手稿,进行精心整理,出版了专著《中医临床家--徐恕甫》,2003年还获得安徽省人民***府科学技术奖。

徐经世尚私淑历代诸多名家,如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崇尚丹溪滋阴学说,提出了许多弘扬医理的独特观点。中医教育的历史,历来虽以师徒传授为主,但不排斥正规化中医教育。早在南北朝即有***府开设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目前,我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院校教育为中医教育建立了正规专业的学校办学体制,不仅实现中医教育的大规模、高效率办学,培养大量中医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中医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既保存中医特色,又融入现代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加速了中医与世界的接轨。徐恕甫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一边临床,一边在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安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员,自行编撰《伤寒浅解》教材4册,为全省招收的进修学员讲授经典课程。徐经世先随祖父调动举荐到学校深造,毕业后任安徽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为学生以及附属医院实习生讲授临床课程,同样以临床依托,理论指导临床,再从临床升华理论,两者结合,反复经临床、教学和实践的历练。应该肯定的是,现代院校教育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完成了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接轨。假若能在此基础上注重中医学术本身特点的传承,正确引导,发挥学员能动性,那么,造就成批的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是完全可能的,相信应该比单纯的师带徒占有明显成才优势。徐经世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2、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以此方法培养了多名优秀继承人,如陶永、卓思源、樊巧云等。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文件,给每期500名老中医每人选配1-2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之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以达到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员之目的。遴选的继承人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后,报人事部、卫生部备案。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师承教育包括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均属于高层次的***府指令性师承教育,是在专业基础教育及实践之后的继续医学教育。

1999年12月及2004年,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先后下发文件,由***府指令性要求培养安徽省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江淮名中医,先由国家中医管理局及安徽省人民***府相关领导出面主持拜师仪式,随后实施3年的培养计划,每年进行20余项指标之考查或考核。徐老也是这项工作的指导老师,且拜师学生最多,如李泽庚、王化猛、韩宁林、张国梁等均是其中高层次门第。鉴于徐经世培养人才的成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6年授予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予以表彰。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等出席颁奖仪式,并在"传承中医,弘扬国粹"巨型签名卷轴上签名;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授予徐经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光荣称号。

国家和各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均提出要重视和支持中医文献的收集、保护、整理以及有独特疗效中医诊疗技术的发掘和利用。2007年7月18日,安徽中医附院也专门下文成立了徐经世名老中医研究室,配备助手和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

徐经世自1951年正式跟随祖父侍诊;1956年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1957年留校从医、任教工作,并一边临床,一边继续深造,时光飞逝,迄今有近60年从医历史。历代名医中他推崇和崇拜诸多,如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从这些医家学术中,他汲取充足必要的养分,使自己临床中能够游刃而有余。如今可说他已是"病家满天下"、"桃李满天下"了。

2 传承师徒

古老的中医学,多年来通过一代代学术经验传承,才使其可以发扬光大。徐经世主要受业于徐恕甫,他又传授给了诸多门徒。

2.1 徐恕甫授徒

共5人。徐少甫,30余岁学成之时,英年早逝。徐经世,部级名老中医。郭幸福,舒城人,为嗣超公子,1965年安徽中医学院首届本科毕业,乃安徽省著名中医临床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曾以75岁高龄,参加***颁布的《中医条例》***策竞赛,荣获三等奖,可喜可敬。吴德庆,曾在徐恕甫先生调离家乡来肥后,旋即在巢湖肥东一带名气大振。2009年去世。罗申道,学徒,中途因家事退出。

2.2 徐经世授徒

凡20余人。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一、陶永,1957年生,浙江绍兴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书记、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徐经世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大弟子,率先研究徐经世学术经验,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承担老师临床课题3项。二、王化猛,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为涡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教科科长。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安徽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卫生厅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亳州市***府首批、第2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协委员,县***协***等。8次分获省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主编《中国道家医学文化研究》1部;发表老师中医学术经验论文20余篇。传承方面似有神悟之处,被徐老誉为最得意门生之一。重点协助老师完成2部专著,整理部分医案,撰写发表老师一些重要论文。传承方面,如徐经世注重未病研究,王化猛则承其学术,有所发扬,在国内创造性提出"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新理论,并进行系列探讨,日本业内曾介绍[4]该项成果;再如,徐经世注重中州胆胃调理,王化猛则系统总结徐经世该专题,并付诸临床,尚对其消化复宁汤进行文献追根式研究,与脾胃、胆胃升降理论有机结合,研究得以充实。三、张国梁,1961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附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感染科主任。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3部。对徐经世的消化复宁汤进行实验研究,用现代方法对老师用药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是难得的现代化中医临床研究型人才。四、韩宁林,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急诊科主任。是安徽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五、卓思源,中医内科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是徐经世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发表老师学术思想相关文章10余篇,承担老师临床研究课题2项,为继承人中后起之秀。

尚有诸多优秀弟子,在此恕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 陶永,王化猛,张国梁,等.从徐经世学术传承历程看老中医继承方法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09,(1):5-7.

[2] 王化猛,陶永,张国梁,等.徐经世治学思想及学术思想探微.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6):27-30.

[3] 卓思源,陶永,王化猛,等.奋蹄岐黄,发古说今--徐经世老中医同青年中医谈临床.中医药通报,2008,(1):42-43.

徐文长传篇5

1徐州城市特色的认知及其不足

1.1代表性观点一个城市的特色,是人们在感受这一城市过程中对其整体所形成的独特意象,主要通过自然地理环境、人为建造成果和社会人文因素表现出来[2]。就徐州而言,其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形胜、古城以及包括两汉文化、***事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内的人文景观上,形成以“山、水、古城、文化”为主线、以“一核(老城)一廊(故黄河)两带(群山众湖、汉墓群)”为架构的历史文化时空体系[3,4]。但由于城市构成要素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专家学者在对徐州城市特色的认识上,可谓见仁见智,并各有侧重。李云岘强调徐州典型文化表现为两汉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事文化、产业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5]。刘涛、张志光认为徐州从古至今产生有独特代表的历史文化为两汉文化、战争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饮食及民俗文化[6]。吴泓、顾朝林提出徐州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和彭祖文化独树一帜,云龙山水和民俗风情颇具韵味[7]。岳刚礼认为徐州著名战役多、标志性战事多、连贯性战事多、战争文化遗迹多,战争历史悠久,战争文化浓郁[8]。史修永、齐颖认为徐州城市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彭祖文化、楚汉文化等大传统上,而且体现在以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民间文艺活动为主的小传统上。这些民间文化形式世代相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发展的强劲增长点[1]。概括而言,已有代表性研究成果都高度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徐州城市特色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强调徐州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强调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在徐州历史文化中的突出优势和重要地位。

1.2不足之处多年以来,徐州城市的历史文化主题定位特征凸显,“楚风汉韵、南秀北雄”、“两汉文化看徐州”、“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兵家必争之地”等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可谓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也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楚汉文化以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和汉墓“三汉”为代表,多体现在传说记载及陵墓画像石上;战争文化则又多见于历史记载,少实物遗存。因而,这些城市特色的彰显还存在诸多困难[3]。同时,面对西安、洛阳等城市的汉文化优势,“两汉文化看徐州”这种标示城市特色的口号对外受到了一定质疑,对内也始终处在“影响的焦虑”中无法明确界定城市的个性[1]。综合来看,在徐州城市特色凝练与彰显中,目前主要存在重人文、轻自然,直观表征有余、深度认识不足,口号性偏强、可操作性偏弱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更加注重城市特色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关系,力求从徐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把握脉搏、揭示特质。进一步说,应当从生命之源的“水”与人类活动中心的“聚落”相互关系中,尤其需要突出包括故黄河在内的水系的主导作用,在长时间尺度上,深度解析徐州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提炼其特色要素价值,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名城徐州内涵与特质的科学认知。

2故黄河在徐州城市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故黄河的历史变迁古代徐州地处淮河下游。在淮河众多支流中,泗水是徐州境内最重要的一支干流。历史上,流经铜山(现为徐州市辖区)的汴水曾经是连通黄河和淮河的重要运道。汴水于徐州市东北汇入泗水。黄河泥沙含量大,具有“善迁”、“易袭”等特点。有史记载以来,两千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其中132次波及徐州[9]。从1194年(南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黄河于武阳决口改道,侵汴夺泗流经徐州入淮河,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从河南省仪封铜瓦厢决口,再次改道离开徐州,转向东北夺道大清河,由原先的苏北滨海县注入黄海,改至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这期间,黄河之水在徐州流淌了661年。此后,遗弃在豫、鲁、皖、苏四省一条黄河故道,长达600余公里。其中,徐州境内黄河故道西起二坝(蟠龙集),经丰县、徐州市区东至睢宁的叶海村出境,流长191.7km。经过数百年的黄河泥沙淤积,现今的故黄河河床一般超出两岸地面4~6m[10]。在徐州城区的故黄河,西起丁楼闸,东至李庄闸,全长16.4km,水域面积128万m2。其中,三环西路桥至汉桥9.6km的主河段穿过中心城区,河道宽70~100m。

2.2故黄河对于徐州城市嬗变的重要影响历史上,故黄河作为徐州人民的母亲河,对徐州境内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旅游事业、生活饮水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0]。主要表现在:首先,因汴泗在徐州境内交汇,徐州城“缭青山以为城,引长河以为带”,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山水形胜格局。因“其城三面阻水”,故徐州城墙呈弧形,打破了北方城市城廓常有的方形形制而略呈半圆形,兼具北方规整与南方自由的双重特点[3]。自秦汉以来,水患多次肆虐徐州城,使得地势“形如仰釜,周围水涨,地泉涌出,小雨而溢”。因屡遭洪水泛滥,徐州城市屡遭破坏,甚至数次被大水所毁,而历代修筑防洪治水的堤围土城在城市周围纵横环绕,其痕迹在当今徐州城市的街巷格局和地形中仍有所反映。新城重建于原来的城池之上,因而形成“城上城,府上府,街上街,井上井”的奇观[3,4]。所以说,故黄河环抱的徐州古城客观上成为徐州历史文化的核心,她不仅延续了徐州城市脉络的历史记忆,而且强化了徐州城市总体形态的历史意向[3]。其次,长期的水灾与治水,使徐州城市在坚强延续的同时,铸造了徐州大地独特的治水文化和治水精神。在抗灾和重建家园过程中,徐州人民形成了战天斗地、勤劳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安贫乐道、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这种文化和精神与“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以及战争文化等一脉相承,成为徐州城市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徐州因故黄河而形成独特的个性与精神。第三,古汴水自西向东流至徐州,与北来的古泗水汇合后转折向南入淮,使徐州成为以泗水沟通鲁南、由汴水上达中原、南至江淮的“四方都会”要津之地。自汉代开始,漕运要津地位促进了徐州对外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及商贸往来,尤其是与江淮、中原地区的水系联系,使徐州城呈现商旅云集、人口稠密的繁荣景象。宋金时期,黄河屡屡侵汴夺泗入淮,徐州城几乎成为沿(黄)河之地,但因泗水水运畅通,使徐州逐渐成为黄河沿岸“四方都会”要津之地。元代,海运逐渐兴起带来内河水运相对下降,导致徐州城地位低落。至明代早中期,徐州又得运河之利,“物华丰阜,可比江南”,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恢复和提升,徐州城成为“九州转输”、“五省通衢”之重地。明中期以后,由于原先的水运河道被泇河逐渐取代,打破了“以黄代运”的被动局面,徐州城重新走向衰落。徐州境内运河在几经移废后,于建国成立后50年代末开始得以治理和恢复,仍然以航运沟通南北[3]。可见,徐州城市兴衰与境内水系变迁息息相关,而故黄河的产生与变迁成为演绎徐州城市兴衰的重要原因所在。由此可见,故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幅历史画卷,她在穿越徐州城市发展时空的同时,成为徐州城市历史文化长廊的缩影。故黄河所反映的徐州城市历史变迁,既是解读徐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也是挖掘、提炼徐州城市特色的构成要素,而且还是反映徐州城市兴衰、解读城市精神、认识城市形态和城市景观的关键性要素。

3徐州故黄河开发状况及其问题

3.1故黄河的文化资源优势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具有两大优势:(1)底蕴深厚,类型多样。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从两千多年前开始积淀,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丰富。从现有资源类型来看,既有“悬河”、“城中城”、治水纪念物、漕运文化、公园景观、桥等物质文化资源,也有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文学艺术、节庆文化、英雄主义等精神文化资源,为进一步挖掘、塑造徐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奠定了丰厚基础。(2)分布集中,组合良好。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主要沿故黄河两岸呈带状密集分布,只有“城下城”、户部山等少数资源分布稍远,对于实行集群型、组合式的规模开发十分有利。如黄楼和古堤集中在黄楼公园附近。黄楼保留有苏辙为苏轼所作的《黄楼赋》,颂扬了苏轼的抗洪功绩;已作修缮的清代护城石堤与黄楼只相距数百米,便于游人参观。同时,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历史遗迹与现代文化相间分布,具有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空间效果。

3.2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多年来,徐州在加强故黄河环境污染治理、景观绿化美化等方面工作的同时,日益重视对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逐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目前已将故黄河初步建成徐州城市一条重要的景观绿化走廊和休闲观光带。

(1)休闲观光开发。休闲观光是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初期开发方式。该方式主要从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河流变迁等角度出发,围绕“河流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故黄河文化主题,通过拓宽河道、清理淤泥、美化两岸环境、建设故黄河主题公园和休闲广场、打造多样文化景观,发掘与提升故黄河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休闲价值,增强故黄河的休闲观光功能。

(2)文化创意开发。近年来,徐州对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逐步深化,尤其是通过文化创意开发,增强了文化资源利用的主动性,激发了历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该方式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节庆文化融合创意开发。主要利用故黄河风景秀丽、水域开阔的优势,举办龙舟赛,将江南的端午风俗移植到这里,使故黄河借节庆活动开展和聚集人气而焕发新活力。二是建设文化创意园带动开发。主要是通过建设“创意68产业园”这一毗邻故黄河的文化创意园,为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提供灵感,并助推故黄河文化产业带的提档升级。

(3)产业联动开发。主要通过发展旅游和商贸业带动文化资源开发,不仅促进了故黄河文化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发展和区域综合开发,而且使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利用范围得到拓展、利用程度得到加深,并丰富了徐州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徐州商贸的文化品位。该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汉文化景区中展示故黄河文化、在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彰显故黄河文化、在彭城壹号中保护故黄河文化。

3.3故黄河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由于开发时间较短、开发经验不足和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目前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1)开发程度不深。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还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方面,而对精神文化资源开发还远不够深入。如与故黄河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传说仍束之高阁。(2)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故黄河是开发故黄河文化资源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府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关停转迁沿岸企业,严禁生活污水排入,以保证水体清洁;同时,要加大对故黄河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力度。如清代建造的护城石堤遭到了严重破坏,至今仅残存百米,急需***府出资维修和保护;另外,对于故黄河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迫切需要***府增加投入,切实加以保护与传承。(3)宣传力度不大。多年来,徐州重视两汉文化、战争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和宣传,而对故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和宣传,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4保护开发故黄河,强化徐州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故黄河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合理保护与开发故黄河文化资源,对于丰富徐州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徐州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徐州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保护优先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分类开发与综合利用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打造相结合、文化引领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等基本原则,通过实施产业撬动、项目带动、区域联动、创新驱动等开发战略,不断加快开发进程,提高开发水平,提升文化品位,逐步推动故黄河由景观绿化带休闲旅游带文化产业带的转型升级,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条独具特色、并能够充分体现徐州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游憩观光风景带,进一步强化徐州滨河古城特色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4.1挖掘梳理文化资源,实现集中规模开发首先需要进一步查清查实故黄河所赋存的文化资源,深入研究黄河故道文化的形成、内涵、类型、历史演化,以及故黄河文化与徐州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科学分析故黄河器用文化、民俗文化、方言俗语、歌谣、饮食文化、旅游名胜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价值。其次,在摸清家底、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风景名胜区、景观公园等实现深度开发、集中开发,逐步扩大徐州故黄河的文化影响力[1]。如以黄楼公园为主的区域中,既有黄楼、护城石堤、文人石刻、碑等物质文化遗迹,亦有苏姑传说等精神文化,文化资源丰富且密集,有利于实行规模化集中开发。建议在公园内兴建故黄河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治理黄河、开发黄河、管理黄河、保护黄河、欣赏黄河的历史、业绩以及治河人物、治河文物、治河理念、治河方略、治河技术、治河手段、治河工器具等,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故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实施一系列集中开发项目,可以建成若干核心区和主要节点,最终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故黄河文化景观带。

4.2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实现融合联动开发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开发相对较晚,客观需要加强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以区域联动开发推进故黄河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从微观上看,首先是要加强市区内部文化资源整合。通过与开发相对成熟、知名度较大的两汉文化、战争文化的整合及联动,实现借力开发故黄河文化资源。在中观上,加强徐州境内乃至更大范围内故黄河的整体开发,通过借助砀山梨花节、丰县梨花节等节庆活动,整合安徽省砀山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徐州市境内的丰县大沙河百里观光带、睢宁县故黄河创意农业观光带等资源,合力打造故黄河历史文化长廊。在宏观上,加强与沿黄各城市的交流联系,充分发挥黄河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黄河文化产业品牌,将徐州故黄河文化资源开发推进和融入到我国“人”字形黄河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之中。

4.3强化文化创意利用,实现深度创新开发由于历史上徐州屡遭洪灾,导致现存的故黄河文化资源有形较少、无形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则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故黄河文化资源的跨越开发,因此只有通过文化创意活动,创新开发方式,创新产业化形式,才能取得加快开发效果。在具体开发中,可以依托故黄河文化景观带内的创意68文化产业园,充分发挥并放大其创意优势和产业优势,抢抓徐州市关于大力发展动漫和影视等文化产业的***策机遇,围绕“苏姑显灵”、“铁牛镇水”、“泗水捞鼎”等历史传说,宋知州苏轼、明***河道潘季训治水保城的历史故事以及结合黄楼、护城石堤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加快故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对故黄河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和深度开发。

徐文长传篇6

【关键词】徐州;汉文化;艺术元素

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

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徐州是汉***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著。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

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

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每个小系统无不象征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墓葬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徐州的汉墓主要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王陵墓的构造、形制特点,是以横穴岩洞为主,多数独占一山头,建筑方法是先开凿露天墓门、墓道、甬道,然后再向山腹中深凿墓室。东汉时期彭城王的墓葬,与西汉时期楚王陵相比,风格迥异,一般是在平地或台地上竖穴起坟造墓,有较大的封土堆,与西汉楚王陵独霸山头的气势不可比拟。两汉时期还流行汉阙,并用汉阙来装点宫殿、墓葬。汉阙主要是立于宫殿、墓前的仿木石制地面建筑,放在墓前是墓主身份的标志。 另一座形制较大的汉代墓室是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徐州西北约9公里开发区内,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因山为葬,全部为人工疏凿而成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在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6米。每条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且塞石间接缝隙严密。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33米,总面积700米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雕凿精细,工程浩大,气势雄伟。为全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楚王陵墓。甬道内15个洞室,分别为兵器室、战马室、厕所、厨房、殿房、寝室以及棺室等。各洞大小不一,高低不等,有的还有石柱,雕凿精致。

2、汉画像艺术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饰等***像资料。[1]画像石、画像砖和帛画等是根据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画像石是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石阙、棺椁等物体表面上的镌刻,而画像砖是印模及窑烧的结果。汉画像是对汉代不同物质材料和形式表面***像的概括,其中,画像石、画像砖因特殊的物质载体,使它们比帛画、漆画更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因此,汉画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像。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精髓。从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其内容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历史人物故事,一种是现实生活写照,另一种是灵怪神话传说。从各个角度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画像石题材广泛,造型元素多种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应用价值,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有装饰***案、构成形式、肌理等美学元素。

3、汉代兵马俑 汉兵马俑虽然没有秦兵马俑那样高大,但制作工艺先进。徐州汉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高大壮观、写实主义的秦兵马俑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徐州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兵马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为写意,更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三、结语

徐州两汉文化艺术设计其气势宏大、造型美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韵律感强有很强意境美;艺术技法娴熟,制作工艺先进、夸张表现得体、色彩运用细腻、大胆,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徐州两汉造型艺术的形式是具象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观念内容和审美内涵。两汉艺术在整体上是统一在沉雄、饱满、蓬勃的气象中;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在造型艺术中的自然流露。汉代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历史时期。拓荒开疆、民族战争使汉代人形成雄飞奋进和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观,“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精神。”③

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对民族传统生活和情感的视觉写照,是以规范的视觉语言参与对传统生活形式的创造。它由生活的适用方面臻入伦理、道德、审美与宗教诸方面,从而传递出设计***式与人生***式互动觉解的一贯思维。徐州两汉文化艺术中的传统符号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映射下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意识,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它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传承的人文思想。汉代艺术承载的“汉代精神”留存在民族的血脉之中,现代艺术作品中所求的“中国精神”正是源自汉代的那种大度、进取的时代特点。这是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它体现的是构成方式的传承性。对两汉文化艺术的传承性上主要采取两种借鉴形式,第一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形的借用,如形的借代、形的关联、具体***像语言的使用。第二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神的传承,如以形写神、离形得意、形神一体,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传统符号意义的延伸与新的形象的产生。

注释

①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徐文长传篇7

1.儒佛道文化。汉代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在儒道释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发展。由于得益于独具优势的人文地理和传播条件,徐州地域与儒道释三家文化源流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立足传统文化源头,研究儒道释思想形成、传播和发展与徐州的关系,揭示徐州地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对于区域文化史乃至传统文化研究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两汉时期徐地历代楚王、彭城王和下邳王及有关守相,大都能够承传发扬儒家学术,形成徐地蔚为大观的封国儒学文化,在学术人才、流派和水准上,都与齐鲁儒学区域逐渐融为一体。这种繁盛局面持续400年之久,占了中古史的1/5时段。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楚文化是孕育其道家思想的重要背景,并对道家具有主干的影响。然而,老子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其中主要有周文化、包括了徐沛之地的宋文化乃至整个东方的东夷文化。大约在西汉后期,佛教流传到大月氏向西域的安息大夏康居,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沟通,开始传向于阗龟兹等国。至两汉之际,佛僧入华传教译经,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沿着国内主要交通线向东部扩散,一直深入到徐州地域。

2.山水文化。徐州城四面山阜环绕,山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黄淮冲积平原。徐州四周为海拔100-250米的山丘环绕,自然围合城市空间,构成一个祥和安定且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徐州水体丰沛,其地古有汴、泗水交流,后有黄河故道与京杭运河穿越,今天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更如明珠玉带,为古城增色。山水环抱的徐州区域格局,正是中国古代人们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体现与实践结晶,更加暗合了极具特色的“风水”营建思想。云龙湖十八景: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

3.战争文化。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兵家为何必争徐州?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南方***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的桥头堡。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决战。辛亥***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数千年来频繁的战事,在徐州积淀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只要认真开发利用,一定会为徐州的经济建设和子孙后代带来无量福祉。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己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比本省的苏州、南京都要早,而且历来为***事和交通重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州被定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这些文化的先人足以自豪,我们这些站在前人肩膀、前世文明平台上的现代人,应倍加珍惜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磨砺而延续下来的文化遗存,传承光大徐州的文脉。文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的徐州,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贡、邳州跑竹马等8个项目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部级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此外,还有沛县武术、邳州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睢宁落子舞等省级文化遗产。不论是源远流长的邳州大墩子文化,还是新沂的花厅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还有血脉一样构成徐州历史文化长河的,都有其独到的个性和非同寻常的价值。

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

(一)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因

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第一,具有传承连续性。不仅贯穿整个徐州文明史的始终,而且许多类型的文化资源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和创新。这说明徐州历史文化极具活力,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持续性贡献。这种文化基因在历代徐州人身上传承滋长,会体现为徐州人执著、活跃的品性。第二,具有地域不平衡性。这种时空分布的不均衡,真实地反映出徐州历史文化的流动性和地域特色,而思想文化大家的频繁出现以及行***区划的***,增强了区域内文化的交融,成为凝聚市民意识的文化基础。这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第三,具有兼容性。这种兼容性文化氛围,养成了徐州人民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基因。近现代以来,徐州人每每能引领风气、敢为人先,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我们继续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徐州的精神动力。第四,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辐射性展示了徐州历史文化遗产强大的生命力,也突出了徐州对祖国大家庭的贡献,有利于培养徐州人民的自豪感。

1.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我们见到的,都是发展中的城市,那些过去的记忆,很多都已经被一点点的抹去,或者正在消失,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仅就这一点来说,保护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徐州历史文化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文化遗产对徐州有多么重要。文化遗产可以加徐州市民对徐州城市的自豪感,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市民的紧迫感。

2.“文化遗存”正面临被湮没的境遇。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历史,都融入了那个城市代代相传的精神,这是一个城市不竭的力量之源和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是没有精神支撑,也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每一块现存的砖瓦就是记忆的线索。即使有文字的记载,或者有幸代代相传的口头流传,现存的一砖一瓦,就是佐证。

3.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不够高。有一项报告显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中国公众的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远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这样的比例让人惊醒,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入人心,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徐州市高度重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地方***府、相关职能部门、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县、区各级***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相关的保护和利用机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机构和组织;构建了相关的经费保障机制;有些地方和单位摸索出了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保护和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徐州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像徐州狮子山、小龟山汉代楚王墓的发掘保护以及徐州博物馆新馆、汉画像石馆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徐州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人为的造成大规模的开发性的破坏,从而割断了徐州文脉,埋没了民族文化。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

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

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世界上一切历史文化名城普遍面临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离开保护谈发展,必将牺牲历史文化名城。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关系,将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作为规划的一部分,以期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价值,反过来也促进了文物本身的保护。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等,尤其是山上的明清古民居,更是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所在。然而遗憾的是,户部山仅留存了几幢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其他房屋全部拆光,称之为历史街区稍微有些勉强。

3.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缺乏深入、明确的内涵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除了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外,还包括人文环境、风俗习惯、艺术、城市景观等。在徐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包括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徐州传统庙会等一系列涉及徐州传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传统商业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成效甚微。近年来,徐州市***府部门很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并筹措了大量的修缮资金,然而仍存在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对大多数具有极大历史价的两汉文化、名胜古迹,仍然缺乏有效利用,管理体制也不是很规范。此外,现有基础接待设施容量不足,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衔接不够完善,缺少充足的交通集散与停车场等设施用地,对文物保护区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三、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1.***府应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徐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的价值和地位,利用历史遗存和***遗迹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增强公民爱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人文与自然资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徐州市***府出台《徐州市人民***府关于加快文化名市建设若干经济***策的意见》,明确了文物保护有关税收优惠***策。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物单位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指标优先安排,用地实行行***划拨,有关税费给予减免。近几年,徐州市通过划拨土地,增加投入,减免有关税费等措施,先后投入近5亿元用于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文物部门应注重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抢救。重点加强汉代墓葬的抢救保护工作,先后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及陪葬俑坑,羊鬼山汉墓陪葬兵马俑坑,土山三号、四号汉墓,睢宁刘楼汉墓,驮篮山汉墓陪葬俑坑等重要遗存,增加了徐州汉代王陵墓葬的内涵;发掘了火山西汉刘和墓、翠屏山汉刘治墓、碧螺山汉墓、凤凰山汉墓、奎山西汉墓群等一批重要的汉代中型墓葬。在旧城改造中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配合旧城建设抢救一批反映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巷,抢救保护10余处古院落,保存房屋500余间,面积7000多平方米。

3.应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博物馆建设。在先后建立中国圣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铜镜博物馆和张伯英艺术馆等私人博物馆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博单位在市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加强,徐州博物馆200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淮海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徐州更要保护好这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徐州城市的象征,也是徐州荣誉的标志。

4.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交流、陈列、展览活动。加大徐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国外友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分别在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徐州文物珍品展”、“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中法史前文明珍品展”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在突出楚汉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发挥徐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优势,积极开发彭祖、刘邦、苏轼、张竹坡、李可染、马可等历史人物的文化遗存和传奇故事,修复古迹,建造场馆,做好名人文章,进一步提高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徐州地处战略要地、战争遗址较多的优势,综合开发楚汉相争、三国交兵、淮海战役等战争遗址遗迹,组织开展重大战争史料研究,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战争文化。

5.文化遗产要整体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徐州文化遗产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明确文化遗产对徐州的重要性,让全市市民行动起来,以身作则,来保护自己居住城市的文化遗产。在《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编制具体的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古城风貌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文物、森林、山石资源保护法规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根据徐州具体特点,制定并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徐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规定》、文物保护、园林风景保护法实施细则等。研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相关***策。

6.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建档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档案。积极主动开展地下文物查勘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要进行清理整顿,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改造或拆除影响环境的占地乱建物,严格限制影响城市风貌的新建项目,依法限期治理对现有污染严重且对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严重影响的工矿企业。

徐文长传篇8

一、引言

每年入伏,大大小小的餐馆就热闹了起来,各式各样的羊肉菜肴被搬上了菜单的显眼处,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吃羊肉、喝羊肉汤,一顿饭下来,虽然汗流浃背,却大呼“痛快”。初次到徐州的人,见到这种情况或许会有些不解,但是只要在徐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会恍然大悟――“是伏羊节到了吧”。

如同“盱眙龙虾节”一样,徐州彭祖伏羊节是徐州地区特色的具有深远历史的传统节庆活动。历届伏羊节的顺利举办,使得徐州伏羊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成为了徐州城市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二、徐州伏羊节

(一)历史来源

如果寻找徐州伏羊节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当时徐州被称为大彭国,而大彭国的国君,则是被称为“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的彭祖。《汉书》有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此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无疑,而且明言是在“伏日”,这足以说明从汉代,就已经存在皇帝与臣共享“伏羊”的习俗了。

徐州名厨胡德荣生前曾说,清代光绪年间,徐州大兴食羊肉之风,原来是当时徐州知府桂中行发现集市上屠户杀狗宰牛,“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于是颁令禁止宰杀耕牛和家犬,而提倡养羊、食羊,于是徐州兴起食用羊肉之风。

(二)徐州伏羊节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1.打造“伏羊”商机。“伏羊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伏羊节的举办对徐州地区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圈的经济都有带动作用。

每年伏羊节的时候,羊肉销量十分可观,同时拉动了全市的餐饮业、大型商超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伏羊节的系列活动既可以带动民间手工艺品的销量,打造手工艺品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会带动交通等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市场消费。

以2015年徐州伏羊节为例,伏羊节期间,徐州火花屠宰厂总共准备了近万只羊,伏羊节首日就销售了300多只羊,同时,徐州的各大饭店也提早为伏羊节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一家中等规模大小的饭店每天都要备货50只左右的羊。

此外,各大商场、超市针对伏羊节开展了各种主题营销活动,在伏羊节期间销售额轻松过亿。

伏羊节活动涵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多个方面,将徐州的多项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伏羊节活动,聚集了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大小城市的人气,为商贸洽谈、旅游发展、城市宣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使整个服务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伏羊节充分达到了我市“借节造势,促进消费”的目的,增强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辐射效应,随着一届又一届伏羊节的举办,操作越来越成熟。

2.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早在“十二五”的时候,中央就已经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外,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品牌的竞争。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业普遍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与西安相比,徐州的“两汉”发源地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继续保持城市的特色,就要寻找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传统,而伏羊节被当做盛会来宣传和庆祝,它就不再是一种重复的形式,而是如同“盱眙龙虾节”、“廊坊风筝节”一样,成为一种展现城市内涵底蕴的象征符号资源。

3.提高市民养生意识,更有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引书》,是一部记载养生祛病的著作,其中有提到养生要顺应自然,要保证体内的阴阳气血与四季阴阳平衡。人体在夏季结束的时候,也应该完成自身阴阳调节的过程,也就是得出汗解暑,以防暑邪伤津耗气。夏季天气闷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特别是到了现代,人们多在空调环境下,体内热气难以散出,更易生病。然在这个时候能吃羊肉,喝羊肉汤,能够让人胃口大开,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助人发汗,帮助人们将夏天积累在体内的湿毒和邪气排除体外,又能强身健体。同时伏羊节作为徐州传统的节日,所食用的羊肉汤作为徐州特色菜肴,加入辣椒等简单的调料加以烹饪,保留了羊肉的“鲜”,适合徐州人大快朵颐的饮食习惯,也能驱除因沉闷湿热气候带来的湿气。所以伏羊节的举办,能够帮助市民调理身体,有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

三、徐州伏羊节发展现状

(一)伏羊节参与人数众多,辐射范围广

伏羊节是徐州的重要节庆之一,在徐州有很高的地位。每年的伏羊节,都有百万市民自发的参与其中,“万人伏羊宴”座无虚席。在伏羊节当天,徐州吃伏羊的人数规模足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受到徐州十多年来的伏羊节影响,周边地区吃伏羊风俗也带动起来了,伏羊圣火在淮海经济区的15个市、县和苏州之间传递,总距离约3600公里,带动了徐州周边城市的参与度。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14个地市,144个县区,每年这个时候或多或少可以领略到一点过伏羊节的感觉。

(二)民间活动形式众多,十分丰富

伏羊节在民间一直延续。自2002年起,徐州市***府就已经开始举办伏羊节,最初是挂着“徐州(彭城)”的标志,后来还会写“中国徐州”的标志;2004年4月,时任徐州市工商联酒业商会秘书长的罗广金先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徐州(彭城)伏羊美食文化节”商标注册申请,经过3年零7个月的努力终申请成功,使徐州伏羊节有了自己的名片;2008年,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获“中国优秀节庆品牌”称号,被评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徐州市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伏羊美食之都”,确定了徐州伏羊节在国内的唯一性和权威性。2015年,第十届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以“伏羊那么香,我想去尝尝”为主题,于2015年7月13日-8月10日在徐州彭园举行。

由此可见,伏羊节节日已经具有规模,有了固定的传统,品牌形象初具雏形,而且是良性发展的趋势。

(三)徐州伏羊节持续举办,具有一定规模

伏羊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庆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羊肉,其他活动同样异彩纷呈,引人注目。

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伏羊圣火的采集传递。经过多个地方的传递,增大了伏羊节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除了伏羊圣火,围绕伏羊节,每年的活动各有千秋,有时是书画展览,也可以是摄影比赛,更甚至于头羊的展示以及“斗羊”等活动,餐饮行业也会相应的推出相应的“伏羊宴”,让人大饱口福。

以2015年伏羊节活动为例,此次安排了伏羊美食展销、关爱环卫工公益活动、彭祖养生文化论坛、魅力徐州旅游等活动,同时在贾汪茱萸养生谷主会场及铜山、沛县分会场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并推荐了全市几十家特色饭店,活动十分丰富。

(四)徐州伏羊节活动会场基础设施配置较低

由于徐州伏羊节活动举办的场地多为临时选择临时搭建,场址的选择也多为较为宽敞的公园或者广场,所以很多时候硬件设施并不到位。如伏羊节举办的时候天气炎热,空旷的场地只能搭建临时的遮阳伞,并不能配置制冷设施,另外场地无法提供自来水,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伏羊节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人山人海的状况也给附近的交通、厕所等带来巨大的压力,有时候难以满足如此多的人的需求,造成消费者心中的不满情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最后还有服务人员的配置。伏羊节活动现场的服务人员一般为临时招募的志愿者或者是合作的饭店里选调的服务员服务生,人数并不多。她们可能只在上岗前经过了短期的培训,在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服务不到位,在消费者多时候,甚至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四、徐州伏羊节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府作为主办方重视度不足,宣传方面仍有欠缺

由于徐州伏羊节举办的次数还少,尚未形成长久的特色的节日项目,虽然活动主办方设置“水上竞技”、“啤酒之夜”、“万人伏羊宴”、“摄影比赛”、“观光旅游”、“民间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但有些活动实际上与伏羊节关系并不大,而且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所以消费者对这些活动的印象并不深刻,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活动项目的存在,因此就会感觉活动种类不够丰富,丧失了继续参加下一届活动的兴趣。

此外,现有的伏羊节活动宣传过于拘泥于形式,宣传内容过于死板,生动活泼的伏羊节活动给人以死板僵化的形象,这十分不利于伏羊节的品牌发展和推广。

(二)节日活动文化性和趣味性有待提高

伏羊节给人们带来深刻印象的活动不是“万人伏羊宴”就是“啤酒之夜”,而如“伏羊节摄影”、“伏羊节书画展”这一类活动却鲜为人知晓。而伏羊节作为一个传统的历史节日,其中蕴含着不仅是彭祖的养生文化,也是汉代的刘邦情节,更蕴含了两汉文化艺术在其中。如果仅仅是成为了一个美食节,就降低了伏羊节的格调。当前伏羊节的主办方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也在努力将侧重点从饮食方面向文化方面上过渡,但如今侧重点仍然在饮食方面,故为加深伏羊节的文化内涵,增加活动趣味性,深层次挖掘伏羊节的内在文化价值,展现文化底蕴和风采势在必行。

(三)伏羊节活动中消费者满意度不高

伏羊节活动时在基础设施上的准备还有欠缺,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动的文化性方面还有些不足,这些与心理预期较高的活动参与者来说有一定的落差,因此,伏羊节消费者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在这方面,活动方还有待加强。

虽然伏羊节是个饮食文化类的节庆活动,但消费者对菜品的关注度不高,说明美食知识消费者参与活动的动机之一,更多的是想要体验伏羊节的文化氛围,而主办方在其他活动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了消费者想要参加活动因为没有及时关注而错过了,所以会有失望的感觉。

(四)伏羊节活动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

徐州伏羊节的节庆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伏羊节的产业化链条却并不完善。以伏羊节的节庆食品来说,虽然有唯一的牛羊肉屠宰场,但是各大饭店餐馆都是自己屠宰,羊的来源也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差异。在羊肉制品的角度来看,徐州的羊肉菜品众多,各有千秋,但都是在以羊肉为基础上的制作,并没有出现一道统一的最具有特色的菜。

其次,徐州伏羊节在非活动期间的氛围并不浓厚。打造徐州伏羊节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节庆期间的宣传,更应该是平时的推广。而当前市面上关于伏羊节的特产以及周边产品并没有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部分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徐文长传篇9

在这样一座有着深刻历史记忆的现代化之城中,教育会孕育出怎样的春华秋实?在新时期里,继往开来的徐州人找到了自己的教育定位:责任教育。谈起责任教育,徐州市教育局张德超局长说这还得从一次调查问卷说起。2012年―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陆续开展关于学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暴露出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以学习为主,很少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帮助家人做家务,社会责任感比较浅薄等。同时,由于教育的不完善,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自信、刻苦、勤奋、忍耐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面对这次的调查结果,张德超局长感觉到,对中小学生加强责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调研论证,2013年春,徐州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责任教育”推进会,提出了“从责任的角度出发,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理念,将“责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切入点,作为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全面推开。并提出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六大主题教育模式。

在走访了徐州市十多所中小学校后,笔者看到,在“责任教育”的主旋律下,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将“责任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出多种可行模式,结出累累硕果。

从心灵入手 打造德育“健康世界”

责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健康的心灵,责任无从保障。徐州市教育局分管德育的徐保卫***说:“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徐州的建设者,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的文明素质,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当代教育家林格也曾说:“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徐州市高度重视全市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了市局统筹,校长直接领导,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老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倡导每个老师都是心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注重学科渗透,搭建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心育工作平台;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活动载体,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的放矢的导师渠道,让导师与同学结对子等。现在,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徐州市德育工作的一道风景线。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铜山区实验小学的杜校长说,阳光是世界上最朴实、自然、温暖、公正的事物。感悟阳光的这些美好品质,学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阳光教育”,旨在让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生命充满敬畏。学校既有整体的阳光教育思路,又从细节入手,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德育的创新。现在,“阳光教育”系列文化初具模型,相信通过后续的努力,师之道、生之志、校之风皆能如阳光一样明亮、笃定。

走访大马路小学时,学校正在举行“首届健康节”开幕式,操场齐刷刷地排列着上千名学生,场面壮观。张校长介绍,针对春季孩子精力旺盛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学校将举行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健康成长。这所学校倡导“生命化教育”,追求“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学校注重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拥有3名有着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棵花的种子,花期不一,作为教师,要耐心等待绽放的那一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专业、爱心、细心关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如期绽放。”

学生责任意识、心理健康的培育培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与校园氛围互成一体,徐州市科技中学用另一种方式诠释这个主题的真谛。走进科技中学的大门,正好学生刚结束午休,笔者看见校园里缓缓驶来一辆红色老年代步车,停靠在校园的一角,车上下来一位60来岁的老人,扶着一个学生下了车。原来,这是外公在陪患有脑瘫的外孙上学,这已经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不止这一道。吴校长介绍,科技中学生源广,每年新生均来自70多所小学,一些脑瘫、孤儿、留守儿童都是他们的生源;差距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已经开始长期在教室外游荡,责任意识严重缺失,部分学生也亟需心理辅导。面对特殊的生源构成,学校本着不抱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以成才先成人为原则,以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发展,将来能立足社会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与学校课堂管理相融合,开展一系列活动。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探望来自孤儿院的同学;积极家访,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发掘问题学生背后的原因;也会组织学生轮流照看身体有残疾的同学等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学校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虽然成绩不一样,我们的家庭背景不一定相同,但我们可以共同成为一类人―一个积极向上、能担负责任的人”。

文化润德 引导学生知书明理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关于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文化为人”,即把自然世界、理性世界中的人引领到文化世界中来。不仅如此,教育也具有选择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作用,促进人类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用文化浸润德育,让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心灵的滋养,进而让学生具有发展的能动性,获得永恒的发展动力。

张德超局长介绍,徐州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人文遗存众多,传承历史、让学生在文化润德中培育责任意识。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徐州各中小学校将两汉、战争、山水、养生等文化元素纳入德育范畴,让德育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徐州市***路红***小学,顾名思义,这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小学。走入校园,一些与***相关的特色建筑映入眼帘,该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唱红色歌曲,学校自编《红星闪闪》体操,学生穿上他们的小八路服,自信满满地展示当代小学生的风采。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红歌照童心》,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历史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学校模仿红***长征路,设计出“强我身体,美我少年”的远足活动,得到社会、家长的热烈支持。在每年清明节的“淮塔祭扫”活动中,学校想方设法在固定的模式中,创造新意。在今年的清明祭扫中,学校亮出“春游、节约、护绿”的口号,请来80多岁的老八路给学生讲解当年的故事。

徐州是一个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城市,缅怀先烈、纪念英雄是这个城市对历史的尊重。王杰中学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次训练中掩护战士而光荣牺牲的英雄王杰。王杰中学前身为徐州市第十四中学,坐落在徐州市老城区东部,与******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毗邻。五十余载薪水相传,学校充分利用王杰精神,打造学校德育氛围。学校不仅以王杰命名,校园里还建有王杰同志的雕像,将纪念王杰的歌曲选为校歌,提炼王杰精神为校训。

文化润德,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徐州市第三中学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开展系列“中国韵”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德育课程。以书法、茶艺、诗词等中国传统经典元素为载体,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美感韵味为核心。学校以“共享・成长”为方向,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主张“成长比成绩重要、师德比师能重要、幸福比优秀重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学在三中,心系天下”,他们希望每个走出三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责任情怀。

叶澜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班级文化为每个学生提供的发展条件如何。”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将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008年,学校提出“知书明理 健体修心”的育人目标,确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渠道。通过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拟定班级个性化管理制度,以及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形成了生机勃勃、灵活且富有创造精神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的班风。

创新活动 用品牌彰显个性

传统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很容易给人枯燥低效之感。徐州积极创新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德育的魅力。徐州教育局每年推出一个德育主题,将责任教育融入到这些主题活动中,先后开展了“家风助我成长”、“德育精品课程”评比、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活动,效果显著。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也欣喜地发现,几乎每所学校都在积极推进德育活动,打造本校的德育品牌。徐州市光荣巷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该校在创新德育形式、打造德育品牌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学校创新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以班级为单位,全校轮转,让所有的孩子走上***台,这种每期倡导一个鲜明教育主题的方式,调动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互动;由48位班主任组成的辅导员中队,以班主任工作沙龙的形式,进行德育课题研讨,定期开展活动,给少先队工作以示范、指导;该校的快板说唱艺术团,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科研成果、团队精神、办学特色以及光荣的传统,都融入到说唱艺术作品中,成立虽然才两年时间,却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学校还创办《家校月报》,及时向家长传达理念,汇报一个月以来学校的大事、少先队活动、教科研以及师生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并以教师导读、亲子共攻读的形式,家长人手一份,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

徐州市云兴小学,其轮滑运动闻名遐迩,该校不仅拥有江苏省非常强的速滑团队,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轮滑球队,每周都有轮滑球的交流赛。云兴小学的选手多次在全国、全省的轮滑比赛中斩金夺银,学校倡导所有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体会这项运动独有的乐趣,该校成为徐州市唯一一所获得“中国轮滑运动示范校”的称号的学校。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州中小学校的德育品牌比比皆是,以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主体的徐州环境小记者团成立于1985年,它通过策划组织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引导青少年群体从投身环保行动到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曾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荣誉称号。徐州一中开办的百家讲坛,不仅邀请国内专家、名人开讲,也邀请学生、家长同台,内容涉及广泛,听讲者也面对社会大众,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一个平台,在徐州市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

强化德育科研 发挥课题引领作用

“我们要从***治的高度,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责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张德超局长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基于这样的高度认识,徐州教育局强化德育科研,确立省、市、校级德育研究课题,建立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科研对学校德育所具有的指导作用,用科研引领学校各项德育工作。

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徐州市第一中学一贯重视学生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该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自觉转化成践行责任的行动,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和人生追求,自2006年至2009年,徐州一中开展了省级德育课题“小事塑造人生―当代高中生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该课题2010年结题,形成了可操作的徐州一中责任教育的实践模式。为了深化责任教育,推动学校各项德育工作,2010年,学校又新立省级德育课题“徐州一中责任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结构以年级为区分,层层推进、体系清晰。在科研成果的引领下,学校的责任教育活动也按照年级分层推进:高一年级责任教育以“从小事做起,塑造人生―对自己负责”为教育主题;高二年级责任教育的主题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对他人、集体负责”;高三年级的责任教育主题则上升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对社会负责、对自我学业前途负责”。

德育处潘处长介绍,他们力***培养的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未来“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能考高分的优等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民生。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的以徐州市环卫工人为调查对象的调研成果上报市领导,引起***府对环卫工人这个群体的关注。笔者注意到,该调研报告以“中国的崛起,不只靠大人物,更多的是千千万万小人物的脊梁”这样一段文字为结束语,徐州一中师生的责任担当与普世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徐文长传篇10

正值南京城最危急的时刻,她独自一人,打算带着孩子离开中国,回到较为安全的娘家去。她的娘家在德国,一路上,她先要从战火纷飞的南京坐火车到武汉,再途经香港,然后坐船到埃及,再绕回德国。

这一路的奔波和艰辛意味着什么,年幼的女儿完全没有意识到―她眼中看见的南京城虽然不像往常安谧祥和,却在此刻绽放出了不同寻常的“美丽”:灰色的烟雾遮蔽蓝天,满天的火光就像烟花一样绚烂。

谁也不知道,路上这个衣着得体、面容平静的德国女人,就是当时任职于***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徐道邻的妻子。而她手中牵住的小孩,便是后来以古画鉴定名噪一时的艺术史学者,徐小虎。

芭芭拉,冒险的跨国之恋

“那一年,我三岁,我的母亲也才二十四岁”,时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徐小虎回忆道。她的父母相识那一年,母亲芭芭拉还是个高中生,父亲徐道邻则在德国读大学。两人相知相恋,不久后,芭芭拉便不顾家人反对,离开家乡和徐道邻结婚。担任婚礼媒人的是两人好友、时任南京中央***书馆筹备处的主任蒋复璁(不久后任南京中央***书馆馆长,1965年调任博物院院长)。

后来,徐小虎在妈妈的讲述中得知了自己出生之前的故事。“年轻的德国女孩告别家人,漂洋过海来到古老的中国,成为一个陌生家庭中的一员,在1933年的南京,算是件非常冒险的事。”芭芭拉不会说汉语,徐道邻的家人也听不懂德语。但语言没有成为她进入这个传统家庭的阻碍,她开始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各种传统礼节:磕头、倒茶、唤爹娘,还改了个中国名字叫“徐碧君”……让芭芭拉倍感新奇的中国生活刚刚开始,战争打响了。徐道邻担心家人安危,便让妻子带着小虎,回到德国去躲避战火。回到德国后不久,她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一年后,一家人在德国重聚,曾经在南京的温馨生活很快在意大利得以延续。徐道邻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意大利大使,芭芭拉也成了最年轻的大使夫人。“我们住在罗马的古堡里,墙壁上是华美的壁画,家里有许多佣人,有厨子做饭,出行还有司机。”

徐小虎清晰记得,在罗马的那一年,每个礼拜,父母都会穿着崭新而漂亮的礼服,到当时的皇帝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家里做客,同桌的客人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以及当时权倾一时的***墨索里尼。“其他外交官们都很老,只有我爸妈这对夫妇,特别年轻,特别美。”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又回到中国。回到重庆,原先在罗马贵族式的奢华生活一下子被切割成最原始的模样―他们住在重庆的歌乐山,没有水、没有电,屋里只剩一盏油灯。小虎和妹妹对此乐不可支:油灯、水井、破旧的房屋……这样的苦日子,在她们看来更像是一场“过家家”的游戏,充满了新奇和趣味。

芭芭拉当时已经通晓中文,能说能写,还能读报纸。闲暇无事,她就和其他官太太们一起聊天,说的都是打仗前上海南京夜夜笙歌的生活。和平时代让她想念,但她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转变,念叨最多的不过是重庆的潮湿,以及总是黏糊糊的空气。

跟着母亲在战火中“走南闯北”,这样的经历对徐小虎来说并不陌生。1949年,重庆开始打仗,徐道邻再次把芭芭拉和孩子们送走。“抗战时期,我伯伯曾经在北京曾经卖掉了一批祖父的藏书,祖父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还写了评语。爸爸极孝顺,他当时留在上海,就是为了想把它们都收回来。”时年36岁的芭芭拉再次独身一人,带着三个孩子,长途跋涉来到陌生的美国。

这一回,不仅没有佣人、豪宅、金钱,芭芭拉和孩子们甚至只能寄居在其高中朋友家的地下室里。因为***治问题,徐道邻在上海被软禁,后来到台湾再次被软禁,无法和家人联系。身在美国的芭芭拉依然没有怨言,开始打工赚钱,抚养孩子们。

“她是一个多才、坚强、伟大的女人”。许多年后,回顾母亲带着自己在战火中穿梭的日子,徐小虎不由感叹。长期和母亲一起生活,徐小虎直言受了很大的影响。“她教会了我质疑,对于自己不得其解的问题,要亲自去调查清楚。”

二战期间,纳粹将犹太人送进集中营进行屠杀。芭芭拉突然发现,自己的犹太朋友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她心生疑惑,千方百计地打听,想要知道答案。“当时,大家都怕纳粹,关于这些问题都缄口不言。但我母亲不怕,她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朋友到底都去了哪里。”徐小虎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这种质疑精神,“成年后,我不再相信***的说法。我只认定自己看到的东西,不会只按着***期望的方向去走。”

徐道邻,经常“缺席”的父亲

徐小虎出身名门世家。祖父徐树铮是北洋时期的著名将领,收复外蒙的大功臣。父亲徐道邻则是民国高级官员、以宪法和法史研究传世的法学家。姑姑徐樱是昆曲艺术家,姑父李方桂则是语言学家,也是在国外专修语言学的中国第一人。

在徐小虎的记忆中,父亲是个经常“缺席”的人。曾先后任国民***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行***院***务处处长等职的徐道邻,从***后终日为国事奔走,鲜少有暇顾及家庭。治学严谨的他,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我们愿意上学就行。”徐小虎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一回班上要求写大字,自己怎么也写不好,甚是懊恼,“父亲看了看,没有责备,反倒拿出一个汉碑让我临摹。我当下就松了一口气,写隶书比写大字可舒服多了。”

就像徐道邻成年后一直想念着他早年被暗杀的父亲徐树铮一般,徐小虎也一直想念这个经常“不在场”的父亲。父亲常年不在家,女儿的想念和崇拜却从未停止。“他的存在对我而言是一个榜样。他清高、爱国、才华横溢,就像古代的英雄,让人仰慕。”

“父亲和祖父一文一武,学问都好得不得了。”和徐树铮一样,徐道邻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后仍然手不释卷。“他们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小就开始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扎根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徐小虎觉得,到了自己这一代,教育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了那样的熏陶,也就没有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是‘文盲’,是‘文化孤儿’,是和中华文化传统毫无关联的‘外国人’。”

“我认为,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成一朵最漂亮的花,贡献给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在徐小虎看来,祖父和父亲为国家交付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给她做了很好的榜样。“所以这决定了我也愿意跟在他们身后,去贡献社会。这是一个启发,一种源于家族的自豪,也是徐家的长辈们交付给我的传承。”遗憾的是,几次逃难,祖父徐树铮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只有父亲徐道邻留下的一支笛子,被徐小虎一直带在了身边。

王季迁,每张画中都有古人的影子

“我知道,自己这辈子也达不到祖父和父亲的高度。可是我还是想要像他们一样,为家国做些什么。”最终,她选择以中国传统古书画鉴定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书画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面。我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然后从经验中提炼出可供后人借鉴的新的方***,为那些被传统中国书画观蒙在鼓里几百年的人解惑。”徐小虎说,自己这样做之后,“终于觉得可以抬起头来,站在祖父和父亲的后面。”

实际上,和中国艺术史、古书画鉴定结缘,并非徐小虎刻意为之,“是偶然,也是必然”。1964年,徐小虎与丈夫移居至美国普林斯顿。隔壁便是鼎鼎大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徐小虎便打算顺道在这里进修一下。

学科目录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当她看到C时,一眼看到了China。“China,我的祖国”,这让已经离开中国十多年的徐小虎非常惊喜。而China这个组别下,第一个出现的单词便是Art。徐小虎心想,这也许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中国艺术史”这门学科。“没想到,竟是研究‘死人的东西’!后来想想,研究自己祖宗的东西也很好,很有趣,于是就一直做了下去。”

徐小虎就这样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亚洲艺术与考古研究所。进修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与同学一同拜访了著名收藏家、鉴定家和现代书画家王季迁,并参观了其在纽约曼哈顿家中的书画收藏。

王季迁的家中挂着许多古画,画桌上摆着砚台,笔架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毛笔,“闻到墨香的味道,突然感觉像鱼跳回水中那种无限的愉悦。”王季迁把古画一张张铺在桌子上,向学生们讲解笔墨之理。这次拜访给徐小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季迁身上的文人气息仿佛让她一下子回到父辈的年代。

几年后,徐小虎独自再上纽约拜访王季迁。其时,徐小虎已对中国古书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人相谈甚欢,徐小虎提议想让王季迁给自己“讲课”,以中国传统书画观为主题,自己提问,王季迁作答。王季迁当即答应,让这位“学生”每周六到家里“上课”。

“要研究中国古画,笔墨本身是最关键的东西。但没有人知道笔墨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知道的人也不说。因此,我对此很好奇。”此后八年间,徐小虎每周赶赴纽约,和王季迁交流笔墨鉴赏之理。有时,徐小虎会列出照片、翻开书本,指着画问东问西。有时,王季迁索性跑到画桌前,拿出纸笔示范给徐小虎看,让她观察某种实际用笔时的角度、笔尖或笔腹之间的位置……

徐小虎和王季迁每回一聊就是八个小时,话题永远离不开绘画。两人聊得兴起,王季迁的太太、书画家郑元素便在一旁悄悄把茶满上,旁人也断不打扰。“我认识的王先生是很慷慨大方的。无论我向他要什么,他全都给,毫无保留―我要的不是古画,而是知识,是形而上的东西。他不像一些书画大师,兜里总留着最后一招,留着不外传的秘诀。王先生总是希望你比他懂的多。”

“我认为王先生是中国文人绘画史里头最顶尖的画家”。让徐小虎心生敬佩的,不仅仅是王季迁在知识传授上的慷慨,还有他一直求新的精神。离开祖国定居纽约后,王季迁终日醉心于书画,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创作上。“从前一大部分的清朝文人画家,都在仿古人的笔意,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意。王先生则不然,一方面,他的每张画里头都有古人的影子。与此同时他也在自由地创作,尝试各种时代的结构方式,使用各种文人的笔迹意识―这是没有人能做到的,甚至是没有人试***去做的。”

徐小虎感叹,没有王季迁的那些“课”,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交谈得越深入,徐小虎对这门学问也越来越熟悉,“我终于感受到,这些中国古画是一个活的东西,不是一个纸上的、平面的、没有时间性的东西。”

高居翰,可以互掐的朋友

今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徐小虎八年间与王季迁的对谈收录出版,名为《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高居翰(James Cahill)是最早看到这个对谈的人,也是最希望这个对谈能够出版的人。”高居翰得知徐小虎正在做和王季迁的对谈,以研究中国笔墨之理,便写了推荐书,帮她申请国家人文基金会的研究经费补助,在访谈手稿整理完毕后,徐小虎立刻将手稿寄给了自己这位老朋友。遗憾的是,《画语录》在内地出版后不到一个月,高居翰就在美国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西海岸的“学术巨人”。15岁那年,在美国读高中的徐小虎在国际学生之家俱乐部里,认识了还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读东方语言学的高居翰。两人合作演戏,演的是美国历史上普利兹诗歌奖的首位得奖女诗人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作品。戏只有一幕,高居翰和徐小虎分饰男女主角。

“我记不住他的名字,但对他的第一感觉,就觉得他是个有文化的人。”当时的高居翰并未向徐小虎提及自己正在研习中国艺术史。短暂的一面之缘后,徐小虎很快忘记了这位“戏友”。十多年后,徐小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当时这门科目的必修教材正是出自高居翰的笔下。徐小虎前去听课时,高居翰首先认出了她。她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史学家,就是当年和自己对戏的“年轻帅哥”。

两人渐渐成为好友。同样的研究方向,也让两人之间发生了不少“互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的是1982年,经高居翰鉴定的吴镇作品《墨竹谱》,被徐小虎视为伪作―吴镇是徐小虎最为欣赏的一位书画家,鉴定其作品的真伪,她算是行家。“我和他提前打过招呼,谁都可以提,但千万不能说到吴镇。要是拿吴镇的东西来说,我肯定要辩驳。他不听话,在演讲上提到《墨竹谱》,于是我就跳了出来,指出《墨竹谱》不仅是假画,而且还是伪作里很不好的东西。”

高居翰并没有生气。这头刚刚互掐完,那头两人继续着信件来往,聊着各种生活琐事。“我经常向他‘报告’自己在学术上的新发现,就像一只小狗,把在外头找到的骨头带回来和同伴分享。”但高居翰总是在回信里半开玩笑、故作生气地说,“我不欣赏你的发现,因为你的每个发现都会我之前的定论。”话虽如此,高居翰还是慷慨地为徐小虎的书作写着推荐语,《画语录》里便有他题写的序言。

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颇多,但徐小虎依然认定高居翰是“向世界打开中国绘画史的老头”。她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听高居翰的演讲,“他对艺术家的背景生平和所处的时代做了很多研究。他经常会透过画上的题跋,讲到艺术家的生平故事。他总是可以很快地进入一张画,而他看到的东西、引起他共鸣的东西,是很精细的。没人能像他那样说出那么多如此精彩的故事。”徐小虎和高居翰的研究方法不同,“我只看东西本身,辨认是否是真迹,我不研究艺术家的历史。”而高居翰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与自己正好是一种互补。“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介绍,打开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的一扇门。”

研究中国艺术史的数十年间,徐小虎对于学术的固执和直接,得罪了不少人。“没有同行愿意和我说话、和我通信,只有高居翰,成为了我几乎唯一的朋友。”两人最舒服的相处状态,便是放开自己的学术意见,一边喝着很好的红酒,一边坐下来聊天,谈共同的朋友,谈彼此的家庭,谈音乐,谈生活,谈各种好朋友之间会聊的话题……高居翰逝世后,徐小虎的心里空落落的。“这样的朋友,以前就是唯一的,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徐小虎一直被视为是艺术圈里的异类,但她说自己从来没感觉到孤独。“我不想做什么教授什么所长,对我来说,那些都是形而下的东西。我对物质上的收获毫无兴趣。”徐小虎的兴趣在于发现。“能发现,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收获来了,我就要拼命和别人分享。”几十年观察下来,她在很多同行的身上,找不到这种探索的热情。“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好奇。明明是学者,面对这些这么好玩的事情,他们怎么会不好奇?我觉得失去了这种动力的他们很可怜。所以,我一点也不孤独,我觉得他们才孤独。”

徐文长传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徐文长传10篇

学习

人生格言励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格言励志10篇,内容包括人生格言励志短句,人生格言励志文章大全。3.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4.态度决定命运。5.量变引起质变,知识重在积累。6.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7.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8.当你能梦的

学习

脑筋急转弯笑话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脑筋急转弯笑话10篇,内容包括100个脑筋急转弯笑话,幼儿脑筋急转弯笑话。4、猴子不喜欢什么线?==>平行线(因为没有相交)5、巧克力和西红柿打架,为什么是巧克力赢?==>因为巧克力棒嘛6、鲨鱼吃了绿豆会怎么样?==>变成了绿豆沙7

学习

美丽风景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风景10篇,内容包括中考必备十篇最美的风景优秀作文,摘抄十篇优秀作文风景。今天下午学校放假,明明和贝贝约好了到郊外画画。贝贝换上漂亮的裙子,扎上美丽的蝴蝶结,背着画板和明明向郊外走去。一路上两个小伙伴说说笑笑,不知

学习

落叶飘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落叶飘10篇,内容包括落叶飘入家,落叶飘***。叶子迈出了这一步去完成它最后的使命那一瞬间,叶变成了落叶不知该开心还是伤心空中,风伴着叶,叶和着风在旋转,在飞舞似飘,似落似快,似慢缓慢的旋律在短暂的旅途中是那样的美丽直到尘埃

学习

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学术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论文模板,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本。1)准入门槛低。传统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言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blog上写文章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怕是一个没有

学习

赠别二首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赠别二首10篇,内容包括赠别诗二首原文,赠别二首之二全文。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学习

学习标兵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标兵10篇,内容包括学习标兵分享会推文,学习标兵分享稿。203班刘x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女孩,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能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习方面刻苦钻研

学习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相爱没有那么容易10篇,内容包括歌曲相爱没有那么容易原唱,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模板。没那么简单就能去爱别的全不看变的时机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不爱孤单依旧也习惯不用担心谁也不用被谁管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学习

钢琴老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钢琴老师10篇,内容包括钢琴老师的简介文案,钢琴老师分享曲目文案。我爱我的王老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二小五年级:蝴蝶泪

学习

长城手抄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长城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长城手抄报内容,长城手抄报内容大全。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2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3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4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片5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内容:古诗词名言名句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

学习

离骚原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离骚原文10篇,内容包括离骚全篇原文及译文手抄,离骚原文序。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

学习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10篇,内容包括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美文推荐,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散文片段。房子周围长了五棵紫薇。花开时节,我留意过,一树花白,两树花红,两树花紫。把几间平房,衬得水粉水粉的。常有一只野鹦鹉,在花树间跳来跳去

学习

学习的方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的方法10篇,内容包括学习的方法及心得,自我学习方法10篇。我听完学姐的讲述以后,决定一定要好好的调整自己目前的学习方法,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习

寒窗苦读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寒窗苦读10篇,内容包括寒窗苦读十三载,十年寒窗苦读合集。1现状与背景分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中国人一直秉承的求学理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已经不局限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学习

徐文兵.字里藏医 癫狂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徐文兵.字里藏医 癫狂,内容包括徐文兵解读字里藏医全集,徐文兵字里藏医第2集。癫是形声兼会意字,病字头的原意是病床。“癫”一是指头颅颠顶,指病入头脑;二是指患者行为、语言、思想颠倒、错乱。现代人说起癫,大概想象成跑跑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