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中心自去年提出“1+5+1”的教学视导策略后,作为基层学校,我们更加关注的是“5”个关键项,即“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和教研组建设”,其中教研组建设中包括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每次中心领导来视导的时候,在这几个关键项方面都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好的改进建议,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实领导提出的建议,有效地提升工作水平。
对于听评课活动,领导指出最多的,往往是教师听得多,记得多,听完一节课差不多就是课堂实录,能肯定的是教师听课的认真态度,但需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听轻评,点评比较少,总评也不多,教学研究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习惯使然,因为听完课后,自己不用发言,懒于动笔写自己的感受;二是不知道怎样去评课,不会评;三是评课的时候,临时说几句大面上的话,糊弄过去就行;四是害怕说得不合适,言多必失,弄得人际关系紧张;五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免自己谈得肤浅,谈不好看法,引来别人的看不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评课呢?
一、要学用结合
我常想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确实不会评课,评课的方法也多是从教研员和同组老教师那里学来的,更没有读过比较系统的关于评课方法的文章和书籍,到后来,听得多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也就会评了,评课不外乎就是将优点说足,不足说透,最后提出改进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多少理论作为支撑,评课也就很难取得多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就下决心读了一点怎样听评课的理论书籍,充实了自己,为自己听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一点底气。因此,我给大家的第一点建议就是要善于学习,虚心向教研员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全国名师学习,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所用。
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同其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情景研究”,具有建构性、反思性、对话性的特征。到现在,我认为好的评课方式,要能够帮助教师认清作为情景参与者在视阈、认知、情景上的局限,在问题探讨中引发教师的内在冲突,在积极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在真诚合作中促进教师的反思。对话式、体验式、互动式的交流可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二、要寻找扶手
为了帮助教师评课从不会评到会评。从评不好到评得好,我们考虑了不少办法,如,听完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言简意赅抓住重点简单地评评课;或者先让执教者说说意***,大家再交换一下意见;或者是利用班空,指定一两个骨干教师谈谈看法等,这都属于以上讲学习的范畴。所谓的“扶手”,就是我们针对年轻教师、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别提出的“1+1+1”“N+1+1”“五有四度”的评课策略。“1+1+1”就是听课之后年轻教师至少要提出一条优点、一条不足和一条建议;对于成熟教师要提出N条优点;“五有四度”则是从更高的角度要求大家去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生成高度”,师生之间是否有“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地生成、一次得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会意的微笑”。
有了这些扶手,教师在评课的时候就不会茫然。
三、要有评价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明确了这两点,评课的难度就会降低。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我们不谈巢宗祺教授、叶澜教授、朱永新教授的好课观,只是简单提一下我们区的好课观,这可能更实用一些。“学生参与度高、检测达标度高、训练量适中的、教学方法采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收放自如、课堂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用得当的”课才算得上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2014年山东省教研室在评选省级优质课的时候制定了十条标准,但在解读《评价标准与细则》的时候,却用了大量篇幅,希望教师关注,从网上***下来好好研读一番。假如让我谈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话,我会有重点地从以下八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看三维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二是看是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是看教学方式的选择;四是看学习方式的运用;五是看教师的教学素养如何;六是看教学效果;七是看教学个性,有无教学思想;八是看教师的评价是否有效。
有了评价标准,我们的评课就有了依据,最起码评课方向不会偏离,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但若要评好一节课,让执教者有所顿悟,还需要大家深入钻研,灵活运用,拾级而上,逐步地提高我们的评课水平。
以上所言只能算作是给大家提供点参考资料,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也没有谁是神仙,要想悟到真谛,还需我们终身学习和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