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71-02
1课前分析
一直很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文字。如今教授他的文章,心中总是有那么一份忐忑与不安:如此厚重的文字,如此厚重的人,我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没有让孩子们了解鲁迅,反而新中国与他产生了距离……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只是,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这点也许可以作为切入点。
2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写了鲁迅小时候的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1、梳理文章结构;2、内容上解疑释惑;
第三课时:从写作技巧这一角度出发,思考学习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
3教学过程
3.1第一课时
3.1.1导入新课:
(1)、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对我们来说,童年时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听听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2)、出示教学目标:①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②了解课文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③畅谈阅读感受。
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力求简明,扼要,具体,不抽象,
3.1.2解决目标:学生活动:
(1)①大声朗读课下带拼音的字词(易错易混淆的字词,可以请学生板书在副版上)。
②讲课后生字表中的字词标注拼音。(检查方法,小组同桌间互查,不确定的查字典)。
(2)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刚刚积累的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本文是一篇回忆( )的优美散文,课文标题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和( )。
分析:这一环节,分两个步骤。前者目的是夯实字词基础,它既是语文课堂的基石,更是学好语文,阅读文本的工具;后者,朗读课文,且要求大声朗读文本,这样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1.3解决目标2:请学生回答
3.1.4解决目标3:谈阅读感受:例如,你喜欢这种文章吗?你想过鲁迅的童年是这样的吗?你童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记录的事情呢?
3.2第二课时:
3.2.1导入:(1)、承接上节课结尾部分导入;
(2)、出示教学目标:
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②内容上解疑释惑;
讲解方法:①找一找文中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可以将这些事情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②文中的人物、事件方面,字词、语句方面,段落安排方面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相应位置做标记,以便提问或思考。
3.2.2解决目标1:(1)、教师提问:找一找文中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可以将这些事情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注意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段。
(2)、学生活动:稍作思考,可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①针对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之间补充、质疑;有争论的地方,质疑引导学生从语境(文中具体的语句)中找依据,讲理由。
②根据学生的发言,书写板书。(也可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据此设计板书,之后再简单点评)
3.2.3解决目标2:(1)、教师提问:文中的人物、事件方面,字词、语句方面,段落安排方面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
①组内提问、交流、回答;
②每个组员要将组内讨论结果运用准确的语言在课本相应的位置做批注。同时标记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便集体讨论。
教师活动:
巡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
(3)、 学生活动:班级交流
有疑问的小组可以举手发言。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
教师活动:
①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学生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②课前教师一定要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3.2.4理解性朗读课文:
方法指导:带着对内容的理解,在读相关段落,注意体会作者在每个故事中倾注的情感。
3.2.5根据课后一题来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分析:紧扣文中的事例,来辨别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们的理解会更加具体、深刻,思考也会更加全面,对主题的把握也就愈加准确。
3.3第三课时
3.3.1教学目标:
从写作技巧这一角度出发,思考学习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
3.3.2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①鼓励学生根据前两节课所学,做思考,进行归纳。
②鼓励学生发言,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发言时,将理由叙述清楚
②根据学生回答,做点评,提示学生做笔记。
③课前设想问题
--文中第二自然段,如何多角度写景?
--冬日雪地捕鸟片段,学习用词的准确。
--学习文中过渡句、过渡段的恰当运用。
分析: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问题,并举手发言。学生能够自己分析,自己归纳、理解的知识点,不做讲解,只适时补充。
3.3.3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温馨,以冲淡现实的不调和。今天的我们从文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以学到他那巧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3.3.4作业:
(1)、模仿第二自然段中的写景片段运用多角度描写一处自然景物,注意句式一致。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2)、模仿"冬日捕鸟"片段,写一段连续的动作片段,体会用词的准确。
(3)、模仿过渡段,写一段话,注意句式的一致。
(也许……也许……也许……)
4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转变"教为中心、知识中心"的陈旧观念,树立"学为中心,探究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处处渗透这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尤其是在本节课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坚持把点拨、引导、激励作为教师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根据学情,确定导学方向和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确保了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读书、讨论、交流和展示中学知识、学表达(课堂发言)、学方法、学运用(仿写),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作者简介:郝晋丽,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2009年教学案例《落日的幻觉》荣获全国优质成果二等奖;
2010年荣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2010年教学设计《信客》荣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