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贴春联10篇

如何贴春联篇1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且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对春节的一些习俗(春节给长辈拜年、长辈赏压岁钱、吃馅中夹钱的饺子、看春晚、吃年夜饭等)有一定的了解,并有所感受。同时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他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能力目标:知道一些良好的民风、民俗,提高区分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免***力;(3)情感目标:体验感受春节的快乐,激发参与民俗活动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俗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春节的歌曲、春联课件,学生每人搜集2副自己喜欢的春联和有关春节的故事、传说等资料;(2)调查家乡春节期间有哪些民俗活动,人们怎样过春节;(3)笔墨、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音乐《喜洋洋》。教师:听到这欢快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节日呢?(过年)

2.教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再过两个月,又要过年了,你们家以前是怎样过年的?

A.过年吃的饺子与平日有什么不同?(馅中夹钱)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吉利,意思是招财进宝)

B.福字为什么倒贴?

(表示福到了)

C.为什么贴春联?(表达祝福和心愿)

3.教师:过年有很多习俗,其中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最重要的一件事,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贴春联。(板书课题――贴春联)

二、认识春联,初步体验

1.你知道春联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板书:横批、上联、下联)如何分辨上联、下联?(小窍门: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一声或二声。)表扬语:你知道的可真多,知识丰富,面很广。

2.如何贴春联呢?(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贴在中间。)

3.为什么春联贴在门的两边呢?

(学生猜想)引入春联的神话传说。(播放课件内容如下: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危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萘、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演变到今天,就变成了春联。)

①老师手里有一副春联,谁能帮老师把它贴起来。(指名到前面贴春联)

②齐读春联,进一步了解春联的贴法。

三、交流春联,深入体验

1.课前我曾让同学们收集春联,大家搜集了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的春联大声朗读出来,并交流一下,评选出一副最美的,读给全班同学听。(小组交流活动)

2.谁想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春联?(指3-4名学生交流)

3.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春联,大家想看吗?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春联内容如下: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财旺福旺;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勤劳致富;才高八斗学子折桂学富五车天骄摘冠金榜题名;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吉星高照。)

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春联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谈:上联下联字数相同、词义相当,横批一般为四个字。)

小结:

1.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春联,可见课前搜集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2.实际啊,春联是人们对平安、幸福日子的祝福和展望,是感情的抒发,这份感情和祝福可以是对家庭的、师长的、同学朋友的,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编一副春联抒发一下感情。有没有信心?

四、创作春联,感悟导行

1.下面我们就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副春联,把创作好的春联写在红纸上,派两名同学贴到黑板上。(教师巡视指导看有无全编成下联或上联的,同时掌控好时间)

2.你们对自己的成果满意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赏析时可表扬学生:A.你们的作品真精彩;B.老师很佩服你们;C.这是你们组集体的智慧,为你们的成功合作鼓掌祝贺吧!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如何贴春联篇2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放鞭炮,贴对联。大年三十,我和爸爸一起巾对联,我们拿出一幅对联,横批是:喜迎新春,上联是: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是:福照家门万事兴。这时爸爸考我:“你知道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吗?”我得意地说:“听说很久以前,有一种野兽叫‘年兽’,它每年的除夕之夜都会跑到城市来吃人,于是人们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放鞭炮,贴对联。因为年兽害怕红色和声音,所以每到春节就要放鞭炮,贴对联把年兽起跑。就这样流传下来啰!”爸爸听了很高兴,还教我如何分辨上下联,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春联很快贴好了。今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真高兴啊!

宜春八小二(2)班 高骏峤 写于2010年春节

如何贴春联篇3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案的,***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如何贴春联篇4

    【关键词】对联作用;趣味;写法。 

 

    对联是汉语的专利,其它任何语言都没有这个特性。

    对联是我国,更是我们汉语言的精粹。每年春节都要有许许多多的对联表达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心愿。什么是对联呢?对联又称对子,还称联语、联句,古时大多刻在柱子上称之为楹联,有时勒于石碑上,用以褒奖功绩,或用以纪念名流,哀挽英雄,辛辣访刺等。在此,我主要谈一谈对联的妙用。

    1.对联的鼓励作用

    我们的祖先常常用对联来鼓励年轻人努力读书,最有名的对联我看要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副了。另外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两副对联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挑灯夜战,立志成才。

    其次有清朝王文治学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明祝枝山的喜书对联是;“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清郑板桥对联;“书从疑处翻成语;文到穷时方有神”。

    ******的处世对联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座右铭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读来最有宏伟气魄的还要算顾宪成给东林***学院门口写的那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一个读书人做出了全面的要求,如果一个读书人能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栋梁之才了。上联讲的是,读书人无论***治的风雨声还是自然界的风雨声与读书声都要听得到;下联讲的是做为一个读书人,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甚至到国际时事都要关心,这样的人读书才会有用处。就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些对联在今天任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今天的教育已经成了商业化,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领域的需要。所以新时期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这就要求老师要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学而优则仕的看法,要学会用多把尺子量人。人在社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锯和镰各有用处。

    2.对联的趣味作用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有: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写对联,传下圣旨:“要求每年春节所有庶民各家各户都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一副春联”。圣旨传下后,到了年边,朱皇帝下去视察,发现有一家的门上竟敢还不贴春联。立马了解到,这家主人是阉猪的,还没找到代书春联的人,朱皇帝一听,就叫随从找来书具,稍加思索,写出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流传至今,每当人们闲谈时还经常忆起这副对联,那就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不知何时何人在厕所门写了这麽一副也挺生动自然的,那就是“进门三步紧;出门一身松”。写出了人们解手前和解手后的自然状态。

    念对联时要有严格的停顿,如下面的对联如果停顿不当,多好的对联,也会被你把它念歪了。如:古时候有个对对联很有造诣的先生路过一家有钱人家门口,这家知道这位老先生很会写对联,于是就请他写了一副贴在大门上,左边一支是;“养猪条条像老鼠个个瘟,”;右边的一支是:“烧酒缸缸好作醋罐罐酸”。横推是;“家业兴旺”。老先生也太自以为是了,写好并贴好也不念给主人家听一听就洋徜而去,这主人家不识字,只好请一识字的过路人帮念一念,多好的对联被他给念歪了。把主人家差点给气死了。他是这样停顿的;“烧酒缸缸好作醋,罐罐酸;养猪条条像老鼠,个个瘟” 

    另外,对联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特性。如;古时有一家世代书香门第的人家,父子皆进士,过年时父子就有点傲气,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写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共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多么的骄傲,门庭真是荣耀。可是有一个满腹经论的老学究路过他家门口,看后觉得这人家太狂妄了。要治理一下他父子的傲气,把“士”字底下的一横稍添长就成了“土”字,又在“夫”的左边添上一撇就成了“失”字。老学究走后,主人家一念,怎么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共进土;婆失人,媳失人,婆媳皆失人”。父子俩从此得了个教训,谦谦虚虚地做人了。

    还有,古时有一个穷书生经常向朋友及邻居借钱花,总是没法还,时间一长,亲戚和朋友很少与他交往了。一见面就跟他要帐,他只好陪个笑脸,许诺说,再趁两天,到年边一定如数归还,到了大年三十,那么多的帐还是没着落。 

只好取出笔砚,写出副对联,大年初一早早的就贴在大门上,自个关好门在家饿睡,早饭后要帐的人在门外越集越多,因看了门上的对联大家都琢磨不透,今早的帐到底拿得着还是拿不着,是个密,因为对联是这样写着,左边一联写到:“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右边的一联写的是:“借新债还旧债借债还债,”横批是“老”字不成“考”字不是的贴着两个字,大概就是“老”字把“匕”的右上角那一小撇去了;和“考”字的“5”上边那 一横去了。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他老先生开开门吗到;有那样议论的,要是老子有一点,还不把你们帐早给还掉,说完又关好门睡觉去了。多少要帐的只好空手散场。

    又如;多音多义字“对联”是汉语言的又一特性:“朝朝,朝朝,朝朝朝;行行,行行,行行行。”“长长,长长,长长长。”这些堪称绝对,是否可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不知道。

    这样有趣的对联不胜枚举,它在茶余饭后有通筋和络的妙用。多收集,你就能笑口常开,谈笑风生了。那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3.对联的热闹作用

    在 广大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黄白喜事时,人们总喜欢贴上几副对联,一是凑凑热闹,二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通用春联有;“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商店里贴的是“门迎春夏秋冬客;户纳东西南北财”。做生意的人家爱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大三江。”饭店酒楼贴;“美酒佳肴迎挚友,名楼雅座待高朋”。茶座贴:阵阵清香频入座;人人知己细谈心。”农村合作医疗室贴:“亦中亦西精心疗百病,送医送药热情走万家。”等等。

男女洞房更是少不了对联,通用对联是:“在天愿作比翼鸟;下地乐为连理枝”。“相爱相亲如鱼得水;同心同德似蝶恋花”;“二姓联盟成大礼,百年偕老乐长春”、“不愿如鸳鸯我我卿卿戏浅水;有志学海燕朝朝夕夕搏长风”。在就是灵活多样,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写出妙趣无穷的对联。如一个物理教师与数学老师结合,写一副恰如其分的对联,那就是:“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阳电|阴电异性电性性吸引”、英语老师跟语文老师结合就应写;“A、B、C、D洋为中用;逗、点、句、顿、学贯中西”。横批就是“中西结合”。

    通过以上几点拾零我们就可以看出,对联的用处之广,内涵之丰富,变化又相当灵活,我们那怕教语文几十年,总有活到老,学不了的感觉!这是我们汉语言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要创作好它是不易的,在生活中我们只要会应用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要了解他的一些基本规律。

    4.对联的访刺作用

    我国的科考在明清时到达了高峰,各种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有一些落地秀才写出了很多揭露科考的辛辣对联,如有一副这样写到:“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访刺的是两考官,年老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驳姜还是老的辣的俗语,好事全被小李占尽了。对联的作用之大,我们有责任传承与发扬,下面让我讲讲对联的基本要求

    4.1对联的写法

    了解平仄对仗,是集比喻、双关、讽刺、夸张,比拟等多种修辞方法于一体的汉语奇葩。

    说起对联我们云南人还有无上荣光,清朝时的孙冉翁在大观楼上写了一副180字的长联,堪称天下第一联。赞美了古时昆明滇池的美好自然风光,他是昆明滇池的最好的广告词,自有了这长联后,给春城增添了一件美丽的艳妆,吸引了喜多中外游人,不妨你再来欣赏一下,那简直是太美丽了。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广阔无边。看东骧神峻,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写出滇池景色为王,显示了春城无冬的特点,读来真是脍炙人口。

    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和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鱼火,两行秋雁,一枕轻霜”。下联以抒发思古之幽情为主。数千年往事,叹英雄何在?读来让人感慨万千,意味无穷。

    此副对联,上联与下联平仄大多相反,只有“帻”,“虚”皆平;“看”、“想”皆仄。这几字例外。

如何贴春联篇5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如何贴春联篇6

年关将近,各路人马,各显神通。从现如今节节攀升的春运客流量便可窥见一二,而每年这个时候往任何一个村子看,都是热热闹闹的,我所在的小城自然也不例外。大人们忙东忙西,蒸馒头,腌腊肉之类是一样不能落下的。而孩子呢,成天守候在自家的灶火旁,流着口水,等待着热乎乎的,又兼带弹性的馒头出炉。只是现如今年岁长了,少了几分少时的趣味罢。

说到馒头,就非得说说它的工序,小城人的智慧就在此间体现。做馒头繁杂之极是毋庸置疑的,若是赶不巧白白糟蹋面粉也是有可能的,这在庄稼人看来是要不得的。因而此时,所有的人都会屏气凝神,祈求面团发酵得刚好,孩子们此时也不敢闹腾。

当然,每每年关将近,小贩便是得意之时。他们来回穿梭的小城中,兜售着新奇的玩意儿,哪家孩子能忍住不买上一个呢?价钱是可以商量的,关键是***个新。孩子出了门,拿着新买的玩具倒也显得洋气,而女人们也由此产生了谈天的由头。

忙完这些事,年就真的近了。富足人家早早的就放起鞭炮,当然稍有些拮据的人家也不会落下,除夕春节也定会放上几响。我是生在南方的,在中国北方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红纸片,在老人们手中变着戏法似的展现出来,十二生肖之类的不在话下。南方呢,对联也是有的。老先生们拿出文房四宝,在大红纸上写下对来年的期望。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都充分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幸福便写在这里,写在悠久的民事习俗里,越发深沉,让人回味无穷。不禁让人想像多少年后的我们还会如此吗,我们还在乡土上度过年又一年吗?

家乡这一代,民俗也甚是繁琐,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祭祖了。在这一点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若是触犯神灵或是先人来年就别想要好的收成,当然,在如今看来,多少有些愚昧,可这又有何关系,人们总会在虔诚的惦念中期盼先人的保佑,期盼来年有好的收成,这些希望倒也不为过。祭祖事项少不了男子的,父亲早早的就点上香,桌子抹的光亮,祭品摆得有模有样,其实样样都是要***新。祖母此时也闲不下来,口中念叨着这一年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事,希望祖先给个启示,东拉西扯好半天。到了饷午,可口的饭菜也没到嘴,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孩子。于是孩子们个个都只能规规矩矩的祭拜祖宗,希望早些吃上桌上可口的饭菜。

记忆中关于春联的倒是不少。我未成年之前,父亲身体还算硬朗,这些琐事都由他包揽,而我只需站在一旁,听父亲讲诉如何贴。当然多是些贴在什么方位,哪些是上联,哪些是下联,还有的就是这些对联的寓意。等到我成年了,父亲身体的境况大不如从前,这些事也不得劳烦父亲了,索性由我和大姐贴了。大姐的孩子就如同当年的我一样,跟着我们这些大人们后面,有板有眼的聆听着教导。后来爷爷离去,在家乡在一代三年内是不得贴春联的,算是一种生者对故去之人永久的纪念罢,故而就缺失了三年的年记忆。

这些就是小城的年,大大小小的琐事,夹杂在一起,便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年关的魅力。随着年岁的增长才明白,原来在传统日渐凋零的现如今,人们更多需要的是年的滋养,那些久违的年的气息涤荡每个凡尘中的心灵,涤荡每一个躁动的心,每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年如同风向标,指引着我们走远。年如年迈的母亲,呼唤久久未归的我们,盼望我们回归到母亲的怀抱。母亲的怀抱啊,是多么的温暖啊。

一家人,围着炉火,酒也好,茶也罢,闲淡中谈天谈地,那是何等惬意啊。窗外月明,未归的人也在思念。

如何贴春联篇7

要过年了,大缈姐姐比谁都高兴,舅舅拿来一副“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的春联,她抢着要贴,便将“笑盈盈辞旧岁”贴在了右手。这几天电视天天介绍过年的习俗,我偶尔知道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就对大缈姐姐说“喜滋滋迎新年”是上联,应该贴在右手,“笑盈盈辞旧岁”是下联,应该贴在左手。爸爸顶了一句说我的贴法是对的,他又问“福”字如何贴?我像参加抢答赛一样,立刻答道:“大门上“福” 字正贴,小门“福”字倒贴,爸爸笑眯眯地给了我一百分!

除夕年夜饭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看见一盘红烧鲤鱼还没动筷子,馋得刚想去夹,外婆把盘子端到一边,外公说:“你这就不懂了吧?年夜饭是鸡年的最后一顿饭,是不吃鱼的,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就是要年年有余,鱼就等狗年再吃吧!”爸爸又笑眯眯地说这道题要扣分了!

我想过年还有这么多讲究呀!

如何贴春联篇8

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国各地都会以自己的地方传统、民族习俗来迎接即将来临的新年。我们春节时的习俗自然是要贴春联、放烟花、吃年夜饭……除夕之夜看“春节联欢晚会”,还习惯在午夜12点放长鞭(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对了,说了那么多,让我来考考你,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烟花、贴春联吗?那你又知道它们为什么都是红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方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夜,它就会上岸吃人。人们奈何不了它,只能上山躲避。后来,村里来了一位仙人,他说:“‘年’最害怕红色、光亮和响声,你们回家后把红纸贴在门上,然后再燃放竹子,发出“砰砰啪啪”的炸响声,这样一来,‘年’就没法做恶了。”村民谢过仙人,回家后照着做,果然‘年’再也没有出来吃人了。后来人们把“红纸”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的春联。而燃放烟花鞭炮则流传下来成了如今的一种风俗,经过“七十二变”之后已有了许多玩法:摔炮、蝴蝶炮、冲天炮……

在除夕之后,也就是春节了。我们走亲访友,到亲戚家拜年。呵呵,当然还可以拿红包!节日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人们三五成群地四处旅游、玩耍,都十分快乐。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华人也以中国的特色表演如舞龙、舞狮,欢度春节,让外国人大饱眼福。在表演中也透露出他们深深的思念祖国,思念亲人的浓厚情意。而有的在外华侨则让外国人尝到了饺子、汤圆、春卷等等春节特色食品,让他们“口水直流三千尺”啊!现在,春节可算得上是一个“世界性节日”了!

最后,我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和和美美,学习工作虎虎生威!

如何贴春联篇9

2、声声爆竹震动思念的神经,绚丽烟花照亮湿润的眼睛,团圆饺子饱含浓浓的温情,任何的祝福都显得太轻太轻,给您拜年了,新年好!

3、甜甜豆包,薄薄水饺。条条腊肉,层层年糕。灿烂烟花,清脆鞭炮。对联贴贴,灯笼照照。庭院扫扫,蛇灯闹闹。年的味道,中国制造。拜年赶早,年到福到!

4、现在播报新闻:今天除夕夜间到明天初一白天,您的身边亲朋好友纷纷向您拜年,您的手机将出现接二连三的祝福,笑声围绕你周围,未来52周幸福美满!

5、小时过年,妈包饺子,爸贴春联,我放鞭炮,爷奶看着笑,拜年啦喜地欢天;如今过年,她包饺子,我贴春联,儿放鞭炮,爸妈看着笑,拜年啦和谐美满。红火中国年,文明代代传!

6、新年拜年: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春节快乐!

7、新年佳节到,拜年要赶早,好运跟你跑,吉祥围你绕,财源进腰包,心想事就成,春节齐欢笑!我的祝福如此早,请你一定要收到。

如何贴春联篇10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带你去看看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无疑成为这里面的大话题。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

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4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______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5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何贴春联10篇

学习

一次函数课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一次函数课件10篇,内容包括一次函数全国优秀课件,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件。一、激发学生学次函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次函数的兴趣。学生对二次函数产生了兴趣,才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跟随教师的思路一

学习

会计学专业实习报告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学专业实习报告10篇,内容包括会计学专业实习报告,会计专业实习报告10篇。1.实习地点:西安市凯立化工有限公司未央路96号。2.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011年1月。3.实习任务:来到公司首先,是王会计带我大体认识会计应干的工作和

学习

舞蹈毕业实习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实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舞蹈学校前台工作计划,舞蹈实习内容。一、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进入文艺团

学习

一年级教师节手抄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教师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手抄报文字怎么写,教师节手抄报一等奖。五年级教师节手抄报的***片3五年级教师节手抄报的***片4五年级教师节手抄报的***片5五年级教师节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句子1、感恩老师,给我顽强

学习

海飞丝的广告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海飞丝的广告语10篇,内容包括海飞丝经典广告语,海飞丝的广告词的创意。2010年,海飞丝面向中国市场推出高端头皮SPA产品-海飞丝丝源复活组合。代言过海飞丝洗发水广告的明星有很多,广告词也非常的经典,下面来为大家分享下王力宏

学习

销售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销售工作总结个人总结8篇,关于销售个人工作总结集锦6篇。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年。可是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初__产品刚刚打入__市场,经历了多么艰辛的过程。压力空前的大,要克服很多问

学习

历史知识论文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知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历史论文模板范文大全,历史论文模板范文。有的课文的开头的第一小节,就是本课所学内容的背景的介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补充。二、讨论探究这部分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

学习

合欢二转10篇

阅读(18)

教学重点:贴***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对贴***进行翻转、旋转和调整大小的操作。教学手段: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法与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尝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上机实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

学习

赞颂母亲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赞颂母亲的诗10篇,内容包括赞扬母亲的诗大全,写母亲的诗10首。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学习

山水风光的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风光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山水风光的古诗有哪些,山水风光古诗100首。4、唐-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5、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

学习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报表综合分析10篇,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思路及方法,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教学ppt。一、四川长虹近3年年报报表分析架构综合财务分析须将相关资料综合、归纳、整理,并进行对比,本文的报表分析包含如下几个部分:公司基本情

学习

社区亮点工作汇报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亮点工作汇报,内容包括社区工作汇报总结亮点标题,社区亮点工作总结简短。我社区共割*个居民小组,*户,总人口*人,适龄儿童*人,其中留守儿童*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

学习

差生发言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差生发言稿,内容包括差生发言完整版,怎么写差生发言稿。根据班主任的报告及学校调查结果,学生中存在的纪律焕散问题,主要体现在,1、不重视出勤,上课铃响后仍慢条斯理游荡在校园或教室走廊,随意地迟到早退旷课。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

心痛的文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心痛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伤心痛苦心碎的文章,伤感心痛的文章。在此之前,章燕紫喜欢画美人儿。小时候别的同学画马画虾,她却偏爱仕女***,最喜欢临摹“金陵十二钗”,她笔下的女人,或慵懒、或随性。很多人看过新展后,都惊讶于内容―

学习

春节习俗:贴春联

阅读(25)

南方网讯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贴春联春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