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经历10篇

社会实践经历篇1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仅限于我们的居住地,延庆县和海淀区和丰台区,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

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

二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

三北京市防***工作

在这三大项的调查工作中,我们竭尽全力,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当然也就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让我们收益非浅。

在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中,为了了解北京市近五年来的卫生发展状况,我和刘宇慧同学相继走访了北京市延庆县石合营社区居委会,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府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及一些餐厅,如新城服务楼。天外天烤鸭店等一些相关的单位和社区。通过这些单位和社区的走访,我们已经调查了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城区除四害,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状况,餐饮业的卫生状况。

在这一项调查工作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我和刘宇慧同学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大多说情况都能顺利的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情况,我想也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单位大多数均为我们所熟悉的吧。

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施具体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我走访了海淀区卫生局了解情况,但在调查初步就被相关人员以"这一情况归环卫局管"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调查,因为只有一份介绍信,当我再去环卫局时又被以证件不符合标准的理由没能进行调查,而且态度很不好,让我十分反感。我只得回到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汇总了一份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这一项工作的调查都是我们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而已。

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中,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方式,向城市居民发放《综合卫生素质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对象主要是以我们熟悉的地区为主,比如说我的调查表主要发放在所居住的青塔小区及附近的研究所单位里的人员所填写的,而刘宇慧同学的调查表主要是以她高中的同学及父母的单位的人为主,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所发放的调查表都可以收来,但是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人员集中,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和刘宇慧同学也在不熟悉的人群中间发放调查表,以求我们的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但是所能收回来的调查表是有限的,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我所调查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竭尽全力的收回了我们所能收回的调查表,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

在北京市防***工作的调查中,主要包括***时期城市防***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工作。

社会实践经历篇2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仅限于我们的居住地,延庆县和海淀区和丰台区,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

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 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

二 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

三 北京市防***工作

在这三大项的调查工作中,我们竭尽全力,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当然也就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让我们收益非浅。

在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中,为了了解北京市近五年来的卫生发展状况,我和刘宇慧同学相继走访了北京市延庆县石合营社区居委会,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府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及一些餐厅,如新城服务楼。天外天烤鸭店等一些相关的单位和社区。通过这些单位和社区的走访,我们已经调查了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城区除四害,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状况,餐饮业的卫生状况。

在这一项调查工作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我和刘宇慧同学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大多说情况都能顺利的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情况,我想也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单位大多数均为我们所熟悉的吧。

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施具体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我走访了海淀区卫生局了解情况,但在调查初步就被相关人员以"这一情况归环卫局管"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调查,因为只有一份介绍信,当我再去环卫局时又被以证件不符合标准的理由没能进行调查,而且态度很不好,让我十分反感。我只得回到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汇总了一份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这一项工作的调查都是我们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而已。

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中,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方式,向城市居民发放《综合卫生素质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对象主要是以我们熟悉的地区为主,比如说我的调查表主要发放在所居住的青塔小区及附近的研究所单位里的人员所填写的,而刘宇慧同学的调查表主要是以她高中的同学及父母的单位的人为主,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所发放的调查表都可以收来,但是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人员集中,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和刘宇慧同学也在不熟悉的人群中间发放调查表,以求我们的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但是所能收回来的调查表是有限的,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我所调查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竭尽全力的收回了我们所能收回的调查表,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

在北京市防***工作的调查中,主要包括***时期城市防***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工作。

社会实践经历篇3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阅读相关书籍,制作问卷调查表,在8月17日,我从学校赶到房山见参与本次实践的xxx学长,这是来北京上学之后,我第一次走出校门最远的一次,经过预定路线,搭乘地铁,转公交,我终于到达指定地点张坊,到达张坊后,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在张坊稍作停歇了一会儿,见到了 xxx学长,由于时间仓促,他简单地把本次实践的细节给我介绍了一下,本次实践是以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主要调查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一些影响!商定目的地定在十渡景区,可由于在张坊等公交车的游客很多,而公交车又迟迟不到,我俩于是搭乘一辆黑的,最后把地点定在了六渡。

司机开着车,在通往十渡景区的公路上狂奔着,坐在后排的我,适度摇下车窗,欣赏着一路上的美景,很快,我们进入了大山,这仿佛让我回到了我的高原老家,这里的山看起来很奇特,与老家那边的山很相似,看着奇特的大山,我似乎对这里的地名产生好奇,为什么十渡的一至五渡没有叫“渡”,而从六渡开始才叫“渡”呢?于是问了下司机,他解释道:“因为佛教的信徒要做到五戒(亦称五关)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只有过了这五关才能得以度化。(五渡叫西关上)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六到彼岸“,是佛教提出的从生死彼岸到达涅槃彼岸的六种途径。这六种途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把有缘,应该得度的众生,统统度化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自利利他。”十渡“是功圆果满的象征。”我听得糊里糊涂。一路上,感觉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比热闹繁华的北京城新鲜多了,这里气候宜人,水质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植被的覆盖率很高,空气质量比繁华的北京城好多了。如此优秀的地方,肯定是一个游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逃离喧嚣的大城市,来这样的地方,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选择。就因如此,河边沙滩沙滩面积不小,有很多摆摊设点供游客娱乐消遣的帐篷,一眼望过去,生意还不错,每家摊位都坐得满满的,不尽如此,河里穿着比基尼拿着救生圈在河里戏耍的人也不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指定地点六渡,司机很客气的把我们送到村里面后,我们开正式开始了本次实践。

我和xxx先是走访了xx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里的环境。xx村地处十渡景区的中间地带,是通往十渡的旅游窗口,是十渡风景区的第一中心,在六渡宽阔的水面上,有150米长的橡胶坝,景观优新,形成了碧波水上游乐园,吃住一体化,是游客的好去处。北与石人峰景区相邻,西与孤山寨景区相近,地理位置优越,马路两旁边树木成荫,更是游客青睐的地方,十渡“北方小桂林”之美称就来源于此。六渡柿树烧烤园为全镇一景,位于村东,依托大片柿树林、杨树林,以水为媒、以鱼为媒,建成了集养鱼、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六渡柿树烧烤园,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鱼籽更是珍贵佳肴,鲟鱼肉在国际市场上卖到40-60美元/公斤,鲟鱼籽卖到160-200美元/公斤,由于鱼籽黑褐色,素有“黑金子”之美称。在简单走访中,最为吸引我的是本地区兴建的一处袖珍园林,公路两旁栽植了四季常青树种,靠北有柿树采摘旅游观光园,靠东有烧烤一条街,靠南是碧波园,号称十渡“最大水上乐园”.简单了解了这一地区的环境后,我们是应该进入正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可是才发现,整整在村里绕了一圈,怎么就没发现有人呢?都去哪里了呢?“应该都午休了吧”,xxx说。愣了半晌,发现前方有一开着小型货车的大叔把车停在了自家门前,准备下货,机会来了,和xxx快步跑上去,先是和大叔侃了几句,本来以为大叔忙着下货没时间理我们的,结果大叔听说我们是大学生,来这里是搞社会实践调查的,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对我们说:“大学生嘛,就要多下农村走走,了解民情,了解社会,锻炼自己,这样才能避免死读书,学傻了。”听了大叔的这番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也更加重视了这此难得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番轻松愉快的谈论之后,我们把问卷发给了大叔,很高兴的为他解释了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大叔也很仔细的阅读调查问卷,像一位退休的教书先生似得认真地勾答问卷,偶尔还和我们互侃几句,大叔年龄40多岁,高中文凭,自从十渡景区开发起来就没有离开家过,自己买了辆小货车,和老伴一起开了一个小商店,听大叔说,现在家里劳动力有两个,每天可以收入近利润达到200多元,两老有一孩子,毕业后现在一直在北京城打拼,基本上不需要他们的经济支持。谈到旅游开发对景区的影响时,大叔说,近几年十渡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了这里大部分无业的劳动力,人们有收入了,基本上以前存在的一些偷、抢等违法行为渐渐没有了,有能力的人们还自己去景区开店,去河边摆摊,收入越来越可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十渡景区交通条件,而且正因为景区的通达度的提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休闲娱乐,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但是坏处也不少,很多游客进来后,不太注意保护景区设施,随地丢垃圾的现象很多,伴随游客的增多,做生意的人们恶意的竞争,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资源争夺情况。半个小时后,大叔把填好的问卷给了我们,收好问卷后我俩为了表示感谢,帮大叔把货卸到家里,临走时,大叔说了一句:国家***策越来越好,我们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幸福,作为大学生的你们,要好好的学习,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希望你们珍惜大学时光,努力锻炼自己,将来贡献国家,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做点实事!也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我们这里。

和大叔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我们来到了热闹的河滩,这里人很多,河滩边的小摊点生意很火,整体望过去,环境还是不错,可是还是见了不少白色垃圾,像是新丢的(当然我不知道这些白色垃圾到天黑后会不会有人打扫),来这里的游客们玩得很尽兴,虽然这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但这些地方的多条路好像有一段时间没人管理了,路边的标识和栏杆看起来安装的并不牢固,多处出现道路裂痕。

在河滩转了一圈之后,看看表,已经下午十五点整了,时间宝贵,我们立即再次返回六渡村里,寻找村民填问卷,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院,和这里的主人寒暄了几句,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做法,于是xxx把问卷发到了他们手中,他们边填边和我们聊天,据他们说:开发旅游对村民们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国家的***策和自己的努力才使十渡景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家里的土地大都被征用,有的用来种树即退耕还林了,有的用来建房再分配,农民们都不用种地就可以维持生存。然而景区的开发在带来有利的影响外,不理的影响也随之滋生,民风不够纯朴,部分被商业化,安全保障度受到威胁,而且最不利的影响就是贫富差距逐年拉大,有景区的和没景区的地域之间收入差距较明显,相对来说九渡和十渡就比其他地区富裕,有景区的地区人们主要靠开农家院和小旅馆赚取收入,没有景区的地区人们主要靠自己外出打工和国家的好***策了。而年轻人大多不在本地工作,村里年轻人和儿童都很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在六渡村,有大部分年老体弱的老人,还有的还着孙子,生活够艰辛的。半个小时过后,调查表陆续被填完,我俩收好问卷后,在农家院里买了两瓶水,高兴的离开了。

为了调查人群的丰富性,xxx特意给我几份问卷,让我去找人填,我于是拿着问卷去寻找路人,真好对面有一推着自行车的大姐,我跑过去给她打了声招呼:大姐,你好,我们是大学生,下来做实践调查的,您有时间吗,帮我们填一张调查问卷吧。很遗憾的是那大姐摇了摇头,推着自行车离开了我的视野,我于是有了一种很失败的感受,这时xxx说:“发调查问卷要找准对象,不要找看起来就有点忙的那种人”.我似乎明白了,有增长了点见识。

几个回合转下来,时间过得很快,看看表,已经十六点整了,我俩赶紧收拾好东西,去公交站等车,可是等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公交车,这时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再等下去情况不妙,于是有两个游客叫上我俩一起拼了一辆黑的,上车之前我把喝完水的瓶子丢在了路边,可上黑的后,xxx却把它剪了上来……司机开着车在通往张坊的路上狂奔着,我于是在欣赏一路如此漂亮的风景的同时,也不由地对此次实践的收获感到骄傲。(乾书网 ciiai)

到xx公交站后,发现聚集在那里等公交的人真的很多,xxx让我先回学校,他把剩下的问卷带回老家给熟人填写,于是送我上公交后才离开。车站工作人员还算仁慈,发了一班公交车,一站到六里桥,中途不停,我好不容易才挤上了公交车,很幸运的找了一个座位,就这样,这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

经过一天的十渡景区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到的问题不少,先把旅游的发展伴随的不利影响总结如下:

一、十渡景区的开发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府的开发力度不够均衡,富裕地区集中在九渡和十渡,接近张坊的地区还是很穷。

二、景区的公路通达性很好,公交车也不少,但是公交车到站的时间差较长,容易耽误有急事的游客的时间,同时大量黑的的存在而且车速又很快,收费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景区设施安全隐患较多,游客乱任垃圾的情况较多,伴随游客量的增长对这里的民风民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每个村都有一定数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经历篇4

很多时候简历的情况会决定求职者能否得到面试机会。那关于简历社会实践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简历社会实践的编写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历社会实践写作技巧 1.要保证简历的真实性。很多的毕业生因为没有社会实践,而喜欢捏造一些虚无的事情来给别人看,其实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是不是这样的社会实践,几个常见问题就能看出来,所以与其被人拆穿我们的谎言,倒不如保证个人简历的真实。

对于没有社团工作和实践经历的学生,可以从学习中的一些事情提炼出来自身的特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态度等也可以是简历的一个亮点。不过畜牧狼才网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要重视社会实践,多参加一些还是有利于锻炼自己的。

2.年月的标注有工作经验的求学者为了混淆视听,不让面试官从简历上看出他频繁跳槽,而故意把“2002.12一2003.1”这样的短暂工作经历写成“2002一2003”。这样做是一种灵活的变通,既没有欺骗商学院,也能够减小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失。

3.干什么事儿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公司中,凡是你列人“社会经验”部分的工作,都应该交待清楚“所在部门和所担任的职务”。这两项内容要在“公司名称”后另起一段开始写,如果想介绍公司情况,则职务与部门应在“公司简介”后另起一段。职务与部门都应用黑体,如“学生会体育部干事”、“高级翻译”、“研究部分析员”、“高级程序员”等。

4.因需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在不断成熟、完善。年龄越大,知识技能越全面,作出的工作成绩更具有参照价值。大学做过的工作很可能被认为与高中生的水平没什么差别,因此为了让最优秀的成绩展现在面试官面前,最好把工作经历按照国际上流行的“倒叙”原则排列。

5.要有针对性。填写社会实践这一栏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填写,必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好能针对所应聘企业的业务准备多个版本的简历,而非一张简历吃遍天。看你所面试的公司职位,首先必需对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了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在你的填写时可以用上,把它影射在你的社会实践栏中,会让面试官对你映像加分。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的,要将与应聘岗位相应的实践活动写在前面,或者具有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写在前面。

6.提炼社会实践的结果。在简历中写社会实践不能简单的写哪段时间做过什么,而要写出做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这才是面试官想要看到的。

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了不少社会实践,例如到企业实习、参加志愿者活动,在书写简历时就应重点突出在这些实践中得到了哪些锻炼、提高了哪些能力。比如大二暑假在超市当促销员,让自己增加了沟通技能,同时也获得超市领导的好评,业绩也排在前三名。

社会实践经历篇5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科学发展观

从哲学意蕴上来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实现方式。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把握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总体性与发展总体性

实践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是任何一个哲学流派建构其哲学体系都绕不过去的中心话语。因为实践表达着人们对世界真和善的感悟。但从古至今,人们对实践的解读就一直存在着分岐。

众所周知,亚里斯多德是最先提出实践概念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亚里斯多德也是从人类活动的总体性上来理解实践哲学的。在他看来,对超越具体功利的“善”的追求和向往,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价值指向。这也正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他认为:“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1]但也许是过于注重对实践的价值属性的指认,所以他又在对实践的界定上出现了二元分离,即将人的价值指向和客体存在分离开来。在他看来,实践是人类自身精神活动的自由创造,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的属性。人的超越功利超越外在束缚的道德选择,构成了实践的本质。因此,在其总体实践框架中,以追求人类价值的道德实践与以把握外在世界及其规律的技术实践出现了必然的分离。从总体实践退守到道德实践,实际上意味着在两个方面的退守。一是将人类总体实践活动方式退守到以道德把握世界的单向选择中。为此,他将人的活动分为两类:实践和创制。实践是人的内心话语,是人自身的是非功利的道德选择,创制只是完成面对外部事物功利性的劳作活动。实践体现着人自身的目的,具有终极价值关怀的的意味,创制则是现世的短暂的应对外物的技巧和手段。二是将人类总体实践退守到极少部分人的“高雅”精神旨趣。在他看来,只有极少部分人(主要是奴隶主)可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可以摆脱世俗的烦忧,也只有他们才有资质从事实践活动。而大部分从事劳作的工匠,不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和实现自我,他们往往被外在的功利所掌控,他们的活动只能是机械的没有永久意义的谋生手段。

正是亚里斯多德对实践哲学的两分法,埋下了后人以不同路径理解实践哲学的伏笔。

康德对实践哲学的理解与亚里斯多德就是同一个理路。他将实践哲学区分为道德上的实践和技术上的实践,并更注重道德实践所体现的自由价值。康德认为,真正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的纯粹自由意志活动,这种活动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左右,完全是自身对自由意志的尊重和认同。这也就是“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即超脱的纯粹普遍的自由理性。在康德看来,人是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灰尘,但人的高贵和尊严就在于人“心中的道德律”,它可以使人不受特定的条件所限,超越尘俗,进入无限。因此,康德进一步强化了两种实践内涵的区别,在对现实自然界的把握过程中,实践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其目的就是达到对因果规律的把握,这属于一种技术性的实践。而真正可以观照人的道德理想、确立人的终极价值指向,才是实践的最高层次和目的。从根本上说,实践就是要履行人类的“至善”。

创制概念尽管在亚里斯多德的实践哲学中得不到重视,但随着文艺复兴和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难以从道德的储备中自然产生,只有注重客观世界的因果变化,探索改造世界的具体法则,才能不断创造财富,推动世界发展。培根和百科全书派就开始把亚里斯多德不屑的手工业和技术工艺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培根认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仅仅停留在道德的沉思上是没有意义的,人要面向自然,探究自然奥秘,揭示客观真理。追求自然的因果规律并将其运用于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并不是工匠的卑微手艺,而是关系到影响人类进步的根本价值所在。知识、功用、工艺、真理成了培根阐解实践的关键词。应当说,强调实践的真理和功用价值,这当然是对的,并且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消解实践哲学中人对终极价值的反思,也会使得实践作为人的活动方式这一具有历史底蕴的概念显得单薄和片面。

马克思在吸取历史上关于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总体性的实践观,从而超越了实践二元论。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当然必须以技术和工业为基础。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摆脱动物般的受动性,就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究自然、挑战自然,这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根本体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明确表达了工业和技术的历史意义。“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格的完善,人对善价值的获取,仅靠内心的沉思和文化心理的内在提升是难以完善的,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实践在这里成为了促进人格丰富完善、人的道德提升进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也就是说,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理想、智慧、激情的释放,人的纯粹自由理性、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完善就是在客观的实践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感觉通过自已的实践变成了理论家”。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人类实践行为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不难看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实践哲学的二元分离,导致了发展过程和目标的偏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这当然无可厚非,但由此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将发展的水平和程度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程度,这当然就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这种发展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一时,以至成为掌控人类发展行为的意识形态。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人本身改造自然的能力充满神话般的期待。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无限的,人是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主体,完全没有必要在征服自然的征程中忧心忡忡。但时间不长,人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经济增长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经济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失业增加,***治动荡,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日趋紧张,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指出,这种经济增长观将会带来全球性危机。

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只有从总体性意义上理解人类实践的功能,才能使人类的活动方式步入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也就是,只有冲破实践分离的藩篱,从技术创造与人的本质内在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实践行为,才能够真正解决对经济增长的盲目崇拜。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人们的经济增长的冲动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发展观的变革,但这种变革应当说还有相当的难度。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已经在表明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总是以为,经济增长是硬指标,社会发展是软指标。要纠正这一思想认识,从哲学层面上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和文化价值选择的统一,游离于人的总体实践活动来审视技术革新创造,就必然会把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指标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归宿。

二、实践哲学与技术、制度、文化的共生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体现着一种实践总体性。在这种总体性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活动通过技术、制度、文化的相互影响,共生出一种发展文明方式。这种发展文明方式,显现出一种内在活力和历史文化传承。

马克思生活在经济增长和***不断爆发的时代,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指出资本主义制度衍生的矛盾及其历史命运,构成了马克思关于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何走进资本主义又跳出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的走势,进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势,这一理论凝炼,无疑是拨开了社会历史上空的迷雾,为人类追寻进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分析体现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技术、制度与文化在实践基础上共生共长的深刻思考。

关于发展,目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针对浪头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批评的观点:一是它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二是它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危害,如社会不平等、异化现象、官僚化、心理疾患等;三是认定发展的理性主义文化基础已经失去,人的理性和对自然的征服力已不再能包打天下了。对上述观点的反对意见也针锋相对:一是低估了人的发明创新能力;二是问题不在生产方面,而更在分配上,通过合理地调整分配,不平等等问题会得以解决;三是物质性富足与自由、民主密不可分,是它们的基础;四是从理论主张的社会分层来看,限制增长、保护环境、质量高于数量等观点往往都是富人们的主张。[2]应当说,这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但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跳出发展来看发展,都没有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诉求。

对于发展认识的分岐,无论是来自哲学理论层面还是现实问题层面,从根本上来说,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认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历史和现实指向,从中我们会发现,对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疑惑,还在于我们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宏大叙事。

转贴于

从马克思实践哲学总体性要求来看待发展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总体框***中,技术、制度、文化作为实践中枢神经左右着实践活动的纵横驰骋。马克思认为“社会物质生产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获得这种性质:(1)劳动具有社会性;(2)劳动具有科学性,同时又是一般的劳动,是这样的人的紧张活动,这种人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3]。从根本上来说,技术创新所引起的生产力发展,是实践哲学基础和社会发展的显性的成果。重视技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构成马克思唯物史观超越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技术所呈现的感性的物质力量,是实践统摄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自然社会资源的中介。这也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得以立足的基础。就这一点而言,包括阿伦特等对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指责显得很苍白,因为不讲人的感性活动在历史中的影响,不将实践从理论中***出来,实践作为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就无法显现,人们对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的分析和评估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强调技术、工业的感性活动,绝不意味着将人的实践活动自然化、生理化。因为技术物质活动从来就不可能单独发生作用。从静态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找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差别,但从生产力的产生和变化来看,它从来就和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其他因素密不可分离。

技术和工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制度作用实现的。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斯提出,制度是社会变迁的根本。他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4]诺斯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认为马克思从来都没有单独阐述技术和工业的作用,而是将技术工业和制度统一起来,并通过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来解释经济发展的。他指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5]制度是实践在社会历史产生作用的方式和结果。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真正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6]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必然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全部。文化作为人的实践的内在要素,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外。有的国外学者包括萨林斯等认为,马克思提出的实践过多强调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劳动成了没有思想价值的生物驱动。他认为,在马克思的实践框***中,文化成了物质实践的结果,而不是渗透在实践结构中的。这与他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有关,事实上,马克思是十分注重文化创造作为实践的表征意义的,有人提出,从哲学史上来看,人们对实践理解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亚里斯多德的伦理——行为的理解类型;一种是从洛克、斯密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技术——功利类型;一种就是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类型。[7]笔者以为,这种归纳还是很有见地的。审美指向是马克思实践哲学超越其他上述两种实践理解的重要标志,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是人的本质在最高意义上的升华。

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技术、制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谐共生的,这种有机统一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整体性和创造性。科学发展观要矫正社会发展中的唯经济主义倾向,并非是一个资源配置上的重新平衡,而必须从马克思实践范式入手,抛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简单对立的思维方式,将技术、制度、文化作为一个有机体统一纳入到实践结构,按照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内在要求,不断调整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

三、实践哲学与以人为本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和活动方式,是确证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石。对以人为本有不同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实践人学基础上的。

第一,实践确证了人是历史的本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离开人,社会历史也就不可能存在。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前,人们通常对历史本质作出两方面的解读:一是把社会历史自然化。用自然界及其规律来比附社会历史的变化。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就集中表现在用自然界来归纳人类历史的存在及其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费尔巴哈从来不谈人的世界,而是每次都求教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个尚未置于人的统治之下的自然界”[8];另一种是把生动的社会历史***景抽象化、概念化,变成人的缺位的概念、范畴发展史。针对黑格尔、蒲鲁东等把历史非人化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蒲鲁东先生无法探索出历史的实在进程,他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怪论,一套妄***充当辩证怪论的怪论。——他的历史是在想象的云雾中发生并高高超越于时间和空间的。一句话,这是黑格尔式的废物,这不是历史,不是世俗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而是神圣的历史——观念的历史。在他看来,人不过是观念或永恒理性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使用的工具。”[9]人所以是历史的本质,是因为人的实践活动使然。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历史。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物,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决定了人的劳动实践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发展观中讲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讲如何维护、发展人的利益,而首先要肯定以人为本的历史观价值,肯定人作为历史本质的主体创造意义。“‘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0]

第二,实践确证了自然的人化意义。相对自然而言,以人为本的提出既不是指人是自然的主人,也不是简单的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尊重自然,而是意味着由于人的实践,人与自然的社会属性的渗入,自然逐步走向“人化”的历史进程。人的实践活动,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制约。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这里立即可以看出,这种自然宗教或对自然界的这种特定关系,是由社会形式决定的,反过来也是一样。”[11]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限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人与人都处于狭隘的关系纽带中。进入资本主义,人对自然的实践征服能力大大增强,人对物的依赖构成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点。马克思指出:“毫无疑问,这种物的联系比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要好,或者比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要好。同样,在个人创造出他们自已的社会联系之前,他们不可能把这种联系置于自已支配之下。”[12]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实践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狭隘关系,生成了新型的平等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由此也形成了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也就生成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

第三,实践确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由于人类实践的历史变革,形成了人对自然、人与社会、人对人的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力量在现实中真正得以实现。首先讲人对自然的真正占有,人化自然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创造的生产力自然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物质产品成了属人的产品,人在客体对象中观照到人的本质力量。二是讲人对社会的真正占有,是人创造了丰富的全面的社会关系,人的***已成为现实。人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全面的丰富的社会关系自然会展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自然会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三是讲人对人的真正占有,新的实践活动,创就了丰富的完整的人,人的感觉积淀了新的文明和审美,变成“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注释:

[1]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2]刘森林.重思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46(下):113.

[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5]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8.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42):124,169.

[7]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哲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8][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

社会实践经历篇6

内容摘要:如何认识社会历史规律及其存在方式,是社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和难题之一。本文试***在坚持社会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主体视角阐明社会历史一般规律的形成、运行、实现都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实践的产物,社会历史过程反映了现实的人的本质和特性,并从价值维度论述了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人们自己实践活动规律具体表现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社会规律 主体 价值 趋势

在以往对于唯物史观的论述中,经常是把社会历史发展归结为物质体系和条件的运动,过于强调唯物史观的反映功能,而相对忽视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忽视其引导人的发展和进步的使命。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们经常发现,对历史普遍规律的描述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样说,从原则上当然是对的。可是,再进一步追寻,是什么推动社会基本矛盾向前发展?如果说是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向前发展,那么,阶级斗争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的?一种回答说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另一种答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向前发展的。可是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由什么力量推动的?一种回答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庞卓恒,2004)。

当前国内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论说存在不同派别,但从整体上结论是基本上没有大的分歧,大都承认社会规律是一种发展趋势,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主体选择的作用,只是表述上各有不同,如辩证决定论、实践决定论、趋势选择论、历史选择论等等。不妨先不考虑这些表述的差异,先理解社会规律的内涵。笔者认为,离开对人的活动动机、目的、需要、利益等价值因素的理解,便难以确定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性”。因此本文着重于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对社会规律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社会历史规律是人发挥主体性、从事实践活动的规律

(一)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主体性活动

社会历史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的历史。“历史自己什么事情也没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7)。因此,人的活动是社会历史规律之所以“有”的根据,社会历史规律也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以往在阐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往往忽略了它就是人本身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推动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规律,而主要强调它是由种种“矛盾”推动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一来,唯物史观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也就不知不觉被忽略了。历史发展规律就成了“矛盾”或“社会形态”自身的运动规律,人本身反而只是那个运动规律的“载体”了(庞卓恒,2004)。

(二)人类活动历史主体性的根源是人的需要

社会历史规律的奥秘在于人。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的角度,它们都离开了人的现实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从“需要”还是从“思维”出发来解释人的行为,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分野(孙承叔,2005)。

为了说明需要,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展开他的思想体系的,并认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也不再象唯心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不是自然主义的“物”(客观事物),它是蕴含着能动性的物,这个物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而一切社会存在中的第一存在就是人本身的存在,这就是“现实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根源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统一。离开了人的受动性、自然性、社会性,就不能够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反之也是一样。因此作为受动的存在物,人要吃、要穿、要靠自然界生活,所以人必然劳动,人们最初的生产劳动就是由需要引起的,即使现在也是一样:“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劳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的自然物”(马克思思格斯全集,1960)。马克思正是通过需要来说明生产劳动的起源,需要是人的历史主体性的根源。

(三)实践论与人的主体性的统一

社会实践经历篇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部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研究表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学习态度、自我认识、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受到历练.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程度较高的班级,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难度就低,良好的班风学风越容易形成.

2数据来源与分析

为创建良好的班风,笔者鼓励所带班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有2年.笔者就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类型、内容及占总人数的比例对曲靖师范学院A班60位同学进行了访谈、笔录和统计,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社会实践活动所在城市的分布状况及所占比例,在表1中,占总人数的比例=(在某类型行业实习的学生数/班级总人数)×100%;在表二中,社会实践活动所在城市的占比=(在某地区或市的打工学生数/班级总人数)×100%.经数据分析发现,A班社会实践活动呈现这样的特点.

1)行业跨度大,综合性较强.社会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等服务行业、协助老师进行科研工作、公益行业、教育培训等,具有较大的行业跨度.同时所需的知识背景广泛,要求多异,对参与者的综合能力培养大为好处.

2)行业较集中,层次较分明.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协助科研、教育培训等,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3)省内省外比例失衡,强者恒强.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主要集中在曲靖市区范围,极少数在省外.这种本地多、外地少的社会实践活动格局仍将继续.

3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点

开辟从社会实践的历练中汲取营养,树立起一些个人典范,用亲身经历的打工故事去教育别的学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下面是对曲靖师范学院A班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它空闲时间参加工作的典型个人,进行个案分析与讨论,梳理出形成良好班风的3个关键点.

3.1认清弱点,战胜自己

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认识自己很难,要找准自己的弱点,寻找办法,战胜自己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社会实践,A班有一学生有了江苏打工的经历,坦言以前从未真正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一些缺点无动于衷,视而不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只会考试的同学,跟纸上谈兵一样,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只有在实践中认清自己的弱点,才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这对及时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是大有裨益的.有一学生在一次主题为“打工经历与人生感悟”的班会上,他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我是在江苏省太仓市星光集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上班,在厂里我们主要从事一些出口贺卡的制作与包装……人生犹如流水,只有动起来才不会成为死水,脚步总是被各种缘由羁绊无法成行.有时间我还是建议大家出去走走,不管旅行还是打工,只要出去,总会发现自已.”这次打工经历对他影响很大,现在的他学习更加努力,在最近的一次班委换届中,还当上了班长.

3.2学会社交,重视做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的人才标准,交际能力占75%,而学历只占15%.然而,大学生从中学一路走来,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下成长着,总有些不够自信去面对社会,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参加诸如打工、促销等各类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摆脱因交际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带来的恐惧感.有打工经历的同学,对社交能力、做人原则都会很重视,因为在公司工作时,他们就体验到了这些.当上班长的那位学生与同学们交流打工体会时说道:“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你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本班另一位同学在江苏吴江市亚帝欧光电科技(吴江)有限公司利用暑期打工,也深有体会,在交流会上说道:“我们大学生欠缺的是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的经验,和那种在别人不细讲就要学会做事的能力,这是我经过这次打工的最深的感触.社会太复杂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人的素质也都不一样,要学会忍耐与应对.”他们用自己的打工经历与同学们分享经验,同龄人间经常心心相印,使得教育效果很好,使同学们内心深处荡起了一朵朵浪花.

3.3练思想,锤炼意志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力都具有很好的历练效果.正如大作家钱钟书先生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社会实践经历的一位学生在一次主题为“打工经历与人生感悟”的班会上,深情地对全班同学说:“我是暑假到四川省成都市中瀛建筑公司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虽然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对所学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但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去发展感兴趣的东西,将来毕业以后多一条选择的出路.”.

4结论

社会实践经历篇8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诞生的逻辑必然性

每一种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必定有其理论的支撑,必定符合一定的时代条件,马克思的实践观亦是如此,其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实践观得以产生的直接实践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变本加厉的剥削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终于开始意识到要用自己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836—1848年英国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等起义应运而生,这些实践活动都是马克思理论直接的实践基础。这些***性的活动都进一步说明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开始走上了有组织的道路。但此时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基本上还停留在早期的自发阶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正确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是因为当时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然而,当时社会上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的、保守的,就是空想的、非科学的。为推动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又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的指导。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宣传这种新的世界观,使它和无产阶级的***运动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容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

1、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人类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中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实践过程就是历史渐进发展的过程。首先,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的得出也需要实践的基础。可见实践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的实践。这种来自人的***的实践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因素,不断赋予人类新的生产要素,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富裕,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对于理论的检验过程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和证实。建国以来,我们更是用辛苦奋斗和实践来不断完善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用来指导我们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各种问题。马克思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中心范畴和认识的基础,揭示了人的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辩证转化的途径,同时,也找到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手段。我们的理论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他明确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的生产生活都必须以物质生产资料作为基础,正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所创造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动力。其次,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和存在方式,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如***治活动,科学、艺术以及宗教的活动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由各种实践活动组成的,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人们的社会活动必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最优秀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的实践观经过时间的洗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依然保有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为时代难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导人类社会活动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时代的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要立足于经济、***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位一体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这五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马克思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指导。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立足于人们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经济***策和决策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治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融合成一个整体,立足于基层,立足于社会现实;在文化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接受与教育;在社会层面,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生态方面,我们更应该立足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当代我们解决时代难题的科学理论。

2、有利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社会实践经历篇9

摘要: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的“主义”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之所在。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以及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实践规律的角度对实践思维方式研究人与环境问题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只有在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实践思维方式;对象化;和谐

中***分类号:B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01803

人与周围世界(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现实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必须解决的中心课题。中国***人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论是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以及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实践规律的角度,以实践思维方式研究人与环境问题都具有合理性。

一、合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

(一)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

在19世纪,人类的环境问题还不像现在这么突出,更没有成为哲学家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也没有对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但是,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中和在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中,早已具有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思想[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也曾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所谓的共产主义就是“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297。继而,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又从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实践出发,从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实践的人出发,进一步思考真正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或斗争的问题,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的理解为***的实践”[3]。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表现和结果。在这种人的实践活动中,相应生成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对社会的改造以及人对自身的改造。人在这种改造中产生的人与环境的矛盾也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恩格斯在《***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与人类本身的和解”[2]449的思想。所谓的“和解”,就是矛盾着的事物暂时达到对立面统一的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实践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矛盾的一种解决形式。马克思始终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达到人与环境矛盾的真正解决和人与自然、社会矛盾的真正和解的。只有实现社会的高度发展,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合理的物质交换,完成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实现人的自然存在方式和人道存在方式的统一,达到人与环境矛盾的和解。后来马克思在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8年的《***宣言》中,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社会矛盾中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为人类的理想状态、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矛盾的自由联合体。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又把共产主义视为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即作为人的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样,马克思就从人类社会的实践规律上论证了“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二)马克思对人与环境问题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变革从表面上看是哲学理论和观点的伟大变革,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看则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高清海先生就指出:“思维方式是无形的,它却像‘灵魂’一样贯彻并支配着哲学的整个内容。”

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实质思想内核和最高本质,它使人们从物质(或精神)的世界观转变为实践的世界观,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要用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去指导现实世界的改造问题,尤其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4]。这一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等著作中到处都闪现着光芒。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实践活动对象化存在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关于属人世界(即人的活动世界)的世界观和方***,而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关于自在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既然它是一种世界观和方***,就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或者研究)方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5]当今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而要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就需要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来指导我们。这里所谓的实践思维方式,就是从实践去把握、理解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本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的一种哲学表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以及马克思是怎样思考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我们要研究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想,既不能从马克思所思考的客体环境中去理解,也不能从马克思所思考的主体――人去理解,而应该从马克思所把握和理解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双重对象化去理解。这种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理解方式,就是合乎马克思思考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道”或“理”的实践思维方式。

二、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一)合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

在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既定方针,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作为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样,中国***人在处理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发展理念。因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个价值目标而开辟道路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其核心和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因为发展的主体是人,目的是为了人,其实施也是人的活动参与的,所以也就坚持了从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去理解***治、文化和环境以及人的发展,从而理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不能单单是经济、***治、文化、环境和人的片面的发展,而必须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全面发展、协调的发展才会最终导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环境下我们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在“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人与环境改变中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解决的一致性”,才能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为基本的矛盾。从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来看,科学发展观及其根本要求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

(二)合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

实践是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的生成和发展方式。“和谐”不是对自然世界自在运动而言的,而是相对人的实践活动所生成的事物而言的,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一系列对立面的统一。我们在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时,也就可以将和谐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中央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和国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构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这样,中国***人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坚持公平正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也就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和谐的主体和目的都是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的活动参与的构建,这种人的活动又是实现自然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桥梁和通道,所以也就坚持了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在实践活动中人在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时,尤其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通过双重对象化的活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在改造着自身的环境,而这种环境的改造只有在主体和客体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的物质能量的交换,也才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合乎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实践规律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复杂过程,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和科技的落后,人们认为自身所生活的世界――自然环境是受世界的本原决定的,如泰勒斯的“水”等;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灵的力量在主导着世界万物,上帝就是造物主、创世主,是决定万事万物变化的最终力量;在近代社会,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时期,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人的作用,但是他们都把人的作用过分夸大。黑格尔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去理解世界,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客体性存在。由此可见,以往的旧哲学在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都陷入了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尤其在历史观上,不是撇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就是曲解人类历史,而在历史的现实基础上更是完全撇开了人的实践的力量,当然更不会有“历史的自然”或“自然的历史”的思想了。马克思用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坚持了实践的自然观和实践的历史观的统一。在实践自然观上,马克思认为我们现实的自然界应是人的实践对象化的自然,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自然,同时这种自然还是人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及表现;在实践历史观上,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人类历史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应是人民群众,相应地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问题也应该从人的实践去思考。同时,人类历史也是实践改造的历史,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真善美统一等的实践规律。马克思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就是坚持实践的思维方式,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所规定和制约的“自然的历史”,同时这种人化的自然也是受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所规定和制约的“历史的自然”。与此同时,在历史过程中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人自身的历史都是在实践双重对象化的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马克思主义以实践思维方式研究人与环境关系问题,就合乎了人处理人与环境的历史实践规律。

参考文献:

[1]刘海涛.论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下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1215.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4]商大恒,杨威.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5):16.

社会实践经历篇10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实践哲学理论

一、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产生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哲学体系,它在实践一元论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这种思想观点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十月***取得空前的胜利,而许多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却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哲学家们提出是否应该学习与运用而又如何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葛兰西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战后无产阶级的***斗争进行经验总结,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应运而生。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

1.葛兰西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人们不能从意识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应该从人的能动活动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写道,实践哲学理论中所定义的物质概念,既不能从自然科学中的浅显的表面意义来理解,也不能从各种机械理论来理解,而应当从物质内部蕴含的所有特性来理解,探讨它与人类的关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没有实践的物质毫无意义,没有物质的实践只是空谈。因此,只有人类的不断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认识物质。只有将物质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葛兰西的这种物质理论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践。

2.葛兰西的历史观

葛兰西认为,历史是必然向前发展和变化的,新社会必然取代旧社会,新的制度必然取代旧的制度,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历史产生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它是辩证的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同时,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特定的上层建筑,特定的生产力决定特定的生产关系,这都产生于历史社会中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改变着这些特殊的历史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都必须以客观物质为基础,以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进行实践活动为目的。因此,将历史的客观性与人的实践的能动性相结合是葛兰西的历史观的理论总括。

3.葛兰西的人性观

葛兰西提出人是什么?而人的本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葛兰西认为:人就是能动关系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人类可以分为个人、其他人和自然界三类。个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人是通过各种复杂的关系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依靠劳动进入到自然界的关系中的。个人与其他人、个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能动的、意识的。个人是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通过意识指导,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实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得出,葛兰西的人性观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它是历史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性哲学理论的发展与深化。

4.葛兰西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葛兰西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就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创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理论,这种特殊的理论,能够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方向和方法,它是指导社会进步的最有效的理论工具。实践哲学理论是葛兰西的主要哲学贡献,它的提出与产生,能够发掘广大人民的潜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和发展社会历史。

三、葛兰西实践哲学对我们的启示

1.要注重意识文化教育

意识文化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是发展变化的,它是随着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过程而出现不同的意识文化。葛兰西指出:意识文化教育极其重要,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必须注重意识文化教育,发展意识文化教育,极大地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和***府要认真学习葛兰西的这种理论,注重意识文化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文化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和共产主义信念去占领思想和文化阵地。

2.要重视人的社会实践

葛兰西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实践对我们的改革作用重大。我们要自觉地同旧哲学划清界限,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重视人的能动实践的巨大作用,推动历史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成果是不可估量的。当今,我国的改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也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努力积极的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

3.要发展实践创新

葛兰西所谓的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实践创新,实践的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灵魂。我们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综上所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理论。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论证了人与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要在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 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社会实践经历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实践经历10篇

学习

少先队建队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少先队建队10篇,内容包括少先队提案范文十篇,少先队个人风采展示台词十篇。10月16日,全校22各中队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队活动。学校中队根据主题教育内容分年级组织活动:一二年级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三四年级观看一

学习

忘不掉的伤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忘不掉的伤10篇,内容包括忘不掉的伤姜育恒,忘不掉的伤的文案。(二)别人都叫我齐天大圣,几乎所有生灵都对我有深深的畏惧,可除了观音,没人知道我心里有一滴永远抹不去的泪。(三)刚开始,玉帝只封我为弼马温——一个不起眼的无名小卒,他

学习

关联词语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联词语10篇,内容包括关联词语句汇总,十种关联词语分类大全。二、联系词语的近义词干系[gānxì]接洽[jiēqià]相干[xiānggān]三、联系词语的造句1、我们应注重事物内在的联系。2、我们和姑妈家的联系已经中断好多年了

学习

一起看月亮爬上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一起看月亮爬上来10篇,内容包括看月亮爬上来经典歌曲,有关一起看月亮爬上来的文案。曾经,我们一起看月亮爬上来远远地看见一轮月亮你笑嘻嘻地说我比你大,要听话喔我噘着嘴大三岁而已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你看着我,哈哈大笑曾经,我们

学习

利润率计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利润率计算10篇,内容包括利润计算公式大全笔记,营业利润率计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赞美祖国的句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祖国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赞美祖国腾飞的句子,赞美祖国山河的句子。3、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4、奔腾的长江翻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着深情的马头琴声。华夏儿女向祖国母亲致意!5、月是华夏明,

学习

黄生借书说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黄生借书说10篇,内容包括黄生借书说的原文与注释,黄生借书说文言文节选阅读及答案。“我把这套房子起名叫‘式天斋’,它是寓所,也是书房。”黄奎章说,其中的寓意是希望“天人合一”,“读文字之书,会自然之心”。“只要愿意来,大门

学习

拼音书写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拼音书写10篇,内容包括拼音找的书写格式示范,拼音书写规则完整版。翻阅了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浏览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后,发现“写字”两字已毫无疑问地跃然纸上,诚如崔峦老师所说的:“新课标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从第一

学习

药学本科毕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本科毕论文,内容包括药学本科科研论文,药学大专论文2000字。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

学习

月亮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月亮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月亮的诗句古诗,赞美月亮的诗句。4、《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学习

吉祥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吉祥话10篇,内容包括吉祥话大全100句,吉祥话100条。3、鉴于你去年的良好表现,新年将至,财运将一如既往地眷顾你,好运将源源不断地流向你,幸运将频繁地降临你,如将此短信转发给好友,幸福将永远跟随你!4、璀璨的群星在闪耀,猴年的欢乐

学习

元宵节的来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来历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节日来历和习俗的文章,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美篇。元宵节的起源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

学习

国庆英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英语10篇,内容包括国庆英语范文10个词,国庆英语短文。Yesterday,ourresearchschoolssoccerteamhadamatchwiththegraduatestudentsfromthe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business.I

学习

一曲新词酒一杯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曲新词酒一杯10篇,内容包括一曲新词酒一杯下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开场白。进入21世纪,设计师品牌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贵,一批批设计师开始***出来踏上追梦之旅,其中也不乏高校毕业生自己的创业探索。在大批有志青年的前赴后继

学习

个人简历工作经历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简历工作经历10篇,内容包括个人工作简历简介通用10篇最新,个人简历工作及实践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一个与多个)姓名: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出生年月:____年__月__日健康状况:___________年龄:____

学习

中职社会实践报告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包括中职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中职社会实践报告有哪些。本文为山东省课题论文一、调查背景社会实践是中职生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在我校近些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薄弱

学习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内容包括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万能模板,暑期社会实践总结2000字。活动开展总体情况:特色活动和创新点:我院此次暑期实践共有三大活动特色和创新点:一是此次实践地点向西部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省市偏移

学习

崔万志人生经历简介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崔万志人生经历简介10篇,内容包括崔万志人生经历简介,崔万志人生经历。到底有无“约法三章”?这一问题曾引起争论:2001年第4期《***史博览》杂志发表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和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对于

学习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保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捡垃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

学习

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结10篇,内容包括社会劳动实践个人小结200字,实习实践鉴定表个人小结。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但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

学习

经历挫折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经历挫折10篇,内容包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挫折,经历挫折范文。不仅要战胜困难,更应该战胜你自己。不要为一些困难阻止你前进的脚步。前进的脚步,不应该停下,不应该止步。应该马不停蹄的前进,永远不该停下来,永远永远有时候,不仅要战

学习

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怎么写,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初级教师。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