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说篇1
这是一个横亘世纪的传说也许今天还流传在你的耳畔。
—题记
出于好奇,无意中臆想,上帝捏出了一个人。
人一落地,伸了伸胳膊,天宇在震动。抬了抬腿,大地在摇晃。万能的上帝有些害怕了。
人不甘寂寞,从自然界汲取原始的经验,不甘压迫,凭借大地赋予的智慧和毅力,战胜了统治他的妖怪鬼神,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左右了缠绕在他身子的病魔,一阵努力,人征服了大自然,成为主宰尘世让万物顶礼膜拜的神灵。
上帝怎能容忍自己的威严受到损失。于是他借来了***,迷住了人的智慧和毅力,唤来了劈山神灵,残忍的一斧,人从惨声中落入到尘世中。
人在红尘中一直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十八个春秋已过,人发现自己不再需要父母的爱,兄弟姐妹间的情谊,不再满足对现实生活的训服,铭刻在心头的爱翻滚,人需要一种力量战胜自己遇到的困难。
于是人用自己寻觅的目光,在芸芸众生中寻找自已丢失的那一半,痛哭地让等待煎熬,长途跋涉,脚步疲劳了,但人心没有停止自己不懈地求索,虽然泪水不止一次浸过心头,让寻觅忏悔。
人的毅力感动了缘。
泣鬼惊神地相逢。一个回眸一个顾盼足以宽慰疲惫的寻觅。一见钟情的凝视在人的眼底搅起了那片沉睡十八个春秋的记忆,在寻觅的眸中掠夺起了那片丢失在天堂的往事,天性窦开,人心在颤动。
十八前刻骨铭心的分离,十八年后惊心动魄地相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倾诉。
募地一种拥有的喜悦,人有了自尊,有了自信,人不在为自己苟且地活着,人在心底发誓要象一个大写的人为他的另一半更好地活在这个世上。
爱的传说篇2
是谁用爱的阳光唤醒?
沉睡的心灵,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我曾只是花丛中平凡的花朵,
是谁用爱的露水浇灌?
枯涸的心房,
在妖娆中寻找自然。
我曾是种子,
在温暖的怀抱里,
开枝散叶,
开花结果。
天地间那份灿烂,
谁是我的看客?
我曾只是一弯清澈的溪流,
是谁用爱的力量引领?
奔向智慧的海洋,
在激进中追逐梦想。
我曾只是一堆杂乱的文字,
是谁用爱的灵感赋予?
构成神奇的篇章,
在渐变中获得光环。
我曾是溪流,
在独特的目光里,
聚集精神的源泉,
收集智慧的宝藏,
海陆间那股澎湃,
谁是我的伯乐?
我曾经那么孤单,
但今以诗为伴,
经受文明的洗礼。
直到我终于遇见了——
我的看客,我的伯乐。
独自狂欢着的日子远去,
相互交流着的文学,写作。
我发现有份受人注目的光芒,
在您的身上闪闪发亮。
或许,生命中的过客常有。
但欣赏自己的伯乐不多,
您是我人生的导师,
更是生活的益友,
您的细心雕琢,
我成长的伤痛补上了笑容,
我相信彼此的相遇。
爱的传说篇3
韩松落
在可可・香奈儿发掘出黑色美之前,黑色衣服是工人和仆佣的制服,是葬礼的丧服。香奈儿偏偏将黑色引入女装,使之成为时尚之色,这和一个叫阿瑟・卡佩尔的男人有关。
可可・香奈儿生于1883年,她10岁以前的生活,至今仍是谜。她一直在修饰自己的身世,并干扰人们的探究,可以想见,那段生活并不愉快。她的传记片《时尚先锋香奈儿》告诉我们,她的母亲早逝,她自小和妹妹被身为杂货贩的父亲送进修道院并在那里长大。18岁离开修道院后,她去了穆朗城,在裁缝店打工时结识了有爵位的***官艾提安・巴勒松,成为他的恋人,搬进了他的家。她承认这段感情里的功利成分:“他能给我一切”。然而,艾提安因为门第差异不能娶她,让她深感痛苦。就在她随艾提安出席上流社会的聚会时,她认识了艾提安的朋友,人称“博伊”的阿瑟・卡佩尔。一瞬间,她意识到自己找到了真爱,随即追随对方而去。
卡佩尔的出身也很卑微,他是父亲与情妇的私生子,在英格兰长大,凭自我奋斗成为富商名流。正是这种经历,他与香奈儿惺惺相惜。在她表露了创业的愿望之后,他出资为她开了一家女帽店。起初,女帽店生意清淡,香奈儿发现自己实质上还是依靠卡佩尔养活,几乎抓狂。幸亏卡佩尔请著名的女歌剧演员在演出时戴上了香奈儿设计的帽子,为她打开了局面,开店一年后开始盈利。
他们的故事传扬开来,成为一时美谈。巴黎著名漫画家画了一张漫画,刊登在报纸上――漫画的主人公是卡佩尔,他笑容可掬地抱着3样东西:马球棍、香奈儿帽盒和香奈儿。
卡佩尔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迫于家庭压力,他没有和出身贫寒的香奈儿结婚,而是娶了一位爵士的女儿,并以情人、知己等身份继续出现在香奈儿的生活里。1918年12月23日,卡佩尔在圣诞前夕遭遇车祸身亡,据说他当时正要赶去香奈儿身边,与她共度圣诞,他还带着为香奈儿买的珍珠项链。香奈儿赶到车祸现场,哭了好几个钟头,但卡佩尔的葬礼她是不能出席的,能为他公开哭泣的只有他的妻子。
葬礼后,香奈儿发誓“要让全世界的女人都有随心随意穿黑色的自由”。于是,香奈儿式的黑色长裙搭配长串珍珠项链的时尚诞生了。1926年10月1目,美国《时尚》杂志宣称,香奈儿的黑色小洋装与第一辆福特汽车出厂具有同等的***性质。
爱情逝去,香奈儿寄情于工作。她说:“博伊是我的伙伴、我的朋友、我的父亲、我的兄弟、我的爱人。他死后,我惟有沉浸在工作中才能忘记他。”与此同时,她的时尚帝国逐渐成形。此后,她的情史非常丰富,从画家毕加索、诗人瑞佛蒂到***界名流与王公贵族……但她说:“卡佩尔让我明白,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照自己的意思经营事业,照自己的欲求选择爱人――这是他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
她终身没有结婚。
也许,对于那些注定要改变世界的女人来说,孤独是最好的伴侣――让她们心无旁骛,让她们熠熠生辉。
林语堂:没和最爱的女人过日子
作家林语堂有着60年的美满婚姻。妻子廖翠凤,却不是他的最爱。
林语堂最爱的女子,名叫陈锦端。那年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陈锦端是他同学的妹妹。她美丽、优雅,画得一手好画。林语堂一表人才,他的不凡谈吐也吸引着陈锦端。二人情意相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换得的却是将要别离的痛楚。陈锦端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看不起林语堂,觉得他的家境太过清苦。林语堂被阻隔在相思门外,痛苦得寝食难安。
陈天恩有些过意不去,便将相邻的女子廖翠凤介绍给他。廖翠凤慕名林语堂已久,很痴情。奇怪的是,林语堂接受了陈天恩的安排,真不晓得那段日子他是如何度过,隔壁就是自己的心上人,他却要同另一个女子在一起。
订婚后直到大学毕业,林语堂一直拖延与廖翠凤结婚。期间,陈锦端情场失意,郁郁寡欢,拒绝了父亲安排的金龟婿以及远赴异国求学。
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后,还算恩爱。女儿长大了,也知道父亲的心事。因为每逢锦端姨来做客,父亲都会非常紧张。平时父亲画画时,总是将画中的女子画成陈锦端的样子。
廖翠凤当然知道林语堂的心思,但她并不吃醋和嫉妒,有时还会开玩笑地告诉孩子:林语堂是喜欢过陈锦端。他们夫妻之间,一直彼此信赖,廖翠风相信丈夫娶了她就会好好待她。他们一起度过了60年。
爱的传说篇4
在非洲,即使是号称“兽中之王”的狮子,也对山魈畏惧三分。
山魈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一天中,一只雄性山魈与不同的雌性进行的情况很常见。
在中国古籍记载和无数的民间传说中,山魈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体型巨大,长着和人相似的脸,手臂很长,会发出人一样的笑声。不仅长相可怖,山魈还力大无穷,在传说中,它不仅比豹子跑得快,还能够徒手撕裂虎豹,在《山海经》、《神异经》、《聊斋志异》等记载神仙鬼怪的故事里,山魈一直被视作妖怪。
实际上,真实的山魈生活在非洲中西部,是世界上最大最聪明的猴类,它们不爱攀爬,大多在地面活动。山魈十分强壮,同时凶猛好斗,不但会捕猎小型的猴类为食,更敢与狮子、豹子等猛兽搏斗。
中国传说中的妖怪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猴
中国关于山魈的记载,最早能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那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山魈的记载:长着人一样的脸,手臂很长,全身覆盖黑色的毛,听见人笑也跟着笑,嘴唇能遮住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山魈的面貌复杂多变。有时候就像“大山精灵”之类的生物,终日生活在深山里,守护着山林,不和人类来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凶残的怪物,潜伏在深山密林,一有机会就攻击人类……
在《聊斋志异》中,山魈就变身成藏身在寺庙里主动攻击人类的恶鬼:身材高大,脸面像熟了的南瓜皮,两眼闪着光芒在房间里四下察看,张开的嘴有盆子那么大,牙齿稀疏,每颗有三寸之长……”
事实上,中国本土并没有山魈这种动物,它们全部生活在远离中国的非洲中西部,如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家的热带雨林。
从体型上看,山魈更接近于大猩猩,身材魁梧,体长61~81厘米,体重达55公斤。尽管在猴类中是最聪明的,但山魈的大脑远不如猩猩发达。
众多的猴类中,山魈极易辨认:鼻骨两侧各有一块骨质突起,呈鲜红色。对于雄性山魈,这块突起的红色是否鲜艳非常重要——直接决定它能否得到雌性的关注。在一个山魈种群里,面部颜色越鲜艳的个体,往往在种群里的地位就越高,而颜色最鲜艳的山魈,通常拥有最高的统治权,是整个种群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山魈几乎全身都被毛发覆盖:脑袋上是蓬松的褐色头发,腹部是淡黄褐色的毛,身体其他部位是绿褐色的毛。除了脸部,山魈只有臀部没有被毛发覆盖——山魈的臀部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皮肤呈现微红色或淡紫色。当它们兴奋的时候,加剧的血液循环会使这种颜色更加明显。科学家认为:在野外,山魈的体表颜色格外醒目,方便种群的其他成员在穿越密林时跟随。
脾气暴躁、性格凶猛
敢和狮子、豹子等猛兽搏斗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山魈是怪物,让人惧怕。在原产地非洲,当地居民同样给这种体型巨大的怪猴贴上“害兽”的标签。比如在刚果地区,山魈经常闯入农田,对庄稼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当地人眼中,山魈是害兽,更是十分另类的动物。除了在觅食和躲避危险时会爬上树,山魈大多数时间都在树林的开阔地带活动,它们的奔跑能力极强,最快时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远远超过以灵活敏捷著称的猕猴。
当地人惧怕山魈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性格暴躁,性情多变,而且力气大,勇猛好斗,喜欢喧闹吠叫。山魈的上肢比下肢长,而且粗壮有力,臂力是普通成年男子的5倍。不仅如此,山魈还有锋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对各种动物都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野外的山魈以家族为单位集体生活,内部等级严格,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雄性山魈通过打斗来决定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对入侵者或挑衅者,它们更是毫不留情地打击。在野外,科学家们没能观察到山魈打斗的场景。但据说在非洲,即使是号称“兽中之王”的狮子,也对山魈畏惧三分。
如果单打独斗,山魈当然不是狮子或豹子的对手,曾经有摄影师拍摄过这样一组照片:一只猎豹战胜了一只落单的山魈,然后将战利品拖上树藏好。不过,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多见,因为山魈是一种群居的动物,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30只以上。单独觅食的猎豹是不敢招惹身手敏捷、悍不畏死的山魈群的。即使是成群生活的狮子,面对一大群凶猛好斗、身手敏捷的山魈,通常也不会冒然攻击,以免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动物园,科学家曾意外地看到了一场山魈与黑猩猩之间的战争——隔着铁栅栏的“邻居”黑猩猩率先进行挑衅,对着山魈大声吼叫。随即,山魈毫不示弱地用尖叫予以回敬。你来我往之后,黑猩猩朝山魈吐了口水,虽未能命中,但却气得山魈脸色发紫,对黑猩猩做出凶恶的表情,以示警告。最终,矛盾激化,山魈展示出超越黑猩猩的灵敏度,用粗壮有力的上肢穿过栅栏,打了黑猩猩一掌,锋利的爪子使黑猩猩脸上流出了鲜血……由于栅栏的存在,战争没有再次升级。最终,动物园不得不在黑猩猩和山魈的笼舍中装上一层厚厚的钢化玻璃,以防止“战争”再次爆发。
山魈的种群生活
强者为王和一夫多妻
山魈是群居动物,一个种群通常由30~50只个体组成。包括一位首领,也就是成年的雄性山魈,以及2~10只成年雌性山魈,数十只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山魈和少数幼崽。山魈的雌雄很好分辨,雄性山魈个头大,体表颜色更加鲜艳,嘴里的獠牙也更锋利。
和大多数哺***动物相同,山魈也是昼行夜伏,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觅食上。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山魈会相互梳理毛发、剔牙或者打闹嬉戏。山魈的食谱很复杂,主要食物包括水果、坚果、热带植物的细嫩枝叶,也常吃昆虫、蜗牛、蠕虫、蛙类、蜥蜴、鼠类甚至其他较小的猴类。食物采集好后,首领对食物的分配拥有绝对权威。
因为生活在热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食物来源充足,所以山魈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性山魈时,雄性山魈像接到命令一样开始亢奋,活动量增大,在雌性山魈身后开始追逐。此时,雌性山魈不会拒绝雄性的追求,甚至会主动对雄性示好,表达的愿望。山魈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一天中,一只雄性山魈与不同的雌性进行的情况很常见。获得了的雌性山魈,常常会在其他雌性面前大喊大叫,炫耀自己的“得宠”。
山魈的怀孕期约为210~240天,每胎仅一只。怀孕之后,雌性山魈就不再,开始疏远躲避雄性。孕期中后期,雌性山魈不再上窜下跳,行动变得缓慢而小心翼翼。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科学家观测到的山魈分娩时间几乎都在半夜或凌晨。分娩时,雌性山魈用前肢撑在地上,以半蹲的姿势用力外排胎儿,在胎儿头部娩出之后,雌性山魈会用前掌轻轻抓住,再缓缓用力直至产出幼崽。刚出生的小山魈体重仅有500克左右,胎毛稀疏,呈浅灰色,脸部、手掌和脚掌淡红。尽管刚出生的小山魈看起很虚弱,但却能发出响亮的叫声。分娩结束后,山魈妈妈会将小山魈抱在怀中,舔干幼崽面部和体毛上的羊水,并将胎盘和大部分脐带都吃掉。
在哺***期,雌性山魈的哺***频率非常高,每小时至少有20多次。小山魈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吃奶,因此成长非常迅速,满月之前就能够学会在地上爬动和啃食果实等食物。
青少年时期是山魈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运动、觅食、休息和嬉戏。旺盛的精力使它们成为山魈种群中最早起来活动、最晚休息的个体。未成年的时候,腹部和眼皮是白色的,据研究,这是因为白色在森林中更为醒目,便于它们在遇到危险时被同伴发现,从而得到帮助。山魈约在4~6岁时成年,开始离开母亲,加入其他的种群生活。一般情况下,野外生活的山魈寿命约为20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曾出现过25岁的高寿山魈。
后记:
山魈的危机与保护
日渐稀少的珍稀动物
野生的山魈分布区狭小,仅见于非洲西北部的几个国家。尽管勇猛好斗,但山魈并非没有天敌。即使能在作战中击退狮群,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必须付出一些同伴的生命。如果落单的山魈不幸遇到猎豹,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此外,蟒蛇也常常将山魈当做捕猎的对象,常常潜伏在山魈必经的小河流中,用伏击的手段攻击山魈,一旦张嘴咬到山魈,就快速缠绕住猎物,然后将它囫囵吞下。科学家就曾多次在蟒蛇的粪便中发现过原本佩带在山魈身上的无线电项圈。
爱的传说篇5
《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民间传说之一,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内容、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以及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关于白娘子的影视剧作品也屡见不鲜,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还有央视刘涛版的《白蛇传》,以及徐克改编李碧华小说的电影《青蛇》等等……
在前人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演绎之后,我们又该怎么汇聚、改编这样一个传统题材为动画片呢?从众多的有关《白蛇传》的传说作品中,我认为应该是《雷峰塔传奇》和《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流传最广,最中国化,最具神话色彩、最贴近生活、最适合我们改编动画片。经查,最早所见的《白蛇传》传说是话本或弹词,这大体可以说明《白蛇传》故事主要在江南流传很广,与江南的风俗、信仰有很大关联。
《水漫金山》动画连续剧就是要表达一个忠善有报,邪恶必灭的美好愿望。白娘子一心一意追求和许仙的幸福生活,小青不畏惧一切艰难困苦,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洗涤凡尘市井的污垢黑暗。把一个民间传说提升到如此思想高度来说,今天我们是想通过一部动画片来向观众展示:人与人应该平等和谐的相互关爱,对道德标准有深厚而正义的认知,对生活美满执着的追求,以及勇敢的面对恶势力进行斗争。其现实意义广大而深远。
那么我们今天由《白蛇传》传说编制《水漫金山》动画,要认真分析《白蛇传》传说故事能不能适合当下大众对社会道德、文化理念、审美情趣的需要和认同。因此,我认为应该先从这个题材的主题内涵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二号人物――小青的青涩、率直、正义和成长,放在主要位置上浓笔重彩的加以描述。对白娘子形象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和她对人间恩情不懈追求的赞美。把在民间流传故事中的反面人物――法海加以改变、修正,客观的表述这个人物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因果根源和矛盾发展。法海形象改变是基于现时代矛盾的转化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同抗击危害大众的邪恶势力。许仙这个人物在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里的定位,就是要表现出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个平凡人该做的一些事。他在故事中起到了一个剧情发展的平衡和引线,许仙虽然是一个凡人,但他在真实的情感面前,也敢大声说:白素贞就是妖怪,我也不愿离开她。这个人物具体而实在,他勇敢,有时也懦弱、他聪明,有时也糊涂,他有他在生活中的成长经历,有欢乐也有痛苦。这更能使故事内容与观赏者产生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似曾相识、相似的共鸣。另外,《水漫金山》这部动画连续剧,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反面角色――大魔九面水蛇。他的出现使故事的发展的矛盾冲突更合理、更谱系化、更适合动画形式的表达。
关于如何处理水漫金山的经典段落,我是这么想的,如按自然现象既然洪水漫上金山,必然就会波及镇江城的千家万户,必然会殃及百姓的生命,那么小青和白素贞的水漫金山无论如何也难逃其罪。这一矛盾不解决,势必会造成小青和白素贞在大众心里留下的完美形象受到损害。如果不水漫金山,回避这一经典,削弱了这一高潮,而没有别的高潮可以替代。那么这个大戏怎么才能又要有水漫金山又不能有损小青、白素贞、法海的完美形象呢?那么,作为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就一定会殃及普通百姓?从现实看大水淹了金山当然会使百姓遭殃,这是顺理成章的推想。而水漫金山是一个神话的幻想,何况神话人物神通广大,使水只漫金山不会殃及其他地方,也是非常合理的。水为什么要漫金山?水漫金山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了这一题材的传承与创新。如此的编创把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扩大为一个有张力的、为人间大爱而可歌可泣的《水漫金山》动画故事。
把握住这个题材的内在精神才能相对把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而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核心思想就是:表现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水漫金山》的文化价值
纵观大多数影视作品,无非就是将原版的《白蛇传》故事稍加改造而成,故事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支撑。
过去一谈到《白蛇传》就会盖以:佛道之争或人、妖的爱情纠葛。然而这只反应在故事的表面,其精神实质是揭示礼教和人性的冲突、宗教之间的冲突、统治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突。
将《水漫金山》制作成电视动画片,不仅仅是故事本身的传奇性和神奇性能够吸引大家,更因为其具有东方美学思想和情感的现实意义,并且其故事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类题材是非常适合动画片的表现形式。《白蛇传》具有的鲜明的形象、故事生动、感人,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作为动画题材,他的通俗性使得我们创作的视野更加宽广,虽然其中也有糟粕,但市井的趣味、风俗表达的特别突出,生活气息浓厚。经典的段落,百读不厌,如:断桥相遇、盗劫银库、端阳惊变、偷盗仙草、水漫金山、合钵镇塔等情节都极具神奇,惊心动魄,人物表现栩栩如生,鲜活生动。布局条理的非常清楚。故事奇幻、优美是《白蛇传》具有的特色,是支撑这部动画片的重要桥段,故事洋洋洒洒、曲曲折折的在刚健中包含柔美,《白蛇传》被誉为中国著名古典悲剧之一,决非偶然。故事之所以有极大的张力,是打斗场面多而神话色彩丰富,悲壮和优美、幽默并存,故事时有惊险与抒情,相得益彰。爱的平凡而高尚,使人深深的感到久违的温情,更使得爱与憎的冲突故事曲折有致。
然而,作为一部动画剧《水漫金山》要面对的观众是广大青少年的时候,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将如何展开?如果将爱情作为主要的故事线索来编剧,显然不是我们编创《水漫金山》动画的主要动机,可是摒弃掉爱情故事的许仙和白素贞,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漫金山》了。这和我们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探讨,我们决定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作为故事背景、以包容的心态重新诠释法海这个人物,编创出一个美丽的传说来展现给大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水漫金山》的创新和继承,向当代的青少年展现古老文化的魅力,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璀璨夺目的光彩。
三、故事人物是创新的传承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已经有很多关于《白蛇传》的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了。那么我们的《水漫金山》如何体现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呢?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叙事的第一主人公。
在看到了太多讲述关于许仙和白素贞爱情故事的今天,我们发现另一个重要的主人公小青却很少被人提起。然而小青的身上却有那么多鲜明的性格特点:桀骜不驯,仗义执言,率性而为,纯真智慧,风趣可爱,但是又十分善良。这些闪光点让我们把故事主人公的目光重点落在了小青身上。小青的这些性格特点也让我们想到了现在的孩子们,虽然有万般的不听话不懂事,但是内心的深处却透着水晶般清澈的纯真,我们能想到他们的每次淘气都会有一个可爱的理由,选择小青除了映射当代孩子的部分现状外,也能更好的让孩子们接受这样的一位主人公,更加具有贴近感、亲和力。
第二个不同我们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寻找真爱的故事。这里的爱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爱,而是集合包容等各种情愫的大爱!《水漫金山》原本就是一个爱的故事,只不过原著的爱更多的是想赞扬突破在封建礼教下的爱情。仅仅描写爱情或者亲情的戏我们觉得还不够大器,人间的真爱是体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不仅仅是三两个人能展现完整的。真爱是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故事事件中的集中反映。尤其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于孩子们情怀的培养。物质的丰富和精神追求的匮乏在当今孩子们的身上成为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不期待一部动画片能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希望触及到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真情实感恰是世间最动人的书本。我们的故事中小青因为自己的心浮气躁导致了大魔九面水蛇的重见天日,而她要做的就是汇聚人间的种种真爱,让镇妖魔珠重新焕发光彩,震慑大魔。小青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才是爱的蛇妖,在历经人间重重经历后,逐渐成长为一个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的人。她体会了许仙白素贞之间恋人的爱,体会了许仙对姐姐亲人的爱,体会了白素贞对百姓的爱,体会了百姓对白素贞许仙的爱,在寻找爱的过程中小青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故事的结尾部分我们结合了镇江关于《白蛇传》有名的《泪满金山》的故事桥段。泪由情而流,情由心而生,泪漫金山的实质其实是爱满金山!我们希望通过小青和白娘子的经历告诉大家,大爱无疆!
四、创作需要深入挖掘传说中的真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歌颂了几百年的《白蛇传》的故事重点也会转移。《水漫金山》动画片展示更多的是真情的可贵,爱憎分明的温馨、善良、正义。应当说《水漫金山》的故事构架与传说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深刻的时代痕迹的。今天,人们已经对爱情、人情有了新的认知,改编的故事加入越来越多的人情味,是符合时展需要的。民间传说从古到今,是不断的在吐故纳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吸收、消化、改造和更新。只有这样,民间传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力。
杭州和镇江都是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濒临大江。杭州有雷峰塔,镇江有金山寺。也都是产生许许多多民间传说故事的历史名城。
镇江素来是《白蛇传》传说的发源地,《白蛇传》中的保和堂普救众生、端午惊变、昆仑山盗仙草、水漫金山等重点高潮段落,其实全都发生在以江苏镇江为背景的时代。而杭州仅仅因为断桥的缠绵而牵动了无数憧憬真爱的心,作为故事核心地的镇江却在故事中被人忽略了。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本着尊重传说的基础上,全剧有五分之三的故事将发生在镇江。艺术创作需要夸张,但基础需要真实,反应的故事也是源于生活,故事设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将使故事更加入情入理,也一定会加深观众对于故事的可信度。我们创作的原则是:以镇江金山寺、古街巷周边环境背景为主展开故事;以文戏为主突出智慧;以武戏为辅加以奇幻、节奏快、高潮多来支撑全片的品质;以女孩为主营造美丽的视觉画面。让人们重新认识《水漫金山》的深邃风貌。
将《白蛇传》改编成动画片《水漫金山》,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既然是全新本身就意味着从起步开始就是一种突破。突破的道路上必定荆棘丛生,艰辛坎坷,但是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扬光大将是该片不渝的宗旨。
爱的传说篇6
自从可汗捉神鸟的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最后传到一位带着生病的妈妈的女儿叫:爱法娜。爱法娜是一个可爱,聪明,讨人喜欢的小女孩。爱法娜想:如果我能捉神鸟,就可以许三个愿望了,妈妈的病就能好了。
爱法娜来到万年古松上,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鸟,爱法娜想:难道这就是神鸟,好可爱哦。爱法娜说:“亲爱得神鸟,你是否跟我走?神鸟说:“为什么?爱法娜说:“我妈妈病了。神鸟想:那又哪么好心的人。神鸟转身一变。把爱法娜变到了另一个地方了。那里有一个快病倒的老奶奶,爱法娜想也没想:就跑过去。一心一意的照顾。老奶奶十分开心,摇身一变。变成了神鸟,老奶奶手上得手链给了爱法娜,神鸟说:“这个手链可以许三个愿望了,你要许什么愿望?爱法娜第一个许,妈妈的病现在好了,神鸟又摇身一变,变回来了。爱法娜开开心心回家了,还要把两个愿望给了妈妈。
爱法娜把一五一十说给了妈妈听,妈妈开心的表扬爱法娜,从此爱发娜和妈妈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爱的传说篇7
论文摘要: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的爱情观,也折射出传统文化孕育下的“集体无意识”及现代人的情感困惑与矛盾境况,从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从唐宋到清代的侠义小说中,侠客多被描述成“无情”、“无欲”的“铁面英雄”。这种江湖文化的既定规则,是建立在兄弟情谊基础上的一种流动状态的文化。它担心:女性的魅力会威胁兄弟之间的情义,爱情的力量会让江湖人物回归常态生活。所以,对女性的贬低、对爱情的排斥,是江湖文化为自己设置的保护层,也是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的共同叙事特征。但是,爱情终究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爱情,现实人生不免单调乏味;同样,没有爱情,武侠小说就不可能对人生与人性进行深人的开掘。因此,“新武侠小说”开始大量地描写爱情故事,又被称为“新武侠言情小说”,金庸更是其中一位“写武侠爱情的高手”。
1 爱情主题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基本主题
他的每一部作品的男女主角,如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袁承志与温青青、阿九,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胡斐与袁紫衣、程灵素,等等,都不由自主地投人到爱情漩涡之中,在刀光剑影与恩爱情仇的相互交织中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爱情”与“侠义”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他们完整的人格,实现了他们的生命价值。特别是其中的女性,不受传统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主动、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们的爱情心理和爱情行为,在文化层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金庸笔下的英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英雄;他们的爱情观念深深烙上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男女之情合乎人的本性。《礼记·曲礼上》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万章上》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儒家认为,.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人的基本欲望和自然本能,但它与人的道德相比,则处在较低的层次。所以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一方面,孔子承认男女之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好德”与“好色”在价值尺度上的区别:“好色”是一种普遍、常见的现象,“好德”却是一种难得、高尚的行为。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金庸小说中的男性英雄都体现了“好德”超过“好色”的鲜明特征。在他们的心目中,爱情虽然美好甜蜜,毕竟只是个人的幸福、不能与代表公众利益的“义”相提并论。所以,如果让他们在“爱”与“义”之间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并且在承受失去爱情的巨大痛苦中,完成自己的英雄人格。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契丹血统被证实以后,就从受人敬仰的丐帮帮主沦落为异族“恶人”。当他孤独无依之时,深情无限、善解人意的阿朱来到他的身边,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萧峰虽然很爱阿朱,但是他认为洗刷自己的冤屈、为父母报仇、为师父报仇,远比爱情重大。
因此,他明知段正淳是阿朱之父,仍然决定向段正淳复仇,结果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使阿朱含恨而亡。金庸在《飞狐外传·后记》里写道:“孟子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武侠人物……都不难做到。在本书中,我想给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英雄难过美人关,金庸让胡斐做到了这一点,从而使他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些英雄好汉虽然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是一旦爱情与侠义、正义、道义、信义发生冲突时,他们宁可放弃爱情;相反,那些把爱情视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可见,金庸的爱情观念本质上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体现出儒家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在他的小说中,“爱”与“义”不再截然对立,但“义”高于“爱”;只有弃“爱”全“义”,才能成就英雄人格。这是“重义轻色”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也是武侠文学无法解决的悖论。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还表现出明显的男性中心倾向,折射了隐隐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金庸小说中,女性拥有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她们不再深居‘闺阁、谨小慎微、而是行走江湖、不让须眉;她们不再听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是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生活道路。她们表现出现代女性的***意志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人文精神的思想光辉。但是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爱情,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金庸小说中的男主角常常被众多年轻美丽的女性包围,如张无忌周围有小昭、殷离、周芷若、赵敏,杨过的身边有小龙女、陆无双、程英、公孙绿粤、郭芙、郭襄,这些女性似乎专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爱情成为她们人生的唯一目标与归宿。为了爱情,殷素素毅然离开父兄,远赴南极的“冰火岛”,赵敏放弃了公主身份、不惜与父兄反目成仇、公孙绿曹背叛自己的父亲、并且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们虽然都有高超的武艺,却没有行侠江湖、替天行道的雄心壮志。即使如《射雕英雄传》中聪明过人的黄蓉,其人生理想也不过窟豫一个如意郎君夫唱妇随、相夫教子而已。所以,她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侠”,而是彻底的“爱情至上者”;她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而是缺乏***人格和生存价值的“爱情动物”。所以,她们一旦被爱情抛弃,就只能抑郁终身.、无所作为或者愤愈发泄、变态成魔。
这些女性的不同态度与选择,也体现了作家的传统价值观念。陈家洛之所以在霍青桐和喀丝丽之间选择了后者,表面上是出于误会,实际上是因为霍青桐的武功韬略使他自惭形秽;同样,石清当年面临两位姑娘的追求,而最终选择了阂柔、拒绝了梅芳姑,也是因为后者太完美了,以至于让他自愧不如。小说的最后一章,石清对梅芳姑这样说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样样比我阂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这是石清的心声,也是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男性的共同心声,恐怕也是作者和当代读者不曾意识或不愿承认的心理隐秘。所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网上的调查统计显示,香香公主、小龙女和王语嫣是男性读者最喜欢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不会对男性构成威胁的女性。她们的存在,正是男性中心的传统文化心理的外在投射,也体现了金庸的爱情观念中某些落后与陈旧之处。
2 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历史的痕迹和遗憾。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也是如此。它们虽然数量繁多,但大多只是表现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反对“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这些作品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但是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它们给读者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假象:只要爱情自主.、婚姻自由,就能获得幸福人生。其实,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仅仅是婚恋生活的第一步,它并不能预定爱情与婚姻的幸福结局。有别于现代文学的爱情主题的作品,金庸的小说一般不写封建礼教所导致的爱情悲剧,而是关注爱情本身、致力于探究爱情的永恒本质。这是金庸小说爱情主题的真正价值所在。金庸的笔下描写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爱情,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爱情观。
第一“最理想的爱情”。以杨过与小龙女、丁典与凌霜华、郭靖与黄蓉、胡一刀夫妇等为代表。在金庸看来,真正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它与财富、门第、权势无关,只在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杨过与小龙女倾心相爱,勇敢地反抗礼教习俗(师徒不能成婚);胡一刀夫妇不贪***宝藏钱财,肝胆相照,同生共死;丁典与凌霜华不畏权势,真诚相爱、生死相依……这些爱情故事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崇高的、坚贞的爱情,令人向往,也折射了作者的爱情理想。 第二“最感人的爱情”。以胡逸之对陈圆圆、程灵素对胡斐、仪琳对令狐冲、小昭对张无忌等为代表。程灵素为了救胡斐的性命,不惜用嘴吸出毒素、牺牲自己的生命;仪琳虽然痴恋着令狐冲,却并不强求与之结合,只是虔诚地祈求菩萨保佑令狐冲一生快乐逍遥;小昭一片芳心全在张无忌身上、不慕名利权势,只要能在张无忌身边做一个“丫头”就心满意足了……。这些感人的爱情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正如“百胜刀王夕,胡逸之所说的那样:“你喜欢一个女子,那是要让她心里高兴,为的是她,不是为你自己。”
第三“最可怕的爱情”。以李莫愁对陆展元、李秋水、天山童姥对逍遥子、梅芳姑对石清、何红药对夏雪宜等为代表。这些女性原本温柔美丽,由于得不到想要的爱情或被心上人抛弃,以致心理变态、乱施报复,成为可怕的疯魔。这类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不多见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发乎情,止乎礼”、追求雅而含蓄的审美效果。所以女性即使有很深的怨弃之情,也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因此,金庸笔下的“情痴”、“情魔”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些艺术形象也喻示着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爱情可以是灵药,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爱情也可以是毒素,扭曲人性,贻害他人。
第四“最不可理解的爱情”。以马春花与福康安、岳灵珊与林平之、纪晓芙与杨逍、温仪与夏雪宜、殷离与张无忌等为代表。马春花被父亲许配给了师兄徐铮以后,却爱上了皇族贵人福康安,不仅为他生育了两个孩了,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临死之际,她的要求竟然是再见一见害死他的“心上人”。岳灵珊与林平之相爱成婚,不料林平之心胸狭隘、阴险残忍。他为了报复岳不群,亲手刺杀了自己的妻子,而岳灵珊毫无怨忍之情,临死之前还嘱托令狐冲好好照顾林平之。这些凄惨的爱情故事看起来难以置信,实际上却揭示了爱情的真实本质。爱情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它让人们身不由己,难以自拔,也让人们失去理智,至死不悟。
第五“最无缘的爱情”。以袁紫衣、程灵素与胡斐、王重阳与林朝音、南兰与苗人凤等为代表。爱情的成败得失,与具体的人生际遇、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生活中常有青年男女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却因为个性不合或机缘不巧导致了爱情悲剧。这种“无缘”的爱情悲剧,在金庸的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爱上了胡斐,胡斐却爱上了袁紫衣,可是袁紫衣偏偏是一个尼姑,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神雕侠侣》中王重阳与林朝音的爱情悲剧,更是让人扼腕叹息。他们原本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结果却落得情天长恨、郁郁而终。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的个性太要强自负。由此说来,“无缘”二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以命运暗涉主体的内在性格缺陷。金庸正是借“无缘”的爱情悲剧来反映不幸的现实人生的真相、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展现人物个性的差异、挖掘人性的普遍弱点。
3 随着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和思想的日益成熟,金庸对于爱情的信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早期坚信并讴歌纯洁、理想的爱情,到中后期开始怀疑爱情的坚贞与神圣
《连城诀》中狄云和师妹戚芳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两心相悦。可是自从来到荆州城的大师伯家以后,他们的命运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大师伯的儿子万圭看上了戚芳的美貌,所以设计陷害狄云、并买通官府把他投入死牢,而戚芳不仅相信了万圭的谎言,还在狄云人狱后嫁入了万家。无独有偶,汪啸风与水笙这对“铃剑双侠”两小无猜、两情相悦,在江湖上一直被传为佳话。后来水笙不幸被“***僧”抓住,虽然保全了清白之躯,却遭到众人的冤枉和误解,汪啸风不但没有保护和帮助水笙,反而因为害怕别人的议论和耻笑,无情地抛弃了水笙。狄云和水笙的遭遇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它们昭示了人心的复杂多变,展现了人性的自私卑劣,证明了爱情的脆弱和虚幻。
现实的爱情根本无法经受考验,不能不让作者产生爱的疑惑,所以,金庸在他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塑造了一个不谈爱情的主人公—韦小宝。
韦小宝从小生长于妓院,在他眼里所有的女性都是妓女,他追求女性的方法是见到美女就要占有,根本不问“爱情”二字。例如当第一次看见美女阿坷时“韦小宝死皮赖活、上天下地、***林箭雨、刀山油锅,不管怎样,非娶了这姑娘做老婆不可。”为了占有这位美貌佳人,韦小宝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死缠硬磨、用上了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段,终于如愿以偿。尽管阿坷喜欢郑公子、对韦小宝只有厌恶和鄙视,但韦小宝对此毫不在意,他只要占有她这个人就行了。韦小宝对其他几位夫人也是如此这般,想方设法、用尽心机,终于拥有了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成就了“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实际上,韦小宝的这种婚姻,只有占有、没有爱情,但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泰然处之,这不能不说是爱情的悲剧,婚姻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所以,《鹿鼎记》表面上是诙谐的喜剧,实质上却是深刻的悲剧。它无情地揭去了罩在传统婚姻上的朦胧面纱,暴露了无爱的婚姻的真相,表现了金庸对中国婚姻文化的批判精神。
爱的传说篇8
关键词:传统德育学说 现代德育 《德育鉴》
尽管近代以来,对待中国传统的态度以反传统为主,但种种研究表明,传统德育在现代生活中依旧扮演着纷繁错杂的角色。总体而言,传统德育在现代人日常行动中起到“作用”,或被形形地“使用”是显而易见。
一、传统德育学说的认知
传统德育学说核心可以分为:第一,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余英时说“宋明理学所讨论的是人怎样生活的问题”。 对人的日常规范的关注是传统德育学说的优势所在。传统德育学说认为,日常生活不会成为德育的障碍,社会关系不被视为德育的束缚。相反,日常生活如同鱼水一样成为自我完善的必要。第二,传统德育学说提供多种修习方式。诸如:《德育鉴》中提出***、内省、克治、存养等手法来保证日常德行的养成。 第三,传统德育学说强调出处的原则,提供给有志用世的人德育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德育鉴》中以爱国心作为时代精神的原来加以阐释而作为为人用世的准则。
传统德育学说关注日常生活,尊重个体、自然需求的倾向十分明显。它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对德性的高度而言,不存在凡人和圣人的道德高度差别,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其二,道德的高度可以通过修身的历练、心灵的锻炼达到。这充分揭示了传统德育学说中对日常生活的重视,从日常生活入手的修行方法。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道:
孔家本是赞美生活的,所有饮食男女本能的,都处于自然流行,并不排斥。若能顺理得中,生机活泼,便非常只好的。
从现代德育的角度看,个人主义的发扬与理学式的自我锻炼和谐一致。如果能够在对抗诱惑、等方面因素而收放自如,成为现代德育中健全的人。
二、《德育鉴》中的德育诠释
梁氏于1905年成书的《德育鉴》提出四个定位。其一,德育的范围较伦理广,德育可以包涵伦理,以中国德育取向为基础。即“先民诏我者,足以供我受用有余”。其二,德育不可进化,德育的进化只是“节目事变”的不同。其三,此书主要目的取“治心治身本原之学”,目的在修养成伟大之人格。其四,本书的用途是为“进学途径次第”和“致力受用之法门”,不是教科书。
《德育鉴》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者较快地获得身心修养之道,形成伟大人格,救民族和国家于危难之际,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在梁氏看来,修身有所得的人,在精神上有更丰富的资源来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应对人生旅程上种种的内里和外在的危机。道学提供了人的精神,爱国为道学提供了力量,爱国保证科学的方向,道学保证科学的规范。因此,爱国与科学、道学与科学成为《德育鉴》论述的核心。
如何区分道学与科学?梁氏认为道学为治心治身之学,亦为德育之学,与科学相异。“科学,枝叶也。道学,根也。” 科学为工具性之学,在效用上务求进步,随社会文明而进化。道学则相反。梁氏说:
道学与科学界限最当分明。道学者,受用之学也。自得而无待外者也,通古今中外无二者也。科学者,应用之学也,藉辩论积累而始成者也,随社会文明程度而进化也。故科学尚新,道学则千百年以上之陈言,当世哲人无以过之。科学尚博,道学则一言半句,可以毕生受用不尽。
在区分道学和科学之后,梁氏对科学做了区分。科学的任务是掌握科学的工具,训练工具理性,从而获得向外占有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现代科学中,又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上的科学。两方面都无助于德育,对道学没有作用。只有摒弃西学中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心的科学,才能终身受用。
梁氏认为爱国是主观的,无条件的,爱国必须出自真心,以国和身为一,才能真爱国。因之,教育不能只关心智育而忽略德育,不能只讲增进智育的科学,不讲培养德行的道学。梁氏论述说:
诚有爱国之心,自能思量某种某种科学,是国家不可缺的。自不得不去研究之,又能思量某种某种事项,是国家必当行的,自不得不去调查之。研究也、调查也,皆从爱国心之一源所流出也。
道学和科学虽然相对,但不相左。以爱国心驱动科学研究、科学调查,爱国者因对科学的坚持而得到承认。爱国者之间要区分真爱国者与伪爱国者。不以功利心谈爱国,“必实有爱国之心,然后成其为我之国”。要成为真豪杰就得祛除功利的伪念,要以身致其良知,从事致之之功。致之之功必须从道学学起,学道又不能空谈,需从事上磨练。
在修习道学过程中,要懂得辨别真伪之学,从良知出发,诚心立志,做求放心的功夫;从主静入手,以***为实习开始,学会省察克治自己,在做事处人以真面目示人,行事要凭良心,认清楚是非真伪而实践之。不能因社会事变而跟风影从,也不能因一时一事而放弃道学。在梁氏看来,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际,更需要发挥道学的作用,“养成一世之风尚,造出所谓时代的精神”,不能以“本无爱国之心,而以此口头禅可以自炫于天下,冒之以为名高也” 。从某种程度上说,梁氏并未脱离传统尊德性和道问学的整体观,身心不分,德智合一。但引入爱国心赋予了新意,强调道学为国家根本,以爱国驱动科学,则加入了时代内涵。
三、《德育鉴》的运用
爱的传说篇9
我跟他在“哥是个传说,不要迷恋哥!”吵:
我说:爱上哥哥已经是事实,是无法改变……
他说:哥爱着别人也是事实!哈哈!你找别的哥哥吧!
我说:你的意思是……
他说:意思就是对哥哥死心!哈哈哈!
我说:爱情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他说:我说得准!因为哥哥是传说!
我说:我说说准!因为哥哥不是传说……
他说:哥哥说:不准!哥哥不信你这套!哈哈哈!
我说:妹妹说:“准,妹妹信这一套……O(∩_∩)O哈哈~”
他说:我晕!搞么子哦!去去去!我有我的人!你一边
我说:你也去去去!我也有我的人!你也一边!
他说:不知道是谁没去诶!
我说:就是你去!
他说:算了!不想胡扯了!
我跟他在“爱上哥哥不是一个传说,在我的身边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是一个例子,我真的爱上了哥哥……对不起……”
他说:请问这是什么意思撒!
他说:不懂你什么意思!算了!我不要懂!
我说:我也不要你懂
我们一直在吵,有人看到我们在吵架就进来
1号说:喂,你5好同哩点人扯…野蛮咖人…
2好说:就系…同哩点脾气好伽人起事吵好伤气伤气伽……5好吵啦……
我说:知道啦…我不会在抄的啦… 5好讲被阿南知道…5系距就会……你滴知道咖……
3号说:这不是你的错,都是我还没有认识你
爱的传说篇10
此后两千年中,爱尔兰经历了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英格兰的吞并、引发的移民潮、脱离大英帝国***却依然饱受北爱尔兰问题困扰。面对一次次令人绝望的困境,凯尔特的神话和传奇一次次抚慰和重塑着爱尔兰的灵魂。
很多国家的童话都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居住着……”神化和充满奇迹的世界永远在远方,我们只能在冰冷的现实中长大。而爱尔兰人无疑是最幸福的,他们故事中的巨人和精灵永远只在这个八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绿色岛屿上嬉闹、蛰伏。很多上年纪的爱尔兰人认为,人们在山林和荒野中有时会无缘无故地汗毛倒立,这就是有精灵从身边经过。
爱尔兰的山川、海岸、枯井和新石器时代的古代墓葬都成为传奇故事的灵感源泉。距离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80公里的巨人堤是一段8公里长、分布着4万多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的海岸。火山熔岩迅速遇冷凝结,形成多面体柱状节理,延伸进爱尔兰海,像是摩天大楼刚刚打完桩的地基。这里是地球上熔岩柱状节理发育最丰满、最壮丽的所在。巨人堤是爱尔兰的顶级景观,当然也该配得上一个顶级的传说故事。
话说当年在爱尔兰居住着一位名叫芬恩·麦克·库尔的巨人。他听说在海峡对岸的苏格兰也有一个巨人,就按捺不住好胜之心向他发出了挑战。随着决斗日期的临近,芬恩决定到苏格兰去打探一下对手的虚实。他把巨石扔到大海中建造了一座通向苏格兰的堤桥,并趁着黑夜渡海来到苏格兰巨人的家。芬恩惊恐地发现对手的身材和力气都远远超过了自己。他急忙跑回爱尔兰,躲到家中不敢出来。这时候,苏格兰巨人沿着巨石桥跨海而来。芬恩的妻子急中生智,让芬恩扮成婴儿的样子。苏格兰巨人以为这个巨大的婴儿是芬恩的儿子,想当然地认为成年的爱尔兰巨人肯定是他无法匹敌的,吓得跑回了苏格兰。他离去的时候是那样匆忙和慌乱,以至于巨石桥被踩断沉入了海底。
巨人堤的传说透露了古代凯尔特人和后来的爱尔兰人面对强大外敌的应对方式:也许外侮难以力敌,但只要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爱尔兰人总能找到办法。在远古时期,凯尔特文明的传承者是德鲁伊,人与自然力量的沟通者。他们是巫师、祭司、预言者和游吟诗人。德鲁伊们认为真正的记忆只有在话语的传递中才能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