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古诗篇1
关键词:吟唱诗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品味经典;提升效果
我校是一所经典古诗词诵读试点学校,除了完成课本上古诗词的教学,还会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一些经典古诗词,想让他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通过积累,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应该说这样的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在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本以为这么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读了又读,还讲解了诗歌的大意,学生一定能顺利背出。然而,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背得支支吾吾,只记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名句。而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出现,虽然小学生处于记忆力极强的年龄阶段,但是从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状况可以看出他们背得极不情愿,背诵效果很不理想。这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希望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有效的策略方法,改变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0年秋,笔者接手了两个五年级平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两个教学班共60名同学就“你是否喜欢学习古诗词?”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一人对学习古诗词兴趣盎然;有一些兴趣的有5人,仅占8.3%;没什么兴趣的有24人,占40%;讨厌学习古诗词的有31人,占51.7%。这个调查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会有太多兴趣,但又在意料之外――没料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厌恶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调查反馈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发现了这些问题:
1.理解记忆困难。
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语言凝练,具有优美的韵味和广袤深邃的意境,而小学生虽然记忆力强,但由于年龄偏小、语言积累少,对知识的理解认同往往是通过直观的形象,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高年级同学所接触的古诗词不再是诸如《咏鹅》之类较浅显的五言绝句,理解、记忆难度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整体难理解、难背记。
2.教学方法枯燥。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解意思,学生抄写、诵读,显得枯燥乏味。“讲解――诵读――抄写”成了古诗词教学固定的“三部曲”,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需要,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荡然无存,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互动,从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检测手段单一。
传统的检测古诗词学习效果的手段就是背诵、默写。学生为了在检测中获取高分,也只能在课后枯燥地背诗、抄诗、默诗。机械、单一的检测手段让学生感受不到古典诗词的美,领略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古诗词。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吟唱”策略探讨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指出:古诗皆诛之,然后以声依泳以成曲,谓之协律。古代的诗歌都可用来吟泳,然后用宫、商、角、徵、羽五声依照吟泳的调子谱成曲子,称之为协律。而古人说的“吟”无谱可依,且吟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驾驭;但现代意义的“唱”则有谱可依,主要指现代歌曲的唱,“唱”与“吟”虽有区别,却又不能截然分开,“唱”是在“吟”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民乐研究者统称为“吟唱”。
一次课间,学生哼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该曲中的歌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字一句,毫厘不差。由此可见,古诗词配上美妙的曲调,学生可以吟唱,更易于、乐于接受。于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产生了:能否将吟唱与古诗词教学做一次融合,借助“吟唱”这一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理解经典古诗词作品呢?
1.对比尝试,初尝甜头。
正巧,在这个学期的校经典诵读篇目中看到了《水调歌头》,立刻想起了那个让人怦然心动的场景,于是笔者在所执教的两个平行班中进行了一个小实验。在A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即讲解、读、背;在B班教学时,播放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学生学唱、跟唱,教师稍加讲解创作背景。第二天,对两个班的学生都进行默写,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见表1):
表1 AB班默写《水调歌头》情况对照表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在B班的教学中将吟唱与古诗词联系在一起,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有研究表明,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把儿童识记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儿童能够在集中而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识记。将音乐运用于记忆,有着多元的科学依据和自身规律。早在上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教育家罗扎洛夫的“主动音乐课”和“被动音乐课”就是最具成效的理论之一。学生在吟唱《但愿人长久》的过程中产生了放松的心理、愉悦的情绪,加深了对《水调歌头》的理解,更加强了记忆,因此在默写中取得了优于A班的成绩。
然而仅会吟唱、背诵《水调歌头》,只是古诗词学习中的冰山一角,要真正全面地让学生领略经典古诗词的美,甚至爱上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经过进一步思考,将“吟唱”植入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2.深入实践,获得效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吟唱”策略运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
水调歌头古诗篇2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 情感 意境 历史背景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它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以及千丝万缕的情感。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流传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古诗词歌曲的遗韵。中国文学中的诗歌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作成歌曲,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流传,它将古代诗词与近现代音乐编曲融为一体,通过诗歌、曲韵来表达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使歌曲具有古朴典雅、意味深长的音乐特征。
古诗词歌曲,是以古诗词为主要题材,通过深刻了解诗词中的意境,再加上对诗词韵味的感觉,为其进行谱曲,形成了古诗词歌曲。古诗词歌曲可以和其他歌曲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韵味。因为古诗词歌曲自身就是由韵味独特的诗词构成,所以古诗词歌曲是任何歌曲都不能替代的,其最能体现中国歌曲的韵味。
想要唱好古诗词歌曲,在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深刻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还要思考诗词的风格流派,明了其篇幅大义,这样才能很好地演唱出古诗词歌曲的意境。否则演唱出的效果也仅仅是完成作品,缺乏情感,不足以打动人。古诗词歌曲是旋律与歌词相融合,使之完美呈现的载体。旋律是根据词中意境以及歌唱人声特点而谱写的。歌词是有规律的,词中的音调平仄也是有规律的。
古诗词歌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别的艺术歌曲,原因之一在于其歌词是源于古代诗词,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歌曲更是体现出了幽然、唯美的意境,所以演唱者在演唱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反复朗诵,演唱时增加诗词的吟诵感,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创作情感,更要进入歌曲的角色,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及感情,把作者这种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达到身临其境、物我相忘的境界。不同的诗歌韵味不同,有的凄凉委婉,有的铿锵有力。由于古诗词歌曲韵味的特殊性,要求演唱古诗词歌曲就更加严格。歌唱者除了对含义要深入了解,在演唱方法上还要更加讲究。更加重要的是,情在歌曲神韵、意境上还要更加表现到位。清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闻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销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具有分别,此所谓曲情也。”李渔讲述的是曲情的含义,以及演唱者如何表达曲情。在李渔看来,演唱者必须要了解所唱歌曲的含义,知晓歌曲的意境,才能唱出感人的曲情。在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中,重视情感的表达是尤为重要的。演唱者要唱出真切的感人歌曲,就必须投入更加深刻的情感,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演唱这首歌曲之前,在熟悉曲调旋律的基础上,要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歌词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作者进京赶考落榜,回乡途中经过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写作者走出船舱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前途渺茫;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作者表达自己在江湖上漂荡,就像枫树历经风霜,又像渔火闪烁不定。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表现了当时凄凉的环境与心情。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衬托出了夜的寂静,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和诗人种种难以言传的感情。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在演唱这首歌时,注意曲中环境的影响,以及诗人张继孤独、悲凉、茫然的内心情感。演唱者要带着作者般的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就基本掌握了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正芳龄二十,与赵明诚结为夫妇。两人相濡以沫,志同道合。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是她最好的岁月年华,却在结婚三年后,父亲被贬入狱,瘦毙狱中,之后丈夫赵明诚远离他乡,外出做官。这是寄托情感的诗词,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思念夫君的感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苦寂寞,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其文章大意:荷花已经凋谢,只留下淡淡的残香,竹席透出凉意,充满了秋天的忧愁。轻轻地解下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州。秋雁从云中飞过,没有将锦书带回,只有凄冷的月光撒满西楼。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一种相思,化作两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拥有的那份相思之苦,刚展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心头。
这首词具有浓郁、凄凉的感彩,旋律优美,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必须要了解李清照悲欢离合的人事,凄凉独处的感受、内心的痛苦和思夫之情,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和情绪,体会本人的思想感情,先做到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这样才会体现出诗词深远、虚幻的意境。
古诗词歌曲的历史背景对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至关重要。只有确切地了解古诗词歌曲的历史背景,再由演唱者把对歌曲的理解添加到歌曲本身上,才能唱出真正的感情。古诗词歌曲在演唱风格和表达感情上,都与其他歌曲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深刻地了解歌曲的背景、旋律、风格流派,才能阐释出古诗词歌曲的最佳艺术形态。
水调歌头古诗篇3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 流行音乐 融合点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有极其重要的分量,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对它们的创作,让多少墨客醉心于对它们的品读。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但当我们动情地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绝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流行音乐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少年表情达意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怎样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载体,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体会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找到流行与古典的融合点,就是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尚书・虞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不难看出诗词与音乐的渊源,在古代诗词就是流行的抒情方式。苏轼在《赤壁赋》中沉浸于良辰美景时,自然而然“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可见古代的诗词和今天的歌曲一样,都是人们抒情的必要。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而言,诗词毕竟是古人表情达意的文学形式,它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隐含意义多,想象空间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条易于让学生感兴趣又便于鉴赏的途径,岂不是两全其美?通过平时对诗词的教学和对学生爱好的关注,不难发现今天的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韵律节奏上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讲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为了体会韵律美,需要找出韵脚。绝句、律诗还好有规律可循,遇到词中间一换韵,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对于流行歌曲学生明白得很,尝试用流行歌曲的韵理解诗词的韵,学生很快能掌握。
二、古典诗词流行音乐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莫大作用。在诗词中感念情感缺失、感叹人生苦短占有很大的成分。关于爱情,关于人生,人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这些构成了诗词和流行歌曲在抒情上的默契。但流行歌曲对青少年而言情感表达更多是直白的,更易感受到韵味,更有节奏感。孔子曾深有体会地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音乐的作用可见一斑。流行音乐因为通俗,学生更容易接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是当今流行歌坛上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当安文用细腻演绎李清照的思念,当徐小凤以哀怨阐释李煜的愁情,当王菲用空灵吟唱坡的冷清,听着如此抒情的旋律,学生已经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理解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有一定的感情基调,应在此基础上细细雕琢,于字里行间寻觅激感的催化剂。基于此,我在诗词教学中有意让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伴同行,让学生用流行的形式体会古典的深情。
三、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表现形式上如出一辙,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的。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都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善于营造想象空间;善于运用特殊的意象;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眉佳演唱的《雁衔泥》:“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从来不湿行人衣/……/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且听丝竹悠扬,管弦急。”精巧别致,其意境让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极富画面感。由古诗词的诗情画意,联想起两首唐诗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绝 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用李白诗题,且将李白原诗嵌入歌词,所传达的却非李白诗的原意。思乡之情在歌词中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陪衬,歌词侧重表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孤寂感和空虚感。不过,月的意象所负载的内涵与古诗所写倒不乏相通,字里行间隐约可以感受到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学生能在流行歌曲中寻找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
四、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互通有无,相得益彰。
水调歌头古诗篇4
1.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其实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特定背景,详细了解这些背景,就可以了解作者的特点及创作风格,这样就有助于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为理解整首诗歌做好铺垫。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如果不了解这是在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创作的诗歌,就无法理解诗歌的核心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与违”中“愿”的含义。
又如教学杜甫的《春望》,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民不聊生,官吏的蛮横粗暴,所有的这些都深深地激发了杜甫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于是有了如此的情感抒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深情诵读,理解全诗。
我们知道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和乐而唱的,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诵读来达到理解全诗的目的,这样也更可以引起我们与诗人的共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让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得讲究节奏,古诗的节奏一般根据音节节奏来划分或者意义节奏来划分。当然古诗的朗读还得注意诗歌本身的感情,有慷慨悲壮的,如曹操的诗;有积极向上的,如杜甫的《望岳》;有清新自然的,如陶渊明的《饮酒》等等。
在掌握了基本的诵读要领之后,带领学生不断地反复朗读,学生便会有一个自己理解诗歌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会是潜移默化的,但一定有助于学生把握整首诗歌。我想这就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散文化的学习方法。
好的古诗总会给我们创设完美的意境,所谓的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它或者移情于物,或者景中含情等。所以学习时得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将自己放入诗中完美的境界中。
在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后,就得学会运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中的美好境界。如果身临其境,那么整首古诗的理解就一定会是水到渠成的。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可以有以下精彩的描写:
雪落的声音,如花,开放在万壑千山。鸟们收起薄薄的羽翅,赶回了温暖的巢,它们将在爱情中,幸福地度过一个漫长的雪季。
冷峻的天空,雪花划破凝重:一片、二片、三片……一群芳香的语言,撒遍大地。所有的道路,在载走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后,不肯再走出来。它们躲在一片纯洁的思想下,做着春天的美丽的梦。
稳坐船头的渔者,他是在钓一段失去的岁月,还是明年的希望呢?
江无声,雪不语。
人也无言。
如此的境界,怎么会领会不到作者这种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呢?
带着饱满的热情,散文式的语言,沉浸的诗歌美好的意境中,共鸣的产生是不言而喻的。
4.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方法。
虽然现今的快餐文化发展迅速,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流行文化之中也不乏有古诗的影子。比如学生们喜欢的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作品中就借鉴了一些古诗的内容,如《东风破》,《青花瓷》;还有王菲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在这些流行歌曲中随处可见古诗的影子。那么学生们在吟唱歌曲的过程中就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于是古诗的教学也可以借助这些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唱歌,背歌词等)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5.品读语言。
古人作诗非常在意用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炼”字,所以古诗教学中语言的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品读是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来达到理解整句诗的目的。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到了移情于物的方法,或者说是拟人化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看到国都沦陷后内心极度痛苦的心情。又比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运用移动的视角化静为动,赋予山活力,表现出作者内心轻松愉悦的心情。
水调歌头古诗篇5
关 键 词 :古诗词 青主 艺术歌曲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近现代有很多作曲家都或多或少地根据古代诗词谱写艺术歌曲,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传世。其中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笔者就将这两首作品从诗歌文学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大江东去》
青主早年就读于黄埔陆***小学堂,在辛亥***中曾立过战功,所以1912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事,业余时间也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大江东去》就是他留学德国期间的作品。这首作品谱于1920年,可谓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若说它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亦不为过。歌词取自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但仕途并不如意。元丰二年(1097年),他因写诗讽刺新法,被逮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百日后,苏轼获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在“乌台诗案”3年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表现了他在***治斗争失意时的心境。
这首词的开篇就用大手笔描绘了江河的浩荡和古战场的雄奇壮丽,令人骇目惊心,随即引发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遐想,在众多豪杰当中,诗人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少年英雄形象,又以“小乔初嫁”来衬托他的儒雅风流。诗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几笔,就把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和他建立的赫赫战功勾勒了出来,诗的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写出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来对照自己,伤感韶华逝去,功业无成,由此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首词最能代表苏词的风格,备受后人推崇。
总的来说,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所提供的意境,颇具创造性。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宣叙调的表现手法,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如“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几处,又使曲调带有豪放的歌唱性。词的下阙用咏叹调的手法,曲调舒展潇洒,富有幻想性和浪漫气息,将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和使曹***“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表现得颇具震撼力。全曲的调性布局很细致,e-g-e-E-(bA)-E-e,基本上是同主音大小调和三度调性变化,这是欧洲浪漫派作曲家喜欢用的转调手法,青主用以表现词中奔腾澎湃的景致和吊古伤今的情感,用得非常得体。词的下阙音乐基本上是绚烂的E大调,而在“雄姿英发”一句,由E调临时离调到bA,由于关系疏远,色彩为之一新,效果很特殊,令人心驰神往。钢琴伴奏在第一段插入6小节描写“惊涛拍岸”的间奏,颇具声色。第二段右手弹主旋律加和音,左手在低音区弹三连音分解和弦,融合瑰丽。所有这些,都使《大江东去》成为一首特色鲜明的,男中音独唱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诗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很显然,这首诗受到晚唐诗人姚和的《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一诗的启迪和影响,姚和的这首诗是这样的:“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读了这两首作品,可以看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当然,李之仪立意长江抒写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原是写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的爱情的,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青主谱曲时赋予它新的含义。为什么这样说呢?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人被大肆屠杀,由于青主是一名***人,所以也在被通缉之列,青主先赴香港避难,但因无法维持生计只好又回到了内地,他找到了留学德国时的老同学、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的萧友梅,在萧友梅的帮助下,青主隐姓埋名留在国立音专靠作曲及编辑音专的校刊《乐艺》为生。就是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我住长江头》来表达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这首词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的媒介。这首歌最大的特色是感情真挚深刻,音乐优美单纯,一切都生于自然,发自内心。它的和声醇美,用的几乎都是很普通的大小三和弦与七和弦,只在个别地方为了增加一些悲怆的色彩而使用减七和弦;它的曲调与民歌的风格很接近,但又是艺术歌曲型的;它的旋律跳动不大,但却蕴藏着激动不已的感情;它的节奏非常平稳,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能表现其朴实与痴情;钢琴伴奏也始终贯穿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仿佛不息的江水负载着深深的爱和绵绵的恨在滔滔奔流。“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四句在歌曲中重复了两遍,作曲家后来透露,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他在血腥时局中郁积在心头的恨和对难友深切的怀念。当时人们无法了解作曲家这一心中的秘密,但其怨恨之情表现得深邃而淋漓尽致则是可以感受到的。这两遍重复很重要,如果没有它们,则感到“意之未到,功之未达”,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我们说音乐一成不变则显得单调,变化不足则显得单薄,变化太多则显得离散,而此歌后四句的重复,音乐变化非常自然,恰到好处。它们有异有同,新中有旧,深化了主题,连结成一个艺术整体。
总之,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当中的精品之作,也最能代表青主在这一领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这两首作品也是歌唱家们最钟爱的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
参考文献 :
水调歌头古诗篇6
一读古诗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执著于解词析句上的兜圈子。如何领略诗词中丰富的意象、蕴涵的感情呢?古诗的教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诵读古诗的氛围。诗与歌本是一体的,一曲悠扬的古筝,可以带你来到一个离别的长亭;一首苍凉的胡笳,可以带你来到秋风萧瑟的古战场;一段急促的琵琶,可以带你来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教者在课前找到适合的音乐,是古诗教学的初始手段之一,踏着音乐的节拍,就能开启古诗之旅。比如,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前播放“但愿人长久”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学完后再让学生把词的内容填入这首歌曲中进行演唱,现代和古典的结合让学生回味无穷。
“未成曲调先有情”,除了教师营造的氛围外,还需让学生主动进入诗作的情感世界中。诗作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挥洒下的作品,让学生走进诗人生活的空间、诗人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遭遇,与诗人感同身受,才能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例如,教《示儿》前,可简介陆游生平,让学生知道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写诗时南宋已摇摇欲坠,这样学生方能更好地把握此诗的悲和其中的坚定信念。
二读古诗之“大珠小珠落玉盘”
古诗不同于现代白话文,他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古诗首先要读准确了,才能读出韵味。这个准确,一是读音准确。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里如果读成了斜(xié),那么这首诗就不押韵了;比如“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这里的“见”通“现”,读成“见”,诗意就改变了。二是停顿正确。一般而言,五言绝句的节奏是××|×××,七言绝句的节奏是××|××|×××,而诗题的停顿则需要灵活把握。比如“峨眉山月歌”,这里究竟是“峨眉山月|歌”,还是“峨眉山|月歌”呢?通观全诗,诗人望的是月,思的是人,是借月抒怀,因此诗人要描写的对象是月,峨眉山是地点,所以应读成“峨眉山|月歌”。读正确后,还要读出节奏。对孩子而言,有时诗意太深奥,吸引他们的其实是诗歌的韵律,是诗歌像唱歌一般的节奏。如教学一年级诗歌《江南》时,先让孩子们一气呵成地读,接着教他们以声断气不断的节奏来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加着重号的字加以适当重音)。这样,读出了顿挫的语调后,再让孩子们加上动作来读,就达到婉转动听的朗读效果。多样化的读避免了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也避免了拖腔拉调的唱读,古诗在孩子们的口中真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三读古诗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要感知其中的意境,需要的是在读中悟,在读中解。如《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如果只是讲解,那么学生很难真正体会诗人那种虽处境孤独,但依旧傲岸不屈的性格。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播课文录音)
师:听着诵读,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空旷,这样的无声。
生:孤独感
师:文中有吗?你油然而生的是孤独。细细地读,静静地品,文中哪几个词还能读到孤独?用笔圈圈。还有哪些字也在写着孤独?
生:绝、灭。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找这两个词吗?
生:没有人,没有鸟。
师:空旷无人,这两个字看似写鸟、写人,实则写孤独。看看,再找一找。是一座山,是一条路吗?还有吗?
生:千山。
师:为什么是这个词?
生:是很多山,很多路,都没有人。
师:这么空旷的世界只有渔翁一个人,这种孤独太深、太浓、太厚了。
生:千万孤独。
师: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写了千万孤独。谁来读?
(生配乐读)
师:我看到了千万孤独,我听到了飞鸟绝迹的感觉。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个永恒的孤独来。
诗是活的,常读常新。多读,就能读出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正如诗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读古诗之“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同一时代,不同的作者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而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把相同主题的不同作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交给孩子们阅读,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而且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古诗素养,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境。例如,教六年级下册杜甫的古诗《闻官***收河南河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阅读,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人的颠沛流离;再出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理解诗人的忧国情怀;然后范读《闻官***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喜欲狂”,整合古诗资源,于一喜一悲中,学生就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强烈爱国情怀。
水调歌头古诗篇7
关键词:雅歌;唱响;成长;校园文化
中***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81-03
去年的一天中午,笔者早早来到学校,离教室还老远,就听室内一片嘈杂,一个声音嚎叫着:“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笔者的头“嗡”一下子胀大起来,全身的血液直冲进脑袋里,火冒三丈的冲进教室,对那个学生劈头盖脸的一阵训斥。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几天后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却让笔者不得不深刻的反思。
山东青州市夏庄初中(简称我校,下文同)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通讯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们班音乐课代表在上体育时偷听MP3被老师没收了。笔者知道情况后非常生气,班干部竟然带头违纪!拿到手里一听,里面全是当今网络上的流行歌曲,什么《你把爱情给了谁》、《一不小心爱上你》等。其实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爱是什么。
到底是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感染了学生,让孩子们哼起了那么肉麻的歌,还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呢?这样下去,学生沉湎于肉麻的歌中,哪来心思学习呢?那不就毁了一代人吗?为此,笔者决定带领学生通过“搜歌――辩歌――唱歌”三步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大唱健康向上歌曲活动,引领学生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一、搜歌:搜出自己喜欢的歌
搜歌是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我们首先召开“搜集优秀歌曲”启动仪式,主持人、发言人在全班学生中产生,仪式各个环节都由班委会商讨决定。启动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班长宣读倡议书,组织委员做搜歌活动介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提供搜集优秀歌曲的途径,有的说从网上搜集励志歌曲;有的说从家长那里搜集红色***歌曲;还有的说要设计调查表,走到街头巷尾,广泛征集大众喜爱的歌曲……大家快乐的畅谈、热情高涨。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启动仪式让我对班干部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刮目相看,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喜悦在心,增强了笔者对活动顺利开展下去的信心。
二、辩歌:辨出大家学唱的雅歌
搜歌活动进行了两周,我们进入了辩歌的环节。我们召开了“我心中的好歌”辩论赛活动,全班同学自由组织分成两大组,一方倡导中学生应该唱流行歌曲以外的经典歌曲;另一方倡导中学生应多唱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辩论赛上,有的同学说:“流行歌曲通俗时尚、曲调容易上口、形式活泼,同学们非常喜爱,适合学生演唱”;有的同学反驳说:“流行歌曲虽迎合很多学生的心理,但是很多歌词粗俗不堪,如有首广为传唱的《爱情乞丐》歌词是‘可怜可怜我吧,给我一点爱,可怜可怜我吧,骄傲的女孩’”,此同学话一出,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笔者想,大家可能都会哼这首歌吧。随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说起流行歌曲的弊端,有的说最近很火爆的流行歌曲《伤不起》里的歌词:“伤不起,真是伤不起,我想你想到昏天暗地,恨你恨到心如血滴”语言垃圾,不适合中学生演唱;有的同学说有一首歌叫《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唱道:‘真的不敢想要能够活着升天’真是内容荒诞;有的同学说很多流行歌曲就是模仿作秀,陈词滥调,比如《打个电话》就是《常回家看看》的翻版;还有的同学说很多歌曲如《苍蝇》《蚂蚁》之类的就是矫揉造作、无病的顺口溜……在激烈辩论的过程中,也有同学列举出了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愚公移山》,颂扬了人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真心英雄》激励了很多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等等。同学从流行歌曲谈到了***歌曲,谈到了民族乐曲,谈到了催人奋进的旋律,谈到了宛转悠扬的曲调,谈到了好的歌曲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熏陶。
这次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明白了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盲目跟风,要学会多角度、有选择的哼唱歌曲、鉴赏音乐。要唱出中学生自己的雅歌!
三、唱歌:唱出属于自己的歌
经过搜歌、辩歌两个环节,学生们对歌曲有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纷纷表示要唱属于中学生自己的班歌、红歌和古诗词歌曲,将雅的歌曲唱起来,把雅的班风树立起来。
1.班歌――心灵感动的磁场。若干年后,学生们也许会忘记教他们的老师的名字,但也许不会忘记曾带给他们心灵感动的班歌。积极向上的班歌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针对当前中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性格弊端,笔者决定以“爱”为主题选择班歌。经过全班同学踊跃推荐、班干部讨论商议,我们最终确定了广受学生们喜爱的励志歌曲《爱,因为在心中》为我们的班歌。
“当我睁开双眼每一天,都会记得大家的笑脸,明白心中勇敢又多了一点”,每天清晨,温馨的班歌会告诉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身边有爱,要勇敢向前;“曾经哭泣也会看不见,未来总会有别的喜悦”勉励孩子们要乐观坚强;“你的音符你的脸,教我不退缩要坚持着信念”激励孩子们要坚韧执着;“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无论失败成功都会感动……”告诉孩子们要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学生们把“爱”融入美妙的音符,把感情放入动人的文字,用每个人特有的方式诠释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每一个声音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同样的信念――“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班歌,教给学生们活着要有爱、要坚韧、要进取,每个人都平凡但可以不平庸。
2.红歌――精神力量的源泉。红歌是往昔峥嵘岁月朴素的表达,是激情年华深情的吟咏,情感真挚浓烈,旋律优美高亢,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源泉。红歌犹如风中飘扬的那面旗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学校“唱响红色歌曲、弘扬爱国精神”的号召下,我们开展了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经典我来讲、红色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活动。
(1)红色歌曲大家唱。首先是学唱。我们精心挑选了二十首大家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文娱委员负责利用每天中午时间带领同学们反复听,用心学,经过一个月,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流利准确地唱十多首红色歌曲,很多曲目如《红旗飘飘》、《地道战》、《保卫黄河》、《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等,以其慷慨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广受同学们喜爱。
(2)红色经典我来讲。红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红色历史的记忆,嘉兴南湖的小船、八一南昌的***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还有改革开放的号角、祖国蒸蒸日上的自豪等。红色歌曲激励着一代代人为民族***、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于是,我们在唱红歌后,讲红色故事,这确实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方法。许多同学讲到了《闪闪的红星》、《》、《上甘岭》等经典故事,我们还选择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故事进行学习,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弘扬***优良传统。
(3)红色精神代代传。通过唱红歌、讲故事,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接着我们开展了“学习红色精神”的励志演讲,畅谈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家乡的历史与未来”“学校的历史与未来”,学生们用优美激昂的歌声和激情澎湃的演说,表达了自己对先辈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精神的敬仰和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对学校老师的感恩和对学校未来蓝***的规划。活动中,学生们用书面形式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要把我们的红色精神用在学习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学校为荣,感恩学校、感恩老师,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3.古诗词歌曲――瑰丽典雅的殿堂。古典诗词歌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朴含蓄,典雅精绝。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凝结着我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生们如果能演唱好古诗词歌曲,可以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凝聚民族精神。因此,我班组织学生学唱简单的古诗词歌曲。
学唱古诗词歌曲,我们按“欣赏―学唱―品评―赛唱”四环节进行。
(1)欣赏:首先我们用一节班会时间带领学生们欣赏了一系列易于中学生理解的古诗词歌曲,如《水调歌头》(苏轼)――王菲版、《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蔡琴版、《相见欢》(李煜)――邓丽君版等。无论是空灵柔美的演唱还是浑厚深沉的音色,都体现出了诗词的古风古韵。在平时,学生们经常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死记硬背很多古诗词,在古诗词歌曲欣赏课后,竟然有不少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之后我们按照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选择古诗词歌曲,同学们唱过的古诗词歌曲有《虞美人》(李煜《虞美人》邓丽君演唱),《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邓丽君演唱),《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王菲演唱),《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安雯演唱),《满江红》(岳飞《满江红》罗文演唱),《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徐小凤演唱),《雨霖铃》(柳永《雨霖铃》娄晗演唱)等。通过学唱环节,学生们牢牢地掌握了许多平时难以记诵的古诗词。最令人欣慰的是,几个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将古诗词歌曲中的诗句铭记在心了。
(3)品评:对于已经谱曲演唱的古诗词,无论学生们是背诵在先,还是唱中记诵,词与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对古诗词深远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演唱过后的品评便水到渠成。在品评会上,有的同学说,古诗词歌曲《别董大》,以苍凉慷慨的音调,渲染出“千里黄云白日曛”的塞北大漠天昏地暗的背景和作者与董大之间的悠悠别情离绪,悲切中饱含着“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光明希冀;有的同学感言,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恬静的歌声,把幽美旖旎的夏夜、浓郁芳馥的稻香、蛙声成片的天籁和作者的喜悦心情,表现得自然含蓄、淡雅真切。如同把人们带到了夏夜的山村,闻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有同学说,秦观的《忆王孙》则又别具情趣,“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娓娓道来,意境全出。芳草萋萋,声声杜宇;雨打梨花,楼高门闭。给人展示出一幅意境悠远、缠绵夺魄的淡墨画。同学们从“雅”的古诗词歌曲中唱出了意境,陶冶了情操。
(4)赛唱:演唱古诗词歌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的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的条件下,才可能唱好。当然,唱歌还需要先天嗓音条件和后天音乐素养,所以这个环节我们降低难度,采用小组合唱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学生们把自己融入诗境中,融入诗词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和经历当中,融入音乐中,词曲和谐、声情并茂,学生们还能熟练记诵几十首古典诗词,我们的古诗词演唱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悠扬的班歌唱起来,温馨溢满整间教室;嘹亮的红歌唱起来,激励着学生不忘历史、奋发前进;典雅的古诗词歌曲唱起来,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雅歌中思索,在思索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健康向上歌曲的传唱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激发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情;班风正了,学生学习热情高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个班的活动感染了一个学校,感染了学校的每一个人,如今,雅歌活动已经推广到学校的各个班级。雅歌唱起来,学生们热烈奔放、激情飞扬!雅歌唱起来,学生们活力四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参考文献:
水调歌头古诗篇8
一、音乐导入
音乐能缓解人紧张的情绪、释压、放松,用好的音乐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亦是这节课成功的开始。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迅速进入古典诗歌的学习,从听觉盛宴中走进绚丽的想象空间,在愉悦的听觉感中进入心理、精神上的享受,引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例如以安雯的《月满西楼》导入李清照的《声声慢》,《月满西楼》是由李清照另一首词《一剪梅》经谱曲而成的,让学生通过音乐感情的直观表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闺阁离愁的情绪,以此引出作者的艺术风格,再提出问题,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有没有影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同时,以《月满西楼》来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做到温故而知新,引发学生用音乐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以音乐导入课堂,能够在课堂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诗歌在歌曲直观的表达下,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诗歌和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音乐感知情感
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学习诗歌的感情色彩。人的感情表达是抽象的,有时诗人会运用正衬、反衬、比喻、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或选择意象来表达感情,含蓄的表现手法、具有年代感的意象表达,让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真正的感情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时可以利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用豪放式的音乐作苏轼的诗歌的背景,用哀婉的音乐作柳永的诗歌背景,用直观的音乐色彩表达抽象的作者感情,再加上教师语言的讲解,那么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学习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例如用民族乐《江河水》作为柳永的《雨霖铃》的朗读背景。《江河水》中作者面对江水,怀才不遇、痛不欲生、似泣似诉的悲伤情怀与《雨霖铃》作者感叹自己人生遭遇、哀伤悲痛的感情相照应。让学生通过背景音乐,理解作者运用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人凄婉、哀伤的思想感情。在音乐的配衬下,学生进行朗读,诗与音乐感情相融,学生仿佛进入了兰舟催发的别离画面,把词人的离愁别绪、人生感叹、乐景哀情通过音乐一一展现在眼前,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感情,诗、情、画、意一个不少的都直观展现出来。
在講解诗歌感情时,选用的音乐必须契合诗歌感情,一诗一曲,互相展现,曲作为词的感情基调,诗作为曲的语言补充。诗曲融合,在学生脑海中画出诗歌表达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进入作者的人生,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以曲配诗,用诗补充曲,把诗歌中表达的诗情画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变成快乐的感情诗歌画意的过程。
三、音乐回味
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能给人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感官刺激。在诗歌课堂讲解结束后,再配上令人回味的曲子,更能让学生铭记作者的佳篇佳句,并能把这些文学诗篇转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音乐还有一项功能,是帮助学生背诵记忆。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音乐作为学生记忆背诵的催化剂,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深刻背诵,并有可能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
比如用《三国演义》的片头去作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结尾。这样每当大江东去的歌词响起,学生都会想起苏轼的这首词;学生也能通过诸葛亮、周瑜的形象想起这首词,这时就是用音乐,成功的运用了联想教法。同时,歌词与诗句语句的重复能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的背诵。以后再听到这首歌,学生自然就想到这首词,诗人的经历、诗人的感情、语言的魅力等在不经意间就唤醒了学生当时学习时的课堂记忆,这样这首词自然已转化为学生的文学修养,达到了新课程的要求。
随着美妙的音乐结束了古典诗歌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沉湎于音乐与古典诗歌的美感中,期望着下次再与古典诗歌的相遇,为课堂结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音乐拓展
我国诗歌的源头就是劳动人民随兴而歌。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填曲,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谱出与诗人感情相同的曲子。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再复习,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一举三得。除了对诗歌可以进行音乐的再拓展,还可以拓展诗歌文化常识,利用音乐对诗歌流派、诗人风格、事物意象等文学常识进行拓展。比如《黄河大合唱》如同豪放派诗歌,《二泉映月》如同婉约派诗歌。让学生把听过的音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找出所分类的音乐与诗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由音乐欣赏引到诗歌鉴赏。再比如让学生课下找出现代送别的歌曲,比较古代诗人送别与现代歌曲中表现送别感情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把诗歌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韵律美中进入到诗歌语言美的学习中。
水调歌头古诗篇9
《卷珠帘》这首歌,叙说的是在春寒料峭的初春,多情女子独守孤室,无尽思念,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晨的一段心酸的心路历程!静谧,月华初上;思念让人疲乏,梦中与人相会,梦醒红妆空憔悴。早上醒来入眼的细雨、嫩芽,入耳的雨声、风声,更衬托词中人孤苦寂寞之感。“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结尾更是借用流水、落花、烟云、琴声的意象,来排解和寄托悠远绵长的相思之情。
《卷珠帘》之所以能一举夺冠,更深层的因素是浓浓的古典诗词味。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在世界文化之林显得特立独行,备受推崇和喜爱。但亘古不变的传阅方式,使得优秀的文化不能使更多的人感受其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不过流行歌曲的出现,弥补了这一损失,使得古典诗词穿越历史的尘埃,重新绽放了青春活力和美丽的面貌。
古典诗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比较委婉含蓄,富有韵味,在内容上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爱国爱民的感情、对时势的感慨等。它们往往具有典型性,形成了名句,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被引用或借用来诉说道理和表情达意,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因为古典诗词是纯文学创作,并且在创作中主要以叙事抒情为目的。当然,其中蕴涵的丰富、饱满、健康的情感,也是值得流行歌曲在创作中借鉴使用的。例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浪人游子、痴男怨女,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备受称颂,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佳作。
凡是经典的流行歌曲必定有耐人寻味的意境,也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淘洗,历久弥新。现在音乐界的中国风多是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结合在一起,产生巨大的文化宣传效果和艺术感召力,这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
古典诗词是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源泉之一,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都与优美的古典诗词有关。在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史上,把古典诗词化用套用的现象很普遍,优秀的作品也很多。比如,《中华民谣》的歌词“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插满头” ,其中就有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的诗意。再如,《涛声依旧》的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其中就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意。更有邓丽君的很多采用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的流行歌曲,极具艺术感染力,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久唱不衰。
那么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是怎样融合的呢?
一是采用直接引用法。如,《床前明月光》的歌词完全引用《静夜思》,反复吟唱;《甄传》中的《菩萨蛮》就是完全引用温庭筠的《菩萨蛮》谱曲吟唱的。
水调歌头古诗篇10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文学样式。《诗经》三百零五篇,篇篇都可合乐歌唱,所以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古代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的融合好处多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记得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先让学生听歌曲录音。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继而听录音唱,学生满怀激情地唱。趁学生兴趣正浓,笔者赶紧引导他们进入正式教学过程。一节课中,歌声时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思考、讨论、答问非常活跃,教室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2.理解所学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古诗词,其言简义赅、惜墨如金的独特文学样式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而借助音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因为曲谱是根据诗作的内容和情调配置的,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一定的信息。例如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先放歌曲录音,再让学生朗读。学生读得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哀怨。
笔者问他们这样读的原因,学生说歌声中充满了忧愁悲苦。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茅屋前口干舌燥地呼喊顽童归还被风吹走又被顽童抢走的茅草时的无可奈何。此时此刻,作者愁肠百结,潸然泪下……因此应该这样读,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音乐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
3.感染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性情
一首好的歌曲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使人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达到大脑,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引起心灵的共鸣。《乐记》说:“志(细)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单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这段话,基本意思就是说音乐有感染情绪、陶冶性情的功能。
4.鉴赏古诗风格
鉴赏古诗词风格,借助音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苏词配上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样情调的曲子,显得豪迈奔放。像长江大河,滔滔滚滚,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这让人极容易想象到三国时期三雄争霸的风云变幻,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不仅了解了历史,更体会了词的意蕴,主要是分清了宋词的两大词派,明白了豪放词的艺术风格,区分其与婉约词的迥然不同。
二、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古诗词教学加入音乐元素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基础量力而行,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词的基本要求出发。忽视了这些现实问题,将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不能让音乐元素抢占语文课的地位
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是借助音乐的表现力帮助学生们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充分感悟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但说到底音乐只是完成诗词教学的辅助手段。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多地使用这一手段极易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因此必须认清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适时地运用这一手段,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我们更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音乐的元素让学生去领悟诗词的意境,记住诗词的内容。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活跃了学生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通过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的融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会进一步增强,古诗词教学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