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10篇

烛之武退秦师篇1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高中语文》第一卷《烛光归秦》课文后,发现很难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于)函陵,秦***(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词类活用(例句)

1.晋***函陵、秦***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壮也(壮?D壮年人)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

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16.唯君***之(***―计划、考虑)

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五、一词多义: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的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为中心。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接着写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_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思路: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_(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_联合攻郑各有所***,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分析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_,但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则是个勇于自责的上级领导人。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_。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鉴赏课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课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_,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以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方更是无理地吊销

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美国海***的一个高级将领金步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1955年,在中国***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惟愿长报国”的誓言。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作者及作品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主要作品著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

课文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驻扎在函陵,秦***驻扎在?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了。

烛之武退秦师篇2

《烛之武退秦师》是古人留给后人难得的精神华章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文本虽然简短易读,但包含的思想、文化和思念却是多样而深刻的,反映的现代意识和精神却是难得和珍贵的。这其中的团队意识和精神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学生必须学习和拥有的素质,更是处于经济大潮中的人们缺之不可的观念。那么,文本中的团队意识和精神是如何表现的呢?

首先,佚之狐、郑公及烛之武三人共同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秦晋两大国联***浩浩荡荡开赴小小的郑国国都城外时,郑国危如累卵。这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没有投降或逃跑的,而是都高度关注当时的危险局势:佚之狐郑重而焦急地说“国危矣”,郑公真诚而率真地对烛之武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见时机成熟变被动为主动而“许之”,早就料到。三人的共同关注是“退秦师”的先决条件。没有心往一处想,就没有劲往一处使。一个团体要做成一件事,就须利用每个人的智慧,人心齐,泰山移。郑国能在绝境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是团队意识与精神的作用。

其次,佚之狐、郑公和烛之武三人为救郑国于危地而共同给力。只有关注而没有办法和行动是无济于事的,此三人不仅高度关注形势的发展,而且各守其职,各尽其能:大夫佚之狐面对困局坚定而果断地对郑公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不抱私心,知人善举;郑公放下国君的姿态和架子,真诚地对烛之武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认错改错,歧途知返,感人至深,致使烛之武“许之”;至于烛之武更是一展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秦伯说,与郑人盟”,直接说退秦师,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兵,为“退秦师”立下头功。这三人的作为和力量缺一不可;佚之狐的作为是“退秦师”的前提条件,没有佚之狐,烛之武可能不被郑公所用;而郑公是“退秦师”的关键,没有郑公的重用,烛之武就无用武之地;烛之武是“退秦师”的保证,没有烛之武的才能,郑国必亡无疑。三人团队,共同给力,缺任何一方,无任何一“力”,结果不堪设想。当然三人团队的核心力量是烛之武。

郑公的坚固而成功的团队,让我们想起了历史上其它离散而失败的团队。楚平王团队;自私昏庸的楚平王,奸诈阴险的费无极,耿直不幸的伍奢;最终忠臣伍奢被害,奸臣费无极被杀掉,昏君楚平王死后被鞭尸。吴王夫差团队:好色而盲信的夫差,贪婪而心狠的伯,忠贞而不幸的伍子胥,最终伍子胥被迫自杀,伯被杀掉,夫差惭愧自杀。还有宋高宗团队……他们的特点是同床异梦,同船异心。任何一个集团,要想取得成功而不致灭亡,就必须拥有团队精神。

共同关注,共同给力,是一个团队的本质,是一个团队的意识和精神。唯其如此,团队才是一个强大的整体,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古老文章《烛之武退秦师》给了新时代人们宝贵的观念和精神,告知现代人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事。

烛之武退秦师篇3

导演:慕容花雪及同学

编剧:慕容花雪

演员:慕容花雪及同学

剧务:慕容花雪及同学

第一幕

演员:易中地

道具:一桌、一标志书“百家讲坛”

环境:百家讲坛

音乐:百家讲坛

(幕起,百家讲坛音乐起,一桌,上书“百家讲坛”,一人立于桌后,形容严谨,有学者风)

【易中地】:(声音厚重悠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三国时期,群雄纷出,波澜壮阔,群雄纷出,华夏大地充斥着激昂的号角和殷红的鲜血……大家好,我是易中天——(拖长音)的弟弟晚稻田大学历史学教授易中地。我哥哥品三国,红遍了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而我则想为大家品一品春秋战国,那同样也是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今天我们就首先讲一讲被评为“春秋十大杰出老年人”的烛之武,故事是这样的——(拖长,引出后一幕)

(第一幕下,第二幕上)

第二幕

演员:主持人、孙膑、田忌

道具:两桌、一标志书“防务新观察”

环境:演播室

音乐:防务新观察

(防务新观察音乐起,三人坐于三桌后,一标志书“防务新观察”,二人一侧,另一人一侧,三人身旁另行表演)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好,这里是齐国国家中央电视台QQTV为你播出的“防务新观察”栏目(主持人腔调)。(语速稍快)近来,秦晋联盟引起了各国***府、媒体甚至百姓的关注,秦国为何突然违背其“不结盟”原则?晋国为何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以及各国共抗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悍然与秦国构建***事同盟?难道真的是有媒体猜测的将要攻打郑国么?今天就这一问题,我们请来了齐国国家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晋国问题专家、畅销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膑先生。

【孙膑】:(点头致意)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还有齐国国防***陆***大将、国防***事委员会委员、二百五勋章获得者田忌将***。

【田忌】:(点头致意)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在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个背景短片。

(三人一起转向表演方向,带动观众转向,表演者迅速上台)

演员:秦王、晋王、随从若干、记者若干

道具:两桌、两旗书有“秦”“晋”、话筒一、文件夹二、笔二、有闪光灯的摄像机、大纸书有“秦晋联盟签字仪式暨新闻会”

环境:会现场

音乐:新闻联播运动员进行曲

(《运动员进行曲》起,秦王、晋王上台握手,面对记者,模仿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会见时,众记者一涌上台,闪光灯闪烁,闪烁若干次后,秦王、晋王在随从引导下签字于文件夹,并交换文件夹,再握手,面带喜悦,以上哑剧,时间控制为记者A播报完毕)

(同时,一记者在旁举话筒播新闻)

【记者A】:(稍快)大家好,我是齐国国家中央电视台QQTV特派记者刘老根。周襄王五十二年七月,秦晋两国***飞抵中立国赵国都城参加G2峰会,周襄王也派了代表与会。秦王、晋王深入并广泛地交换了两国相关事宜以及对郑国关系的看法。于同月四日在中立国赵国都城邯郸签订了《秦晋友好互助互不侵犯条约》,并举行了“秦晋联盟签字仪式暨新闻会”,正式对外宣布联盟消息,据悉随后两国将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事演习。两国外交部发言人均表示,此次联盟并不特别针对第三方,并表示此次联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是两国历史的转折点,体现了两国的本质、国体、***府性质、宗旨……

(秦王、晋王、随从若干、记者若干迅速下)

演员:郑王、记者若干(明显少于上场)

道具:桌一张、旗一书有“郑”、 有闪光灯的摄像机、大纸书有“郑国针对秦晋联盟新闻会”

环境:会现场

音乐:二泉映月

(郑王、记者若干迅速上,记者表现同上场)

【郑王】:(《二泉映月》起)(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各位记者朋友们啊!秦晋的联盟,其真实意***在郑国啊!我们郑国一直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发展,而秦晋的联盟就是裸地在为侵略做准备,在干涉郑国内***,在侵犯郑国核心利益啊!希望国际舆论会支持我们!希望楚国、齐国这些负责任的大国能给予我们人道主义援助!

(众记者表示不屑,一哄而散,郑王欲哭无泪,苦苦哀求数秒后叹气而下)

(转向防务观察家演播室)

【主持人】: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田忌】:(持重)秦国曾帮助现任晋王登基,并且两家还结有姻亲,我看不排除两国为和平目的而结盟,具体事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孙膑】:(慷慨激昂)我认为秦晋的联盟是有其特别预谋的,晋国再在崤山以东迅速崛起,视力急剧膨胀,意***问鼎中原,而惟楚国可与之抗衡,故晋国欲伐郑以打通往楚国的战略要道。同时秦国实力近年也在迅速增长,一直想要插手中原事务,苦无机会,当此良机,秦国自然一拍即合。不出所料,秦晋不久就将伐郑!

【主持人】:嗯,谢谢两位嘉宾的参与,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全部下)

第三幕

演员:郑王 佚之狐众臣密探008

道具:椅子一

环境:王宫

音乐:二泉映月西游记主题曲

(郑王枯坐,众臣叹息摇首)

(《二泉映月》起,【画外音】:此时,在郑国的王宫里——)

【 008】:报————

【郑王】:密探007,何事?(突然惊起,音乐停)

【 008】:陛下,我是密探008,007现在正在好莱坞挑选邦女郎拍电影呢!

【郑王】:这个——,我知道,别废话了,快报来!(怒)

【 008】:是!秦晋联***已经分别向我国开赴,秦***已经驻扎在?锬希???丫?ぴ?诤?炅耍

【郑王】:啊——(惊讶)这该如何是好!(挥手示意008下,008下去)众爱卿,快为寡人分忧啊!

(众大臣迅速后退一步,佚之狐突然发现自己站在最前端,欲后退,被忠臣推上前)

【郑王】:佚之狐爱卿,你可有退敌良策?

【佚之狐】:(噗通跪下,涕泗横流)陛下,老臣上有八十***,下,下——至今五十多岁人,还没找着媳妇儿,您就绕我一命吧!我可不能上战场啊!我——我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风湿病、青光眼、白内障、老年痴呆、小儿***、先天性股骨头坏死……

【郑王】:你——(怒)又不是让你上战场,只是让你出个计策而已!你瞧你那德行!

【佚之狐】:(迅速恢复平静、站起来),您早说啊!臣没啥计策,但臣知道有一人,此人大才!不妨一见!

【郑王】:哦?爱卿速领寡人去!(《西游记主题曲》起,到烛之武家门口停)

演员:烛之武佚之狐 郑王 众臣

道具:椅子一

环境:烛之武家

音乐:我对你有一点动心

(众一行来至烛之武家门前)

【郑王】:烛爱卿,寡人来看你了!小猪,还记得我们的曾经吗?(《我对你有一点动心》起,到烛之武上停)

(无人回应,许久弯腰驼背的烛之武上,驼背到目视下方)

【烛之武】:(在郑王面前,声音沙哑)您是谁啊?

【郑王】:我,郑王啊!

【烛之武】:您在哪呢?

【郑王】:寡人不就在你面前吗?

【烛之武】:您在哪呢?(四处搜寻)

【郑王】:好好好,您甭管我在哪,我就把话挑明了吧!我此行一是来代表国家各机关向您表示诚挚慰问的,而是想请您出山游说秦王退兵的!

【烛之武】:(突然站直身子,声音洪亮)我靠!你个郑王,爷我年轻时,你不重用我,现在要国破家亡了,才想起我来。哼,爷,我老了,啥都干不了了,您另请高明吧!

【郑王】:(大喝)烛之武!且随我来(拉过烛之武),你看看这大好河山,多么美好,多么瑰丽,多么适合发展旅游业!你再看看这大好河山的周围,秦***晋***已经兵临城下,倘若江山易主,秦晋发动土地***,改变土地私有制,消灭地主阶级,您这一亩三分地安能保全?好,就算你不在乎这些,还有您那每年国家旅游业收入百分之三十的分红呢?

【烛之武】:我是不会去的!

【郑王】:(唱)NobodyNobodybut you!

【烛之武】:休得再言!

【郑王】:(叹息)既如此,寡人也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寡人怎么会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呢?

(郑王挥手示意,众人提刀胁迫)

【烛之武】:威武不能屈,我是不会屈服的!

【郑王】:有种!不过,我听说你特别喜欢吃村口豆腐西施的豆腐,所以本来打算事成之后,赐婚与你二人的,既然如此,也只好……

【烛之武】:(立即义正言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王,您放心,我一定坚决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绝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嘱托!

【郑王】:好!果然是寡人的好爱卿!爱卿,此去一路凶险,万望珍重!

【烛之武】:陛下也要保重啊!(二人相拥,涕泗横流)(二人分开,均擦脸做呕吐状)

(烛之武依依不舍离开)

【烛之武】:(大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要玩完!

(众皆叹息目送)

【烛之武】:(再次回首,深情状)陛——下——,可别忘了我的终身大事啊!

(众人晕倒,下)

演员:烛之武

道具:背包

环境:野外

音乐:我有一头小毛驴

(烛之武偷偷从城墙上跳下来,奔向秦***营)

【烛之武】:哥翻得不是城墙,是寂寞!

(驾着毛驴走)

【烛之武】:哥骑的不是白马,而是白驴!但哥骑得就是这个范儿,特步,不骑寻常驴,哦也!(唱)我有一头小毛驴

(【画外音】:烛之武就这样,一路上过草地,爬雪上,渡黄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走了九万八千里,终于来到了秦***营。)

演员:烛之武守门士兵

道具:背包兵器一张纸“***营重地,闲人莫入”黄金若干

环境:***营门前

音乐:打斗酸酸甜甜就是我

(烛之武立即停下,一时紧张)

【士兵】:站住,来者何人?(指着标志)没看见““***营重地,闲人莫入”吗?

【烛之武】:你才是闲人呢!我是酸人!(唱)我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

【士兵】:大胆狂徒,吃我一棒!

(打斗音乐起,二人围绕旋转,准备打架,几圈后,烛之武突然拿出一锭黄金)

【士兵】:(手指烛之武)你在藐视我!

(烛之武又拿出一锭黄金)

【士兵】:(手指烛之武)你在侮辱我!

(烛之武又拿出一锭黄金)

【士兵】:(义正言辞)反腐倡廉是我们大小官吏的责任!树文明新风,创和谐社会!

(烛之武又拿出一锭黄金)

【士兵】:(突然变脸)这有多少了?(接过黄金)我一看就知道你是秦国人!进去吧!

(烛之武快不进入)

(众下)

第四幕

演员:秦王舞队随从若干司仪领舞者杞子 逢孙 扬孙

道具:椅子一

环境:***营

音乐:舞蹈音乐

(【画外音】:与此同时,秦王与众臣认为此仗势在必得,即将获得战利品,于是提前庆贺,营中一片欢腾)

【秦王】:这一仗,我们是赢定了!到时候郑国的财宝、土地还有美女,通通的拿下!

【众臣】:(附和)是啊是啊!太好了!

【秦王】:看来我这个老丈人跟着我女婿混,满有前途的啊!还是生女儿好啊,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啊!

【司仪】:Ladies and兄弟们,第一个节目是由高丽王国选送的《sorrysorry》,请大家欣赏!

(舞队上)

【领舞者】:秦王陛下好思密达,我们是来自高丽皇家舞团的王牌舞队思密达,今天为大家献上本国最流行的一曲无道思密达,希望大家喜欢(只跳一段)

【司仪】:下面的一个节目是由扶桑王国选送,《樱花》,请大家欣赏!

【领舞者】:靠你西瓦,我们的来自那个的东边的扶桑国,很高兴的来此表演,请大家的多多指教!

(舞队上)

(杞子凑到秦王耳边耳语,秦王惊讶,随即挥手命令舞队下去,准备接见烛之武)

演员:秦王 杞子 逢孙 扬孙 烛之武 随从若干

道具:椅子一

环境:***营

(秦王正襟危坐,众臣分侍左右,烛之武狂奔而来)

【逢孙】:(对烛之武)吁——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烛之武】:(快板)小人名叫烛之武,来自郑国的国都。家中有田又有屋,生活和谐又幸福。可是——无奈秦晋来围攻,国要破来家要崩。收拾家当要向东,妻儿老小都不从!只好来求秦王爷,罢兵班师离山东!

【扬孙】:大胆狂徒,来此撒野,来人啊,拖出去斩了!(二侍从欲带走烛之武)

(烛之武大笑)

【秦王】:且慢,何故发笑?

【烛之武】:我笑大王大祸临头,尚不自知!

【秦王】:哦?想我大秦雄师所向披靡,如今与晋国联盟,更可谓如虎添翼,届时攻破郑国,怕是你们郑国大祸临头吧!而我,要土地有土地,要财宝有财宝,要美女嘛有美女!哈哈~夫复何求哉?(对左右)

【左右】:(应和)那是那是!

【烛之武】:(掏出地球仪)大王请看,我们设A点为郑国,B点为……

【秦王】:(打断烛之武)混账,应该秦国为A

【烛之武】:就依你。设A为秦国,B为晋国,C为郑国,请听题,问A点在C点的什么位置?

【秦王】:东边

【烛之武】:答对了!请听题,问B点在C点的什么位置?

【秦王】:东边

【烛之武】:So clever(秦王表示不屑),再问:线段AC与线段BC,谁长?

【秦王】:当然是线段AC

【烛之武】:确定?

【秦王】:我确定肯定以及认定!

【烛之武】:好,同理,(稍快)您不远千里来与晋国联盟攻打郑国,一旦城破,这郑国势必就被并入晋国,而您呢,只能得到一点财宝。况且,郑国上下必会誓死守城,您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真实得不偿失啊!再者,晋国获得郑国土地后,实力必会大增。若小人没记错的话,晋文公当年逃亡之时,您曾有恩于他,可如今他羽翼丰满,本来许给您的焦、瑕两座城池却闭口不提,并且大造防御工事。这种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之人,能容忍你在山西不断壮大吗?怕就怕,不出几年,这国破家亡的就是您喽!

【杞子】:(拔剑)老匹夫,修的胡言乱语!今天不教训教训你,你是不知道花儿为何这样红?

【秦王】:不得放肆!老先生言之有理!可是,我大***出征,本准备获得战利品后犒赏三***,而今无功而返,土地——没了;财宝——没了;美女——(【群臣齐呼】)也没了!!

【烛之武】:大王,先别急!如今呐,尽管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但东部毕竟可是比西部发达啊。您若放过郑国,哪天到郑国去旅游,我们作为东道主,实行食、宿、导游三包,专机专车专人接送,享受周天子都不曾有过的至尊享受!再者,若果哪天您出兵经过敝国,我们为您一切***需物资——大王啊,我们可就是您东方的仆人啊!大王,还不要薪水啊,大王,您意下如何?

【众臣】:(私语)我看——值!

【烛之武】:(在营门口大喊)大王,您们也已饱受征战之苦,回去休息休息吧;大王,也为您的子民想想吧,他们妻离子散,好可怜……

【秦王】:(果断地)杞子逢孙扬孙听令!

【杞子逢孙扬孙】:末将在!

【秦王】:你三人率我***的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二妹子民兵班去保护郑国,其他人随我班师回朝!

{【烛之武】:(烛之武掏出金砖分发)小意思,不成敬意!}

【众臣】:(众臣手握金砖)是!

第五幕

演员:秦王 郑王 杞子 逢孙 扬孙 烛之武 佚之狐 记者若干 随从若干等全部演职人员

道具:桌子二文件夹二两国旗“秦晋建交结盟新闻会”

环境:会现场

音乐:运动员进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王握手签字,交换文件,众记者抢拍)

(众人跳起让世界充满爱,一段后下)

第六幕

演员:易中地医生二

道具:医生装束一桌 上书“百家讲坛”

环境:百家讲坛

【易中地】:从此秦国和郑国,过着幸福而美好的生活。但是……

【画外音】:(打断易中地)易中地,护士长喊你回院里吃饭了!

(两医生将其支走)

【医生A】:对不起啊~这是我们精神病院的一个病人,就爱学易中天,还改了个名字叫易中地。其实本来啊,他叫易小川,非说自己是从古代来的,还能长生不老,后来就被送进我们院里来了。各位,不好意思啊,给你们添麻烦了!

烛之武退秦师篇4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稿范文 严格说,这不算一个规范的教学案例,因此我们定位为“教学叙述”,虽不够完美,但足够真实下面,就我个人说说两处欣赏的细节和两点思考

细节欣赏一、课内10分钟的文言常识内容的检测我认为公开课如果为了好看就不讲字词句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尤其对于本课这么规范、典雅的文言文语言来说,抛弃它更是违背了文章体式的教学基本原则因此,花上10分钟来进行检测不仅是大胆之举,更是难能之举只有真正解决字词的障碍,文字背后的情感、形象才能纷纷站立起来,而这才更符合我们“常态”教学的定位

细节欣赏二、语言艺术的拓展教学拓展方面,所选的例子也比较有针对性,一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则又能紧扣教学要求,做到不即不离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上看,是符合语文课标的“开放性”精神课文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王老师这节课在这一点的处理,显然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一点不足:在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力***创设对话的平台,实现对话的教学模式确实如此,学生课堂的发言是积极的、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学生发言后,更多的是老师自己“急于求成”的总结这样,老师的引导就略显不足,阅读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导向作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老师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意识、机智

一点思考: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者也充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技巧,但总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以至于最后对人物形象的总结过于概念化、平面化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者还不能充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语言之美和人格之美交融起来,学生无法对文本的个体生命进行思考、拷问,直至一种可能出现的认同感文言文的常态教学还应该关注“文”的味儿

烛之武退秦师篇5

一.分析问题要全面,避免片面

众所周知,《烛之武退秦师》所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郑大夫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围。他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终于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也不得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就充分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不避险阻,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然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能否据此就认为这就是秦***最后撤***的“充分条件”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从全文看,文章开头交代战争起因时强调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实就已经说明了秦晋这次围郑,都直接关系到晋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而与秦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再说,“晋***函陵,秦***南”的互不接触,也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乘之隙。由此可见,在秦***撤退的过程中,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他相关因素。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就还得说另一面,这就避免了片面性。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如上所述,尽管秦晋两国开始基于利益的暂时一致,都有向外扩张的愿望而联合围郑,但由于烛之武的分化瓦解作用,加之秦晋两国内部的因素,所以最后秦伯撤退了。那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通过对烛之武一番说辞的研讨辨析,我们不难看到,烛之武的能言善辩,其实质就在于他强调了亡郑只是对晋国有利,而对秦国有害无益。这就在客观上巧妙地点明了秦晋毕竟是“两个国家”这一事实,其联盟是虚伪的,相互利用的,而绝非铁板一块,“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吕祖谦《东莱博议》,下同)。事实上,晋国这次围攻郑国之所以能够联合秦国,固然因为两国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但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想借此大捞一把,以实现自己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当烛之武阐明亡郑必然导致“邻之厚,君之薄”时,秦伯便动了心,“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国当然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的国力相对削弱。由此可见,烛之武的斗争策略,突出表现在他的胸有成竹方面,他非常准确地把握了秦伯的心理状态,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迫使秦君不能不就范。试想,如果没有秦晋是“两个国家”这一事实和基础,或者没有联系两国之利这一纽带,那么,可以断言,任凭烛之武如何能言善辩,如何分化瓦解,恐怕都无济于事。总之,在秦伯撤***过程中,烛之武的能言善辩充其量是个“外因”,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这一先决条件的结果;而实践证明,秦晋内部的矛盾才是秦伯撤***的根本原因,即“内因”。所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而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则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鉴于此,如果我们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分析起来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要注意对立面的转化,避免孤立地看问题

由此看来,在烛之武说退秦师这一精彩的外交斗争中,一方面表现了烛之武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更重要的是也反映了春秋时代秦、晋两国之间矛盾斗争的复杂性。换句话说,烛之武的分化瓦解是建立在秦、晋两国内部矛盾基础之上的,是以秦、晋两国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为前提的。那么,如此说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就贬低了烛之武的外交作用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前所述,我们在分析和评价一个问题时,如果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或者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那么都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都只能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泥潭中。正确的态度和看法是,既要知其一,又要知其二;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的那一面。这也就是说,在秦师撤退过程中,如果秦、晋两国的根本矛盾冲突是最后的、决定的因素的话,那么,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则是促进了两国之间矛盾的发展,是两国之间矛盾发展的“条件”和“催化剂”。不仅如此,我们总览全文,还可以看到,本文的中心事件就是“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当然是中心人物。文章赞扬的就是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既然如此,那么,文章开头写秦晋大***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郑伯去请烛之武时,为什么会遭到烛之武的婉言拒绝而不是热情回应呢?换言之,烛之武的一番牢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会不会影响他的英雄形象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这种从“反面”入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就是古人所谓“用逆”法,就是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就是要写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情理,写出每一个人的“心事”。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可以有力克服人物描写的绝对化和公式化倾向,即“美则无一不美,恶则无往不恶”的形而上学的创作方法。这是其一。其二,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可以增强人物描写的真实性,做到“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唐・刘知己《史通》)。据史料记载,“说”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大臣叔蹇力荐),是佚之狐又力荐烛之武,可见,烛之武“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佚之狐语)的正能量应该位于佚之狐之上。然而,长期以来,壮士不遇,英雄末路(年近七十,他也只是个小小的“圉正”),人生虚掷,能无怨乎?很显然,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背后的牢骚和怨气正是生动体现了他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愤懑不平――这样写人,才是真人。其三,也是更为重要的,烛之武的“夜缒而出”,表面看来是因为郑伯的诚意和自责,其实,更为关键的是,烛之武几十年积累的正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他对郑国充满了最为朴素的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对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最好注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他之前的个人恩怨,,就没有他后来的义无反顾,换言之,烛之武之所以没有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趁机报复郑伯,正是因为他的深明大义和“一飞冲天”的热切渴望,也正是由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转化来的。

烛之武退秦师篇6

拔钉楔烛之武退秦师

排众议晋文公归绛都

月明星稀。

汜水之南的秦***驻地,十里连营,灯火通明。

公元前630年9月,秦晋二侯并二十万大***抵郑,翌日围城。

今夜,却是秦晋联***围城的第二个夜晚。

夜风吹过,卷起***帐的帷布。帐内手捧竹简的老者端坐,正是秦***统帅秦穆公。与晋文公的慈眉善目不同,同为“春秋五霸”的秦穆公,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穆公幼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更兼其贵胄之后的特殊身份,因此,举止之间,隐然有一种睥睨天下的王者气概。但是,秦穆公更多是靠其***事才华闻名遐迩。秦师素有“貔虎之师”之誉,这与穆公的严谨治***有很大关系。据传,穆公有一套极臻完善的赏罚制度,因此,将士们才会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势如貔虎。

此时的穆公,坐在案边,虽气宇不改,面色却略显憔悴―连续几日的行***,更兼忽遇暴雨,道路泥泞,使秦***上下士气低落,若非此次围郑,秦晋联***在人数上有绝对优势,穆公绝不敢贸然率***远征。

穆公放下竹简,踱出营帐,仰望夜空之中,明月高悬,心中却蓦地升起不祥的感觉,穆公长叹一声―这种感觉,自决定出征之日,便已在他心头盘绕。

然而,穆公绝不会料到,就在此时,高耸的郑国城墙上,风烛残年的老人正以绳缒城而出,为的,只是少时的一个梦想。

一个时辰以后,当秦穆公巡视完营寨回帐,正欲休息之时,一小校来报:“故人烛之武来访。”穆公微诧,旋又道:“快,快请入帐中。”

―许久以前,曾有人将大隐于市的郑国隐士烛之武荐于穆公,穆公亦曾私下派人赍金银请烛之武出山,却被烛之武婉拒。拒绝的理由,不得而知,或许,烛之武不愿成为一个一心逐鹿中原的霸者的辅弼,毕竟,他的梦想只是息兵止武。

进帐的烛之武一脸风尘,揖道:“郑国使者烛之武拜见君侯。”

穆公闻言,笑道:“先生说笑了,先生隐居不仕,何时成了郑国使者。”

烛之武肃容道:“臣并没有说笑。臣已受大郑君侯之聘,今日夜访,乃是我首次任务,务要请君侯退兵。”

“这……”穆公的确难以相信。当年他曾三次派人携其亲笔书信拜访,都无功而返。那时,烛之武回信明志,表示不愿再出仕为官。

“烛之武今日虽为郑使,然若只是虑及郑国利益,绝不敢贸然来访,之武亦为君侯虑也。”

“愿闻其详。”面对这位传闻中胸怀韬略的隐士,穆公表现得异常谦卑。

“臣以为,若亡郑有益于秦,则不敢以之烦君侯。然秦郑两国,领土并不相连,若亡郑,则郑为晋国属地,而秦无所得也。君侯又何必拼秦国儿郎性命,为晋侯开疆扩土。晋,虎狼也。今日能向东侵郑,难保他日不向西攻秦。君侯尚记否,昔日您曾有恩于晋侯,晋侯许君隹、瑕二地以为报答。可是,晋侯早上刚渡黄河归国,晚上便筑防御,哪有报答之意。之武窃以为君侯助晋攻郑,实是损秦利晋,这又是何苦?”

“唔……”穆公沉吟不语。此次出征,在国内便引起许多朝中重臣反对,穆公顾及到秦晋联盟,才勉强发兵,今日闻烛之武一番话,不禁心中踌躇。

烛之武又道:“昔日,我曾向君侯明志,不再出仕为官,君侯定然感到奇怪,如今我却为何违背诺言,应郑王之请出山。”

穆公笑道:“孤也正疑虑,想必先生必有道理。”

“我年少之时,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息兵止武,解民倒悬。虽隐居多年,这个梦想却一直萦绕心头,此次晋侯攻郑,为的是报当年受辱之仇。大郑城破之日,人民必遭劫难,我不忍见百姓受戮,才违诺出山。君侯以为,我这样做,有没有错?”

穆公闻言忽大笑道:“先生何错之有……好!就凭先生这句话,孤不仅要退兵,还要派人助郑守城。”

烛之武闻言,仆地跪道:“若如此,之武替郑国百姓感谢大王恩德!”

秦伯忙扶起:“先生不必言谢,因为孤与先生一样,亦有一个解民倒悬的梦想!”

烛之武抬头,清澈的眼神与穆公相对。

那个月夜的帐中,两个韶华已逝的老人眼中,竟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翌晨,函陵,晋******帐中的晋文公愁眉紧锁。

此次秦穆公的倒戈相向,对晋***士气影响极大,熟谙兵法的文公深知,这支未尝败绩的常胜之师,一旦遭挫,很可能会一败涂地。

帐下大夫狐偃进谏道:“秦伯虽违约退兵,然我尚有雄兵十万,破郑足矣,恳请大王马上下令攻城……”

“不可!若无秦伯,便无重耳今日。”文公思忖良久,告部下,“攻,则不仁,又失盟,不智。宜退兵。”

十万晋***,匆匆离去,而乱世却远没有结束,但终有一天会结束。正如在此之前或之后,这片土地之上上演的治或者乱的时代,终究只会成为历史的尘埃。当尘埃落定,也许你会听到那关于梦想与荣耀的吟唱:

我不知道

我是否该憎你,

自你出现,

便有了血,有了杀伐。

我不知道,

我是否该爱你,

自你出现,

烛之武退秦师篇7

烛之武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能言善辩早已闻名全国。所以国难当头,在郑国国君一筹莫展之时,佚之狐推荐了他。但烛之武并非受郑伯宠信的人,他在郑国长期得不到重用,当郑伯有求于他时,他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当即回绝,也借此机会把心中的不满、怨恨发泄了出来。这一小小的波澜,并没有影响对他个性的展示,而是锦上添花,使其形象更加完美。在听到国君诚恳地道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之后,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胸中块垒,不计前嫌,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夜缒而出”,奔赴敌营。在情势非常危急之时,如果没有对郑国的忠诚和热爱,决不会有如此冒险的举动。

到达敌营后,三言两语说退秦师,使秦晋联盟瓦解,正是烛之武高明论辩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得益于烛之武的劝说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致分析如下:

在游说秦伯的过程中,烛之武毫无惧色,态度不卑不亢,采用对比、推理、援引事实等手段,陈之以理,晓之以害,最终使秦伯大悦而退***。首先是对比。有***事力量的对比:秦晋与郑,秦郑与晋;有谋臣的对比:佚之狐与子犯;有君王的对比:郑伯、秦伯与晋文公,他们一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懂得领导艺术,一个行事谨慎、重利轻义、意志不坚,还有一个沉稳冷静、头脑清醒。其次是假设推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通过推理得出不攻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伯,让秦伯动心。最后是援引事实。烛之武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拿出历史事实,“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指出晋国一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不可与之共事。烛之武的说辞,委婉而得体,含蓄而畅达,曲折而尽情,谦恭而有理,收到了挽救郑国危亡、化干戈为玉帛的巨大效果。

烛之武退秦师篇8

一、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责任、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二、运用示例

1.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2.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珍贵的。年轻的时候没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的能量,只为在年老出土时释放出来。烛之武就像是一个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的人参。人参是植物中最特别的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么会把国家的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的补品,对人的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的话,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抓住秦伯的心理弱点,达到了劝退的目的。

4.当今社会,最缺的是人才,最不缺的也是人才。有一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将竞争之激烈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烛之武正是不因个人情绪影响,才保全了大局。

5.烛之武称得上是一壶佳酿,但他却被埋没在晋国――这条深巷子中。尽管它香飘四方,却也迟迟未被晋侯――也就是这条巷子的尽头所“品尝”。直到这条巷子将要被拆毁的时候,它才被当作救命稻草般地呈到了晋侯的手中,成为了晋国命运的转折点。由此观之,哪怕是再聪明,再厉害过人,若不懂得毛遂自荐,也会永远掩藏于平凡世俗中,最后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不留痕迹。

6.晚年得志,不能不说是他的运道好。明明有才,明明有若干机遇摆在面前,不伸手去拿,谁能说他拿不到手,仅仅只是懒得伸一伸手。当今社会,不是过去,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不应等着机遇来找你。

7.何为机智?何为勇敢?大人们常说:“遇到事情要聪明一点,不要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有的人是天生就聪明,有的人是后天塑造的。聪明的人总是三思而后行。勇敢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还必然要有计谋计策。并不是只有当面抓住坏蛋才是勇敢,能够依靠智慧来抓住坏人,才是真正的勇敢。就像烛之武一样,在说服秦伯时,并不是恐吓秦伯说:“小子,你要攻打我们郑国?不想活了吗?我现在就送你上西天。”而是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这就是烛之武的机智勇敢,难道我们不该学习吗?

8.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篇9

一、“采邑为氏”之说不可信

《烛和佚》的作者根据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邓英树刘德煊等人著的《古文观止译注》以及《国语辞典》对“之”的解释推出这个“之”应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烛之武”,意为烛氏的武;“佚之狐”,意为佚氏的狐。这种说法其实是“采邑为氏”之说的典型代表。关于“采邑为氏”之说,我们可以从《烛之武退秦师》的出处《春秋左氏传》说起。

《春秋左氏传》僖公三十年中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据《水经・洧水注》“南历烛城西,即郑大夫烛之武邑也”之文,似以采邑为氏。烛邑当在今新郑县西南,郑地也。然推研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言,在此以前未必能得采邑,《水经注》所言或系附会之谈,或因此后尝得采邑而言之。若系此后尝得烛邑,因而氏烛,则此时决不以烛为氏可知。故《通志氏族略三》谓:“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犹言介之推、佚之狐也。”洪亮吉诂云:“春秋时氏烛者不止一人,齐景公时有烛雏,见《说苑》;吴有烛庸,晋有烛过,《见子华子》,则郑樵之言亦不免臆测。”这些材料说明“采邑之说”只是一种猜测,不足为据。而我们中国的姓名学源远流长,考究古时候的姓名来源和含义,我们不难发现秦朝以前只有贵族才有氏,一般人只有姓,后来姓氏不分。从课文中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我们可以得知烛之武在当时还不是贵族,还没有封地,所以“采邑之说”这种猜测不成立。据此不能把“之”解释为“的”,“烛之武”不能说成“烛氏(或地)的武”,这个“之”不是结构助词。

二、春秋时期普遍在人名中加“之”字

春秋时期在人名中加“之”字比较普通。如《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晋侯赏从之者,介之推不言禄。杜预以下文“推曰”不曰“之推曰”乃以“之”字为语助。文十年传有“文之无畏”,而下文只称“无畏”,《淮南子・主篇》作“文无畏”,则杜注不为无理。《论语・雍也》有“孟之反”,刘宝楠正义曰:“古人名多用之为语助,若舟之侨、宫之奇、介之推、公罔之裘、庾公之斯,尹公之他与此孟之反皆是。”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朱熹的注中都说“之”是语助。郑玄的《礼记注》注曰:“之,发声也。” 按此,人名中的“之”为语助;这个“之”不是姓或名的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删去;“之”在人名中起发音的作用。

为什么春秋时期爱在人名中加“之”这一语助词呢?这是因为古人声缓,多用语助,人名亦然。如“石之纷如”、“舟之侨”、“介之推”、“上之登”、“文之锴”……妇人有“南之威”、“丽之姬”、“丹之姬”。这种现象在《训诂学》中叫做“变文”。“变文”是我国古代传注训诂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古文中为了避重复、求谐韵、见曲折、取整齐、忌单调,或为了区别而变换用字造句的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段。句中或人名中用助词是“变文”中的一种:人名中用助字,不仅有“之”字,还有“施”字。如《孟子・公孙丑上》之“孟施舍”,赵岐注云:“孟,姓;舍,名。施,发音也。”

三、为什么有的加“之”字,有的不加

春秋时期为什么有的人名中有“之”字,有的却没有呢?《烛和佚》文中说:“为了简省,春秋时期也有不少贵族在姓(氏)与名之间就没有加‘之’,如本课的杞子、逢孙等大夫姓与名之间就未加‘之’。” 这种说法的逻辑不够严密。

也有人认为古人姓名中加“之”字是别人对他的一种尊称,就像孔子的“子”一样,烛之武是当时朝中大臣,为人无私有智慧;介之推帮助君王成就大业后隐居,誓不为官,君王以死相迫也毫不退让,气节令人动容;可文中的杞子、逢孙等大夫甚至连重耳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有资格得到尊称呢?妇人人名中的“之”也是尊称吗?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可信。

我认为这与平仄有关,上文提到古人声缓可与此互相印证。加“之”字的名字,一般是两字中平仄各占一,如烛武(平、仄),佚狐(仄、平),介推(仄、平),加“之”后符合古人的平仄读法习惯,上口易记。而杞子(仄、仄)、逢孙(平、平)加“之”字后,拗口,犯了平仄音的大忌。在姓(氏)与名之间加“之”字在春秋时是普遍的,战国以后就逐渐消失了,到西汉就完全没有这种称谓了。唐朝诗人王之涣、宋之问姓名中的“之”就不是助词,而完全属于名的组成部分了。

综合上述分析,我认为烛之武中的“之”是个语助词,它既不属于名也不属于姓,只是起发音的作用,可删去。以上分析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①杨伯峻编著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1版。

②《词诠》杨树达文集之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第1 版 。

③《经传释词》黄侃、杨树达批本,岳麓书社1985年4月第1版。

④《孟子正义》焦循撰,中华书局。

⑤《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之十三黄侃经文句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烛之武退秦师篇10

一、声东击西,示假隐真——烛之武的语言技巧

文章开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交代了事件的缘由。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秦穆公出于***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这时,重耳已经流亡十九年,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果然极富***治才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人协助下,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治、经济的措施,“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稼穑劝分,省作足财”“举善援能”等。经过几年经营,晋国国力大为增强,称霸的欲望迅速膨胀,而楚国却成了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公元前632年,晋、楚兵戎相见,晋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报优待之恩,再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于城濮,从而使晋文公确立了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国,又加上重耳流亡期间结下的恩怨,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秦国包围郑国,要把郑国国君叫出来好好辱骂一顿。郑人害怕,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胸有龙虎策,一朝见光华。在十分被动、危险的情况下,烛之武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高超的智慧,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之郑以陪邻?领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谈判是富有竞争性的合作。虽然不是对弈,也不是战争,不是你死我活,你输我赢,但是谈判也决不是找朋友,推心置腹。谈判虽然是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但双方皆赢的利益结果很难对等。在这种双方赢的游戏中,就允许双方施展谋略,寻获更多利益。这是规则。在谈判对策中声东击西,示假隐真也常是谈判者惯用的技巧。烛之武就是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

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我虽为郑国大夫,却是为秦国利益而来。”秦穆公听后冷笑,不予相信。接着,烛之武剖析:“秦晋联合围郑,郑国已知必亡,然郑在晋东,秦在晋西,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晋国,如果郑亡,秦能隔晋管辖郑地吗?郑只会落于晋人之手。秦晋毗邻,国力相当,一旦郑被晋所吞,晋国的力量便超过秦国。晋强则秦弱,为替别国兼并土地而削弱自己,恐非智者所为。如今,晋国增兵略地,称霸诸侯,何尝把秦国放在眼里,一旦郑亡,便会向西犯秦。”秦穆公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请烛之武坐下交谈。烛之武继续剖析:“如果蒙贵王恩惠,郑得以继续存在,以后若秦在东面有事,郑国将作为东道主,负责招待过路的秦国使者和***队,并提供生活给养。”秦穆公听后非常高兴,遂和烛之武签订盟约。烛之武之所以瓦解了秦晋联***,是因为他根据秦、晋两国势均力敌,互有威胁,且互有猜忌的局势。在谈判中,烛之武假言郑已知自己要灭亡了,因而将要灭亡的国家对什么都已无所谓,使秦穆公造成错觉,以为烛之武真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然后逐层剖析、陈述秦晋联***对秦国的利益影响,表面上处处为秦国着想,隐藏了实则为郑国解燃眉之急。示假隐真的谈判策略重点在假象要逼真,自己的真正目的要隐得深而巧妙,不被觉察,否则会弄巧成拙。

归结起来,烛之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心理,因而,他成功了。烛之武是自信的,他自信有能力引导秦穆公的思路,他自信千***万马也在这弹指一挥间的问题,他的自信来源于对当时诸侯各国形势的洞悉,他的智慧当在众人之上,他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他从容不迫,超然淡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实在是世俗世界生长出来的一株仙花奇草,异香满面,清爽可人。

二、避重就轻,迂回包抄——触龙的说话艺术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冬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开始,触龙并不急于谈长安君的问题。因为太后已经有言在先:“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所以他要选择一个太后不设防的话题,触龙首先分析情境,察言观色,他抓住老人希望与人拉拉家长里短,说说心里话的心态,见面第一事是问候太后的每日饮食情况及健康状况,一番问寒问暖拉近了两位老人的距离,消除了太后的戒备心理,当触龙观察到“太后之色稍减”之后,触龙接着采用“投石问路”。要摸准对方的情绪,则要“火力”侦察,待对方做出相应的反应后,再作对待。于是他从为少子舒祺向太后求取卫士之职入手,这充分显示出触龙的睿智。其一,这是一个安全的话题,不会激怒太后。其二,这样做极易获得太后的好感,因为对于子女的爱极易产生共鸣。其三,他还狡猾地为后续谈话做了伏笔,他准备充当太后的榜样,让太后看看他触龙是怎样怜爱幼子又“为之计深远”的。

果然,太后好奇地问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看来此前全朝文武的劝谏已使她认为男人不懂得爱幼子。触龙投其所好,大胆地跟太后争论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更爱幼子,他知道这种争执只会让太后高兴。不出所料,太后在说“妇人异甚”的时候终于笑了。

最后触龙“请君入彀,直入主题”。年迈但机敏的触龙抓住这一机会评论起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不同的爱法,“长安君”终于进入了谈话范畴。危险吗?不!在这关键时刻,触龙更充分地展示了他过人的智慧,这不仅在提到长安君时,触龙仍没有暴露自己的来意。触龙没有像别人那样批评太后爱长安君过了头,他竟然批评太后爱长安君还不深切,比不上爱燕后。触龙使自己看上去像是太后的同谋,甚至比太后更关爱长安君。想想太后的反应吧,她在经历了与满朝文武的对立以后,怎么会不为触龙的话语而欣喜,何况触龙随后又把爱子的道理讲得那么深透,她心甘情愿地和触龙站在一起。太后爽快地答应“诺,恣君之所使之。”化解了赵国的危急。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而引起国家***事,由己除蔽劝诫齐威王除蔽。构思上采用的是由小到大,由己及人,事实上,邹忌早已知道齐威王之蔽,但若直言进谏,很可能效果不佳。非但达不到让齐王除蔽的目的,可能还会招致不测。于是,邹忌想到了类比,而这个类比,只是从最让人有生活体验的家事甚至闺房琐事入手,才具有说服力。这才是文章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的妙处所在。

现实生活中,治国与治家有某种相似之处,故儒家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信条。邹忌之妻、妾、客因“私、畏、有求”而皆以为“美于徐公”。那么,有“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齐威王则更会因为“私、畏、有求”而把非美***说成美***。邹忌正是抓住这相似点,以己之蔽推论到齐王之蔽,从而达到讽谏的目的。无怪乎《古文观止》编者评价此文时:“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王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烛之武退秦师10篇

学习

早恋调查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早恋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早恋调查报告怎么写,早恋调查报告问题以及答案。早恋的定义关于怎么样的程度才算早恋,也没有广泛的共识。一般认为,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就算是早恋。但在这种意识下看,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

学习

继母的朋友们10篇

阅读(25)

泰利今年65岁了,他一直没有结婚。朋友曾问他,因为和几个兄弟在经营生意上有很明显的分歧,发展到后面的冲突而放弃了继承家族生意,有没有后悔过?泰利笑着说,怎么会后悔呢!若是当时继承了家族的生意的话肯定就会像其他的几个兄弟一样,每天光顾着打

学习

幼儿教师毕业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毕业总结,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毕业总结,幼儿教师年终考核个人总结。一、做个“跟_虫”,让孩子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户外活动应该是孩子最自由、最释放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孩子们只能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游戏,每天玩着表

学习

论证方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论证方法10篇,内容包括十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和技巧大全。(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学习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案例式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模板,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模板。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

学习

矫揉造作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矫揉造作10篇,内容包括矫揉造作读音,矫揉造作能不能用在文章上。4、造句:(1)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2)她掩饰得越是巧妙,别人就越是感到她的矫揉造作。(3)这首诗里堆砌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4)有些歌星演出时矫揉造

学习

妈妈的话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妈妈的话10篇,内容包括妈妈的话语简短100句,妈妈的十句话。我是多么调皮捣蛋不懂事的孩子在梦里妈妈的话如照亮心灵的明镜此时的我,多么爱妈妈啊不知为什么妈妈的话频来入梦小时候我是多么不把这些话当回事而现在我无时无刻

学习

东南亚国家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东南亚国家10篇,内容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时区。东南亚相关知识普及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其中东帝汶是经全民公决后,于2002年5月20日从印尼***出来的,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东南亚总面积4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

学习

农业生产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生产论文,内容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农业生产***策论文。由于学术界长期无统一定论,所以在切入正题以前,必须就某些基本数据提出我们的看法。首先是人口和农业人口。全国人口数,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估测,18世纪大概在1亿多

学习

情人节散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散文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的美文100篇,情人节文案高级小众散文。据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碧空万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时,只要躲在豆角架下悄悄等待,就能看见他们相会的奇景。因

学习

文章过年好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文章过年好10篇,内容包括文章过年好表情包,过年随笔散文100篇。随着拍摄的进行,文章很快发现,马伊特别爱吃,只要没有戏,她就会不断地往嘴里塞零食,还经常很哥们地丢给他一袋:“小文,吃吧,我请客!”有一天,当马伊又一次拿出一堆零食时,

学习

父母的私房钱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的私房钱10篇,内容包括父母私房钱,父母的私房钱是什么意思。我看见父亲眼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无限愧疚。父亲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不应该那样说母亲,母亲心里不知有多难受!父亲的病情在不断恶化,家境已困窘到了极点,

学习

祝福妈妈的话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妈妈的话10篇,内容包括祝福妈妈的话简短10个字,妈妈生日祝福的话。4、从我出世的那一天,到现在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给予我的,在母亲节到来时,我想说“辛苦你了我亲爱的妈妈”5、假若有人要我说出一百个爱妈妈的理由,我会毫不

学习

公司拓展活动通知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拓展活动通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公司拓展活动的通知,公司拓展活动注意事项通知。公司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在公司的组织下,全体人员前往笑翻天拓展训练基地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整队、分组、选队长、起队名、画队旗,很快黄河

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内容包括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对照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后发生了什么。《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散文名篇,清人编订的《古文观止》将其收录其内,可见其价值非同寻常。它不仅语言精练简洁,生动传神,形象

学习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理趣”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理趣”,内容包括烛之武退秦师的退字是什么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优质课一等奖实录。随着课改的深入,文言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挖掘,但同时,文言文的高考题型又使许多教师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