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10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1

一、认识香港自然环境

朗文科学通过一系列香港乡土环境教学,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的教育,达到如下几方面教学 目的。

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六百万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香港 一切公共场所是为香港公民开设的,香港公民要爱护香港环境。

2、明确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的意义,并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3、了解香港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陆上污染主要是由弃置的废物造成,废物的来源和种类 有:①家庭和效游人士弃置的废纸、空罐、胶袋和腐烂食品等。②商店和办公室弃置的废纸和胶袋等。③工厂 和货仓弃置的塑胶、木料和金属废料等。④建筑地盘弃置的建筑废料等。香港***府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有堆填 法、焚化法、再生法等。

4、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护香港环境,如在公园里不乱抛垃圾,不伤害公园里的动物,不采摘公园里的花木 ;不伤害益虫、益鸟;要爱护和保护树木;要遵守香港***府公布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规;帮助香港***府整治环 境,发现垃圾堆积等现象,要利用热线电话通知市***署。

二、认识香港自然事物

朗文科学中的自然事物,大多数是香港本地的自然事物。如植物方面的课目有常见的植物、常吃的蔬菜、 常见的花卉、香港的市花、常吃的水果、公园里的植物、常见的乔木、常见的灌木等。动物方面的课目有常吃 的咸水鱼、常吃的淡水鱼、海滨小动物、公园里的动物、田园里的小动物、常见的鸟类、蛇的外形与习性、苍 蝇、蟑螂、蛙等。

三、认识与香港有关的自然现象

朗文科学中天文、气象、物理现象等自然现象,大多联系香港乡土实际。如一年级下册8课天气的冷热, 联系了香港夏天的气温和香港冬天的气温。二年级上册1课天气的变化,联系了香港天气变化的气象资料和收 听香港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二年级上册3课香港的四季,联系了香港四季的划分和香港的特征。三年级 下册5课海水的变动,联系了香港海滨海水的涨潮和退潮;三年级下册6课云和雨,联系了香港多雨的季节, 等等。四年级下册5课四季的成因和气候,用香港一年中受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变化及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变 化,来分析香港四季的成因,又用香港四季气象资料,来描述香港的气候;四年级下册9课空气的特性(二) ,联系香港乘搭缆车由山下到山顶,沿途耳朵的感觉,来说明大气压力随着离海面的高度而改变。五年级下册 13课风的形成,联系了香港的地理位置,说明香港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多吹西北风的原因。

朗文科学的乡土自然教学,不仅使香港小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而且还培养了多种能力。 朗文科学各课教材均为问题思考、科学探索、重点知识及综合活动四部分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指导儿童自行 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有利于培养、训练、发展儿童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朗文科学在乡土自然教学过程中, 通过小学生观察香港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通过小学生根据乡土自然实质, 进行科学探索,思考和回答一系列具体问题,培养和训练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通过结合香港实际的学 习重点,培养和训练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到香港自然环境中开展调查、参观、实验等综合活动,培养和 训练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朗文科学四下5课四季的成因和气候的能力训练:

观察与实验能力训练

1、在地球仪上,找出香港的位置,用H表示。转动地球仪,观察并画出H移动的轨迹。

2、在地球公转***中,当地球在A和C位置时,香港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并在空格里填写适当 的季节(夏/冬)。

3、比较***A(夏至日)和C(冬至日),在哪个季节中,香港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

分析与概括能力训练

教材提供香港四季的气象资料和香港四季的景色照片,试描述香港四季的气候

思维与记忆能力训练

教材提供本课学习重点,供思维、记忆与巩固。其内容是:

地球上,受阳光直射的地区,温度较高,天气较热;受阳光斜射的地区,温度较低,天气较冷。每年三月 及四月是香港的春季,气候温和潮湿,日夜长短相若。由五月至八月是香港的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日长夜短 。九月及十月期间,是香港的秋季,气候凉快***,日夜长短相若。由十一月至明年二月,是香港的冬季,气 候清凉干燥,日短夜长。

综合活动能力训练

1、香港上午班的同学们,在哪一季节天未亮便要起床上学去?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感恩教育;实践作业;课堂活动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2-01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只要我们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觅得丰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内容,为有效渗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1、自然馈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编者安排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石》这几篇文章,风起石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峡谷,大自然像一位强大的魔术师,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精彩绝伦、神奇瑰丽的美好画面。在享受这篇篇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心怀敬畏与感恩,以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谦逊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长,共享和谐。教学《观潮》时,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同学们,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两丈多高”,该有多高啊,恐怕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高,这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浩浩荡荡的气势,让我特别想去见识一下钱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这篇文章中我喜欢的句子很多很多,几乎每个句子都让我甘之如怡、爱不释手,我想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满怀感恩之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等等,让大自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永远美丽、万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屡见不鲜、俯拾皆是,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编有《第一朵杏花》《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天鹅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善于发现,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2、祖国历史。悠悠数千年,祖国的历史既有唐宋华章的精彩,又有屡遭侵略的耻辱,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渗透。教学中适时地把握这些素材,不仅有益于升华小学生感恩教育,而且对塑造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大有裨益。

3、父母亲情。千百年来,歌颂父母之爱、美好亲情的文章数不胜数,引导学生积累、品读这些文本,是积极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时常沐浴在爱的长河里,知恩***报会像一粒粒春天的种子,在成长的岁月中破土、发芽,并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1、课堂活动。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了解现在社会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2、实践作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吃完饭后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3、结合网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还有他们的相关习作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3

【关键词】单元导语 把握信息 教学策略

静下心来,阅读人教版语文整套教材,发现编者从二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前面都编写了一段话,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话由一段扩充到两段,阐述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目标与训练点越来越清晰。编者、学者称之为“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和理念,为一线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根据观察,许多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单元导语”这一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发挥“单元导语”导教、导学的功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同时也促使我们去关注、实施“单元导语”。

一、细读导语,把握教学信息

一个单元的导语总是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是那么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单元导语”编排在单元之初,占有专门的版面,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亲切交谈或娓娓道来地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单元导语”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

1.感悟整体教学理念

“单元导语”放在单元之首,必有统领的功能,体现了整体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语”,把单元主题与单元能力目标整合起来,构成整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一册的单元导语揭示了一册的语文学习重点、能力训练方法和目标。10册教材80则单元导语涵盖了小学六年应该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它们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分散走向整合,为语文老师提供了教学的航标,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整体教学,而不至于零打碎敲,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导语: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组课文,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我们还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并想一想: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第一句话就向我们指明了在教学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战争与和平”这个教学主题。

2.理清两条教学主线

认真阅读单元导语,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提炼,我们可以发现“单元导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人文性主线,即单元主题,一条是工具性主线,即语文能力训练的落脚点,两条线穿起来互相融合,就成了一个整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是一段绳子的两条线,螺旋上升。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细读这则单元导语,第一、二句话点明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即人文主题――“走进大自然”,并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d趣,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人文教育隐藏其中。这既是教学内容的主题,又是人文教育的主题。再看第三句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落实这一重点的同时,再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的。这凸显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第四句话可以说是教学资源的拓展,其实也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同时,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把人文性教育推向另一个高潮。

单元导语表述的体例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夯实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老师要充分利用单元导语,把握好这两条主线,和谐地开展教学。

3.建立四种语文意识

细细涵泳每一则单元导语,走进单元导语的深处,倾听单元导语的声响,其间,向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传递了四种语文教学的意识。

(1)训练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抛弃过多的内容讲解,向分析内容说再见,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元导语中这种意识是很明确的。如单元导语中提到的“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讲述的这些故事”等语句指明教师在落实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训练,才能落实。我们指导“理解重点语句,讲述故事”这样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训练。

(2)整合意识

单元导语将人文性主题与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分两条主线编排,并不是将两者分离,而是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求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单元导语中经常提到的“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这些话引导教师在感受文本主题时,整合落实言语训练,在言语训练的同时提升人文内涵。

(3)体验意识

语文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特别强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单元导语中这种体验意识很突出。如单元导语中提示的“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等导语暗示着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这样的体例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有。

(4)拓展意识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单元四五篇课文,一下子落实教学目标,形成语文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单元导语”体现了很强的拓展意识。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导语指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找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来读一读”。这些导语,默默地在指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拓展阅读。

二、涵泳提炼,寻求教学策略

单元导语的表达很优美,语义丰富。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可将镜头聚焦到“单元导语”的教学现状,发现许多教师忽视了单元导语的存在,或轻描淡写地与之擦肩而过,没有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导的作用,成了语文教材中的附庸物。究其因探其源,是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与价值,给学生起到的引导作用。单元导语作为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必须认真研读以把握教学。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单元导语的功能与性质,结合语文的学段特点和学习目标,总结出三种策略。

1.把握整组教材导读教

单元目标清晰又相对集中的单元可以放在整个单元的开头,作为导读课来教,以统领整个单元,理清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单元导语”具有导学功能,旨在指导,贵在巧导。单元导语导出了单元主题,导出了单元重点与语言训练点,导出了情感线索和学习方法,导出了与生活的链接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围绕专题组织教学内容,这样的编排打破了过去课文***成篇的格局,突出了单元主题,加强了单元整合,单元导语是单元教学的“路标”“向导”,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要求。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中,发现语言形式学习的生发点,触发形象思维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地忽视。单元导语浓缩了一组课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语言形式丰富而经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语言。从课文中找出单元导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子,让学生感受语言形式无处不在,然后学以致用。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语:“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这样的单元导语提示着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单元导语简单的表达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方向。

2.剖析目标分层分块教

如果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内的课文分层落实,因此,我们可以把单元导语放在学习了两篇课文后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初识一定的语文知识后,带着单元导语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进行落实。分解语文学习的难度,减缓语文能力提升的坡度。单元导语中涉及朗读、写作不同教学要求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分层分开教学。

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单元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根据这则导语提示,我在学习了《乡下人家》和《牧场之国》之后,教学单元导语。其中用意是分解教学目标,分散教学任务。《乡下人家》和《牧场之国》两课重点落实“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目标,在学古诗前后收集相关的古诗词、文章,为综合性学习做铺垫。

3.为单元习作导学教

如果卧导语中所指引的目标,侧重于写作训练,我们不妨把单元导语放在学了课文之后来进行导读。此时的导语,不仅仅是导,更是一座桥,一座架起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表达的桥。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回味童年。单元导语第二段写道:“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单元导语侧重写作训练,我们在习作前重点教,引导学生用真实的体验进行真实的表达。

单元导语为教师导教,为学生导学,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导的功能。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单元导语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导”的功能。“导语”引进门,“使用”在个人。只有善用、常用、活用单元导语,才能发挥单元导语的最大功能为教学服务,才能实现编者的意***和匠心,使教学更有效,学生最得益。

【参考文献】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4

一、抓住本地特色,有助于阅读理解

(一)借方言释词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多,阅读量也较少。那么,低年级学生怎么理解字词呢?有时候,方言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最佳武器。方言是低年级学生最熟悉的语言,方言的运用也是他们最为得心应手的。因此,针对某些不好用文字描述的字词,用方言来帮助理解,有很显著的效果。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时,“空气很潮湿”中的“潮湿”一词是农村学生在平时普通话交流中不常见的。于是,在教学这一词语时,我见学生一脸茫然,便毫不犹豫地用方言告诉学生这就是什么,学生一听,恍然大悟。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教学故事:一新教师教学一年级语文,教到“跳”这个字时,竟然拉出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学生自然听得一头雾水。其实,“跳”根本不用解释,教师可以边示范边用方言说,学生一看便知,一听便会了。

方言既节省了用长篇大论解释的时间,又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用本土风情读文

我们都知道,与学生生活有所联系的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时,我充分利用了我们闽南沿海的地理优势,让学生在开学前跟爸爸妈妈到海边看看潮起潮落,记住浪潮的最大威力。上《观潮》前,我只是出示课题,学生就已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顺着这个劲头,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说自己看到的浪潮威力最大,能赢过钱塘江大潮?学生带着不服输的态度学起了课文。榕树在闽南地区是很常见的植物,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前,我让学生先寻找生活周围最大的一棵榕树,观察它的一天。学习时,学生好像已经早就洞察先机,对“鸟的天堂”了如指掌,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地方“特产”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财富,善用才是“王道”。

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出真知

语文教学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归本真。语文教学中的“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动因;(2)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3)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

(一)对照现实,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教学许多寓意深刻的或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我们常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往往会因为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而懊恼。要上好这类课文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语境。怎么才能让学生迅速入情入境呢?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照文本中内容,更容易走进文本,也才能走进人物的心灵。

《给予树》中的小女孩金吉娅用仅有的20美元买了洋娃娃圆了那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的梦想。金吉娅带给人们的是“同情、仁爱还有体贴”,金吉娅的举动是令人感动的。但是,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我没有看出他们受到感动了。于是,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自己,想想这样一些情节:体育课后,你和同学都口渴了,同学没带水也没带钱,你是否愿意跟他分享你的水?同学到你家,非常喜欢你那很珍贵的玩具,你是否愿意借他带回家玩几天?你的零花钱是用来买你爱吃的零食的,可是同学急需几毛钱买本子,你是否愿意伸出援手?……学生在脑海里有了真实的想法之后,他们愿意交流的就交流,不愿意的就把想法藏在心里。然后,我再抛出问题:如果你是金吉娅,你愿意像她这么做吗?许多孩子顿时面露难色,我请了其中一个孩子来说明原由:“如果是真实的,当然不愿意花那么多钱给一个不相干的人买礼物。可是如果说不愿意,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学生们听到这儿,都哈哈大笑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了对金吉娅的热烈的讨论。至此,金吉娅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不仅感动了她身边的人,更感动了班内的学生了。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能力特长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就能够更容易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理解文本,走进人物从而务实求真。

(二)重视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想象

人教版少部分文章的创作背景或者表述内容是农村孩子生活中较难接触到的,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就是其中的一课。“草原”离生活在丘陵地区的闽南孩子来说距离太遥远了,要他们准确地描述出草原来是太为难他们了。但是,我并不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草原就硬把“草原”的形象塞给他们,而是让学生根据电视上或***片上看到的相关资料借助想象,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草原形象。虽然他们描述的与现实有些差异,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更愿意看看真实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再出示课件和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的感受就更深刻了。试想,如果我在课开始时,就出示课件,就把优美词句拿出来让学生品读,学生能品出味道来吗?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5

一、巧用插***,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中直观形象的地***、表格、人像和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历史情景与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历史插***的巧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耳、嘴、眼等多种功能,进行积极思维。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边激发他们的兴趣,边作出语言的描述说明,实现“索象于***,索理于书”的良性循环。历史插***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我们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功能,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我利用课本中“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复原***”和“半坡人半穴居房屋”两幅插***,设计了以下问题: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原始聚落的房屋建筑各有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各有什么好处?在对插***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阅读第1课第2页“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的地理***,学生很快弄清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南方和北方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干栏式房屋”和“半穴居房屋”建筑是根据地理环境而设计的,南方天气潮湿,所以设计出“干栏式房屋”;北方天气寒冷,所以设计出“半穴居房屋”,有防潮御寒的功能。最后提问: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房屋的建筑风格,想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问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归纳能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原始聚落的建筑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原始人类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时,我组织学生重点观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精品***片,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从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追求真正美的生活,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对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以***引问,让插***鲜活起来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可见,学习历史要掌握历史空间概念的重要性。历史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字和言语的延续、补充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研读插***,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课本中的文字材料很难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而历史插***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原貌,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出30%。因此,应充分运用历史插***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历史概念、历史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时,我创设了三个情境。情境一: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像我国的“女蜗造人说”;一种是人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请大家观察“从猿到人演化示意***”,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情境二:展示远古人类“北京人复原胸像”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观看“人物头像”和“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插***。情境三: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自学课文。通过三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初步感受历史、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文物插***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又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艺术”时,首先,播放音频《编钟乐团演奏――屈原问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首古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展示《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片,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47页关于“编钟”的插***,并告诉他们刚才演奏的古乐曲乐器是战国的编钟。为了使演奏时的音色优美、旋律和谐动听、表现力更强,人们常常把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钟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编钟。编钟经常被用于宴会、祭祀的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编钟音域宽广浑厚,音色优美丰富,这一史实反映了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音乐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文结合,与文本对话,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材中的插***化抽象为具体,移遥远于眼前,使历史概念直观化。通过对插***的观察、分析,使学生获得整体认识,从而实现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插***有良好的形象记忆,使学生能借助历史插***与所学历史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在记忆中产生“***画”。单纯的文字教学和单纯的插***教学,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单调乏力。因此,教师必须巧用插***提取文字有效信息,同时又要将文字内容给以空间化、时间化和动态化。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6课《西周的分封》“分封诸侯”时,组织学生阅读第27页“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上,小红点代表同姓封国,小圆圈代表异姓封国。重要的封国燕、齐、鲁、卫、晋、宋、楚、吴等都在地***上有标示,并且对这些分封诸侯的身份进行了分类说明。通过对分封示意***的分析,将本课历史史实浓缩于该示意***中,一个***涵盖了一课精髓,一个***解决了一节教学内容。在观察、分析中学生明白了西周为什么要分封,明白了分封诸侯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方法 途径

一、以“观点”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变得较为成熟,性格也变得较为沉稳,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课堂教学只是把现行课本中现有的观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不了共鸣,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欲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非得从琐碎的史实中另辟蹊径不可。其重要途径即是,让史实归属于观点,用观点去统领史实,使学生从“陈迹”中捡拾起对今天有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分析、理解和对比中去感受历史的“研究味”与时代感。唯有如此,才可长久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譬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在讲到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鸦片的危害时,如果历史教师只是传授课本中已有的观点,如“削弱***队的战斗力”、“白银大量外流”等等,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平淡无味,毕竟这一切距离他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在是太远了。但是,如果历史老师能够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的情况,让学生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并让他们对我国***府采取的禁毒措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意见可谓多种多样,譬如:加强边防建设,禁止从边界流入我国;对公众开展禁毒宣传;会给个人、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禁毒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加强对***人员的***;泛滥会使国家衰弱,落后就会挨打等等。这些观点,可谓异彩纷呈,其中合理的见解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有害”这一观点,最终让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也异常地“活”起来,从而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二、给学生评判历史的机会

何谓历史?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道:“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作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历史事实显然是无法改变的。但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对其看法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个体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历史教师应尽量地让学生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与评判历史。而不能单纯地用老师的眼光、编者的眼光看历史,把主体学生的“活”的认识过程掐死。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对左宗棠其人所做的事情作了如下罗列:镇压太平***、创办洋务、收复***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史实谈谈自己对左宗棠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左宗棠。他们既不会因为左宗棠曾经镇压过太平***,就把他的功绩全盘否定;也不会因为左宗棠曾经收复***就把他看成民族英雄而对他加以全盘肯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历史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们也相应地懂得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明显地活跃起来。

三、充分利用课本中设置的活动课,给学生讨论、辩论的空间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每一册都设置有一节活动课,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你怎样评价辛亥***”与下册的“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调查”、《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你如何评价拿破仑”等等。从总体上说,学生们对这些活动课很感兴趣,每次举行这样的活动课,他们都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辩论,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把整节课不断推向高潮。比如,在准备上“你如何评价拿破仑”这节活动课时,我们不妨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常常是老师提供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和课本的知识,谈谈自己的观点,这明显束缚了学生的史学意识。本次活动课,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对拿破仑这个人很感兴趣的特点,将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布置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制成相应的卡片,然后自行组织进行讨论,并作好记录,最后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在课堂上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修正。这样,学生们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自主地探索知识,还学生以自主学习权。在讨论课上,第一小组的发言是: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象拿破仑这样如此长久获得赞誉。他以个人非凡的努力,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叱咤欧洲二十余年。他所建立的荣耀使得法兰西人在欧洲赢得前所未有的尊敬。第二小组的发言是: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人,在国内打,到国外打……。第三小组的发言是:拿破仑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野心家,他迫不及待地要当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第四小组的发言是: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与幻想,凭借勤奋与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得到了……。整节课中,学生个个投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结果课堂气氛甚为活跃,真可谓高潮迭起,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整个活动课的预期教学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他们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就会多方查找资料,并依据教材和资料中的事例、数据竞相发言。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异常活跃,知识信息交流密集,双方唇***舌剑,妙语连珠,思想交锋激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在和谐而激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闪光的火花。因此,充分利用课本中设置的活动课,给予学生讨论、辩论的空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与利用网络的能力,从而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几经摸索,尝试运用了上述几种激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与途径。事实证明,此几种方法还是能够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恰当运用,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7

一、抓住导读提示,把握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谈谈“有什么感受”;3.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相对***却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读提示: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从中找到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读导读提示,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必能更好地去开展自主阅读实践。

又如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通过朗读提炼导读提示,学生能够明确这样的学习目标: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2.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有了目标的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会更浓厚。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关注导读提示,渐渐地,学生将会养成习惯,***面对略读课文时,也知道如何明确学习任务,授之以“渔”岂不乐哉!

二、抓住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

自主阅读课文的课堂结构要简单,即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文前的导读提示,确定教学板块。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我们首先认真阅读了导读提示:恐龙在进化中飞向蓝天,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下面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生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就。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和大家讨论、交流。然后通过对导读提示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板块:1.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句;2.紧扣中心句,质疑,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3.带着问题,放手让学生实践,自读自得;4.交流汇报,重点点拨;5.读写结合,拓展延伸。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这样的板块去教学这篇课文,学生在课堂边读边画边想,由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并且只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点:了解植物种子的变化和用途,学生汇报得很精彩,教师点拨得也很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导读提示,选择教学方法

抓住导读提示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为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崔峦曾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程序:一读,读准读通,目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崔峦的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考虑的,同样也可以导读提示中获得。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数年来,笔者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咽下了失败的苦果。下面,笔者就与大家共享几点自己的具体做法,望诸位批评指正。

一、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就会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悄然提升学习效率。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他们的精神与斗志,升华整节课的课堂质量与效果。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无论是设置悬念、温故知新,还是渲染情境、铺垫情感,我都会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整个语文课堂绚丽多姿,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谐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教学八年级下册苏轼词《水调歌头》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王菲演唱同名歌曲的视频,她空灵、飘缈的嗓音让学生在课堂上如痴如醉,还有不少学生模仿着哼了起来。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王菲的演唱是否成功地流露了苏轼的心声,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深入理解了词人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再到乐观旷达的情怀,奠定了良好的课堂基础。

案例二:教学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时,由于学生对陕北的这种民间舞蹈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画面,播放了安塞腰鼓的几则视频,其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给学生带去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于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他们结合课文内容滔滔不绝,兴致盎然,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突破课堂学习瓶颈

自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一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改革狂潮后,其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在笔者看来,多媒体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衡量多媒体的运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它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是否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文、声、像并茂,可以把教材中很多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案例三: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参观过故宫,兼以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语言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脉络,自然在突破“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课堂重难点的时候遭遇瓶颈。于是,我从网络中精心查找了一幅故宫全景***,并稍加修饰,连同文章的层次结构***,一并用多媒体展示了出来,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两幅***如下:

三、评价环节,运用多媒体拓展语文学习外延

所谓教学评价,即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脱离了传统意义层面的甄别、选拔功能,更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笔者不断摸索、实践,逐渐构建了以赏识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渗透,不仅优化了评价效果,还有效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树立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案例四:教学初三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从“看看我们的土地”“讲讲土地的故事”“谈谈土地的文化”几个层面进行专题整理,并将整理结果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评价环节,我采取了将学生作品上传到网络论坛,供网民评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比于教师的一家之言,网民的点赞与肯定无疑更具有激励性,他们对于学生作品的看法也更加多元,还给他们指出了很多建议,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初中生的语文外延。

总之,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多媒体因其自身的生动性、交互性对于升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一双腾飞的双翼。

参考文献: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9

那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下的一门全新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单元复习课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复习为例,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将几点复习做法流露笔端,期望能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与社会教材与历史单科教材最大的不同是,从以往的通史编写体例变为现在的文明史主题下的中外混编体例,各个单元以主题呈现,突出的是历史阶段性特征,知识点多,且跨越的时空很大。因此,单元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单元之间的有机整合,课内知识组织与主题的实现等,就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复习智慧。

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决定所学知识与应试内容建立正确联系的速度,即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速度。给学生孤立、零散的知识与给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给学生一般知识与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其复习效果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搞好单元复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必须根据复习目标,抓住历史知识的主题,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知识优化整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单单是零散的历史知识,而是历史的过程、历史的规律,掌握的就是历史学科知识网络。我把这种复习法称之为“网式复习法”,具体做法是:

1.抓好目录标题,理清内在联系

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复习时要注意发挥教材目录和课文小标题的作用,探求章节、单元之间的联系,发掘隐性知识,形成某一历史阶段的整体知识体系。首先是引导学生抓住单元目录,回忆本课中有哪些子目,知道教材是通过哪些知识点来论述主题的。只有当难以回忆起书本知识时去翻阅教材,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其次要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形成知识网络。包括段落之间的联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每一课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等。

例如,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的内涵,知道“32业文明浪潮”的内容和时空概念,理解“席卷全球”的原因、影响。然后分析每一课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主要叙述了工业***、第二次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这是工业文明的基石和主线;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第三课“汇人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分别是工业***带来的世界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课和后三课之间又是总分和因果关系。最后再把每课中的子目录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使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前先掌握单元目录,就会有高屋建瓴的感觉,课上得大气,复习效果也较好。

2.精读单元导语,找准复习切点

“单元导语”,可视为单元复习的“眼”,一般包括某一时期的历史基本线索、历史特点、主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或地位与作用等,提纲挈领又言简意赅,概括性、综合性、逻辑性很强。所以阅读“单元导语”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阔学习本单元的视野,从宏观上把握单元的线索。便于我们既能清晰地触摸中外同一时期***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动,领悟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共性,又能对中外同一时期***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不同特征和最终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第六单元导语:“18、19世纪,工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奠定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寻求***的旗帜和指南。随着工业文明从西欧向全球扩散,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在此期间,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欺凌,在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过程中,面临着救亡***存和民族振兴的双重任务。”

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上述导语内容,指导学生归纳要点,找出关键词句,如“工业***”、“根本性的改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华民族汇人工业文明大潮”。然后以关键词为切人点,理清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梳理出第六单元的复习思路是:“一条主线、十大巨变”。“一条主线”是指两次工业***,“十大巨变”是指两次工业***带来的十大影响。

3.善用复习表格,形成知识网络

画表格、填表格,是初中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繁杂的内容简洁化,使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实现简化复习程序,优化复习效果的目的。经过上述分析归纳,让学生按照“一条主线、十大巨变”的思路,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如下表格,这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的达成。

二、落实主干知识,全面夯实基础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篇10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

观:看,察看,视觉;察,观察,仔细看。观察,是指细察看事物的现象、动向,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人观察主要用到人的感官,包括眼、耳、心、口、手、脚、鼻等;会分辨各种感官作用,如眼睛是视觉器官,看到的外貌样子、行动、神态、景物、数目形态等是人的反应,而手、口、鼻等其他器官作用各不相同。

1.在阅读中学习用眼睛看

用眼睛看,是人观察周围世界最重要的方法。所有的文章基本离不开这一种感官感知的描述,哪怕是知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也离不开。指导学生阅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用眼睛看事物的。

(1)看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

人教版四下课文《全神贯注》一课中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话重点描述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指导学生读文章,要明白作者用眼睛先后看到了罗丹的脚步、嘴巴、眼睛、手等变化。为什么只写看到了罗丹的这么变化呀?原来,作者并没有把看到的全写出来,只写看到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突出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合课文重点表达的“全神贯注”这个主题。

再如人教版四下课文《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的描写: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这一段话写的是用眼睛看到的“戴、锁”的动作,和“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神态,这个让人夺目的动作神态,传神地描述了普罗米修斯这位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英雄所遭受的痛苦折磨,把人物写活了。

(2)看景物的动作、变化等

人教版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描写: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段话写爬山虎脚是怎样爬上墙的。要指导学生明白,文字中可看出作者用眼睛仔细观察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看到“触、变、巴、拉、贴”等变化。用了这些动作细致描写了爬山虎怎样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形。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读者就好像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让人印象深刻。

2.在阅读中学习用耳朵听

声音是文章描写离不开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语言、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物语言是人物在活动中说的话。语言既指别人的话,也指自己说的话。要把人物写活,离不开记叙的语言。如人教版四上课文《去年的树》一课中的描写: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片段是树和鸟说的话,指导学生阅读这段对话描写,让他们明白这对话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这份不舍的依恋和深情。

再如这篇课文中多次出现鸟儿的语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些是鸟儿一次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朋友的语言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语言,要明白鸟儿三次说话,都是鸟在寻找树,询问不同的对象,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越来越焦急,深情地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自己信守诺言的诚心。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习作时要思考人物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在记叙时要把人物的语言认真地记下来。

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还可以把各种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有关的声音描写出来。如四下课文《麦哨》一课中的声音描写:

文章的开头: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文章的结尾: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对麦哨声音进行了反复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要引导发现声音首尾呼应、意蕴悠长的妙处,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3.在阅读中学习用心去想

“想到的”是指人物的心里想法――思维和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想像等。人的思想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在阅读中,要学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

(1)看景物时的心里想法

四上课文《观潮》一课中的描写: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是潮来时的写景描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句有声有色的比喻联想描写,是作者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后产生的想法,使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钱江大潮的壮观。景物描写中夹杂着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2)揣摩人物内心的思考

四下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描写: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一大段话主要描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所说话的质疑时的心里想法。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后一句是分析推理的结论。通过“如果……那么……就……”“但是,如果……就……”“这样……”一连串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得整段话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写人物内心想法,体会伽利略科学严谨的品质。描写人物时,写人物有关的内心想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质。尤其是刻画重点人物时,把人物的思想活动着力描述,文章会更生动具体形象,能有效避免干巴巴的嚼蜡味道。

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把“新奇的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写清楚”,需要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1.写人、写物要抓住主要的特点

身边的人,是常见的习作对象。但学生往往却写不好。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的课文,领悟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的写法。

如人教版四下课文《尊严》一课的描写: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这几段话是课文的重心所在,描写了哈默要求杰克逊大叔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全文紧紧抓住哈默有“尊严”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自尊自爱的与众不同的人物。“石油大王哈默”这个人物肯定有很多特点,但课文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是紧扣“富有人格尊严”的这个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写景物也是这样,如人教版四上课文《火烧云》一课中的描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作者亲眼目睹的火烧云颜色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要明白作者紧紧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奇异的这一特征,用富有特色的简练明快的词句进行表达:用“红彤彤、金灿灿”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美景;用比喻式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这是最具学习意义的。

2.写印象最深的要有重点

印象最深的,必定是这个情景非常突出,让人难以忘怀。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为了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又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来描写。在这三个方面中又重点突出了第三方面――白鹅得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地吃饭来表现。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读来让人对白鹅高傲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组织学习这篇课文时,突出重点的表达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领悟的。

再如课文《观潮》,重点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潮水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潮水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匹战马齐头并进”……语言形象优美,富有感染力,表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大潮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像这样的课文在四年级的教科书中还有很多。

3.写清内容要抓顺序

习作有材料,如何把内容介绍清楚、有条理呢?这需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掌握写作的顺序。顺序,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对习作来说,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常见的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远近顺序等等。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课文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先是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接着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最后描写五彩缤纷的野花。课文的三个重点段的第一句分别是: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10篇

学习

祝福老师的句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老师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高情商祝福老师的句子,祝福老师的生日句子。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谆谆教导,无私奉献必将成为我们不竭的学习动力!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教师节快乐!4、信息老师:您是知识的超链接,是

学习

愚人节整人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愚人节整人10篇,内容包括100个愚人节整人方案,愚人节整人简短句子。4.小明上课时总是睡觉,老师批评他:你可不可以不要睡觉!?小明回答:不行,因为我是特困生。5.一滴水在海洋中渺小,在沙漠中伟大;丹顶鹤在鹤群中渺小,在鸡群中伟大;

学习

最简单感谢老师的话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简单感谢老师的话语10篇,内容包括家长对退休老师感谢的话语,高考完家长感谢老师的话语。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奇;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羔羊尚知跪***之恩,乌鸦还有反哺之义,作为有灵性的我们,更应该常怀一颗感恩

学习

中考作文技巧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作文技巧10篇,内容包括中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中考作文技巧及方法。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

学习

致三级跳运动员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致三级跳运动员10篇,内容包括致三级跳运动员加油稿100篇,致三级跳运动员加油稿。都洒在这几十米的跑道上加足油吧把所有的汗水都融在这十几米的坑道中吧广播稿范文二:向前冲吧把所有的希望都洒在这几十米的跑道上加足油吧把

学习

石油测井技术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测井技术论文,内容包括测井技术论文,石油测井技术论文。1GIS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GIS技术在石油勘探中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另一个是石油勘探成果的可视化。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形

学习

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暑假社会实践自我总结,小学暑假社会实践心得怎样写。7月21号,是打扫卫生和家访,宣传我们支教队和告知开课时间!7月22号是学生报名时间,我们招收了差不多200名学生,开设年级包括小学三年级到高

学习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22春季,2022春季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30-06德国是世界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也是欧盟国家中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学习

我的内心独白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内心独白10篇,内容包括文章里的内心独白摘抄,内心独白随笔。喜欢艺术喜欢画画,例如,素描,色彩,人物,静物,风景,山水,速写,国画,水粉画,油画,室内装饰画,***形创意,电烙木板画。喜欢唱歌,听流行歌曲,跳街舞,看综艺节目,电...

学习

父爱如山的短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父爱如山的短句10篇,内容包括父爱如山的文案短句干净,父爱如山百天照文案短句。2.有时爱是深埋,默默关怀超越一切表白;有时爱是期待,深深支持饱含所有信赖;有时爱是责怪,谆谆教诲育我早日成才;有时爱是忍耐,真真情意永远不被打

学习

三年级作文开学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作文开学了10篇,内容包括开学小学三年级作文10篇,动物学校开学了三年级作文。课堂上,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勉强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需要老师点拨,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离不开老

学习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古诗100首,夏天景色的古诗。——杨万里《小池》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

学习

能看到让你流水的小说10篇

阅读(24)

过了几干年,大海发出了求救声,他说“小水滴啊,请你回来吧!我不想变的海枯石烂啊!我再也不骄傲了。”小水滴听了大海的话,又呼朋唤友涌入大海,大海紧紧的拥抱小水滴。宇航小学五(二)班:黄宇星

学习

驻村干部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驻村干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驻村干部帮扶半年工作总结,关心关爱驻村干部的工作总结。一.加强学习,提升农村工作能力为了尽快熟悉胜任驻村常务书记工作,我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学习了《中国******章》

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10篇,内容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朗诵,课文8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风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里,不能在家中过年,而是出远门卖火柴。你抵住饥饿,你抵住寒冷,可谁在意呢?是你用一根火柴,烧润了全世界人的眼

学习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翻译,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仁爱版。SectionA1a迈克尔:康康,你好。康康:迈克尔,你好。你要去打篮球吗?我看见你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打篮球。迈克尔:是呀。你知道,周日我

学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课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免费课件。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四能”目标的要求,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

学习

西门豹课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西门豹课文10篇,内容包括西门豹课文,西门豹课文简介。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记一次游戏作文。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18题;共77分)1.(8分

学习

陋室铭课文朗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陋室铭课文朗读10篇,内容包括陋室铭课文朗读,陋室铭原文朗读中华经典。这是我为《陋室铭》精心设计的新课谈话导入,并在导入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古筝之音,在大屏幕上适时出现前面提到的两副对联和《陋室铭》全文(均由我用毛笔

学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总汇,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结语。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阳光灿烂的(灿烂的阳光)蓝天高远的(高远的蓝天)假山青青的(青青的假山)草坪绿绿的(绿绿的草坪)小路弯弯的(弯弯的小路)小草

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计划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详细计划,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