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朗诵10篇

师说朗诵篇1

说到北京北海五龙亭朗诵乐缘,要先从刘燮昌老师说起,刘老师走下七尺讲台,爬山、结伴郊游、上网、做易拉罐画,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2004年春天,刘老师在北海公园看到一群朗诵爱好者聚会,大家热情很高,便也忍不住高声朗诵自己的诗作――《颂七尺讲台》,博得阵阵喝彩。

事隔月余,刘老师仍旧在结伴爬山、郊游,制作易拉罐手工画的忙碌中,很多天没去北海公园散步。一次,他背着大包小包,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感觉有个人总是盯着自己,此人身材高大、强健。随着车上乘客渐少,他换了位置。可是那个“高人”似乎还是盯着他目不转睛,微笑的表情很令他疑惑。刘老师想,我包里只有几个空易拉罐和一瓶水,你老盯着啥?

刘老师到了家门口下车,还没站稳,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别走,我盯你半天了。”刘老师一回头,看是车上那位“高人”,心想,我脸上又没有蜜,你老盯(叮)着啥?怪吓人的!不想,那人握住刘老师的手,欣喜地喊:“高人!可找到您了,缘分啊!”刘老师愣住了,心想:你高我一头,我得仰视你,怎么我成了高人?

原来身材高大的老王是北海公园朗诵爱好者之一,那天刘老师朗诵一诗,匆匆离去,众多朗诵爱好者赞叹不已,老王痴迷朗诵,一直期待再次与朗诵“高人”相见,谁知事后再也寻遇不到,没想到今天在公交车上偶遇,老王很兴奋,竟然一路“追星”而来,跟随了刘老师一路。

热情豪爽的刘老师得知此情,十分感动,邀请老王到家,老哥儿俩聊兴更浓、相见恨晚。此后,北海朗诵者中多了一位“高人”刘老师。说起这老王真是做了件好事,刘老师的加入,给北海公园“朗诵乐缘”朗诵群,增加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朗诵好友,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老师加入朗诵乐缘之后,对大家热情指导,毫不保留,深得趣友热爱。他热情邀请老同学臧丽莉也加入朗诵队伍。高人有高人的玩法,由刘老师、臧老师带领,趣友一起出资,编辑制作内刊朗诵集,朗诵乐缘的成员越来越多了,趣友都说:“在这儿,玩得开心,因为有人带着玩儿!”

在五龙亭,还长期活跃着一群“听朗诵爱好者”,年龄、知识层次不等,但无疑都是热爱诗文、热爱朗诵的人,他们被乐缘的气氛所吸引,分享着大家的乐趣。刘老师知道,从听朗诵到开口展示,是一个心理上战胜自我的过程,需要温暖和鼓励。

爱好者老张听朗诵越听越入迷,经常在那出神,琢磨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当众朗诵,博得掌声多好啊。正当发呆之际,一只手拉住了他,抬头一看,正是大家都称会长的刘燮昌老师,刘老师递过话筒说:“您也来一首吧,大家一起玩,多好。”张先生又惊又喜,未曾开口脸色微红,终于在刘老师鼓励下,拿起话筒,一首短诗抒情,脸烫心跳自是难免,但是内心的激动,真可以算激情新体验,妙不可言。刘老师带头鼓掌,趣友们纷纷鼓励,臧老师还为他选诗一首,老张被这种温暖感动,成为朗诵乐缘的铁杆儿趣友。

北京电视台生活家栏目、北京广播电台、社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刘老师展示朗诵才艺、诗文会友的事迹,他带着大家玩得更起劲了。他把朗诵乐缘的活动、聚会照片发到老年论坛,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应老教协、北京各中小学教师节联欢、社区、民营学校、关爱中心邀请,他带着五龙亭的乐缘趣友们频频参加朗诵活动……

很多爱好者来到五龙亭,追寻、参与朗诵乐缘的活动,他们来自北京各区,来自天津、河北……朗诵爱好者邵今春自幼性格内向,而今成为北海五龙亭活跃的趣友,自2007年起,他上电视、参加朗诵大赛,成为央视朗诵活动嘉宾,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今,开朗豪爽的他说:“朗诵让我在50岁之后找回了青春,有如重生。”

五龙亭朗诵乐缘“后勤部长”王丽娅,几年如一日负责搬运音响设备,汇集趣友信息,每逢季节变换,大家总是能收到她发来的短信:“亲爱的朋友,天气转凉,愿我的朋友身体健康……”、“各位老师,今天气温较低,来五龙亭请多穿衣服……”

北海公园树木苍翠,五龙亭燕子翩跹,清荷满塘,风光旖旎,每周末在朗诵乐缘两个多小时的活动,趣友们总是意犹未尽,而很多时候,刘老师总是坐在一边静听,他是为了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别人。

朗诵乐缘趣友聚会时,大家纷纷拿出从家里做好的美食,为聚会助兴。刘老师说:只要心中有梦,人人都可以是朗诵家。朗诵乐缘,热爱朗诵的有缘人一起来吧。

温馨提示:热爱朗诵,享受“思维体操”

近年来,朗诵作为一种健康活动,风靡各国。日本名古屋的“中风患者朗诵队”举世无双,很多70岁上下的老年人,在那里通过朗诵重获了自信和自尊。许多人对朗诵如此情有独钟,因其的确有益身心。健康专家认为:

朗诵有增强肺功能之效;

朗诵使人陶醉在美文意境中,可起到健心又健身之效,因此还是一种“思维体操”,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特别有助于减轻老人“黄昏思想”的精神压力;

师说朗诵篇2

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青年报社、读者出版集团、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陈铎艺术创作室等单位组成,中国现代朗诵艺术家曹灿、殷之光、陈铎、方明、虹云、瞿弦和、濮存昕共同创办的“朗诵会”微信公众平台启动上线仪式在马奈草地举行。

具体负责“朗诵会”运营的北京陈铎艺术创作室陈雷介绍说:“这是一个中国朗诵艺术互联网传播平台。‘朗诵会’既承担着维护传统文学的重担,也面临着时代创新的挑战。除了7位发起人,田华、林中华、雅坤、石维坚、张筠英、唐国强、宋春丽、朱琳、薛飞、董浩、冯福生、杜宁林、温玉娟、于丹、许戈辉、刘纪宏、任志宏、徐涛、李立宏、杨柳、臧金生、周宇、王梁、凯丽、张秋歌、孙悦斌、赵普、王凯、刘欣等50余位朗诵、表演、主持、播音、文化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名家也将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中。”

因为“公益”,因为“朗诵”,更因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责任,轻易不露面、绝迹于商演、拥有海量粉丝的老中青三代大腕齐聚一堂。乔榛老师拄着手杖从上海风尘仆仆赶来,无论是上台表演还是下场休息,陈雷都跑步上前,小心搀扶;方明的老伴当天正逢生日,但晚上九点半离开会场、上车前,大家才知道,后座上的蛋糕已经等待了五六个小时,因为这是难得的朗诵界的大聚会,她不想影响大家,儿子刚从央视体育频道下节目就急忙赶来,一家人在“朗诵会”的背板前照了一张又一张,难得的盛会,难得的全家福,“我们一家人一年都难得照一张合影,借着今天这个‘大全家福’,我们也来个‘小全家福’。”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大师、前辈在座,中生代朗诵大家任志宏、李立宏、薛飞等人认真准备、争着上台,因“舌尖上的中国”而火爆一时的李立宏,紧张得忘了词儿,任志宏朗诵的《哈姆雷特》经典台词,令行动不便的乔榛老师起身为他喝彩,说孙道临老师当年就是这么配的,宋春丽说嗓子不好,要求全场“肃静”,听她朗诵诗词《答李淑一》,激情处仿佛“银瓶乍破水浆进”,颇有些技惊四座……

“朗诵会”创办人曹灿、殷之光、陈铎、方明、虹云更是拿出绝活,尽显大师风范。作为发起人,年逾古稀的陈铎老师主持、串场、表演,忙前忙后,拿出了自己当年在央视“七十二行一肩挑”的劲头。活动结束后,陈铎与每一位义务加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者挥手、合影,道一声辛苦……

陈雷介绍说:“‘朗诵会’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打造领域内专业指导性互动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帮助朗诵艺术家创新作品与表演形式,向社会大众提供朗诵艺术精品,架起朗诵艺术家与朗诵爱好者互动的桥梁,从而推动朗诵艺术更高层次的发展。听众可以通过关注‘朗诵会’微信平台,每周一次感受朗诵名家对作品的倾情诠释,定期欣赏并有机会参与到各类线下主题朗诵会中。”

师说朗诵篇3

关键词:朗诵;悲剧;误区

中***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朗诵是一门群众基础广泛的有声语言艺术,爱好者众多。朗诵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彰显汉语独特的语音美,使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神韵展现出来,兼具艺术欣赏和教育启迪价值。当今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较多,也使更多学子进入朗诵艺术的大门。尤其近十几年来以弘扬朗诵艺术,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为宗旨的“齐越朗诵艺术节暨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和各界朗诵爱好者注目的盛会,从1996年至今,成功举办了13届,先后有60余所院校先后参加了比赛。最初的“齐越朗诵艺术节”参赛选手仅有传媒大学的学生,从2004年第七届开始,发展成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朗诵艺术大赛,至今共举办七届,较能体现全国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虽是佳作云集,但笔者认为作品内容不够丰富,朗诵会整体基调以深情感人型为主,悲剧类型较多。我们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朗诵素材丰富,从题材上讲,有诗歌、散文、寓言、小说、戏剧等。从内容来看或讴歌英雄;或歌颂生活、爱情,或赞颂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或以悲剧事件、人物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朗诵内容本应丰富多彩,但回顾进入决赛的作品,虽有被大家熟知的经典作品和学生的自创作品,但悲剧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有些作品不是死亡的悲剧也是感人肺腑或令人惋惜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暨第七届齐越朗诵节中10个决赛作品中有6个是悲剧内容。接下来的第八届18个决赛作品中有4个悲剧内容,第九届中有6个悲剧作品,第十届22个作品中有9个悲剧内容。第十一届22个作品中有6个人悲剧作品,第十二届有5个、第十三届24个作品有7个悲剧作品。这些作品中有遇难矿工给父母的信;有对战争、对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以及灾难、地震发生时的生离死别。通常是台下鸦雀无声,屏住呼吸,湿润了眼眶,是故事感动了观众,还是朗诵者娴熟的表达技巧,或二者都有,其实也无法截然分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感动观众也许正是选手的期待,但这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选择好的作品是成功的开始,但是什么是好的,对选手来说,适合自己的音域特征,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观众来说,有正面意义,又具启迪价值。很多作品都符合要求,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悲剧类型呢。课下曾问学生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赛。很多学生认为“悲剧作品更能打动人,悲剧作品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好像更好拿分”。虽不是全无道理,但这其中有自身的局限和认识的误区。

相比其它说唱艺术,朗诵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在业余朗诵爱好者网络上传的朗诵作品当中,也有很多选择悲剧题材,或是略带忧伤。经典作品《致橡树》是一个爱情宣言,歌颂伟大高尚的爱情,很多朗诵者都以幽怨,略带哀愁的腔调朗诵,似乎这样表达才更有状态,更深情,或是借朗诵宣泄心中的不快。这不是偶然,也不在少数。“自古悲愤出诗人”,难道轻松快乐会显浅薄,朗诵就一定要悲壮,波澜壮阔,气势如虹才有价值吗?悲剧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哪一种原因就能够对之作出全面的说明。① 探析朗诵的“悲剧情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朗诵艺术的表达技巧和用声状态来讲,一些学生喜欢选择悲剧稿件,有艺术表达技巧的考虑。一般此类稿件基调较低沉,有利于学生气息下沉,易产生较扎实的气息,同时音高相对较低,可产生相对丰富的胸腔共鸣,使声音更具磁性、更厚实。这也是一些学生追求的音色。而轻松欢快的稿件和基调相对高亢的稿件,对于技巧尚不够纯熟的学生来说,既需要高亢,又要求喉部放松自如放松的表达,对气息控制的要求达不到,用声高可能会飘,也许会下意识紧喉,会用声紧。或者气息力量不够,自如的控制是很需要功力的,还需要有层次的变化就更难达到了。在悲剧作品的朗诵高潮,朗诵者往往声泪俱下,眼泪和带着哭腔的表达似乎是最佳的辅助手段,令人动容。通过作品本身的大幅度的情感变化,带动我们的语言变化和创作激情,虽然符合以情带声的要求,但是激情澎湃并不难做到,细腻感人才更显水平。相比之下,情节起伏变化不大的作品,需要层次分明,变化细致丰富,更难把握,若能表现得当,更需功力。这也许是选手考虑的一个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习惯于繁华纷扰中匆匆来去,在幸福中习以为常,平淡的生活似乎缺少感动,在悲剧作品的震撼中思考现实生活,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对比现实生活,用震撼摆脱麻木;借艺术宣泄内心深处的期盼。无论是朗诵艺术还是影视作品,悲剧作品的欣赏心理会有相同之处,悲剧作品带给大家的不仅是震撼还有较长久的记忆,似乎远比回味一个久远的快乐更容易。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很多人知道是一场哭戏,但创下了收视高峰,对一个已经没有情节悬念的影片,大家花钱畅快淋漓地哭一把,似乎合情合理,放下一切俗世纷扰,金钱、职务都是浮云,油然而生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普通完整生活的珍惜。此刻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悲剧作品的力量。幸福时刻我们会尽情享受,缺少反思,似乎在苦难中才会对生活深入思考,所以幸福时光总会那样不留痕迹,而苦难则刻骨铭心,也会引领选手沉静思考,在创作中信手拈来。而朗诵者不仅是一部作品的看客,首先要经历作品情感的洗礼,在作品的体会发掘中,通过声音形象的塑造,也成为共同的艺术创作者,远比仅为看客的体会更深,获得的感动更多。选手喜欢有着强烈的对比反差的作品,也体现了我们对危难时刻体现的真善美的憧憬和对波澜壮阔情感的期待。

既然是大学生朗诵大赛就会有大学生的特点和局限。朗诵艺术同其它说唱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创作规律,不能停留在作品表层,只用技巧把文字有声化远远不够,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要入木三分、理解透彻和获得近乎真切地体验,才能尊崇内心的感召与引领,以情带声,成竹在胸,一气呵成。因此以生活积淀和文学素养为基础的理解稿件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朗诵决赛的多是大三、大二的学生虽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19、20岁的年龄还是稍显稚嫩,阅历尚浅也会造成的审美的局限,再加上竞赛的追求使学生倾向于选择易于把握的作品,而悲剧作品情绪鲜明,易于表现,所以获得优先考虑。综合分析多个悲剧色彩的朗诵作品,作品虽有差异,在朗诵中也有细致刻画,但选手整体状态相近,由于作品基调较单一显得选手缺少个性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朗诵作品《青衣》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对朗诵者的分寸把握要求很高,模仿朗诵者众多,作品简短精炼,区区几分钟讲述了主人公的一生,表达了主人公对青衣的挚爱,波澜起伏。基调太沉、用情太重则显太悲,太清淡又表现不出主人公对青衣的深情,分寸的拿捏十分见功力。曾问《名家名篇朗诵会》②中朗诵《青衣》的查谦老师,她说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通读了不下10遍。而学生欠缺的正这些,静下心细细地品读和对作品执着地挖掘,否则就很难有细致精准的语言分寸,也会缺少深度表现。成功的朗诵者需要具备过硬的艺术展示能力,更需要对作品由衷的喜爱和深刻理解,才能激发创作的动力。

误区一:选手希望作品带来的情感震撼会影响评委们的艺术技巧判断,为作品加分。评委们都是业界大师“火眼金睛”,无论作品多么令人感动,他们看重的还是选手是否真正理解作品,能否充分展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处理是否恰当、到位。朗诵大赛受篇幅时间所限,只能节选片段,作品语言较精练,概括性较强,艺术表现相对手段较少,只有声语言和配乐。这些都使评委更关注选手的语言表现力。选首届朗诵大赛的最高奖“齐越奖”就颁发给了自创作品《天上草原》的朗诵者,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和赞美,气韵生动、发自肺腑,随着他的朗诵,犹如看到草胜景,对故乡的情谊感同身受,引人入胜,大奖名至实归。大赛中诗词、诗歌类作品较少,只有第十一届大赛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第十二届中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两部,但是两个作品都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更说明了,“感人”不是法宝,过硬的基本功才是硬道理。

误区二:也许是对朗诵艺术的认识有所偏颇,使选手争相歌颂悲剧时刻所激发的壮美的人性光辉。朗诵不能只是感动,还需要赞美、热爱等等美好的情绪。朗诵既是高雅的艺术也是通俗的艺术,既可以阳春白雪、诗词歌赋,也可以柴米油盐、酸甜苦辣。它是一门可以表达各种情绪的艺术,所以喜悦情绪与朗诵艺术也不矛盾。《名家名篇朗诵会》中丰盛的语言盛宴,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也不乏启迪。《唐宋诗词朗诵会》中大师与经典结合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依然回味无穷。朗诵是贴近生活的艺术,平凡与伟大、高贵与卑微都可以包容,需要我们敞开心扉、开阔视野才能呈现更加多姿多彩的朗诵艺术。

误区三:强烈的对比和高声的呼喊不是情感浓烈的唯一表现。多些简单与从容,少些匠气应是我们的艺术追求,“有些艺术形式,尤其是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形式,其结构乍一看相当简单,但仔细揣摸,却深不见底,这样的艺术不叫‘简单’,而叫做有‘深度’。”③在第十届朗诵节前举行的《名家名篇朗诵会》大师云集、星光灿烂,陈铎和虹云老师朗诵的《话说长江》看似朴素的表达,娓娓道来,依然让人感受到人长江的气势和壮阔。朴素不是平淡;没有匠气,是靠长期修炼而得,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处理得细腻恰当。陈亮老师朗诵的《大树和我们的生活》④似乎起伏变化不大,字正腔圆,让人舒服熨贴,和着朗诵者的节奏,令人豁然开朗。濮存昕老师的《将进酒》潇洒自如。李惠敏老师朗诵的《哈里波特》节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还有那些无可挑剔的大师作品,即使没有震撼、也能很轻松把你引入朗诵艺术殿堂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曲尽其妙,鬼斧神工。

不作为朗诵作品不是对作品的否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真正有价值、有兴趣的作品,才有意义,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放远视野,拓宽审美能力,提高艺术表达技巧,夯实语言功底,驾驭更多作品。但是比赛会有比赛的局限,对选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成绩比艺术展示更重要,悲剧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朗诵者虽深受感动但并不真心喜欢,而是为比赛而作。虽说“参赛为了交流学习”,赛场的锤炼也的确促进专业的成长,但获奖是更重要的追求。太有目的的艺术会显做作,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对艺术本身的向往和敬畏,才能真正领会朗诵艺术的真谛。

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②2004年首届大学生朗诵大赛之《名家名篇朗诵会》。

师说朗诵篇4

陈雨昂担任主持人,在大家热情期待下,她宣布:“五(4)班清明诗歌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程诺同学为大家朗诵《荷塘月色》!”

程诺同学手揣诗稿,大步走上去,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说完就朗诵起来,她朗诵的很动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也来到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欣赏着荷香月色。

“天马行空”组合朗诵的是《最后一分钟》。他们用宏亮的声音朗诵这首诗,听着听着,我眼前似乎浮现出香港回归祖国时,全国人民欢呼的场景;仿佛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由贾媛媛和刘锦圆朗诵《我的家乡》。我心想:她们能朗诵好吗?

没想到,平时不声不响、文静斯文的两个小女孩,朗诵起来竟是那么动听。她们用优美的语调突出了泾县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物产丰富。

我们儿童诗歌会结束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拍着手掌要求孙老师和王老师也来朗诵一首。老师们推辞不过,只好朗诵。

孙老师朗诵的是《乡愁》。孙老师用低沉的声音读着,特别是读到“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王老师朗诵的是《海燕》。想不到平时普通话讲的不怎么标准的王老师竟然朗诵地很有情感,让我们也感受到暴风雨就要来临。

师说朗诵篇5

关键词: 诵读 语文教学 地位 分类

在传统教法中,诵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师们如将诵读加以继承和发展,必然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感知、理解、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语文教学时时离不开诵读。讲课文时需要它,讲练习时需要它,甚至语文课外活动中也有它的身影。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文言文教学改革时说:“老师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可见钱梦龙老师十分赞成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诵读,也肯定了诵读在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文言文教学是如此,现代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诵读用得好,能带动用好其他教法,如讲、问、议等。诵读好比语文教学的翅膀,有了坚硬的翅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遨游于语文的天空。假如翅膀断了,无论你的飞行技巧有多好,都飞不起来。

诵读虽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却遭到许多师生的冷遇。教师不愿开口读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的学生说:“我们语文老师从来不读课文。”教师不读,受其影响,故而学生也金口难开,或者开了口,也像和尚念经一般,旁人只知道他嘴巴动了,至于他有多少收获就不得而知了。许多学生讲:“我早自习从来没有有感情地朗读,我怕别的同学笑我。”可见诵读遭受师生冷遇在当前语文学习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此积习之恶劣让人心惊。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师生均不能正确、公正地对待诵读。传统诵读确有其弊端,“私塾的教法着重记诵,凡教师所授均能成诵,不问其意义”。受传统诵读的影响,不少师生错误地将诵读与“死记”、“死学”等同起来,以诵读为耻,而忽略其可取之处。二是许多教师因年龄、性格、爱好等原因,朗读能力欠佳,其中极少数教师连普通话也说不好。不少教师不会讲课会自感惭愧,而不会朗读却心安理得。不会朗读、不愿朗读,于是干脆不读。在课堂上需要的情况下,点个学生读一下,甚至诵读只是课堂的“点缀品”、“花样”,并未发挥其重要作用,长期下去,学生会满脑子装的是“老师”讲解,“自己”并未从感性上理解课文。这样,学生才会真正陷于死记硬背中。以上两种原因造成诵读并未真正受到重视。而要把课文讲好,要培养学生诸多能力,要改变“高耗低能”的现状,诵读应是良好方法之一。要改变诵读受冷遇的现状,首先要摒弃“不问其意义”的弊端,并将优点继承和发展下来,使之适合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其次要对诵读有全面的了解,如分类、特点、作用等。只有了解了,才会发现诵读的确重要,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适时适地去运用它。

二、诵读的分类

诵读的分类比较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分,它的种类也就不同,每一种类的特点及运用方法也各有特色,每一种类的教学目的也不同。

从对文章的把握上分,有机械地读、理解地读、审美地读。机械地读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读得通顺,能领会字、词、句、段的表面含义。它的目的在于练熟口齿。因其目的的局限性,中学生应少用它。理解地读指读出停顿、重音、语气,读得流畅,速度得当,读得过程中能明白字、词、句、段的表面含义和特殊含义,抓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部联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它适用于预习。教师讲解前让学生理解地读,可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发现学生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和碰到的困难,讲课时便可有的放矢,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诵读停留在这两个层次上。审美地读指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铿锵悦耳,能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能体会作者微妙的感情。它适用于讲解时的分析、讲解后的巩固、学生课外阅读时的鉴赏。有的时候,老师条分缕析,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哪还来得及思考、体会,学生听得兴味索然,听得懵懵懂懂,如此教学实际把学生引入歧途。换一种教法――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读得铿锵悦耳,再稍加点拨,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印象自然会深刻,也少了“笔记大战”的困扰。目前处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这一层次发展。

从诵读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分,有范读、领读、自读。范读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欣赏课文,为学生做出朗读示范。范读如在讲解分析前,可帮助学生感知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讲解中的范读一般是部分内容的范读,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精华,启发他们进一步领会课文。讲解分析后的范读一般是全篇课文的范读,目的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范读时,应有适当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范读的要求较高,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得当,可供学生仿效。领读是教师或一名学生读一句或一节(指诗歌的一节),其他学生跟着读,按行文顺序读下去。它是以模仿为特点,要求在读中及时指导。它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的课文和朗读水平较低的教学对象。自读是教师指定某个内容,学生自由诵读。适用于讲读前的预习、讲解分析后的巩固、课文复习。其优点是学生可以视自身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读,读时可快可慢,自由灵活。它是常用的诵读方法。

从诵读技巧的层次上分,有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朗诵。其中前三者统称为朗读。正确地读指发音准确、不添字、不去字,不重复字句,声音快慢合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流利地读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流畅熟练,有一定的节奏感。有感情地读指在正确、流利的技巧上,要读出感情,要读出重音、语气、语调、速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前,学生诵读大多停留在前两个层次上。学生能达到有感情地读的人数极少,教师要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达到这一水平,以落实教学大纲中的任务。朗诵指在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上,辅之以手势、眼神、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朗诵能形象地、鲜明地表达材料中的内容,并具强烈的思想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它适用于比赛和表演。适当组织朗诵活动,能提高学生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朗诵多选用诗歌、散文。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法要与讲述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中讲教学法等其他诸多教学法结合在一起,这在上文中已有提及,因为诵读的理解是通过“感受”和“领悟”实现的,所得到的只是感性认识,还不是理性认识,而其他教学法能弥补这一缺陷。注重诵读,并结合其他的教学法,互相配合,扬长避短,教学效果必然能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师说朗诵篇6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

外书报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三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第l页***面

(1)***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朗读课文的?

二、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让学生明白朗读姿势的规范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垂直

眼睛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

三、模仿练习。相互评判

教师:

***中的小朋友在朗读课文时个个姿势正确,读得多专心,多投入呀!我们也和他们比试比试,怎么样?请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做。(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姿势)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

2.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评判中,教师相机指出:朗读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四、集体训练

教师:从刚才同学的演练中,我们明白了朗读姿势的一些规范,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教师走下去进行指点、纠正。从班级中选出姿势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为其他同学作示范。)

五、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1.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片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小评委。

2.指导学生进行评议。教师参与评议,并相机揭示朗读要领。

朗读要领: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字字入目,句句过心;

正确,流利,有感情;

神情专注,边读边想。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同桌合作,相互评议,看是否达到要求。

4.学生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教师巡视,倾听,作指导。

六、听录音。激发朗读兴趣

播放一段精彩的朗读录音(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人或班级学生的朗读),听完后,请学生谈谈听朗读录音的感想,教师相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写字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朗读的要求。刚才还听了别人优美的朗读,我相信,只要我们天天坚持练习朗读,自觉训练,你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提高,你的语文学习水平也会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勤于朗读,看谁的朗读水平提高最快。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引导学生说***意。

第一幅***:全班集体背诵。

第二幅***:老师指导学生看***背诵。

第三幅***:两个同学在互相背诵,一个同学在自己背诵。

第四幅***:一个女同学在家长面前背诵。

第五幅***:同桌相互背诵。

3.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

(1)教师提问:背诵时课文和文具盒怎样摆放?这些同学是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看着什么地方,神情怎样?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背诵时应做到: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态度认真,神情自然。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声音响亮,边背边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

(4)模仿练习,深化对要领的认识。

请一小组同学背诵一段课文,其他小组同学当评委。背诵后,引导学生从姿势、神情、熟练程度、感情等方面进行评议。

(5)全班学生模仿练习。

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4.***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他们是怎么背诵的?

(明白这些同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片背诵的。)

看***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

(***中有文,文中有***,按序背诵,一边看***,一边回忆书中的语言,边看边想边背。)

(出示挂***)我们也试着借助***片来背诵相应的课文。

5.观察三幅小***,按***模仿训练。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背诵呢?观察下边三幅小***,想想。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感受从而明白一些背诵的方法。

(背诵课文,可以在安静的地方,一个人边读边想,熟读成诵,或两三个好友合作,互相背诵,切磋记诵方法;也可以将自己熟记的课文从容自信地背诵给家长听,让家长检查背诵效果;还可以同桌相互合作,像右下方***中的小朋友一样,一个认真背诵,一个仔细倾听,相互指正。)

6.小结。

这一课我们通过看***学习,掌握了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背诵的形式,知道了背诵的许多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

1.从第一幅***上你看到了什么?(***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得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一定有很多好处,一定让人感到很快乐!要不,他怎么那么开心呢!

你平时看课外书吗?有什么收获吗?

(请学生谈自己通过读课外书了解的知识,懂得的道理等。)

看来,多看书,真的好处多多。咱们再读两条名言,看看名人是怎么谈论读书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小结:

多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对我们学写文章帮助很大呢!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2.看第二幅***,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读报的?你有什么想法?

(他们看报时专心致志,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知识和信息,也不会影响别的同学。)

3.观察第三幅***。

***上几个小同学在干什么?你对课外阅读又了解了什么?

(当我们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但是,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安静。)

4.小结。

第三幅***上,同学们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时是那么高兴;在阅览室阅读时又是那么专心;在挑选课外书时又是那么认真。书,一本好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们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面两幅***。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挑书——借书——看书。

3.观察第二幅***。

***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上的小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交流,一定是他们看到什么有趣、精彩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呢!)

4.小结。

阅读课外书报,勤于交流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使我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寻求知识,对今后的学有好处。

师说朗诵篇7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两个月,这首诗既有海子单纯明净的热情和幸福,也有他沉重无奈的忧伤与悲凉。如让学生用平实冷静的心态理解这首诗,我认为是教学中的一大遗憾。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这种矛盾情感呢?我尝试把自己对文本喜怒哀乐的感受带进课堂来引导、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朗诵与讨论之中体悟海子这首诗中热情、幸福和忧伤、悲凉两种矛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触及真实的海子。

二、案例情境

上课前,不作任何导入,亦不介绍海子,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我告诉学生,海子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学生好奇,为什么老师会最喜欢这首诗?甚至有几个学生开始轻声朗诵起来。我对这首诗的喜欢初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诗言志,歌咏怀”,有效的朗诵,可感受诗歌的形象,体悟诗歌的情感。我满怀喜悦朗诵了这首诗,当第二遍快朗诵完时,我发现许多学生早已和我共读。有位女生自告奋勇,很有激情地诵读了一遍,获得了全班的热烈掌声。借着这种热情,集体诵读,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用自己最大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喜爱。朗诵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这首诗的情感很单纯,就是幸福。我顺势而问:“你是如何诵读出海子的幸福的?”

有学生说海子连用了三个“愿你”,让他觉得温暖与幸福;也有学生说在朗读时重读“每一个”,就可以读出海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他爱所有的人;还有学生说自己心怀明亮、面带微笑来诵读,“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最朴素的生活,却也成了最诗意的生活……

海子诗中的那种幸福,学生在热情的朗诵和理性的技巧分析中感悟得很到位,在这种高涨的情绪中,学生讨论出海子是一个简单、善良、浪漫、博爱、温暖的一个人。最后,我让学生再次集体朗诵,读出海子的幸福。我用自己的热情朗诵引起了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而我也发现自己也受到学生的感染,那种热情与幸福感在流畅与热烈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得极为真切。

就在此时,一位细心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写于1989年1月13日,而海子恰巧死于这一年,《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难道就只有幸福,没有悲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发了其他学生的讨论。我展示资料,海子是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的。此时有更多的学生产生疑惑:两个月零十三天,会让海子的情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为解决学生的困惑,我让他们自由朗诵,把之前讨论得出的朗诵技巧变化一下,如重读之处有意识转移,语速缓慢低沉些,心怀愁绪,面带凝重,再细细品味一下诗中的字句,海子幸福的背后到底有没有悲凉?在自由朗诵完了以后,我又让他们分组交流,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之后有几个学生先后发言:

生1:“从明天起”,我可以读得缓慢低沉些。明天和今天是相对的,这说明了诗人今天的生活是不幸的、忧伤的。

生2:诗人反复强调着“幸福”,文中出现关于幸福的一个比喻――“幸福的闪电”,闪电的特点是快,一瞬即逝。所以,海子的幸福感也是一瞬即逝的,极其短暂。

生3:海子还祝福我们每一个陌生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自己呢?“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觉得读时语速放慢,轻皱眉头,重读“只愿”,就有了一种将自己隔离开来的孤独意味。

在听完这三位同学的发言以后,其他学生纷纷点赞,认为诗歌中确有一份悲凉。而当我问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感时,学生认为,该句读时应轻盈舒缓,如此美丽的场景,怎会有忧伤?我问学生:“当你面朝大海时,你看到的是什么?”至此,学生恍然大悟,海子这唯一的愿望也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刚才所了解到的海子“从明天起”想过的那种简单而充实、清苦却不乏温馨、知足而美丽的生活都是幻想。有位学生说这些美丽的词语,现在诵读来却更感忧伤,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

我用低沉哀伤的语气再次诵读。此时,整个课堂完全没有了前半堂课的欢快与热烈,唯有低回与沉重。我又给他们介绍海子是诗的理想主义者,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敬仰着伟大的史诗,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他的诗歌理想。也正因如此,注定他难于融合到世俗的生活中,注定他的灵魂永远在诗的王国中游走。介绍完毕,许多学生面色戚戚。

下课铃声即将响起,课堂最后一次集体朗诵《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认为,这是我教学生涯中听到过的最沉重、最悲凉,也最富有感情的朗诵,那种低沉的声调让我听出了海子的忧伤,也听出了他们的忧伤,有几个学生甚至流出了眼泪。

三、案例反思

著名语文教育家宋其蕤老师说过:“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应该流动着丰富热烈的教与学的良性情感,还要流动着课文所具有的丰富情感,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然后教师与学生互相感染,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良性情感的情感场。”虽说这堂语文课算不上审美化的语文教学,但可以说是我用情最深的一堂课了。这堂课里,有喜,有悲,感情前后起伏很大;而这种情感的“渲染”就是靠诵读完成的。学生在课后也告诉我,他们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可是喜欢得心痛;前半堂课感觉非常幸福,可是后半堂课,却流泪了。他们不敢轻易读,却又忍不住想读。我想,学生能有这种感触,这堂课已经算是成功了。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能仅仅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实行诗歌教学,更应该用感性的、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课堂成为流动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热烈的情感场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几个学生对诗歌缺少兴趣,也有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对诗歌的鉴赏。“三分诗七分读”,朗诵对于诗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朗诵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诗歌朗诵。当然,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朗诵指导,通过朗诵示范,或引入名家诵读,引导学生比较鉴赏,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诵品位。

应该说,海子这首诗中幸福与悲凉两种情感是水融的,但是我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把这两种情感交融在一起来让学生品味,相反却是前后比照,这可能会让学生对该诗的情感定位产生一些困惑。这也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困惑之处,留待于各位同仁指正。

师说朗诵篇8

就在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这次诗歌朗诵会我们期待已久了,在这周的星期三,刘老师就开始给我们时不时地透露一点儿消息,说这周五的班会要改成诗歌朗诵会,而且还要排名次,前几名还有神秘奖励呢!那大家都很兴奋,很期待,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疑惑。第二天,刘老师居然真宣布了:“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明天我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主题是‘母亲河’,请大家务必做好准备。”刘老师的话一说完,教室里便叽叽喳喳地炸开了锅,乱成了一团。我也挠了挠头,去找我们小组的组员们商量。经过我们小组公平地议论了一番后,决定由戢印雪来找诗歌,我来领读。

周五,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学校,有激动,有兴奋,当然,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紧张。来到教室,戢印雪将她准备的题材拿了出来,原来是《黄河颂》。《黄河颂》一共六段,我们小组一共五人,一人读一段,最后一段大家齐读。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诗歌激情澎湃,朗读时应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读。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的组员们后,他们十分支持,因此一致决定排练时听我的。中午,我们小组认真地排练了一下,没想到效果好得惊人!我便十分认真地对他们说:“大家听着,如果我们这次诗歌朗诵会得到了好的名次,那么我会奖励每人两元钱,作为鼓励。”大家听了,都十分兴奋,“斗志昂扬”,看来,我这句话给了大家精神上无比巨大的支持,所以说仅有精神上的鼓励是不够的。

下午的诗歌朗诵会终于来了,只见两位小主持人将十个组的序号打乱,然后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随意地将其铺在桌面上。朗诵会开始了,第一个环节便将气氛推入了高潮——由老师揭晓这次小组上台的先后顺序。刘老师走到布满纸张的桌前,轻轻地掀开第一张纸,上面写着“9”这个数字,只听九小组发出了尖叫,不知是绝望还是高兴的。第二张卡片也被揭晓了,是“3”这个可爱的数字,也正是我的小组。接着的便是“7”、“6”、“10”、“4”、“1”、“2”、“8”、“5”。在开始朗诵前,刘老师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给其他上台的小组打分:满分十分,最低六分。第九小组率先登台了,他们朗诵的是《长江之歌》,虽然他们表现得不是太好,但是我也给他们打了7分。紧接着,我们小组上台了!我用我那雄浑的嗓音,亲切地朗诵着《黄河颂》,从“朋友……伟大,坚强”,我们小组一直充满激情地朗读,我相信,我们的朗诵使所有听到的人看到了黄河那波涛汹涌、豪情万丈的场面!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第二小组,他们的声音使我沉醉:周思岑的嗓音优美,恰似一首钢琴曲;林家威的嗓音雄厚,将我带到了翻腾着的黄河身边;杨澜的声音清脆动听,仿佛一汪恬静的湖水,原来率性的黄河也有沉静温柔的时刻……

诗歌朗诵会在热烈而激情的气氛中很快结束了,但是长江和黄河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师说朗诵篇9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又是“酒仙”,杜甫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又是剑客,他曾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和“酒”,来接触这个嗜酒成瘾但又诗才横溢的李太白。

师:大家说,对于一首诗歌,是朗读好,还是朗诵好呢?

生:迅速查字典。然后说朗诵好。

师:查字典的习惯很好。说一说朗读与朗诵的差别。

生: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那么如何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还应该走进作者。

师:对。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心,这时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朗诵的最高境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自由朗诵这首诗歌。

生朗诵;师朗诵。

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小组讨论诗歌的感情。记住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师:请大家依据诗歌的内容思考宴饮时的李白的形象。

生: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但又有点怀才不遇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特别激动、热血沸腾。

师: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诗兴勃发。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复回,暗示人生短暂。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陡然让人心生无尽苍凉。

师: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这儿有一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生:李白确实很“悲”,但我感觉他的“悲”又不太悲。他的“悲”是一种很壮阔很豁达很开朗的悲,而不是小儿女的哭哭啼啼。

师:非常有道理,证明你读懂了李白。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入其中。

生:李白是“酒仙”,所以他开始纵酒狂歌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两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师:这里还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什么?

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注意“材”的写法。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是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了欢快。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是李白在劝人喝酒,点明了这是一首劝酒歌,看不出有什么感情。

师: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还劝他的朋友继续喝。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在咄咄逼人,非得让人喝酒。

师:对呀。旋律在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什么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这时的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这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生: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所以他无所畏忌了。他还“歌一曲”,表面上他很豪放,实际上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苍凉,有点像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文章憎命达”。

师:联想很准确。谁能说说李白的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

生:李白特别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他经过“曲线”终于见着了皇帝。但是没多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所以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来浇自己胸中块垒。

生:曹植这个人也特别不得意,处处受他哥哥曹丕和他侄子曹睿的气。李白借曹植更能抒发得不到重用的愤慨。

师:这是李白在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又开始喝酒了。“五花马,千金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在李白的眼里只值一碗美酒。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这就出现了诗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生: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让人再次感受到李白的愁思之绵长。李白虽然恣酒了,但“愁”仍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

师: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师说朗诵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诵教学 朗诵指导 审美教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通过熟读、背诵,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诵训练,加强对朗诵的指导。

一、指导朗读,感受语言韵律美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要精,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训练的细节要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时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例如教学《雨点》时,朗读第一句“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启发学生想象平静的池塘,一点儿波纹也没有,从而读出平静的感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睡觉”的安适,从缓缓流淌的小溪中,联想到人们散步的悠闲自得;“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用多媒体播放江河奔腾的场景,让学生联想平时赛跑的样子,进而读好“奔跑”一词;“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借助小雨点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又摔到浪底的***景,让学生读出跳跃的欢快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和热情,读出诗的语言美,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反复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则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作者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北大荒的天空、原野。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空中几缕流云、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到:“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从原野上的植物的笑、唱、燃烧体会到“原野的热闹非凡”,进而由衷地感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教师范读,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如《庐山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不但浮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景象”,“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雾刚刚还是……转眼间这神秘的色彩就变成……”;“明明是……没等看清楚,又变成……”神秘感诱发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着自然的美。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中,而教师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入境入情,从而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产生美的共鸣,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四、学好朗诵,享受高雅艺术

学习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品位,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可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朗诵,在他们看来朗诵并不是艺术,只是说话、只是语言表达。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朗诵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首先朗诵者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文章内容、文学形式,通过朗诵可以让人接触大量优秀的美文,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境界和素质内涵。其次,朗诵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把语言文字艺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的二度创作,需要朗诵者不断地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来实施,大量的朗诵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而艺术本身就是把思想、境界、情感、技巧综合表达。再次,朗诵是朗诵者将自身作为载体来创作声音艺术作品,无需借助第二载体。为此,朗诵更直接,更具有感召力,它能把一个真实而具有美学价值的东西直接表达出来。一次好的朗诵所带来的震撼力,绝非其他艺术所能达到的。所以,学好朗诵,就是学好语言表达艺术。

总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朗诵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借助这一艺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获得艺术享受,有必要开展朗诵活动。朗诵可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郁舒琳.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师说朗诵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师说朗诵10篇

学习

谈论的英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谈论的英文10篇,内容包括谈论英文短语,谈论某事英文。

学习

请听我说10篇

阅读(25)

吧我们推向前方你说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不理解不明白在理解、明白中我们走远不曾回来你说现实是残酷的童话是美好的你变了变得越来越现实了请你静静的听我说我希望岁月、生活、现实都不会改变那个童真的你请记住有童真的人不会老池州市第二

学习

保卫科年终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保卫科年终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保卫科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保卫科个人总结范文。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建立建全了管理和责任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医院强化了以邵敏书记为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

学习

员工履职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履职报告,内容包括员工岗位履职情况范文,企业员工个人履职总结。(一)履职尽责,率先垂范抓***建一年来,我始终牢记和履行***委员职责,切实配合公司***书记完成各项工作,履职尽责,以上率下,模范带头。一是认真执行上级***关于***

学习

北京高考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高考作文10篇,内容包括北京高考作文议论文,北京高考作文亮相续航2选1。

学习

中医学习计划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学习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中医进修学习计划模板,中医类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二)***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学习***史的重要论述,结合在全***开展的***史学习教育,全面系统学习*

学习

营销汇报材料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汇报材料,内容包括营销工作汇报结尾范文,营销汇报材料亮点提炼。几年来在我局***支部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员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而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

学习

口腔医院门诊工作计划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医院门诊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口腔门诊工作总结及计划,口腔医院工作总结及计划。工作中我们要求住院医师***主诉牙同时为患者制定“全口综合***计划”,在完成对主诉牙的***后,通过复诊预约,为患者陆续***口腔中其它牙齿、牙周

学习

家长会黑板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会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家长会黑板报设计,家长会黑板报画法。黑板报出到一半的时候,老师走了进来,给我们送来了一些点心,看看同学们手上彩色的粉笔灰印子,再看看我铺开的作业本,像是明白了什么。“你们这次的黑板报出得挺有创

学习

雪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雪作文10篇,内容包括雪的作文1篇,雪写景作文。傍晚,我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脸一凉,抬头一望,无数颗米粒大小的雪纷纷落下,有的打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日交响曲;有的打在树枝上,调皮地翻了个跟头;有的落在了地上,高兴地蹦来蹦去;

学习

犯错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犯错误10篇,内容包括犯错误三百字反省,关于犯错的一百字文章。

学习

作文成功之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成功之路10篇,内容包括作文成功之路,作文成功之路是正规期刊吗。主办单位: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1-571X国内刊号:23-1304/G4邮发代号:14-338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

学习

纪律学习月心得体会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纪律学习月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纪律月学习心得体会,关于纪律学习心得体会。二、***规***纪牢记于心。在教育学习月中,我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国***廉洁自律准则》、《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在领导的辅导和***支部***员们的

学习

老师的名言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赞美老师的名言,老师解惑的名言。3、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4、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5、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6、老老

学习

我的祖国朗诵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祖国朗诵词10篇,内容包括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朗诵词,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前的朗诵词。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

学习

毕业诗朗诵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毕业诗完整朗诵10句,毕业诗朗诵推荐。别了母校您站在路口的拐处目送我远去离别的泣声羁绊着脚步别了母校请允许我消失在风雪模糊的身影飘零着依依不舍别了母校昨日的嘱意萦绕在耳畔这一刻整个世界都

学习

配乐诗朗诵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配乐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配乐诗朗诵完整版,配乐诗朗诵推荐。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

学习

师说作者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师说作者10篇,内容包括师说十篇,师说作者的生平100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抒情诗歌朗诵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抒情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女生抒情诗歌朗诵,名人抒情诗歌朗诵。一、范诵激情教学步骤:了解《再别康桥》创作背景,播放《再别康桥》名家朗诵录音。因为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特别适合朗诵,所以很多经典诗歌作品现在都有名家配乐朗

学习

三字经朗诵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朗诵10篇,内容包括三字经朗诵教程,三字经朗诵完整版摘句。今天我参加了《三字经》故事朗诵比赛。一共有20人参加了比赛。我表演的节目是《铁杵磨成针》。喊我的名字时我非常紧张,心怦怦地直跳,快表演完的时候,我看着马老

学习

短歌行朗诵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短歌行朗诵10篇,内容包括短歌行朗诵100首,诗歌朗诵短歌行。一、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读诗歌要注意断句,不能读破,该连在一起的要连在一起读。另外,注意停顿的长短,在需要长停顿的地方不做短停顿,在该短停顿的地方不做长停顿。还要注

学习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内容包括想对老师说的1000句话,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内容。4、父恩天高,母恩难报,师恩同样无以回报。他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今日教师节,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一生平安。5、您是辛勤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