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朗诵10篇

三字经朗诵篇1

《三字经》朗诵比赛

————韩浩宇

2009年12月17日

今天我参加了《三字经》故事朗诵比赛。一共有20人参加了比赛。我表演的节目是《铁杵磨成针》。喊我的名字时我非常紧张,心怦怦地直跳,快表演完的时候,我看着马老师对着我微笑,我就有了自信,一点也不紧张了,念完的时候,我的成绩是9.78分,我非常高兴,最后我得了第二名。妈妈和爸爸一点也不信任我,还以为我取得不上名次呢!因为在座位上是高朋飞、贺子涵、李宇龙我的好朋友鼓励我,说我能拿上名次,这才让我有了自信。可是有些好同学没有得上名次,比如说:“马欣宇、常欣宇、马文利等没有拿上名次的同学都哭了。虽然我们班没有人拿第一,但是下次我一定要拿第一名。

同学们讲的故事,其实都很不错。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要尊重长辈。不要贪玩,要发奋读书,发奋学习,要团结友爱。爸爸、妈妈、王老师,都为我高兴,鼓励我继续努力。所以爸爸妈妈为了奖励我,请王老师等去饭馆为我祝贺,因为是王老师天天辅导我,所以我很感激王老师,我准备为王老师做一张圣诞节贺卡,但愿王老师能喜欢。虽然我送的是小礼物,可是这也是我的心意。

三字经朗诵篇2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群众在***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信息,坚定***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三字经朗诵篇3

论文摘要:从歌唱的角度看,是声乐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符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如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在声音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完全。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发音就是说话的艺术化。掌握说话中的咬字、气息、共鸣并且移植到歌唱中,能使发声更自然,而且初学者对声调比对音调熟悉。朗诵也不需要任何乐器的辅助,这些都使朗诵法的运用在歌唱中更简单有效。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一、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运用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掌握控制好呼吸。就不可能真正把歌唱好。歌唱不仅需要大量的气息,而且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音色的丰富、共鸣的扩大和运腔行腔的自如等等。学习声乐的人常常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持久一些,吸入了过多的气,导致整个身体的僵硬。其实不是吸入越多的气,声音就能保持越久,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就可以了。有的人唱歌老觉得自己气不够,可是有谁说话的时候感觉气不够呢,其实歌唱就是大声地说话,需要调整气息吸入和呼出的比例。而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变化的比例是相似的。只是歌唱比说话的呼吸吸得深。根据歌曲的需要,情绪、节奏、音高的变化,呼吸随之调整,可以在带着情绪、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音高朗诵,感受丹田,两肋的运动,然后再回到歌唱中。例如,在高音部分的呼吸处理方面,有的老师会反问跟你面前人说话的感觉和对五楼上的人叫喊的感觉相同吗,同理,不带旋律地。带节奏的朗诵在不同音高上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歌唱中的气息即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是唱不好歌的,可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声音的生命。歌唱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实际上,笔者认为并不是气息真的不够用,是不会用,用不上。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个人的音质、音量不同,却很少有人在交谈中感到肌体僵硬,气息不足,声音吃力,吐字不清等现象,即使是在大声说话时亦是如此。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和自然状态,歌唱更应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深呼吸经常用到,比如在闻花香时,气息吸得很深,充满了整个肺部,同时也非常自然放松,这样的吸气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再如、从远处喊人等,不由自主的便用上了深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学声乐者,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歌词远远比让他们有表情的唱这首歌更容易,且效果更具感染力。在朗诵中学生无论在气息、声音、感情上都把握得非常好,而在歌唱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他们把歌唱与朗诵的状态隔离开了,其实我认为朗诵时的肌体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朗诵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的朗诵,在较高的音区让学生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诵的感觉,掌握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使学生在气息方面做到“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二、朗诵有助于打开共鸣腔体

歌唱的中心意义就是要用声音把词义传给听众,为求字正,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把字唱清楚,象说话一样自然清晰的效果。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和普通朗诵的比较。是可以调整呼吸、发声、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以求达到最佳状态。一些人说话不够圆润,比较干涩,除去天生嗓音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他少用或根本没有用共鸣,爱扯着嗓子说话,用本嗓较多:有些人说话天生就会带一些共鸣,说话就好听。那些平时不用共鸣的人一旦用上共鸣,声音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歌唱中的共鸣要比说话多,但在说话正确的前提下,可先多体会说话的感觉。美国著名女高音罗斯·班普登也认为:“歌唱者首先从自己自然的声音中找出唱得最好的、最自然的声音,然后用最自然、最不费力的方式去把它唱出来,使它得到恰当的共鸣。”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歌唱训练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不是随便,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在科学、正确的方式下,掌握了规律和获得的一种自由和解脱。朗诵有助于声音的放松,充分运用共鸣歌唱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上都应该是非常愉快的,就其本质而言,歌唱也是一种运动,是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运动。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闻的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的优劣。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音需要用打开喉咙的状态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起,后咽壁挺住,喉头处于稍低而稳定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各发声、共鸣器官正处于积极、开放而又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在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并不要求象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管(尤其是在高音区)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影响发音。而朗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诵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诵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三、朗诵有助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感情

表达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是十分重视咬字吐字的,所谓“字正腔圆”只有正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让听众充分领会歌曲的内容,演唱才能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歌唱往往和歌曲风格、韵味紧密相关,所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时,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准确地做到咬字、归韵、收声。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三部分(亦可由声母或韵母单独构成子音)或称子音、母音、尾音。在歌唱时,字头出来要准,重、快,迅速转入字腹、歌唱的长音、行腔要靠字腹来过渡,因而这一部分与发音技术的结合最为紧密。字腹要唱得饱满、流动,要“咬”而不“死”。字尾必须交待清楚,要在规定的韵中收住,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人把“吐字”归结为字头出来要准,要有爆发力,而把咬字归结为字腹到字尾要咬得住,又要从容自如,适应行腔的要求和规范。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下功夫练习,朗诵则是练习咬字、吐字的有效方法。演唱一首歌之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拉长声调朗诵,易于体会每个字的着力部位,头、腹、尾的结构及收音和字的整体概念等问题。歌唱时,不仅单个字要交待清楚、而且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规律,语调是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对歌唱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口气、语调和重读、轻读两方面,歌唱者反复研读、朗诵歌词,易于准确把握语调规律,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 [2]

我们常听人说“这个歌手唱歌很有味道”。这个味道呢,就是歌者把歌曲的感情表达得很好,把风格唱出来了。在唱不同国家。不同歌曲的时候,这个味道需要更准确的把握,而把握味道的关键就是。中国民歌是在中国不同风格特色的民歌、牧歌、山歌、号子、戏曲、曲艺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风格不同,用声和皎字也不同,如果想把它们唱得地道,需要对地方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找到特点,才能唱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说在演唱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时,没有基本掌握歌词里陕北话的发音,怎能表现出陕北人那发自内心的呐喊以及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性格呢?在演唱外国歌曲时,同样要注意不同语言的区别,改变所谓的中国式发音。比如用的是口腔的“敞开式前部发声方法”,而用的是口腔的“收拢式后部发声方法”,敞开嘴巴的前部发声法是一种比较放松的、动作较大的、速度较慢的粗旷发声方法,它难以细腻区分英语的很多相似音,并且不适合于发速度较快的英语语音。而收拢嘴巴的后部发声是一种发音拘紧的小动作快速发音方法,它可以细腻地区分英语的相近音,并适合于英语的快速发音。有了比较,就会对歌曲里的语言发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通过普通的朗读形成发音习惯。再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调整气息,共鸣。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人物》专访里提到说他自己常常通过朗诵来调整歌唱状态,通过朗诵来纠正演唱的风格,虽然开始阶段比较繁琐、枯燥,但是一旦你形成习惯后,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字经朗诵篇4

一、朗诵是培养语感的捷径和最重要的手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回忆说:“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作文写得非常好,篇篇是范文,还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诵”。朗诵侧重于感性思维,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语言文学中的韵律美、结构美,思辨美,情感美,很大程度需要在朗读中感受,朗读,是让学生享受语文的一种方式;中国古典文学一个基本的美学要求就是韵律美,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也遗传到现代汉语文学中。朗读,是感受这种美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教育中非常重视朗诵教学,古代的私塾教师几乎是每天要求学生背《三字经》、《百家姓》等。诵读是节奏和韵律的感染,这样的节奏感是利于学生记忆的,就像儿童学歌谣,儿童可能不理解,但他们能唱歌似地唱出,并且他们唱出时按一种节奏韵律,这说明这种节奏韵律是记忆儿歌的一个重要种体验性阅读的表现。

二、朗诵可以提高记忆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记忆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人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以上,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人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持久的大量的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它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熟练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攀上了群山之巅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学习写作更是事半功倍。

三、朗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朗诵不等于阅读,阅读固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并积累丰富的语言信息,但语言的本质是交流,故应创造一个语言氛围,通过读出声音去感受语言,做到对字音、词语以及句子读得准确与流畅,注意连读、重音、节奏、意群、停顿等。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过程。所以朗诵教学也有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不具有的特点,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审美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朗读,要基于内容理解和情绪认同,朗读好文章,感受文章的结构的精巧,思辨的灵妙,情感的起伏,能让人心旷神怡。

四、诵读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三字经朗诵篇5

“好哇!好哇!耶!”一阵震耳的欢呼声从江门市技术学院的会场里传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事,让人们这么兴奋呢?别急,就让我来跟你们一一道个明白吧!

原来,这是“江门市第六届语言艺术节”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欣赏会”,只见整个会场座无虚席。瞧!在场的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显得神采奕奕、信心十足。再看看我们一小的精英代表团吧,因为比赛还未开始,只见同学们有的在密锣紧鼓地背着比赛的内容;有的在与小伙伴们“高谈阔论”聊得可来劲了;还有一些更是双手合十,口中喃喃有词:“天灵灵,地灵灵,观音菩萨、耶稣上帝快快显灵,第一非我们莫属。”等待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随着舞台灯光的亮起,只见两位身穿正装的主持人,迈着大步流星的脚步踏上了铺着红地毯的舞台,英姿飒爽的,可威风了!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你们参加本次‘国学经典朗诵欣赏会’……”接着,主持人将这次比赛的规则和参赛队伍、嘉宾一一介绍完毕后,正式宣布比赛开始,大会首先安排前十一个参赛队伍上台朗诵。随着一段段优美的背景音乐的响起,台上每一个参赛队伍都使出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演绎,我总结出他们的朗诵角色大致跟我们相同,主要分为主朗诵、配朗诵和集体朗诵三部分,有些队伍还配上穿着华丽舞服的伴舞,最令人大饱眼福的是哪些各具民族特色,美丽耀眼的演出服,让我们除了听到国学经典诗篇被朗朗诵读而感动外,还让我们从视觉上欣赏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时装表演,真是大快人心。虽然他们的演出都十分精彩,但是,久经沙场,演出经验丰富的我们绝对让他们惊叹不止。

“现在有请鹤山沙坪一小代表团上场。”随着主持人话音刚落,终于轮到我们大显身手了,哇!只见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昂首挺胸、面带笑容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大踏步地走上舞台,迅速有序地排好队形,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缓缓响起,每一个人都用自己最动听、最清脆洪亮的声音来用心朗诵。声音听起来富有感情,而且朗诵出来的每个字都铿锵有力,主朗诵和配朗诵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体效果真是棒极了,那雄壮的声音在整个会场里荡漾着……朗诵完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的演出嘉宾是来自于那遥远而纯洁宁静的西藏,只见那些年龄比我们稍大的姐姐、哥哥们,用属于他们最真诚最纯洁的声音,朗诵出了他们对祖国的喜爱之情。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从他们慷慨激昂的声音里,我仿佛看到了流淌在他们心间那股沸腾的热血和那一颗火热的心!

三字经朗诵篇6

关键词:朗诵 情境训练 阶梯式教学

朗诵是通过有声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门口语艺术。朗诵课程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中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训练是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是朗诵课程中较好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程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内容加以融汇贯通,以增强教学效果。朗诵的情境教学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探讨,为了让训练方法更有层次的递进,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本文单从朗诵中的阶梯式教学来阐释情境教学,阶梯式教学方法即:从吐气――正音――态势――朗读训练。

一.气息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气息训练对朗读起着关键作用,在朗读中,如果气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会使声音听起来没有感染力。时间长了也会让朗读者嗓子容易沙哑。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吐气练习是从声乐学中的发声练习演变而来,练习的过程教会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呼吸方法,学会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膈膜的呼吸方法),和发好共鸣音。发声练习是为了让语言听起来更具有感染力,让说话的人说话不会太吃力。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先说明发音器官,让学生找准发音器官的位置。进行情境教学时可以不全规定在教室,而应该让学生在大自然外面,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更有利于发声训练。

1.呼吸训练。数数字法:深呼吸一口气,从1数到100,中间不换气。闻花香法:想象面前有一盆花,深深吸进香气,控制一会缓缓吐出。小狗呼吸法:学小狗哈气,中间不换气。吹灰尘法:想象桌面上有许多灰尘,感觉吸足一口气,缓缓向外吹气,吹气尽量保持均匀。

2.头腔音。让学生自己体会头腔发出来的声音,感受发音时振动的部位,老师可以跟学生说,发头腔音时像牛发“哞――哞”的音,头腔有振动感。老师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

3.胸腔音。让学生感受肺部的张力呼吸和发音。在胸腔鼓足一口气,发”Aa”的音,直上、直下、滑动练习。

4.腹腔音。深吸一口气,用手轻抚腹部,感受吸气时腹部鼓起。训练过程老师可以示范让学生感受,老师在学生中间指导。发音时徐徐呼出,腹部慢慢变回原型。

5.共鸣音。共鸣音是指胸腔、头腔、腹腔三腔合一的发音。整个感觉让学生体会练气功的方式,感受身体漂浮在太空,一股气流贯穿整个身体,发音时,像一条橡皮筋从头到脚扯住。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发音的方法,训练好朗读的气息,使学生在朗读作品时掌握作品的抑扬顿挫,有效的控制作品中的轻重缓急,更能读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二.正音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朗读是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一个人在朗读时发音准确才能正确传达作品的情感。正音训练是普通话训练当中的吐字归音训练,用来纠正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只有加强了普通话训练,才能更好的诠释文章的含义,增强内容对听众的渗透力。也就是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处理过程。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说话的情感和内容。

要求学生咬准字头,发响字腹,收准字尾。发音做到准确无误,加上共鸣音的发音,使听的人能正确理解朗诵者传达的情绪内容。

这里主要使用绕口令的方法进行训练。老师播放***的语音资料,要求学生跟随练习。比如:

单韵母练习: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复韵母练习:出南门,走六步,见着六叔和六舅,叫声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过了秋,打了豆,还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绿豆。

唇音练习: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舌尖中音练习:你会炖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舌根音、舌面音练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师部司令部指示:四团十连石连长带四十人在十日四时四十四分按时到达师部司令部,师长召开誓师大会。

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四十四个石狮子。

通过绕口令的唇舌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唇舌灵活性。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不正确的发音,起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效果。

三.态势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态势语是指朗诵当中的肢体、眼神、表情等。西方语言学家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证明:人们交谈时,只有35%的信息是单纯通过语言表达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表达的。在朗诵中,态势语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而且让朗诵者更容易进入情绪,更好的表达作品内容。

态势训练主要分为这几种:

1.体态训练。身体的动作可以反映内心语言。在朗诵中,每一个身体动作都能够表达朗诵词中没有的东西。在这个训练中,老师站在讲台上示范,同时播放录像给学生观看,比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开讲了》、《新年诗会》等演讲和朗诵节目给学生观看模仿。要求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学习:

(1)站姿:男生跟女生的站姿不同,男生双脚可稍微分开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女生双脚并拢或站丁字步舞台姿势。双肩展开,抬头收腹。

(2)走姿:主要体现在上下台,走时应抬头挺胸,走的步伐要自然大方,脸部朝向观众,眼神柔和,面带微笑。站定之后不能随便走动,以免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扰乱视听,影响欣赏效果。学生可以互相观察相互提醒。

(3)手势:按活动区域划分,手势可分为上区手势、中区手势、下区手势。上区手势在肩部以上,主要表示的是理想、希望、喜悦和祝贺等。中区手势在肩部以下腰部以上,主要表示的是平和的情绪。下区手势在腰部以下,主要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和失望等。老师可示范或放ppt让学生学习,并配上相应的朗读材料,让学生配合手势练习。

如: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中区)(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区)

一个声音高叫着:(J上区)(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K)下区(诱惑)

我渴望自由,()(中区)

但我深深地知道――(中区)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上区)(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中区)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下区)(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上区)(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2.表情训练。表情训练是指人脸部反映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些面部表情反映朗诵的内容。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可以通过表情反映出来。光是人的笑就可以分为:微笑、傻笑、大笑、冷笑、奸笑、假笑、狂笑、嘲笑等。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这几部分来进行表情训练。

(1)眼神。多角度眼神训练:让学生练习纵向、横向、交叉的眼神。眼神以平直落向最后一排观众的头顶为最佳。前视法、环视法、虚视法、点视法、侧视法、闭目法、仰视法和俯视法的眼神训练。将学生逐个挑上台进行感受练习,纠正学生的不良眼神。

(2)表情。主要让学生练习微笑、悲伤,这两个表情是朗诵中使用的最多的表情。通过朗读文章或诗词来练习,并指出学生的表情够不够真诚。指导学生每天照镜子练习,自我检测。如:

沉痛、悲伤的情绪: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十里长街送***》

轻柔,欢快的情绪: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急流》

3.装扮训练。朗诵的整体造型,是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要格外重视。装扮训练是指对学生朗诵时的着装、发型、面部修饰等进行统一指导。进行装扮训练可以通过举行朗诵比赛的方式挑一些同学进行榜样训练。

在朗诵的穿着方面,必要时可以穿礼服,但不宜过于暴露。一般情况下,朗诵的穿着宜与朗诵者的年龄相符,学生应突出学生清纯活泼的气质,不宜穿着过于老气的服饰。朗诵古诗词、古文时可以着旗袍或古装,可以增加朗诵气氛,让听众迅速进入角色。在色彩上也要遵循国际上的“TPO”原则和三色原则,根据时间、地点、对象选择合适的服装。发型上,长发的学生在朗诵时一定要束发,否则给人轻浮不可信的感觉。面部一定要化妆,表示对听众的尊重,但不宜化浓妆。

穿着方面可以带学生去商场给学生搭配好合适自己的朗诵风格衣服,还可以指导学生佩戴丝巾,做发型,给学生化妆等,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情境空间。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朗诵词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并根据作品不同的思想感情展现不一样的意境,是朗读作品上的锦上添花。

四.朗读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朗读训练不是单纯的照念字词句,它要求朗读者通过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体味然后有感而发,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的表达出应有的情感。只有能很好的朗诵别人的作品,才更能通过理论作品的训练,写出自己的优秀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练习完上面所有的步骤之后,最后对学生进行朗诵的情境教学。

1.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朗诵材料。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训练,已经能充分掌握学生的音色条件、普通话水平、个人性格等。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找到适合读的作品。通常女孩子比较容易读的好的作品有:李清照的词、柳永的词、舒婷的诗等;男孩子比较容易读的好的作品有徐志摩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等。

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适合比较轻柔的男生或者女生读,音色柔美纯净,更能突出雪花的轻盈和美丽。情境训练中,老师找好适合朗读的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2.理解朗诵作品。选择好合适的文本之后,要对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扫清字词障碍,搞清楚文中的字词、字音、字义;其次查清楚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基本资料、写作心境。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清楚,以抽查和提问的方式来检验。比如说岳飞的《满江红》,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角色,写词时作者的心境等,就能感同身受,读出词中的悲愤和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

3.训练朗诵技巧。朗诵技巧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1)停顿可以用节拍器来进行情境练习。节拍器是声乐练习中经常使用的东西,在训练时,前面几次,到了该停顿的地方,老师使用节拍器提醒学生。只要形成习惯,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停顿的地方。语法停顿只要把握好每个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就能朗读好作品。一般规律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稍短;逗号、顿号的停顿时间相对短些。强调停顿,学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人为停顿。例如:这里就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长征时走过的地方,红***叫它“水草地”。这句中的“这里”“它”后面需要停顿,以强调要说明的地方。

(2)重音也可以用敲击乐器来提醒学生,到了重音的地方,老师可轻敲提醒。语法重音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只要把句子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按重音处理就可以读好文章中的抑扬顿挫。还有一些需要强调重音的,老师不需要特别提醒,学生可按自己的意志处理。

(3)语速的掌握应该根据文本的基调。在这里的情境教学建议使用背景音乐,老师事先找好适合文本的背景音乐,古诗词,建议使用古筝、古琴、笛子的纯音乐;现代诗歌散文等建议使用钢琴和交响乐。气氛轻松、节奏明快的句子朗读速度就比较快;气氛压抑、悲壮沉闷的句子朗读速度就应该比较缓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使用稍快的语速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情辞激昂和超脱的心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段使用稍慢的语速可以衬托作者忧国忧民的感伤和爱国情怀。

(4)语调练习适合用对话或分角色朗读来训练。可以进行这样的对话练习:

甲:嗨!这不是王威吗?()

乙:请问你是?()

甲:你不认识我啦?()你小学同学李强啊!()

乙:哎呀!李强,你看我这记性!()

还可以加些平调和曲折调的内容来进行练习。

朗读训练是综合训练,通过最后一步朗读训练,可以将前面三部门的内容结合起来,对朗诵者进行指导,朗诵者也能从每一部的训练中得到经验,从而使朗诵的作品更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演讲与口才实训教材》.王秋梅 张艳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

2.《朗读美学》.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1

3.《朗读学》.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

三字经朗诵篇7

 

关键词:朗诵 歌唱 教学实践 音区 共鸣 

 

《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符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如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在声音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完全。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发音就是说话的艺术化。掌握说话中的咬字、气息、共鸣并且移植到歌唱中,能使发声更自然,而且初学者对声调比对音调熟悉。朗诵也不需要任何乐器的辅助,这些都使朗诵法的运用在歌唱中更简单有效。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一、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运用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掌握控制好呼吸。就不可能真正把歌唱好。歌唱不仅需要大量的气息,而且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音色的丰富、共鸣的扩大和运腔行腔的自如等等。学习声乐的人常常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持久一些,吸入了过多的气,导致整个身体的僵硬。其实不是吸入越多的气,声音就能保持越久,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就可以了。有的人唱歌老觉得自己气不够,可是有谁说话的时候感觉气不够呢,其实歌唱就是大声地说话,需要调整气息吸入和呼出的比例。而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变化的比例是相似的。只是歌唱比说话的呼吸吸得深。根据歌曲的需要,情绪、节奏、音高的变化,呼吸随之调整,可以在带着情绪、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音高朗诵,感受丹田,两肋的运动,然后再回到歌唱中。例如,在高音部分的呼吸处理方面,有的老师会反问跟你面前人说话的感觉和对五楼上的人叫喊的感觉相同吗,同理,不带旋律地。带节奏的朗诵在不同音高上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歌唱中的气息即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是唱不好歌的,可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声音的生命。歌唱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实际上,笔者认为并不是气息真的不够用,是不会用,用不上。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个人的音质、音量不同,却很少有人在交谈中感到肌体僵硬,气息不足,声音吃力,吐字不清等现象,即使是在大声说话时亦是如此。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和自然状态,歌唱更应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深呼吸经常用到,比如在闻花香时,气息吸得很深,充满了整个肺部,同时也非常自然放松,这样的吸气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再如、从远处喊人等,不由自主的便用上了深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学声乐者,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歌词远远比让他们有表情的唱这首歌更容易,且效果更具感染力。在朗诵中学生无论在气息、声音、感情上都把握得非常好,而在歌唱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他们把歌唱与朗诵的状态隔离开了,其实我认为朗诵时的肌体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朗诵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的朗诵,在较高的音区让学生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诵的感觉,掌握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使学生在气息方面做到“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朗诵有助于打开共鸣腔体 

 

歌唱的中心

   

意义就是要用声音把词义传给听众,为求字正,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把字唱清楚,象说话一样自然清晰的艺术效果。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和普通朗诵的比较。是可以调整呼吸、发声、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以求达到最佳状态。一些人说话不够圆润,比较干涩,除去天生嗓音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他少用或根本没有用共鸣,爱扯着嗓子说话,用本嗓较多:有些人说话天生就会带一些共鸣,说话就好听。那些平时不用共鸣的人一旦用上共鸣,声音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歌唱中的共鸣要比说话多,但在说话正确的前提下,可先多体会说话的感觉。美国著名女高音罗斯·班普登也认为:“歌唱者首先从自己自然的声音中找出唱得最好的、最自然的声音,然后用最自然、最不费力的方式去把它唱出来,使它得到恰当的共鸣。”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歌唱训练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不是随便,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在科学、正确的方式指导下,掌握了规律和获得的一种自由和解脱。朗诵有助于声音的放松,充分运用共鸣歌唱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是非常愉快的,就其本质而言,歌唱也是一种运动,是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运动。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闻的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的优劣。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音需要用打开喉咙的状态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起,后咽壁挺住,喉头处于稍低而稳定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各发声、共鸣器官正处于积极、开放而又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在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并不要求象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管(尤其是在高音区)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影响发音。而朗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诵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诵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三、朗诵有助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感情 

 

表达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是十分重视咬字吐字的,所谓“字正腔圆”只有正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让听众充分领会歌曲的内容,演唱才能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歌唱语言往往和歌曲风格、韵味紧密相关,所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时,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准确地做到咬字、归韵、收声。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三部分(亦可由声母或韵母单独构成子音)或称子音、母音、尾音。在歌唱时,字头出来要准,重、快,迅速转入字腹、歌唱的长音、行腔要靠字腹来过渡,因而这一部分与发音技术的结合最为紧密。字腹要唱得饱满、流动,要“咬”而不“死”。字尾必须交待清楚,要在规定的韵中收住,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人把“吐字”归结为字头出来要准,要有爆发力,而把咬字归结为字腹到字尾要咬得住,又要从容自如,适应行腔的要求和规范。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下功夫练习,朗诵则是练习咬字、吐字的有效方法。演唱一首歌之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拉长声调朗诵,易于体会每个字的着力部位,头、腹、尾的结构及收音和字的整体概念等问题。歌唱时,不仅单个字要交待清楚、而且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规律,语调是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对歌唱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口气、语调和重读、轻读两方面,歌唱者反复研读、朗诵歌词,易于准确把握语调规律,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 

三字经朗诵篇8

论文关键词:朗诵歌唱教学实践音区共鸣

论文摘要: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符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如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在声音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完全。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发音就是说话的艺术化。掌握说话中的咬字、气息、共鸣并且移植到歌唱中,能使发声更自然,而且初学者对声调比对音调熟悉。朗诵也不需要任何乐器的辅助,这些都使朗诵法的运用在歌唱中更简单有效。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一、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运用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掌握控制好呼吸。就不可能真正把歌唱好。歌唱不仅需要大量的气息,而且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音色的丰富、共鸣的扩大和运腔行腔的自如等等。学习声乐的人常常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持久一些,吸入了过多的气,导致整个身体的僵硬。其实不是吸入越多的气,声音就能保持越久,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就可以了。有的人唱歌老觉得自己气不够,可是有谁说话的时候感觉气不够呢,其实歌唱就是大声地说话,需要调整气息吸入和呼出的比例。而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变化的比例是相似的。只是歌唱比说话的呼吸吸得深。根据歌曲的需要,情绪、节奏、音高的变化,呼吸随之调整,可以在带着情绪、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音高朗诵,感受丹田,两肋的运动,然后再回到歌唱中。例如,在高音部分的呼吸处理方面,有的老师会反问跟你面前人说话的感觉和对五楼上的人叫喊的感觉相同吗,同理,不带旋律地。带节奏的朗诵在不同音高上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自然歌唱中的气息即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是唱不好歌的,可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声音的生命。歌唱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实际上,笔者认为并不是气息真的不够用,是不会用,用不上。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个人的音质、音量不同,却很少有人在交谈中感到肌体僵硬,气息不足,声音吃力,吐字不清等现象,即使是在大声说话时亦是如此。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和自然状态,歌唱更应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深呼吸经常用到,比如在闻花香时,气息吸得很深,充满了整个肺部,同时也非常自然放松,这样的吸气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再如、从远处喊人等,不由自主的便用上了深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学声乐者,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歌词远远比让他们有表情的唱这首歌更容易,且效果更具感染力。在朗诵中学生无论在气息、声音、感情上都把握得非常好,而在歌唱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他们把歌唱与朗诵的状态隔离开了,其实我认为朗诵时的肌体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朗诵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的朗诵,在较高的音区让学生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诵的感觉,掌握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使学生在气息方面做到“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朗诵有助于打开共鸣腔体

歌唱的中心意义就是要用声音把词义传给听众,为求字正,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把字唱清楚,象说话一样自然清晰的艺术效果。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和普通朗诵的比较。是可以调整呼吸、发声、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以求达到最佳状态。一些人说话不够圆润,比较干涩,除去天生嗓音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他少用或根本没有用共鸣,爱扯着嗓子说话,用本嗓较多:有些人说话天生就会带一些共鸣,说话就好听。那些平时不用共鸣的人一旦用上共鸣,声音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歌唱中的共鸣要比说话多,但在说话正确的前提下,可先多体会说话的感觉。美国著名女高音罗斯·班普登也认为:“歌唱者首先从自己自然的声音中找出唱得最好的、最自然的声音,然后用最自然、最不费力的方式去把它唱出来,使它得到恰当的共鸣。”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歌唱训练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不是随便,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在科学、正确的方式指导下,掌握了规律和获得的一种自由和解脱。朗诵有助于声音的放松,充分运用共鸣歌唱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是非常愉快的,就其本质而言,歌唱也是一种运动,是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运动。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闻的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的优劣。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音需要用打开喉咙的状态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起,后咽壁挺住,喉头处于稍低而稳定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各发声、共鸣器官正处于积极、开放而又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在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并不要求象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管(尤其是在高音区)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影响发音。而朗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诵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诵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三、朗诵有助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感情

表达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是十分重视咬字吐字的,所谓“字正腔圆”只有正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让听众充分领会歌曲的内容,演唱才能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歌唱语言往往和歌曲风格、韵味紧密相关,所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时,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准确地做到咬字、归韵、收声。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三部分(亦可由声母或韵母单独构成子音)或称子音、母音、尾音。在歌唱时,字头出来要准,重、快,迅速转入字腹、歌唱的长音、行腔要靠字腹来过渡,因而这一部分与发音技术的结合最为紧密。字腹要唱得饱满、流动,要“咬”而不“死”。字尾必须交待清楚,要在规定的韵中收住,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人把“吐字”归结为字头出来要准,要有爆发力,而把咬字归结为字腹到字尾要咬得住,又要从容自如,适应行腔的要求和规范。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下功夫练习,朗诵则是练习咬字、吐字的有效方法。演唱一首歌之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拉长声调朗诵,易于体会每个字的着力部位,头、腹、尾的结构及收音和字的整体概念等问题。歌唱时,不仅单个字要交待清楚、而且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规律,语调是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对歌唱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口气、语调和重读、轻读两方面,歌唱者反复研读、朗诵歌词,易于准确把握语调规律,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

三字经朗诵篇9

一、诵读课,课堂环节要简单不繁复

一堂好的诗词诵读课应该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穿插赏析,课堂活动环节简单明了。不能繁杂琐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一堂课40分钟,要让教学内容丰实,学生活动充分,教学环节就不宜太多,尤其是诵读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删繁就简,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朗诵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诵读体验并获得自己的审美愉悦。

我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环节设置为:自由朗读——单读体验——讲授技巧——再读体验——知人论世——入境地读——赏析诗词内容——入情地读——教师总结——全班齐诵。

二、朗诵课,朗读技巧指导不可少

结合这首怀古词,诠释了朗诵常用的语言手段。朗诵时根据词句表达的情感需要,来处理语音轻重、节奏快慢的问题,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一顿,还有用延长音、颤音等特殊声音表现手段,同时还辅以无声的语言如表情神态手势等身段语,从而加强朗诵者声音的感染力。例如,《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阙:千古江山(起读缓慢低沉,一字一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朗读重音:“总”“打”,“风吹去”一字一顿,“去”读延长音)。

下阙中,一字一顿读的是“神鸦社鼓”。“凭谁问”,“凭”,可读颤音。读出悲愤之情。(教师示范)

整首词中韵脚字:“处、去、住、虎,顾、路、鼓、否”要读重音。

三、朗诵课,朗诵形式要丰富多彩

朗诵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教学设计上应有多样化的朗读,比如自由读和点名读;单个朗读、双人朗读、小组朗读和全班齐读;接龙读和分角色读;领读、范读和仿读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是调节诗词阅读鉴赏课课堂教学节奏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经由范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切近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文本,领略美的语言、意境、形象和情感。在示范、比较、模仿、改进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鉴赏的所得,就更深入了一层。专家的朗读、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无疑构成了一部多声部的合唱,共同进行着对文本内蕴的挖掘。

四、朗诵课,要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意蕴

我认为朗诵有三个境界,课堂上要设法逐步达到这三个境界。

(一)入境地读

首先,要了解时代大背景及写作此诗词的小背景。

南宋时代,金人大举南侵,气势咄咄逼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面对金人的进攻总是割地纳币,称臣投降,而朝廷中的主战派常受打击。此词写于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这时宰相韩侂胄想通过北伐提高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朝廷起用了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任命他为镇江知府,时年66岁。他在镇江就职后,一面派人去金国探听情报,一面计划定制一万套***服、招募一万个士兵。为北伐积极备战,但对宰相韩侂胄的匆忙计划北伐充满担忧。所以词中有“元嘉草草”的典故。

其次,通过想象和联想,脑海中浮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进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在那样的背景下,词人登临京口北固山(北固山,坐落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三面环水。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难在,不免发思古之幽情,看着滚滚的长江水,词人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

再次,借助音频、视频媒介来渲染气氛,催生与作品相应的情绪,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

(二)入情地读

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作者生平,写作此诗词的心境。

辛弃疾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更是一名有战略眼光的***事家和***治家。是南宋朝廷的主战派。22岁就参加了北方一支由耿金领导的抗金队伍。曾率50骑,纵马直入有5万人防守的金***大营,活擒了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处置的壮举。

辛弃疾这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收复北方被金人占领的故土,有史料记载,在临终之前,(68岁)他突然睁开因昏睡而紧闭着的双眼,大呼数声:“杀贼”后,气绝身亡。真是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虽因力主北伐,数度起用,但始终没有得到统领一方之***的机会。得不到南宋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有20年贬谪闲居在江西上饶乡间。

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尽管年事已高,但壮心未已。登临北固山北固亭,眺望北方,感慨万千!

其次,仔细阅读诗词的内容,抓住意象,品读意境,了解抒情手法。

再次,对咏物诗要揣摩所咏之物的象征意义、作者托物言什么志?对怀古诗,要弄明白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咏史怀古的目的——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怀。

(三)入神地读

就是入我,把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所领悟到的情感,甚至个人生活经历的独特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诵里,通过声音的演绎,辅以表情(服饰)语言、肢体动作、以及情境设置(如背景音乐、背景***像等的渲染)来演绎他对文本的解读经验,完成审美的再创造,体现朗诵者的精气神。这是最高境界的朗诵,也是最有现场感染力的朗诵。教师的范读要求达到这个境界。

五、朗诵课,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

古诗词鉴赏课往往是朗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的,什么时候采用朗读的方式,才能取得好效果?这是值得斟酌的。从时机上讲,主要有讲解前的朗读,讲解中的朗读,讲解后的朗读三种。

三字经朗诵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诵教学 朗诵指导 审美教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通过熟读、背诵,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诵训练,加强对朗诵的指导。

一、指导朗读,感受语言韵律美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要精,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训练的细节要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时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例如教学《雨点》时,朗读第一句“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启发学生想象平静的池塘,一点儿波纹也没有,从而读出平静的感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睡觉”的安适,从缓缓流淌的小溪中,联想到人们散步的悠闲自得;“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用多媒体播放江河奔腾的场景,让学生联想平时赛跑的样子,进而读好“奔跑”一词;“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借助小雨点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又摔到浪底的***景,让学生读出跳跃的欢快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和热情,读出诗的语言美,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反复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则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作者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北大荒的天空、原野。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空中几缕流云、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到:“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从原野上的植物的笑、唱、燃烧体会到“原野的热闹非凡”,进而由衷地感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教师范读,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如《庐山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不但浮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景象”,“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雾刚刚还是……转眼间这神秘的色彩就变成……”;“明明是……没等看清楚,又变成……”神秘感诱发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着自然的美。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中,而教师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入境入情,从而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产生美的共鸣,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四、学好朗诵,享受高雅艺术

学习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品位,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可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朗诵,在他们看来朗诵并不是艺术,只是说话、只是语言表达。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朗诵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首先朗诵者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文章内容、文学形式,通过朗诵可以让人接触大量优秀的美文,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境界和素质内涵。其次,朗诵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把语言文字艺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的二度创作,需要朗诵者不断地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来实施,大量的朗诵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而艺术本身就是把思想、境界、情感、技巧综合表达。再次,朗诵是朗诵者将自身作为载体来创作声音艺术作品,无需借助第二载体。为此,朗诵更直接,更具有感召力,它能把一个真实而具有美学价值的东西直接表达出来。一次好的朗诵所带来的震撼力,绝非其他艺术所能达到的。所以,学好朗诵,就是学好语言表达艺术。

总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朗诵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借助这一艺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获得艺术享受,有必要开展朗诵活动。朗诵可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郁舒琳.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字经朗诵10篇

学习

关于自然现象的作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自然现象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大自然现象的作文,关于自然现象的作文400多字。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对未来发展道路的科学前瞻,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忠实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科学发展

学习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10篇,内容包括别忘记给生活加点糖,给生活加点糖下句是什么。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只要细细品味,总能尝到那一丝清甜。有太多的事被我们的匆匆而忽略,有太多美好的事物被淹没。可能是早晨起来的那一束阳光;可能

学习

养蚕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养蚕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养蚕简单心得体会,养蚕农户养蚕心得。二、加大宣传。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

学习

计划生育工作信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计划生育工作信息10篇,内容包括计划生育信息简报,计划生育论文十篇。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意义我国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工作主要采用层层分级的方式,首先在各个市县对该地区的目前人口总数、出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数

学习

最强学生会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最强学生会10篇,内容包括最强学生会女会长小说,最强学生会动漫。[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82-02[作者简介]杨兆银(1978―),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小学教师,小学二级。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

学习

减肥营养早餐搭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减肥营养早餐搭配10篇,内容包括减肥营养早餐简单搭配一周,减肥早餐营养搭配大全。那么,为什么每天用喝奶粉来代替一顿饭就会起到减肥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奶粉的热量低而营养价值高。每60克奶粉(一次用量)中大约含有331千卡左右

学习

学什么专业有前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学什么专业有前景10篇,内容包括大专学什么专业有前景,学设计专业前景怎么样。3、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继续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4、可以到行***管理部门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行***管理工作;5、可以到生物制药企业,进行生物制药的开发

学习

好看的空间留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好看的空间留言10篇,内容包括好看的空间留言,一些适合空间留言简短句子。1.留言板:其实,不要小看留言板,留言板有很大作用,对于增加访客的活跃度和信任度都很重要。你可以店家留言板,上面会有一个主人寄语的,就是别人看你留言板就

学习

郑板桥的小故事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的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郑板桥简单小故事20字,郑板桥小故事完整版。

学习

非主流符号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非主流符号10篇,内容包括非主流符号,非主流符号游戏名。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管非语言符号有多少种或采用哪一种传播方式,也不管它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为,它们都呈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即时

学习

美在你身边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美在你身边作文10篇,内容包括美在你身边作文,美在你身边400字征文。吴斌叔叔走了,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他让一座城流泪。吴斌叔叔走了,但他永远被人们记在了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吴斌叔叔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想的不是自己,他心里

学习

感恩教师黑板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教师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感恩的黑板报粉笔画,感恩教师黑板报主题内容。

学习

沁园春长沙课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沁园春长沙课件10篇,内容包括沁园春长沙课件,沁园春长沙原文word文档。1.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黑板+粉笔”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一定的

学习

淡然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淡然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淡然诗句集锦,淡然的诗句100首。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却流传千古而不衰,千百年来,历尽岁月的涤荡,始终为人称道,对后人影响极其深远。正如元人金好问所赞:“一

学习

短歌行朗诵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短歌行朗诵10篇,内容包括短歌行朗诵100首,诗歌朗诵短歌行。一、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读诗歌要注意断句,不能读破,该连在一起的要连在一起读。另外,注意停顿的长短,在需要长停顿的地方不做短停顿,在该短停顿的地方不做长停顿。还要注

学习

我的祖国诗朗诵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祖国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我的祖国诗朗诵儿童,我的祖国诗朗诵歌词。男:我们用五千年的古钟,锻造一副铿锵的喉咙。女:我们用五千年的文化,迸射出华夏儿女的深情。男: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生活会令我们向往。女:总有一

学习

长恨歌朗诵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长恨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朗诵,长恨歌朗诵第一部分。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

学习

三字经歌曲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歌曲10篇,内容包括三字经十篇,三字经歌曲大全100首完整版。在利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咬字吐字方面的问题,使歌唱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更好地解决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中的咬字吐字问题,成为了当前众多

学习

经典诗词朗诵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诗词朗诵10篇,内容包括朗诵稿件十篇,经典美文朗诵3分钟十篇。指导老师:梁宝权

学习

三字经儿歌朗诵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儿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人之初三字经儿歌朗诵,三字经儿歌朗诵带拼音全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研究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80%都带有语言障碍,语言发展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正常儿童。朗读能够促进智障儿童语言的发

学习

水调歌头朗诵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水调歌头朗诵10篇,内容包括水调歌头朗诵作品精选,水调歌头朗诵基调。“说诵是心灵指导的艺术,歌唱是耳音指导的艺术”。看到这里不禁给我一个启发:朗诵和歌唱做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俩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联

学习

庆七一诗朗诵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庆七一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庆七一诗歌朗诵,庆七一诗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