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朗诵10篇

长恨歌朗诵篇1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又是“酒仙”,杜甫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又是剑客,他曾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和“酒”,来接触这个嗜酒成瘾但又诗才横溢的李太白。

师:大家说,对于一首诗歌,是朗读好,还是朗诵好呢?

生:迅速查字典。然后说朗诵好。

师:查字典的习惯很好。说一说朗读与朗诵的差别。

生: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那么如何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还应该走进作者。

师:对。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心,这时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朗诵的最高境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自由朗诵这首诗歌。

生朗诵;师朗诵。

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小组讨论诗歌的感情。记住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师:请大家依据诗歌的内容思考宴饮时的李白的形象。

生: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但又有点怀才不遇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特别激动、热血沸腾。

师: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诗兴勃发。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复回,暗示人生短暂。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陡然让人心生无尽苍凉。

师: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这儿有一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生:李白确实很“悲”,但我感觉他的“悲”又不太悲。他的“悲”是一种很壮阔很豁达很开朗的悲,而不是小儿女的哭哭啼啼。

师:非常有道理,证明你读懂了李白。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入其中。

生:李白是“酒仙”,所以他开始纵酒狂歌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两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师:这里还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什么?

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注意“材”的写法。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是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了欢快。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是李白在劝人喝酒,点明了这是一首劝酒歌,看不出有什么感情。

师: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还劝他的朋友继续喝。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在咄咄逼人,非得让人喝酒。

师:对呀。旋律在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什么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这时的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这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生: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所以他无所畏忌了。他还“歌一曲”,表面上他很豪放,实际上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苍凉,有点像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文章憎命达”。

师:联想很准确。谁能说说李白的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

生:李白特别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他经过“曲线”终于见着了皇帝。但是没多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所以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来浇自己胸中块垒。

生:曹植这个人也特别不得意,处处受他哥哥曹丕和他侄子曹睿的气。李白借曹植更能抒发得不到重用的愤慨。

师:这是李白在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又开始喝酒了。“五花马,千金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在李白的眼里只值一碗美酒。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这就出现了诗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生: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让人再次感受到李白的愁思之绵长。李白虽然恣酒了,但“愁”仍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

师: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长恨歌朗诵篇2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要“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就明确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是“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方法是“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内涵为“应用、审美、探究”。

这些具体的要求在古诗词教学中则体现为加强诵读指导,唤醒主体意识,凸显语文风味,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从而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古诗词教学,历来推崇声情并茂的诵读。通过诵读,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再现场景,品味语言,体验生活,领悟妙趣,陶冶心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提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懂古诗文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仍然推崇本色的“四读”法,即:默读,感知疏通;朗读,描述概括;品读,品味探究;诵读,鉴赏小结。具体操作程序例析如下:

一读(默读),感知疏通

(一)默读全诗,初步感知

例如,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通过默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辛弃疾作为一代抗金名将,从早年追随耿京抗金,到南下献上《美芹十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的一腔忠烈之气。进而感知诗人登上北固亭,感慨壮志未酬、怀古实为伤今的意***。

(二)对照注解,疏通词句

默读过后,对照注解,弄清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典故的内涵,就会为进一步读懂全诗扫清障碍。

二读(朗读),描述概括

(一)朗读全诗,描述画面

在扫清字词障碍后,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让学生或口头、或书面描述诗歌的画面,是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前提。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分上下阕分别描述画面,要求展开联想,补充细节。如上阕的画面可以这样描述:秋风萧瑟的黄昏下,几只孤零零的蝉儿在有气无力地嘶叫,一场冰冷的急雨打在路边的长亭中,打断了蝉的叫声,也似抽打在这对即将分手的恋人的心头。两个人彼此间默默相对,泪眼相看,端起酒杯来却又难以下咽。清秋暮雨,长亭饯别,帐饮无绪,艄公偏又不成人之美,不忍分手又不得不分手。一时间百感交集,只有泪眼相看,执手凝咽了。一双无力却有情的手,两对无神却有意的眼,脉脉传情。烟波浩渺,暮霭深沉,天地辽阔,前途难测。

(二)整合意象,概括大意

画面的描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将《雨霖铃》的内容作如下概括:上阕写别时凄凉,融情入景。捕捉物候变化,精心设置环境,集远近背景于一刻。下阕写别后冷清,以景写情。渲染孤寂情怀,着意烘托气氛,融喜忧之情于一体。

三读(品读),品味探究

学生对诗歌读过两遍,在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可以再采用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细细品味,深入探究其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

(一)品味诗句,炼字炼句

在三读(品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诗句的精妙,让学生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加以分析,说明作者遣词造句时方法之精妙。例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可以让学生抓住“浪淘尽”的“尽”来体会宇宙永恒,人类渺小的自然法则;抓住“乱石穿空”的“穿”字,品味怪石的气场之大,穿透力之强。

(二)对比分析,探究意***

还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探究诗人真正的表达意***。仍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下阕中的“强虏”与“樯橹”的版本不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前者突出对方的强大,尽显周瑜运筹帷幄、以弱胜强之儒将风流;后者运用借代,突出曹操水***顷刻间化为灰烬的结果,形象具体。

四读(诵读),鉴赏小结

(一)诵读全诗,品味意境

最后要求学生在揣摩全诗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进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读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尚”字,品味诗人对王昭君生长名邦,殁身塞外,仅遗此迹浓重的伤悼之情。联系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的“一去”二字,品味王昭君“去紫台”而“连朔漠”的怨恨之由,以及生离汉国,死葬异邦,其骨虽朽,其冢犹青的怨恨之结。联系颈联“画***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省识”品味君王之昏庸,后宫之黑暗,进而体会美如明妃,生前失宠,死后无依,离家去国,遗恨绝域的凄怨之情。并推而广之,诅咒埋没多少人才的社会制度。联系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中的“千载”二字,品味其怨恨之长久,离家去国之怨思。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

(二)分析手法,鉴赏主旨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可以引导学生弄清其中几种对比的内涵,即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辽阔伟丽的乐景与诗人孤独的哀情之对比,伟大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对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经过以上的循序渐进的反复诵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而且通过反复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分步解决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在探究中明了,循序渐进地进入到文本的内核,进而把握诗歌的内容,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四读”步骤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诵读感知的过程不能简单地以录音取代主体诵读体验。有时候没有录音,反而更能突出学生的本体阅读体验的效果。

第二,要求学生描述概括时,不能以机械的翻译代替连贯、流畅的画面描述。可以通过想象,融入主体经验,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句序,增删内容。

第三,品味探究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急中生智,因势利导,临场调控,而不是不加评点,或是将学生的思路硬拉回到教师预设的程序上。应该抓住契机生成,这往往是课堂出彩的地方。

长恨歌朗诵篇3

一、重朗诵

欣赏古代诗词,一定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读诗词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然有所领悟。谚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诵读能力 ,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古诗词的朗读,既要达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的朗读要求,也要仔细品味诗的意境,了解一点格律,读出诗的韵律美。在鉴赏古诗词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所有环节的中心位置上来,用读来带动并加深领悟,这样才能培养语感。当然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没有足够的诵读量,浅尝辄止,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不可能有大的提高的。

二、赏好词

就是把握关键词语,领会用词的妙处,体会一些词语的准确与传神,并揣摩它的韵味和意味。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用字新鲜,又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用“细”来写自然造化生发之机,脉脉绵绵十分确切;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一“空”字,不仅将秋雨之后暝色四合、山林空寂、万籁无声的画面展开,而且还将诗人寂然空旷、清雅幽静的胸怀合盘托出,真是一字之妙,境界全出。

三、品佳句

抓住一些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对偶句等进行赏析,以把握诗词的主旨,感受诗人要表达的真谛。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诗人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格调高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国家不惜慷慨赴死的民族英雄。

四、悟感情

诗言情。有的诗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有的表达思念亲友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先可以从诗歌的题目入手,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内容或题材。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从题目中就可看出属送别诗。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属于山水田园诗等。也可以从诗眼入手。因为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抓住了它往往就抓住了诗的内涵。如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自”就属点睛之笔,既写出郊外野兴天趣,又创设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意境,真是妙手偶得。

五、学技巧

既可以从修辞方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诗歌技巧方面的赏析,并领会其作用,也可以赏析语言风格:直白或含蓄、质朴或绮丽、沉郁或豪迈,等等。如李白的《行路难》全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充满丰富多彩的想象:一会儿飞至黄河,一会儿飞上太行,有时来到碧溪边上,有时乘舟经过太阳身旁,一忽儿回到四顾茫茫的现实面前,一忽儿又乘风破浪扬帆渡海。诗人用这种手法,充分表达对权贵的愤激之情,从而表现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六、记术语

学生在分析鉴赏诗歌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归纳一些诗歌分析中的常用术语,让学生熟记。这样,学生不仅能读懂诗歌,而且能将自己的理解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术语:

1、表现手法:常见的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

2、表达方式:常见的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等。

3、整体风格:如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实、典雅庄重、雄浑悲壮、凄美缠绵等。

4、语言风格:如清新秀丽、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幽默诙谐等。

长恨歌朗诵篇4

一、用名家朗诵引路

诗歌重在吟诵,而心不在焉应付差事地读只会糟蹋古典诗歌。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可以选用名家的朗诵作品作为引路人。一首鲍国安朗诵的《蜀道难》令学生群情激奋,一个个跃跃欲试。尽管这首诗年代久远,但从诗句里依然能听得到诗人千百年前心跳的声音。比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结合注解已经感受到诗人的怀才不遇。此时播放名家的朗诵,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涵咏诗句,让学生逐渐与诗人产生共鸣。

名家朗诵富有表现力,或铿锵有力或抑扬顿挫的语气易于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对于古典诗歌我们应让学生少齐读,多个体品读,浅吟低唱,细细涵咏。尤其是组织诗歌朗诵会,更易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教师应选好评委,定好打分细则,设立奖项,让学生真正过把朗诵的瘾。

二、体会诗中意境

当名家朗读和热身朗读打开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大门,接下来就是深入理解诗中情味了。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诗中动人的世界。在放幻灯片之前,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或情境,接下来再用***片印证。当学习林逋的《山园小梅》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两组,引导一组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时让另一组用绘画的形式展示。之后,让两组交换自己的成果,交流心得,探讨诗歌里的意蕴和***片间的差距。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联想比以前更丰富了,最关键的是,古诗在他们心里焕发了生机,活了起来。

三、感悟诗歌意象

意象是解读诗歌的密码,感悟意象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诗歌的关键。古典诗歌常常借助景物形象来传情达意,所以说诗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学习时必须静下心来在想象中还原彼时彼景,去感受诗人无我之境的超然或有我之境的浓烈。诗歌的代表意象有很多,但每一种都承载着比较固定的情感。诗歌的意象分以下几类:

1.自然意象

如月,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如杨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如猿,猿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郦道元的《三峡》中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人或事意象

如舟,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如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如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李白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语文教师对以上这些意象要深讲,并通过诗句加深理解,抓住了这些意象,诗歌的精髓就不难理解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诗歌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精髓。

四、带着理性走进诗的世界

懂得了诗歌的思维特点,接下来就是真正理解诗歌并产生情感共鸣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名篇,可以通过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用***的思维去思考苏轼身上有哪些值得他们肯定或否定的地方,从而拓展学生思想和思维空间。先找一段合适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然后就意象展开讨论,看哪些事是打开苏轼内心世界的密码,找到白发、大江、酒后,再以此为切入点,感受情感,结果学生很快就能把握词中的感情精髓――叹岁月易逝,功业难立。到了这里,再让学生回忆北宋和三国的历史,结合苏轼和周瑜的经历,梳理出苏轼内心慨叹的轨迹。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很自然地读懂了苏轼,他们各抒己见,肯定了苏轼的才学,肯定了他建立功业的积极心态,但就词尾的慨叹提出了批评。这样学生就真正地走进了诗的世界。

五、以独特的视角审视诗中乾坤

诗歌鉴赏主要分形象和主旨两大部分。

1.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9)爱恨情长的形象。(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12)爱民惜才的形象。

针对这些诗人形象,学生可以结合历史和诗人的经历,深入探讨诗人形象形成的因素,探讨诗人的得失,揭示时代的局限性,要有高度有思想,以独特的视角探索。

2.主旨

主旨大致也可以分以上几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诗歌主旨思想,少明确统一,多个体感悟。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生活的反映,也是他们思想、人格的写照,因此理解诗歌不能忽略其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但是也不能用时代和诗人的特征局限了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学生对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充分肯定。学生会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得积极,学得有效,迸发出强烈的探求精神和创造力。

长恨歌朗诵篇5

暑期开始的时候,我就翻出了这首诗,看能不能背诵下来。

毕竟,这首诗中有那么多广为流传,朗朗上口的诗句。

我才诵读了诗词的上半部分,描写的是杨贵妃初入宫门,凭“天生丽质“在三千佳丽当中独宠一身。

当读到那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我似乎已经有些明白了杨李这场爱情悲剧的缘由了。

君王重色,御求多年,终得深闺杨家之女,两情相悦,本是无可厚非的人间情爱之事。

然后,君王因重色而轻国则又是一回事了。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寥寥数字,却让我们看到了君王沉迷于美色之严重,似乎对国事少了关注。

而后面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则更是像我们清楚地说明了杨家恃娇而宠,在朝***上似乎也有了影响力。

这一切一切的伏笔几乎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场爱情悲剧的不可避免。

有人说长恨歌写的是杨李的爱情观,有的说是***治观,可我却从这诗词中看到一个“悔“字。

长恨歌朗诵篇6

女:朋友们,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义勇***进行曲》奏响的时候,当中华儿女的身影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我们都会心潮彭湃,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为祖国而骄傲!

男:朋友们,当你听到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当你看见老人们爽朗的笑容,当你挽着心爱的人漫步在花前月下,当你走遍祖国的壮丽河山,你是否还记得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是否还记得今天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女:朋友们,我们为祖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而陶醉,我们为今天中国的巨变而欣慰,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1931年至1945年14年间,中国人民惨遭杀戮,血流成河,四万万同胞终日不得安宁,这是世界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一个弹丸小国烧杀奸掠了我们的母亲,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我们不能忘记3500万人的伤亡,6000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朗诵:勿忘国耻 作者:秋酿醇酒 朗诵者:将进酒

男:抗日战争所取得的民族凝聚力是空前的,我们经历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1941年对日宣战的全面抗战阶段,从对日宣战到日本投降的世界反***战争三个阶段。

(2)朗诵:历史在这里沉思 作者:开开心心地笑 朗诵者:开开心心地笑

男:我们回忆这段历史,我们纪念这个日子,并不是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国民,海内外的每一位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是为了警世未来,告诫日本一少部分***国主义分子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我们回忆这段历史,纪念这个日子,就是警示我们,忘记历史是可悲的,我们会对不起三千万死伤同胞的冤魂,对不起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对不起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我提议让我们为抗日战争死难的同胞和抗日英雄们默哀一分钟。

(3)朗诵:卢沟桥的狮子,且听我吟 作者:敖情 朗诵者:海屋之歌

二,勿忘国耻

男: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实行种族灭绝、实行大屠杀、实行三光***策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面对日本***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女:历史不容忘却,历史是不允许淡忘的。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耶路撒冷的哭墙、波兰大屠杀纪念碑、响彻俄罗斯全境的纪念卫国战争警报,中国九一八、七七、九三抗日纪念日无不在昭示历史。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

男:近期日本***府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中,将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涂改为只不过是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说成是进入。黑土地在呜咽,松江水在咆哮,那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4)朗诵:九一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朗诵者:湘水渔歌

歌曲:松花江上 演唱者:***丫

男:白山黑水血泪染,华北大地烽火燃。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一***未发,即让出沈阳城。东三省全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连续举行挑衅性的***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晚11时左右,在北平(现北京)西南卢沟桥一带进行挑衅性***事演习的日***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拒绝,日***随即炮轰宛平城并向卢沟桥 一侧的中国守***发动进攻。中国驻***第二十九***奋起还击,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晓月的沉思 作者:秋酿醇酒 朗诵者:优雅的云

男: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二战史上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白骨累累的万人坑遗址,看着镌刻着遇难者三十万几个黑色大字的石壁和控诉侵华日***屠城暴行的雕塑,我们的心在震颤,我们的心在流血。

朗诵:南京大屠杀 朗诵者:梅纤路雪

(7)朗诵:还我公道 作者:雪域公主 朗诵者:冰峰8825

三,还我河山

男: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长期被西方列强视为可以任意欺凌、宰割、奴役的民族,抗日战争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他们用血肉之躯顶住敌人带血的刺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反侵略的长城,为解救民族危亡、为世界反***战争写就了惊天地、泣鬼神、壮国威的壮丽诗篇。

怒 作者:老舍 朗诵者:牧野一粟

女:起来,不原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黑龙江马占山、吉林冯占海、辽宁唐矛伍等部义勇***,***、周保中、李兆麟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在恶劣环境中对日作战,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1940年反扫荡中壮烈殉国,当残暴的敌人解剖尸体时,发现他腹内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日***不禁为之震惊,胆颤心寒。这就是中华优秀男儿的风骨。赵一曼在临刑前高呼:为抗日斗争而死是光荣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这位女英雄,就义前年仅31岁,她是中华女子的骄傲。

朗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朗诵者:海屋之韵

(10)朗诵:郭沫若《宜宾题诗》赞赵一曼 朗诵者:咣铛

男:东北抗日联***是在中国***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余部、东北***游击队和东北人民******。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战英雄李兆麟 诗二首 朗诵者:君心如竹

女:东北抗日联***在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讨伐中,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但是东北抗日联***的意志没有被打垮,东北抗日联***的艰苦斗争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 当无数同胞面临危难时 这种不屈的精神成为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朗诵:赵尚志 朗诵者:海屋心静

歌曲:嫂子诵 演唱者:小雨

朗诵:抗战平型关大战 朗诵者: 老钢

抗战台儿庄地区作战 朗诵者:老铁

男:1940年8月,为打破敌人囚笼***策,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八路***以105个团的兵力发动了百团大战,歼敌1.3万人,俘虏日伪1400多人,大获全胜。这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对华北敌后根据地发展和全国抗战的坚持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我们至今还记得坚持在太行山区与日伪***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五位八路***英雄在棋盘陀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朗诵:狼牙山五壮士 朗诵者:沙之聚

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切炎黄子孙,不分阶级、***派、民族、地区,不分,不分男女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民族尊严、***和生存的新的长城。战后,人们在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修造了忠烈祠。

朗诵:南岳忠烈祠 作者:d254 朗诵者: 行云流水

四 爱我中华

男: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开始以新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朗诵者:旷野之树

女: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同盟国中付出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没有倒下,她坚毅的站起来,把胜利的微笑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世界。

黄河,我的母亲河 作者:北落师门 朗诵者:飞雪逸尘

歌曲:北京颂歌 演唱者:金瓜

男: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反对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广泛支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长恨歌朗诵篇7

概念阐释

古体诗,亦称古风,是指在中国唐朝之前的诗歌,而唐朝之后盛行的是绝句和律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不讲押韵,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少则可以是两三句,每句字数没有限制,或三、四、五、六、七言,以至十一言,其中以五、七言体较为常见。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外,还有一些每句字数不一的杂言古体诗。

经典阅读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全唐诗鉴赏辞典》)

阅读手记

诗人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悲凉和激愤,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好好地把握。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这首古体诗文辞的凝重与情感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阅读手记

此诗的含意很单纯――“莫负好时光”。大家熟悉的劝人惜时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以直言相劝,而非委婉地表达。在劝人的诗句之中,很少有像《金缕衣》这样含蓄的。这首古体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去体味,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目标

1.利用工具书掌握古体诗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字义,能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反复朗读中体悟古体诗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注释掌握诗歌的意思。

3.在朗读中分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读演练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阅读感悟

这是一首出自《诗经》的四言古体诗,诗歌语言生动且很口语化,不讲究用韵,似乎就是在与人对话,显得非常自然而真实。诗歌创作于奴隶社会,那时的统治阶级占据着土地和生产工具,他们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却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对劳动者的生活不管不顾,被劳动者愤恨地称为“硕鼠”。这首诗写出了劳动者的心声:离开“硕鼠”,去寻找自己的“乐土”!

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女: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的“硕鼠”指的是社会中的什么人?

3.你认为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

概念阐释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前句为出句,后句为对句)

近体诗分为两大类:

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近体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经典阅读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选自《全唐诗鉴赏辞典》)

阅读手记

这首近体诗写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萧萧”和“滚滚”要读出长音,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颈联上句写长年漂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读出漂泊之感。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高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完结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情。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阅读手记

在学***体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近体诗比古体诗更讲求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很大的进步。这首诗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这首诗题目中有“怨”字,诗中却全不见“怨”字。前两句写无言***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显示了她的痴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她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让人感到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

阅读目标

1.认真反复朗读,掌握近体诗的内容,并达到诵读的水平。

2.在反复朗读中进一步体悟近体诗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

3.在朗读中分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自己的知识。

品读演练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选自《唐诗三百首》)

阅读感悟

诗人要去遥远的安西任职,回头向东眺望千里之外的家乡,涕泪擦了又擦依然不干。途中与入京使者相遇,在马上无法写家信,就请使者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这首诗的优点就在于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这为同学们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阅读思考

1.试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的“路漫漫”和“泪不干”是在向人们诉说什么?

3.这是一首_________言_________(绝句、律诗),押_________韵,韵脚是_________。

基础巩固版

乐府诗

■曾凡婧

概念阐释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编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从中观察风土人情,考察***治得失。

在中国古代的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乐府诗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人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心声。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怀的诗。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史上,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乐府诗篇。阅读经典篇章,品味中华民族的不朽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增长艺术才气。

经典阅读

十五从***征

十五从***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阅读手记

《十五从***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叙事诗,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泪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在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所见到的情景,通过描写老兵的情感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选自《乐府诗集》)

阅读手记

这是一番战争之后萧条的景象:城南城北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血腥之气,死尸横七竖八凌乱地倒在地上,鸦群飞过,哀鸣深深;骁悍的***士已在战场中如秋花般凋谢,只剩下那迷途的老马在叹息。而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贪婪的人啊,我们为你建筑了豪华的宫殿,提供了华美的宴席。你为什么还让我们出征命丧黄泉呢?诗歌控诉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地和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阅读目标

1.反复朗读,疏通文意。要掌握诗歌的内容,就要在预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结合所学的古诗文翻译的方法疏通文意,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语句。在轻声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蕴、情感并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重点放在品味语句上,以品味重点语句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3.吟唱诗歌。乐府诗歌本来就是传唱的,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我们熟悉的类似歌曲旋律的方式来试着进行吟唱,以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目的。

品读演练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选自《乐府诗集》)

阅读感悟

乐府诗起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所以具有极浓的生活气息,有好多诗句非常口语化:人们正在愉快地采莲,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鱼儿游动在荷叶之间。一会儿鱼儿在荷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儿又追逐在荷叶的西边,一会儿鱼儿在荷叶的南边跳,一会儿又窜往荷叶的北边。同学们的作文也应如此,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情感的记录与升华,而不应为“作文”而作文。

阅读思考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

2.你认为作者是在写鱼儿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在写什么?

概念阐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类似于今天的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词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根据风格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名句都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颇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宴乐娱宾的天地里***出来,发展成***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笔下都成为了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像“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人们接受。

词的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只能把它当做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以长短句为主。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且各不相同。

经典阅读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阅读手记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形容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了怀念故国之情。整首词真实地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心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所在。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阅读目标

1.诵读。宋词最大的特点是情韵并美,同学们应在诵读中熟悉作品,理解内容,体味感情,感受韵律。在预习的基础上诵读。对宋词进行逐层深化的音读、意读、情读和美读,以达到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受韵律并熟读成诵的目的。

2.挖掘。根据所学的词的知识和词后所附的注释,挖掘出有关本首词的相关知识,如词牌名与词名、押韵与韵脚、上下片的内容与联系、词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以达到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

3.品味。在诵读中品意蕴、品情感、品诗句并谈感受,重点放在品味语句上,以品味语句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4.分析。通过合作学习,结合词后的注释,边读边了解词的内容,分析字句、分析典故、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等,以达到提高分析、鉴赏、评价诗词能力的目的。

品读演练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北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感悟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情节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上下阙意思承接自然,浑然一体,表达出了深深的情谊。

长恨歌朗诵篇8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7-02

诗歌字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诵诗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更是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诵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且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便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实践证明,长期的诵读能增强学生阅读诗文的能力,起到陶冶心灵,开阔心胸,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的作用。朱自清先生也说过:“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基于这样的原因,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强化了诗词的阅读教学,增设了背诵默写的篇目,我们玉林地区2012年中考的“背诵默写”部分也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0分。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兴趣呢?我在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诵读兴趣进行了探究。

一、用教师的诗情点燃学生的热情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你可以不漂亮、不潇洒,但你必须充满激情。语文本是作者生活的再现,感情的流露,是生动的、形象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充满激情,情动于衷而表于外,才能做到以情传情,才能引领学生们与文本交流碰撞,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如上《我爱这土地》一课,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句时,有不少学生笑了起来,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极不谐调。面对这个情景,我重申了写作背景后以悲怆、深沉、饱含深情的语调范读了一遍课文,刚一结束,学生便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纷纷模仿,在诵读中真正体会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土地的眷恋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师的激情不应只体现在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感情流露。有一次,我带学生登东山,快到山顶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刮起了一阵阵凉爽的大风。眼看着就要下雨了,我赶紧领学生躲到一个小亭子中,想起“山雨欲来风满楼”,很适合此情此景,不禁脱口而出,一学生听了后挥舞着双手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俩这么一喊,学生们便热闹起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时间,整座山好像沉浸在一片诗情的大海之中,大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气势,山中不时传来愉悦的笑声。

教师的激情可以说是他精神和品德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一种魅力,它能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喜欢、仰慕、效仿。教师适时而发,声情并茂的激情,带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形成热烈的诵读氛围,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韵味,体验到诵读的乐趣。

二、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主动性

乌鸦喝水,不光是往瓶子里放石子,还可以有打破瓶子,瓶子等方法。在开展诗歌诵读的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较为枯燥的诵读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1)创设情境法

诗歌诵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中,从而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文并茂、声像结合,运用它可更好地刺激、帮助学生完成诵读,培养语感。如教《观沧海》时,我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高声吟诵《观沧海》的片段,那慷慨激昂的诵读、色彩鲜明的画面、惊涛拍岸的壮丽场面、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下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的意蕴,感受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最后诵读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自然完成。

(2)竞赛法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好胜心比较强、不甘落后,所以我们不妨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来激发和提高他们诵读的兴趣。如在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古诗文朗诵”高潮结束之余,我又来了个“诗词串串烧”的自由接力赛。这个比赛类似于成语接龙,由一个学生开头说出一句诗,后面的学生接着说下去,可尽情发挥想象,念得顺口就行。举办这样的竞赛,不到20分钟,学生就能把学过的诗词几乎都背下来,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热情。

2011年五月份,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校师生文化素养和朗诵水平,我校举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的活动。决赛人员从班级、年级竞赛中层层过关选。为了参加决赛,许多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赛时采用个人朗诵、师生朗诵、集体朗诵等方法。比赛时选手精神饱满,全心投入,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委婉深沉,那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动情的朗诵,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次比赛中,学生李煜个人朗诵《将进酒》,七年级(7)班的集体诵唱《花木兰》获得了特等奖。此后这两个节目还代表陆川县参加了2011年玉林地区举办的“国文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获得二等奖。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本校学生学习诵读诗文的兴趣。

(3)拓展迁移法

长恨歌朗诵篇9

悲剧就是讲一个故事,

关于一个非常幸运之人,

从高位上陨落,

陷入苦难,悲惨而终。

――【英】乔叟《僧侣的故事》[1]

公元806年,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此后,元代的白朴,清朝的洪?N分别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杂剧《梧桐雨》、昆曲《长生殿》。

1932年夏,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这是一部有着鲜明“立意”及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关于创作动机,词作者韦瀚章在1955年的《长恨歌》出版序言中写道:“我们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固由于当时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急切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承认是我们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的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2]

当时的环境是,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继而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一?二八事变”。

清唱剧《长恨歌》原定十阕,黄自先生完成了其中七阕,1971年由林声翕把剩余的三阕补遗完整。作品在中国人首次创作清唱剧、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等方面都做出了颇有意义的探索。而对于一部有着众多人物、包含许多繁杂历史事件的悲剧,如何组织各种材料,关系着整个剧的“立意”、中心思想的明确以及观众的接受倾向。这里,着重论述《长恨歌》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

一、集中整饬,一线到底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3]元代白朴的《梧桐雨》结构是“四折加一契子”,出场人物包括李隆基、杨玉环、杨国忠、安禄山、李林甫、杨九龄等二十多位,共七十多支曲子;清朝洪?N的《长生殿》规模更是多达五十出戏,出场人物有名有姓的四十七位(不包括宫女、门神等)。具有多人物、多场景、多情节、多线条、时间较分散的特点。

相比之下,清唱剧《长恨歌》要轻盈、简洁许多。一共十阕,其中包括两首朗诵,实际合唱曲是八首。出场人物就是李隆基、杨玉环及宫女、众将;安禄山、哥舒翰、杨国忠则是在唱词里间接唱到。

我们可以把清唱剧《长恨歌》的情节发展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阕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第二阕七月七日长生殿(女生三重唱;明皇杨妃二重唱);第二段:第三阕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合唱)、第四阕惊破霓裳羽衣曲(男生朗诵)、第五阕六***不发无奈何(男生合唱)、第六阕宛转娥眉马前死(杨妃独唱);第三段:第八阕山在虚无缥缈间(女生三重唱)、第九阕西宫南内多秋草(男生朗诵)、第十阕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明皇独唱)。

第一段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场面;第二段,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赐死;第三段,描写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以及再难相见的凄惨境况。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认为,“一部悲剧由结和解组成。所谓‘结’,始于最初的部分,止于人物即将转入顺境或逆境的前一刻;所谓‘解’,始于变化的开始,止于剧终”。[4]按照此理,清唱剧《长恨歌》第一段就是这部悲剧的“结”,第二和第三段合为此剧的“解”。该有的都有,且无赘言,凝练、紧凑。形成人物经济、场景与时间高度集中的特点。

我国明末清初时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把“结构”问题置于各种艺术因素的首位:“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具体地,他提出“立主脑”、“减头绪”的原则[5]。

清唱剧《长恨歌》在情节剪裁上,只留取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一条主线,没有纠缠于二人与其他人、其他事,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避免了乱藤恶蔓般的繁文缛节,以时间为序,保证了“一线到底”,不可更易的气韵贯穿。

二、巧于安排,强化痛感

《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把悲剧情节分为三个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苦难,指毁灭性的或包含痛苦的行动,如人物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死亡――”[6]。依此划分,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第四、第五阕,即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突转”与“发现”;第六阕即“苦难”。

当论述悲剧的功效时,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中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7]同时,他认为最佳的效果是“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8]可见,突转与发现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悲剧的效果。在清唱剧《长恨歌》中,对于第一段所描述的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场面而言,安史之乱的爆发无疑是“突转”。安禄山这个人物,在之前从未出现或被提及,“安史之乱”与“马嵬坡之死”相继发生,剧情急转直下。就在突转发生的同时,李隆基发现安禄山的“迕逆”,皇权岌岌可危;杨贵妃发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虚幻。清唱剧的第二段是突转与发现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心情节的展开。这样的布局,达到了严谨、完整、凝练的效果。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题材,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立意”。元代白朴的《梧桐雨》,重在表达一种对盛衰无法预料和掌握的无奈。清朝洪?N的《长生殿》虽有对皇家“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因果论调,却又从赞赏李杨爱情,同情太平天子的不幸的角度铺陈设色。黄自与韦瀚章创作这部清唱剧,意在以李、杨二人由喜的“高位”,“陨落”至“生离死别”的“苦难”悲感,唤起列强入侵、白色恐怖下的民众“国破家亡”的痛感。因此,结构组织上,没有经过铺垫、预先伏笔等渐变性、苦乐相错的过渡。而是从第一段的恩爱缱绻,直接跌入第二段安史之乱的“灾难”之中。这样从喜到悲突变性的大起大落,前后集中而强烈的冲突对比强烈、鲜明,从而强化观众接受心理上的“悲感”和“痛感”,激起人们在“灾难”来临时的智慧和勇气。

三、没有“团圆之趣”的封闭结局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大多有“团圆之趣”的结尾,20世纪初,胡适在《新青年》中曾批评道:“除了曹雪芹、孔尚任等一、二个例外,中国文人由于思想薄弱,‘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只***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于是盛行着团圆迷信,团圆快乐的文学,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8]而鲁迅更是把“团圆之趣”归于国民性的问题,认为是中国文人缺乏正视社会现象的勇气使然。

清唱剧《长恨歌》在第三段,一改白居易叙事诗《长恨歌》、洪?N《长生殿》的李隆基与杨贵妇团圆重聚的结局,以唱词“料天上人间,再也难逢!”为结束语,唐明皇独自在骊宫对杨玉环的无尽思念,形成了完全封闭的没有重逢可能的结局。不仅使作品的苍桑凄凉之感得以扩大,从结构上看,与第一、第二段一脉相承,一悲到底,以人死不能复生的现实产生凝重的悲感。更深化了借李杨爱情破灭、生离死别之痛,发黑暗中国亡国之音的主题。

如果说,元杂剧《梧桐雨》、清昆曲《长生殿》,注重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预设伏笔,前后呼应,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地揭示矛盾,点线结合,缓缓展示波澜曲折的情节,表现出散文与诗性的结构特色;清唱剧《长恨歌》则因为情节明朗简洁,线性发展,重在突出矛盾的对比、冲突,而具有强烈的戏剧式结构特点。

在音乐调性与情绪布局方面。作曲家黄自非常注重音乐中不同调性形成的情绪差异。他在《调性的表情》一文还收录了柏辽兹发表的各调音色表。清唱剧《长恨歌》包含八首合唱曲,黄自在音乐的调性布局与情绪倾向上,实践着与整个剧结构的契合。这里重点论述第一、二段。

第一段,描写李杨的恩爱缱绻,情投意合的两首曲目。主调分别是D大调、G大调、E大调。这几个调在音色列表中表示欢乐、愉快、明朗亮丽的色彩与情绪。

第二段,突转与发现的同时出现。这一段是整个剧的中心段落,集中反映矛盾的冲突。主要的两首曲目以男声合唱来演绎。

黄自用降b小调来写其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在他的音色列表中,降b小调具有幽暗的特性。西方作曲家在创作降b小调乐曲时,常常表现神秘的、紧张的、窒息的情绪,如斯科里亚宾练习曲作品八中的第七首,或者意味深长、庄严的、挽歌、葬礼气氛,如斯科里亚宾练习曲作品八中的第十一首;肖邦的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首(也叫葬礼进行曲)。这样的情绪暗合了作为“突转”作用,发生极喜到极悲的合唱曲的色彩需求。在黄自所有声乐作品中,只有这一首是降b小调,可见他是慎重选择的。

作曲家选择了幽暗、紧张、粗哑的调性,但音乐织体,和声创作手法却显得灵活、富于动感。如开始钢琴引子部分波音的使用;伴奏声部四二拍,每小结四个八分音符的音型,轻盈的力度,产生了轻松、活跃、甚至有些谐谑的效果;合唱部分也多有附点八分音符,具有动力;大量使用短节奏的级进配合歌词,似是宣叙调一般,并没有忧伤、庄严的挽歌情绪,这看似与降b小调色彩不一致。其实正是这样织体、音型、节奏与调性色彩的偏离,使这首合唱曲充溢着矛盾的张力,仿佛这首合唱的叙事视角是个事不关己的说书人。叙述者隔岸观火的距离设置与观众对剧情的心知肚明形成有效的反讽。

接下来的合唱“六***不发无奈何”,以g小调为主,色彩是抑郁的。作者这时是以***中将士的语气,抒发对杨贵妃、杨国忠的憎恨和对李隆基“宠信奸臣,堕落温柔乡”的抱怨。音乐织体还是以短节奏的宣叙为主,充满庄严、怨恨的情绪。

这两首合唱,一远一近,前一首间接讽刺,后一首点明题意。收放结合,前面合唱只交代情节,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绪留白。当观众的创造性想象有所发挥,再在后一首中引领、肯定“恨”与“怨”的激情。产生了很好的艺术合力。最后的歌词“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散人亡”是对唐明皇的指责,更是借古讽今,揭露******府统治下的黑暗统治。这揭露不是义愤填膺、慷慨陈词,而是暗暗从剧情的发展,冲突的对比,音乐情绪的松紧张力中隐现。可谓构思精妙,也显示出作曲家创作技艺的娴熟和得心应手,达到了高于“只作悲音”的审美效果。

同时,第二段小调阴郁、凄凉的色彩又与第一段大调亮丽、温暖的情感形成对比。照应结构上由喜到悲的落差。

长恨歌朗诵篇10

***诗人急于把时代巨变广而告之。他们的诗歌叙述重事轻叙。他们要做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纪文学、纪实小说和写实散文等文类应当承担的工作,似乎想在叙事方而与后者一比高下、决一雌雄。闻一多在谈到新诗的前途时说:至少让它多象点小说戏剧,少象点诗。川这明显带有规避纯诗、修正介入的意思。20世纪30年代末期,艾青说,虽然近来常常有一种企***抹煞刻画现实而貌的任何诗作的恶劣的倾向,但是新诗己在进行着向幼稚的叫喊与庸俗的艺术至上主义可以雄辩地取得胜利的斗争。而取得胜利的最大的条件,却是由于它能保持中国新文学之忠实于现实的战斗传统的缘故。川艺术地刻画现实而貌是***写实主义的战斗传统、时代要求与艺术表现。而那些过于抒发自己内心飘忽不定的意绪的主情诗和那些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纯诗均受到了新时代的新质疑。在《徐志摩论》里,针对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茅盾一方而肯定了它形式上的美丽,一方而却说: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点儿。曰由此可见,对于***写实主义诗歌来说,内容远比形式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主情诗和形式诗的价值。纵然它们没有能够告诉人们更多的讯息,却曲折地、含蓄地暗示出了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其实,写实诗与主情诗形式诗各有其优长和局限。我们只能说,在现代汉诗发展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哪一种诗歌与时代精神更加契合,哪一种诗歌与时代精神相对疏离。显然,当***高潮来临之际,写实诗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展示其表达潜能。从宽泛意义上看,***写实主义诗歌的名目与形式繁多,如告别诗、明信片诗、报告长诗、小型报告诗、大叙事诗、小叙事诗、生活叙事诗、剧诗、仿剧诗、艾青体、传单诗、街头诗、慰劳信诗、现代民族史诗等。尽管这些术语的内涵与边界都不严密,甚至不科学,比较感性和随意,但是它们的确展示了当年人们试***求新求变的急切愿望,对各种新出现的诗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命名的诸种努力。

在传统文学观念里,小说重形象和本质,诗歌重意象和意境;它们自守领地,各司其职。但是,文学史上文体跨界、交叉和互渗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写作的创新性而前,理论的滞后性似乎是永在的。诗向非诗文类跨界形成了新型的诗歌种类,如叙事诗、剧诗、散文诗、史诗等;同时,也对传统抒情诗进行了内部改造与升级,在原本淡得几乎没有内容的意绪里掺入了叙事性因子,形成叙抒共生的新景象。正是因为如此,形象思维以及诗歌形象塑造就成了现代汉诗的题中之义。远的不说,单就现代汉诗而言,诗歌形象思维与***典型形象塑造,在***写实主义诗歌中,占据了相当突出的位置。

那么,***写实主义诗歌如何塑造典型形象?它与小说塑造典型形象有什么区别?其特点何在?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我看来,它们通常有三种方法和途径。、写本事,既现身说法,又抽身事外

诗歌毕竟是有感而发的,切己性十分明显,非诗文类难以匹敌。诗歌写本事有悠久传统,只不过,有的外露,有的内隐。唐代孟栗编著的诗话《本事诗》,将诗人及其诗歌的逸事分为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等7类,收入41个故事,集中展示了据诗索事和还原本事的功力。这显然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传统有关。虽然其客观性和可靠性需要反复钩考,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价值和意义。在现代汉诗中,不仅诗歌批评继承了文学社会学和传记批评传统,而且有些诗人的确把本事引入诗歌写作中,使其诗歌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大家经常谈论的现代汉诗本事有,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和汪静之,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后期倾向于***的象征性写实)和梁宗岱;而对写实主义诗歌、***写实主义诗歌的本事谈得相对少些。其实,由于写实的追求,***写实主义诗人更容易把本事带入诗歌写作中,只是人们不大关注罢了。这也从一个侧而反映出人们向来不看好写实性诗歌。其实,中国现代本事诗有着不俗的表现。

(一)写自己与亲人的本事

在四一二反******变两周年的日子里,只有19岁且有两次入狱和出狱经历的***诗人殷夫,写出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代表性作品《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Clan、的告别词吧)》。1930年5月,与他的署名为Ivan的书信《写给一个哥哥的回信(1930年3月11日作)》一同发表在左联刊物《拓荒者》第1卷第4一5合期上。同一题材和主题,而且是自己的真实生活、思想和情感,殷夫分别以诗歌和书信的形式同时发表出来,是想把诗歌中没有表达清楚的事实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反过来说,是想将书信里没有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宣泄出来。它们之间同时并置的互文关联,使得抒情性与叙事性互相激荡,焕发出夺目的文学光彩。当然,生活真实和人生经验,并不等于诗歌经验。写本事固然可以避免空泛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增强诗歌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亲切性;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客观再现诗人自己真实的生活场景,没有用诗人丰沛的情感去拥抱它们,没有用心去发现它们的社会意义,那么它们就是一堆冷漠的事件叙述与景象描写,就会滑向自然主义的泥淖把人的生物性展露无遗。这里单说《别了,哥哥》。与那封书信不同,诗中既有本事的具体性,又有超越本事的普遍性,也就是说,诗中的我和哥哥,正如诗歌副标题所示,己经由自然的血缘关系上升到社会的阶级关系了,由此,诗歌主题在末节得以升华: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程,/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在与哥哥所隶属的资产阶级的对立中,我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站起来了,至少在***精神这一方而自立了。我不但战胜了自己以及自己以前所从属的家庭和阶级,而且我走向了我们,走向了无产阶级***群体。这种阶级分野,弃旧***新,精神自洁,抛弃个人走向社会的红色诗人的典型形象就从诗里,从纸上立起来了。总之,这首带有鲜明自传色彩的红色鼓动诗,得益于其本事与外事、具体性与抽象性的融合。 现代汉诗史上,这种将个人身世与阶级对立结合起来的情形不少,就是那种抒情性很浓烈的朗诵诗也概莫能外。朗诵诗如果没有一些真实感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细节,如果尽是一些大词伟语或靡靡之音;那么就难以调动听众的情绪,更不能抓住他们的心,也就达不到朗诵诗的现场效果。高兰的著名朗诵诗《哭亡女苏菲》写于他7岁爱女苏菲因患疟疾无钱医治而亡一周年之际。他念女、想女、哭女、唤女。他想到了女儿生前饥寒交迫,有病不能医,乃至最终撒手人寰,从此他们生死相隔,为此他深深自责,抱憾不己,愤感至极。他对亡女的爱与思念,并没有因女儿的死而终比,反而在持续升温,且愈演愈烈,愈陷愈深,致使他还想到了苦命、短命和贱命的女儿在另一个世界里是不是同样地孤苦无依、缺衣少食?乃至还幻想着亡女某一天能给父母来封信报告那边的信息这些细节和场景,或实写或虚写,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哭亡女苏菲》不但以亲情和至情感人,更以诗中间披露的悼亡细节和场景感人:

因为你爱写也爱画,/在盛硷你的时候,/你痴心的妈妈呀!/在你右手放了一支铅笔,/在你左手放下一卷白纸。/一年了啊!/我没接到你一封信来自天涯,/我没看见你有一个字写给妈妈!

那么,仍然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诗人将何以告慰小爱女苏菲的亡灵呢?他只有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个夺走他爱女生命的丑恶世界。进而,诗人在末节里写道:

旷野将卷起狂飘!/雷雨闪电将摇撼千万重山!/我要走向风暴,/我己无所恋系。

全诗的主旨,就这样在悲痛一自责一仇恨一抗争的内在情绪的逻辑演进中,一步步得以强化和升华。在此过程中,你很难分清哪是写实,哪是抒情,哪是控诉,哪是行动。这表明一首朗诵诗的成功需要兼具多种因素。在《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里,高兰提出朗诵诗必须具有可朗诵}h}的因素,即热烈与现实的情感文字通俗化和要有韵律。叫正是有了文体的自觉,加上感人至深的本事,所以《哭亡女苏菲》获得了巨大成功。如果光从题材的特殊性来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不是高兰成全了《哭亡女苏菲》,而是《哭亡女苏菲》成全了高兰!此诗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朗诵过,效果俱佳。高兰在回忆自己朗诵时说:在我自己被约请朗诵的许多次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央大学的一次。那次我应中央大学学生公社之请,在报告诗歌创作漫谈之后,当场对群众朗诵,朗诵中许多人为之泣下,有的竟痛哭失声。川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曾经在全国文协会上朗诵过此诗。一开始朗诵,她就动了感情,音调真挚优美,泪花欲坠,台下听的人引起了共鸣,受了感染,落下了眼泪。这是一首感人的诗作,一次成功的朗诵。川诗人自己朗诵写自家事情的诗,与朗诵家朗诵别人写的优秀朗诵诗,达到了同样感人肺腑的效果。这既是诗歌写本事的成功,也是朗诵诗歌与诗歌朗诵的成功。

如果只是罗列活生生的生活事象,难以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真实。大多数现代诗人深谙此道。戴望舒在香港避难时,住在一栋背山而海的3层楼房的2楼。他还给它取了个雅名林泉居。他们一家人曾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我们可以从他片断性的、回忆性的诗歌传记《过旧居》和《示长女》以及散文《失去的园子》见出。诗文里的温情回忆都是写实的,没有一点假想的成分。如《过旧居》里所写和睦家庭,其乐融融,圆满自足,宛若天堂!它远胜于沈复《浮生六记》里单写夫妻恩爱的记乐记趣和记快,何况里而还有一记《坎坷记愁》呢!欢乐总是短暂的,幸福也像闪电,加上戴望舒生性敏感,工作繁忙,以及国柞休浸,世事艰难。平静快乐日子的背后有暴风雨在酝酿。不久,戴望舒与穆丽娟之间关系逐渐变冷,直至穆丽娟回上海奔丧后向他提出离婚,这美好的一切,像一场美梦,像一处幻境,破灭了,留下来见证曾经发生过这一切的只有旧居。所以,当戴望舒重访旧居时,感慨万千。但他能发乎情比乎礼。他尽量不去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快,而是尽情铺叙他的白日梦,并忘情地享受着这趟难得的寻梦之旅!当然,戴望舒并没有沉溺于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而是把家庭变故与国家危难紧密扭结在一起。如此一来,诗中的本事就与国事、天下事给结起来,诗的意境自然就会阔大和高远。

(二)写准亲人的本事

这方而影响最大的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它是艾青童年生活的诗歌自传,完全按照诗人当年的真实经历来写。大堰河是他儿时保姆大叶荷的谐音。她对童年艾青比对自家孩子还要好,使得童年艾青在她那里感受到了连自己亲生父母都没有给他的爱,正是在这种错位的养育和关爱中,两个不同阶级的对比,孰优孰劣,减否分明。这首诗的成功离不开纪实、抒情、象征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艾青用排比来纪实,也用排比来抒情;同时,在大而积的纪实与酣畅的抒情中,借用了象征的现代手法,使得纪实与抒情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粗浅,而向纵深掘进。由此,大堰河,就成了像她那样的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遍农妇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普通劳苦大众的典型。现代汉诗史上,大堰河这一经典的诗歌形象,彪炳史册。已的第一读者是与艾青同狱的一个死刑犯。据说,它把一个即将赴死的犯人都感动得痛哭流涕。如果说它感动了无数的汉语读者还不足为怪的话,那么它同样能够令国外读者感动不己就的确不简单了。据艾青的好友后来回忆,它传到日本,轰动一时,有人读了落泪,有人译成日文。仁月《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写给旧社会劳动妇女的赞美诗,如果换个角度来说,它也是写给旧社会、旧思想和旧制度的咒语。它的影响不限于普通读者的接受,诗歌评论界也有热议。持写实诗歌观点的评论家充分肯定此诗,茅盾最早从专业角度评价过此诗。他说,这首诗与初期白话诗不同,描写社会现象的初期白话诗多半是印象的、旁观的、同情的,所以缺乏深入的表现与热烈的情绪巾。〕。胡风说:虽全篇流着私情的温暖,但他和我们中间没有难越的界限了。

《现代》派对此诗却有异议。当它写好后,交由艾青的辩护律师沈钧儒带到狱外,投给《现代》。杜衡在诗稿上批了两个字:待编,压了一年未发。无奈之下,艾青请好友李又然索回,并改投《春光》;然后,此诗发表于1934年5月1日出刊的《春光》。20世纪70年代,艾青回忆道:象征派就反对我写《九百个》,也不同意我写像《大堰河》这样的作品。说应该写《芦笛》那样的。其实,总体而言,艾青的诗歌道路是现实主义的,但它又不是封闭的现实主义,而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容并包,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都囊括进来,有时还把绘画艺术也考虑进来。看来,我们不能用条条框框去框定他;而对艾青的丰富,那种做法显然是徒劳的。我们只能说艾青诗歌写作有某种主体倾向。难怪杜衡后来在评论诗集《大堰河》时说,《大堰河》里有两个艾青:一个是***的***者,一个是耽美的艺术家。戴望舒到了香港后,从象征主义往回走,走向他先前不赞同的***现实主义或者说左翼现实主义;如此一来,在走了一段弯路后,他最终与艾青殊途同归了。

与艾青写自己的保姆相类似,减克家写自家的长工,在他家干了大半辈子,成了老哥哥,年老力衰,被辞退的真实故事。此事深深触动了减克家。虽然时隔多年,每每想起,他还记忆犹新。除了写对话体诗《老哥哥》纪念此事外,他还写了同题散文,将诗中那些隐而未发的情绪,进一步抒写得淋漓尽致,一泻千里。全诗由当年还是孩子的我与老长工老哥哥之间的对话构成,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戏剧性。1948年,在一场清华大学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朱自清和李广田两位名教授将其搬上舞台:朱自清扮演老长工,李广田扮演童年减克家;他们力***还原历史场景,揣摩这一老一少的复杂心理,一问一答,情真意切,活灵活现,生动感人,效果颇佳。

本事诗最显著的特点,是我始终在其中。不过,这个我在中国现代本事诗与中国古代本事诗里有不同的表现。中国现代本事诗中的我,是一个与古代士大夫完全不同的现代主体;而且,这个我不囿于自己,而是以我为发散中心点,关切周边事态以及相关群体,意志化色彩比较浓烈。

二、概写总体境况,塑造典型形象体现时代动向

塑造典型形象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文体追求,并非所有小说的根本任务。有些现代主义小说以叙事技巧为旨归,既无人物,又无故事情节,还无环境,成为三无小说。也就是说,塑造形象,并非小说的专利。诗歌,尤其是叙事较强的诗歌,或者说叙事诗、史诗和剧诗,也可以塑造形象,也可以有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向来厌恶学究气和市民气的歌德,曾从自由精神、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盛赞雨果诗中很美的顶好的形象并表示要写一首既有引人入胜的人物,又有引人入胜的场所和背景的六音步诗行的史诗口〕川。在现代汉诗史上,***写实诗歌,尤其是那些追求史诗的***写实诗歌,注重在特定语境中概写人物形象。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诗与非诗文类在塑造人物形象方而的差异。诗不以此为目的。诗歌塑造典型的主要目的是以此认清现实,总结规律,寻找未来的可能性和预见性。

现代汉诗塑造形象的方式多种多样,总体说来,大约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以篇幅较长和超长的***写实诗歌为主体

纵观现代汉诗史,不少诗人刚开始写短诗,且多为抒情短诗,体制精悍,情感内敛,音韵低沉,节奏暗淡;随着***形势的深入发展,诗人们为***潮流所鼓舞,情感奔放,激情四射,抛弃个人悲欢,转而关注民族国家命运,创作音韵铿锵、节奏明快、博大雄健的史诗性长诗。他们把创作民族史诗或者说准民族史诗这种有韵之春秋视为诗歌发展的正鹊,以诗纪事、以诗纪史、以诗论事、以诗论史、在诗史思维主导下,将史家之笔与诗人之诗谐适起来。柯仲平、减克家、力扬、艾青、田间、公木、老舍、黄宁婴、邹荻帆、唐堤、彭燕郊、鲁黎等在这方而有做出了贡献。

减克家是其中极富特色的一员。他既有感于外在形势的急遴变化,又对自己的诗歌写作进行不断反思,正是这种时代和诗学的双重力量导致他调整自己诗歌写作策略,做出新的诗学选择,创作新的诗篇。文学史通常把短诗《老马》和长诗《罪恶的黑手》作为减克家早期诗歌的代表。1934年10月以《罪恶的黑手》为名的第二本诗集,由生活书店印行。在序言中,减克家表达了结束短诗写作,开始写长一点的叙事诗的意愿;这是因为,短诗过分的拘谨,而且内容上又偏执于个人的坚忍主义而叙事长诗形式博大雄健,可以更好地向着实际着眼。口忍〕也就是说,在减克家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罪恶的黑手》具有转型性的标志意义。其实,之后,短诗写作不但结束不了,而且仍然是诗人写作的主要诗体;而他的叙事长诗写作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35年底,减克家写出了与孙大雨同名的1000余行长诗《自己的写照》。虽然名为自己的写照,其实,诗中几乎没有有关我的分析,而是通过写我在童年时期、学生时期和青年时期的亲身经历,来反映大时代的沧桑巨变,也就是说,我只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我仅仅是贯穿三个不同时代的线索。由此可知,这首长诗,与其说是自己的写照,不如说是时代的写照。诗人并没有在这三个时代中平均分配力量,而是侧重于写自己的青年时代,即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国社会***治的巨大变动。茅盾赞扬这首长诗不愧为长江万里***似的大时代的手卷,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两点不足:作者的情绪太冷静一点,写***校入伍与征西缺乏了激昂,写东下被缴械缺乏了悲壮,写回北方以后的险阻缺乏了沉痛我还觉得有些材料他大概舍不得剪去,一并放着,以致抽不出手来把紧要场而抓住用全力对付而在全书中形成几个大章法。没有了大章法,全书就好像一片连山,没有几座点睛的主峰了。口门也就是说,减克家写长诗经验不足,不时受到写作抒情短诗经验的侵扰。他似乎不明白写叙事诗不应把眼光尽盯着自己脚下,而应该着眼未来;同时,他似乎又不明了写长篇叙事诗不仅要将着力点放在炼词造句上而,还需要以点睛的主要场而来做结构性的艺术撑持。

有的叙事长诗是超长的。唐堤的《英雄的草原》共三部,约6500行。据说,它是现代汉诗史上最长的诗。这首超大规模的长诗,不可能一跳而就。它是渐渐生长的。它的完成,前后历时四、五年,而且是从一开始的不自觉到渐渐觉悟。第一部草原的梦,有2000多行。第二部波浪,波浪和第三部宇宙的孩子,有约4500行,转向写实。总体而言,诗人完全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和莎士比亚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直接影响下,凭借激情与才情,写出这样一部史诗型作品天真的理想主义的寓言。第一部里,尽管两家有世仇,但在大神腾格里的眷顾下,王子希德斯和公主茜娜达的浪漫爱情终于开花结果。接下来的两部转向写实,一开始,写正义向邪恶宣战,命运悲剧色彩浓烈;但经过王子和公主的共同努力,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并预言:一个新人类的希望/在我们前而的阳光里闪耀。在此,诗人有意将正义与邪恶的战争纳入到那个时代的最大的叙事抗战叙事这一宏大构架中去,让一个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灿发出时代精神的光彩。当然,这首长诗的牧歌性较强而史诗性较弱。这是因为诗人的情感表达过于浪漫,盲目乐观的情绪和传统大团圆的思维定式,使其没能很好地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缺少应有的悲剧精神和苦难意识。几乎与此同时,诗人在《关于森林的太阳与月亮》一文里,对此进行了反思。他自认为,这首长诗缺少史诗所要求的力的线条,应该思考怎么才能叫抒情与叙事相互渗透,凝合为一少〕。在他后来创作的历史传说叙事诗如《海陵王》和南方风土故事诗如《划手周鹿之歌》中,这些问题得到了部分纠正。

(二)不少***写实诗着力于人物形象塑造

在茅盾看来,20世纪40年代长诗的写作己然形成了独特局而三驾马车:文人气的艾青体、鼓点式的田间体和民歌风的柯仲平体。比较而言,茅盾比较中意艾青体巾月。因为,茅盾认为,雍容的风度,浩荡的气势应该是长诗必备的气度,而艾青体在这一点上做得好些。然而,当时的许多长诗普遍存在着对现实介入程度不够,对生活概括能力不足,对时代总体氛围把握不到位等毛病。这三体的出现,尤其是艾青体的出现,克服了这些长诗的通病,显示了与时代和题材相对称的总体风格与基调。除此之外,有人还将艾青体与田间体的激情写作和柯仲平体的讲故事写作相比,把艾青体的另外两个特征总结为:通过人物特写,揭示人物灵魂,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以诗意化为本,加重了叙事的容量和成分。

艾青写于1939年的《吹号者》就很有代表性。表而上,诗人运用概括性和暗示性的叙述语调,截取吹号者在不同时空里的现实画而和生活形象,通过号角这一显示吹号者身份、职责和精神的特殊事物,铺叙吹号者依次吹响起身号、吃饭号、集结号、行进号和冲锋号,直至最后中弹身亡。虽然总体上叙述逻辑是完整的,但是具体到吹号者每一种吹号的场景来说,却是跳跃着叙述的。诗人所写吹号者吹冲锋号的场景,在极其简单交代吹号者吹冲锋号过程的同时,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渗透于强有力的叙述之中,其抒情性的诗意和诗味十足。如此一来,诗中的吹号者和号角以及与之相关的周遭事物,不再是原来那种客观的样子,都起了变化,显露了生机,尤其是吹号者和号角成了民族***的召唤者、先驱者和冲锋者不死的文化精神的总体象征:而太阳,太阳/使那号角射出闪闪的光芒刀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由此,诗的叙述就获得了某种隐喻意义,使得全诗的艺术内涵丰富、深厚,艺术感染力强烈、持久。质言之,整体而言,全诗表而上的具体描述构成了一种总体隐喻。在《为了胜利三年来创作的一个报告》里,艾青说:《吹号者》是比较完整的,但这好像只是对于诗人的一个暗喻,一个对于诗人的太理想化了的注解。心月诗人与吹号者,诗人与主人公之间浑然不分。因此,有人说,《吹号者》宣扬的末世学***就像西方创世神话说所预示的那样,时间的终结与历史的黎明,通过吹号者的末世式***,得以转换与生成;于此,诗人、宗教圣徒和***者彼此相像或一致。

现代汉诗***写实叙事所塑造的***者形象,大都是***诗人和***圣徒的复合体,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他们既是黑暗世界的终结者,又是光明世界的预言者和创造者。

(三)暗示历史新动向,揭示时展本质

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不管是叙述某一件事情,还是塑造某种人物形象,都不会按照现实生活的老样子原原本本地写。一是它们不可能一成不变地被叙写出来,就连自称自然主义者也办不到;二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明智的做法是,择取那些与事件发展和人物精神而貌密切相关的片断,围绕叙事主旨,按照一定的情感逻辑将其串联并表现出来。既不像***抒情采用告白直抒胸臆,也不像***象征用意象婉曲暗示,***写实叙事依靠的是典型性的人物与事件,并将它们置于叙述流程中,在叙述中生发出意义和价值来。人不是单而的人,事不是完整的事,但是经过诗人叙述逻辑的种种组合后,人就成了典型的人,事也成了典型的事。所谓典型,就是有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总结和提升之意义。因此,***写实叙事,其典型塑造就在于使人物和事件渐渐脱去具体状貌,而获得其历史与时代的本质意义。

萧三写于1944年的《敌后催眠曲》,就是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在日本侵略者抵近扫荡的危急时刻,一位深明大义的普通母亲,为了不让大家暴露,躲进山洞,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宝宝哭出声来,将其包裹得严严实实,以致最后窒息而亡。这与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为奶养童年艾青而亲手溺死自己孩子的情形有异曲同工之妙!《敌后催眠曲》通篇以母亲心理独白式的自言自语为叙述主体,同时,穿插一些外在叙事成份;以小宝宝的死活为中心,以这桩民间妇女的典型事件,成功地塑造了这位抗日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进而,在全诗末节,还通过孩子父亲之口,发掘了催眠曲这一悲壮事件所蕴藏的重大意义:孩子他妈,你不要伤心。/我们的宝宝没有白牺牲。/他救了我们多少人的性命,/我知道我们该恨的什么人!。

诗人以小宝宝之死,小宝宝母亲和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唤醒了人们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民族国家***的大义。所以,这里的爱与恨,是大爱与大恨;这里的催眠曲其实是英雄赞换言之,诗人通过简洁明快而又相对完整的叙事结构,将其提升至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连普通老百姓都有如此高的抗日觉悟,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抗战的最后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如果说《敌后催眠曲》里有悬念、起伏和高潮之类的微型小说化因素的话,那么许多***写实诗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小说化特征。朱自清肯定了何达诗集《我们开会》里的控诉诗行动诗纪实诗和形象诗,觉得与朗诵诗略微不同的是,它们主要诉诸视觉,供人默读,有形象化倾向,注重组织与暗示,重在调动读者想象力。如《我们开会》:

长恨歌朗诵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恨歌朗诵10篇

学习

埋葬冬天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埋葬冬天10篇,内容包括埋葬冬天mv里的女生,埋葬冬天汪苏泷歌曲。我们许下了诺言听说相爱到永远说谁都不会变倒影着稚嫩的少年手写的留恋何必要那么甜可是跟你说抱歉不是变成了缠绵你说哭有点咸多想要酷一点所以跟我说了再见

学习

七月的天空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七月的天空10篇,内容包括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全篇,七月的天空原文。功载千秋

学习

团支部书记工作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团支部书记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团支部工作计划合集7篇,精选团支部工作计划合集7篇。1、不断规范完善校团务工作,重点加强各团支部工作台帐记录、工作例会制度、团费收缴、团籍档案管理建设等工作。2、配合其他部门,推进青年

学习

电话回访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电话回访10篇,内容包括电话回访日志怎么写,电话回访心得简短的。其实,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打来的电话一概拒绝接听,保险公司是有些委屈的。因为,的确有人假借保险公司电话回访的名义向潜在客户推销产品,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保险公司

学习

家长会园长发言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会园长发言稿,内容包括最新大班家长会园长发言稿,幼儿园园长开家长会发言稿。首先让我代表师范附小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员工对您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园先后获得“山东

学习

关于雪的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诗爱情,诗中带雪的古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

学习

续合同时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续合同时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续签合同工作总结及计划,签合同工作总结范文。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企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工程施工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涉及到公司的生存,因此加强施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一定要树立“干好现场

学习

服务员培训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员培训,内容包括服务员培训70个细节,服务员说话技巧培训。要注意语气的自然流畅、和蔼可亲,服务员在表达时。语速上保持匀速,任何时候都要心平气和,礼貌有加。那些表示尊重、谦虚的语言词汇经常可以缓和语气,如“您、请、负

学习

有家真好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有家真好10篇,内容包括有家真好10个字,自己有家真好。当我踏进家门的第一步是,无尽的喜悦涌出了心头,用手轻轻的摸着那一砖一瓦,我才真正明白,这是我的家,它好比一粒种子经过无尽的历险后,终于落到了属于它的那一寸土地上,就此生根

学习

我们的眼睛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的眼睛10篇,内容包括我们的眼睛能看多远,我们的眼睛绘本。在此,我想大家推荐几个保护眼睛的方法: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写作业要挺直背,握笔要恰当、早睡每天保持9-10小时的睡眠。还有一些方法,我就不多讲了。好了,我的上网时

学习

圆明园观后感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圆明园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圆明园观后感朋友圈,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可这美好的一切以不复存在。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走进那个时代,当一名将***,领兵打仗,在战场上我决不临阵脱逃,我要和英法联***誓死拼搏。是可憎的英法联***,

学习

回不去的故乡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回不去的故乡10篇,内容包括回不去的故乡真实故事,歌词回不去的故乡。其实最好吃的还算是地衣。地衣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农历的四五月间。连续几天雨下过后,田梗上,尤其是少有人走动的地方会冒出黑亮的一层。用铲子轻轻地铲下,然后

学习

知识的力量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知识的力量10篇,内容包括知识的力量小技巧,知识的力量。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凤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

学习

大专升本科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专升本科10篇,内容包括大专升本科题目推荐,大专升本科的途径。年制区别如果是统招的专升本一般是3+2的形式,所以一般学制是五年制,但是普通全日制的本科大部分是四年,除少数专业是五年。(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经典诗词朗诵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诗词朗诵10篇,内容包括朗诵稿件十篇,经典美文朗诵3分钟十篇。指导老师:梁宝权

学习

三字经儿歌朗诵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儿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人之初三字经儿歌朗诵,三字经儿歌朗诵带拼音全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研究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80%都带有语言障碍,语言发展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正常儿童。朗读能够促进智障儿童语言的发

学习

水调歌头朗诵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水调歌头朗诵10篇,内容包括水调歌头朗诵作品精选,水调歌头朗诵基调。“说诵是心灵指导的艺术,歌唱是耳音指导的艺术”。看到这里不禁给我一个启发:朗诵和歌唱做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俩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联

学习

庆七一诗朗诵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庆七一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庆七一诗歌朗诵,庆七一诗朗诵稿。

学习

木兰诗朗诵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木兰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木兰诗的朗诵稿,木兰诗朗诵原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诵读

学习

清明节诗歌朗诵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儿童清明节诗歌朗诵,社区清明节诗歌朗诵。是我们的热泪涌出心房。先烈呀,今天我们集合在一起,向您敬礼!为您歌唱。我们就像纪念碑边的小松树。时刻守卫在您的身旁,我们就像墓地上的鲜花,向您送去问

学习

归去来兮辞朗诵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归去来兮辞朗诵10篇,内容包括归去来兮辞并序朗诵完整版,归去来兮辞***原文朗诵。首先,诗歌用词的精妙,可以说是字字如金。有名的一些炼字。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数次易改最终定夺,表现出全新的意境。再

学习

央视诗朗诵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央视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央视诗朗诵稿,央视朗诵的经典诗歌。今年64岁的王富英是北海朗诵乐缘艺术团的团长。自朗诵乐缘成立以后,他就尽心尽力地为诗友们悉心维护着这个平台,只要是有愿意参加朗诵乐缘的诗友他都主动介绍情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