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0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1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阅读试题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

译文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2

韶关***源一小亮程

在我的故乡韶关市***源县大桥镇,有一条古时岭南人上京都(现今西安)的重要交通要道——西京古道,古道上现存多座凉亭,其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仰止亭。

仰止亭在原红云镇***府旁边,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名源于诗经中的“高山仰止”。相传,韩愈当年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被贬广东潮州途径西京古道上的蓝关时,曾题诗《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于蓝关亭内,人们敬仰韩愈的高尚的品德,而建仰止亭以示纪念。仰止亭呈长方形,四周的墙全由人工打磨的条石建成,南北方向的墙是高于屋顶的呈“凸”字形的风火墙(也叫马头墙)。两堵风火墙的中间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拱门,拱门上方雕刻着“仰止亭”三个楷体字,字的上面有个圆球,圆球旁有两个戏球的狮子。南边拱门两边雕刻着一副对联:聊且停骖明月掩映怀始适,偶你托足清风堪挹意恬然。亭内的石板非常光滑,从这光滑的石板,可知当年多少南来北往的商旅曾在此驻足停留。

仰止亭过去曾是长途跋涉的来往行人歇息、纳凉避雨的场所,现在已是***源县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各地的慕名而来寻幽探古的游客。

指导老师:陈才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3

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可以说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也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许多老师在这方面颇有造诣。但我根据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成效与否,忍不住还要浅谈自己鄙陋之见。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高考模式的影响,教师反复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以解题应试的思想主导古诗词鉴赏。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是成长的个体特征,一味投入到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上,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况且有些学生情商水平本来就很低。学生情商低,不但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而且对智商和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

一、至亲至爱的亲情

亲情是中国传统大化的底蕴。注重亲情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他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古代文人将亲情注入自己作品中,读起来让人或激情澎湃,或温情荡漾,久久不能平息。例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当韩愈被贬,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他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和亲人的心情。韩愈侄孙湘是韩愈唯一的亲人,在年老被贬时,亲人来送,肝肠寸断,这种亲情,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创设情境,反复吟诵来体会诗歌的浓浓亲情。类似的古典诗歌还有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思乡情结,也是亲情的体现。

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诵读、创设意境、交流感受、情感互动等方法都可以运用。但在教学中,一定要瞄准提高情商的目标,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尊老爱幼。

二、真挚纯洁的友情

交友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活动,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并不了解。现在社会中,好多青少年交上一个不好的朋友误入歧途,不堪回首。甚至,网友成群,做尽坏事。最近,不也有上海中学生这一不为人齿的丑恶事件吗?语文老师要利用古典诗歌这一阵地,灌输给学生“志同道合,健康高尚”为原则的朋友才为真正的朋友这一友谊观。李白的送别诗比较多,约160首左右。在教材中,如《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师要遵循教学原理,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三、坚贞不渝的爱情

现在青少年的成熟比较早,对爱情的追求多由于性心理的成熟及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早恋现象严重。理想主义爱情、功利主义爱情占大多数,这就玷污爱情这神圣的内涵。语文老师应该重视中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把爱情意识与更为深广的宇宙意识融为一体,他尽情讴歌了宇宙自然的壮美和生命青春的短暂,从而突出显示了人间真挚爱情的弥足珍贵。白居易的《长恨歌》把爱情的美和力量表现得那么神奇,《琵琶行》让我们看到弃妇对真正爱情的渴望,李清照人比花瘦,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等。这些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盲目追求与恐惧,让纯洁的爱情之花开在学生心中,为他们的人生幸福打下情感基础。

四、宅心仁厚的同情心

现在社会,人们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不只是青少年,就连这个社会都变得冷酷了,最近,出现了一些见死不救事件及交通事故重复碾压伤者现象。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着眼未来,利用古典诗词这块小小的阵地,教育青少年富有同情心。古典诗词中,身处困境的杜甫却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声。白居易的《卖炭翁》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同情心。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尊老爱幼,让学生眼神里透露出善良,成为温情的一代。

五、炽热的爱国情怀

最近,好多国家利用南海领土争端来骚扰我国安宁,肆意扩充实力,祖国边疆不宁。但好多青少年好像知道甚少,甚至告诉他,他好像事不关己。有的学生升国旗时都不严肃,甚至让老师督促升国旗。这对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其实就是失败,不管学生成绩如何,一个不爱国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甚至知识越多越对人民越有害。高中教材中,屈原的每一首诗,尤其是《离骚》,都体现了他痛苦而又忠贞的爱国情怀。杜甫、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的诗在教材中频频出现,这里不再分析。这里要说的是,教师要直接强迫学生爱国,可能太机械了,反复朗诵这些诗篇,并且和现实处境相结合,效果会更好。愿我们语文教学能把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心田,化为实际行动。我的教学在这方面颇有成效,好多学生报考了***校并成为祖国栋梁。

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情商的目的。屈原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自己美***的理想矢志不渝。李白写了《行路难》,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遭谪贬,但还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虽然处于困苦失意中,但意志不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时,要尽量用诗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切忌机械地为了高考而学习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4

2.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3.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 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8.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0.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11.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3.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14.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7.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1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9.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1.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3.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2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5.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6. 爱或被爱,不如相爱。

27. 成熟是一种责任,你在别人的责任里长大,你对别人也就责无旁贷。

28.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9.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0.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8.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4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1. 大多数天才都是不可久活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一种超越的自然力,要在年轻的时候把一切事情都做完的自然力。

42. 到了春天,谁还会关心去年冬天下的雪。

43. 对青少年火一样的激情,岁月是最好的灭火器。

44. 分析问题时,用领袖的思维;探讨问题时,用群众的语言。

45. 割舍掉的是关系,留下的是褪不去回忆。

4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7.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8.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0.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5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5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5.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5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57.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9.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0.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6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6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6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6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70.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5.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7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7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83.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8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85.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6. 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7.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8.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89.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9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9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92.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8.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9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00.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10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培养他们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诗歌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关注诗歌语言本身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诗的美和意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和诗歌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教师教学生学习诗歌时,与其要求学生回答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还不如问学生究竟喜欢哪些诗句和意象。古人有句话叫“眼见佳句分外明”。学生都是有一定审美敏感的人。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诗歌,就是要唤起他们的审美敏感,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诗歌语言上。

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那么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留意诗中那些动人的语句,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比如,郑愁予《错误》中的“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曾广为传诵,响彻台湾岛。为什么这句诗会如此受人喜爱呢?因为,诗人在诗中不仅巧妙地运用拟声技巧使某种东西一下子变得明亮、清脆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陌生而奇异的美感,而且“美丽的错误”这样的词语组合更是运用了文学化的“矛盾修辞法”,非常耐人寻味。

古人有“炼字”“炼句”“炼意”之说。古人在读诗和品诗时对“诗眼”的关注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深刻领悟。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就是“诗眼”――“涨”有一种不息上涨的动态感,不仅暗示了夜雨之倾盆,而且和诗人动荡不宁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具体显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度和内在性。

二、加强诗歌阅读

诗歌阅读不同于其它体裁,注意的地方较多,学生只有较好地采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才能领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真正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注重阅读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诗歌阅读中,必须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状况,“论世”就是分析理解时应联系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读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就要对当对金兵入侵,朝廷***,陆游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贬谪等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2.注重阅读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有的包含了写诗的原因,时间,也有情感的字眼融合在其中,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认真阅读该题目,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写此诗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左迁至蓝关,作品是要写给侄孙湘,这样诗歌内容理解就相对容易。

3.注重阅读诗歌对应的注释。每首诗词下面都会有一部分注释,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诗歌中浅显易懂的不太多,因时代的久远,必须借助于文章的注释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表达比较隐晦的作品更要借助注释。

4.阅读诗歌时能找出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诗歌最能传达作者的心声,诗眼或词眼抓住,其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能体会到五六分了。如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颔联中“春愁黯黯独成眠”句中的“愁”字即是全诗的诗眼,具体“愁”的原因,只要认真阅读诗歌就能把握住了。

三、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1.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充分动用多种感官去理解文章。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古诗文教学,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可推荐学生用MP3等随时欣赏古诗文。现在,许多学生都有MP3、手机等工具进行“随身听”,我们完全可以引导他们少听些流行歌曲,多欣赏一些优美古诗文的朗诵。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百度空间里就有许多可以免费***的经典古诗文朗读音频资料。

3.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校园内一般都有针对全校广播的设备,语文组的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教材上的古诗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休闲”的方式巩固所学古诗文,又可以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以上是笔者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或许在正确理解并践行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但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我们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四、适当运用一些创新方法,定会给古诗词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对诗词的原有立意进行分析质疑与开拓,转换思维角度与方式是必要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挖掘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内涵。包括对一些有哲理性的诗句,也要更多地挖掘出新意。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诗句进行一些哲理性的思辨:从《硕鼠》到《山民》看中国文化中的对自由的追求之热烈与对现实改造之不足。从《硕鼠》表现的思想看中国文化及现状:第一,对现实的不满作了理性的思考,但更多的不是让人去改变,使之变成乐土,而是选择了逃离与归隐。第二,从人文精神角度看,中国人,在诗中很早就认识到自由与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生价值之所在,但是这种思想被以后的儒学思想所掩盖或取代,转向“统治者以仁***”而“被统治者以忠君”来构成对等的人生价值取向。事实上,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调和两者关系往往是给人精神上的禁锢。由此,它使以后的文人创作在个人追求自由幸福的展示上太少或被压抑,而爱国情感往往又以忠臣、忠君献身来表现;自由幸福则往往以逃避为归宿。这样《硕鼠》中的人文精神被异化、重压与掩盖,直到“五四”时期,才得以重见天日,等到了“”年代,又被严重压抑,至达到了极致。第三,现代人是选择抗争或逃离,还是沉默的归隐,同样会决定我们的社会以后的归宿,同样会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现行教材中的《山民》给人的思考同样多。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6

的种种。

关键词:诗人;趣事

中***分类号:I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打小起,中国古代大诗人在我心中都是“伟大的、爱国的、忧国忧民的”的形象。我后来无意间居然发现了大诗人们除了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形象以外更有让人瞠目结舌的种种憨态。他们中有的洁癖、有

的肮垢、有的狷狂、有的刻薄、有的好色、有的吝啬、有的憨得离谱。

晋陶渊明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世称靖节先生。先生好饮酒,因为“家贫不能自给”,为了满足好酒之馋,先生干脆自己酿起酒来,只是造酒时甚是不注意卫生。据载,郡守前往拜访靖节先生

,恰逢他在家中刚刚熟好了酒,郡守看见先生居然“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如此汗酒,非重口味者消受不得。

同是田园派诗家,靖节先生不拘小节,以汗臭不堪的头巾滤酒;而王维却有严重的洁癖,对任何垢都疼极恶深。王维在辋川居住之时,地不容微尘“日有十数帚扫治,专使两童傅帚,有时不给”。王

维还是个深情汉子,丧妻以后他终生不娶,独居三十余年;曾作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①王维之诗意境隽永,苏轼谓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

古人对王维好抄袭前人之举深不以然,《出国史补》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以为《含英集》中诗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乃李嘉佑诗也。纵使摩诘之才尚动不动抄袭别人的

句子,现在学术界对抄袭之风未免过于敏感了。

洁癖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王荆公王安石。这一回都怪月老惹的祸,错配了他和夫人吴氏的姻缘。众所周知,荆公是终日不梳洗,虮虱满衣的,一次他和王禹玉朝见皇上奏事,一虱“自介甫襦须而上,直

缘其须”,皇上见了笑而不语,而王安石还不自知。退朝以后,禹玉指着虱子告诉他原委,并颂此虱“屡游相须,曾经御览”。不幸的是,这位官至丞相的犀利哥偏偏讨了个极爱干净的洁癖老婆,这下

可热闹了。王安石是一年四季也不换洗衣服的,在他的脑海中就没有换衣服的概念,他这种寒酸到底的执着让他的夫人很是无奈。吴氏唯有待荆公脱下衣服去泡澡时,让下人偷偷用新衣裳换走旧衣裳,

王安石出浴后把衣裳一穿了事,从来不觉得有任何异常。又有一回,吴氏借了一官家藤床,以她的意思是要赖住这床不还了,公家派人来讨了好几回也不给。但有一回吴氏见荆公“直跣而登床,偃仰良

久”(直跣是光脚,偃仰是仰头睡下),她心中老大不舒服,立即令下人将床送还官家。癖洁到这等田地,又配上这号相公,真不晓得他们的儿子是如何配合生产的。荆公留有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相较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不见长安使人愁”,要气度恢宏得多,无怪乎荆公权倾朝野。

有的人有洁癖,有的人有吟癖,贾岛就是个中了不得的一个。贾岛初至京师,喜好骑一呆头驴大街上到处溜达,边行边酝酿诗篇。一日于驴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已欲改“推” 为“敲

” ,商之未决,就在驴背上吟来吟去,还时时引手作势,忘乎所以,他不知不觉间冲至官道笫三节,唐突了时为吏部京兆尹的韩愈。左右下人将贾岛拥至韩愈前,此君仍在作“推”、“敲”之手势,韩

愈问明缘由,为其定为“推”字,放他归去。

诗人迷信起来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杜甫的拥戴者张籍就极为夸张,他动辄就“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之以膏蜜,顿饮之”。然后念念有词祈祷“令吾肝肠从此改易。”如果这样能成事,我们都不

用上学校了,只管将课本烧成灰烬冲糖水一喝,个个都变成天才。张籍虽然荒唐,其诗倒是颇得杜工部悲壮之诗情,如《没蕃故人》:“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

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②能作得此好诗,也不枉他冒着患肠胃炎的风险,喝了那么多灰烬蜜诗。

张籍的偶像杜甫性情亦颇为乖张,《太平广记》将他和杜审言这爷孙俩都录入了《轻薄部》。其文称杜甫“性褊躁傲诞”,经常是喝高了发酒疯。安史之乱,杜甫避走三川,投奔了世交旧友严武,严武

当时是剑南节度使,待杜甫是周到备至,但杜甫却不知好歹,老对严武无礼。有一次他又喝高了,居然登上了严武的床,厉声问:“你是不是严挺的***,我可是杜审言孙子。”如此种种。文中还提

到杜甫好夸夸其谈,“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杜甫这般狂狷是有遗传的,他的宰相爷爷杜审言就是一个恃才傲物欠人揍的种。他曾为苏味道作判词,完了对人说:“苏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其故,他说:“彼见吾判,必羞死。”(2)。他还经常对

人吹牛道:“我的文章力压屈原、宋玉;书法比王羲之有过之而无不及。”矜诞类此。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杜审言不愧起名为“审言”,死到临头也没个好话。撤手西去之前,宋之问等人问他还

有什么遗言,他不无遗憾地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替人云。”大意是:“命运造化让我有今天,没什么可抱怨的,不过我在世之时一直在才能方面压

着你们,现今大限已到,再也不用为压住你们而感到心中有愧了。只不过遗憾的是,再也见不到能接替我的人啊!”如此舌毒不侥人的爷爷,安能教出谦逊礼让的孙子。

韩愈韩昌黎先生也是个自负狂,他曾经对李程说:“我觉得雀丞相(崔群,唐宪宗时官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真是聪明过人。”李程问:“他何处过人?”韩愈说:“他和我共事二十余年,从

来不说着文章,真是有自知之明,不敢班门弄斧。”此公对自己的文章极度自负。他应举考试的题目为“不迁怒、贰过”(出自《伦语、雍也》)陆宣公陆贽是当时的出题阅卷人,对韩愈此文弃之不用

。第二年,陆贽又是主考,又以“不迁怒、贰过” 为题,韩愈一见旧题目,不假思索“复书旧作,一字不易”。这次时来运转,陆贽对其文“大加赞赏,擢为第一”。陆贽够糊涂;韩愈够自信。这位发

起古文运动的大才子喜好到奇险之处游玩,中间还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他登上了华山之颠,穷凶极险之地,令其心悸目眩,被困住下不来了。此时这位文坛盟主的应急奇方居然是伏地发狂号哭起来,

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写下一封遗书留给家人,还好华阴令赶紧带领人马过来营救“令百计取下”。这哥们历经此劫,并不痛定思过,后来又与友人登慈恩寺浮***塔,此回更是险象横生。只见韩愈“跃

出槛外,失身而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要不是“赖腰带挂钉,为风所摇久欲落”,他早摔成了肉浆。慈恩寺有僧目睹此况,紧急动员全寺僧人顷巢而出去营救,他们连衣为绳救下了早已昏死过去的大

文豪,大文豪“经宿而苏” 。韩昌黎虽然贪玩山水,但为官深明大体,宪宗迎佛骨入禁内,他上表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临行至蓝关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

八千。欲为圣明除蔽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君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③

人皆有七情六欲,孔子曰:食、色,性也,纵是诗坛巨擎,也不能免俗。小子以不敬不雅之辞,述录先贤一二滑稽之事,绝无抵毁先贤之意,但求从人性另一角度认识诗人的种种。文拙劣,望识者指

正。

注解

①唐诗一万首[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7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7

以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示例: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这首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呢?是“勤王”敢于“道远”,还是不敢“道远”?从字面上看是前者的意思。但结合上下语境,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为王事岂敢说路途遥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回。在这样的基础上,回答“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就找到了方向:“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由此可见,“敢”字的理解不仅重要,而且用法十分特别。

检点近年高考诗歌试题,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2010年安徽卷,诗歌尾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杜甫《岁暮》),其中的“敢爱死”(岂敢惜命)。2011天津卷,颈联“***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后句的意思是:哪肯因为无人,就减掉自己的幽香呢?2012全国大纲卷,颈联“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修睦注《落叶》),后句的正确理解是: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

一、特征概括

这样的词语大致可以归纳有“敢”、“肯”、“忍”、“可”等词。它们在具体诗句特殊运用时,前面不加疑问词,本身就可以表示反问。它们具有以下几个表征:

1.后接一般动词,如“可+堪”、“敢+爱”、“肯+信”。

2.表反诘语气。按今天标点的规范用法在句末应用问号,以提示读者。

3.释义时应在词前加上反问语气词诸如“哪”、“岂”、“怎么”、“何”等。此时应解释为“岂敢”、“岂忍”、“岂肯”、“岂可”等,或者径直以否定方式作解:“不敢”、“不忍”、“不肯”、“不可”。

4.只在古诗词中常见。这有可能是古诗词因字数限定、表意从简而省略了词前的反问语气词。

二、意义例说

1. 肯

肯,怎肯,岂肯。常见组合:“肯信”、“肯将”、“肯教”、“肯买”等。

课本例译: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腐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要为朝廷除去弊端,怎么肯顾惜自己这衰朽之躯的残年呢?)

名句示例:

浮生常恨欢娱少,肯买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春景》)M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M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2. 忍

忍,怎忍、不忍。常见的组合是:“忍使”、“忍教”、“忍将”、“忍看”、“忍见”等。

课本例译: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名句示例: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M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柳永《长寿乐》)M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陆游《蝶恋花》)

3、敢

敢,是“怎敢”,“岂敢”的意思。常作谦词,“不敢”的简称。常见组合:“敢忘”、“敢言”、“敢惜”、“敢爱”、“敢辞”等。

课本例译: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ā犊兹付南飞》)

(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名句示例:

老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M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M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杜牧《岁日朝回口号》)

4.可

“可堪”是广泛运用的一个反问词,相当于“怎堪”、“哪堪”,意思是“哪里承受得了”。另外还有“可待”、“可不”等。

课本例译:

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哪堪回首,瓜州山上的狐狸祠下,神鸦社鼓响成一片,已没有北伐备战的景象了)

名句示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M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M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欲与元八十邻先有是赠》)

三、用法辨析

有的还兼有两种情况,如“忍看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在明白以上表征的同时,还要区别两种情况:

1.如果词前已有反问语气词,就不再表示反诘语气。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2. 如果词后没有跟一般动词,词就丧失了能愿动词的功能,也就不存在这种用法。如“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两句里的“忍”都作“忍心”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8

在林冲被派去看管草料场的时候,书中写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而他挑着花***去打酒时,“那雪下得紧”了,最后草料场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除了不断的渲染情节得紧张气氛,风雪更是林冲这个人物活动的大背景,也是伴随着人物活动的主要景物。

雪历来就是文人喜欢摹写的东西,在一些雅士笔下,雪是美丽宁静的象征。更有人说雪占有“四美”――天公剪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均也;洞窗辉映,明也。当然,在温暖的房间以审美的心态去品味风雪,它诚然有美丽静谧的一面,而以柔弱的柳絮来比拟大雪的,大概也只有那心思纤微、生长江南的闺中佳丽呗。可当你身处旷野,去切身感受那北方的,更接近于撒盐的大雪时,你或许就会明白,刚厉和凄冷的它才是那严酷冬天的真正代表。试读一下这些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在这原生态的雪中,纤巧早早让位于粗犷,柔美也被宏大所代替。

远在北地沧州的林冲遇到的就是这样塞空迷远近的雪罢。

而这时不只有雪,更有风,与雪相伴的,只有那吹得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的刚劲朔风。“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韦庄《钟陵夜阑作》)风雪正是天然的结合。此时的雪割舍了自己的柔情与优雅,风显露更多的则是刚冷的一面。

人上人一朝沦为阶下囚,被迫离家刺颊发配,更身处在这枫雪下,凄惨境遇中的林冲是孤独无助的,也是让人同情怜悯的。但林冲毕竟是英雄。英雄不需要怜悯,而这漫天风雪最终也只做了他表演的舞台,成了他展现英雄气概的一个衬托。

当风雪将天地都笼罩的时候,处在其间的人当然是极其渺小的,大的风雪小的个体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风雪中,万物蛰伏,连天地都似乎要静止,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活动就显得格外突出。

仇人是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风雪则是他行动的束缚,从这个角度来看二者就具有一致性。因而我认为这时风雪作用于他身上就是压力的一种外在物化。而面对风雪这种极大的外在压力,渺小个体的人的抗争在强烈的对比之下就显得难能可贵。

面对风雪,人的抗争,如战、如笑、如狂歌、如胜利、如“欲将轻骑逐”、如“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则让人感到豪迈悲壮。这是主体生命在收到阻碍后进而爆发更对生命能量,冲破阻碍后让人感到英雄气概。相反,面对阻碍面对风雪,主体不抗争,顺从妥协以致沉沦,则使人感到悲哀、伤感和凄凉。这又具体表现如独行、如无语、如分离、如“雪落桂花稀,啼鸟如弹归”。如“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钓翁在漫天的风雪中是孤独的,他完全掩盖在凄寒孤寂中,独钓算不得是一种抗争,只是一种对风雪的顺从和妥协。在他身上读者品味出的只能是萧瑟和无奈。“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风雪夜投宿的行人也是被迫和寂寞的,他的“归”是面对风雪肆虐时的退缩和躲避。他们在主观上都缺少那种积极地、主动地敢于直面困境、敢于抗争的气概。临风冒雪,人物的行为所产生的气概被放大,肃杀的飞雪实则对个体行为的动作和随之产生的效应做了一个夸张的反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9

一、素材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虚假造作,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可见,丰富的素材积累是使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意的保证。素材积累分间接积累和直接积累两类。简单来说,间接积累是从媒体渠道获得的积累,直接积累是在生活实践中亲历的、体验的、感受的所获得的积累。就高考语文命题的价值引导来说,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把握时代、人生发展的脉搏。这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更显得突出。如1999年,科技发展、克隆技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高考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大力提倡创新,同志提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口号,高考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大***方针,高考作文话题是“诚信”;2002年,倡导教育立德的根本在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美好心灵,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2003年,人的情感认知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对事物 的认知”;即使是在2008年汶川大震,四川的高考作文命题是“坚强”,全国卷Ⅱ的作文命题材料也与汶川大震相关,等等。据此,学生更应有一颗对生活的热爱、敏感之心,去关注社会,有强烈地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再现生活、再造生活的意识,善于在自己亲历的生活、体验、感悟中,积极积累鲜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特认识和独到见解。

二、素材的选择

素材选择的过程是对素材的筛选、组织、整合的过程。从高考作文的目的而言,素材的选择可分三类:一是常时选择。是指把日常收集到的富有典型意义和联想、想象、思辩价值的素材按重点、热点话题的分类筛选、组织和整合。按高考作文命题的提示,重点、热点话题可分为“环境与社会”“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道德与情感”“价值与理想”“学习与教育”“思想与文化”“科学与发展”“联想与想象”“方法与效率”“空间与主题”“审美与时尚”等十二个方面。“常时的选择”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这十二个方面进行素材的积累和整理,逐渐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二是适时选择。是指结合作文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按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热点话题的分类进行筛选、组织、整合“常时选择”的材料。高考作文训练重点、热点话题的分类要着眼于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创造、人的情感、人的修养、人的追求、人的审美等方面。要力求把这些方面的素材与自身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沟通、融合起来,产生新鲜、独特的素材,实现素材的内在转化。三是应时选择。是指在应考作文(包括平时的测试)之时,根据考试作文的话题要求,当即在大脑的材料库中筛选、组织、整合出能引发强烈的联想、想象和思辩,能集中、高度体现考试作文内容、中心要求的素材。此时选择的素材,不应是停留在生活化层面上的素材,而应该是经过多次内化的最具生命活力、时代意义的素材。只有这样的素材,才能确保写出来的文章在内容上、思想上都具有鲜明的、独到的特色。

三、素材的运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篇10

一、五星级考查榜(共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评点:这些名句重复出现率最高,最高的达23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共有大连、河南、山东济宁、福建莆田等23地考查了此句。)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重复出现率?一是因为这些名句体现了新课标中“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二是能激励广大考生爱家、爱国、爱社会的热情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的精神。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名句的考查指数最高了。(特别说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世纪盛会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体现了中考对时***的关注:也直接体现了“生活处处是语文”这一理念。)

2009年预测:重点永远是重点。预计2009年各地依然会强化此类名句的考查。

二、四星级考查榜(共1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8.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论诗》

评点:这些名句重复出现率也很高。最高的达15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有江苏泰州、南京、湖北襄樊、山东潍坊等15地考查了此句。)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重复出现率?究其原因是这些名言名句,或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或抒发思乡之情,或抒发奉献精神,或抒发报国情怀,或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等,这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是很有益的。

2009年预测:预计2009年此类名句考查指数将会呈上升之势。

三、三星级考查榜(共22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竹枝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1.亲贤臣,远小人。受命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2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评点:这些名句的重复出现率相对低一些,但也不可忽视。其内容比较宽泛,有写景的,有论学习的,有突出边塞壮美的,有蕴含自然情趣的。有感叹时光流逝的。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0篇

学习

抛砖引玉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抛砖引玉10篇,内容包括抛砖引玉的典故及故事,抛砖引玉的道理。【反义词】:单刀直入、毛遂自荐【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

学习

国庆节快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快乐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美篇文字内容,祝国庆节日快乐。难道珍贵的国庆假日就要在购物、睡觉、玩闹中度过吗?为何我们就不能做些真正庆祝国庆的举动呢?我想我们可以在国庆期间早起迎接第一缕曙光,然后肃立在国旗下,抛开一

学习

读护理专业自我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读护理专业自我总结,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大学自我总结,护理自我总结100字。知识修养是护士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及其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诚然,当前不少地方都在举

学习

人事科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科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人事部门工作总结15篇,人事部每月工作总结模板。三、管理上还需要转变思维,紧紧跟上医院战略发展的节奏。(二)上半年具体工作:一、我院人力资源现状:目前全院职工XXX人,在编职工XXX人,聘用人员XXX

学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0篇,内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知识点整理。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

学习

国庆活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活动10篇,内容包括国庆活动抽奖,国庆活动策划十篇。以感恩伟大祖国,营造尊老氛围,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在社区内营造文明、和谐、幸福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深化社区居委会服务体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二、时间和地点:时间:2013

学习

寿险培训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寿险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寿险基础管理培训心得,寿险月度总结。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寿险业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演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适应竞争及自身发展需要,在

学习

结婚祝福语创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结婚祝福语创意10篇,内容包括创意十足的结婚祝福语,结婚祝福语5个字的经典。4、锣声,鼓声,唢呐声,声声震天,多谢月老把红绳系牵。喜事,乐事,如意事,事事顺心,祝福爱情将两心相连。恭祝新婚大吉。5、喜字请柬扬喜庆,映照爱情的甜蜜;鞭

学习

软件培训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培训总结,内容包括软件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软件培训方案怎么写的。一、正版软件使用意识。具体还是要从知识产权说起,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年以前,所有人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都比较淡化,普遍对保护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现在随着国

学习

养老院年中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养老院年中总结,内容包括养老院一个月工作总结,养老院年底总结。中***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9月22日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但由于社会分工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老龄

学习

选调生转正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选调生转正总结,内容包括选调生转正个人工作总结,选调生工作前总结8篇。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日常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认真学习***的精神,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

学习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探险家的故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探险家的故事作文,探险家故事全集。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

学习

不绝如缕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不绝如缕10篇,内容包括不绝如缕造句,不绝如缕解语。

学习

云想衣裳花想容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云想衣裳花想容10篇,内容包括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完整版,云想衣裳花想容全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内容包括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正确读音。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