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培训总结第1篇
本次会议首先由国家版权局相关领导传达国家关于使用正版软件的中心思想,针对目前的国际外形势和国内的现状进行了发言。之后通过一些正版化工作做得好的央企和省级单位介绍各自具体做法和工作经验。最后由一些软件厂商简单介绍几款国产的操作系统、国产办公软件及一些CAD之类国产工程类软件。
取得并分享的一些经验:
一、正版软件使用意识。具体还是要从知识产权说起,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年以前,所有人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都比较淡化,普遍对保护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现在随着国力不段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策来提高和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思想和意识。
二、软件正版化的一些做法
目前办公电脑的普遍做法:购入品牌电脑,还有预装的操作系统,采用免费的杀毒软件,只需要购买的软件只有办公软件,目前一般的都购买WPS office,总体来说费用也都在WPS office上。不推荐购买微软的office。
三、国家的正版化软件检查是非常严格的,而且要求非常高,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想持续性长久性的工作,一些能通过国家版权局检查的央企,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巨大,不光是资金,还有人员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大致上都是把软件正版化检查按照检查内容在一套资产管理类的软件中定制开发出来来实现正版软件的管理。
四、涉及到各公司的系统开发,或购买一些其他的软件,首先要求要此软件或系统要兼容WPS office,如果只能调用或兼容微软的office,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许多软件正版化的成本,目前部级省级以及个市级单位的软件系统,基本也都兼容的WPS office,这也是国家下达的一项重要指示精神。
软件培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软件培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软件培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软件培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需求
中***分类号:G7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10-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软件产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则日益扩大。而近几年软件人才尤其是初级软件人才却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担负着初级软件人才培养重任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亦成为了国家大力发展的70个重点专业之一[1](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所用“软件专业”均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为尽快完成初级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师资培训包” 项目于2007年立项,开始调研,并希望构建科学、有效的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保障软件专业师资培训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1 软件专业及计算机类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分析
软件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分支之一,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软件专业教师培训及评价体系的成规模的研究。笔者分别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平台,检索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评价的相关文章,均未搜索到结果。而检索与软件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类教师培训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是凤毛麟角,其主要代表有:
1)、赵建功 、赵香兰、刘燕等发表的《河北省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设计研究 》,[2]他们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评估及巩固四个方面对未来计算机专业培训工作提出策略性建议;
2)、岳小婷发表的《辽宁省高校计算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及启示》中,[3]分析总结了历届辽宁省高校计算机基础骨干教师培训实践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全方位立体联动师资培训体系;
3)、刘广、王小梅发表的《中职教师培训中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中,[4]以中职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为例,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师培训任务和培训方法,探讨了改进培训效果的途径。
这些针对计算机类教师培训的评价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尤其不适用于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讲究时效性的软件专业。
2 构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2.1 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战略地位
我国软件产业战略地位是由发展趋势决定的,而作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软件产业是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软件产业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而且产业自身也能形成庞大规模,拉升国民经济指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业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和扶持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战略制高点。基于这样的战略地位,振兴软件产业势在必行。
2.2 软件人才结构有待转变
软件产业调整与振兴需人才先行。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师资培训包” 项目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呈“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严重限制了产业与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而理想的软件人才构架应为“金字塔”型,即初级软件人才的需求应远高于中、高级软件人才。只有尽快完成软件人才结构从“橄榄型”到“金字塔型”的转变,才能在产业规模、企业实力、技术水平、竞争能力上与世界软件产业水平缩短距离乃至步入前列。从我国现状看,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学校配合企业对“金字塔”基础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2.3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软件基础人才的重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软件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定位于“金字塔”基础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担负着软件人才结构从“橄榄型”到“金字塔型”转变的重任。但项目组调研显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等多方面都与企业及信息化应用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构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3.1 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性
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师资培训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迅速满足市场对初级软件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应缩短软件专业教育的探索阶段,尽快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了解、监督和控制中职师资培训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质量评价,了解和掌握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改进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任何一种培训都必须接受客观、公正、可靠、有效的评估和考核,否则培训将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这对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软件人才的培养起不了积极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5]
3.2 软件专业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
当今市场上,新的软件层出不穷,旧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支持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也越来越先进,所以与其他专业相比,软件专业的教学内容更讲究时效性。因此随着软件的日新月异,软件专业的师资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在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条件乃至培训环境的权重设计上都需因时而异,与时俱进,以最快的速度跟上软件市场发展的步伐。软件需要硬件平台的支持,在培训环境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条件制约着培训的效果,而其他专业就少受这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他专业的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不适用于软件专业。
4 构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4.1 ***策支持
国家从***策、资金等方面鼓励软件人才培养,尤其是面向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并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做出支持,以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步伐。
2002年***下发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
***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07年又接着印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还强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技术指导,开阔教师视野,跟进技术发展,密切与社会的联系。
***、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加快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软件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
4.2 教师的迫切需求
目前任教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期待高质量的培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师资培训包”项目组对中职院校的125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7%的教师表示曾接受过培训,但是接受企业实训实践的仅占17%,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规范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对软件项目的组织和流程没有感性认识,对软件开发企业采取的主流技术、项目管理方式和岗位配置情况了解很少,不熟悉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对教师知识欠缺调查的结果显示:74%的教师表示欠缺操作实践实训知识。70%的教师表示有待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在培训效果的认同上,53%的被培训者觉得培训对自身工作有帮助,41%的被培训者认为只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的被培训者觉得纯属浪费时间,还有4%的被培训者觉得没有帮助。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的教师培训体系混乱,而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仅仅依靠被培训者带有主观性的个人感知。而真正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建立在一系列的信息、资料、数据上,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且在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培训评估。可以说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环节中的两个关键点。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对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评价;在培训进行的各阶段应及时进行评估,以保证培训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成果应进行不同时段的跟踪评估,为下一次培训提供依据,使培训工作的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4.3 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可实现方案
构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调查法收集体系中的各层级指标,其调查对象为参加培训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及其所在单位的部分教师、培训基地的管理者、负责人等。然后聘请几个专家来商讨量表的构成,再采用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 ,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最后经过反复的研究、修改,确定指标体系的层级指标构成,以及所分配的权重和分值。在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平台的设计上,可采用数据库软件建立相关表单,搭建后台数据库,再应用编程语言设计培训评价的平台,实现学员和培训教师都能在培训的各个环节中,登录平台为培训效果做出的评价和反馈。
5 总结和展望
为了让软件人才的培养跟上软件产业发展的步伐,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刻不容缓。然而软件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的其他专业,软件随着IT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软件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动手实践为主,“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师资培训必须要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的更新与软件行业技术发展同步的培养。这就要求软件专业教师培训的形式、方案、内容等都必须与时俱进,跟上软件发展的步伐。由此可见,针对计算机软件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价体系亦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加大培训环境的比重,强调培训师资的素质与构成的专业性、注重教学设施和实训条件的设计等。因此,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培训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Z].2007.
[2] 赵建功,赵香兰,刘 燕等.河北省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设计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23-26.
[3] 岳小婷.辽宁省高校计算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08,25(9):67-68.
软件培训总结第6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
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户真实环境下,对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容量、性能压力等测试测试及试运行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需求分析报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 编制计划: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测试及试运行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项目组编制《测试及试运行计划》。
2、签署计划:用户签署《测试及试运行计划》,进一步确认测试及试运行安排。
3、发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测试及试运行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4、搭建环境及数据准备: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好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调通线路;检查软件、硬件、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5、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用户相关各级领导给予全面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及试运行。
6、测试及试运行总结: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总结试运行中设备、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试运行中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将测试及试运行结果通知相关负责人。
公司项目组负责担当指挥,检查用户人员组织情况并给予指导,跟踪检查如下情况:
跟踪单据流转状况。
跟踪新资料登录环节。
观察业务流程执行状况。
观察操作人员操作表现。
观察系统运行速度及异常表现。
观察关键数据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新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定解决办法。
(七)总体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分阶段进行,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总体验收。
需要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项目阶段
阶段组成
主要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
软件培训总结第7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软件项目计划书。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计划《软件项目计划书》。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