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1篇
1、头发的修剪与梳理:每隔两个月修剪一次开叉的发梢,另外梳头发时尽量不要使用塑料梳,用木质梳或者骨质梳最佳。
2、按压头皮:两手手指自然张开,用指端从额前开始,沿头部正中按压头皮至枕后发际,然后按压头顶两侧头皮,直至整个头部,按压时头皮有肿胀感,每次两到三分钟。
3、自制蛋黄护发素:洗头后取适量蛋黄涂在头发上,按摩五分钟后再用冷水清洗。
4、用啤酒告别枯发:头发洗净后擦干,将适量的啤酒均匀地抹在头发上,然后进行手部按摩,十五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2篇
六个小窍门
周向前
窍门一:食物应平均排列,勿堆成一堆,以便食物均匀生热。小块食物比大块食物熟得快,最好将食物切成5厘米以下的小块。食品形状越规则,微波加热越均匀。
窍门二:食物若有坚硬的表皮,必须剥去后才能烹调。
窍门三:微波炉不容易使食物表面着色,可以在烹调前将调味料涂于食物表面,使其呈深褐色。
窍门四: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温度极高,容易蒸发水分,烹调时宜覆盖耐热保鲜膜或耐温玻璃盖来保持水分。鸡翅尖、鸡胸或鱼头、鱼尾部或蛋糕的角端等部位易于烹调过度,用铝箔纸遮裹可达到烹调均匀目的。
窍门五:在加热结束时,把食物搁置一段时间或对有些食品添配一些作料(如烹饪家禽肉类后,可浇上***化的油或调味汁,再撒些辣椒粉、面包屑等),可达到加热不能做到的满意效果。
窍门六:用微波炉烹饪时,应尽量减少用盐量,这样可避免烹饪的食物外熟内生。
头发也“嘴馋”
水波
如果你的头发干枯、易断或者多油,那或许是它们“嘴馋”了,头发也需要营养,你可以给它们吃点水果,它们就会重新光泽起来。
芒果护发。把芒果打成汁,加入一汤匙柠檬汁混合涂抹于头发,然后轻轻按摩,再戴上浴帽,20分钟后洗掉。
芒果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还含有头发需要的磷等矿物质。
柚子皮救断发。时常染发或者烫发的人,头发干枯易折断。可以将柚子皮浸泡在热水中,24小时后用浸泡过柚子皮的水洗头,可增强头发的坚韧性。柚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和油脂,这些对头发的滋养是非常明显的。
橄榄油润发。把橄榄油加入水中再喷洒在头发上,头发会亮泽滋润,坚持两个月后,干燥的情况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大蒜泡水更好剥
小兰
大蒜,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原料,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营养提供者”。但剥大蒜却真有点费劲。
直接用手剥开当然可以,但有点儿费事儿;市面上近些年出现了一种剥蒜器,只是用起来很一般;戴着胶皮手套,把大蒜放在手里,不停地用力搓,也是个剥蒜的偷懒儿方法。但这些方法与我们下面要讲的相比,都太“复杂”了:
把大蒜掰开,用刀切去根部的硬结,放入碗中倒入清水,浸泡5分钟后,用手轻轻捻去大蒜外皮即可,非常方便。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在需要很多大蒜入菜时使用。
餐巾纸代替保鲜膜
小金
为了防止加热的菜肴在微波炉中喷溅,很多人都会在容器上覆盖一层保鲜膜,但保鲜膜必须是耐热材质才行,如果手边没有这类保鲜膜,或怕保鲜膜接触到食物加热有安全上的顾虑,那就改用餐巾纸也行。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3篇
一根萝卜太大,要分成几餐吃,是从根部吃起还是从头部吃起?还是切哪段算哪段?其实这个也是有讲究的,萝卜应该从头部吃起;因为萝卜头部上的叶心会继续生长,消耗萝卜的营养。冬瓜和南瓜切开后,不要一次性把瓜瓤去掉再保鲜,因为把瓜瓤取出后,就会增大瓜的受损面积,进而影响保存;菜还有余热时不要盖保鲜膜,因为那样会增加菜中维生素的损失,最好等菜完全冷却后,再盖保鲜膜。
NO2.烧菜小窍门
烧荤菜时,在加了料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如果加点菱粉类淀粉,会使菜汤变得浓稠,不但可使烹调出的蔬菜美味可口,而且淀粉含有的谷胱甘肽,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NO3.炒鸡蛋的窍门
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NO4.使饺子不粘小窍门
饺子煮熟以后,先用笊篱把饺子捞出,随即放入温开水中浸涮一下,然后再装盘,饺子就不会互相粘在一起了。
NO5.清除油漆小窍门
刷油漆前,先在双手上抹一层面霜,刷过油漆后把奶油涂于沾有油漆的皮肤上,用干布擦拭,再用香皂清洗,就能把附着于皮肤上的油漆除掉。
NO6.巧除豆腐卤水味
豆腐下锅前,如果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不但口感好,而且味美香醇。
NO7.炸馒头片小窍门
炸馒头片时,先将馒头片在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再入锅炸,这样炸好的馒头片焦黄酥脆,既好吃又省油。
NO8.巧使菜变淡
做菜或做汤时,如果做咸了,可拿一个洗净的土豆切成两半,放入汤里煮几分钟,这样,汤就能由咸变淡了。
NO9.巧使陈米变新
如果用陈米做米饭,淘过米之后,可在往米中加水的同时,加入1/4或1/5的啤酒,这样蒸出来的米饭香醇,且有光泽,如同新米一样。
NO10.巧除餐具上的异味
在洗碗水中放几片柠檬皮和橘子皮,或滴几滴醋,能消除碗碟等餐具上的异味。同时,它还能使硬水软化,增加瓷器的光泽感。
NO11.巧洗带鱼
带鱼身上的腥味和油腻较大,用清水很难洗净,可把带鱼先放在碱水中泡一下,再用清水洗,就会很容易洗净,而且无腥味。
NO12.巧使肉味鲜美小窍门
煮肉的时候,如果想使汤味鲜美,应该把肉放入冷水中慢慢地煮;如果想使肉味鲜美,则应该把肉放在热水里煮。
NO13.喝牛奶前不应吃橘子
喝牛奶前1小时不宜吃橘子,因为牛奶的蛋白质与橘子中的果酸相遇时会发生凝固,不利于牛奶的吸收。
NO14.橘皮可润肤,香蕉冰糖可止咳
橘皮水洗脸可润肤,用开水浸泡几片橘皮,待温度适宜后,用橘皮水洗脸,能润肤;香蕉冰糖合蒸止咳,香蕉3根,冰糖5克,装入碗内上锅,文火蒸15分钟食用,止咳效果很好。
NO15.巧除丝绸衣物焦黄
丝绸衣物焦黄时,可用少许苏打粉加水调成糊状,涂在焦黄处,待水蒸发后,再垫湿布熨烫,焦黄即可消除。
NO16.花生米可治风寒胃疼
受冷风刺激之后常会胃疼,可吃些煮熟、炒熟的花生米,胃疼即可减轻。
NO17.巧刷翻毛皮鞋
用酒精和黄米面调成糊状涂于鞋面,晾干后把黄米面刷掉,脏东西就会随之除掉。
NO18.使牙迅速变白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4篇
中医的发病观有很多理论,有正气邪气斗争说、阴阳失调说、脏腑发病说、六***七情太过说等,归根到底还是要通畅。如果阴阳失调了,表现出来的就是气和血不通畅,“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有的人会说:“医生,我没痛呀,只有麻”。实际上,痛是广义的,它还包括很多异常的感觉,如痒、麻、酸胀不适等,这些都跟痛有关。痒可以发展到痛,麻可以变成痛,痛也可以转变成麻。
中医以“通”为补。我的导师刘树农教授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说“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说明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些“不生病的智慧”,或者说是“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智慧”,这就是“七通养生法”。
一“通”汗孔
汗孔,是水液出入之处,也是我们人体最多的门,称“鬼门”“玄府”“汗空”。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鬼门”,实际上它对人体的内环境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感冒,我们通常把它分为有汗和无汗,***方法则完全不同。如果受了风寒,恶寒重,不出汗,通常会用辛温解表药,常用的如姜汤、姜葱茶、藿香正气丸和午时茶,也可用川芎茶调散等。吃了药发了汗,病也就好了。有的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出汗,通常会用辛凉解表的药,如银翘散、桑菊饮、板蓝根冲剂等。有的人只要感冒不问青红皂白就用板蓝根冲剂,甚至没病也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其实如果是风寒感冒,药正好用反了。无病久用寒凉之剂,对身体更是有害而无益。
人应该经常出出汗,排泄多余的水分,带出热量和垃圾。尤其是夏天,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而应该适量出出汗。这也叫“天人相应”。
二“通”大便
中医讲的“七冲门”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个进出之门,即“飞门”(唇)、“户门”(齿 )、“吸门”(会厌)、“贲门”(胃的上口)、“幽门”(胃的下口 )、“阑门”(大小肠交界处)、“魄门”(),合称七冲门。
大便通畅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不通就会造成各种毛病。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者为虚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坚持运动,保持每天排便一次。
三“通”小便
正常小便是淡黄色的,水喝得多时会淡得几近无色,而体内有热时,颜色又会加深。
一般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排尿痛、急迫、有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平常应注意饮水,保证每天不少于2 000毫升,特别是老年人,口不渴也应养成按时喝水的习惯。可饮白开水、淡茶水,少饮可乐、咖啡和浓茶等饮料。多喝水有利于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促进新陈代谢。
四“通”月经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大意是说女子的生殖功能从“二七”十四岁开始“任脉通”,到“七七”四十九岁“地道不通”,月经就没有了,进入了更年期和老年期。所以,作为一个健康女性,在这段生殖期里月经一定要通畅。
有的女性虽然月经每个月都来,但量非常少,颜色很暗,或伴有头痛、肚子痛等,这都说明“不通则痛”。如果月经不通,包括月经量、月经的周期异常等,会引起很多疾病。现在不少年轻女性不在乎月经的紊乱,时间长了就纠正不过来了。
年轻女性平时生活中应注意自我养护,避免日夜颠倒,熬夜无度,忌乱服减肥药、***药,少食冰冻饮料等,应增加营养,戒烟戒酒,坚持适量运动。
五“通”血脉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而心是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的动力器官,心、血、脉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六***外侵、七情过极、痰瘀阻滞或久病耗损等均可引起血脉疾病。故血脉系统的正常与否可以用于解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
很多人平时都不太注意血脉通不通的问题,比如心脏有早搏、胸闷等,不舒服也不去看医生,更不做什么防护措施。对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一问三不知,用药无规律,随便停药,结果导致那么多中青年人英年早逝的悲剧。
六“通”五官九窍
五官,指耳、目、口、鼻、舌;耳、目、鼻各有两窍,口和舌合为一窍,再加前阴、后阴二窍,共为九窍。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就其主要联系而言,《内经》称之为五脏“开窍”:即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又说肾“开窍于耳”。意即某一脏与某一官窍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联系。但实际上远不止这种单一的联系,而是每一官窍都与多个脏腑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每一个官窍都和它的内在脏器有关联,比如眼睛经常流泪、发红,我们会考虑肝脏的问题,肝开窍于目;经常流鼻涕,一般考虑肺的问题,肺开窍于鼻。
七“通”经络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5篇
省电每天做到同样的制冷效果,更少的耗电需求,这就是节能空调的妙处。如果全国的家庭都用它,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度,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吨。
2、窍门二:空调调高一度,节电百分之七
夏天空调温度过低,不但浪费能源,还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只要把空调调高一摄氏度,全国每年节电33亿度。另外,降低室内外温差,也减少了患感冒的几率。
3、窍门三:点亮节能灯,省电看得清
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4、窍门四:电视屏幕暗一点 ,节能又护眼
电视屏幕太亮,不但缩短电视机的寿命而且费电。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尤其是对眼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5、窍门五:用完电器拔插头(或开关),省电又安全
看完了电视和DVD,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它才彻底不耗电(或开关)。别小看这个小动作,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6、窍门六:科学用电脑,节电效果好
暂时不用电脑时,可以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或开关)。坚持这样做,每天至少可以节约1度电,还能适当延长电脑和显示器的寿命。
7、窍门七:节能型冰箱,省电又省钱
保温性能更强,所以消耗的电更少,这就是节能冰箱的优越之处。一台268L的节能型冰箱,在寿命期内可节省电费2000元左右。
8、窍门八:巧用电冰箱,省电效果强
即使还在用普通冰箱,只要坚持做到下面三点,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多度电:
(1)及时除霜;
(2)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3)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还能降低冷藏室温度。
9、窍门九: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
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事件,节点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10、窍门十:双键马桶,节水好用
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一半。9升单键马桶每月用水约为3240升;如用3/6升马桶则为每月1350升,不仅能节省1890升自来水,还能减少污水的排放。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需要耗费大量能源,所以节水也可以节能。
11、窍门十一:选用节能洗衣机,省水省电有奇迹
买洗衣机一定要认清能效等级标识,选择高等级、节能型的洗衣机,每月至少能节省一半的水和电。也就是说,相同的用水、电量,节能型洗衣机可以多洗一倍的衣物。
12、窍门十二:日常省水有妙招,家里处处要留意
洗脸之后的水可以用来洗脚;及洗衣、洗菜的生活废水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等。别小看这些,平日里养成节水习惯,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能节水1吨以上。
13、窍门十三:无纸办公效果好,节能环保双丰收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如果全国的机关、学校、企业都采用电子办公,每年减少的纸张消耗在100万吨以上,节省造纸所消耗的能源达100多万吨标准煤。
14、窍门十四:节能门窗,保温超强
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能隔绝噪音,大大降低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
15、窍门十五: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
每个家庭安装2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满足全年70%的生活热水需要。
16、窍门十六:汽车排量小,节能效果好
没有跑车的华而不实,没有SUV永远填不饱的油箱,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才是新的时尚。还有不能不提的一点是,在停车位紧张的大都市,小巧灵活的小型车更是占尽优势。
17、窍门十七:多乘公车出行,减少地球负担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6篇
本文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来探讨中药归经于脑的 理论 。1.脑位于气机升降转折之处,七情易导致脑病,疏达气机药可归经入脑。2.脑为至清至高之体,邪气易侵犯脑,部分解毒清脑药、清化脑浊药、调理脑血药可归经入脑。3.脑为诸阳之会,阳虚易出现精神症状,部分通阳药可归经入脑。4.脑为髓汇集之处,喜盈恶亏,亏则致病,养脑补髓药可归经入脑。5.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脏腑气血不和是发生脑病的重要基础,调补气血药可归经入脑。6.脑与耳、目、口、鼻、舌、咽喉诸窍相连,清窍被蒙与脑病息息相关,醒脑开窍药可归经入脑。
【关键词】 脑病 中药 归经
随着 现代 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脑病已成为严重 影响 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中医传统的有关药物归经理论在复杂的脑病面前已经略显匮乏,远远不能指导其 *** 。本文结合脑的生理病理特点来探讨中药归经入于脑的理论,以期对脑病***进行有益的尝试。
七情过度 易致脑病
脑居天阳之位,气机上升到此而转为下降,成为气机升降的转折点。从历代中医 文献 和临床资料来看,肝与气机的关系最为密切。又“肝藏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医学入门·肝脏赋》更进一步解释:“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辅弼,故又曰肝为宰相。”
七情过度就会影响正常的精神活动,在男子多肝气冲逆,在女子则多郁,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发生神志类疾病。正如《灵枢·本神》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1]脑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疏达气机药可归经入脑。如香附入脑、肝、胃,既可顺行脑气,又可降逆气,顺降结合,调理脑内气机郁滞,***肝气郁结,头痛晕眩等症;乌药入脑、心、脾、肺,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一切寒郁气滞证;川楝子入肝、脑、心,可理气止痛,***肝气郁滞结脑所致的头胀痛等症;枳实入脑、脾、胃,可破气消积,泻痰除痞,***气滞头痛证;檀香入脑、肺、脾,可理气散寒,顺降止痛,用于脑气滞结证,特别是***短暂的神志昏迷效佳;降香入脑、肝,可降气辟秽,醒脑复苏,散瘀定痛,用于脑气郁浊闭证,临床多治因暑令或秽浊之气而致的头重、头痛、昏晕不醒等症[2]。
六***之邪 犯脑则病
脑为至高至贵之清灵之体,不能容邪,邪犯则病。《证治准绳》云:“盖髓海真气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因“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聚于头,为至清至高之处,……至清而不可犯也。”由此可见,只有人身最精华的部分才能藏于脑而为脑之用,故较其他脏腑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不可受邪侵犯。
若正气不足,外感六***之邪犯脑,即为痰、水、瘀、毒壅滞之证,出现抽搐、震颤、麻木、瘫痪、烦躁、言语错乱等表现。毒邪壅滞之甚者还会出现神识昏乱、昏迷不醒、语无伦次、烦躁不安、瞳仁散大,重者致人死亡。部分解毒清脑药、清化脑浊药、调理脑血药可归经入脑。如石膏入脑、肺,可清热除烦,凉脑醒神,用于火热亢盛于脑所致的高热头痛、烦躁不眠等症;知母入脑、胃、肾,可清热泻火,凉血醒脑滋肾,用于高热阴虚烦躁等症;栀子入脑、心、肝、肺,可清热泻火,除烦安神,用于火热扰乱于脑所致的头痛头热、狂乱不安等症;大黄入脑、大肠、脾、胃,可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醒脑清神,用于实热火毒上亢于脑导致的神明失用证;夏枯草入肝、脑、胆,可清肝凉脑,散郁消结,***肝火上亢于脑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丹皮入脑、心、肝、肾,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热邪入血扰脑证;藿香入脑、胃、脾、肺,可解表化浊,开窍醒神,用于湿困浊阻所致的头重、头痛等症;苍术入脑、脾、胃,可燥湿健脾,辟秽醒脑,***湿温扰乱脑神证;半夏入脑、胃、脾、肺,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痰浊上蒙清窍所致的心悸、失眠、易怒善惊等症;皂荚入脑、肺,可祛痰开窍,***痰浊阻窍证,临床用于卒然昏倒、口噤不开、流涎、癫痫抽搐等症;丹参入脑、心、肝,可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用于脑郁血证,可***语言謇涩、烦躁不安等症;川芎入脑、肝、胆、心,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脑郁血头痛症;桃仁入脑、心、肝、肺,可活血化瘀,润肠止渴,***瘀血阻脑头痛症[2]。
阳气不足 精神失守
“头为诸阳之会”,阳经通过目窍、经别等上头而通脑,手足阳经交会于头面而成为诸阳交汇之处,并且为“阳脉之海”的督脉,为巨阳的足太阳膀胱经都直接通脑。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头者,身之***,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张氏医通》亦云:“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再者,脑居头颅之中,至高之巅,赖阳气通达,才能“若天与日”,故脑为纯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清阳之气及十二经脉之经气皆会于头,就其用而言,“神即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本病论》说:“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乙君泥丸宫下。”这些论述均说明五脏阳气通于脑,为脑神之用。
不管是禀赋薄弱导致的先天性脑病,还是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阳气损伤导致的后天性脑病,都是因为阳气偏衰,代谢活动减弱,而出现一系列的伤神表现。脑为诸阳之会,所以部分通阳药可归经入脑。如桂枝入脑、心、膀胱、肺,其气味芳香,可直接入脑,温通头面经络以驱邪,可发汗解表,温通阳气,用于风寒表证头痛者;细辛入脑、心、肺、肝、肾,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白芷入脑、肺,可上行头面经络,祛风止痛开窍,《本草求真》曰:“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 葱白入脑、胃、肺,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可通达上下之阳气,用于风寒表证头痛者[2]。
脑为髓海 亏则致病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医学入门》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脑在颅内,与脊髓相通形成一个系统,《内经》亦云:“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主记忆、主运动等功能,均通过脑髓实现,只有脑髓充足,才能“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若脑髓空虚,则会“脑转耳鸣,颈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就说明脑喜盈恶亏。王清任还通过人之生长过程,论述了髓之盈亏对脑之功能的 影响 ,他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乃髓汇集之处,藏而不泻,并靠后天肾精及气血的转化予以补充、濡养,藏则充满而保持脑的正常功能,泻则不足而发为病态。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脑由髓汇集而成,还认识到脑和脊髓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密切关系。《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也。”清·陈士铎谓:“盖脑为髓海,原通于肾……盖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相化。”可见脑肾关系至为密切。
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损,不能上充脑髓,或后天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皆可致脑神失养而为病。脑与髓的关系密切,所以养脑补髓药可归经入脑。如熟地入脑、心、肝、肾,可补血益脑,滋阴养营,用于血虚脑髓不足所致的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何首乌入脑、心、肝、肾,可补血益脑,滋肝补肾,用于脑、肝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失眠、记忆力低下等症。《本草纲目》言其“苦补肾,甘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当归入脑、心、脾、肝,可补血养脑,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诸证,常与制首乌、川芎、枸杞子、阿胶等药配伍 应用 。《名医别录》言其“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鹿茸入脑、肝、肾,生精髓,补脑虚,助肾阳,强筋骨,用于脑精髓亏所致的眩晕脑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本草纲目》言其“生精补髓,养血强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枸杞子入脑、肝、肾,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名医别录》言其:“补内伤大劳虚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2]
气血不和 易生脑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口问篇》又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程杏轩《医述》引《会心录》云:“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血生于心,上输于脑。”这些论述均从生理、病理角度说明了气血津液是脑生成的重要物质,脑只有依赖气的温煦和推动,血和津液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说明气血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脑必须在气血的濡养之下才能产生“神”,所以说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
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或血虚、血瘀、血溢、血热、血寒等气血失调病证必然会影响到脑的各种生理功能,是脑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所以调补气血药可归经入脑。如人参入脑、脾、肺,可大补元气,安神定志,补益脾肺,用于各种脑神虚弱、脑神不安证,《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参入脑、脾、肺,可补中益气,养脑安神,用于脑、脾、肺等脏气不足证,临床常与黄芪、黄精、白术等相配, *** 脑神不足所致的精神萎靡,健忘易醒,心悸不安等症;白术入脑、脾、胃,补气提神,健脾燥湿,用于气虚脑神不足证,一则入脑直接补脑气,二则健脾燥湿,祛除痰饮浊液;龙眼肉入脑、心、脾,可补脑安神,养心益脾,用于脑血亏虚证,《日用本草》言其能“益智宁神”[2]。
清窍被蒙 与脑相关
脑通过耳、目、口、鼻、舌、咽喉诸窍与外界相通,并对诸窍有主宰作用。脑主任物,七窍所接受的各种信息必须传入脑中,经脑的 分析 、判断后才能产生各种反应。隋·杨上善认为“声、色、芳、味之气,循七窍从外入内”,并明确指出“七窍者,精神之户牖”。喻嘉言在《寓意草·沙宅小儿治验》中提出:“虽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口通脾,舌通心,不过借之为户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藏,则以头之外窍包藏脑髓……”明确强调了耳、目、口、鼻、舌、咽喉虽内通五脏,但主宰它们感觉运动的不是五脏,而是脑髓,说明脑与七窍密切相关。
耳、目、口、鼻、舌、咽喉为清窍,喜静恶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两不相干。当人体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逆乱,清浊相干,常可上于七窍而为病,如大怒而血随气上,可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进而侵犯于脑可致头重眩晕、头痛,重则昏迷,甚则危及生命,所以醒脑开窍药可归经入脑。如麝香气味芳香,入脑、心、肝、脾,《本草纲目》言其可“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恶,痰厥,积聚瘕”。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络,主要用于神志昏迷;冰片入脑、心、脾、肺,可凉开通窍,回苏醒神,清热止痛,主要用于温热毒邪所致的神昏证;石菖蒲入脑、心、肝,可化痰开壅,开窍通闭,和中辟浊,主要用于痰浊上蒙清窍诸证,为归经入脑中作用较平和之药,《神农本草经》言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轻身不忘”[2]。
【 参考 文献 】
保养头发的小窍门第7篇
本文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来探讨中药归经于脑的理论。1.脑位于气机升降转折之处,七情易导致脑病,疏达气机药可归经入脑。2.脑为至清至高之体,邪气易侵犯脑,部分解毒清脑药、清化脑浊药、调理脑血药可归经入脑。3.脑为诸阳之会,阳虚易出现精神症状,部分通阳药可归经入脑。4.脑为髓汇集之处,喜盈恶亏,亏则致病,养脑补髓药可归经入脑。5.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脏腑气血不和是发生脑病的重要基础,调补气血药可归经入脑。6.脑与耳、目、口、鼻、舌、咽喉诸窍相连,清窍被蒙与脑病息息相关,醒脑开窍药可归经入脑。
【关键词】 脑病 中药 归经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脑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中医传统的有关药物归经理论在复杂的脑病面前已经略显匮乏,远远不能指导其***。本文结合脑的生理病理特点来探讨中药归经入于脑的理论,以期对脑病***进行有益的尝试。
七情过度 易致脑病
脑居天阳之位,气机上升到此而转为下降,成为气机升降的转折点。从历代中医文献和临床资料来看,肝与气机的关系最为密切。又“肝藏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医学入门·肝脏赋》更进一步解释:“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辅弼,故又曰肝为宰相。”
七情过度就会影响正常的精神活动,在男子多肝气冲逆,在女子则多郁,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发生神志类疾病。正如《灵枢·本神》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1]脑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疏达气机药可归经入脑。如香附入脑、肝、胃,既可顺行脑气,又可降逆气,顺降结合,调理脑内气机郁滞,***肝气郁结,头痛晕眩等症;乌药入脑、心、脾、肺,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一切寒郁气滞证;川楝子入肝、脑、心,可理气止痛,***肝气郁滞结脑所致的头胀痛等症;枳实入脑、脾、胃,可破气消积,泻痰除痞,***气滞头痛证;檀香入脑、肺、脾,可理气散寒,顺降止痛,用于脑气滞结证,特别是***短暂的神志昏迷效佳;降香入脑、肝,可降气辟秽,醒脑复苏,散瘀定痛,用于脑气郁浊闭证,临床多治因暑令或秽浊之气而致的头重、头痛、昏晕不醒等症[2]。
六***之邪 犯脑则病
脑为至高至贵之清灵之体,不能容邪,邪犯则病。《证治准绳》云:“盖髓海真气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因“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聚于头,为至清至高之处,……至清而不可犯也。”由此可见,只有人身最精华的部分才能藏于脑而为脑之用,故较其他脏腑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不可受邪侵犯。
若正气不足,外感六***之邪犯脑,即为痰、水、瘀、毒壅滞之证,出现抽搐、震颤、麻木、瘫痪、烦躁、言语错乱等表现。毒邪壅滞之甚者还会出现神识昏乱、昏迷不醒、语无伦次、烦躁不安、瞳仁散大,重者致人死亡。部分解毒清脑药、清化脑浊药、调理脑血药可归经入脑。如石膏入脑、肺,可清热除烦,凉脑醒神,用于火热亢盛于脑所致的高热头痛、烦躁不眠等症;知母入脑、胃、肾,可清热泻火,凉血醒脑滋肾,用于高热阴虚烦躁等症;栀子入脑、心、肝、肺,可清热泻火,除烦安神,用于火热扰乱于脑所致的头痛头热、狂乱不安等症;大黄入脑、大肠、脾、胃,可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醒脑清神,用于实热火毒上亢于脑导致的神明失用证;夏枯草入肝、脑、胆,可清肝凉脑,散郁消结,***肝火上亢于脑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丹皮入脑、心、肝、肾,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热邪入血扰脑证;藿香入脑、胃、脾、肺,可解表化浊,开窍醒神,用于湿困浊阻所致的头重、头痛等症;苍术入脑、脾、胃,可燥湿健脾,辟秽醒脑,***湿温扰乱脑神证;半夏入脑、胃、脾、肺,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痰浊上蒙清窍所致的心悸、失眠、易怒善惊等症;皂荚入脑、肺,可祛痰开窍,***痰浊阻窍证,临床用于卒然昏倒、口噤不开、流涎、癫痫抽搐等症;丹参入脑、心、肝,可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用于脑郁血证,可***语言謇涩、烦躁不安等症;川芎入脑、肝、胆、心,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脑郁血头痛症;桃仁入脑、心、肝、肺,可活血化瘀,润肠止渴,***瘀血阻脑头痛症[2]。
阳气不足 精神失守
“头为诸阳之会”,阳经通过目窍、经别等上头而通脑,手足阳经交会于头面而成为诸阳交汇之处,并且为“阳脉之海”的督脉,为巨阳的足太阳膀胱经都直接通脑。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头者,身之***,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张氏医通》亦云:“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再者,脑居头颅之中,至高之巅,赖阳气通达,才能“若天与日”,故脑为纯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清阳之气及十二经脉之经气皆会于头,就其用而言,“神即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本病论》说:“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乙君泥丸宫下。”这些论述均说明五脏阳气通于脑,为脑神之用。
转贴于
不管是禀赋薄弱导致的先天性脑病,还是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阳气损伤导致的后天性脑病,都是因为阳气偏衰,代谢活动减弱,而出现一系列的伤神表现。脑为诸阳之会,所以部分通阳药可归经入脑。如桂枝入脑、心、膀胱、肺,其气味芳香,可直接入脑,温通头面经络以驱邪,可发汗解表,温通阳气,用于风寒表证头痛者;细辛入脑、心、肺、肝、肾,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白芷入脑、肺,可上行头面经络,祛风止痛开窍,《本草求真》曰:“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 葱白入脑、胃、肺,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可通达上下之阳气,用于风寒表证头痛者[2]。
脑为髓海 亏则致病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医学入门》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脑在颅内,与脊髓相通形成一个系统,《内经》亦云:“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主记忆、主运动等功能,均通过脑髓实现,只有脑髓充足,才能“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若脑髓空虚,则会“脑转耳鸣,颈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就说明脑喜盈恶亏。王清任还通过人之生长过程,论述了髓之盈亏对脑之功能的影响,他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乃髓汇集之处,藏而不泻,并靠后天肾精及气血的转化予以补充、濡养,藏则充满而保持脑的正常功能,泻则不足而发为病态。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脑由髓汇集而成,还认识到脑和脊髓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密切关系。《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也。”清·陈士铎谓:“盖脑为髓海,原通于肾……盖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相化。”可见脑肾关系至为密切。
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损,不能上充脑髓,或后天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皆可致脑神失养而为病。脑与髓的关系密切,所以养脑补髓药可归经入脑。如熟地入脑、心、肝、肾,可补血益脑,滋阴养营,用于血虚脑髓不足所致的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何首乌入脑、心、肝、肾,可补血益脑,滋肝补肾,用于脑、肝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失眠、记忆力低下等症。《本草纲目》言其“苦补肾,甘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当归入脑、心、脾、肝,可补血养脑,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诸证,常与制首乌、川芎、枸杞子、阿胶等药配伍应用。《名医别录》言其“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鹿茸入脑、肝、肾,生精髓,补脑虚,助肾阳,强筋骨,用于脑精髓亏所致的眩晕脑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本草纲目》言其“生精补髓,养血强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枸杞子入脑、肝、肾,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名医别录》言其:“补内伤大劳虚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2]
气血不和 易生脑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口问篇》又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程杏轩《医述》引《会心录》云:“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血生于心,上输于脑。”这些论述均从生理、病理角度说明了气血津液是脑生成的重要物质,脑只有依赖气的温煦和推动,血和津液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说明气血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脑必须在气血的濡养之下才能产生“神”,所以说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
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或血虚、血瘀、血溢、血热、血寒等气血失调病证必然会影响到脑的各种生理功能,是脑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所以调补气血药可归经入脑。如人参入脑、脾、肺,可大补元气,安神定志,补益脾肺,用于各种脑神虚弱、脑神不安证,《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参入脑、脾、肺,可补中益气,养脑安神,用于脑、脾、肺等脏气不足证,临床常与黄芪、黄精、白术等相配,***脑神不足所致的精神萎靡,健忘易醒,心悸不安等症;白术入脑、脾、胃,补气提神,健脾燥湿,用于气虚脑神不足证,一则入脑直接补脑气,二则健脾燥湿,祛除痰饮浊液;龙眼肉入脑、心、脾,可补脑安神,养心益脾,用于脑血亏虚证,《日用本草》言其能“益智宁神”[2]。
清窍被蒙 与脑相关
脑通过耳、目、口、鼻、舌、咽喉诸窍与外界相通,并对诸窍有主宰作用。脑主任物,七窍所接受的各种信息必须传入脑中,经脑的分析、判断后才能产生各种反应。隋·杨上善认为“声、色、芳、味之气,循七窍从外入内”,并明确指出“七窍者,精神之户牖”。喻嘉言在《寓意草·沙宅小儿治验》中提出:“虽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口通脾,舌通心,不过借之为户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藏,则以头之外窍包藏脑髓……”明确强调了耳、目、口、鼻、舌、咽喉虽内通五脏,但主宰它们感觉运动的不是五脏,而是脑髓,说明脑与七窍密切相关。
耳、目、口、鼻、舌、咽喉为清窍,喜静恶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两不相干。当人体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逆乱,清浊相干,常可上于七窍而为病,如大怒而血随气上,可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进而侵犯于脑可致头重眩晕、头痛,重则昏迷,甚则危及生命,所以醒脑开窍药可归经入脑。如麝香气味芳香,入脑、心、肝、脾,《本草纲目》言其可“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恶,痰厥,积聚瘕”。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络,主要用于神志昏迷;冰片入脑、心、脾、肺,可凉开通窍,回苏醒神,清热止痛,主要用于温热毒邪所致的神昏证;石菖蒲入脑、心、肝,可化痰开壅,开窍通闭,和中辟浊,主要用于痰浊上蒙清窍诸证,为归经入脑中作用较平和之药,《神农本草经》言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轻身不忘”[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