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作文篇1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是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实物为媒体。另外,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一些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会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是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我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培养他们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2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雾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时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是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班里交流。推荐出最好的作品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得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养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养老院有哪建筑设施?养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养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养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
三、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3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雾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时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是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班里交流。推荐出最好的作品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得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养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养老院有哪建筑设施?养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养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养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才思才会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例如:在开发区参观时,学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美如花园,回忆过去的荒凉,观察眼前的美景,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写道:“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要从开发区的怀抱中起飞,它飞向蓝天,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它要告诉天下所有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三、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4
关键词:小学作文 弊端 创新 个性
在小学语文中,作文占着很大的比重,无论是看***写话、日记亦或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学生几乎周周练。可近年来,一部分小学生作文水平每况愈下,其中有几个常见问题:一、写作热情不高;二、作文内容空洞;三、写作语言僵化。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小学生爱上作文并且写好作文。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
小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关键在于无物可写,无物可写在于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善于观察和积累。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1.大事“大”观察,小事“小”观察
大事主要指时***大事,这些时***大事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把握都比较难,因此,只要能大概了解一些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大”观察。而我们更多的精力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鉴于农村小学生的个人及家庭特点,选择身边的景物进行观察,方便、实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任何地方都有它值得一写的地方,不是因为不美,而是因为缺乏发现美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仔细观察,从而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身边景物更容易引导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这就是小事“小”观察。
2.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
观察时机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抓住“天赐良机”及时观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比如有一次作文要写《火烧云》,而头一天傍晚突然出现了很美的火烧云,灿若烟霞,并且变化多端,我就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这样第二天写作文才会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若第二天再去观看很可能会错过时机。
3.个人观察与集体观察相统一
观察形式上要做到个人观察与集体观察结合起来。个人观察几乎不受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外调查小组等是学生集体观察的形式,学生对于这种作文前的分组观察形式,乐于去实践,普遍感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组织集体观察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教师不能主宰整个观察活动,要充分地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主角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分组观察中,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参与,但也有部分学生出于不同的原因,“懒”于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分组时要让各种类型的学生相互搭配,让“勤”的学生与之混合编组,让“勤”的带“懒”的,让“懒”的在“勤”的推动下,逐步转变为“勤”,进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曾说:“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
1.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创新在宏观方面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微观上讲,作文同样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会反映每个学生心里的所想、所感,才会避免套路化、僵化的弊端。我们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创新,不要学生有什么新的想法见解就觉得是“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当然,有时学生的想法不够成熟,这时我们就需要积极引导帮助,使他们将想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2.捕捉引导创新点
创新的形成不是能够计划的,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在实际中,学生的一个创新点往往是无意中显露出来的,并且总是不那么成熟和完整。我们教师在这当中就应该积极敏锐地捕捉,然后加以适时的引导。这样渐渐地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3.在学习实践中创新
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是五彩斑斓的,同时作文也是对生活的记录,因此,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新。我们应该经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经常写日记,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为作文准备第一手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的多个方面,才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记录,才可能实现作文的创新。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创新的灵感同样来源于生活。
三、培养个性化的语言
特色化的语言是属于自己、属于个体生命的活的语言,是个人语言风格的个性化。同时个性化的语言是治愈写作语言僵化的良药。当前,学生作文中众口一腔一调一辞的现象,实际上是学生将信手拈来的、背得滚瓜烂熟的人生信条进行套用、滥用。所以说,内容完整、语句通顺的个性化语言才能体现学生不同的想法,才会使作文富有文采。
参考文献
[1]减铁***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1997(2)。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5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对观察任务充满激情。
一、学观察,广进“材”源
优选作文材料的前提是占有大量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习作“言之无物”的问题。吴立岗教授认为,“中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中年级最佳的习作形式是观察作文。只有学好观察的方法,通过亲身的观察与体验,才能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作文。
(一)抓特点的观察
以写作为目的的观察,最大的任务是“调动五官去感受生活和事物的特征”,然而,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是“特点”。一名学生写道:“我的小金鱼真可爱。圆圆的眼睛,长长的尾巴,嘴巴一张一张的,还有两个小小的鼻子,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通过这段描写不难看出,学生的观察是仔细认真的,还发现了不容易发现的小鼻子,但她并没有抓住金鱼最大的特点,如鱼鳞、会游泳,所以读起来根本就不像一条鱼。
“抓特点”,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特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内容是“写写我自己”。为了帮助学生找特点,我们准备了观察表(见表一),要求学生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外貌,记录下自己最满意或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对自己的性格与爱好等做自我观察,并采访家长、同学等,对自己的特点进行更全面的确定。在表格中用概括性的词语或者短句进行记录,使学生采集的第一手素材尽量接近真实的自己,在作前指导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自己的特点进行“筛选”。
课堂教学片断一:
师:请大家逐条汇报自己的作文观察表吧。
蒋曜阳:我外貌最大的特点是塌鼻梁。奶奶说一家三塌鼻,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可以说是祖传的,是他的一个记号。怎么说才能更有趣呢?
生:这是防伪标记。
师:你有防伪标记吗?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的,如疤痕等,一个疤痕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生整理修改观察表,寻找自己外貌上的最大特点。)
课堂教学片断二:
师:谁来说说你的性格特点。
张思弈:(实物投影展示观察表)我有时温柔、内向,有时脾气暴躁。
师:同学们,你们对张思弈的印象如何?
(大多数学生倾向温柔内向型。)
师:同学多年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你选择什么材料,让大家耳目一新呢?
张思弈(想了想):其实,管理班级的时候,我很自信。
师:那么你能否将处事果断、自信的班长形象,作为典型材料呢?这样同学们会对你刮目相看呢!
(生修改观察表,寻找性格中最精彩的一面。)
“特点”就是最与众不同的“点”。在整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观察表指导学生提炼、修正自己的特点,并找到能体现特点的典型事例。经过这样细致的观察指导,学生准备的材料个性鲜明,消除了千人一面的弊端。对学生而言,“抓特点”并不简单。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探讨观察对象的最大特点,并围绕这个特点作重点观察,如早春校园景物观察中就可以通过一组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玉兰花苞毛茸茸的,形如毛笔,花瓣洁白硕大;白梅花苞圆圆的,小小的,极像小青豆,花开洁白细密等。“抓特点”要抓到实处。
(二)连续的观察
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对观察周围事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连续观察。连续观察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坚持对某种事物进行不间断地观察,准确了解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以及变化。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态度和观察习惯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本册我们安排了三次连续观察的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第一单元的校园紫薇花开花过程观察记录;第二单元的吊兰小植株在水培状态下,气根生长变化观察记录;第五单元的饲养小动物观察活动。
以第一单元紫薇花观察活动为例,先下发观察表。(如表二)
紫薇花观察表
记录人________ 日期________
“连续观察”的要点是发现事物的变化。紫薇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花,花期较长,花朵次第开放,往往在一个枝条上就能观察到包括花苞、盛开、凋谢、结果各个阶段的形态,非常适合做连续性观察。在观察表的引领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紫薇花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为习作储备丰富的材料。在“连续观察”起步阶段,教师的观察导向必须明确,并及时反馈,不能放任自流。如紫薇花的观察表不能一发了之,重点部分必须分步分时渐次完成:今天观察紫薇的花苞,记录后交流反馈;明天观察紫薇盛开的花朵,包括花瓣、花蕊等;记录后交流反馈。连续观察要边观察边发现,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自由的观察
“光吃细粮,营养不良”。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教师有目的地引领下观察,储备必要的观察知识和观察技能;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地、有意识地寻找有价值的观察对象,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记录生活,是形成观察能力的有力保障。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了“记事本”,或长或短地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观察。班级创办了《作文周报》,专门刊登学生的生活小记录。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用心记录,一学期下来,平均每人写下了5本小日记,近万字的“记事本”精彩纷呈:
忽然,狂风怒吼着、咆哮着袭过来!大树弯着身子,枝条疯狂地摇摆,绿叶儿在风中挣扎,哗哗作响。狂风呜呼呜呼地刮着,如鬼哭狼嚎一般。咆哮声不绝于耳,大地瞬间变得尘土风扬。(夏恒露)
夜空中,点点繁星正漫步着,踩出银色的光芒,闪闪烁烁。这些可爱、机灵的星星眨巴着,好像无数小眼睛,明亮晶莹,在天空中忽隐忽现,不断跳跃着…… (孙麒皓)
放入水中后,高锰酸钾立刻就沉入水底。它们后面留下一道道足迹,像蜗牛走过的地方,又像是下了一场紫色的雨。搅拌后,高锰酸钾慢慢散开,像雾气般,继续搅拌,它又像刮起了一阵龙卷风,在杯子中掀起了一圈紫色的 “尘土”。(盛钰凯)
“自由观察”重在“练眼”,能将生活中的小事、小景,甚至是转瞬即逝的一刻记录下来。“记事本”中这些美妙的文字都是学生用心观察、思考的结晶,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学生的原味童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自由观察”不等于“自流观察”。实践证明,学生的日常记录也是需要教师引导与鼓励的。如班级创办周报,一周进行一次集中的优秀日记讲评展示,不定时地对优秀日记进行宣读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效果最佳的情况是语文老师有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及时了解科学、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放学前对学生的日记选材进行简单有效的交流指导,拓宽自由观察的空间。
二、学构思,广开“材”路
“构思”是提炼主题,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写好习作的奠基石。从写作的过程来看,构思就是材料的提取与加工的过程,解决的是写作中“言之有序”的问题。在作文前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占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怎样优选材料,有序表达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一)优选指向中心的材料
小学生习作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其中写好段落,是打实学生习作基本功的重心所在。第二学段的习作重点应从片段练习开始,以课文的典型语段为例,踏踏实实地进行优选材料的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喜爱的小动物”,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略读)、《猫》、《母鸡》(略读)。这四篇课文都用明贬暗褒的手法,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文章多采用总分的结构段式,层次清楚,是指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材料”的典型范例。
课堂教学片断:
师:(出示《猫》的片断)老舍先生认为猫的性格怎样?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发现吗?老舍先生写猫的性格,选择的材料很有意思。
生:我发现他选的材料都是互相矛盾的。
师:这样矛盾的材料组合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生:是为了说明猫的性格实在太古怪了,不可思议。
师:对,为了表现猫的性格古怪,作者选的材料也很古怪,看似矛盾,实则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你饲养的小动物有怎样的性格呢?先用一个词概括,再从观察材料中选择能体现这个性格的材料,写一个片段。
(练习用总分的方式写一段话,要求用总起句概括小动物的特点,选择的材料能突出这个特点。)
“指向中心”的选材训练一般分为三步:即什么是中心,怎样提炼中心,选择怎样的材料突出中心。作文的许多规则都蕴含在典范的文章中,小学生的选材训练应以教材为例,实实在在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用“例―规”法总结出作文规则,以此举一反三,进行变式练习。这样指导学生优选观察作文材料,能起到很好的梳理思维的作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有序。
(二)优选明显变化的材料
在连续观察中,事物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的明显变化,或一些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如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后,我们针对吊兰的气根生长过程开展连续观察。每组分到一个透明的玻璃培植瓶和两棵已经蔫蔫的吊兰小植株,每天观察记录小植株的变化,重点观察气根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的十几天里,教师每天及时收齐观察记录本,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情况,在班里宣读观察特别仔细的记录,为学生准确、形象地记录气根变化打好语言基础。由于资料充分,再加上平时细致的观察记录指导,本次作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整理写作。教师则侧重写后的讲评指导。
讲评课片段实录:
师:对描述对象的观察是否精彩,主要看重点部分的描写是否清楚、吸引人。我们此次习作的重点描写是什么呢?(A.气根;B.气根的变化)
生:我认为是气根的变化。
师:怎样把气根的变化讲清楚呢?请大家仔细看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令我们眼前一亮的变化是哪几次?
(生迅速翻看记录本,议论纷纷)
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板书)
原样――抽芽――伸长
细绒毛――绒毛变绿――绒毛变细须
师:让我们再次见证那几次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惊喜瞬间吧。(出示按生长过程精心拍摄的照片,再次印证学生的观察。)
师:让我们看看各个阶段的精彩记录。(出示优秀学生记录片段)
小植株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它大口大口地喝水,叶子也渐渐舒展开了。碧绿的气根上抽出了米粒般大小、雪白的芽儿,可爱极了。(蔡松呈)
第二天,它的气根伸直了,尖端长出了一段雪白的根,就像一只冬眠的小白熊刚从树洞爬出来的样子。(史肖博)
气根展开了,长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小绒毛,好像冬天冰柱发出的冷气。(曹锦驰)
雪白的气根尖上长出了一点绿,好像所有的生命力从这一点绿上开始绽放。接着全部的气根都绿了,长出了雪白的根须。那根须跟山药的根须差不多,不过,小吊兰的根须更加雪白纤细。(孙麒皓)
“明显变化”的材料,往往是隐含在学生众多的观察记录里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可是想从中挑选出精彩的部分并有序地写下来,也并不容易。因此,在集体的连续观察中,教师可以全程陪同学生的观察活动,有意识地用***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对象的一些明显变化,或有趣的瞬间,做好作文选材的“前构思”,强化观察表象;在自由进行的连续观察中,教师有时无法亲临学生观察的现场,如在家进行的小动物连续观察中,教师不可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观察对象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认真关注学生的连续观察记录,小动物出现“明显变化”的那次记录前打钩做记号,如小狗今天受了惊吓,小乌龟开始冬眠,小金鱼抢食打斗等,帮助学生厘清材料,优选材料。
(三)优选先后次序的材料
细致的观察要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而第二学段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并不清楚他所观察的对象的生长规律,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观察校园紫薇花时,拍下一张照片,里面可以看清紫薇从开花到结果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形态,但由于紫薇的花苞和花谢后的果实非常相像,出示***片的时候,多数学生却并不清楚各种花形之间的联系。本次选材指导的关键就是对照***片,从观察记录里找到相应的文字,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
师:在这张***片里,你能找到紫薇开花过程的各种形态吗?
生:我找到花骨朵。
师:哪个是花骨朵?
生:圆圆的,像颗小豆豆的。
师:可是这里有两种小豆豆,它们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经过比较,学生有了惊喜的发现:紫薇的花苞头上有微微的几条裂痕,对照花朵张开后的形状,他们发现,裂痕张开的时候,花瓣和花蕊就是从开口的地方吐出来的;当花谢以后,又结成了一颗小豆豆,但是明显比花苞时大,更重要的是头上的裂痕没有了。)
师:现在你能根据***片,排列出紫薇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吗?
根据回答板书:花苞――裂开――花瓣――花蕊――花谢――结果
师:根据板书,从你的观察记录中找到相应的描写,按照先后次序将这些材料重新排列。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独特眼光 感受生活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49-02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进行观察呢?
一、 抓住诱发因素
有时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一次,我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吴佳丽同学呕吐了,吐了一地。张玉洁同学看见了,就主动去拿扫把扫干净了。其他同学都看着他们。这时我就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吴佳丽同学呕吐时,全班同学有什么不同表现?张玉洁同学是怎样做的?你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因为同学们目睹了全过程,所以讨论很热烈。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把这件事追记下来。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的感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样既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到发现作文材料的方法,又让学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如有些同学带早点来学校吃,把吃不掉的扔在垃圾桶里,许多同学看见了围着争论不休,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无所谓。我就此事引导学生对当时情形展开讨论,再顺势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能激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思考,时间长了,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了。
二、 写好观察日记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比如让学生亲手种下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布置学生写日记,写种植物的过程。以后就每天让学生观察自己种的植物,把每天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观察并写下来。记得有一天的日记,班上的高嘉慧同学写的是《沉睡的种子》,这篇日记写得非常好,完全体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盼望种子发芽的心情,而且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比如,在教《我学会了蒸米饭》的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在家让爸爸妈妈教他们蒸米饭,并用日记的方式把亲身经历记下来,然后来到课堂互相交流经验,把学蒸米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写观察日记,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注意观察细节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全过程,特别要注意观察细节。例如:《跑步比赛》,比赛前先教给学生抓住细节观察、体会。当运动员未来之前,观众是怎样等待的?心情怎样?当运动员一上场,观众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怎样?当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时运动员是怎样的表情。并指导学生抓住熟悉的同学进行描写。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邓毅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他脸上红红的,像熟透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他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平时要学生多观察,教师要加以指导。如针对《课间十分钟》这一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下课铃响后,同学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把具体内容写下来,写成小短文。
四、 记好观察笔记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7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开启“写生”教学
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即教师将学生放诸生活的知识海洋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及时捕捉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写生”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学生写出声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础与前提。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并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实现心灵与观察物的一体化。学生在观察时,应做到三点,即集中精力用心观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例如,在命题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预先在教师内对学生讲述作文“写生”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观察方法,改善学生作文“写生”效果。在经过教师细心指导“观察”策略后,学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便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观察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观察春天景物时,已经懂得从声音、颜色、味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这为其写出直观、想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元写生情境,增强“写生”效果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而室外写生环境便克服了室内封闭写作的弊端,给予学生无穷的写作乐趣。走进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情境的创设,它是鲜活的、生动的、盎然的、纯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原生态情境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创设该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创设问题情境、竞争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实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写生”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即使教师为其提供作文“写生”条件,其在写作中也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这时便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写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你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神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的习性和爱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捕捉灵感,做到“情随境至、文笔流畅、细致入微”。作文“写生”毕竟与绘画写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写生”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轻盈翅膀,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自己拥有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力,以便及时、迅速地捕捉灵感,丰富写作素材。作文“写生”是写实,但又不单纯是写实,它需要学生在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时实现“写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得以扩展,写作才会“无拘无束、内涵饱满、汹涌奔泻”。拥有极致生命力的写作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融合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妙笔生花。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8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听、说、读、写”四大语文能力当中,人们历来更重视“写”。在人们的观念里,“写”似乎更像是一门学问,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写作能力要从小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比较少,所掌握的词汇量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好奇心和热情却非常高。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方法上的有效的引导将是培养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很好途径。
一、观察:让小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三言两语,不能具体展开;或者内容过于笼统,空洞无物;或者相互抄袭,雷同现象明显。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只得胡编乱造,缺乏生活的气息和憾人的情感。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知识不够丰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准确。细心观察生活将会让小学生在提笔之时有话可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则是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智慧之水的最好的方法。通过细心观察可以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强烈的感受,形成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指导小学生观察生活,教师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小学生最熟悉的事物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最好首先选择他们最熟悉的事物。由于熟悉,观察容易开展,也易于观察深入。比如,他们最熟悉的人、事、物、景等。
(二)观察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成人认为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小学生的眼中却可能是很神奇的,很有趣的。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兴趣,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训练,容易提高他们的观察热情,调动了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和观察的自觉性。比如,蚌埠地区近些年来冬天下雪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很多小学生对于雪是很向往的。2014年的春天下了大雪,如果能在课间带领小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雪地里进行实地的观察活动,那他们的观察作文肯定会是充实而生动的。这类的训练多了,小学生有了观察的热情,就有可能自觉地把这种观察活动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和对生活的认识。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观察要持之以恒,要养成好的习惯。
1.观察时要专心
小学生的观察具有随意性。这种心思散漫的观察很难把握住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观察过程中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注而耐心地长时间观察事物的特征,以便发现和获得有写作价值的材料。
2.注意变换观察的角度
在观察事物时,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变化观察的角度,获得对于观察对象的全面、辩证的认识。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诗人对于春天垂柳的观察有远观,有近看,有整体观察,有细节观察,不仅观察了垂柳的颜色,还观察了垂柳的姿态,不仅观察了垂柳的整体特征,还注意到了垂柳的构成细节。由于观察得细致深入,还产生了新奇的想象,在想象中运用了动静结合观察。这样把春天垂柳的特征非常具体、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很有感染力。
3.边观察边思考
观察事物要留心思考。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将它写下来,这样就可能是篇好作文,也有助于深化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小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只有学会悉心观察生活,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
二、阅读:让小学生贴切地说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不知道具体写作时该从何处下笔去写。或者语无伦次,文章前后矛盾;或者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语言不够准确和生动。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词汇贫乏,不能驾驭写作的技巧。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改变。阅读所传递出的力量是可以让小学生笔下生花的正能量。
(一)阅读的作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读写不分家。对于学习写作来说,阅读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
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准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阅读是小学生丰富词汇量的重要途径。课堂的教学毕竟是有限的,课文中的词汇量难以满足小学生智力和知识快速增长的需要。小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用最贴切的字词和句子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
2.领悟写作的技巧
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一个大问题,在小学的写作课程中不可能具体深入地展开。小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偏于感性的理解和运用,还没有概念化,他们可能不太明白某个抽象的术语名词,比如“中心思想”“主题”等,但是却能含糊地理解与这个抽象的术语名词所等同的意思,并能具体运用到写作的实践中。也就是说,小学生对于写作技巧只是心里明白,但是却说不出来。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师只有引导他们尽量多接触感性的材料和作品,让他们凭着感性的思维理解抽象的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作文该“怎样写”。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3.增长知识,获得间接的写作材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阅读是小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阅读能够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了解许多课外知识,从而获得写作所需的间接材料。
(二)阅读的方法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一本语文课本收集了约三十篇课文,都是好文章,但毕竟数量有限,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课外书籍,并尽可能地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课外书籍中的知识相互融合,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每位小学生要有150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上,很多小学生的阅读量远没有达到这是量级,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
2.广泛地读
对小学生来说,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要进行广泛地阅读。除了自己购买的课外书,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当地的***书馆、书店等地进行广泛阅读。阅读的书籍可以是少儿类刊物、报纸等,也可以是名家的传记、世界名著、心理著作、工具书、天文著作、地理历史著作等。
3.有选择地读
在浩瀚的书海面前,小学生要学会选择。一开始可以选学校列出的小学生必读书目里的作品来读。在有了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的书籍,或者选那些高质量的作品来读,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4.边读边记录
读书的时候可以做“摘录手记”,准备专门的摘抄本,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和精彩片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9
首先,通过不同媒体的变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表现同一客观事物时,不同媒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就活泼可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我以实物为媒体,在习作课上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一种小动物:小狗。我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展现小狗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才有可能产生观察的主动性,从而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可控制性,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多媒体可以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对象也就会越清晰。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大多是笼统的,不善于比较细致地局部观察,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而现代多媒体中的录像具有很强的可控制性,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比如让学生写观察日记《风来了》,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可控制性,采用定镜头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其特点。这样长期反复训练,小学生观察中的无意性被逐渐克服,从而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能力。
最后,欣赏***画,指导观察。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关键。大量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往往会导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涣散,因此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动、意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所以它最能够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先出示画面,显示课文中介绍到的“仙人指路”、“仙桃石”等奇石,再根据文中的描写让学生仔细品读,然后再出示黄山一些不知名的怪石,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让学生像文中那样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画的引导下,学生认真地观察,其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10
有些学生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它通常是耳、鼻、口、身、脑五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是人们通过感官仔细了解并体味客观事物和现象,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观察不等于观看,除了要求准确之外,还要强调新鲜、独特,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理想抱负,同时还要有感觉、想象、思维等的参与。
小学作文从中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做到“留心周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或写流水帐,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我常常用这个故事去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良好习惯,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总之,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基本功,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能有血有肉,真实感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观察集中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观察目的的明确程度。观察的目的明确,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而小学生的注意特点和思维态势决定了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性, 漫边无际,走马观花。得到的材料不具体,感受也就不深。为了克服这一毛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
但是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观察力是培养不起来的。要使学生能***地自己提出观察任务,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教师可以经常在班里开展如故事会,跳绳比赛和接力赛等活动,在活动时,适时进行现场指导,启发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乐意去观察事物,从玩中得到乐趣,从乐趣中增长见识,并且丰富、积累写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观察,学会善于观察的技能
教学中仅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还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在观察前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然后指导学生按计划地进行观察,不要忘掉了观察的目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开动脑筋。教育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会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等进行观察,还会因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譬如按照一个整体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的空间位置的顺序来观察事物,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观察事情。
三、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训练
实践活动是观察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对他们进行观察的训练。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每个学期,教师都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安排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训练。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难易不等的观察训练。让低年级学生观察***片或者自然景色,进行看***说话或写话。让中年级学生可观察比较熟悉、特点比较明显的人和事物,写简单的观察日记。让高年级学生观察特点不外露、需要仔细钻研的人和事物,写比较复杂的观察日记或记叙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看***再学文,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观察的东西与课文所写的有何异同点,或者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联系实例进行观察训练。对每次观察作业,教师都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四、学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生观察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