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论文第1篇
主要的做法是,与教材相比较,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
(1)介词“以”意义众多。
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
(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
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
(3)“以”还有动词用法。
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
(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
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
(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
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
(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
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
“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
(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四、结语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2篇
学生个性的差异表明一种模式或相同写作教学内容很难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多地发掘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专门、渗透式、有针对的写作策略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在写作难度的分层循序渐进、阶梯上升,为英语写作学困生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提供了方法与策略支持。具体分为三个操练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1.训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句型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子自由造句。3.句子种类转换训练。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这阶段以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写周记等形式错综训练。第三阶段:训练学生模式化写作能力。1.配备英语字帖练习书法,分析研读高考写作纲要并辅助印发一些优秀作文套句和框架。2.再分专项、“书信,写景,叙事,议论,说明等”和限时训练,加强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训练。3.最后进行综合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写提纲,打底稿,分析段落结构,段落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方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通过教师对个别学生作品的面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训练格式化和综合写作能力。
二、研究特色创新及写作教学的目标突破
英语写作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1.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考虑,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发展进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写作发展情况作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异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小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学生个体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或***的教学、自学、合作和个别指导。
3.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教师针对同一班内不同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多角度、多难度、适应性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出了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质,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层次,相邻目标交叉区间,便于弹性滑动。
4.安排有差异性的写作作业,班级充满着成长气息。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全局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享受着教学成果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阶梯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实现实验班级的差异性多元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营造了和谐的评价氛围。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和辐射性的操作原则,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阶梯式写作研究主要成果结论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发展。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摸清了嘉峪关一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扶优转差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英语教师因为忙碌而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
2.阶梯写作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新课程水平,新课程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阶梯式写作的研究过程中,参研实验教师广泛研讨、积极交流,完成并发表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8篇。实验教师掌握了阶梯式及分层辅导写作课堂的引导及课后指导、心理疏导的操作要点,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发展,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的发展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每学年任课教师的任教班级甚至年级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个案的研究很难由同一个教师持续跟踪下去。
2.对阶梯式分层式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或在写作成绩上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信任。
3.学生作文困难反弹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有些花了很大精力帮扶才有了脱困起色的实验对象,一旦教师工作重心稍有转移,他们的困难顽疾便又反弹,对写作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
4.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与教师的配合监督作用:虽然实验学生在校能坚持写作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漫长的各种假期、双休日及下午回家后,他们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缺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功能,甚至有部分家长帮孩子开拓或和孩子一起撒谎糊弄教师,使家庭几乎失去了有效监督孩子学习的作用。
五、结束语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2.2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4小结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
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工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4小结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三阶梯全程实习 教学模式 “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课程体系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含义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高职文秘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手段多集中于课堂案例教学、实训室情景模拟的方式,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但创设的情景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远没有实现工学结合,难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有同行认为,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如何突破重理论教学的文科教学模式,转向在实践训练中提高学生秘书职业操作技能,是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
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设置了多项实践教学环节,如职业工作实践学期20周、学位论文工作学期20周、职业预实践12周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国高校同实习单位联系紧密,通过实习单位的反馈改进课程设置,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借鉴德国、法国经验,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它的含义是,第一阶梯: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两周集中校内办公室管理实习;第二阶梯:第四、五学期各安排一个月集中校外课程综合实习;第三阶梯:第六学期安排毕业顶岗实习。
二、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它抓住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实习,加强了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加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它能够使学生发现不足,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及时的教学反馈。
(一)学生在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不少的高职学生专业认识模糊,学习动机不够强,学习效率不够高,但是实践表明,学生在校内外具有全真职业环境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结起来有这几方面:爱岗敬业方面、胜任工作方面、吃苦耐劳方面和沟通能力方面。爱岗敬业方面的不足,有不理解琐碎事情的意义、做事浅尝辄止、做事缺乏主动性等表现;胜任工作方面的不足,有适应业务环境速度缓慢、秘书业务技能不够熟练等表现;吃苦耐劳方面的不足,有做事缺乏细心和耐心、不容易做好一些必须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如乘坐2小时公交车上班)等表现;沟通能力方面的不足,有适应人际环境速度缓慢、工作中难以发挥秘书的沟通协调作用等表现。
学生在认识到了自身的种种不足之后,总是能够在多方面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应该有“做事不是为了让领导看见”的敬业工作心态,有的学生工作主动、适应业务环境速度比较快而获得领导的好评,有的学生通过录入、整理资料培养了耐心,有的学生适应了乘坐2小时公交车去上班的工作,等等。学生以上的种种进步,正是因为学生在实习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专业认识,增强了学习动机的结果,这种良好的结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在实习中学以致用,培养技能,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实践能力。
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秘书职业理论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学生有了实习的平台,就可以把所学习的秘书理论、写作技能、档案操作技能、礼仪技能等运用于秘书工作实际,达到检验理论、提高技能的目的。
不同阶段的实习,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理论教学为学生实习打基础,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但是学生的秘书职业实践能力难以通过一次实习就培养起来,学生的秘书职业实践能力是要依靠多次实习来循序渐进提高的。实践表明,秘书的核心职业技能是办文、办会和办事,第一次实习,学生能够胜任比较简单的任务,第二次、第三次实习的时候才能够胜任复杂些的任务,有了前三次实习的积累,第四次实习才有可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学生实习置身于全真职业环境,有利于培养秘书职业角色意识,积累秘书职业经验,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秘书职业角色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自己当作秘书,按照秘书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去工作。职业角色培养得好,学生一出校门,便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在职业岗位上顺利工作;反之,工作时间很长也不能适应职业角色。
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需要反复训练,需要真实的秘书工作环境。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就得不断让学生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通过不断循环往复,也就是通过不断地训练、强化,使学生逐步进入职业角色。要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就得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秘书工作实践。实习学生在秘书岗位环境中,工作的特殊氛围时时在熏染着他们,他们能亲身感受到秘书工作中真实具体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工作内容。通过体验的深入加强,他们不仅能拉近自身与秘书行业间的距离,建立感情,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行业人”的自我认可,从而形成秘书的职业角色意识。
秘书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秘书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在激烈人才竞争中的就业是有帮助的。我院对于文秘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学生认为校内外实习对于工作有帮助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7%和90%。
(四)老师通过各阶段的实习过程实时获得学生的成长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案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各学期的实习中,老师通过平时批改实习日记、到办公室检查、召开交流会和网上BBS论坛交流的形式,获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实践表明,老师们能够在实习管理过程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事例,从而使实习能够成为丰富教学案例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老师能够获得学生在写作、与人沟通、工作责任心、为领导办事、认识秘书工作性质等多方面的真实情况,从而为老师了解学生基础、了解教学效果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构建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主导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课程体系
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既然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它就可以作为高职文秘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改革。下面对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主干理论课程的设置作简要的阐述。
(一)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设置要注意由浅到深、从低到高的层次性,形成各阶梯目标的有序衔接。
第一阶梯:第二、三学期校内实习的主要目标,获得对秘书工作的直接、感性的认识,为理论学习打基础。第二阶梯:第四、五学期校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检验巩固所学秘书知识技能,逐步积累秘书工作经验,培养工作适应能力。第三阶梯: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的主要目标,利用所学和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零距离上岗。
(二)主干理论课程的设置。
主干课需要分阶段安排。学生入学前从未接触过秘书教育,入学后,从接触公共基础课到涉猎专业主干课程,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亦步亦趋,直到三年级才开始进入实习,如此冗长的学习时间与实习工作相隔,客观上产生了两个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而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时,却又因荒疏的课堂知识而茫然无措,造成了学而无用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进行教学反馈、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突出课程开设与学生实习相结合的特点,主干课程要进行分阶段安排。
秘书实务课程,分别安排在2、3、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礼仪与公共关系实务课程,分别安排在3、4、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档案管理、秘书实用口才,分别开在3、4学期,课时分别是32、32;秘书职业概论,分别安排在第1、第5学期,每分别设置2课时,秘书职业概论课程,配合学生开学2周的校内实习,实现学与做相结合;秘书写作课程,分别安排在2、3、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计算机和办公软件课程安排5个学期,使技能训练不断线,紧密结合实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9.
[2]黄春雪.关于实习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1(6):19-20.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6篇
“阶梯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数学新授知识的可操作性。本课在学生通过观察物置后知道夹子、兔子、木桩是两端物体,手帕、蘑菇、篱笆是中间物体,并统计出夹子有10个、手帕有9块,兔子有8只、蘑菇有7个,木桩有13个、篱笆有12个。然后,我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层次一:通过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木桩的个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得到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这一层次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数量让学生感知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层次二:(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以夹子和手帕为例说一说。这一层次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数量多1。第一方面是从局部到整体理解“一一间隔排列”:如从夹子、手帕、夹子,得到2-1=1;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得到3-2=1。然后,根据此规律推出结论:夹子的数量总比手帕数量多1。第二方面是以“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为例,根据数学上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到最后一个夹子没有手帕和它对应,所以夹子的数量就比手帕数量多1,即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数量多1。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局部观和整体观,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层次三: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排一排,如果首尾不相同,又会有什么样的规律?这一层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运用刚学的一一对应思想就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排一排,首尾不同,那么这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阶梯式”新授,教师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讲熟、讲透并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中促使学生由“知”向“能”的发展。
二“、阶梯式”练习,促进学生挥戈深入
数学“阶梯式”练习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知识点更系统全面,从而更具实效性。在本课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层次一: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改成有25个广告牌,那有多少根电线杆呢?这一层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这两题因为已知和所求的对象的不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同。层次二: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要锯成3段,需要锯几次?这一层次从显性的一一间隔排列过渡到了隐性的一一间隔排列,锯的段数是两端物体,锯的次数是中间物体。通过这一层次使结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层次三: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根据学生画的(大多数学生画的个数偏少),出示教师画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示(篇幅所限,***略)。提问:
(1)老师画了多少个圆片和多少个三角?
(2)如果我要使得圆片和三角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阶梯式教学论文第7篇
(一)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而阶梯式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激发每一位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指导小学生利用数学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展现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实效性。
(二)促进学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模式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的魅力,在不断的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学优生”,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水平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就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阶梯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好的一些小学生划分为A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指导他们学习一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展现丰富数学思维的“开放式”数学内容和练习题目。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B组,主要是指导他们在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计算和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而一些数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划分为C组,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深入掌握,学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习题。
(二)教学模式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数学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阶梯划分。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既要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要有“培优辅差”的环节。对A组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为主的教学模式。B组为“习题练习—反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C组主要为“基础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成功—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要求C组学生能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回忆,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要求B组的学生在掌握C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够快速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A组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开放性”练习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并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三)教学评价分阶梯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查之后,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A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竞争式的评价方式,严格要求他们,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问题。B组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赶超优秀学生。C组学生主要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表示赞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