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花园10篇

上帝的花园篇1

一城青翠满城花香——放飞浪漫的天堂

沙巴首府亚庇是一座3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规模不大,非常干净。作为一个临海城市,亚庇有很长的海岸线,细细的沙滩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滨浴场,给人们亲海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很多海滨浴场修建得非常漂亮,宛如公园一般。我住的酒店,出门不远就是一个很大的海滨浴场,一切安排停当,稍事休息后,我信步走到海边,举目四望,浩瀚的大海,碧波荡漾,海水随着潮涌翻着白色的浪花梯次奔向海边,一次次拍打着海岸,发出哗哗的声音,非常有节奏,仿佛在给一首动听的乐曲打着节拍。微风阵阵,带着一股淡淡的海腥味,送来丝丝凉意,十分惬意。长长沙滩后面建有茂密的绿化带,各种植物、花草,高矮相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人们在大海中尽情嬉戏后坐卧其中,既能避免炙热阳光的暴晒,又能嗅到带着泥土味的花草香,切切实实体会到置身大自然中的感觉。我在国内走过不少海滨城市,浴场边如此大面积的绿化很少见到。

由于是旅游胜地,这海边的“植物园”,也成了到这里旅游的世界各地青年男女放飞浪漫的好去处,肤色各异的俊男美女们追波逐浪后,成双成对臂环紧扣的走进绿荫,或在绿树掩映的小路上窃窃私语,或在盛开的鲜花丛中卿卿我我,一对对宛如百花园里翩翩起舞的蝴蝶,相伴相依,悄无声息的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东方人的亲昵大多比较含蓄,而西方人则“大胆”许多,就像在自家花园中那样无拘无束,因此很多人称这里是“放飞浪漫的天堂”。

奇特神山上苍杰作——闻名世界的植物大百科全书

沙巴有很多公园,其中最著名的是占地750多平方公里、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纳巴卢公园”,因园中的山脉形成于150万年前,是一座活砂岩山,如今仍在缓慢运动着,非常神奇,当地人感叹上苍的杰作,便称之为神山,因此公园也被称为“神山公园”。

“神山公园”的确有许多神奇之处,公园中海拔4101米的基纳巴卢山,是东南亚最高山,挺拔俊俏,像一位美男子,彰显着一种阳刚之美。公园中生长着姿态各异的植物,随着地势和气温的变化,从热带到寒带的植物都有分布,很多植物专家称这里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个植物生态会合地,一本《植物大百科全书》。不仅如此,这里的植物种类之多也堪称全球之最,公园里仅有记录的杉类就有600多种,比整个非洲大陆的总和还要多。其中上千种花草,不仅千姿百态,娇艳妩媚,很多还十分奇特,山上千米左右的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大王花,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色泽艳红,盛开时花的直径通常可达30公分以上,最大的能达到半米;而一种叫猪笼草的植物,则能诱捕昆虫,甚至鸟雀,令人叹为观止。与这些奇花异草相伴的是一群群嗡嗡作响的蜜蜂和色彩绚烂的蝴蝶,它们或一只只穿梭于花蕊间,踏花采香,或三五成群上下翻飞,追逐嬉戏,花与蜂,草与蝶,一动一静,不经意间便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游人只要进得公园,顺着精心修建的森林小径攀登而上,便能在轻步慢履中享受到完全原生态的大自然美景,了解到丰富的植物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环境优美天人合一——坐卧于大自然中的“世外桃源”

精心的城市绿化、美化、自然生态的良好保护,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质生活环境。清晨人们喜欢迎着朝阳,沐浴着清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身体,享受着新鲜的空气。而当太阳慢慢西斜,拖着迟缓的脚步于海天一线的远方慢慢落下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则会在热气渐渐消退后走出家门,或到海边纳凉,或在树下小憩。

上帝的花园篇2

[关键词]乾隆诗;圆明园;造园思想;清代特征

[中***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崔岩,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清代文化史。(天津 300071)

圆明园景群分别建成于康、雍、乾三朝,但旧有的一轩一室都经过乾隆帝改建和翻修。乾隆帝还给这些庭院取以极为讲究的名字,并赋诗吟咏。在清史及圆明园历史与艺术的研究中,学者常引用乾隆诗,但仅止于“用”,迄今为止,对这一宝库尚缺乏系统和有深度的探索。圆明园研究离不开乾隆诗,通过对乾隆帝圆明园诗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因素,将为园林艺术研究和清史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一、乾隆诗里的圆明园景观

乾隆帝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诗作被汇编为六部《御制诗集》。其数量经清朝***统计为42550首,如果将即位前《乐善堂全集》中的1029首计算在内,全部诗作共43579首,现存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御制诗共计43689首,圆明园诗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乾隆帝曾因喜香山之秀而筑“静宜园”,虽然只是每年“夏初或秋九”在此“驻跸数日”,五十余年间“得诗已约有一千三百余首”[1],更遑论作为常居之所的圆明园了。其中仅吟咏圆明园本园诗就约有1500余首,涉及园景300余处;此外还有长春园诗600余首,涉及园景100余处;另有476首吟咏了四季景色。这些诗作往往以景名为题,诗序简括该景特点,诗句及诗注进一步描摹说明景观细节,对重塑圆明园景观风貌颇有帮助。

如,建于康熙末叶的“竹子院”因淳朴俭约而被命名为“天然***画”。其诗序云:“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暎。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诗句并做具体描述:“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戞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勾画出一派天象深远的境界:殿阁、水榭与白云相连;竹林与松树倚岩石而生。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密如伞盖,烟云围绕着树梢;朝阳中,隐隐传来灵禽的鸣叫。曾是雍正帝圆明园“园景十二咏”之一的“梧桐院”被改为“碧桐书院”。此处又见梧桐,但意境与前者不同。诗序曰:“前接平桥,环以带水,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每遇雨声疎滴,尤足动我诗情。”诗中写:“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道出清净雅致的诗情画意。同样,在另一首《镂月开云》诗中,诗序将该景观特点一一陈述:“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此处虽以牡丹为主,但也有兰花点缀其中,所以“其后斋堂名之曰‘御兰芬’”。《桃花坞》与《武陵春色》诗序则叙述了二者之传承:“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又名桃花坞,雍正初年间赐居扵[栖1]此,后始移居长春仙馆,今经四十余年,因略修葺并题以句”,“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正是“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又,雍正年间已有的“秀清村”被命名为“别有洞天”,“苑墙东出水关曰‘秀清村’。长薄踈林,暎带庄墅,自有尘外致,正不必倾岑峻涧,阻绝恒蹊,罕得津逮也”。原额“观稼轩”改为“多稼如云”,此处“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袯襫蓑笠往来,又田家风味也”。“北苑山房”改为“北远山村”,乾隆二十五年(1760),“北远山村”添建皆春阁、涉趣楼、稻凉楼。皆春阁“层阁飞临碧沼涯,已猜鱼负泳游佳”;涉趣楼“偶额书楼曰渉趣,山容水态满名园”;稻凉楼“绿塍浑是水云乡,触目知耕复课桑”,诗句点明三楼临河而建的特点。《山高水长》诗序亦如此:“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毎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鱼龙角抵之所,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这些诗作道出景观分布与特点,其史料价值不言而明。

常年的园居生活,使不少景观被经年反复吟咏,这类诗便具有了史的性质。将之连缀排比,俨然一部部景观的变迁史。以九洲清晏之西的清晖阁为例,从诗作可知,“此阁盖康熙年皇考(雍正帝)建圆明园时造”,阁前向有“乔松九株”,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九洲清晏失火,九松尽毁,乾隆帝“爰命补植新松”[2],乾隆三十年(1765),因新松长成,复需岁月,而“石壁独存,突兀横亘,致不惬观”,“乃因高就低点缀为楼斋若干间”[3],于是成“清晖阁四景”,即松云楼、露香斋、涵德书屋、茹古堂。松云楼不高,诗云:“矮屋层铺得号楼,仰观阁脊尚翘头”[4];其它三处堂、斋更为低矮,正符合诗序所讲“取其小,无取其大,取其朴,无取其丽,坐阁中,颇似展倪、黄横披小卷也”[5]。直到嘉庆二年(1781),补种的松树才和松云楼平齐[2]。从乾隆七年(1742)到嘉庆二年(1781),有近百首诗记录了清晖阁四十多年之变迁,而圆明园中被反复吟咏之景观有一百多处。

古典园林的营造,不仅在于建筑和山水的搭配,树木花卉的安排也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这座壮丽的帝王宫苑拥有大量植物是可想而知的,《桂》、《石榴花》、《桃》、《杏》、《梨花》、《竹》、《牡丹》、《藤萝》、《荷》、《杂花》、《古柏》、《菊》、《玉兰花》、《黄山松》这类直接以植物为题的诗自不必说;桃花坞之桃树,清晖阁之乔松,淳化轩之盆梅,含韵斋之玉兰,竹密山斋之修竹,狮子林之紫藤架以及绿帷舫的青藻,恒春圃的杂花,甚至北远山村的农作物,都是乾隆圆明园诗的主角。诗中吟咏的植物还随季节更替还呈现出动态变化,如吟诵桃花时,写桃花从“柳岸桃蹊未放春”[6]到“杝桃欲绽尚含苞”[7]再到“桃处花光逐渐繁”[8],进而“红熏桃朵向阳开”[9],最后“稍惜山桃花欲谢”[10],花儿开放的各个阶段都有诗作,灵动活泼地再现了从初春到暮春桃花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夏荷秋菊的吟咏亦如此。

花木盆景是清代宫廷必不可少的摆设。圆明园内盆栽花草种类非常多,这从乾隆帝以《咏盆中天竹子》、《咏盆中佛手》、《咏盆中小菊》、《咏盆中牡丹花》、《茉莉花》为题的诗作以及诗句“盆卉吐芳葩”[11]、“盆香兰箭紫”[12]、“盆卉当春发”[13]中可见一斑。其中尤其以含经堂、淳化轩的盆梅最为突出。盆梅栽种难度大,除了要具有专业栽培技术外,还需要有高超独到的审美功夫。“盆梅映座红”[14]、“盆梅映雪馨”[15]、“盆梅馥满英”[16]、“盆梅馥郁粲韶春”[17]等诗句流露出乾隆帝对盆梅的欣赏,也间接反映出园丁园艺水平之高。如今历经几代沧桑后,圆明园原有的植物景观早已荡然无存,因而乾隆诗中大量有关园林植物的内容是研究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动物也是乾隆圆明园诗的组成部分,《孔雀》、《鹤》、《鹅》、《***》、《雉将雏》即是这类诗作,这对获知圆明园中的动物信息卓有助益。

二、乾隆诗记录的园居生活

乾隆三年(1738),乾隆帝正式入住并常居圆明园。乾隆四十四年(1779),他在《仲夏清晖阁》诗中进行了追忆,诗句“园居已切怀惭矣”下自注:“昔值皇考大事,常居养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园。前岁经圣母大事,以安奉畅春园九经三事殿,本欲以无逸斋为倚庐,而王大臣敦请以居御园之九州岛清晏与养心殿无异,因从之。百日内已居于是,遂不拘初元之制,而心中究抱歉也。”[18]乾隆帝原是在圆明园内出生并被赐居“长春仙馆”的,总体来说,乾隆帝春季园居时间最长,夏秋两季因多居避暑山庄而次之,冬季则往来于紫禁城、御园与各处之间,直到冬至回宫中居住。检其诗作,描写春季园景的诗最多,有近百首;夏秋两季分别是40首和32首;冬季最少,仅有18首。诗作数量见证了乾隆帝的园居情形,每天不间断的作诗习惯使乾隆帝记录下他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档案记载多关乎***治,因此记录园居生活的诗作有助于揭开乾隆帝园居生活的神秘面纱。

在新正一系列的典礼仪式后,乾隆帝即返回圆明园开始新一年的园居生活。首先,是在圆明园中欢度上元节,《元宵乾清宫家宴即事成什》诗注曰:“向年元宵庆节均扵御园,以便扵施放烟火也[栖2]”[19];另一首《上元前夕奉皇太后观灯火》诗注对此作了介绍:“上元节自十三日为始,张灯火,过燕九始收,凡七日”[20]。乾隆帝在清晖阁张灯列宴,在山高水长燃放烟火,因“此地平旷,每岁上元庆节扵此陈火戏[栖3]”[21]。元宵之夜,圆明园火树银花,美丽非凡,只见“绛河披处紫烟流,御苑宵眀景物稠”,“玉蛾银蒜均欺雪,珠树琼葩不识秋”[22],“传说中元王母降,集灵较此逊光辉”[23]。赵翼曾经亲眼目睹烟火奇观,他这样描述写道:“上元夕,西厂舞灯放火最盛……舞灯者三千人列队焉,口唱太平歌,各执彩灯,循环进止……舞罢,则烟火大发,其声如雷霆,火光烛半空,但见千万红鱼奋迅跳跃于云海内,极天下之奇观矣。”[24](11-12)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对圆明园里盛大的“灯会”雀跃不已,他在致达索先生的信中写到:“没有一处楼阁、殿堂或门廊的天花板上没有挂上几盏灯笼。在所有溪流、河道和湖泽上,也都会放上几盏制作成小船形状的灯笼,浮在水上来回飘荡……这些灯笼制作得极其漂亮,有鱼、鸟、兽、花瓶、水果、花卉以及不同种类、大小不一的船等各种造型。有些灯笼是用丝绸制成,有些则是利用兽角、玻璃、贝壳以及其他上千种材料制成。”[25](289)

节日时分,款待宴请是必不可少的,家宴通常在上元节前夕举行,其《上元前夕曲宴宗亲》诗云:“上元前夕典宜仍,瓜瓞绵绵百世征。和气一堂共听乐,丽华千树待燃灯”[26]。宴请前来贺正的外藩则在上元节前两日举行,此举旨在展示大清帝国的威仪,并示怀柔之意。《上元前夕曲宴外藩》诗中这样写道“宴乐嘉宾集,威仪汉典齐。……驭远垂家法,绳承敢敬稽”[27]。宴请廷臣则通常在上元节后一日举行。乾隆帝深谙君臣之道,《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得诗二首》云:“股肱任重要情联,赐典应开翼节筵”[28]。

上元节过后,伴随着“灯事将阑月渐弓”,东风吹来,“池心几许春冰脆,帘角一番晴照融”[29],春天如约渐至,御园的湖面上,微波也开始荡漾起来。虽然此时柳枝“稊渐生”,桃花“苞未放”[30],但很快,御园就“柳唐霭霭曳烟梢,竹埭森森突笋包。新水蔚蓝鱼涉冻,远林缛绿鹊营巢”[31]。寒食前后,便杏花烂漫,“波涨鱼儿跃,窗开燕子穿”[32],春意越来越浓,宫廷里迫不及待的想要排宴赏花了,但是乾隆帝“无心问花柳,着意事耕耚”[33]。清朝的耕耤礼在每年二月或三月初举行,乾隆九年(1744)所作《御园亲耕》诗序云:“皇考时屡行之,当春举趾,兹惟其时,率循旧章并劝良农”[34]。为了保障亲耕典礼的顺利进行,清代皇帝在耕耤之前,要进行演耕。圆明园的山高水长,西苑的丰泽园,是两处重要的演耕场所。乾隆十一年(1746),其《御园耕种》诗序写到:“皇考时岁举行之,盖自丰泽演耕,与夫耤田亲耕,并此而三,重农之意于周有昭云。”[35]这年的三月初十,乾隆帝如期在圆明园山高水长举行了亲耕典礼。

与春季举行颇多重要的礼仪活动相比,夏季的圆明园更显惬意、有趣。首先,“宫庭缭绕围红墙”,“比较园居实觉热”[36],御园比紫禁城凉爽得多,这让乾隆帝感觉舒适:“绿荫轩庭昼影移,清和时节午薫吹。巢残旧燕衔泥补,声涩新蝉度柳迟”[37]。随之,端午节福海观龙舟热闹非常,乾隆帝这样描述当日盛况:“旗飐红霞鼓角鸣,昔年竞渡尚传名……歌奏回波云影过,棹沿芳渚浪花平。飞龙恰见天中瑞,水底鱼虾漫自惊”。[38]

五月至十月,乾隆帝往往在避暑山庄度过。据统计,六十年间共去51次,其中五月至避暑山庄27次,七月赴热河19次,八月离京至避暑山庄5次。至于冬季,则因“冬令昼短且寒,朕若园居,则奏事来者,必冒寒冷宵行,数年来率以孟冬还宫”[39],但因皇太后以园居为乐,“不敢违也”,“故每于冬至前,方奉以还宫。”[40]

作为帝王,园居生活必然包含丰富的***治内容。圆明园本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园邸,雍正帝登基后,在园内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殿及内阁、六部、***机处诸值房,圆明园开始成为兼具***治意味与理***功能的行***中枢。朝廷各***治机构及宫廷的各个衙门在贤良门外和大宫门外都设有办公衙署。从内阁大库档案可知,六部所报事由大多是在圆明园内举行。乾隆九年(1744)《勤***亲贤》诗序记曰:“正大光明之东为勤***殿,日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工,亭午始退”[41]。而对的记录也是乾隆诗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务大事外,还有生活小事。春天榆钱做的饼和羹,夏天新麦做的碾粘,还有进贡的春笋都通通入诗,“新榆小于钱,为饼脆且甘”[42]、“榆羹榆饼备尝新,尚膳调和拟八珍”[43]、“汤官十字不须夸,榆荚登盘脆熨牙”[44]、“朝来膳碾粘,翠滑供快饱”[45]、“春笋南来贡北京,真成玉食簇盘清”[46]。羊肉也是乾隆帝非常爱吃的美食,“一时思膳羊,问之尚膳云……”[47]。这些诗中记录的乾隆帝日常膳食的情形,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

三、乾隆诗中的孝亲之情

乾隆帝向以事母至孝闻名,同其它诗相比,与皇太后有关的诗年年都有,题旨凝聚而整齐,颇引人注目。内容既有如《六月十八日初霁恭侍皇太后园中逰赏》、《花朝日侍皇太后逰宴御园》[栖4]、《五月朔日奉皇太后御园宴赏之作》、《端阳日恭奉皇太后御园观龙舟即景成咏》这类的节庆游赏之作,也有像《园中剪花令内侍恭进皇太后》、《园中摘花恭进圣母》这样的日常生活之作。诗句“慈颜添豫色,至乐复如何”[48]、“欲知色养欢无限,只在慈宁辇辂边”[49]、“上林饶有嫣风朵,为奉慈颜上已辰”[50]、“恭陪慈豫行时令,乐向春台验物情”[51]都体现了乾隆帝对母亲的爱戴与尊敬。《恭侍皇太后观灯因成是叶》一诗描写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上元节,乾隆帝侍奉母亲观灯一事。诗中自注:“皇太后虽极康强,而高年倍宜赡养,因仿皇祖时软榻式,敬制预备于降,与时御以升座,虽室中咫尺,亦可不劳步履。”[52]此于细节处更见孝亲真情。

乾隆帝曾在谕旨中说:“朕惟致治之本,孝道为先;尊养之隆,鸿称首重”[53]。自乾隆帝登极以来,即尊养皇太后于畅春园,“凡庆节、恭迎皇太后御圆明园之长春仙馆,以为例”[54]。其诗亦云:“园内赐居别一所,卌年庆节憩慈躬”,诗下自注曰:“每岁孟春奉圣母幸御园即驻憩于此,行庆度节,至正月杪,始奉慈驾驻畅春园。”[55]不论是居于宫中还是圆明园,乾隆常向母亲问安,此情此景于诗中在在多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命驾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之作》中就有诗句“承欢养志奉林园,抚岁行时返禁垣”[56];乾隆四十一年(1776)《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有作》中亦有诗句“为兹久驻钦承志,遂致频来敬问怡”[57],可证“数年以来率为例事”[56]并非虚言。乾隆帝早问安而晚共膳,在《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有作》中他写道:“夏凊冬温处总备,昼安夕宴事胥宜”。乾隆帝并不以此为累,他说:“往来问安,既不误***,亦体人情之一端也”[57]。总体来说,乾隆帝“恭侍孝圣宪皇后,承欢颐庆者四十余年。掖辇则祇奉慈宁;居庐则永言孺慕”[58]。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皇太后在山高水长观赏花灯表演时病倒,不久去世。乾隆帝悲伤不已,特于易州泰陵之东另建泰东陵以安葬,谥号“孝圣宪皇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他在《正月十四日作》中回忆当日情景,在“去春祈榖御园旋,同乐行时幸以先[栖5]”诗句下自注道:“去岁于正月八日奉圣母幸御园家宴赏灯,越三日进宫斋戒,迨十四日早析殻礼成后即回御园问安,时圣母因佳节行庆已先幸同乐园,是日慈躬稍觉违和,及敬询起居如常?言笑且仍,欢赏无倦,客盖爱怜予意,实深恐予知违和也。[栖6]”[59]每忆及此,都悲伤不已。在《上元节感成长句》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忽逢佳节益増伤,去岁灯筵那可忘。携子挈孙侍欢处,抚今追昔助悲埸。甫因示疾问朝夕,犹命行时愿吉祥。言及此诚痛欲絶,祗余陵谒奠椒觞[栖7]”[60]。他常常触景生情,在《永慕斋作》中写到:“夏初此地浃旬居,回忆肝肠痛断予。一去不留惟日也,有来必往信人与。梦中膝下原如实,资事爱同总是虚。秋季奉还御园况,可能重得祇唏嘘”。诗中自注:“往年此际即当自避暑山庄奉安舆还御园时也”[61]。在另一首诗中他表达了同样的哀伤:“春初至秋末,心近叹身遥。祇藉梦魂遇,永辞甘旨调。云山惟寂寂,落叶正萧萧。归辔孟冬逮,忾闻拟祭朝”。诗注曰:“忆往年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问安,亲调羮膳以进圣母,为之加餐,此景不能复得矣。”[62]母亲去世之后,长春仙馆被改为佛堂,每年正月廿三日忌辰,乾隆帝即来此礼佛。想到往年在这里与慈母共享天伦,遇“愁绪刻,难自释”时,还可倾诉,如今人已逝去,“无复有询慰之人,追念能无哀感乎”?乾隆帝于诗中寄托哀思,诗句“原睹慈容泪眼中”、“顿成哀绪对秋风”[63]、“瞥眼不殊斯泣血,终身岂忘此椎心”[64],呕心泣血,令人动容。

“孝”是维系封建社会道德秩序的根本。清将孝治推向极致,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纳于孝治***策之下。与明代崇尚出乎常情的奇节相比,清代更重视常情之内的庸行,即“生事死葬,尽诚尽哀”[65](18a-18b)。“孝”最基本的内容无疑是“善事父母”[66](11-12),对父母要尽可能体贴服侍,让他们身心愉悦。父母过世,要哭丧尽哀,每逢忌日或节日,祭祀必以礼以哀,同时做到事死如事生。乾隆帝对孝道身体力行,并以诗记之,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反映了清代统治者对孝行的倡导和实践,是清朝孝治***策的体现。

四、乾隆帝造园思想析论

圆明园原本并不大,当它被康熙帝作为礼物赐予四皇子胤禛时,远逊于康熙本人的畅春园。在雍正帝的营建下,圆明园初具规模,但最终使其成为园林艺术巅峰之作的是乾隆帝。圆明园汇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融西洋建筑之特色,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67](290)。乾隆帝对各具特色的园林美景之钟爱固不待言,同时,圆明园也蕴含了他的造园思想。

众所周知,乾隆十六年(1751)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曾六次下江南。因为每次南巡都携画工同往而被质疑其南巡“名为探视民瘼,实为寻景建园”[68](引言ix),那些移建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江南名园即成为明证。其诗亦有一些“寻景建园”之意,在以《碧桐书院》为题的诗中,乾隆帝这样写道: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

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69]

在另一首《上下天光》的序言中有:“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縠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70]。同样情形在《曲院风荷》一诗中表达得更为直白,诗序云:“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诗句写到:

香远风清谁解***,亭亭花底睡双凫。

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71]

以上第一首诗的“倪家”,即元代倪云林之家,据说他家庭院前有六株桐树,倪云林天天派书童挑水去洗刷它们,“狮子园”指的是苏州的狮子林,倪云林曾参与狮子林的设计并做《狮子林***》;第二首诗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第三首诗中的曲院风荷乃是西湖盛景之一。三者都属江南名胜自不待言,然而更需指出的是,这三首诗均作于乾隆九年(1744),而此时,距离乾隆帝第一次南巡尚有七、八年之久,这说明乾隆帝对江南风景并不陌生。在康熙时,乾隆帝就曾将江南造园艺术引进皇家御苑,其对江南名园与美景的整体认知,除耳闻外,应主要是通过书画等平面载体建立起来。如倪瓒的《狮子林***》就深得乾隆帝的喜爱,早在即位之初,他就为倪瓒《狮子林***》题诗吟咏,诗中写到:

借问狮子林,应在无何有。

西天与震旦,不异反复手。

倪子具善根,宿习摩竭受。

苍苍***树石,了了离尘垢。

声彻大千界,如是狮子吼。[72]

乾隆帝还将倪瓒《狮子林***》列入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的《石渠宝笈·上等》中,又令人“摹其真迹,命永藏吴中”[73],足见其对此***之珍视。事实证明,在尚未南巡时,乾隆帝就对江南名胜关注已久。乾隆帝南巡的动机与目的固不止于此,但探访江南园林当无可置喙。第一次南巡归来后,乾隆帝更爱雨天的圆明园了,因为这让他仿佛重回江南。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的《雨后御园即景》这样写:

江南春月鲜逢晴,今岁燕山候颇更。

最爱烟航凌北渚,适如眀圣画中行。[74]

乾隆帝对雨中泛舟也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当“迩日春云晴不放,掠空雨雪乍浮浮”时,乘舟水上,四周烟雨氤氲,御园到处都湿润润的,空气如此清新,夹杂着淡淡的植物芬芳香,随风浮动。触景生情,他又想起江南来,“几曲烟堤蒙湿润,讶同清絶锦江南[栖8]”[75]。如此这般的江南情结怎能不吸引着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南巡故地呢?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当乾隆帝带着头脑中构建的江南***像身临其境时,映入眼帘的那些景观,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对那些比书画更美的江南名园无比钟爱,历次南巡,均命随行画师墨绘成粉本,“携***以归”[76],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被江宁城内的瞻园景致所吸引,亲题“瞻园”匾额。十年后,在长春园东南角修建如园,“取义如瞻园之意”[77]。他曾六次游历狮子林,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依样建造并同样叫作“狮子林”。仿制中时有各种巧思的运用胜过原来的设计。在乾隆帝不断的努力下,江南名园中最美丽的景致都被移入到皇家园林,乾隆帝满意地说:“何必更羡吴江?”[78]

圆明园因汇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而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如果说明清园林综合了传统中国的园林艺术,圆明园则可谓综合了明清园林的成果。”[68]圆明园几乎囊括了适用于园林的所有建筑形式,亭、台、楼、阁、堂、榭、轩、斋,房、馆、舫、廊……但乾隆帝没有就此止步。乾隆十八年(1753),“西洋博尔都噶里雅国”来京,乾隆帝“闻彼处以水法为奇观”,引起他的极大关注。喷泉原为罗马的技术,到 17 世纪风行于欧洲,其中尤以意大利、法国的喷泉种类多、设计巧妙。水法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但乾隆帝并不以为然,“因念中国地大物博,水法不过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宁造为此法,俾来使至此瞻仰”。其后,长春园内先后建成了三组置有喷泉的西式建筑群:谐奇趣、海晏堂、远瀛观,“就中若斗兽、若奔鹿、若水时计,皆其杰作也”[79]。建好的大水法令乾隆帝感到无比自豪,在《题泽兰堂》诗中,乾隆帝写到:“芜情报韶意,水法列奇观。洋使贺正至,远瀛合俾看。”被邀请在远瀛观观看大水法是对来访的外国人最为优荣的礼遇。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帝令“至京朝贡”的“英咭唎国使臣”阅看大水法;御极六十年大庆,又请“荷兰国使臣”观看水法并骄傲地说:“中国之大,何奇不有!”[80]

圆明园终于成为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这样评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81]兴建圆明园的时代,中国园林艺术已炉火纯青。此时,正值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国力的强盛使建造一座集万园精华于一身的皇家园林成为可能。而清代“大总结”的时展趋势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借助强盛的国力和历史积累的丰硕成果,乾隆帝将这一趋势推向极致。他发动“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编辑《四库全书》,涵盖经史子集;作《全韵诗》,占尽106韵;其诗作数量“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82]。他用纵贯千古、审视百代的眼光来“评点全史以昭惩劝,订诸经而正异同”[83],事事处处凸显一个“全”字,体现了乾隆帝欲聚揽天下、包罗万有的大气魄与大手笔。集万园精华之大成的圆明园亦证实了乾隆帝占尽天下之全的造园动机。圆明园造园理念是乾隆帝文化思想的缩影,它是乾隆王朝的必然产物,是清代以“大总结”为特征的时代特色在园林艺术上的反映。

参考文献:

[1]《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九),《题致远斋》。(以下文献出版信息?)

[2]以上出自《御制诗余集》(卷十二),《清晖阁四景·松云楼》。

[3]《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一),《题清晖阁四景·松云楼》。

[4]《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五),《题清晖阁四景·松云楼》。

[5]《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一),《题清晖阁四景》。

[6]《御制诗初集》(卷十二),《御园早春》。

[7]《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四),《御园泛舟即景》。

[8]《御制诗四集》(卷四),《御园晴泛》。

[9]《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九),《御园仲春即事》。

[10]《御制诗五集》(卷四),《御园暮春》。

[11]《御制诗初集》(卷一),《冬夜偶作》。

[12]《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七),《夏日含经堂》。

[13]《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二),《节后含经堂》。

[14]《御制诗三集》(卷九),《新春含经堂》。

[15]《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四),《题含经堂》。

[16]《御制诗四集》(卷二),《淳化轩》。

[17]《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四),《淳化轩》。

[18]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一),《仲夏清晖阁》。

[19]《御制诗五集》(卷二),《元宵乾清宫家宴即事成什》。

[20]以上出自《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二),《上元前夕奉皇太后观灯火》。

[21]《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上元灯词》。

[22]《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上元日奉皇太后观灯宴赏》。

[23]《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元夕烟火即景灯词》。

[24]赵翼:《檐曝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5][法]王致诚:《耶稣会士和中国宫廷画师王致诚修士致达索(d’Assant)先生的信》,载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耿瘅,郑德弟,吕一民,沈坚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26]《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二),《上元前夕曲宴宗亲》。

[27]《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上元前夕曲宴外藩》。

[28]《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二),《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得诗二首》。

[29]以上出自《御制诗二集》(卷一),《御园初春即事》。

[30]以上出自《御制诗二集》(卷二),《浅春》。

[31]《御制诗初集》(卷十三),《御园仲春》。

[32]《御制诗初集》(卷十三),《春日御园闲咏》。

[33]《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五),《御园躬耕》。

[34]《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一),《御园亲耕》。

[35]《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御园耕种》。

[36]以上出自《御制诗三集》(卷十四),《静怡轩作歌》。

[37]《御制诗初集》(卷五),《圆明园初夏即景》。

[38]《御制诗初集》(卷五),《龙舟》。

[39]《御制诗四集》(卷四十),《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有作》。

[40]以上出自《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命驾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之作》。

[41]《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圆明园四十景诗·勤***亲贤》。

[42]《御制诗初集》(卷十三),《榆饼》。

[43]《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八),《膳榆》。

[44]《御制诗二集》(卷十七),《膳榆钱饼》。

[45]《御制诗二集》(卷九),《膳麦》。

[46]《御制诗四集》(卷十一),《膳春笋口号》。

[47]《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四),《膳羊》。

[48]《御制诗初集》(卷二),《六月十八日初霁恭侍皇太后园中逰赏谨成一律》。(校对原文)

[49]《御制诗初集》(卷五),《花朝日侍皇太后逰宴御园》。(校对原文)

[50]《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九),《园中摘花 进圣母》。(校对原文)

[51]《御制诗二集》(卷一),《新春恭奉皇太后幸圆明园》。

[52]《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二),《恭侍皇太后观灯因成是叶》。

[53]《清高宗实录》(卷二),“雍正十三年九月辛丑”。

[54]《清高宗实录》(卷六十),“乾隆三年正月甲子”。

[55]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六),《长春仙馆礼佛有感》。

[56]《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命驾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之作》。

[57]《御制诗四集》(卷四十),《诣畅春园恭问皇太后安遂驻御园有作》。

[58]《清高宗实录》(卷首“嘉庆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1987年影印本。

[59]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正月十四日作》。

[60]《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上元节感成长句》。

[61]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永慕斋作》。

[62]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恭谒泰东陵》。

[63]以上出自《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一),《长春仙馆礼佛作》。

[64]《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正月廿三日圣母忌辰扵长春仙馆礼佛作》。(校对原文)

[65]石韫玉:《独学庐四稿》(卷五),《徐孝子墓表》,道光间刊本。

[66]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文献出版信息?)

[67][法]王致诚:《耶稣会士和中国宫廷画师王致诚修士致达索(d’Assant)先生的信》,载杜赫德编: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中卷),IV,耿瘅,郑德弟。吕一民,沈坚译。(建议统一出版信息后与注释[25]整合)

[68]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69]《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圆明园四十景诗·碧桐书院》。

[70]《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圆明园四十景诗·上下天光》。

[71]《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圆明园四十景诗·曲院风荷》。

[72]《御制诗初集》(卷二),《倪瓉狮子林***》。(校对原文)

[73]以上出自《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摹倪瓒狮子林***并题以句》。

[74]《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七),《雨中御园即景》。

[75]以上出自《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四),《御园雪泛》。

[76]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御题惠山园八景诗》(序)。

[77]故宫博物院编 :《清仁宗御制文二集》(卷五),海南出版社,2000 年。

[78]《御制诗四集》(卷四),《虹桥》。

[79]《西书中纪圆明园之西洋楼》,《国立北平***书馆馆刊(第四卷)》,第3、4号。

[80]以上出自《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四),《题泽兰堂》。

[81][法]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光明日报》,1995年9月15日,第2版。

[82]《御制文集·余集》(卷二),《鉴始斋题句识语》。

[83]《清高宗实录》(卷首),《嘉庆序》。

Qianlong Emperor’s Poems and Yuan Ming Yuan:Concurrently Discuss on Gardening Motivation of Qianlong Emperor

Cui Yan

(History College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

上帝的花园篇3

帝王乐土

自从1714年以传教士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郎士宁已经服务了三代帝国君主。与他的耶稣会前辈们一样,郎士宁很努力地融入他传教的这个国家,甚至学会了用毛笔作画。他在康熙朝资历尚浅,到了雍正朝已经是宫廷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里显示,这位洋大人经常被皇帝和亲王们召去,对着太监孝敬的两个哈蜜瓜或暹罗国进贡的狗、鹿画静物画。显然,他得到皇帝和贵族们的充分信任,还奉命向中国画家传授欧洲绘画技法。

两年前,郎士宁曾为当时尚是皇子的宝亲王弘历画了一幅《采芝***》。这幅肖像画中年轻的皇子穿着汉式衣冠,右手持如意,左手扶着一只梅花鹿;一个便装少年肩扛小锄,提花篮相随。他还将为喜欢欧洲绘画风格的乾隆画更多肖像画,但此时,他要全神贯注于圆明园。

新皇帝对圆明园感情深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12岁的未来皇帝在圆明园牡丹台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祖父。那是一次决定大清国未来的相会。时年,康熙69岁,未来的雍正45岁。康熙特别喜欢这个孙子的机敏聪慧,12岁的弘历从此得以在祖父身边,陪伴他度过最后半年的时光。登上帝位之后,弘历给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纪恩堂”,隐隐印证了他对那次牡丹台相会情怀深远。

15岁时,弘历住进了圆明园后湖西北角的桃花坞。这处景点来自文学经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弘历住的地方名叫“桃花深处”。满族皇子钟爱汉语诗赋,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品诗堂”。

这时的圆明园还不到后来的三分之一。1709年,康熙把它赐给了四皇子胤禛。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雍正便制订了圆明园扩建总体规划。次年,他首次驻跸圆明园,当年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这所园子里度过的。这位历史上以勤***著名的皇帝,还下令在圆明园里建了“同乐园”和“买卖街”。

逢年节之际,皇子、后妃和亲贵大臣们在同乐园陪皇帝看戏,以示满堂怡乐。同乐园西侧的买卖街一年之中总要开上好几次。每到赶集之际,四五十个店铺开门做生意,凡是京城里的有名字号,在这里一个不少。太监和宫女们扮作生意人和路人,高贵的皇帝也会亲自去充当顾客,体验一下身为凡夫俗子的乐趣。自然,这里也少不了务农的乐趣,买卖街一侧便是小农庄,遍布田野、牧场和农舍,也有牛、犁及所有与农作有关的东西。太监们春季播种小麦、稻米、豆类和其他作物,到秋季收割,在打谷场上脱粒。他们模仿着帝国乡村朴实的生活方式,两千年来,成千上万胼手胝足的小农辗转沟壑,讴歌三皇五帝的大同盛世。稻田旁边的敞厅叫“西峰秀色”,因为在这里可以欣赏日落西山的美景。 敞厅后面的院落种了二十多株玉兰,每到暮春,玉兰盛开,芳香袭人,雍正皇帝最为钟情。 在圆明园长大的弘历成为至高无上的君主之后,便迫切地扩建这所园林,他找的理由可谓无懈可击:帝王们在临朝视***的闲暇,需要一个游观旷览之地,这样的一个处所,可以颐养心性而陶冶情操。他的父祖们选择的圆明园,是一块真正的天宝地灵之地,作为帝王豫游之所,最为合适。从此,后世子孙便不必舍弃这个园林为重建苑囿而消耗民力。乾隆说,这正是他效法父亲勤俭知足美德的一片苦心。

中西合璧

乾隆有足够的底气扩建圆明园。此时,经过一百多年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中国进入了唐宋以后唯一的盛世:帝国版***辽阔,外蒙、内蒙、青海、等边区皆隶属于大清朝;财***收入增加,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万两以上, 最多的一年有8000多万两,可谓空前罕有。

1743年,当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来到圆明园时,他惊诧于这座离宫的富丽和魅力:“它由许多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彼此被巨大的庭院、树林和花园分隔开来,非常对称,也很好看。所有这些建筑的正面,都用镀金材料、油漆和绘画装饰,闪闪发光。房间内部陈设和装饰了从中国、印度甚至是欧洲,只要是能够得到的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物品。”

喜好新奇玩意儿的乾隆不满足于仅仅在圆明园的房间里陈设来自外国的物品。 他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在圆明园复制了他所钟爱的江南园林。1744年,两位宫廷画家唐岱和沈源奉命完成了圆明园四十景***。然而,皇帝的目光放之四海,他大概在郎士宁的绘画中见过西洋宫殿和园林,因此要求郎士宁和王致诚在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建造“西洋楼”建筑群。他要在自己的离宫里也能见到巴洛克风格的西洋建筑和美丽的喷泉,那将是中国式的凡尔赛宫。

1745年,“西洋楼”开工。那时尚没有施工***样,郎士宁、王致诚和另一位精通数学、水力学的法国人蒋友仁共同绘制***样,由中国工匠施工。身为画家的郎士宁熟悉欧洲近代建筑,他钟意晚期巴洛克风格,“努力把建筑的体量化整为零,并注意运用光影的效果。尽管这些建筑的形式基本上是西洋的,但多少带一点中国味”,它们用大理石和砖建成,以中国琉璃瓦覆顶。

上帝的花园篇4

前世: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至1926年间。

在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法师的一群弟子为他建造禅林。其中的园林是元代著名画家、造园家倪瓒(zàn )设计的。天如法师想纪念自己的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天目山狮子岩,故把这座园林取名为“狮子林”。

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途经苏州,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到了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使之再现兴旺景象。至清朝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

公元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心修建园林,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业衰败,园林荒废,只有假山没被破坏。

今生:1954年,狮子林整修后向公众开放,由苏州园林管理处管理。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乾隆曾六次游览狮子林,第一次就钦赐匾额,还题了一首五言诗《游狮子林》。乾隆皇帝这么见多识广的人能对狮子林这么流连忘返,可见这座园林的魅力之大。

小贴士TIPS

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样式多样、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困住乾隆的迷宫

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年),乾隆二巡江南,来到苏州。他取来倪瓒的《狮子林***》,一一对照着园中假山和景物观赏狮子林。

狮子林的假山最出名,这假山大大小小的形状如同狮子。走进假山,岔路非常多,就像走进了深山,半天也绕不出来,好比诸葛亮摆的“八阵***”,真是奥妙无穷。

狮子林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道路变化频繁,时而要穿过假山的小洞,时而要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很容易让人迷路。黄熙在中状元后,重修了园林。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游玩狮子林时,曾在狮子林这座迷宫里走了两个时辰也没有成功走出去。

“有”字飞了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三次游览狮子林。当时,他就站在现在真趣厅的位置。他看到这里假山重叠,到处是美景,心里非常高兴,情不自禁挥毫写下“真有趣”三个字。当时,陪同乾隆皇帝游览狮子林的苏州状元黄熙看到皇上写下这三个字,认为不太好,如果传到外面会被老百姓笑话,于是向乾隆皇帝提出“有”字太好了,把其他两个字比下去了。乾隆皇帝如此聪明,自然明白黄熙用意,心领神会,于是就将“有”字撤去,御匾就变成“真趣”。

上帝的花园篇5

天坛——皇帝祭天的地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天坛总占地面积约 27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现已开放为天坛公园。

故宫——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先后住过24位皇帝。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故宫博物馆院内陈列有我国各个朝代的珍贵艺术品,据统计达上百万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以上,其中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治活动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外朝的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内廷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国子监——皇帝讲学的地方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东侧,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令的最高官署。到了清朝,这里成为皇帝讲学的地方。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地坛——皇帝祭地的地方

地坛又称方泽坛,也称拜台,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地坛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是一座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的皇家坛庙园林,地坛建筑宏伟气派,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

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双凤***和牡丹***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近年来地坛新增了月季园、牡丹园、集芳圃等新的园林景点,其中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名的月季园是一个集展览、观赏、科普于一体的月季花园,内有月季300余种;幽雅别致的牡丹园中喷水池、石拱桥、亭廊、水榭相接;集芳圃则是别具特色的园中园。

颐和园——皇室园林,后妃的乐园

颐和园旧称清漪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明十三陵——皇帝的陵寝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别座落在长陵两侧山下。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位于陵区西南隅。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十三陵中以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最为出名。

上帝的花园篇6

满清宫廷王府过年时,有很多繁琐的礼仪,后逐渐形成了习俗,这些习俗有的与民间相同,如煮腊八粥、贴春联等,有些则为皇家所独有。

据史料记载,清宫过年习俗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皇帝开笔书福。清朝皇帝开笔书写“福”字,始于康熙爷,到年节时,康熙帝开笔书“福”,赏赐大臣和内值人员。以后逐渐成为定例,并定于每年腊月初一开笔书福。

乾隆十七年以后,皇帝开笔书“福”前,先到阐福寺拈香,然后回重华宫的漱芳斋书“福”。书写第一个“福”字时,用康熙用过的御笔,上面刻着“赐福苍生”四字。

《国朝宫史》记载,“皇帝以‘赐福苍生笔赐’书‘福’字十余福贴各宫。”“十五、六等日,召御前大臣、侍卫至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乾清宫,赐‘福’字。”

当面领赐“福”字的亲王、郡王、御前大臣等,依次跪到皇帝的书案前,亲自看着皇帝把字写好,然后叩首谢恩,尾随捧着皇帝赏赐“福”字的两名太监退出。

二、过腊八节,吃腊八粥。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煮腊八粥所用的八种食物是: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和去皮枣泥,用水煮熟后,外面再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白糖、红糖及葡萄作点缀。腊八节这天,清廷要派亲王、郡王或大臣到雍和宫管理煮粥事宜。

三、放爆竹。清宫过年放爆竹有讲究,自腊月二十四以后,皇帝从寝宫出来,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

四、祭灶。祭灶是清代宫中重大祭祀活动之一。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在清宁宫煮祭肉的大灶前祭灶神,供品多达32种。祭灶这天晚上,亲王、郡王、贝勒等大员在内廷有值宿任务的,也都给假回家祭灶,以级别较低的大臣代替值宿。

五、除夕年夜饭。除夕夜也是宫中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皇帝那时要祭祖礼佛,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时后才能吃上饺子。

王谢堂前燕 雨打风吹去

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拓城开始,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就按照公、侯、伯、子、男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的等级差别建造了许多王府、宅邸。其中清代王府有数十处,在建筑风格、文物景观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在清朝封爵有“世降一等”和“世袭罔替”两种办法。“世降一等”就是说儿子的爵位比父亲的爵位要低一等,例如父亲要是亲王,儿子袭封郡王,孙子则袭封贝勒。如果始王最初是被封为亲王,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始王最初要是封为郡王的,降到辅国公就不再降了。

而“世袭罔替”是指始王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其后代总有一人袭封始王最初被的爵位。如果袭爵人犯了罪其爵位仍然可由家族其它人员袭封,只限于被认为有“特殊功劳”的,如清初参加“***”战争的家铁帽子王。

八家铁帽子王的王府如今或成为单位用房,或成为百姓住家,有的甚至已经面目不在,不管王谢堂前曾经多少繁华富贵,依然禁不住历史的雨打风吹。

礼亲王府花园 从天上到人间

除上述王府外,目前在北京还有一些殿宇外观尚好,尚有一定规模的王府。以及许多目前仍有名称但已无建筑或尚有部分遗址、遗迹的王府,其中就包括我们这次封面拍摄的所在地——位于苏州街29号的五代羊倌餐馆,即原礼亲王府花园的一部分。

和硕礼亲王是满清王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其始封者为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末代为濬铭。爵位世袭共传十代,有十五人袭爵,三人被夺爵。

原礼亲王花园是正红旗旗主、首任礼亲王代善第八子祜塞第三子世袭王爵后于康熙年间建造。这座景致优雅、皇家造园艺术典范的府宅在民国初年转给了同样声势赫赫的同仁堂乐家,更名为乐家花园。***后,该院由八一中学使用。

花园占地约50亩,南北走向,呈长方形,布局主要以对称为特点。分前区中区后区三部分,前厅建有主厅,中区为玉兰院,遍植玉兰和牡丹,后区为三座三合院是亲王及内眷的寝宫。前区为亲王理事待客的场所,中区为踏花赏月的憩园,后区为生活休息的地方。

曾经的礼亲王府花园中除一些房屋厅堂建筑外,还广建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及假山湖泊。主要建筑有玉兰堂(又称玉堂富贵)、海棠院以及小花园。各院落堆山叠石,前园严谨,后园活泼,在自然空间叠置大面积各种不同形式的假山,把园中各个景区相隔,花木扶疏,曲径通幽。

目前,尽管礼亲王府花园的一部分已成为特色餐馆对外营业,但是园中古建透过玻璃幕墙仍然透出王府人家的富贵深沉。

原礼亲王府花园里有两棵百年古树,一为国槐,一为黄杨。院里的国槐已经生长300余年。院里的大叶黄杨“年轻”一些,也有百余岁的年纪。大叶黄杨是做盆景的珍贵树种,一般高度是1.5米左右。院内的大叶黄杨已经长到5米高,是北京市仅有的两棵百年的大叶黄杨之一。风起之时,黄杨树叶沙沙作响,似在感叹百年沧桑的弹指而过。

T I P S

八家铁帽子王府的旧址是:

1.礼亲王府:在今西黄城根南街路西大酱坊胡同东口。

2.睿亲王府:有两处,一在东华门池南普度寺,另一在外交部街今124中学。

3.豫亲王府:在东单三条今协和医院处。

4.肃亲王府:原在东交民巷,《辛丑条约》签订后划为使馆界,王府迁至北新桥南船板胡同。

5.郑亲王府:在西城大胡同。

6.庄亲王府:在“西四牌楼毛家湾”。该府老建筑现基本无存。

7.顺承郡王府:在西城太平桥大街,现全国***协所在地。

8.克勤郡王府:在宣内新文化街中部路北。

世袭罔替四家王府的旧址是:

A.怡亲王府:在朝内大街路北科学出版社所在地。

B.庆亲王府:在西城定阜街。

上帝的花园篇7

今天我去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原来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他的母亲而建。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属长廊了。长廊好像彩带一样,把各个景点紧密地连接起来,它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走廊,长廊还是一条优美的画廊,走廊间的每根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各不相同。彩画色彩鲜明,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四大名着中的情节。它还被收进吉尼斯纪录呢!

眼里、相机里收集了数不清的美丽画面,但告别的时候随着夕阳来临,再见啦!美丽的颐和园。

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二小学三年级:向天歌

上帝的花园篇8

瓷器蕴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给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与文化熏陶,广为民间使用,也深得皇室青睐。历代瓷器上品均为宫廷独享。清代御窑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天下太平,***治稳定,经济富庶,御窑厂管理制度健全。御窑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纹饰之广泛可谓登峰造极,尽显精湛的工艺和华美的皇家风范。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学养深厚,且对瓷器都情有独钟。他们不仅收藏历代古瓷,而且直接参与、指导御窑瓷器的制作,χ拼傻幕稿、木样、器物品种、造型、釉色、款识、烧造数量,乃至器物入宫后编选等次、配座、收藏地点、摆放位置以及对制瓷好坏的赏罚等旨意,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都有明确记载。

清宫廷收藏古今中外兼容并蓄。圆明园中的收藏也是清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诸帝命名的主要建筑有800余座。《养吉斋丛录》载:“旧制,正月上辛,郊礼告成,即移跸御园,至冬还宫,宫眷皆从,俗称之大搬家。”清雍正至咸丰五帝居京城时,除祭祀、典礼等活动暂时回宫外,每年大部分时间在此理***、居住,后妃等皇室成员随行。为满足清帝和皇室成员的需要,园内各座殿堂内外布置着与建筑等级、功能相符的陈设和收藏,库房中收贮了各种精致器具。每年江西景德镇御窑厂进贡的几千件瓷器中除少量器形、釉彩特殊的瓷器留在宫内外,大部分瓶、盘、碗、钟、碟等瓷器,清帝均下旨送往圆明园,用以充实园内收藏、陈设和日用。这与圆明园中宫殿众多和清帝及皇室成员长期在此居住有关。

盛时的圆明园不仅收藏有历代名窑瓷器,如汝窑花瓶、定窑刻花洗、哥窑三足筒子炉等,而且还储有大量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精品,如雍正花梨木釉瓷桶、乾隆矾红龙青云宝月瓶、乾隆胭脂红龙青云宝月瓶、乾隆洋彩黄地锦上添花万年甲子转旋笔筒、唐英烧造的瓷犬、瓷鹿等,甚至还有来自西洋的瓷器。清朝最为名贵和珍稀的“瓷胎画珐琅”器,乾隆选出其中精品,配制楠木匣,将之集中珍藏在紫禁城乾清宫端凝殿左右屋和圆明园镂月开云的御兰芬殿(***一)。圆明园瓷器用途多样,除日用、陈设外,还有神殿佛堂的神像、供器或用于室内家具或内檐、地面的装修。

1860年,英法两***闯入圆明园大肆搜掠珍宝,园中的陈设和收藏流散到世界各地。目前收藏圆明园文物最集中的一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当年法方所获的大部分“战利品”,由蒙托邦将***进献给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在杜伊勒利宫展览后,欧仁妮皇后将这些稀世奇珍存于枫丹白露宫。现藏枫丹白露宫的旧时圆明园瓷器器形、釉色、纹饰种类丰富,有五彩凸雕人物棒槌瓶、茶叶末釉双龙耳弦纹瓶、粉彩瓷塑八仙人物等(***二)。

圆明园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最真实的圆明园文物。虽然它们只是昔日园中收藏的沧海一粟,且大都残缺不全,但它们不仅与紫禁城中那些堂皇富丽、华贵典雅的清皇家文物同根同源,更是圆明园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圆明园出土的瓷片时代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其中以康熙朝器物数量最多,釉彩种类和纹饰最为丰富。根据圆明园建园和被毁的年代,出土瓷片中目前尚未发现咸丰朝器物。出土文物器形以盘、碗、杯、碟等宫廷饮食器为主,也有一些陈设器、文房、娱乐用具及供器的残片。其中盘、碗、杯、碟等皇室筵宴或日用饮食器,规格、纹样、釉色相同的重复件数量很多。在《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中所记载的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常在、答应等级使用的不同釉色的瓷器都有出土。即使是这些盘、碗、杯、碟也皆不是凡品。残片纹饰除龙凤纹等代表皇家的题材外,多是如八仙过海、仕女婴戏、松鹤蝙蝠、灵芝牡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还有岁寒三友、自然山水等有文人雅趣的纹饰,八吉祥、梵文等宗教色彩纹饰和一些具西洋韵味的纹饰。彩釉种类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色地彩等彩绘瓷器以及黄釉、红釉、蓝釉、紫釉、酱釉、绿釉、青釉、白釉等颜色釉瓷器。但根据档案记载,盛时园中收藏瓷器的釉色种类还远不止于此。出土文物中青花瓷数量最多,器形和纹饰也最丰富,且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制品俱全。尤以“独步清朝”的康熙青花数量最多,从胎釉和青花呈色来看多是中晚期的制品。圆明园出土的瓷器虽无一完整,但它们本是经千挑万选、质量上乘的御窑器,伤残多由后天所致,即使已经成为碎片,仍然难掩昔日的辉煌。其中有的残片经修复后基本完整,还原了其本来的面貌。即使是残碎的瓷片,从研究的角度上说,也有着完整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且这些瓷器残片大部分都能在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找到完全相同的器物。

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残片(***三),出土了耳杯和托碟两部分的残片。耳杯口微撇,口下两侧为双螭耳,杯腹部青花绘有两组相对的团龙纹,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托碟撇口,浅腹,中心凸起有杯槽,沿内绘有海水边饰,里心绘龙戏珠纹,外壁绘有行龙。从出土残片来看应为多件,但均已残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器(***四)。

清康熙青花婴戏纹碗残片(***五),内壁施白釉,外壁青花绘婴戏纹。众小童于庭院中或骑竹马,或戏水,或斗草,做着各种游戏。人物衣饰、发髻各不相同,神态、动作各异,肌体丰满,体态活泼,稚趣可爱。五官三五笔勾画而成,表情惟妙惟肖。远处群山连绵,庭院中有松石、栏杆,花草茂盛,构成如连环画般的画面,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祥和美好的意境和对子孙满堂、多子多福的吉祥祝愿。足墙饰有一周回纹,底部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青花色泽鲜亮青翠,浓淡相间,层次丰富。清人寂园叟陈浏所撰的《雅》中对康熙瓷人物的绘画评价很高:“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至雍正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

清康熙青花仙人乘槎纹碗残片(***六),仅残存碗底部分,圈足较高,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碗心双圈内绘有一仙人端坐槎上,盘发留髯,手执书卷,神情闲适安逸,怡然自得。槎原指水中的浮木,画面中的槎舟作粗阔古树之状,在水中飘荡,顶部挂一葫芦。题材取自张骞乘槎溯黄河之源,而入天河的神话,有成仙贺寿的吉祥寓意。晋张华《博物志》载,汉武帝令张骞穷溯河源。骞乘槎经月至一处,城郭如府,一女织布,一夫牵牛。还至蜀中,方知乘槎至牛郎织女二星。人物形象妙笔传神,正如《饮流斋说瓷》云:“康熙画笔为清之冠,……人物无一不精……皆神采欲飞,栩栩欲活……真神品也。”以国画笔法作细腻描绘,仅用青花一色就描绘出景物的深浅浓淡,水波的涟漪、树干的斑疤等无不精细入微,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同时讲究意境美,具有典雅的文人画气息。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盘残片(***七),里外以青花为饰。外壁绘折枝松竹梅纹。内壁绘一周缠枝灵芝纹和竹纹,灵芝扁圆肥厚,上下左右四出花叶,竹叶劲挺,不仅形式优美,且寓意“灵芝竹(祝)寿”。盘心双圈内绘松竹梅各一株,松树、腊梅依圆形构***作向内曲折之姿,中间穿插竹子。底部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此盘造型、纹饰为仿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胎质与青花呈色具有康熙本朝特征。

清康熙残青花缠枝莲纹碗(***八),出土有大小两种规格,纹饰相同。大碗浑厚古朴,小碗轻巧秀美。以青花为饰,构***饱满,层次清晰。内壁口沿绘一周回纹,下方绘缠枝莲纹,花形饱满,枝叶舒展流畅。碗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纹,以其内子粒繁多,有祝福多生贵子的寓意。外壁口沿绘一周海水纹,腹部绘双层菊瓣纹。细长的花瓣呈放射状排列,由足一直伸展到口沿下,排列有序,层层展开,宛如盛开的。底部圈足青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此碗造型、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大碗(***九),虽参照前朝风格,但青花发色具康熙本朝特征。

清雍正青花p枝花纹扁瓶(经修复)(***十),出土时碎成数块,后经修复基本完整。器形仿明永乐时期扁瓶烧制,端庄秀美,饱满圆润。口颈部残缺,肩部残存有双耳的痕迹,但双耳的形状已不可知。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足内施白釉,有青花篆书残款 “大”、“雍”、“年制”。腹部饰缠枝花卉。枝蔓缠绕的四季花卉竞相怒放,花朵饱满,枝蔓绵延不断,既富于动感,又象征植物无限的生命力,寓意繁荣富贵绵长。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梵文高足碗残片(***十一),通体以青花为饰,造型端庄,纹饰繁密。外壁腹部青花绘缠枝莲托梵文,周围枝蔓连绵卷曲。里心青花绘宝相莲花。腹底饰莲瓣纹一周,高足凸起弦纹,中空外撇, 足柄饰回纹、朵花纹、璎珞纹。足内白釉,一侧有青花篆书横款“大清乾隆年制”。出土残片多件,形制可分为大小两种。器形、纹饰均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色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完整器(***十二)。

清道光残青花海水云龙纹多管瓶(经修复)(***十三),原碎成数块,修复后可见器形为多管瓶。腹部圆润而丰满,原应有多个向上直立的管,因残缺较多,现仅可见一管,挺拔向上。器身绘海水云龙纹。底部足内有青花六字篆书款“大清道光年制”。道光御窑瓷器虽制作仍然工整精细,但由于国力衰微,帝王无心于瓷艺,已日趋衰落。尤其是龙纹的绘制,已失去盛世雄壮之感,虽在海水云天间飞舞,但苍老软弱,有形无神。

清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经修复)(***十四),釉里红是以含氧化铜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流动和挥发的特性,釉里红烧造难度大,成品率极低。釉里红自元代创烧,明中期一度衰落,康熙时得到恢复和发展。此碗经修复后基本完整。通体施白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釉里红线描口衔缠枝宝相花的夔龙纹。纹饰华丽,线条清晰,鲜艳的釉里红落于莹洁白地上,红白对比清新明快,热烈又不失深沉。底部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上帝的花园篇9

对于他来说,“每看到一幢古建筑,我的心里都会升起一种异样的感情。我会想到曾经在里面住过人,在里面流过的岁月。在我心里,建筑是时光的容器,也是情感的容器,不论是像故宫这样恢弘壮丽的皇家建筑,还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场,都是这样。”故宫、长城、围屋、戏台、碉楼、古堡……这些古建筑在祝勇笔下,不再像干瘪的教科书式的读本,而是有血有肉起来,一口气读完几大章,仍觉不过瘾。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武英殿,这个位于西华门附近的宫殿不只是《石渠宝笈》期间殿外排满想看《清明上河***》人群的故宫书画馆,它更是几代帝王议***及处理公务的地方,甚至包括只当了42天皇帝的悲剧主角李自成,时代巨变、山河泣血,有多少历史风云,都在这件宫殿里一一散去。

对于祝勇来说,故宫是他一辈子都写不完的题材,2004年,他出版《旧宫殿》,2011年,又有《血朝廷》问世,后来,他又开始写《故宫的风花雪月》,对于历史的书写者来说,祝勇笔下的故宫有着令人难以察觉的魅力,2015年,他出版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一书,书写故宫那些因为时间和历史而吸引我们的“隐秘的力量。”在祝勇笔下,故宫不仅仅是书写的内容,更是他观察中国历史风云的一个特殊角度。

而提到“故宫的隐秘角落”,祝勇说他最喜欢的是乾隆花园。乾隆花园位于故宫东北角,宫殿也都不大。祝勇觉得“那个地方是一个鲜活的人的生活的场所,它的环境、园林搭配和它的文化情怀就像一个江南的诗人一样,在那儿有曲水流觞,有小径通幽,有假山、有回廊,还有倦勤斋,可以听戏,那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生活,在这里,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了。而三大殿还有那些高大上的建筑基本上是一个***治生活的载体,如果是我的话我在那个地方是不会舒服的,我也不需要万众瞩目,所有人都看着我,但是在乾隆花园人就可以待的特别自在。乾隆花园现在开放了一部分,北面一点没开放,你可以在这里走躺卧坐,怎么都可以,因为这是一个人真实生活的场景,可惜的是乾隆皇帝在那儿并没有住过,他是死在养心殿的。”

他还提到雨花阁,此地是乾隆皇帝修习藏传佛教、礼佛的地方,藏式佛教建筑风格明显,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一处。乾隆皇帝改建时,为制作阁楼上的龙和塔,耗费了近一千斤铜。雨花阁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梵华楼体现格鲁派显密双修的修持特色,其建筑、陈设的形式,是清宫廷佛堂的重要模式,被称为“六品佛楼”。雨花阁很高,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就能看见它的顶端,有四条大飞龙,几乎是故宫的最高点。雨花阁楼梯特别窄,人走一下就可能塌陷,很脆。清朝帝后都不信藏传佛教,但跟其中的黄教(注:即格鲁派的俗称)关系密切。

而不管他写什么,你可以在他的文章中感受到他对故宫的深厚的感情。这枚感情的种子,也许在儿时父母带他来故宫时便以种下,一直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直至花开遍地……

一一编者按

所谓“隐秘角落”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皇帝来说,紫禁城不存在隐秘角落,因为这座皇宫,就是因他而存在的。“溥天之下,莫非为王”,他是全天下的主,对天下的一切都有知情权,何况一座宫殿?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犹如“上帝”,对天下万物一一当然包括宫廷的每一个细节一一拥有“全知视角”。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的视角都是“限制性视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假若看到了自己不应该看见的事或者物,必然大祸临头。

所谓的“隐秘角落”,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自这座宫殿在公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都是隐秘角落,闲人免进。所以,故宫今天的英文译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1924年,逊帝溥仪年满18周岁。光绪皇帝,就是在这个年龄亲***的,而溥仪却在这个年纪上被赶出宫殿。最后一位皇帝的离开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文物清点,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一一“故宫”的意思是“从前的宫殿”,而“博物院”则标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质,宫殿的主语,从此发生了逆转。

那时的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仅限于乾清门以北,也就是紫禁城的“后寝”部分,博物院的正门,则是紫禁城的北门一一神武门。而乾清门以南,则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是一个主要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文物的机构,而武英殿,也就成了古物陈列所的一部分。这个机构一直存在到1948年3月,与故宫博物院合并,故宫博物院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但是,几十年中,出于文物保护和办公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始终没有超过一半。那些“未开放区”就显得愈发神秘。每次有朋友来故宫,都希望我陪他们到“未开放区”走走。然而,“未开放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了90周年的生日,在这一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将从52%增加到65%,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未开放区”成为“开放区”。或许有一天,对于这座古老的宫殿,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全知视角”。这使我最终放弃了写“故宫的未开放区”的想法,而把目光投向“故宫的隐秘角落。”

相比之下,“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因为它不只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不只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情感的。它可能在“未开放区”。如慈宁花园、寿安宫,也可能在“开放区”,如昭仁殿、就在乾清宫的东边,中轴线的一侧,虽曾决定帝国的命运,却极少为人关注。“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在我心里,故宫就是生长“隐秘”的地方,一个“隐秘”消失了,就会有更多的“隐秘”浮现出来,就像日升月落,草长莺飞,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所以,即使故宫在空间里的“隐秘”消失了,它在时间里的“隐秘”却仍健在,完好无损。冬日的黄昏,天黑的早,我离开研究院时,锁上古旧木门,然后沿着红墙,从英华殿、寿安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的西墙外,一路北走,还没走到武英殿和西华门,在慈宁花园和武英殿之间、原来属于内务府的那片空场上,向东望去,会看见夕阳的余晖正从三大殿金色的戗脊上退去,然后,庄严的三大殿就如一个纵向排列的舰队,依次沉入暮色的底部。接下来,整座宫殿,就成了夜的一部分。望着黑寂中的宫殿,我就像是看见了它的“隐秘”,庄重、浩大、迷离。那时我知道,在这座宫殿里,永远会有一些让我们无法看透的事物。那是一些在时间中消失的事物,是已然破损的时间。它就像是维纳斯的断臂,只存在于古代的时间里,今人永远无法修补。但正是这样的破损,成就了它不可一世的美。

上帝的花园篇10

在经济史学家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充满争议的研究中,他利用20世纪的数据,推算1800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个人平均所得。在他的统计数字中,亚洲整体上比西欧略为落后,但领先于整个欧洲,而中国则一直领先于西欧。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通过考察农业、运输业,人的寿命、出生率,以及资本积累和技术,来比较1800年之前的欧洲和亚洲社会,以反驳主流的工业***前的“欧洲领先论”。

1743年,当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来到圆明园时,他凉诧于这座离宫的堂皇和魅力:“它由许多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彼此被巨大的庭院、树林和花园分隔开来,非常对称,也很好看。所有这些建筑的正面,都用镀金材料、油漆和绘画装饰,闪闪发光。房间内部陈设和装饰了从中国、印度甚至是欧洲,只要是能够得到的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物品。”

一向喜好新奇玩意儿的乾隆,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在圆明园的房间里陈设来自外国的物品。他治理着一个举世无双的帝国,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并在圆明园中复制了他所钟爱的江南园林。

1750年农历五月,乾隆曾命令造办处将所需西洋物件开列清单,单列的大玻璃镜便用来作谐奇趣的装修和陈设;九月,由皇商范清注携带两万两白银赴西洋采办;十一月,乾隆更传旨把正楼平台上铜栏杆改作琉璃栏杆,水池泊岸上铜异铸炉依照原样制作。可见,西洋楼的建筑是由郎世宁等人起草样稿,然后由皇帝拍板修筑。可以说,乾隆亲自参与了西洋楼的整体工程有六只兽首铸像,每隔两小时依次喷水一次,正午时,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

这座建筑的主楼后面是“工字形”蓄水楼,中为蓄水池,全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东西蓄水楼内各有水井,里面是轧水机,用来为蓄水池注水。除了海晏堂的喷泉,东部的远瀛观、大水法的喷泉也是这里供水。蒋友仁为皇帝制作的提水机械,一直使用到1774年他去世时为止。

圆明园内的耶稣会士们希望通过艺术和科技的成就来影响皇帝,就像他们的前辈们所做的那样,然后让大清帝国皈依上帝。乾隆确实喜欢那些粗壮的壁柱和繁复的浮雕,还有那些贝壳形花饰和装饰性花坛。西洋楼的最东端,是七道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断墙。砖墙上,以一种假透视的画法绘制了郎世宁的故乡威尼斯的街景***,其中使用的“线法画”得到皇帝的特别赞赏。

皇帝问,在那些从欧洲带来的铜版画中,有些是在夸耀你们君主的胜利,他们是如何击退敌人才取得这些胜利的?在这些公侯中,难道没有一位能够维持和平吗?他又问这位法国教士,耶稣会能不能从欧洲把葡萄酒运来,能不能在中国酿造他们的酒,葡萄烈酒是不是比米谷烈酒更有益于健康等问题。

上帝的花园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上帝的花园10篇

学习

月圆人团圆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月圆人团圆10篇,内容包括月圆人团圆散文随笔,月圆人团圆作文通用篇。

学习

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内容包括学校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范文。一、主题鲜明今年我校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二、全员发动安全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更是学校发展的

学习

转运工作方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转运工作方案,内容包括转运计划怎么写,转运团队方案。(一)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由镇区延伸到村庄,真正达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目标。(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率,镇区、村(居)全部达100%(不能回收利用的生活

学习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管理。学校分管副校长与学校食堂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校委会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

学习

秋天的心情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心情10篇,内容包括秋天的心情,秋天观景的心情。3、心情像极了静静开放的米兰,在细细的吐蕊,露出美丽的容颜,把满是芬芳的灵魂散播。敞开自己的心扉,像娇艳的玫瑰,在阳光里,用最美的容颜,把你媚惑。4、早上,冷风从窗户的缝隙里

学习

扫黑除恶考核方案

阅读(28)

一、前一阶段我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县委***法委迅速部署、稳步推进,公检法司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乡镇、各部门全力支持、发挥作用,初步形成了依法打击黑恶赖乱,大力巩

学习

航空服务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航空服务论文,内容包括航空论文题目推荐大全,优质航空航天论文选题。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

学习

元宵的由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的由来10篇,内容包括元宵由来简介100字左右,元宵来历简介100字。听姥姥说,原来的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的元宵和原来的元宵相比味道更

学习

公路工程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工程论文,内容包括公路工程论文发表,公路工程论文摘要范文大全。一、施工准备阶段路基施工准备阶段是路基工程施工总体部署、调查作业范围水文地质及工程量、制定施工方案、编排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开工前的人员、机械、材

学习

老师的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的诗10篇,内容包括老师的古诗大全,关于老师的优美诗。给您带来一丝甜蜜.老师——您辛苦了,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

学习

企业会计信息化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信息化,内容包括会计信息化实训心得体会,学习会计信息化心得体会。一21世纪的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各种商业活动都通过网络进行,这势

学习

低收入申请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低收入申请书,内容包括低收入申请承诺书怎么写,低收入职工申请书怎么写。你好,我是__,__学院_班,本人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的领导。并积极表现,向***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在校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无违纪记录。很

学习

公司个人工作展望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个人工作展望,内容包括公司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七篇,公司个人工作目标简短。首先非常真诚地欢迎各位新员工加入xxx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大团队。我是来自人力资源部的xx,非常荣幸,今天的培训由我来主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

学习

个人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物业维修工个人半年工作总结,个人半年工作总结部队士官。工作职责为负责园区A、B、D日常清洁、定期消杀、垃圾清运工作,及和物业办公区和年底接收的E、F、G组团开荒和日常卫生清洁服务监管管理。管

学习

荒芜的花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荒芜的花园10篇,内容包括荒芜了的花园阅读分段,荒芜的花园的故事。女学生张×,看着我从5根铅笔里拿走一枝铅笔,问还剩几枝,她说4枝,可当我问她5-1等于几,她说5-1=2,反复如是。我曾经是多么心酸和无奈啊,怎么办呢?在无数天、无数次重

学习

上帝的宠儿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上帝的宠儿10篇,内容包括上帝的宠儿小曲,上帝的宠儿江苏。我的学习不怎么样,因为我不太爱学习。但我并不自卑,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帝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必定是有他的用意的,而且“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而且我也相

学习

购买上帝的男孩10篇

阅读(26)

老头的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一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就是一美元..””老头接过一美元,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手里,兴.

学习

幸福的花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的花园10篇,内容包括幸福的花园歌曲,幸福的花园动漫。面对这些质疑,她笑了,“云在青天水在瓶,天上的云朵看到的美景,以及她作为云朵的抱负,来自于她的经验和领悟。或许,有的人只把一座山当作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登到顶了,目标

学习

樱花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樱花园10篇,内容包括散文樱花园游记,樱花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我是没有恋人的。或许我是个疯子,选择在寂寥的夜走过这“情人”的樱花园,还随性坐在带着水珠的草坪上。我想,我应该是个疯子吧。今夜,这里的一切都属于我,小草、风声、

学习

我的秘密花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秘密花园10篇,内容包括秘密花园第1篇文章,我的秘密花园作文350字四年级十篇。建了一座秘密花园在那里我种下甜言蜜语又种下风花雪月连同忧伤也和着泪水播下月光下我独自一人在秘密花园流涟一个人感动一个人微笑一个人流

学习

美丽的花园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花园10篇,内容包括美丽的花园的文案,美丽的花园歌曲。这个小花园真美丽,每当我做完作业走进小花园,走到花园的那一刻,我都会放慢脚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感觉有一股股清香飘进我的心脾,令我心旷神怡。我不禁浮想:这不正是由园

学习

浅谈空中花园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空中花园,内容包括楼顶别墅空中花园,未来楼房空中花园。【摘要】空中花园是密集型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介绍了空中花园的历史由来,及其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演变。通过介绍空中花园的特点,体现其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