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文体学意义--兼论楚辞与几种主要的中国古代韵文 郭建勋
古代文人的狡黠:对戒杀与好味矛盾的解决 丁全,张松辉
"庞眉"考辨 杨敏
李商隐诗的隐喻距离 胡菁娜
论皮陆诗派的形成 尹楚彬
苏轼咏物词浅议 江灏
一项不应淡忘的红学研究成果--谈20世纪初侠人对《红楼梦》的评论 章继光
二十世纪抗战文学为什么没有经典作品 林凌
论金钱在《啼笑姻缘》中的叙事意义 佘小杰
在阿波罗与缪斯之间徘徊--丁玲双重人格的建构与交融 谭云明
《饥饿的郭素娥》:疯狂与艺术的张力 金彦河
文学的人类性、世界性及其与民族性、时代性的关系 胡良桂
暗夜里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 林华瑜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傅惠生
论马致远的个体生命意识 郑劭荣
《儒林外史》《红楼梦》与魏晋风度 桂琳
论赵海洲笔下的人、情、悟 罗新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王福湘
李白的潇湘之情探微 郁贤皓
"20世纪湖湘女性文学"文化创造特征 万莲子
荀子与两汉《诗》学 刘立志
彭城刘氏诗群在齐梁诗坛之创作与影响 周唯一
孔颖达《五经正义》与唐代文论 王海英
论秦观的***治态度和湖湘贬谪诗词 罗敏中
论李孝光的诗歌创作及其在诗坛地位的变迁 黄仁生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策略 吕周聚
郁达夫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 刘久明
不应被文学史家遗忘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奴隶王国的来客》 陆耀东
当代女欲书写的历史演变及其审美特征 赵树勤
从《拂尘岁月》看第三代***治抒情诗 李峻
"感情的批评主义"--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 江守义
文章分得凤凰毛--黄维梁文论文评的个性与文采 李元洛
陈寅恪的陶渊明研究述论 贝京,王攸欣
张承志小说研究述评 卢国华
区域文学--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周晓风
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品格个性 李阳春
生命意识:闻一多诗歌与荆楚文化内在精神的契合与同构 罗昌智
沙田派简论--兼答刘登翰先生 喻大翔
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 周建忠
《离骚》求女失败意象辨析 芮宁生
论乐府诗对楚声楚辞的接受 郭建勋
隐士宗教与文学 李生龙
"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从对偶表现的本质说起 松浦友久,黄仁生
李清照词中所展现的自我形象 阳利平
江湖游民的奴才梦--论"水浒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其生存意识 何锡章,高建青
现代文学中的侠文化--现代文人的文化改造思路 凌云岚
勇敢地"进城",尴尬地"突围"--五四婚恋小说景观新议 金炫垌
《马桥词典》:话语与存在的沉思 文贵良
清新自然的神秘与清朴自然的神秘 冯济平
从附会求意到审美把握--常州派词学的理论升华历程 李旭
王国维文论的现代转型及其当代意义--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的必然选择 董馨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文论的结构与主流文学观念的范型 黄开发
新时期以来"象征"研究述评 丛桂芹
中国商业文学发展历史初论 潘沅汶,陈书良
张竹坡《***》批评的心理解析 钟锡南
论王国维先生的古雅说 王定
诗的语法 刘晓南
简论农业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 邓乔彬
也论古代文学研究与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 明见
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原型及演变 郑瑞侠
钟嵘《诗品》(晋弘农太守郭璞)辨析 王今晖
论宫体诗的新变 李文
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赵义山,田欣欣
元杂剧"折"的结构功能及其艺术渊源 李日星
《花王阁剩稿》对研究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文献价值 吴波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丁伊莎
略论薛涛诗风"男性化"的成因及其表现 黄芸珠
性与性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小说叙事 卢建红
英雄之血与女人之血--从电影《魔鬼女大兵》想到的话题 常彬
论王富仁的"九十年代" 李怡
田汉传记研究 孟丹青
论《白鹿原》的崇拜意识 赵善华
论《长恨歌》的怀旧情结 周明鹃
徐志摩的人生哲学观与英国文化之关系 黄宇
论元代广告散曲 伍光辉
《吟风阁杂剧》的价值取向与叙事操作 贾佳
比较诗学:局限与可能 王向远
泛化与回归--当代文学理论整合范式试论 柏定国,苏晓芳
论经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刘再华
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与文学批评的历史惰性 张家恕
晁补之的辞赋学论略 郭建勋,杨赛
论李白乐府诗的戏剧因素 张海沙,马茂***
齐己诗论尚"清"说初探 谢资娅
传神写照: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吴子林
可怜一片无暇玉--关于杜十娘悲剧根源的再检讨 吴艳玲
清初明遗民别集所见佚失曲目七种略证 潘承玉
论《红楼梦》的矛盾冲突 王志武
"新文体"与"新小说"之思 吴康
"***的罗曼蒂克":从情的飞扬到观念论的魔床 范伟
张中一《屈原作品破译》出版 岳章
论巴金的道德人学思想 吕周聚
三十年代茅盾都市小说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舒欣
论沈从文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吴正锋
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李永东
论王绩诗歌的生命主题 秦秋咀
笔谈:"文学感受"的当今意义
文学研究中的感受:从"惑"开始 李今,Li Jin
布以尺度,米用斗量--文学感受与文学体验的意义 汤哲声,Tang Zhe-sheng
文学感受中的情性与智性 韩云波,HAN Yun-bo
文学感受视野中的理性问题 王平,Wang Ping
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心灵契同--中国现代诗论的一种取向 颜同林,Yan Tong-lin
历史的时空存在与文学史叙述 南志刚,Nan Zhi-gang
西方象征主义:象征的诗学勃兴 何林***,邓云晖,HE Lin-jun,Deng Yun-hui
论互文解构与互文建构 范颖,Fan Ying
复调视野中的胡风文学理论 傅异星,FU Yi-xing
从贫困非病到不以病为病--先秦道家文学中的疾病事象 李炳海,LI Bing-hai
从游戏到颂赞--"汉赋源于隐语"说之文体考察 郗文倩,Xi Wen-qian
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 邓绍秋,DENG Shao-qiu
清代词学中的破体、辨体与推尊词体 曹明升,CAO Ming-sheng
魏源山水诗与佛教美学 詹志和,Zhan Zhi-he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流向的文学解读 周柳燕,Zhou Liu-yan
李白理想***式管窥 谢资娅,Xie Zi-ya
个人化写作与艺术发生学 谢南斗
唯美的艺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 姜玉琴
当下诗歌的消费文化倾向及其存续命运 邓晓成
论章学诚"以立诚为本"的文章观 蒋振华
"新月"理论家们的"硬译"--论新月派诗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 陈伟华
负载生命本真的形式--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转型 田红
"屈原困境"与中国士人的精神难题 程世和
王逸的楚辞文本阐释 王则远
由失意赋看道家思想对汉代士人精神的补充 白崇
"《石壕吏》,老妇之应役"辨 阳建雄
黄庭坚诗论札记 熊志庭
元散曲与元剧曲之文学功用比较 王婧之
试述明代前期八股文对文学的影响 龚笃清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 周芷汀
"五四"时代的校园叙事及其现代想象 郑坚,ZHENG jian
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新感觉派小说与上海租界 李永东,LI Yong-dong
解构、隐喻与焦虑——论20世纪后期中国家族题材小说的主题样式 尹季,YIN Ji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演变研究 刘舸,LIU ge
《秋夜》:《野草》的"序" 汪卫东,WANG Wei-dong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叙述特质 曹胜高,CAO Sheng-gao
论"和"对《诗经》音律理想化的影响 李荀华,LI Xun-hua
赋即散文诗辩——由欧美学者译赋为"poetical essay"等谈起 孙晶,SUN Jing
士行尘杂与侧艳之词——晚唐社会结构的演变与温庭筠的艺术追求 成松柳,CHENG Song-liu
庾信创作中的道家文化取向 周悦,ZHOU Yue
论晚明世情小说创作的多元理论形态与叙事操作 邓百意,DENG Bai-yi
《四六金针》非陈维崧撰辨 吕双伟,LV Shuang-wei
论林四娘故事主题的多元形态 伏漫戈,FU Man-ge
《廿一史弹词》与杨慎人生价值体系的自我调整 曾绍皇,吴波,ZENG Shao-huang,WU Bo
从角色化人物设置看李渔短篇小说的戏剧思维 范艳萍,吴建国,FAN Yan-ping,WU Jian-guo
悖论与制衡:重现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读《孔范今自选集》 谢锡文,XIE Xi-wen
中国寻根文学研究述评 邓楠,DENG Nan
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命名的规范化 冯济平,FENG Ji-ping
回归生存的本真演历——评吴康的《新文学的本原》 易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