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理论论文模板

博弈理论论文例1

一、进化博弈的基本理论

进化博弈论的研究起源于生物学领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动物和植物的冲突及合作,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过程提供数理基础。进化博弈理论结合经典博弈理论及生态理论研究成果,以有限理性的参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把影响参与人行为的各种因素纳入其模型之中,并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群体行为的进化趋势。正是基于其在生物物种与种群的竞争进化演变规律分析中的成功,众多学者纷纷将其概念和前提加以修正,将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预测人的群体决策行为。

二、进化博弈理论的应用研究

1.社会行为领域

Conlisk利用带滞后项及随机项的离散时间动态来分析参与人是否总是行为的最优者。它假定有“最优化”及“模仿”两个纯策略,其中非最优化者有一个二次损失函数,在此基础上,他寻求一个满足非最优化者损失函数等于最优化者正的常数成本的均衡群体比率,从而得出结论:当群体中几乎都是最优化者时,模仿比最优化策略更合算,因此,群体中非最优化者在群体中最优化者所占比例并不渐进地收敛于1。Peyton Young认为现实中每个参与人都是在前人给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选择策略,个人选择策略是一个适应性的学习过程。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尽管参与人存在一定的惯性及犯错误的可能性,经过行为的长期进化,这个适应性学习过程也会收敛于一个有效率的传统或合约。Sandholm对个体行为偏好的进化进行了动态分析。Juang从进化的视角研究了规则的进化与均衡的选择问题。Nyborg和Rege探讨了有关吸烟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深化,并运用挪威的经验数据对结论进行了检验。

2.制度的演化

青木昌彦等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他们认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并随着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所积累的内部环境的变化一起逐渐地进化。吴炯、彭飞以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为工具解释了公司治理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两极化”现象。邱中华等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考察委托人和人在委托过程中行为策略的自发演化过程,发现这一博弈过程的所有均衡都是鞍点,从而得出委托人和人之间的监察博弈没有进化稳定策略。Kandori和Rafael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两种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技术之间竞争的博弈过程,提出了解决“花车效应”问题的对策,论证了后发技术取代主导技术的可能性。

3.经济行为的演化

Routledge基于Grossman和Stiglitz提出的经济模型,探讨了金融市场上个体行为人是如何通过适应性和进化学习来发现内生变化并运用这种内生关系的一种学习模型。他通过模仿过程和经验过程来对个体的投资行为建模,而不是运用传统上的显性最优化方法放松关于知识和理性的假设。Cowen和Kroszner利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在自由竞争易货贸易经济中,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交易媒介的选择问题。罗发友等对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构建了鹰鸽博弈、鹰鸽反击者博弈和鹰鸽应变者博弈三个模型,并得出集群内企业创新行为不存在纯策略进化稳定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进化稳定均衡和行为策略进化稳定均衡,反映了集群内企业创新行为的协同竞争性以及这种协同竞争创新行为的进化稳定特性。

三、借鉴意义

1.进化博弈论从有限理性人出发,强调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而非均衡本身。进化博弈理论是完全摒弃传统理论中非现实的“理性人”假设,直接从有限理性参与人群体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经济系统达到均衡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均衡结果依赖于达到均衡的过程。

2.进化博弈论纳入了系统到达均衡的时间因素,有利于决策者控制系统向目标的进化。进化博弈理论的动态分析方法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参与人的决策过程时间及因素互动的时间纳入到其基本模型之中,强调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决策者控制经济系统使之朝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也有利于决策者寻找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系统向意愿均衡转化的因素,使系统尽快达到有效率的均衡。

3.进化博弈理论引入突变因素较好的解决了多重均衡的选择问题,即系统最终会趋于哪一个均衡依赖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均衡,描述了当经济系统一旦进入到某一均衡的吸引域内,系统就会对其他的突变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J. Conlisk. Costly Optimizers Versus Cheap Imitator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80 (1)

[2]H. P. Young.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Social Ratio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

[3] 青木昌彦 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博弈理论论文例2

 

一、引言

各节点企业通过供应链联盟这样一种组织形式,根据所处产业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知识整合模式,实现联盟内的知识整合,获取知识整合的创新价值,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联盟内实施知识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整合成本。所以供应链联盟内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整合将是一个知识整合成本与整合创新价值的博弈过程。本文假设在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互相了解特征、战略空间效应函数的基础上,实行多阶段的动态博弈。在博弈中,寻求成本与知识收益的平衡点。

二、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提出博弈的假设条件

在博弈过程中,为了简化分析,主要研究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个其他节点企业间形成知识整合共享的过程,而多企业之间的这种知识整合共享关系可以依此加以推广。基于此,提出假设条件:博弈局中只有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博弈双方具有完全的行为理性;博弈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博弈双方有对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假定核心企业为C,其他节点企业为E,博弈模型为(C,E)。在动态博弈中:第一阶段,其他节点企业面临两难选择:由于知识的独有性和时效性的矛盾,导致知识创新价值的机会收益和知识学习成本的矛盾选择。其他节点企业此时有两种策略:即不共享知识或共享知识。

第二阶段,其他节点企业如果选择不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核心企业有两种策略:即自学或不自学。如果核心企业不自学,各自的效用函数值都为0;根据知识的学习成本,如果核心企业花费自我学习成本(U0),获得这项知识工商管理论文,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Q,则核心企业的效用是Q-U0,这时知识被其他人获得,其他节点企业丧失了机会收益为P0。

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同时提出要按λ比例获取知识整合创新价值的回报。此时核心企业有两种策略:即同意或不同意。如果选择同意共享,并按λ比例与其他节点企业分享收益,此时,其他节点企业消耗本身的共享成本为U2,核心企业从其他节点企业处学习知识的学习成本为U1,则核心企业的效用函数为(1-λ)Q-U1,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为λQ-U2。核心企业的另一种决策是不同意共享,此时,核心企业又有两种选择:自学或不自学。要么根本不学这项知识,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值都为0;要么自己学习这项知识,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Q,则核心企业的效用是Q-U0,这时知识被其他人获得,其他节点企业丧失了机会收益为P0。

三、博弈双方效用值分析及模型均衡求解

(一)效用价值分析

1、其他节点企业的效用函数值有三个:0,-P0,λQ-U2。

(1)若λQ-U2>0,即λ>U2/Q;则选择在按λ比例获得回报的条件下向核心企业共享知识。

(2)若-P0<λQ-U2<0,即(U2-P0)/Q<λ<U2/Q;则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不自学的情况下效用最大。

(3)若λQ-U2<-P0<0,即λ<(U2-P0)/Q;则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不自学的情况下效用最大。

2、核心企业的效用函数值有三个:0,Q-U0,(1-λ)Q-U1

(1)若0<Q-U0<(1-λ)Q-U1,即λ<(U0-U1)/Q,且U0<Q;则答应其他节点企业条件,接受知识共享并学习知识。

(2)若0<(1-λ)Q-U1<Q-U0,即(U0-U1)/Q<λ<(Q-U1)/Q;则选择自学的效用最大。

(3)若(1-λ)Q-U1<0<Q-U0,即λ>(Q-U1)/Q,且U0<Q;则选择自学的效用最大。

(4)若Q-U0<0<(1-λ)Q-U1,即λ<(Q-U1)/Q,且U0>Q;则答应其他节点企业条件,接受知识共享,并学习知识。

(5)若(1-λ)Q-U1<Q-U0<0,即λ>(U0-U1)/Q,且U0>Q;则选择不学的效用最大。

(6)若Q-U1<(1-λ)Q-U1<0,即(Q-U1)/Q<λ<(U0-U1)/Q;则选择不学的效用最大。

(二)模型均衡求解

由于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共享知识的成本U1和U2与知识整合创新价值Q与其他节点企业的机会收益P0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使寻求纳什均衡解的过程变得非常困难。我们通过变量大小关系的变化,推出纳什均衡,进而剔除包含不可置信威胁策略的纳什均衡,求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根据以上效用价值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不共享知识,无论核心企业选择自学或不自学工商管理论文,都达不到均衡解;如果其他节点企业选择共享知识,同时提出要按λ比例获取知识创新价值的回报。核心企业如果接受这个要求,那么两者的收益函数为[((1-λ)Q-U1,λQ-U2)],需要λ的取值,从而得到两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

解1:当U0>Q>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Q-U1)/Q]之间时,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同时选取知识共享策略。

解2:当Q>U0>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U0-U1)/Q]之间时,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同时选取知识共享策略。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对于某项知识的自学成本与知识整合共享过程中双方耗费成本的大小关系,成为实现知识整合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和其他节点企业双方通过交流,确定合适的λ值,促使其他节点企业知识共享过程的发生,实现知识的整合创新价值。供应链联盟各节点企业间,尤其是核心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知识整合,目的在于促进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如果整合成本太高,显然不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其他节点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知识整合博弈过程中,明确各种知识学习成本的关系,是判断能否达到博弈均衡,实现知识整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杜漪,王志刚.知识管理的供应链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08,(04) .

[2]牟绍波.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陈红丽,郗英.基于过程分析的知识共享对策研究[J]. 情报杂志, 2007,(07) .

[4]吴冰,刘仲英.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新价值链模型[J]. 软科学, 2007,(04)

博弈理论论文例3

2精炼贝叶斯均衡分析

按照类型空间与信号空间22的组合,理论上该模型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有4个,现分混合均衡与分离均衡两种进行讨论[11]。

3博弈结果分析

通过对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求解可知,混合均衡12m,m在一定区间内存在,分离均衡12m,m一定存在,混合均衡在以下情况将被打破:当G“监督”成本减少,社区企业采取“治理”所获得的***府补贴或奖励减少,企业未采取治理决策和谎报支出费用所被处罚的金额以及***府管理部门由于“未监督”受到上级部门的处罚增加时,混合均衡区域将减少,直至***府管理部门G采取“监督”决策。

博弈理论论文例4

一、导论

博弈论理论的发展为很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思路。但是博弈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受到大家重视的、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又是如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对博弈论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博弈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有所了解,对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好处。

二、博弈论的早期研究

很多学者想追溯博弈论的起源,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如果按照把博弈问题应用到决策问题和对决策问题的研究标准,那么可以说博弈论的历史非常悠久。因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都会进行博弈分析。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具有博弈思想的事例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齐威王田忌赛马”、一千五百年前巴比伦犹太教法典中的“婚姻合同问题”等。如果按照现代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经常引述的最早包含博弈思想的文献标准,古诺1838年关于寡头之间通过产量决策进行竞争的模型可以看做博弈论早期研究的起点。1883年伯特兰德的通过价格进行博弈的寡头竞争模型也是包含博弈思想的经典文献。对博弈论问题比较系统密集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齐默罗和波雷尔对象棋博弈等的系统研究可以代表系统研究博弈理论的开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一九二八年给出了扩展形博弈定义。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完成博弈论的理论体系。尽管如此,这些早期的研究还是对博弈论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博弈论的形成

对于一个理论的真正发展来说,仅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是不足以发展出博弈论的理论体系的,更重要的不是谁曾经有过零星的研究,而是谁的工作或者文章发表以后,它的思想或方法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就像哥伦布并不是到达美洲的第一人,但却因为他的发现新大陆没有“失落”过,所以哥伦布享有发现新大陆发现者的荣誉。同样的道理,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应该被看做博弈论历史的真正起点。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中引入了博弈论的扩展表示和正规形表示,并定义了极小化极大解,指出这种解在所有两人零和博弈中都存在。该书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博弈论研究的一般框架,概念术语和表述方法,提出了相对系统的博弈理论。尽管现在看来该书某些地方还不全面,但是,其对博弈理论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四、博弈论的成长和发展

博弈论第一个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弈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在***事领域的应用推动作用下,这时博弈论的研究队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纳什加入到博弈论的队伍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纳什在1950年将博弈论扩展到非零和博弈,并提出纳什均衡概念和证明了纳什均衡存在性的纳什定理,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基础。除了纳什的研究成果以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博弈理论家和博弈论研究成果。例如,囚徒困境博弈的实验。五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七十年代也是博弈论发展历史中产生重要理论成果的阶段。例如:“微分博弈”的概念、“强均衡”的概念、关于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这个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有赛尔腾1965年提出的在博弈方选择“相机计划”的博弈中不是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合理的,因为可能存在空头威胁的问题。1975年又提出了“颤抖手均衡”的概念。70年代博弈论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还包括“进化博弈论”的发展。此外“共同知识”在博弈论中的重要性也受到重视。

五、博弈论的成熟与主流经济学的融合

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这个时期的重要理论进展包括“顺退归纳法”、“序列均衡”的概念、《进化和博弈论》的出版、“完美贝叶斯均衡”的概念。正是这个时期,博弈论受到经济学家真正的广泛的重视,并被看做经济学核心的分析方法。也正是这个阶段开始,博弈论的思想、词汇开始在经济学杂志上大量出现。博弈论之所以会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上升的这么快答案首先是现代经济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竞争性越来越强,因此,经济活动的博弈性越来越强。其次,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信息的作用和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要求。因此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也对博弈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博弈论的发展前景

由于博弈论本身优美深刻的本质魅力,新的博弈分析工具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现,一定会吸引大量学者加入。而且随着博弈理论的发展和博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这种理论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它的理论基础方面还存在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充分保证了博弈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的发展潜力。在金融、贸易、法律、***治等领域不断提出新的博弈论应用课题这也是今后博弈论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大博弈中,非合作博弈是博弈的主流,但是,合作博弈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要比非合作博弈理论更加复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博弈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会对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博弈理论论文例5

问题的由来

新闻传播学比之其他社会人文学科,方***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所要论及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博弈论方法,就表现得比较典型。

将博弈论与新闻传播学相交叉的思路,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社会科学方***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新闻理论界尚无人提到。后来新闻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心理学、新闻学与美学、新闻学与社会学等的研究,开始陆续出现。但新闻理论界在新闻交叉边缘学科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很好地重视新闻传播博弈学的研究。作者在1997 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一段时间, 涉猎了一些有关博弈论的论著,产生了新闻学、传播学与博弈论之间关系的简单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对新闻文化学建构来讲的,从新闻文化的外延角度来看,新闻传播的竞争生态研究,不能缺少博弈论的思想。

上个世纪90 年代之后, 有关博弈论的书籍开始增多,后来出现了普及性的博弈论读物, 这些书籍大都将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历史经验等方面内容,与各种博弈类型相类比,说明博弈论的道理,但也带来某些副作用,即博弈论的庸俗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博弈” 一词在新闻报刊、文章论著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闻传播与博弈的关系,真正被新闻传播理论界重视, 是在2004 年第八次传播学研讨会上,会上提出“传播即博弈”的观点,并存在争议。2008 年10 月,孙光海、陈立生的《传媒博弈论》由三联书店出版,有论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博弈论引入传媒领域的成功力作。

从新闻传播理论界涉及新闻传播与博弈论关系的话题,或在文章论著中有意识地使用“博弈”概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狭义基础上的理解。仅仅从传媒市场竞争的角度, 来研究新闻传播的博弈。如《传媒博弈论》一书,“将四大主流门户网站、两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四大城市的13 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 对各大媒体平时新闻报道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进行分析,从新闻到版面到受众再到发行, 通过大量案例剖析与实战推演,总结出各大媒体在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从而制定最佳策略。内容包括网络媒体博弈、都市报博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热点新闻与冷门新闻、大新闻与小新闻博弈等”。当然,从最严格意义上来看,该书许多内容还停留在下文所提及的第三种认识上。但就分析比较到位的有关传媒博弈的内容来看,完全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体之间竞争策略着眼,探求媒体的生存之道。

二是广义基础上的理解。从博弈论的广义思想出发, 来探讨新闻传播领域中,如何把握新闻活动的规律,有学者称之为“大博弈的思维观”。实事求是地说,新闻传播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论述还较少。人们由于对博弈论的跨学科性质意义尚不十分了解,所以对这种广义理解还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传播与博弈是两个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传播不能用博弈观点去研究。小约翰将博弈论研究归入人际传播理论,说明他已经把博弈论纳入到传播学视野了,不存在谨慎与否的问题。小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的前面部分特别提到传播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即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存在传播的问题, 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恰好说明了与博弈论的紧密联系。另一位讨论者强调:“用博弈论解释一般传播现象的做法不可取。”这是基于“传播即博弈”这一命题而得出的观点。应该说“传播即博弈”是不对的,但“传播之中有博弈”,“博弈之中有传播”,在一般的传播现象中存在部分博弈现象, 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正常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理性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那种强调博弈论研究对象必须是理性的,从而认定传播学一般现象无法以博弈论进行解释,不尽妥当。我们知道,传播模式研究的前提,也要求理性的状态。[ Www.]

三是日常通俗语义基础上的理解。一般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或传统哲学所说的作用与反作用意义层面,来使用“博弈”概念。诚然,博弈论研究确实离不开这些因素, 但所有事物间的这些因素,不一定都是博弈论所讲的博弈。也有在互动反馈意义层面, 来理解博弈的,比起前者进了一层,然而也不十分确切。如诸多文章中的“不同文化与黄色新闻的博弈”、“媒体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博弈”、“新闻规律与媒体利益的博弈”、“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博弈”、“***府与新闻界的博弈”、“博弈海量信息”等。其中有些文章也道出了某些新闻传播博弈行为,但存在将博弈论泛化的情况。如有论者把主观上的意识与客观上的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或做法与某一具体的观念或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这都是与博弈论不相契合的。我们只能说是直觉地使用了博弈这一名词,而没有从博弈论的理论角度去进行规范的研究。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专门提倡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而是力***客观地思考博弈论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究竟能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起到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建构作用,甚至形成新闻传播博弈论这一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博弈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可能性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尔1931 年提出不完备性定理:第一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在内的形式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第二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的形式系统自身不能证明它本身的无矛盾性。这个定律虽然是针对数学来说的,但是其***意义远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而这种情况也注定要影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诚然,新闻传播研究中,也不能将博弈论看做是无所不能的理论。我们研究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可能性,目的主要是运用其基本思想, 扩展研究视域,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最合适的地方,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从新的角度描述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规律, 调整我们的传播行为,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博弈论最基本的思想,其一,在同一活动中,某事物的行为效果如何,有赖于它事物的行为。其二,是均衡概念。其三,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指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决策选择策略的目的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作决策时可能往往是有限理性。其四,博弈论是竞争与合作的游戏,一般有协议契约。根据以上的简单概括,随之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过程中,有没有相类似的情况? 其一,在同一新闻传播活动中,双方各自的行为要视对方的行为而定?其二,均衡概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实现?其三,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不是理性的?情况允许的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否是追求的目标?其四,竞争与合作的契约关系,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建立?答案是倾向积极的。

有了上述基本思考,我们再从更大一些的方面来探讨运用博弈论的可能性:

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即经济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交往关系中的普遍性、基础性。虽然,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素,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但归根结底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统一。

博弈论之所以在经济领域呈现出活跃的情况,人们之所以在各类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中发现博弈的因素,是因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交往关系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归根结底是由交往关系决定的。因此,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包括新闻传播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亟须建立一套新型的适应这一体制状况的文化产业伦理。目前可以定义为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就和博弈论中核心理论之一的“均衡”概念相暗合。每一次新闻传播策划、新闻报道活动或具体的新闻传播行为,都存在博弈论的问题,因为在某一次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之间、传受之间等,都有一个行为对策选择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不追求个体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可能追求的就是整体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双赢策略,即博弈论的“均衡”。公益与私利、赢利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一直存在,博弈的均衡可达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也有一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问题。

方***意义。我们知道,博弈论最初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筹学下面的对策论。后来应用于经济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西方经济学前沿领域的博弈论,已逐渐变为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基本分析工具, 人们十分重视其方***意义。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史子集弈的思想无处不在。过去曾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 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数学,而社会科学的基础可以是博弈论。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正确,但是至少应该承认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传播应用学派的传播模式研究, 实际上相当于博弈模型。在我国较为流行的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瑞典人斯文·温德尔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中, 许多传播模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这种情况。该书第一版介绍了35 个传播模式, 第二版介绍了66个传播模式。除了个别早期线性模式外, 在控制论的反馈概念出现之后,传播模式越往后越具有博弈的性质,甚至可以这样说,研究当代传播模式离开了博弈的思维, 其研究是存在欠缺的,虽然其模式可能并不能完完全全解决实际中的所有问题。

理论建构意义。新闻学、传播学以及中国化的新闻传播学,从它们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建立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日益融合的时代, 在需要破除自然与社会科学鸿沟的时代, 谁也不能断然否定新闻传播学领域可以不要博弈论的参与。作为与社会实践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一的新闻传播学,从来不存在其他学科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由于受经济学的影响,人们思考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时,可能认为仅仅反映在传媒的经营管理上。这种狭义的理解,导致产生了博弈论不适合一般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观点。作者认为,新闻传播研究中重视运用博弈论,并不是要求新闻传播理论“范式”像经济学那样转向博弈论,并把它作为核心的理论分析工具,而是在理论体系建构中,对博弈论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将其中合理的内容,吸纳到基础理论中来。更重要的是,将博弈思维作为指导理论研究的一个窗口,扩展新闻传播理论空间。当然,也可以建立新闻传播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博弈理论”, 进行专门的新闻传播学新领域探索。

结语

新闻传播研究对博弈论产生兴趣已有多年,但是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被吸纳与运用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对博弈论尚不太熟悉,对博弈论的理解也参差不齐,甚至还存在部分抵触心理,致使研究成果的质与量不甚理想。新闻传播研究需要理论创新,对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路径。研究新闻传播博弈论,对理论研究者提出了知识更新的更高要求。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内部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博弈论无论在广义、狭义还是方法应用上,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都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肯尼斯·赫文[美]、托德·多纳著:《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博弈理论论文例6

问题的由来

新闻传播学比之其他社会人文学科,方***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所要论及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博弈论方法,就表现得比较典型。

将博弈论与新闻传播学相交叉的思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科学方***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新闻理论界尚无人提到。后来新闻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心理学、新闻学与美学、新闻学与社会学等的研究,开始陆续出现。但新闻理论界在新闻交叉边缘学科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很好地重视新闻传播博弈学的研究。作者在1997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一段时间,涉猎了一些有关博弈论的论著,产生了新闻学、传播学与博弈论之间关系的简单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对新闻文化学建构来讲的,从新闻文化的外延角度来看,新闻传播的竞争生态研究。不能缺少博弈论的思想。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有关博弈论的书籍开始增多,后来出现了普及性的博弈论读物,这些书籍大都将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历史经验等方面内容,与各种博弈类型相类比,说明博弈论的道理,但也带来某些副作用,即博弈论的庸俗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博弈”一词在新闻报刊、文章论著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闻传播与博弈的关系,真正被新闻传播理论界重视,是在2004年第八次传播学研讨会上,会上提出“传播即博弈”的观点,并存在争议。2008年10月,孙光海、陈立生的《传媒博弈论》由三联书店出版,有论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博弈论引入传媒领域的成功力作。

从新闻传播理论界涉及新闻传播与博弈论关系的话题,或在文章论著中有意识地使用“博弈”概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狭义基础上的理解。仅仅从传媒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研究新闻传播的博弈。如《传媒博弈论》一书,“将四大主流门户网站、两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大媒体平时新闻报道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进行分析,从新闻到版面到受众再到发行,通过大量案例剖析与实战推演,总结出各大媒体在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从而制定最佳策略。内容包括网络媒体博弈、都市报博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热点新闻与冷门新闻、大新闻与小新闻博弈等”。当然,从最严格意义上来看,该书许多内容还停留在下文所提及的第三种认识上。但就分析比较到位的有关传媒博弈的内容来看,完全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体之间竞争策略着眼,探求媒体的生存之道。

二是广义基础上的理解。从博弈论的广义思想出发,来探讨新闻传播领域中,如何把握新闻活动的规律,有学者称之为“大博弈的思维观”。实事求是地说,新闻传播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论述还较少。人们由于对博弈论的跨学科性质意义尚不十分了解,所以对这种广义理解还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传播与博弈是两个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传播不能用博弈观点去研究。小约翰将博弈论研究归人人际传播理论。说明他已经把博弈论纳入到传播学视野了,不存在谨慎与否的问题。小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的前面部分特别提到传播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即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存在传播的问题,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恰好说明了与博弈论的紧密联系。另一位讨论者强调:“用博弈论解释一般传播现象的做法不可取。”这是基于“传播即博弈”这一命题而得出的观点。应该说“传播即博弈”是不对的,但“传播之中有博弈”,“博弈之中有传播”,在一般的传播现象中存在部分博弈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正常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理性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那种强调博弈论研究对象必须是理性的,从而认定传播学一般现象无法以博弈论进行解释,不尽妥当。我们知道,传播模式研究的前提,也要求理性的状态。

三是日常通俗语义基础上的理解。一般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或传统哲学所说的作用与反作用意义层面,来使用“博弈”概念。诚然,博弈论研究确实离不开这些因素,但所有事物间的这些因素,不一定都是博弈论所讲的博弈。也有在互动反馈意义层面,来理解博弈的,比起前者进了一层,然而也不十分确切。如诸多文章中的“不同文化与黄色新闻的博弈”、“媒体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博弈”、“新闻规律与媒体利益的博弈”、“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博弈”、“***府与新闻界的博弈”、“博弈海量信息”等。其中有些文章也道出了某些新闻传播博弈行为,但存在将博弈论泛化的情况。如有论者把主观上的意识与客观上的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或做法与某一具体的观念或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这都是与博弈论不相契合的。我们只能说是直觉地使用了博弈这一名词,而没有从博弈论的理论角度去进行规范的研究。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专门提倡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而是力***客观地思考博弈论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究竟能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起到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建构作用,甚至形成新闻传播博弈论这一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博弈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可能性

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尔1931年提出不完备性定理:第一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在内的形式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第二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的形式系统自身不能证明它本身的无矛盾性。这个定律虽然是针对数学来说的,但是其***意义远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而这种情况也注定要影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诚然,新闻传播研究中,也不能将博弈论看做是无所不能的理论。我们研究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可能性,目的主要是运用其基本思想,扩展研究视域,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最合适的地方。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从新的角度描述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规律。调整我们的传播行为,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博弈论最基本的思想,其一,在同一活动中,某事物的行为效果如何。有赖于它事物的行为。其二,是均衡概念。其三,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指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决策选择策略的目的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作决策时可能往往是有限理性。其四,博弈论是竞争与合作的游戏,一般有协议契约。根据以上的简单概括,随之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新闻传播现象与

活动过程中,有没有相类似的情况?其一,在同一新闻传播活动中,双方各自的行为要视对方的行为而定?其二,均衡概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实现?其三,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不是理性的?情况允许的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否是追求的目标?其四,竞争与合作的契约关系,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建立?答案是倾向积极的。

有了上述基本思考,我们再从更大一些的方面来探讨运用博弈论的可能性:

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即经济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交往关系中的普遍性、基础性。虽然,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但归根结底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统一。博弈论之所以在经济领域呈现出活跃的情况,人们之所以在各类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中发现博弈的因素,是因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交往关系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归根结底是由交往关系决定的。因此。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包括新闻传播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亟须建立一套新型的适应这一体制状况的文化产业伦理。目前可以定义为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就和博弈论中核心理论之一的“均衡”概念相暗合。每一次新闻传播策划、新闻报道活动或具体的新闻传播行为,都存在博弈论的问题,因为在某一次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之间、传受之间等,都有一个行为对策选择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不追求个体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可能追求的就是整体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双赢策略,即博弈论的“均衡”。公益与私利、赢利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一直存在,博弈的均衡可达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也有一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问题。

方***意义。我们知道,博弈论最初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筹学下面的对策论。后来应用于经济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西方经济学前沿领域的博弈论,已逐渐变为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基本分析工具,人们十分重视其方***意义。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史子集弈的思想无处不在。过去曾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数学,而社会科学的基础可以是博弈论。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正确,但是至少应该承认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传播应用学派的传播模式研究,实际上相当于博弈模型。在我国较为流行的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瑞典人斯文・温德尔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中,许多传播模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这种情况。该书第一版介绍了35个传播模式,第二版介绍了66个传播模式。除了个别早期线性模式外,在控制论的反馈概念出现之后,传播模式越往后越具有博弈的性质,甚至可以这样说。研究当代传播模式离开了博弈的思维,其研究是存在欠缺的,虽然其模式可能并不能完完全全解决实际中的所有问题。

理论建构意义。新闻学、传播学以及中国化的新闻传播学,从它们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建立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日益融合的时代,在需要破除自然与社会科学鸿沟的时代,谁也不能断然否定新闻传播学领域可以不要博弈论的参与。作为与社会实践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一的新闻传播学,从来不存在其他学科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博弈理论论文例7

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微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环节中,如果将博弈论这一部分排除在外,那么教学内容是不完整的,并且和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严重脱节。但是由于课时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对博弈论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讲解难以做到,因此,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清晰地向本科学生进行展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当中,最重要的当属博弈均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把握博弈论的整体框架,并对博弈论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主要的博弈均衡概念进行分类和表述, 并对不同的博弈概念进行比较,以期对博弈论的教学有所助益。

一、博弈的主要类型

博弈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1、参与人(1~N);2、各个参与人各自可选择的行动集合Ai={ai};3、参与人i的策略Si,给定信息集,该策略决定在博弈的每一阶段他选择的行动;4、参与人的收益Ui (S1,S2…SN)。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博弈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

博弈各方同时选择策略的博弈称为静态博弈,如猜硬币、投标等,静态博弈一般可以用支付矩阵来表达。动态博弈是指博弈各方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进行策略的选择,典型的例子如对弈,动态博弈一般可以用“博弈树”来表达。Game Theory 中文翻译为博弈论也是分别用静态和动态博弈的典型代表和对弈的简称而来。重复博弈是指同一个博弈(静态或动态)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如体育比赛中的多局赛制等。

2、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个参与人都了解其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的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人并不完全了解其他参与人收益函数的博弈。

3、完美信息和不完美信息博弈

在动态博弈中,一参与人完全了解在自己行为之前的博弈进程,则称此参与人为有完美信息的参与人,如果博弈中所有的参与人都具有完美信息,则称此动态博弈为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反之,如果在存在具有不完美信息的参与人(参与人不完全了解自己行为之前的博弈进程),则称此动态博弈为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4、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允许参与人之间自愿签订有约束力的协议,而非合作博弈的参与人则完全按照个人理性做出策略的选择。在囚徒困境博弈中,非合作博弈得到的结果是双方均坦白,而在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则可能得到双方均不坦白的更好的结果。

5、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博弈

由具备完全理性的参与各方所进行的博弈称为完全理性博弈。存在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博弈称为有限理性博弈。

将上述不同的博弈类型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更多类型的博弈,如不完全、完全信息博弈和静、动态博弈可以组合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完全信息博弈、完美不完全信息博弈、不完美不完全信息博弈等。

二、博弈论主要的均衡概念

1、上策均衡

如果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的所有策略都是各个博弈方各自的上策,那么该策略组合称为一个上策均衡。

2、纳什均衡

(1)纯策略纳什均衡

在博弈G={S1……Sn;u1……u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s1*,……sn*)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组合s-i*的最佳策略,即:

ui(si*, s-i*)≥ui(si, s-i*)对于任一((1~N))都成立,则称(s1*,……sn*)为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 。

(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在博弈G={S1……Sn;u1……un}中,博弈方i的策略空间为Si=(si1……sik),则博弈方i以概率分布(pi1……pik)在其策略空间中进行选择,由此形成的策略称为“混合策略”。其中0≤ pij≤1,且。

将纯策略拓展到混合策略,相应的纳什均衡称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事实上,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一个特例。根据纳什定理我们知道,每一个有限博弈(参与人和策略空间均为有限)均存在至少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3、防共谋均衡

如果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满足以下要求:1、没有任何单个博弈方的偏离了会改变博弈的结果;2、给定选择偏离的博弈方有再次偏离的自由时,没有任何两个博弈方的串通会改变博弈的结果;3、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博弈方的串通都不会改变博弈的结果。满足上述要求的均衡策略组合称为“防共谋均衡”。

4、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如果在一个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在整个动态博弈及它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成为该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5、颤抖手均衡

如果有限策略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满足对每个博弈方i都存在一严格混合策略序列{},使得(1),(2)对于任意正整数m,都是纳什均衡 ,那么,称为一个“颤抖手均衡”。这里的严格混合策略指的是每一个策略都有一个正的被选取的概率。

6、完美贝叶斯均衡

当博弈的一个策略组合及其相应的判断满足以下要求时,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的概率分布 ,对单节点而言,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所谓序列理性是指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选择及其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最大化。

(3)在均衡路径上的信息集初,判断由贝叶斯法则和各博弈方的均衡策略决定。

(4)在不处于均衡路径上的信息集处,判断由贝叶斯法则和各博弈方在此处可能有的均衡策略决定。

7、贝叶斯纳什均衡

在静态贝叶斯博弈中G={A1,…,An;T1,…,Tn;p1, …,pn;u1, …un}中,如果对任意博弈方i和他的每一种可能的类型,Si*(ti)所选择的行动ai都能满足:

max

则称策略组合S*=(S1*,…,Sn*)为G的一个贝叶斯均衡。

8、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

在不完美信息博弈中,在不同情况下(如拥有商品的类型不同)的完美信息博弈方采取相同行为的市场均衡,称为混合均衡(pooling equilibrium);反之,在不同情况下,完美信息博弈方采取完全不同行为的市场均衡称为分离均衡(seperating equilibrium)。

三、不同均衡概念的比较

上策均衡一般适用于静态博弈,虽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但是在对博弈进行分析的局限性较强,因为在很多博弈中,并不是所有的参与人都具有上策。在博弈论的各种均衡概念中,纳什均衡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因为:1、纳什均衡是分析博弈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大量的博弈结果做出有效地判断,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博弈,比如运用纳什均衡可以预测古诺寡头市场上各个厂商的产量,也可以用纳什均衡预测动态的斯塔博格模型中的垄断厂商的产量;2、纳什定理表明了纳什均衡的普遍存在性,这说明了在博弈环境下纳什均衡概念本质上的合理性;3、其他的均衡概念基本上都是由纳什均衡衍生而来,如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将纳什均衡扩展到了每个子博弈上面 ,贝叶斯纳什均衡则是将纳什均衡延伸到了不完全信息博弈当中。纳什均衡的主要问题首先,一个博弈往往存在多个纳什均衡,而运用纳什均衡概念本身无法再对这些均衡进一步分析;其次纳什均衡不能排除博弈策略中所包含的不可信的行为设定,不能解决动态博弈的相机抉择所引起的可信性问题,这导致了纳什均衡的内在不稳定性。

利用逆推归纳法,子博弈完美均衡有效地排除了纳什均衡中不可信的行为设定,从而提高了纳什均衡的稳定性 ,但是逆推归纳法也有严重的弱点。首先,逆推归纳法只能分析明确设定的博弈问题,要求博弈的结构,包括次序、规则、和收益情况都非常清楚,并且各个博弈方了解博弈结构,并相互指导对方了解博弈结构,而现实问题往往与这些要求相去甚远;其次对于阶段比较多,比较复杂的动态博弈,比如对弈,运用逆向归纳法的工作量则变得极为庞大,以至于借助计算机也无法完成;如果遇到两条收益相同的路径,逆推归纳法则无法继续进行下去。逆推归纳法更大的问题是对博弈方的理性要求太高,不仅要求所有博弈方都有高度的理性,不允许博弈方犯任何错误 ,而且要求所有博弈方了解和信任对方的理性,形成“理性的共同知识”,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同样难以得到满足。

颤抖手均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子博弈完美均衡和逆推归纳法所遇到的问题。颤抖手均衡考虑到参与人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而舍去了由于参与人小概率的偏移而导致整个策略组合不可行的均衡路径,因而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但是颤抖手均衡本身并没有解决博弈方犯错误的问题,因而也不能保证它的预测就是实际博弈的结果。

贝叶斯纳什均衡和完美贝叶斯均衡是针对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博弈问题提出的。造成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博弈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而这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如在保险市场、信贷市场、劳动力市场、柠檬市场、拍卖市场上的情形。分析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而博弈论成为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经济学取得的迅猛发展和博弈论广泛运用分不开的。完美贝叶斯均衡是针对不完美信息博弈提出的均衡概念,而贝叶斯纳什均衡是针对不完全信息博弈提出的均衡概念。海萨尼通过引入一个虚拟的自然博弈方将原来的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转换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问题,使得动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就可以利用完美贝叶斯均衡、分离均衡、混合均衡等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

四、结束语

本文对博弈论中主要的均衡概念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分析。上策均衡是最直观的博弈均衡概念,但适用范围非常有限。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理论基石,从本质上刻画了处于博弈环境(即每个参与人的收益受到整个博弈策略组合的影响)的均衡状态。子博弈完美均衡解决了纳什均衡中不可置信威胁的问题,颤抖手均衡将博弈方犯错误的可能性考虑了进来;而贝叶斯纳什均衡和完美贝叶斯均衡则可以用来处理信息不完美和不完全问题。当然,本文所涉及的博弈均衡概念基本上都是关于非合作和完全理性下博弈(颤抖手均衡虽然考虑了博弈方可能会犯错误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这博弈方的有限理性)。关于合作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也发展出了一些均衡概念,如纳什谈判解、夏普利值、进化稳定策略等,另外关于非合作博弈也有一些均衡概念本文没有涉及。随着博弈论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际运用的日趋广泛,博弈均衡的概念将会得到不断地精炼和更新。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博弈理论论文例8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博弈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博弈论原是现代数学的分支之一,因此博弈论和数学的结合非常紧密,博弈论通常用严谨的数学模型来研究现实中理性决策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它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以集合的形式描述问题,以函数形式刻画关系,并通过严谨的数学证明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一般来说在学习博弈论之前需要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微积分和概率论知识。另一方面,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应用领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到经济、***治、***事、国际关系等领域中的冲突与合作。博弈论综合了大量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在不同背景和应用中是相通的,而通过博弈论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经济现象的本质,还可以丰富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2博弈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博弈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博弈论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博弈分析过程往往和数学推导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将博弈论作为一门数学课对待,授课方式采用讲授式,课堂教学变成了数学推导,学生听课倍感吃力,无法与老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如果过分强调数学推导,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分地被吸引到数学推导上而忽视博弈过程的分析,进而影响学生对于博弈思想的理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2.2理论教学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

博弈论是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一门学科。对于经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博弈论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所学习的博弈论基本思想、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分析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博弈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各种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博弈论抽象的数学模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博弈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重视数学推导,案例分析相对缺乏,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博弈论的兴趣,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应用博弈论的能力。

2.3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经济学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就博弈论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组织适用于教学目的的实验,让学生作为被试参加实验,的确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博弈理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认为经济学类课程作为社会科学,没有必要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做实验,而且博弈论的课程内容是理论性的,实验教学可有可无,以致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呈现出“填鸭式”灌输状态。

3完善博弈论课程教学的建议

3.1注重思想传授,简化数学推演

学习博弈论的经管类学生大多为文科生,其人文知识比较丰富,但数学知识相对薄弱,因此他们往往对定量分析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因此,对于博弈论教学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推演,只需要简单介绍其基本过程。譬如,对于博弈论中的一些核心理论,如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等,要进行阐述或证明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弱化复杂的数学表述过程,尽可能结合案例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含义,避免学生因为复杂的数学运算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3.2丰富案例教学,加强与学生互动

就从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而言,博弈论的教学应该将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建模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博弈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多源化,覆盖更多的学科,来自经济、管理、***事、历史、体育等方面的博弈事例都可以作为案例进入教学。同时,可以结合当今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医患关系、食品安全等问题也都进行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博弈论是能够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尽可能地围绕教学主题寻找可供学生参与的游戏,如运用“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体会博弈中的奥妙,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3引入实验教学

博弈论是实验经济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经济学家对博弈论中许多著名的模型都进行了实验,出版了很多实验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博弈论课程中的实验。一般来说博弈论课程中的实验都属于验证型实验,即为检验理论所设计的实验,通过实验环境的控制,揭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最后通牒博弈实验、选美博弈实验、公共品供给等著名的博弈实验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博弈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博弈理论论文例9

一、博弈论的概述

1.1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20]。也就是说,博弈论研究当一个主体,譬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的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博弈论是一种使用严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中利害冲突的理论,由于冲突、合作、竞争等行为是现实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很多领域都能应用博弈论,如***事领域、经济领域、***治外交等。

1.2博弈论模型简介

博弈论自产生到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它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方法,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治学、***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还有犯罪学等都涉及到博弈论。不过博弈论也具有自身的基本模型,可以对一个博弈过程用5个方面来描述,G={P,A,O,I,U}

① P(player):博弈的参与方。

② A(action):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

③ O(orders):博弈的次序。

④ I(information):博弈的信息。

⑤ U(utility):博弈方的收益。

以上五个方面是定义一个博弈时必须首先设定的,确定了上述五个方面就是确定了一个博弈。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各样的博弈问题,寻求各博弈方合理选择策略的情况下博弈的解,也既是均衡。

1.3博弈论的分类

现实中各种博弈可以按照不同的办法进行分类。根据参与人的多少,可以将博弈分为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可以将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将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1.4纳什均衡

1.4.1纳什均衡的定义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20]是一种策略组合,它能够使得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最优反应”指的是该策略带给采用它的博弈方的利益或期望利益,大于或至少不小于其它任何策略能带来的利益。博弈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这样的一个最佳的策略组合。

1.5 一些特殊的博弈模型

1.5.1重复博弈模型

重复博弈是目前人们了解的最为透彻的一类动态博弈,参与人每一期都面对同样的“阶段博弈”或“选民博弈”,而且参与人的全部收益是每阶段所得收益的加权平均。参与者基于对博弈过程的认知,例如对过去行为的了解,对未来的预期和对当前情况的观察,在每一个阶段的博弈中选择自身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随其它参与者行动的改变而变化,甚至可以是自适应的。

1.5.2潜在博弈模型

潜在博弈是一般形式博弈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存在函数u:SR当单方面的背离发生时,u的变化Δu将被反映到单方面背离博弈者的效用上。

二、在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问题中应用博弈论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许多概念和技术与现有系统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通信系统将具有智能的资源管理,采用大量动态的、分布式的、自适应式的资源管理方式。

三、基于博弈论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如何利用博弈论方法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将博弈论引入到相应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中,找到算法的纳什均衡点。在开始具体的算法研究之前,需要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成博弈论问题模型。

3.1 分布式自适应频谱接入方法

博弈理论论文例10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2-03

当前,博弈论思想已被国内外学者运用到语用学领域来探讨人类的语言交际,例如Hintikka (1973)吸取博弈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的思想精华提出了“语言博弈论”;Parikh(1991) 把博弈论引入语用学,构建Parikh模式,探讨与解释实际话语;Kibble(2003) 视语篇回指(discourse anaphora)视为一种博弈现象;国内学者钱冠连(2005)从博弈论的思想推衍出程式性语言行为的语用机制――“语用博弈论”。然而,博弈论的理论假设是每个参与者都是理性者,强调如何选择最优策略通向交际的纳什均衡,而最优策略无法完全体现交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亦无法保证交际者都做出理性选择。因此,博弈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解释力需要待进一步探索。Allott(2001)、许宁云(2005)认为博弈论必然融合关联论的相关思想,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博弈模型中的一些理想化成分才能拓展其解释力。基于此,本文试***在博弈论与关联论的基础上提出语言交际的关联博弈,以期待解决博弈论与关联论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联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包括两条原则:一是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二是交际原则:话语会产生对关联的期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交际双方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二是话语的关联性。按照关联论,关联性成为成功交际的核心,最佳关联期待成为理解话语的标准。关联期待可以说始终存在于交际中,因为关联性是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它可看作交际的一个常量,而且“一旦关联期待得到满足或放弃,语用推导即时停止”。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诸种环境中做出决策(decision making)的方法。一个博弈包含三个重要的特征:其一,博弈中的参与者各自追求的利益具有冲突性;其二,博弈是一种过程集合,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人们在对抗过程中有关的各方面的集合;其三,博弈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策略的相互依存性。一个最基本的博弈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参与者(player)、策略组合(strategy space)和收益函数(payoff structure)。参与者是博弈的决策主体,他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策略组合是博弈各方可供选择的策略或行为的集合;收益函数是在可能的每一个结果上,参与者的所得与所失。

关联博弈这一概念是整合了Sperber & Wilson的关联论与博弈论的思想而成的,它包含三个观点:其一,博弈是面向关联的博弈,是关联期待下的博弈;其二,关联期待是以策略为手段,是博弈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关联期待;其三,博弈的每一阶段,都是以关联期待的满足为取向而进行的博弈;关联期待是博弈的每一阶段中以策略为手段来满足期待关联。以关联与策略为视角来看语言交际博弈,关联博弈具有一种内在性,又具有一种外在性。内在性体现于交际者对话语关联的期待,它推动交际博弈的发展,是交际博弈的内在机制;外在性体现于交际者对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它管辖语言交际博弈如何达到纳什均衡,是语言交际博弈的外在机制。策略与关联之间是一种张力关系,体现了它们寄生于博弈之中并以寻求交际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其栖居处。内在机制(即关联)促使交际者选择相应关联的话语作为策略进行博弈,外在机制(即策略)促使交际者选择相关策略去获取话语的最佳关联进行博弈。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的互动,构成语言交际的关联博弈过程中参与者寻求纳什均衡的语用机制。

一、语言交际的博弈树

语言交际的博弈是依据发话者与受话者的话语选择与应用一步一步地展开的,同时发话者与受话者的策略空间与交际语境等所体现出来的信息都在变化。博弈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都体现了交际者的“心智路径”,刻画了交际者在可能期待的基础上对关联期待的放弃的动态性展现,也凸现了交际博弈中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纳什均衡。对此我们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博弈树给予描述。博弈树能直观、有效地展示博弈中参与者以语言为媒介的行动顺序,轮到某一参与者行动时他可选择的行动以及他拥有的信息,在树的顶部还可以展示各种行动组合产生的各参与者的认知效果即博弈的收益。

(1)张:你的名字叫李四。(1)

李:什么意思?(2)

张:昨天的会怎么没去开?(3)

***1

博弈树是由关联结(relevant nodes)和关联枝(relevant branches)组成的***。博弈树上的枝是关联结与关联结之间的连线,如发话者S(张)的结与受话者H(李)的结之间的连线构成了博弈树的枝。博弈树上的关联结是动态博弈依顺序一步一步进行过程中的时点,例如,发话者S先选择话语1作为策略进行博弈,受话者H根据S的策略选择话语2作为策略进行博弈,S根据博弈语境选择话语3,使话语1到3之间取得了关联性,博弈获得了均衡,即交际意***得到实现。关联结是由决策关联结和终点关联结。决策关联结是博弈进行到某个时点上参与者(S或H)的决策点。决策关联结体现了参与者选择语言的顺序,如先由发话者S开始行动,然后到受话者H,最后又到S,即直到交际意***实现为止。终点关联结表示博弈进行到某一时点,博弈终止,如到发话者S选择话语3这一点,博弈终止。因此,在各个终止结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根据博弈进行的过程计算各自的收益,如***1博弈树中的收益{1,1}或{-1,-1}。当然,从上面的博弈树可以看出,发话者S与受话者H选择语言作为策略进行博弈不是唯一的,如S、H双方除了分别选择1、3与2进行博弈外,也可以分别选择1'、3'与2'进行博弈,只要能使话语具有关联性就可以。

关联期待可以从上面博弈树的收益效用可以看出,当H选择2作为策略时,在决策关联点H处有两种情况:一是表面看起来话语无关联,如果没有动态的信息集的启动或者说受话者没有通过策略激活新的博弈空间,那么收益效用为{-1,-1},即H没有推理出S的交际意***,H的关联期待没有产生;二是在某个阶段的博弈上表面上似乎没有关联,但信息集弈语境是动态的,在另一个阶段的博弈上却是有关联的,即S通过扩展博弈的语境来明示自己的交际意***,H的认知语境得到改变,产生了语境隐含(即李四应该参加昨天的会议的交际意***),那么收益效用为{1,1},即交际意***得到实现,关联期待随着信息集弈语境的延伸与博弈的扩展而产生。博弈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博弈参与者直接推导出对方的交际意***,即博弈成功;二是博弈参与者在某一阶段的博弈不能得到博弈的认知效果时,就可以启动另一个博弈阶段,经过博弈参与者双方的策略互动推导出交际意***,即博弈成功,如***1博弈树上收益为{1,1}的博弈空间;三是放弃对博弈信息的处理,导致关联期待得不到满足,交际意***落空,即博弈失败,如***1博弈树上收益为{-1,-1}的博弈空间。

二、语言交际的纳什均衡

关联博弈是一种以关联为取向的博弈现象,那么关联博弈就预设了这样的命题:语言交际的关联博弈一定存在纳什均衡,而且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就是参与者将如何博弈的“一致性”(consistent)预测:如果所有参与者预测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将会出现,那么,没有人有兴趣做不同的选择。换言之,每一个参与者要选择的战略必须是针对其他选择战略的最优反应,这种理论推测结果可以叫做“战略稳定”或“自动实施”,因为没有参与者愿意独自离弃他所选定的战略,我们把这一状态称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其实就是博弈双方都想获得的交际均衡,它表现为话语是关联的,策略是互动的,信息意***是互明的以及交际意***最终得到实现。它不仅是参与者选择策略的过程,而且是参与者不断修正对先行参与者策略类型的推断过程。当某个阶段的博弈因某种原因找不到纳什均衡或没能实现纳什均衡的解,参与者会自动地重新依靠其认知系统的信息集以及对刚刚进行的博弈所形成的交际语境,重新评估博弈的话语关联性与策略选择的合适度,然后转移到另一个阶段的博弈中去寻求纳什均衡的解。那么看似无关联的话语或没有纳什均衡的博弈在另一个阶段的博弈就有了话语的关联性与纳什均衡的解。例如:

(2)Two flies are copulating in front of a boy and his mother.

Child: Do you know what these two flies are doing? A1

Mother: No. B1

Child: Ils font l’amour. [French for ‘they are making love’] A2

Mother: OK, OK. B2

Child: You know, if l’d said this in Arabic, you would have left the room immediately. A3

当小孩选择话语A1时,其母亲拒绝了他的请求,语用失误产生了,那么如何挽回语用失误产生带来的交际后果呢?博弈的纳什均衡在哪里?我们上面讨论过,只要是博弈就会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纳什均衡。当小孩与母亲的博弈在第一阶段失败时,小孩意识到自己的博弈“出错”,对博弈语境进行重新评估后选择A2(即以语码转换回避社会禁忌的方法)作为补救策略,启动另一个层面的博弈空间,将原先的博弈镶嵌到新的博弈空间中去,改变了博弈的不利局面;而母亲则根据自己小孩的策略选择评估博弈的效益,最终选拔B2作为容忍策略,小孩通过原先的博弈镶嵌到新的博弈空间支持了自己的博弈结果。从例2可以看出,它的策略组合是{补救策略,容忍策略},从而使博弈产生了纳什均衡,即交际继续进行,双方的交际意***在博弈过程中得到显现。交际中我们经常遇到语用失误,但语用失误之所以得以容忍,归根结底在于交际博弈中总是存在纳什均衡,其策略组合是{补救策略,容忍策略}。纳什均衡的存在使人们在博弈过程中对关联期待不容易放弃。对关联期待的放弃只能是实现不了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的期待才是对关联期待的放弃。因为语言交际的博弈是面向关联的博弈,总是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的纳什均衡,所以,语言交际不存在着对关联期待的放弃,只是对信息处理的放弃。

三、相应关联与相关策略

以关联博弈为视角,人们在交际博弈中主要是以关联与策略这两个维度来掌握与刻画语言交际的博弈。博弈是面向关联的博弈,关联是以策略为手段来取得的话语关联。关联与策略之间的优化组合是语言交际博弈的驱动器,关联越大,策略的选择越优,交际博弈的纳什均衡就越容易实现它的解。博弈中的策略选择是为了追求博弈的相应关联,而关联是为了相关策略提供可能性。因此,要取得纳什均衡的解,关联与策略在交际博弈中不只是限于“最佳关联”与“最优策略”的需求,而是通向纳什均衡的相应关联与相关策略。原因何在呢?在关联博弈中,一个策略的选择总是内在地蕴涵着另一个策略选择的存在,一个话语的关联选择也总是内在地蕴藏着另一个话语关联的存在,从而有可能使不同程度的关联、不同程度的策略之间成为一个连续体,联成一个可以由参与者进行多样性选择的、可互存的、可预测的最终通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的网络,这个网络促使博弈的每一阶段都是有关联的。因此,关联与策略在语言交际博弈过程中是相对的,它们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只是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只是一个能否促使博弈通向纳什均衡的解的问题。这表明了,对于交际双方的一个博弈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采取最大程度的最优策略,也不可能总是发话者产出最佳关联的话语。这就是关联博弈框架下的“相应关联”与“相关策略”。正因为关联与策略的相对性,不同程度的关联与不同程度的策略之间处于一个连续体,参与者通常是按交际语境的需要与可能在这连续体中选择恰当的或能推进博弈发展的具有关联的话语作为策略。如果把关联与策略理解为“相应关联”与“相关策略”,而不是最佳与最优问题,那么,即使是一个表面无关联的话语,在特定的博弈语境下也是有关联的,那么博弈论的“最优策略”与关联论的“最佳关联”过于绝对化与主观化的症结就在关联博弈的过程中得到消解。例如:

(3)(Situation: coffee shop in Berkeley, California, in 1981)

Customer [ just coming in ] to waitress: Is this non-smoking? A1

Waitress: You can use it as non-smoking. B1

Customer [sitting down]: Thanks. A2

(Verschueren 1999: 160)

顾客以A1作为博弈的策略,就表明了自己是非吸烟人士团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同时也宣称了她想使用不受吸烟人士干扰这一既定权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女招待做出回答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定;作为一位吸烟人士,此顾客是通过她所提之问题来表白自己身份的,于是以B1作为策略默认了顾客原来的问题被女招待的回答转化成为的请求,表面上不关联的话语在双方的认知语境下取得了关联:女招待的回答使得顾客对她原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请求得到了满足而表示感谢,博弈的纳什均衡的解得到实现。其实,女招待所选择的策略并不是最优,话语的关联也并不是最佳,因为女招待可以以表面上最佳关联来回答,如干脆以“不,不是”来使顾客的问句得到作为问题应得的待遇,也可以以“很抱歉,我们还没有设立非吸烟区”或“很抱歉,我们还没有决定将非吸烟区设在哪里”来表示店主就尚未使用非吸烟人士的权利制度化表示歉意。然而,女招待并非如此。可见,在语言交际的博弈过程中,参与者由于博弈的需要并不是选择最优策略或最佳关联的话语进行博弈,而是从众多的策略或话语中选择能通向纳什均衡的相关策略或相应关联的话语。

综上所述,交际策略不只是就策略而论策略,而是在交际者对关联期待的驱动下而发挥作用的相关策略。关联也不只是就关联而论关联,而是在交际者的策略的驱动下而寻求的相应关联。在交际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不但要有一个策略作为驱动器,还要有一个对关联的期待,两者的互动促使纳什均衡的解得到实现。参与者的策略与关联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相互协调实现博弈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Allott, N. Game theory and communication[A]. http://phon.ucl.ac.uk/home /PUB/WPL/0***apers/ allott.pdf, 2001

[2]Hintikka, Logic, Language-game, and Informa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3]Kibble, Rodger.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centering theory[A].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Workshop o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alogue[C]. University of Saarlandes, Germany, 2003

[4]Parikh, P. Communication and strategic inference.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1991(14)

[5]Parikh, P. The Use of Language[M]. Stanford, California: CSLI Publications, 2001

[6]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7]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1999

[8]王雪玲.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语言交际博弈论[J]. 当代外语研究,2010(4)

[9]许宁云.语篇回指博弈论[J].外国语,2005(6)

[1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博弈理论论文模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博弈理论论文模板

学习

电能计量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能计量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电能计量毕业论文设计,对电能计量的认知论文1000字。3)对违章用电的判定更加合理。由于有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电稽查工作智能化,效率高,也更好的追踪了用户是否有违章用电的行为。我们可以

学习

信托融资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信托融资论文,内容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论文,关于信托的论文。目前,只有“一法两规”(《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房地产融资信托进行法律规制。“两规”对房地产融资信

学习

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小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0篇,最新幼儿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掌

学习

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总结,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

学习

我的文具盒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文具盒10篇,内容包括我的文具盒170个字,我的文具盒短文。具盒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我的文具盒基本是用尼龙布做成的,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有一点银白色的花边,***案也很漂亮,上面绣着一台小电脑,还绣了几个英文字母,有e,有m,

学习

信自己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信自己10篇,内容包括信自己完整,信自己的正确方式。张蕴从小由外婆一手带大。“其实,小时候我同父亲并不亲近。”张蕴语气平静。父亲是家里的长子长兄,承担着大家族里的责任,却不免忽视了对自己这个小家庭的关爱。如果一个家庭

学习

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事业单位财务年终工作总结。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全面完成20xx年结对帮扶工作目标,我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局长臧旭东同志任组长,李博副局长为扶贫

学习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记者专业技术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学生记者工作总结范文,记者工作个人心得范文10篇。第六条出版专业资格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凡在正式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资

学习

幼儿园实践自我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实践自我总结,内容包括幼儿园个人实践总结及感悟,幼儿园实践个人总结100字。1.在“不同层次的教师活动”中提高教师素养。我园的师资队伍中有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青年教师、今年新上任的新教师等。针对

学习

秋天日记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日记10篇,内容包括秋天日记三年级,秋天的日记大全10篇。我喜爱秋天,因为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段经历。从春的绚烂和夏的繁华中走来的我们的而立之年,正以无法控制的节奏飞速奔向不惑之年。站在时光里回望我们生命的季节,期间

学习

骨科工作计划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骨科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骨科每月护理工作计划,骨科院感年度工作计划。以国家及各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工作的方针、***策、法律法规为指导,严格按照卫生相关部门、医院以及本科室相关诊疗规范和规定各司其职,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

学习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典型发言材料,内容包括个人典型发言材料怎么写,个人典型事迹发言材料。一、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已经日渐成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一项综合性、

学习

教育和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和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教育类考试论文万能模板,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十篇。

学习

管理心理学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心理学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心理学的论文完整版,管理心理学小论文题库。一般认为,心理历史学始于精神分析学说对历史学的渗透,而且这一渗透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者弗洛伊德首开其端的,以《列昂纳多达芬奇及其对童年

学习

电能计量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能计量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电能计量毕业论文设计,对电能计量的认知论文1000字。3)对违章用电的判定更加合理。由于有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电稽查工作智能化,效率高,也更好的追踪了用户是否有违章用电的行为。我们可以

学习

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小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0篇,最新幼儿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掌

学习

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总结,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

学习

地理地理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地理论文,内容包括地理论文参考文献及摘抄,地理论文范文参考800字。2.认识了地理知识既有静态的特点也有动态的特点,进行教学时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静态的地理知识就是比较稳定、较少变动的基础知识,而动

学习

班级汇报材料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班级汇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班级成员汇报材料怎么写,班级学习情况汇报模板。(一)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团结协作,明确责任通过前阶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和识记重要的知识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应付老

学习

工程导论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导论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工程论文引言万能模板,一篇工程类论文范文模板。钢铁大学网站提供了钢铁应用、钢铁设计及冶炼等仿真模块,包括了现代钢铁生产的主要工序,可以为材料工程,尤其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学所

学习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模板,内容包括大班体育游戏小马运粮教案及反思,大班体育游戏推小车教案反思。二、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幼儿园除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有关

学习

造福工程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造福工程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工程综述论文模板,工程成果论文模板***网站。一、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某大型制造企业产线员工1125名作为调研对象。(二)调查方法1.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6日―2014年12月20日,调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