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歌作文篇1
生命之歌
生命,是一首歌,它不需要谱曲、作词,只需要你用心,用一生来演绎。它可以悲凉婉转,可以奔放热烈,可以平静如水,亦可以杂乱无章。那么,就让我们演奏一曲不卑不亢,顽强向上的生命之歌吧!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大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小海伦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睁开了心灵的眼睛,也从此展开了梦想的双翅。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追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使她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到蓝天的深处,到希望的顶峰!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用她的一生,为我们唱响了一曲不屈不挠的生命之歌。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几乎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最终以骄人的成绩和顽强的毅力被世人所认可。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自强不息地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说过:“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顽强不息的生命赞歌。
海伦、张海迪,她们都曾是被命运所抛弃的残疾人,但她们却没有抛弃命运,反而用她们对世界、生活的热爱,演绎了一种只属于她们的精彩;以她们的毅力和恒心,为世人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而这首歌,必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生命之歌作文篇2
生命之歌,是一首响亮的歌曲;生命之歌,是一首神圣的歌曲;生命之歌,是一首奇妙的歌曲……所以,谱成生命之歌的音符,是如此独特,如此重要。
生命之歌音符一——顽强
生命,是顽强的。看,生长在墙角落的砖缝里的那株小草,它不像田地里的草那样,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可以汲取到充足的肥料。这些,对它来说,都是奢侈品,它只是偶尔能感受到阳光的照耀,至于水分、肥料,都要靠它自己努力的向下索取。但是,它仍然顽强的生长着,绽放出自己的光芒。“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一句话,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是杨光,一个近乎失明的男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施舍,没有同情,他用他的顽强,成就了自己。因此,顽强,是生命之歌的一种音符。
生命之歌音符二——价值
生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它的宽度越大,其价值就越大。像、、、江姐、***等,他们,都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为祖国建设而牺牲的人。他们什么的长度,是短的,但是他们生命的宽度,是无法计量的,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此,价值,是什么之歌的一种音符。
生命之歌音符三——短暂
生命,是短暂的。虽然,每个生灵都希望能够长命百岁,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无限漫长的。但,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命,并不是可靠长短来评判的。还记得那个叫何?的女孩吗?12岁的花样年华,她却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永远离开。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可她却将另外的两个生命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她将她的爱,永远的留了下来。因此,短暂,是生命之歌的一种音符。
生命之歌音符四——可贵
生命是可贵的。拥有了生命,便拥有了一切。当今世界,许多人认为,有钱,有权,便可拥有一切。是,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但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它带来食物,却带不来胃口;带来药,却带不来健康;带来享受,却带不来宁静的幸福。就像着名演员小沈阳说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最悲哀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掉。”所以,只有有生命,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譬如***,他用他贫寒的一生做尽了好事,他的生命是可贵的。再如95岁的老人百芳礼,他将他拾荒赚来的钱都捐给了教育事业,他的生命亦是可贵的。可是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的冠***吗?那个来自肯尼亚的22岁选手塞缪尔·卡马乌·万古鲁,他胜了,成了肯尼亚的国家英雄。金钱、权利,接二连三地到来,他疯狂地挥霍,吃喝玩乐,纸醉金迷。终于,在2011年5月15日,他为自己腐败的生命划上了句号。他跳楼身亡,这就是金钱带来的吗?在这些人眼中,生命又成了什么?因此,可贵,更是生命之歌最重要的音符。
每个生灵都是有生命的,但生命只有一次,或顽强,或脆弱,或短暂,或可贵。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一旦失去,则永不回来。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可以重复的,例如岁月,再如季节,唯有生命,是那么的一去不复返。在这交织着矛盾与痛苦的什么历程中,在这充满着求索与艰辛的什么历程中,在这遍布着荆棘与坎坷的生命历程中,唯有珍惜生命,才能丢弃渺小何可悲,获得伟大与丰富,才能抛弃失意与挫折,收获重塑和幸运。
生命之歌作文篇3
生命是由命运决定的.
生命是人一生的快乐,
生命也是人一生的烦恼.
生命或许是欢乐,
生命或许是悲伤.
生命有时候让人感到自豪,
生命有时候让人感到害怕.
生命之歌作文篇4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个班有50多个人,那时正是开学不久,我们谁也不认识谁,恰巧学校举行了一场校园歌手大赛,乐感特别好的我胆怯地参加了,谁知道我居然以一曲稚嫩的“美丽的插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拿到了低年级组第一名,全校第三名。小小的我出了名,从此,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都会有人在我后面窃窃私语。那一天,邻班一个瘦小的女孩子来到我的座位旁边,小声地说:“鲁月,你唱歌真好听,我能和你做朋友吗?”“当然了。”她一下子开朗起来,高兴地说:“真的?”我说:“当然是真的。”于是我便尝试着与她交往。她就是汪漪。
在那段日子里,我教她唱歌,她教我外语(那时我外语不好),我们真的成为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春天,我和她一起高兴大地生出了绿色;秋天,她与我一起怜惜飘落的黄叶。——最好的朋友也莫过于此。渐渐地,她在歌坛上称王,我在外语中夺魁,原本不起眼的汪漪现在是焦点,原本很出名的我更加锦上添花了。校里谁都知道一班有个汪漪,四班有个鲁月。
但是,由于我爸爸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就要到南京来上学了。临别前夕,我们相约,明天她要带上最美丽的鲜花和最动听歌声来送我。
第二天,离别无语,她唱起一首歌:“因为你是我生命美丽插曲……”泪水滑落,汪漪,我会回来看你的!
生命之歌作文篇5
关键字:群众歌曲;俄苏群众歌曲;中苏音乐文化交流;歌曲翻译;文化传播
俄苏歌曲传入中国种类很多:民歌、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等。其中,群众歌曲在中国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俄苏群众歌曲,包括19世纪末2O世纪初的俄国无产阶级***歌曲、20世纪苏联建立后一些“由职业作曲家或音乐爱好者创作的供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和日常家庭生活中传播的独唱或合唱歌曲。”…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俄苏群众歌曲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方式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人民生活、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几种传播方式入手,浅论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一、无产阶级***者引进俄苏***歌曲
“十月***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派到苏联学习或工作的早期的无产阶级***者对俄苏歌曲的传播做出了先锋贡献。
俄苏***歌曲传入中国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当时在苏联还没有确切的“群众歌曲”概念提出,***歌曲作为群众歌曲的先声在苏联迅速发展,所以早期传入中国的俄苏群众歌曲本质上是俄苏***歌曲,它们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早期无产阶级***者从苏联带回国,这些歌曲配合了当时的***宣传,它们的传入和传播符合我们当时的国情。
这些***歌曲在中共所辖范围内起到不小的作用。当时,根据地没有专业的作曲人才写作***歌曲,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旧曲填词或改编而成。中国工农红***歌曲的曲调来源主要是中国民歌,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苏联***歌曲了。《青年近卫***》、《红***最强大》、《同志们,勇敢地前进》等歌曲都对的中国红***工农歌曲产生了影响。
1926年发表在求实(李伟森)所编的《***歌声》中介绍了《少年先锋歌》(即《青年近卫***》)等苏联***歌曲。此外,瞿秋白、萧三等***家也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二、战争环境下的传播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战事不断,国内形势也很复杂。国内战争和抵御外侮交织着中华民族的血雨腥风。歌曲是当时鼓舞人心、宣传***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20世纪30年代,******府与苏联的建交和往来,客观上为俄苏群众歌曲的传播又创造了一定便利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中苏两国面临着相似的国际环境,所以苏联群众歌曲在中国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苏区,许多歌曲是根据俄苏***歌曲或群众歌曲改编或填词的,比如《共产儿童团歌》就是用苏联歌曲《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即《少年先锋队进行曲》,阿·扎罗夫词,谢·凯单_焦什庚曲)所作,这仅是代表之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的***家、文艺家中有许多也在俄苏群众歌曲的译介方面作出贡献,如“萧三、沙可夫、曹葆华、金紫光、朱子奇和李焕之等,他们译配了不少苏联歌曲,广泛流传在整个***区。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苏联歌曲也开始在全国传唱。”
“同一时期,留在‘孤岛’上海的文艺家们也在译介苏联歌曲”“,如姜椿芳、吕骥译配的《祖国进行曲》和塞克译配的《快乐的人们》(两首皆为瓦·列别杰夫一库马契词,伊·杜纳耶夫斯基曲)等。国统区的其他地方,亦有赵讽译配的《喀秋莎》(伊萨科夫斯基词,布朗介尔曲)、钱仁康译配的《神圣的战争》(瓦·列别杰夫一库马契词,亚·亚历山大罗夫曲)等苏联歌曲在中国问世。
苏联的群众歌曲创作成就很高,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产生了如《神圣的战争》、《海港之夜》等一批优秀群众歌曲,这些歌曲传到中国后,也鼓舞了***民奋战的士气。当今中国有些反映士兵形象或***战争题材的影视片还在应用当时的歌曲。.如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第一歌”的《神圣的战争》就被该填新词作为电视剧《潜伏》的片尾曲(歌名变为《深海》)。
三、国际活动促成歌曲的传播
中俄(苏)两国关系微妙复杂,在两国友好往来的时期,有大量的友好活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优秀歌曲通过通讯、新闻、出版物以及与会者传唱等方式传入中国。苏联著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米·马都索夫斯基词,·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曲)就是在1957年莫斯科举行第六肩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的获奖歌曲。同年,由著名翻译家薛范译介过来。当时,他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5首得奖歌曲都翻译了,但是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传唱至今。歌曲译成后,在上海的《广播歌选》1957年第9期上发表。随后,全国各省市音乐刊物相继转载。据中国前副******回忆,他曾经出席过该届盛会,并有幸成为中国最早会唱这首歌曲的人之一。
四、中、俄(苏)以及其他艺术团体在中国演出
1.俄(苏)方访问演出
俄(苏)艺术团体到中国的演出很多,年限也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933年4月7日,苏联歌舞团首次到上海并在黄金大戏院表演新兴***艺术。这种形式在50年代中苏关系极为友好的那段时间更为常见。如苏联红旗歌舞团多次访华,中国也曾经派代表向苏方学习交流,1952年苏联红旗歌舞团访华的活动就有相关资料辑册成书。苏联各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时,有~部分就演唱了俄苏群众歌曲,特别是合唱类群众歌曲。在他们的演出中也会演唱一些中国创作歌曲或民歌,比如“1960·浙江·苏联艺术家表演团访问演出”中就有中国歌曲《渔光曲》以及苏联歌曲《莫斯科一北京》,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两国文化交流的情况。
2.中方演出
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也为俄苏群众歌曲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下属刊物中除报道大量的新闻、通讯之外,也有俄苏歌曲在上面发表,有时是词曲都有,有时仅发表歌词。“1956年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苏友好协会经常在京、沪等地举办苏联音乐唱片欣赏会,每次都印发一些辅导欣赏的小册子,刊载了许多苏联歌曲的歌词译文,大多由陈绵翻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苏歌曲开始回热,类似于“伏尔加之声”这样的演出就有多场,特别是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年”的活动,在中国有了更多出演俄苏群众歌曲的机会和平台,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在传播俄苏歌曲了,而是重温往昔的回忆。
3.其他国家演出
除了中俄(苏)两国之外,其他国家也有来华演出俄苏歌曲的经历,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例如20世纪50年代波兰人民共和国***队歌舞团曾访华演出,除波兰音乐外,还演出了国际歌曲,包括穆拉杰里作曲的《友谊之歌》、《莫斯科一北京》、李斯托夫的《瓦夏,好瓦夏》等,他们也演出了中国歌曲,如郑律成作曲的《中国人民******进行曲》、中国民歌《翻身道情》等。
生命之歌作文篇6
关键词:“红歌” 高校德育 功能 作用
红歌唱响了理想信念,抒发了爱国主义,能让男女老少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在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重视并充分发挥“红歌”精神在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红歌”音乐的内涵
红歌,即红色***歌曲的简称,是指产生和流传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和建设时期的***歌曲及各类健康进步歌曲。如红***歌曲、抗日歌曲、***歌曲,而且包括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奋发,让一个民族复兴。红歌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它借助优美的旋律和简练的艺术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着***历史,渗透着***精神,传播着***真理,体现着民族精神。
1.红歌记录着***历史
红歌记录了***的历史,饱含了***的理想,体现了***的信念,抒发了***的豪情,其内容积极向上,如《洪湖水,浪打浪》向人们描述了洪湖赤卫队队长韩英被捕后大义凛然、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
2.红歌渗透着***精神
一首首红歌向人们宣传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精神和***精神。如《英雄儿女》、《红梅花儿开》等红歌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儿女“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主义、顽强不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和***精神。
3.红歌传播着***真理
一首首红歌向世人传播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告诉人们遵纪守规、热爱群众、依靠群众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红歌体现着民族特色
红歌源于我们民族和国家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主流价值和文化。红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如《红星照我去战斗》《英雄赞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听》《十送红***》《南泥湾》等,不仅曲调优美,且歌词情真意切。红歌之所以在开放年代这么受追捧,深受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以及人们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红歌”精神在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红歌的传唱和推广是促进当代高校德育的有效手段,它能够使人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下,通过红色歌曲的音乐形象来感染大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深化爱国主义教育。2010年8月4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在参加“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活动与大学生交流时提出:一个伟大的民族要有凝聚力,要有奋斗的精神。重庆为什么提倡红歌?就因为红歌唱响了理想信念,抒发了爱国主义,能让男女老少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具体而言,红歌在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唱红歌能够有助于学习中国***的历史和理解中国***的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变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思想传播的影响,许多教育机构、家长、学生盲目祟洋,在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本民族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忽视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导致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产生,使得青少年心理上出现了“过分追求自由、叛逆、自私、固执”等性格特征,思想道德上出现了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感、历史使命感等问题。红色歌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代表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价值。因此,红色歌曲的传唱、学习能够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其学习***历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历来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强调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包括了红色歌曲资源。红色歌曲资源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传统说教型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其他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逆反等心理,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而它靠的是优美动人的音乐语言和歌词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能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效益观念。当今,不少学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功利心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讲究实用、追求实惠已成为很多大学生认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诚然,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感动,但让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感动的那种进步的主旋律是一致的。红色歌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包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艰辛、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等精神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如《义勇***进行曲》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就是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每每响起仍能让很多人心潮澎湃,让人为之拼搏。
3.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衣服非名牌不穿,手机非高档不用,过生日非酒店不去,吃不了的饭菜随手便扔,等等。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但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应保持。红色歌曲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学生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形象描述了在井冈山,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作风。这些红色歌曲对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在这场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红歌精神在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河南广播大学学报,2006,(1).
生命之歌作文篇7
关键词:群众歌曲;俄苏群众歌曲;中苏音乐文化交流;歌曲翻译;文化传播
俄苏歌曲传入中国种类很多:民歌、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等。其中,群众歌曲在中国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俄苏群众歌曲,包括19世纪末2O世纪初的俄国无产阶级***歌曲、20世纪苏联建立后一些“由职业作曲家或音乐爱好者创作的供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和日常家庭生活中传播的独唱或合唱歌曲。”…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俄苏群众歌曲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方式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人民生活、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几种传播方式入手,浅论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一、无产阶级***者引进俄苏***歌曲
“十月***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派到苏联学习或工作的早期的无产阶级***者对俄苏歌曲的传播做出了先锋贡献。
俄苏***歌曲传入中国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当时在苏联还没有确切的“群众歌曲”概念提出,***歌曲作为群众歌曲的先声在苏联迅速发展,所以早期传入中国的俄苏群众歌曲本质上是俄苏***歌曲,它们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早期无产阶级***者从苏联带回国,这些歌曲配合了当时的***宣传,它们的传入和传播符合我们当时的国情。
这些***歌曲在中共所辖范围内起到不小的作用。当时,根据地没有专业的作曲人才写作***歌曲,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旧曲填词或改编而成。中国工农红***歌曲的曲调来源主要是中国民歌,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苏联***歌曲了。《青年近卫***》、《红***最强大》、《同志们,勇敢地前进》等歌曲都对的中国红***工农歌曲产生了影响。
1926年发表在求实(李伟森)所编的《***歌声》中介绍了《少年先锋歌》(即《青年近卫***》)等苏联***歌曲。此外,瞿秋白、萧三等***家也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二、战争环境下的传播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战事不断,国内形势也很复杂。国内战争和抵御外侮交织着中华民族的血雨腥风。歌曲是当时鼓舞人心、宣传***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20世纪30年代,***府与苏联的建交和往来,客观上为俄苏群众歌曲的传播又创造了一定便利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中苏两国面临着相似的国际环境,所以苏联群众歌曲在中国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苏区,许多歌曲是根据俄苏***歌曲或群众歌曲改编或填词的,比如《共产儿童团歌》就是用苏联歌曲《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即《少年先锋队进行曲》,阿·扎罗夫词,谢·凯单_焦什庚曲)所作,这仅是代表之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的***家、文艺家中有许多也在俄苏群众歌曲的译介方面作出贡献,如“萧三、沙可夫、曹葆华、金紫光、朱子奇和李焕之等,他们译配了不少苏联歌曲,广泛流传在整个***区。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苏联歌曲也开始在全国传唱。”
“同一时期,留在‘孤岛’上海的文艺家们也在译介苏联歌曲”“,如姜椿芳、吕骥译配的《祖国进行曲》和塞克译配的《快乐的人们》(两首皆为瓦·列别杰夫一库马契词,伊·杜纳耶夫斯基曲)等。国统区的其他地方,亦有赵讽译配的《喀秋莎》(伊萨科夫斯基词,布朗介尔曲)、钱仁康译配的《神圣的战争》(瓦·列别杰夫一库马契词,亚·亚历山大罗夫曲)等苏联歌曲在中国问世。
苏联的群众歌曲创作成就很高,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产生了如《神圣的战争》、《海港之夜》等一批优秀群众歌曲,这些歌曲传到中国后,也鼓舞了***民奋战的士气。当今中国有些反映士兵形象或***战争题材的影视片还在应用当时的歌曲。.如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第一歌”的《神圣的战争》就被该填新词作为电视剧《潜伏》的片尾曲(歌名变为《深海》)。
三、国际活动促成歌曲的传播
中俄(苏)两国关系微妙复杂,在两国友好往来的时期,有大量的友好活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优秀歌曲通过通讯、新闻、出版物以及与会者传唱等方式传入中国。苏联著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米·马都索夫斯基词,·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曲)就是在1957年莫斯科举行第六肩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的获奖歌曲。同年,由著名翻译家薛范译介过来。当时,他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5首得奖歌曲都翻译了,但是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传唱至今。歌曲译成后,在上海的《广播歌选》1957年第9期上发表。随后,全国各省市音乐刊物相继转载。据中国前副******回忆,他曾经出席过该届盛会,并有幸成为中国最早会唱这首歌曲的人之一。
四、中、俄(苏)以及其他艺术团体在中国演出
1.俄(苏)方访问演出
俄(苏)艺术团体到中国的演出很多,年限也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933年4月7日,苏联歌舞团首次到上海并在黄金大戏院表演新兴***艺术。这种形式在50年代中苏关系极为友好的那段时间更为常见。如苏联红旗歌舞团多次访华,中国也曾经派代表向苏方学习交流,1952年苏联红旗歌舞团访华的活动就有相关资料辑册成书。苏联各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时,有~部分就演唱了俄苏群众歌曲,特别是合唱类群众歌曲。在他们的演出中也会演唱一些中国创作歌曲或民歌,比如“1960·浙江·苏联艺术家表演团访问演出”中就有中国歌曲《渔光曲》以及苏联歌曲《莫斯科一北京》,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两国文化交流的情况。
2.中方演出
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也为俄苏群众歌曲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下属刊物中除报道大量的新闻、通讯之外,也有俄苏歌曲在上面发表,有时是词曲都有,有时仅发表歌词。“1956年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苏友好协会经常在京、沪等地举办苏联音乐唱片欣赏会,每次都印发一些辅导欣赏的小册子,刊载了许多苏联歌曲的歌词译文,大多由陈绵翻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苏歌曲开始回热,类似于“伏尔加之声”这样的演出就有多场,特别是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年”的活动,在中国有了更多出演俄苏群众歌曲的机会和平台,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在传播俄苏歌曲了,而是重温往昔的回忆。
3.其他国家演出
除了中俄(苏)两国之外,其他国家也有来华演出俄苏歌曲的经历,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例如20世纪50年代波兰人民共和国***队歌舞团曾访华演出,除波兰音乐外,还演出了国际歌曲,包括穆拉杰里作曲的《友谊之歌》、《莫斯科一北京》、李斯托夫的《瓦夏,好瓦夏》等,他们也演出了中国歌曲,如郑律成作曲的《中国人民进行曲》、中国民歌《翻身道情》等。
五、知识分子传播俄苏群众歌曲的重要贡献
中国有大量的留学生旅苏、旅俄进行学习、深造,他们对文化的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些歌曲就是经由这些留学生带回的。当然如果没有歌曲的出版发行的话,还是不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影响的,但其作用仍不可忽略。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分别在年1995年、1999年编辑出版了两本《难忘的旋律》,1995年的版本还出版了磁带(上辑13首、下15首),后又在2004年出版了内附722首歌曲名称和223首歌词的《难忘的旋律》,并且制作7MP3格式的碟片。一知识分子是传播俄苏群众歌曲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对***的热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崇高的理念和自身的品味都使得他们乐于接受并演唱俄苏群众歌曲,“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他们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了俄苏群众歌曲。
六、相关的杂志、书刊以及媒体传播
杂志、书刊和媒体在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接受某种文化的受众群体尽可能地扩大,使得某种文化得以在各个阶层流播。俄苏群众歌曲的传播同样离不开这些媒介。
如薛范在《先驱和开拓——钱仁康教授在外国歌曲翻译介绍领域中的贡献》一文中说:30年代“苏商在上海出版的《时代》杂志也几乎每期推出一首苏联歌曲。从这一时期开始,外国歌曲的翻译开始注意与去掉的配合,力求配歌能唱。”《时代》杂志上的俄苏歌曲基本由林陵(姜椿芳)、白寒(陈冰夷)等人翻译。《苏中友好》杂志上也刊登了许多译介过来的俄苏群众歌曲,其中也有一些反应中苏人民友谊的歌曲,如1958年5月第22期上刊登的带五线谱伴奏的《我从没有到过中国》(马洛卓夫词,列别金斯基曲)、1958年8月第34期刊登的带有手风琴伴奏的《向中国人民致敬》(萨利尼科夫词、马萨利奇诺夫曲)等。随着此后不久中苏交恶,杂志上也就慢慢不再有俄苏歌曲出现,曲集、唱片等出版也停滞了。直至中苏回复友好邦交之后,俄苏歌曲才在中国继续出版、发行。
生命之歌作文篇8
【关键词】井冈山 抗战歌曲 音乐特点 十送红***
井冈山作为我国国内***战争时期最早的农村***根据地之一,不仅进行了最早的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工农兵***府等运动,***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也打退了的多次围剿,使人民群众对红***抱有无限的希望。在此情况下,诸多***歌曲便应运而生,到处流传,不仅在当年发动农民起义、扩充***队伍、反“围剿”战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长期的歌曲创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这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对井冈山抗战歌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激发人们对抗战歌曲的传唱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的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歌曲《十送红***》的创作研究
1.***歌曲《十送红***》的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红色***歌曲广泛盛行的时代。当时,根据空***司令员***演唱***歌曲的指示,为了顺利地创作大型歌舞《***历史歌曲表演唱》,空***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战争年代的***歌曲,尤其是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歌曲,从而为《十送红***》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张士燮把在井冈山收集到的诸多关于送红***的***歌曲进行了综合整理,由此形成了《十送红***》的歌词。1961年***期间,《十送红***》第一次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式公演,便一炮走红,传唱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2.***歌曲《十送红***》的核心内容
歌词是体现整首歌曲情感内涵与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渠道。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依次勾勒出1929年朱毛红***初下井冈山时***民间诸多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比如“千言万语嘱咐,红***啊,捎书(里格)多把,(介支个)***说”等。由此给广大观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整个作品的情感感染力。
3.***歌曲《十送红***》的音乐特征
首先,红色***歌曲《十送红***》在歌词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这种创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清楚地传达当时井冈山地区***民之间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便于普通民众理解、记忆和传唱。其次,歌曲《十送红***》的叙事性特征非常明显。这首歌总共分为六段,分别描述红***下了山、到拿山、过了坡、五斗江、上大道、望月台几处场景,借助这种具有一定写实意义的叙事表达方式,表现1929年朱毛红***初下井冈山时,***根据地人民对红***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成功的强烈期盼。这种叙事性的歌曲创作方式是***歌曲以及民间歌曲的独特特征,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第三,歌曲《十送红***》也具有明显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借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情感表达意义的具体物象,来表达人们质朴、纯真的情感。第四,在曲调旋律方面,***歌曲《十送红***》包括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的旋律样式,由此构成了一个ABABACA的曲式结构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各个段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采用回旋的曲式手法,从而使整首歌曲形成统一化、规整化的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朱正本先生又在各个段落之间融入了一些新的独具特色的音乐要素,既有利于作者多样性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最后,***歌曲《十送红***》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正如上文所说,20世纪60年代,空***文工团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亲自到江西***老区井冈山、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区进行采风,由此收集到大量的当年在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送红***歌曲,从而为《十送红***》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江西省赣州市文联干部许文言考证:***歌曲《十送红***》采用的是赣南民歌采茶戏《长歌》,又名《送郎调》中的曲式旋律,改了歌词,而且又增加了两个小节的曲调。①由此看出,***歌曲《十送红***》含有浓厚的井冈山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井冈山红色抗战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研究
1.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红色***歌曲是在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工农兵***府、反围剿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或者是后期创作的来源于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故事、***题材等,因此,这些歌曲大都蕴含着浓厚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强化战斗意识、坚定***信念、团结群众、扩充***队伍的功能作用。比如《红米饭,南瓜汤》、《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体现了中国***领导的红***队伍与在井冈山地区进行周旋、斗争的过程中,不是像一样四处搜刮百姓财物、粮食,而是自给自足,亲自种植南瓜和稻米等,由此体现了红***队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2.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当时井冈山地区的普通民众甚至是整个红***队伍的文化水平都非常低,对歌曲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歌曲不仅是由***队中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而且也有一部分当地群众在战斗中、生活中创作的。因此,当时井冈山地区的红色***歌曲大都呈现出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歌词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被***民记忆和传唱,而且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思想内涵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振动和情感共鸣。在井冈山经典红色***歌曲《送郎当红***》中:“我们都是好工农(喂),我们出身都贫穷(),为了穷人闹***(喂),为了***当红***(),(喂哎―哎喂)为了***当红***()”。这种简洁易懂的歌词内容,将人们群众的生活与***运动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动员功能。
3.叙事性的歌词内容
井冈山***歌曲中,很多歌词都带来明显的叙事性内容意义,比如红***在井冈山七溪岭战斗中打垮杨池生、杨如轩之后,马上创作出了《七溪岭战斗歌》以及《打垮江西两只“羊”》,其中记载到:“毛委员领兵在井冈,红***力量坚又强,不费红***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等,都是对当时井冈山地区抗战事迹、群众行为的一种描述,因此,当前很多***歌曲都成为研究特定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4.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
一方面,为了鼓励井冈山地区民众对红***队伍***斗争的信心和坚定意志,因此,需要采用当地民众耳熟能详的曲式旋律来创作***歌曲,从而促进人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接受和广泛传唱;另一方面,当时的很多***歌曲本身就是由当地民众自主创作的,因此,不仅具有浓厚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甚至还包括很多井冈山当地方言。在《十送红***》的歌词里面包括“里格、介支个、啊(哇)、呀”之类的衬词和语气助词,这些都是赣南客家方言,在当地的诸多民歌或者是遗留下来的红色***歌曲中都有使用。
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期创作的以井冈山***斗争、为题材的井冈山红色***歌曲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既采用简洁而清晰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叙事性的歌词内容,蕴含着浓厚的井冈山***精神,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当地民歌曲式旋律,这在后期创作的井冈山***歌曲《十送红***》中都有体现。因此,积极鼓励当代人传唱井冈山***歌曲,一方面可以回忆并传承老一辈先烈“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民鱼水情”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这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许文言.为《十送红***》正名[M].人民音乐,2004,(6):14-15.
参考文献:
[1].介绍井冈山的***歌曲[J].井冈山《***歌曲集》,1868,(01).
[2]夏立生,谢雪文,李红梅.寓理于歌 余音永存――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歌曲的历史佐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11).
[3]谷向阳,王庆新.分析朱正本、张士燮的代表作《十送红***》[J].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1994,(01).
生命之歌作文篇9
其一,在《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作品中有着许多的特色。首先它的歌词运用了押韵形式,开口度较大的江阳韵既适宜于抒发雄壮豪迈的情感,又朗朗上口,并富有声调节奏的音乐美感,细腻而又贴近人民的生活。前八句诗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富有深邃的意蕴,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而后八句诗点明了歌曲的***性,也表明了洪湖人民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其二,《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作品中有着地道和浓郁的湖北风格特色,是湖北人民独特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湖北民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如曲中衬词的运用,对地域特征独特的描写还有歌词的口语化、生活化,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绵延的情感氛围,加之声乐上的“拖腔”,结合婉转的旋律,使人深深感受到演唱者韩英所代表的***者对家乡对人民深沉而又纯真的爱。
其三,一曲洪湖水,悠悠几代情。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告诉世人,洪湖人民会牢记历史,因为曾经血雨腥风的英雄历程,曾经烽烟滚滚的峥嵘岁月,在这柔美悠扬的歌曲中又尽显豪迈与忠贞。曲中直抒胸臆地讴歌了***的恩情,并抒发了***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直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因而被人们当作一种***的精神象征。所以它不是有闲阶级的文人墨客,坐在屋内的无病呻吟,也不是哪个悲伤怀古、多愁善感的人物凭空创作出来的歌曲。它是万万千千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拼着血汗与泪水讴歌出来的一腔爱国情、民族魂!
因此,以《洪湖水,浪打浪》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经典,便成为了经典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也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红歌的创作背景,才会更加意识到红歌的发展与传承是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它那蓬勃向上的情感内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亮点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愈来愈成熟、美丽!红歌在中国新世纪社会的发展下,也逐渐成为具有崇高精神象征的社会积极发展的主流文化。
总而言之,任由岁月变迁,洪湖岸边依旧是那个满眼翠绿、湖光山色的鱼米之乡,而那首经典的《洪湖水,浪打浪 》也依旧一次又一次地在耳畔回荡。而更多的红歌在不断地磨练中,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它们已然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表现曲种。不仅如此,一首好的作品演绎的不仅是演员演唱技巧的炉火纯青,更需要演唱者完好地抒发出美好的情感变化,因为以《洪湖水,浪打浪》为代表的红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任重而道远的。要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继续传承民族歌曲,发扬民族精神,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浩如烟海的民歌之林中,我们所采撷的只是其中的几朵花瓣,毕竟民歌的经典不仅仅在于曲作者内心情感的独白,它更是经历了岁月、历史、文明的风雨洗礼!它的美是永恒的,亦是无穷的。让我们唱响红歌,传承民族经典,用歌唱去表达心声,用歌唱来弘扬经典!
生命之歌作文篇10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题材内容 文化价值 发展趋势
一、陕北民歌的题材内容
陕北民歌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在民歌中的地位不可取代。它的独特风韵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在深入了解后细细体会。并且陕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们常将其比做“陕北历史的镜子”、“陕北人文百科全书”。陕北民歌从时代上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陕北传统民歌题材内容
陕北位于黄河流域的腹部,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陕北黄土高坡的早期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端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历史,在原始生产劳动中必然也孕育了原始的民歌。劳动号子是陕北民歌的雏形,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借助于有节奏的声音来统一劳动动作而产生的最简单的劳动呼号。除劳动号子外,还有一种古老而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仪式歌应运而生,它就是在巫术仪式活动中产生的祈祷、祭祀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不断地筛选和丰富各种劳动号子和仪式歌,逐渐衍生成为传统的陕北民歌。陕北传统民歌中目前看到的最早的一首是汉代《上郡歌》。由于歌词发展变化周期快,再加上各种战争的破坏,传统民歌只靠世代口头相传,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陕北传统民歌只是明清以来的传统民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劳动生产、爱情婚姻、苦难生活、民情风俗、社会斗争、劝善弃恶和其他七类内容。陕北民歌题材内容主要表现了陕北人民的真实和坦诚,他们安于贫苦,乐在自得。“真”可能是对他们生活状态最好的概括,也是对陕北传统民歌题材内容的最好的概括。
(二)陕北***民歌题材内容
20世纪30年代,随着***力量的日益壮大和***形势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领导下,陕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建立了陕北***根据地,陕北民歌逐渐被***民歌所取代。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陕北民歌变为***的宣传工具、战斗武器,它发动群众,宣传***,激励斗志,消灭敌人,为中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陕北民歌的题材内容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道,它会把你带回***时期那风雷滚滚的战争岁月,它会让你感觉你不但是在唱歌自娱,而且是在学习***,这正是反映了陕北***民歌题材内容的三个特点:强烈斗争性、鲜明时代性、独特艺术性。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领导游击开》、《决心消灭胡宗南》、《黑心肝》、《豪绅们把皮褪》、《蓝花花》等一系列思想内容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民歌。
(三)陕北新民歌题材内容
陕北新民歌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陕北民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陕北民歌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陕西文艺工作者集体改编创作的五首***民歌《咱们的领袖》、《***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陕北民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一时期的题材内容和陕北传统民歌、陕北***民歌相比较为单薄一些,主要分为时***、爱情婚姻、生产建设、幸福生活、家乡新貌五类,还有待丰富和发展。
二、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
在这个表面看似贫瘠的土地上,有着这样民歌传唱至今,它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古代到现代的积累,是历史的沉淀。陕北民歌是丰厚陕北文化的体现,它不但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
(一)陕北民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对历史的反映,从黄土高坡的早期文明史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史,从红***长征到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发展史,陕北民歌犹如雨后春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成为我国***民歌的典范,其***历史功绩不朽。陕北民歌产生于陕北,流传于陕北,发展于陕北,自然也会从多方面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现状,真实记录陕北民间的人、情、物、事。
(二)陕北民歌蕴含着一种语言文化价值
各地音乐独有的韵味都是由本地的方言决定的,陕北地区也不例外。其实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陕北民歌就是用陕北方言来阐释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陕北民间艺术就是陕北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材料,音乐是载体,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陕北民歌完全是基于陕北语言的真实、自然、质朴之上,陕北民歌的语言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完全是当地人民自然的感情流露,甚至就是两个人的日常对话,比如《头一回看妹妹你不在》里的一句歌词:“头一回看妹妹你不在。你的妈妈给我吃了扁豆捞饭酸白菜。”陕北民歌对陕北方言广泛吸纳,把陕北民歌的语言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价值
陕北民歌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折射出陕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项的总称,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体现,民俗事项会伴随与它相适应的民歌,而一种民歌也有与它对应的民俗事项。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必定与陕北民俗相互关联。譬如:陕北人爱喝酒,那就免不了酒曲相伴,《要酒歌》、《看酒歌》、《对酒歌》、《让酒歌》等。扭秧歌也是陕北人的一种民俗,每当春节来临,男女老少披红挂彩,手舞足蹈,唱着秧歌曲。陕北民歌也有对婚俗的描写,《黄土地》就是一首典型的婚俗民歌,表达亲人对新人美好的祝愿,同时也表现出陕北人民善良、淳朴的性格。陕北民歌里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陕北民俗,反映了陕北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了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价值。
陕北民歌是专业音乐创作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刚性十足的音乐风格,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陕北民歌用其独特的文化性、艺术性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使这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陕北民歌的发展趋势
陕北民歌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是热情、憨厚的陕北人发自肺腑的声音。很多首陕北民歌被改编,被唱红,被经久传扬,嘹亮、激昂的声音始终回荡在黄土高原这块土地上。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是时代的产物,陕北民歌不论在创作技巧还是创作手法上都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陕北民歌有了创新和发展。
(一)新民歌的出现
陕北民歌在保持原有特色和音乐品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过与北方诸民族文化近千年的漫长交融,陕北民歌凝聚了一种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外地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填新词、改新曲、编新秧歌,将旧形式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从而反映陕北地区和陕北人民的新风貌,这是精神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又一次共同推进了陕北民歌的发展。比如说《咱们的领袖》选配了《光棍哭妻》的曲调,但是经过了恰当的改动后,变成了一首饱含激情的颂歌。再如《拥护八路***》经过安波的填词,把一首传统的陕北民歌《打黄羊》变成了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民歌。陕北新民歌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民歌和***民歌,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更加彰显陕北民歌的经典性,从而造就新的艺术高峰。
(二)陕北民歌发展专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陕北民歌与时俱进,开始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我国第一个民歌合唱队――陕北民歌合唱队成立,选拔了一批经过严格培训、修养有素、喜欢陕北民歌的专业队员。合唱队员演唱中蕴含纯正的陕北味,把单声部独唱形式的演唱经过领唱合唱等形式的编配与和声处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让人们听到了陕北民歌的合唱音响。陕北民歌合唱队为推广宣传陕北民歌,促进陕北民歌发展,都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随着时代的演变,生活和生产环境不断地提高,20世纪中后期,大量专业地词曲作家深入群众生活当中,体验传统的民风,淳朴的民情,创作出许多感情真挚,曲调优美,贴近人民的新民歌。歌曲简单易懂,有浓厚的地域风情,被广泛传唱,并成为陕北人民新的财富,这也为陕北民歌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陕北民歌发展多元化
改革开放后,陕北民间生活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民歌题材内容的筛选、曲风、曲调开始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一方面,民歌和戏曲、舞曲融会贯通、交相呼应,从而有了陕北信天游歌舞剧《山丹丹》的问世。这是陕北民歌发展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另一方面,20世纪后期流行乐坛掀起了一阵强有力的西北浪潮,陕北地区的民间音调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作形式应运而生,以《黄土高坡》为例,这首带有显著西北特色的民间曲风和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堪称完美,一种传统的陕北民间歌曲和流行音乐编配色彩融合的新音乐形式出现,为陕北民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陕北民歌多元化发展,预示着陕北民歌新的艺术高峰即将到来。
陕北民歌以其高亢、婉转的旋律,清新、质朴的作风和陕北人对生活的诚挚深深地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陕北民歌就像一部历史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陕北人在历史每个阶段的悲与苦、喜与乐、爱与恨、情与愁。陕北民歌早已走出了黄土高原、把民间歌曲的地域风情转化为充满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品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毋庸置疑,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育林.陕北民歌通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李飞.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J].考试周刊,2010.
[3]吕***轩.陕北民歌艺术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