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案10篇

非主流文案篇1

这里我们首先会产生疑问,这些个人案怎么会流入到文化市场进行交易呢?通过对部分古玩市场或旧货市场的摊主了解,我们发现,这些个人案流入文化市场的主要渠道有三种情况:

一是被案主人原所在的单位弃置后流入文化市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组或者倒闭之后,由于这些案没有人管理或没有单位接收所致。

二是被不法分子盗取后流入文化市场。由于一些单位人事案管理理念落后,给不法分子盗取人事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之目前绝大多数文化市场管理混乱,人事案的交易处于失控状态,因此,不法分子盗取的人事案便堂而皇之地流入二手商品交易。

三是个人人事关系变动也容易造成案“莫名其妙”地丢失。比如说在两个单位之间转案,或者是退休后从企业转到街道,就容易出问题。

个人案的交易行为肯定是违法的。个人案流入到文化市场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极大危害。

个人案属于国家机密,个人案流入市场容易造成国家机密泄露。个人案往往涉及当事人所参与的历史进程,有些进程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因此,无数国家都将个人案归属于国家机密,严禁个人泄露和私自保存个人人事案材料,更不能无条件地向社会公开或提供有偿服务。

个人案还涉及个人隐私,个人案流入市场还容易泄露个人隐私。个人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奖励或惩罚、家庭成员信息等诸多方面,“一些案文件上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载录有事关当事人隐私的信息。”因此,根据我国案法相关规定,各级各类案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案保管期限以及销毁案的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案,严禁倒卖牟利。

那么,该如何规避个人案流入到文化市场交易呢?

第一,要加强个人案管理立法,堵住个人案流出源头。我国《案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案的义务。尽管我国出台有《案法》和《案法实施办法》,但都是针对国家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案管理制定的,对个人案的管理没有涉及,尤其对个人案流出管理缺少实质性控制。而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变革以及大量个人-案的失效,目前急需对个人案管理进行立法以期从制度上堵住个人案的流出。

第二,要加大个人案保护宣传,树立个人案保护意识。人事部门或案管理部门应经常对个人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不断树立公民的个人案保护意识。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事案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很重要的,很多手续都绕不开案这一关。当我们结束了前一个工作或退休后,应当关心自己的案是否及时转移或有效保管,防止因个人人事关系变动造成“死”或个人案丢失。同时,在遇到非法倒卖个人案现象是应及时向***门举报。

非主流文案篇2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非主流青少年;增权;优势视角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新兴文化的盛行,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非主流文化,更是年轻一代标榜***、个性、自由的最主要代表。非主流文化核心倡导的是一种消极、另类的价值观,对传统的主张积极向上的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一种文化部现象的出现,必定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可取性。本文采用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对非主流青少年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的探索,解释这种文化的诱发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势视角,分析了非主流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因素,为发掘其潜能,增进其权力感奠定了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存在概念。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如***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颜色,都以***的学科存在。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本文所研究的非主流文化特指属于青少年亚文化的范畴,是在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之外流行,尤其是在“90后”青少年当中流行的文化。随心所欲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另类、非大众化,讲求符合自己心意和个性的衣着、服装、言行举止等,既是“非主流”文化的基本表现,也是青少年乐于追求的文化表征。“非主流”文化有积极的元素,但更多的是那些特立独行、崇尚个性、我行我素的行为方式,主要提倡的是消极、颓废和萎靡。(施涛 2011)

(二)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具有整合意义和折中性的社会工作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以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特质为概念框架,理解个人所处的环境脉络如何影响个人及其行动的场域。本文所依据的生态系统理论分层方法参考了该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如***1-1)。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四个子系统(后来又加入时间维度系统)。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制约作用。首先,从空间上看,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微观系统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微系统与微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微系统与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特殊文化和亚文化)交互作用关系的影响。(胡俊文 2011)

***1-1生态系统理论***

(三)增权

“增权”是现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工作方式,即增加个体、群体或社区的权力。“权力”是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能力,包括获得所需要东西的能力,影响他人思考、感受、行动或信念的能力、影响资源在诸如家庭、组织、社区或社会等社会系统中分配的能力;这种权力既是客观存在的能力,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即权力感(陆玉林 2007)。缺乏这种权力即能力和资源,就是无权(陈树强 2003)。

本文结合以往的文献研究,将增权具体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一、增强案主的生活能力和自我认同,使案主的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二、协助案主构建高效的生活支持网络,使案主获得更多有用的社会资源;三、鼓励案主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提升案主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涉及到具体的增权途径,本文则采取了范斌教授的意见,将增权分为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三个层次。

二、非主流青少年个案的诱发因素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案主W出生于1993年,是个标准的非主流青少年,叛逆、自私、不喜欢学习,爱好上网和新奇的事物,穿着怪异,顶着标志性的爆炸头。W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他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两年后他的父亲为他重新找了一个继母,继母也属于单亲离异家庭,有一个女儿,比他大五岁。W与父亲和继母、姐姐关系都不好,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W的家庭经济状况原先还不错,后来因为单位改制,父亲于两年前一直待业在家。

根据访谈和观察,本文觉得发生在W身上的这些表现主要是由他和所处的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所造成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W一方面性格比较叛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另一方面,他的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网络等都直接地影响到了他个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W沦为非主流青少年的诱发原因,下文将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分别展开分析和论述。

(二)诱发因素分析

1.微观系统。

影响青少年的微观系统主要是指与青少年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第一场所,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人格特质。据W的父母以及身边的老师朋友说,W其实是一个十分热情的人,喜欢帮助别人,也很大方。但是,W的自尊心非常强,受不了别人一丁点的指责。因为这个,他经常跟老师顶嘴,和同学打架,所以在大家眼里,W又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但是W很喜欢捣鼓电脑,精通一些电脑维修方面的知识。只要是有电脑的地方,他就异常地安静,仿佛世界只有他和电脑。二、个体生理因素。W长得不高不矮,但是很瘦,经常被别人戏谑为“瘦皮猴”。每到这时,他就会握紧拳头,眼睛狠狠地盯着对方。W跟我说,他非常受不了别人取笑他长得矮,长得瘦。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W由于小时候贪玩,摔破过头,额头上至今还留下一个明显的伤疤,这自然也成了别人攻击他的对象。三、家庭因素。上文提到,W的家庭是离婚重组家庭,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姐姐。姐姐第一次来到家中,W就对她充满了敌意。按W的话说,就是原本父母离异已经让他失去了母爱,现在又有一个人将要来跟他争夺父爱。而且W的姐姐属于那种特别优秀的女生,考试经常拿到年级前三甲。因此,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父母和亲戚的掌上明珠。特别是这次她还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的医学专业,更让W觉得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已经荡然无存。

2.中间系统。

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刘斌志 2008)很显然,W所处的各个微观系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网络社区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在网络中,W占据着优势的地位。大家崇拜他,夸奖他,依赖他,接受他。而现实世界中:在家庭,他的父母老是打骂他,把他当成是一个一事无成,只会惹事的人;在学校,老师们见到他就头痛,同学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跟他接触。这让他对于家庭和学校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他想离家出走,想要辍学,想要逃避这一切。第二,非主流文化群体与制度化学校的冲突。非主流群体崇尚的是另类文化,他们喜欢独特的装束:紧身裤、短衫、爆炸头、美瞳……他们追求个性和自由,我行我素、消极、颓废的人生观。而学校是一个制度约束下的地方,他崇尚主流文化,要求学生守纪律、爱学习、懂礼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严禁一切奇特的装束。因此,W异常厌倦学校的生活,反而对社会上一些非主流群体拥有强烈归属感。第三,非主流文化群体与特殊化家庭的冲突。之前提到,相较于学校,W更适应自己所处的非主流群体。这是因为非主流群体让他感受到了自由、***、被尊重和接纳。而在家中,W已经厌倦了父母的批评与指责。过去,每当父母说他不是,他总要顶上几句,而现在他干脆选择不理睬或逃避。家庭的生活,让W觉得没有温暖,自己好像是被锁在冰冷铁门外的一个陌生人。

总的来说,W所处的微观系统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的冲突。这种冲突有的时候让他觉得无所适从,导致迷茫和怀疑;有的时候又让他很兴奋,因为和家庭学校的对立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非主流文化,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位置。

3.外层系统。

外层系统是指那些青少年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包括父母职场领域、大众传播媒体、物质和服务的提供、非正式的社会网络、社会文化环境等。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父母原先工作环境的影响。W 的父母从事的都是服务行业,父亲原先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当部门经理,继母则自己开了一家室。所以W之前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酒店或室度过的,受其影响,他从小就学会了喝酒和。这对于他后来性格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二是大众媒体的影响。电视和网络上经常会播放一些穿着另类,行为怪异的人的形象。这对于心理上不成熟的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诱惑。特别是近年来网上的一些诸如火星文等非主流文化的兴起,更是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W就是写火星文的老手,经常喜欢发表一些普通人看不懂的文字。三是邻里社区的影响。W生活的社区叫“×××县府宿舍”,里面居住的大多是一些***府官员家庭。于是,就经常会有一帮人讨论“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名校了”,“某某出国留学了”等等。而W自然也成了大家口头上的“明星”,不过讨论的更多的是他的劣迹。虽然W嘴上说无所谓,但看得出,他对于邻居们的评价还是非常在乎的。因为他特别渴望被别人认同,因此转而将目标放在了网络与他们的那群哥们身上。

三、非主流青少年个案的优势因素分析

以往我们分析非主流青少年时,倾向于采用问题视角。即事先将研究对象标签化为存在问题的人,而后运用一系列方法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本文所采用的优势视角更注重去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下文我将结合W这个案主,发掘和论述非主流青少年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优势和潜能。

第一、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望。非主流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一种独特性的理解。他们顶着夸张的爆炸头,实际上是对于社会失范的一种无形的抗议;他们穿着另类,只是表达了他们对于审美的独特视角;他们行为怪异,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并不是麻木的。他们也关心汶川地震,也痛恨官员腐败,也知道给老奶奶让座。只是他们相对于这个社会而言太弱小了,社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因此,他们选择这种另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人拥有表达的欲望,就说明他有改变的动机。在与W的交谈中,我发现他非常善于表现自己。他穿了一双亮颜色的鞋子,说是觉得很帅气。而我与周围的人聊到一些国内时***的时候,他也可以插上几句。虽然有些想法我们看来挺幼稚的,但至少这是经过他的一番思考而来的。

第二、渴望理解与被尊重。非主流青少年为什么更加倾向于同质群体和虚拟的网络社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两个微观系统中感受到了理解与被尊重。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人是有尊重的需求的。非主流青少年的社会边缘化地位,让他们在现实生态系统中,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而一些正规的获得尊重的途径往往不及非正规途径来得迅速和强烈,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总是游离在社会边缘地带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完全是萎靡的,自甘堕落的。因为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基础需求就是生理与安全,而这两种需求是他们在那种虚拟和非主流系统中无法获得或者是不持久的。因此,非主流青少年最终得回归整个社会大的文化环境中,去争取这个社会的理解与尊重。W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表面上抵触现有的文化大环境,但是他还是很希望获得父母、老师和周围的同学的关心和帮助的。拿他的话说,就是“总不能这样一辈子混下去吧”。

第三、追求自我***和实现。相比较我们一般的青少年,非主流青少年也有自己的明显优势。例如在生活中的***性他们就超过那些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混自己的圈子,有着一套***的社会支持系统。这种***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即使是出去了一个礼拜也不会担心挨饿受冻。同时,他们在一些决策上也更加地果断,并且能够很好地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当然,他们也追求自我实现,那些拥有技能或资源的非主流青少年往往就成了他们那个圈子里受人敬仰的人物。而作为他自己来讲,把有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也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事。W说他在这个群体里,就是属于那种比较受人敬仰的对象。因为他的电脑技术很好,因此也会经常地帮人修修电脑,赚点外快什么的,这对于大多数无收入来源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厉害的事。W的笑容也在告诉我,他对于自己在群体里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

四、非主流青少年个案的增权

根据上文可知,非主流青少年本身并不存在着问题,而是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和反抗。非主流文化也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文化。非主流青少年渴望理解与被尊重,期待在社会上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非主流青少年的增权,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境况,实现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与健康发展。下文就从个体、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展开具体的论述(见***4-1)。

***4-1 非主流青少年的增权模型***

(一)个体层面

个体增权即从个人层面着手,通过协助案主掌握个人生活技巧、提高有意识控制能力、提升自我接纳程度等,使其具备对自身生活的决定权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范斌 2004)在提高非主流青少年自我能力方面,关键是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逐渐具备这个社会所生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考虑到W还处于学习阶段,我建议他先回学校读书,等中考结束,再选择一所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为此,我首先找到了W所在班的班主任,跟他详细地解释了有关W的情况。老师也答应只要他以后少犯事,还是可以接纳他的,并且老师还发动了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他。然后我也劝说W的父母同意了这一建议。他们保证,只要W好好地把接下来半年的书读好,毕业后随他自己的喜欢。最后W也承诺,今后一定会尽量好好读书,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在增强非主流青少年自我接纳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小组工作,让其重新认识自我,改变过去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W的交往中,我始终保持着一个朋友的心态,因此不多久他就愿意跟我吐露一切。通过倾听和回忆,让他充分地展露了自己,宣泄了情绪;通过家庭会议,让他与父母进行了深层次地交流,彼此了解对方;通过鼓励和赞扬,让他重新发掘潜能,愈发自信。这边还有一个小故事:为了增进其自信心,我又一次故意拿一个电脑问题让他帮忙解决。事后我非常肯定地表扬了他,他那天笑得很灿烂。

(二)人际关系层面

人际关系增权从案主与周围的人际互动和交往着手,一方面通过与他人关系的建立从而完善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帮助案主从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中整合和获取资源。非主流青少年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其社会支持网络往往只限于单一的同辈群体,获取资源的量十分有限。而我们的工作要帮助他们发掘和构建身边潜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例如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从家庭关系入手。通过几次的家庭会议,W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已经明显变小了,对待姐姐的攻击性也没有以前那么强烈。同时,我还就工作问题与W的父亲进行了单独的沟通,原来他们是下岗之后一直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抑郁寡欢。出去找过工作,但都不及原先那份,又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不过这么长时间来,他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并答应我们有机会会去找一份工作。我也积极地帮W的父亲搜集了一些企业招工的信息。在学校中,我之前找到了学校的老师,老师也很乐意协助我们一起努力。据后来老师反映,W回学校后态度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的改变而惊讶。不过就是W的功课实在太差了,想要提高学习成绩,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在社区中,W的邻居听说他们家的情况后,都主动地上门来拜访。有的邻居还特意嘱咐W要好好学习,并且把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孙子介绍给W,让他不懂就去问他。同时,社区的活动室也是免费向社区内的人员开放的。现在W和他的家人有空还喜欢去活动室打打乒乓球,大家一起不仅交流了感情,还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信息。

(三)社会参与层面

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和前两个增权层次不同,主要是直接以群体的整体性活动出现的,目的多为影响社会决策。对于非主流青少年来说,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并不等于让他们去混迹社会。而是通过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式努力地去融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对W的辅导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多多地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年除夕夜,县城下了很大的雪,第二天一早W就带领家人去小区大门口义务扫雪。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扫雪,门前一下子就恢复了通畅。在W一步步的变化中,他最近还突发想法,要把自己的故事写一写发到网上,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孩子可以重新振奋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

[2]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12):75.

[3]胡俊文.青少年犯罪与预防: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1(2).

[4]刘斌志.自杀未遂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青年与社会,2008.

[5]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陆玉林,张羽.我国城市弱势青少年群体增权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治学院学报,2007(7).

[7]凌蕴昭.“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8]施涛.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9).

非主流文案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演化,由于文化空间场域环境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悄然失去了得以传承的文化路径,使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传承发展危机的“焦虑”,一些优秀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和消亡的威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1]。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对于丰富多样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如何去传承和保护,已成为21世纪体育学术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国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在传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制约瓶颈,如:数字化技术问题、数据的可编撰性问题、碎片式保护问题等[2],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数字化采集、存储技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视频档案加以保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现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近700项,如:春秋北方山戎秋千、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汉代的连骑击鞠壤、西域乐舞、清代冰嬉等等,但是,这些中国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项目在传承的过程中,对遗留的一些档案信息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档案信息亦是难窥一见,也正面临着永远消失的可能[3]。早在1986年,国家文化部门就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料进行整理。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这也是较早进行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工作。2001年,国家开始组织了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整理、抢救和翻译了大量各民族民间体育、杂技、游艺等地域性体育文化,各地域也均出版编辑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档案,如:《***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陕西红拳十年》《学校民族传统体育》。2005年,中国武术博物馆的完工,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整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拓展平台。2004年国家开始了加大对民族体育文化档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5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并对一些珍贵、濒临灭绝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得到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环境[4]。2006年至2011年,国家完成了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工作。2011年12月25日,国家“非遗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支撑,2015年,我国已经成立了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5]。

2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与传承困境主要是源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演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话语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些原初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已渐渐褪色,这也是当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档案保护工作的必要性。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本质原因在于失去了得以生存的文化空间环境,因为,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多是集中在节日习俗、庆典活动、劳作之余、祭祀民俗中,这些文化空间环境的变异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本源[6]。针对这一问题,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整理与保护,尝试从还原文化空间的角度,模拟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这种类似“动物园”式的保护工作,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传承效应。在这种形势之下,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利用数字技术的无破坏性、辐射强、传播范围广泛的优势,对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特别是对现代传承人的一些音像,现存的一些实物档案、文字档案加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护技术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主要是借用数字化采集、存储和数字化展示技术,这些保护性工作的开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如:缺乏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技术体系,主要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数字化的简单描述、讲解,而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保护系统,数字化保护的一些技术措施进一步加以挖掘,以更好地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3.1数字化技术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技术主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字档案、实物档案、传承人档案、活动实践档案等,借助***片、视频、音频、电子书、交互展示等途径来加以存储,借助数字化共享平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播[6]。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采集、存储、维护、管理、传播、消费等,都需要开发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据库,利用新的保护与传播介质,实现从单一的部门管理走向多部门(从国家到地方)共建共享管理,从单一的文字、***片档案遗产数字化到声像立体化。3.2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分析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数字化资源库,并且对于文字档案、实物档案、视频、音频档案等存在整理的“碎片化”状态[7]。在建设数字化资源库的过程中,设立国家数据采集管理中心、各省市数据采集中心、各县区数据采集管理中心,由此形成三级数字化资源库管理网络,并且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地方文化部、科研单位相互联合,共同搜集和整理一切可整理的、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并将所搜集到的所有现存资源统一入库管理,国家数据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国家历史档案中所载录的有关某个具体项目的文化信息,各省市、县区单位通过各省、市、县民族志的整理,深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发源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遗留,以及对传承人档案的整理,特别是剪辑整理一些有价值的音频、视频档案。Web2.0技术的发展应当说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播模式难以适应网络建设的需要,这就需要采用分布式架构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发挥多方资源开发的合力作用,由此形成由文化创意企业,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文化保护部门,以及一些研究院所、通讯、广电等单位,共同合作开发完成数据库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挖掘与资源运营的协调统一,构建“整理、监管、开放”于一体的传播模式与服务模式,完成由单向共享到双向互动传播方式的转变。3.3数字化产品开发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建设包括文字、传承人音像、传承地音像、三维模型等,这些素材性档案资源的保护与传播借助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介渠道。这种单向被动的信息传递范式压制了社会群体的主观判断,这就需要借助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产品共建开发技术,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技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立体呈现数字化产品[8]。具体的步骤可以采用:对现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档案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对当前遗留的档案、不完整的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复原,可以借助虚拟引擎技术对数字化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人们可以通过点击数字化产品画面,给人更为直观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入地解读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与演化历程。3.4数字化技术开发流程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开发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项技术的融入相对比较分散,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开发建设,档案数字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需要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流程,完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具体的步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步,数据采集技术。通过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史料,以及现存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进行全面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文本技术数字化、音乐技术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立体成像技术等。第二步,数据存储技术开发。主要是搜集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元数据录入处理,具体的分类方式可以采用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两种方式进行分类建设资源库。第三步,数字化管理技术。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储档案的管理是防范信息安全风险,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侵入与篡改,同时,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与检索服务,包括注册权限、检索服务、分发、***等方面的技术。第四步,数字生产技术。运用技术算计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像处理、动画制作、三维渲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内容产品进行处理。第五步,数字化传播技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更广域范围内的传播,借助信息化空间环境,如:IPTV、无线通讯和卫星网络等渠道,突破了传统传播介质时空的局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第六步,终端服务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网络等服务终端,把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信息以人机交互、数字化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完成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档案遗产档案数字化的开发保护流程。

4结束语

非主流文案篇4

1可行性:档案管理具有先天的显性知识资源服务属性

档案是显性知识的典型代表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其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固化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记忆。因此,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存储着知识资源的档案无疑是最重要的显性知识。笔者认为,“档案”意味着它是最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显性知识。关系如下***1。事实上,人们寻找历史经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档案中获取知识。自人类发明文字以来,固化的记录就代替了口耳相传,成为人类文明延续的主要方式。虽然知识管理学者普遍认为,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隐性知识最终还是要依靠显性化技术成为文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延续。单纯的隐性知识传播和延续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常常采取纸质的或数字的方式将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档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单位,如中国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都会通过公司规章要求员工外出考察、培训、参会、研讨活动之后以及离退职之前,把相应的文档材料上交或做出总结报告。更为严格的某些公司(如IBM公司),会为每个人专门发放文档资料整理袋,用于放置所有相关工作资料,并由专人定期回收。这些方式都体现了通过文档控制企业知识财富的理念,以及文档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正如全球著名的IBMLotus公司在其企业知识管理软件产品白皮书中也说道:“文档是知识容器,是已经物化的显性知识,其中蕴涵了大量本企业的知识财产。适时地、不受地域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获得基于文档内容的知识,正是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1]除了在实践领域常常以文档记录方式传播延续人类知识财富以外,在知识管理界、档案界和企业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密切关系常常引起诸位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如彭明彧认为,“文档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终极目标具有平行性”,“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运行方式具有并行性”,“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具有部分兼容性[2]。张斌认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3]。徐拥***认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管理目的、管理流程、管理技术等方面相近相通,二者可以相辅相成[4]。

2必然性:档案管理的终极追求与知识服务理念相契合

作为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管理活动,档案管理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变迁过程。通过开展档案编纂或研究,封建时期,以服务王权为取向,近代时期,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但无论如何,基于档案内容而“提供服务”这一本质似乎从未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顺应新的时代需求,档案学提出了“后保管范式”,主张档案管理由载体保管向信息管理转变,“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者向信息和知识的提供者转变”[5]。档案后保管范式本质上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6],其目的和核心就是实现“知识服务”。这种追求体现了档案管理更加关注其信息资源价值,重视并强调应用档案显性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的理念。这不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吗?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层面,档案管理的知识服务理念也正在悄然兴起。如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数字档案馆(室)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起来的一站式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其以扩大开放、便于利用、最大限度挖掘档案价值、以多元手段服务用户为重要特征,经常采用的专题纪录片、专题展览、专题推送、***参观、***利用等服务形式,实质体现了知识服务的价值追求。又如,田湾核电档案的知识服务思路。田湾核电站是中国著名的三大核电基地之一,其将核电档案与设备、人员一起并列为公司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的三大支柱。田湾核电档案注重围绕档案承载核心资源、展现技术特色、控制工程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进行全方位管理、开发、利用,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文档知识资源开发和深度利用,如建立了合理化建议库、技术专利库、科技论文库、项目案例库、经验总结库等各类型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知识库。通过实施ECM,成功建设了企业级内容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公司管理创新、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可以说,田湾核电档案管理理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紧密结合实际的、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知识服务典型。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布鲁斯•W•德尔斯泰恩(BruceW.Dearstyne)可谓一针见血:“文件管理的目标在许多方面都与知识管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让人们能够得到所需的有关信息。这一共性意味着两者具有合作的基础。”[7]

3优越性:档案管理具有成熟的显性知识服务处理技术与流程

根据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及其相关的主要实践活动,有学者将知识管理分为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经济学派和战略学派四个主要流派,并进一步指出,行为学派主要侧重对隐含知识的学习、创造和灵活应用。技术学派主要侧重对显性知识的积累、传递和方便提供。经济学派主要侧重对显性和隐含两种知识的积累、学习并最终完成价值发现。战略学派主要侧重对显性和隐含两种知识的积累、转化并最终完成包括价值发现在内的各种战略目标。[8]显然,档案管理与上述技术学派非常相似。从具体处理技术来看,档案管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知识管理中的显性知识处理技术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如重视基于历史主义的来源原则、全宗思想、成熟的档案实体分类和档案内容分类技术、编码技术、检索技术等等。另外,档案管理注重“保存”的意识,也有利于知识的沉淀、积累以及后期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从具体处理流程来看,对比发现,知识管理(显性知识)的一般流程与档案管理的一般流程有较大的吻合度,阶段相似度非常明显。二者极其相似的环路闭合处理流程,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共同的信息资源管理本质,基于共同的对知识(信息)的整合、创新和利用的管理目标。如上所述,知识管理的实施,必然涉及知识的产生/收集、加工、整理、存储、评价和利用等环节,这些具体的处理环节在档案管理领域已经发展了上千年之久。如何更好地收集信息源,如何更快速地处理信息,如何更准确地检索与利用信息,以及如何更长久地积累信息,档案管理的经验不可谓不多。正如塞里•休斯指出的:“文件管理者能清楚地理解组织的知识基础,而且长期涉及组织知识,他们可能比任何人更接近组织的智力资本。他们了解正在构建的信息、正在使用的信息、静止或休止的信息。他们明白组织中哪些信息是当前的,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9]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城市记忆工程、口述历史等,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需要对历史中珍贵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以实现永久流传。在此,档案表现出来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而且,档案管理在知识(信息)流程化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先天优势,可以让档案工作者在面对知识的任何时候想到的都是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知识处理与创新,而不是局部的单个的知识单元。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这种整体相关思想对知识创新和利用更是至关重要的。

4艰巨性:知识服务要求先进的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对象本质、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目标等方面虽有很强的相似性,并在显性知识处理技术和流程化知识加工管理方法等方面为知识管理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与此同时,由于二者产生的源流和时代背景差异巨大,知识管理仍然具有知识时代所赋予的诸多特色。就目前而言,档案管理真正走向知识管理还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鲜明最为重要的无疑是技术与人才两大因素。知识管理产生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管理的实现建立于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并以其为重要特征,如元数据、数据库、文本挖掘、云计算、搜索引擎、信息安全、信息、信息推送等等。利用它们,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知识,或主动提供多元化综合知识服务,常常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目前档案部门较少得到实际应用。事实上,目前档案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令人担忧。仅以电子文件为例,档案管理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尚不能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现实状况与理想需求之间差距不小。据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调查,目前在文件形成机构的调查中,已经使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机构占79.6%,然而,只有2%的机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或模块)具有元数据捕获和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认证功能[10]。且不说这些档案信息化系统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难保证,何谈知识服务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一直是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档案职业的总体情况堪忧。与西方国家要求档案职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比,我国档案从业人员包含了大量的兼职人员,且无任何专业资格认证或准入制度,导致“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单位档案工作兼职人员大量存在,从业者整体素质不理想,文化水平较低;在部分单位,中专、高中以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档案人员占有相当比例”。[11]这样的职业群体显然与提供知识服务的人才队伍要求相差甚远。

5小结

非主流文案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理财目标函数

中***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3―0065―04

自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中除清华同方试点方案未获通过以外,其余三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均获通过。第二批则安排了长扛电力等42家上市公司进行试点。试点公司股票价格的填权效应,使广大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动机增强,资金的积极人市使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局部牛市的局面。尽管在管理层的大力倡导下,上市公司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进入了全面股权分置改革阶段但从上市公司这一理财主体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选择行为角度来分析,大部分上市公司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选择侧重于方案的易理解和可操作性,很少关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分析不同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利于上市公司合理设计和选择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从而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试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

目前46家试点上市公司除清华同方的试点方案未获通过以外,其余45家试点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已通过。因此,选择45家已获通过的试点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进行分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限于文章篇幅,试点上市公司现实选择表格从略)。

试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45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中,采用纯送股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有36家,占样本容量的80%;采用送股派现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有6家,占样本容量的13.33%;采用送股权证型、缩股派现型和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型的各1家,分别占样本容量的2.22%。

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相关财务比率的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确定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无论上市公司采取何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需要由保荐人进行推荐,保荐费用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当年的成本,势必降低当年的会计利润,且由于改变的仅仅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未触及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委托问题。所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当年和今后会计年度的收入并不因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发生变化,其收入水平最终仍由上市公司内在的经济活动规律所决定。[2]、[3]

(一)权益净利率

令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当年的税后净利为P,当年年末平均所有者权益为O(下同),则上市公司当年年末的权益净利率(ROE0)为(P/O)x100%。当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其权益净利率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

1.未涉及派发现金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该方案包括纯送股型、缩股型、送股权证型和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型四种。这四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以后,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当年的税后净利和平均所有者权益。令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费用对当年的税后

年净现金流量的影响。两者相比,V1

2.涉及派发现金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此方案包括送股派现型和缩股派现型两种。当派发的现金来源于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时,由于现金的派发不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当年的净现金流量,因此其企业价值的计量与未涉及派发现金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完全相同,即企业价值(V2)等于V1。当派发的现金来源于上市公司时,由于现金的派发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当年的净现金净流量,因此其理财目标函数的计量与未涉及派发现金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企业价值(V3)可以表示为:

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理性选择的思路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上市公司采用哪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会使上市公司当年的权益净利率下降;除了采用缩股型和缩股派现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能使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上升以外,其它任何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会使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下降。当采用缩股派现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派发的现金直接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时,该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与缩股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一样,能使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达到最大。无论采用何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会使上市公司的价值降低,当采用送股派现型和缩股派现型方案其派发的现金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时,上市公司的价值下降的幅度最小。

上述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在选择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选择的影响,[5]单纯地从上市公司这一理财主体的财务行为出发,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理性选择思路是:尽可能选择缩股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即使采用缩股派现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也应尽可能争取现金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而目前80%的试点公司采用纯送股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从上市公司这一理财主体的财务行为来分析,存在比较严重的非理性成分。

参考文献:

[1]肖国元.关于“股权分置”问超的思考笔记[J].股市动态分析,2004,(31).

[2]白重恩,刘俏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

[3]胡一帆,宋敏等.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J].经济研究,2005,(9).

[4]***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非主流文案篇6

摘要:

在三维强风***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引入基于Saundersetal.(1991)实验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水饱和度替代环境温度和有效液水含量将S91方案变形。对比分析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变形后的S91方案和原S91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量级、电荷结构以及与霰和冰晶粒子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案采用的电荷密度变化率以及每次碰撞平均转移的电荷量均相同,但不同方案中决定粒子间电荷转移的因子不同对电荷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加入云水饱和度的S91方案,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多为正极性,电荷结构先呈单极性后转变为三极性,并有进一步转变为偶极性的趋势。但这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霰与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的范围、大小均不同,这也是造成两种方案电荷结构和转移电荷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雷暴云;数值模拟;非感应起电机制;云水饱和度

大量的观测试验表明非感应起电过程是雷暴云内主要的起电机制(Takahashi,1978;Jayaratneetal.,1983),这种起电机制在没有环境电场作用下,云降水粒子仍然能够获得净电荷。在雷暴云中存在霰或雹和冰晶,霰或雹因凇附增温导致其温度一般高于冰晶。因此在冰晶和霰粒或雹接触后分离的过程中,由于霰或雹块的温度较高,则带负电,而冰晶的温度较低,则带正电。这种温度差导致了电荷的转移,且电荷的转移与温度、液态水含量(LiquidWaterContent)、相对碰撞速度和有效液态水含量等因子有关(Takahashi,1978;Saundersetal.,1991)。

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发现,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与云水饱和度的变化程度有关(Saundersetal.,2006)。BakerandDash(1989,1994)结合理论和实验表明,在冰—水汽的平衡界面上存在准液膜,其厚度约几个分子的尺度。具有准液膜的冰粒子在碰撞分离的过程中,应该会通过液膜产生质量交换,通常质量从厚的准液膜转移到薄的准液膜,而准液膜的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厚,因此温度高的冰粒失去质量和负电荷,结果使粒子带正电。可以看出,电荷的极性与粒子的生长方式有关,而且云水饱和度的变化会影响粒子的质量变化,所以不同的温度和液态水含量对非感应转移电荷量级和极性的影响,其实是云水饱和度通过对霰粒和冰晶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它们碰撞分离后电荷转移的大小和极性(孙京,2012)。

Saundersetal.(2001)通过云室实验研究表明转移电荷的极性与粒子表面的增长率有关,增长快的冰粒带正电,在没有凇附的情况下,冰粒的凝华增长因潜热释放而使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相应处于升华状态的冰粒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并发现极性反转温度与冰粒子的环境温度和水汽场有关,云中过饱和度和冰晶粒子的增长速率呈正相关(Saundersetal.,2006)。Mitzevaetal.(2005)通过数值模式研究了云水饱和度和粒子相对增长率对雷暴云中冰相粒子所带电荷极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当温度低于-20℃,有效液水含量小于1g•m-3时,云水饱和度会影响霰粒子的增长率。当云水饱和度接近霰粒子的饱和度时,霰主要带正电荷。EmersicandSaun-ders(2010)利用最新的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通过实验室研究了雷暴云中霰和冰晶粒子之间的非感应起电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云中过饱和度会影响冰晶和霰粒子所带电荷极性,并得出负电荷区主要集中在-5℃温度层,这一结果与Saundersetal.(2006)一致。

本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在基于以Saundersetal.(1991)实验结果为基础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简称S91)中引入三维强风***力—电耦合数值模式(孙安平,200),并利用Tsenova(2009a)提出的含有云水饱和度因子的临界液态水函数替换S91方案中的临界液态水(简称变形后的S91)。通过对比,分析首次放电前,云水饱和度的变化对非感应起电过程中空间电荷结构、转移电荷极性及粒子分布之间的影响。

1模式及非感应起电参数化介绍

1.1模式介绍三维强风***力—电耦合数值模式的动力框架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冰雹云模式为基础(孔繁铀等,1990),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双参数谱特征和体积水技术。水物质分为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霰和雹七类,详细参数化方案见文献(洪延超,1998)。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五种起电机制,分别为正负离子的扩散、电导起电、感应起电、非感应起电以及次生冰晶起电。郭凤霞等(2003,2004,2010,2012)利用此模式解释了不同地域、强度的雷暴云所产生的空间电荷结构不同的原因,并从微物理场和流场的角度讨论了高原雷暴空间电荷结构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形成原因。考虑到在非感应起电过程中,以霰和冰晶粒子碰撞转移的电荷量为主(Takahashi,1978;Jayaratneetal.,1983;Brooksetal.,1997),所以本文只研究霰和冰晶粒子之间的非感应碰撞过程。

1.2电荷浓度变化率大粒子nL和小粒子nS之间碰撞时电荷浓度变化率

1.3转移电荷量δqSaundersetal.(1991)提出δq的表达式为Tsenovaetal.(2009a,2009b)利用数值模式研究了正、负电荷极性反转与温度和有效液水含量之间的关系,所得电荷极性反转线的结果与Saundersetal.(1991)一致,并进一步对电荷极性反转线进行了修改,将其用含有云水饱和度因子的函数表示。这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即为变形后的S91方案。且在方案中,每次碰撞平均转移的电荷量随着温度和粒子半径的变化而不同,取值参考Saun-dersetal.(1991)的实验结果。

2电结构模拟结果

模式初始场取自肖辉等(2002)1997年7月28日13:00(北京时间)在旬邑太村施放的一次探空值,该过程分析选自郭凤霞等(2010)。表1为用3cm雷达观测此次过程得到的雷达回波资料(肖辉等,2002)与模拟结果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模拟的最大回波强度为60dBz,比实测值偏大,但冰雹生成前后45dBz回波顶高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相一致,且该雷达回波顶高的模拟结果与沈永海等(2010)和李京校等(2013)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由于两种方案均在模拟云发展到第33分钟之后开始放电,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雷暴云首次放电前(第27、30和33分钟)的模拟结果

2.1S91方案电结构第27分钟时,模拟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呈正极性,非感应转移电荷量主要集中在垂直高度4~8km(0~-30℃),x方向15~22km范围。霰在此区域带正电荷,冰晶带负电荷。净空间电荷只在-10~-30℃有一个正电荷区,电荷密度最大值为0.024nC•m-3。第30分钟时,非感应碰撞转移电荷量上、下分别有两个正中心和一个负中心。在第27~30分钟,正转移电荷有减弱趋势。净空间电荷为三极性,且底部的正电荷区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对流区中部带正电荷的霰粒随垂直气流上升引起的。主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分别发生在7.8~9km和6.5~7.7km高度处,且对应的中心密度分别为0.12nC•m-3和-0.12nC•m-3。随着对流的发展,在第33分钟时,转移电荷量上、下有两个负中心和中间一个正中心,受下沉气流的作用,下部的负中心的位置比第30分钟时的负中心有所下降,且最大电荷转移量增加到-100pC•m-3•s-1,上部的负电荷转移中心主要位于在-30~-40℃,最大电荷转移率为-20pC•m-3•s-1,正中心落于-20~-27℃层结处,最大电荷转移率为10pC•m-3•s-1,且此时空间电荷结构由偶极性过渡为三极性结构。

2.2变形后S91方案的电结构由***2可见,变形后的S91方案产生的电荷转移没有***,基本呈单极性。第27分钟时,电荷转移率主要是正电荷,主要位于0~-20℃,且空间电荷结构呈单极性。第30分钟时,受上升气流的影响,冰晶和霰粒子之间的碰撞作用增强,非感应转移电荷率达到-12pC•m-3•s-1,主要位于-20~-35℃,且平均有效液水含量大于0.8g/m3(***3)。此时,空间电荷结构仍呈单极性,只是正电荷区的分布范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开始升高和扩大。虽然非感应转移电荷率的极性和量级不同,但两种方案产生的转移电荷的分布区域基本相似。随着对流进一步增强,第30分钟时,非感应转移电荷在高度7~9km,x方向15~21km处出现了两个正中心,分别为120pC•m-3•s-1和180pC•m-3•s-1,对应的平均有效液水含量基本大于1g/m3(***3),且空间电荷结构直接由单极性过渡为明显的三极性结构。综上所述,虽然两种方案都是基于Saundersetal.(1991)的研究结果,但模拟得到的非感应转移电荷极性、量级和电荷结构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饱和度的变化决定了转移电荷的极性和霰粒子所带电荷的极性。结合***4可以看出,由于霰和冰晶粒子的电荷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好的均一性,所以非感应转移电荷的空间分布和电荷结构也有较好的均一性,说明转移电荷的极性与霰粒的电荷浓度密切相关。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云水饱和度的变化决定了霰和冰晶之间非感应碰撞转移电荷的极性和空间电荷结构。

3云水饱和度与粒子的分布关系

结合***3和***4可以看出,在第27分钟时,在高度6~10km、x方向14~24km范围内,对流区中的平均有效液水含量基本大于0.6g/m3。霰的数浓度中心与最大比含水量中心不重合,由于霰的粒子半径大于冰晶,所以冰晶的数浓度中心与含水量中心基本重合(***4)。由于霰粒子的电荷浓度中心位于-20℃温度层,对应的s>1(***3),说明云水环境呈过饱和状态,霰通过凝华增长,释放热量,当与-20℃层少量的冰晶碰撞作用后,带上正电荷。此时变形后的S91方案,其正转移电荷中心落于霰和冰晶数浓度的下边缘。对比S91方案产生的转移电荷和空间电荷的分布,可以看出两种方案的转移电荷中心和电荷分布与冰晶和霰粒子的分布范围有所差异。第30分钟,上升气流将半径较小的冰晶粒子带入云的中上层,受上升气流的拖拽作用和自身的重力沉降作用,霰粒子的分布范围开始扩大。霰的数浓度中心仍高于最大比含水量中心,冰晶的数浓度中心则与最大含水量中心依然重合。在变形后的S91方案中,负转移电荷中心位于霰粒子的数浓度中心,冰晶数浓度的下边缘(***4),且霰和冰晶的数浓度中心对应的s都小于1(***3),对应的云水环境呈不饱和状态。霰通过升华,吸收热量,当与冰晶碰撞作用时,表面的正电荷就会失去,从而带上负电荷。对比发现,两种方案的起电中心与霰和冰晶的分布范围仍然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第33分钟时,霰粒子数目进一步增多,出现了两个含水量高值区,且上部的含水量高值区与霰粒的数浓度中心重合。在变形后的S91方案中,两个正转移电荷中心分别位于-40、-20℃高度处(***4),其中一个正转移电荷中心落于霰和冰晶粒子的数浓度中心,另一个落于霰粒子的数浓度中心,冰晶数浓度的下边缘,且对应的云水环境呈过饱和状态(***3)。结合***3b和***4可以看出,霰粒子的累积区主要在对流区的中上部,约位于6km高度,强上升气流会携带大量过冷水滴到达这个区域,当云水环境呈过饱和状态时,霰粒子易带正电荷;而大量过冷水在冰晶和霰的共存区累积,当云水环境呈不饱和状态时,霰粒子易带负电荷。说明云水饱和度通过对霰粒和冰晶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而影响它们碰撞分离后电荷转移的大小和极性,这一结果与BakerandDash(1989,1994)相一致。

4结论

在三维强风***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引入基于Saundersetal.(1991)实验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水饱和度替代环境温度和有效液水含量将S91方案变形。对比分析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量级、电荷结构以及与霰和冰晶粒子分布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S91方案模拟得到的转移电荷分布呈正负交替,在整个起电过程中以负极性为主,且电荷结构呈明显的三极性。变形后的S91方案,转移电荷分布比较单一,以正极性为主。当云水环境趋于过饱和状态时,霰易带正电荷。反之,霰主要带负电荷,空间电荷结构有三极性转变为偶极性的趋势。说明霰和冰晶粒子的电荷极性对云水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非感应转移电荷的极性和空间电荷结构。2)S91方案中,决定粒子间电荷转移的因子是有效液水含量,而在变形后的S91方案中,决定因子是与温度和有效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有关的云水饱和度。当云水环境呈过饱和状态时,霰易带正电,电荷主要产生于高温、低有效液态水区,反之亦然。3)两种方案产生的转移电荷正中心都易出现在霰粒子数浓度中心和最大含水量中心的重合区,转移电荷的负中心主要集中在霰粒子的数浓度中心和冰晶粒子数浓度的下边缘。对于变形后的S91方案,当云水环境呈过饱和状态时,霰和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变小,对应的转移电荷数目也减少。而当云水环境呈亚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霰和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开始变大,对应的转移电荷数目也开始增加;在整个模拟云中,非感应转移电荷的空间分布、电荷结构与霰和冰晶粒子的电荷分布有较好的均匀性。而在S91方案中,霰与冰晶粒子电荷分布的重合区较大,且粒子的电荷空间分布呈非均匀性。说明霰和冰晶粒子的电荷分布是影响电荷转移量和电荷结构的主要因素。

非主流文案篇7

关键词:股权分置;博弈模型;非流通股;流通股

中***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089―03

一、引言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1300多家上市公司,除了几家“三 无”概念公司外,都是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发行的。截止 2005年3月,上市公司总股本7235.5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 4592.67亿股,占总股本的63.47%,而流通股为2612.56亿 股,仅占约36%。在非流通股中,国有股又约占90%,形成了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这是任何国家的上市公司都不存 在的问题。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中 国股市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这两类股票 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 置的形成,根源在于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 一。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股票市场能否生存的紧要关 头。为了推进改革,1992年国家体改委颁布一项法规,明确 规定凡是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及其股本构成比例,由***府主管 部门审批,采用机械的国有控股比例宋体现以公有制为主的 原则。可以说,股权分置是当时***策中庸的结果,它催生了中 国的资本市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权宜之计,亦可 以说是―・种制度层面的创新。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推 进,股权分置这一严重的制度缺失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改 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 展的主要矛盾和障碍。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讨论了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思想,然后 通过具体的事例讨论了股权分置试点问题,最后指出股权分 置改革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股权分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高溢价股权融资的制度基础

股权分置导致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特的、与成熟市场完全 不同的融资顺序。按照现代资本理论MM理论的解释,企业 融资应遵循“啄食”顺序,即内部股权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 之,外部股权融资最后。而在中国,上市公司遵循的不是这种 “优序融资”,而是外源式股权融资优先,内源式股权融资次 之,债务融资最后的融资次序。究其原因,是两类股东的目标 不一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拥 有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偏爱股权再融资。通过不断的高溢 价发行、增发和配股,非流通股大股东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上市公司于是沦为大股东的圈钱工具,而不是为所有股东创 造财富的手段。流通股股东却只能通过买卖股票的价差获取 资本利得。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 股不同利。非流通股股东获取了大量的控制权收益,对流通 股股东造成了制度犯,从而扭曲了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 约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2.股权分置违背了股份制经济的内在要求

流动性是股票与股票市场的生命之源,也是股东利益最 大化的制度基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产权关系不清、流转不 畅,使非流通股股东既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套现,也不能在运动 中增值。资本流动存在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和流通股竞价交易 两种价格,资本运营缺乏市场化操作基础。

3.股权分置扭曲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由于非流通股不参与流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发 生任何约束作用,公司股价难以对大股东、管理层形成市场化 的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

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完善社会经济体制的必然要 求。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资本市场 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 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已经势在必行。

三、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基本思路

自2001年以来,证监会开始从各渠道征集股改方案。迄 今为止,已出现多种方案,如配售类方案、股权调整类方案(包 括回购、缩股、扩股等)方案、开辟第二类市场方案、预设未来 流通权方案、权证类方案、基金类方案等。非流通股转流通本 质上是一个违约问题,非流通股股东必须对流通股股东做出 补偿,即支付“对价”,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对价(considera― 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购买某种 承诺的代价”。从法律关系看,“对价”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 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对价的前提是:(1)在股权分置下,流 通股和非流通股产权界定混乱,形成了对社会公众投资者的 误导和制度歧视,不公平地强化了他们的弱势地位;(2)在股 权重新合一时,非流通股股东是受益人,流通股股东是受损 者。因此,从目前来看,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 是消除制度缺陷、平衡两类股东利益的主要形式和工具,是利 益冲突的两类股东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条件。

我们用以下简单的模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股权分置改革 前后各方利益的变化。假定基本数据如下:

从理论上讲,三方静态博弈的结果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局 面,两类股东均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最终实现的全流通将使场 外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大幅度提高,增量资金入场必然会 使三方受益。

但是实际上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三方在股改过程中不断重 复博弈所得到的。在此过程中,全流通很可能会引起股价下 跌。为了保护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应考虑通过增发股票 补充由于全流通引起的股价下跌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全流通 将使均衡价格上升,也应考虑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因缩股 而引起市值下降。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方案都陷于定价的 困惑小,都希望发现一个好的价格。目前普遍认为应通过协 商得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由于上市公司利益主体 的多元化和股权结构的多样性,如何提出较好的改革方案,如 何在解决股权分置的同时确保股市的健康稳定,如何使非流 通股股东获得场外的流通权而不冲击现行的流通股股价,如 何形成场外资金与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与相容等,这些都是 必须考虑的各方利益群体。任何回避问题的方案都将导致流 通股股东对未来损失的预期,都将使市场遭受打击。所以,对 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谈判机制的设计及最终对 价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四、试点公司的方案及启示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股 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首批4家试点公司,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从第一批试点公 司获得通过的方案来看,它们都注重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原则、维护市场稳定、注重补偿流通股股东的***策目标。目前 首批试点企业中,体现了三种具体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由非流 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送股,10股送3股,同时每股向 流通股股东振现8元,试点企业是三―重/12;第二种模式是由 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纯送股,比例分别为10送3和 10送2.5,试点企业是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第三种模式是转 赠资本的模式,试点企业是清华同方,上市公司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赠4.7515609股,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非 流通股股东可获得的转赠股份,使流通股股东实际获得每lo 股转赠10股的补偿,相当于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 10股转赠3.56股的对价。三种模式的试点方案核心都是非 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获取流通权,并且都承 诺在一定时间内非流通股不参与上市流通,其中前三家企业 的试点方案已获通过并实施。在第二批试点公司中,吉林敖 东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是该公司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 缩股方案,非流通股按照1:0.6074缩股,同时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现2.14元(含税),非流通股股东将其所得部分全部 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相当于流通股股东合计所得为每10股4 元(含税)。

从两批共46家试点企业的方案中可以看出,此次试点方 案更为成熟,在市场化的方向上又迈进了一步。主要体现在: (1.)制定对价较为合理,方案实施后有助于改变国有股“一股 独大”的局面,改善公司治理结构;(2)采用了分散决策的原 则,尊重了股权分置解决方式的多样性,(3)考虑了流通股股 东的决策参与权问题,更加重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4)重 视市场稳定,采取了非流通股限期限额上市的措施。

五、股权分置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注意保护 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是理顺共同利益机制,同时须带动股权激 励等各项改革,推动权证等创新活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 公司治理问题,不属于市场机制的范畴。在将来的一段时间 内,涌现出来的方案必然是多方利益博弈后的“鸡尾酒”。在 此博弈过程中,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充当鼓动者和协调者的 角色,为两类股东提供一个可供谈判的平台;***府本身也不应 过于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主要应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 境,防止或尽可能避免越位干预市场行为。

对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应将此次改革 看作一劳永逸之举,更不能认为股改会一次性地解决公司面 临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经营业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因为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个股行情无疑是靠上市公司的 盈利能力支撑的。保证良好的经营业绩,真正为股东带来长 期股利收益,才是上市公司的“立市之本”。证券市场本身就 是一个消除估值差异的场所,市场本身总会找到一个合理的 价格,实现市场均衡。短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证券价 格的非理性波动,但只要公司基本经营状况良好,投资者终会 发现其内在投资价值。

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应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 今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股权分置和全流通是一 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享受到平等的投 票权和利益分配权。因此,不应将此次改革视为与非流通股 股东清算历史的机会而放弃与非流通股股东积极对话,应尽 量通过谈判机制获取相对较好的博弈结果。

六、结束语

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沪、深股市曾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 跌,试点公司的股价也是涨跌互现。除了股权分置改革本身 给股市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外,还有这一时期市场运行基本 面的因素及股价合理回归等因素。股权分置改革从长期看是 重大利好,参与博弈的各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益,也会使股 市投资价值大幅提高,为市场活跃创造条件,但改革必然伴随 股价结构的调整,并不是投资者所持的所有股票都会获益。 改革就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改革必然会伴随着股市 的震荡和博弈各方的冲突与妥协,因此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应 充分认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启动意义深刻,股权分置改革是一 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 分置问题将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有利于上市公 司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 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的实现和退出机制的形成。股权分置问题 解决后,股东利益的一致能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并将迎来并 购重组的空前活跃时期。投资者在分享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 同时,会有更多机会分享控制权的争夺带来的溢价和投资机 会,中国股市也将在股市重构的过程小迎来价值投资时代,从 而融入国际资本大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梦根.冷静看待“股权分置”改革试点[J]经济研究参 考,2005,(71).

[2]余力,舒眉.再辩股权分置改革[J].投资与证券,2005, (9).

[3]凌士勤.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5,(9).

[4]邹光祥.股权分置争论再起[J].中国农垦,2005,(8).

[5]唐凌.股权分置是“瓜分国有资产”吗?[J].当代经济, 2005,(8).

非主流文案篇8

《考古资源保护法》除了《国家被盗物法》,为了保护考古发掘文物,美国在1979年通过《考古资源保护法》(Archaeologi-calResourcesProtectionActof1979)。⑤这个法案立法宗旨还是限制在保护位于美国境内的文物,法案的目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美国人民的利益,保护位于美国公有土地和印第安保护区内的考古资源和地点;并且加强有关机构、专业考古人士行业和个人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换。为了达到此目的,该法案将没有得到授权而在上述地点进行的挖掘文物、移除或破坏文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任何违反联邦或当地法令***策的跨州间买卖、运输非法移走或非法挖掘出的古物行为也是犯罪行为。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法案的订立不论丛文义上还是立法背景的讨论上,都只是强调为了保护位于美国公有土地和印第安保护区内的考古资源而已,但是自从1996年起,联邦检察官开始援引此法案的§470ee(c),适用于被盗的外国考古发掘文物。⑦检察官主张该法适用在被盗的外国考古发掘文物的理由是,因为§470ee(c)是规定禁止跨州间的买卖、运输任何违反当地法令***策的非法移走或非法挖掘的古物,所以如果当地法令认为买卖或持有被盗的外国考古文物是犯罪行为,那么就可以适用《考古资源保护法》而加以处罚。⑧虽然,如前述,本来美国判例即认定被盗的外国文物可以适用《国家被盗物法》加以保护,但是比起前法,适用《考古资源保护法》对于文物的保护更为有利,因为该法对于考古文物的价值没有必须多于5000美元的限制,并且对于考古文物持有人的认定,在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部分,只要该人知道持有物是考古文物即可,并不需要知道是非法移走或被盗的文物。依现行实务界的做法,这两个法案对于国际文物的保护有明显有进步,因为不是只自私的保护美国境内出土的文物,也将移转和持有流失的外国文物视为非法行为加以处罚。

对于外国文物的保护1.《文物保护实施法案》虽然美国国会在1972年就批准1970年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但是直到198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文物实施法案》(CulturalPropertyImple-mentationAct),才真正落实1970年的公约。之所以会有《文物保护实施法案》的出现,主要是国会认为美国一向以来的宽松***策成了非法文化财产买卖的天堂,而此现象危及美国和其它文化财产来源国的关系。①另外,某些议员希望之前第五巡回法院在UnitedStatesv.McClain一案中形成的判例,因为他们认为适用的范围过于广泛。②虽然《文物保护实施法案》的通过有达成贯彻1970年公约的贡献,但是很可惜它保护的文物范围比公约规定的窄,只适用于特定的文化财产。因为1970年的国际公约赋予缔约国极大的自由度在国内法上决定落实哪一些条款,因此美国在制定该法案时,仅针对公约中第七条第二款和第九条的情况予以保护,也就是限于1)禁止进口已列在缔约国博物馆或类似机构清册内的被盗文物,2)禁止进口被掠夺的考古或人类学文物。对于文化财产的定义,《文物保护实施法案》采取和公约相同的解释。第一类被盗文物的保护规定在法案308条,除了必须是已列入缔约国博物馆或类似机构清册内,还必须是被盗时间发生在美国和该国都已经签署并各自在本国批准1970年公约之后。③而对第二类被掠夺的考古或人类学文物的进口限制,法案第303和304分别规定两种保护方式,第一是经由美国总统和请求保护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限制进口被掠夺的考古或人类学文物,其中考古文物必须是具有两百五十年以上历史的;人类学文物则必须是具有特殊及稀有性的。是否订立协议必须考虑四个方面:1)该物确实有被掠夺的危险;2)请求国已经尝试保护该物;3)限制进口的措施却能有效阻止掠夺;4)限制进口不违反国际间文物交流的利益;④其程序是由请求保护国透过外交管道将请求向***提出,***代表总统和国家接受请求,然后交给根据法案设立的文物顾问委员会(CulturalProp-ertyAdvisoryCommittee)处理,委员会将协助总统判断是否订立协议。根据该法案,到2012年末,有十五个国家和美国签订双边协议,限制美国进口该国某些特定文物,这十五国分别是玻利维亚、柬埔寨、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塞浦路斯、萨尔瓦多、希腊、瓜蒂玛拉、洪都拉斯、伊拉克、意大利、马里、尼加拉瓜和密鲁。⑤其中,大概是最重要的一个是1990年,老布什总统任内颁布的《对于秘鲁重要考古文物进口限制》命令(Impor-tedRestrictionImposedonSignificantArchaeologicalArtifactsfromPeru),就是授权美国海关一旦发现有可能是源于秘鲁的重要考古文物,可以没收;不过很有趣的一点是,该命令并没有界定秘鲁***府是否拥有这些文物。有关中国文物,2009年1月,美国也和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府和美利坚合众国***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限制进口的谅解备忘录》。第二种方式是如果他国已经请求订立双边或多边协定,但是该种被掠夺文物处于急迫危险,可由总统单方面限制该被掠夺文物的进口。是否有遭受急迫危害的认定是指:1)一种对于理解人类历史有重要意义的新发现材料,并且这种材料面临被抢夺、散布、分解和***的危机;2)被认定为来自高度文化的遗址,并且这些遗址面临或有可能面临被抢夺、散布、分解和***的危机;或是3)一种特殊文化或文明的一部分,并且这种文化或文明的记录面临或有可能面临抢夺、散布、分解和***的危机。⑥如果要从限制进口的国家进口文物,必须提出该国核准出口的证明文件,或是要证明,该文物在禁制令颁布前已经不在该国了。⑦一旦美国发现有违反禁止进口命令的外国文物,***府将没收并返还该文物给所属国;但是如果该类文物在美国境内为第三人持有,该人并能建立所有权,则请求返还文物的外国必须支付合理赔偿才能取回,如果为善意购买人持有,请求返还文物的外国,必须给付善意购买人当初支付的价金。⑧2.对于博物馆购买藏品和接受捐赠的指导规则因为1970年公约适用的对象是以国家为主体,所以对于博物馆并没有直接的适用,但是博物馆的日常行为事实上却和文物或艺术品习习相关,为了有效达到公约中保护文物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国际博物馆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ofMuse-ums,简称ICOM),制定了博物馆购买藏品和接受捐赠的指导规则。在美国,规范博物馆行为主要是透个美国博物馆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Museums,简称AAM)①和美术馆长协会(AssociationofArtMu-seumDirectors,简称AAMD)的规定,而AAM也是ICOM的会员之一,所以美国博物馆购买藏品和接受捐赠时基本上承袭了ICOM的规则。ICOM要求其会员(就是加入的博物馆),购买艺术品和文物之前,必须行使尽职调查义务,确认其来源的合法性,并且要订立符合国际公约规定的馆藏品购买指导规则。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织对于文物和艺术品来源合法性的保护,比1970年公约来的广,因为其不区分来源国是否是1970年公约签订国,只要是博物馆要购买新藏品,都要调查来源的合法性,②这可说是对于被盗或流失文物起了近一步的保障!2008年起,AAM和AAMD两协会也分别制定更符合ICOM执导原则的馆藏品购买规定,也就是间接的更符合1970年公约规定,基本上就是如果要购买新文物,必须取得该物品在1970年公约正式通过前,就已经离开其来源国的证明,或是有合法的出口证明。值得一提的是AAM对于文物来源合法性的要求甚至比ICOM规定要求的高,因为AAM建议如果知道某文物是被盗或非法流失的,即使该不法行为发生在1970年公约签订前,也不能购买。③AAM对于文物的保障更加充足,也更符合保护文物的宗旨,并且如果博物馆遵守该指导原则,也将避免被认定有违反《国家被盗物法》和《考古资源保护法》的行为的可能。只不过该指导原则对于博物馆并没有一定的强制力或是处罚的规定,只是行业道德标准规范,是否发挥实际功效,有待评估。

对于美国法的评析《文物实施法案》的通过,明订了美国对于外国文物的保护,但是和适用之前原本针对保护国内物权的《国家被盗物法》和《考古资源保护法》相比,其防止文物非法流转的效力其实还不够。因为《文物实施法案》保护的范围明显较小,不但只限于该外国也是1970年公约签订国,还要被盗或掠夺行为发生在双方都加入1970年公约后;另外受保护的文物范围也小很多,只限于已列入馆藏清册的物品或是符合前述四项条件被掠夺的考古文物才会被加以保护。因为《文物保护实施法案》对于文物保护的范围小于《国家被盗物法》和《考古资源保护法》,所以在审理外国被盗或流失文物案件时,会产生在专门的《文物实施法案》下不算为犯罪行为,但是援引《国家被盗物法》和《考古资源保护法》却是违法行为的现象出现。目前对于这类案件,虽然检察官或探员还是常常援引《国家被盗物法》或是《考古资源保护法》来或指控被告,④但是在学术界和***界却有一些反对声浪的出现。反对的理由是,既然《文物保护实施法案》是针对落实1970年公约,保护外国文物而设立的,所以算是特别法,对于此类案件,就应该只适用专门的《文物保护实施法案》,除非被告是积极参与盗窃或非法挖掘走私古文物的行为。⑤对于这种论点,站在法理的角度,笔者觉得,某种行为符合特别法及普通法的规定时,当然应该优先适用特别法,但是,若并不属于特别法规定的范围内,适用普通法并没有错误。所以如果某种外国文物是《文物保护实施法案》中所规定的保护对象,这时自然应该优先适用该法决定某行为是否加以处罚;但如果该文物或涉及该文物的行为并不是《文物保护实施法案》中所规定的,因为《文物保护实施法案》中,并没有针对其中保护的文物设立排除适用其它法律的规定,援引《国家被盗物法》或《考古资源保护法》并没有错误。另外从以保护文物为主要目的之立场,笔者也觉得,既然《国家被盗物法》和《考古资源保护法》对于外国被盗文物的保护更为周详,适用该法也和遏制非法文物流通的***策相一致,没有限制使用的理由。

英国对于文物保护的规定

(一)对于本国文物的保护

1.已出土艺术品或文物的保护

英国本来没有任何限制文物出口的法律,直到第二次世间大战开始,因为国会为了保护国家资源,才在1939年订立了《进出口和海关权力的法令》(Im-port,ExportandCustomsPowersAct1939),简称1939法令,对于进出口物品做一些限制。而到了1949年,因为有被视为国宝级的艺术品申请出口被拒,产生了如何保护艺术品及文物的讨论,进而在1952年成立了艺术品及文物文化利益出口审查委员会(TheRe-viewingCommitteeontheExportofWorksofArt&Ob-jectsofCulturalInterest,简称审查委员会),在Waver-ley爵士领导之下,帮助***府制定有效***策控制艺术品及文物的出口。①英国的观念认为文物是必须保护的,但是也不能不公平的损害所有权人对于该物享有的潜在金钱上利益,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必须平衡文物所有权人的权利。所以其采取的措施是基本上允许文物的出口,但是必须申请许可证,然而如果文物被视为国宝,将给予本国博物馆或类似机构优先购买权,没本国机构愿意购买时才允许出口。目前,文物的出口在英国是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andSport,简称DCMS)掌管,适用2002年的物品出口命令(ExportofGoodsOrder2002)的规范。②根据该规定,任何年限超过50年的货物要出口,都要申请许可证。如果该件物品的价值没有超过一定的数额,该物基本上并不会被认定为国宝,因此准许出口与否的决定由所谓的专家顾问决定,不用提交给前述的出口审查委员会审查;但是如果该物价值到达一定数目,会被视为可能是国宝,则必须送交委员会审查。③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文物,订有不同的数额标准,例如:只要超过100年历史的考古发掘物,基本上没有金额限制,都被认定为可能是国宝。④审查委员会决定是否是国宝的认定通常有三个标准,第一:该物和英国的历史和国民感情是否密切相关,导致如果该物的出口会被认为是国家的重大损失;第二:该物是否代表极为重要的美术价值;第三:该物是否对于研究某种艺术、学术或历史极为重要。⑤如果该物符合以上的标准,会被视为国宝,则委员会将延缓核准该物出口,延长期通常是二到六个月,但也可以延长到十二个月,⑥以给予英国国内买家机会购买这件“国宝”,而购买价必须等于或高于委员会建议的价格。如果在延长期内,没有买家,或出价没有到达委员会建议的价格,则基本上会颁发出口许可证;如果有到达价格的出价,但物品所有权人拒绝出卖,则出口申请通常会被拒绝。相反的,如果该物不被认定是国宝,基本上***府会颁发出口证书。英国的此项有条件限制的***策,基本上达到兼顾文化财产保护和平衡文物及艺术品所有权人利益的目的,虽然文物是否能保存于英国国内,往往取决于国内机构能否募集到资金购买,但是因为提供文化财产所有人一个合法的管道能变现珍贵的文物及艺术品,对于避免文物流入黑市有相当的贡献。

2.对于未出土文物的保护根据英国普通法的规定,任何埋藏的物品只有金、银和特意埋藏以待日后发现的物件才算是国家财产。但是很多刚出土文物虽然不属于前述的物品,具有极高的历书、艺术或人文价值,一旦被发掘却不算是国家财产,造成很多个人私自寻宝却不上交***府的情况,白白剥夺大众欣赏或学者了解、研究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机会。有鉴于此***府在1996年出台《宝藏法》(TreasureAct1996),⑦规定发现某物品可能是宝藏者,必须在十四日内报告有关单位,如果违反规定,将遭到监禁、罚款或两者兼俱的处罚。所谓宝藏的定义,根据《宝藏法》的规定,包含超过300年历史的钱币或非钱币物品但本身含有10%以上的贵金属;或是超过200年历史并且被认定对于历史、考古或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金银物品;或是史前时期的金属物品。⑧如果该物被认为是宝藏,而有博物馆愿意购买,则发现者有权要求获取一定的报酬,报酬数额由国务大臣决定;如果被认定不是宝藏,或没有博物馆愿意买,则归还发现人。虽然该法对于文物的保护范围比普通法的规定扩大,但还是有局限性,因为事实上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很多,但是有意或无意发现文物的人不见得真的会上报。因为随着金属探测器的普遍,很多业余人士有空就拿着探测器到处“寻宝”,无形中增加许多原本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出土,这些“寻宝”发现的东西,虽然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常常是零星物品,规模也很小,通常并不构成《宝藏法》所规定必须通报的物品。但是这些文物的出土,还是具有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的,所以为了扩大保护这些业余考古发现的文物,1997年英国***府发起了一个自愿性质的项目叫做ThePortableAntiquitiesScheme(PAS),就是鼓励民众到当地设立的有关机构(郡委员会或是博物馆)登记发现的考古发掘文物。①有关机构除了记录发现的文物,还会对该物品进行鉴定,如果该物被鉴定为属于宝藏法规定的宝藏,则要适用宝藏法的规定;如果不是,该物将属于发现者拥有,但是有关机构也会将物品的讯息加以分析,发现者可以学习到该物品的历史或文化背景,如果有关机构认为有进一步的考古价值,还会组织专家到发现地进行考古挖掘。目前这一项目只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但是实行以后,成效不错,因为去登记发现物,发现者还可以藉由专家提供的鉴定分析对于该物有多一些的了解,所以民众前往登记的例子多很多。因为报告发现物的情况增加,所以相对的,从发现物中发现是属于宝藏的数目也增加,例如:1997年前,平均每年上报宝藏的例子平均只有23件,但是1998年,就有201件,到了2008年一年就有53,346件物品依该项目登记,其中806件属于宝藏②算是***府和私人双赢的局面。

(二)对于外国文物的保护

对于外国文物的保护,因为英国国内是在2002年才批准1970年UNESCO《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为了落实英国***府对于该公约的责任遏制和杜绝文物的非法交易,英国在2003年出台《文物交易法案》(DealinginCulturalObjectsAct2003)。在此之前对于规定在该公约的文化财产保护,只适用笼统的1968年盗窃法,也就是只有在英国国内或国外被盗的文化财产才受保护,而其关于被盗的定义也不像美国判例法中认定的宽广,只限于事实上为某人或国家持有的文物被盗的情况,所以该法案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也涵盖保护被非法挖掘或搬移的文化财产。③根据规定,该法认定的犯罪行为必须符合下列情况:1)犯罪行为必须涉及文化财产,就是指具有历史、建筑和考古意义的物品;2)被告必须知道或可能知道该物是经由非法行为获得,所谓非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挖掘、非法的从具有就是指具有历史、建筑和考古意义的建筑上移除、或是非法从纪念性建筑移除;3)被告行为必须涉及经手该非法物品,任何买卖、收受、进出口、借贷或约定进行上述行为都属经手的范围;4)被告的经手行为必须是不诚实的,④所以如果某人在不知情情况下替人保管某非法获得的文化财产,或是拍卖行被委托鉴定非法获得的文化财产,都不算是构成第四要件。违反该法的人,最高可判处七年徒刑。虽然2003年《文物交易法案》于文化财产保护范围有所扩大,而且包含的范围颇广,但是因为对于犯罪主观构成要件的要求很高,所以实际上只有在被告非法行为非常明显的状况下才有适用,可以说是遏制文物非法交易及出口的实际效果不大。并且该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所以只适用发生在2003年12月30日后的行为。2005年DCMS也针对博物馆、***书馆和史料机构,购买、借展和接受捐献外国文物收藏品必须遵守的尽职调查的指导规范,⑤原则只限于1970年后有合法来源证明即可,除非明知是非法出口的物品;例外是,如果该文物原属国在1970年前就有禁止出口的规定,则要遵守适用更早的时间点作为判断标准,此种规定的要求算是赋予博物馆很高的道德责任。

总结

非主流文案篇9

国际档案刊物概述

就国际档案界而言,档案刊物的类型主要包括:

(一)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 on Archives,以下简称ICA)主办的档案刊物

《档案》(Archivum)。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经时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与法国档案局局长查尔斯・布莱邦(Charles Braibant)的努力,《档案》于1951年创刊,年刊,刊名拉丁文“Archivum”。它使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5种文字出版。刊址:法国巴黎。它的发行对象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所有成员。其主要任务是刊载历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或文件[例如:它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rchives(Beijirfg,2-7 September 1996)”,全文刊载了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四次全体会议4篇主报告、17篇辅助报告和大会自由发言,以及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国际信息。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出版与发行。法国、比利时档案学者米歇尔・迪香(Michel Duchein)和安德烈・凡里(Andre Vanrie)曾任该刊主编。

《护门神》(Janus)。国际档案理事会以古罗马神话中具有双面头像的护门神(Janus)为会标(此外,还有用作国际档案周标记的另一说),其寓意是一面注视过去,一面展望未来,象征万物之灵的开端。《护门神》是由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专业协会处、城市档案工作小组和专业培训与教育委员会于1982年联合创办的刊物,使用英文、法文2种文字,每年3期。刊址:荷兰塞尔托享博斯。国际档案理事会原秘书长J.V.阿尔巴达(Joan Van Albada)曾任该刊主编。与《档案》相比,《护门神》的特点是:它能够及时而迅速地传播国际档案动态,较快地反映各国档案工作、档案学发展的情况。例如:1991年第2期《护门神》就及时、迅速地刊载了同年9月由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教育培训处在中国召开“亚太地区档案教育培训研讨会”的南京、北京、沈阳分组研讨会上中国王德俊、赵国俊和王景高所作的主题发言。

《国际档案理事会通讯》(I CA Bulletin)。它是1973年创刊的国际档案理事会内部交流刊物,半年刊。其主要任务是向国际档案理事会所有会员传达各项通告以及预报各种会议和组织的各类活动。同时它也发表涉及会员感兴趣的有关国际档案理事会专业活动的文件和信息。

从2001年起,国际档案理事会将上述《档案》和《护门神》两个刊物合并,更名为《逗号》(Comma)。它使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阿拉伯文7种文字出版。中国杜梅(2001-2008年)、聂曼影(2008年至今)先后任该刊编委。该刊2001年第1~2期“前言(Foreword)”指出:“档案工作者及档案期刊的编辑必须承认,连续的过程与不断的变化是强大的力量。在这本国际档案期刊――《逗号》的创刊号中,我们展示了这两者的力量。当期刊的身份已经极大地改变之时,它所继承的期刊――《档案》和《护门神》的所有使命和任务却没有改变。它们依然如故。”

应当补述的是,国际档案理事会还出版过以下2种档案刊物:一是《国际档案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lyes),1980年创刊,它是另一种在国际档案界交流档案专业方面的经验和意见,刊载有关档案工作各个领域的文章和报告的档案刊物,半年刊,使用英文、法文2种文字,由于经费困难,仅出版2期即告停刊;二是《记录》,它是国际档案圆桌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Round Table on Archives)的档案刊物。

(二)国际档案理事会常设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会刊

主要包括:一是档案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Archival Development)出版的《档案发展委员会通报》;二是缩微照相委员会(Committee on Image Technology)出版的《缩微照相委员会通报》;三是自动化委员会(Committee on A rchival Automation)出版的《档案与自动化通报》;四是保护与修复委员会(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Committee)出版的《新闻通报》;五是工商档案委员会(Committe eBusiness on Archives)出版的《通报》等“”;六是档案材料保管委员会(Committee on Preservation 0fArchival Material)出版的《档案保管通讯》

(三)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地区分会会刊

主要包括:一是东南亚地区分会(SARBIcA)会刊《东南亚档案》(1968年创刊);二是东非和南非地区分会(ESARBICA)会刊《东非和南非地区分会期刊》(70年代初创刊);三是加勒比地区分会(CARBICA)会刊《加勒比档案》(1973年创刊);四是阿拉伯地区分会(ARBICA)会刊《阿拉伯档案》(1975年创刊);五是拉丁美洲档案协会(ALA)会刊《拉丁美洲通报》;六是西南亚地区分会(SWARBICA)会刊《西南亚地区分会杂志》(1978年创刊);七是西非地区分会(WARBICA)会刊《西非地区分会杂志――西非档案工作者》;八是东亚地区分会(EAR BICA)会刊《东亚档案》(1994年创刊);九是中非地区分会(cENARBICA)会刊《中非地区分会期刊》。

(四)地区级国际性档案刊物

主要包括:一是《修复员》(Restaurator-International Journalfor the Preservation 0f Library andArchival Material),它是关于***书与档案保护、修复工作的国际性档案刊物,1969年创刊。使用英文,1986年起附有法文、德文提要。它主要刊载关于纸张、羊皮纸和音像材料保护与修复问题的研究性论文。刊址:丹麦哥本哈根。该刊主编是丹麦人,副主编是美国人。参与该刊编辑工作的有丹麦、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意大利、

波兰、捷克、匈牙利、加拿大和比利时等国的档案保护专家、学者;二是《北方档案》(Northern Archives,源于丹麦文Nordisk Arkivnyt),1956年创刊,季刊,使用丹麦文、挪威文出版。它是由丹麦国家档案馆与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国国家档案馆共同编辑出版的北欧地区档案刊物(16)I三是《泛美档案年刊》,是泛美档案发展中心主办的档案刊物“”。

此外,就非国际档案界而言,其档案刊物主要包括: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情报学、***书馆学和档案管理学杂志》(UNESCO Journal of InformationScience,Librarianship and Archives ***istration),原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报》,1979年改现名。使用英文和俄文2种文字。原为双月刊,现为季刊(1811二是国际录音档案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0f Sound Archives)主办的《录音通报》(Phonographic Bulletin)。

各国档案刊物概述

关于各国档案刊物,黄坤坊编著《欧美档案概要》一书对美国《美国档案工作者》,原联邦德国《档案员》、《档案杂志》,原民主德国《档案通报》,法国《档案报》,以及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档案》等作了简要评介(20)1档案学编辑委员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对美国《美国档案工作者》、原苏联《苏联档案》作了简要评介;吴宝康、冯子直主编《档案学词典》对德国《档案杂志》、《档案员》,原民主德国《档案通报》,捷克《档案杂志》,波兰《档案》,美国《美国档案工作者》,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档案》,原苏联《苏联档案》,印度《印度档案》和澳大利亚《档案和手稿》等均专列条目作了释义。在此,笔者就以下4个方面档案刊物作一简要评介。

1 《美国档案工作者》,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1938年创刊,季刊。刊址:芝加哥。它设有“论坛”、“简讯”、“新技术”、“国际档案界”、“书刊评介”和“协会消息”等栏目。其内容主要涉及档案工作的历史,档案整理、编目、鉴定、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档案馆的建筑、档案教育,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它比较重视现代档案和新型档案的管理问题,经常刊载有关档案工作自动化方面的论文。该刊对实行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美国档案工作起到了相互沟通思想、交流经验,以及促进档案学研究发展的较大作用。在此有必要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美国档案工作者》对当代国际档案界著名档案专家、学者多有评介。韩玉梅、黄霄羽主编《外国档案管理》一书,就曾根据《美国档案工作者》的有关评介材料,对英国迈克尔・库克、法国米歇尔・迪香、荷兰埃里克・凯特拉、德国艾克瓦特・弗朗兹、西班牙阿尔弗雷德・里蒙、美国戴维・比尔曼、加拿大休-泰勒、阿根廷路易斯・费尔南多・比阿萨利,以及国际档案理事会查尔斯・凯思凯姆蒂等著名档案专家、学者的学术背景、成就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评介。二是1992、1994年,《美国档案工作者》针对国际档案界所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先后两次组织开展题为“变动时期的欧洲档案工作”、“2020年远景展望”的国际性档案专题大讨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果,较充分地反映Tic世纪90年代国际档案界“跨世纪延伸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 《苏联档案》,原苏联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主办的全苏性档案刊物,1966年创办,双月刊。刊址:莫斯科。它的前身依次是《档案工作》(Archival Work)(1923-1941年)、《情况简报》(Situation Bulletin)(1956-1958年)、《档案学问题》(The Problems of Archivology)(1959-1965年)。设有“论文与报道”、“档案文件评述”、“经验交流”、“档案查找与发现”、“外国档案工作”、“书刊评论”和“简讯与大事记”等栏目。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理论研究,刊载有关档案学和相关历史学科(如文献学、史料学等)方面的文章。例如:1935-1941年的《档案工作》曾刊载有关探讨文件保管期限表问题的文章,而1956-1958年的《情况通报》和1959-1965年的《档案学问题》也曾刊载探讨有关档案馆接收和补充档案文件,以及科技***对档案工作影响问题的文章。此外,该刊还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公布档案史料。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该刊于1992年停刊,并更名为《祖国档案》,作为俄罗斯档案事务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出版、发行。

3 《印度档案》,印度国家档案馆主办的档案刊物,1947年创刊,半年刊,使用英文和印地文两种文字出版。刊址:新德里。该刊由国家档案馆馆长、副馆长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其办刊宗旨是宣传档案学研究和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文件管理”、“查找工具编制”、“文件汇编”、“新闻短讯”、“书评”、“文件保管与修复”、“缩微复制”等方面的报道与论述。该刊除了刊载有关档案管理实践和档案学理论的文章外,还报道一些亚洲国家的档案工作活动,以及热带、亚热带国家的档案保护问题。

4 其他。(1)《档案员》,德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1947年创刊,德文。刊址:杜塞尔多夫。该刊主要登载该协会年会上的报告和论文,以及有关德国档案工作经验介绍、消息报道和书刊评介等。(2)《档案杂志》,德国拜恩州档案局机关刊物,1876年创刊,德文,年刊。刊址:慕尼黑。主要刊载档案学论文和介绍档案材料。(3)《档案通报》,原民主德国内务部档案管理局机关刊物,1951年创刊,德文,双月刊。刊址:波茨坦。设有“档案学论文”、“消息报道”和“书刊评介”等栏目。(4)《历史档案》,原苏联科学院与苏联档案管理总局联合主办的档案刊物。1955年创刊,双月刊,1962年停刊。该刊主要公布档案文件,也刊载有关档案工作的文章。(5)《档案和手稿》,澳大利亚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1955年创刊,英文,半年刊,每年5、11月出版。它是报道澳大利亚档案工作全面情况的综合性刊物,主要设有“编者论坛”、“专业论文”、“书评”、“新闻短讯”、“国际栏目”和“出版消息”等栏目。

国内档案刊物概述

(一)建国前准级档案刊物概述

我国虽然建国前没有专门档案刊物,但是刊载有关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文章的准级档案刊物却不少。总的来说,这些准级档案刊物主要包括:

1 从主办单位上划分,主要包括:(1)校刊,如:《文华***书馆专科学校季刊》第

1卷第7期刊载毛坤《档案序说》;(2)馆刊,如:《文献丛编》(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刊)第26年第6辑刊载张德泽《端方档案之分析》;(3)所刊,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季刊》第3本第4分刊载徐中舒《再述内阁大库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4)其他,如:《行***效率》第2卷第9、10期合刊刊载滕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

2 从刊期上划分,主要包括:(1)年刊,如:《故宫博物院年刊》(创刊号)刊载方生《整理档案方法的初步研究》;(2)季刊,如:《国学季刊》第2卷第2期刊载朱希祖《清内阁所收明天启崇祯档案清折跋》;(3)月刊,如:《建国月刊》第12卷第2、3期刊载高良佐等《北平文化机关明清档案考察记》;(4)半月刊,如:《北新半月刊》第2卷第1期刊载蒋彝潜《论档案的售出》;(5)旬刊,如:《新西南旬刊》第1卷第14期刊载向辰《怎样改革县***府的档案管理》;(6)周刊,如:《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卷第116期刊载赵肯甫《本所整理档案之过去及将来》。

3 从出版时间上划分,主要包括:(1)20年代,如:《中央大学国学***书馆年刊》第2期(1929年11月)刊载张逢辰《清档琐记》;(2)30年代,如:《禹贡》第12卷第2、3期(1935年2-3月)刊载赵泉澄《禹贡学会最近得到之清季档案》;(3)40年代,如:《新四川》第1卷第10、11期(1940年3月)刊载殷钟麒《川康档案改革问题》。

(二)建国后档案刊物概述

1 全国性档案刊物

(1)部级档案刊物

《中国档案》(China Archives),国家档案局主办的综合性档案刊物,月刊,国内外发行。刊址:北京。其前身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于1951年创办的《材料工作通讯》(内部编印、交流,裴桐曾任主编),1953年7月改名为《档案工作》,195593月改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从1957年第1期起,该刊成为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的综合性双月刊。1965年12月后曾一度停办。1979年7月筹备复刊,10月编印试刊一期。1980年正式复刊,双月刊。1985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1994年改名为《中国档案》。冯子直曾任该刊杂志社社长,王希曾任总编辑。其主要栏目有:“档案事业管理”、“机关档案工作”、“企业档案工作”、“专业档案工作”、“档案学研究”、“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国际档案界”、“档案史话”、“档案与社会”等。近年来,它设有“卷首语”、 “时讯”、“局馆长谈发展”、“关注”、“事业”、“论坛”、“百家言”、“业务”、“风采”和“文化”等版块。2010年,该刊做了十余个专题,如:“学习刘义权”、“档案资***”、“档案安全保障”、“职工档案管理”、“聚焦世博会”、“广东:全方位资源共享”、“***档侧影”、“浙江:档案登记备份”、“对外交往”、“活力江苏”等。该刊是国家档案局对全国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实行宏观管理,进行指导、监督的喉舌,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学习园地。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策;交流档案业务工作经验以及介绍档案界先进人物的事迹;传播档案专业知识,开展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道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动态等。

《档案学研究》(Archival Science Study),中国档案学会会刊,1987年创办,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刊址:北京。裴桐曾任主编。该刊设有“档案学术研究论文”、“档案科技试验成果”、“档案工作专题调查报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学术研究工作评论”、“档案学术动态”、“外国档案学研究与国际档案学术交流”、“档案学会工作动态与经验交流”等栏目。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对档案学术问题的探讨,发表具有较高质量的档案学术研究论文,介绍、评述档案学研究新成果,报道国内外以及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研究动态,以推动档案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

(2)准部级档案刊物

《档案学通讯》(Archives Science Bull etin),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1978年5月创刊,原名《档案通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主办,内部发行。1979年7月改名为《档案学通讯》(由曾三题写刊名)。1981年改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与中国档案学会联合主办。1987年10月改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双月刊。刊址:北京。吴宝康、陈兆曾先后任总编辑。该刊设有“档案学理论与历史”、“文书学”、“档案现代化管理”、“企业档案与科技档案”、“档案编研”、“档案保护和缩微技术”、“档案专业教育与学习”、“国际交流与外国档案工作”等栏目。它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和促进对档案学、文书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探索和研究有关档案工作、文书工作以及档案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动态、新领域,介绍、评述国内外有关新成果、新经验。该刊是档案教育工作者、档案学研究工作者交流档案教学、学术研究经验、见解与心得的重要园地。此外,《档案学参考》于1983年1月创刊,它是《档案学通讯》编辑部编辑的反映档案学研究情况的内部刊物,不定期出版。

《历史档案》(Historical Archives),1981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发行。刊址:北京。开始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联合主办,1985年第3期起改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刊。它是建国以来最早创刊的以公布档案史料为主的档案刊物。该刊设有“档案公布”、“读档随笔”,“档案与档案馆介绍”、“档案与地方志”、“典章制度”、“国外中国问题档案”等栏目。它的主要任务是公布有关***治、***事、经济、文教卫生、科学技术、中外关系等方面的明清档案史料,向包括学术界、史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公布和提供第一手明清档案史料,刊载依据档案史料而撰写的历史研究材料、史事考释,以及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的论文。

《民国档案》(Archives of Chinese Republi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刊,1985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发行。刊址:南京。该刊设有“读档随笔”、“民国档案知识”、“机构简介”、“人物志”、“档案资料信息”、“民国档案”和“民国史研究信息”等栏目。它的主要任务是公布各级各类档案馆、博物馆以及民间收藏的民国档案资料,刊载有关利用民国档案资料研究中华民国历史的学术论文。

2 部门档案刊物

《档案》,1987年12月创刊。原由总参办公厅档案处和中国人民档案馆联合主办,现由总参办公

厅保密档案局主办,其前身是《档案业务》。《档案》刊名由时任***部长***题写。它是集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学术研究和公布历史档案于一身的全***综合性档案刊物。

《机电兵船档案》,是中国机电兵船工业档案学会与机械工业档案馆联合主办的档案刊物。其前身是1985年机械工业档案学会创办的《机械工业档案》,内部发行。1989年改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档案学会联合主办,改名为《机械电子档案》,季刊。该刊设有“工作研究”、“学习园地”、“学会工作”、“专题讨论”、“档案史话”、“计算机应用和缩微技术”等栏目。1996年改名为《机电兵船档案》,双月刊,设有“企业档案工作聚焦”、“论坛”、“档案事业管理”、“业务研究”、“信息化建设”、“相关学科”、“兰台纵横”、“兰台精英”和“动态和信息”等栏目。

3 地方档案刊物

(1)从主办单位上划分,可分为五类:一是省级档案局、档案学会联合主办,包括:《黑龙江档案》、《档案》(甘肃)、《浙江档案》、《贵州档案》、《四川档案》、《山东档案》、《安徽档案》、《山西档案》、《档案管理》(河南)、《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与社会》(内蒙古)、《陕西档案》、《档案与建设》(江苏)、《江西档案》、《兰台世界》(辽宁)、《兰台内外》(吉林)、《湖北档案》、《湖南档案》等。二是省级档案局主办,如:《山西***根据地》。三是省级档案馆主办,包括:《北京档案史料》、《档案与历史》、《贵州档案史料》。四是副省级市档案局、档案学会联合主办,包括:《广州档案》、《济南档案》、《西安档案》。五是地市级档案刊物,如:《泰安档案》。此外,还有其他类,如:《艺术档案工作》,由内蒙古艺术档案馆主办。

(2)从刊期上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季刊,包括:《北京档案史料》、《档案与历史》、《贵州档案史料》、《广州档案》等。二是双月刊,包括:《天津档案》、《黑龙江档案》、《兰台内外》、《档案》、《贵州档案》、《四川档案》、《山东档案》、《山西档案》、《陕西档案》、《湖北档案》、《湖南档案》等。三是月刊,包括:《浙江档案》、《北京档案》、《兰台世界》、《档案与建设》等。

4 档案部门和其他部门联合主办的刊物

例如:《***的文献》,由中央档案馆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主办。其前身是《中央档案馆丛刊》和《文献与研究》,1988年合并,改名为《***的文献》。《中央档案馆丛刊》,1986年1月试刊,1987年1月正式出版。它是以公布档案史料,同时刊载有关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研究与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的内部期刊。

5 海峡两岸的档案刊物

中国大陆的档案刊物,主要包括:《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历史档案》和《民国档案》等;台湾的档案刊物,如:《档案与微缩》(FILE AND MICROGRAPHIC MAGAZINE),由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理事长杨正宽)主办,季刊。刊址:台北。

非主流文案篇10

关键词:发变组;非全相;开关

针对2012年8月19日章丘电厂4#主变204开关异常,造成逆功率未正常动作,现场运行人员处理不当导致汽轮机被倒拖运行事故及2003年6月2日内蒙古丰镇电厂5#机组并网开关无法有效断开导致发电机转速异常上升等案例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就防止发电机非全相运行制定安全、可行、快捷的措施,应对突况。

1 发变组出口开关非全相定义

非全相运行是三相机构分相操作发电机主开关合闸、分闸过程中,由于一相或两相开关未合好或未跳开,致使定子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的一种故障现象。主要分为:(1)缺一相:指合闸时一相未合上,分闸时两相未断开;(2)缺两相:指合闸时两相未合上,分闸时一相未断开。

2 发变组出口开关非全相运行的危害

(1)使转子表面发热。负序磁场扫过转子表面时,在转子铁芯表面、转子绕组等部位感应出两倍工频即100 Hz 的电流。该电流在转子的表面流通, 其中大部分通过转子的本体, 从与负序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损耗, 使转子绕组与转子铁芯严重发热。如果转子本体与槽楔的温度过高, 便会导致其机械强度下降;(2)使转子产生振动。由于转子磁路的不对称,所以当负序磁场扫过转子表面时, 其与转子之间的作用力忽大忽小, 从而造成转子的振动,导致某些部件疲劳和机械损坏。长时间非全相运行很大的负序电流将损坏发电机定子线圈,严重时烧坏转子线圈,折断大轴。

3 发变组非全相运行的处理措施

机组运行中,由于保护装置动作或主开关误动,造成主开关非全相断开,分以下情况处理:(1)若灭磁开关已跳闸,汽轮机主汽门已关闭,这时发电机失磁进入异步电动机的不对称运行状态,立即合上灭磁开关,增加转子电流,使发电机进入同步电动机的不对称运行状态。同时在DCS对发电机出口开关手动试分闸一次,若分闸不成功,电气人员应立即进行220kV倒母操作,空出发变组所接母线,用母联200开关将发电机解列;(2)若发电机灭磁开关未跳闸,汽轮机主汽门未关闭,则禁止手动断开灭磁开关,应迅速降低发电机有功、无功负荷至零,严密监视发电机定子电流,并根据电流表指示调节励磁电流,使三相定子电流接近于零,电气人员立即在DCS对发电机出口开关手动试分闸一次,若分闸不成功,立即进行220kV倒母操作,空出发变组所接母线,用母联200开关将发电机解列。处理过程中应严密监视发电机各部分温度不应超过允许值;(3)若发电机灭磁开关已跳闸,汽轮机主汽门未关闭,这时发电机失磁进入异步发电机的不对称运行状态应迅速合上灭磁开关增加励磁电流,使发电机重新拉入同步,同时迅速降低发电机有功、无功负荷至零,电气人员立即在DCS对发电机出口开关手动试分闸一次,若灭磁开关合不上或发电机出口开关拉不开,电气专业立即进行220kV倒母操作,空出发变组所接母线,用母联200开关将发电机解列。

4 阳城电厂发电机非全相运行解决方案

参照非全相运行的案例,结合本电厂的电气主接线系统,***1,对发电机非全相运行提出应急方案。

⑴1#发电机出口开关出现非全相时。1)将城梁线负荷由220kVI母倒至II母运行。2)检查潮流分布正常。)拉开母联200开关,将#1发电机与系统隔离。4)检查#1发电机及母联开关有功、无功、电压、电压、电流指示到零。⑵2#发电机出口开关出现非全相时。1)将城都线负荷由220kVII母倒至I母运行。2)将0#启备变由220kVII母倒至I母运行。3)检查潮流分布正常。4)拉开母联200开关,将2#发电机与系统隔离。5)检查2#发电机及母联开关有功、无功、电压、电压、电流指示到零。⑶注意事项。1)事故处理应准确、迅速,严禁发电机长时间非全相运行。2)倒母操作中,分、合开关后应立即就地检查其状态,防止事故扩大。3)倒母操作,应投入母联互联保护,拉开母联开关操作电源空气开关,防止母差保护误动及人身伤害事故。

5 结论

通过对发变组非全相运行的事故案例的分析,充分了解了造成非全相运行的原因,并根据非全相运行的机理制定合理的防发变组非全相运行事故的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小因非全相运行给电力设备及电厂带来的各项损失,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气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电监会.《关于内蒙古丰镇电厂“6.2”事故的情况通报》(电监市场[2003]18号)[R].2003.06.2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非主流文案10篇

学习

搞笑语句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搞笑语句10篇,内容包括搞笑句子100个,搞笑语句段子。3、贝多芬:我要扼住悍匪的喉咙。4、诸葛亮:运筹重狙之后,决胜千里之外。5、雨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宽阔的是九倍放

学习

我心中的英雄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我心中的英雄,内容包括我心中的英雄名篇,我心中的英雄文章1000字。我刚刚咿呀学语的时候,在我的心中就一有英雄。因为这英雄个可以杀鸡、杀鱼、可以做出好吃的饭,洗出干净的衣服,还可以用自己的力气把一大块木头劈成两半,当我

学习

结构施工实训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结构施工实训总结,内容包括建筑施工组织实训报告总结,施工设计实训总结。1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总体来

学习

乡卫生院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乡卫生院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卫生院半年工作总结汇报,乡镇卫生院半年度工作总结。(一)行***管理1、实行院长负责制,重大决策由院务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决定执行。每周组织职工集中学习一次,内容包括***治、业行风等。重要文件精

学习

秋景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秋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秋景优美诗句大全,秋景的诗句是。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

学习

卖火柴的小男孩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卖火柴的小男孩10篇,内容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字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男孩故事。卖水果的小贩:新鲜的水果,快来买,快来买!卖报纸的小贩:大新闻,大新闻,今天的大新闻!一元一份,一元一份啊!就是没有人来买他的火柴。一对父女从小男孩身前

学习

在职人才引进申报材料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在职人才引进申报材料,内容包括人才引进个人申报范文,在职人才引进个人申报撤回。本细则所称引进人才包括:(一)用人单位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毕业后两年内落实工作单位并办理就业接收手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二)用人

学习

继续造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继续造句10篇,内容包括继续造句,继续造句简单一句。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

学习

老师对学生的美好祝愿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对学生的美好祝愿10篇,内容包括对老师的美好祝愿,老师祝愿学生美好前程的句子。3、元旦过了,喜庆少了,短信少了,祝福也少了。还好我没有把您忘掉,祝福依然送到,农历元旦马上就要来到,提前祝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4、老师:过年好!

学习

儿童学习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儿童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表,七岁儿童学习计划。3、不要过于强调进步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集中很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孩子把兴趣调整到学习

学习

纸船冰心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纸船冰心10篇,内容包括纸船冰心散文100篇,纸船冰心原文赏析完整版。

学习

中秋猜灯谜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猜灯谜10篇,内容包括中秋猜灯谜习俗,中秋猜灯谜的段落。2、挖掘xx文化底蕴;打造中国xx之乡3、三千年古城新姿美;五百步长街谜花红4、相约xx射虎;体验古城民俗5、承载年节传统;唱响灯谜品牌6、赏花灯,营造佳节氛围;猜谜语

学习

小学成语大全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成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小学成语大全及解释100个,小学成语大全50000个。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的详尽细致、充分彻底。淋漓:畅快的样子。尽致:到达极点4:"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5

学习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虎的吉祥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虎的成语十个有创意,虎的吉祥成语书法。虎年兴,虎年壮,虎年猛,兔年强,龙年飞,蛇年祥,马年奔,羊年放,猴年高,鸡年升,狗年旺。十二生肖少一个,虎年大发贺新年!竹爆平安,春节来临,祝福亲人,财源滚滚!祝福朋

学习

下雪文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下雪文案10篇,内容包括配下雪的文案,下雪伤感文案。2.可惜我们没有撑到冬天,要是能在一起看雪就好了3.只想和你看场雪,一不小心白了头。4.我把冬天握在手里了,要不要送一片给你。5.期待一个一觉醒来发现下雪了的冬天6.漫天飞来

学习

小暑文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暑文案10篇,内容包括小暑文案100句,小暑文案有哪些。,祝福送,真心问候真不少。祝愿你小暑心情好,美丽生活乐淘淘。4.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5.消去暑气,共同度过悠然夏日。6.夏风拂绿见流萤,暑不尽半山美好时光

学习

毕业季的文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季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毕业季长篇文案,幼儿园毕业季文案。Q:“中央美院毕业季”今年是第一届,最初是什么动力让学校决定做这个“中央美院毕业季的”?王:“毕业季”源于学院每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由于展览空间限制,往年毕业

学习

活动总结文案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总结文案,内容包括七一党日活动文案总结,活动结束文案范文。二、有序开展活动热闹不断首先,在序地组织开展评“新三户”活动,镇***府通过自下而上,群众、社员代表评定,在全镇共评出“文明户”10户;“文明户”40户;“五好家

学习

劳动节文案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节文案10篇,内容包括劳动节招聘文案,劳动节放假文案。二、活动时间:4月20日5月20日三、活动背景:春节过后,五一节将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销售旺季。在此期间,五一长假,客流增加,需求旺盛。旅游节、园艺展、经贸会等活动和深圳新

学习

端午节文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文案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卖酒文案,端午节将至文案。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性主题教育内涵,同时为推进我校《节日文化活动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少先队

学习

雪景文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雪景文案10篇,内容包括冬日雪景文案,雪景应该写的文案。LightingTechnologyofLEDforSnowandIceLandscapeHOUQing-juan,PINGLi,JUXiao-jing,LIAi-lian(HarbinElectronicComputi

学习

非主流爱情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非主流爱情10篇,内容包括非主流时代的主流爱情故事,伤感爱情非主流文案。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4、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