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感恩10篇

孝道感恩篇1

【关键词】孝道 感恩 德育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真是吃饭怕噎着,过马路怕碰着,夏天怕晒着,冬天怕冻着,连背个书包都怕累着,而改由家长拎着。在这种“玻璃壳”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再加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孝”观念变得十分淡薄。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2007年广州16岁少年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而拿菜刀砍杀双亲;2008年江苏一名16岁少年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回家,遭到母亲殴打,于是拿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然后自己跳楼身亡……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吗?

据我总结,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总共353课,涉及的孝道、感恩内容仅仅有8课,占总课数的2.3%。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课《看电视》、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第8课《月亮的心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0课《妈妈的账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由此可见,学校“孝心”教育的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更造成学生“孝行”的缺失,整个社会缺少“孝”的传承。因此,加强孝道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 以校园建设为依托,促使学生“识孝”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先让学生了解“孝”,体会“孝”。 “孝”字产生于“道(导)之以德,齐(治理)之以礼”的西周时代,是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上面像一位长发曲背扶杖的老人,下面像一个年幼的大头儿,隶书变为“孝”。用幼儿搀扶老人之形,表达孝敬父母之意。《辞海》注释:“善事父母曰孝”, “善待祖先曰孝”。

以校园建设为依托,融入孝道文化。1.校训“孝行 尚学 健康 和谐” ,制作大字粘贴于教学综合楼。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在学校橱窗长期进行“古今孝子”事迹***片展,并不断更新。校会班会传“孝经”,课里课外讲“孝行”,大庭广众树“孝星”。

二、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孝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要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孝道、感恩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为学生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教学生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让学生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份牵挂,使学生知道孩子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除了挖掘文本蕴含的“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这一主题外,我设计了三个拓展环节,环节一:了解“羊有跪***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故事;环节二:读《二十四孝》,了解“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奉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环节三:了解《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里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让学生时刻铭记“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常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三、 以阅读经典为途径,积淀孝道故事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孝道、感恩小故事、格言、诗词等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孝道、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

四、以课外活动为平台,践行孝道感恩

孝道感恩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孝道 孝道传承 感恩教育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改变。作为百善之首的孝,在当今社会人群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孝”正逐渐式微和消亡。当代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心智趋于成熟,但尚处青春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父母。积极在大学生中提倡孝道的传承,可增进当代大学生对“孝”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将孝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成感恩尽孝的教育机制。

一、孝道的科学内涵

“孝”在华夏文明史中是最早出现的道德范畴之一。小篆字形的“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意为人年迈行动不便时由孩子背着走。“孝”字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孝的本义。

(一)孝道的历史发展

西周是孝道的产生时期。天子需要定期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以实际行动对太学的学子进行孝道教育,要求学生行孝立德、效命国家。春秋战国,是系统孝道观形成的时期。孔子在西周孝的思想上进一步系统化,确立基本的伦理模式。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孝被不断强化和泛化,完全超出了家庭伦理的范围。而至明清两朝,当权者把君权与孝联系在一起,移孝作忠,使孝道消极因素不断增加。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偏移,具体表现为自我化、功利化。孝道观正由传统孝道向现代孝道蜕变。传统孝道,部分内容反映了封建专制社会许多不好的、与当代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因素。但同时,它保留了我国自古积淀的道德精粹,在维系人伦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仍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现代孝道继承传统孝道的合理因素,摒除传统孝道的消极糟粕,是对传统孝道观批判的继承。主要继承的包括感恩知报、敬亲养老。它与传统孝道的区别则强调人格平等,提倡义务并行,注重感情性。

(二)现代孝道观念的特征

第一,注重个人自由权利。当代人十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讲究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子女要有***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孝敬父母。第二,亲子交流减少。如今很多老年人单独生活,儿女对父母也不再是每早请安、晚上汇报,而仅仅是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媒介传递。休息日、节假日举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第三,殡葬活动简约。现代人再也不会如同古人那样结庐而居、兴修坟墓、守孝三年,而是努力工作,幸福生活,这是对死者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孝道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对各种各样新鲜的思想意识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大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对某些问题事情考虑不周全。面对种种诱惑,抵制能力很弱,追求时尚、互相攀比严重,认为父母落伍,与父母关系淡漠。另外,某些大学生考上大学后,父母的话也不听了,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更是认为考上大学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完成了父母交代给自己的考上大学的任务。于是,他们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小银行,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完全没考虑到父母挣钱辛苦。再者,大学生毕业时面临就业问题,有的学生找不到好的工作,却认为是自己的出身不好,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经常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不思上进。

(二)大学生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某些人的孝道传统正被逐渐淡化。另外,大学生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学校因素。由于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尚未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够。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注重知识的传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孝道知行脱节。道德教育常常与社会相脱节,这样的教育导致的就是大学生孝道认知和孝道行为的背离。

3.自身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少年中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定型,自我意识很强,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在面对复杂现象时,常常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尤其是在现在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复杂的情况下,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己的自我规范,出现孝道缺失等问题。此外,学业与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对孝道的漠视。压力的集合导致大学生对自己家庭无暇顾及。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一)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孝道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开始,是一个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奠基。孝是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孝道的教育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塑造人格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教育,大力提倡孝道文化中的忠孝仁爱和谦和礼让等品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自尊、自立、自信等理想人格观念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解决家庭代沟隔阂问题

加强孝道文化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家庭中的代沟。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些人的伦理观念非常模糊,对父母缺乏孝道观念,总是以我为中心。加强孝道教育,是实现家庭和谐、调节人际关系、消除代沟的有效办法。

(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统一的,和谐社会应当开始于家庭,家庭和谐也推广成为社会和谐。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当多的大学生是家中独苗,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变得自私自利。如果不加强孝道教育,就会影响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孝道文化,营造孝敬父母的社会氛围,这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在大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的措施

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需要学校的系统教育,家庭的协同,以及社会的参与。要想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则要有社会的倡导、鼓励和规范。唯有通过社会的倡导、规范、鼓励,学校的教育,再加上家庭的密切配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孝道。

(一)社会环境建设

孝作为一种道德,需要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做保证。目前我们在孝道方面的立法只侧重于构成物质或经济上的赡养,并且没有能够很好地落实执行和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须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加强孝道立法,全面完善孝道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严、违法必究。另外,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类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职责。加强孝道正面宣传,激励大众崇尚孝道,并对各种孝道异化现象进行批判,逐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孝道的氛围。

(二)加强学校教育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首先要树立加强孝道文化教育的观念,务实加强孝道文化教育的中心思想。其次,我们要全面支持高校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并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加强自身孝道方面的修养,成为实行孝道的先驱。

(三)改变父母家教

家长需要纠正重智轻德的功利性教育,树立亲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才能够得到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孝心。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家长与其让孩子向别人学习,还不如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关心自己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聊天谈心,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以自己的行为默默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比向孩子灌输大道理的效果要好。

孝道是中国古代诸家公认的一种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基础。“百善孝为先”,是传统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是中国伦理体系的起点和诸德之首。孝道对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孝道感恩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敬孝,回报社会。

从羊有跪***之恩到李密《陈情表》侍亲至孝,从鸦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为先”。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敬孝,一直是社会与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敬孝,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垂垂老去,今日敬孝他人,他日被人敬孝!古人对“孝道”极为重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理念,不仅如此,古代也更有举孝廉之说,也就是用“孝廉”来选拔官员。古人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即一个真正懂得孝亲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心,诚敬心,也会形成重情重义、感恩思源的价值观。事实上,许多事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古今中外,许多有出息,大有作为之人,大凡都是忠孝两全。我们的伟大领袖也曾深情感叹:生我者父母也。敬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伟人思想,我们可以仰望,更可以为榜样。

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在我们当今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重要保证,而维护和谐,也是需要这种由此及彼,胸怀至诚感恩之心。感恩与和谐相伴,感恩之心会有力的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鸿沟,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而如果人人胸怀感恩,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当你置心感恩时,你就会觉得有些抱怨是无谓的,有些烦恼是不应该的,有些困难是可以征服的,有些困难是暂时的,你感激上天赐你食物,感谢社会如此美好,进而感恩***的无限恩情。感恩敬孝,回报社会,让牢记***恩成为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美好生活思***恩,这是我们当代人的心声,更是现今灾区人民心声,从三峡工程到西部大开发,从发射“东方红”卫星到在人宇宙飞船升空,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我们***总是站在第一线,英勇奋进,时刻为人民着想,永远充当人民的保护神,XX年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灾情就如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和国家快速反应,成立坚强指挥部,百位将***临阵指挥,举国齐动员。迅速开展了不抛弃,不放弃,为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的救援工作!我们的***时刻心系灾区,心系灾民,我们的领导人更是在余震不断中亲临灾难现场指挥救援。当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救起时,许多人泪流满面,全国人民为此兴奋,我们因感恩而流泪,我们为我们父母兄弟姐妹得救而兴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我们都是亲人! 我们的亲人得以重生,我们应该牢记***恩。

“有一种倒下,可以托起生命;有一种抉择,为人民点燃希望;有一种号召,可以振奋人心。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必须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克服重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这一句句强力的号召,一直回荡在废墟中、一直萦绕在灾区人们的心中,家园尽毁,却毁不掉我们的勇气与智慧,灾难无情,但***和人民有着血肉之情。经受住了考验的中华民族, 正以空前团结与统一,迎接着奥运的到来。历经磨难,我们更加始终坚信,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皆因我们***的正确领导,我们也应该牢记***恩,饮水思源,推恩及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作为文化部门的一员,我们应该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学会感恩,以感恩的态度去工作,去面对困难。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用感恩的心去消除与上级的对立关系,刻尽职守,无私奉献,用感恩的心去化解工作中的消极怠工,***大意。顾大舍小,弃利取义,用感恩的心来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文化部门是我们***府的一个重要部门,繁荣文化生活,是我们的责任,面对这么重大的责任,我们更应该怀有博大仁慈感恩之心,努力工作,感恩父母,感恩群众,感恩***的领导。在当前构筑和谐社会之时,我们文化部门也应该积极响应,从文化的角度,来引导民众学会感恩,特别是让年轻人懂得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孝道感恩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和公祭中华始祖黄帝典礼,是中国***府和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的大事,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条由五个环节构成的“文化链”:清明祭祖、礼仪模式、感恩精神、仁孝伦理和敬畏天地。

在清明祭祖的礼仪模式中,包蕴着强烈的感恩精神。在社会生活中,“恩”有不同来源,“恩”义涵盖广泛,指有益于人类或个体生命成长的种种恩惠或恩泽;而“感恩”则是对恩泽及其源头的尊崇、感激和报答,有多种表现方式。感恩精神,属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深层地反映着人们知恩***报、“报本反始”、“慎终追远”的文化理念,并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

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有三种常见的感恩形态,随着感恩主体的扩大(从家族、宗族到民族),感恩对象也有所改变。

第一种感恩形态是家族的,感恩对象是父母及其上辈直系祖先。《周礼》有“三族”之说,指由三代直系亲属构成的家族。在家族感恩形态中,主要内涵是对生身父母的感恩。人的生命来自父母,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报答,作为人子要经由“孝德”、“孝行”来体现。早在西周以前便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教”之说。至西周,更形成了以孝为五教之首的观念。孝的实质,是对父义、母慈施以恩报的情感和行为。对父母生前的孝敬或孝养,还延续至父母死后的祭享,也就是以丧祭之礼所表达的对亡父母的追孝。

第二种感恩形态是宗族的,感恩对象是宗族的祖先。由于父母来自祖先,故西周时期的孝行不限于亲子之间,还上溯至更早的父系祖先。无论家族感恩还是宗族感恩,都离不开必要的礼仪亦即丧祭之礼。所有这些,都是实现恩报和孝道的重要形式。家族感恩和宗族感恩的社会作用,是“报本反始”、“慎终追远”。古人还从家族伦理的孝亲和宗族伦理的孝祖中引申出贵老、孝老的观念。(参见《礼记・祭义》、《荀子・大略》)

第三种感恩形态是民族的,感恩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从古代延续至今的黄帝公祭大典,就是民族感恩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海内外华人尊祖情深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公祭黄帝典礼是宗族祭礼的进一步扩大,它作为民族感恩的主要表现形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作用。于每年清明节举行公祭黄帝典礼,使分布在世界各国、各地的华人有机会来陕西黄帝陵认祖归宗,从而增进海内外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整合与加强。这种民族感恩活动的实质,仍然是“报本反始”、“慎终追远”。

在古人感恩和孝道的实践中,逐渐凝结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仁、孝伦理观念。早在西周,“孝”作为首要的伦理原则便已形成,这时作为德之本的孝是仁的特殊体现。经历了西周孝德和孝行的长期实践,并经由孔子的总结,对孝加以发展,为儒家提炼出“仁”这一核心价值观念。

二、张载对儒家感恩精神和仁孝伦理的总结及其意义

儒家感恩精神是情、理交融的,它把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熔为一炉。对于由感恩精神生发出来的仁孝伦理,历代都有儒者进行理论总结。在宋儒中,理学开创者、关学宗师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对民族感恩和仁孝伦理的阐发别开生面,最具深意,故这里仅以张载的总结为例,诠释其特色和现代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张载的理论总结及其意义略加阐述。

第一,对道统理论的总结及其意义。宋学家几乎无不关注道统理论。道统论是关于“道”的思想内涵和“道”的传授谱系的理论。有张载弟子误以为乃师继承的只是以尧、舜、孔、孟为代表的道统(《正蒙》范育序,《张载集》,第5页),其实张载并不同意“语道断自仲尼”,认为:“仲尼以前更有古可稽,虽文字不能传,然义理不灭,则须有此言语,不到得绝。”(《经学理窟・义理》,第278页)张载远探道统之源,提出:“‘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正蒙・作者篇》,第37页)“作者七人”,语出《论语・宪问篇》。张载借用此语,匠心独运地梳理出他心目中的道统谱系。历史上的儒家学者少有人重视尧、舜之前的道统传承,而张载却认定伏羲、神农、黄帝是“制法兴王之道”的开创者。由此可知,张载眼中的道统内涵是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整个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也是对中国历史正统观念的深刻总结。这就不仅扩大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范围,而且为民族感恩重要表现形式的公祭中华民族共同始祖黄帝典礼的持续化和制度化,增添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根据。

第二,对仁孝伦理的总结及其意义。张载的千古名篇《西铭》总结了从上古感恩精神中生发出来的仁孝伦理观念,被后人称为“新《孝经》”。《西铭》开篇便提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据此,可把《西铭》的主旨概括为:基于宇宙根源的仁孝伦理原则。所谓基于宇宙根源,也就是基于“父子之道”(参见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这里的“父”,既包括人子之父,也包括被张载称为“乾坤”或“天地”的大父母,即宇宙万物的创生根源;这里的“子”,指宇宙间一切人或物;这里的“道”,则指基于宇宙根源的万物生成原理。按照《西铭》的义理内涵及思路脉络,可以把宇宙间一切关系归纳为两个层次:一是宇宙间以纵向的上下关系为特征的“父子”关系结构,二是宇宙间以横向的平行关系为特征的“民胞”、“物与”关系结构。这两个层次的关系,是《西铭》主旨据以展现的基本结构。

张载仁孝观的突出特征是强调“推本”和“报本”,他指出:“物岂有无本而生者?”(《礼记说》辑本)据此,张载认为儒家的报本观应当是:“礼别异,不忘本,而后能推本。”(同上)“推本”内涵的渐次展开,包括上述以纵向上下关系为特征的、由近至远的“父子”关系结构的三个方面,这就是:近亲与子、远祖与子、天地(大父母)与子(所有的人和物)。在推本的基础上,张载非常重视“仁人孝子”观念(《正蒙・诚明》,第21页),不仅提出了“报本”的伦理实践要求,即:孝亲、祭祖和事天等;而且,还提出了“平等”的伦理实践要求,即:“民胞”、“物与”、以及“尊高年”和“慈孤幼”等。张载的宇宙根源理论,既给感恩和仁孝伦理提供了哲学宇宙论根据,也具有超越家族和宗族限域的人类普遍意义,把感恩精神扩大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使感恩与敬畏相交织。

第三,对敬畏天地的总结及其意义。古人在对感恩的深层思考中,非常重视“终极关怀”这一超越向度。所谓“终极关怀”,是人们精神世界中的超越层面,一般指对宇宙实在和价值实在的关注、尊崇和敬畏,以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从终极意义上看,古人相信人来自于“天”,故《诗经》有“天生丞民”之说,天或天地是人的生命的大本亦即终极根源,这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信念。张载秉承这一信念,故《西铭》开篇就提出乾父坤母的观念。张载还依据孟子“知心”“存心”、“知性”、“知天”、“事天”的思想,其《西铭》的仁孝观首先强调的是对天地大父母的孝。张载认为,“成就己身”而对己有“恩”的,不仅有生身“父母”,而且还有“天地”(《礼记说》辑本)。故他主张,“天则是万物之祖,故祭天。”(同上)古代完整的祭祀礼仪,并非仅讲丧祭之礼,而是既有追祀亡父母之“尝”,也有祭天之“稀”。

孝道感恩篇5

记得八岁那一年,我中午回来后,一时兴起,跑到厨房准备把早上还没洗的碗洗了,帮老妈分担一些负担。正兴致勃勃的干着活,我突然听到了一阵钥匙开门声,便稍微擦了擦手,跑到客厅。老妈刚刚回来,看到我跑出来,笑道:“跑厨房去干嘛?我还寻思怎么鞋在这里,人没了。”“我去厨房洗碗了,早晨不是没洗碗吗?我还想等洗完碗再看看有没有菜了,好让你们买菜,就不用再跑一趟了。结果碗还没洗完,你就回来了。”我刚说完,老妈就大呼小叫了起来。“是吗?哇,你太棒了!都知道帮妈妈做家务啦!”老妈一脸兴奋的说,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我听了老妈的话,本以为只是几句夸奖,但后来在老妈的日志里看到了这件事,才发现,我们的一丝进步,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贵的。

感恩、尽孝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它们和爱一样,本来就是在生活中,在去做、去想、去感悟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羊有跪***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这是脍炙人口的谚语,却也能从中看出,感恩,只需要你的一点爱、一点关怀、一份真情,就能打动别人。被打动的,最先就是父母。

父母是世界上最关怀你的人,也是你最值得感恩的人。“孝”最初就是来自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无私、最无悔、最伟大的。孟郊写过一首诗,便是名闻天下的《游子吟》,这是一首表达了她与母亲之间深深的爱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恩***报,何况还是生育之恩。我们的一切,自己创造的并没有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我们懂得了回报。

孝道感恩篇6

【关键词】孝文化,孝感培育

“孝”文化一种人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感恩”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感”文化,就是培育孝的人伦文化和感恩意识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孝感”意识日渐薄弱。传统文化中敬老养老、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在年轻一代中日渐淡薄,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孝感”文化的传承和孝美德的培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孝感”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笔者以问卷调查资料作为支撑,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当代大学生“孝感”缺失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孝感”文化培育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孝感”文化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可以理解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西方社会将感恩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指的就是感恩意识。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应该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不少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把父母对他们的付出,社会各界的关怀都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存在价值,这个价值观在社会伦理领域的映射,折射出高等教育对于感恩意识、孝道文化培养的缺失。当代大学生要更好地立足社会,必须要有“孝感”意识,因为个人“孝感”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自己的道德素质高尚与否,它能够反映出你对周围环境生命体的尊重,如果对自己严格要求。

(二)有利于充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教育人”这一本质课题。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是只关注就业,忽略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治教育课程中,德育这一块内容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必然会造成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孝感”文化的培育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尽力。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阈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孝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让其转化为当代大学生德育建设的新形态,引领大学生构建完整的孝道观念,让他们以此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把优良的品质发挥到实际的地方。

(三)有利于实现和睦的家庭关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孝感”文化的起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颇多,这其中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因素。例如两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大,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并且随着子女的不断成长,他们的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于是导致父女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变少、关系逐渐疏远,甚至有一些大学生甚至诉说自己无法与父母沟通。

“孝感”文化源在“孝”,更是贵在“感”,因为它本身是以亲情血缘关系为基础的。[1]只有把“孝”感知到、深化与内心,得到切实的感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的对接,才能够缓和家庭代沟矛盾、维持隔代关系平衡。

孝道使家庭成员相处之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相互包容,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正能量,充满阳光,当走出这个家门外之后,就会把这份和谐传递给他人,这种精神力量的传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孝感”缺失状况及其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孝感”文化的缺失状况

“孝感”文化亘古不变,提到它,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以及重要性,论其内涵,都能说出很多道德理念。然而在客观生存状态当中,却对“孝感”文化观念意识淡薄。[2]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谓的认识就是思想,由此只有先有了这样一个思想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

面对这样一个现象,笔者对此存有很多疑虑,于是为此设置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总共发放500份问卷,调查的题目为“如何看待‘孝感’文化”。最后笔者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342份有效问卷回答“不了解”、“没看过”、“不知道”,而无法评价的约占总数的37%,能客观分析其中意义价值的仅约占总数的9%。

由此,笔者不得不为这一结果感到失望,从这些数据可以间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孝感”意识的淡化和淡薄。他们对“孝道”文化没有深入地理解,多种文化元素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导致他们对孝道行为不一,知行错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高学历知识分子,更应该深刻理解孝顺父母的道理。然而并非如此,其结果差强人意。

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孝心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在和父母相处和沟通的过程当中,若跟父母的观点不一,意见相悖,多数人采取顶撞父母而非耐心沟通。此刻作为子女应该换位思考,多考虑对方感受。在问卷调查的题目:“你认为造成你和父母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的问题中,选择“与父母思想观念存在隔阂”的占38%,选择“父母没有考虑我的感受”的占46%,选择“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没有更多思考”占5%,选择“双方都有责任”的占23%。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简单采访,有些大学生觉得和父母没有太深的感情,父母有距离感,性格也不开朗,并且平时很少打电话跟父母联系,甚至即使打电话更多的时候是觉得父母很唠叨,和父母发生争执和争吵。

(二)当代大学生“孝感”缺失的原因

1、学校的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存在失衡现象。虽然教育界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其实“智慧”超过了“德育”。[3]当代大学生在学校,讨论最常见的问题是英语等级考试有没有过,拿了几等奖学金,获得了什么奖项,成绩排名多少,却很少有人提及思想道德水平,仿佛如果这个人成绩很突出,就掩盖了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另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一直只认为是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任务,其实不然,作为在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对学生的德育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由此这就造成了高校德育主体的流失,思***课的课堂教育仿佛是一座“孤岛”,收效甚小。

2、家庭教育中孝道缺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以孩子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仿佛只要学习成绩好,品德会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提高。激励的方式也是常用奖金作为鼓励。这样的现象也导致孩子的观念里认为自己的成绩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恰恰就忽视了“孝感”文化这一理念。

3、社会历史的误导以及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孝感”文化遭到颠覆性破坏,认为传统的东西都是落后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反对。市场经济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对受利益的驱动导致道德失衡,从而“孝感”文化必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由此出现了很多例如传销组织,骗取父母、亲戚的钱财和感情,有的甚至还对自己的亲人动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知恩***报人人有责。当代大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摒弃“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要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应怀有感恩之心。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孝感”文化培育的对策

(一)发挥校园文化优势,加强孝道教育

校园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文化之所,在培育“孝感”文化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营造和谐的“孝感”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校广播站,校报社,校社团等进行“孝感”文化的宣传,让“孝感”文化在校园内成为一种主流文化。[4]让学生身在校园便能近距离感受浓厚的“孝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德教育。其次,在校园内要树立孝德模范,这对于其它同学有着无形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以自身的力量成为孝得模范的带头人。这样既能引起共鸣,同时又能对宣扬“孝感”文化发挥事半功倍的样子。

学校资源丰富也会给宣扬“孝感”文化带来很大的作用。社团可以设置主题文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辩论赛、书画展、演讲赛、摄影展等来进行宣传。同时,学校应该把大学生“孝感”文化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因为单纯的智力水平和成绩高低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孝德文化教育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更能够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孝德水平。

(二)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强化言传身教

当代大学生虽然以后再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原生家庭传播“孝感”文化还是非常重要的场所。

首先,家庭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德育放在首位,让孩子懂得感恩,引导孩子往积极的方向思考问题。同时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的德育文化氛围。受传统观念的影影响,仍有很多家长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是极端的,笔者认为应该尊重个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方式积极地沟通交流。家长在践行德培育方面应该以身作则。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于子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孝感”缺失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有孝心的子女,所以家长要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要。

(三)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营造“孝感”文化氛围

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的孝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结构和家庭架构的变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孝感”文化,所以要对“孝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让它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例如《新二十四孝》中的做法就更贴近现实生活,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融入新孝德教育的内容并坚持长期的教育宣传是提高人们孝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孝感”文化还需国家制定相关法规的方式给予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为孝道制度化提供了保障,例如“常回家看看”由自发行为转变为法定行为。[5]同时,***府把孝德纳入公务员录用、考核和提拔的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引入“孝敬父母”内容。另外,很多媒体也大力宣传“孝感”文化,报道一些先进事迹和抨击不孝现象等等,这些都能够促使当代大学生和对“孝感”文化的巩固。

(四)内化“孝感”文化,自觉践行孝道

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加强对自己的教育,在学习之余,平时可以通^书籍、电影等来学习“孝感”文化知识,通过切身体会领悟“孝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把对“孝感”文化的理解升华到一定的境界。

实际生活中,在与父母相处方式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心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外面注意安全,不要让父母担心。同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不乱花钱,不随波逐流,体谅父母的艰辛和压力。[6]在家的时候,要积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买不起贵重的东西能够为父母做洗完洗衣服也是一种孝道,或者带父母出去逛逛,定期去医院体检是孝,替父母捶背洗脚同样是孝。天气变凉时叮嘱多穿衣服的电话或短信,在重要的节日之时和父母生日的时候为他们购买小礼物都是能表达自己的孝心也是“孝感”文化的体现。

做一个真心懂得感恩的合格公民。

参开文献:

[1] 张岂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5-6.

[2] 仇志伟,王薇.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3] 梅良勇,余敏.孔子孝论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 2012(02)

[4] 陆安.“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综述[J].孝感学院学报.2010(01)

孝道感恩篇7

《论语》 孝 感恩教育 道德教育

德育领域非常重视感恩教育活动及其研究。大多学者将感恩教育归入学校道德教育,从感恩教育的价值、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笔者从几年的任教工作及多次的学校实习中感受到,目前学校感恩教育方式仍有不当之处。其实,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思想资源,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继承。当然,在孔子时代,还没有“感恩”一词。那时与“感恩”近义的词是“孝”,但是“孝”的内涵其实比“感恩”更加丰富。据统计,《论语》中出现“孝”字近20次;虽未出现“孝”,但与“孝”有关的论述达10多处。可见,感恩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下面主要依据《论语》中孔子与其学生有关“孝”教育的论述,来探讨其感恩教育思想。

一、“孝”是孔子道德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孝”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提出了五项道德行为规范,他把德行修养放在文化知识修养之前,教育弟子先“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以此为本,以余力学文。孔子视“孝弟”为“修德”之重要方面。

《论语》中关于“孝”主要是通过孔子对他人问“孝”的回答来表达的。孔子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的人问“孝”有着不同的回答。如孟懿子问孔子何者为“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二、孔子孝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外延

1.子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体谅、理解和关心父母即谓之“孝”

孟武伯问孝时,孔子说:“父母为其疾之忧。”这一句话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孝子为父母的疾病而忧虑。第二种,认为孝子不应生病,孝子生病会引起父母的忧虑。第三种,认为孝子不为非作歹,唯有疾病使父母忧虑苦恼。笔者倾向于把这句话理解为,子女要做到让父母不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整日担惊受怕,这样就做到了“孝”。古人有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发生在子女身上的每一件事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做子女的孝敬父母,要深深体会这种心思。一方面,要努力做到爱惜自身的身体,不因健康为父母添忧。正如《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健康快乐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也是孝道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遵行为人之道,做合法、合礼、合情、合理的事。普天之下,唯有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关怀,而不***回报。唯恐其饥,唯恐其疾,唯恐其困,殷殷牵挂,不能释怀。反观子女,对父母的孝行,则难能如此。故“孝”就是体悟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为心,以父母之忧为忧,萦系挂念。

2.孝的本质在于对父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

孔子认为,对父母亲不能只是在礼节或者一般社会规范或者风俗习惯的约束下的敬,而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爱。子夏问孝时,孔子曰:“色难”。所谓“色难”,是指承欢膝下最难。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让父母休息和吃喝就够了,孝的关键是子女要时时刻刻讨父母欢喜,在父母面前和谐可亲,笑脸相迎,喜悦相从,婉容相待,这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有了这种情感,内心诚恳,才能对父母心平气和,和颜悦色,才能使父母得到满意的精神享受。“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从父母的角度:父母需要人格上的尊敬,感情上的慰藉。从自身的角度:孝敬父母,乃是出于一种自然的亲情,是我们自身的心理需要,是我们自身情感的自然表现,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看看我们当今的社会,把年老力衰又无退休金的父母,看做自己小家庭生活的负担、累赘,除了每月只给父母最低基本生活费之外,谈的上爱的又有多少呢?有人拿条件不同来为自己的不孝表现――对父母粗暴无礼开脱,辩护,但是难道爱之情和表现这情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吗?也有人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挣钱,寄给父母很多钱,他们就快乐了,自己就尽孝了。孝不是四海为家打拼积累财富,更不是向银行里为父母存上大把的钱,它需要的是用谦恭温和的态度对待父母,发自内心地去爱父母。对年迈唠叨的父母动辄呵斥反驳,甚至连饭都不愿给父母吃,他们的爱在哪呢?

3.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更重要的是严肃的孝顺、尊敬父母

在子游问“孝”时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说,现在的人说孝敬,认为只要能供饮食之物,使父母能活命在人世,就算是尽了孝道,也正像家中养狗养猫养马,使成为你们的守门捕鼠代劳或观赏的宠物,你对它们都有养食有爱惜,但毫无尊敬的心理,那生身的父母与猫狗有何区别!这是孔子对一种错误的观念的批判,即“孝”为对父母的物质赡养。孔子认为,对父母的物质赡养最多只能算是“孝”的低层次内容和最起码的要求,供养父母而没有尊敬之心,算不得是真正的“孝”。孔子强调的是对父母的“敬”,即儿女对于父母在感情上的真情投入,真实的尊敬爱戴之心正是“孝”不同于“犬马之养”的地方。可见,孔子把“敬”看得比养更为重要。但重敬不是轻养,而是说光有养而没有敬,还达不到孝的最高境界。对此,曾子有正确的理解:“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是人类社会应该普遍怀有的一种感情。我国古代最早的孝亲诗歌亦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昊天罔极。”

4.尽孝最起码要做到不让父母孤独

孔子期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孝行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然而当今社会,为了求学,为了生活,我们无法不远游,我们四处奔波,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也因为生活的种种压力而忽视了他们。而他们对我们的牵挂与关怀却从未丝毫减少。儿女不在的丰盛酒宴,比不上儿女相伴的粗茶淡饭;儿女不在的舒适别墅,比不上儿女相伴的简陋房舍。作为子女常回家看看,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多给点关怀,哪怕是一个电话,一个简单的问候,可以消除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寞、心理失落、自悲自怜等情绪,使“空巢”不常空,这也是子女应尽的精神赡养义务。

三、《论语》中感恩教育对当代之道德教育的若干启示

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孔子的“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它的历史局限性。例如,为了不违背“孝”,孔子倡导“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思想,等等。但是《论语》的孝思想,亦即现代意义下孔子的感恩教育思想也包含着许多光辉的地方,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家语》讲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从基本的孝悌、礼义廉耻到***策法令的遵守,只要居上位的统治者或教育者做到了,必定对他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因材施教。学生同样问孝,孔子的回答也不尽相同。如盂懿问孔子怎么才算孝?孔子答:“无违。”盂武伯问怎么才算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忧。”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在现代制度化教育下,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基本分离。在孔子那里,情况却不一样。孔子言“《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是亦为***,奚其为为***?”

第四,有教无类。即实施道德教育要公平公正。孔子主张人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孝教育方面亦是如此。

第五,启发诱导,注重民主,尽快转变教育方式。即使德育过程从教育者单向灌输到与被教育者平等交流转变。当前,在德育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重传递,轻思考,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这一点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给我们了很大启示。例如,孟鼓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对方就不问,孔子也不继续讲。后来,樊迟替孔子驾车,追间何谓“无违”时,孔子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总之,孔子的孝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道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07):32-36.

[2]张正江.论德育学的范式[J].教育导刊,2010,(09):10-13.

[3]张正江.论道德教育的多重内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9):25-29.

[4]周凯.儒家感恩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借鉴价值[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9,10(中):49-50.

孝道感恩篇8

倡导孝 孝文化 育人 价值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在为人处事中的重要性。“孝”为“仁”之核心,“仁”为“五常”之首。“孝”原意为晚辈对长辈的爱心,孝顺、孝敬是晚辈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个人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此产生。[1]随着社会的发展,“孝”被蕴育了新的内涵。当今社会“孝”可以理解为尊重、服从、责任、和谐、忠诚、感恩和奉献等,更重要的体现出对亲人、朋友、老师、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敬父母、感恩师、报社会是新时期“孝”之具体体现。

“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孝道在三国时期就已成为学堂的必修科目,在科举考试中成为必考的课程。可见“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孝文化”所倡导的“责任、忠诚、感恩、和谐、奉献”等是新时期思想道德观念的最高境界。为此,当今社会应大力倡导“孝文化”,特别是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应秉承“孝文化”的精髓,以“孝”做人,以“孝”感人,以“孝”育人。把“孝文化”引入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课堂,让“孝文化”发挥其现实作用、体现其最高价值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孝文化”的育德价值

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为的需要。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为人之本,处事之基。有人说“小成者源于智,大成者源于德”。可见,个人的道德素养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的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采取各种育德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还把办学的思想定义为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为宗旨。德居首位,足见德之重要。因此,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现象也随之孕育而生。金钱至上、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等观念在一些人的思维中形成。这严重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在学校中应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除开设必要的德育课程、规范教师和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立健全各种道德规范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让中华美德在学生中流传,并发挥其育人价值。“孝文化”十分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孝道,德之本也。”把“孝”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倡导“孝文化”,用“孝文化”的精髓去净化学生的思想,修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改变学生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各学校应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孝文化”。把“孝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灌输到平时的教育中,将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为的提升。

二、“孝文化”的育诚价值

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是提高学生的个人诚实守信和养成良好立身处世准则的需要。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诚实守信和求真务实,提倡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注重人品、人格、信誉和承诺,追求信誉第一、人品至上。对学校来说,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作风,一直是学校思想***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诺千金、塌实肯干的良好品行是我国教育的育人之基。

目前,在学生中,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欺骗老师、欺骗家长、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恶意欠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败坏了社会风气,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如何开展诚信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是各学校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首先,要通过教师和辅导员的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用为人师表的形式教育和感化学生;其次,通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召开各种诚信主题班会、开展诚信征文活动、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等进行思想灌输式的诚信教育;再次,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规定,如签定考试诚信责任状、制定欠费违约规定、制定诚信守则等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最后,我们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一直注重对人诚实守信的培养,它讲求“童叟无欺,相互礼让”[2];讲求“言必信,行必果”[3],把诚实守信置于为人处事的较高境界。因此,在学生中倡导“孝文化”,发挥“孝文化”追求诚信、注重品行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行,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是非常必要的。

三、“孝文化”的育情价值

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是培养学生懂得人间真情和养成知恩***报良好品行的需要。人类生活在情感世界,亲情、友情和恩情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情,包括至高无上的法律有时也不外忽人情。可见,情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学校教育来说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由知恩到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过程。让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4]它是一个由意识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亲恩、友恩、师恩、校恩和国恩等,近而激发学生报恩之心和效国之志。

从近些年的学校教育来看,由于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和富裕家庭等家庭教育的失败以及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学生情感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近而形成了自私、享乐、忤逆、张扬等性格。他们不懂得亲情、友情和恩情,以我为中心,让家长、老师围着他转,对父母、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逃学、旷课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不可自拔。个别父母为看管自己的孩子,竟远离家乡来校陪读。这是何等可悲之事!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优势,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各学校应大力提倡并发挥其最大作用,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感谢父母之恩、亲友之恩、师生之恩,注重亲情、友情和恩情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中大力倡导“孝文化”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恩师、回报社会。

四、“孝文化”的育和价值

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石,而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否,决定着校园和谐的成败。因此,在学校中要妥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干群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大家友好相处,共同进退。尽量避免和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从而创建一个讲正气、讲文明、讲团结,具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优美和谐校园氛围。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面临着许多阻碍学校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学校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迈步奔“小康”。但我们又不难看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滞后于物质文明,拜金主义、极端自私主义、奢华享乐主义等观念在一些人的思维中滋生,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也动摇了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发生了扭曲,不思进取、追求享乐等思想在一些学生中蔓延,这给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腐败现象也孕育而生,它动摇了部分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观念偏离,人生目标扭曲,从而对老师的尊尊教导不与理睬,及大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友好相处,不利于校园和谐。此外,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给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但一些西方腐朽思想也侵蚀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影响着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之初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将有助于转变学生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校园和谐与稳定。而“孝文化”倡导温顺、礼让、宽容和中庸,恰是改善人间关系的油;是解决矛盾的调和剂;是构建校园和谐的助推器。因此,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孝文化”传统教育,让学生领悟“孝文化”的真谛,近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优美的校园氛围。

五、“孝文化”的育忠价值

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是学生树立正确理想观念和报效国家的需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这要求当代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基本技能,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对***忠诚、无私奉献,并始终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国尽忠,为民效力。

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即将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可朔性,也极易被动摇和转变。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将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改革正处于深入推进时期,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以及错误观点将直接影响着当代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使部分学生的价值目标偏离。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来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和侵蚀。要将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和忠心报国的思想引进课堂,让学生讲正气、讲忠诚、讲奉献,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思想。同时,也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课堂,特别是“孝文化”引进课堂,借助“孝文化”的精髓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思想,近而增强为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孝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忠”、“孝”,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孝而忠,善事父母,忠于民族和国家。[5]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倡导“孝文化”,发挥“孝文化”的育人价值,这不仅仅是育人工作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总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6]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传统美德,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结晶。它包括优良的道德品质、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深厚的民族情感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等。对待中华民族的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精华传承并发扬光大。“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保存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要将它继承下去,并不断创新发展,由最初单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爱心拓展到讲道德、讲诚信、讲感恩、讲和谐、讲忠诚和奉献上来,让这种精神在学生中滋生蔓延。

————————

参考文献

[1]胡元江,陈海涛.中西方孝文化探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2]丁年凤.学校“诚信缺失”根源浅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0(11).

[3]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1).

[4]尹映霞.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5]张宏书,李卫光.中国古代孝文化的嬗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孝道感恩篇9

一、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

1.爱的教育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其实,他所讲的爱的主动性包括关心、责任、尊重。这些就是孝道里面的敬亲。爱是孝道的本质,也是行孝的根源,要有爱才能做到敬亲。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首先就要对大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其能理解爱,学会爱。

2.感恩教育

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出生都离不开父母孕育,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那么孩子就应该懂得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只有从内心感情上感激父母,感谢父母,才能将“养亲”落实,“善终”有望。

3.责任心的教育

随着父母老去,他们将渐渐丧失劳动能力,减少经济来源,甚至身体衰老、疾病缠身需要子女看护。因此,子女有“反哺”义务。在当今社会,经常有老人得不到保障的新闻传出,“养”的问题很突出,那么孝道中的“侍疾”就更是很难保证。对此,我们应教育学生,侍奉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只有责任心强了,才能将孝道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4.***能力的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几个家长的呵护下长大,曾经有新闻,一大学生入学,由家长陪伴,甚至卫生纸都替他准备好了。这样的学生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如何能做到善孝父母?更别谈传统孝道中的“立身扬名”。因此,针对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自主能力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应该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事情的能力,教育学生首先就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孝不能愚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反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做可以防止父母陷于不义。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治课程教育,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孝道教育的意义

1.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会因为感情受挫,工作遇到麻烦等小事就寻死觅活。这种行为就是一种不孝。现在教育者能把“人”也就是生命放在第一位、全面理解孝文化,培养自爱精神,并在实践中践行孝道,那么很多现实的困难也就不复存在了。

2.孝道教育是培养道德品质、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

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养育,在这种养育的亲密关系中,晚辈必会自然地形成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的爱戴、尊敬之情。可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见长,如有些人娇生惯养,不懂得尊敬长辈。加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孩子奢侈浪费,将长辈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这样的社会环境会造成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学校加强孝道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孝道文化建设,才能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3.孝道教育能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细胞的,国家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孝而发生的。所以,孝是中国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与出发点,是贯穿天、地、人、己、子、孙的纵向链条,那么加强了孝道建设,就能团结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孝道教育能保障社会养老

孝道感恩篇10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大学生感恩教育;启示

中***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003-02

大学生感恩教育一直是处于一线的德育工作者极其关心的课题,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孔子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所倡导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等更是与感恩观念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孔子的德育思想入手,分析孔子德育思想中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有价值的观点,探索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为完善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借鉴。

一、孔子感恩教育的主要观点

以孔子德育思想为主体的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其所提倡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等是孔子感思教育的主要观点。

1.仁爱为报国家之恩

仁爱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孔子提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等思想,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而要达成这种人生境界并非易事,必须要做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才能为仁爱境界的实现奠定基础。透过对仁爱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表达是对社会、国家的感恩之情。孔子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一方面能发现孔子对于人品修养的注重、对品格塑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对知识分子应该知恩***报的道德要求,博施济众就恰好体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感恩之情。

2.孝悌为报父母之恩

孝悌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根本性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对我们个人来说,最大的恩情是什么?莫过于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给了我们思想,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毫无疑问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当然,父母之恩还在于把我们抚养成人,帮助我们成家立业,所以,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们的父母无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此就有了“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醒世名言传诵至今。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对父母的孝悌还不仅包括生前,死后也要体现出来。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报父母之恩,必须要学会孝而无违、孝而有礼。

3.忠恕为报知遇之恩

我国封建社会强调对士大夫进行纲常伦理的教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而其中的“君为臣纲”其实讲的就是下级对上级要“忠恕”,以报上级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孔子的思想中同样有着深厚的“忠恕”观点。比如在《论语》当中有这么一个小故 事——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各当如何?”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还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必须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其所谈到的“恕”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念道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礼义为报朋友之恩

在我国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为人处事的重要一环,有道是:“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以礼相待,“礼之用,和为贵”,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对朋友要讲诚信,以诚立人、以信动人,不做出卖朋友之事,不做见利忘义之事,公私分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朋友之间不能把利益看得过重,要学会为朋友排忧解难,这些其实是对朋友之恩的报答。君不见,关羽因义思刘备而离开曹操,但在华容道虽不事二主却放虎归山,乃至后患无穷。但我们为何不责备关羽,反而加以颂扬,原因在于关羽所做之事体现了对朋友的“礼义”、报朋友之恩的道理。

5.诚信为报道义之恩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是核心,“孝”是根本,“忠”是支撑,“礼”是引领,而“信”则是基础。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与軏虽说只是车上的小小木稍,但其所起的就是固定作用,是关键部位,是必不可少的。人之“信”如同輗与軏一样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人无信则无以立,人无信则无以行。人之所以要诚信立人,诚信为本,主要是为了报道义之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中的“道”指的就是“道义”。那么,我们如何能“得道”呢?“得道”的方式很多,包括仁爱、孝悌、忠恕、礼义等等方面,但是,如果我们“得道”了而不讲诚信,那结果会怎样呢?因此,诚信立人其实就是为了报道义之恩。

二、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题中之义,自古以来就有“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广为流传,而其中所指向的就是人们要学会感恩。但目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多元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的感恩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利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感恩观点,来推进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1.“仁爱”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仁人志士”,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阶层,所以就有了“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在培养的过程中,内在的修为是极其重要的,这种修为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在如此多的修为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仁”是排在第一位,可见“仁”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孔子所强调的“仁”是落实在“爱”上面的,并最终体现为“爱”的行动,即“仁者爱人”。笔者认为,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倡导“仁爱”是核心,而这种“爱”既包括对自己的和对别人的“爱”, 也包括对国家、对***、对社会主义的爱,为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大学生认清我国目前所处的形势,正确看待我国的现状,使其学会感国家之恩、感社会之恩、感社会主义之恩。

3.“孝悌”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孝悌”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根本所在,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当中,“孝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观念。因为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要求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从哪里来呢?从繁衍中来。所以就有了“洞房花烛夜、一夜值千金”的说法。“洞房花烛夜”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为报父母恩的缘故。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必须要把“孝悌”放在根本的位置来抓。当然,现代的“孝悌”肯定与古代的“传宗接代”有所区别,但是报亲恩的内涵还是一致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报恩思想。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遇之恩,当衔环以报。”指是我们要对那些赏识、重用我们的人报恩。在我们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人,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往往在于几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我们常说:“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然而即使你做足了准备,你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成功,因为你缺少了生命中的伯乐。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应当学会感怀知遇之恩。对于大学生而言,得到师长、导师、辅导员的赏识是常有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懂得报知遇之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毕业之后的大学生逢年过节主动给授业恩师、辅导员送去祝福、表达感恩的极少,为此,我必须使“忠恕”成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支撑,让广大的大学生懂得“忠恕”、懂得报知遇之恩,因为能得到赏识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的金子都会发亮的,我们要学会感恩那些让我们发光、发热的人啊!

4.“礼义”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义”是我国传统道德教化的要义所在。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挖掘了“礼义”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社会交往,以礼相待,强调“和”字当头;君子之交,在于交心,在于神交,强调“义”字当头。古语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出此言呢?实际上道出的是“礼义”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引领作用。人在社会中立足必须要讲“礼义”,离开了“礼”,就是“无礼之人”,人若无礼,未知可否;离开了“义”,就是“无义”,人若“无义”,又何来“情谊”?对此,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要把“礼义”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抓,教育其对待长辈要敬而有礼、对待平辈要谨而有礼、对待晚辈要严而有礼。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对于朋友付出的“礼义”要懂得感恩,明确“义”的内涵,“义”并非酒肉朋友间的“义气”,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正义而出手,为了情义而出手。

5.“诚信”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

“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基础。“知恩不报非君子”、“言而无信,不知可否”、“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等古训,无一不体现着诚信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作用。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我们要极其注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但是这个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由于考试作弊、替考等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受到巨大挑战。因为少了诚信,很多人也出现了知恩不报的思想,对别人的施恩表示怀疑而非感激。所以,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也必不可少,并以诚信教育来推动大学生感恩观念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张鸿燕. 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 首都师范大 学学报,2004(6).

[2]刘颖.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3(4).

[3]朱效娟. 忠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201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孝道感恩10篇

学习

感恩节感恩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感恩语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对父母的感恩语,感恩节感恩的一段话。4.把最真的祝福化作风,吹送到你的身边,把最诚的问候变成雨,飘散到你的窗前,把我的感谢化作万语千言,为你祈祷幸福永远。5.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

学习

道路桥梁建设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桥梁建设论文,内容包括道路桥梁论文大全,市***桥梁设计论文范例6篇。1.3最佳工程造价控制实施在路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资金投入量较大,因此在该阶段需拟定出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若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造价

学习

通信工程师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工程师论文,内容包括通信工程论文题目推荐,通信工程师论文。1.2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不足。学校由于自身发展状况不同,各个学校之间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资金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实验课程、参加企业的

学习

海洋公园一日游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海洋公园一日游10篇,内容包括海昌海洋公园一日游攻略时间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一日游最新攻略。经过几分钟的“海底漫游”,我们又“游”回了陆地,“游”去了海豚表演的地方。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节目开始了。表演一个接着一个,越看

学习

英语小报资料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小报资料10篇,内容包括英语小报清单,英语小报内容资料又短又好。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

学习

实习员工工作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员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员工公司实习报告范文,员工实习结束工作汇报。事业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地进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要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做到有比较健全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

学习

关于秋雨的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秋雨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秋雨的作文,描写秋雨的作文100字以上。Abstract:FENGWeilin’sproseandYUQiuyu’sdiffermarkedlyinsuchaspectsassubjectselection,themeexpression,artis

学习

校外教育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校外教育模板,内容包括校外培训复课通知模板,校外教育论文十篇。2.2访谈法对户外运动、户外教育领域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所了解的国外户外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参与欧美国家户外运动的体验与感受。2.3实地考察法课题

学习

诚信教育活动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诚信教育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诚信教育活动总结,学校诚信教育活动总结。一、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认识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

学习

人事经理年中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经理年中总结,内容包括人事经理工作总结与计划,人事部经理年终总结范文。第三条:公司中层以上(含中层)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可连聘连任。第四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实行年薪制。第五条: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由以

学习

艾滋病主题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艾滋病主题10篇,内容包括艾滋病日宣传主题,艾滋病主题日。

学习

大学生兼职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兼职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生兼职收获总结100字,大学生兼职心得体会范文。在沿着自己生命主线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是体验生活的硕大;在前进途中细细品味路边不起眼的花草,是体验生活的微小。生活就是这样,是大与小的结合体。

学习

酒店客房部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客房部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酒店客房部每天工作总结,酒店客房部前台工作总结怎么写。期:___________2020年酒店客房部员工年终工作总结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习

为民务实清廉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为民务实清廉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关于医务人员务实清廉心得体会,为民务实清廉个人剖析。为民、务实、清廉,清廉是关键。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人的浩然正气。当

学习

感恩节感恩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感恩语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对父母的感恩语,感恩节感恩的一段话。4.把最真的祝福化作风,吹送到你的身边,把最诚的问候变成雨,飘散到你的窗前,把我的感谢化作万语千言,为你祈祷幸福永远。5.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

学习

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过生日感恩母亲的唯美句子,感恩母亲的句子100字。3、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

学习

关于感恩节的句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恩节的句子,内容包括感恩节怎么感谢老师的句子,感恩节送给老师的暖心句子。4.母亲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终生难忘。母亲的那份守望,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世上神圣的东西很多,然而最神圣的莫过于母亲。5.雁

学习

感恩的话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的话语10篇,内容包括向神感恩的话语,幼儿园感恩话语。3、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

学习

感恩教师节黑板报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教师节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迈入新学期感恩教师节黑板报文段,感恩教师节的黑板报寄语。

学习

感恩节祝福语老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祝福语老师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幼儿园祝福语送老师,感恩节幼儿园给老师祝福语。2.当感谢代替了所有的语言世界将变成美丽的天堂,当关爱代替了所有的行为人间将成为幸福的家园,感谢生命,感谢世界。3.茫茫人海中,最是你那回

学习

给母亲的一封感恩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给母亲的一封感恩信10篇,内容包括给母亲的一封感恩信100个字作文,给母亲写一封200字左右的感恩信。

学习

给老师的一封感恩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给老师的一封感恩信10篇,内容包括给老师一封感恩信,写给老师的一封感恩信100字怎么写。“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会想起那件事......也许您早已不记得了,就在几天前我和叶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