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需要“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显然,他说的“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领会要旨。笔者以为,不仅读书如此,语文教学也应如此。语文需要“不求甚解”。

书山书海,难求甚解。天下之书,积如高山,浩如烟海。一个人皓首穷经也难涉猎于万一。每读一书,必求甚解,谈何容易,何况人生苦短,一味求解,能读完几本书?只有“不求甚解”,了解一个大概,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获得广博的知识。

儿童天性,不求甚解。小学生的阅读有着自己特别的任务。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主要是获得信息,形成审美,陶冶性情,而小学生的阅读则具有双重任务,既是语文阅读,又是信息阅读。一方面以获得和形成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上民族文化的“精神底子”;另一方面,这种阅读又是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理解人性等获得性学习的过程。小学生读书,与其说他们在学习,不如说他们在准备学习。对儿童来说,读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就像埋在土里的基石,不求美,但求实。如果重“甚解”而轻感知和识记,不仅基础打不好,而且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倡导“不求甚解”的阅读,以“读”为主,以“思”为辅,在只求学生基本了解文本意义的层面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培养学生乐读好读的习惯,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而不必过于追究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不必对文章作深层次的分析。再说,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如果一味求“甚解”也不可能。很多前辈早就告诉过我们,语文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不求甚解的,到了一定年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懂了。一味求盈求满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既容易引起内变(导致个体对语文更加厌恶),又容易招致外忧(引起烦躁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学科提倡,不求甚解。点击新课标,诸多类似的理念清楚明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清华附中韩***老师指出:“学语文(言语),本是举三反一,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只举一,则永难反三,此铁律!”积累是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没有积累就没有量变,没有量变也就不可能有质变,不可能有语文素养的质的提升。语文学习是建立在对词汇和语句在语境中充分积累以及大量的、反复的运用之上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技能。所以讲不求甚解,注重的是在有限的学习阅读时间内,实现阅读量的扩张,阅读速度的提升。

不求甚解,利于积累。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他的阅读积累和生活阅历,而小学阶段正是进行大量文化积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是给学生打下厚实的文学底子的黄金阶段。“不求甚解”的大量阅读看似随意,其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在大量的阅读中同学们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在今天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广泛的阅读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不求甚解”“一目十行”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检索,其实这里“不求甚解”的大量积累,正是“求甚解”的开始。

不求甚解,有史为鉴。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不求甚解,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语文教学需要“不求甚解”。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兴趣不浓,并不是语文缺乏亲和力,而是传统教学的繁琐讲解和机械的训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陌生感、距离感,就如张西海在《如果让语文老师去放牛》一文中描述的那位语文老师一样,待他把“草”分析得清清楚楚,把“牛”问得晕头转向时,“草”对“牛”来说已索然无味,“牛”必饿死无疑。

单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学期四五个月的时间,一百多天的日子,师生面对的就是二三十篇课文。篇篇咬文嚼字,篇篇反复地读,深入地研究,还有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材中的知识,一篇篇文章被层层分割,由词到句到段,还有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写法分析、表达方法分析,教师讲得繁琐,学生听得乏味。教师的这种过于求甚解会使学生慢慢失去读书的乐趣,渐渐地,学生望文生畏,毫无兴趣可言。

“不求甚解”主张在教学时不要面面俱到,不一定要求细、求深,它并不反对教师做必要的提示和点拨,也不限制学生自己去钻研课文和提出问题。在条件成熟之后,可以自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古人说“文贵自得”,又说“书忌耳传”。古代人们学习文言文,尚且能先背后讲,现在的课文,通篇白话,为什么非要篇篇由教师讲给学生听呢?古人死读书,无非是囫囵吞枣,但是“消化力”强的人也能在肚里把这“枣子”消化掉。如今的教师死讲书,却无异于自己吃了枣子,却把枣皮吐给学生说:“这是某某词的意思,咽下去吧!”又把枣核吐给学生说:“这是某某句子的意思,吞下去吧!”即使学生把它们全部“消化”掉了,又能得到多少“营养”呢?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不求甚解”呢?让我们先看以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吃饱了风,吃饱了霜。

师:你吃过吗?动脑子再想一想!

生:就是吃过很多苦头。

师:没错。这名同学就知道是吃苦头。

师:谁能讲得更准确些?

生:(将词语手册上的解释读了出来)就是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磨难。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词语手册。

师:你真会学习。学习就得像他这样啊。

师:风霜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艰辛和磨难的意思。

师:对!要好好地记住这个意思,可不能见风是风、见霜是霜啊!

案例二

第一步,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如果有,请举手示意。

第二步,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车夫的这张脸。

第三步,你还能从车夫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的背后看到什么。当学生纷纷假想车夫的艰难遭遇后,老师又追问,假如你就在现场……

显然,案例二中教师就是用了“不求甚解”的教学策略。他没有让学生解释什么是“饱经风霜”,而是引导学生想象“饱经风霜”的具象,并且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又从情感上启发了学生,尽管没有说出该词的意思,但我们相信只要遇到相似情境,学生自然而然会联系到“饱经风霜”一词,也就真正掌握了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语文教学不在于能将某字某词某句的意思完全表述到位,有时候往往会其意、知其情、察其境比能用语言道出意思来得更有用,更重要,就如许多成语或许我们不能将它解释得很清楚,但却知道怎么用、有什么效果一样。很多时候,语文就是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是一种“欣然会意”的。

不求甚解,先赡后工,由博返约,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贾玉兰,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教导主任,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唐文国,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需要“不求甚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语文需要“不求甚解”

学习

论《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形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论《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形象,内容包括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父子形象,儒林外史里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摘要: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择手段地钻取功名、吹牛撒谎、坑蒙拐骗、代

学习

一个短篇作文500字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短篇作文500字,内容包括500篇短篇全文在线阅读,五百字短篇作文。列表里的歌越来越偏向民谣和经典,想起来好久没有去关注流行歌,也不知道最近出了哪些新歌。早前存了腰乐队的歌,一直没听过,恰好听到了一首《一个短篇》。对于

学习

浅谈《红楼梦》人物形象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红楼梦》人物形象,内容包括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第一章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一书共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莫不穷形尽相,栩栩如生。我虽然比不上大家们的深刻,但也颇为喜欢,今天就用明清的小说理论来对其

学习

降钙素原(PCT)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降钙素原(PCT),内容包括医学上的pct降钙素原,婴儿pct降钙素原。细菌感染诊断现状

学习

犬外耳炎的诊治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犬外耳炎的诊治,内容包括犬外耳炎治疗方案,狗外耳炎增生怎么治。1.发生原因

学习

民族认同感下的民族凝聚力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认同感下的民族凝聚力,内容包括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具体解释。【摘要】国家是由民族所组成,有些是单一民族国家,有些是多民族国家,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对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认可方面需

学习

民法法律性质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民法法律性质,内容包括民法法律性质,民法适用范围。民法之法律性质辨

学习

出租屋里的女孩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出租屋里的女孩,内容包括垃圾堆满出租屋的女孩,女孩出租屋遇害完整版。出租屋里的女孩

学习

西北老汉 第3期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西北老汉 第3期,内容包括西北老汉跳舞完整版,西北老汉第几集出场。这一家只有爷孙俩在家,孩子六七岁的样子,满身是土,爷爷穿着羊皮袄在晒沙棘。我们说明了来意,老汉把我们领进屋里,倒上两碗开水,端出几个馒头和半盘土豆条,跟我说:“

学习

“三品一标”解析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三品一标”解析,内容包括三品一标图解大全,三品一标申报程序。“三品一标”的内涵和相关标准及要求

学习

现金流量表编制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现金流量表编制,内容包括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关键词: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财务状况

学习

《关雎》主旨流变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雎》主旨流变,内容包括关雎文章主旨一句话,关雎原文断句。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在《孔子诗论》中,“《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话,把《关雎》主

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新模式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新模式,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阅读

学习

“探”出语文思想 “究”出人生品行

阅读(21)

摘要:初中语文课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教学目标,而探究教学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二者相结合,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出真知,并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是笔者所认为的“探”出语文思想

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阅读(41)

最近我班开展了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经过15个课时的学习,学习效果出人意料,每位同学都能围绕着难忘的小学生活,创作出优秀的文章,制作出精美的毕业纪念卡,写下优美的留言……让人觉得孩子们,在这短短的两周时

学习

汉语文化热摭谈

阅读(22)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越来越广,中华民族的文化、重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了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据报道,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的两千余所大学开设了

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教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与培养。内容摘要:本文将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希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帮

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内容包括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人教版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摘要: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

学习

语文作文范文精选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作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四下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范文,语文作文范文10篇500字。语文作文篇1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像一个淘气的小精灵,躲躲藏藏,无处不在;这只小精灵有时会捉弄你一下,它踮起脚尖从你身边际轻轻走过,当你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