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越来越广,中华民族的文化、重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了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据报道,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的两千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中国在海外开设的孔子学院达几百所。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使世界各地的朋友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文化。
一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汉语文化热最重要的催化剂。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但与此同时又感到忧虑: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国人的语言文字水平却日趋下降。我们正在渐渐忽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渐渐忘却自己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
汉语文化热源于汉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一种文字,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这充分说明汉字本身的生命力。正由于其严密的表意性,汉字、汉语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特的汉字赋予了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载负了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因此,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汉语文化在全球语境下的兴衰存亡,取决于汉语文化的传人对于汉语文化的态度好坏。作为汉语文化的传人,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
二
如今社会上汉字使用情况令人担忧,直接的体现是大街小巷的用字五花八门,包括招牌、广告、村牌、布告、报章等,使用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又不可避免地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四:
第一,使用简化字、异体字。比如,很多店铺的招牌使用中,“打汽”、“仃车场”、“花蓝”、“付食店”、“另售”、“厅”等。规范用字应该是这样:打气、停车场、花篮、副食店、零售、餐厅。
第二,滥用繁体字。有些人以为使用繁体字表示自己有“文化”,将“美容美发”写成“美容美”,殊不知“发”字由两个字简化而来:一是“展”的“”,一是“(头)”的“”。若执意要用繁体字,那应是“美容美”。
第三,使用错别字,诸如“‘神州’六号”、“寻物启示”、“夜霄”、“家具”、“渡假村”、“侯车室”、“房屋折迁”、“季末清仑”等,正确用字应该是:“神舟”六号、寻物启事、夜宵、家俱、度假村、候车室、房屋拆迁、季末清仓。
第四,乱改乱造成语。近年来一些商家为追求广告效应,玩起了文字游戏,给一些成语改头换面,如某服饰的广告语“衣衣不舍”,某化妆品的广告语“痣在必得”,某蚊香产品的广告语“默默无蚊”,等等,这些所谓的广告创意,实质上是改变了成语的本意,说重了是对汉文化的亵渎。
城市街头用字是社会用字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程度、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窗口。对不规范使用汉字现象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极不相称。尤其是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社会用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任人乱写滥用,不仅破坏了汉字本身的交际功能,而且势必给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普及和文化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三
美国著名学者杜维明在题为“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的演讲中说:“当代人类社会既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本土化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时代。”这就是说,科学技术、贸易往来、金融资本等是可以一体化的,但是文化是不能一体化的,它必须,也只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所以,保存并发展汉语文化,让汉语文化之树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青春长在,这就是今天汉语文化的传人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一位学者说:“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作为汉语文化的传人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汉民族语言,掌握汉民族的精神,传播汉民族文化。
在面对“汉语热”的同时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我们绝不可骄傲和自满,更不能不思进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是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科技相对落后,在我们的面前仍有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更加谦虚谨慎,需要继续奋发***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争取在各个方面都有更大的发展,才能使汉语热持久。
四
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文字系统。由于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和汉语文化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观察汉字形体结构便可以直接捕捉到丰富的文化信息。对此,我们可以从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入手,仔细观察汉字的构形,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展示汉字所独有的文化和审美的魅力,这样比较有利于把握汉语文化丰富的内涵,从而规范使用汉字。
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中华民族作为和平友善的民族,在当今“和平、民主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让世界各国人民来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全人类所共享,这样才能使汉语文化热真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