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相对主义由美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博厄斯最先提出,经过博厄斯及其门生的阐发,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在二战前后达到高潮,影响甚远。文章试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起源、发展,文化相对主义的缺陷两个角度简要评析文化相对主义。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起源;缺陷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起源、发展
文化相对主义是作为启蒙时代产生的文化普遍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从知识学的内在层面来看,它又是文化普遍主义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探求中,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将“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普遍主义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的,在进化的链条中,西方国家已发展到最先进、最文明的阶段,而其他民族和国家仍处于进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率先提出文化相对主义。博厄斯认为各民族的智力和体力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每个民族都有某种内在的合理的结构和独特的组合方式,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古今文化也没有高低好坏、进步落后之分,蒙昧与文明的区分只是种族主义偏见。因此针对当时的白人优越论等种族不平等理论,博厄斯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文明人和原始人的差异,与其说是实在的,不如说是表面的。人们往往用自己文化的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但实际上社会科学的绝对标准的实际应用是没有的”。①
在博厄斯的影响下,他所培养的一大批美国人类学者如本尼迪克特、米德、赫斯科维茨等都从文化相对主义角度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的考察研究,也对文化相对主义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和阐发。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的最终形成以赫斯科维茨发表《人类及其创造》为标志,其对文化相对主义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主要观点是强调各民族文化的特异性,认为人类历史不存在共同的规律性;反对欧洲中心论,主张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是相等的,并无落后与进步的区别。
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研究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由于它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颠覆、对环境与历史的重视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带来了学术研究的大踏步前进。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缺陷
文化相对主义对普遍主义的批判,拓展了人类思维的空间,推动了文化创新的可能性,但这种思想一旦体制化,即唯一合法化,就具有极大危害性,因为它隐含着两个理论误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反历史进步的价值取向。
从哲学的角度看,“相对”与“绝对”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二者相对而存在:无此即无彼,有此即有彼。所以,“在文化哲学的语境内,当我们讨论文化相对性的时候,不应该忘掉它作为概念和范畴的完整性的系统中的意识要素,必然有另外一半意识要素与其相辅相成”。②这个另外一半意识要素就是:文化的绝对性。也就是说,在研究文化相对性的时候,既要研究多个文化的相对差异和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也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普照”它们的普遍性。
在这一点上,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思维误区是完全一致的,构成了在形式对立实质同一的两个范畴。于是相对主义自身有其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论,即其是“自反驳”的,如果相对主义百分之百地实现自己,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也是一种自己观念中心主义了。当文化相对主义走入极端,肯定相对性的同时否定绝对性存在,否认了存在有普遍性的标准,这种所在皆是的“宽容大度”会导致价值判断的缺失,容易产生包容一切的虚无主义,进一步产生反历史进步的价值取向。
文化相对主义冲破了文化普遍主义的迷雾,尊崇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强调文化的多元取向,进而认为各种文化形态没有价值可比性,没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则又走向另一极端。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主张历史进步观,认为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处于无限发展之中,因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一个无限进步的过程”。③人不断否定和告别过去,就意味着文化创造和比以前“好”的生活的不断产生。走到今天的人类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性能力去认识文化、评价文化,明确的质量意识告诉人们,过去那种活法不再适于当代人类。而文化相对主义是在一个封闭与静止的哲学思维框架内工作的,这当然要受到生生不息、流变无终的人类社会历史本质的挑战。“如果要使文化相对主义看起来是对的,我们必须给它预设两个前提:第一,不同的地域民族彼此永远隔绝;第二,世界的时间之矢至此凝滞不动。”④这两点都与文化的发展属性相抵悟。
“文化相对主义的现实价值是和谈论的具体语境相关的。”对于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它的意义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虽然是西方世界内部产生的思潮,但是由于它的价值取向是非西方中心的,所以很自然地与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亲和力,并成为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保护本民族文化,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策略和基本的文化逻辑。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由于过分强调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和特殊性,又对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一种阻抑作用,具有文化保守主义性质。
由于文化相对主义仍未摆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二元对立模式,它在中国已经激起了以“民族中心主义”为实质的民族主义思潮激荡。
注释:
①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48.
②程.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和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6):3.
③冯健飞,李俊.超越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3.
④马庆枉.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J].哲学研究,199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