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句子10篇

三月句子篇1

1、三月春风,始终有一个名字,暖暖地拂过,打开了每个人的心扉。

2、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在春的旋律里,宛如窈窕淑女,欲语还羞,曼妙的舞姿,柔美的气息,给我们带来嫩绿朦胧的遐想。

3、一曲春魂,心怀美丽,悠长的守望涌动着神韵的三月天,行云流水间梦断天涯,幽香的诗句在无我的境界里寻找远古的风雨,释放情怀,悠悠心曲流淌着水一般的文字。

4、、陶醉于清风美酒意,古韵渺渺中,感悟人生,心怀美丽,愿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有三月春天。

5、三月的号角已响起,沐浴着和煦春风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样一个身影?他只是一滴水,却滋润了土地;他只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却温暖着人们的心田;他只是一粒粮食,却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他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却撑起了精神文明的脊梁,他就是--***。

6、正是桃花开放的时候,雪悄然无声地来了,开始,星星点点,零零落落,一会儿,雪片大了,密集了,漫天飞舞。眼前的雪,明净透亮,带着水气,更兼三月春风做伙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显得轻松自然。

7、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三月,是花儿的家园,它们笑着,张开了小嘴,吸着春天的气息,互相笑开了颜。

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9、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10、三月的春风抚弄着我的发梢,除了带来丝丝的困惑,也给我带来了一阵心寒。

11、三月的温和透着别样的亲切,轻柔地拂人脸颊,几分腼腆,几分矜持,几分神秘,钟情于我的诗韵,飘逸着我的灵魂,悠然着我的思绪。

12、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13、三月沐风,空山凝云。与友信步闲游,极目远眺楼外青山,残阳冠于其顶,艳阳沸血,掩旁之柏翠,尽显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绝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离,秀口吐芳。

14、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5、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风,从我的脸上轻轻走过。

16、三月初春,谁能料想今日阳光灿烂后,明儿又一阵春雨一阵风……

17、三月,本是桃红梨白,然而,今年冬的余威,似乎特别强劲,至今尚不想褪尽那股让人生厌的寒意。

18、猛一抬头,竟发现,天空中出现一道天蓝色的光环,上下都被厚厚的云笼罩,可却透着光亮,远处深蓝小山,竟貌似还是海市蜃楼。哼,我又在遐想了。不过真的挺美的。仿佛三月的眸子,随时就要透出光亮。

19、难得的桃花雪啊!你来得太及时了,土地需要你,庄稼需要你,人们需要你,看啊!它们飘过田野,洒在村庄,落在人的身上,甜在人们的心里。

20、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

21、又是三月天了,又是风筝满天 和孩子一起将春天放飞,把思念的种子埋进泥土里,把希望的长线交给孩子

22、三月的春风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三月的阳光带来了明媚的天气,三月的天气带来了娇艳的花朵。我们在这美丽的季节相约,带着春的希望共同走向学习的殿堂。

23、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

24、我戴着用树叶做的帽子,穿着美丽的裙子,在树林里遨游着,与各种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三月的微风,与我一起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翩翩起舞。

25、三月的春风虽然不像冬天的风般凛冽激昂,虽然不如夏日的凉风般宜人,却让我们获得新一轮的生命与感悟。她轻轻地爱抚着我们,就像是温柔的母亲,唤醒我们陈旧的回忆。

26、阳春三月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可爱的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老家”了,柳树今年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27、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28、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29、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

三月句子篇2

1、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我的记忆里只有三月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

2、植桑养蚕,躬耕稼穑,鸟儿展翅高飞苍穹之间,婉转的鸣声陪伴着忙碌在田间的人们。3月宜郊游,宜远足。看落花铺陈于碧草之上,杨柳丝丝垂垂惹动春风,山间,田野,水边,总有那么多的乐趣,曾陶冶了风雅的祖先,也等待着爱好大自然的我们去发现。或许当你聆听古琴曲《阳春》中:春风舞雩,锦城春蔼,芳草留恋,且歌且行。就会品尝到个中的滋味。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淡艳烟雨滋,敷芬阳春陌,正是农历3月的最好印记。

3、陌上,花开成海,独自芬芳。掬一抔清香,沁馨,淡然。细雨如织,迷蒙悠远。轻吟,轻吟,烟花三月,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4、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长柳依依,如少女妩媚的手臂,让人浮想联翩;杨树剥了苍白换了绿装,足显英姿飒爽;梧桐的躯干也开始泛青,过几天就可以看到她那如鹅掌般的新叶。田间的老牛也应该忙起来了,拉着犁铧翻开了一道道浅沟,晒一晒潮湿的泥土。一切都不甘寂寞,怒放着自己的生命,谁都不想错过短暂而烂漫的春光,谁都不想带着半点遗憾走向炎热的夏季。唯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人们无暇顾及这如酒的迷人春*,他们心中也许在想还会有下一个春天,是的,下一个春天会再来,燕子又会飞回,桃花又开了,但等待的我们不只有这些,还有苍老,岁月长河,绵绵不息,洗涤了我们发丝上的铅华,染上了银霜,不如乘年少把这满园春*收纳于记忆的锦囊中,等我们白发苍苍之际,坐在吱呀吱呀的藤椅上,闻着袅袅的茶香,翻开美好的记忆,品味着岁月的醇香,笑看人生的恬淡优雅。

5、又不知跑到那去了,天不但阴,而还飘起了细雨,在寒意的威逼下,不得不将厚重的冬衣,如枷锁一样,穿在了身上,这样的厚重感,总让人感觉失去了一些自由与灵动。

6、步入三月,春的暖意,并不是没有来过,只是不知为何,今年的暖意总显的有点底气不足,有阳光的日子刚铺展开一二天,就被别一股寒流给逼了回去。昨天热的穿着背心,也会流汗。可是今天,太阳

7、三月初春,谁能料想今日阳光灿烂后,明儿又一阵春雨一阵风……

8、温和的阳光,泻了满城的春*,杨柳依依,桃花灼灼。陌上,油菜花绽开了娇小的容颜,和着春风的节拍,翩翩起舞,仿若诉说春的晴朗。

9、三月的阳光温情流泻,春似柔情的少女,轻盈的曼舞水袖。一笑是姹紫嫣红,一颦即是细雨霏霏。

10、暖春,伴着时间的低吟,缓缓而来;残冬,随着沙漏的流失,默默而归。江南的三月,似乎还残留着严冬的料峭,微冷,清寒。

11、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12、移步,这绚美的陌上,这明媚的春光。丝丝雨菲,轻轻地拂过我精致的脸庞。浅唱低吟一段越音: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13、清明多数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就很好的形容了三月的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昨日的天空还是万里无云,今天天刚蒙亮,一场春雨边簌簌地降落下来,那隐蔽着的,快要蹲不住了的寒流便伺机化作阵阵的寒风,三步也不回头地向大地袭来。

15、如今的田野已看不到成片的果园,偶尔的一两株杏树在风中孤傲的绽放。轻嗅它的芬芳,仿若回到少女时代。那时的我,喜欢流连于成片的果园里,陶醉在缤纷的花的海洋,细细的欣赏她们的美丽。杏花的娇媚,梨花的清莹,海棠花的清雅,但我更爱桃花。粉红色的桃花开的绚丽妩媚,美的****,淡淡的散发着温柔的诱惑,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6、三月初春,冬日的寒流依旧依依不舍,他或者藏在山的那边,或者躲在云的里面,窥视着大地的一举一动,好像一旦抓住机会,就会忙不迭地袭回大地。

17、漫步在乡间小道上,闻着泥土的清新,踏着初春的气息,迎着微风的轻拂,抓着三月的末端,让指尖在黑色的键盘上飞舞,弹奏一曲阳春三月。

18、春日融融,柳丝轻扬,光溢花香,满眼的绿草红花。垂柳如丝,感觉连呼吸都包含着春意,索性跟着春天的脚步,乘着春风下扬州,去瘦西湖赴一场春的盛宴。

三月句子篇3

2.用时间和心看人,而不是用眼睛。4月,你好!

3.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4.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5.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早安!

6.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7.三月的新芽,迎来四月的嫩绿,三月的清香,换来四月的浓郁。你好,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四月美在花开,也美在花落。桃花杏花已经飘落,梨花却正当时,花落芬芳满地,花开香溢家园。不管是野草还是禾苗,

8.用阳光的心态,谱写生命之章,人生因阳光而明媚,岁月清浅,心若有阳光,人生无羌!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9.顺境时,多一份思索;逆境时,多一份勇气;成功时,多一份淡然;彷徨时,多一份信念。 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0.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1.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要活的精彩,要知道,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2.三月,再见。四月,你好!余生很长,你别慌!愿余生可以陪你颠沛流离,愿你我能活成自己的太阳。

13.为爱付出,为梦想奋斗,为幸福努力,为自己而活。愿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4.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要么像莲藕一样有心眼。可我做不到!我就像一根甘蔗,直,不会拐弯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5.受挫一次,对成功的内涵则透彻一遍;失误一次,对生活的醒悟就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能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人生的理解会加深一层。要读懂人生,就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16.顺境时,多一份思索;逆境时,多一份勇气;成功时,多一份淡然;彷徨时,多一份信念。 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7.受挫一次,对成功的内涵则透彻一遍;失误一次,对生活的醒悟就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能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人生的理解会加深一层。要读懂人生,就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18.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19.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早安!

20.没有遇到挫折,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力量有多大。4月,你好!

21.4月,你好!只要比竞争对手活得长,你就赢了。4月,你好!

22.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23.人间芳菲四月天,春暖花开的季节,行走在茫茫红尘,让自己学会驻足欣赏,让自己最美的年华,佩得上这最美的春光,四月,充满希望的春天,开启新的生活,愿身体健康,平安快乐过好每一天!

24.三月,再见。四月,你好!敬往事一杯酒,愿岁月不回头。愿你我在四月春风里,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得到都释怀。愿你永远美若星辰,愿我时时可以抬头眺望。

25.三月已经走完,新的四月如期而至,愿你在新的四月,不蹉跎,不虚度。住在春天,靠近海洋。再见,三月。你好,四月。

26.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愿四月的阳光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当我们站在终点回望,那是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27.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澄澈。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不要愤懑起点太低,那只是我们站立的原点。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后。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28.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待你,你都要温柔相待,早安!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29.4月,你好!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4月,你好!

三月句子篇4

【实例解析】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考生在解答语言表达题时常易犯的错误。

一、审题不到位

例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解析]

答本题,有几个注意点:(1)明确所写内容;(2)每个句子都用比拟修辞;(3)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形式。但有些考生误答成“大海与森林”“山峰与河流”“教师与父母”“山与水”“辣椒与薄荷”等等,没有“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这样的回答,只能得0分。

原试卷未提供答案,笔者试拟:梦想轻盈、绮丽,犹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现实沉稳、朴实,犹如步步台阶,踏遍人生旅程。

例2.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解析]

此题考查按照具体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试题不是要考生讲道理、作议论,自行写出一个将“”收进辞书的“理由”,而是要求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一个意思――许多考生却都误读了题意。

答案示例:(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例3.请用“月光如水水如天”为统率句,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80字。

[解析]

回答本题,除注意“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80字”外,还有两个隐性要求须遵守:(1)“用‘月光如水水如天’为统率句”,意味着“月光如水水如天”应置于语段开头;(2)既然是“月光如水水如天”,内容上就要先写“月光如水”,再写“水如天”,既不能有所遗漏,又得讲究顺序。

答案示例:“月光如水水如天。”放眼望去,但见清冷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月光就像熠熠闪动的江水,江水又仿佛和幽深的蓝天连成一片,整个世界好像都融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一个多么清凉、寂静的夜晚啊!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感到寂寞怅惘。

二、内容不合理、格调欠高雅或色彩不协调

例4.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解析]

有考生的答案是:“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同敬一位诗人;或在清明,将一张张白纸,折成百年依旧的悲悲戚戚与凄凄惨惨。”如此回答,感彩与原句喜庆的基调不符,得分自然就不会高。

【答题指津】

一、压缩语段

(1)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明确其侧重点。记叙性材料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是重要信息;议论性材料,关键是找到论点句;说明性材料中,对象、范围、特征是主体内容;新闻材料,要抓住“导语”不放松。(2)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弄清其内在关系。(3)对文段殊的句子(如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设问句)和词语(如“首先”“其次”等)要高度重视。(4)扣住题目要求,尽量用主谓句(尤其是主动句)表达;尽可能选用材料中负载主要信息的原词;严格控制字数,使用单音节词、简称、代词等。(5)最后来个“回头望”,检查所概括的信息要点全不全、语句连贯不连贯等。

二、仿用句式

(1)弄清题目要求。有时题目规定陈述对象,这时须以给定的对象为主语。(2)弄清原句中心,理解原句的隐含意义,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3)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4)分析所给例句所用的修辞格。(5)仿写的句子同例句相比,色彩要和谐(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感情的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此外,仿句立意境界要高,最好有一定的意趣。(6)对联是一种更为严格的仿写。对联的基本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关联而不重复;仄起平落(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三、变换句式

(1)审清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2)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各分句间的关系等。(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比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等也要改换;再如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的附加成分“消肿”,方法有三:一是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出来,单独成句;二是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三是重新组句。变换时可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或关联词语,有时还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

四、语言简明

(1)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是更换词语,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二是增设语境,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三是调语序,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四是改动标点;五是重新造句。(2)掌握避免冗余的方法:一是找主干,理枝叶,发现并消除赘余的词语;二是分析句间关系,发现和删除重复的语句;三是把握语段主旨,发现和删除游离于中心之外的内容;四是恰当地运用省略和指代;五是恰当地对某些内容进行概括与合并。

五、语言得体

语言得体涉及以下几点。(1)要考虑一些特殊用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谦称和敬称、自称和他称、褒义和贬义、口语与书面语等。以敬称来说,常见的有: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退席说“失陪”,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等等。(2)要考虑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性格修养、表达目的以及心理因素与文化修养等。(3)要根据外部环境――场合、时间、气氛等考虑词句的选用。

六、拟写公益广告

(1)内容上注意两点:一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二是用语温馨,善于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进行诱导。(2)表现形式上应注意:一是多用修辞,使广告词生动形象,活泼多姿;二是力求简洁,做到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三是句式多样,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常式句、变式句等都可使用;四是讲究押韵,易诵易记。

三月句子篇5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竟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 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唐诗部分,所选诗歌短小浅显,明白如话,没有多大难度,大多考生都能读 个大概,然而对诗中关键词语及意境的理解,则因考生知识面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层面了:一般考生能读通诗句 ,稍有能力者能读懂作者心声,能力较高者除此之外还能读出诗中远近推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对不同 层次的考生而言,同样的试题在他们眼中便成了“拦路虎”或“一碟小菜”等不同的物什。就该题而言,一般 考生如何能得满分呢?我们不妨运用解题技巧,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地解答这两道试题。

大家知道,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先及后,由上及下,由简及繁、由此及彼的 规律,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因此,当我们局限在原题上不能得出题意时,可根据这一命题 原则沿波溯源地寻求答案(要有两个以上围绕同一母题的子题为条件)。如上述第8题中,对该诗分析不当的项 为c。这题较有迷惑度。它难就难在对“风灯”一词的理解上。诗中的“风灯”即桅灯是行业术语,因过去桅灯 外面要加上纸罩避风,故名。细想之下,由上文“江月去人只数尺”可知,其时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也不 会那样宁静,江月也不会那样清晰近人了。然而大多数考生不懂“风灯”这个行业术语,对命题者有意望文生 义的曲解“江风吹打桅灯”也就无从察觉、无可奈何了。而除此外,这四项乍看上去均切合题意,都没有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急于作答,可静下心来先看下一题。在命完第8题的基础上,命题却又顺势出了考查 写法的第9题,细读第9题可知,上诗“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于是题目的破绽便出现了。这里说第二句写了“灯”景,而上题中分析这句则说写了“江风吹打桅灯”,不是 成了“风”景么?由于下文是题于表述,显然无误,因此上题选项c作为答案把握就大了,理由有三:①即刚才 分析的“风灯”的真实内涵;②全诗四句写景,一、三、四句开头第一个词“江月”、“沙头”、“船尾”都 是偏正式合成词,作为精通格律的杜甫,不可能把“风灯”当成述宾短语看待,因此只能是偏正关系,这样就 与题意吻合了;③全诗前三句写静景,第四句以动衬静,写出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a、b、d项分析一致。这 种得出答案的方法即“由下及上”法。

第9题是根据诗中的写法,在其他四首诗中找与此相同的一项。命题思路是由此及彼,扩大了诗歌鉴赏的信 息量。我们答题时不妨由彼及此地溯源而答。先具体分析“彼”即四个选项中的诗歌创作手法,然后对照题意 ,选出符合要求即“此”的答案。题目中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 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 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d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两句以流 水句式写渔翁独钓的画面。从这四项分析可知,c项写法一句一景且全用骈偶句式,与其他三项有所不同。这是 “彼”。再看“此”,即《漫成一首》的写法则是四句分别写了四种景物,而且一、二句三、四句分别构成对 偶,各句之间似无关联,不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类有目的等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在绝句中是有名 的“一句一绝”的格调,它起源于晋代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一般情况下较难把握,但写得好,不仅能使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还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使句与 句前后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因其难于把握,故写此调的人不多,唐代唯杜甫喜用此律。如大家熟悉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依此调而成,对照题意,该题答 案也是c项。这也是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首句写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次句以和煦的 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春光;第三句写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 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紧扣首句作动态描绘;第四句写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 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也紧扣首句作静态描绘。整个四句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景构成了一幅色彩鲜 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其写法与《漫成一首》一样,体现了杜诗摹物清丽雅致,浑然无痕的 艺术风格。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一首唐诗,一首新诗,共3个题目计9分,其分值比往年增加,约占整个卷面总分的 三分之一,可以说与词语运用、语言连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导向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二多”:

一、多读一些名家的诗篇。今年高考唐诗鉴赏题明为一诗,实际上却考了五首诗歌,阅读量相当大,这些 诗有的是课本上学过的,有的是课本外未学过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而要指导学生以 书本为范例,多涉猎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名家的作品,如这次高考考了杜甫、艾青的诗,中学课本中也收录了他 们的作品,如果我们在课外适当地收集些他们风格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就能在总体上把握某作家的 创作风格,以便形成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的评价鉴赏能力。这方面吉林省特级教师赵谦翔进行的“语文教育与 人的教育”教改课题为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在讲到某作家作品时,把该作家写的诗文代表作及别人评价, 介绍该作家作品的文章集中汇编成专题进行阅读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行之有效的 方法。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满足于以前就书讲书、死搬教参、死做题目的教学方法了。

三月句子篇6

关键词: 梅窗 回文词 内容 特点

宋代可谓是回文诗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回文词将回文创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梅窗是宋代回文词创作的主要人物之一。梅窗,姓氏无考,是宋代现存回文诗词较多的诗人之一,存《四时》、《秋江写望》、《春望》、《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等十六首。笔者从梅窗回文词的内容、特点和价值三个方面做简略探析,以求正于方家。

一、梅窗回文词的内容

梅窗回文词中有的是细致入微地描绘闺怨情思,有的是关于四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与自然接触的舒适悠然;有的则是咏物之作。这些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闲情”二字。

(一)描写闺怨情思。

梅窗的回文词大多是描绘闺思之作,在其八首回文词中有五首是描写闺中女子的。如《菩萨蛮・春晚二首》(其一)“点点花飞春恨浅,浅恨春飞花点点。莺语似多情,情多似语莺。恋春增酒劝,劝酒增春恋。颦损翠蛾新,新蛾翠损颦”。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落花时节从劝客饮酒、柔美多情到留客无意、客走独悲的情景。在花飞点点、莺语私私、落红满地的情景中,一个女子和心爱的男子饮酒助兴、多情婉转、情话缠绵。“颦损翠蛾新”,将女子的蹙颦与崭新的翠娥形成对比,表现出女子淡淡的忧愁。

除了《菩萨蛮・春晚二首》之外,梅窗还有写初春时节女子愁思的《菩萨蛮・春闺》,描绘女子在浅红绡透的春日细织锦帕的《菩萨蛮・题锦机小轴》,对端午时节的发饰、服饰进行细致描摹的《菩萨蛮・端午》。总之,梅窗的闺怨词大多写的是春日的女子,涉及女子的发髻、服饰、姿态等,有些是对女子形态的细致描摹,有些则侧重于写出闺中思妇的闺怨之情。刻画细致深入,将闺中女子幽微的感情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词作之中。

(二)写景之作。

梅窗的回文词中也存在一些写景之作,如《西江月・泛湖》:“过雨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无。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雨过。”

这首词写的是风和日丽的春日,词人泛舟湖上,享受旖旎春光的场景,这首词的上下阕都是写景。上阕是雨过天晴,“过雨轻风弄柳”,在经过细雨的洗涤之后,柳条变得青翠欲滴,微凉的风抚弄着细长的柳枝,东边的湖面上印着太阳的倒影,波光粼粼,春日生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雨后的天空一片清朗,水天一色,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在这如画般的场景中,春燕呢喃,在湖面飞来飞去,让一幅静止的画面变得有声有色。下阕是上阕的回读,意思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梅窗的写景词中还有描写元宵佳节景象的《阮郎归・元夕》。

(三)咏物之作。

《菩萨蛮・咏梅》是梅窗仅存的一首回文咏物词:“折来初步东溪月,月溪东步初来折。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

这首词写月夜中的梅花,从折梅写到瓶中之梅。在月夜之中,初折梅花,“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写出了梅花若有若无的香味,诗人以仙境中的“瑶花”指代梅花,体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贵。“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月色中的梅花像苔藓一样似隐似现,“浮晕浅”写出了月光下梅花的朦胧姿态。“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体现出了梅花的高洁,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二、梅窗回文词的特点

(一)形式上,以《菩萨蛮》词牌为主,回文形式多样。

梅窗的回文词共有三种不同的词牌名,《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下面从各个词牌名及回文词的不同格式分析梅窗回文词的特点。

1.《菩萨蛮》

《菩萨蛮》是宋代回文词用得最多的词牌,《回文类聚》卷四共收录宋代回文词54首,其中《菩萨蛮》的词牌就占了48首。宋代的词人如此偏爱《菩萨蛮》,与其体制格式分不开。菩萨蛮的正体为: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句式为五、七言,多为五言,在字数上接近诗歌。

《菩萨蛮》(正体)词调的字数为:“7,7,5,5,/5,5,5,5。”这种以五七言为主的句式与诗歌句式相似,让词人在创作中更容易。

(2)平仄韵转换格,用韵比较自由。

《菩萨蛮》正体共四十四字,为平仄韵转换格,用韵较为自由,如上文《菩萨蛮・咏梅》就用了月、屑、阳、铣、青、庚等韵。

(3)上下句字数一致,回文格式为双句回文。

梅窗所作的《菩萨蛮》的回文格式均为双句回文。《菩萨蛮》共八句,每两句构成对句,字数相同、结构统一。如《菩萨蛮・春闺》第一句是“碧窗纱透春寒透”,那么第二句就是将第一句倒读,为“透寒春透纱窗碧”。这种随句回文的格式,在回文词的创作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所以得到很多宋代词人的青睐。

2.《西江月》

在梅窗的回文词中,《西江月・泛湖》是颠倒回文词,所谓颠倒回文就是上片顺读、下片倒读。在这首西江月中,上片的字数是“6,6,7,6”,而下片的字数也是“6,6,7,6”。在回文中,将上片第三句中的首字移入第二句并置于句末,这样使其成了七字,然后,自下片末字依次倒读就形成了“借字半篇倒读回文”。也就是说在这首《西江月》中,上片第三句“晴无平水远连天”中的第一个字“晴”在回文后变成了下片第三句的第一个字,下片的第三句就成了“晴烟春日映东湖”。《西江月》这样颠倒回文的格式比《菩萨蛮》更复杂,所以创作的人较少。《回文类聚》中仅收录了苏轼、黄庭坚、梅窗这三位词人的三首作品。

3.《阮郎归》

梅窗的《阮郎归・元夕》:“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万家明月醉风清,清风醉月明。人游乐,乐游人,游人乐太平。御楼神圣喜都民,民都喜圣神。”是一首半句回文词,在这首词中,上片的一二、三四句和下片的四五句为半句回文,也就是说上片首句中后五字进行回文就成了下一句。下片的一、二两句和第三句的前三个字是三字回环,“游人乐”在回环时有六种不同的读法,由于格律的限制,没有用到“乐游人”,这样的格式较为复杂,在宋代回文词中只有梅窗一首。

(二)词汇上,多用与自然、女子相关的词。

以《西江月・泛湖》为例,有“雨”、“风”、“柳”、“湖”、“日”、“水”、“天”、“燕”等与自然有关的词,占据较大篇幅。除了和自然相关的词汇之外,还有一些与女子相关的词汇。在梅窗的五首闺怨词中,有“玉肌”、“缕金衣”、“锦机”、“玉钗”、“松鬓”、“凝云”、“笼纱”等。这些词汇的频繁运用,与梅窗回文词以闺怨、写景为主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三)语言上,清丽婉约,讲求炼字。

梅窗的回文词并没有因为其独特的形式而在遣词造句上失去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其回文词或婉约,或清丽,存在较多可以细细品读的词句。如《菩萨蛮・题锦机小轴》中的“浅红绡透春裁剪”一句,“浅红绡透”写出了春日浅红色的花瓣透过纱绡的朦胧之态,其中“透”字在隐约中道出了春天难以遮掩的气息,形象地写出了春日生机勃勃、繁花盛开的景象。再如《菩萨蛮・咏梅》中的“藓花浮晕浅”,比喻月夜中的梅花像苔藓一样隐隐约约,其中“浮”字写出了梅花的小巧可爱,“浅”字写出了梅花在月色笼罩下若有若无的姿态,十分传神。

(四)格式上,具有对称之美。

在梅窗的回文词中,大多数都具有对称性,体现了对称之美。如《菩萨蛮》的奇数句和偶数句之间就具有对称性,《菩萨蛮・春闺》中的“碧窗纱透春寒极,极寒春透纱窗碧”。《西江月》也有对称性,是上片与下片的对称。在《阮郎归》中可以看到对称,如《阮郎归・元夕》,这种对称性是回文词区别于其他词的独特之处。

(五)意蕴上,于有形之中体现词人的无形之思。

回文词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很多词人在回文词中寄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梅窗创作的回文词中,大多以闺怨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写景、咏物之作。在梅窗的闺怨词中,大多通过写女子的愁怨,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梅窗用回文体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闺阁愁怨之中。将诗人的“无形”之思融入“有形”的回文词之中,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余元洲.历代回文诗词曲三百首[M].岳麓书社,2007.

[3]桑世昌.回文类聚[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祝尚书.论宋人杂体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徐元.回文诗词简论[J].文学遗产,1989(3).

三月句子篇7

又有赠妓寒珠联云:

疑自玉京来,眼底花枝谁仿佛;

不愁明月尽,人间烟气太迷离。

上联扣一“寒”字,“玉京”,指天阙,道家称为三十二天之都,在无为之天,这自然是高处不胜寒;下联扣一“珠”字,用的是宋之问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有名罗俊者题赠“梅仙”一联:

疏影暗香傍水月;

琼琚玉佩响天风。

“疏影”、“暗香”指的是“梅”;能“琼琚玉佩响天风”者,当然是“仙”。

题“九珍”一联云:

十分美满,一分含蓄;

席上矜宠,掌上爱怜。

上联“十分美满”,“含蓄”去一分,剩的就是“九”;下联“席上矜宠,掌上爱怜”,都是“珍”。

有人赠叫小银子联云:

闻说是乡亲,何明月二分,小时不识;

谁能不离别,正秋星一点,银汉无声。

此联兼有会意及嵌字。上联的“明月二分”,出自唐代徐凝诗《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意。“小时不识”,出自李白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下联的“银汉无声”,有两个宋代诗人的诗词提到:苏轼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陈深的《贺新郎》:“银汉无声深似水,昨夜新凉多少”。

梁羽生先生说,他最欣赏的是有人赠“小楼”的一联:

吹彻玉笙寒,休倚栏杆,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上联用李中主(李璟,李后主李煜的老爸)的词“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巷口卖杏花”诗意,都含有“小楼”。

三、隐嵌类:

清末,上海有名妓名“青青”者,获赠一联云:

清斯濯缨,鉴于止水;

倩兮巧笑,旁若无人。

此联写得极其清雅,且四句全部用典。而且所引用的书非常庞杂。“清斯”句应出于《孟子》:“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鉴于”句出于《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倩兮”句源于《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旁若”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而已相注,旁若无人。”对联上联首冠“清”字,下句说止了“水”,就是“青”字。下联首冠“倩”字,下句说旁边无“人”,也是“青”字。全联通过用典、拆字,暗嵌入“青青”的名字,其手法可谓巧矣。

还有方世龙(曾任冯国璋任“代总统”时的秘书)赠北京名妓“明明”联:

三五月圆,三五月缺;

九十日春,九十日秋。

上联两个“月”字,下联两个“日”字,合为“明明”两个字。

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罗俊题赠“胖胖”的一联:

只顾你半推半就;

那管他月瘦月肥。

上联用了两个“半”,下联两个“月”,合起来就是“胖胖”。

还有人题赠一个叫“倚云”的女子的:

香草美人,奇士所托;

纸窗夜雨,云谁之思?

上联用“人、奇”合成“倚”字,下联用“雨、云”合成“云”字。

四、集句类

集句一般都是和嵌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有妓名花相 (其人大概在当时的花魁比赛中得过第三名。因为一般得第一名者,被称为 “花王”,第二名被称为“花后”,第三名才被称为“花相”)者,获赠一联云:

花开当折直须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联的上句出自杜秋娘的 《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下句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又以“凤顶格”嵌入“花相”名字。

有张峰石赠妓玉春联云:

悠悠我思,其人如玉;

耿耿不寐,有女怀春。

联语则集《诗经》的句子。“悠悠我思”,出自《邶风·雄雉》。《郑风·子衿》中亦有此句。“其人如玉”,出自《小雅·白驹》。“耿耿不寐”,出自《邶风·柏舟》。“有女怀春”,出自《召南·野有死麕》。并以“雁足格”嵌入了“玉春”的名字。这样的手笔,自然非学富五车的高手莫能为之。

汉魏六朝的宫体诗,大部分写得活色生香,拿来做赠妓联正合适,也毫不费力。录几联:

赠素梅的:

纤腰减束素,——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之七》: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新妆艳落梅。——隋炀帝:《持楫篇》:旧曲歌桃叶,新妆艳落梅。

赠宝云的:

珪璧讵为宝,——江淹:《阴长生赞》:阴君惜灵骨,珪璧讵为宝。

富贵如浮云。——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之人》:斗鸡东郊道;富贵如浮云。

赠华菱的:

华容一何冶,——陆机:《拟迢迢牵牛星》:华容一何冶,挥手如振素。

菱歌本自便。——梁简文帝:《棹歌行》: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赠巧红的:

巧笑露欢靥,——张华《情诗》:巧笑媚欢靥,联娟眸与眉。

红黛润芳津。——萧统(梁昭明帝):《三妇艳》: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赠素芳的:

素琴有清声,——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芳年多美色。——梁简文帝:《侍宴林光殿曲水诗》:芳年多美色,丽景复妍遥。

赠巧娇的:

三月句子篇8

中秋月圆人团圆,今天是月圆之夜,是团圆之日,在这中秋之日,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家三口是团圆的,而不会像苏轼那样,在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怀子由”。为了更好的欣赏那皎洁的月,那璀璨的星,感触那宁静的夜,那和煦的暖风,及我们一家那浓厚的亲情,我们将今晚的饭局搬到庭院之中,真所谓:“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在这醉人的夜里,我的心格外的平静,在月光的普照之下,老爸老妈的脸好像苍老了许多,顿时间我的鼻子像灌进醋了一样,感觉酸酸的。爸爸好想看出了我的心思,也许是为了调节气氛,爸爸对我们说:“让我们比赛说古时吧,要求每句诗中都要有一个月字,谁说的最多,谁向月亮许一个愿望,月亮就会帮他实现愿望。”我和妈妈认为很有趣,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就这样一场精彩的古诗大擂台开始了。

爸爸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开了比赛的序幕,妈妈紧接着来了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又来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爸爸皱了皱眉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待爸爸说完了,妈妈好像没词了,看着我和爸爸着急的样子,妈妈众望所归的一句: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出口啦!我又充满挑战的来了一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爸爸眼珠子一转道出一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下妈妈好像没辙了,无奈的看了看我,我微笑的抬头看着天,又低头看着地,妈妈好像茅塞顿开一样,张口来了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又紧接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我说完后,爸爸装模作样地拍拍自己的脑袋,好像想不起来了,其实我知道,爸爸是装出来的,因为他的语文成绩很棒的,我平常关于语文的知识都问他,他都会很流利的告诉我,我想了想也许爸爸是想让我高兴吧,于是我并没有戳穿他的“阴谋”。只听爸爸又说:孩子要不这样,只要你在说出一句,就算你赢“于是我也装模作样的挠挠头,而爸爸妈妈却在一旁帮我加油,只听我大声的道出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说完后,爸爸妈妈嚷着要我许愿,我仰望着那皎洁的月亮,朝着美丽的星空大声的说了一句:“祝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月亮缓缓掠过树梢,欧阳修有诗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一家人陶醉在温馨的月色里,那浓浓的亲情在月色里流淌。

三月句子篇9

一、高句丽五部疆域的形成

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朱蒙建国前曾有过“句丽国”,这个“句丽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时就曾“居住过五个血缘集团(五族)”,而“随着他们进入阶级社会便被强大的涓那部统一,编成为五个地方行***单位(五部)”,“高句丽是继承句丽的国家”,因此所谓“句丽国”的领域也就在初期高句丽的领域范围之内,“其地区相当于以现在浑江流域为中心,包括鸭绿江中游、太子河上游、浑河上游、伊通河流域的今日中国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清源县和吉林省柳河县、通化县、集安县、临江县以及我国(指朝鲜)的慈江道一带”。1笔者认为,所谓“句丽”应是“高句丽”的简称,将其说成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不同的***权乃是毫无根据的。至于将“五族”与“五部”看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乃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更不值一驳。需要认真讨论的是关于“五部(族)”领域形成的时间问题。笔者认为,前述高句丽五部的范围既不是朱蒙建国前的高句丽民族的分布区,也不是朱蒙建国初期的疆域范围。实际上,高句丽五部领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关于这一点,学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关于“五部(族)”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和《三国志》的《东夷传》,彼时五部业已形成,范晔和陈寿所云“五部(族)”是既成事实的情况,对其变迁情况只是提到了原本涓(消)奴部为“王”、为“国主”、后来由桂娄部取而代之一事。显然,上述二史的相关记载是颇为模糊的。正因如此,所以使学界在理解问题时歧义频出。对此,金富轼的《三国史记》所提供的某些史料,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去探求五部形成的奥秘。金富轼《高句丽本纪》(下简称《丽纪》)云:“(朱蒙与三贤)俱至卒本川(《魏书》云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四方闻之,来附者众。其地连部落,恐侵盗为害,遂攘斥之,畏服,不敢犯焉。王见沸流水中菜叶逐流下,知有人在上流,因以猎往寻,至沸流国,其国王松让……曰:‘我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二年(公元前36年)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降,以其地为多勿部,封松让为主。”《三国史记·百济本纪》(下简称《济纪》)又云:“(朱蒙)自北扶馀逃难,到卒本扶馀。扶馀王无子,只有三女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第二女妻之。未几,扶馀王薨,朱蒙嗣位。”

关于“沸流水”是现在的哪条河,学界有不同说法,但以今浑江支流富尔江之说为最可信。所谓“卒本川”,无疑是沸流水的另一个名字。据上引史料推测,朱蒙到卒本川之前,在这一带可能有一个夫余移民所形成的部落(《济纪》有朱蒙的后妻之前夫优台是北夫余王解夫娄庶孙之说),朱蒙始建国号可能是“卒本夫余”,在吞并了一些原高句丽部落之后改名为“高句丽”。笔者将朱蒙建国前的高句丽称“古高句丽”,这“古高句丽”就是以沸流国为首的某些部落小国,诸如《丽纪》中所载“黄龙国”、“荇人国”皆是。实际上,朱蒙在沸流水下游落脚以后,是利用了夫余移民的力量威服或征服了古高句丽各部的。这里必须强调,古高句丽应是在原高夷某些部落中脱胎出来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自西周就已存在的高夷在高句丽族诞生前应是处于一种部落分散、各有君长、总不相一的状态,及古高句丽在富尔江流域形成后,该族各部形成了一个范围并不太大的部落联盟,其盟主就是沸流国国王(酋长),松让所说的“我累世为王”即指沸流国累世为古高句丽部落联盟的酋长。有人把“累世为王”理解为沸流国已是奴隶制国家并实行国王的世袭制是错误的。

笔者还要进一步指出,古高句丽虽然已形成部落联盟,但这一联盟的领域还没有包括原高夷的全部地区。西汉第二玄菟郡的辖区共有三个县,即高句丽县、上殷台县和西盖马县,古高句丽族的分布区应仅在高句丽县的辖境之内,其它两县所辖应是尚未融入高句丽族的高夷部落或貊人部落。即使在高句丽县的辖境之内,也还分布着梁貊(今太子河上游一带)部落,而梁貊融入高句丽已是晋代的事了。关于古高句丽同西汉地方***府的关系,《三国志·东夷传》有一段记载:“汉时赐鼓吹技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娄。沟娄者,句丽名城也。”关于“汉时”发生上述之事,成书晚于《三国志》的《后汉书·东夷传》中记为“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显然是错误的。《汉书·昭帝纪》载:“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春正月,募郡国徒筑辽东玄菟城”。此“辽东”非指城而是指郡,因为彼时辽东郡的首府是襄平,称“辽东城”是后来高句丽占领辽东郡以后的事;“玄菟城”无疑就是高句丽县县城,其遗址即今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南的汉代古城。笔者曾考证,西汉第二玄菟郡是于昭帝六年前后在原辽东郡塞外地区侨置的,其辖区基本是古高夷(今浑江流域)和貊国(今朝鲜慈江道)故地。2因此,高句丽县的设置与汉武帝灭朝鲜并无联系,高句丽县令管理古高句丽是昭帝时的事。朱蒙建国以后,高句丽国取代了沸流部对古高句丽地区的统治。《丽纪》载有朱蒙派人攘斥靺鞨、“伐太白山东南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以及“伐北沃沮,以其地为城邑”的事,学界有人以此为据认为朱蒙在位时高句丽的地盘已扩展得颇大了。这实在是一种误解。金富轼在这里说的“”应指北沃沮而言,但从彼时高句丽的国力来看,它不可能威服远在今延边地区的北沃沮,更谈不上征服乃至吞并。至于荇人国的位置,也不可能距沸流水太远,其中的“太白山”也不可能是今长白山。理由很简单:朱蒙在位时,西汉的玄菟郡还在有效地管辖着高句丽地区,高句丽之北不远的地方就是上殷台县(今通化县赤柏松古城)。考察历史,首先应对史料进行鉴别,做到去伪存真。

在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在位时,高句丽依然不甚强大,除了汉玄菟郡对其尚有相当的制约力外,北邻夫余国给它的压力也很大。据《丽纪》载,公元前6年,夫余王带素曾遣使请高句丽送交质子,为此琉璃王颇为害怕。为了远离高句丽县的控制和夫余国的威胁,琉璃王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但对距原首都纥升骨城(今桓仁东北五女山城)不远的黄龙国尚不敢得罪。据《丽纪》载,琉璃王为安民固邦,竟将结怨于黄龙国的太子解明赐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汉末年,由于中原多事而大大影响了对东北边郡的控制力,在高句丽迁都之前,西盖马县(今集安)业已内徙于辽东郡境,但上殷台县依然存在,王莽于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曾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将上殷台改为“下殷台”。当然,由于王莽篡权后执行了一条错误的民族***策,伤害了高句丽人的民族感情,激化了民族矛盾,使高句丽向着叛逆的道路愈走愈远。据《丽纪》载,在公元12年以后,高句丽“寇汉边地愈甚”,并于公元14年“西伐梁貊,灭其国(实为征服);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自此,汉玄菟郡的大部分辖区已为高句丽控制,玄菟郡全部内徙于长城以内的辽东郡境。及高句丽第三代王大武神王时,首先于公元4年击败了夫余国。夫余国的王弟逃到鸭绿谷(今鸭绿江上游地区)杀海头王而自立国于曷思水(鸭绿江一支流),是为曷思王。夫余王从弟亦率万余人投奔高句丽,高句丽封之为王并将其安置于掾那部。又于公元26年冬十月“王亲征盖马国……以其地为郡县”,于同年12月句茶国王又“举国来降”,高句丽“由是拓地浸广”。自琉璃王迁都国内城开始,高句丽利用国内地区土地肥美、物产丰富、山水深险、易守难攻的绝好条件,不断向周边发展割据势力,它的南界已达萨水(今清川江)北岸。及至第六代王太祖王时,公元68年,“曷思王孙都头以国来降”;公元72年“遣贯那部沛者达贾伐藻那,虏其王”;公元74年“王遣桓那部沛者薛儒伐朱那,虏其王子乙音为古邹加”。大致在太祖王执***之时,高句丽的五部疆域业已形成。其中部(亦称内部或黄部)为桂娄部,它是五部的中心,亦即国内地区,即王畿地区,为今集安市辖境,它是高句丽王直属的地缘部落,当是由夫余人(王族)、高夷人(盖马国、句茶国)以及貊人(大水貊)融合而成的;西部为涓奴部(亦称右部),该部形成较早,其主要居民为“古高句丽”人及“卒本夫余”的后裔;南部为灌奴部(亦称前部),其位置应是今桓仁县南部和宽甸县北部的浑江下游地区,与辽东郡以长城线相隔,它是由小水貊同夫余王从弟所率夫余人融合而成的地缘部落;北部为绝奴部(亦称后部),其地域即今临江、长白、抚松、靖宇等县辖境,它是由迁入这一带的夫余人(如曷思国)同当地土著高夷人融合而成的地缘部落;东部为顺女部(亦称左部),其领域是古貊国故地,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它是由一部分迁入的高句丽人同貊人残部(朱那、藻那)融合而成的地缘部落,形成的时间是最晚的。陈寿未察上述历史变迁,只是模糊地说桂娄部替代了涓奴部对高句丽的统治,致使人们的认识造成混乱。所谓高句丽开始便以涓奴部为王是不确切的。

二、高句丽疆域向辽东方面的扩展

如前所述,高句丽五部的范围基本是汉第二玄菟郡的辖区,它与辽东郡、第三玄菟郡的界限即辽东长城,这条长城在辽东地区的走向应是:自今铁岭以北而东南,经抚顺大伙房水库以东的南杂木一带穿越浑江、苏子河而南走,越太子河中游一带,经宽甸县以东地区越鸭绿江而与朝鲜半岛的“大宁江长城”相接。3高句丽五部形成后进出玄菟、辽东二郡皆可谓“入塞”、“出塞”,汉魏时的夫余、高句丽皆是塞外民族。

从古文献记载来看,高句丽入塞犯二郡始于太祖王宫执***之时,但其疆界尚未扩展到塞内。及新大王伯固、故国川王男武、山上王延优(伊夷谟)在位时,由于公孙度雄张海东,形势比较平静,在公孙康执***时,甚至发生了涓奴部脱离高句丽而直接归附公孙***权的现象,而公孙康又曾征讨高句丽,“破其国,焚烧邑落”,4高句丽险些亡国。及曹魏时期,发生了毋丘俭征讨高句丽的事件,高句丽失败得更惨。有人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史记》关于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高句丽遣将侵袭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的记载而断定高句丽在东汉之时果真远征过黄河以北之地,并根据《丽纪》关于公元55年高句丽“于辽西地方筑城十座”的记载,妄说高句丽将其领土扩张至大凌河东南医巫闾山一带。5实际上,上述所据两条史料是不可靠的,应是一种误解误记。前条误记置于高句丽第五代王慕本王执***时期,而慕本王是个“为人暴戾不仁,不恤国事”、民怨极大的国王,在位仅六年即为近臣所杀。6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国君的“领导”下,高句丽会作如此之远征。关于对这条史料的认识,曹德全同志已有中肯的分析,7此不赘述。至于第二条史料所云,亦应是以讹传讹。如果说历史上果真有过高句丽在“辽西”筑城的事,那也不是发生在太祖王时期,而“辽西”也不是指医巫闾山之西的辽西郡,而应指小辽水(今浑河)之西的辽东郡地区。如前所述,考察历史必需首先鉴别史料的真伪与可靠程度,不能见风就是雨。辽东地区的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当在两晋时期,而这种变化最初的迹象则是“新城”的修筑和梁貊的消失。“新城”之名最早见于《丽纪》西川王七年(276年)条:“四月,王如新城猎获白鹿。”金富轼在“新城”下加注云:“新城,国之东北大镇也。”学界公认,此“新城”即今高尔山山城(在抚顺城高尔山上),它不是在高句丽的“东北”,而是在西北。新城之设,标志着高句丽的领域已突破了长城线。关于梁貊的问题《丽纪》有所记载,它是位于今太子河上游第二玄菟郡高句丽县南部塞外的貊人部落,是古高句丽的近邻,及高句丽五部基本形成之后,梁貊时叛时附于高句丽,最晚见于史载是高句丽烽上王元年(292年),而此后不见于史,说明这一貊族部落已完全融入高句丽,其故地已正式纳入高句丽的版***。笔者同意这种说法:今新宾县西南下夹河乡北太子河南岸的太子城的修筑年代的下限不应晚于“国北新城”,从建筑技法来看,它几乎集中了“貊人”和高句丽山城修筑的所有特点,应属高句丽山城修筑的早、中期类型。当然,联系文献的相关记载,将其下限定为三世纪晚期还是比较妥当的。像今本溪地区的边牛山城、下堡山城亦应是修建于西晋之时,这两座城亦皆进入塞内地区。从史书记载以及考古发掘来看,在西晋大半个时期内,由于慕容氏的强有力抵御,高句丽向辽东的扩张基本上限制在新城、边牛山城、下堡山城一线,但到了西晋晚期,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在美川王执***时,高句丽加强了对辽东的侵蚀。据《丽纪》载,美川王三年(公元302年、西晋太安元年)秋,丽王“率兵三万侵玄菟郡,虏获八千人,移之平壤”;十二年(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秋八月,高句丽遣将“袭取辽东西安平”。西安平县为西汉所置,即今辽宁丹东叆河尖古城,它既是进出鸭绿江水路的咽喉之地,也是辽东地区往来于朝鲜半岛的要冲所在,该县的陷落应是高句丽在向辽东及朝鲜半岛扩张过程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胜利。至美川王十六年(公元315年、西晋建兴元年)春二月,高句丽终于攻破了玄菟郡(今抚顺市浑河北岸劳动公园古城),并大肆杀获。彼时晋平州刺史、护东夷校尉崔毖阴结宇文部、段部和高句丽共谋攻慕容,企***灭之而三家共分其地,但廆采取反间之计而巧破三家联盟,并率***东攻辽东郡治襄平(今辽阳),崔毖于美川王二十年(公元319年、东晋太兴二年)冬十二月弃家率数十骑投奔高句丽,廆遣其子慕容仁镇守辽东,“官府市里,案堵如故”,8辽东郡遂为慕容氏所统。另外,《丽纪》有云,美川王二十年高句丽将领如孥曾据于河城,“廆遣将***张统掩击擒之,俘其众千馀家归于棘城(今辽宁义县稍西)”。对“河城”的位置,学界无确解,《满洲历史地理·晋代之满洲》认为河城即侨置后的朝鲜县治,在辽西,其理由是:张统是侨置后的乐浪太守,由他去攻打河城,意味着张统在收复本郡之地。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如果说彼时因三家联盟而高句丽派兵临时驻札在辽西地区,也不可能拖带着千余人家进住河城,而从高句丽的国力来看也不可能将其势力延伸到棘城附近。因此,此河城应在辽东郡北部或玄菟郡境内。廆派张统率部征讨,是因为张统原是辽东人,对辽东的情况比较熟悉。

其次,故国壤王攻陷辽东、玄菟。美川王于公元331年死去,同年,其子故国原王(名斯由,又名钊)继位。在位初期的十二年中,先后“增筑平壤城”,“(加)筑国北新城”,“修葺丸都城,又筑国内城”,加强了防卫力量,并“遣世子,朝于燕王皝光”。此时,慕容皝光为前燕国王,并于公元342年(故国原王十二年)冬迁都龙城(柳城改,今辽宁朝阳)。为消除进***中原的后顾之忧,皝于这年十一月出兵五万五千亲征高句丽而大获全胜,“发美川王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9自此之后,高句丽纳质修贡,称臣于燕,不敢窥视辽东。及至小兽林王于公元371年继父位之后,因前秦统治东北,秦丽关系颇好,辽东无事。然而到了故国壤王在位二年(公元385年)春正月,高句丽出兵四万而“陷辽东、玄菟,虏男女一万口而还”。即在这一年的冬十一月,燕将慕容农率***收复了辽东、玄菟二郡。10

最后,好太王向辽东开拓疆域。好太王名谈德,是高句丽第19代王,故国壤王之子,“生而雄伟,有倜傥之志”。大约在好太王继位之初,就曾出兵攻取了玄菟、辽东二郡,这可由《好太王碑文》(下简称《碑文》)所载永乐五年(公元395年)好太王征讨碑丽之后取“襄平道”回***可证。但是,到好太王九年(依《碑文》应是永乐十年)春正月时,后燕慕容盛借口高句丽朝贡“礼慢”,便“自将兵三万袭之……拔新城、南苏二城,拓地七百余里,徙五千户而还,11无疑又收复了辽东失地。然而,好太王十一年(应是永乐十二年)局势又变,高句丽“遣兵攻宿***,燕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十三年冬十一月,高句丽又“出师侵燕”。12显然,宿***地处龙城东北,即今北镇一带,13宿***陷落,则辽东难保。学界认为辽东、玄菟最后被高句丽占领的时间是公元404年还是可信的。后来燕王慕容熙虽欲收复辽东,但并未成功。有的外国学者在探讨高句丽西部疆域时妄将龙城置于今凌源附近,将宿***置于凌源东部、大凌河西部,认为“到五世纪初,高句丽的西界到达凌源以东、大凌河以西,即热河东北地区”。14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高句丽***在宿***并未停留多长时间,亦即未将其纳入版***。还有人根据在朝鲜大安市德兴里发现的“幽州刺史”壁画墓的文字资料而认为高句丽于四世纪七十年曾在中国北部设置过幽州刺史以管辖“包括今辽河以西的辽宁省、河北省的北半部和山西省的东北部这样广阔地区。”15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至于对“幽州刺史墓”主人如何认识,后文略有涉及,此处不述。

三、高句丽北部疆域之变迁

高句丽之北部疆域,是指高句丽五部以外所占夫余的领土。夫余地处塞外,其疆域主要在今吉林省中部,前期王城在今吉林市。各种迹象表明,自大武神王大败夫余以后,夫余南部领土便已纳入高句丽版***。太祖王之母是夫余人,死后葬于夫余,太祖王曾于公元119年“幸夫余祀太后庙,存问百姓穷困者,赐物有差”。16所幸之夫余应是早先夫余国的南疆,是王太后的故乡。《丽纪》载,西川王十一年(公元280年)冬十月,“肃慎来侵……达贾出奇掩击,拔擅卢城,杀酋长,迁六百余家于夫余南乌川”。关于“乌川”为何水,因资料缺乏而不得其详,但它肯定是高句丽版***内的某条河流,笔者暂认为它是今伊通河上游段。

在考察高句丽北部疆域时,不能不涉及契丹同高句丽的矛盾问题。据《丽纪》载,小兽林王八年(公元378年)秋九月,契丹发兵侵犯高句丽的北边,“陷八部落”。契丹是位于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汇流处的新兴民族,彼时的领土已达今下辽河北段西岸地区,所侵“八部落”应是今辽北开原、西丰地区,该地区亦是夫余故地。及好太王继位的第一年(公元392年)九月,就“北伐契丹,虏男女五百口,又招谕本国陷没民口一万而归”,17收复了失地。大概是为了更有效地阻止契丹人的入侵,以保北疆的平安,好太王于永乐五年(公元395年)又亲率大***征讨碑丽,过富山,“至盐水上,破其三部落六七百营,牛马群羊,不可胜数”。18关于“碑丽”即契丹之一部(亦写作“匹黎”),学界无大异议,但其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则众说纷纭,其中就有太子河上游说、浑江流域说、浑河流域说、西拉木伦河说、赤峰西北说、甘肃西北说等。有的人认为,将高句丽作战地区说得愈远就证明高句丽愈强大,这种不负责任的治学陋习反映了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治学心态,不是科学的东西,不足取。笔者认为,好太王如果真的率***远征西拉木伦河更西的甘肃西北而置慕容氏、百济国的威协而不顾,实在是太愚蠢了。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杰出的***治家和***事家,他的征讨不会走得太远。笔者认为碑丽应是位于今辽河西部的康平、法库、彰武一带的契丹部落,以辽河为界与高句丽的北疆相隔,所谓的“盐水”应是辽河西岸的某个支流(如秀水河、拉马河等),战斗是在辽河西岸进行的。考古界认为今沈阳东北蒲河上游棋盘山水库北岸的石台子山城、铁岭市东南汛河北岸的催陈堡山城、西丰县凉水碾盘河(清河支流)右岸的城子山山城等应是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其修筑年代当在四世纪末好太王占有辽东前后。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而这些山城主要是防备契丹等草原民族的入侵而修筑的。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其疆域基本上没有超过辽河一线。在隋代辽河西岸的“武厉逻”,仅是一个孤立的据点或观察哨所,被隋***拔掉之后已不复存在。

关于好太王向北拓疆的伟业还有征讨夫余一事。《碑文》云:“廿年庚戌(公元410年)东夫余旧是邹牟王属民,中叛不贡。王躬率往讨,***到余城,而余城骈首归服。王赦宥,均追念王恩普处,于是旋还。又其慕化,随官来者,味仇娄鸭卢……。”好太王所到余城即夫余城,应是其前期王城(今吉林市),作别的理解皆非是。理由很简单,这里有高句丽山城,如龙潭山山城、东团山山城、三道岭子山城等。自吉林市往南,高句丽山城还有:辽源市的龙首山古城、工农山古城、城子山古城,盘石县的城子沟坝山城、纸房沟坝山城,东丰县的城子山山城,辉南县的辉发城山城等。在夫余故地南部所筑山城主要是防备契丹的入侵,而北部的山城主要是防备挹娄(后来的勿吉)的入侵。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句丽千里长城北端的“夫余城”与《碑文》中的“余城”是否同一城的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二者不是一回事。夫余的前期王城为今吉林市,后期王城为今农安是学界流行的说法,实应如是。但是,高句丽千里长城向北到达的却不是这两座城,因为从各种迹象表明,唐朝***队作战的范围远未达夫余的王城,所到者仅是夫余南部故地而已;再说,农安和吉林市在唐代也不再属于高句丽所管之地(详见后文)。薛仁贵拔一夫余城而使“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19这扶余城无疑应在扶余川最南部。近来王绵厚同志提出今柳河罗通山城即“余城”的主张,颇有道理。但是,此城何以叫做夫余城,笔者却有自己的看法:这座城很可能是公元494年(高句丽文咨明王三年)安排降附的夫余王而命名的。所谓“夫余川”,自然指的是诸如柳河、三统河、辉发河及各支流而言的。夫余乃是被勿吉所逐而亡国的(详见后文)。勿吉占领了夫余的两个王城后,高句丽的北部疆界应为今铁岭、开源、西丰、辽原、盘石、辉南一线。

四、高句丽东北至东南疆域之沿革

此处所说的疆域指的是今延边地区而至朝鲜半岛东部地区,亦即古代沃沮、东秽之故地。高句丽五部形成以后,其疆域向东已达不咸山(长白山)北麓,向南已达萨水(清川江)上游,其东南则是盖马大山(狼林山脉)。如此,才具备了向外发展的条件,但高句丽向盖马大山以外地区的发展要比五部最后形成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其契机则是王子好童的出游。《丽记》载,公元32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五年,东汉建武八年)夏四月,高句丽王子好童“游于沃沮”,恰巧与“乐浪王崔理”相遇,崔理便将女儿相许而结成婚烟,于是就发生了好童设计袭取乐浪国的故事,高句丽终于在公元37年灭掉了崔理的乐浪国。关于这件事,学界罕有正确的理解,有的外国学者借口“崔理的乐浪国”来否定中国在朝鲜半岛设置乐浪郡的事实。20笔者认为所谓“崔理的乐浪国”乃是公元25年乐浪东部都尉汉朝地方官趁乐浪郡混乱之机而在“岭东七县”建立的割据***权,因笔者另有专文谈及,故此从略。21但需要强调的是,高句丽通过与崔理之国打交道,了解了东沃沮(武帝所建玄菟郡之故地,今朝鲜咸境南道)的情况,虽灭掉乐浪国后又将该地移交给了东汉,但为后来高句丽向该地发展开辟了道路。许多迹象表明,高句丽人最早是通过五部中的东部(今慈江道地区)而逐渐了解朝鲜半岛的,好童的沃沮之行,走的应是后来丘俭派王颀尾追高句丽王位宫逃亡的道路。22据《丽纪》载,早在公元30年(大武神王十三年)秋七月买沟谷(北沃沮)人尚须及堂弟于刀等就曾来投高句丽;公元47年(闵中王四年)九月,“东海人高朱利献鲸鱼目,夜有光”。由此可见,无论北沃沮还是南(东)沃沮,自大武神王在位时就与高句丽有了来往,有了经济交流。及太祖王执***第四年秋七月,高句丽便派兵“伐东沃沮,取其土地为城邑,拓境东至沧海,南至萨水”。“沧海”无疑是今之日本海。大概在此后不久,高句丽又征服了北沃沮。《丽纪》载:“(太祖王)四十六年(公元98年)春三月,王东巡栅城,至栅城西山,获白鹿。及至栅城,与群臣宴饮,赐栅城守吏物段有差,遂记功于岩,乃还。”太祖王五十年(公元102年)秋八月,高句丽“遣使安抚栅城”。

关于“栅城”之名应作何种理解,学界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栅城”即“置城”的音转,其理由是:《三国志·东夷传》中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和“沟娄者句丽名城也”的记载,故而“置沟娄”即“置城”,“置”与“栅”为一音之转。23其二,认为“栅城”就是用木栅建筑的城,指出“此城最初并非以石头或泥土筑成,而是以设大量木栅为防御和规划的主要手段”。24笔者认为前一种说法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后一种说法只是望文生义的附会之谈。至于栅城的故址为今何地,学界亦众说纷纭,其中就有朝鲜钟城说、25庆兴及镜城说、26俄国双城子说、27我国珲春城墙砬子城说、28珲春八连城说、29珲春温特赫部城说、30珲春萨其城说、31延吉一带的三城(城子山山城、兴安古城和河龙古城)说32等。笔者认为栅城为萨其城(又写作“沙齐城”、“萨奇城”)的说法是可取的,其理由主要有二:其一,从城名来看,“萨”、“沙”与“栅”音近,“萨其(奇)”与“栅”的内在联系如同“朱理真”与“肃慎”或“女真”一样,皆为音近而异写,在本音的快、慢之读时,音节的译字有所多寡;其二,从《丽纪》所云“王东巡栅城……遂记功于岩”来看,萨其城是山城。栅城在今珲春境内是无疑的,不可能在离海较远的地方。

关于沃沮被高句丽占领的情况,在考古学方面已得到证实。从考古界提供的可靠资料看,高句丽在延边的古城址主要分布在延吉(城子山山城、兴安古城、河龙古城)、龙井(土城屯古城、仲坪古城)、珲春(石头河子古城、萨其城、温特赫部城)一带,而其它县市的高句丽遗存并不明朗,说明高句丽在北沃沮地区的控制面还是相当有限的。所谓北沃沮,即考古界所云“团结——克罗乌诺夫卡文化”分布区,它包括我国的延边地区、牡丹江地区东部直到俄国滨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古城主要集中在咸镜南道北青一带,如青海古城、居山山城、龙田里山城、安谷山城等。

从史书的记载看,东秽纳入高句丽的统治区是比较晚的。《三国志·东夷传》载:“(氵歲)汉末更属句丽。”《后汉书·东夷传》则载:“(元初五年,高句丽)复与貊寇玄菟,攻华丽城。”《丽纪》太祖王六十六年(公元118年、东汉安帝元初五年)亦载:“夏六月,王与(氵歲)貊袭汉玄菟,攻华丽城。”这里的“(氵歲)貊”应指沃沮而言,而“华丽城”则是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一带,原为岭东七县之一,是东汉乐浪郡地区“县候”所在地。由此而知,元初五年时华丽城尚未纳入高句丽的势力范围之中。但大约过了数年之后,东秽终于落入高句丽之手。《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下简称《罗纪》)载:“(祗摩尼斯今)十四年(公元125年、汉安帝延光四年)春正月,靺鞨大入北境,杀掠吏民。秋七月,又袭大岭栅,过于泥河。”这里的“靺鞨”应指沃沮和东秽。由于东秽已归附于高句丽,同沃沮成为一体,靺鞨才可直接同新罗接触。“泥河”为今之哪条水,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误解即今咸镜南道的龙兴江。作如此理解,则丢掉了高句丽的一大片土地,是不可取的。关于泥河究在何处,再看《罗纪》所提供的下面的资料:(1)讷祗王三十四年(公元450年、高句丽长寿王三十八年)秋七月,“高句丽边将猎于悉直之原,何瑟罗城主三直出兵掩杀之。”(2)慈悲王十一年(公元468年、长寿王五十六年)春,“高句丽与靺鞨袭北边悉直城。秋九月,征何瑟罗人年十五已上,筑城于泥河。”(3)照知王三年(公元481年,长寿王六十九年)“高句丽与靺鞨入北边,取狐鸣等七城。又进***于弥秩夫。我***与百济、加耶援兵分道御之。贼败退,追击破之泥河西。”《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下简称《胜览》)将弥秩夫置于庆尚(北)道兴海(今兴海),将悉直城置于江原(南)道三陟(今三陟),而何瑟罗必不能在三陟北。有人将何瑟罗比定为今庆尚北道之蔚珍,33还是颇有道理的。既如此,泥河为三陟地区的五十川就是无可置疑的了。34由此可见,自二世纪初直到五世纪末,高句丽、靺鞨同新罗接境之处基本保持了东秽时期的状态。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曹魏毋丘俭征讨高句丽时,曾派遣玄菟太守王颀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在“岭东七县”地区堵截过高句丽王位宫,原南沃沮及东秽地区曾一度摆脱高句丽的控制,北沃沮也因王颀的征讨而元气大伤,高句丽的势力大大削弱,由此而导致了挹娄人的南下。从俄国考古界提供的资料看,作为挹娄遗存的波尔采文化叠压在滨海地区北沃沮遗存克罗乌诺夫卡文化之上,足见挹娄人南下并非虚言,本文前述肃慎(挹娄)人曾与高句丽发生冲突而高句丽将肃慎六百余家迁往夫余南乌川一事,又从文献学方面证实了挹娄人南下的事实。《晋书·肃慎传》说:“肃慎一名挹娄,在不咸山(今长白山)北。”说明彼时挹娄人已到达今延边地区。又据我国考古界提供的资料看,高句丽于东晋时期在今延边地区的东南部修筑了为防备挹娄人南侵的“边墙”、“长城”,其中一段位于珲春平原北部山丘上,东自哈达门乡太平村西山始,向西延伸横跨珲春北部山区,直到英安乡关门咀子西山,总长约25公里;另一段蜿蜒于和龙和延吉市北部山区,西自和龙八家子镇丰产始,东至龙井长安镇鸡林北,总长100余公里。由此可见,彼时挹娄人南下的前锋已到今延吉、珲春以北地区。及挹娄发展到南北朝的勿吉时期,情况又发生变化。据《魏书·勿吉传》载,在公元475年(北魏延兴五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三年)勿吉就已夺取了“高句丽十落”,并密谋与百济“从水道并力取高句丽”。学界对这一记载的理解并不一致,而笔者同意杨保隆先生的说法,即“高句丽十落”不是指今吉林市一带,而是指今珲春和延吉市地区。35也就是说,勿吉人已对高句丽在***们江流域的统治区发起了进攻。关于勿吉欲联合百济共谋高句丽的问题,有的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二者相距遥远,不可能结成联盟而共同对付高句丽。笔者认为,勿吉与百济密谋之事是实际存在的。所谓从水道并力攻击,不一定就是指双方在一条战线上联合作战,而应指在两条战线上从水道夹击共同的敌人高句丽;亦即:勿吉从***们江或日本海攻打朝鲜半岛的沃沮故地,而百济从半岛的西海岸攻击高句丽地区。事实上,后来勿吉人已经取得了今延边东部及朝鲜半岛东北部地区,而这一地区则成为勿吉及后来靺鞨粟末部、白山部的控制区。有些学者将白山部置于今延边地区是不妥当的,若如此,又丢掉了靺鞨的一部分土地。笔者同意董万仑同志的意见,36白山靺鞨的分布区应是今朝鲜东北部,粟末部最初的中心地区应是今敦化一带,后来方移至吉林市一带。

关于好太王时期高句丽是否征讨肃慎的问题,学界亦有不同看法,然而从《碑文》永乐八年条的记事来看,即使其中的“帛慎”是指肃慎,充其量证明高句丽曾抄掠过彼地,但并未占有该地。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将好太王所到之处皆视为领土所辖之地的思维方式,无疑使自己走入了历史研究的误区。至于好太王时期高句丽巩固单单大岭以东地区还是明白无误的。《丽纪》好太王十八年(公元409年)条云:“秋七月,筑国东秃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户;八月,王南巡。”有的学者认为今江原道安边郡境鹤城山山城即好太王所筑六城之一,颇有道理。由此可见好太王的南巡之地应是东秽故地,即今江原道地区。又据朝鲜考古界云,在今江原北道铁岭地区发现高句丽遗址和高句丽铁马模型以及铁铸的四神模型,其中有一小型的骑马模型与黄海南道新院郡长寿山城发掘出的铠马模型在大小或形态上非常相似。37不难看出,铁岭遗址的下限不应早于长寿山城的修筑年代,而铁岭同安边地区皆为彼时高句丽东疆重地。但是从大量的资料可知,自五世纪,新罗北进的势头大增。据《罗纪》载,公元505年(智证王六年)置悉直州(今三陟),512年(智证王十三年)置何瑟罗州(今江陵),556年(真兴王十七年)置比列忽州(今江原北道北部安边),至此,高句丽的东疆已大大退缩。据《胜览》载,新罗东部沿海地区的疆域最北可达今江原道北部文川稍南地区,高句丽曾在此地设泉井郡,新罗则在此改设井泉郡。到唐代渤海时,新罗与渤海则以今龙兴江为界。《新唐书·渤海传》云:“(渤海)南与新罗以泥河为境。”从三陟之五十川到永兴之龙兴江,同一名称的河流恰在南北两头,实与不同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有着直接关系。前述两个“何瑟罗”(蔚珍、江陵)亦同一道理。此种现象在朝鲜半岛是屡见不鲜的。

五、朝鲜半岛西部高句丽疆域的伸缩

高句丽的五部之一的东部应在今慈江道地区,因此,高句丽的领土伸向朝鲜半岛已是很早的事了。后来向朝鲜半岛的发展,首先是得到了半岛的东部比较落后的沃沮、东秽地区,而高句丽向西部汉族聚居的发达地区发展,当是从西晋末期开始的。高句丽抓住中原发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有利时机,便展开了对西晋东北四郡的频繁进攻。公元313年(美川王十四年)冬十月,高句丽“侵乐浪郡,虏男女二千余口”。亦即这一年,乐浪太守王遵建议正在半岛连年与高句丽酣战的辽东张统率其民千余家投奔雄据辽西的鲜卑首领慕容,于是便将乐浪郡侨置于辽西,以张统为太守,王遵参***事38。314年秋九月,高句丽又“南侵带方”,39带方亦侨置于辽西地区。从此,曾统治朝鲜半岛420余年的中原边郡宣告结束,代之而来的则是中国少数民族割据***权高句丽对该地的管辖。从文献记载看,高句丽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在乐浪、带方二郡内徙后第一仗是于公元369年(百济近肖古王二十四年、高句丽故国原王三十九年)在雉壤一带(在今黄海南道东南地区)进行的。40就时间来讲,这年距乐浪、带方内徙的时间已有50余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二郡故地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史书虽未记载,但通过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完全可知:在这一阶段原居留该地的汉人同新迁来的汉人(如冬寿等)于二郡故地形成了一个“自治社会”,即该地依然由汉人自己进行管理。彼时高句丽只是忙于辽东之事,而百济则忙于内部治理以及与新罗友好往来。对此笔者另有专文探讨,此不多述。从丽、济第一次开仗的地点便知,彼时高句丽基本占据了乐浪、带方故地的大部领土。丽、济在争夺二郡故地的战争中,高句丽则多吃败仗。公元371年高句丽又在氵贝河(今礼成江)战败,百济王与太子“帅精兵三万侵高句丽,攻平壤城(今平壤),丽王斯由中流矢而死,济王引***而退,并将首都移至汉山城(今京畿道广州)。41其后,双方依然进行“拉锯战”,互有胜负,但到好太王执***时形势急转。好太王首次伐百济是在公元392年。他率兵四万攻打百济的北鄙,陷石砚(今黄海道开丰境内)等十余城,汉水以北土地多被高句丽占领;这年冬十月,高句丽又攻陷了位于乔桐岛(在江华岛西海中)的关弥城。42公元396年好太王率水***亲征,在百济的南境登陆,攻城略地,逼近百济首都,迫使济王屈服,43使其疆域扩至汉江北岸。之后百济又大征兵马,并结好日本,一方面对抗高句丽,一方面进攻新罗。好太王应新罗之请于公元400年(永乐十年)大败倭兵;404年(永乐十四年)好太王又亲率大***在带方地界大败倭、济联***;407年好太王又发步骑五万攻打百济,百济全***覆没,并在回***时连破百济六城。44好太王在位时虽频频对百济用兵,但其疆土并未越过汉江。

公元427年(长寿王十五年)高句丽移都平壤,是高句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标志着高句丽战略目标的重大转移。自此,高句丽锐意南进,专心与百济、新罗争夺朝鲜半岛。终于在公元475年(盖卤王二十一年)由长寿王亲率三万大***攻陷百济首都汉城,济王被杀,其子文周王继王位,并移都于熊津(今忠清南道公州);然而,后来百济又收复了汉城,东城王于483年春二月出猎于汉山城并抚问***民。45关于高句丽南疆的全盛期应在长寿王执***晚期以及文咨明王在位初期的年月里。《魏书·高句丽传》载述员外散骑侍郎李敖访问高句丽回朝的汇报云,高句丽“南至小海”;同书《百济传》云,百济国“去高句丽千余里,处小海之南”。学界多认为此“小海”即今牙山湾,这是不错的。我们翻阅《胜览》可知,高句丽建置最南可达今之江华、仁川、南阳、稷山、镇川、槐山、延丰、荣州、清河一线,包括了京畿道全域、忠清南北道北部以及庆尚北道东北大部。1979年在韩国忠靖北道中原郡可全面龙日里石木发现的高句丽文咨明王时所立高句丽碑便是高句丽拓疆的有力物证。但是,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高句丽的南疆随着时间的流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百济奋发***强以及新罗的迅速发展,高句丽南疆到后来又有了收缩。

正当高句丽全盛时期而咄咄逼人的时候,百济和新罗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一度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高句丽。史载,公元484年(照知王六年、东城王六年、长寿王七十二年)罗、济联***在母山城(全罗北道东南天岭郡云峰地方)击败了高句丽46;494年(照知王十六年、东城王十六年、文咨明王三年)秋七月,高句丽“与新罗人战于萨水之原”,新罗人“保犬牙城”,丽兵围之,而百济“遣兵三千援新罗”,丽兵退去。47此处之“萨水”,有的学者将其与朝鲜半岛西北的萨水(今清川江)混为一谈,并将“犬牙城”比定为清川江左岸安州郡安州邑的高句丽安州城。48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很难设想彼时的新罗、百济人能北上到高句丽首都平壤以北的清川江南岸与高句丽作战。因此“萨水”的位置应结合彼时的时代背景到汉江流域去考察。有人根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和《胜览》关于“清州”、“清川县”、“清川里”、“清川”、“萨买县”等地名的某些关联而考证三方作战的“萨水之原”应是流经今报恩(在忠清北道南部)的“清川”地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的。显然,所谓的“萨水”就是今流经忠清北道境内的汉江支流达川,而“犬牙城”则应到达川附近去找。就此而言,说明在五世纪之末三国已在今忠清北道地区展开了争夺领土的战斗。又据史载,公元495年高句丽曾围攻雉壤城(今黄海南道海州首阳山城)而被罗、济联***击退49,502年百济发五千兵袭击了高句丽的水谷城(今黄海北道平山郡南山城里礼成江西岸太白山城,又名城隍山城)50,507年高句丽将领高老与靺鞨共谋袭取汉城(百济故都,今广州)“进屯于横岳下”而被百济击退51,523年高句丽至氵贝水(今礼成江)而被百济一万步骑击退,548年“高句丽王平成(阳原王)与(氵歲)靺鞨谋攻百济汉北独山城”而被罗、济联***击败。53由上述情况可知,自五世纪末而至六世纪前期,在罗、济两国的共同打击下,高句丽节节败退,百济不仅收复了汉江以南之地,而且也占领了汉江以北某些地方,并努力同高句丽作战。但是,罗、济所获得的胜利果实的相当部分不久便被新罗给独占了。

据《罗纪》载,公元550年(真兴王)十一月新罗趁丽、济争斗之机,从中渔利而巧取道萨、金岘二城;551年罗王“命居深夫等侵高句丽,乘胜取十城”(十城皆在今忠清北道东北竹岭西北);553年秋七月又取百济东北鄙而置“新州”(今广州地方)。由此可见,自六世纪中叶开始,新罗便占领了汉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从《胜览》所载的情况看,统一新罗出现之前其疆域最盛期的西北界已达今临津江南岸,而高句丽的南部疆域大大向北收缩。考古界发现的黄海南道延安邑的凤势山城(又名飞凤山城)、丰川里的丰川城、瓮津郡西部的瓮津山城、海州市的首阳山城、新院郡的长寿山城、月堂里山城、殷栗郡东部的九月山城以及黄海北道平山郡南的太白山城、瑞兴郡北部的大岘山城、凤山郡东南的鸺鹠山城、黄州东侧的黄州城(一名得月山城)等,都是高句丽最稳固的南疆中的重镇。隋、唐时期高句丽同罗、济皆有领土之争的“拉锯战”,这种争夺战直至百济、高句丽灭亡之后才宣告结束。高句丽绝大部分领土都被唐朝统一过来而被纳入安东都护府的辖区,中国同新罗的边界基本保持在西至大同江、东至龙兴江一线。

注 释:

1.姜仁淑著、文一介译:《关于先行于高句丽的古代国家句丽》,《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2年1期。

2.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年,延吉。

3.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5期。

4.《三国志·东夷传》。

5.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译:《朝鲜全史》第三卷,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年,延吉。

6.8.9.10.11.12.16.17.39.40.47.《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7.曹德全:《〈后汉书〉、〈三国志〉中〈高句丽传〉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4期。

13.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

14.33.48.李址麟等著、李云铎与顾铭学译:《四—六世纪前半期高句丽的领域》,《朝鲜史通讯》第2期,1980年。

15.朴容绪著、李云铎译:《德兴里壁画古墓考—德兴里壁画古墓说明什么》,《朝鲜史通讯》第3期,1981年。

18.43.44.《好太王碑文》。

19.《资治通鉴·唐纪》。

20.尹乃铉著、顾铭学译:《汉四郡的乐浪郡和平壤的乐浪》,《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0年2期。

21.刘子敏:《“崔氏乐浪”考辨》,《北方文物》2001年2期。

22.刘子敏:《关于毋丘俭征伐高句丽的探讨》,《史学论丛》,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延吉。

23.郭毅生:《两汉魏晋时期东北地方史资料》,见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

24.李宗勋:《也谈高句丽栅城遗址》,《史学论丛》,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延吉。

25.持此说者为朝鲜学者丁茶山,见《大韩疆域考》,载《丁茶山全书》,汉城,弘益人间出版社。

26.持庆兴说者为日人吉田,见《日韩古史断·中古纪》第3章;持镜城说者为日人松井等,见《渤海五京考》。

27.持此说者为日人鸟居龙藏,见《东北亚搜访记》第13章《尼古里司克之探访》。

28.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175页,黑龙江文物出版编辑室,1982年;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

29.持此说者颇多,其代表性的学者有斋藤甚兵卫(见《半拉城渤海遗迹调查》)、金毓黻(见《渤海志长编》)、鸟山喜一(见《渤海东京考》)、《中国历史地***集释文汇编·东北卷》的编者以及朝鲜学者朴时亨、我国学者王承礼等。

30.持此说者有《延边文物简编》的编者及严长禄(见《对主要高句丽古城的考察》,载于1989年《延边大学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文集》、方学凤(见《渤海遗址及其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等。

31.持此观点的学者是李健才先生,见《珲春渤海古城考》,载于《东北史地考略》,吉林省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又见《关于高句丽历史地理的几个问题》未刊稿,转引自《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

32.持此观点者是朴真奭先生,见《高句丽栅城遗址考》(载于《朝鲜中世纪史研究》)、《高句丽栅城遗址再考》(载于1997年高敬洙主编的《朝鲜学韩国学论丛》)。

34.《延边文物简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8年,延吉。

35.杨保隆:《勿吉地域西南部边至考》,《北方文物》1985年5期。

36.董万仑:《东北史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哈尔滨。

37.38.《资治通鉴·晋纪·孝愍上》。

三月句子篇10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

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即乐府诗水调歌。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像“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写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了秋江晚来的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为筝曲的演奏安排出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就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的主观感情,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月句子10篇

学习

员工年度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年度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员工自我总结与鉴定怎么写,员工试用期满自我总结。思想上,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积极参加公司的培训。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治思想素质。要求积极上进,爱护公司的财

学习

电子化采购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化采购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采购下半年工作计划,部门年度采购计划。1.在配套管理上,为确保网上采购业务有序健康发展,要制订相关的网上采购管理办法,按照业务执行和监督考核两个层次,明确界定各部门、各岗位在网上采购业务中的

学习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心得总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学习

审批制度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审批制度论文,内容包括审核制度范文,国家审批制度范文。keyword:Examinationandapprovalauthority;Content;Nature;Reform引言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审批权。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应当提交国家权利机关审批通过,方

学习

人生哲理的格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哲理的格言10篇,内容包括6年级人生哲理格言,古代人生哲理的格言。3、成功的人总是愿意做没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5、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6、过去属于死神,未

学习

有关六一的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六一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六一儿童节的作文,过六一作文十篇。

学习

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10篇,内容包括初中语文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标语,拟写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结合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建设生态一流珠海的总体要求,以爱鸟周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宣传保护鸟类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

端午节著名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著名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诗句古诗大全,端午节诗句唯美句子。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

学习

小学班级管理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级管理总结,内容包括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总结,小学班级管理总结1000字。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

学习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校本研修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格式模板,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总结。

学习

工程类先进汇报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类先进汇报,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先进个人汇报,工程年度先进事迹模板。一是工作上的新思路、新想法,在没实施之前向领导进行汇报,以求得领导的指导、肯定,以便在决策上“合法化”。二是工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或重

学习

以执着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以执着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执着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以执着为话题满分作文。然而,随着执***时间的延伸,的幽灵也在生长。******层级间关系日益科层化,话语表达更为规范化程式化,使得执******的话语体系虽然有了更为强大的

学习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0篇,内容包括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2012年八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教学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习

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思念亲人诗句古诗大全。3.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句子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形容端午节的优美句子,端午节的问候唯美句子。3、每逢佳节粽思你,好友之间粽是情,端午节,粽言粽语祝福你,愿万事粽顺利,生

学习

祝福教师节的句子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教师节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祝福老师教师节快乐的句子怎么写,教师节回复祝福的高情商句子。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谆谆教导,无私奉献必将成为我们不竭的学习动力!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教师节快乐!4、信息老

学习

下雪的句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下雪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下雪的唯美句子合集15篇,下雪美景的句子。3、晴空下,雪花漫天纷飞,像无数的雪精灵在空中漫舞着。看,它们是笑得是如此的快乐,好像是在向人们宣誓这个冬天不再悲伤。4、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

学习

母亲节快乐的句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母亲节快乐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感谢孩子祝福母亲节快乐的句子,宝宝祝妈妈母亲节快乐的句子。4、得意的时候,母亲不一定能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她那淳淳教诲总能让我不再迷失自己。失意的时候,母亲一定能在我

学习

开学第一天激励句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第一天激励句子10篇,内容包括开学的第一天感受的简短句子,开学第一天激励孩子的句子。这自然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唯如孔子、周公之大贤或英明之君主等或可达到的智慧的至境。虽然如此,但我想:既然人类追求共产主义之类的崇高

学习

迎接国庆节的句子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迎接国庆节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节的句子大全二十字,关于国庆节的句子段落。(3)有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了,劳动节不便说,儿童节也不妥,中秋节不好意思说,国庆节忘了说,终于到了万圣节,我要恶狠狠地对你说:讨厌鬼,节日快乐!(4)载歌载舞

学习

中秋节快乐的句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快乐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句子大全,描写中秋节的优美句子。3、想当年,后羿忙着射日,嫦娥忙着本月,月圆人却未团圆。看今朝,佳节到眼前,好运幸福绵,月圆祝你人团圆。中秋节到了,让那圆圆的月儿捎去我几缕的思念,愿你每

学习

感伤的句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感伤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感伤的句子说说心情,感伤的句子。3、我穿过思念齐眉的年代,手指苍白,多情而悲伤的句子,是时光腰身的流年,像水一样蔓过四季,你仍像是没有归航的船。4、短暂的烟花绽放出瞬间的美丽,长久的人生展现出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