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作文10篇

成长感悟作文篇1

感悟人生,感悟青春,感悟之中,我在成长!共同阅读关于八年级关于成长感悟的作文带小标题,请您阅读。

成长感悟的作文带小标题1海如人生,人生如海,在潮起潮落间演绎着成长之路上的每一次欣喜与落漠。

——题记

潮起的期待

依然记得这样一张照片:小小的我交握双手,两眼微闭,表情很虔诚,也很坚定。照片的背面用很稚嫩的字歪歪曲曲地写着:我多么希望,闭上眼睛,下一秒就已经长大!那个时候,总以为长大就可以很自由,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或者可以赚很多很多钱,然后和父母一起周游世界……我期待成长,长大意味着一切!

潮落的无奈

日子在不断的期待中悄然飞逝,渐渐地,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回首一路磕磕碰碰的脚步,我终于读懂了长大的艰辛。面对书桌上不断增高的“书山”,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看着漫天飞舞的试卷……我迷茫了。难道这就是成长?我已经忘了有多久没听音乐,有多时间没去照料阳台上的花草,又有多长时间没去海边吹海风,听涛声了……看着阳台上奄奄一息的花草,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一条缺氧的鱼,在这个充满了课本的城市里,忘了该怎样去呼吸,去生活,去面对成功时的欣喜和失落时的眼泪,去面对那一双双关爱的眼睛。如果长大了就是这样压抑,那为何还要长大?

深呼吸

终于,我又来到了久违的海边,尽情享受着这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蓝的世界。深呼吸,看着海浪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地拍打着海边的礁石。深呼吸,看海鸥迎着大风大浪尽情地飞翔。深呼吸,看着轮船不停地向前开进,消失在白茫茫的海平线上。深呼吸,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城市并没缺氧,只是我没有好好地去呼吸!

宁静的深海

我继续成长,笑着看书桌上的“珠穆朗玛峰”,伴着轻松舒缓的音乐,努力地“移山”。累了便修剪花草,放假了,便帮忙做家务,或者一家人一起去游山玩水。我不再逃避困难,而是学着去面对成长的每一次考验。终于,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轻率软弱,而变得沉稳坚强。我开始学着去爱这个城市,去爱那些关爱我的人:学着去宽容,去理解,去拼搏,去奋斗;学着微笑,也给别人带来笑脸……

感悟成长,面对成长,不断成长。在潮起潮落中谱写人生华丽的乐章,让成长之路变得充实。

感悟成长,学会成长!

成长感悟的作文带小标题2成长的岁月像流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小学时光,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是中,我们一定会接触到许多新事物,同时也对生活有了自己的感悟。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狗和小猫出去找吃的,它们找到了一个大鸟蛋。小狗说:“太好了,还找到了一个蛋!”小猫说:“太糟了,只找到了一个蛋!”突然,大鸟蛋裂开了,钻出来一只小鸟。小狗说:“太好了,我们有了一只小鸟!”小猫说:“太糟了,吃不成鸟蛋了!”妈妈讲完故事后,对我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叫‘太好了’,一个叫‘太糟了’,你喜欢哪一个呀?”我说:“当然喜欢‘太好了’。”妈妈说:“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换一种角度去想,让‘太好了’住到你心里,把‘太糟了’赶走!”

小时候并不太理解妈妈所说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开始逐渐体会这个故事的含义。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东旅游。我们去了著名的崂山。当我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只好急急忙忙地往山下走。同去的叔叔阿姨都纷纷抱怨:“真倒霉,好不容易出来玩,却遇上了下雨!”我本来心里也有点不高兴,但我突然想起了妈妈说过的那句话。于是我对爸爸妈妈说:“太好了,我们好幸运啊!”爸爸妈妈不解地问:“怎么太好了?”我说:“你们看,雨中的崂山隐隐约约、朦朦胧胧,就像一幅水墨画,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色啊!”我一蹦一跳地走在路上,一会儿伸出手来去接落下来的雨滴,一会儿又去摸摸花草上的雨水,嘴里还哼着歌,心里可高兴了!叔叔阿姨们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也露出了笑脸,有几个大姐姐还跟我一起唱起了歌。这次雨中游崂山成为了我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也让我更加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许多许多,也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感悟,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当我遇到困难时,当我遭遇挫折时,我都将勇敢乐观地面对。我相信,成长也许会有烦恼,也许会有痛苦,但成长带给我的感悟最终一定是快乐的!

成长感悟的作文带小标题3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从牙牙学步直到步伐稳健,你都经历了什么?小苗从顶破土地直到撑开叶子,都经历了什么?答曰:是成长。你有没有想过,成长是什么?成长是一种过程么?成长是一种见证么?成长是一种感悟么?其实都是。跑开妈妈的怀抱奔向泥土里玩过家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其实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想试一试自己的翅膀里。成长,其实只是一种过程。

因为岁月年轮,我们开始成长,从小长到大,有过成功与是失败,挫折与努力。你有没有想过它们背后是什么?任何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成长也是一样。如果说,你某件事情做成功了,那背后更多的,还是骄傲自满,但如果失败了,更多还是决心努力。所以说,不要把成长想的太糟糕。也许你收获的远远超过失去的。

成长,其实只是一种感悟。回头望望十几年成长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一个不同的结局,从结局来看,也许你这个故事是成功的,但其他的呢?你我都不能保证。成长,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时时都伴这你。当你再度挫折时,当你再度犹豫时,它会让你看到先例,不要认为,过去的日子就过去好了。其实,过去的日子里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不同与其他的启示、寓言。成长,其实也只是一种见证。从不懂事的你我变成帅气的小伙,漂亮的姑娘,你都经历了什么?成长只是见证了大家都看得见的一个问题,只是见证了你的身高、你的体重。用岁月来表达,用年轮来表示。成长用特殊的方式见证了你我。制造了你我已懂事的铁证据;制造了你我已愈健康的铁证据,只是见证了我们已不是小孩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成长却不间断,每一次,到希望在挫折、失败中爬起,在挫折、失败中寻觅自己,不让在挫折、失败迷失自己,珍惜每一次成长。

成长感悟的作文带小标题4“男孩女孩的梦幻,是七彩斑斓的翅膀,天南地北时时刻刻,鲜艳的歌声都在开放。”这是我们花季少男少女的真实写照,我最喜欢这美妙的诗句,便是出自钟代华叔叔所着《迎面而来》的诗集中。

在这本《迎面而来》里,钟叔叔写的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十分相符,他以流畅的诗句描绘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心声。例如那篇《悄悄的,我们开始交头接耳》。这篇文章就写了老师讲课的精彩消失后,同学们就开始交头接耳。因为昨晚的作业做得太久太累,失眠已成家常便饭。明知这是一种错,但也无可奈何。每天上课时,都会有一些同学在下面悄悄地交头接耳。但我们谈论的永远不是学习,而是自己业余的生活。因为我们不想整天都沉浸在书本、作业之中。我们向往如诗般美好的学习,轻松自在的学习,吸收知识的营养。

还有,《逃向梦乡》这首诗歌。讲的也是书山越来越高,题海茫茫,就是深夜也在做作业。所以,同学们想逃向梦乡。对,因为只有在梦乡才能如释重放,只有在梦乡才能痛快玩耍,只有在梦乡才能暂时拥有一处少年的远方。

在这部诗集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代少年蓬勃鲜活而又色彩班驳的世界。钟叔叔也写出了我们少年儿童的灵与肉、歌与笑、情与泪;写出了我们对大千世界的思考、渴望与探求;揭示出我们内心多彩多姿的情愫,使我们少年儿童看得心跳,读得热血沸腾。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成长的点点滴滴。

成长感悟初中作文5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新事物,也一定有感悟的。

“爸爸!我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了。”小小的我骄傲地仰着下巴看着正对我微笑的爸爸说。“噢?真的吗?那么有多少颗星星呢?”爸爸依旧微笑着。“嗯,是……是八十六颗。”我兴奋地答道。“哈哈……”爸爸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你……你笑……笑什么?”我小脸胀得通红,“真的是八十六颗,我昨天晚上亲自数的。”“哈……傻丫头,天上的星星你能数得过来吗?一个银河系里的星星就有成千上万个,宇宙里又有许多许多的星系,那么多的星星,你能数得过来吗?”爸爸边笑边说。“我昨晚就是数了八十六颗星星。”我固执地答道。“你看到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数也数不清的星星呢!”爸爸解释道。“那……什么叫银河系啊?还有,银河系里的星星怎么那么多啊?”我问道。“哎!说你也不懂,反正你记住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就对了。”爸爸不耐烦地走了。“噢”我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天上有许多星星,数也数不清。

“喂!你过来!”小学老师愤怒地向我吼道。我乖乖地低头走了过去,我知道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老师很是生气,“你啊!你要知道,一个好学生变成一个坏学生很简单,可一个坏学生变成一个好学生就难了!”老师教导着我。我心里很难受。我开始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第二次考试取得了优秀成绩,望着老师的笑脸,我明白,只要努力,坏学生变成好学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和爸爸在水门塘的大坝上练自行车。一路上坷坷碰碰。四周一片漆黑。左边是一排树,发出阴森森的“沙沙”声响。右边是水,在风的带动下“哗哗”作响,仿佛马上就要蹦出一个水怪似的。我骑着车子,走在那凸凹不平得简直不能称为路的路上。我怕,因为随时都有从车上摔下来的可能,再加上两边的恐怖景象,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个鬼故事开头的环境。突然,我眼前一亮,一片光穿透了这恐怖的漆黑。我加快了速度向那片光骑去。我走到了一片柏油马路上,四周都是路灯,路平整得让人感觉不到一点儿轻微的颠波。爸爸对我说:“这就是人生,当你努力,经过一段凸凹不平的路,不怕那些阻碍你的绊脚石,你会赢来一片光明。我感悟,噢,这就是人生。

成长感悟作文篇2

Aileen

-----艾琳

Aileenis one of my good friends,who takes the firt place in the college-entrance-exam in my city,studying in Beijing University now.

She is an energetic and confident guy.Meanwhile. she has some very good habits in studying that she always makes plans before act,and concentrates on whatever she does.what is more,that is she never lose flexibility on the time deals with things .She takes dilight in helping others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also.

Further more, She has an regular and healthy dairly life schedule,does exericise everyday and early to bed;she set an example for nowaday college-students to copy.That is my dear friend Aileen,my icon.

成长感悟作文篇3

原来,它只有生命的芳香,没有属于生命的坚强。

响晴的天空,毒辣的阳光,稍大一点的我站在草坪上,戴着可爱的遮阳帽,不顾天气的炎热。独自地玩耍着。渐渐地,玩得累了,倦了,我喘着气儿坐上了草坪旁的长椅。左望望,右望望,忽然看见一株红艳艳的蔷薇在不远处吟笑。那墨绿的叶,那粗粗的茎,那明亮的花儿,使我眼睛明亮。它就那么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地,开在我的视野里,好像深知自己的娇艳,所以就愈发美得嚣张,美得不可一世。我跑过去,沉醉在蔷薇那明丽的色泽,高傲的姿态以及硕大的花蕾中,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嗅它的芳香,可令我失望的是,如此骄傲的花朵竟然淡而无味。

原来,它只有生命的美丽,没有属于生命的内涵。

阴沉的天空,凛冽的寒风,长大了的我奔走与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匆忙紧张。不经意的回眸,我瞧见了墙角凌寒独开的白梅,视线一下子再也无法移开。我,远远地凝望着它,它的高洁,坚强,典雅,在那幽幽的暗香中流动,让我惊诧。又是一阵寒风呼啸而过,我瑟缩着,抬头,却见那白梅在风中美得愈加惊心动魄。我忽然间回想起了记忆中的那一树丁香,那一株蔷薇。我释然,我找到了一种无暇的花,它绝不庸俗,绝不低贱。

成长感悟作文篇4

这样的事实有时真的让人很沮丧,充满了挫折感。

可是,你必须明白且懂得,这样的心态唯有自己去调整。

没有人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有些事情必须自己学着去面对。

你必须在这些经历中学会淡然,学会成长,也许有人会称之为麻木,但是否真的有所改变,只有你自己知道。

也许,你会选择在某个黑夜里埋头痛哭,当然也许你会连眼泪都挤不出一滴。

但事实与现实在告诉你,你必须成长,且一直继续地勇敢地往前走。

哪怕你的力量薄弱的微不足道,哪怕你的步履蹒珊,哪怕你觉得自己会有心无力。

但是,该你做的,该你面对的,该你承受的,你还是要尽己所能。

多一些正能量的心理暗示,别被内心的恐惧与无知所打败。

成长感悟作文篇5

这段时间一直没注意,竟然忘了这么重要的日子。看来生日是过不了了,不过幸好还有一个许愿的机会。

这样可贵的机会,每个人都会把握住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最起码它承载了满怀的希望和对未来的祝福。这次,我该许什么愿好呢?

我以前一直没有什么课余爱好,最近好不容易发现了,就许个让我更加擅长它的愿吧!可是似乎有点普通,还是别浪费,许个大点的愿好。希望自己长得美丽是每个女孩的梦想,许这个绝对不浪费!好像不太容易实现啊。那就让我天天开心吧!可天天开心也不大容易,因为也得有“挫折”衬托一下嘛!

可真难选择啊,许愿本来是好事,怎么这么费脑子!我甩甩头,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许愿,自己争取不好吗?那样反而珍贵啊!我恍然大悟,心中一片晴朗。

我闭上眼睛,双手合一,心里默念:愿望,我不需要了!

在那特别的生日,你会许下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呢?我是不会再为这种事而伤脑筋。

成长感悟作文篇6

    本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感悟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体验”“感悟”出现频率飙升,在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领域更是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1](17)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对体验感悟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还刚刚开始,对其内涵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一建议的缘由还需从理论上进行深层的追问,对具体实施策略的探寻还需更加深入,唯如此,当体验感悟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又一个着力点时,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的增长点。

    一、诠释:体验感悟的内涵与特点

    何谓体验?“体”是“亲身”,“验”是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具体落实到阅读,体验是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手,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实践活动。荀子在《劝学篇》中强调:“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2],这与我们所说的体验内涵相通。

    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明白了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会意。感悟主要凭借经验,而经验是人们分析、提炼的感性认识的沉淀,特别是表象性认识的结晶。人的感悟是高于感性认识的认识。但是感悟与感性认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表象性认识的升华。[3]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认识的终结点,也是理性认识的发端。它既与感性认识交叉,也与理性认识互渗;与感性认识有着相似的特点,与理性认识也没有天然的沟堑。它不是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但也并非非理性、反逻辑。它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汇点。

    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在阅读过程中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彼此交融。尽管二者内涵有所不同,但又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亲历性。这是就体验感悟的主体而言的。“体验”必须亲为,“感悟”也产生于阅读主体的内心,别人无法替代。所以,只有让学生直面文本,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平等对话,亲历阅读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验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告诫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17)其实这也就告诉了我们体验感悟具有亲历性的特点。

    2.形象性。这是就体验感悟的对象而言的。阅读时,体验感悟的对象,一方面是文本描绘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和自然风景等,它们都是活生生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形式,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也往往充满了形象性。形象是引发联想、触发体验的物质基础。只有当阅读主体面对文本,走进文本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亲切“对话”,让形象走进自己的心里,才能对文本内容感同身受。没有形象,体验感悟就成了无源之水。

    3.情感性。体验感悟的对象具有情感性,这情感既有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喜怒哀乐,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对象的情感性,是体验感悟的触发剂,是体验感悟的发动机。“在体验的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4]

    4.直觉性。这是就体验感悟过程而言的。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多不需要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演绎,不需要对语音、语义、语汇、语法作过多的条分缕析,凭借已有的言语经验,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对文本的词语、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达技巧等进行直接的感受和领会。

    5.独特性。这主要是就体验感悟的结果而言的。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学生往往带着自我的色彩去体验文本中作者创造的人生世界。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所以,阅读的体验、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1](2)“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1](17)正是基于体验感悟具有独特性而提出的。

    二、追问:体验感悟何以能成为阅读教学增长点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体验感悟外,另有18处用了“体验”一词,两处用了“感悟”一词,与体验感悟意义相近、相关的“感受”“体会”“体味”等词则比比皆是,遍布教学目标各个部分,尤其是关乎阅读教学的段落,如,“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容”等。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感悟,有其背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忽视了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强调体验感悟,就是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5]把体验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又一着力点,这是因为它们能够成为阅读教学新的高效的增长点。作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如下。

    (一)重体验感悟显现了语文的特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1)工具性为我们所熟知,“人文性”的提出,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由于这一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教材不是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序列,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子和供学生操练用的习题,例子用来说明知识和原理,习题的操练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原理的能力。不少课程的教材都是这样呈现的,但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学教材与之则明显不同。多数情况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它们的意蕴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在此活动中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作品向读者的移情。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17)在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的过程中,体察、玩味和领悟描绘场景形象、述说故事的语言形式,积累语文经验,学习表达技巧,掌握语文规律。

    (二)重体验感悟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体现

    语文学习以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核心任务。“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1)语文素养的要素很多,但语文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这毋庸置疑。能力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无知必无能,这是普遍的规律。语文学习当然不能背离这一规律。语文能力培养需要掌握积淀知识。例如,没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阅读和书面表达就寸步难行。但在很多情况下,语文学习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比如,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学会了正确、明白地说话,而不是事先学习语法知识然后根据规则去遣词造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模仿、迁移,学习写作,而不是事先学习抽象的写作方法,然后依照这些方法下笔成文。所以,语文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掌握语文规律,形成语文能力。

    (三)重体验感悟合乎汉语的特点

    王力先生曾说:“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6]所谓“法治”,是讲究规律和逻辑,追求严谨和精确;所谓“人治”,是讲究直觉感悟,追求韵味和传神。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西方那种执着于知性、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的思维带具象思维的成分。由于汉语的单词蕴藏了丰富的语文感受,将这些基本单位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幅幅生动可感的具象,因此体验和感悟在阅读汉语言作品时便如鱼得水。

    三、探寻:体验感悟应怎样成为阅读教学的增长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体验感悟必须且完全可能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但是,要将理论上的可能性变为实践中的现实性,还必须探索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架设起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桥梁,否则体验感悟有可能被异化,体验感悟的功能可能被消解,理论上的科学判断和严密推理也终将变为现实的空话。由于体验感悟具有共性,在阅读过程中又彼此交融,在教学中,也往往采用共同的策略。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体验感悟、使之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长感悟作文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感悟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体验”“感悟”出现频率飙升,在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领域更是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1](17)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对体验感悟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还刚刚开始,对其内涵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一建议的缘由还需从理论上进行深层的追问,对具体实施策略的探寻还需更加深入,唯如此,当体验感悟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又一个着力点时,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的增长点。

一、诠释:体验感悟的内涵与特点

何谓体验?“体”是“亲身”,“验”是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具体落实到阅读,体验是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手,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实践活动。荀子在《劝学篇》中强调:“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2],这与我们所说的体验内涵相通。

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明白了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会意。感悟主要凭借经验,而经验是人们分析、提炼的感性认识的沉淀,特别是表象性认识的结晶。人的感悟是高于感性认识的认识。但是感悟与感性认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表象性认识的升华。[3]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认识的终结点,也是理性认识的发端。它既与感性认识交叉,也与理性认识互渗;与感性认识有着相似的特点,与理性认识也没有天然的沟堑。它不是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但也并非非理性、反逻辑。它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汇点。

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在阅读过程中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彼此交融。尽管二者内涵有所不同,但又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亲历性。这是就体验感悟的主体而言的。“体验”必须亲为,“感悟”也产生于阅读主体的内心,别人无法替代。所以,只有让学生直面文本,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平等对话,亲历阅读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验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告诫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17)其实这也就告诉了我们体验感悟具有亲历性的特点。

2.形象性。这是就体验感悟的对象而言的。阅读时,体验感悟的对象,一方面是文本描绘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和自然风景等,它们都是活生生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形式,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也往往充满了形象性。形象是引发联想、触发体验的物质基础。只有当阅读主体面对文本,走进文本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亲切“对话”,让形象走进自己的心里,才能对文本内容感同身受。没有形象,体验感悟就成了无源之水。

3.情感性。体验感悟的对象具有情感性,这情感既有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喜怒哀乐,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对象的情感性,是体验感悟的触发剂,是体验感悟的发动机。“在体验的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4]

4.直觉性。这是就体验感悟过程而言的。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多不需要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演绎,不需要对语音、语义、语汇、语法作过多的条分缕析,凭借已有的言语经验,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对文本的词语、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达技巧等进行直接的感受和领会。

5.独特性。这主要是就体验感悟的结果而言的。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学生往往带着自我的色彩去体验文本中作者创造的人生世界。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所以,阅读的体验、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1](2)“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1](17)正是基于体验感悟具有独特性而提出的。

二、追问:体验感悟何以能成为阅读教学增长点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体验感悟外,另有18处用了“体验”一词,两处用了“感悟”一词,与体验感悟意义相近、相关的“感受”“体会”“体味”等词则比比皆是,遍布教学目标各个部分,尤其是关乎阅读教学的段落,如,“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容”等。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感悟,有其背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忽视了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强调体验感悟,就是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5]把体验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又一着力点,这是因为它们能够成为阅读教学新的高效的增长点。作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如下。

(一)重体验感悟显现了语文的特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1)工具性为我们所熟知,“人文性”的提出,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由于这一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教材不是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序列,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子和供学生操练用的习题,例子用来说明知识和原理,习题的操练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原理的能力。不少课程的教材都是这样呈现的,但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学教材与之则明显不同。多数情况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它们的意蕴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在此活动中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作品向读者的移情。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17)在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的过程中,体察、玩味和领悟描绘场景形象、述说故事的语言形式,积累语文经验,学习表达技巧,掌握语文规律。

(二)重体验感悟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体现

语文学习以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核心任务。“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1)语文素养的要素很多,但语文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这毋庸置疑。能力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无知必无能,这是普遍的规律。语文学习当然不能背离这一规律。语文能力培养需要掌握积淀知识。例如,没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阅读和书面表达就寸步难行。但在很多情况下,语文学习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比如,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学会了正确、明白地说话,而不是事先学习语法知识然后根据规则去遣词造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模仿、迁移,学习写作,而不是事先学习抽象的写作方法,然后依照这些方法下笔成文。所以,语文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掌握语文规律,形成语文能力。

(三)重体验感悟合乎汉语的特点

王力先生曾说:“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6]所谓“法治”,是讲究规律和逻辑,追求严谨和精确;所谓“人治”,是讲究直觉感悟,追求韵味和传神。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西方那种执著于知性、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的思维带具象思维的成分。由于汉语的单词蕴藏了丰富的语文感受,将这些基本单位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幅幅生动可感的具象,因此体验和感悟在阅读汉语言作品时便如鱼得水。

三、探寻:体验感悟应怎样成为阅读教学的增长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体验感悟必须且完全可能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但是,要将理论上的可能性变为实践中的现实性,还必须探索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架设起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桥梁,否则体验感悟有可能被异化,体验感悟的功能可能被消解,理论上的科学判断和严密推理也终将变为现实的空话。由于体验感悟具有共性,在阅读过程中又彼此交融,在教学中,也往往采用共同的策略。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体验感悟、使之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切身观察

主体感受言语对象是以自身的经历为起点的。感悟源于深层的生活阅历。如果我们熟知中国近代历史,了解祥林嫂的辛酸苦难,林祥谦的慷慨就义,日本强盗的奸***烧杀,******府的无官不贪以及分到土地后梁三老汉的欢欣鼓舞……我们就不能掂量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分量:深沉庄严的历史感,人民翻身做主、不再被人任意宰割的由衷喜悦和豪迈气慨,如此等等。切身体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体验越快、越真。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7](13)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有时文本反映的生活是学生不曾经历过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亲历类似于文本反映的生活,以加强体验、促进感悟。如《捞铁牛》一课主要讲述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出铁牛的故事。有位教师在课前安排了一道家庭作业:每人拿一只小桶,盛满水,沉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反复试几次,感受一桶水在水中和水外的重量变化。尽管教学时并不讲解抽象而深奥的浮力知识,但由于学生已经通过亲身体验,对怀丙和尚为何那样捞铁牛的原因,也能有直接而深切的领悟。

2.设身处地。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表现对象同喜怒,共哀乐,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对象的距离,增强了情感体验和领悟。《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有这么一句:“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有位教师教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设想自己仿佛就是蝴蝶,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对“蝴蝶们”进行了随机采访:从哪里来?经过了哪些地方?为什么经过“花丛”时是“飞过”,经过树林时是“穿过”,经过“小溪”时是“越过”?为什么急急忙忙地“赶”?在赶往山谷的过程中快乐吗?幸福吗?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送到句子里,再次把句子美美地读一遍。这种设身处地的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易于领悟对象的言行所内蕴的情感,对描写对象言行的语言形式也易于领悟其妙处。

(二)活现形象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大多充满形象。而文本的形象,与影视、绘画、雕塑等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实体性,不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觉它们,而必须借助言语这个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人们只有在了解言语的前提下,通过想象、联想,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感受并还原出形象。但是,了解言语未必就自然而然地还原、活现形象,教学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促使学生完成形象的再现。

1.想象还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言语对象经过再造想象,逐一转换为新的形象,让学生译解作者言语编码,入情入境,步步还原出作者所反映的各种事物的表象及作用和意***,心领神会。这一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也常常是感悟的过程。《白杨》中有一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有位教师先让学生想象,说说白杨在风沙、雨雪、洪水、干旱前的种种表现,促使学生眼前呈现出白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的表象,心中树立起白杨的高大形象,进而再让学生从此形象中感悟白杨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白杨品质的认识,建立在由表及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的感悟,内在而深刻。

2.呈现情境。有时候,单凭再造想象还原形象可能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描摹、画面再现、媒体演播、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文本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体验,从而获得感悟。

(三)诵读涵泳

所谓涵泳,就是沉浸其中,细细体味。涵泳的基本方法就是诵读,熟读。这是学生感知教材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无视觉形象的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符号载体还原成一种真情实感。诵读过程中通过口、眼、心、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由读生感,感中得悟,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诵读要力求深入文本内核,同文本在鲜活的生命律动中展开交往,争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从而“文若己出”,通融一体,达到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境界。曾国藩在《家训》中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泳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8]诵读涵泳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四)点拨促悟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有其合理性,但单纯的自我诵读涵泳,是一种渐悟的过程,参悟所得尽管刻骨铭心,但也有效益不高之虞。同时,阅读中的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发下产生的,古人称之为“机缘”。这些“机缘”有些被学习主体把握住了,但大量的却在不经意间擦肩而过。因此,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实践也证明这种引导、点拨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变色龙》时,先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请同学们说出“一个     的警官”,学生答案各种各样:“看风使舵”的警官,“变化多端”的警官,等等,都围绕一个“变”字。宁老师没有满足于此,又提出在奥楚蔑洛夫的千变万化中,是否有着不变的因素,这不变的因素是什么?经这一点拨,学生们立刻回答是“媚上欺下”。正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促进了学生的顿悟,使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提升到了单凭自悟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五、反思:体验感悟不能抛弃理性和训练

阅读教学强调体验感悟,凸显了语文的感性化一面,以纠正过于倚重理性分析的偏差,但不能完全否定理性和训练的作用。这里所谓的理性,既有理法知识,也有理性思考,包括理性的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良好的阅读教学从来不曾让理性远离课堂,在语文课改的今天也不应让理性走开,它们与偏重感性的体验感悟完全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互动效应。而科学的语言训练,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在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

(一)体验感悟应与理性相结合

理法知识、理性的归纳、分析、判断和推理,不仅本身也是阅读的手段,而且可以成为体验感悟的一种助动力。

首先,理法知识是体验感悟的背景。掌握语文理法并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但体验感悟并不排斥理法学习。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为背景的。作为背景的知识,不独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一方面,学生顺利阅读,走近文本,不同程度地需要语音、文字、词汇、修辞、逻辑、文章乃至文学方面的知识基础,这些理法知识的多寡,往往决定体验感悟的深浅和水平;另一方面,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又会从文本中学到新的理法知识,这些知识的积淀,可以成为后续学习的知识背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和水平。请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片断:

(一生读:“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教师指导朗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喜欢上他读的这部分了!如果把这部分改一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欢。(出示: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很圆。)

生:我觉得少了“像皮球一样”,我们就不知道这鱼有多圆了。

生:我觉得这样写不生动,也不形象。

师:是呀,作者在这儿巧妙运用了一个比喻句,这样使表达更形象更具体了。(教师用同样的做法教学“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接着,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把句中其他部分写具体生动。)

生:“有的身上布满了彩色的条纹”,如果用上一个比喻句那就更生动了。

师:如果让你用比喻句把它写具体,你会怎么写?

生:有的全身布满了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外衣去参加海底世界选美大赛。

生:有的全身布满了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外衣去参加朋友的宴会。

……

上例中,学生通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初步学得比喻这种理法的知识,正是这种知识对感悟“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和学习运用表达,起了重要作用。一般说来,在理性的指导下,感性经验可以得到修正、整理和提高,促进认识的飞跃,形成真正敏锐、准确、深刻的悟性。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偏向一面,丢开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7](339)词语、段落结构、语法、逻辑、文体等知识有助于培养言语的准确感;句式、句型、句序知识有助于培养言语的畅达感;文学表现、鉴赏等知识有助于培养言语的情趣感。它们对学生把握形象、领悟情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形成语文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些理法知识的教学必须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领悟互相渗透,或者在充分的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概括和提炼,而不宜将这些知识从课文中剥离开来,孤立地进行传授。

其次,理性思考是体验感悟的伴侣。阅读过程中,体验感悟,始终伴随着思考,尤其是感悟阶段,这应该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将感悟和思考并提的原因。苏轼在《送章憞秀才解西归》中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9]管子说:“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10]“鬼神教之”,即瞬间的顿悟。清初学者陆世仪在《思辨录辑要》中也说:“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考愈深入,感悟愈深切。思考,既有感性的思考,也有理性的思考,而二者常常彼此交融。

此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还应让学生掌握理性的学习方法,学会自能读书。比如,解词析句方法;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法”;边读边画边记的注读法,还要在阅读中学会查阅和运用信息资料的方法,等等。

(二)体验感悟应与科学的训练比翼

阅读教学是学习母语的最重要的载体。母语学习不能仅凭体验感悟,还必须借助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式”。将静态的语言材料,或者从动态的课文语言中抽取出字词句,编拟出各类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二是“依存式”,即在学习课文,体验领悟意蕴的同时,积累、运用语言;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加深体验和领悟。前面《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片断就是依存式语言训练的典型案例。科学的语言训练,就是要将两种方式的训练进行合理搭配,使之各得其位,各尽其长。“***式”训练,便于反复操作,长于牢记知识并转化为技能,但短于整体感悟和情感熏陶。这种训练适宜于在阅读教学课后适当、适量、适度地进行。“依存式”训练,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不及“***式”训练之长,却避其所短。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内,应以“依存式”训练为主。“依存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同时接受情感熏陶和形象感染的过程,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验感悟与科学的语言训练,对于阅读教学,犹车之双轮,人之双脚,鸟之双翼。

总之,阅读教学注重体验感悟,必须首先明晰其内涵,把握其特点,在此基础上采取得当的教学策略,并注意不放弃理法知识的学习,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还要伴之以理性的思考,并结合科学的语言训练。倘若这样,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体验感悟将会成为阅读教学又一高效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篇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69.

[3]***君.“悟性”新说[j].理论探讨,2000,(2):35.

[4]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4.

[5]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0.

[6]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501.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张明仁.古今名人读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60.

成长感悟作文篇8

关键词 感悟 感悟教学 诵读 阅读教学

中***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72-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何为感悟?《辞海》道:受到感动而醒悟。《辞源》则说:有所感而觉悟。这样的解释似乎并不能准确而全面地诠释感悟的内涵。我认为:感悟是个体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而百思不得其解时,灵活运用自身经验,灵光突闪,茅塞顿开,拨云见雾,透过表像直达本质。苏轼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后面能有所“思”的过程实为感(即主体通过自身活动对事物进行认知),由“深思”到“自知”的过程实为悟(即创造性地完成对知识接受、内化和运用),而“百回读”、“熟读”则是感悟的坚实基础。基于以上对感悟的探讨与认识,我认为感悟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感悟教学,充分调动农村学生的敏锐感官,参与到与农村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创设中,凭借对语言、语境的特有的直感,凭借农村生活中丰富的中介物的相似作用,感知、历炼、实践,对事物、行为、情感参省体察,从而渐悟或顿悟,形成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笔者对本校近两届八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9个问题,这9个问题涉及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等诸多方面。每道题都有三个备选答案:A、否;B、有时如此;C、是。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调查可见,大多数学生阅读观念落后,阅读习惯较差,欠缺阅读技巧,阅读缺乏计划性、目的性,以消遣阅读为主,且阅读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渗透较弱。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偏颇认识直接反映了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应试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

深入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死记硬背、机械学习、老师枯燥乏味的分析,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是一种负担,根本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哪里出问题了呢?

首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虽然在“阅读中感悟”已成为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有效地操作却成了难题。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是拘于“教师中心论”,要不就陷于“学生中心论”,把握不好度,也就不能成功地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很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还把感悟和理解混淆,走着传统教学的老路。

其次,阅读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是少数语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自觉、自然地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致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感悟。语文没能走进生活,阅读没有成为习惯。

再者,家庭环境和农村文化设施滞后等原因限制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相较于城里的学生,他们知识面不宽,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说话简短。教师面对农村绝大多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往往束手无策,只好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直白的教学语言和代劳式的自问自答弱化、埋没了农村学生的直感和悟性。

上述原因导致了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被动、封闭、低效,我认为感悟教学是突破农村阅读教学“缺乏魅力”的重要策略。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感悟的“天鹅”

感悟教学是学生对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外部信息的内化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着主体性、个体性、创新性、过程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中带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各人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文学作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个人,由于心境不同、年龄不同,面对同样的文学作品,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解读和感悟,哪怕是错误的解读和感悟。对于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学会庆幸,持宽容的态度,以睿智的目光善待之,允许学生出错,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允许学生出错,才可能有创新的火花、个性的张扬。

记得去年下半年,我去外地听课,一位老师在指导雨果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阅读教学时,他激情讲解船长精神时,遭遇了他们班“丑小鸭”的提问:“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吗?”这是非常富有人文性的问题,是“丑小鸭”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于是,徐老师急中生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评价、讨论,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自己的见解。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给阅读教学打开了别开生面的思想碰撞,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这样,课堂上不敢发言的“丑小鸭们”才会将自己浅陋的、肤浅的、甚至“错误”的解读和感悟吐露给老师,我们的课堂也才因此丰富多彩。相信长此以往,“丑小鸭”们在不断的思索与历炼中会成为美丽的“天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允许学生“误读”,提倡“创新读”,鼓励“研究读”,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开掘学生的潜在智慧。

成长感悟作文篇9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悟性思维

【中***分类号】G650

诗歌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和鉴赏的过程,诗歌阅读和鉴赏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说鉴赏者要进入诗歌所描述的世界,设身处地地体验诗人的情思,诗歌的意境;"出乎其外"则是从诗歌文本走出来,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冷静德谛视它,检察它、评价它。不能入乎其内,根本无法鉴赏诗歌;不能出乎其外,也鉴赏不好诗歌。从来没上过庐山,或一直在庐山山里转,都难以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难以深切感受庐山之美。文学鉴赏活动是鉴赏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文本形式的一种能动活动,这种反应有一个心理过程,或者说心理结构。一般来说,文学鉴赏心理过程的总趋势是从感知文本的外在形式入手,通过解析品味和文本发生同构感应,进而由浅入深地领悟、把握文本的内在意蕴和营构艺术。鉴赏主体的这种心理过程是一个层次递变的纵向结构模式,它包括感知、理解、深悟三个基本阶段。这三个基本阶相互联系、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往返流动,构成一个动态的、有序的、完整的心理运行轨迹。按照这条鉴赏心理运行轨迹探寻文本意义的生成和构成,在诗歌解读实践中,必然需要有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这样一个相互关联、逐步深入的过程。相应地,诗歌教学也必须按照这一过程进行。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诗歌还有其特殊性。正如余恕诚先生所言:"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从主导方面看,它是主体情感的表现,而不是对周遭世界的再现。"[1]这种重表现的抒情诗歌完全融入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因此阅读我国古典诗歌就必须以感悟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反复玩味诗歌文本,促其开悟,体会诗人的情志。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语文知识积累,促其开悟完全可行。但是,他们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教师在其开悟之前,还要引导其进行大量的"蓄能"工作;感悟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到***联想和想象,因感而悟,还要积极吸收前人感悟成果,有鉴别地加以吸收;开悟之后,还要懂得并能够及时将零星的、具象的感悟成果全面化、系统化、理性化。诗歌感悟是一个连续往复、螺旋式发展的复杂心理感知过程。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往往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而这不利于诗歌教学的科学发展,亦不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提高。我们认为,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机锋、棒喝式促悟教学方法,将促悟过程细分为几个可复制的明确操作程序,建立科学的"悟性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实施诗歌教学,促成学生开悟。通过对一些名师诗歌教学经典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本人多年的诗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诗歌促悟教学可以细分为悟前解;解后悟;悟后解;悟后悟四个阶段。

一、悟前解

所谓"悟前解"乃是一般性阅读。主要是对诗歌文本做一些知识性注解,包括字词诠释、背景介绍、典故阐释和源流勾勒。对于学生而言,教材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其中大部分的工作,学生只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翻阅有关工具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即可达成学习目标。但是,教师要注重提示学生根据诗人的艺术风格、诗歌体裁,紧扣诗题和诗眼读解,使之读而能达成正确之解。学生亦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注解,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善于分析,批判地接受,善于发现前人的误解、错解,敢于提出新解、别解。

二、解后悟

学生读而能达成正确之解即便有悟,此为初悟。能解之后须反复细读,方可达成"解后悟"。"解后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默读会意与诵读玩味结合起来,从而体会诗歌整齐之美、抑扬之美、回环之美,初步把握诗歌文本渲染的氛围、情绪和意蕴,玩味"诗家语",明确诗歌意境,产生一幅幅画面。

三、悟后解

本阶段与第二阶段强调"悟"字不同,重点在"解"字上。杨义先生指出"我们也不妨把'悟后'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方式,化用过来、'悟后'既不脱离感悟所得,包括前人的感悟所得;又不停滞于感悟,而是以感悟为思维起点,强化感悟之后的理论分析。因此,悟后思维是一种双构性思维,或综合性思维,是我们建立现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一种具有基本价值的思维方式。"[2]

四、悟后悟

在"初解--感悟--再解"之后,还需有一个进一步深悟的过程,这就是"悟后悟"。关于这一点,傅雷先生说得很清楚:"这个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的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离一层。"[3]

综而言之,感悟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阅读方式。相应地,点拨导悟成为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点拨导悟本为极具特色、颇有成效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但过犹不及,在古典诗歌教育领域,有过分讲求诗歌阅读感之悟者。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竟然只摇头晃脑的吟诵,然后说几声"好好好"、"妙妙妙",之后便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自行感知。对此,他们还振振有辞,说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说这种教学方法素来有自,几乎贯穿整个旧时代的教育实践中,且不乏优秀教学成果。但是,这不是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的教学,教师基本不作为,学生学习费时费力,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又由于这样的教学单纯依靠学生的悟性,学生口舌成疮,似懂非懂,强不知以为知,这是对学生的折磨和摧残。因此,我们不仅不提倡,相反还大力反对。我们主张将传统的感悟教学分解成四个步骤,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心理过程转化为悟性思维培养,模式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科学教学过程。悟性思维过程是既有阶段性有密不可分的持续过程,其具有持续性、并发性、循环性、螺旋式上升性等。我们进行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叙述之便,亦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可简单化、机械化的照抄照搬。否则只可能是削足适履,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余恕诚:《唐诗风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成长感悟作文篇10

新课标提出要整体提高学生的素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但并未对感悟作出明晰的界定。目前已有学者从教学、学习的角度对感悟教学、感悟学习进行探讨,但“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使许多教师未能在课堂中实践。鉴于此,分析感悟教学的理论基础,把握其内涵,就尤为重要。

一、感悟教学的内涵

(一)何为感悟

对感悟该如何定义?这是研究感悟教学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辞海》道:“受到感动而醒悟。”《辞源》则说:“有所感而觉悟。”以上解释,似乎并不能阐明感悟的确切内涵。教学中的感悟该作何解释,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感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所有这些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表现为个体经验。而悟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复地揣摩、思索、探求,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笔者认为,感悟是指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依靠“智慧”产生“顿悟”或“领悟”的过程。从心理过程看,感悟是个体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而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自身已有的经验起到了作用,使之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透过事物表象发现了事物本质。苏轼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从“深思”到“自知”的过程就是悟。“悟’是通过大量“读”来“感”为基础的。

从学习论角度看,感悟是一种优化的学习之“道”。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求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在感悟的过程中,主体通过自身活动对事物进行领悟,创造性地完成对知识接受、运用和内化的认知过程,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何为感悟教学

基于对感悟的理解,笔者认为可将感悟教学界定为:感悟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的揣摩、思索,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后使得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情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

明确感悟教学的内涵,有助于有效实施感悟教学。笔者认为提倡感悟教学,就是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新课标特别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感悟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展开,强调方法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能很好地克服以往教学中“考察学生的趋同思维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少;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多,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少;考察学生显性的知识掌握程度多,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少”的弊端。感悟教学的内涵体现着这样一种理念,即课堂教学要真正发挥“为人”的职责本性,并以社会价值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

二、感悟教学的基础

(一)中国语言基础

汉语具有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即以意会为句子连贯的纽带,善用比兴,讲究意象和意境。《周易略例.明象》中日:“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象;象生于意,可循象以观意。”可见汉语可以借助语言文字表达物象,进一步透过物象去领悟内心感受。叶绍虞先生说:“汉语造句在形上以人的言语的自然声为依托,形成浑厚的句读段,适于诵读吟唱;在神上以自然时序、事理逻辑为依托,形成天人合一的意象流程,适于体验和联想。”在这种“形”与“神”的共同作用下,汉语的语法作用被消隐、弱化,而语义作用和句读功能则逐渐凸显。这样的语言文化心理特征,成就了我们的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重视整体的感悟。因此,反复的读,口诵心维,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才能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

(二)理论基础

感悟教学除了具有中国语言学的基础之外,它还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迁移理论为基础。这就为感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多重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深入进行感悟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

感悟教学是一种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倾向,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基于这种理论基础,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认识到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是具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感悟教学就是强调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独特的个人经验、感受、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的基础之上。多元智能理论为感悟教学进行个性化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感悟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发现了学生作为“人”而存在的事实,而且特别强调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条件主动达成学习目标。感悟教学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共享思维成果,达成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意义建构”。

感悟教学是一种以迁移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念迁移即指学习的迁移,其基本含义在于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的影响。[当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由于之前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类比迁移和灵感。这些类比迁移和灵感对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感”是前提,是对学习材料的充分感受、对经验的积累以及心理态势的酝酿;“悟”是效果,类比迁移就是将旧知识在充分感受和各种感官的强刺激的情况下迁移到新知识中,而心灵感悟正是将这种先前的个人经验应用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的过程。

三、感悟教学的特点

(一)主体性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感悟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认识特点和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建构意义,因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感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观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展现才能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且能乐在其中。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学可以表演朗读为主,让学生读中知文、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构建意义。

但要注意的是,在提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同时。还需处理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其一,应当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是在一定的规范、引导下发挥出的一种有限的主体性。教学不可能一味地只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儿童自身年龄的限制,否则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其二,教师在感悟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感悟虽然强调的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顿悟”的过程,但更多的却是来自于生命主体对事物的关注。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活动、阅读、思考,为他们提供感悟的条件,例如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激发等,为他们提供触发点。最后,“感悟也是一种全方位的辐射,教师还应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学生作指引,使他们的感悟朝着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二)个体性

感悟教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个性化教学。从感悟的思维特点来看,它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特点。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性格、兴趣、思维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人的美味在另外一个人却可能是毒药”。所以感悟教学要避免注重标准答案且僵化不变的教学模式。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主体往往是披文人情,透过文字表象触摸文章的深层内涵,然后才可能领悟其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从文字本身来说,它具有两个层面:所指与能指。其所指的表层意义毕竟有限,而其能指则是内容广阔,连作者本人也未必能料到。但阅读主体不同,就有可能在自己的知识、情感、经历、智能系统上进行新的意义建构,从而产生具有个性色彩的独特体验。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当主体的个性与学习内容全部或部分相契合时,就会闪烁出耀眼的智慧火花。所以,感悟教学应鼓励学生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建构有个性特征的理解和感悟。

(三)创造性

感悟教学是学生对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外部信息的内化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着创新性。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建构意义,教师就不仅仅要具有知识而且要有教学机智,敢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创造性。感悟教学中师生都发挥创造性。学生能否产生“悟”,就在于教师能否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造“悟”的触发点,“审时度势”地引导学生抓住“悟”的契机。

(四).过程性

感悟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感知和体验,反复揣摩和思索的过程,能否“悟”取决于前述的过程。学牛要在充分感受旧知识的过程中和知识应用中去探索、发现,进而感悟;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各种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发展。

成长感悟作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成长感悟作文10篇

学习

清明节扫墓作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扫墓作文10篇,内容包括清明扫墓作文优秀范文,清明节扫墓过程作文400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各家各户都在举行纪念祖宗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们家和亲人一道回家乡扫墓。星期六上午

学习

资信调查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信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资信调查函范文分析,资信调查报告书模板范文。__镇座落于__市西郊,交通发达,经济活跃,是全县经济文化重镇。全镇辖21个村(场),三个居委会,居民总户数11908户,总人口51561人,其中农村居民7482户,21630人,稻田面积2

学习

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安全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论文,维护信息安全的论文。为满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人员培训方面的需要,需要依托各级培训学校,按照国家和省市地方的制度法规,借助现代教育思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符合实际需要

学习

寒假实践报告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寒假实践报告10篇,内容包括寒假实践报告大学,高中寒假实践报告范文。现在,社会实践成了许多高校的必备“科目”。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部分高校还通过综合加分和评奖奖金等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寒暑假自

学习

单位推荐意见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推荐意见,内容包括单位推荐意见300字,职称评审推荐单位意见。二、履职情况和工作表现该同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财金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认真履行会计职责。在工作上养成了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和求真

学习

营销渠道管理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渠道管理模板,内容包括全渠道营销管理平台,渠道营销方案100例。企业在市场上除进行营销渠道模式的设计外,还要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和控制,以谋求企业和中间商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渠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渠道分销的效

学习

过年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作文10篇,内容包括过年作文大全600字十篇,十篇过年作文。漫长而又艰难的几个小时总算熬出了头,离十二点只有几分钟了。大家便拿上烟花和鞭炮,去到门家的院子里。我们还没点燃鞭炮,就已经听到了“噼哩啪啦”的声响了,我自告

学习

名人事迹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典型人物事迹的范文,拼搏奋斗励志名人事迹。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

学习

客服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客服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业客服年度工作计划表,公司客服工作计划汇总9篇。二、工作目标1、搞好员工岗前培训,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员工业务水平。主要开展普通话培训,微笑服务培训,文明用语培训。2、深入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通

学习

中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教师年度工作总结7篇,教学工作总结2020教师个人。【推荐阅读】大专生人生感想个人总结校长工作个人总结农行职工工作个人总结学校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2012年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毕业生个人

学习

六一作文优秀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作文优秀10篇,内容包括六一作文500字优秀,六一作文300字。今天的六一活动真有趣。[优秀作文;有趣的六一活动]:

学习

感恩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作文10篇,内容包括感恩的作文范文7篇,感恩作文400字集合7篇。4、在这里我有一句话一直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生下了我,养育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自己

学习

国庆见闻作文作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见闻作文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国庆见闻小作文,国庆见闻作文议论文。南大街作为市区的主贸街人山人海,各大商场门前“擂台”高筑,歌声此起彼伏。南通书城内熙熙攘攘,人们利用国庆长假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山美、水美、人美

学习

学会生存作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学会生存作文10篇,内容包括学会生存作文六年级,学会生存话题的作文。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栓。他爬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枝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拨通了

学习

清明节扫墓作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扫墓作文10篇,内容包括清明扫墓作文优秀范文,清明节扫墓过程作文400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各家各户都在举行纪念祖宗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们家和亲人一道回家乡扫墓。星期六上午

学习

过年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作文10篇,内容包括过年作文大全600字十篇,十篇过年作文。漫长而又艰难的几个小时总算熬出了头,离十二点只有几分钟了。大家便拿上烟花和鞭炮,去到门家的院子里。我们还没点燃鞭炮,就已经听到了“噼哩啪啦”的声响了,我自告

学习

我的同桌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同桌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同桌500字优秀作文十篇,我的同桌作文3000。4、她一边教我读,一边教我这个单词的音标,才过了一会儿,这几个单词我都会读了。“谢谢你!要不是你今天教我读这几个单词,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不用

学习

荷花作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作文10篇,内容包括观赏荷花作文10篇,作文大全荷花。在水中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我走近一看,这座亭子叫洗心亭。我走进亭子,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响起,一阵阵蒙蒙细雨也扑来,我仔细一瞧,原来是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时急时缓,时高

学习

国庆节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国庆节作文,国庆节作文好段。你瞧,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公园里、大路旁摆上了无数盆鲜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把郑州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公园里平时很少显露身姿的喷泉

学习

中秋节作文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作文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100字作文,二年级写中秋节作文。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

学习

我的家庭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家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家庭的作文英语,我的家庭作文400字10篇。Therearethreepeopleinmyfamily,mymother,myfatherandme.differentpeopleenjoydoingdifferenttheings,mymotheris

学习

教师节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作文600字,教师节作文英语作文。老师,虽然经常对我们生气,可是,这也表达了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比如语文老师:晚上时,我们都睡了,可您却在那几乎不熄灭的台灯下批改我们的作业,您生病了。病的是那么